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中年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十年之前及十年之后
热度 13 hongfei 2015-2-3 15:30
十年之前及十年之后 2015.02.02 前天在Columbia河边散步的时候,才想起来自己最近的一篇综述论文和自己第一篇主要的综述论文时间上正好相差十年。 十年之前是青年,现在中年。 十年之后?已老未老之年? 哈哈! 1. Quantitative Sum-Frequency Generation Vibrational Spectroscopy of Molecular Surfaces and Interfaces: Lineshape, Polarization, and Orientation, Annual Review of Physical Chemistry , 66, 189-216, 2015. http://www.annualreviews.org/doi/abs/10.1146/annurev-physchem-040214-121322 2. Quantitative spectral and orientational analysis in surface sum frequency generation vibrational spectroscopy (SFG-VS), International Reviews in Physical Chemistry , 24, 191-256, 2005. http://www.tandfonline.com/doi/full/10.1080/01442350500225894#.VNBuVEfF98E 2015.02.02 自拍
个人分类: 自言自语|30984 次阅读|17 个评论
您介意自己的年龄吗?
热度 55 baoyongli800 2013-3-15 09:40
人到了一定年龄以后,对自己的年龄便十分敏感,不仅仅是女性,男性亦是如此,而且以我在科网两次被“痛揙”的经历以及多年的耳闻目睹,我可以负责任地说:男性在年龄问题上还是相当计较的。虽然自己经常调侃:老了老了。但一旦被别人真真切切地说出来,那是相当地不爽 。 去年,一起合作多年的 Z 教授来长, 和同事一起为其接风洗尘 。 Z 教授很显年轻,属于英姿勃发的那种,席间 Z 教授聊到他们学校开运动会的事。前年运动会时,他被安排在男子田径中年组,结果他得了个冠军,大有公瑾当年的豪情。去年运动会时,组织人员自然是热情相邀,但当他从相关人员口中获悉被编在男子田径老年组时,登时心潮起伏,愤而罢赛 :我才刚刚 50 ,生日还没过呢!怎么就成老年人了? 一男同事某次乘轻轨,上车的时候发现有一个空座,于是径直向空座走去,这时看到一个小女孩也有此意,同事决定将座位让给小女孩,这时小女孩的妈妈说话了:“孩子,让爷爷坐吧!”,同事当时虽然没说什么,但心里早已怒火万丈 。事后和我们说起这件事时,说那个妈妈一看素质就不高,长得也不咋地。我这个乐呀!心想:如果那个妈妈让小女孩说“谢谢叔叔!”估计你就会觉得那个妈妈真是温柔可爱;如果她让女儿说”:“谢谢哥哥!”估计在你眼里她就会变成仙女了 。 几天前,因为业务关系加一男同胞为好友,因为彼此之间比较熟悉,所以便很好奇他的 QQ 信息,于是点开个人资料一栏,当看到“男, 31 岁”时,顿时哑然失笑,哥呀!现实真的就那么残酷吗? ............ 女性对年龄的重视是大家公认的,师妹的老公就曾多次嘲笑师妹:总是在和岁月进行无力的抗争。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谁让女人的美丽年华那么短暂呢!即使韶华已逝,也希望能通过掩耳盗铃的方式蒙蔽一下自己,如果你不懂得这种微妙的心理,那损失可是惨重滴。 我一好友有一次去买鞋,正在欣赏自己喜欢的款式,年轻的女服务员过来搭讪道:“您可以看看这边的鞋,比较适合你们中年妇女”,女友深感不悦 ,转身就走,而且决定再也不去这家店买东西了。看来这个服务员还得加强对女性心理学的学习呀!多向那些追在人后面一口一个“姐”叫着的年轻销售人员取取经才是,如果无法取得真经,那就保持沉默吧! 不过也有很享受这种年龄感的。我有一当医生的老乡,刚大学毕业那会儿就秃顶了。有一次他和主任同时出门诊,患者进门的时候,看看他,又看看他们主任,然后径直奔他而来:“我得让这位老教授给我看看”,弄得他们主任脸红一阵儿白一阵儿的,他心里这个乐呀!不是因为别的,只是因为在患者的眼里,他看起来比主任靠谱。 虽然不同的人判断年龄的能力有所差异,但总体来讲,年轻人的准确度还是比较高的,年轻人的眼睛是雪亮的。 有一次,和几个好朋友聚餐,席间大家都夸 T 师兄年轻,这些年好像没有变化,师兄说:“大家虽然都说我年轻,但年轻人在称呼我的时候从没叫错过,年轻人在判断年龄上还是准呐!保养得再好人家也看得出来”。 老公家有遗传的少白头,因此两鬓有许多白发。有一次接诊一个小患者,小家伙一点也不怕人,他妈妈把他拉到老公面前说:“快过来,让爷爷给看看”,这个小朋友打量了一下老公说:“不对。你不是爷爷,是叔叔,其实你挺年轻的,就是头发白了”。嘿嘿!年轻人的眼睛是雪亮滴!