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实验室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饶毅教授谈如何看待实验室管理
吴信 2009-2-1 17:34
饶毅谈如何看待实验室管理 来源:科学时报 实验室是科研人员工作的重要场所,一项杰出的研究成果往往出自一个成功的实验室。一个成功的实验室也是众多杰出研究发现的摇篮。因此,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是现代科学研究重要的组成部分。为此,《科学时报》记者采访了曾在美国作过多年研究的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饶毅教授,请他介绍如何看待实验室管理。 请问如何管理实验室? 饶毅:这个问题我以前在实验室内部说过,公开稍微提到过,没有专门讲过。 我自己对实验室总的原则是:一、选择有能力或潜力做同事的学生加入实验室;二、刺激他们的智力兴趣;三、培养和鼓励他们独立作研究,让他们尽量发挥潜力;四、把握质量和标准;五、支持有热情和有能力的学生发展其事业。 当然,每个实验室并不一样,我说的只是我的理念和方式。我的实验室,对于有动力和独立性的人以及愿意做科学家的人,也许比较合适,但对于适合做技术性工作的人,不仅不合适,而且可能会耽误他们。 我选人肯定也会选错,学生选我也有选错的可能,更不能要求其他教授这样管理实验室。各个实验室不同,也是科学研究的一个基本现象。我的方式可以提供一些经验,给一些刚开实验室的人和学生参考。他们可能发现我的实验室有些做法不值得仿效,也可能发现有些对他们有益。至少,他们可以多收集一些情况。 您能更详细地说明吗? 饶毅:首先要有明确的根本理念。我认为,实验室领导和学生是合作关系,大家对科学感兴趣才走到一起来,一道享受科学研究带来的兴奋。所以我从来不认为学生是为我工作,而是他们和我工作。我们不是雇佣关系。我非常不赞成学生称老师为老板。有时候,他们在外面学来的习惯,把我说成老板,我会说你在骂我啊!我认为,实验室不是企业,不仅不是雇佣关系,而且实验室不是为了经费而存在,而争取经费是为了实验室的研究(后一点不是今天谈的主题)。 在这个理念下,我的基本方式是:发掘、鼓励、帮助、支持学生。 我固然知道作科学研究有多种动力,我常讲科研的3种动力好奇、敬业、求胜。在我的实验室,我提倡有兴趣才作研究。我自己做学生的时候是这样认为的。我有自己的实验室后,还是这样认为。对新来的学生和一些技术人员,我会对他们说明:作实验的人最终决定作什么实验。我愿意提建议、提意见,特别是初期的时候,我的建议和意见相对较后期多。但是决定权在作实验的人。你愿意做才做,不愿意就不要做。 我不仅认为学生和研究人员有独立人格,而且还认为实验室应该提倡发挥大家的才能和主观能动性。有些人对我说:你要让学生作你要他们作的研究。但我觉得,我不要做奴隶的学生。学生在几年内超过我,我才兴奋,才会觉得自己有成就感。如果都是我的奴隶,我会觉得自己无能,认为自己没有让学生发挥好。我希望与一批有潜力的学生一同探索科学,作出我们喜欢、令我们兴奋的研究发现。其中很多不是我开始想到了的。这样实验室会不断前进。 在学生都只能听老师的那种实验室,蜕变速度比较快,活力比较低。就是有文章,也会显得雷同、千篇一律。如果学生都是老师的应声虫,那多没劲儿! 我很希望也很高兴我的学生能在很多方面超过我。我自己知道我起的作用,所以,学生比我好,我不会觉得自己完全无用。在我的实验室里成长很快的学生,在有些实验室可能会感到压抑,不能发现和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最初,学生和老师可能都不清楚学生作研究的特长在哪里,因为学生开始都没有作过研究。