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四面山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长形和圆形的远志属果实
Abies 2018-7-29 17:09
查看四川洪雅采集的标本,见一个远志属的灌木,果实倒卵状楔形,应该是长毛远志( Polygala wattersii Hance )。几天前在黑林河附近林下,分明看到了荷包山桂花( P. arillata Buch.-Ham. ex D.Don )的果实。两者果实形状是如此不一样,后者是近圆肾形的。以前拿不准长毛远志和尾叶远志的差别,重新检视资料,后者的花小得多,而且据说后者常见石灰岩区域。迄今我只见了长毛远志和荷包山桂花,多数情况是在砂岩或至少不是石灰岩区域见到的。洪雅县野外考察由 “ 洪雅林木种质资源调查组”支持 。 长毛远志( Polygala wattersii Hance )的果实,拍自重庆江津四面山。 荷包山桂花( Polygala arillata Buch.-Ham. ex D.Don )果实,拍自四川洪雅七里坪黑林河
个人分类: 植物形态|3274 次阅读|0 个评论
重庆植物札记之大叶耳蕨(20180622)?
热度 2 Abies 2018-6-22 22:32
大叶耳蕨( Polystichum grandifrons C.Chr. )?鳞毛蕨科耳蕨属。 2017 年在四面山带学生走一条从未走过的路,正当走了大半天找不到近道返回只能原路走很失落的时候,路边林下碰到一丛下图的耳蕨属植物。当时以为就是兵哥儿于 2006 年在云南绥江最想找到未果且天黑了差点找不到路到车上的高大耳蕨( P. altum Ching ex Li Bing Zhang H.S.Kung ;高大耳蕨的加词“ altum ”是高大的意思,命名人是张丽兵和孔宪需,原白中明确了秦师爷把名字写在标本上的,翻译出来是描述等是兵哥儿和孔老师做的;否则可以用 Ching in Li Bing Zhang H.S.Kung ,关于学名的命名人的问题还有些讲究;2006年还没有向家坝电站,那时的绥江县和现在的绥江县好像不在一个位置),可能顺手拔了一片叶,但现在查不到 2017 年有采集标本的记录。今年有有意中找到了一条能从驻地通往那里的环线山路,但再没有找到去年碰到的那株耳蕨;一般情况下这么大的家伙且生在路边林下的不可能只有一丛。今重新来看图,有些不像高大耳蕨。网络上能看到的数字化标本,部分采自湖南等地的可能不是高大耳蕨。大叶耳蕨以前只记录贵州、广西、云南、台湾等局部地区有分布,贵州仅仅在都匀采到过标本。高大耳蕨也零星分布在滇东北绥江县、四川屏山和雷波和重庆酉阳等。明年争取 把它或更多的植株碰到。 耳蕨属是鳞毛蕨科难整的类群,是国产鳞毛蕨科种类最多的属;鳞毛蕨科哪个属都难整;蕨类植物可能也越来越说不清楚。几年不看或者不常看蕨类植物的文献,耳蕨属以前的属下划分, 2013 年出版的 Flora of China (vol. 2-3) 我迄今没有把握。中国植物志 5 ( 2 )把大叶耳蕨和高大耳蕨划在新生耳蕨组; Flora of China 新生耳蕨组还在,但只包含了 4 个种,其他在中国植物志 5 ( 2 )上记录该组的其他 3 个种则分别转移到后生耳蕨组(小羽耳蕨和南亚耳蕨)和深绿耳蕨组(二尖耳蕨;深绿耳蕨组在中国植物志上主要是叶轴上有芽胞的种类);且南亚耳蕨用更早有优先权的名称 P. mucronifolium (Blume) C.Presl 。这些分类处理的理由如果在已经出版的资料中找不到,极有可能在兵哥儿的电脑或大脑中的。
个人分类: 重庆植物|2999 次阅读|4 个评论
重庆植物札记之山地凤仙花(20180620)
热度 1 Abies 2018-6-20 21:24
山地凤仙花( Impatiens monticola Hook.f. ),凤仙花科凤仙花属。凤仙花属种类繁多,花的结构大同小异( 27 年前在西安一师辈给我讲蕨类的一个类群也这样说),全靠对描述术语的准确把握。由于花大,开花的时候空间结构微妙,压制成标本失水后很难复原,使用工具书查检索表常常看到哪个种都像。因此这么多年我对这个类群没有感觉,遇到有兴趣的花常问小于大师;有时候问过多遍还是没有记住。山地凤仙花的加词后缀 -cola 构成的复合词常当名词用,相当于名词同位语,不随属名的词性(阳、阴、中)变化词尾。模式标本采自四川峨眉山,原白中引证了至少 2 个采集号,它们是合模式( syntypes ),不知是否已经后选模式?当前有些学人很愿意做 typification 的工作;记得前两年印度人也对模式标本采自我国的凤仙花属的一些名称做过后选模式。命名人是大植物学者 Hooker ( William Jackson Hooker )的儿子 Joseph Dalton Hooker ,有点刊物在需要正文引用文献时前者直接写 Hooker ,后者写 J.D.Hooker ,如果不引用文献直接写命名人标准缩写则前者 Hook. ,后者 Hook.f. 。 Flora of China 等文献记录山地凤仙花产重庆(缙云山)和四川(峨眉山、洪雅等)。我在重庆见到开花的山地凤仙花植株都在四面山,一次是 2008 年,一次是 2016 年。
个人分类: 重庆植物|4164 次阅读|2 个评论
重庆植物札记之根茎水竹叶(20180619)?
