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实际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原创申请书:“研究目标”与“实际的发现”之间没有多少关系
热度 3 zlyang 2020-6-8 13:51
“ 一切真理开始时总是在少数人手里,总是受到大多数人的压力。这是一个规律。 ” 为我国2070年开始 的诺贝尔 科学奖“井喷”清除障碍、铺平道路! 客观规律是客观的;独立于人而客观存在。 原创申请书:“ 研究目标 ”与“实际的 发现 ”之间 没 有多少 关系 原始创新(“从0到1”):“0”就是所知甚少。 从“无知”到“有知”,真正增加了人类的知识库,真正的添砖加瓦。 知道得越少,越接近“0”。 “历史上新的正确的东西,在开始的时候常常得不到多数人承认,…… 不是由于有意压抑,只是由于鉴别不清,也会妨碍新生事物的成长。 ” (1)丁肇中申请书理论: 我有一个“理论”,绝对正确,可以告诉大家。 在加速器实验的发展史上,过去50年里面,尽管我们 为了 获得 经费 ,要写一个 申请 报告书,设定一个 目标 ,说服政府的人 投钱 做加速器实验,可是往往 实际 的 发现 跟原来的目标 根本没有关系 。 不要盲从专家的结论。 要实现你的目标的话, 最重要的是要有好奇心 ,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有兴趣,不能因为别人反对你就停止。而且,你对意外的现象要有充分的准备。 人民日报,2000-05-02,第5版 丁肇中:科学发现的几点体会 http://data.people.com.cn/rmrb/20000502/5 http://edu.people.com.cn/n/2013/1230/c1053-23978650.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416370-1202379.html http://news.ifeng.com/mil/4/detail_2013_12/16/32152410_0.shtml?_114sobiaoqian (2) 数字科学交流,2011-11-23,只争项目不做项目( 资助人,而非资助项目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21339-511046.html (2-2) Fund people not projects . 作者: John P. A. Ioannidis, NATURE,卷: ‏ 477 期: ‏ 7366 页: ‏ 529-531 出版年: ‏ SEP 29 2011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477529a John P. A. Ioannidis proposes ways to save scientists from spending all their time writing grants. (2-3) 黄晓磊,2012-12-12,基金资助不鼓励创新 如何改进资助模式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11883-642050.html (3) h-index 发明者说它被用错了 https://www.natureindex.com/news-blog/whats-wrong-with-the-h-index-according-to-its-inventor What's wrong with the H-index, according to its inventor . “Severe unintended negative consequences”. 24 March 2020 “ One has to look at the nature of the work , ” says Hirsch. “If you make decisions just based on someone’s H-index, you can end up hiring the wrong person or denying a grant to someone who is much more likely to do something important. It has to be used carefully.” 赫希说:“ 必须看一下工作的实质。 ”“如果仅根据某人的H指数做出决定,您最终可能会雇用错误的人,或者拒绝向更有可能做重要事情的人提供资助。必须谨慎使用。” (4) Jeffrey Mervis. Peering into peer review . Science, 2014, 343(6171): 596-598. FEB 7 2014.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43/6171/596.full “Peer review is not predicting outcomes at all. And that's quite disconcerting. 同行评审根本无法预测出项目研究的成果(好坏)。 这是相当令人不安的。 ” (5) 科学网,2014-10-21, 丁肇中:一生最重要选择就是只做一件事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4/10/305802.shtm 丁肇中说,科学是多数服从少数,只有少数人把多数人的观念推翻以后,科学才能向前发展。因此, 专家评审并不是绝对有用的。因为专家评审依靠现有的知识,而科学的进展是推翻现有的知识。 (6) 2016-08-17, 徐匡迪 院士:对 颠覆性 创新意愿应宽容 支持 http://scitech.people.com.cn/n1/2016/0817/c1007-28642311.html “ 产生颠覆性技术,这种创新在目前的评审制度下,是难以实现的。 ”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匡迪昨天出席在上海大学举行的“机械与运载工程科技2035发展战略”国际高端论坛、做主旨报告时,抛出了这一观点。 他所面对的台下听众,有相当数量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负责人———在各类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评审中,他们的作用举足轻重。哪个科研项目可获支持,扶持力度多大,院士们都是具有“话语权”的评审专家。但是,徐匡迪的报告得到的仍然是全场长时、热烈的掌声。 (6-2) “对颠覆性创新意愿应宽容支持” 【作 者】樊丽萍 【日 期】2016.08.16 【副标题】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匡迪在沪谈科技创新 【版 次】2版 : 要闻 【来 源】上海文汇报 “ 产生颠覆性技术,这种创新在目前的评审制度下,是难以实现的。 ”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匡迪昨天出席在上海大学举行的“机械与运载工程科技2035发展战略”国际高端 论坛、做主旨报告时,抛出了这一观点。 相关链接: 2020-05-25,破除论文“SCI至上”:怎样识别人才(天才、项目、论文)【要点】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34866.html 2020-4-13,破除论文“SCI至上”:心理戒毒比生理戒毒更难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28149.html 2019-12-02, 科技“同行评议”引发美国《大停滞》?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08480.html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感谢您提供更多的相关资料!
