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1918年流感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美军确诊患者又翻番!重蹈1918年覆辙?
杨学祥 2020-4-9 04:50
美军确诊患者又翻番!重蹈1918年覆辙? 在瘟疫面前,人无穷富之分,国无强弱之别。特别是在战争时期,瘟疫是改变战争胜负的无形力量。 貌似强大的远征军,特别是海军舰船,一场瘟疫就会使其铩羽而归,历史不乏先例可陈。 1918年8月刚离开西非国家狮子山(塞拉利昂,北纬8.3度)的英国船上发生了致命的流感,在该船抵达英国之前,75%的船员被感染,7%的船员死亡,另外多艘船只也发生了类似的情况。 由于现代交通工具的快捷和四通八达,当代瘟疫——新冠病毒可以通过航空和航海在南北半球交替流行,这是对人类的最大威胁,也是对当代强国的最大威胁。在全球疫情排行榜中,美国和欧洲强国都排列首位。 截至4月8日12时00分 地区 新增确诊 确诊 治愈 死亡 美国 31790 400323 22224 12895 西班牙 1432 141942 43208 14045 意大利 3039 135586 24392 17127 法国 11086 110070 19523 10343 德国 3613 107663 36081 2017 伊朗 0 62589 27039 3872 英国 707 55949 325 6171 土耳其 3892 34109 1582 725 瑞士 11 22253 8704 821 比利时 0 22194 4157 2035 荷兰 6 19709 272 2108 加拿大 1230 17897 4025 381 巴西 1794 14034 127 686 奥地利 120 12639 4046 243 葡萄牙 0 12442 184 345 韩国 53 10384 6776 200 以色列 242 9248 770 65 瑞典 0 7693 205 591 俄罗斯 0 7497 494 58 挪威 22 0 6086 32 89 查看更多 以上数据来自国家及各省市地区卫健委 美国新冠疫情正在全美快速蔓延,近日连续3天每日新增病例超3万,疫情曲线远未平缓。美国总统特朗普称,4月头两周是美国“非常痛苦的两周”。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发布的新冠疫情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5日,美国累计确诊病例超过33万例,致死人数接近10000。    据美联社报道,美国五角大楼称,截至当地时间6日上午,累计1132名军人感染新冠病毒。比上周五(3日)公布的978例新增154例。海军病例最多,为431例,其中包括“罗斯福”号航母上感染的150多名官兵。此外,国民警卫队也有303例确诊病例。(海外网 刘强) https://news.sina.com.cn/w/2020-04-06/doc-iimxxsth3970513.shtml?cre=tianyimod=pchploc=29r=0rfunc=79tj=nonetr=12   据《纽约时报》报道,因疫情爆发写信求助而被免职的“罗斯福”号航母舰长克罗泽新型冠状病毒检测呈阳性。 https://news.sina.com.cn/w/2020-04-06/doc-iimxyqwa5256258.shtml?cre=tianyimod=pchploc=25r=0rfunc=79tj=nonetr=12 海军舰船,特别是航母,是长期在海上航行的封闭空间,一旦病毒流行,就会成为病毒的培养皿。 1918 年到 1920 年,一种名为“西班牙流感”的流行病横扫美洲、欧洲、亚洲,甚至爱斯基摩人聚集区,夺去了全世界 5000 万到 1 亿人的生命,达到当时世界人口的 5 %,被它击倒的人数远超战争伤亡人数,成为1918年以来7次流感大流行中最严重的一次。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是流感肆虐的帮凶。流感也是终结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无形力量。 1918年3月的一个早晨,福斯顿军营的一位炊事兵出现了发烧、头疼和肌肉酸痛的症状,医生怀疑他得了流感,马上对他进行隔离,但为时已晚,到了午饭时间,医院已收治了107名类似症状的患者。同样的情况出现在全美各个军营,一场大规模瘟疫的暴发就此开始。很快,美军中出现流感疫情的消息传到法国,然而,当时德军已兵临城下,法国到了生死关头,急需美国的生力军施以援手,流感的消息并未引起有关当局的重视。从3月开始,20多万美军先后开赴欧洲前线。在横渡大洋的过程中,许多美军士兵染病身亡,但由于当时严格的新闻封锁,外界对此并不知情。当美军登陆欧洲后,灾难开始了。   最先受害的国家是西班牙。流感几乎在一瞬间传染到全国各个角落,包括国王在内,有800万人患病。疫情再也掩盖不住。这种流感,也因此被称为“西班牙流感”。   在肆虐西班牙之后,这种流感迅速在欧洲大陆传播开来。一个月内,英军就有3.1万人染病。到5月,由于有10%的部队感染了流感,强大的英国海军在整个五月有3/4的时间都无法作战,连英国国王乔治五世也患上流感而不能动弹。而法国的情况也不妙,巴黎每周都有1千多人死亡。6月上旬,在德军发动猛攻的当口,近2000名法军因感染流感不得不撤出战场,一时间法军被搞得手忙脚乱,大量的病患使很多预定战役无法进行,协约国的军事行动受到了重大影响。   德国也未能在这次流感中幸免于难。德军因流感而造成的非战斗减员已经占到整个战斗部队的三成以上。许多德国士兵为了逃避瘟疫,纷纷开小差。3—8月,德军在流感和对手的双重打击下,损兵80万,士气更加低落。