小朋友也是不打诳语滴! 对于年轻人的眼力,我也是有亲身体会的。记得几年前,老板的朋友来实验室,想要点细胞和质粒,老板让他来找我,他看到我之后直夸我年轻,说以为我是个博士生呢!说实话当时心里美美的 。晚上下班的时候心情依然很靓,脚步轻快地往家走,这时一个貌似大学生的女孩拦住我问:“阿姨,我要去欧亚,得坐哪路车呀?”当时便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年轻人的眼睛是雪亮的。再想起老板朋友的话,头脑中立刻浮现出电影“甲方乙方”中葛优和刘蓓上街献爱心的那段对白。 葛优:“听这锣鼓点儿,多好听啊,这民族的就是有魅力!这位大姐,您有 40 吗?” 满脸皱纹的大妈: “我都78啦!” 刘蓓:“那可不象,您要是再穿得艳点儿,说您38都有人信!” 这时,镜头晃过脸笑得如核桃仁般的大妈的脸。 昨天下午,省科委的项目在机关楼会议室审计。负责主审的那位大姐翻看着我的项目任务书,当看到主要研究人员一栏的时候,看看我说:“哎呀!你都是教授啦!太年轻了”。回到办公室,和一女同事提起此事,同事说:“你的确年轻,和我第一次看见你时没什么变化”,不会吧?那可是十年前的事了,当时眼眶便有些发热, 不是因为岁月无痕,而是因为人间有爱 。 其实,说你年轻的人都是上帝派来献爱心的,应该为人家心地如此善良而感动;说你老的人是因为人家童言无忌,应该为人家不懂掩饰的纯真而喝彩。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9148 次阅读|131 个评论
不耍帅,初到中年,青涩照
热度 42 zlyang 2013-1-10 12:05
不耍帅,初到中年,青涩照
不耍帅,初到中年,青涩照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07667do=albumpicid=43584#pic_block 1984年夏天,20岁。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07667do=albumpicid=6599#pic_block 1985年3月,21岁。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07667do=albumpicid=6520goto=down#pic_block 1990年秋,26岁。硕士即将毕业。 2007-04-27 15:41,43岁。 http://youth.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07667do=blogid=466052 2011年夏天,47岁。您最好有点心理准备:不帅。 总算 热门博文 36小时 了。 感谢您的推荐! 科学网今天真是一片帅啊! 2013-01-11晚上21:49,升到第三。 相关链接: 张鹏举 《科博年轻了—由耍帅看见的(持续收录)》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2266do=blogid=650220
7530 次阅读|136 个评论
校园百态:等待退休的中年教师
热度 60 jlrlmylt 2012-11-21 13:41
网上都在热议研究生逃离科研、变成工蜂的青椒。其实,对于高校无权无势的中年教师,日子也好过不到哪里去。他们中的许多人,因为职业生涯遇到天花板,在40出头、年纪轻轻的中年时期,却萌发了提前退休之意。 首先是精力、体力都在走下坡路。经过几十年的拼搏,中年教师的身体普遍被透支,记忆在衰退、创新能力在下降,已经不具有头悬梁、锥刺股的身体资本了。自己的同事中相当一批患上了高血压、高血脂、脊腰椎突出等职业病,有的甚至英年早逝。因此,在绩效工资的比重远超职务工资的一般院校,中年教师的工资反不如青年教师。因为,论上课学时、计算灌水SCI,中年教师肯定拼不过朝气蓬勃、精力旺盛的小青椒。再者,作为人师的教师也无颜面与嗷嗷待哺的、自己的学生争课时。 其次是收入有限,家庭负担骤增。中年教师都出身于多子女的家庭,父母多系无任何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农民、城市低收入退休工人,作为唯一在大城市工作的子女,赡养父母成为一个义不容辞的责任。与此同时,中年教师的子女正处于初中、高中教育、最为花钱的阶段。众所周知,在10年前的教育改革大潮中,大城市稍微上点档次的初、高中全部民营化了。为了不使自己的子女输在起跑线上,中年教师大都把子女送到每年动辄数万元的民办学校。以自己为例,家中姐弟3人,大姐身体患病吃低保,二姐下岗待业,05年父亲身患癌症,治病、丧葬费自己花去工资3万元。07年后,母亲患老年痴呆,目前请人护理、医药费每月需补贴1000元。女儿读民办寄宿制中学,每年学费、住宿费、辅导班学费3万元。当年的福利房太小,置换了稍微大点商品房,每月月供5000元。前年80岁岳母娘需要买房,资助购房款3万元。需要指出的是,与社会不同,高校普遍没有实现医疗保险社会统筹,医疗支出相当一大笔之处需要自费。今年夏天,因为镶牙、种植牙,我和爱人花去医疗费3万元。