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苏联解体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苏联剧变与苏联在两极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分量
热度 1 HuangFengli 2012-5-20 09:43
苏联剧变与苏联在两极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分量 苏联解体和苏共下台有 20 多年了。关于它的原因,学界的分析有以下几个层次上的,按照由表及里或者由偶然到必然的顺序是:技术上的失败(军备竞赛,戈氏改革失控)、苏联秩序构成要素本身的退化(思想上、组织上、制度上)、(传统)社会主义模式必然失败论。三种分析都没有将苏联秩序作为世界历史的秩序变迁中的一环来看待,而是孤立地研究苏联秩序的涨落。那么从这种孤立的历史研究方法出发的,则只能是研究者自身所代表的在世界历史的海洋中某个集体主体所构成的岛屿的立场。孤立必然导致静止,出发点就已规定结论。强调技术上的持论者,是基于对社会主义制度作为人类发展趋势的总体认识的信心,而强调(传统)社会主义模式必然失败论的则是与之很对立的一种立场,而持论苏联秩序构成要素本身的退化的则介于两者之间。 但是要将人类社会世界历史中的某一部分正确地还原于世界历史中是很难的,而且从人类的主客体统一的原理看,要非常精确地(高阶逻辑的方式)描述是不可能的。作为历史中的一环,研究者只能按照一阶逻辑的方式描述自身所处的历史过程。当然这不是相对主义,我们仍然可能用概念语言勾勒出世界历史的总体骨架。所以,尽管古往今来还从没有谁提出过完整的世界历史框架(沃勒斯坦的不够完整),但是随着人类实践的延伸,人类关于自身的起源的知识会越来越丰富(政治经济文化实践经验总结),完整的、中立的描述是可能的。两极世界理论希望做到这一点,本文就尝试用两极世界理论去解释苏联剧变的历史原因。 人类的社会制度是否在进化,也即是否有一种从落后向先进的变化趋势?答案是肯定的,我想不仅马克思是这么认为的(还勾勒出了这种变化过程的几个环节:原始部落——奴隶制度——封建制度——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共产主义制度)。但是,总体是进步的,而不排除局部倒退的可能,关键是要看该局部在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分量。如果是重心国家如中国,则不可能倒退,因为如果连承载世界历史进程的骨架的国家或集体主体的制度都倒退了,那世界历史就没有进步趋势了。在两极世界理论(注意,两极既有空间内涵,也是时间内涵)中,可以主要用某国在东西方的地域和人口来测度某国的空间重要性,用某国的制度相对于其他历史国家的制度的先进性和落后性考量来测度该国的历史重要性。 按照两极世界理论,苏联虽地大,但是所属地区介于欧亚大陆中部,在世界历史上是处于秩序断裂带或其边缘上。这个区域的国家,在东西方两极秩序的历史竞争中处于非重心地位,国家小,民族杂居,矛盾深重,是两极秩序断裂带最集中的部分。而且除了在这种由历史所形成的民族异质性大外,其人口也没有中国多。中国处于东方秩序的最重心,大一统,人口多且同质性很高。所以在自然实践更先进的西方资本主义秩序压力下,这个介于东西方重心秩序之间的苏联秩序是很可能被瓦解甚至显现出倒退现象的,而中国则不会。西方的压力,东方社会主义秩序的重要部分——苏联秩序的瓦解,更会促进中国社会主义秩序的巩固。
2737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郑永年:全球化与弱政府
whyhoo 2012-5-6 09:53
在经济全球化冲击下,西方正发生着严重的政治危机。在苏联解体之后,西方普遍盛行乐观主义,于是出现了福山的《历史的终结》理论,认为基于自由资本主义经济之上的 民主 政治,是人类可以找到的最好的制度。但现在很少人再可以这么说了,西方学术界和政界的很多人趋向悲观。一个可以观察到的现象就是,在这一波全球化到来之后,在世界范围内出现弱 政府 现象。不管什么样的制度背景,无论是民主还是权威主义,无论是单一制还是联邦制,弱政府是个普遍现象。   在北美和欧洲,这些传统上被定义为民主的国家,现存的民主已经难以产生一个强政府,甚至有效政府。在阿拉伯世界,社会抗议运动(一些人称之为“民主化”运动)不断瘫痪着一个又一个政府。在亚洲,日本政坛的不稳定尽人皆知(六年里产生了五个政府)。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家都面临政治稳定的不确定性问题。   全球化如何弱化主权国家的政府?西方比较典型。全球化在西方首先发生,其出现的问题具有标志性。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西方就有很多学者开始观察到,经济全球化对主权国家的挑战。实际上,正如本栏上周所讨论过的,经济主权的消失已经弱化了主权政府。我们所提到的所有要素,例如经济道德的消失、 就业 的困难、税收的减少等等都在弱化着主权政府。如果这些是经济面的因素,那么西方民主的 转型 更是弱化着主权政府。   历史地看,西方的民主已经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或者说经历了三次大的转型,而每一次转型都不是强化政府,而是使得政府更加弱化。    西方民主的三大转型   在西方民主的历史上,第一波民主化可以说资产阶级的民主化。在民主化之前,西方大多是君主贵族政权。资产阶级是第一个有能力和君主贵族分享权力的社会群体。第一波民主就是马克思所说的资产阶级民主,也就是精英民主。在资产阶级民主阶段,民主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配合得非常好,即政府和资本之间的关系很融洽。诚如马克思所指出的,政权本身是资产阶级所产生,前者是后者的代表。从经济形式看,这个相当长的阶段属于原始资本主义阶段。政府和资本往往站在一起,对雇佣工人(劳动者)进行剥削。这种“人吃人”资本主义可以从马克思、狄更斯、雨果等等作家的描述中看得非常清楚。   第二波西方民主化的动力是工人阶级。资产阶级为了利润,大力发展产业,到处拓展市场。结果,不仅创造了大量的财富,而且也培养出一个庞大的工人阶级或者无产阶级队伍。这个阶级早期受资产阶级的剥削,但随着其组织化程度的提高,其“人口”力量越来越强大。他们开始要和资产阶级分享权力,要求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工资等等。工人阶级运动开始发挥政治影响力。工人阶级运动的崛起,为西方民主引入了巨大的变化动力。   首先是西方民主开始从原先的精英(资产阶级)民主向大众民主转型。工人阶级凭借其“人口”的力量,要求政治参与,要求普选权。继资产阶级之后,工人阶级也变成进入了政治过程的社会群体。其次,促成了劳动关系的变化。之前,政府和资本结合在一起,对劳动者进行剥削。工人阶级崛起之后,政府开始和资本分离。这种分离符合资本和劳动者双方的利益。对资本来说,这种分离有利于政府在劳资双方做一个比较中立的角色,来缓解劳动和资本之间的冲突,调和两者之间利益。这尤其表现在法团主义(corporatism)的制度安排上。   第三,政府和资本分离也促成了西方政府对经济的监管制度(regulatory regime)的确立。这一点很重要。