观察和培养刚刚步入研究领域的学生,我觉得自己做得不是特别差,至少以前不是特别差。 除了给予实验室研究人员和学生充分的研究自由,您又是如何引导和指导他们研究的呢? 饶毅:让新学生起步,支持学生,和他们寻找有趣而有意义的问题,帮助他们进入科学研究的前沿。平时参与科学问题的讨论,对课题的意义和进展进行判断,提出意见,供学生参考。对研究质量要把关,在实验室内部讨论科学时,语气和态度要和蔼,但是对于研究实质应该直截了当、非常清楚地发表观点。如果需要批评,就要在实验室内部让研究人员得到最严厉的批评。如果实验室内部不能发现研究中的问题,而被实验室外的人发现了,说明实验室不够严格、标准不够高。 温和的态度和严格的质量要求完全可以同时做到。在我有实验室后14年间,只有两次学生对我高声说话,我还没有对任何学生大声说话。我们常常讨论科学,大家看到文献后转发给实验室其他同事,群发电子邮件讨论文献,讨论相关的问题,也提出我们可能怎么做。我在实验室一般不去问结果,而是等学生来给我说,这样免得他们有压力,好像要给我交账似的。当然有时好奇,我会问上次我们讨论的研究怎么样了等等。 我们讨论科学的过程中也会讲一些实验的历史、典故,讲到一些科学家。这样使学生对国际科学界逐渐了解、智力上合为一体,而不是游离在国际科学界以外,永远保持小学生心态;同时可以让学生很自然地平等看待国际上科学家的工作。 如果学生在技术上需要训练,而实验室没有,我则帮助联系培训。写文章当然也是一个重要环节。我一般让学生写第一遍,之后我改。这样他们就可以体会到怎么写。我有时也请学生审一些杂志的稿件,然后我给他们看我审的意见,这样也是一个训练科学思维和研究标准的步骤。 您的这种开放式管理的效果如何? 饶毅:有些学生适合我的这种方式,可以发挥得特别好、独立得特别快。我实验室的学生和博士后当然是作研究的,可能和许多实验室不太一样的是,我的实验室常常有些技术员作研究,而不是做辅助工作。1999年,我在美国的实验室有一个技术员做得很好,以第一作者在Nature上发表文章。我在北京的实验室也有作研究作得非常出色的技术员,他们都会成为科学家,而不是技工。 我不觉得我的方式是最好的,可能对于有些学生来说我的方式也许不好。但是我不会其他方式,不适合我这种方式的学生应该选择其他实验室。学生和老师要相互探索,找到适合的匹配。有些人不适合我的实验室。比如,我实验室的这种运行方式,有学生可能会无所适从或者很少作实验,有些学生可能作实验的全部时间加起来不如我给他们写推荐信的时间。对于我来说并不觉得自己受骗,因为时间是学生自己的,如何利用时间是学生对自己的生命负责。这样的人对实验室可能会有些影响,有时有学生和我提意见说某人投机取巧了,问我为什么不管。这种情况对实验室的士气还是会有影响的。我多数情况下不提醒偷懒的学生,如果其他学生提意见实在比较多了,我也会私下转达意见。自觉的人,自己会对自己负责;不自觉的人,也是自己承担结果,我只能做我能做到的。我不喜欢别人重复提醒我,我也就不重复提醒别人。要我重复说,好像不够尊重对方,所以我自己就先不好意思了。 不是所有学生都能理解和接受这种做法,有些人永远以为作研究是为教授(老板)的,不肯脱离老板关系,我表态也没有用。他坚持认为是雇佣关系,一谈科学就以为是布置任务,我解释多少遍也没有用,只好苦笑。这样的学生反复如此,我就没有办法和他们讨论科学了,而其他适应我实验室的学生就毫无拘束,常常和我讨论科学,而不是谈判工作量。不能和我讨论科学的学生,不能体会我实验室的特点,到离开实验室时也没搞清楚我的实验室是怎么作科学的。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饶毅教授
个人分类: 艺术审美|7099 次阅读|1 个评论
2009年是实验室科研发展很关键的一年!