因为绩效,收入高低与课时多少、所带研究生数量、到位科研经费数额有关,每月工资很不稳定,最低5000元,一般6000-7000元,夫妻二人收入抛去支出,所剩无几。 所以,每次同学聚会,见了面,大家都感到诧异:便宜冒牌皮鞋、廉价夹克衫、30元的石英表 、二手的国产手机,哪像个教授? 最为担忧的是,职业生涯遭遇天花板。只要在高校呆过的人都知道,最大头的973、科技支撑项目都是行业大牛谁立项、谁申报,然后小圈子坐地分赃的,与草民教授无关。油水比较大、竞争比较弱的行业项目,如公益项目、引进项目、三项工程都是限项的,如果不挂个一官半职,连学院一级都出不去。 油水不大、关系很强的省市级课题,那是大牛们、权贵们给弟子、徒孙预留的私家花园,老百姓最好还是非请莫入吧。至于戴帽子的各种杰青、人才项目,或年龄、或人脉,希望都不大。剩下的唯一的希望,就是与众多海龟、青椒、中牛们一拼高下的NSFC了。科研如此,教学、研究生招生也不理想。不管是否情愿,各种权贵后代、杰出海归纷纷涌进已经人才济济的校园,研究生招生指标、上课学时越来越少,好不容易评上个博导,却因为行业不景气、缺乏为弟子某个好差事的权势,而遭到精明的莘莘学子唾弃,导致多年无博可导。 昨天午饭时,在教工餐厅遇到学院一位新科博导,谈到了最近的工作现状,普遍感到职业倦怠、工作缺乏成就感,提前退休想法增强。课时比较多,但人到中年,站到讲台一连几个小时,确实上不动了。课时费一小时40元,都维持12年没变了,学生也不愿学,上课没劲!课题拿不到,博士生招不到,科研没有前途。今年以来,江苏高校退休教师的生活补贴大幅度增加,同等资历、职称的退休教师工资超过了满负荷工作的在职教师。由于利益集团的阻扰,学校在职教师的工资却没有同步增加。令人揪心的事,未来的发展前景难以意料,说不定那一天,高校教师的退休工资社会化,让这些清贫了一辈子、手无缚鸡之力、空有满腹经纶的教师连个踏实的晚年都无法度过,岂不悲哉!与其如此,还不如提前退休。
个人分类: 象牙塔生活|8751 次阅读|66 个评论
在胶南三中92届(89级)一班和三班20年同学聚会上的发言
brbaba 2012-4-29 16:00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上午好 ! 在春光明媚,情谊盎然的好日子里,我们隆重聚会。见到久违的恩师与同学,我和大家的心情一样心潮澎湃、感慨万分!在此,请允许我表达“三个感谢二个慨念一个心愿”。 第一个感谢:感谢筹备委员会的同学,是他们多方联络、精心筹划、不辞辛苦地搭建了这个情感平台,让我们能够在这纯真的氛围中回味高中时光、延续同学友谊、重温师生情缘。在此,请允许我道一声: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 第二个感谢:感谢今天亲临聚会的各位老师。 20 年前,你们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用青春与才华谱写着人生价值最绚丽的乐章,把充满梦想的我们培养成人。师恩难忘似水流长 ! 亲爱的老师们,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会永记你们的恩情! 第三个感谢:向暂时抛开事业与家庭负累,毅然参加聚会的同学表示最衷心的感谢,特别是向从远方赶来的同学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因种种原因未能到会的老师和同学表示诚挚的问候和美好的祝愿,在座的各位同学和老师会更加想念你们的! 第一个慨念:同学友谊是一段割不断的情,是一份分不开的缘。 23 年前,我们相聚在胶南三中,在同一屋檐下,共同学习,共同劳动,共同锻炼,同喝一桶水,同吃一锅饭,有着相同的作息时间,并形成了相近的价值观:都是那么地珍惜同学友谊,都是那么地珍惜师生情缘,都是那么地珍惜我们在一起的点滴时光。 第二个慨念:人到中年才真正品味到淡淡的生活很纯,淡淡的天空很高,淡淡的孤独很美,淡淡的友情很真 ...... 同学虽不在身旁,但你们高中时的音容笑貌会不时地象电影一样在我眼前浮现。生命像一条河,左岸是我们无法忘却的回忆,右岸是我们值得紧握的璀璨年华,中间飞速流淌的是我们年年岁岁淡淡经历的欢悦与感伤。扬手是春,落手是秋,在这一扬一落之间,心中突然有种难以言表的痛,那是一种被青春无情抛弃的无奈,是被岁月洗尽铅华的不舍,在若有若失,若即若离的相似岁月里,不经意间,年轮早已悄悄地爬上了你我的笑脸,留下了淡淡的岁月印迹,增添了流年的风霜。不再奢望浮华之梦,不再渴望美酒与咖啡的浪漫。但值得庆幸地是,风定落花香,友谊是人生旅途中寂寞心灵的良伴,特别是同学之间的友谊更象陈年美酒,愈久愈甘甜,愈久愈醇香,愈久愈珍贵。 一个心愿:二十年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昨天,我们年少志高、飞扬激情、畅想未来;今天,我们相逢聚首,笑谈往事,盘点人生;明天,让我们牵手相约、风雨同舟、彼此珍重,编织更加美好的明天。愿老师和同学们一生平安、快乐、阳光!让我们举杯相约,期盼再重逢。 谢谢大家 !!!!! 2012 年 04 月 29 日
个人分类: 杂谈|4516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年是什么味道?