在原始资本主义阶段,资产阶级唯利是图,根本不顾工人、消费者、社会的利益。今天在 中国 发生的一切现象,也曾经在西方长期存在,环境污染、工业事故、毒食品等等。但随着政府和资本的分离,政府开始有条件来确立制度,规制资本的运作。很显然,一旦开始分离,政府开始把权力基于工人的选票之上,从而至少减少了政治权力对资本的依赖。没有这种分离,没有工人阶级对政府权力的支持,西方规制型政府不可能产生。   第四,在 社会制度 上,西方开始从原始资本主义向福利制度转型。资本的唯一目标是利润。西方从原始资本主义到福利资本主义的转型,不是资本本身的逻辑,而是西方政治和社会 改革 的结果。工人阶级运动扮演了主要角色。社会主义产生于西方是有其道理的。社会主义运动的目标是确立社会制度,包括 社会保障 、医疗、教育、公共住房等等。当然,这些社会目标并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通过长期的发展而得到确立的。最初的社会主义运动也只局限于最低劳动保护、工资等方面。如果说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西方确立了一整套市场制度,社会主义的发展则为西方确立了一整套国家社会制度。   马克思说资产阶级是自己的“掘墓人”。这话只说对了一半。资产阶级产生和培养了自己的竞争者,即工人阶级,但工人阶级并不注定要成为资产阶级的“掘墓人”。在资本主义先发展的国家,工人阶级的崛起不仅没有“埋葬”资产阶级,反而拯救了资产阶级,促成资产阶级向另一个方向发展,即人道主义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运动导致了社会制度的确立,保障了工人的基本利益,从而保障了社会的稳定;社会的稳定反过来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社会基础。同时,资本不再单纯依赖于对工人阶级的高强度的剥削,而是转而依靠技术和管理创新。工业资本主义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也促成了工人从简单的劳作转型成为技术工人。在这一过程中,昔日的无产阶级转型成为中产阶级。社会制度和中产阶级便是消费社会的支柱或者基础。这样,西方的经济也具有了充足的发展动力。    “通往奴役的道路”   但是,在后发展中国家,包括俄国和中国,工人阶级则的确成为了资产阶级的“掘墓人”。在这些后发展国家,国家政权并不像先发展国家那样,在资本和劳动之间充当一个协调者,而是和劳动站在一起。国家政权和劳动的一体化构成了巨大的力量,消灭了资本和资本赖以生存的市场。当然,在这些国家,资本的力量本来就不是很强。消灭了资本之后,这些国家不可避免地走上了日后的“计划经济”的道路。但是,在消灭了资本之后,谁来发展经济?消灭了市场,又如何发展经济?   如日后的历史所证明的,“计划经济”最终走上了经济学家海耶克所说的“通往奴役的道路”。没有了发展经济的主体与动力,贫穷也成为必然。苏联东欧和中国的计划经济,导致了普遍的贫穷即贫穷社会主义不难理解。社会主义本来就是要使得经济发展更加公平,更加可持续发展,但贫穷社会主义最后走上了自我毁灭的道路。实现苏联模式贫穷社会主义的主权国家,在和西方国家的竞争过程中败下阵来。而中国自上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重新接受市场经济,才避免了和苏联的命运。   第三波西方民主就是大众民主。资产阶级创造了工人阶级,工人阶级进入政治过程,这使得西方民主大众化变得不可避免。之后,各种社会群体包括妇女、少数种族等也通过各种社会运动(例如美国的黑人民权运动)进入政治过程,民主的大众化过程至少从理论上说完成。现在人们把很多权利和民主化联系起来。在历史上看,的确很多权利尤其是公民的政治权力是随着民主化而产生的。   不过,我们要注意两点。第一,很多方面的权利,尤其是经济和社会权利,在民主化之前已经实现。西方很多方面的社会制度建设发生在大众民主化之前,甚至在专制主义阶段。最明显的就是法国的教育制度是在拿破仑时代建立的;德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在“铁血宰相”俾斯麦时代建立的。可以说,西方大多数基本国家制度,和大众民主化没有什么紧密的关联。历史经验表明,大部分国家制度必须在大众民主化之前得到建立。如果不能得到建立,那么在民主化之后很可能再也没有机会了。   民主化可以产生巨大的政治能量。不过,这种政治能量可以有效地摧毁现有的制度,但不能同样有效地建设新制度。历史地看,民主政治对国家制度建设的贡献并不很大。我们可以举美国为例。美国是典型的民主国家,其大部分制度都是建国那一代政治领袖建立的,后来只是修修补补。只有在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时候,当社会经济的动荡威胁到政权生存的情况下,才利用危机确立了社会保障制度。这次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美国政府也试图为穷人建立医疗保障制度,但遇到了极大的困难,前途未卜。可能是危机不够深刻吧!在危机没有对政权产生足够威胁的情况下,各方面的力量很难妥协,重大的改革自然很难成功。实际上,民主制度是一种极其保守的制度。在民主政治下,各方面的利益都可以得到表达,但要他们之间作重大的妥协则非常困难,因此民主制度非常有利于维持现状。    民主社会事实上仍不平等   第二,民主政治所给予的权利大多上是理论上和法律上的,而非实际上的。民主政治强调人人平等、自由、参与等等一系列人类所向往的原则,但并不是说民主化了之后,这些权利就会自动实现。道理很简单,这些权利的实现是需要很多条件的。民主政治在法律上保障人人的机会平等,但现实则是不平等的。尽管在民主大众化之后,原先建立的各种国家制度变得更加平等,对弱势社会阶层有利,但并不是说在实际层面,每一个人的权利真正平等了。民主是用理论上和法律上的平等,掩盖实事上的不平等的一种制度。正因为这样,我们可以发现,即使在被视为最民主的国家,不同社会群体也经常通过社会运动的方式要求平等的权利。女权运动和少数种族运动是两个常见的例子。   大众民主对西方的经济和政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精英(资产阶级)民主阶段,政治和经济体系互相配合,没有重大的冲突;在大众民主化的早期,政府开始和资本脱离,向社会倾斜,但政府还是可以超越资本和社会,在两者之间充当协调人。但在大众民主时代,政府很快向社会倾斜。大众民主说到底就是一人一票的选举民主。对政治人物来说,要得到政治权力,首先就要得到足够的选票。很显然,从选票数来讲,社会远较资本来得重要。这使得今天的大众民主越来越带有民粹主义的色彩。   在福利国家,大众民主对经济的负面影响越来越显著。民主在很大程度上演变成为福利政策的“拍卖会”。但问题是,谁来买单?西方的政治人物不管自己国家的经济体已经不能承担福利负担,为了选票还得继续承诺高福利。而大多社会群体则看不到自己的长远利益,他们也不愿放弃任何利益。高福利的钱从哪里来?向老百姓借钱,向外国借钱,向未来借钱,这些都是西方的方法。高福利是这次欧洲危机的根源。   但荒唐的是,大众民主也很难建立一个强政府,尤其在全球化时代。如本栏上周所讨论的,在全球化时代,政府的税收政策成为问题。一方面是本国资本全球化,但是政府没有有效的税收机制,对流向海外的资本收税。不仅如此,政府也很难对仍然处于本国的资本者(富人)征税,因为一旦税收过高,会迫使这些资本者流向海外。