2985 次阅读|16 个评论
优选实际应用示范点也是一种聚焦方式
geneculture 2019-7-17 11:20
不仅有选顶级期刊和顶级会议发表是理论聚焦 优选实际应用示范点则可视为是实践聚焦方式
个人分类: 融智学前期探索|1566 次阅读|0 个评论
小议“绿色发展指数排名”
xuxfyuwp 2017-12-27 21:39
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中央组织部12月26日公布了《2016年生态文明建设年度评价结果公报》,首次公布了个省份绿色发展指数排名。这一评价结果是根据2016年底中办、国办印发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和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环境保护部和中组部联合印发的《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和《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做出的,也是我国首次公布这样的指数,对各地践行绿色发展将会起到引导作用。 从评价结果看,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北京、福建、浙江位列前三,均属于东部经济相对发达地区;最后三位是宁夏、西藏、新疆,均属于西部欠发达地区。若仅从这一结果看,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实力还是密切相关的,国际大都市上海列第四,列第五的是重庆,虽位于西部,但属于直辖市,经济、生态条件都不错。这仅是总体情况,细分析一下,也不尽然,如位于东部地区的直辖市天津,列倒数第四,与经济社会条件又有些不一致了。 若单凭总排位,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具体分析不同指标,有些差别还是显著的。如排位第一、第二的北京和福建,论位次差别不大,但有一个重要指标却差得很远,即公众满意度指标,福建排名第四,北京排名倒数第二,这是为什么呢?或许是北京市的工作还有差距,也可能是北京人要求太高,有些挑剔。但这种大的反差是否也表明指数权重的设计有些偏差呢? 若从具体六项分类指数分析,北京的情况也确实并不算靓丽,如资源利用指数第二十一,环境质量指数第二十八,生态保护指数第十九,这三个反映生态环境实际状况的指标排名都不算高。而三项排名较高的指数为环境治理指数、增长质量指数、绿色生活指数,均排名第一。这三个第一大体反映了投入整治力度、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实力、文化素质等,与北京的基本状况还是相符的,也奠定了北京综合排名的基础。同时也说明,不管财力投入多大,经济发展水平多高,科技实力多强,若客观实际不尽人意,满意度也是上不去的。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排名是满意度最高的是位列综合指数倒数第二的西藏,这样高的公众满意度,排名倒数第二,是否与实际情况也多少有些偏差呢?相信评估者是按照各项指标数据客观计算的,仅是对指标体系的客观性存有疑问。实际上,西藏除缺氧外,其他生态环境条件都不错,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普通民众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也不差,去过西藏的人应该不难感受到。但感受毕竟是主观的,满意度也带有主观因素,而指标计算则是客观的,只是当主客观结果反差过大时,主管部门也应认真做些调研分析,对其中可能存在的不合理因素予以纠正。若结果总是出现指数排名高的公众不满意,公众满意的指数排名上不去,难免会令人感到疑虑。 以上仅是从某一角度谈了些看法。不单纯以GDP论英雄,那么以什么论呢?需要有新的指标体系。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应是其中之一,但制定好一个指标体系不是件容易的事。特别是将一些反映不同层面的指数结合起来形成综合指数,其中的权重设置就有相当难度。最终的结果好不好,是否较客观地反映了实际情况,需要经过实践检验,并结合实际不断修正和完善。
个人分类: 文章|2434 次阅读|0 个评论
复杂方法在实际中往往用途不大(在有噪声的情况下)
热度 3 zlyang 2017-1-9 13:07
