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讲师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呼唤适合中国国情的Tenure-track制度
热度 24 lotusboat 2011-10-23 01:34
最近科学网上从非211、985博士生在谋取高校教职被歧视开始,引起了关于高校教师聘用机制的探讨,进而引发了关于在中国高校实施Tenure-track制度的热议。笔者曾经在 高校师资聘用的出身歧视:起因,弊端和解决方法 的博文中,提倡采用博士后 + tenure-track助理教授制度来取代现有的讲师-副教授-教授晋升体系。在此,就如何建立有中国特色的Tenure-track制度,再说一点个人看法,希望抛砖引玉,通过大家的共同思考和推动,最终建立起适应中国国情的Tenure-track制度。 首先,国内少数高校的部分院系,已经在实行类似西方的tenure-track制度。目前来说,主要有2类单位:(1)采用类西方体制新建的新兴学术单位(比如人民大学物理系,西安交大前沿科技技术研究院);(2)科研资源充沛能够吸引到优秀人才的顶级名校如清华、北大。如果试点成功,相信越来越多的单位会跟进的。同时,现在一些高校(如笔者任教的大连理工大学)近年来已经开始实施讲师非升即转制度。具体来说,讲师入校的第3、5、8年各有一次晋升副教授的机会,如果第8年还不能成为副教授,就转岗或走人。这个作法在一定程度上形似tenure-track制度。因此可以说,借鉴和实施美国的Tenure-track制度,其实是大势所趋。Tenure-track制度的普及,或许就会发生在不远的将来。 目前国内各高校的突出问题之一,是青年教师待遇过低,以及人才评聘机制不合理,因此难以吸引到具备发展潜力和较强科研能力的优秀青年人才。即使引进了这样的青年人才,也往往是任其自生自灭,其成长环境不容乐观。实际上,对于青年人才的培养,应该是机遇和压力并存。我们目前的(青年)教师考核体制,往往是过多地强调责任和压力;而不给予相应的支持。我个人的理解,Tenure-track体制可取之处,在于助理教授在很多方面拥有和教授相当的学术资源。对于美国的研究型大学,tenure-track助理教授的教职,往往意味着一笔不菲的启动费,同时具备指导博士生和招收博士后的资格,乃至于参与所在系日常事务决策的资格。这些,在我们现体制下的新科讲师和副教授是没有的。 说到这里,就涉及到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高校现有科研资源的分配问题。个人认为,在现阶段,实施新老办法并存的双轨制是完全可行的。就是说,原有的师资博士后+讲师的体系保留,这样的人才引进就明确作为教授团队的科研助手,其科研资源主要由教授(我们学校称之为培养责任人)予以解决;与此同时,根据学科发展需要和岗位设置情况,面向国内外公开招聘tenure-track助理教授,而本校现有的博士后、师资博士后、讲师也都可以报名。对于这样招聘来的助理教授,尽可能给予充足的科研资源(包括学科建设经费、招收研究生指标等)和相对前一类讲师较高的待遇,在试用期结束后按照晋升教授的标准从严考核。这种做法的好处是,能够吸引到真正具备发展潜力和学术自信的人才,使他们得以脱颖而出;同时与现体制基本兼容,适当控制引进 tenure-track助理教授的数量,并不会 过多改变现有的学术资源分配(否则此项改革无法实施)。 既然一些学校已经在实行形似新科 tenure-track的 讲师非升即走制度,为什么不能将之进一步完善,吸取美国tenure-track制度的合理因素,给予新引进人才足够的支持和一定的时间,最终从教学科研能力等各个方面考察他/她是否胜任大学教授? 那么,在Tenure-track制度应该招收什么样的人才?首先应该是有一定海外留学经历的海龟,其次是国内现有的博士后或讲师、副教授。现在我们招聘海外人才的做法是,对于具有一定年资且科研业绩优秀的人才,直接给予教授职称和一定的科研启动条件。这样做法的缺点是,有很多人回国后因为种种原因,后来被证明并不适合在国内做教授,或者在拿到正教授位置安逸了之后,不再愿意投入精力搞好教学科研。如果实施Tenure-track制度,让他们在待遇上(甚至头衔上)达到教授水准,但是仍然保留5-7年的试用期,对于高校的管理阶层,事实上是有利的。对于国内人才而已,前面提到的双轨制,可以保护科研能力和其他综合能力不特别强的青椒利益,避免Tenure-track制度的残酷性一面。而对于确实有足够科研潜力和自信的讲师、副教授,则可以申请成为 Tenure-track制下的助理教授或副教授,在获得更多机遇的同时,面对更大的压力和挑战。 最后借用一句赵豪飞老师在博文 Tenure-track是残酷的制度 的留言结束此文:“人说现在我国社会阶层有固化的倾向,青年才俊们怕的可能不是辛苦而是没有机会,这个制度要是能提供合适的机会,那就会是一个受欢迎的好制度”。” 后记 :博文原标题为“呼唤具有中国特色的Tenure-track制度”。根据网友们的留言,中国特色这个词现在被严重误读,因此标题改为“呼唤适合中国国情的Tenure-track制度”。顺便再对本文作一点解释。在高校实施 适合中国国情的Tenure-track制度,目的不是折腾现有的青年教师,而是吸引外来人才,建立公平良性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另外,对于教师的评聘管理,完全可以实行双轨制甚至多轨制,例如把教学为主的和科研为主的完全分开。这一点,将在今后的博文中详细讨论。
25165 次阅读|65 个评论
评审专家
zhudingju 2011-10-11 07:33
评审专家 朱定局2011-10-11 我出差期间在外校旁听了一个青年教师讲课比赛, 讲师讲到“知识可视化”, 评审专家C威严地说“知识怎么可能可视化?知识不可能可视化!” 我想“知识可视化是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新兴研究领域,为何他还如此不容置疑地说不可能?” 讲师又讲到“利用药材近红外光谱鉴定产地获得知识” 评审专家C语重心长地说“这哪有知识?是数据!” 我想“讲师提出的难道不是知识四大类中的一类:知道是什么” 讲师又讲到“将电和灯结合是一种创新” 评审专家C高瞻远瞩地说“将电和灯结合是很自然的事!没有创新!” 我想“爱迪生听见了做何感想?” 讲师又讲到“知人善任是种智慧” 评审专家C睿智地说“知人善任靠的是下属的反馈,这算不上智慧!” 我想“那他的意思是中医没有智慧,因为中医望闻问切时要问病人,那病人对牛说病情,牛能开出药方吗?” 有一个内行的评审专家A听了专家C的高谈阔论也就沉默了 其他几个评审专家因为是其他研究方向,实事求是,没有太多发言 我听完,也无语了。 世界如此地小, 今天碰到的人明天可能还会碰到, 但如此小的世界中总有我们未知的地方, 世界上没有权威, 被世人公认为权威的人都会认为自己不是权威, 因为只有到了这种境界, 才可能成为某个时代某个地域的权威。
1 次阅读|0 个评论
发点牢骚!
热度 2 desertsea232 2011-9-30 08:16
8篇文章,2篇SCI一区文章,1篇EI,其他都是核心,3个省级项目,没有评上讲师。这不是在211高校,也不是985高校,仅仅是一所地方高校。仔细大听,原来评职称不看这些,关键是打招呼! 明年坚决不再那里干了.......
2753 次阅读|3 个评论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热度 4 zlhua 2011-9-10 12:43
张老师,你应该马上退出那个课题组!你不能浪费你的时间! ......... 张老师,你应该走出去!读博士,或者出国,呆在成信只有消磨你的意志,你不适合呆在成信...你的教学方法和思路都非常好,我们都知道你是为了我们好...但我们接受了十多年的填鸭式教育...我们已经适应了那种传统的考核方式...我们也知道你是对的...但是...我们还是必须面对现实...你需要把自己变得更强大...因为单凭一个年青的小讲师,或者几个人的力量.....是改变不了现状的.... 学生比我看得更明白.... ... 难道是......