从9月开始,同盟国中的保加利亚、土耳其和奥匈帝国先后退出战争。到了11月,德国在战争和流感的双重压力下决定求和。   其实,协约国方面也已是强弩之末。当时正值西班牙流感的第二次传播高峰,协约国许多士兵已经把枪支当成了“拐杖”,流感的折磨使大家都支撑不住了。美军的传奇将领麦克阿瑟当时也被流感折磨得奄奄一息,不得不躺在担架上指挥战斗。战争显然已无法再打下去。1918年11月11日,在法国贡比涅森林中的一个小火车站上,协约国代表、法国元帅福煦在自己的火车上接受了德国的无条件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因此,从某种角度说,正是禽流感加速了这场战争的结束进程。 http://news.sohu.com/20060303/n242118997.shtml 当代强国在当代瘟疫面前无可奈何。 最新评论认为,突如其来的灾难发人深思,但灾难的严重程度,似乎还提醒人们应有更深层的思考:人类最重要的敌人仍是自然威胁。因此,国际社会无疑应该调整安全观,认清真正的威胁来自何方。 事实上,在诸如特大地震、瘟疫流行、飓风袭击这样的灾难面前,任何战争的防御体系,都不过是徒有虚名的“马奇诺防线”。对此,我们无疑应有清醒认识。 下一次特大地震无论发生在日本还是美国,都将是严重自然灾难的开始,我们处于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时期,只有认清形势才能采取最有效的对策。 重大自然灾难是人类的共同敌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2117.html 美军确诊患者又翻番!外媒爆料:高层已经焦头烂额 2020-04-08 06:32 特朗普曾经狂赞美军,称其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强大的武装力量,然而,即便是武装到牙齿的美军,在新冠病毒面前也只有被蹂躏的份。目前美军的疫情是越来越严重了,美军高层却拿不出有效的“抗疫”方法。 据伊朗法尔斯通讯社4月7日的报道,五角大楼宣布,截止到周一,美军感染新冠病毒的人数,已经达到了2528人,较上周五增加了800多人,增幅近50%。美国国防部表示,在各部门中,海军的疫情最为严重,确认感染人数431人,占美军确诊人数的17%,陆军紧随其后,感染者334人(13%),国民警卫队303人(12%)、空军281人(11%),海军陆战队感染86人(3.4%),其余为各军种的非战斗工作人员。 3月30日,据英国路透社的报道,美军新冠病毒感染者达到1018人(含450名国防部工作人员)。这意味着仅一周的时间,美军确诊感染人数就翻了一番,增加了约153%,而死亡人数也从原来的1人,增加到6人,包括1名美军士兵、4名国防工作人员和1名承包商。与美军感染人数迅速增加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五角大楼承认,目前只有37人被治愈出院,仅仅占到确诊感染美军士兵人数的1.5%。 病毒持续在美军内部大规模传播,据美国《军队时报》4月4日的报道,1名不愿透露姓名的美军教官表示,美军领导层也正为武装系统内的疫情而“焦头烂额”,陷入了左右为难之境。报道称,美军目前只有两条路可以走,而两条路各有优劣,要么取消大部分军事任务,要么继续按原计划训练、战备,前者可以有效控制疫情在美军内部的蔓延,但需要付出“牺牲短期与长期战备”的代价。 而后者,虽然可以“最大程度的”保卫美国的安全,但却需要花费更多时间来遏制疫情,相应的,会有更多的美军感染病毒并付出生命的代价。目前围绕着这两条路线,美军高层和基层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一名常驻海外的美军士兵就愤怒地表示,“在我看来”,现在的美军“士气低迷”,“不信任指挥官”,就是因为美军高层让士兵“冒没有必要的生命危险”,这只会增添“日益脆弱”的美军医疗系统的负担,并促使士兵“明目张胆”地反抗。 基层士兵的这种态度并非是特例,而是相当普遍,他们希望停止训练与战备,进行有效的隔离,以确保自己的安全。不久前,曾经违反规定向《旧金山纪事报》写信透露美军疫情真相的罗斯福号航母指挥官克罗泽,在被解除职位而离开航母时,就受到了数千名航母船员和飞行员的欢送,他们高呼“克罗泽舰长”,表达对这位不惜葬送自己前途,也要为士兵请命的舰长的敬意,这说明美军士兵渴望自保的心情胜于“保家卫国”的冲动。 但美国高层却不是这么看的,他们倾向于让士兵冒更大的风险,甚至牺牲更多美军士兵的生命,也要确保战备状态。五角大楼发言人乔纳森·霍夫曼就表示,虽然“解除战备状态”是战胜疫情的良方,但“这是不可能的,也没有这个必要”。霍夫曼没有给出任何论据,证明没有必要“解除战备”和停止海外军事行动,他只是强调,即便是最先发现美军疫情的驻韩美军,也“照常进行演习”,“照样练习打靶”,依然该干啥干啥。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美军疫情的确不容乐观,一名罗斯福号航母上的军官表示,该舰感染新冠病毒的人数达到了150-200人,而不是五角大楼说的36人,目前罗斯福号正停靠关岛,5000余名船员将陆续接受筛查。无独有偶,常驻日本横须贺港的美国里根号航母,也传出士兵感染新冠病毒,目前正在隔离。至于驻韩美军,也正采取新的“测嗅法”来监测美军是否感染,一旦有失去嗅觉的症状,就立即送医隔离。 除美军外,欧洲盟军的情况也不容乐观。据英国天空新闻网7日的报道,法国军方就承认,至少有600名军人感染了新冠病毒,疫情重灾区意大利则没敢公布军人感染数量,只是透露该国武装部队参谋长萨尔瓦多·弗里纳感染,1名少校死亡。不过与美军截然不同的是,法军发言人弗雷德里克上校就表示,法国已经取消了“不必要的作战部署”。德国、波兰则抽调军队巡街,以减少人员传播,这与美国“加紧战备”形成了鲜明对比。 那么焦头烂额的美军高层是不是有什么抵抗疫情的高招,才这么淡定从容?答案是否定的。事实上,美军严重缺乏口罩和其他防疫设备,就在近日,美国防长埃斯珀还表示,如果美军士兵实在无法避免近距离接触,可以用“干净的”T恤和布捂住嘴脸,这就是美军抗疫的“高招”,这能阻断病毒传染吗?显然不能,看来美军感染人数还得翻几番。 https://www.sohu.com/a/386227599_414734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0 个评论