复杂方法在实际中往往用途不大(在有噪声的情况下) 阿诺德 (Vladimir Igorevich Arnold,1937-06-12 ~ 2010-06-03)说: 推导的链(即所谓的“证明”)越长越复杂,最后得到的结论可靠性越低。复杂的模型几乎毫无用处。 特斯拉 (Nikola Tesla,1856-07-10 ~ 1943-01-07)说: Today’s scientists have substituted mathematics for experiments, and they wander off through equation after equation, and eventually build a structure which has no relation to reality. 今天的科学家们用数学替换了实验,并且他们从方程到方程来回地推导,最终建立了一个和现实世界没有任何关系的数学结构。 对四色定理计算机证明的批评: 一个好的数学证明应当像一首诗——而这纯粹是一本电话簿! A good mathematical proof is like a poem - this is a telephone directory! 所以,在带有噪声和变化较快的实际情况下,复杂方法往往用途不大。线性方法往往比(高阶)非线性方法更有效。 相关链接: 张永祥,2014-06-27,顶级科学大师丝语: 俄罗斯玩不玩CNS?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418-80695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418-806951.html Nikola Tesla Quotes on Life, Energy Inventions to Inspired http://cutelovequotesforher.org/nikola-tesla-quotes-on-life-energy-inventions/ Kenneth Appel,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Kenneth_Appel Gregory J. Chaitin Information-theoretic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heory, IT-20, pp. 10-15. 杨东屏 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剖析, 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1): 31-36. 2013-10-04,数学证明的长度:与 公理系统能力负相关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729907.html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4337 次阅读|18 个评论
圆珠笔的圆珠造不出来,因为……...
热度 43 lin602 2016-1-16 08:04
李克强总理说中国造不出圆珠笔的‘圆珠’,我想这消息是绝对正确的吧。 但中国发表的论文都是高大上,数量也世界前列,许多研究好象已经摘到了世界研究的最高最亮的星星。 中科院研究这些高大上还是说得通甚至应该的,中国一流的高校中的优势学科是应该研究世界前沿热点的,连一些研究条件非常差的高校研究所在非常差的实验室中,都在研究‘世界前沿’。 无可争议的是,许多已经日常用了数十年甚至百年的东西中国都造不出来需要进口,就我研究的胶粘剂行业来说,许多高档原料都是进口的,许多电子行业汽车行业等高端用胶粘剂都是进口的。仪器更不谈。 研究圆珠的课题,我估计都立项不了,文章我估计不一定能够在好点的杂志发表出来,提职称可能会被认为‘土掉渣’。 有的高校,考核的时候企业来的经费都不计算在内了,即使计算在内,也是纵向经费巨人中的矮子。 现在研究立题,出发点就是如何造出文章来,不管有没有用!只要文章造出来,考核与升职行了,这些文章自己都不看的。 中国的大学排行榜,学科排行榜,你们的排名标准科学吗?你们的数数符合自然与科学的规律吗?首先,你们有没有排名的资格,因为大学排名,首先要特别科学与规范。中国各个不同单位造出如此多的大学排名榜,本身就说明中国科研管理与学术界的‘乱’。 说句不好听的话,中国如此多的大学‘校长’,都是‘雄’不起来的,也是让自己的屁股任‘排名榜’板子‘打’,然后爬起来,回学校按排行榜进行整顿。这就造成了中国高校目前千军万马过‘sci论文’独木桥的‘风潮’。 中国的工业如此弱,拿纳税人的钱来做研究,不研究实实在在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却许多人都在造没有用处的文章(当然这是一个比例问题),做点实事的研究却被边缘化,这样的后果是什么呢? 造出圆珠---中国不会还需要一个百年吧。
