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潮汐激发大地震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大地震可能是由满月引发的:潮汐激发地震的新证据
杨学祥 2018-4-1 16:18
大地震可能是由满月引发的:历史上最大的震动发生在春潮前后 月球和太阳在大陆板块上产生潮汐应力 地质学家发现最大的地震发生在潮汐应力最大的时候 其中包括2011年日本地震和2004年印度洋地震 他们说,这些应力可能会把小的断层故障变成巨大的破裂 经过 理查德·格雷为《每日邮报》撰稿 出版: BST 16 : 00,2016年9月12日 | 更新: 英国标准时间2016年9月13日08 : 32 视角评论 它们是地球上最具破坏性和不可预测的力量。 但看来世界上一些最大的地震毕竟可能遵循一种模式——它们似乎发生在满月或新月附近。 根据最新研究,这是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最大的时候,它可能会触发断层线滑动。 向下滚动以查看视频 + 4 月球和太阳在地球上的引力每月产生两次所谓的春潮。新的研究表明,这种对地球地壳的吸引也可能在引发大地震中起作用 潮汐如何引发地震 太阳和月球的引力正在牵引地壳,使其伸展和压缩。 这种循环导致海洋中的潮汐膨胀和松弛。 然而,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加州圣安德列亚斯断层沿线的数千次“低频地震”更有可能发生在涨潮的时候。 当地球表面随潮汐起伏时,它影响断层的活动,促进或抑制断层的深层滑动。 美国地质调查局地球物理学家、这项研究的主要作者尼古拉范德尔斯特解释说,当月球向同一方向滑动时,其影响要大得多。 在研究中,发表在 国家科学院学报 研究人员调查了2008年至2015年圣安德烈亚斯断层帕克菲尔德段大约81,000次低频地震。 日本东京大学的地质学家发现,近代史上一些最大的地震似乎发生在潮汐应力最大的时候。 其中包括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引发的一系列破坏性海啸,造成23万人死亡,以及2010年智利沿海发生的地震。 他们还发现了与2011年日本沿海地震的联系,那次地震夺去了15,800人的生命,并引发了引发福岛核电站熔毁的海啸。 科学家们说,这些事故似乎是由于月球和太阳对地壳施加的压力,断层线上的小故障级联成巨大的破裂而发生的。 领导这项研究的东京大学地球物理学家Satoshi Ide教授说,这些发现可以用来开发更好的预测大地震的方法。 他在《自然地球科学》杂志上写道:“世界各地每天都会发生许多小地震。这些事件中很小一部分发展成大地震。 在小原子核发生动态破裂时,我们能否估计出地震的最终大小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结果表明,最终地震规模可以用概率方法估计。 动画演示了月球和太阳的对齐如何增加地球上的潮汐压力(信用: Nasa ) + 4 近代历史上一些最大的地震发生在月球和太阳对地球造成的潮汐应力达到最大值的几天之内。他们说这可能在引发大地震中起作用 + 4 2011年日本沿海地震引发的海啸造成了广泛的破坏。最新研究表明,8.9级地震发生的时间接近地球处于最大潮汐应力状态 地震区潮汐应力状态的知识可用于改进概率地震预报,特别是对于特大地震。' 潮汐应力是由地球绕太阳系运行时重力的拉力引起的。 月球的重力使我们星球表面的海洋在绕地球运行时膨胀和松弛,从而产生潮汐。 在满月时,月亮与太阳在地球的另一侧对齐,这可能会产生最大的潮汐,也就是所谓的大潮。 + 4 研究人员还发现,2004年的节礼日地震,引发了印度洋的巨大海啸,并造成了广泛的破坏(苏门答腊的一个村庄,如图所示),发生在潮汐压力最大的几天之内 同样,当月亮与太阳在同一侧对齐时,也会出现春潮,从而产生一个脸处于阴影中的新月。 在这两种情况下,太阳的引力与月球的引力相加,导致海洋膨胀得更大,并产生更高的潮汐。 地质学家长期以来一直怀疑地壳中的岩石上也有类似的应力,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什么证据支持这种说法。 Ide教授和他的同事重建了世界各地地震前两周地球上潮汐应力的历史。 虽然他们找不到与小地震的任何关联,但最大的地震似乎发生在潮汐应力最大的时候。 Ide教授和他的同事们说:“我们发现大地震的比例随着潮汐剪应力的增加而增加。 这表明,随着潮汐应力水平的增加,微小岩石破裂扩展成巨大破裂的概率增加。' 历史上最大的地震 1960年5月22日 -一个 9.5级 智利南部巴尔迪维亚附近发生地震。据信,这一事件已造成多达6000人死亡,约200万人无家可归。 1964年3月27日 这被称为阿拉斯加大地震,发生在耶稣受难日下午5点36分。a 9.2级 大地震,它是北美历史上最强大的地震。139人被认为死于地震和海啸。 2004年12月26日 –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北部海岸附近印度洋发生的节礼日地震,以及由此引发的海啸导致23万多人丧生。它被记录为 9.1级 地震。 2011年11月3日 –在日本东北的海底进行打击,这 9.0级 地震是这个国家有史以来最强烈的地震。它引发了高达133英尺高的筑波,引发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全面核事故。它夺去了15 894人的生命,另有2 562人失踪。 1952年11月4日 -袭击俄罗斯东部堪察加半岛海岸 9.0级 地震引发了远至夏威夷和阿拉斯加的大海啸。 2010年2月27日 -震中位于智利中部沿海 8.8级 地震产生了大约三分钟的强烈震动。大约525人死亡,370 000所房屋被毁。 