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第二波更凶险:关键在阻断季节性传播通道
杨学祥 2020-4-7 07:56
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第二波更凶险:关键在阻断季节性传播通道 杨学祥,杨冬红(吉林大学) 港大教授金冬雁最近指出,一波疫情结束后,会不会暴发第二波,决定因素在于这个病毒本身的传播规律和人们采取的防控措施。从历史上看,有些疾病的全球大流行是存在第二波的,而且有些疫情的第二波更为凶险。以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为例,第一波疫情的致死性其实并不强。但是半年后疫情卷土重来,死亡率大大提高,但其后致病性又逐渐减弱。据推测,流感病毒所发生的“抗原漂变”是导致致病性出现变化的重要原因。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0/4/438004.shtm 流感病毒为什么爆发于冬季? 我国的冬季为前一年12月到次年2月,是一年中紫外线最低值时期;在美国较冷的秋季,冬季和春季出现流感高峰,从10 月到次年5月,避开了紫外线夏季高峰。这说明,流感高峰与低温和紫外线低值有关。 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的季节性传播特征非常明显。 西班牙型流感的季节性特征 西班牙型流感可以简单分为三波,第一波发生于1918年春季,基本上只是普通的流行性感冒;第二波发生于1918年秋季,是死亡率最高的一波;第三波发生于1919年冬季至1920年年春季,死亡率介于第一波和第二波之间。 第一波有记录的流感发生于1918年3月4日一处位于美国堪萨斯州的军营(Camp Funston, Kansas),但当时的症状只有头痛、高烧、肌肉酸痛和食欲不振而已。然而在当时的说法则指出,这波流感是源于中国南部,由1917年中国支援欧战的劳工所传播,但并无相关证据。4月正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法国也传出流感,3月中国、5月西班牙、6月英国,也相继发生病情,但都不严重。 1918年8月刚离开西非国家狮子山的英国船上发生了致命的流感,在该船抵达英国之前,75%的船员被感染,7%的船员死亡,另外多艘船只也发生了类似的情况。另一说第二波的源头是当时苏联的阿什哈巴德(1918年8月初波斯的麦什德(Meshed)便发生了高死亡率的流感,据说是由阿什哈巴德所传出,但因俄国内战而无法确认)。8月27日,流感传入美国,并在波士顿的码头工人间传播,而法国的布莱斯特(Brest)也在几乎同一时间爆发了流感;9月开始在欧洲和美国普遍传播,并在数星期内传到世界各地。第二波流感和过去的流行性感冒不同,在20~35岁的青壮年族群中死亡率特别高,其症状除了高烧、头痛之外,还有脸色发青和咳血等;流感往往引发并发症而导致死亡,以肺炎最多。许多城市限制市民前往公共场所,电影院、舞厅、运动场所等都被关闭长达超过一年。同年10月是美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个月,20万美国人在这个月死去,1918年美国的平均寿命因此比平常减少了12年。 第三波流感在大约1919年冬季开始在许多地方出现,至1920年春季起便逐渐神秘地消失。在澳大利亚,流感延续到了1919年8月 (南半球的冬季);至于在夏威夷,则是延续到了1920年3月。此流感漫延全球,从阿拉斯加的爱斯基摩部落到太平洋中央的萨摩亚岛,无一幸免;许多爱斯基摩部落是一村一村的死绝,在萨摩亚死亡率更高达25%。亚马逊河口的马拉若岛是当时世界上唯一没有感染报告的人类聚集地。 西班牙型流感在18个月内便完全神袐消失,而其病株从来都没有被真正的辨认。 西班牙型流感的传播工具 其实西班牙流感本来也许不会传播这么快,但是战争中,军队大规模的调动为流感的传播火上浇油。 这次流感是1918年2月首发于美国堪萨斯洲,很快传播至底特律等3个城市→3月美国远征军乘坐船带至欧洲前线→4月传播至法国军队,然后至英国和其他国家军队→5月达意大利、西班牙、德国、非洲,印度孟买和各尔各答→6月由英国远征军传播至英国本土,然后至俄罗斯、亚洲达中国、菲律宾、大洋洲至新西兰→1919年1月达澳大利亚。即不到一年时间席卷全球。 1918年8月刚离开西非国家狮子山(塞拉利昂,北纬8.3度)的英国船上发生了致命的流感,在该船抵达英国之前,75%的船员被感染,7%的船员死亡,另外多艘船只也发生了类似的情况。 1918 年到 1920 年,一种名为“西班牙流感”的流行病横扫美洲、欧洲、亚洲,甚至爱斯基摩人聚集区,夺去了全世界 5000 万到 1 亿人的生命,达到当时世界人口的 5 %,被它击倒的人数远超战争伤亡人数,成为1918年以来7次流感大流行中最严重的一次。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是流感肆虐的帮凶。 冠状病毒的季节性特征 SARS事件开始于冬季高峰在春季 SARS事件从2002年12月5日或6日开始至2003年7月13日,共历时约8个月。