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地面塌陷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深圳市内天坑吞噬生命
陈龙珠 2013-3-27 10:41
陈龙珠sh 【看似一个超深基坑工地边的地基塌陷,网上一组图片值得岩土工程师一看并在工作中予以防范。我很奇怪,在如此严重的塌陷前,坑边的测斜管观测数据没有发现异常?】 深圳突发地陷约4层楼深1人坠亡 http://t.cn/zThAurE
个人分类: 工程事故|3160 次阅读|0 个评论
天坑探秘
热度 5 pony1984621 2013-2-1 10:29
天坑探秘
天坑探秘 文 / 马志飞 2012 年 10 月 3 日 ,中外科学家组成的科考队来到了号称“中国第一长洞”的贵州省绥阳县 双河洞展开综合科考, 他们深入四面绝壁的天坑底部,徒步走进错综复杂、险象环生的 双河洞中,目睹了一幕幕奇特的地质景观,发现了许多从未见过的奇怪生物。中央电视台对此进行了现场直播, “天坑”、“地下暗河”等词语成为吸引电视观众的热门词汇。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天坑,它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天坑”的由来 崇山峻岭之间的重庆市奉节县荆竹乡,有一个几乎被世人遗忘的小村庄,世世代代居住于此的百姓都不知道村子的名字该叫什么,所以就叫“小寨”,本意就是指小村落。被人遗忘的还有村子里那一眼巨大的深坑,如同一口直通地心的深井,让人望而却步。直到 1994 年 8 月,中国地质学会洞穴研究会的朱学稳研究员率领中英联合探险队来到这里进行探险和科考,才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天坑”开始引起了世人的广泛关注。 此后,提及“天坑”这个词,通常都是特指小寨天坑。 2005 后, “ 天坑 ” 这个由中国人定义的术语在国际喀斯特学术界获得了一致的认可,由中文音译而来的 “Tiankeng” 一词也开始通行国际,它的含义是指宽度和深度不小 100m 的塌陷漏斗,并由直立的周壁而构成陡峭的剖面。 也就是说, “ 天坑 ” 专指 一种独具特色的喀斯特景观,即发育成熟的岩溶塌陷,具有稀有、壮观、雄奇、险峻、生境独特和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综合属性,与一般漏斗、洼地或竖井具有明显区别。 说到这里,就必须先解释一下 喀斯特景观。我们知道,在含有二氧化碳的水的作用下,碳酸钙容易溶解为钙离子和重碳酸根离子,因此, 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与气候条件下,并在各种机械作用下如流水侵蚀、重力崩塌等, 自然界中的 石灰岩、大理岩、白云岩等 碳酸盐类岩石最容易被水侵蚀,岩石中的 碳酸钙溶解后被水带走, 从而在地下形成大大小小的空洞,这种现象叫做岩溶现象。由于岩溶地貌在 欧洲南斯拉夫境内的石灰岩高原发育得比较典型,该地名叫喀斯特,于是,人们便用“喀斯特”一词来代表岩溶地貌。 在岩溶作用强烈的地方,长年累月的发展,地下形成的空洞一旦造成顶部岩层坍塌,便会在地表形成坑的形状,若规模和形状达到一定程度,才可称为“天坑”。所以说,天坑就是发育成熟的一种喀斯特地貌。 在很多时候, 我们看到的“天坑”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天坑 。 当人们发现了地面无缘无故出现一个大坑时,因不解其因 口口相传,再加上一些媒体的误导,“天坑”一词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并不断引发人们无端的猜测和恐慌。 