7473 次阅读|65 个评论
三大作风的变迁
热度 3 x2t6j8 2015-10-26 21:13
毛泽东主席在延安整风期间,制定了三大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三大作风教育了一代人,影响了一代人。经过三大作风武装起来的这一代人,勇于献身民族解放和民族复兴事业。这一代人以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为行动准则,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成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地转星移,时过境迁。建国 40 年后,毛泽东主席制定的三大作风也逐渐发生着变迁,大约在 10 年前已初步成型,现在已无形中成为部分人的行为出发点。理论联系实际变成了理论联系实惠;密切联系群众变成了密切联系领导;批评与自我批评变成了表扬与自我表扬。 三大作风的这一变迁,社会风气就开始走下坡路,学术研究也深受其害。继而出现研风不正,同时学术不端屡禁不止。中央巡视组已查处多起学者贪腐,收效并不明显。 处在世界各国科学技术竞争日趋激烈的关头,若不重新弘扬毛泽东主席制定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作风。若不坚决制止投机取巧者自编的:理论联系实惠;密切联系领导;表扬与自我表扬的三大斜风。那么,我国的创新前景,就有点令人担忧了。
个人分类: 正研风|1654 次阅读|8 个评论
回避现实需要是科技界的一个‘病’
热度 6 lin602 2013-7-13 08:50
科技是为人类发展与生活服务的,科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用’。当然这种‘用’一方面是物质的,一方面是精神的。 但是,目前的自然科学与社会人文科学研究,有多少是与当今实际相结合的? 看了不少论文,有些论文是‘有用’的,有些论文是‘无用’的。当然如果说有‘可能有用’,也不完全错,只不过概率很低很低。 现在许多人做科研是没有主线的,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什么都做,看看什么地方还有点边与角,做实验写篇文章。 其实现实中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无论是工业、自然、环境、法治、教育、伦理还是社会。都有很多老问题没有解决掉,而且还不断出现新问题。 例如这次洪水塌了不少桥,死了不少人。这些桥塌的原因是什么?是不可抗拒还是设计与制造中问题?设计的保险系数为多少既能够保证安全,又能够不浪费。如何保证桥的建筑质量,材料质量出了问题谁负责,政府官员的责任问题,签字责任等,特别是如何操作与防范。 我们的科研缺乏深入、系统、细致的研究,许多研究都是浅在表面上,所以中国缺乏大师。怀里抱着西瓜,手里还要捡芝麻,捡了这个丢了那个,再捡再丢。 学者与政治家、宗教、社会学家都不一样,学者是以揭示规律,客观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为目的的。 回避现实,避重就轻,蜻蜓点水,模特走台,清点‘钞票(文章与成果)’成为这个时代中国科技中的一个‘重症’。
3149 次阅读|14 个评论
应用研究OR实用研究
热度 4 boxcar 2012-8-21 08:00
吴飞鹏老师昨天给没中基金的童鞋们说了句安慰话——“没中基金的科研也应该有出路”【 1 】,捎带手重申他对发文章套路的“应用基础研究” BS 。今天早上,看到镜大侠( Mirror 、米拉)说——“ 咋一看, “ 没中基金的科研也该有出路 ” 是句安慰话”, 并认为应用基础研究的提法并非不好,而是被国人“糟蹋”了。在后面提出“ 暂时废除 “ 应用研究 ” 的说法,改用 “ 实用研究 ” ,也许会更明确一下资金投入的目的。 ”这的确是个不错的提法,值得俺这种喜好咬文嚼字的人写篇博文分析分析。 应用研究 ,从字面上去剖析解词,大抵可以理解为“应该”被“用上”的研究。实际情况是,应该用,很多冠以“应用”标签的研究结果,限于技术成果本身的不成熟性或环境、成本、管理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却未必真能马上用得起来。至于很多“应用基础研究”,堪称“鸡雏”级的,要长成能下蛋的“老母鸡”或者能打鸣、有战斗力的“大公鸡”,也都需要些时日。