热度 1 Abies 2018-6-19 22:10
根茎水竹叶( Murdannia hookeri (C.B.Clarke) G.Brückn. )?鸭跖草科水竹叶属。鸭跖草科野生种类在重庆大概有 6 属,种类都不太多;水竹叶属有 4 种(或更多)。水竹叶属植物我以前常识过分种,但常常弄不清裸花水竹叶和牛轭草;根茎水竹叶与这两个种区别较大,且退化雄蕊是分裂的。没有采集标本仔细观察,我仍然不是那么确定,因过去常犯想当然自以为是的错。根茎水竹叶这几年在四面山学生实习的时候都时有所见,生在溪畔石缝,喜欢潮湿。中文名称“水竹叶”一不留神可能想不起来,因为近年来发现叫“竹叶”的种类太多,如鸭跖草科还有竹叶子属;禾本科还有淡竹叶属,还有竹叶草、竹叶茅等不同类群。能记住或者至少可以核查学名才靠谱,可以避免“说什么偏不是什么”。
个人分类: 重庆植物|3967 次阅读|2 个评论
重庆植物札记之金丝桃和金丝梅(20180618)
热度 3 Abies 2018-6-18 21:52
金丝桃属( Hypericum L. ) APG 将其与其他几个属列为金丝桃科( Hypericaceae ),但金丝桃科我只认识金丝桃属。以前的分类系统,常将它们放在藤黄科( Clusiaceae 或可替换的保留名 Guttiferae )。藤黄科 APG 系统还在,只包含 10 多个属,著名的水果山竹就还留在藤黄科;但我也没有吃过山竹,据说是水果之王,我很难想象。重庆常见的金丝桃属灌木我以为不多,以前在缙云山常告诉学生金丝梅( Hypericum patulum Thunb. ),好像在缙云山常见是栽培的。 2008 年在奉节天坑注意到有花丝和花柱特别长的野生植株,仅凭照片认为是金丝桃( H. monogynum L. ),生在石灰岩岩缝。后来在重大缙云校区见到栽培的金丝桃状的植株,叶片和花都比野外见到的金丝桃大。前些天在四面山,学生突然说他们看到“金丝桃”开花不一样,有花丝长和花丝短的种,并且都生长在住地附近的路边岩坡上;四面山的基岩是红色砂岩。在没有开花的时候,仅从枝条和叶片很难区分金丝桃和金丝梅,开花以后再比较,叶和枝区别细微,可能还有肉眼没仔细看的特点没发觉。但花蕾开始,金丝桃的萼片明显开展,而金丝梅的萼片紧贴花蕾。遗憾的是这些地方的植株都没有采集标本比较。凭照片推测,重大缙云校区栽培的极有可能是大叶金丝桃( H. prattii Hemsl. ),但 Flora of China 等没有说这个种常栽培观赏,倒是提到金丝桃形态变化很大,且常做观赏植物栽培。 1、金丝梅(四面山野生) 2、金丝桃(四面山野生) 3、大叶金丝桃(重大缙云校区栽培)?
个人分类: 重庆植物|6319 次阅读|5 个评论
重庆植物札记之吴茱萸(20180617)?