个人分类: 自省自立|2763 次阅读|7 个评论
“教育•中国”高级讲师特训班师生合影
余孟孟的博客 2011-8-11 17:43
“教育•中国”高级讲师特训班师生合影
照片说明与解读: 1. 时间:2011年8月8日。 2. 地点:郑州大酒店。 3. 人物:(1)邹 越(著名演讲家,中国校园演讲第一人) (2)邹中棠(中国顶尖级演讲家、书法家、思想家) (3)徐惠娟(诗妍鼎洪教育集团董事长,郑州市政协委员) (4)来自全国各地的、经过严格遴选的讲师和演讲爱好者。 (5)余孟子(本博客博主) 4. 主题:这是 “教育·中国”高级讲师特训班师生合影; 这是著名演讲家邹越、邹中棠两位老师培训学生、选拔弟子的道场; 这是郑州诗妍鼎洪教育集团培训和遴选讲师的盛会; 这也是我余孟子第一次从教育界来到演讲界、走进演讲大师,学习专业化演讲的第一个里程碑; 5. 意义:这次盛会被誉为演讲史上的一段佳话,因为邹越、邹中棠二人联袂招收弟子; 这个特训班被中棠大人称为演讲界的“黄埔一期”;
个人分类: 演讲与口才|3549 次阅读|0 个评论
优秀培训师的修炼
余孟孟的博客 2011-7-8 11:59
余孟子 1. 必须热爱此事业,有极强的意愿 培训师是很累的工作,因为说话是最消耗体力和精力的,如果要在全国各地讲,又会面临旅途的劳累。关键在讲课时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比如自己的恐惧和突发的事件,这很容 易让自己破碎,如果没有热爱和意愿,很难 坚持下去。 2011 年四月份,我受邀去山东德州讲课,去一天讲两场。上午场在一所小学的多功能厅,老师和家长基本都坐满了,这样讲起来也比较有感觉。可是,下午场在一家宾馆,由于主办公司邀约家长不到位,我一入场发现:可容纳一百多人的大场只零星的坐着不到十个人。当时我心里一揪,怎么讲,而且投影仪效果很差,今天不是要出丑吗。主办公司的老总这时也不好意思进来,只在门口徘徊。主持人介绍之后,我就硬着头皮上场了,因为人少,我便站在离他们很近的地方开讲,可是,突然发现他们都不敢看我,因为太近了,目光相撞彼此都不太好意思。我便往后退了很多。幸亏当场还有一个上四年级的小女孩,我跟她的互动稍稍提升了一点当时的氛围。一个半小时的课不到一小时我便将完了。离开时,主办公司老总跟我说:“下午比上午讲的好”。不知是安慰我,还是自我安慰。这样的冷场我遭遇的不多,也许是我的讲课数量还差的太远,但我做好了冷场的准备,甚至被砸场的准备,不是自己不够自信,而是你无法保证所有人都喜欢你的讲课。但是只要深爱着这份事业,我相信,每一次出丑和破碎,都是成长,都是进步,都向优秀培训师迈进了一步。 2 .必须对自己的课程有坚定的信念 做培训师是很神圣的,不仅是一个人谋生的手段和事业,更是一种使命。他的使命是唤醒、激发、引爆听众的生命能量,从而与培训师的正确、先进的观念相链接。要达到这种状态,培训师首先要对自己的课程深信不疑,相信通过自己的讲授对听众会有用、有帮助、有价值。当这种信念坚定到信仰的程度,他站在讲台上就会生发出无限的底气。如果培训师对自己的课程认同不够、信念不够,他就会怀疑,怀疑课程对听众是否有用,怀疑听众是否感兴趣。如此,讲师的底气就成问题,会越讲越没劲,一旦遭遇误解便会整体崩溃。 3. 必须对听众有帮助 培训师讲课不是为了表现自己,不是为了讲好、讲全、讲的精彩,只为对听众有帮助,引发听众的感受、思考和行动。也就是说你的关注点是在听众的身上而非自己,要时刻关注听众的感觉和反应,从而调整自己的语言、方式和行动。这样你就会带着帮助之心和关爱之心,进入听众的世界,丝毫不会讲废话,只讲对人有帮助的话。如此,自己也不会紧张和恐惧,不再担心自己的表现如何,因为自己是来帮助人的,被帮助者都不紧张,那帮助者何惧之有? 4. 必须讲真实的、自己有感觉的事例 培训师讲课不是大学教授的理论演绎课,而是要让听众有感觉、有用,那最好的方式就是举例,用鲜活的、生动的案例来引发听众。那么,讲谁的案例、谁的故事?是那些有道理的书上的经典故事吗?不是,是要讲最有杀伤力的。什么最有杀伤力?就是培训师自己真实的感受和体验。 听众永远都喜欢听真话,而非套话。有时,讲课就是讲故事,讲自己的故事,你能通过故事进入到听众的心里,了解他们的需求,唤醒他们,帮助他们。 别人的故事和案例可以讲,但培训师在讲的时候往往没什么感觉,没感觉就没有情绪的调动,那听众自然就更没什么感觉了。要讲一个案例,培训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让自己对这个案例有感觉,有真实的感觉。如果有条件就自己先去体验这个故事和案例。 5. 必须和听众实现互动和共振 培训师不是和听众有距离的表演者,而是和听众在一起的参与者和引导者。培训师的目的是改变听众的现状,或观念、或情绪、或行动。命令对于听众是被动的,领导人都不用这一套了;说教是苍白的,公立学校的老师都不用了;因为命令和说教,对于人的改变的力量是表面的和微小的。真正的改变是发自内心的,是心服口服的。要做到这一点,最好的方式是让他去体验、去经历,他体验了、经历了,就会有感觉。所以,培训师要时刻注意与听众的互动和共振,或眼神的、或问答的、或行为的。培训师只有和听众同频共振,听众才能真正体会到培训的核心。 6. 不二法门在于:重复和练习 在希伯来语中,“学习就是重复”。在犹太法典《塔木德》中有这样一句话:“念 101 遍肯定比 100 遍要好。”强调重复得价值。《塔木德》中还有这样一句话:“只要把一本书念 100 遍,你就有能力读懂世界上的任何一本书”。在中国把三国那么厚的一本书读 100 遍的人很少,据说有三个人,一位是作家巴金,把《古文观止》读了 100 遍;另一位是作家矛盾,把《红楼梦》读了 100 遍;第三位是大数学家苏步青,童年放牛的时候把邻居家一部残缺不全的《三国》读了 100 遍。在中国凡是把一本书读 100 遍的人,没有一个人不成大器。犹太人人人把一本书读了 100 遍,因而人人都成大器。读书如此,讲课亦如此。只要你把自己的授课内容深度重复 100 次(即够多的次数),你就能成为很好的培训师。 有人说自己想做培训师却又觉得自己不适合。其实,做培训师没有什么适合不适合之说,关键就在于练习,持续的练习,持续的讲。你讲的越多,你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和升华。就像卖油翁所说“无他,唯手熟尔!”对于培训师来说也是如此。 7 .要做充分的准备和有效的总结 在台上的挥洒自如都源于大量的准备,课程内容必须熟烂于心,并时刻收集相关事例,随时生发,随时将自己的感悟记录下来用于课程内容的升级和完善。特别是在上台讲的前一天晚上,一定要把自己要讲的东西在头脑中过一遍,像放电影一样,形成画面感。 每次讲完,要把自己这次所讲进行总结,看看有哪些进步,还有哪些不足。要让听众和同事给你提意见,这样你才能不断加持,不断提高,不断进步。 8. 攻心为上:定其心——降伏其心——改变其心 对于教育,特别是家庭教育和幼儿教育,人们都或多或少有一些经验和知识,甚至还有一些自己的信念。所以,讲这样的课,对于听众,首先要定其心,用他关心的,又不知道答案的问题定住他,他会为自己关心的问题而留下来。 其次,让听众意识到自己不知道和不知道怎么做的事情。因此,前半小时,就要将课程的绝招(即亮点)亮出来。亮出绝招之后,再就每一个点细致生动的展示出来。不管哪一点触动到听众,他(她)都会因此而改变。 9. 必须增强动力,减少阻力 增强如下动力: 其一,食。即培训师自己的身体素质,有精力、有体力做讲师,保护好自己的嗓音。 其二,性。即培训师的生命活力,好的培训师一定是开朗的、活泼的、绽放的、而不是半死不活的。 其三,爱。即培训师对自己事业的爱和对听众的爱。爱的动力越大,自己的成就就越高。 减少的阻力如下: 其一,恐惧。只要把自己从众人中提出来就会有恐惧,恐惧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如何化解恐惧。好的培训师不是没有恐惧的人,而是懂得恐惧,却又勇敢的人。 其二,惰性。优秀的培训师是经过艰辛的磨砺练出来的,不想付出,不想练习,被惰性控制人是无法成为优秀的培训师的。
个人分类: 《教师教育》课堂|292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1[转载]太大胆了,所谓的美女教授,真是无耻
热度 1 sf751106 2011-6-29 20:29
