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交叉学科特性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工程专业和安全工程专业认证中的非传统工程内涵问题
After50 2018-4-20 21:11
工程专业和安全工程专业认证中的非传统工程内涵问题 吴 超 /2018-04-20 一、工程专业认证的 “ 工程 ” 内涵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工程 传统意义的“工程”定义“是指科学和数学的某种应用,通过这一应用,使自然界的物质和能源的特性能够通过各种结构、机器、产品、系统和过程,是以最短的时间和最少的人力、物力做出高效、可靠且对人类有用的东西。将自然科学的理论应用到具体工农业生产部门中形成的各学科的总称。”(工程 _ 百度百科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7%A5%E7%A8%8B/890231?fr=aladdin )由工程的定义很快就能够推论出“工程教育”和“工程专业”教育的内涵。总的来说, 传统工程专业是基本不涉及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 。 但在 2017 年 11 月修订的 “ 工程专业认证标准 ”http://www.ceeaa.org.cn/main!newsList4Top.w?menuID=01010702 中,其中 “3 毕业要求 ” 中, 12 条标准中就有 6 条(一半)强调人文社会科学问题 。如: “ 标准内容: 3. 设计 / 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 复杂工程问题 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 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 ” “ 标准内容: 6. 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 复杂工程问题 解决方案 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 ” “ 标准内容: 7.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 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 ” “ 标准内容: 8. 职业规范: 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 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 “ 标准内容: 10. 沟通: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 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 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 ” “ 标准内容: 11. 项目管理:理解并 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 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 在 “5 课程体系 ” 中, “ 标准内容: 4. 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 (至少占总学分的 15% ),使学生在从事工程设计时 能够考虑经济、环境、法律、伦理等各种制约因素 。 ” 也特别强调人文社科类课程。 总的来说,尽管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适用的是工科专业,但认证标准的导向倾向于重视工程教育与社会科学的大交叉,对社会科学课程所占的比例要求较大,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工科要求。因此, 这就要求长期接受传统工程教育的认证专家也要有新工程的思维和知识去开展工程教育的认证工作 。 另外,在教育部关于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认定结果的公示 http://www.moe.gov.cn/s78/A08/A08_gggs/s8468/201801/t20180123_325345.html 中,其中在新工科综合改革类项目 202 项中,设立了“学科交叉融合类项目群” 11 项,这些项目都是大交叉融合研究。也说明国家对工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和对工科人才具备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重视。从新工科的英文表达: Emerg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 ( 3E ),也可以看出, 新工科的内涵是以交叉与融合为特征 。 二、安全工程专业认证更需要考虑该专 业工程与管理并重的特点 这一问题笔者论述过多次(科学网—高校安全类专业应能授予多种类型的学位 - 吴超的博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32981-1006199.html 2016-10-1 20:46 ),虽然安全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在中国高校能够从无到有独立成为一个一级学科或一个门类已经来之不易了,由于中国该专业发展的历史原因,多年来仅能授予的工学学位,因而也纳入工程专业认证的范畴。但安全工程专业的属性毕竟是工程与管理并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的专业,如果按照传统工程教育的定义,则有可能扭曲安全专业的正常发展。因此, 这就要求长期接受传统工程教育的认证专家不仅要有新工程的思维和知识去开展安全工程专业的认证工作,而且更要考虑安全工程专业实际上是一个非工程专业的实际情况 。 在国际上,安全类专业是业界公认的综合交叉学科,安全学科涉及理、工、文、管、法、医、政治、经济、教育等,安全问题存在于生产生活各个领域,安全无处不在。安全要以人为本,安全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人,而解决人因问题主要靠社会科学。从预防控制事故的三大对策(工程、教育、管理)来看,安全问题也是主要靠社会科学。 如果安全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按传统工科的专业来规划,课程设置、工程训练环节、实习实验实训、毕业设计等就要按工科来制订和实施及考核,我们高校培养的大量安全专业人才就会出现一味的工科思维方式,从而不能全面看待和很好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安全问题,毕业后一下子很难适应在基层从事安全管理方面的工作。安全科学与工程是一门综合交叉学科,从学科的属性和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分析,安全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应该可授予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工学、理学或医学学位才是科学和合理的,其中最需要先解决的学位类型是管理学。多年来对安全工程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的统计表明,大部分毕业生都在公司企业和各级组织从事安全管理工作,因此,授予管理学学位是很正常和适宜的。 总之,安全工程专业认证要考虑该专业的非工科属性,不要让狭隘的工程定义扭曲了安全工程专业的正常发展。
个人分类: 教学资源|3789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0: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