xiegming 2009-1-3 09:50
2008年很快就过去了,2009年已经到来。 实验室成立快5年了,简单回顾了一下,发展还是非常快的。今年将有不少做出重要贡献的学生毕业。 人员面临问题,经费也面临问题,场地也面临问题,总之问题多多。希望今年能够渡过,获得新的突破。 头一次写,不知道能否坚持。
个人分类: 记忆·感触·工作|4436 次阅读|1 个评论
总书记视察金属所与“终结者”光顾国家实验室
jianxu 2008-12-16 20:31
12 月 13 日 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视察了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在金属研究所的历史上,这是首次有头号国家领导人光临。 此外, 1959 年 5 月 29 日 全国人大委员长朱德、国家副主席董必武曾经视察过本所。总书记在寒冷冬天的到来,其重大政治意义自然不是我这样的小人物所能彻悟的。然而,作为金属所人,看到总书记与师先生等科学家们见面的轻松场面,心里的确感到荣耀与开心。这两天在北京开会,一些其它单位的同行们也都奔走相告,说总书记视察金属所标志着材料科学将会有大发展。 也是在近日,看到了几位博友们关于见到国家领导人的帖子,自然也都表露出抑制不住的兴奋。在任何时代,科学的发展都离不开有远见政治家的鼎力支持。反之,则给国家的科学发展和科学家群体带来灾难。希特勒纳粹赶走了爱因斯坦等科学家,便有了美国的科学昌盛。文革期间对科学家的迫害,给中国科学带来的横祸也毫无疑问地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在美国,地方政府也都为自己能够成为名牌学府和大型国立研究机构的所在地而感到骄傲。近期( 11 月 10 日)也有一则这样的新闻:曾经因扮演终结者而走红的好莱坞明星、现为加州州长的施瓦辛格访问了美国劳伦斯 利物莫国家实验室的国家点火装置。该装置的规模形同一个体育场,是世界上最大的激光器。目前已经竣工 90% ,计划 2009 年 3 月完成。美国科学家将利用它来开展核聚变点火的实验研究,目标是发展不消耗不可再生资源的无碳电力。计划在 2020 年发电,并在此后的 10 年商业化。从而给未来的能源带来革命。施瓦辛格说: This type of innovation is why we are a world leader in science, technology and clean energy, and I could not be prouder that this work is happening right here in California 。 国力的强盛离不开科学研究的实力。科学研究的实力依赖于政府的投入与科学家群体的奋斗。科学家群体也需要政治家们的认可、关怀与鞭策。或许他们本能上就有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情怀。 相关链接: 胡锦涛总书记视察金属研究所 Schwarzenegger visits NIF 今天在大会堂聆听胡锦涛主席重要讲话 亲听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组图) 两次错过被江泽民主席接见的机会
个人分类: 未分类|10942 次阅读|6 个评论
我的小小地盘
yangjingangel 2008-12-12 10:58
喜欢魏晨这个孩子,只是因为他的谦逊跟努力。用心努力的人我都很欣赏,呵呵~~ 就这两本书,一看就不是爱学习的料儿! 读Paper是我们的主要工作,然后就得出Idea。我还真的不适合搞研究,因为总是没有Idea。 我在科学网的地盘,嘿嘿~~ (其实这个应该在比赛期间发的,但是断网了,没有赶上,现在拿出来分享一下吧)
个人分类: 原汁原味|2970 次阅读|1 个评论
称霸地球-实验室系列之二
eloa 2008-12-4 09:55
