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应急管理部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说说黑龙江酒店火灾背后的消防困境
fpe 2018-8-26 13:58
说说黑龙江酒店火灾背后的消防困境 黑龙江酒店火灾,是一次典型的人群密集场合(美国叫做 Assembly )的火灾,应急管理部消防局召开遏制重特大火灾紧急调度会议,估计调查结果又是人祸论主导,对消防科学没有贡献,对消防标准没有贡献,抓几个人判刑了事。这种典型的处理模式,我想大家比我清楚,就不说了。 这一次火灾,暴露了一个显然的问题,就是为什么有标准不执行?我想有如下几点原因。 第一, 这是改造项目,从一种 Occupancy 转向另一种 Occupancy 需要大量的审图工作,消防改造过程的审批功能被弱化了; 第二, 中国的国家标准基本上是“拿来主义”,执行起来有很多不合国情的地方,不管你执行不执行,效果不会立即体现。美国标准的很多细节,都在转换的过程中被省略了,结果就是类似的大灾。 第三, 由于教育系统的迟滞性,教育系统无法培养出合格的审图、检查队伍,所以对标准中的缺陷,没有足够的人力去完成修改。 第四, 由于缺乏保险制度的关注,业主没有足够的知识、技能、动力和人手来配合消防安全检查。国家或政府出面当保险公司,结果往往只会问责,不会解决任何问题。2016年的注消考试教材曾经关注过国内的火灾案例,发现这些案例的调查结果无法体现国外的科学原理,不得不放弃了。 最近我有机会认识了一下国内的消防标准,感到很亲切,不就是美国标准的简化版吗?中国有的,美国都有,美国有的,中国省略很多。最大的差别,在于中国只有基本要求,而对每一种类型风险的可操作性,非常粗略。不是没有美国标准,而是缺乏足够的理论基础和必要动力去掌握美国标准。最简单的例子,就是中国建规的制定者(一位很高的官员),在教学中只会说标准的条文,一遇到火和人的问题,就含糊其辞。而建规就是对付火灾和逃生问题的。所以,国内消防标准的问题,还是缺乏理论(基础),没有消化,不能普及,效果不彰。 和美国标准相比,中国的消防标准存在很大的问题: 第一, 美国标准的目标比较单一,以经济为中心,以达到安全目标的减少损失为出发点;中国只有功利性的满足标准一道政治性门槛,存在很大的操作空间。规范成为问责工具,导致寻租现象。 第二, 美国的消防总是存在一个安全等价性问题,因此同一种安全可有多种途径来实现;中国标准只有“自古华山一条道”,所以“消防猛于虎”,民怨很大; 第三, 美国标准强调消防的危险针对性,中国的建规基本不谈火与人,只有干巴巴的条文,估计标准的制定者也说不清标准条文背后依赖的火灾动力学和人类行为学理论; 第四, 美国的标准反映着历史上的灾情、当代的技术水平和各个团体的利益平衡等政治考量,任何规范标准都是代表利益冲突和妥协平衡的结果。中国标准只方便执法者,不利于执行者,单方面的标准,谁当心在乎呢? 第五, 标准的制度过程也需要学术的参与,我国的学术评估标准是引用率,所以上百亿的安全基金投入下去,对标准的改善非常有限。改进标准,需要吃透标准,如果你对美国的标准都没有吃透,谈什么改进和超越?航空发动机如此,芯片如此,安全标准体系,何尝不是如此? 顺便说一下应急管理部的问题,本来应急管理部的成立是为了解决大问题需要统筹资源而推动的,但是成立之后的应急管理部如果没有解决如下几个问题,相当于恶化了中国的安全形势。 第一, 应急的门槛是什么?没有消防,哪来应急?老中医最怕开刀,因为老中医的技能太笼统,对付不了精密的科学。应急管理也存在这个问题,成立应急管理部,对消防工作的职业化趋势来说是弱化了。对此,有很多消防工作者提出,强化应急等于弱化消防,这是事故高发的背景; 第二, 谁来推动事故调查和标准研究?过去,全国都是一家单位独大,所有的火调都是一个老师教出来,一所学校培养的,使用同一套教材,在一个系统内工作,听一个领导指挥,为这一个目标从事调查活动,所以对于消防科学的贡献几乎没有。成立应急管理部,强化了中央控制,对于调查真相非常不利。你的专家要是胡说,就代表全中国的专家都在胡说了。 第三, 最近国内科普会议不断召开,看上去形势一片大好,国有资金准备入场推动消防科普工作,无形中提高了消防科普的门槛。所有的出版社不需要承担任何风险,只需要接受国家资金就行了,所以他们放弃了把关的功能,科普水货必然会占领市场,垃圾科普必然占领中国的中小学。这是国家资金去主导放水,推动全社会科普工作退化的目的吗?如果是这样,还不如不给钱,让高手拼抢有限的出版机会,才能获得更高水平的科普作品,比如金庸的武侠小说,从来是不需要国家帮忙的。中国科学之所以不能和国外竞争,就是有国有资金在吸引所谓的“专家”去放水和炮制,我真心希望国家少干预科普市场,专家花心思写的专业科普作品,竞争不过国家层面放水的力量啊。没有科研不要科普,没有理论不要胡说,这一条在国家推动的科普运动中表现最为突出。 第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投入安全的几百亿资金,除了产生了一些文章,给安全事业带来多大的改变?