即爆发于紫外线冬季低值,消失于紫外线夏季高值。 中东呼吸综合症爆发于冬季高潮在春季 中东呼吸综合症发现于2012年冬季,疫情高峰在2014年3-5月春季,在6-8月夏季紫外线峰值迅速消失。 武汉新型冠状病毒爆发在2019-2020年冬季无黑子期 武汉新型冠状病毒爆发在2019-2020年冬季紫外线谷值时期,又恰逢太阳黑子低值年,这是此次疫情异常凶猛的原因。由于太阳黑子最低值已经过去,根据前两次疫情的统计规律,估计在春季疫情将进入高峰,夏季消失,秋冬季是否复出,取决于中国的调控力度。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698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7031.html 人类活动帮助病毒逃脱自然灭杀周期 按照流感病毒和冠状病毒的季节性自然周期,北半球冬春季节是爆发期,夏季是消失期,病毒受到抑制,变化周期为一年。如果病毒没有被消灭,而是转移到南半球继续繁殖和传播,自然的灭杀作用就消失了,病毒通过不间断的演化,就会毒性更强,传播更广,危害更大。 由于现代交通工具的快捷和四通八达, 新冠病毒可以通过航空和航海在南北半球交替流行,这是对人类的最大威胁。 其实西班牙型流感本来也许不会传播这么快,但是战争中,军队大规模的调动为流感的传播火上浇油。 西班牙型流感是1918年2月首发于美国堪萨斯洲,很快传播至底特律等3个城市→3月美国远征军乘坐船带至欧洲前线→4月传播至法国军队,然后至英国和其他国家军队→5月达意大利、西班牙、德国、非洲,印度孟买和各尔各答→6月由英国远征军传播至英国本土,然后至俄罗斯、亚洲达中国、菲律宾、大洋洲至新西兰→1919年1月达澳大利亚。即不到一年时间席卷全球。 1918年8月刚离开西非国家狮子山(塞拉利昂,北纬8.3度)的英国船上发生了致命的流感,在该船抵达英国之前,75%的船员被感染,7%的船员死亡,另外多艘船只也发生了类似的情况。 1918 年到 1920 年,一种名为“西班牙流感”的流行病横扫美洲、欧洲、亚洲,甚至爱斯基摩人聚集区,夺去了全世界 5000 万到 1 亿人的生命,达到当时世界人口的 5 %,被它击倒的人数远超战争伤亡人数,成为1918年以来7次流感大流行中最严重的一次。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是流感肆虐的帮凶。 1918年8月刚离开西非国家狮子山的英国船成为病毒的培养皿,避开了6-8月美国流感的非季节时期,进入9-12月的季节性流感期,导致第二波流感爆发,病毒毒性增强。 南北半球存在季节性反差。阻断病毒南北半球传播,是截断疫情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限制南北半球直航旅游,是唯一可靠手段。 目前,南半球发生疫情的国家正不断增加。如果病毒借助人类活动成功逃脱自然的季节性灭杀,转移到南半球冬季继续演化,并在北半球秋冬季节再次入侵,2018年流感大流行就会历史重演。 阻断病毒南北半球通道是当务之急 中国的成功关键在截断病毒传播通道,阻断病毒南北半球通道是全球防疫的当务之急。 其一、北半球疫情高峰在3-5月春季,必须截断其向南半球转移的通道。 其二、南半球3-5月秋季是疫情输入危险期,必须严防死守,拒之国门之外。 其三,南半球6-8月冬季是疫情爆发期,必须严防南北半球的病毒混合发生突变。 其四、北半球9-11月秋季是疫情输入危险期,必须严防死守,拒之国门之外。 其五、北半球12-2月冬季是疫情爆发期,必须严防南北半球的病毒混合发生突变。 病毒大流行有规律可循 在2006年,我们根据1890-2004年的综合数据,得到流感大流行的6大气候特征: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前一年或前两年为中等强度以上的拉尼娜年;20世纪50-70年代同时为中国强沙尘暴年;前后一年或当年为中国东北地区冷夏年(20世纪50-70年代同时为严重低温冷害年);当年为中等强度以上的厄尔尼诺年;当年为太阳黑子谷年m或峰年M,m-1年,m+1年或M+1年。 1889-1890年、1900年、1918-1919年、1957-1958年、1968-1969年和1977年的流感爆发都满足这6大条件,同时,在1890年以来,满足这6大条件的只有以上6次爆发。   流感大流行的周期和亚周期发生规律非常重要,根据这一规律,在拉马德雷冷位相的2000-2035年中,太阳黑子极小值年的2009、2019、2030年,太阳黑子极大值的2012、2023、2034年都是流感大流行的可能年份,我们可以集中力量预防这些年份的流感爆发。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22538.html 历史教训 这次流感是1918年2月首发于美国堪萨斯洲,4月正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法国也传出流感,3月中国、5月西班牙、6月英国,也相继发生病情,但都不严重。 1918年8月刚离开西非国家狮子山的英国船上发生了致命的流感,在该船抵达英国之前,75%的船员被感染,7%的船员死亡,另外多艘船只也发生了类似的情况。 8月27日,流感传入美国,并在波士顿的码头工人间传播,而法国的布莱斯特(Brest)也在几乎同一时间爆发了流感;9月开始在欧洲和美国普遍传播,并在数星期内传到世界各地。第二波流感和过去的流行性感冒不同,在20~35岁的青壮年族群中死亡率特别高,其症状除了高烧、头痛之外,还有脸色发青和咳血等;流感往往引发并发症而导致死亡,以肺炎最多。许多城市限制市民前往公共场所,电影院、舞厅、运动场所等都被关闭长达超过一年。同年10月是美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个月,20万美国人在这个月死去,1918年美国的平均寿命因此比平常减少了12年。 