有时候可能是因为过量抽取地下水造成的地面沉降或地面塌陷,如 2010 年广西省东兰县武篆镇那论村的稻田中多处泥土下陷,出现大大小小十多个新坑,小的直径 1 米 ,大的有 6 米 ,深度最大的为 6 米 ;有些坑是人工采矿活动所致,如 美国 犹他州 的宾汉姆峡谷铜矿坑,坑深 1200 米,宽 4000 米,占地面积约 7.7 平方公里,堪称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人类挖掘矿坑; 也有的是因为地下管道渗水带走泥沙,结果导致上部土体陷落,如 2007 年 2 月 23 日凌晨 在 中美洲国家危地马拉 出现的巨大的塌陷坑,直径 70 米 、深度为 100 米 ,结果导致 一对兄妹在这场灾难中不幸遇难,二十多间房屋下陷。 近年来,世界各地已经发现许多规模巨大的天坑或天坑群,东南亚群岛、马来西亚、欧洲南部的意大利、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非洲东南部的马达加斯加、北美洲的墨西哥、南美洲的巴西、 加勒比海的波多黎各等国家和地区都有发现。我国也已经累计发现数十个,主要分布在重庆、广西、四川和贵州境内。 当这种地质现象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区时,便可能成为一种地质灾害,即为“天灾”。如果发生在无人居住区,这种塌陷则一般不具备危害性。倘若人们能够在保护的基础上开发利用,还能成为风景优美、魅力无穷的旅游胜地。 著名的天坑 由于天坑不仅具有独特的地质研究价值,还往往拥有美丽的自然景观,吸引着大批地质专家、学者、“探洞”爱好者前往探险。目前,我国比较著名的天坑景区有: 重庆奉节小寨天坑群:位于重庆市奉节县南部兴隆镇北部荆竹乡小寨村,是目前世界上形态最典型、规模最大的天坑。 小寨天坑坑口长 626 米,坑口宽 537 米,口部面积 274000 平方米,在垂向上它是一个双层嵌套结构 , 上部坑口呈椭圆形,深 320 米,然后通过一个坎变成了略呈矩形的形状,长约 357 米,宽约 268 米。天坑最大深度 662 米,总容积 1.19 亿立方米,目前在世界同类型天坑中居首位,真不愧是天下第一了! 广西乐业天坑群:位于广西西北部的百色市乐业县,地处云贵高原东南麓,北邻贵州省,在不到 20 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已查明天坑 28 个,具有“世界天坑博物馆”、“世界天坑之都”之美誉,拥有以大石围天坑群为代表的世界级品牌的旅游资源,其中规模最大、景观最壮丽者是大石围天坑。 “石围”是当地人的由来已久的称呼,顾名思义,就是石头围起来的地方。大石围天坑平面呈梨状 , 东西长 600 米 , 南北宽 420 米 , 周长 1580 米,该天坑最大深度 613 米 , 位居世界第二,容积约 0.8 亿立方米 ,位居世界第三。 重庆武隆天坑群:位于重庆市的武隆县洋水河大峡谷上的武隆国家岩溶地质公园 ,这里拥有目前发现的中国最深的竖井——气坑洞,深度为 920 米 。张艺谋导演的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曾将此处作为拍摄外景地,同样由张艺谋导演的《印象武隆》 3D 效果震撼人心,有人评论说比《阿凡达》更动人心魄,另有消息称是《阿凡达》剧组将前往武隆县为《阿凡达 2 》取景实地考察。 天坑的独特魅力 我们人类已经在天地之间生存繁衍了数百万年,不甘于寂寞的人类可以飞到月球、飞到火星甚至飞越太阳系,遗憾的是到如今仍然对我们脚下的地球充满敬畏和迷茫。所以,当说起“天坑”一词的时候, 给我们的感觉总是充满着神秘,天坑之下究竟有什么,是山?是水?是森林?还是另外一个人类文明? 经过艰难跋涉,中外联合科考队在贵州的双河洞中不仅发现了流水潺潺的地下暗河及飞流直下的地下瀑布,还发现了奇怪的透明蝌蚪,这足以表明,天坑之下有着无穷的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索。 首先,天坑是流水作用形成的结果,通常都有复杂的地下河系统。如双河洞目前已探明洞穴长度 138 公里 ,有 118 条大小不等的支洞道和4条地下河组成,在这次国庆黄金周的科考活动中,由于洞内水位突然上涨,有的地方两小时内就升高了 1 米 多,最后,中外科学家不得不紧急从洞内撤离。 