1偶然在小木虫上看到这个链接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3347056fpage=1 内容如下: 偶然看见南京的“紫金人才”里有位年轻有为的美女教授,本想仰望一下名校毕业的,入选“紫金人才”的牛人。 http://www.njrc.gov.cn/zjrc/admin/Wbrcxx.aspx?id=5c80d79b35304cad9c5c5b16c3ac890e 只是谁能给咱科普一下,大英帝国的这个“终身制博导级讲师”和“兼职副研究员”是什么东东?人家已经是教授了,俺还只是个不兼职的“research fellow”和带若干博士生的“teaching assistant“,情何以堪啊? 顺便搜了一下,历届春晖杯创业大赛,没有找到陈教授的名字,别说一等奖,二三等奖里面也没有。中英创业大赛历届名单里面也没有找到她的名字,甚至剑桥的论文库里也没有找到她的论文。作者名字里包含chen的学位论文只有一个,但作者不是她。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2002年南京工业大学就没有获奖的,给大家一个链接: http://www.cuaa.net/cur/zhuanti/news_5066.html 也可能有疏漏,但至此我已经没任何兴趣查了。这样的材料也敢公示,再次情何以堪啊。 2010年第五届“春晖杯”创业大赛获奖名单: http://www.cscse.edu.cn/tabid/738/InfoID/13341/Default.aspx 哎 没办法 人家已经把钱忽悠到手了,请看: http://life-phar.njut.edu.cn/view.asp?id=4755class=883 还有一个: 近5年来发表论文数十篇,其中SCI收录6篇。现任南京工业大学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教授、院长助理、生物物理与化学合成研究所所长。 http://life-phar.njut.edu.cn/view.asp?id=4571class=828 5年才发6篇SCI,4片国内核心。。还是院长助理。。 http://life-phar.njut.edu.cn/view.asp?id=4583class=828 不知道这些是真是假,我是看不懂,请内行分辨。 陈教授号称446万的经费,可笑,我们从事科研那么多年,我们学校副校长也无法一年获得如此之多的经费,一个不满30的所谓教授怎么可能?如果是清华颜宁我相信,是所谓的陈叫兽,哼,我不相信。如果让这种人活跃在学术圈,那我宁可退出。希望大家行动起来,戳穿这个人的伪装,还学术一个净土。这种人羞辱了教授的“头衔”。拜托大家行动起来。
1588 次阅读|3 个评论
实行“师资博士后”制度似乎并无不妥
热度 2 zjohnliu 2011-4-13 20:44
对博文“‘师资博士后’制度可否这样理解?”(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28308do=blogid=432719from=space )的评论: 博主有点误导。据我所知,师资博士后的产生缘由更在于:中国大学教师只能进不能出,导致学校及相关课题组引进一名师资非常慎重。通过两年博士后工作,可以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特别是课题组可以借此对想引进的博士从人品、团队精神等各个方面进行深入的了解,以免导致“请神容易送神难”的局面。另一方面,目前博士后的待遇略高于讲师,因此并不存在“压榨”的问题。从中国目前体制来看,师资博士后的出现似乎并无不妥,反而有益。
个人分类: 随想(Essay)|3928 次阅读|1 个评论
“师资博士后”制度可否这样理解?
热度 6 sysuxiexh 2011-4-13 16:01
“师资博士后”,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概念,就是“讲师+博士后”。当然,一名师资博士后能否成为正式的讲师要看高校的具体规定。个别高校是在引入师资博士后的时候已经给讲师编制了,个别的要等到出站时再考核决定。 大家都非常清楚,很多高校推行“师资博士后”的目的是什么。很多学校在相关文件中给出了很漂亮的说明,譬如“加大青年人才队伍建设和培养的力度”。我看无非就两个目的: 1)压榨年轻人的劳动力 。一个刚毕业的博士,既要承担博士后的科研任务,又要承担讲师的教学任务。但是最终拿到的钱仅仅比普通讲师多一点,并不会拿到博士后和讲师的收入总和。 2)骗取国家的钱。 一个进来的博士挂双重身份,高校得到了什么?一名讲师的财政工资拨款和政府补贴 + 博士后政府补贴。另外,评估师资队伍和科研团队水平的时候,一名师资博士后可能就被算两次了。 人事部和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已经明确规定“在职人员不得兼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但是我们国家还有那么多985学校在实行这种变态的“师资博士后”制度。教育界有那么多的人大代表,为什么不提案叫停?
个人分类: 乱侃|25969 次阅读|7 个评论
职责何在
jingerqd 2011-4-6 17:49
作为一名讲师,其职责应该是什么?如何认清自己的职责和工作中心,如何将自己从日常琐事中解放出来,如何拒绝不合理的任务及请求? 这两天实验室发生的事情,令我生气,也让我有机会正式的问自己这样几个问题。同时,在受到其他来自各方面压力的时候,要清楚的认识到这些,并且能够做出合适的回应。 1、既然是在学校中的科研单位工作,那么,无需置疑,首要的任务就是科研,具体而言,也就是写文章、拿项目。其他的一切,包括带学生,都是为了这一目的而服务的,都应该围绕这一中心。在单位的年终考核中,这也是唯一能够计入工作量的项目。 2、现在已经有少量的教学任务,虽然并不受到重视,在单位进行考核的时候也只是模糊的定性,而没有定量的考核标准,评职称的时候甚至不作为计分内容,但是,既然不得不去上课,也只能按部就班的做好。认真做好课件,也为今后的课程准备打个好基础。 3、作为高校里的青椒,又是没有任何地位的讲师,可以说,很多工作不管想不想做,都要去做。因为,PI不屑做,学生不能做。这部分内容包括:实验室日常管理、试剂订购、学生考勤、应付任何突发情况如检查、接待各种可能的领导等待。这些琐事,占用大量工作时间,可能随时打断思路,给文章的写作等造成了很多的干扰。要学会合理安排,尽量在一天中效率低的时间做完,尽量快,尽量集中完成(写纸条以免忘记)。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注意区分哪些是该做的,哪些是不该做的,学生能完成的应该放手让学生完成,能指导完成的就指导学生完成,完全没有必要事必亲躬。并且,之前的经验告诉我:亲自去做这些小事,往往会滋长别人的惰性,养成别人任何小事都依赖你的坏习惯。亲自去打扫实验室卫生、每天询问学生的考勤情况、接每一个不是找自己的电话,这些都不是我的责任和义务。学会拒绝,分清主次,哪怕有人色厉内荏、狂怒发飙,甚至威胁利诱。认清自己该走的路,坚定不移的走下去,不必害怕任何人。做自己该做的管理工作,做到尽可能好。如果这些管理规定不能得到该有的支持,知道那不是自己的责任。让自己和别人都知道,国家和学校把我们招聘到这里来,是为了做什么的? 4、工会工作。这是基本上属于服务性质的工作,没有人重视不说,还吃力不讨好。事情还很多,基本上每个月都有。由于身体上的因素,也正在逐渐退出。有时候责任心真的不必那么强,你关心集体荣誉,集体可不一定关心你的荣誉。 我可以做很多工作,哪怕是额外的。但是,如果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理解,反而招来责难和非难,我无必要如此执迷不悟。面对很多诸如学生不遵守实验室规定要负责任、学生不按时到实验室要一个个打电话叫、学生很忙所以要你亲自去送样品等不合理的要求,其实也不需要生气,心里明白就好;更不需要被搅乱了心境,几天缓不过来。做出点自己的样子来,委婉但坚决的拒绝变相的时间浪费,才能让自己时间更有价值,
个人分类: 工作实录|2793 次阅读|0 个评论
方舟子打波特曼
热度 2 xupeiyang 2011-3-6 08:36
http://news.xinhuanet.com/2011-03/01/c_121133295_9.htm 她的身份确实是“客座讲师”,而非“客座教授”。 http://news.xinhuanet.com/2011-03/05/c_121151618.htm
个人分类: 学术不端|2062 次阅读|1 个评论
教学和科研可以相辅相成么?