显然,1918年8月刚离开西非国家狮子山的英国船上发生了致命的流感,是病毒躲过北半球6-8月灭杀自然周期的人为原因。舰船变成病毒的培养皿。 整个过程符合在美国较冷的秋季,冬季和春季出现流感高峰,从10 月到次年5月,避开了紫外线夏季高峰这一季节性特征。 相关报道 港大教授:从历史上看,有些疫情第二波更凶险 作者:李晨阳 来源:科学网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0/4/6 17:20:34 人类与新冠病毒的对抗,已经进入了艰难的持久战阶段。防控疫情与复工复产的矛盾,成了“同一个世界,同一大难题”。 中国内地会出现第二波疫情吗?中国香港和新加坡近期病例激增,问题出在哪里?如何评价当前世界上的各个“防疫流派”?中国的“抗疫”战略还有哪些值得补充完善的地方?疫苗上市之前,我们有希望回归正常的生活轨迹吗? 针对这些问题,《中国科学报》专访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生物医学学院教授、美国微生物科学院院士金冬雁。他将于4月9日在由未来论坛发起的《理解未来》科学讲座上讲述“人类冠状病毒的前世今生”。 《中国科学报》:此前有学者声称中国暴发新一波疫情的风险较大,但也有很多科学家坚信中国不会再出现大的疫情高峰,对此您怎么看呢? 金冬雁:一波疫情结束后,会不会暴发第二波,决定因素在于这个病毒本身的传播规律和人们采取的防控措施。 从历史上看,有些疾病的全球大流行是存在第二波的,而且有些疫情的第二波更为凶险。以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为例,第一波疫情的致死性其实并不强。但是半年后疫情卷土重来,死亡率大大提高,但其后致病性又逐渐减弱。据推测,流感病毒所发生的“抗原漂变”是导致致病性出现变化的重要原因。 目前新冠病毒已经感染了100多万人,还没有监测到大的变异。尽管不同国家的死亡率差别很大,但感染的其实都是同一种病毒。 人群的行为也会影响疫情的未来走向。鉴于我们采取了史无前例的、非常严格的措施,因此也有可能是通过付出巨大的代价,换取第二波疫情不再发生。 《中国科学报》:早期,中国香港和新加坡等通过密集的检测和追踪,控制了新冠病毒的最初传播。但在过去一段时间,这些地区都出现了新感染病例的激增——关键问题出在哪里呢? 金冬雁:以香港为例,我们至今已经经历了两次大的疫情冲击。第一次是内地疫情暴发之后,香港和武汉的各种联系非常紧密,因此也很快出现了疫情;现在是第二波,疫情冲击得非常厉害,医疗系统也出现了紧急状态。 我想这有一部分是城市特性决定的——香港和新加坡对自己的定位都是国际城市,是“连接东西方的桥梁”,因此面临的疫情回流压力更严重。 香港有很多子弟在海外读书。前段时间,海外华人和留学生的恐慌情绪比较严重。因为英美对疫情的干预措施比较弱,有意无意地采取了类似于“群体免疫”的策略。有些年轻人出现症状去看医生,医生的答复是“你们可能都感染了,不过你们不需要检测,先好好休息,有事再来找我吧。” 这和中国通过严防死守来尽量保护人群的策略截然不同。两个系统有各自的逻辑,留学生夹在中间,容易出现恐慌情绪,急于回国。 接下来我们还是会采取专业的防控措施去应对,效果应该会不错的。 《中国科学报》:现在内地流行“抄作业”说,很多中国人好奇其他国家和地区为什么不能更多地学习中国抗疫的成功经验,您怎么看这个问题?您如何评价当前世界上的各个“防疫流派”? 金冬雁:我想说,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其实也都在根据各自实际情况采取不同措施,尽量减少疫情给生产生活和工作学习带来的影响。 中国内地是以雷霆万钧的气势,非常果决的手段,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这是有目共睹的成绩。但面对接下来的挑战,特别是防控第二波疫情和实现复工复产两大难题,还是有必要博采众家之长。 例如香港一直没有采取封城措施,而是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关停一些高危场所,或者限制聚餐人数和人员距离等。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基本没有停顿。但是与此同时香港的追踪和检测力度很大,香港总共700万人,已经检测了9万人,检测比例是全亚洲最高的。这种主动出击追踪无症状感染者和轻症患者的做法,有助于及时发现并遏制新的聚集性感染,我想这种做法就值得内地借鉴。 中国香港、韩国和新加坡的信息透明度很高。像我们家楼下,有人从境外返回了,经检测是无症状感染者,很快卫生防疫中心就告诉我们,他住在哪个小区哪一层,但是不会公布他的姓名等信息,这对切断社区传播链非常重要。像北京前段时间出现的“楼梯感染”案例,就可以通过信息公开来防范。 英国通过隔离70岁以上的老人来降低死亡率;日本虽然总检测数很少,但也主动去为老年人和其他高危人群做检测,将流行病学调查做足做细,这些都是很好的举措。 《中国科学报》:您认为中国的“抗疫”战略还有哪些值得补充完善的地方? 金冬雁:主动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特别是对武汉这样暴发过大规模疫情的城市,选择一些“样板”社区,开展血清学检测,看看究竟有多少人感染过新冠病毒,到底有多少是无症状感染者,还有多少人仍受感染。 如果把这些都搞清楚了,将是做出正确决策的非常重要的依据。 我们国家有举国体制的优势,能动员很多人力物力,做到这项工作并不难。关键是不要惧怕,也不要有任何顾虑:即便这个数字很大,也不可怕——真相是最重要的。如果发现感染率较高,但是很多人都在不知不觉中自行恢复了,这其实是天大的好事,可以说明离群体免疫到底还有多远。 