热度 24 wangdh 2012-1-17 00:05
中年是什么味道?
中年是什么味道? (王德华) 前些日子在我们研究组的通讯上,我给学生推荐了一篇短文:《年轻时应该去远方》,作者是肖复兴,我喜欢文中的几句话: “ 人的一生,如果真的有什么事情叫做无愧无悔的话,在我看来,就是你的童年有游戏的欢乐,你的青春有漂泊的经历,你的老年有难忘的回忆。”去年在去长沙参加生态学年会的途中阅读飞机上的杂志时看到了这段话,当时不自觉琢磨了一下,感到自己似乎该知足,可以做到无愧无悔了。随之有个问题我也心存疑问,为什么作者没有提到中年呢?是青年与中年都是处在漂泊奋斗的年龄?还是中年是一个最不能说或者说不尽的年龄呢?细细想想,人到中年除了压力就是负担,杂事、琐事、家事、公事事事缠身,真是一个不得清闲的年龄,一个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年龄,一个必须要承担很多义务、担负很多责任的年龄,是承上启下的年龄。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是不是也应该关注一下中年人群呢。 现在回头看,当年我们农村娃的童年应该算是欢乐的。小时候农村里没有幼儿园, 7-8 岁就可以去村里小学报名上学了(在我们村地主富农的子女是没有上学的权力的,我家是中农,我是 7 岁上的学)。上学就可以背书包了,书包很简单,多数就是把一块布缝三个边、一个边留着口的方形布袋子,斜跨在肩上也很有感觉。我的书包是父亲买的军绿色的帆布包,当时特自豪。书包里的内容也简单,语文、算数课本,加上几个用白窗户纸自己做成的写字本。记得一张窗户纸可以做成 32 开的写字本,折叠纸张很有技术含量,做不好就把平滑的纸给折了。当时也没有订书机、装订针的,是自己用废纸做成纸捻子,在裁好的 32 开的纸上打孔、订装。当时除了作业本是从村里供销社里买的,练习本都是自己手工做的。一张窗户纸 5 分钱左右吧。圆珠笔只买笔芯,可以直接用手捏着圆珠笔芯写字,有时候也用报纸卷一个“笔筒”,把笔芯装在里面,握起来比较舒服些。至于钢笔,是稀罕物,家里有时候也会破费给买一只钢笔,墨水也破费买一瓶,墨水用完了后就用 2 分钱一片的“墨水片”自己加热水兑制。现在回忆起来,我们的童年是快乐的,我们在校园里玩纸飞机,“偷”家里的火柴,玩用从县城里捡来的自行车链子做的火柴枪,用从补鞋匠那里讨来的胶皮做成的弹弓去打鸟,玩老虎抓小鸡的集体游戏,玩用废报纸、香烟纸盒做成的纸宝游戏,玩用两个铜钱做模板做成的泥钱,玩用木块自己做的有钢珠的“懒老婆”,也玩用捡来的废塑料布从货郎那里换来的玻璃溜溜球,也玩女孩子玩的“跳房”游戏,玩抢占石头堆的“上山打老虎”游戏 … … 童年的记忆是快乐的,尽管有些年头饿肚子,春天的时候吃嫩树叶做的菜团子,如榆树叶和榆钱,还有洋槐花。 初中阶段是在“开门办学”的方针下高唱“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就是好”的气氛中“完成”学业的。对越自卫反击战那年,县中学恢复全县招生,很幸运考入县中学。到县城读书,算是开始了青年阶段吧,开始闯南走北了。再后来,到了省城读书。农村娃赶上好时代,考上大学,就是跳进龙门。那个时候每个考入大学的孩子都充满着对未来的憧憬,尽管也有 60 分万岁的时候,但多数时候还是不敢懈怠的,那个时候的学习风气都很浓,学校图书馆去晚了就没有座位了,有时候为了晚自习需要占座位,轮流去食堂吃饭。读研究生就更需要漂泊了。到了研究生阶段,有些见识多、看得远的,开始向往美国的生活了。到了博士阶段,不少同学朋友已经在国外学习工作了 ……. 在忙碌中,不知不觉步入中年。猛然回头看一眼,心里咯噔一下。就这样进入中年了吗?高中时曾疯骑自行车回家想看母亲最后一眼;大学时每到假期总有很多话要带回家给父亲姐姐们聊聊;研究生时曾几天几夜不合眼乘火车坐硬座往家里赶,还是没有听到父亲的最后一句话;曾经半夜抱着发烧的儿子往医院里跑,曾经在外求学的晚上躺在床上听儿子念唐诗、唱儿歌的录音;曾经为写学位论文通宵达旦;曾经为职称晋升熬夜准备;曾经为住房找过单位领导;曾经为基金申请冥思苦想;曾经为了研究生的论文着急熬夜 … … 似乎是一路狂奔,突然感到有些疲惫了。中年了,什么滋味呢,肖复兴没有说。 前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角保尔 . 柯察金曾说过:“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很熟悉这两句话,今天读起来也还是很喜欢。虽然,感悟这句话的最终含义还有些早。 现在还在体验中年的味道,还是有点说不清,再过几年看看吧。 (照片来自网络,致谢)
