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世界动植物日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写在世界动植物日—人类与野生动植物打交道的历史
热度 8 xiyuniaoguo 2017-3-3 19:02
写在世界动植物日-人类与野生动植物打交道的历史 2017年3月3日也就今天,是全球第四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今年的主题为“聆听年轻的声音”。虽然我已不在年轻,还是想谈谈自己的看法,至于有没人聆听,那不是我关注的问题了。从生物学属性上看,人类属于灵长目人科,和猿猴类是近亲,属于动物大家庭中的一员。从文化属性上讲,人类和那些其他动物又有着本质的区别,其中之一便是人类建立了自己的文明并且可以传承下去。即便如此,人类文明的并没有脱离动植物,可以说人类文明的建立就是一部与动植物打交道的历史。 石器时代人类以采集为生 从远古的石器时代(距今约300万年~距今约1万年)开始,人类开始使用打制石器。从食物来源上,那个时期的人类和其他野生动物没有本质的区别,都是从自然界直接采集动植物生活。不过,石器地使用开始改变人类与野生动植物之间的关系。人类由此可以防御凶猛的野兽,围猎大型食草类动物,采集更多植物。 表1 石器时代出土的部分动植物 时间(距今) 地区 代表文化(或地区) 出土动植物 250 万~ 200 万年 东非、埃塞俄比亚 奥杜韦文化和阿舍利文化 201 ~ 204 万年 中国 重庆巫山遗址 东方剑齿象,剑齿虎,双角犀,大熊猫化石 170 万年左右 云南 人工痕迹的动物肢骨 136 万年 河北小长梁 桑氏鬣狗、三趾马、三门马、披毛犀牛、羚羊等 60 万年 山西匼河 动物化石包含一些古老的种类,如三趾马和一种古老的剑齿象 50 到 60 万年 河南南诏 土鬣狗、犀牛、野牛、班鹿、鹿类动物化石 40 万年 辽宁本溪庙后山 大量哺乳动物化石,现已鉴定出 76 种。 35 万年 江苏南京葫芦洞 2000 余件古脊椎动物化石,同时出土中国鬣狗、肿骨鹿等动物化石 20 万年 安徽和县 肿骨鹿、葛氏斑鹿、居氏河狸,中国犀、中国貘化石 10 万年 湖北郧西 竹鼠、虎、灵猫、狼 1 万年 黄河中下游,辽河和海河流域 粟、黍等旱作农业起源 10000 ~ 7000 年 长江中下游 水稻 10660 年 东北 家牛驯化 1 万年左右 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 狗骨头 中更新世 欧洲 舍利文化 南方象、古犀、河马、剑齿虎等 1.3 万 -1 万年 美洲 拉诺文化 9 只被杀死和肢解的猛犸象,还有马、野牛、貘等 8000 ~ 7000 年 北极地区 细石叶传统 海兽和驯鹿为主要猎物 8000 ~ 7000 年 西亚和北非 小麦,大麦和豆类 时至今日,人类早已告别采集时代,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地区进入工业社会。不过,非洲依然存在少数部落以原始的采集为生,比如哈扎比部落是非洲大陆上最后一个猎人兼采集者组成的部落。它们依旧从事着原始的采集狩猎生活。 农业社会就有了动物、植物园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动植物不仅仅是满足生存、生活的需求,还有了部分观赏的功能。最初的动物园雏形起源于古代国王、皇帝和王公贵族们的一种嗜好,从各地收集来的珍禽异兽圈在皇宫里供其玩赏,是人财富和地位的象征。 图1 世界动植物园发展历程(有待进一步完善) 中国万牲园 工业文明产生现代野生动物保护法 随着工业社会的到来,人类改造自然的力量空前强大,由此带来的污染、破坏,使得一批植物走向灭绝。人类开始重视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尤其是以法律的形式进行保护。虽然现在中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争议不少,如果追溯到历史时期,中国却是走在世界前列。 表2 中国历史时期保护动植物的相关法律 / 法规 年代 法律 / 法规 规定 禹舜 设置“虞”官 世界上最早的生态保护机构和官职 西周 《伐崇令》 毋坏屋,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不如令者,死勿赦 春秋 《管子·地数》 苟山之见荣者谨封而为禁。有动封山者,罪死而不赦 秦 《田律》 春天二月,不准到山林中砍伐木材,不准堵塞河道。不到夏季,不准烧草做肥料,不准采取刚发芽的植物,或捉幼虫、鸟卵和幼鸟,不准设置捕捉鸟兽的陷阱和网罟,到七月解除禁令。 汉 《汉书·宣帝纪》 毋得以春夏擿巢探卵,弹射飞鸟。 唐 《禁珠玉锦绣敕》 平息采捕百色鸟兽之风 宋 《禁采捕诏》 鸟兽虫鱼,俾各安于物性,罝罘罗网,宜不出国门,庶无胎卵之伤,用助阴阳之气,其禁民无得采捕鱼虫,弹射飞鸟。仍永为定式,每岁有司申明之 清 《清实录》 顺治皇帝下令禁止广东采珠。