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化工工业园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这损失该谁来承担
热度 12 Taylorwang 2018-6-1 07:29
今年以来我国化工园区面对越来越严厉的环保督查,目前全国各地已关停整改多处化工园区,众多化工企业面临生死抉择。当年也是因环保的要求,入驻化工园区成为很多化工企业的最佳选择,一时之间,全国各大化工园区可谓是“一票难求”。有幸入园的企业认为,化工园区可以成为企业环保的“保护伞”,不会再被关停。然而现实再一次狠狠“打脸”!。为何有些化工园区有整治却“治”不到位? 化工园区停产整顿,由此引起的损失,该由谁来买单? 不少人觉得环保没有什么技术含量,谁都可以搞环保。其实 从技术上来讲,环保不会比某个化工工艺的技术要求低,甚至技术要求更高。 我以前搞过化工厂,化工厂的原料都有质量标准,达不到质量标准的原料坚决不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最终产品的质量。但环保却有点例外,以我熟悉的废水处理为例,进入废水处理厂的废水,往往难以确定进水的质量标准,虽然有些废水处理厂也要求进水的COD不能大于某个数值,但废水的组成是千变万化的,有时,即使COD超标了,废水处理厂仍要进行处理,这就要求废水处理厂必须设置足够的安全保证系数。而要求安全保证系数大,则投资的费用也就跟着上升。 大部分环保工程往往只有社会效益,而没有经济效益 ,这就导致不少老板能省钱就省钱,投标时,常采用最低价中标。俗话讲,“便宜没好货”,低价中标的环保设备运行过程中在进水的水质发生波动时,处理出水的污染物排放超标的风险就大幅增加了。 最近我朋友在某化工园区的化工厂,因园区废水排放超标等问题整个化工工业园被关停了,化工厂也不得不关停。他让我去看一看有没有好的解决方法。这化工园区在湖南省,从广州坐高铁过去也就几个小时,园区中的大部分化工企业都停产了。这企业生产一种特种树脂,当年开发出来代替了进口产品,利润率曾高达一吨2万多元。由于利润太高,且大家心目中也没有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原来在工厂参与研发的技术人员,甚至原来工厂的一位营销人员,也从原来我朋友的化工厂跳出,而自己做老板建设新的化工厂。在这个化工园区,居然有四个生产类似产品的化工厂。一下子产品从供不应求,变为产能过剩,相互竞相压价,产品的利润也从一吨2万多元,降到几百元。这四个工厂,共同投资了四百多万元,合作建设了一座废水处理站,要求将工厂废水的COD值,从10000 mg/L 左右处理达到化工园区污水处理厂的纳管标准,即COD小于500 mg/L。这废水处理站与整个化工园区的废水处理厂都由国内一家环保公司负责设计、建设和运行。我看了投资四百多万元的废水处理站, 从专业的角度看,这废水处理站的生化处理过程完全失效,也许废水处理站从建好到目前为止,这废水处理站就从来没有能好好地运行过。 从废水站的厌氧反应器的出水看,水中仍是化工废水的气味,没有任何废水生化处理后的迹象。按设计说明要求,进水的COD应脱除95%以上,但这套装置的COD脱除能力应低于10%,这400多万元的投资完全打了水漂,整个废水处理站就是一个聋子的耳朵—摆设。我不用再去看整个工业园的废水处理厂了,肯定这个工业园的废水严重超标排放, 关停整改这样严重污染的化工园区是应该的,也是必须的! 象这样不负责的环保公司,估计国内不少。一个废水处理站,从来都没有运行正常,拿了业主的钱,想着只要搞好当地环保局的关系,就心安理得,不求整改。 若没有这次严厉的环保风暴,这环保公司,仍一边赚着昧良心的钱,另一边让这化工园区仍继续污染下去。 环保是技术活,更是良心活。 现在国内的环保公司,多如牛毛,似乎搞环保不就是建几个水池接几根水管吗,还需要什么技术?只要有相关政府官员的关系,能拿到项目,都能搞环保。 这些所谓的环保公司,其工作重点并不在如何将污染物脱除,不是如何采用合适的技术手段来脱除污染,真正做到环保达标;他们整天想的是如何与环保官员搞好关系,如何偷鸡摸狗地假达标。这样的化工园区不关闭整顿,是不可能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关闭了化工园区, 这些化工企业的损失由谁来承担呢?我想,应该是那些不知天高地厚,没有技术,不讲诚信的环保公司。 业主已投资给他们,让他们建设了废水处理站,且这废水处理站,也让这家环保公司运营,这环保公司也定期地按处理水量收取了废水处理费用,现在废水不达标,工厂不能生产,法理上这环保公司应承担相应的经济损失。 只有这样,才能阻止那些只想利用关系,既没有相应的环保社会责任,更没有相关的环保技术能力就想开环保公司赚钱的冲动! 最近碰到一家新开张的环保公司,公司的投资老板原来是做房地产的,前几年在房地产行业赚了大钱,发了大财。现在国家开始对楼市进行调控,提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口号,估计房地产爆发式的增长期已经过去,而近年来,政府对环保的力度不断加大,这些房地产老板,口袋里有的是钱,也想参与这次环保的盛宴,投资8000万成立了这家环保公司。 我相信能做房地产的人,其社会资源特别丰富,且经济实力雄厚 ,后来了解到广东的几家较大的环保公司,还真的有不少环保公司原来都有搞房地产的背景。该公司提出了一个新的垃圾分类及渗滤液处理技术,由于项目地理位置的要求,废水的处置要求零排放。我问他们,他们所谓的新技术,有没有实际工程应用?回答是目前还没有,若我们能做到达到他们的要求,废水这一块可以分包给我们做。对他们所谓的新技术,我又问若没有实际工程应用,有没有在实验室做过实验,有没有做过中试?回答仍是没有,但口口声声讲他们的方法一定能行。 我告诉他们,要我做这种废水的所谓“零排放”,我做不到,我也想不出有什么好技术,在那种苛刻的条件下能做到反谓的“零排放”。 我想,这样的从来没有搞过环保,“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人来搞环保, 只要能捞到项目,就保证能赚钱的思维来搞环保,若没有相应的惩罚措施,只会吸引更多的口袋里有点钱,且有一定的社会资源(如房地产公司的老板),而没有任何技术的人来搞环保,这样做必将浪费更多的社会资源,造成更多的环境污染。
14151 次阅读|18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9: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