个人分类: 人生漫笔|6716 次阅读|52 个评论
如果爱我
热度 1 pingguo 2011-10-20 08:44
如果爱我 如果爱我,趁我年青 我的幼稚,虚荣,任性 你一面指出 一面忽略几分 如果爱我,值我中年 我的忙碌,挑剔,淡漠 你一面指出 一面忽略几分 如果爱我,当我已年老 我的唠叨,迟缓,固执 你一面指出 一面忽略几分 如果爱我,在我活着的时候 我的气血,羞涩,纯真 我的微笑,温柔,盼望 剖析我的身体将无从得到
个人分类: 诗歌|2702 次阅读|2 个评论
立委围脖:中年危机
热度 1 liwei999 2011-8-3 23:04
说句老实话,人到/过中年,也没得几年好折腾了,今儿你是香饽饽,明儿可能就什么也不是了,无人问津。岁数大了,除了经验,啥也没了。尤其是IT,多数职位都是校园之争,大家抢着去找新毕业的人,因为那里潜力最大。当然,少数职位是只有老人才可担当。
个人分类: 其他杂碎|2081 次阅读|2 个评论
不惑不忙不烦
热度 3 SoSoliton 2011-3-11 01:26
老文在《开博一周年:一堆鸡博文》中说:“闲的时候什么都不想做,包括写博客;忙的时候感觉做什么都没意思,还不如写博客。”最近就特别忙,前所未有的忙,想不忙也脱不了身。深更半夜,忙着忙着,想起了《西游记》中的樵夫,真羡慕他老人家呀! 观棋柯烂,伐木丁丁,云边谷口徐行。 卖薪沽酒,狂笑自陶情。 苍径秋高,对月枕松根,一觉天明。 认旧林,登崖过岭,持斧断枯藤。 收来成一担,行歌市上,易米三升。 更无些子争竞,时价平平。 不会机谋巧算,没荣辱,恬淡延生。 相逢处,非仙即道,静坐讲《黄庭》。 老文你就抛弃幻想吧!你尽管已人过不惑,对很多事情都不惑了,也有点像神仙那样明白了神马都是浮云,但你再回过头来看看专为不惑写的《不烦歌》吧!你要知天命,就要继续瞎折腾!忙的时候写写博客讲讲《黄庭》到是可以的;想脱身,不折腾了,没门! 已经到中年,人人都说烦。上边有长辈,下边儿女缠。 出则忙事业,入则想三餐。冒尖招人妒,窝囊被人嫌。 权大恶梦多,无权办事难。钱多畏盗贼,钱少受贫寒。 坎坷人生路,何时走得完?难事各不同,越多心越烦。 烦得双鬓白,烦得皱纹添。烦得心气躁,烦得夜不眠。 今日血压高,明朝心律乱。烦心伤身体,无端蚀本钱。 人生几多时,也就百十年。烦事天天有,贵在心放宽。 世间许多事,未必都做完。与其烦着过,不如顺自然! 想吃、能吃、敢吃的时候,为有吃而拚命;什么都有吃、怎么吃都行、怎么吃也吃不完的时候,为保命而忌吃、少吃、不吃。 同样,想做、能做、敢做的时候,为有做而拚命;什么都有做、怎么做都行、怎么做也做不完的时候,已经想得通、看得透、放得下了。 道法自然,也许就应该不惑就不忙,不惑就不烦,不惑就退休。
个人分类: 无所事事|399 次阅读|2 个评论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李丕鹏 2010-9-4 14:33
近年来,遇到越来越多的同龄朋友或同行总说自己三高,大多还随身带着降压药等等。和他们闲谈中,除过对他们辛劳于工作的精神的钦佩外,也为他们的身体惋惜。当然,也暗自窃喜我自己还好! 可是,昨天同事体检回来,在办公室自行复查血压。我这个常不参加单位组织体检的自由人也好奇的让给我量了量血压。这可倒好,不量不知道,一量还真吓一跳。第一次竟然测不到血压,同事说我手臂举得太高了。第二次是98-185,而第三次是102-195。哈哈,高得让人不敢相信。不过还好,三次一平均,还在正常范围。当然,这是我自我安慰。 不过,我相信我血压不会高得那么离奇,因为我没有丝毫不适的感觉。想来我们可能不会用那电子血压计,或者那电子和我们开了个小小的玩笑。 这次西藏下来,我体重也减轻了好几斤。但愿是那一天两碗20块钱的岐山面的瘦身效果,而不是机体的突变 尽管如此,我还是有点心理压力的。想着那些英年早逝的杰出者,真为他们,也为我们的科学惋惜。