康熙皇帝免去向皇宫供鹰的指标。《清实录》记载的雍正皇帝禁用象牙制品的事情 不过,随着王朝的更替,统治者理念的改变,中国古代关于野生动植物保护的法律法没有传承下来。加上近代以来积贫积弱,人都无暇顾及,更何况动物。因此近代的动物保护法起源于欧洲。 纳粹德国的第二号人物戈林,在出任普鲁士总理时,亲自操作并制定颁布了《普鲁士狩猎法》,于1934年3月的内阁会议上通过。《普鲁士狩猎法》,其主要内容是严格禁止捕杀未成年的幼兽和怀孕的母兽,列出不许捕杀的各种动物和飞禽,并对狩猎的各种形式作了详尽的规定,这一法律一直保存到现在。有人称之为“世界上第一部保护野生动物的法律”。 生态文明的尺度在于人与野生动物之间的距离 工业文明之后,人类进入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生态文明概念,中国最早见1985 年2月18日《光明日报》在“国外研究动态栏”栏目载《在成熟社会主义条件下培养生态文明的途径》使用了“生态文明”这个词。1987 年生态学家叶谦吉提出“大力建设生态文明”,党的十七大把生态文明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生成阶段新的组成要素。生态文明不能仅仅成为一种口号,它的尺度在于人和动物之间的距离。 参考文献: 彭满升 . 世界各地的野生动物保护法规 . 河南林业 , 2001, 4:017. 丁建民 . 世界上最早驯化的野生动物 . 云南林业 , 1990 (4): 26-26. 纪俊平 . 石器时代的 “ 哥伦布 —— 最早的北美洲人之谜 . 大自然探索 , 2003, 3: 033. 刘永加 . 2016. 古人如何保护野生动物 . 阳城晚报 . http://news.dayoo.com/guangzhou/201604/07/143382_47361841.htm 万牲园 . 360 百科 . http://baike.so.com/doc/261061-276352.html 张虎才 . 2013. 中国东北是人类最早驯化牛类动物的地区之一 . 科技日报 . http://scitech.people.com.cn/n/2013/1113/c1057-23520327.html 英国伦敦塔曾是世界最早的动物园 http://news.163.com/05/1124/10/23AMFH8U0001121S.html 哈扎比部落 . 360 百科 . https://www.so.com/s?q=%E5%93%88%E6%89%8E%E6%AF%94%E9%83%A8%E8%90%BDsrc=srpfr=hao_360sopsid=ffdeb60f85242c828f446ffa25d94f30 由于成稿仓促,很多地方需要补充、完善,仅代表个人看法,欢迎批评指正! 博文发出后,承蒙戎可老师百忙之中进行指正,非常感谢! 谢谢戎可老师的指正!凡人多喜赞美之言,成长期能听到逆耳之言实乃人生一件幸事。学生感谢戎老师的指正,并且非常赞同您的观点。此文确实存在诸多问题,比如直接从百度摘抄的问题,没有说明知识来源。我从不为自己的问题进行狡辩。 也请我简单描述此文的来龙去脉。世界动植物日之前,大家都在探讨动植物保护问题,我突然想到《人类的文明正是一部与野生动植物打交道的历史》,算是提出一个自己的观点吧。然后我就去搜集材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查阅资料的时候我才知道,这个工程非常浩大,短时间内无法完成。因此我打算分批完善,先罗列知识,再对知识的准确性进行核实,然后修改完善,这也是我写东西的一个习惯。还有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喜欢听取科学网其他老师的指导!因此我的博文一般都是处于不断修改、完善的过程中,没有一成不变的定稿。遗憾的是,我上篇文章发出后,遇到其他事情地羁绊,没有及时完整修缮,以及补充知识来源,进行整合修改。 最后再次感谢戎老师的指正!戎老师是我在科学网上非常敬重的一个博主,尤其是戎老师写的博文,我每一篇都进行阅读、点赞、学习。我也经常将其推荐给我的同学。喜欢科普的同学和老师大可以多看看戎老师的博文。戎老师学识渊博,有着崇高的科学素养,博文多一气呵成。学生水平有限,能力有限,时间有限,很多博文无法像戎老师一样一气呵成。只能先挂出来,听取不同老师的指正,慢慢修改、打磨。因此,我在科学网更多的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还有学生现在仅仅是博士在读阶段,愧不敢当博士头衔。 如此科普 百度脸红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59438-1037516.html 跟康绰西学写作 害人终害己
个人分类: 科普|7702 次阅读|2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2: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