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浅源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浅源、中源与深源地震机理是一样的吗?
热度 2 qsqhopeiggcas 2018-8-2 14:35
前几天,和几位朋友吃饭时闲聊科学鉴赏力问题,有位老哥说到“如果有人宣称,说他研发了一种药物,对 90% 以上的肝癌患者有效,你看这事儿靠谱吗?”我答曰“目前依我看,这人应是个骗子,根据我的理解,所有癌症的本质机理应是相同的,如果某种药只对肝癌有效,而对其他癌症无效,说明对癌症机理的认识还停留在表象阶段,纯属吹牛。若对机理搞明白了,基于机理研制的药物(考虑研发周期问题等)即使不能治愈所有的癌症,但对所有种类的癌症都应是有效的,不可能是仅对某种癌症,如肝癌有效,而对其它癌症无效。” 说到地震机理,搞到本质的时候,那么不管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质,其机制应是相同的。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即各有各的机理,那么很遗憾,说明您的研究还没有搞到本质。 岩石破裂就能发生地震,从室内岩石力学试验、矿山微震监测、流体注入诱发的地震监测等,都证明了是这么回事儿。那为啥还有学者,提出了针对浅源地震机理的假说——弹性回跳与断层粘滑说呢?(对这两种学说的评述,可参见以前博文【 1 】。) 这事儿,听某地震专家谈过,他说“破裂说难以解释大地震的能量积累问题。”听完他的说法,我明白了:( 1 )以前的研究未弄清楚积累能量的载体是什么?( 2 )未搞懂能量积累与释放的问题?( 3 )未搞懂地震与岩石破裂过程的关系问题。 我们现已搞清楚了:( 1 )地震区积累能量的主要载体是锁固段,这个载体的尺度较大,一般为数十乃至数百公里,且强度较高,其能发生的最大地震震级取决于其强度和尺度。( 2 )对某一地震区而言,如果处于加载状态,则表示能量积累;反之表示能量释放。由岩石破裂试验【 2 】知,只有主震和其后的余震(图 1 )表示地震区(岩样)处于整体能量释放状态;尽管主震之前发生的地震代表局部的能量释放,但地震区(岩样)仍处于加载状态,即整体上地震区(岩样)处于能量积累状态。( 3 )锁固段被加载至 裂纹起始应力(弹性极限),就开始破裂发生地震,到峰值点会发生一个较大的事件。 图 1 地震区地震周期旋回 我们的研究进一步表明, 浅源、中源与深源地震的主要发震载体均为锁固段,中源与深源地震主要位于板块俯冲带内的中央部位,其具有发生脆性破裂的环境条件。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通过分析覆盖了欧亚和环太平洋地震带 62 个地震区(图 2 )的震例发现: 不小于最小有效性震级 M v 的 浅源、中源与深源地震,其机制是统一的,可归因为锁固段脆性破裂。 有人说了,在你们划分的 62 个地震区外还留有某些“地震空白”啊,为啥不全覆盖啊?原因是这样的,“空白”区主要为海岭,海岭区 1920 年前后才有地震记载,因观测周期太短,没法分析。再者,这些区都是“鸟不拉屎”的地方,分析之没有减灾意义。 图 2 全球地震区划分图 2.0 版 下面举个例子。雅加达地震区(图 2 中编号 34 )位于澳大利亚板块、印度板块、缅甸板块与欧亚板块交界附近。截止到 2016 年 2 月 24 日,该地震区曾发生 M ≥7.5 级地震 55 次,其中浅源地震 47 次,中源地震 5 次,深源地震 3 次。从图 3 看出,考虑浅源、中源与深源地震事件的标志性地震产生过程,遵循孕震断层多锁固段脆性破裂预测模型(见附录),说明不小于最小有效性震级 M v 的地震均为锁固段脆性破裂所致。 图 3 雅加达地震区 1629.8.1-2016.2.24 之间 CBS 值与时间( t )关系 (数据分析时选取 M L ≥7.0 ( M v = M L 7.0 )地震;误差修正已被考虑) 总结下,按照承载力从低到高的次序,每个锁固段累进性破裂发生地震,到体积膨胀点和峰值强度点会发生标志性地震,当前锁固段发生宏观破裂后,应力几乎全部转移到下一个锁固段,使其达到体积膨胀点发生标志性地震,以此类推。当最后一个锁固段发生宏观破裂时,主震发生! 这貌似体育比赛中的“接力赛”(下图) 哦。 图片来自网络,无商业目的,在此致谢! 在探索自然奥秘的征程上,需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此时可能有诸多学说提出,这对提高认识水平大有裨益。当掌握了某一自然现象本质演化机理的时候,应有某一学说“一统江湖”,这是科研的“宿命”,但这个学说必须满足:逻辑自洽性、可实证性、普适性以及简单性。 参考 【1】震源物理模型评述【1】:群雄逐鹿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978306.html 【2】科学探索之旅:寻找大地震前兆的艰辛历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1122732.html 扩展阅读 揭开“深源地震”机制的面纱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75926do=blogid=1124456 浅谈流体注入诱发地震的机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1123257.html 附录: 孕震断层多锁固段脆性破裂理论涉及的基本公式 S f ( k )=1.48 k S c ( 1 ) Δ= /0.48 ( 2 ) | M F - M C |= 0.5 ( 3 ) M P =min ( M F , M C ) - 0.2 ( 4 ) E a = E m + E r ( 5 ) S c * 和 S f * (1) 分别为误差未校正前第 1 锁固段体积膨胀点和峰值强度点对应的 CBS 值; S c 为误差 校正后 第 1 锁固段 体积 膨胀点对应的 CBS 值 ; S f ( k ) 为误差 校正后 第 k 个锁固段峰值强度点对应的 CBS 值; Δ 为第 1 锁固段体积膨胀点之前的 CBS 误差值; M C 、 M F 分别为锁固段膨胀点和峰值强度点(图 1 )对应的标志性地震震级; M P 为锁固段在此期间发生的预震或前震震级; E a 为主震前地震区积累的弹性应变能; E m 为主震本身释放的弹性应变能; E r 为余震释放的弹性应变能。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1109607.html
个人分类: 科研随想|16282 次阅读|6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4: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