热度 3 xuyingxiao 2011-3-2 23:46
教学不能促进科研。说教学能促进科研,那是领导鼓励下属多上课用的。能提供科研思路 ? 还不如看几篇论文实在。能发掘好的苗子帮自己做事?好的苗子都到外企、名校、牛实验室去了,经过层层收割,轮到小讲师的早就心在就业不在干活了。当然也碰到过几个确实好的学生,但有运气成分。 嘴巴上怎么讲都没用,得看现实。如果真能促进科研的话,为什么各个学校的教授副教授们和科研牛人们都不愿意上课,非学校要出台强制规定才不得已去上课呢 ? 如果真能促进科研的话,学校里上很多课的应该都是科研做得很棒的。但现实恰恰相反。科研好的人如果不是被学校规定着必须上课的话,只有自身存有的某种理念的才会去上课。 科研能促进教学吗 ? 得看情况。 拓宽学生的眼界?那不需要科研,靠科研拓宽学生的眼界还不如教师多读些书,多拓宽知识面并了解学科前沿。这比做科研来促进教学要效果好得多。学生需要的是专业上的科普,但科研做到深处都是很枯燥的,不适合作为教学内容。况且真正对研究感兴趣的学生能有多少 ? 增加课程的案例 ? 讲解案例和做项目是两码事。科研的要求和教学的要求不同,科研项目大多不适合作为案例,现在网络这么发达,倒不如找一些经典的、经过简化的案例在课堂上讲。但也能找到一些好处,比如如果项目和所上的课匹配的话,可以讲出自己的经验教训、所用的主流工具等东西来。 同样读论文,为了教学和为了研究而读的方法也是不同的。一直觉得,全心做研究的,容易只把注意力放在创新出成果上,这种价值观下,对如何将研究成果教给学生往往不会去研究。全心做教学的,即使读了大量的论文,其心里考虑的是如何将这些最新的成果系统化地穿插到课程中,这种价值观下,反而对自己出创新成果不利。 培养出世界冠军的体育教练绝大部分自己成不了世界冠军,世界冠军自己也决大部分做不了培养世界冠军的好教练。做冠军和教冠军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思路。当然,总有个别例外。 教学和科研的相辅相成也有例外。教学研究就是一个。到了国外,发现老外教学研究也可以出 SCI 、出顶级论文,也可以申请 NSF 资助。这对我们土博士倒是个好兆头,实在不行,课堂就是我的免费实验室,实验室中研究出的教学成果又可以直接应用到教学中。真是一举双得。
个人分类: 生活|3198 次阅读|6 个评论
被学生泼了冷水之后...
热度 1 zlhua 2011-2-15 23:10
去年上MIS,两个头,分别是物流工程和旅游管理,评教成绩差异很大,分别是80,90;这个80给我刺激有点大,因为这是我评上讲师五年后唯一一次的良...对于我这个一直得优,感觉已成习惯的人来说,这个良无疑是当头泼了我一盆冷水...有点郁闷,然后开始写QQ... 题目:又被泼了一次冷水... " 讲了很多年MIS,评教得优好像成了习惯,突然来了一个良,感觉有点不自在,其实前面在看过这个班的课程设置时就有过担忧,管理学原理未开设,直接开设了MIS....,学生是真实的,只能怪自己太粗心,没有对他们的课程进行深入分析....所以,被泼泼冷水是理所当然的,呵呵,虽然心里还是有些郁闷,但找到问题就好多了,再努力了.....加油!!! :)" 紧接着,以前上过我的课的学生们开始QQ留言安慰我... 1.课程的对象是老师和学生,有时错不在老师。至少我觉得你是好老师。 2.张老师,客观的说,MIS这门课程你讲授的真的很好,至于评教给您评了一个良,我想应该是我们专业,这是有主观原因在里面的!都是些不懂事的娃儿……我代表我们专业向您说声抱歉!不过一个好的老师我相信不会因为某一个专业给评了一个良就否认了他(她)的优秀,是吧!张老师,加油!!!您是最棒的! 3.有你这么有激情的老师上课,我很羡慕他们啦~ 我们这学期连计算机课都没有... 4.就像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每个人对事物的评价标准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您没必要在意那么多...呵呵...至少我认为您是一个难得的好老师...这一学期能和您相聚相伴度过是我的福气和幸运...真的很感谢您教我们的一切...不仅仅是一门学科还有做人的道理...相信我...您绝对是个不可多得的好老师...加油...我永远支持您...:) 5.貌似张老师您下学期要教我们物工09的管理信息系统哦期待 6.我觉得讲得挺好的,挺喜欢这种方法!可能MIS是唯一老师没划重点的科目吧,大家心里有点落差。不过,老师,加油! 说实在的,看到上述留言,让我很感动...感动得几乎忘记了前面的郁闷...又开始变得精神抖擞,开始筹划着未来... 今天,又上QQ,一个学生给我推荐了一个网址 http://v.163.com ,说是不用出门也可以上名校....带开链接... ...... 选课...听课...一个小时后,我开始写这篇博文... 这一个小时对我很重要,现在,我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冷静了...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几年前北京师范大学那位教育学博士的观点:在信息时代,没有绝对的老师,所有的老师被迫成为学生;也没有绝对的学生,所有的学生必须学会做自己的老师.... 然后,我告诉自己...你就是一张白纸,加油!!!
2502 次阅读|2 个评论
从讲师到副教授 中国的现实就是这样!