政府所能做的就是继续向中产阶级征税。而中产阶在制造业和金融业全球化的影响下,其生活已经相当艰难。政府向中产阶征税就很难得到中产阶级的支持。更进一步,西方民主发展到今天,已经变成一种互相否决的制度。这和民主的保守性有关。因为各种利益都可以被动员,如果在各种利益比较平衡的情况下,谁也成为不了多数,就造成了互相否决的局面。   全球化、资本外流、就业不足、过度福利、弱政府,等等,所有这些问题是西方经济结构失衡、经济和政治失衡的结果。这表明西方的经济和政治制度,又到了一个改革和转型的新阶段。所谓的资本主义危机,就其本质来说,是政治权力危机和国家政权危机。对西方来说,问题的核心是如何重建国家权力?西方化了很长的历史时间,确立了对产业资本主义的监管体制。现在又需要多少年,来确立对全球化背景下的金融资本主义和制造业资本主义的监管体制呢?建立政府对企业的规制,首先需要一个强大的政府,但是在大众民主下产生的互相否决政治,又如何建立这样一个强大的政府呢?   历史经验表明,大部分国家制度必须在大众民主化之前得到建立。如果不能得到建立,那么在民主化之后很可能再也没有机会了。   作者是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 原文见 http://people.chinareform.org.cn/Z/zyn/Article/201205/t20120505_140907.htm
个人分类: 政治|990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个国家最好的投资是自由和尊严的投资
热度 17 pukin 2012-1-4 07:44
苏联,这个曾经不可一世的超级大国,昔日的中国老大哥,在世界上存在了74年,为什么20年前突然之间就没了,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是经济发展出现问题?还是政治改革遭遇失败?是物欲的追求难以实现,还是精神的救赎无法完成?是本国人民的选择,还是外部力量的颠覆? 20年后能否揭开这些谜团?民间学者王康先生在凤凰大讲堂以独特的视角来解读苏联解体问题。 苏联为什么会解体?王康先生认为这是个道德问题。是一个异乎寻常又及其简单的问题。就是苏联人民长期不知道他们的国家真实发生了什么情况。一直到1956年斯大林去世三年以后,赫鲁晓夫在苏共20大发表批判斯大林个人迷信的报告秘密报告,苏联的一部分人才知道斯大林对老布尔什维克的镇压,那已经让他们感到非常的震撼了。 一直到60年代,苏联的广大读者才从索尔仁尼琴的著作里面窥见到了遍布苏联的古拉格群岛;一直到了80年代中期,整个苏联人民才从戈尔巴乔夫先生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才了解了更深的斯大林时代的罪恶,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不能相容的悖论: 苏联人民正因为没有卷入到斯大林的镇压运动当中去,所以他们的两手是干净的。他们的灵魂和头脑应该说是清洁和高尚的。他们一旦知道的真相,苏联人民在道德上已经和这个国家划清了界限。他们不再愿意捍卫这个国家了,一旦发现自己的道德诉求和这个国家的制度是背离的、相反的,他们不可能抛弃内心的道德诉求和救赎精神,他们只能把这个外在的国家制度抛弃掉。去了就去了,没了就没了。这就是王康先生的解读。 苏联解体不可避免的要涉及一个人,那就是戈尔巴乔夫。王康先生对戈尔巴乔夫给出了正面的积极评价,认为老戈有四个贡献: 1、和里根总统、布什总统就大规模消减核武器达成了协议,全世界的这个核战争可能性大幅度地减少; 2、老戈的新思维和公开性导致了冷战的终结; 3、因为老戈的改革,导致了柏林墙的坍塌,实现了德国的统一。德国的统一使欧洲的合作和联合提速了。使全球化的时代迅速到来。造成了工业革命以来,最大的财富的几何增长。王康先生称为是戈尔巴乔夫红利,冷战终结的红利; 4、对俄罗斯本身,苏联解体对俄国应该说是如丧考妣,亡国亡党亡天下,究竟对俄国是好事还是坏事?姑且不做简单的结论。但苏联解体之后,波罗的海国家、东欧国家各自走上了独立自主发展的道路,没有引起大战,没有引起天下的动荡。 俄国的变化其实是一个道德选择问题,十月革命是个道德问题,苏联解体仍然是道德问题。其它问题都是次要的。而道德问题,人类精神救赎问题是人类最重要的一个遗产。俄罗斯是个有罪的神圣的国家,他们总是在关键的时候,把道德和精神放在第一位。没有一个国家是这样选择的。 王康先生认为: 中国从来不是道德选择,中国是利益选择。 王康先生总结到:俄国是个有罪的国家,是一个有罪的神圣的国家,哪怕是罪恶深重,他们始终向往着天堂。向往着上帝,向往着彼岸。梅德韦杰夫说:“一 个国家最好的投资是自由和尊严的投资。 ”这样的国家是不可战胜的,是前程无量的。 都说中国需要一场政治体制改革,但王康先生认为中国更需要一场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更需要一种道德重建,没有道德的重建,没有这块文明的基石,没有办法建立任何意义上的宪政国家,这可能是中国有史以来文明缺陷的一个领域。
个人分类: 观点评述|3378 次阅读|24 个评论
何为民主?
热度 3 Zhanglincn 2011-12-29 10:06
经常听有人谈及民主和自由,让人不由想起思想甚至超前于当代的五四精神:民主和科学。 民主和科学的确是非常深刻的社会总结,民主是政治的诉求,科学代表经济的发展,二者的发达无疑就是社会进步的方向。如今科学的发展所带来的生产力的提高和经济的增长,在小平同志锁定的基调里获得了巨大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实用主义经济发展模式,带来了今天国家经济总量世界第二的格局。然而说起民主和自由,这些年似乎并没有多少实质的发展。 没有明显发展的社会民主现实折射出一个思想的盲点,那就是民主和科学经常被人所误解,如果社会对一件事缺少共识,那就会缺少合力而过多地消耗,无聊的口水和辩解会延迟民主发展的步伐。 误解当然可以从苏联的解体说起,因为对苏联的解体评价这里面充满了对民主和自由的评价。 我们可以回忆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政治发展的巨大影响,当然也感受到了苏联解体所带来的社会动荡。苏联的解体有些人非常高兴,认为这是苏联民主的巨大发展,当然最高兴的人在美国而不是在中国。 那么就来说说民主在苏联解体后的现状。有意思的是一个社会的民主是否进步,却要到科学里寻找答案,这就如同民主代表社会精神,而科学则代表社会的经济肉 体,再好的精神,当然是要从肉体的现状来评价。这就如同你不会因为一个乞丐的睿智言论而对他表示尊重一样,你只会认为他的精神不正常,因为这判断来源于他的肉体现状。 评价社会也是如此。苏联在解体前是一个大国,其国家的科学以严谨著称,其科学充满严谨的创新精神,在世界上苏联是世界最先发展航天技术而非常领先的国家, 苏联的军事技术也是世界著名的(苏联的米格战斗机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总之其在各个方面都能和美国抗衡。经济发展在1987年以前其总量居世界第二(后被日本 超过),然而在1990年苏联政治出现松动(可以毫不怀疑地说外部政治力量瓦解的成分占相当的比例),苏维埃联邦凝聚力逐渐丧失,其最大的弱点在:集权官僚体制所带来的僵化和反动。当然集权政治的强制性总是让人反感,如果它被更加强化为独裁,领袖的个人野心会极大破坏社会的健康发展。毫无疑问这些问题导致了苏联的解体,其原因显然在精神而不在经济。 