如果有一个好的身体,相信他们能为科学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尤其对于我们这些没有从事革命工作中攻坚战的人来说,更不应该有那种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思想。我们是蜡烛,能慢慢的燃烧得时间久点,那微弱的亮光也就能照亮得长远点 因此,还是要好好的保重身体,多为革命工作几十年比现在整天拼命工作要强很多。把100年的工作用100年来完成吧,哈哈! 祝愿同龄朋友们都有一个好身体,我们再次见面的时候大家都不吃那些药片片
个人分类: 研究生教育|4669 次阅读|3 个评论
我中年了……继续装修
woodenson 2010-8-21 15:43
昨天和老同学聊天,我感叹现在生活不易,上有四个老人,或病或弱,下有乳臭幼子,方能入托,自己事业也刚刚起步,举步维艰,再加上买房装修,一应事宜,压力甚大。老同学qq到:恭喜恭喜,你进入中年了! 什么叫做中年?我不过三十,感觉还没青年就中年了?年龄不是问题,承担的压力或许才是中年更为贴切的定义。我不是80后,我比80后稍早,我是79末,我们一样面临着家庭、事业的重重压力一肚子的苦水啊 这几个月主要忙房子装修,最近十来天,是水电改造。每天跑一趟仙林,看到房子一点一点改变,心里还是有些激动。然后就是准备主材,今天上午先去江东门的国际金盛家居,看了瓷砖,初步就定罗丹了,有些特价砖,价格便宜,质量也不错。这两天把型号色彩再和设计师商量下,要赶紧定了。中午11点左右,到仙林,安装四季沐歌太阳能,太阳能的安装应该和水电改造同步。上几张图片: 这是我家客厅餐厅 这是次卧 主卧以及工人的工具 工人安装太阳能,骄阳下,还是很敬业啊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645 次阅读|1 个评论
不只我有这想法
Bobby 2010-7-21 11:03
我在《胡说八道系列: 31 、年龄的感觉》(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13537 )中说道:想当初我读书的时候( 20 岁以下),感觉三十岁以上的人好象已经到了另一个世界,有种与我非类的感觉。我年轻时甚至还有一种极端的想法,以为老而无用之人应该加以消灭掉,而且,如果当我年老无用时,我就会不等别人消灭我,我就首先自裁,以谢社会。我只是从老而无用的角度论述,尚未从老而无乐的角度论述。 今天我读到一句话: When I was eight I always assumed I would shoot myself when I got to 40; it seemed obvious to me that nobody older than that could have any fun at all. I am now 40 and Id shoot all those people who keep alive the ridiculous myth that middle age is dismal time, especially for women. Though it has come as a tremendous surprise, I find that here are so many things I like about being middle aged. (引自毛荣贵《翻译美学》) 这位美国女作家在 8 岁时认为妇女到 40 岁时生活就没有任何乐趣,因此就想到 40 岁就自杀。不过,她的着眼点只是人到中年是没有乐趣的。人在年轻时很容易觉得,中年往上,容颜渐衰,身心也开始走下坡路,再加上生活和工作的双重压力,会有种有心无力的感觉,恐怕是没有什么乐趣的(尤其是年青人所认为的快乐)。等真的人到中年后,会发现中年往后生活的感觉也还不赖,从男人角度来看,至少是有了一定的财力来享受。至于女人到了中年有什么乐趣可言,我也说不中。到了老年以后的事,我就更不清楚了。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818 次阅读|1 个评论
《立委随笔:随心所欲不逾矩》
liwei999 2010-4-11 16:52