Abies 2018-6-17 21:20
吴茱萸( Tetradium ruticarpum (A.Juss.) T.G.Hartley )?芸香科吴茱萸属。没有相互比较,我区分不开吴茱萸属和黄檗属,前者是聚合蓇葖果,后者是核果状的果实。前几天在重庆四面山雨天碰上一枝开花,植株有气味,我以为很简单,拍几张不是很清晰的图片就离开。现在看着图片就麻烦,隐约可以看出叶腋有露出的腋芽,黄檗属是叶柄下芽,这点上可以勉强确定吴茱萸属。吴茱萸属重庆大约记录有 3 种,最后可能的是吴茱萸;但准确鉴定也得看果实形态等。吴茱萸属以前的志书常用属名 Euodia J.R.Forst. G.Forst. (或用拼写为变体 Evodia ),但这个属名的种只产于澳洲和南太平洋岛屿。亚洲大陆的所有种类都用 Tetradium Lour. 这个属名。吴茱萸属是单性花雌雄异株,下图的花枝全是雌花。黄檗属的也是单性花。有机会还需要对这些类群的花做仔细观察。
个人分类: 重庆植物|3575 次阅读|0 个评论
重庆植物札记之苍叶守宫木(20180614)
热度 1 Abies 2018-6-14 22:31
苍叶守宫木( Sauropus garrettii Craib ),叶下珠科守宫木属;叶下珠科包括从以前大戟科分出来的一些属,其他如五月茶属、算盘子属、秋枫属等,叶下珠属是模式属。守宫木属的种类以前在峨眉山见过果实;重庆四面山仅最近两年在太子洞附近见到少数小灌木(尽管文献记录可以长到高 4 m 左右的小乔木)。苍叶守宫木的叶背面灰白色,花开小枝叶腋,常单生下垂,花柄长在 2 cm 以内,雄花和雌花开在同一枝条上,我观察的枝条中下部生雄花,上部生雌花。雄花花被 6 浅裂,裂片圆弧状;雌花花被 6 裂,分内外 2 轮。雄花雄蕊 3 枚,生花的中部;雌花花柱 3 ,柱头3分别再 2 裂。 Flora of China 的 Illustrations 绘制的苍叶守宫木和守宫木的雌花花被片的形态和开裂方式与我观察的有些出入,我看到花差不多呈等边三角形的轮廓, Illustrations 两者的都是近圆形的轮廓。由于下雨,一手拿雨伞,一手拍照,很不清楚。
个人分类: 重庆植物|1570 次阅读|2 个评论
重庆植物札记之同钟花(20180613)
热度 1 Abies 2018-6-13 22:21
同钟花( Homocodon brevipes (Hemsl.) D.Y.Hong ),桔梗科同钟花属。属名是 1980 年洪德元院士发表的,全属就 2 种,同钟花和长梗同钟花。长梗同钟花也是洪院士等在 1980 年发表的,产四川泸定,模式标本采自海螺沟, Flora of China 记录也是仅有海螺沟;我曾在新兴乡去雅加埂的路上采过这个种的标本。同钟花只记录贵州西部、四川西南、云南和不丹有分布,重庆即使在以前属于四川东部。文献记录的同钟花属是 5 基数的花,我看到自然标本馆里的图片也多是 5 基数花,但在重庆四面山我见到两处居群的个体基本上是 4 基数的花;桔梗科花的基数也不是绝对的,我见过花 3 基数的蓝钟花属的种类。同钟花属的茎三棱形,花小等,同钟花与长梗同钟花主要差别是前者近无花柄且花柱长不超过花冠。果实未见。重庆以前没有记录可能是没太注重采集标本,虽比同为桔梗科的袋果草植株大,但并不是十分常见。
个人分类: 重庆植物|3722 次阅读|2 个评论
重庆植物札记之大叶海桐(20180612)
热度 2 Abies 2018-6-12 22:00