如果在技术和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处于某种急功近利的目的“硬”是要推进所谓的“应用”,那便是“硬用”了,后果也很难说。可能是“蝇”、“萤”至多是“莺”级别的(前几天看奥运会,至多还有“蝇级拳击比赛”,借用一下),没有太大的力度、光亮和动静的。如果做得足够完善,或许能够达到“鹰级”,有高度、有力度、有竞争力,那才叫真正的“赢用”或者“盈用”研究。譬如我们小学练习的那些“应用题”,算个给水箱注水放水之类的东西再加点儿略显复杂的容积计算,是“应该”在我们理解大雨造成内涝现象时“用上”的基础知识,有多少人用,用到了什么程度,用上后是否真的能很好地理解这些现象,其实也是个问题。 实用研究 ,若也从字面去分析,不妨理解为能够实际使用、而且事实证明适用的研究。在当前的中国,做实用研究的主力军实际是以处于生产生活最前沿的那些人为主,主要解决那些生产实践中的技术难题,或者探索可以提高产量产率、降低成本,以增加利润的各种方法和技术。在实用研究层面,目标相当明确,成效也可以非常清楚,可能“应用”根本不是问题,在哪儿用、怎么用、用到什么程度,才是问题的关键。然而,“实用”虽然是大家都很关心的,甚至老百姓见到俺们这些在大学或者研究所里面工作的人,总不免要问问“你是搞啥研究的?”“你研究的东西能干啥用?”“俺们啥时候能用上”等等问题,但是,真正作为老百姓最关心的那类研究,却一般不会被学术界太当回事儿。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科学原理清楚(这会被认为不难),没啥科学问题值得研究,更谈不上多大的创新点,也可能是技术问题和影响因素过于复杂(无从下手),三下两下还真搞不定。企业界对实用研究的成果技术最关心,希望能够拿到新技术开发新产品为自己争得新的利润增长点,但是,他们要的是可以直接“食用”的实用部分,通俗点儿比喻,要的是“蛋”或者出栏成鸡的“肉”,对养应用“鸡雏”是没啥兴趣的。其实也不能怪人家急功近利,毕竟“鸡雏”(基础)的成长周期很漫长,中间的变数太多,当然,倘若应用的“鸡雏”如果自己陶醉于有饲料吃、有水喝这个童年阶段,甘于当永恒的童鞋而刻意回避长了去“产蛋”“打鸣”“角斗”,也是很没出息的想法。 参考: 【1】 吴飞鹏: 没中基金的科研也该有出路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1814-603964.html 【2】 Mirror (李维博客): 看 “ 没中基金的科研也该有出路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62400do=blogid=604241
个人分类: 科研|4387 次阅读|7 个评论
朝鲜战场的实际与纸上谈兵
黄安年 2010-11-7 09:20
朝鲜战场的实际与纸上谈兵 推荐张益池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11 月 7 日发布 ( 按 : 署名张益池的文章《朝鲜战场的实际与纸上谈兵》值得一读 , 年过八旬的作者是 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员,于 1951 年下半年入朝,在停战半年后返国,曾在志愿军第二十兵团所指挥的五个军中的三个军工作过。他 在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中,服役的部队,就在上甘岭左侧的阵地上。对于战场上的实际情况和亲身体会有着自己的见解。他提出 对历史的研究,必须要有充分的,和全面的史实依据。如果只依据某一些材料,加上揣度来下结论,就很难具有说服力。感谢我的老友亲历抗美援朝战争的作者的惠寄。在中国美国史研究会顾问中就有两位是亲历抗美援朝战争的,他们的口碑史料很值得记叙。 ) ******************************* 最近在凤凰网上看到 2010 年 10 月 23 日 沈志华先生的,有关朝鲜战争的得失方面的文章。此文大概是沈先生斯大林,毛泽东和朝鲜战争一书的部分内容。本人没有读过此书,不敢妄加评论。沈文中有的看法,如认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参战,出于对国家安全和主权完整受到威胁的忧虑,本人是完全同意的。当中国边境领空已经受到侵犯,美国不顾中国一再警告,大军正向中国边境挺进之际,我们只能应战,别无选择。这确是一场保家卫国的正义之战。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让一贯敌视新中国的美国,陈兵东北边境,将是何种局面。 但对 沈 先生在网上一文的某些看法,不敢苟同。