桔子帮小帮主 发表于2008-12-3 星期三 7:41 A. 简历: 姓名:细菌,Bacteria(源自希腊语小东西)。 曾用名:animalcules(列文虎克的小动物粒)。 年龄:25-29亿岁。你把两条手臂伸展到极限,想象那个宽度是整个地球史。原始细菌出现在你心脏的位置。全部复杂生命都在一只手里,你只要拿起一把指甲锉,一下子就可以锉掉人类历史。 身高:几微米,约为人体大多细胞的1/10。 体重:太瘦了,不便透露。 初次登台:1676年(摄像:列文虎克;设备:单式显微镜)。 体态:单细胞;无细胞核,遗传物质DNA似乱麻般堆积在细胞中央;细胞内其它部件亦相对简单和散漫;皮厚,比较禁得起折腾。 B. 主要事迹: 民族众多,已知9000种,未知10^7-10^9种。 口味不一,喜氧、喜硫、喜热、喜冷、喜酸、喜碱、喜放射性废物 分布极其广泛,上至空中60公里,俯瞰飞机,下至水下数公里,仰视海底。 数量惊人,全球细菌总量达510^30个(宇宙中恒星总数只在10^22量级)。在强大的免疫系统保护下,人体携带多于自身细胞10倍数量的细菌,如果外星人来了,也许会把人体当成细菌的移动旅馆。 C. 与人共存之结核杆菌: 1882年,德国医生科赫找出结核病的致病元凶结核杆菌,人们恍然大悟,众多婴儿夭折竟要归因于受污染的牛奶,从那时起结核杆菌又被称为科赫杆菌。科赫借此顺便证明了病菌致病学说(germ theory),并获得诺贝尔奖;它的意思是许多传染病的生物学基础都是微生物,虽然在今天几乎已为常识,但在那时却引起了无数的鄙夷和争吵。 这种细菌每16-20小时数量翻倍,虽然远远快于绝大多数物种,但在细菌家族算是慢性繁殖。直到今天,结核病感染着全球1/3人口,平均每秒新增1人,其中十分之一发病,每年致死200万人。因此在世界三大传染疾病榜上有名。 D. 与人共存之幽门螺杆菌: 拉丁名Helicobacter pylori,其中的pylori取古希腊语幽门的螺旋之意,幽门就是胃和十二指肠的连接处。世上50%人的胃里有这种细菌,它们代谢产生氨,分泌蛋白酶和酯酶,破坏人胃壁细胞,其中少部分人会发展为消化道溃疡。 1899年,某医生观察了洗胃的水,在满眼棍棒状细菌当中,这些螺旋形个体分外抢眼,他第一个在《胃病手册》中用波兰语记载道:胃溃疡要怪罪这些小螺旋。只可惜用错了语言,书无人关注。1981年,远在澳洲的沃伦医生接过研究的接力棒,正如消化道其它细菌,这些小螺旋无论如何无法在实验室平皿上生长;直到一个5天的复活节假期耶稣复活了,幽门螺杆菌也在漫长的生长后复活了,足见生物实验中偷懒是必须的。沃伦当时还选了一个合作者马歇尔后边的事实说明这一选择乃是英明之举。为了证明幽门螺杆菌的致病作用,英勇的马歇尔喝下了足足一烧杯幽门螺杆菌。他的预言应验了,胃镜显示他的胃里毫无疑问地共同存在着溃疡和幽门螺杆菌。人们终于相信消化道溃疡不是心理压力或吃辣刺激的直接后果。2005年,二人也因此获得诺贝尔奖。 E. 与人共存之大肠杆菌: 自婴儿出生40小时起便在肠道安营扎寨,之后伴随人的一生,在人体内旧的去了新的再来。可以帮主人合成维生素K。人们还用它喂食实验室小鼠,以防止其他有害菌的生长。肠胃中还有另一种两端长须的细菌,可以抓住肠道的表面。 今日大多生物实验室一天也离不开大肠杆菌,此乃最重要的一种模式生物。在最适的37度,它们每20分钟就能数量翻倍,然而即使温度升高至50度也能继续生长,所以发烧时,人死,然后大肠杆菌死。除了用它作为细菌代表研究细胞各个部件如何工作,人们还骗取大肠杆菌的信任,让它们为人生产有用的蛋白,比如彩色的荧光蛋白(题图)。当然,这些苦力的最终下场是被人杀死,取所需。 在实验室和人体之外,大肠杆菌可以被用来清理原油污染和酿醋,还可以作为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右图)。 F. 细菌一般个头很小。但也有一种巨人,在一种热带鱼肠胃中成千上万,足有半毫米长,个头堪比这颗句号,看。 细菌个头小是有目的的:它们维持非常大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比如0.3:1,因此有相对广阔的面积来吸收营养。