对科学事业带来多大的推动?消防本来是一项工程,为什么到中国就变成理论了?不重视科学规律,科研投入再多也很难对科学本身作出很大的贡献。 第五, 注消工程师考试是美国消防标准发展 100 多年之后的成果,当然是有效的提高安全水平的手段。问题在于,如何推广?那些教员,除了对消防标准条文熟悉一点,对消防工作理解不深。这种囫囵吞枣的教育方式,对中国的消防事业未必是好事。教育要从理论入手,哪有用胡萝卜和大棒,推动一个什么基础也没有的人去干消防的?当前的注消考试,或多或少就是这种局面。美国的专业注消考试怎么到中国就异化成了科举考试?僵化和少理论是科举考试的标志,注消考试也是如此。 什么时候,中国能够摆脱“美国科研,中国沾光”的心态,才算大国崛起。否则,过度依赖美国的问题,在黑龙江酒店大火中表现了,在中兴危机中表现了,还会在其他类似事故中“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我们需要的是对真相和理论的重视,而不是对条文和问责的重视。我们需要的是对理论理解后的科普,不是为了收割国家基金的科普。我们需要的是推动真相、提高科技水平的应急管理部,不是权力和信息高度集中的应急管理部。否则,制度改变了,却不改变心态,即使崛起了,老百姓赞成吗?
个人分类: 消防时评|227 次阅读|0 个评论
另眼看国务院机构改革
fpe 2018-3-14 08:39
另眼看国务院机构改革 国务院的结构改革出台,影响我们消防领域的是两条,一是让消防战斗队伍划归公安部,二是让防火监管部门划归应急管理部。不能不承认,这是符合国情的一种作法。在历史上,古代消防工作一直是不受重视的,与中国的降雨条件(自然条件)和问责文化(社会条件)有关,火灾问题虽然巨大,但如果城市规划好,损失可以降低,影响可以控制,所以中国宋代之后有 600 年政府不办消防。袁世凯引入日本的消防制度一直沿用到今天,社会缺乏消防挑战是很大的原因。 这一次机构改革,一条基本原则是以前大家都在谈论的“防消分离”原则。消火(灭火)需要勇气和技能,防火需要知识和经验,这一次划分到两个部门,可以说彻底隔离了。在世界范围来看,有组织的消火有近 3000 年历史(从公元前840年前后的尼尼微的灭火行动壁画算起,这是有明确年代的第一次灭火行动),防火有 120 年历史(从 1896 年 UL 和 NFPA 成立算起,或者从水力学诞生的 1890 年算起,或者从创立美国第一个消防工程大学教育项目的 1902 年算起),两项工作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是不同的。灭火工作是纯粹的付出,一切投入都是没有回报(只有间接回报,比如挽回了多少财产损失);防火工作是专业性要求比较高的领域,因为防火监管的权威性,因为消防安全的一票否决制,因为防火工作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积累,所以防火工作是高回报的领域(虽然在问责制下风险也高)。两者分离,可以避免缺乏知识的灭火队伍对防火工作的干扰(几乎每一位从事灭火的人都希望转到防火的岗位,为什么?),也可以避免灭火队伍的高流动性对应急队伍产生的危害,我想这可能是当初改革设计的初衷。 然而,这样做又违反了两个原则。第一,救灾需要本地化。无论什么样的灾情,救灾工作需要当地人的指引。消防队员到场,第一件事是找到管理者,找到消防控制中心,找到火灾的位置,这些都需要当地人的帮助。消防工作日常处理的是本地的灾情,对本地的水土最熟悉,本地消防队伍理应是应急工作协调人指挥者的首选;第二,应急计划需要不断检验和更新,消防队伍是日常处理应急工作的最得力队伍,他们的响应机制得到了日常工作的验证,所以无论什么样的应急计划,都需要消防队伍的参与制定,就是因为他们的应急经验是不可替代的。 在美国也存在着应急地方化和应急全盘化的冲突。按照美国国父们的制度设计,消防工作本来是地方化的,联邦不干预州政府的消防工作,因为消防是地税支持的,服务地方的工作,只有就近服务,才能提高资金效率和改善应急效果。可是近 50 年来,面临日益规模巨大的损失,所以美国也开始强调大规模救灾的应急指挥系统 ICS 和联邦干预机制。中国的地理位置和灾情形势与美国相近,学习和借鉴美国也是应该的。 然而,美国的很多作法,到了中国就会变形。比如,好好的注册工程师制度,在美国是需要消防学位、工作经验和 Mentor 指导的,到中国就变成了科举考试,在公平的前提下,谁的记忆力好,谁能够把消防法背下来,就能够适应中国的丛林法则,这是曹操的“唯才是举”,这是对消防工作的异化。美国消防工程师关注的真正消防理论、 服务 客户的灵活理念、推荐使用的消防法规、量化风险可控的安全观念、以人为本的职业发展理念、以安全等价性为中心的设计理念、以职业发展为中心的消防工程伦理学,大多没有得到重视和认真对待。人人都说应急管理重要,可是应急管理面对的灾情是什么?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应急管理?并不是每一位应急从业者都清楚。我们都说宪法重要,可是政府部门经常不受宪法的制约,对公共安全问题避而不谈,以至于被告上法庭,这本身也是很奇怪的现象。