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量子雷达的原理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量子雷达的原理、特性、用途
热度 1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2016-9-9 22:16
量子雷达的原理、特性、用途 中国日前宣布在量子雷达领域取得突破,获得百公里级探测威力,相对于传统雷达,探测灵敏度大幅提高。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首部基于单光子检测的量子雷达系统近日在该集团 14 所研制成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该系统由智能感知技术重点实验室研制,在与多间大学科研机构合作下,完成了量子探测机理、目标散射特性研究以及量子探测原理的验证,并且完成真实大气环境下目标探测试验,获得百公里级探测能力,探测灵敏度大幅提高,指标均达到预期效果,取得阶段性重大研究进展与成果。 雷达最早在二战期间得到大规模应用,特别是在不列颠空战中,英国皇家空军依靠雷达的辅助对德国空军造成较大杀伤。 当时的雷达单纯利用发射的电磁波信号,经过目标表面散射后,通过判断接收信号的能量,来识别、判断目标。 不过,这种雷达的信息载体只能通过信号的绝对幅度或幅度的变化来体现,检测机理就是简单的能量检测,无法区分杂波和目标,分不清在空中飞舞的锡箔条和真正的战机,信息利用方式单一,因此,应用领域受到较大的限制。 随着技术的发展,雷达也不断发生变化,从单纯利用信号的强度信息,演化为综合利用电磁信号的频率和相位信息,即电磁场的二阶特性。 通过发射电磁波二阶特性的应用,在调制方式上,出现了线性调频、相位编码和快捷变频等复杂信号形式,这些信号形式有效解决了传统雷达时宽与带宽的矛盾,并提升雷达抗干扰、抗杂波的能力。 在检测技术上,催生了运动目标检测技术、空时自适应处理技术和脉冲多普勒体制,这些技术利用目标和杂波在多普勒域上的差异,实现杂波中运动目标的有效检测,提升雷达抗杂波能力。 量子雷达则是将量子信息技术引入经典雷达探测领域,解决经典雷达在探测、测量和成像等方面的技术瓶颈,提升雷达的综合性能。 量子雷达属于一种新概念雷达,首要应用是实现目标有无的探测,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扩展应用领域,包括量子成像雷达、量子测距雷达和量子导航雷达等,从本质上来说,量子雷达并没有脱离经典雷达探测的框架体系,只是在利用量子理论进行系统分析时,对雷达中一些概念和物理现象,如接收机噪声等,具有全新的、更准确的理解。 在此基础上,量子雷达从信息调制载体和检测处理等方面入手,提升雷达的性能。总体而言,量子雷达是对经典雷达理论的更新和补充,而不是颠覆和取代。 量子探测,特点就是突破现有测量方法的极限(例如光的衍射极限等),是业界比较看好的技术。 世界各国早对该技术领域展开研究,研究人员 提出了多种不同体制的量子雷达方案 ,主要包括干涉式量子雷达 ( interferometric quantum R adar) 接收端量子增强激光雷达 (quantum enhanced lidar) 和量子照射 ( quantum illumination) 。 2008 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首次提出量子远程探测系统模型——量子照射雷达,从理论上证明了量子力学可以应用于远程目标探测。 2012 年,东京大学采用超导回路,取得了微波频段单光子态和压缩态产生与接收技术的新突破。 2013 年,意大利首次用实验方法实现了量子照射雷达,验证了量子照射雷达模型探测在高噪声及高损耗时,依然有目标探测能力。 量子雷达的技术优势   目前,经典雷达存在一些缺点,一是发射功率大(几十千瓦),电磁泄漏大;二是反隐身能力相对较差;三是成像能力相对较弱;四是信号处理复杂,实时性弱。针对经典雷达存在的技术难点,量子信息技术均存在一定的技术优势,可以通过与经典雷达相结合,提升雷达的探测性能。   首先,量子信息技术中的信息载体为单个量子,信号的产生、调制和接收、检测的对象均为单个量子,因此整个接收系统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即量子接收系统的噪声基底极低,相比经典雷达的接收机,噪声基底能够降低若干个数量级。再忽略工作频段、杂波和动态范围等实现因素,则雷达作用距离可以大幅提升数倍甚至数十倍。从而大大提升雷达对于微弱目标,甚至隐身目标的探测能力。   其次,量子信息技术中的调制对象为量子态,相比较经典雷达的信息调制对象,量子态可以表征量子“涨落变化”等微观信息,具有比经典时、频、极化等更加高阶的信息,即调制信息维度更高。从信息论角度出发,通过对高维信息的操作,可以获取更多的性能。对于目标探测而言,通过高阶信息调制,可以在不影响积累得益的前提下,进一步压低噪声基底,从而提升噪声中微弱目标检测的能力;从信号分析角度出发,通过对信号进行量子高阶微观调制,使得传统信号分析方法难以准确提取征收信号中调制的信息,从而提升在电子对抗环境下的抗侦听能力。综合而言,通过量子信息技术的引入,通过量子化接收,原理上可以有效降低接收信号中的噪声基底功率;通过量子态调制,原理上可以增加信息处理的维度,一方面可以提升信噪比得益,另一方面可以降低发射信号被准确分析和复制的可能性,从而在目标探测和电子对抗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潜力。   量子雷达的分类   根据利用量子现象和光子发射机制的不同,量子雷达主要可以分为以下 3 个类别: 一是量子雷达发射非纠缠的量子态电磁波。 发射机发射单光子脉冲探询目标可能存在的区域,如果目标存在,则信号光子将会以一定的概率返回至接收机处,通过对返回光子状态的测量可以提取出目标信息。 二是量子雷达发射纠缠的量子态电磁波。 其探测过程为利用泵浦光子穿过( BBO )晶体,通过参量下转换产生大量纠缠光子对,各纠缠光子对之间的偏振态彼此正交,将纠缠的光子对分为探测光子和成像光子,成像光子保留在量子存储器中,探测光子由发射机发射经目标反射后,被量子雷达接收,根据探测光子和成像光子的纠缠关联可提高雷达的探测性能。 传统雷达难以探测复杂环境下的小目标,而该新型雷达利用量子纠缠来提高灵敏度,从而在高背景噪声中识别微小信号。 与不采用纠缠的量子雷达相比,采用纠缠的量子雷达分辨率以二次方速率提高。 三是雷达发射经典态的电磁波。在接收机处使用量子增强检测技术以提升雷达系统的性能,目前,该技术在激光雷达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量子雷达还可以是:连接微波与光波的双腔转换器。 这一混合系统利用微波与光波的量子交互作用来发现 低反射特征,所需的能量比传统系统低得多。 英国约克大学的研究团队已经研发出一个双腔转换器,利用纳米振荡器实现微波与光波的耦合。研究团队称,该装置不仅能够在信号传输中产生微波与光波的纠缠,而且能够将目标返回信号从微波转换为光波。 中国研制一新型雷达系统取得突破,未来将成为隐形战机的“克星” 解放军的“空警 -2000 ”相阵控雷达的 X 波段,配合北斗卫星,可以发现美军的 F-22 战机,但要锁定却比较困难,因此技术并非十分圆满。量子雷达如果可以探测到隐形目标,相信其可靠性会非常高。量子雷达的突破,无疑中国在世界上已先行一步。 请见附件(图): ()1量子雷达的原理、特性、用途(图) .doc
个人分类: 物理|12542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8: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