但这个巨人巨而不傻,它的表面皱皱吧吧,同样获得了相对很大的表面积。 细菌小的极端是0.3微米,被称为微小小东西(microbacteria),更小的就只有被叫做超级微小小东西(ultramicrobacteria)。 G. 人们早知细菌生命力顽强,但是1956年又开了眼界。一天,食品加工业的人们非常高兴地尝试用高强度伽玛射线给肉罐头杀菌。然而肉罐头仍然难逃变质的厄运,小圆球形状的Deinococcus radiodurans就这样被抓出来了,它名字的意思是抗辐射的非凡小果子。后来,人们发现它们不仅抗辐射,还抗低温、抗脱水、抗真空、抗酸因此被作为耐受无数极端环境的典范写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号称最坚强的细菌。 H. 血细胞里的铁带给它们鲜艳的红色,然而有些细菌含铁,却把整个儿细菌变成了一个小磁铁,使它们找得着北。1963年,人们通过显微镜惊奇地看到,这些小细菌在载玻片上朝向一方列队排好;人们没有看到的是,与此同时,它们更多的个体在全球的海洋底部列队排好。因为这些趋磁细菌不喜欢氧气,希望能达到更深的水底。不论在北半球还是南半球,磁力线的方向都是倾斜地指向海底,小磁铁的身体向磁力线方向看齐,再把浆长在斜指向天的方向,就能全速奔向合适的水深处,找到含氧量最佳的地点。 I. 夏日的阳光照在水面,一个弯钩状的杀手以每秒相当于自己身长100倍的速度四处游窜。猎物在恰当的时刻,非常不巧地挡在了杀手的必经之路上;杀手在猎物上挖了个洞进去,然后转身把洞封上了。猎物变成一具傀儡,当它们由内而外被消耗殆尽,杀手也修炼完毕,由一变十,从猎物的躯壳里出来了。平静的海面掠过一丝微风,不惊起半点波澜。 弯钩状的杀手就是画里的小逗号,猎物是另一颗细菌。 J. 此外,有的细菌长得像个棒槌,有的像螺丝钉。 K. 还有方形,酷似西瓜; L. 长条形,却有六角形截面,状如狼牙棒。这种细菌生活在寂静深海,在那里抢夺养料是王道。狼牙仍然是一种增大表面积的方法。 《实验室系列之一》请见 这里 。 转载原创文章请注明,转载自: 科学松鼠会 本文链接: http://songshuhui.net/archives/5254.html
个人分类: 生物|1687 次阅读|0 个评论
“多收了三五斗”——实验室的月底任务
cutefay 2008-12-4 00:40
在实验室里导师经常布置给我们很多活儿,有和自己课题相关的,也有无关的,写东西的活儿还有体力劳动的活儿都有。导师布置的任务很繁重,实验室的人都觉得压力很大,经常觉得身心疲惫,尤其是月底的时候。 导师布置任务的截止日期往往都是月底。于是,快到月底的时候,实验室的人都忙疯了,实验也都不做了,拼命地赶任务。大家都差不多是到月底的最后一天的最后几个小时内才能够把任务赶完。赶完之后,稍微歇一下,没过几天又要忙起来。 导师布置的很多和自己课题无关的杂活儿其实挺影响自己课题进展的,不过大家都不敢跟导师说,并且大家都知道说了也没有用,不想干是要干的,只好忍受着。做实验经常要大段的时间来安排实验,实验经常一做起来就不能停,如果停了,那又要多花费很多时间。而这样一些杂活儿经常会干扰实验,让实验做起来效率低很多。 其实这样一些杂活儿,例如写书、写基金、报账、买仪器、修仪器、审稿、写材料、做一些和公司合作的开发项目等,适当做一些是很锻炼人的能力的,而这样的活儿如果多了,就成为负担了。导师是觉得布置的活儿越多越好,这样我们的时间就能够抓得更紧一些,而其实活儿太多了会适得其反。 前几天实验室的同学们开玩笑地说,我们每个月底的情况真是像多收了三五斗,每个人心里都很难受。 这种情况是没有办法的,是跟科研体制有关的。中科院的科研体制就像一个大的农贸市场,各个课题组是各个摊位,导师就是摊位主,课题组是自负盈亏的,什么事情都要自己去管,而导师只有一个,不可能这些事情全自己做,就只好让学生们去做。学生们的生死权全在导师手里,所以,导师说什么就要做什么。这种情况,无论对导师还是学生都是不利的。
个人分类: 科研*创新|3940 次阅读|2 个评论
加班很丢人吗?