苏联解体后经济开始急速下滑(这是不可诋毁的事实),撇开社会动荡中的其他损失(如土地面积、物质损失和时间损失)不谈,就解体后的行业发展来看,很多行业迅速获得重创,成千上万的企业关闭,很多国有公司都被偷抢一空(因为从公有向私有的转变中谁都可以声称这些东西属于自己而被占有)。之后混乱和疯狂的苏联全国 工业总产量缩水了一半以上,有些经济行业的生产出现了雪崩式下滑,在这个被称为所谓的“休克疗法”的政治奔溃中,苏联的科学、军事和经济的影响损失殆尽 (比如军事上相信大家都知道苏联解体后很多冷战时期的大批军火被国家军官贩卖而中饱私囊——参考电影《战争之王》)。如果说苏联解体前各个方面可以和美国抗衡没有人会怀疑,但苏联解体后可以抗衡美国,地球人都会说这很悬! 民主虽好,但给苏联带来的是什么?如今俄罗斯经过很多人都说很正常的动荡之后,经济的状况又如何?1999年俄罗斯经济开始回升,年增长平均6%-7%左右被世界称为难以置信的增长(当然是以解体后经济下滑时期做为基数),俄罗斯开始正常快速进入资本主义的:高工资高物价的社会发展模式(以前公有制的苏联不发这 么多,全都增长了公有财产,现在都私有化发给了人民,所以工资自然高了,人民满意了?当然支出同样增长迅速)。依然撇开军事内战给解体后苏联带来的损失, 来看看今天苏联GDP的世界排名:世界第6位。而这第6位的经济总量在没解体的苏联时期是第2位,现在这个第6的俄罗斯其经济大多数依赖于石油能源出口,年平均GDP增长在4%-5%之间,当然人民的收入也大规模提高(更是西方媒体夸耀的地方)。从这些表面非常完美的数据中你看到的是民主的胜利和民主的进步,而我看到的是苏联国家财富的损失和俄罗斯的没落,就如同拿了你物质给了你个名分一样,民主是俄罗斯的名分,损失则是无法挽回的国家财富。 世界上本来就不存在非常可靠的清晰民主,民主也并非是社会进步必须立刻拥有的,你可以采取休克疗法医治你的非民主的病态,但那会无可挽回地损害你的肉体,在这个世界上地球人都知道,只要你有一个好的身体,精神层面的提高总会有机会。苏联已经成为过去,俄罗斯的现在已经无法和往日的苏联相比,虽然人民似乎拥有了民主, 似乎生活水平提高,似乎杜绝了斯大林、赫鲁晓夫这样的集权官僚但民主的俄罗斯真的是进步了吗(当然世界都在进步)?那俄罗斯的人民真的就获得了所谓的民主吗?我可以这么说 如果你想要民主,我马上就可以给你,但如果你想要红烧肉,我不一定能马上兑现! 洋洋洒洒说了这么多,但还是没有说出民主是什么!民主是什么其实本身就难以说清,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进行诠释,但有一点是清楚的:人人享受平等的人权是民主社会的起码特征,而这些人权首先应该包括:生命的平等、人身自由的平等、经济的平等(财产平等),政治的平等(如选举和被选举)和精神的平等(如宗教、教育、言论)。这些平等代表着民主本身,而这些民主要靠平等的法律和制度去保证,当然我说的法律就是纯粹的法律,不包括其本身完美却不能获得完全地执行,因为那才是一个国家需要做的事情。 总之,苏联的解体绝对是苏联的损失,这一点完全可以肯定,至于俄罗斯获得的民主是否值得抵消这个损失我更无法肯定,因为民主这东西实在没有办法估算其价值,你可以认为它是无价之宝也可以认为其一文不值!当然有人可以说俄罗斯人民现在更有尊严地活着了,这我没意见,你想说什么都可以,我只关心我们的民主是否为我们实现了生活的幸福,尽管有时其看上去非常地不民主,但却非常实用!
个人分类: 社会视角|3386 次阅读|3 个评论
真相与谎言——追记苏联解体二十年
热度 1 hcrm 2011-12-26 13:11
一个庞大的国家,瞬间分崩离析了,这可能是二十世纪最壮观的人类社会景观,犹如一次超级核爆炸,余波依然绕梁…… 人民日报今天刊发了 国纪平 的署名文章《 主动把握历史的未来 》,这是一篇纯粹的政治散文,如蜻蜓点水一般,点到了一些问题,譬如“ 中国会不会成为 ‘ 下一个 ’ ”? 这个问题已然不新鲜,早在 1991年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时候,西方国家便在翘首以望。不过,二十年过去了,苏联解体的真相是什么?我看我们未必真清楚。 前苏共中央书记处书记瓦季姆·梅德韦杰夫 说, 苏联解体并不是不可避免 。他为什么这么说呢?而在我们的研究者看来,前苏联之所以最终解散联盟体制,显然有其必然性。当然,亲历者的话未必可信,因为他毕竟是 戈尔巴乔夫领导团队的 人。 据说,前苏联 人民的不满在 上世纪 五六十年代就有了, 到了九十年代伊始便来了个“总爆发”,结果世人有目共睹。 凤凰网用“苏联解体二十年祭”作专题,似乎这是一个国家的灭亡。而实际上,前苏联只是“解体”,并非“死亡”,它改变了颜色和模样而已。 曾经贵为世界一极的前苏联,忽然之间的剧烈变化,理所当然地会载入人类史册,只是这历史该如何写?不仅仅考验着当代的政治家和历史学家,更重要的是考量着我们中国对未来的期许。 国纪平 先生说,要主动把握历史的未来。我想这愿望是好的,但历史的未来并非“主动”就可以把握的。现实的情况是,我们往往“主动”去做某件事,无形中会带有很强的主观意识,使我们不能客观而清晰地辨明事态,最终可能总是与初衷相违背,尤其是“历史的未来”。 我还是比较同意 美国人大卫·科兹 的观点, 苏联解体是一次“自上而下的革命” ,大抵与前苏联人民关系不大。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很简单,这个国家的体制束缚了“上层人的手脚”,他们必须借助所谓“民主”来实现利益的最大化,这点希望韩寒同学能够意识到。 我不知道,对于前苏联的解体,有多少人曾经或正在说谎,用谎言来代替历史的真相,使我们朦胧地感觉到“祭”的味道。 瓦季姆·梅德韦杰夫 说:“ 说戈尔巴乔夫毁了苏联是不对的。反对苏联的是民族主义者。政治斗争、民族问题和社会问题, 所有这些使得保留苏联不再可能 。 ”暂且不论他是否在为 戈 氏辩护,这一观点与他之前的“ 不是不可避免 ”自相矛盾。那么,到底是“不再可能”,还是“不是不可”? 我想,这个问题不应由 瓦季姆·梅德韦杰夫 来回答,因为他的观点已经十分明了了。只是, 国纪平 先生倒应该好好想一下,我们需要“主动”吗? 2011年12月26日
个人分类: 科学论剑|2615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苏联解体二十年的思考
热度 2 zw373737 2011-12-24 12:08