如沈文认为 1951 年初,我军在朝鲜的第三次战役后,联大政治委员会的报告中要求的,停火及其他事项,如举行政治会议恢复和平,外国部队分阶段撤出,安排选举,为统一作出安排,停火后,由英美苏和中国举行会议,以解决远东问题,其中包括台湾的地位和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 沈 先生认为这是绝好机会,停战对中国有利。而由于中国未能接受,因而为实现我国参战的同一目标付出多余的代价。 沈文又谈到。。。从开城谈判,到板门店谈判,直到最后签订停战协定,中国基本上都处于守势和被动地位。无论是最初的停火分界线问题,还是最后遣返战俘问题,其结果大体上都是接受了美国的方案。。。。。战争的最后结局也算是达到了预期目的,不过如前文所说,这些目标早在 1951 年初,即朝鲜停战两年半以前就实现了。问题在于中国此后又为重新实现这些目标付出了本不应该付出的多余代价。 据说 沈 先生的大作,是在研究了外国档案之后写出的。 沈 先生认为, 1951 年初联大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案,是会得到美国的尊重和遵守的。这只可 能是沈 先生的一种假定,美国是这样的国家吗?我们可不能太天真了。三八线是二战后期,苏美议定的双方军队的占领线,虽然当时朝中军队已经挺进到三八线以南,美国必然会以破坏现状为理由,要求恢复这条占领线。从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到 1951 年初,才两个多月,在战场上双方真正决出高下之前,美国不可能善罢甘休。当中国志愿军出战之初,美军被打乱了手脚,确实需要重整旗鼓,有个稍加喘息的机会。中国不接受所谓的联大的方案,不是没有理由的。 众所周知,二战以后,德日是战败国,英法已沦为二等国家,实际上完全听命于美国。美国利用其在联合国中掌握的多数,已经把它变成自己的工具之一。即使中国接受所谓的联大政治委员会的要求,其所列举的问题也是不可能解决的。中国如寄希望于其他西方国家,那完全是徒劳的。当时国际大格局是苏美对抗,双方各有自己的营垒和势力范围。美国确曾希望在新中国成立后,会出现另一个铁托,但中苏同盟的建立,已经打破了它的设想。所以认为美国不会阻挠中国统一,会放弃台湾这个不沉的航母,未免有点一厢情愿。 沈 先生认为中国放弃了绝好机会,招致了自己被国际社会孤立,并受到了经济封锁。中国作为当时和美国对垒的阵营中的一员,成为美国力图孤立的对象,是难以避免的。经济封锁这个问题,无非是孤立和削弱中国的政策中的一环。时至六十年后的今日,西方还在对中国搞武器禁运,还在核心技术方面封锁中国。这难道不是事实吗?在新中国建立之后,要西方国家不孤立和封锁我们,大概只有不和苏联结盟,而倒向美国,舍此而外,难道还有其他出路吗? 沈 先生认为,中国放弃了 1951 年的那个绝好机会,而此后中国基本上都处于守势和被动地位。这点实在更难让人苟同,也不了 解沈 先生的这个结论的根据何在。笔者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员,于 1951 年下半年入朝,在停战半年后返国,曾在志愿军第二十兵团所指挥的五个军中的三个军工作过。在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中,笔者服役的部队,就在上甘岭左侧的阵地上。因此还是可以谈谈战场上的实际情况和亲身体会。 美军据有海空优势,这是没有疑问的,我们虽有苏联空军支援,鸭绿江大桥有苏联高炮部队保护,但苏联飞行员驾驶的飞机,都止步于离前线一百多公里处,所以前线的制空权是美国掌握的。我们的弱点是易受攻击的补给线太长,但我方指战员的素质大大优于对方。美军士兵厌战,国内反战浪潮高涨,艾森豪威尔不得不以停战为竞选口号,而我方士气高昂,战士求战心切。所以在软实力方面,我方大大优于对方。在地面部队的武器装备方面,战争之初,我们确实不如对方,然而随着战争的发展,战争后期,我们的地面火力,不断加强,并不弱于对方。在战线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我们以坑道工事为依托,敌方的飞机不再是个重大威胁。我们擅长于夜战,敌方飞机更不能起作用。我军不断出击,杀伤敌人的有生力量,这恰恰是敌人最害怕的。 所以说我军处于守势和被动地位,实在不知何所依据。我们根据毛主席的战略思想,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我们不断组织进攻,每次战斗,我们的部队先是消灭敌人一个连,继而要求消灭一个营,最后要求消灭一个团。我所在的部队,每次得到指令,今晚要发动进攻,要做的准备工作,就是在次日早上接收被俘敌军,少则数百名,多则上千名。这是绝对有把握的事,从无例外。