mylord 2008-11-8 20:20
通常同学间,听到某某给老板逮到加班,都会假惺惺的投以同情的目光。然后,再大吹一下他们实验如何清闲,老板忙的都顾不上他们,以显示他们老板是牛中龙凤。 可是相反,我倒喜欢夸自己很忙,实验室很忙,老板让加班。为啥呢 ? 很简单,我忙说明我有事情做,很充实;实验室很忙,说明实验室运作正常,有活力;加班,说明我可以体现更多的价值。这样说来,我和别人提起我要加班,是一种炫耀。我不敢说自己是那种工作狂,好像大凡提到这个词,都是略带贬义,但我喜欢。 能让工作完全占有自己,多么幸福的事情!在体会工作的快乐和烦恼时,我们不用为生活中,种种琐事绕身。能完全的投入一种状态种,在我看来是极其令人兴奋的。可惜,我现在还没有真正找到这种感觉。好怀念,真的好怀念考研那会的生活。 有人说考研是人生最黑暗的,但我说,没经历黑暗的人,永远体会不到日出那一刻的激动和喜悦。而对我而言,那时的我是幸福的。因为,有一个触手可及的目标摆在我面前,只要我全心付出,就能得到。这样专一的生活,让我神往! 在总结大学生活时,我说,也许今生再也不会有大四那种生活了。说这话时,其实我心里是多么渴望能再一次找到那种专一投入的感觉。 如果可以,我愿意一周除了礼拜日都在实验室。因为在这里,能体现我想要的价值。
个人分类: |2410 次阅读|4 个评论
实验室商量灭蟑大计
cutefay 2008-11-5 11:10
实验室里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出现了小强,结果越来越多,天冷了小强都跑到培养箱还有天平的里面,害得我们两个电子天平都多次故障。于是,实验室开始商量灭蟑大计。 我先上网查查什么蟑螂药好用,结果还发现有一种自制的无毒的蟑螂药对蟑螂很有效,那就是硼酸和蟑螂最喜欢吃的洋葱混在一起,蟑螂吃了含有硼酸的洋葱就会脱水而死。实验室有一大瓶硼酸,我想去买点洋葱试试。 据说公寓发过的最后的晚餐的蟑螂药也很有用,不过我们查了半天也不知道该到哪里去买。 有的人说那种地摊上卖的蟑螂药往往很管用,不过最近没看到周围的地摊有蟑螂药卖。 后来大家七嘴八舌开始开玩笑了。有人说,蟑螂最怕干燥,干脆把蟑螂引诱入抽真空的干燥器里,然后抽真空,看它死不死。有的人说,把食物残渣上全撒上硼酸。有的人说,把蟑螂活捉起来,把蟑螂和一些秸秆放在一起,蟑螂体内含有纤维素酶,来观察它降解纤维素的结果(我们课题组的一部分课题就是和纤维素酶降解秸秆有关)。还有的人说,把蟑螂活捉起来,拿来喂鸡,这样的饲料可是优质蛋白的,并且绝对不含三聚氰胺。 大家讨论得挺有趣的,给实验室增添了快乐的气氛。 我今天下午去搞点洋葱回来自制蟑螂药试试,如果效果好的话再推荐给其他想灭蟑的人。
个人分类: 科研*创新|3977 次阅读|1 个评论
在实验室搞科研和在企业里搞研发的一个不同之处
cutefay 2008-11-4 00:58
这几天体会到了在实验室里搞科研和在企业里搞研发的一个不同之处。 很多工作了的朋友都跟我说还是上学好,学生多轻松啊,压力小。我以前都不以为然,心想:他们是没有在中科院搞过科研,在这里搞科研往往课题任务重,压力也很大,晚上经常要在实验室里干活儿到很晚,周末也要到实验室加班,而工作了,就上班时间累点,下了班还可以回家看看电视,周末可以出去玩玩,多轻松啊。而这几天的体会是,其实上班的累不是工作时间长的累,而是心理压力以及经常无法自由支配时间的累。 这几天在帮和我们课题组合作的一个公司做一些实验。他们是在工厂中生产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把一些样品送到我们实验室检测。因为在工业中,没耽搁一天的时间,就会有一天的经济损失,这种经济损失往往是很大的。所以,工厂中很多事情往往耽搁不得,遇到事情就越快处理越好。因此,他们对结果很着急,就加班加点地干,结果出不来大家都有损失。于是,我就陪着他们也加班干。在这种情况下,自己体会到了那种企业里做事情的压力,这种压力真的跟实验室的压力不同。 实验室里自己做什么实验,什么时候做,都是可以自由安排的。例如如果你什么时候有事情,或者什么时候很累啊身体不舒服等等而不想做实验,就可以暂时不做,等状态好的时候再做。即使是一个经常喜欢催的导师在催促,也不会催得太紧让人受不了。所以,学生在心里上压力要小一些。 所以,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人无论在哪里混,都是不容易的。要好好珍惜在学校里剩下的短暂的时光,说不定等我工作的时候,就会非常怀念这段在实验室里做实验的日子。
个人分类: 科研*创新|5804 次阅读|1 个评论
中央电视台到我们课题组录制节目
热度 1 cutefay 2008-11-4 00:41
今天中央电视台的一节目组到我们实验室录制节目,是做一个有关我们课题组做的项目的专题报道。 实验室的人从周末就忙碌起来,打扫卫生,做大发酵罐的发酵实验准备,今天上午来了,整整拍摄了一个上午加中午。上午我在实验室用显微镜看东西,结果电视台的人说这个镜头很好,就给我拍了一些镜头,呵呵。不过他们拍的是背影和侧影,估计电视镜头上是看不到我的样子的,只能看到我长到大腿的头发披在后面了 拍了这么长时间,而真正电视里播出的只有五六分钟,要剪掉大多数的东西。他们电视台的人说,能够有五六分钟的时间已经是很不错了。