大叶海桐( Pittosporum daphniphylloides Hayata var. adaphniphylloides (Hu F.T.Wang) W. T. Wang ),海桐花科海桐属。去年先注意到枝叶,在灌木或小乔木上分支方式奇特,革质叶没有啥气味,常生长在崖壁上。后来在四面山望乡台瀑布的石阶旁见到往年的果实,开裂的 2 果瓣几乎朽烂。敏思苦想了很长时间,翻阅了重庆可能有并符合特征的大部分类群,锁定到海桐花科,最后找到这个名称。其原变种(牛耳枫叶海桐)产台湾;大陆只有大叶海桐这个变种,仅见于湖南、湖北、贵州、四川(包括重庆)的局部阔叶林中,常生悬崖。今年看到不少地方都有,前些天见到绿色的果实但够不着。昨天中午开始下雨持续近 24 小时,下午走大路到望乡台瀑布上面的石阶,正好看到有容易够着的果实。果枝上果实很多,比栽培海桐或野生的几个种的果实都小,近圆锥状排列。仍然没有观察到花,文献上说花序为复伞房花序。望乡台瀑布左岸陡坡上保留的常绿阔叶树种,仍然有部分种类长期没有看到花果,每次路过总望而兴叹。
个人分类: 重庆植物|3904 次阅读|4 个评论
重庆植物札记之球果假沙晶兰(20180611)
热度 3 Abies 2018-6-11 21:56
球果沙晶兰(大果假水晶兰)( Monotropastrum humile (D.Don) H.Hara ),杜鹃花科沙晶兰属;以前承认水晶兰科或曾经置于鹿蹄草科。以往在四面山没有注意到这样小的林下腐生植物。去年看到动物学老师在给学生秀花伴侣识别为“水晶兰”,在别人的提示下就在住处附近的阔叶林下枯枝落叶层找到。那时花期已过,果实还不成熟,难以区分是蒴果还是浆果;如果是蒴果应为水晶兰属的水晶兰。还有一个可供参考的特征是看胎座,随身没有带刀片,去厨房找把菜刀横切,貌似为侧膜胎座,但整个肉质厚实的果皮也无法准确判断胎座。今年在附近的林下看到两次,一次被同事脚踩出来一株,另一次学生当“菌子”拔出来两株。去年见到的果实都是直立的,今年的果实有些下垂。 Flora of China 没有记录四川、重庆和贵州有球果假沙晶兰分布但湖北、云南和西藏有记录;水晶兰则是广布种。在没有看到成熟果实以前,我仍然假设这是具有肉质果实的沙晶兰属的种类。
个人分类: 重庆植物|8348 次阅读|5 个评论
重庆植物札记之披针叶蓬莱葛(20180610)
热度 2 Abies 2018-6-10 22:06
披针叶蓬莱葛(柳叶蓬莱葛)( Gardneria lanceolata Rehder E.H.Wilson ),马钱科蓬莱葛属。早上一年轻同事给我看他昨天在路边拍摄的植物图片,我看叶对生,极似木犀科的种类,叶片狭披针形,花单生叶腋,花冠裂片披针形稍反卷,雄蕊花药贴生在一起包围花柱。这种藤蔓我一时想不起来,木犀科的素馨属似乎不太像。晚饭后散步,我们走了 1.5 km 左右到那里,仅仅一株。同事用手机照明找到了,还有还有少量的花枝,但生在在路边的岩坎上,攀援其他灌木勉强够着一点花枝。回来检查重庆有的植物名录,排除了茄科(花形和稍微腋外生的位置像茄科,但茄科我不记得有明显对生也的藤蔓);没有乳汁和花冠形态等排除夹竹桃科(包括萝藦科);不是木犀科(因花冠合生的部分太短,且木犀科少有 5 基数花)。最后在马钱科很快找到了这个种名。网上查阅标本,大部分是果期的。 Flora of China 的线绘图,有同属其他种的,看花的结构非常符合;我观察的花枝花梗上的 1 对小苞片不太明显,生在花梗近中部。这几天注意观察缠绕在树杆上的藤蔓,还有集中一直没见开花,也许那些对生叶的还可以推测是否马钱科的。
个人分类: 重庆植物|3796 次阅读|4 个评论
重庆植物札记之红淡比(20180609)
Abies 2018-6-9 22:34
红淡比( Cleyera japonica Thunb. ),五列木科红淡比属,以前归为山茶科。红淡比属与杨桐属接近,区别较为微妙,在子房室、胚珠数、花柱形态和种子大小等。杨桐属重庆常见川杨桐,花常不显著,但叶缘有密集的缘毛。红淡比第一次看到花,这几年在四面山同一地点经常注意到厚革质叶的常绿小乔木,无法判断科属,叶形大致与在缙云山见过的榕叶冬青相似而更大一些。今天下午再去太子洞,途中先见到一条大的乌梢蛇从石壁上掉下来在路中间,一会儿怕人游走了。然后就见到红淡比的花,开在远离路边的枝条上,路沿一下就是 10 多米的陡崖,下面就是大洪海(水库)。同事用我的拐杖钩枝条,拐杖已经从前任教师那里接过来使用了 22 年(大概是 1981 年采自巫溪兰英寨的巴山木竹),根茎形成的天然把手被报销。找到其他树的枝丫,想不少办法才弄到花观察。两性花, 5 花瓣白色,雄蕊 20 余枚,花丝基部稍连合,花药似乎有一些短毛,花柱大部分连合,上部分开。肉眼只能看清这些结构。花谢以后结果很像川杨桐的样子,使得我很快从已知的重庆植物名录中找到了这个名称。要不观察花,我还一直会错误地以为是冬青或别的树种。