2011年12月24日 07:15:12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1991年12月25日,晚7时32分,克里姆林宫屋顶旗杆上的苏联国旗开始下落,7时45分,一面三色的俄罗斯联邦国旗取而代之。此刻,标志着苏联解体。 苏联解体是20世纪末对国际关系产生深远影响的重大事件。对于任何重大历史事件的判断,都要放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来掂量。要做出正确的评价,可能要回答以下三个问题:苏联解体后,世界是更加和平了,还是更加动荡了?全球经济是发展了,还是衰退了?人类文明是进步了,还是开了倒车? 关于和平。二战结束后,世界经历了40多年冷战。这个时期,虽然没有爆发世界大战,但是人类是在核战争的威胁中度过的。随着苏联解体,在可预见的将来,看不到爆发世界大战的前景。冷战期间存在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后来,华约解散了,没再出现与北约相对立的军事集团。尽管过去20年发生了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但是,这些战争不再具有大国对峙的背景。大国间的关系,有合作也有竞争,但合作是主导面,这与过去有很大不同。从全球范围看,尽管局部战争不断,但总体和平是有保障的。 关于发展。过去20年来,全球经济的发展是人类经济发展史上最快的。1991年,全球国内生产总值总额为23.3万亿美元,到2010年为63.15万亿美元;全球贸易额从1991年的4万亿美元,上升到2010年的15万亿美元。 为什么全球经济发展得这么快?主要原因之一是,随着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球统一市场。冷战期间,两大阵营对峙,全球市场是割裂的。在市场经济中,市场是关键因素,全球市场的形成,对全球经济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关于人类文明进步。生产力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决定性因素。过去20年,生产力得到极大的解放和发展。第三次产业革命的迅速扩展和一批发展中国家的崛起,雄辩地说明了这一点。 由信息革命为先导,第三次产业革命是一次了不起的革命。1991年,手机还是一种极少数人拥有的奢侈品,到了2010年7月,全球手机拥有量突破50亿。 过去20年,一批发展中国家崛起的规模和速度,都是人类历史上没有先例的。如中国、印度、巴西、南非等。正在崛起的发展中大国,总人口占到全球人口的一半。数亿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被调动起来。与此同时,人民生活也得到快速改善,几亿人摆脱了贫困。 随着人类文明进步,国际关系中出现了两个引人瞩目的变化: 一是战争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在下降。战争曾是人类几千年的历史上解决国际争端的最后手段。进入新世纪后,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表明,战争解决不了问题了。这是人类文明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二是把人类连接起来的因素在增多。一方面国与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度在加深;另一方面是,人类所面临的共同挑战是如此之严峻,诸如气候变化、恐怖主义、跨国犯罪、流行疾病。人类只有联合起来,才能妥善地应对这些挑战。 20年来世界的发展、变化和进步说明,尽管世界上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但总体上看,世界变得更加和平了,经济发展了,文明进步了。我们没有理由对世界的前途和人类的命运感到悲观。21世纪会比20世纪更好!(作者为本报特约评论员、欧亚科学院院士)
个人分类: 政治|1545 次阅读|2 个评论
中国为何不应发展航母(续)
热度 1 techne 2011-9-6 15:25
中国为何不应发展航母(续) (草稿,请勿引用) 王 键   在此前的7月份,笔者曾经就当时即将海试的海军新航母“瓦良格”号写过评论。事后的进程表明,海试并没有在随后的8月1号建军节进行,而是推迟了不少日子。在海试之后,又有源自海外媒体的新闻报道称:中国海军已制定了航母建造计划,大概已有四艘常规航母在建,而“瓦良格”号在试运行一段时间之后,则会在未来安装核动力系统(按前苏联的设计,瓦良格本来就应当是核动力驱动,只是因苏联解体而没有造完),成为中国的第一艘核航母。   涉及到航母的建造,在中国肯定要列入“国家机密”之类的领域。海外的报道可能有些信息来源,但真真假假虚实难辨,其内容经常也是不太靠谱的。关于多达4艘常规航母的建造计划,到底是不是这样,无法通过正式途径加以核实。然而,究竟要造几艘也许并不太重要。笔者以为,重要的是政策的趋势而不是报道的具体内容,看起来,接下来中国海军自造航母这个大的趋势,恐怕是已经确定了的决策。在前文的分析中,笔者回顾了印度、美国、苏俄等国的经验或历史教训,并对中国的历史和地缘情况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在前文的最后,笔者还谈到了日本的教训,即政治元老中曾根康弘的反思:其一是当初明治维新时期形成的日本军政制度本身存在内在缺陷,其二则是后来日本对华路线方针存在重大决策失策。    东亚地缘格局的切换   若谈到日本的反思和教训,很多中国人会觉得不以为然。首先他们就会想当然地认为,日本人根本不会有反思也没有吸取教训,再加上一番日本侵占钓鱼岛以及“忘我之心不死”的日本威胁论观点。这样的论调,实际上是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积贫积弱的羸弱心态的延续,但这些人没有看到在目前的形势下,东亚地缘格局发生的变化。现在真正的麻烦,恐怕已经不再是日本能够威胁中国本土,而是完全反了过来:中国的进一步强大越来越让日本感到担心。这也并不难理解:试想,中国地域非常辽阔,多山地和高原,并且很可能掌握着除美俄之外的全世界第三大核武库,又具备二次核打击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就算是武装到牙齿,日本也绝不可能再有能力对中国本土进行入侵。而这也正是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认为日本应当确立“不发展核武器”国策的缘由。在中曾根康弘看来,日本国土狭小,缺乏战略纵深,即使发展核武器也缺乏抵抗核打击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应排除发展核武器的选项,转而依赖于强有力的美日同盟关系,来解决安全问题。   而且,二战后日本军事力量的增长也一直是非常克制的,日本的国土规模和地缘情况同英国有些类似,而且人口和经济实力都比英国有较大优势。但作为战败国,日本受到“和平宪法”的极大约束,军队也改成了“自卫队”,现如今日本的军事实力同英国差得很远,根本不在一个量级。从内部的舆论和民意来看,由于二战的惨痛教训,日本国内存在着极大的反战声音。此外,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的经济规模迅速增长,2010年中国的GDP总量已经超过了日本。总之,作为东亚两强,中日之间的攻防关系早已发生了重大转换。与100年前非常不同,现在的格局不再是日本妄图向亚洲大陆腹地渗透,而是中国大陆地区随着实力的增长,不断试图将自己的势力伸出近海,穿越周围围绕的岛链,最终具备全球辐射能力。源自历史记忆的“日本威胁论”,早已脱离了现实。    中国的自我约束力?   当然,即使不考虑对日本的认知,还有很多中国人认为中国本身有着足够强大的内在自我约束力。他们认为:不同于日本和俄罗斯等在近代极具侵略扩张性的国家,在历史上中国并没有类似的对外扩张倾向,以中国为核心确立的中央朝贡体系,也不同于近代以来资本主义制度下形成的殖民掠夺体系。自古以来,中国追求的是以文化或“礼”为核心的“天下”体系,而不是以民族主义为核心的民族国家模式。   但很遗憾的是,理论是理论,现实是现实。尽管中国的“天下主义者”描绘出了一幅非常理想充满浪漫色调的美丽蓝图,但人类历史中最残酷的血与火,往往是并不依赖于人们的主观美好愿望的。