重庆小寨天坑,其实就是地下河的一个“天窗”。在小寨天坑的底部,至今还在流淌着一条地下河,全长约 8.5 千米,这条河源自天井峡地缝,一路流淌到达天坑的底部,在此形成一个高差约 46 米的水瀑,再继续前进,最后从迷宫河峡谷的绝壁上流出。它从头到尾的整体落差达到了 364 米,平均流量 8.77m 3 /s ,最大流量可达 174m 3 /s ,正是这条河经年累月的冲刷,才鬼斧神工般地塑造了小寨天坑。纵观天坑的生命史,水的流动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可以说:没有地下水,就不会有如此壮观的地质构造。 其次,天坑中生活着许多罕见的生物种类。科考队员在 小寨天坑中已经发现了 1000 多个植物物种,其中包括古老的银杏树,还有许多珍稀动物,如云豹等。在小寨天坑的地下河中,人们还发现了大鲵、大型蝌蚪等洞穴生物,更为奇特的是,这里居然还生长一种眼睛已经退化的鱼——盲鱼,虽然它们已经没有了视觉,但依然能够自由自在地在水中游动,不会撞上水草、石块或其它的鱼,能够依靠其它器官的特殊感觉来进行正常的生活,已经完全适应了黑暗的地下环境。 科学家们在 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这样一个幽深的环境中,竟然发现了一片茂盛的地下原始森林,面积 9.6 万平方米 ,居世界第一位。 在这片原始森林中 , 发现的植物种类多达上千种 , 其中已查明的有桫椤、冷杉等珍贵植物。除此之外,人们还在这里发现了大熊猫头骨化石,可见这里还有更多值得探索的奥秘。 千百年来,寂静幽暗的天坑之下一直是无人打扰的圣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前来科考和探险, 需要注意的是,喜欢探秘的朋友一定要在当地向导的指引下走进大自然,千万不要独自前往,安全始终是最重要的。同时, 也希望我们能在开发宝贵资源的同时,好好保护这些珍奇动植物的基因库。 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 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 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 重庆小寨天坑 小寨天坑的悬崖绝壁 重庆奉节小寨天坑 伪天坑——美国犹他州宾汉姆峡谷铜矿坑 伪天坑——危地马拉塌陷坑
个人分类: 科普写作|16861 次阅读|9 个评论
“天坑”恐慌,大可不必
pony1984621 2010-6-30 21:02
来源:新华社《环球》杂志 作者:马志飞 喜欢历史小说的朋友们,应该还能记得瓦岗寨的程咬金单身探地穴的精彩故事吧,古人对于那些难以理解的自然现象往往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上天的旨意,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给它们增添了许多神秘的色彩。但实际上,从科学的角度看,天坑并不神秘。 频频地陷 2010年6月16日傍晚6时40分许,南京夫子庙附近长乐路箍桶巷东口的斑马线处突然塌陷,惊现出一个直径约2米,深3米的大坑。 6月14日凌晨,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县大成桥镇的稻田出现一个长约3米、宽约2米的深坑,而在6天前,该镇一杨姓村民家的厕所突然沉塌,形成一个直径达五米多、口小里大呈坛状的塌陷坑,坑内不时还会传来哗哗的流水声。 6月12日上午,广州市越秀区越秀北路公交车站附近马路发生地陷,出现一个长宽各约2.1米,深约1.6米的大坑。 6月6日下午,湖南烈士公园英雄纪念塔东面山坡发现一个直径10米左右的圆形大坑。 6月5日凌晨,浙江黄衢南高速公路衢南段江山境内突然出现了一个直径8.3米、深6米的大坑。幸亏当时来往车辆及时躲避,未造成人员伤亡事故。 