曾经受到感染但已完全恢复的武汉及湖北居民,应当尽早给予绿色健康码。他们体内有大量抗体,不会再受感染,特别适合从事医疗救护、看护照料、保安、快递、餐饮等高风险工作。这些人是宝贝,不应受到歧视。 《中国科学报》:从4月1日起,中国开始公布无症状感染者的情况,您如何评价这个举措? 金冬雁:这个举措非常重要,但光公布数字是不够的,还要把后续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科学研究跟上。 无症状感染者的排毒期有多长?排毒的动态规律是怎样的?他们体内产生抗体的情况如何? 把这些能测的数据都测清楚了,将为接下来的防疫工作积累很重要的经验。 《中国科学报》:有专家提出,我们不能“光指望疫苗控制疫情”。在疫苗上市之前,我们有希望回到正常的生活轨迹吗? 金冬雁:疫苗上市之前,如果药物研究能取得重大突破,建立起有效的治疗规范,新冠肺炎的病死率会大大减小。 目前中国湖北以外地区、韩国、德国的病死率都比较低。如果能用有效的医疗手段把病死率控制在1%甚至0.5%以下,这个疾病就可以常态化、常规化管理,人们也就不再那么恐惧。事实上很多病毒性传染病的发展规律都是这样的。 不过,即便这一波疫情平息,“保持社交距离”也很可能在未来的相当一段时间内实施。显然,新冠疫情终将载入史册,对全人类的生产生活和文化心理都会产生深远影响。 《中国科学报》:我看到有专家在担忧,认为新型冠状病毒可能会存在“ADE效应”,进而给疫苗研发带来很大的阻碍,您认为新冠疫苗研发的前景乐观吗? (ADE效应:即抗体依赖增强效应。某些病毒一次感染产生的抗体,不仅不能中和病毒,反而让二次感染的症状更加严重。ADE效应会导致部分疫苗无效甚至有害,也会让二次疫情更加凶险) 金冬雁:人们担心新冠病毒存在ADE效应,一个很大原因是过去有研究声称SARS病毒存在ADE效应。但这只是实验室研究,同样的效应会不会在自然感染状态下发生,至少在SARS病毒和MERS病毒中都没有得到证实。而其余4种症状比较轻微的人类冠状病毒也都没有证明存在ADE效应。 登革病毒的ADE效应是最著名的。登革病毒有4个血清型,被一种型别的登革病毒感染后的康复患者,如果再感染另一型别的登革病毒,症状会更加严重。但可以看出,这种ADE效应是在比较特殊的条件下发生的,比例并不高。 综上,我不认为新冠病毒会发生ADE效应,即便发生,也是低概率事件。更没必要因此就对疫苗研发的前景感到悲观。 但新冠病毒是否存在ADE效应,这个问题的确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0/4/438004.shtm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5279 次阅读|0 个评论
全球共谋流感防控: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流感肆虐的帮凶
杨学祥 2018-5-24 20:26
全球共谋流感防控: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流感肆虐的帮凶 全球共谋流感防控 2018-05-24 10:04:00来源:健康报   日内瓦当地时间5月22日,由美国、中国等10国共同举办的“流感大流行之后100年:为保护所有人的健康做好准备”边会在世界卫生大会期间召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相关司局负责人许树强在会上介绍了中国防控流感的准备和经验。   1918年,流感疫情在全世界爆发,造成全世界约10亿人感染,数千万人死亡,是人类历史上最致命的传染病。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参加边会提及了近期的埃博拉等疫情,并指出:“应对传染病流行需要全球齐心协力的合作,要建立全民健康覆盖的系统,建立全球安全网络以应对任何一次暴发,以及时刻保持应急的意识和准备。”   许树强在发言中介绍,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并积极开展流感大流行应对准备工作,实现了早期发现、及时报告、快速反应和疫情信息主动公开。早在2005年,中国就发布了《应对流感大流行准备计划与应急预案》。在甲型H1N1流感、人感染禽流感应对工作中,中国建立了由卫生、农业等20余个部门共同组成的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并不断完善,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目前,中国已建立了408个流感检测实验室和554个监测哨点医院,形成了覆盖全国所有地市的流感监测网络,在全国落实了及时发现报告不明原因肺炎和人感染禽流感病例的制度,以及疫情信息主动公开的制度。中国2004年已建成使用全国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信息平均报告时间从原来的5天缩短到4小时。在科技支撑方面,中国设立了传染病和疫苗药品科研专项。2009年,中国快速研发审批甲型H1N1流感疫苗,是世界上第一个应用疫苗的国家。此外,中国目前已经具备了72小时内检测300余种病原体的能力。   许树强表示,中国将继续加强本国的流感大流行应对准备工作,同时加强与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和有关国家在人感染禽流感防控等领域的信息、技术交流合作。