即使真的存在“永久和平”的可能性,理论上最苛刻的检视和反驳,也还只是检验它的最低标准。刚好笔者最近读到唐代“安史之乱”前后的这一段历史,发现了一些与美丽蓝图非常不同的内容。不妨就在此借用表述一下。其一就是非常著名的怛罗斯之战。    怛罗斯之战   怛罗斯之战发生于公元751年。这次战役之前的历史背景是,经过李世民、武则天和李隆基等几任能力超群的皇帝,以著名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为代表,李唐王朝的实力和辉煌开始走向顶峰。当时唐朝的影响力空前强大,无论其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乃至文化的影响力,都堪称世界之最。然而,在唐朝周边地区仍然存在不少不安定因素,西南部的吐蕃(今西藏)是唐朝的一大强邻,在唐朝走入顶峰之时,恰好吐蕃也越来越强大开始步入辉煌,作为近邻的这两大强国摩擦不断。怛罗斯之战的主角高仙芝,正是通过对吐蕃的战争走上历史舞台的。而此后大食(阿拉伯)帝国的兴起,促成东西两大帝国在中亚争夺势力范围,最终诱发怛罗斯战役。   在同吐蕃的一系列战争中,高仙芝战功卓著,在非常险恶的高原环境中,他带领军队历尽艰险,多次攻城拔寨击败吐蕃军队。高仙芝由此赢得了极大的声誉,被誉为“山地之王”,此后被唐室委以重用,成为统辖安西四镇的节度使。在对吐蕃的战争之后,中亚地区成为争夺的新焦点。由于大食的兴起,并向东扩张,它开始与唐朝不断争夺在中亚地区的势力范围,唐朝在中亚本来有很强的影响力,但此后由于诸多因素,很多中亚藩属小国态度摇摆,因而日益产生矛盾。   由于古代的通讯联系不像工业革命后那样方便快捷,再加上唐朝采用的是藩镇和节度使的军事管理模式,军事将领的个性作风和个人威望对唐朝的外政策有很大影响。高仙芝的确是一位能征善战的名将,然而,他采用的对外政策也是相当残忍和粗暴的。此外,作为更大的背景因素:随着国力的空前强大,唐玄宗和朝中诸多大臣将领也越来越好大喜功,这是随后唐朝产生穷兵黩武行为的深层根源。   据历史记载,当时地处中亚的石国,富甲西方,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垂涎于石国力财富,想要掠为己有。公元750年,高仙芝诬告石国王“无蕃臣礼”,领兵前去讨伐。其实此前石国与唐朝关系还是不错的,石国国王那俱车鼻施对唐朝的态度也比较恭顺。唐军到来后,高仙芝假意要允诺和好,那俱车鼻施同意高仙芝的约和。高仙芝遣使者将那俱车鼻施骗到长安,然后趁乘其不备,违背承诺,出兵掩袭,俘虏石国部众。高仙芝纵兵杀掠,血洗石国城池:捋走男丁,格杀老人、妇女和儿童,搜取财物——残暴到连老弱病残都不肯放过。   石国并不是中亚唯一的受害者。突骑施也是当时西域各国中与唐朝关系亲密的国家之一,但同样未能免遭蹂躏。高仙芝从石国回军的途中,又声称突骑施反叛,攻打了突骑施,俘虏了移拨可汗。石国与突骑施的被攻打,引起当地民众的反抗,唐军因此大肆镇压。公元751年正月,高仙芝入朝,献其所俘获的突骑施可汗、吐蕃酋长、石国王、朅师王。那俱车鼻和移拨可汗都被斩杀。唐玄宗以高仙芝功勋卓著,加授开府仪同三司。大概是此后不长时间,唐玄宗可能识破了高仙芝西征的意图和底细,但仍然迁就了高仙芝,没有治他的罪。唐玄宗虽一度想将高仙芝调离西域,但却因有大臣反对和高仙芝部下力挺等种种因素干扰而未能实现,这也间接导致随后唐军在怛罗斯的惨败。   中亚一带存在众多小国和部落,地缘情况非常复杂。由于高仙芝和唐玄宗的一系列错误行为,唐朝在西域诸国的威望大大下降,“由是西域不服”。石国王子逃到诸胡部落,将高仙芝欺诱贪暴之事遍告诸胡昭武。诸胡部落大怒,就暗中联合大食国欲共攻安西四镇。大食遂以此为借口,实施其扩张计划。高仙芝感到西域四镇受到大食的威胁,决定干脆先发制人,主动进攻大食,御敌于国门之外。于是他率领大唐联军长途奔袭,深入中亚腹地,最后在怛罗斯与大食军队遭遇。唐朝要在中亚树立霸权就必须击败大食阿拉伯,而大食阿拉伯要完全控制中亚则必须击败唐朝的挑战。然而,由于手伸的太长,以及高仙芝此前的所作所为不得人心,破坏了中亚的地缘平衡,最终由于联军中的葛罗禄部临阵倒戈,高仙芝终于一败涂地,唐军几近全军覆没。(以上史料内容主要参考了百度百科)    安史之乱   如果说怛罗斯的失败有较大的偶然性,处于强盛势头的李唐王朝并未因此而伤筋动骨,甚至完全还有席卷重来复仇并击败大食的能力,这并不是自欺欺人或自我安慰的观点。在当时陆权尚是唯一争夺核心的情形下,此后如果没有发生安史之乱,唐朝仍然有足够的能力压倒大食主宰中亚。问题是,安史之乱随后于公元755年发生了,这令盛唐的百年基业在顷刻之间就毁于一旦。安史之乱前后持续了七年多,终于彻底拖垮了唐朝的帝国大厦。此后唐王朝无法挽回地开始走向衰落,甚至经常连国都长安城都保不住,至于说什么重返中亚?此后基本上再无这种可能。等到中原地区的中央政权的影响力再度进入西域和中亚一带,那几乎要到900年之后的清政府了。   那么,类似于中曾根康弘对于近代以来日本内政外交的反省,笔者也试图对安史之乱的产生做一下反省:不同于怛罗斯之战失败的偶然性,安史之乱的发生却可能具有较大的必然性。笔者在此也借用一下弗朗西斯·福山在他的新著《政治制度的起源》中的观点,来对安史之乱的产生做一下描述:这个产生根源的问题,归根结底,就是中国古今政治中贯穿始终却依旧未能很好解决的“坏皇帝”问题。   安史之乱的产生,其一是唐朝对藩镇和节度使的制度设计,因为唐朝的版图实在太大,而且存在众多少数民族,中央政府为了有效控制边疆地区,就重用胡人,并采用节度使率重兵统辖多个藩镇。待到安史之乱的前夕,节度使的权力之大实在有些夸张,譬如安禄山身兼三大节度使,手中兵权实在太重,这导致了地方和中央关系的畸形发展。但这种缺陷还只是隐患,尚并不足以诱发兵变。因为李唐王朝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强盛的根基相当牢固。尤其是唐玄宗卓越的个人威望,那是相当高的,安禄山的势力再大武功再高,也高不过唐玄宗,他也很清楚背叛唐室的后果会有多严重。问题在于,在皇帝(唐玄宗)、宰相(李林甫/杨国忠)、首席节度使(安禄山)这三大首脑之间的平衡,后来因为杨国忠的上台而被打破了。唐玄宗本来是很信任安禄山的,不然绝无可能让他身兼三大节度使,安禄山也是强人,不然不可能在人才辈出的情况下做到这个位子,问题出在无能之辈杨国忠身上。杨国忠是杨贵妃的哥哥,他不是靠个人能力,而是靠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幸上台的。也就是说,唐玄宗太迷恋杨贵妃,为了让她开心才让杨国忠当宰相。此前的李林甫虽然“口蜜腹剑”也是个奸佞之辈,但一来那个时候唐朝的家底实在太厚,经得起折腾,二来李林甫掌握局势的能力还是比杨国忠强。因此折腾半天没出什么大事,待到杨国忠上台,局势开始发生变化。   因为将相不和,矛盾逐渐无法调和,安禄山和杨国忠始终视对方为眼中钉肉中刺,而这时昔日英明神武的唐玄宗也越来越耳目闭塞老眼昏花,整天只知道沉迷于同杨贵妃“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不朽爱情故事。最初,唐玄宗也不是没想办法在将相之间进行协调,但无济于事。军事强人安禄山本来还是很效忠于唐玄宗的,但架不住杨国忠的再三挑拨,再加上唐玄宗和杨国忠是“一家亲”,弄到最后个性耿直的安禄山实在受不了,干脆以“讨伐杨国忠”为名起兵造反。而这一折腾,唐朝历经一百多年才打造出的盛世辉煌就在顷刻间走向灰飞烟灭。   无论如何,我们不能要求古人超越历史,具备今人的知识和眼光。尽管唐朝在节度使的制度设计中存在缺陷,但诱发事变的决定性因素,毫无疑问只能是唐玄宗本人。