6月4日,南昌市昌南大道与迎宾北大道交叉口附近路面突然发生塌陷,一辆过路汽车被卡在洞口处。 6月3日,广西来宾市良江镇吉利村出现4个大坑,造成当地房屋墙体或倒塌、或倾斜、或开裂,并波及邻近的一座小型水库。 不仅在我国屡屡出现这样的怪事,国外也时常面临同样的遭遇。今年5月30日,中美洲国家危地马拉首都市区突然出现了一个深60米、直径约20米的巨坑!更为令人惊讶的是,同样在这个城市,2007年也曾出现过一个巨大的塌陷坑,直径70米、深度为100米,一度引发当地居民的恐慌。 诸多案例,不胜枚举,铺天盖地的新闻报道几乎每天都在更新。想起这可怕的一幕幕,我们不禁胆颤心惊,同时,我们也会忍不住去思考,短短数日频频地陷,天灾?人祸?谁,才是真正的幕后黑手? 究为何物 古人称地穴,今人称天坑,这一个天一个地便将我们古往今来芸芸众生的无知和无奈暴露无遗。人类已经在天地之间生存繁衍了数百万年,不甘于寂寞的人类可以飞到月球、飞到火星甚至飞越太阳系,遗憾的是到如今仍然对我们脚下的地球充满敬畏和迷茫,在地球母亲的面前我们才深深地感觉到人类之渺小、自然之伟大。 事实上,很多时候大家对地陷的理解是错误的,一部分原因是群众口口相传,便有了天坑的称呼,另一部分原因是某些媒体的误导,在未明真相的情况下抢先报道,不论什么坑都冠以天坑之名号,不断引发人们无端的猜测和恐慌。 从地质科学的角度来说,天坑一词专指发育成熟的岩溶塌陷,具有稀有、壮观、雄奇、险峻、生境独特和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综合属性,它是一种独具特色的喀斯特景观,与一般漏斗、洼地或竖井具有明显区别。我们知道,碳酸钙在含有二氧化碳的水的作用下容易溶解为钙离子和重碳酸根离子,因此自然界中的碳酸盐类岩石最容易发生岩溶现象,从而在地下形成大大小小的空洞。随着时间的不断积累,地下空洞一旦渗透到地表,便会形成塌陷坑。 我国洞穴研究专家朱学稳研究员指出,天坑的含义是宽度和深度不小100m的塌陷漏斗,并由直立的周壁而构成陡峭的剖面,由中文音译而来的Tiankeng一词也逐渐得到国际学术界的认可。 近年来,世界各地已经发现许多规模巨大的天坑或天坑群,东南亚群岛、欧洲南部的意大利、非洲大陆东南的马达加斯加、北美洲的墨西哥、南美洲的巴西、加勒比海地区的波多黎各等国家和地区都有发现。我国也已经累计发现数十个,主要分布在重庆、广西、四川和贵州境内。 一般而言,如果这种地质现象发生在无人居住区,大多不具危害性,若经过合理开发还能成为风景优美的探险和旅游胜地。比如我国重庆奉节小寨天坑群、广西乐业天坑群等都是世界著名的天坑旅游景区。 谈到这里,笔者建议大家以后一定要慎用天坑一词,如果真的要用,也要先考虑清楚是否应该把双引号牢牢地扣上。 三分天灾,七分人祸 面对连日来不断出现的塌陷坑,也有人如此形容:名为天灾,实为人祸。这未免也太绝对了,实际上这种说法是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按照地质条件的不同,地面塌陷可分为岩溶塌陷、采空塌陷及黄土湿陷三种。简单一点,我们不妨将其分成自然塌陷和人为塌陷两大类,前者是地表岩、土体由于自然因素作用向下陷落而成,是为天灾,如1993年广西柳州地区黎湛线铁路的岩溶塌陷竟造成了车辆颠覆的严重后果;后者是由于地下水超采、不合理开矿及工程建设等人为作用导致的,即是人祸,如2008年杭州风情大道地铁施工工地突然发生的大面积地面塌陷。 城市里之所以出现地面塌陷,通常都与地下水位的变化和人类工程活动有关,如过度抽取地下水、久旱降雨等造成地下水水位的暴落暴涨、下水管道渗漏淘蚀地下的土层、建设施工震动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类工程活动的范围和强度越来越大,提高了城市地质灾害发生的的概率。因此,说其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更为确切。 从空间分布上来看,地面塌陷在我国各个省(市、区)几乎都有分布。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岩溶塌陷总数近3000处,塌陷坑3万多个,塌陷面积300多平方公里,其中以广西、云南、贵州、四川和重庆等省(区)最为常见。