个人分类: 重庆植物|1438 次阅读|0 个评论
重庆植物札记之荷包山桂花(20180608)
Abies 2018-6-8 22:39
荷包山桂花( Polygala arillata Buch.-Ham. ex D.Don ),远志科远志属;我国南方广布。以前我见到的花大多黄色,今天在四面山从山脊上走过,碰到 3 处少量的植株,内部 2 枚萼片多数植株淡紫红色,花瓣上部也多紫红色。四面山还能见到同属的瓜子金和尾叶远志等,前者是比较矮小的草本植物,后者为枝条纤细的灌木,花序数枚生于枝条先端的叶腋。这些年一直只看到尾叶远志的果实,还不能确定是否是长毛远志的错误鉴定,两者的花序着生方式类似。荷包山桂花的总状花序与叶对生,常下垂。
个人分类: 重庆植物|4423 次阅读|0 个评论
重庆植物札记之毛萼山珊瑚(20180607)
Abies 2018-6-7 22:18
毛萼山珊瑚( Galeola lindleyana (Hook.f. J.W.Thomson) Rchb.f. ),兰科山珊瑚属;加词来于植物学者 John Lindley (1799-1865) 的姓氏。腐生(与真菌共生),茎淡褐色,花序以上的主轴表面肉眼观察似有微柔毛,也退化鳞片状,深褐色。茎轴上部间断的短总状花序,整个植株上部构成一个长形的圆锥花序。苞片、子房、花被片(远轴面)表面都有微柔毛。花黄色,中萼片和侧萼片远轴面均略显淡褐色;花瓣和唇瓣纯黄色,唇瓣全缘,分化不明显。前年在江津四面山带学生野外实习,同事从野外采了一枝回来,观察不细致以为是同属的山珊瑚。去年野外实习据说没有开花;今年开花植株在同地冒出来十几茎,可能附近远处还会有。山珊瑚的唇瓣先端有繸状附属物。生境并不特别,林缘空地,杂草丛生,半阴坡,不算特别潮湿,暴雨或泥石流冲出的坡积平缓地,进去观察要经过一些流水形成的被杂草覆盖的坑,不小心掉坑里了。
个人分类: 重庆植物|4459 次阅读|0 个评论
重庆植物札记之瘤足蕨属(20180606)
Abies 2018-6-6 22:06
瘤足蕨属的四个种:瘤足蕨(镰叶瘤足蕨)( Plagiogyria adnata (Blume) Bedd. )、华中瘤足蕨( P. euphlebia (Kunze) Mett. )、华东瘤足蕨( P. japonica Nakai )和耳形瘤足蕨( P. stenoptera (Hance) Diels )。这几天在四面山这 4 个种刚好能在一天之内观察到,使用植物志上的叶脉的特征来区分比较困难,根据我的观察,可以用以下一个更简单的检索表区分。 1a. 叶片先端羽状分裂渐尖。 2a. 叶片基部 1- 数对羽片缩小呈耳状…………………………………………………………………耳形瘤足蕨。 2b. 叶片基部叶片与其上羽片大小近相等…………………………………………………………………瘤足蕨。 1b. 叶片先端具有与侧生羽片同形或相似的分离顶生羽片或裂片。 3a. 羽片基部明显缩小呈短的羽柄,顶生羽片较长,常分裂或基部有耳状的裂片………………华中瘤足蕨。 3b. 叶 片基部与其上宽度相近,导致羽片下延着生在叶轴上,顶生羽片常与其最近的侧生羽片连合…………华东瘤足蕨。 今天拍的图片效果不好,使用去年的图片。 瘤足蕨(镰叶瘤足蕨)( Plagiogyria adnata (Blume) Bedd. ) 华中瘤足蕨( Plagiogyria euphlebia (Kunze) Mett. ) 华东瘤足蕨( Plagiogyria japonica Nakai ) 耳形瘤足蕨( Plagiogyria stenoptera (Hance) Diels )