《立委随笔:随心所欲不逾矩》 (2255 bytes) Posted by: 立委 Date: June 05, 2007 10:56PM 12:05 是我们这些中年已过的人的带有自嘲意味的自称,寓意人过四十午过半,无可奈何花落去,人生不可阻挡地走向下坡。其基本特征是精力衰退,不求上进,随遇而安,四平八稳,而且往往宿命,并严重怀旧。 然而,12点零五也是人生最值得品味的阶段。四十之前,跨过儿时的天真,进入中青年的竞争和奋斗,悬梁刺股,埋头推车,没时间看路,也没功夫叹息,更难得回首。风华正茂,心高气盛,放眼世界,豪情满怀。一路跌跌撞撞走过来,有过胜利的欣喜,但更多是摔得鼻青脸肿。坡坡坎坎,起起伏伏,一转眼就四十了,于是步子不由自主慢下来了,顺带也开始反思殆不殆的问题了。 四十而不惑。圣人毕竟是圣人,洞悉人性如彼,金口而玉言,不由人不叹服。 四十的确是人生一个大的台阶,一跨过台阶,仿佛立地得道,大彻大悟,对个人的渺小和微不足道,洞若观火。有意思的是,彻悟的结果不是悲观,而是放下了包袱,心平而气和,开始接受人生局限的现实,学会品尝琐屑与慵闲。挑剔让位于包容,自嘲取代了傲气,嫉妒心和上进心亦渐行渐去。这是一种出必然王国而入自由王国的奇妙感受:身处闹市,心远地偏。思绪情趣信马由缰,渐次达至天人合一,随心所欲不逾矩,无处不得其所。
个人分类: 立委随笔|3231 次阅读|0 个评论
摆正心态,安然面对中年危机
gzchengzhi 2010-3-28 09:25
自从看了网上盛传的香港巴士大叔的视频以后,我留意了一下,涉及到中年人的问题还是比较多的。包括中外一些恶性的刑事案件,既毁灭了自己,更是让无辜的人受到牵连。 个人的成长是有阶段性的。人的成长又分为了生理成长和认知成长这两个方面。问题在于生理成长和认知成长二者之间是不平衡的。这种不平衡导致人到了中年之后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这是引起中年危机的基本原因。 我尝试着结合一些生理、心理学方面的证据,构建出了一个人的个体成长的模型。可能其他人觉得有点可笑,或者没有数学物理学那样严密的推理,稿件寄出去以后因不适合该刊物被退回一次,换一个自认为比较适合的刊物,则是从此杳无音信。待到清闲之时,干脆撤销投稿,直接贴在这里算了。 在这个模型中,我认为人的认知成长存在一个滞后性。即当人的生理成长开始衰退的时候,人的认知成长却仍处于上升发展的阶段。 依此推断,人处于中年时期,人在生理上开始出现明显衰退迹象。比如血压开始升高、关节不太灵活了、牙齿也开始掉了等。 但是由于认知发展的滞后性,人的认知能力却仍在迅速增长。个体对于外在事物的认知能力更强了。这正如孔子所说四十而不惑。 在现实生活中,并非所有人都能够正确认识到这一点的。一些人士发现了自己在生理上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就开始惶惶不可终日,始终处于精神紧张的状态。如果这时候生活工作上出现大的变化,比如失业等,就可能使人处于绝望的境地。 然后如果我们认识到,尽管在这一阶段,人的生理发展开始衰退,但是人的认知能力还没有达到顶峰,自己还可以做很多的事情,相信可以有效地缓解这一绝望的情绪。 尽管如此,毕竟这一阶段不可能像30岁左右那样,有很大的选择余地。所以在一个人进入中年期以后,应该能够确定下自己的主攻方向,避免参与其他无关的事物,从而使自己的认知能力获得最大程度的发挥。比如对于一些教师来说,在40岁之前没有参与行政工作,这时候应尽量避免涉及这一方面的是非。实在想参与,则最好安排在50岁之后会比较合适。 在确定下自己的主攻方向以后,则要注意避免受到其他外在因素的干扰。我认为认知发展是一个很强烈的内部过程,外部因素只是起到一个辅助作用。比如一些教师在中年之后仍没有获得终身职位,也同样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来获得个人的成长。可以通过自主创业的方式。甚至是申请失业登记,让自己能够有几年的时间来让认知能力获得自由发展的机会。
个人分类: 研究心得|3536 次阅读|1 个评论
本命年牢骚话
servent 2010-2-18 06:27