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国家流感中心作为世界卫生组织的全球6个流感参比和研究合作中心之一,一直按照《共享流感病毒以及获得疫苗和其它利益的大流行性流感防范框架》,积极向国际通报H5N1、H7N9等人感染禽流感疫情信息,在全球流感共享数据库上共享毒株全基因序列组信息,自2013年起已向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分享了累计43株次人禽流感毒株。   与会各国介绍了各自建立流感流行监测、防控体系的经验和困惑,并对加强全球合作、提高应急能力提出了建议。 编辑: 王子衿 http://www.cnr.cn/chanjing/jiankang/20180524/t20180524_524245182.shtml 给世界各国领导人敲响警钟: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流感病毒的帮凶 2018-5-21 22:23 给世界各国领导人敲响警钟: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流感病毒的帮凶 杨学祥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 1918 年流感病毒的培养皿和播种机 这是一个关于科学和探索的故事,一个关于人们应该怎样改变思维方式的故事,一个关于人们在近乎完全混乱的环境中应该怎样冷静思考然后作出果敢抉择并付诸行动的故事。特别重要的是,这个故事给世界各国领导人敲响警钟。 有评论说,二战结束于原子弹,一战结束于流感病毒。 1918 年到 1920 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末尾和战后的两年时间里,一种名为 “ 西班牙流感 ” 的流行病横扫美洲、欧洲、亚洲,甚至爱斯基摩人聚集区,夺去了全世界 5000 万到 1 亿人的生命,达到当时世界人口的 5 % ,被它击倒的人数远超战争伤亡人数。 1918 年 1 月,美国作为协约国参与战争刚满一年。为了这场全情投入的战争,美军在短短 3 个月内从战前的几万增长到几百万。数十万士兵居住在临时搭建的兵站里 —— 他们来自完全不同的州和地区,拥有完全不同的疾病易感性 —— 许多年后的公共卫生专家会这样评估,几百万年轻人聚集到兵营极端紧张的空间,混杂人口频繁接触,意味着流行病爆发几率几何级数的增加。 除了大规模人口和病原聚集,战争还为人口迁移提供了最佳理由,再加上极端的战争环境和恶劣的医疗条件,都是 1918 年的那场致命传染病的最佳温床。 在 1918 年大流感中,人们面对并且接受了自然的暴虐,直面死亡的恐惧,同时也承受着谎言和愚昧带来的伤害, “ 无法估算有多少人的死亡源于威尔逊创建的宣传机器,也无从知晓多少年轻人因权威人士的 ‘ 流感 ’ 保证而白白送命 ” 。我们只知道,在短短四年时间内,战争使全世界 3500 万人丧生,因传染病死亡的人数还要超过战争。 时间转回到 1919 年春天的那场巴黎和会,后来的战争史和医学史甚至将最终不尽如人意的和谈结果归咎于大流感。他们宁愿寻找证据证明主导和谈的三巨头都陷入了流感带来的精神错乱,否则无法解释,原计划为世界永久和平进行的和谈何以成为各国划分势力和进行战争报复的温床。 无论如何,一战和流感共同将 “ 死亡 ” 深深烙印在人们心里,它为二十年后那场以 “ 邪恶 ” 为标签的战争埋下了种子。 http://www.sohu.com/a/224987301_139533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02720.html 所以,第一次世界大战是 1918 年流感病毒的一个巨大培养皿,第一次世界大战也是流感病毒的庞大播种机。 流感大流行的 6 大统计特征 综合 1890-2004 年的数据,我们在 2007 年得到流感大流行的 6 大统计特征: 一、 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 二、 前一年或前两年为中等强度以上的拉尼娜年; 三、20 世纪 50-70 年代同时为中国强沙尘暴年; 四、 前后一年或当年为中国东北地区冷夏年( 20 世纪 50-70 年代同时为严重低温冷害年); 五、 当年为中等强度以上的厄尔尼诺年; 六、 当年为太阳黑子谷年 m 或峰年 M , m-1 年, m+1 年或 M+1 年。 1889-1890 年、 1900 年、 1918-1919 年、 1957-1958 年、 1968-1969 年和 1977 年的禽流感爆发、 2009 年 H5N1 甲型流感暴发都满足这 6 大条件,同时,在 1890 年以来,满足这 6 大条件的只有以上 7 次爆发。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94904.html 其中, 1918-1919 年西班牙流感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特殊条件使流感危害程度得到特别的增强。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在 1925-1946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不具备流感爆发的条件。 流感可能在 2017 年孕育,在 2018-2019 年流行 我在 2017 年 2 月 6 日 指出, 2000-2035 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16-2017 年可能发生拉尼娜事件, 2018-2019 年可能发生厄尔尼诺事件, 2019-2020 年可能为太阳黑子谷年, 2020 年可能进入严重低温冻害时期,符合流感流行的主要条件,流感可能在 2017 年孕育,在 2018-2019 年流行。 