个人分类: 重庆植物|3691 次阅读|0 个评论
重庆江津四面山生物学野外实习(20180606)
热度 5 Abies 2018-6-6 21:36
在一个地方呆3天以上,大部分常见种类在路边能看到,只是特征是否足够明显且便于观察。要适当抬头看高处看远方,特别是路边的大树,林内的种类组成等。树上缠绕的藤蔓往往不止一种,要依据枝叶的形态或者花果区分。今天路途中看到一个叶对生的藤蔓,在5 m以上的树杆上开花。叶对生,没有托叶,花序的部分边花有一枚花萼扩展花瓣状。我知道茜草科有些属是这样,但没有托叶又不似茜草科。以前的虎耳草科现在八仙花科比较符合具有藤蔓的种类,但以前见过的八仙花属(绣球属)种类都不是这样。一时想不起是什么,我只能把这些分析告诉学生,让他们学会观察,学会判断,而非仅仅看到一个植物就告诉他们一个名称。当然下午我很快查到这样的藤蔓最大可能是钻地风属( Schizophragma Siebold Zucc.)的种类。 早上出去采取这样的方式教学,走大约5 km的距离到太子洞。到太子洞附近已经是11:40,只好先让学生原路返回驻地吃午饭。太子洞也传言是前前朝下台大老板朱允炆躲避追捕的地方,是一个红色砂岩形成的山洞,但我很多次到那里也只看倒左右两个不太壮观的飞瀑。从瀑布底部外面的小路走到瀑布上面的小河边,那段生境特别好植物种类非常丰富,那才是野外实习最好场所,而道路不好。我让一个年轻教师带我走他们去年带学生走过的非常危险的一段路,顺便观察沿途的植物。上坡的半途中岩壁下的一种我前年看到迄今没有鉴定出来的报春花今年没见了。瀑布上游不远的河沟上建了个几米高的拦水坝,可能是下面村民取水用的;他们蓄水之前没有清林,淹没在水里的河岸植物大都枯死。从水坝过去,沿岩壁边的小路走一段就能望到太子洞,仍然看不真切,想象不出来朱老板当年是怎么躲进去的(假如真有其事)。从那里附近下100 m左右几乎垂直的陡坡羊肠小道,从陡峭的石壁上攀附树根藤蔓,遇到雨天路滑人多难免会出事故。我终于理解了去年据说走哭了不少学生。 我们上坡的途中,碰到当地的养蜂人,他们把装蜂巢的木箱放在那些陡崖的岩缝里,不时的上山观察。据说他们一家人卖蜂蜜的年收入22万左右。他让我们买他的蜂蜜,我们说可以问问其他同事是否需要再回来买,我们说自己血糖高不能吃糖。他说他的蜂蜜能治糖尿病,这一点上我们都只能呵呵。 下到大路上已经过13:00,知道14:00才回到住处吃午饭。据同事说今天我们的步数超过2万。雨后天气很好,让学生回去不用教学才有机会拍照,但那时拍照的效果很差。
个人分类: 生活随笔|1462 次阅读|10 个评论
重庆江津四面山生物学野外实习(20180605)
Abies 2018-6-5 22:47
从住处往习水边界,可以走大洪湖右岸的步道。大洪湖是笋溪河筑坝而成,习水省界附近是它的库尾,也是乘船的码头。不到不足1.5 m宽,有些路段坡道起伏较大,不时有摩托车穿梭,尾气很难闻,且得留心安全。带学生沿途观察植物,路边崖壁等种类较多,但开花的种类不多。从早上8:10出发,回到住处刚好赶上约定的13:00午饭。据学生计步说,才15000多步。目前我们野外教学每个老师带学生20人以内,今年配备了传声系统,学生生佩戴耳机,可以不用大声吼就能用语音控制走在最后的学生,沿途可以说得更多,总有部分学生依据提示进行观察。晚上学生发在他们群里总结的名单,我数数才50余个名字,还有少数错别字。后来我仔细看,他们拉下了我告诉他们的数十种蕨类植物。 晚饭前我与年轻的同事在附近山上找到一条较少有人走的山路,据说可以通到很远的珍珠滩附近,需要大约2小时的时间。改天找时间再去走完全程做风险做些风险评估,才能带着学生走那样的不用吸入尾气的线路。
