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中国猛禽知多少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猛禽识别技巧讲座(二)——分类:中国猛禽知多少?
RollerMaMing 2018-4-12 15:58
何为猛禽, 说不清楚,道不明白,就简而武断言之,猛禽就是鸟纲 鹰形目、鴞形目、隼形目 之中的全部物种(见郑光美《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科学出版社,2017)。Hi, I love raptors!盘点中国猛禽,正好是100种,是不是有一点满。科普新疆猛禽,也居于前列,有五六十种。天高任鸟飞,辽阔的新疆是猛禽的乐园,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的 猛禽世界 。 猛禽辨识技巧讲座(二)——分类盘点中国猛禽 中国猛禽的分类与分布( Raptors in China ) ——猛禽科普讲座(二) 马鸣(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乌鲁木齐) 前面第一章讨论何为猛禽?看上去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实际上要精准回答是比较难的。猛禽的嘴强大、锐利呈钩状。翼大善飞,分布广泛。脚强而有力,趾有锐利勾爪。性情凶猛,捕食其他鸟类和鼠、兔、蛇等,或食动物尸体。一些猛禽会出现同巢相食的现象,较强壮的雏鸟会杀死甚至吃掉较弱的雏鸟。猛禽是食肉类鸟类,一部分食腐。猛禽都有向下弯曲的钩形嘴,除鹫类外大都有非常锋利的爪。它们眼球较大,有良好的视力,可以在很高或很远的地方发现地面上或水中的食物。 说了半天,我们还是不能够准确定义猛禽。既然我们都说不清楚,就简而武断言之,猛禽就是鸟纲 鹰形目、鴞形目、隼形目 三目之中的全部物种(见郑光美《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科学出版社,2017)。 猛禽的其他特点 除了上述特征,猛禽还有以下一些特点。 体型差异: 白腿小隼和花头鸺鹠体长仅15~19厘米,体重47~66克,比麻雀稍大一些。而高山兀鹫体长100~120厘米,体重10~12千克。大小相差几十倍,体重相差上百倍。 两性异形: 如苍鹰、猎隼,雄性(♂)个头较小,而雌性(♀)较大,差距达到30~50%。为什么猛禽会有两性异形,而且不是像狮子那样雄性巨大,恰恰相反,是雌性个头大于雄性,为什么?后面会分析。 体色偏褐: 伪装色极佳,多有条纹迷惑对方。 飞行技巧: 善于利用气流在空中翱翔,较少消耗体力。利用地心引力,自由落体,快速出击。隼类的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200~300千米。猛禽的飞行高度也是世界第一,有飞行员在11000米高空看到鹫类飞行。大型猛禽要飞越喜马拉雅山珠穆朗玛峰简直不在话下。 三个分离: 也就是生态位的三个分离,这是猛禽之间为了避免过度竞争,而采取的生存策略。三个分离就是 空间分离,时间分离,食物分离(虫、雀、蛇、鱼、腐尸)。实际上后面还要讨论“行为分离”。 猛禽的分类 通俗一点,或者科普一点,猛禽通常分为两大类,一是昼行性猛禽,二是夜行性猛禽。种类繁多,全球500种,中国合计一百种(20%)。 昼行性猛禽 ,就是喜欢在白天活动的猛禽,种类比较多,包括鹗、鹰、鸢、鹞、鵟、雕、鹫、隼等,隶属于鹰形目(Accipitriformes)、隼形目(Falconiformes),如鹰科、鹗科和隼科的种类,这一类全球有310多种,中国合计有约68种。鹰科55种、鹗科1种和隼科12种。 夜行性猛禽 ,通俗说就是“猫头鹰”一类的猛禽,或者俗称“夜猫子”,大多在夜间活动,隶属于鸮形目(Strigiformes),如草鸮科和鸱鸮科的种类。草鸮科世界仅有16种,中国有3种,如仓鸮、草鸮等;鸱鸮科全世界有189种,中国有约29种,如鸺鹠、角鸮、雕鸮、渔鸮、雪鸮、猛鸮、鹰鸮、林鸮、小鸮、耳鸮、鬼鸮、栗鸮等。合计:猫头鹰有32种。 中国猛禽介绍(图片参考《世界猛禽》) 以下是我在厦门举办的全国生物多样性监测培训讲座 《猛禽类野外观测与辨识技巧》( 2018年4月,厦门),都是幻灯片,感谢南京环保所,尽在不言之中。 图片参考《世界猛禽》《Raptors of the World》, 作者 :James Ferguson-Lees David A. Christie 以上图片参考《世界猛禽》《Raptors of the World》, 作者 :James Ferguson-Lees David A. Christie 华夏 鹰文化 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三四千年以前,鸱、鸮、枭、鹰、鶹、鹫、鹞、雕、鹘、隼、 …… 这些都是古人记录猛禽的文字,种类繁多。有的名字,源自甲骨文或象形字,计算机的汉文字库不一定有。 如果说今不如昔,确实如此。例如,我们经常说古人迷信,缺乏科学技术,而他们却非常喜欢“ 猫头鹰 ”,一点也不害怕或“ 迷信 ”(见《 诗经 》),何以如此!现代的中国人花里胡哨,特别浮躁,看看我们现在的科研队伍,专心研究猛禽的人寥寥无几。相比于其他国家,我们的差距非常之大。在宝岛台湾,弹丸之地,竟然可以出版猛禽杂志,定期召开猛禽学术会议,承办国际猛禽论坛,感慨万千这在大陆不可想象。现在我们总是沉浸在“经典咏流传”的浪漫之中, 会背古诗咏古词者越来越多, 却好像对真正的经典没有兴趣。雕虫小技,饮酒作乐,理想主义,不敢妄评,文人墨客,潇洒浪漫,得罪不起。苏轼的“ 左牵黄,右擎苍 ”只能说是古人生活的真实写照,现代人差之远矣。 为什么现代中国人不喜欢研究猛禽,为什么猛禽的境遇非常糟糕,猛禽的生存状况反映出社会的意识形态。今非昔比,猛禽故事,下回继续。 参考文献 王家骏. 1984. 世界猛禽.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许维枢. 1995.中国猛禽.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高玮. 2002. 中国隼形目鸟类生态学. 北京: 科学出版社. 李湘涛. 2004. 中国猛禽( 英文 ).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北京猛禽救助中心(葛芮主编).2012. 猛禽救助中心操作指南.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闻丞,宋晔. 2016. 中国鸟类图鉴(猛禽版). 福州:海峡书局. 马鸣、徐国华、吴道宁、刘旭 等. 2017. 新疆兀鹫. 北京:科学出版社. Ferguson-Lees J, Christie D A. 2001. Raptors of the World. London: Christopher Helm.《世界猛禽》.
个人分类: 猛禽|19804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22: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