xupeiyang 2010-11-1 08:40
博主看法:这位老师的经历很有代表性,中国的科研、教育现实就是这样,大家都知道,但要改变现实很难,中国的年轻科研人员真的很难,很累,很苦。 赵晓锋的博客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79197 从讲师到副教授评定下来 【按】作为一位科技工作者,我宁愿相信这不是真的! 转自: http://emuch.net/html/200906/1371032.html 今天省课题进行了鉴定。当时立项的时候给了 10000 块。结题,鉴定,首先到省里面去申报一个鉴定号,给那里的办事人员,塞了 1000 块(有前例,如果不给塞钱是不给鉴定号的)来回车费是 200 。然后到市科技局的时候,科技局说:你在西北大学进行的检测不能通过,因为不具有权威性,(注释:西北大学检测中心是具有检测资质的),后来没办法,又到市技术检测站补充了一个查新报告和一个检测报告,但是也没有送样过去,只是上午给了他们 1000 快 钱,然后让我把我检测的数据结果给他们送过去,直接在上面盖了一个市检测站的章,然后就正规了,这个叫合法了。终于在这些花消的情况下,鉴定前一天,省科 技厅领导提前一天开到了我门学校,就是为了给我的项目鉴定,省科技厅来了一个领导带着自己的女儿,妻子提前来了,所以晚上就安排了住宿,于是我花费了 800 块钱,给领导安排两个标准间两天。期间吃饭花费 4000 两天。终于今天开始鉴定了,参与鉴定的专家组,总的人数是 12 人,(我也不知道一个项目鉴定人数国家有没有规定的人数限制),在 Q_G_Z 下,每个人的红包是 500 ,省科技亭的那个领导是单独的是 2000 ,这样这一项目的总数是 8000 元人民币。 看看所谓的专家组人员:三个是生物专业的,一个是学无机化学的,一个是学有机化学的,一个是学火药的,另外几个专业不详。但是我做的是高分子的东西,结果没有一个人问专业方面的东西。我想可能是都不大懂得吧。 后来鉴定完毕,市科技局长,一个 35 岁 左右的女性,做了总结发言。其中说到,某某老师,你的鉴定报告我看了,很受启发,因为我是第一次见你这样的,把自己的创新点直接提出来的!这点很不错,以 后我们如果再鉴定就要把这个做为一个要求来写。听到这里,我不知道该哭还是该高兴,从大学本科毕业写论文开始,就知道做一个课题都有一个开题的依据,要有 创新点。不知道我们年轻的局长大人,竟然是第一次知道应该这样?!中国的科研,就掌握在这样的人的手中,中国的科研能有出路么?? 鉴定完毕,只好又在 Q_G_Z 下,安排一个有 18 个人的一个晚饭。晚饭花消是 1500 块钱,加上答辩桌上买的瓜子和花生,糖果,水果,这些花消是 260 块钱。 鉴定完毕后,还要到省里去办鉴定证书,应该来回车费是200,不知道在这里还有没有各种费用以及Q_G_Z费用,我们把这些算为不可估费用为1000 那么我一个省课题项目的鉴定费用是总的花消是: 1000+200+1000+4800+500*12+2000+1500+260+200+1000=17960元 扣除项目给的费用是10000,那么我做这样的一个项目赔了8000元+做这个实验所有的实验经费12000+这两年多时间的精力和时间最后我获得的是一张省科技鉴定证书! 也就是说我拿两万块钱和两年的时间和精力,以及三篇发表的论文的版面费(1600元)换了一个省科技鉴定证书 按照我们的规定,评定副教授职称,要两项省科技成果,至少六篇核心期刊论文,至少五万字的专著。那我要完成我从讲师到副教授职称的评定要花消44000的项目鉴定费用,3200的版面费用,一本书的出版大概要40000块钱吧,(有人会说说可以卖 的,对一个专业老师来说,销售量小,可能要10年也未必收回成本,何况书10年的教材我相信早就被淘汰了)加上几年的时间和精力 那就是说我要从讲师评定下来后,到拿到副教授职称,至少要花消费用是90000块钱,这个过程我们不计算Q_G_Z随着时间的变化的提升。一切按照今年的行情来计算! 那么来计算下我的工资: 我一个月工资拿到手的是1800,讲师四年可以评定副教授,其实也就是五年,我四年的收入(1800*12+650)*4=89000 而刚我门计算了按照评定副教授的最低资格花费是90000 那么我评完毕副教授变成-1000元,然后第五年的工资22250 那就是21250元,那么这21250元就是我五年的生活费用。平均到每个月就是354元人民币。 这就是我一个硕士毕业在大学当老师从讲师评定完毕到评定完毕副教授这段时间我的经济! 也欢迎把帖子转出去,让一些领导看看,我们的生活 我只是说了一个所有老师尤其进行过项目鉴定的老师,都会有的经历。感谢大家的回帖,只是感觉年轻人真的好难!希望大家有一天老了,想想自己年轻时候的困苦,多给年轻人一条生路,给予他们一定的帮助! 有朋友回帖说没有计算年终奖,和课时费。我想这位朋友大概不是教师吧,现在的学校都是人满为患,我们每学期能完成工作量就不错了,我们超课时是一节课是10块钱。我们过年什么都没有的除了教师节给300块钱别的什么都没有了。 也有朋友说,你可以不做这些的,在一个圈子有一些事情不是你不想做就可以不做的。那你职称还评定么?你可以不评定,那我们实行末位淘汰,结果呢?我们只是游戏者,不是规则制定者,我写这些没有埋怨的意思,是希望大家了解一个过程而已。 看到科学网有人转帖,那里很多学者和专家。有人说10000块钱的项目还要鉴定什么?我想说这样话的人可能一直在读书从博士到博士后然后从国外回来的人然 后被特聘定为高职称的吧?!否则你怎么不知道现在的很多职称评定的条件是你必须去做的否则你就一直做助教吧!项目必须鉴定,否则以后你就别想再申请省课 题,这个是规定。当然这个过程我不否认我们通过项目鉴定来做为职称评定的完成条件,因为职称评定的要求明确指明的! 另外这个是我的经历,可能有人不相信,但是我的确经历了我相信在河南的朋友们教师朋友们大概都会经历的!
个人分类: 科学名人|7262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载]从预言到现实:河海大学一中年讲师全裸跳楼身亡
JYH64J98Y99H 2010-10-25 11:15
10-10-21 11:19实习生夏前坤张基一 本报记者 嵇天 程晓 没有人知道,郭建平博士为何早晨还穿得西装笔挺,在自家楼下转悠了1个多小时,然而9点45分却从20楼的家中纵身跃下,而且还是赤身裸体。 调查中记者发现,他的悲剧来得毫无征兆就在前天,他还给学生们上课,这个星期六他还有一场监考。中秋国庆假期,他回了趟安徽老家,和家人过了一个团圆节。跳楼前,他跟母亲说: 我早上有课,你下午再来 生于1967年的郭建平,是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人文学院的讲师,南京大学历史系研究生学历,史学博士。 河海大厦门口收废品的妇女目击了郭建平跳楼的整个过程。早上,她和丈夫正在收货,突然听见电线火花的噼里啪啦声,没等她抬头看,就听到砰的一声闷响,循声望去,一名赤身裸体的男子,面部朝下趴在一楼的花坛边。 不好了!有人跳楼!妇女惊叫着跳开一步,她丈夫则镇定地上前查看情况坠楼男子面部血肉模糊,已无法辨别。刚摔下来的时候没有血,后来血才慢慢从男子的五官里渗出来。 路人随即拨打了报警电话,警方来人将坠楼男子翻过身来。经过辨认,这名妇女发现是住在河海大厦里的郭建平,这里很多人都认识他,他平时行为举止有点奇怪,不太爱和别人打交道。 我没想到是他。一名附近居民被吓得一天没敢下床,就在郭跳楼前一个多小时,她还听到郭在楼下接电话,他说妈,我早上有课,你下午再来邻居说,郭建平老家在安徽芜湖,他的母亲和他住在这里。国庆节前,郭建平和母亲一起回老家,节后,他一人返回。 昨天下午3点多,郭建平的母亲到达儿子住处。直到邻居告诉她这件事,她才知道儿子已经跳楼身亡。 40多岁了还是单身 精神不太好,但为人不错 昨天傍晚,记者来到郭建平位于河海大厦20楼的家。与楼道内其他住户家门前的杂乱无章相比,郭建平将家门口归置得很干净整齐。 早晨他穿着西装在楼下晃悠了大概1个多小时。这是郭建平的邻居张大妈最后一次见到他。大概10点时,她就听到喊有人跳楼了。张大妈当时根本没想到是郭建平,虽然他平时不怎么说话,有点孤僻,但人还是不错的。 张大妈说,做邻居这么长时间,郭建平只跟她说过一次话,因为他的电脑上不了网,到我家来借电脑用,用完电脑之后不停地谢我,非常有礼貌。她说,出事前几天,郭建平并没有表现出什么异常。 记者从河海大学一名老师处了解到,郭建平精神方面有点问题。间歇性发作,他当年没追上某位同事落下的病根,后来一直未婚,如果结婚的话会好些。 郭建平跳楼的事情也成为河海大学师生谈论的焦点。一名老师介绍说,最近还看到郭建平在正常上课,而且他似乎还有一场监考,刚听到郭建平跳楼的消息,老师们都不敢相信。不过确实有些异常,有时候夏天还穿着毛衣走在校园里。 关于死因有多种猜测 可能与评职称或分房有关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郭之所以跳楼,可能与学校评职称、分房有关。 河海大学日前出台了SCI政策,SCI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1961年创办出版的引文数据库。SCI收录的科技论文多寡被看作衡量老师科技论文水平高低的重要评价指标。