个人分类: 生活随笔|2311 次阅读|0 个评论
重庆江津四面山生物学野外实习(20180604)
Abies 2018-6-4 22:02
昨晚一直下雨,早上雨没有要停迹象。学生购买的景区观光车可以使用 48 小时,安排他们乘车对四面山主要景点及沿途植物做大致观察。从住处到水口寺大约 12 km ,中途还有土地岩和珍珠滩等停车点。水口寺瀑布今天水很大,飞瀑很壮观。中华双扇蕨除大窝铺核心区外,景区内只有水口寺旁边有;今年发出的新叶特别多,植株大有蔓延之势。去往水口寺瀑布底部下山步道边上植物种类丰富,雨天安全第一且受乘车时间限制只好象征性地观察了少数种类。 土地岩瀑布栈道外能看到一些瘿椒树(银鹊树),但由于天气原因或栈道维修封闭,连瀑布全景也没看上。瀑布上游小河对岸有正在开花的四照花和川滇木莲等。 望乡台瀑布是景区内落差最大的瀑布,冠名“华夏第一高瀑” ( 景区内没有给出落差的准确数字 ) 。瀑布下面经常漂水的地方,生在着一种常绿灌木正开小白花,以前没有注意过。肉眼看它的花冠基部是连合的,簇生的伞状聚伞花序同时具备功能性雄花和功能性雌花。晚饭后放大镜观察,花冠还是由分离的花瓣组成,应该是冬青属的,最可能是河滩冬青( Ilex metabaptista Loes. )。望乡台的猴子不知道是原产还是引来的,它们就在步道周边活动,相对比较温顺,甚至陪我们走一段距离,不知是否它们习性使然?下午 17 : 00 乘观光车回到住处,雨就停了。但愿明天开始能有几个好天气。
个人分类: 生活随笔|2923 次阅读|0 个评论
重庆江津四面山生物学野外实习(20180603)
Abies 2018-6-3 22:20
江津到贵州习水的高速要本月底才开通,这次去四面山还是要走 70 多公里的普通公路。四面山镇道路和城区管网改造,路面翻挖,从马家坪到头道河四面山景区大门约 10 公里路段道路封闭。绕道走双凤场,那里有个会龙庄,据说是前前朝的大老板朱允炆被赶下台后一直潜居处。过双凤场可以在分叉路口左行再多绕道 10 多公里走四屏镇(老四面山)走景区南门,右行走头道河四面山场镇和景区大门。我们选择了右行,进四面山管委会后街道路面挖得一塌糊涂, 3 km 左右的路走了大约 1 小时才到景区大门。 四面山进山门票 110 元,学生实习据说可以买团体门票(能打多少折扣我这三年来一直没关注),老师全部买全票。今年购票需要身份证,没带身份证报号码也行。我给购票的老师身份证号码,票上印的号码除 xxx 掉的,前后是正确的,但把我的名写错。由此我推测身份证号码和名字在他们的购票系统是人工输入的。当前但凡好点的去处不收门票的少,野外实习教学的成本越来越高。 到住处大约中午 13 : 00 ,午饭后已过 14 : 00 。学生旅途劳顿,据说乘坐大巴车来的学生在不少在车上吐得一塌糊涂。下午天色不好,我们安排学生领取实习使用的必要器具等,在周边自由活动。动物实习组的需要观察鸟类等习性,捕捉昆虫等,他们的行动要安排得适合动物行为。 下午我们到周边熟悉情况,又整一年没来了。住处附近去年前年到处开挖的河道工程完工,小道上植物种类依旧,往年没有看到开花的种类,现在大多仍然看不到花无法确定,其中特别是悬钩子属等。除植物以外,我还注意到一种蛙声,很像去年暑假在峨眉山七里坪附近夜晚听到的弹琴蛙的清脆高雅,但白天弹奏的持续时间很短。没有走多久就下雨了只好返回住处。这几天不太清楚天气如何,但见雨越下天色越亮堂。我问宾馆的当地工人这种雨能下多久,他们说山上的雨没个准。我不能确定是真没准还是没有留心观察?雨天搞野外实习很不爽;晴天大太阳也不是人人喜欢。这些年来的学生越来越难将就,阴天大概又拍不出很文艺的图片。
个人分类: 生活随笔|3174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20: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