他作为皇帝,在具备极高个人威望的情况下,却连续出错,昏招不断,最后导致了一个最坏的结果——大规模叛乱的发生,甚至于最后丢掉长安城落魄马嵬坡,连皇帝的卫队都发生了哗变:先是突然斩杀杨国忠,随后士兵集体下跪要求唐玄宗处死杨贵妃。此时唐玄宗唯有照办,否则连自身都难保。笔者以为,这是中国历史中一个非常经典的“好皇帝”变作“坏皇帝”的案例。    “坏皇帝”的根源   按照弗朗西斯·福山的说法,中国的最后一位坏皇帝应当算是毛泽东。就在2011年的6月份,福山应邀在上海同另一位学者张维为就中国的发展前景问题展开了一次深入讨论,福山明确提出了中国当今的政治模式虽然有很多优势,比如效率高、执行力强,但从长远看却仍未能解决“坏皇帝”的经典难题。当然,张维为对此作了反驳,他认为中国目前强调集体领导的决策模式以及层层选拔干部的制度安排已经很好地解决了福山所谓的“坏皇帝”问题。但在福山看来,中国目前虽然看起来暂时解决了“坏皇帝”问题,但这更多地是经历了文革等悲惨经历的老一辈领导人的共同体验和记忆所形成的结果,是一种经验的、不成文的约束。然而,中国的老一辈领导人并未很成功地将这种共同的体验和记忆加以规则化和制度化。福山认为,如果不能以规则和制度的方式,将前人的共同体验和记忆有效内化于年轻一代所生存的社会情境之中,那么由于年轻一代缺乏同前人类似的生活体验和记忆,缺乏相应的理解力,因而缺乏对自我行为的必要约束,那么在此前曾经发生的悲剧和错误,就完全有可能在新一代人的经历中重现。   在他的新著《政治秩序的起源》中,福山也分析了中国产生“坏皇帝”问题的更深根源:这源于中国始终局限于一种世俗的生存状态,而缺乏超越性的宗教追求。福山认为,超越性的精神追求和宗教的存在,有助于建立一个以规则为导向的社会共同体,由此发展出独立的司法体系。而在中国,由于自古以来缺乏对超越性的追求,缺乏宗教的影响力,因而无法发展出规则导向的社会结构,最终表现在宏观政治层面,也就是“坏皇帝”的问题。   但无论如何,中国目前的人口基数非常庞大,尽管福山的批评非常到位,但若想在短期之内改变10多亿民众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同时确立某种新形式的社会规则,这恐怕是地球上任何国家都无力做到的事情,更没有人愿意为此而承担高额的风险和成本。因此,我们恐怕应当确立这样的基本共识:中国面临的“坏皇帝”问题,很可能将会长期存在,而在这一过程中,最有效的解决方式,可能是中国需要更多地认识到自我克制的问题。“绝对的权力绝对导致腐败”,同样,中国也应当尽量避免军力的大幅增长,这是解决“坏皇帝”隐患的退而求其次的有效方式。   (未完)
个人分类: 思想文化|323 次阅读|1 个评论
苏联解体的真正原因——极其腐败的苏共特权阶层
waterman84 2011-8-20 20:24
今天想搜搜党课时看的视频教材-各国曾经执政党失败的原因,来提高一下自己的觉悟,无意间看到优酷这个视频,值得深省啊!苏联解体的真正原因——极其腐败的苏共特权阶层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E2NTU4NTAw.html
个人分类: 生活|1809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的党员女友和般若心经
热度 1 moxj 2011-7-10 23:44
今天在邮箱收到一封匿名邮件,好奇打开浏览了一下:讲苏联解体时党员腐败的情况。里面用了三个词说当时苏共的腐败程度,正直、聪明、共产党。描述在当时的情况下一个人不会同时具备这三个特征。 很多时候非常巧合,上大学的时候寝室的兄弟脑梗塞偏瘫了;因为没有父亲,家里母亲是没文化的临时工,住院期间同学们便轮流当起了陪护。当时院党支部开了个简会讨论这个事情,据说会上对陪护安排不统一,可能因为耽误大家时间意见很多,正直的的小杰在会后跑来和我抱怨党员们开会没义气,太自私,同学们自己协调比靠他们领导安排强多了。我当时也说了三个词讽刺这个情况:正直、精明、党员不会同时存在一个人身上。当然我常常是很激愤的,即便理智的时候,因为周围人给我的印象,我也是仅有的没有写过入党申请的学生,更因为这些,曾今公开和给我介绍对象的朋友讲我的要求是党员排在男生之前是优先不考虑的条件之一。 也许因为这些,我一直没有找到女朋友。不知道现在和我联系的女同学是什么时候开始喜欢我的,总之一直很执着追我,作为男生,我很感动。想着合适的话自己主动点,觉得大家以后聊天时讲我是被女生追到的很没面子。然而很多时候自己还是很纠结,去年姑娘请我去电影院看电影,演的是谍战片《风声》。不知道同学有没用意,看着这部复杂的电影让我马上想到身边的姑娘是多么复杂的一个人 --- 高学历、精明或者聪明、党员,那她自然是个欲望很强烈的人,不是个内心正直的人… 看过别人的讲述,走过现实。我曾经在论坛的演讲里呼喊当代最可爱的人是对减小贫富差距维持社会稳定贡献巨大的各阶层性工作者,甚至激愤的讲我会选择她们而不是那些精明的党员。 相处了很久以后我多次想起自己引用《般若心经》里的话和别人辩解自己的非主流观点,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可以让一个传统道德观念不容的人成为一个充满爱心,勇于奉献的高尚的人,当然也可以让一个只是八千万中共党员中的小姑娘成为一个普通人。也许男人尝试和一个女人谈恋爱是一种不错的生活方式,今天开始,我认真面对一个中共女党员,做好她的男朋友。
个人分类: 生活随记|2865 次阅读|3 个评论
苏联的解体是人类文明的进步
wangql 2011-6-3 07:22
今年是苏联解体20周年。为此《环球时报》开辟了专栏“回望苏联解体20年”对苏联解体的原因等进行讨论。专栏发表了许多精彩的文章。但是也有不少文章表现出作者思想的狭隘性,就是极力从如何避免苏联解体出发讨论问题。 苏联的解体实质体现的是人类文明的进步。当然这主要是前苏联地区人类文明的进步。 要谈论文明的进步,有必要首先对文明进步有个理解。那就是什么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核心精神。 本人认为,人类文明进步的核心就是自由、平等和民主。人类从奴隶社会到今天的发展就证明了这一点。 在奴隶社会,社会极端的不平等,奴隶和奴隶主是两个严重对立的阶级。奴隶的政治权利、人身权利、自由基本被剥夺。但是奴隶社会确是人类社会发展必须经历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通过财富和权利的集中,保障了人类文明的更快发展。比如在中国,诗经,周礼这些文明的产物才得以在三千年前产出。那时如果没有财富的集中,人人忙于生存,这些东西是不可能出现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率的提升,人类创造财福的效率增加,使人类具有了更多财富,才有了保障每个人个人权利和自由,平等的基础。人类社会的发展也不断向着提升个体(群体)自由、平等发展。这就是民主的进步。 前苏联在经济苦难的1920,1930,1940年代,实行斯大林式的独裁是可行的。但是对到了1950.1960,1970年代人民生活解决温饱之后再实行独裁就失去了社会基础。这就像奴隶社会必然要被政治更为进步的封建社会取代一样。而特别是美国、欧洲的民主方式更是对苏联人民起到的示范和启示的作用。 这样,靠强权维持的苏联统一,必然失去了基本的人心支持。随着以戈尔巴乔夫、叶利钦为首的具有民主进步思想的领导人的出现,苏联的解体就是必然的了。 有人说,只要维持强权,就能维持苏联的统一。但是强权维持的统一是没有民心的统一,它始终是不稳定的。