估计郭因此评不上职称,受了刺激。一位老师说。不过,也有说法称:学校没有实现当时的承诺的条件,导致他想不开。 记者了解到,现在高校都实行按人才标准来分房的制度,职称越高,分房越好,房屋补贴越高。对此,校方表示不愿多作评论。一位认识郭建平的老师感到很惋惜,多好的一个人,前程似锦,对生命的态度太草率了 附:相关评论链接:促使郭博士自杀的第一个原因是职称评定。可以说,当下困扰高校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最大的问题就是职称评定问题,可以说得上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在中国的高校,那些党政机关里的处长、副处长什么的随便写一篇关于马列主义的读后感都能评上教授或副教授,而那些在一线承担大量教学和科研人物的普通教师要评上教授或副教授比登天还难。因为学校当局为了创建所谓一流大学,给普通教师们评职称规定了大量的条条框框,让普通教师们不但要完成大量的授课任务,还有在SCI、EI、SSCI 、CSSCI 等刊物上发表大量的论文,申请到省、部级的若干项课题,在国外至少学习一年等,缺一项都不行。这就是为什么郭建平博士在43岁还是一个讲师的原因。在高校当局职称条框的束缚和压力下,中国高校的中青年教师大部分患有抑郁症或神经衰弱症。我曾经亲身经历过这样的现象,青年教师一见面就相互问,你今年发表文章了么?在什么级别发表的?能不能帮我发一篇等类似的问题,可见发文章、申项目成了他们心头挥之不去的恶梦。在这种心理状态下,不出事才怪呢。 促使郭博士跳楼的第二个原因是无所不在的压力。在当下的中国高校,你想要超脱发文章和申请项目以求得内心平静是不可能的。学校当局营造的氛围处处使你压抑。评上正高职称,在工资和住房待遇上都会有较大的改善;评不上高级职称,工资低的可怜,还要住单身宿舍或在外租房。谁申请了高级别的项目或在高层次刊物上发表了文章,学校就会在办公楼、图书馆和网站等各种场合大肆宣传这些人物,吹嘘他们的牛,给那些没有拿项目或在高水平刊物上发文章的老师营造一种心理的压力。曾有一位大学院长如是说,谁拿了国家社科项目谁就是大爷,谁拿不到国家项目就靠边占,年终奖等待遇都没有他们的份儿。这种来自物质和精神的压力使高校的中青年教师不能承受。 链接: 河海大学校长难道要逼博士们跳楼 作者: professorqs 发表日期:2009-5-15 16:25:00 尊敬的校领导:   针对河海校科教〔2009〕21号 关于印发《河海大学关于申请博士学位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试行)》的通知,做为河海大学博士,我们有不同意见。   我们在入学时被告知:博士毕业的要求是发表1篇sci文章或者1篇ei加上2篇核心,这应当视作是一种要约和承诺,具有合同的效力,而且在标准学制的年限内是不应当作出单方面更改的。我们一直在按着学校当初的要求在努力,突然出台这样的政策,要求明年5.1之前不答辩的都要按新规定要求,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学校是有权利制定新政策,而且应当承认新规定的确有利于促进博士研究水平的提高,但在新生入学之时就应当尽到告知义务。学校在出台这个政策的时候,并没有征求任何一个学生的意见,仅凭几个人开个会就定下来,并不符合合同法中关于合同内容变更时需要双方平等协商的基本原则。   其次,考虑到sci学术期刊主要是针对基础学科的,对于工科类的发表sci文章难度非常大(参见河海现有博士生导师发表的sci文章量可知),即使让我们写,也要考虑一下sci期刊的发表周期,一般sci文章发表至少1年半的时间,这样算下来,有些年级的博士至少还要两到三年时间才有可能毕业,这样的延期对他们是致命的打击,延期以后国家补助肯定是没用了,要么厚着脸皮问家里要钱,要么自力更生去赚钱,请问博士读到这样份上,连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没用,还怎么有精力去写sci文章?   河海是以工科为主的院校,多数学科普遍不具备发表大量sci文章的具体条件,首先缺乏的就是纵向的科研项目和国家基金支撑,以横向项目工程实际运用居多。即使有合适的研究项目,能参与的博士仍然是少数,况且参与研究并结合课题写出sci级别文章也是难度很大。其次对于工科学生来说,如果要写sci文章,最好的着手点就是从试验,但以河海目前的条件,让学生组织试验比写一篇sci的难度更大。目前博士一年的研究经费为2000元,根本不足以启动科研试验,而且这仅有的2000块钱的支配权也不在学生手中。没有试验条件、缺乏经费支撑,想要发表高水平SCI论文何其难!   恳请校领导和学术委员会成员能认真考虑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适当调整。建议将规定实施对象改为09(2)期后入学博士,尽到告知义务,这样才符合合同法有关规定。      近期河海大学又出台新政策,延长学习年限为3-4年,这就变相的要求很多人不能提前答辩。这样某些只有一年就要毕业的博士生一定要发SCI。写SCI至少要半年的时间,等到检索差不多两年了。在这延期的一到两年时间内,有多少学生的家人在等着他们去挣钱养家?有多少男博士的女朋友在等着和他们结婚?而且没有了补助,让让这些本来就很穷的博士如何生存。记得以前有过报道,某大学的博士生累死在办公桌前,某学校博士相继发生跳楼惨案。   难道我们敬爱的河海大学的领导们真的认为河海大学的上千名博士都是坚强的人吗?如果有人因为压力太大而走上了不该走的路?请问你们对得起他们的父母和爱他们的人吗?去年河海大学某学生跳楼的事情还没有过去太久,新来的校长和书记就不知道这件事吗?   请你们去看看那些可怜的博士,他们都是面容憔悴,显不出一点生机的样子。有的人头发白了许多,有的人头发稀疏的能数的清。他们心里的压力,你们能懂吗?你们也是为人父为人母的,你们能不能把学生当成你们自己的孩子呢?不要为了自己的仕途就要所有的博士都发SCI。你们这样和过去的吸血鬼,有何分别?   请领导慎重考虑我们的申请。请从新入学的同学开始执行新政策。不要等到惨案发生了,才后悔。要知道,生命是个单行线。。。。。。。。。。      附录:   一.河 海 大 学 文 件       河海校科教〔2009〕25号     ────────────────────       关于调整河海大学博士研究生     标准学习年限的通知       各单位: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鼓励博士研究生进行学术探索和在科学、技术和工程等不同方面做出创新成果,提高博士学位论文的学术水平,经研究决定,调整博士研究生标准学习年限。     博士研究生标准学习年限由原来的3年调整为3~4年,直博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5年。相应的奖助学金发放及住宿安排按照标准学习年限执行。     因特殊原因未能按时完成学习、研究任务或参加博士论文答辩的,由本人提出申请,指导教师签署意见,经学院同意,报研究生院批准后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延长年限一般不超过2年。     以上规定自发文之日起执行。       二○○九年五月十三日      主题词:博士 学位 年限 通知      河海大学校长办公室 2009年5月13日印发      录入:冯 捷 校对:高雪梅         二.河 海 大 学 文 件       河海校科教〔2009〕21号          ────────────────────     关于印发《河海大学关于申请博士学位表学术论文的规定(试行)》的通知       各单位: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激发研究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和促进研究生在高水平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经2009年4月8日河海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九届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河海大学关于申请博士学位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试行)》,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附件:《河海大学关于申请博士学位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试行)》   二○○九年四月三十日   主题词:学位 论文 规定 通知           河海大学校长办公室 2009年4月30日印发           录入:冯 捷 校对:高雪梅     附件:          