http://translate.sogoucdn.com/pcvtsnapshot?url=http%3A%2F%2Fwww.dailymail.co.uk%2Fsciencetech%2Farticle-3781711%2FLarge-earthquakes-triggered-MOON-Biggest-shakes-history-occurred-spring-tides.htmlfrom=ento=zh-CHStfr=web_endomainType=sogou 潮汐是小地震的动力和大震的激发因素 已有 2249 次阅读 2012-7-6 04:15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 |系统分类: 观点评述 |关键词:潮汐,地震| 地震 , 潮汐 推荐到群组 潮汐是小地震的动力和大震的激发因素 杨学祥 全球地震每年约发生近 1500000 次,平均每天 4000 余次,其中有感地震和弱震占到 99.898% 。其中年平均次数的详细数据如下: 5.0-5.9 级地震为 1669,67 次, 6.0-6.9 级地震为 148.58 次, -7.0-7.9 级地震为 14.33 次, 8 级以上地震为 1.33 次。 日月引潮力使地球海洋潮汐半日产生 60 厘米的震荡起伏,固体地壳半日产生 20 厘米的起伏震荡,是小地震发生的主要动力。大震的发生次数很少,需要长期的应力积累,潮汐是激发因素。潮汐造成地壳的膨胀和收缩的交替,是海底扩张的周期性动力。 月亮赤纬角的变化周期为 18.6 年,影响潮汐的南北震荡幅度,使地球产生约 9 年的变化周期, 2005-2007 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期间地震次数明显最多(见图1)。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将会有新的地震高峰。 图2 是根据公元 1896 年至公元 1980 年全球 8 级以上地震目录编绘的 。在月亮赤纬角最小时的 1905-1906 年、 1923-1925 年、 1941-1942 年、 1959-1960 年、 1977-1979 年,地球平均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在月亮赤纬角最大时的 1896-1897 年、 1913-1914 年、 1931-1932 年、 1949-1951 年、 1968-1970 年,地球平均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 8 级以上地震高潮也有相应的约 9 年变化周期: 1897- 1906- 1914- 1923- 1932- 1941- 1950- 1960- 1971- 1978 年。 1890-1924 年和 1947-1976 年的拉马德雷冷位相对应 8 级以上地震频发期, 1925-1946 年的拉马德雷暖位相对应 8 级以上地震的减少时期。 应该说明的是, 1960 年 5 月 22 日智利南部发生 9.5 级地震,释放能量相当于 8.5 级地震的 30 倍。 1977 年金森博雄得到 20 世纪共有 4 次 9 级以上特大地震都发生在一个很短的时期内: 1952 年 11 月 4 日堪察加发生 9 级地震, 1957 年 3 月 9 日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发生 9.1 级地震, 1960 年 5 月 22 日智利发生 9.5 级地震, 1964 年 3 月 28 日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海峡发生 9.2 级地震 。因此,在 1952-1964 年和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的 1959-1960 年地震活动也很强烈。 潮汐是月球地震的动力。 参考文献 1. 杨学祥 , 宋秀环 , 刘淑琴 . 地球潮汐形变的数值评价 . 地壳形变与地震 . 1997,17(2):53-58. 2. 杨学祥. 海底扩张的潮汐模式.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03,23(2): 77-80. 3. 杨冬红,杨学祥。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8 Vol. 23 (6): 1813 ~ 1818 4.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 2011 , 54 ( 4 ): 926-934. 5. 杨学祥,韩延本,陈震,乔琪源。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地球物理学报。 2004 , 47 ( 4 ): 616-621 。 全球每年地震150万次 年均5级以上约1800次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6月27日15:23 分享到微博 图1 2000-2011年世界范围5级以上地震分布 http://news.sina.com.cn/c/t/20120627/152316.shtml 图2 1896-1986年全球8级以上地震分布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杨学祥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89289.html
个人分类: 学术争论|2406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7 12: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