采空塌陷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的矿山及其周围地区,其中又以煤矿采空塌陷最为突出,黑龙江、山西、安徽、山东等省则是矿山采空塌陷的严重发育区,全国共发生采空塌陷180处以上,塌陷面积大于1000平方公里。黄土湿陷则主要见于陕西、甘肃、宁夏、山西等黄土分布省(区),相对较少且较为集中。 从时间分布上来看,与2001年以来多年同期相比,今年5月份我国地质灾害发生数量最多,仅地面塌陷就发生了66起,平均每天超过两起。之所以出现这种密集性,原因就在于地质灾害的出现与强降雨和持续暴雨的季节分布具有密切关系,每年的5~9月份通常为多种地质灾害的多发季节。特别是今年5月份,我国南方地区共出现了5次大范围强降雨天气,局部地区出现突破历史同期极值的强降雨,结果导致地质灾害频繁发生。 但是,多年统计数据显示,地面塌陷的发展趋势并没有太大波动。据《全国地质灾害通报》的数据:2006年我国全年共发生地面塌陷398起,2007年发生578起,2008年发生451起,2009年发生316起,2010年1~5月份共发生142起,平均每天发生一起灾害报告。总体而言,灾害趋势相对稳定,并无较大异常。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则无患。如同地震一样,虽然现在还不能十分准确地预报何时何地会发生地面塌陷,但我们仍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它的危害,因为地面塌陷在发生前往往也有前兆出现,如井、泉的突然干枯,水位骤然降落,地面积水渗漏引起的地面冒气泡、地面出现环状裂缝并不断扩展等。对于自然成因的塌陷易发区,我们在城市规划和建设时应该尽量避让,不作为建筑物和居民生活用地;对于采空塌陷易发区,应首先查明位置和范围,在以后的工程设计和施工中要注意消除或减轻人为因素的影响,如设计完善的排水系统,避免地表水大量入渗,对已有塌陷坑进行填堵处理,防止地表水向其汇聚注入等。 防患胜于治患,防灾胜于救灾。每当雨季来临,各级政府和人民都需要进入战备状态,在建立专业监测体系的基础上,发动广大人民群众,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群测群防,未雨绸缪,方能防患于未然,把灾害损失降至最小。 来源:2010年7月1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13期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个人分类: 发表作品|5585 次阅读|7 个评论
地面塌陷,是天灾还是人祸
pony1984621 2009-5-21 22:31
马志飞    2009年4月22日是第40个世界地球日。在这样一个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日子里,人们都希望能减少日渐增多的地质灾害。中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特别是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和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严重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滑坡和泥石流是人们少见的地质灾害,但是地面塌陷和地裂缝就比较常见。 2007 年2月23日凌晨,中美洲危地马拉首都危地马拉城一个贫民区突然传出轰隆一声,就在这震动的一瞬间,贫民区中央惊现一个直径为70米、深度为100米的污水坑!一对兄妹在这场灾难中不幸被淹死,二十多间房屋下陷,当局在事发后及时封锁周边五百米范围,疏散现场附近的居民近千人。   