个人分类: 科研*创新|4136 次阅读|2 个评论
疯狂实验室
daijingwei 2008-10-22 01:36
疯狂实验室 做化学的想必大多天天和实验室打交道,化学中的美学自然不用多说,实验里的千奇百怪也早已不是什么新闻,但是,配合上摄影家的创意,实验室便疯狂起来了 英国摄影家Dan Tobin Smith新近拍摄的一组照片Hubble Bubble就是围绕科学家的神奇实验展开的,那透明的玻璃器皿,多彩的烟雾缭绕,仿若实验如仙境般 下面是一部分相关于照片的简单描述: Chaos is a common theme in Smiths work, and here he uses gas to play with thenotion of orderand chaos in science experimentation. The yellow and white smoke above appears ready to consumethe carefully placed objects on the counter, but the shape of the billows themselves seem at the sametime rigidly controlled. Otherphotos in the series depict attempts to capture curls of colored gas in opencontainers,while a few wisps inevitably escape. 看了Dan Tobin Smith的实验室,我不忍心动,拍张实验一景,不知道算不算与美沾边。:-)
个人分类: 实验室点滴|7404 次阅读|0 个评论
主动做事与被动做事的差别
cutefay 2008-10-22 00:12
这周我值日,负责办公室的卫生和打水。以前值日生除了负责办公室的卫生和打水之外,还要负责几个实验室的卫生,任务很重很辛苦。后来就改为之做办公室的值日,实验室的卫生由经常在那个实验室做实验的人负责。今天早上来到实验室,做完值日之后,看到实验室的地板很脏,垃圾没人倒,就主动地把实验室的地板拖了,垃圾也倒了。虽然花了一些时间,但是心里很高兴。 后来我想了想以前需要做实验室值日的时候的情节,虽然都是打扫了办公室和实验室,但是那时的心情总觉得做值日很累,不情愿做值日。而现在是我自己主动做的,则觉得做起来很开心。 于是我就想起了主动做事跟被动做事对人情绪以及工作效率的影响。同样的一件事情,如果是人主动去做的,一般会效率很高并且容易做好,做的人心里还高兴;而如果是被动去做的事情,则效率和效果都会打折扣,做的人心里还不舒服。 所以,我就想到了在管理方面,如果一个主管能够多多激发员工主动做事的话,那么这个部门的精神风貌会提高很多,工作效率和业绩也会跟着提升的。
个人分类: 菲亦所思|8804 次阅读|0 个评论
与奥运会作对的"实验室"
夫子 2008-8-15 08:44
第29届奥运会正在北京如火如荼地开展,伴随着一个个新的世界纪录的诞生,一块块金牌挂在顶着一张张笑脸的脖子上。笑声,欢呼声,嘶喊声回旋在北京的上空,地球的上空,而躲在人们背后的与奥运会作对的实验室也在注视着奥运会,验证着他们的成果。 世界体坛最臭名昭著科学实验室当属巴尔科实验室该实验室成立于1984年,直到2003年才被查出在研制兴奋剂。前男子100米跑世界纪录保持者蒙哥马利和2004年雅典奥运会男子100米跑冠军加特林,以及刚刚认罪的交被判刑的悉尼奥运会三块金牌获得者女飞人琼斯,这些大名鼎鼎的短跑运动员都和这个实验室有牵连,巴尔科实验室几乎成了兴奋剂的代名词了。 由于一种兴奋剂在被运动员使用后,总要经过一段时间才会被国际奥委会发觉并禁用,而研究出相应的检测手段还要再经过一段时间,这样在有效的检测手段投入使用之前,就会存在 几年的真空期,运动员们可以在这段时间里肆无忌惮地使用。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一些生物化学家和运动员们结成了同盟,跟国际奥委会玩起了猫鼠游。 更为严重的是一些科学家根本就不认为自己是在作恶,他们认为研制兴奋剂是同研制其它产品别无二致,只是一种成果而已,而使用兴奋剂所造成的恶果完全应该由使用者自己承担。我以为只要有运动作为产业,有其利益,兴奋剂事件就不会消停,而研制者也绝不会停薪留职下脚步。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101 次阅读|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7: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