这样的社会也许控,但是控制需要的成本是非常高的。必然带来新的矛盾。而且最终必然失败。 苏联解体的,但它体现了苏联人民的意愿。一个最简单的证明就是苏联解体后独联体也维持不住。因为人民希望分开了过一段时间。就像一个大家庭的分立一样。 如果找到了好的方式,人民是愿意共同生活的一个大家庭的。关键是一个好的管理方式。咱们国家现在提出的管理创新就是一个探索好管理方式的过程。 西欧的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从1960年代开始的欧洲经济共同体,到现在的欧盟,欧洲正在向一体化进展。 以WTO为代表的全球经济一体化又是一个证明。全球经济一体化,又带动了全球教育的一体化。根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社会发展原理,实现全球的经济一体化,政治一体化的事业,已经开始启程。 经济的发展,必然带动文明的发展,并将在全球实现统一、民主、和谐的社会,这正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观。
639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苏联解体的原因及后果
xupeiyang 2011-4-25 08:34
把马克思主义与具体实践相结合,可为人们提供一种在经济和政治上超越现行资本主义制度的可行性方案。相信在可预见的将来,社会主义可以逐步实现。世界各国人民将在无比丰富的社会实践和经验教训中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在曲折和苦难中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 认真审视苏联解体的原因及后果,进一步加深了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历史发展趋势的理解。这对于推动社会主义理想与现实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促进世界社会主义思潮和运动,将起到良好的作用。 http://news.xinhuanet.com/2011-04/24/c_121342251.htm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129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时事调侃:好运气的中国
lovedeer 2011-4-20 11:24
才发现中国这几十年运气好到爆(转载) 人说,生在中国是选择了hard模式,哥现在才知道,在名为地球online的game剧本里,中国是第一男猪脚啊啊啊!   看地势,中国有世界最高的青藏高原,地球全被水淹了,最后才轮到中国啊,有木有,有木有,地震很少,火山木有啊,面积至少全球前3啊。   看剧本,不断浴火重生,就是不死小强啊,关键重生完了比死前还强啊啊啊。   看现在,又是走在变强的道路上,自带主角光环啊,80年代末,美国人刚要动手,萨达姆打科威特了。   美国人迅雷不及掩耳解决之后,又要动手,苏联解体了。   好不容易理顺了,已是90年代末,21世纪初了,刚要对经过10年起步期的中国动手,拉登炸大楼了。   把阿富汗打了,顺便把萨达姆收拾了,还没弄利索,看着中国又是经过快10年的成长期了,不能不动了,08年刚要收拾,世界经济崩溃了。   好容易缓口气,换了个死黑鬼上来,拉出日韩两条狗要围堵中国,中东乱了。   还没把中东那档子事处理完,日本地震了没办法只好把联合演习取消了。   中国刚说十二五要产业升级,日本工厂全停工配合了。   中国刚说要开股市国际版,日本核电站一个一个的爆,整个股市崩盘了,嗷嗷嗷,简直太神奇了,和最YY的修真小说主角一样一样啊,有木有,有木有!
2156 次阅读|0 个评论
这个文章有意思:“重新审视苏联解体的原因”
热度 2 wangql 2011-4-8 13:58
环球时报2011年3月4日刊登了署名“闻一”的文章“重新审视苏联解体的原因”。 http://opinion.huanqiu.com/roll/2011-03/1540742.html 文章很有意思,建议一阅。
2716 次阅读|4 个评论
重生:看完这个,发现中国这几十年运气好到爆
热度 3 sheep021 2011-3-26 18:16
2011-03-2518:08:06网友评论0条 有人说,生在中国是选择了hard模式,哥现在才知道,在名为地球online的game剧本里,中国是第一男猪脚啊啊啊! 看地势,中国有世界最高的青藏高原,地球全被水淹了,最后才轮到中国啊,有木有,有木有,地震很少,火山木有啊,面积至少全球前3啊。   看剧本,不断浴火重生,就是不死小强啊,关键重生完了比死前还强啊啊啊。   看现在,又是走在变强的道路上,自带主角光环啊,80年代末,美国人刚要动手,萨达姆打科威特了。   美国人迅雷不及掩耳解决之后,又要动手,苏联解体了。   好不容易理顺了,已是90年代末,21世纪初了,刚要对经过10年起步期的中国动手,拉登炸大楼了。   把阿富汗打了,顺便把萨达姆收拾了,还没弄利索,看着中国又是经过快10年的成长期了,不能不动了,08年刚要收拾,世界经济崩溃了。   好容易缓口气,拉出日韩要围堵中国,中东乱了。   还没把中东那档子事处理完,日本地震了没办法只好把联合演习取消了。   中国刚说十二五要产业升级,日本工厂全停工配合了。   中国刚说要开股市国际版,日本核电站一个一个的爆,整个股市崩盘了,嗷嗷嗷,简直太神奇了,和最YY的修真小说主角一样一样啊,有木有,有木有! 不知哪位高人总结的,太牛了,也太妙了。修改了个别语句,免得被和谐。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10 次阅读|4 个评论
2011年重大纪念活动特别多
xupeiyang 2011-2-1 16:33
2011年世界与中国以十为尾数的重要政治事件纪念日非常之多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220周年 拿坡仑逝世190周年 太平天国起义160周年 美国的南北战争150周年 巴黎公社140周年 辛丑和约签订110周年 辛亥革命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 九一八事变80周年 莫斯科保卫战70周年 珍珠港事变70周年 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 古巴建国50周年 基辛格访华和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40周年 林彪坠机身亡40周年 苏联解体20周年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10周年 美国911事件10周年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周年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1612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9 18: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