2007年3月15日,辽宁省葫芦岛市南票区沙金沟村,几位村民正在一片已经收割的玉米茬地里拣煤渣,不料,大地就像怪兽一样,突然张开大口,短短的几秒钟就将他们吞没腹中,造成6人死亡!据事后一份现场勘查报告显示:此次灾难属于地面塌陷,结果形成了一个直径约10米、深约7米的塌陷区。想起此事,至今还有人称之为恐怖的地陷吞人、大地食人事件。   2008年1月17日,广州荔湾区珠江大桥东面桥脚发生塌方。塌陷的路面和绿化带面积超100平方米,形成一个深达10余米的大坑。22日中午,荔湾区桥中西海南路210号一排石棉瓦平房出租屋突然坍塌,同时地上穿了一个长宽约1米、深约3米的大窟窿。23日上午,几乎在同一地方,荔湾区桥中西海南路再次发生路面和平房塌陷。而且,塌陷面积比前两次都要严重,塌陷面积约300平方米。有关部门及时疏散了附近1000多居民撤离现场,此次事件还导致了上千居民停电数小时。幸运的是,三次塌陷事件均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2008年3月25日凌晨,四川省宜宾江安县红桥镇五阁村发生了局部地面塌陷,形成大小不等的3个巨型天坑,呈直线展开,长约400米。4月1、2日,红桥镇五阁村又接连出现3个天坑。此后,类似事件不断出现,至7月2日,江安县红桥镇的地陷坑已经增加到了16个。   2008年11月15日15时许,杭州风情大道地铁施工工地突然发生大面积地面塌陷,正在路面行驶的多辆汽车陷入深坑,多名施工人员被困地下。结果,事故造成了风情大道路面坍塌75米,下陷15米,死亡17人,失踪4人,受伤24人的悲惨结局。 诸多案例,不胜枚举。想起可怕的这一幕幕,我们不禁胆颤心惊,同时,我们也会忍不住去思考,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是大自然对我们人类的恶意攻击和报复?还是我们人类在打击我们自身?谁,才是真正的幕后黑手?  其实,这是一种很常见的地质灾害,称为地面塌陷或者地表塌陷,国内外每年都有发生。地面蹋陷是指地表岩体或土体受自然作用或人为活动影响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而造成灾害的现象或者过程。当这种现象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区时,便可能成为一种地质灾害。如果发生在无人居住区,这种塌陷一般不具备危害性。   我国国土辽阔,自然地理和地质构造非常复杂,地质灾害分布广泛、活动频繁,地面塌陷是其中最重要的地质灾害类型之一。根据其成因,可以将它分成自然塌陷和人为塌陷两大类,前者是地表岩、土体由于自然因素作用、如地震、降雨、自重等,向下陷落而成,是为天灾;后者是由于地下水超采、不合理开矿及工程建设等人为作用导致的地面塌落,即是人祸。 按照塌陷的地质条件,地面塌陷又可分为岩溶塌陷、采空塌陷及黄土湿陷三种。 在空间上,岩溶塌陷主要分布于岩溶强烈及中等发育的覆盖型碳酸盐岩地区,除北京、天津、上海、河南、甘肃、宁夏、新疆以外的24省、区、市都发现岩溶塌陷灾害。全国岩溶塌陷总数近3000处,塌陷坑3万多个,塌陷面积300多平方公里,其中以广西、湖南、贵州、湖北、江西、云南、四川、河北、辽宁等省市区最为发育。采空塌陷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的矿山及其周围地区,其中又以煤矿采空塌陷最为突出,黑龙江、山西、安徽、江苏、山东等省则是矿山采空塌陷的严重发育区。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20个省、区内,共发生采空塌陷180处以上,塌陷面积大于1000平方公里。黄土湿陷则主要分布于湿陷性黄土发育的地区,主要见于河北、青海、陕西、甘肃、宁夏、河南、山西、黑龙江等8个黄土分布省区。 在时间上,随着近年来采矿活动的不断加强,塌陷现象有加剧的趋势。 据《中国地质环境公报》的数据显示,2006年,全国共发生地面塌陷灾害398 起,2007年,共发生地面塌陷灾害578 起,2008年仅上半年全国就发生地面塌陷 466 起。 