2017 年拉尼娜正在发生, 2018 年初寒潮暴雪正在发生,流感大流行的六大相关条件正在到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31808.html 给世界各国领导人敲响警钟 各国领导人的警钟:预测中的 2018-2019 年厄尔尼诺可能导致流感病毒的再一次爆发,这是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红线,越过红线将重蹈 1918 年西班牙流感暴发的覆辙。 历史的教训不能忘记!!! http://www.jllib.cn/library/magazine/20080707k.htm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1737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23018.html 参考文献: 杨冬红,杨学祥。流感世界大流行的气候特征。沙漠与绿洲气象。 2007 , 1 ( 3 ): 1-8 。 Upgrade influenza pandemic warning: possible pandemic nextyear 流感大流行预警: 2008 年可能发生流感大流行。发表人: yxx119 发表时间: 2008 年 1 月 27 日 14 点 57 分来源: View SinglePost 。 http://www.flu.org.cn/scn/news-1408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9477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97519.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9762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1509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15133.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989 次阅读|2 个评论
世界距离“第三次世界大战只有几毫米而已”:不能忘记1918大流感
杨学祥 2018-5-24 19:22
世界距离“第三次世界大战只有几毫米而已”:不能忘记1918大流感 关键提示: 1918 年到 1920 年,一种名为 “ 西班牙流感 ” 的流行病横扫美洲、欧洲、亚洲,甚至爱斯基摩人聚集区,夺去了全世界 5000 万到 1 亿人的生命,达到当时世界人口的 5 % ,被它击倒的人数远超战争伤亡人数,成为 1918 年以来 7 次流感大流行中最严重的一次。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流感肆虐的帮凶。 全球流感爆发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在 1925-1946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不具备流感爆发的条件。 世界大战的红灯区: 流感可能在 2017 年孕育,在 2018-2019 年流行。 各国领导人的警钟:预测中的 2018-2019 年厄尔尼诺可能导致流感病毒的再一次爆发,这是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红灯区,进入红灯区将重蹈 1918 年西班牙流感暴发的覆辙。 关键词:流感病毒;世界大战;拉马德雷冷位相;天灾人祸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15215.html 英媒:若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 俄60分钟内横扫西欧 2018-04-17 11:11:58 过去几年中,俄罗斯和西方国家一直在互相争斗,但在过去几周内,事态升级了。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周五表示,“冷战已经卷土重来”。尤其叙利亚已经成为危险爆发点,此前俄罗斯曾承诺,如果美国袭击叙利亚,他们将进行反击。俄罗斯海军司令也警告说,中东局势紧张,世界距离“第三次世界大战只有几毫米而已”。 值得一提的是,这并非英国媒体首次猜测世界大战发生。英国《镜报》4月12日也报道,俄罗斯一家国营电视台已经开始建议民众做好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准备,备好必需品和防辐射的东西。 值得一提的是,这并非英国媒体首次猜测世界大战发生。英国《镜报》4月12日也报道,俄罗斯一家国营电视台已经开始建议民众做好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准备,备好必需品和防辐射的东西。而美国媒体的研究也很多,美国时政杂志《新闻周刊》曾经撰文称,普京正在为第三次世界大战做准备。 http://military.china.com/jctp/11172988/20180417/32317546_3.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430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6: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