美国推广伦理学的目的是提高职业地位,发展终身教育,提供优质服务,到中国就变成了避免问责,防止腐败的道德观。美国从业者总是说“赚钱的目的是服务社会”,中国的从业者总是说“赚钱就是借助专业捞钱”,这也是对工程本质的一种异化,只因为我们对社会发展的机制没有搞清楚,从政府的角度一厢情愿地设计的结果。这些“南橘北枳”的现象,说得好听一点,是中国特色,中国国情;说得难听一点,是没有搞明白人家的历史和文化,照搬硬套的结果。总有一些人,总是说别人不懂中国国情,透过门缝看世界,以为世界就是门缝的样子。 关于这次大部制改革,我们应当看到这种做法带来的机会。第一是懂消防的应急管理者难得;通常从事消防工作的人情商比较高,不高活不下去。从事应急管理的人需要见识广,也需要有专业知识的背景支撑。在人类社会所面临的所有灾情中,消防工作是研究最充分,投入最多,灾情性质最透彻的领域。所有这些都构成让应急岗位成为消防工作者发挥指挥协调作用的舞台。第二是懂应急的消防工作者难得。应急工作和消防工作相比,内容太杂,缺乏中心,缺乏灾情的专业积累,消防工作者普遍不感兴趣。是什么因素导致两者难以交流?因为他们在学校缺乏基础理论的构建,消防是安全的量化语言,缺乏共同的语言,就无法顺利沟通交流。中国社会发展的最大困境,就是缺乏专业协会的引导和促进,忙来忙去的,都是私营机构的挣钱行为,连校园科普都是私营公司主导,看不到美国政府和专业协会发挥的引导作用。中国社会什么样的人都有,就是缺乏一个可以让人表现和发展的舞台。教育工作者,有理论又如何?应急者不认为理论重要,或者说赚一票就走,大家忘了职业发展对大家都有利,而这个职业发展的机会,操纵在少数人的手中,让我们无可奈何。以人为本,如果只让少数人来参与,就是以集体为本了。以人为本这一原则,是职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关键要素,是社会和谐稳定的终极武器,希望能够在大部制改革中得到贯彻,这是我们基层从业者的最大期望。
个人分类: 消防时评|126 次阅读|0 个评论
对“组建应急管理部”的一点思考
热度 2 After50 2018-3-13 17:06
对“组建应急管理部”的一点思考 吴 超 (中南大学安全理论创新与促进研究中心, 2018/3/13 ) 前几天网上和微信就在流传国务院机构改组的事,由于不是官方发布的,个人也懒得去思考它,以免有传谣和妄议之嫌。今天官方媒体正式传来国务院机构改组资讯,各方反应强烈。对于安全人,自然最关注 “组建应急管理部”和“不再保留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这 20 多个字,许多安全人由此有了很多很多的猜想,比如: 未来全国安全生产发展趋势会如何改变? 事故灾害及职业病等的发生率会不会产生波动? 国家对企业公司的安全监管是不是会放松一些? 安全人的工作内容和地位等会不会发生变化? 等等。 因而,也促使我花点时间思考一下有关问题和写篇博文。 总的来说,个人对组建应急管理部和不再保留安监总局的重组是认同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理由: ( 1 )从应急能力方面看 :组建应急管理部, 无疑会加强我国处置重大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能力和效果 。安全是一个复杂巨系统问题,特别是类似地震、水灾、流行病、重大火灾爆炸、特大交通事故、大规模恐袭等,没有强有力的集权机构的指挥和系统处置,是很难在极短时间内达到相对较佳效果的。正由于此,国家安监总局成立以后,又设立了一个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已达到多部门协同解决复杂安全问题的目的。其实,即使是生产安全问题,也一直就不是孤立的系统,有关生产安全问题一直就关联着方方面面。 组建应急管理部,在某种意义上类似于将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实体化,使处置重大安全问题更加适应安全科学规律。 还有,过去我们在应急管理的存在问题:如预防意识薄弱、预警和监控系统不完善、应急协同联动机制不健全、社会参与机制不健全等,以后将会得到进一步完善。 ( 2 )从宏观安全管理业务主体看 :以前国家安监总局一直有意介入企业公司和组织的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并寄希望以此能提高全国的安全生产状况。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安监总局领导约谈企业领导”,实际上,这种行为的安全运行效果几乎是无效的,因为本来是一个宏观安全监管的机构,却去行使微观安全管理的职能,这不符合基本的组织行为安全规律,何况即使安监总局局长不做别的,专门约谈企业老总,一年也谈不上多少个企业领导。对于企业公司组织的微观安全管理,实施主体责任制才是最为关键的。