地面塌陷不仅破坏建筑、道路和农田,而且还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但是,我们应该将其归咎于天灾还是人祸呢?人类活动对地面塌陷的产生起了什么样的作用?据统计分析,地面塌陷中,采空塌陷的危害最大,造成的损失最重,岩溶塌陷次之,黄土湿陷相对小也较集中。可见,造成地面塌陷的主要因素是人为因素! 对地面塌陷有重要影响的主要人类活动就是:矿山地下开采。地下采矿活动造成一定范围的采空区,使上方岩体失去支撑,从而导致地面塌陷。这种人为活动是采矿区地面塌陷的主要原因。我国已有许多矿区发生了这类地面塌陷,并产生了相当程度的危害。照片上显示的是2008年笔者在山西晋城某矿区拍摄下的地面塌陷情况。因煤矿开采引起的不均匀沉降造成地面大面积坍塌,耕地破坏、公路被毁、地面上的房屋建筑出现裂缝,直接威胁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有关数据表明, 山西省各类矿山采空区已达2万多平方公里,以全省15.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计算,山西有近七分之一的地面已经成为悬空区,使大面积土地塌陷。截至2007年,全国矿业开发占用和损坏的土地面积为165.8万公顷,其中采矿塌陷20.3万公顷,占到总数的12%。 此外,由于排疏地下水或者过量抽采地下水,使地下水位快速降低,其上方的地表岩、土体平衡失调,在有地下洞隙存在时,可产生地面塌陷。还有其他一些特殊原因造成的地面塌陷,如广西南丹八圩水库的修建,使地下水位上升、地下水的潜蚀、冲刷作用加强,引起了地面塌陷最终使库水全部漏失;武汉中南轧钢厂料场由于处在隐伏洞穴发育部位上方,人工堆放荷载导致了地面塌陷的产生;广西贵县吴良村因爆破的振动作用造成地面塌陷迫使全村迁移;广西桂林第二造纸厂的地面塌陷则是由该厂排放化学污水下渗所致。 如同地震一样,虽然我们现在还不能准确预报何时何地会发生地面塌陷,但现在的科学技术已经可以有效地较少它的危害,因为地面塌陷在发生前往往也有前兆出现,如井、泉的突然干枯或浑浊翻沙,水位骤然降落,地面积水或人工蓄水(渗漏)引起的地面冒气泡或水泡、地面出现环状裂缝并不断扩展,产生局部的地鼓或下沉现象,建筑物作响、倾斜、开裂等。 现在,我国已经对地面塌陷多发区开展了定期监测,特别是在煤矿采区,长期、连续地监测地面、建筑物的变形和水点中水量、水态的变化,地下洞穴分布及其发展状况等,防患于未然。先进的地球物理勘探手段,包括地震勘探技术、电法勘探技术、重力和磁法勘探、放射性勘探技术,在查明地下洞穴分布、采空区的位置和范围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对于自然原因形成的塌陷易发区,我们在城市规划和建设时应该尽量避让,不作为建筑物和居民生活用地;对于地下采空区,应首先查明位置和范围,在以后的工程设计和施工中要注意消除或减轻人为因素的影响,如设计完善的排水系统,避免地表水大量入渗,对已有塌陷坑进行填堵处理,防止地表水向其汇聚注入等。 天灾,我们正在逐渐提高警觉,想方设法与之斗争! 人祸,我们岂能熟视无睹?面对着被日益破坏的大自然,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挺身而出,为保护美丽的家园,与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一切邪恶势力作斗争! 图1:农田中的塌陷坑,直径约6米,深度超过15米 图2:农田塌陷,裂缝平均宽度约15厘米,左右两边高差超过20厘米 图3:农田地裂缝,宽度平均20厘米,最宽处40厘米,走向延伸约100多米 图4:公路断裂,呈现阶梯状,最大级差约20厘米 图5:房屋外裂缝,切割瓷板穿过整个墙壁 图6:房屋内裂缝,从地面延伸到整个墙壁 全文请参见《科学画报》2009年第五期   
个人分类: 发表作品|8071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1: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