我们积小胜为大胜,而敌方最担心的就是人员的伤亡。在签订停火协定之前,我们不断以此种战术,消耗敌方有生力量,蚕食对方阵地。在战争后期,敌方的伤亡绝对大于我方。因而在 1953 年夏,急于签订停火协定的,是敌方,而不是我方。这些均为笔者亲身经历和战场实际,不是纸上谈兵。我方完全不是处于守势和被动地位。 至 于沈 先生所说,在停火分界线问题,和最后遣返战俘问题,其结果大体上都是接受了美国的方案。根据笔者所知,这些问题都是双方谈判协商决定的,不存在谁接受了谁的方案。如果 沈 先生所作结论的依据,是外国的档案材料,那么,不知道 沈 先生有没有看过我国参加谈判人员的有关叙述。研究历史的人,很讲究以档案材料为依据。诚然,档案材料不可不信,但也不可全信。西方国家有公布多年前档案的作法,档案里记录了许多桌面上的材料,然而桌面底下的材料呢?美国中央情报局的档案公布过没有?笔者孤陋寡闻,不得而知。这个问题,尚待高明指正。 笔者没有专门研究过朝鲜战争史,也没有看过外国的档案,谨作为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一员,根据切身体会,提出一些看法,以供研究这个问题的读者的参考。在阅读沈文的同时,深感对历史的研究,必须要有充分的,和全面的史实依据。如果只依据某一些材料,加上揣度来下结论,就很难具有说服力。
个人分类: 学术问题研究(10-11)|2394 次阅读|3 个评论
也谈农民工
songdouding 2010-8-17 10:25
看着博客中有好多人拿农民工和博士生作比较,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没有一个主题来比较对双方都是有害无益的,就像用最利的矛挫最坚固的盾,你说结果呢?确实是徒挣些争论而已。从农村走出来的我,对双方多少有一些了解,在学校改建的时候看着农民工穿着全是土和灰的工作服端着一个绿色的洋瓷碗端着大锅炒出来的豆角之类的饭菜香喷喷的吃着,想到村里出来打工的人的样子心里有点难过。但或许他们想着的可能是楼盖好了就有钱养家了的想法而充满希望而开心。所以不必谁看不起谁,每个人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自己开心就好。只是看到拖欠农民工工资时心里的愤怒无以言表,所以有能力的人别再讨论农民工与博士的区别了,帮他们一些实际的吧!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530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于 “数学”的对话(4)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2009-5-22 18:32
关于 数学的对话( 4 ) (接( 3 )) 乙:数和形既已被抽象出来之后,就又都有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变化规律。就还须研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变化规律。 甲:是的!这也正是数学的具体任务。 但是,数和形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变化规律又是与相应的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相互适应、相辅相成、协调一致、彼此配合的。 所以,它们本身又都是客观实际的。 乙:那就是说:数学既是,通过实践,从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中抽象、发展而来,又必然能够,而且需要符合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应用于相应的实际和实践的。 既是从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中抽象出来的,而它们本身又都是客观实际的啊! 甲:是的!但是,还要注意:并非局限于眼前已有和已知的实际和实践。 乙:确实!有些重要的数学规律,眼前似乎看不到有什么实际用途,但是,进一步的实践和发展,却发现了它们的重要用途和作用。 甲:总之,探究各有关事物的规律性,是一切相应的科学,包括数学,的基本任务。也只有这样,才不至于把数学神秘化,或使它脱离实际和实践。 (未完待续)
个人分类: 数理|2921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03: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