因此, 组建应急管理部,并不是要削弱企业公司组织的日常安全管理工作,而是更需要发挥微观层面安全管理的主体责任制机能 。 ( 3 )从应急功能上看 :重特大灾难往往需要多部门协同,如果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职责,国务院办公厅的应急管理职责,公安部的消防管理职责,民政部的救灾职责,国土资源部的地质灾害防治、水利部的水旱灾害防治、农业部的草原防火、国家林业局的森林防火相关职责,中国地震局的震灾应急救援职责以及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国家减灾委员会、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的职责整合”,显然 这是符合应急管理科学所需要的 。因而,组建应急管理部,“可为防范化解重特大安全风险,健全公共安全体系,整合优化应急力量和资源,推动形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制,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等”, 发挥更大的国家功能作用 。 ( 4 )从资源上看 : 重特大灾难往往需要大量的各种各样资源的支持,不仅是应急储备资源,还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等的支持。这是需要集中整个国家甚至国际上的力量才能做好的,组建应急管理部,相信 在应急资源储备和调度及各方力量的共享上,将比以前任何一个机构的力量和功能更大 。其实,从过去一段时间国家安监总局的科技工作看,在某种程度上也有这样的意图,希望利用全社会的安全资源来加强生产安全工作,比如,接助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重点实验室和研发机构的设备设施服务安全生产工作等,但效果毕竟有限。 ( 5 )从简政放权方面看 :安全管理可分为宏观安全管理和微观安全管理,以个人的理解,安全管理也应该包括应急管理,应急管理也可分为宏观应急管理和微观应急管理。 搞好微观的安全管理和微观应急管理,这是量大面广的日常事务,这个层面的工作需要发挥每一个人每一个企业公司组织的主体责任制,要靠所有的人来参与才能最好的事,是国家高层职能部门做不好的事 。成立应急管理部,基层的安全人和所有的人,不必要担心我们的安全责任不被重视了和基层安全工作被削弱了, 更不能有放松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的念头 。组建应急管理部, 国家高层职能部门的功能将能更好用在其该用的重要环节上,或比喻为“好钢用在刀刃上” 。 ( 6 )从应急的内涵和外延看 :应急并不意味着只是为了“应急”,应急管理也包含着预防为主的理念,为了 做好应急,也一定需要实施安全预防为主 。组建应急管理部,只是国家的高层安全管理部门 以突发重大事件的“应急”为抓手或切入点,并由此带动整个国家的安全工作 。因此,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安全是每一个人的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教育从出生就开始、安全教育是终身教育等基本公理是不会改变的, 企业公司组织的各项安全工作还是要坚持不懈,甚至更加需要加强和提高自觉性 。 ( 7 )从安全实践情况看 :要做好应急管理,减轻应急的压力, 关键还是做好日常安全事物,把安全融入到各项工作之中并切实做到位 。这是多年来的实践所证明的事实和规律。因此,基层工作者切不能以为国家组建应急管理部,下面各基层和个人也跟着只重视应急,而且是狭义理解的应急,而不管预防为主和提升安全感等最重要的安全工作了。 特别是基层安全管理组织,更不能有狭义应急的歪念头出现和影响正常的安全业务管理工作 。 ( 8 )从社会发展看 :进入 21 世纪,随着全球人口不断膨胀,地区发展更加不平衡,人类贫富差距矛盾加剧;自然环境不断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科技不断创新和发展,人造工程不断复杂化和巨型化,信息爆炸和网络传播技术飞速发展;系统越来越趋于复杂化,巨型城市引来了巨灾的可能;等等。传统的事故预防工作需要有所转变,突发重大灾难的应急的确日渐重要。因此, 组建应急管理部也是符合社会发展的 。 ( 9 )从国际化层面看 :组建应急管理部,也是符合国际社会的需要,与国际接轨的。这方面就不加以细述。 总的说来,组建应急管理部对整个国家的安全是有利的,我们要对其内涵有科学系统的理解。
个人分类: 安全科学理论|14002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6: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