《河海大学关于申请博士学位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试行)》                    按照《河海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工作的有关规定》,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发表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学术论文作为申请学位的依据,经2009年4月8 日河海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九届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作出如下规定:          一、申请博士学位者,应以第一作者(包括导师第一作者,申请者为第二作者),且第一署名单位为河海大学,公开发表一定数量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          1、申请理学、工学学科门类博士学位者,发表的学术论文应至少有1篇学术论文在外文学术期刊上发表并被SCI收录;          2、申请法学、管理学学科门类博士学位者,发表的学术论文应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1)至少有1篇学术论文在外文学术期刊上发表并被SCI或SSCI或AHCI收录;          (2)有2篇学术论文被SCI或EI收录(其中至少1篇为外文文章);          (3)有3篇学术论文发表在CSSCI 检索源期刊上。          3、其他等同条件如下:          (1)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有个人证书),可免除论文发表的要求;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或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排名前5位)、二等奖(排名前3位)、三等奖(排名前2位)、或发明专利授权,等同于发表相同数量的SCI或EI论文          (2)成果均应以河海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          二、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可制订高于本规定的要求,由研究生院认定。          三、如果申请者仅未满足本规定的论文发表要求,但满足原入学培养方案发表论文要求,经学院同意、研究生院批准可以组织其学位论文答辩。答辩通过者,可予以毕业,但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暂缓审议其学位。毕业后24个月内,满足发表论文要求后,由本人提出审议学位的申请,逾期不再受理。          四、如确有特殊情况,经本人申请,研究生院审核,报请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后可授予其学位。          五、本规定自2010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          六、本规定由研究生院负责解释。
个人分类: 杂七杂八|6212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培训讲师
sunapple 2010-9-8 09:01
培训讲师 培训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可粗分为内训和外训。培训效果很大程度取决于培训讲师的水平,常规培训(如管理技能、执行力、沟通技巧等)一般是请专业化培训师来进行(外训),专业培训一般是请内部有经验的人来完成(内训)。培训讲师的打造已成为培训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探讨选择和做培训讲师的一些心得供参考。 培训内容是培训师亲身经历或认可的。 同演员要体验生活一样,一个人讲亲身经历或认可的事时,有感受胸有成竹,有东西或素材可讲,不容易紧张或害怕,能深入浅出。因此,培训师要请有经验(对培训内容)的人来做。 培训内容和方式是培训对象需要的。 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培训师,讲的内容和采取的培训方式往往是自己熟悉、擅长和认可的,而不是培训对象需要和喜欢的。因此,学会换位思考,有为别人着想和关注客户价值的技能,是做好培训的关键。 培训结果是培训对象和培训师的共同提高。 一般认为培训的受益者是培训对象,其实培训的最大受益者是培训师。培训工作迫使培训师学习和深入理解培训内容,准备课件和讲课的过程是重新梳理培训内容的过程。 培训效果是提前准备和投资得到的。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不断积累培训内容,有把复杂问题简单易懂化的技能。如用案例或故事说明道理或方法,而不是用道理解释道理或方法; PPT 用直观的图表,不用大量的文字。 培训技巧对培训效果有很大影响。 有的人知识和经验都很多,就是不会讲或讲不好。开始(入口)可讲与课题内容有关的故事,并起到调动听众听课积极性的作用;中间可用PPT展示出来的是最重要的,和帮助听众理解或记的;结尾要传授整个讲课内容的精髓,并沉淀到听众脑海中。 企业许多工作是通过培训安排的,尤其是在快速发展阶段和新兴行业。企业培训是使上下保持一致,解决新行业人员短缺或不足的一个重要手段,打造培训讲师已成为企业培训的一项重要工作,和培养人才发现人才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值得专业培训公司开发的一个新产品。 大师交锋 这个周末,在北京一个五星级酒店的会议室内,讲台上星光闪烁交锋,讲台下思想碰撞交流,到处火花四溅,几位营销大师同台共演,中国营销第一个盛宴。有幸作为台下的一员,两天共进五套精神大餐,值得回味分享。 路长全老师。 成名作解决。只讲两个观点,重点突出,给人印象深刻,在短短半天时间内,让我们清楚的知道高度和角度,及做第一和唯一的重要性,并通过案例旁证怎么做第一和唯一。若过程中活跃一下气氛,减少案例,增加些互动和操作方法(不仅思想方法)介绍,效果会更好;若路老师能站在天人合一的高度上看待两度(高度、角度)为一(第一、唯一),将创造大师级的作品。 高建华老师。 成名作笑着离开惠普。给我们一个小众概念,其它道理很多,几年前已听过高老师讲过,若是讲给大学生或初学者就好了。高老师讲的很努力,类似满堂灌,案例也很多,若改成少而精,制造点快乐,让学员笑着离开讲堂就好了。高老师加油,与时具进啊。 叶茂中老师。 成名作广告人。只讲一个案例,和这个案例的制作过程,讲课没有激情,但有情调和幽默。讲的不多,学员学到的更少,但学员听的积极性高涨,恰到好处时收场,不但赚了讲课费,而且还推销了自己,不愧为广告高人。提问要么不给具体回答,要么让你找广告公司,传道授业解惑是大师的职责啊。 赵强老师。 成名作找不到北。让我们知道关注客户需求,知道卖什么产品和卖产品的什么,有案例、有道理,浅显易懂,靠来回走动吸引学员,让摄像人员忙个不停。随着年龄增加,经验越来越多,相信赵老师的课会更精彩、更有大家的沉稳,期待您的新作找不到难。 朱玉童老师。 很善于利用,包括自己的专业知识,还有别人的影响力。开同台大师的玩笑,从生物运动规律讲起,搞笑并有深度,产品适者生存,低成本复制,包括培训-----让人耳目一新。案例不在多,而在于精深,小动作多了,难免会伤大雅。朱老师您利用皇明的时候到了! 姜汝祥老师。 成名作差距。我崇拜的校友,北大的光荣,有宽阔的知识,能在最短时间里抓住别人讲的要害和本质,每次讲课和点评都激情蓬拜,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号召力,有超强的学习能力和自我调节改变与包容整合能力。您在营造大师的舞台,让大师们为您和锡恩呐喊吧! 大师各有各的风格,不同风格各有利弊,其共同的成功点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在从事的行业内坚持,培养成愿意为之奋斗的事业,做出成功的案例,思考其中的道理,能举一反三,善于学习总结(写书),会用小案例说明大道理。
个人分类: 技术力论坛|76 次阅读|0 个评论
培训讲师
caoman 2010-8-24 17:36