原本没有想到,时间过得如此匆匆,没有来得及稍微的歇息,就已经步入中年了,并且是本命年。 自己倒没有对未来产生太多的忧虑,尽管还没有拿到绿卡、教授、或者百千人这样的称谓,可是还是有些焦灼。刚刚看看了买买提的发考题们的牢骚或问题之后,觉得大家都是忧虑的,不过是不同的类型。心里倒是有些坦然了,大家都不过如此而已。有些阿Q般的自我满足。 对职称,对名声,有些太不以为事。这样的清心寡欲,倒很容易被人说是不求上进,或者说是无可救药的失败者。本来别人的评论大可不用放在心里,可是久而久之,连自己都觉得是不是太落伍了,难道是真的没有竞争力了?曾经为自己定了一个目标,就是让自己彻底庸俗吧,去实现这现世的、大家都认同的成功目标。可是,失败于自己长期形成的顽固的思维定势。无论如何,现实又逼迫我过这样的生活。 越来越觉得信念和对自己信心的坚守是多么的重要。人可以丢掉一切,但不能放弃信心。 上个礼拜日学的是 The purpose of self-discipline as a Christine.无论自己作为什么样的身份,都需要自律,以符合那样的身份。 时间好像是不等人了,放下这些牢骚,回到庸俗的世界,实现庸俗的目标,就是我今年的计划。
个人分类: 心情杂记|1509 次阅读|0 个评论
女性中年腰肥,老后易患痴呆症
chrujun 2009-11-26 13:05
据《每日科学》报道,一项跨度32年,1500女性参与的研究表明:女性中年腰部积累大量脂肪,到老年患痴呆症的机率是对比组的2倍。 同时中年腰围大于臀围女性容易因心脏病和中风未老先逝。 详情见: Fat Around the Middle Increases the Risk of Dementia http://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09/11/091123114803.htm
个人分类: 哲学与科学|3892 次阅读|1 个评论
“奔五”、“奔六”,且行且吟
陈龙珠 2009-6-3 08:39
中年,对专业本该是一个厚积薄发的好时段。但在此之前,若为厚积而过于劳累且疏忽了对身体必要的护理,则似很容易出现健康问题的,对个人、家庭和社会均将造成重大损失,薄发也就难了。 近日来自母校原工作学院的消息,令人震惊。在与我同辈的老同事中,继近三年来已有三人身体遭遇严重不适外(其中一位已去世),近来又添两位体检欠祥。 国家要发展、科技要提升,但步子迈得适宜吗?我们这批人,幼少年生活贫困体质基础差,虽然赶上了恢复高考深造、工作岗位承上启下的好时代,但大多是处于一种精神和体力均长期超负荷状态下学习和工作着,上40岁后就会有一部分人身体扛不住而过早地躺下了。记得12年前在第五届中国青年科技奖颁奖会议期间的座谈会上(由中国科协、中组部、人事部联合主办),我发言谈的重点:一是土木工程防灾减灾科技研发的重要性,二就是我们这代人身体健康的隐患和防范的重要性。 我们现在这个年龄段,坚持努力工作是不可少的,但在劳逸结合安排、定期体检和不疏忽于对身体重要部位不适的及时检查,还是可以有所作为的。经常挤点时间较为系统地看点中年健康方面的科普书刊,或许很有益处。 祝愿我们在奔五、奔六的路上,且行且吟,快乐健康!
个人分类: 高等教育|3674 次阅读|2 个评论
与80后一起冲锋陷阵
jlpemail 2007-5-24 10:44
上周的试验,我觉得自己是在和 80 后一起冲锋陷阵。 我们,若干个人,都是单枪匹马,负重远行。一个南下,一个西征,一个经略中州,我是东进。长驱直入 1000 多公里,直抵黄海之滨的威海市。 在威海,我和携带的装备经受了风、雨、网的考验。 八级大风,没有吹动我的仪器,吹倒了楼前沙土地上的一丛月季。我有防范措施——使用了三块大石头,增加了仪器的惯性。 濠雨引发了积水。屋顶的防水有空挡,排水管堵塞导致“外面大雨,里面小雨”。小雨险些淋了计算机。 怎么还有网呢? 是网络出了小故障——交换机死机了。引起了客户端和服务器数据传输的中断。 遇见的问题都不难解决。 我们不是同一天出发的,但是同一天回到北京的。 与 80 后一起冲锋陷阵,感觉很爽!
个人分类: 散文广场|3601 次阅读|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5 08: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