培训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可粗分为内训和外训。培训效果很大程度取决于培训讲师的水平,常规培训(如管理技能、执行力、沟通技巧等)一般是请专业化培训师来进行(外训),专业培训一般是请内部有经验的人来完成(内训)。培训讲师的打造已成为培训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探讨选择和做培训讲师的一些心得供参考。 培训内容是培训师亲身经历或认可的。 同演员要体验生活一样,一个人讲亲身经历或认可的事时,有感受胸有成竹,有东西或素材可讲,不容易紧张或害怕,能深入浅出。因此,培训师要请有经验(对培训内容)的人来做。 培训内容和方式是培训对象需要的。 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培训师,讲的内容和采取的培训方式往往是自己熟悉、擅长和认可的,而不是培训对象需要和喜欢的。因此,学会换位思考,有为别人着想和关注客户价值的技能,是做好培训的关键。 培训结果是培训对象和培训师的共同提高。 一般认为培训的受益者是培训对象,其实培训的最大受益者是培训师。培训工作迫使培训师学习和深入理解培训内容,准备课件和讲课的过程是重新梳理培训内容的过程。 培训效果是提前准备和投资得到的。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不断积累培训内容,有把复杂问题简单易懂化的技能。如用案例或故事说明道理或方法,而不是用道理解释道理或方法; PPT 用直观的图表,不用大量的文字。 培训技巧对培训效果有很大影响。 有的人知识和经验都很多,就是不会讲或讲不好。开始(入口)可讲与课题内容有关的故事,并起到调动听众听课积极性的作用;中间可用PPT展示出来的是最重要的,和帮助听众理解或记的;结尾要传授整个讲课内容的精髓,并沉淀到听众脑海中。 企业许多工作是通过培训安排的,尤其是在快速发展阶段和新兴行业。企业培训是使上下保持一致,解决新行业人员短缺或不足的一个重要手段,打造培训讲师已成为企业培训的一项重要工作,和培养人才发现人才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值得专业培训公司开发的一个新产品。
个人分类: 随笔|2311 次阅读|0 个评论
金字塔形人才体系与科研评价体系
windlight 2010-5-11 07:08
赵凤光 这两天和人聊天聊到大学招聘人才,连硕士都留不下,金字塔就谈不上构建。下文是一些老的思考。 答丁香园网友尘提问 金字塔形人才体系 是指中间这一块和下面需要培养的这块人才相对比较多些,但真正顶尖的人才不可能太多。那么中间和下面的人才逐渐分流到哪去了? 我的回答2003-12 这个问题有一个小小的逻辑错误。 天下不是只有一个金字塔,而是三百六十行行出状元。 每个人都有成功的一面,对这个人来说,这个成功的一面就是他自己的塔尖。 但对于一个给定的时间和空间,给定视角我们会发现有金字塔存在。注意这是给定时间和视角。楼主又问金字塔下面其他的人跑那去了? 这是一个动态的视角问题。这时不能简单等同于一个给定的金字塔。 一个是金字塔本身在发展,在新陈代谢;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还没有到达顶峰,后来者居上。 一个更好的看法或问题说法是太阳的光锥一直在宇宙中遨游,走在后面的光热还没有机会看一眼他们前方最好的风景,就已经消失在无边无际的宇宙中了。 或者是彗星的遨游,彗尾总是不停的消失,但慧头总是有新的领头羊。 具体地说,一个国家一个单位一个行业的人才应该形成金字塔结构,这是一场永不停止的马拉松赛跑,总是有金字塔尖的领跑者,但没有庞大的金字塔座般的追随者和竞赛者,游戏很快就要结束了,领头雁总是最先累坏的。 楼主的问题也可这么回答:不仅仅是一部分底座的人,塔尖的人也go with the wind。剩下的还是金字塔。 健康报》有奖征文: 从晏才宏现象看科研现状 2005-04-15 曾经讨论了 三种人 ,在尘主任的帖子里也讨论了 金字塔形人才 在上面帖子里大家讨论的 对大学的评价和对科研的评价体系以及教师评价体系的也都是有其正确的地方,借此机会发力改革以适应形势的变化也是我们的当为之事,有问题就要解决问题。我不再重复这些问题和解决之路。 我想问题是否还有另外一个方面。我的意见比较另类。 实际这个社会真的是卧虎藏龙,就如天龙八部里武功最好的是藏经阁无名清扫僧,这时不是社会不发挥它的人才发掘机制,而是人家不选择露面而已,我想这也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吧。 晏老师选择了一般人认为是独善其身,不随波逐流之举,我想他主观上是否也有如无名老僧一般的追求,不是治国平天下,只是独善其身,这是姑妄之。 这时我们非要其如王选般一样在事业成功多年后,给其巨大的荣誉和地位,而不是雪中送炭,或者说等价交换,针对他的付出,社会没有给其应有的回报。那这是社会的失败。但如隐士般大隐隐于市,不去因为功夫大而责任更大为国负责或为校负责,只是为自己的理念而生,我想也不失为一种人生的选择。 作为晏老师个人,我不认为其失败,作为大学有这么好的老师也不是失败,作为众多弟子,晏老师也不是失败者。但作为家人的晏老师,作为社会资源一部分的晏老师,如果能更好让其所付有所得,失败的也不会太多。这是我们社会应该反省之处。 英年早逝,令人痛惜! 我们学校一位老师也是殉职在岗位上,我想在 妖魔化 教师和医生的今天。我为能成为他们的同事,我感到骄傲。
个人分类: 思辨|3943 次阅读|0 个评论
博士生待遇提高了,博士后怎么办?
xiegming 2010-1-17 11:26
昨天得知北大的博士生待遇已经提高了,每人一次性发了6000,从09年9月份补起。 北大bbs上也有很多人在说这个事。北大同时还在执行一个校长奖学金的项目,针对部分优秀博士生进行额外奖励,每个月发3000。算下来,这样的学生每个月至少有4500的收入,而且是税后。我觉得可以和国外的博士生相比了。 不说和国外的博士生比,比国内的博士后的收入高很多了。目前博士后的税后收入大概每月不到3000吧。这样的话,我觉得博士后也应该提高待遇,毕竟博士后是正式工作,而且人数比博士生的人数要少很多。如果一个人博士毕业之后作了博士后,发现自己的收入反而减少了,心里该是什么滋味啊。 另外,硕士生肯定会很伤心,网上也有很多帖子在表达这个意思。我觉得应该考虑给硕士生也增加一些。 更有高校教师的待遇,是否也该水涨船高啊? 但是我隐隐有点不安的感觉,这么发钱下去是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吗?谁知道呢,走着瞧吧。
个人分类: 职称 待遇|12350 次阅读|18 个评论
那些老师们(1)--老讲师杨国明先生
liudongyang 2009-5-23 17:15
初上大学,与高我两级的师兄闲谈,他称在牧医系有两位老师的课必须听,一位是杨国明先生的养猪课,一位是程怀江先生的解剖课。杨先生毕业留校后一心扑在养猪实践和教学上,1978(26)年参加过 全国高等农业院校畜牧专业数量遗传学师资培训班 (华中农学院畜牧兽医系,1978/5.)。杨先生 对于职称很不在意,认为那玩意儿可有可无,不主动参与职称评定,我们入学时他是讲师,现在12年过去了,接近退休 年龄,还是讲师。他写论文很少,看重实践,自己在百泉校区有一小型试验猪场,在八十年代即开始摸索工厂化养猪,并小有斩获,除了养猪学这门课程以外,杨老师在经济上也使人侧目,学生中间传为杨百万。 养猪课,在大家期待的目光中,有些发福,谢顶,一口典型豫南话(禹州人)的杨老师登上了讲台,不带讲义与教材,踏上讲台即开讲。语速平缓,不紧不慢。记得第一节课是绪论部分,先从家猪与野猪的区别讲起,之后讲我省养猪的形势,我国的养猪形势。杨老师讲课用术语不多,语言生动有趣。记得有一次讲到如何把打架的公猪隔开,杨老师声情并茂,在讲台上如同表演话剧,很有激情。 在当时他是大忙人,上课中间,常有电话打进来,多是为猪场或养殖户处理技术问题。我们坐在台下,羡慕杨老师的手机,当时的手机号码是9字开头。拥有手机是一种象征。 最后一节课,杨老师给我们算明细账,办猪场,所有费用摊到一头母猪身上有多少钱,猪场运营好的话一年又可以有多少利润,很详细,他希望我们投入到养猪实践中去。你们办个猪场,50头规模母猪算起,一年可以赚多少?除了养活自己,还可以创造就业机会,不要守着当教师那一个的几百块。如果你们向往那几百,就不是我的学生。当时,我们都一笑而过,上了大学,没有几个人想到臭乎乎的猪圈去,杨老师的话,我们记下了,却没有太在意。自己从毕业到现在,除了养过半年猪,看过一段时间的猪病,与猪打交道很少了。06年蓝耳病爆发,07猪价猛涨,丁磊和好多地产商投入到养猪中,才发现自己错过了一个产业和大好的发财机会。 杨老师身体最近欠佳,他的养猪课也由年轻人接手。偶尔在网络上还能搜到杨老师的身影,仍然奔波在养猪第一线。当年的同学,现在在做专业的不多了。多年的奔波,多数人求稳,找一个安稳的工作在生活着,从事养猪第一线的同学更是少之又少。我也还在求学的路上跋涉,没有勇气把后半生托付给肥肥的娇嫩的猪弟弟们,在眼下的中国,写文章是上上签,实践却是不招人待见的活。 今年是母校60年校庆,见到杨老师,他还认我们这帮不养猪的学生吗?
个人分类: 教育八卦|882 次阅读|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3: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