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平面上升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日本的防灾研究缺乏指挥部:2004-2018年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杨学祥 2018-9-28 14:46
日本的防灾研究缺乏指挥部: 2004-2018 年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杨学祥,杨冬红(吉林大学) 地震调查委没存在感,日本地震研究面临群龙无首窘境 2018-09-28 09:24 环球网 王欢   【环球网报道 记者 王欢】 6 月日本大阪北部发生地震, 9 月北海道西南部发生地震,在日本地震连续不断的背景下,统筹地震研究的日本政府“地震调查委员会”却缺乏存在感。《日本经济新闻》 9 月 28 日 报道称,该委员会一直调查活断层等,预测地震的发生概率,但很多地震发生在“预想之外”的断层。针对地震发生的机制,委员会给出的说明始终模棱两可。“研究并未有助于防灾”,日本追问防灾研究整体的理想状态的声音正在加强。   关于 9 月 6 日 在北海道发生的地震,有一处名为“石狩低地东缘断层带”的活断层延伸至震源地附近,该断层带与地震的关联性受到关注。调查委员会曾针对这个断层带表示,在日本国内 2 千多个活断层之中,石狩低地东缘断层带属于需要注意的“主要活断层带”,预测称“南部可能发生 7.7 级左右的地震”。   但在地震后,委员会的说明则含混不清。 9 月 6 日 地震当天的会议后,地震调查委员会的委员长平田直 ( 东京大学教授 ) 解释称,“ ( 地震 ) 与断层带没有直接关系”。但在 5 天后却改口表示,“断层带深处出现活动的可能性难以否认”,称“断层带可能持续活动”,呼吁加以警惕。   怎么警惕?   处于地下深处的活断层没有办法进行直接调查,科学判断变来变去的情况并不罕见。北海道的防灾负责人发出疑惑的声音,询问“就算被告知要加以警惕,要怎么办才好呢?”   相似的情景也出现在大阪北部地震中。震源附近存在“有马—高槻断层带”、“上町断层带”、“生驹断层带”,果然这些也都被列举为主要活断层带。调查委员会表示,“虽然地震可能和任何断层带有关,但难以锁定 ( 具体是哪处断层带 ) ”,又进行了含混不清的说明。   地震调查委员会隶属于日本文部科学省的地震调查研究推进本部,在 1995 年的阪神大地震之后成立。地震调查委员会由约 20 名研究人员和事务局组成,针对 114 处主要活断层带和南海海槽地震等“海沟型地震”,对地震强度和发生概率等进行“长期预测”。   但实际地震往往不会像预测的那样发生。 2004 年的新潟县中越地震、 2007 年的能登半岛海域地震、中越海域地震、 2008 年的岩手和宫城县内陆地震等都发生在不受注意的活断层。 2011 年的东日本大地震也是“预想之外”的联动型地震。   可以确定发生于主要活断层带的只有 2016 年“日奈久·布田川断层带”错位导致的熊本地震。   各机构各自为政   一方面,很少有地震学者批评预测不准。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的研发小组负责人宍仓正展表示,“活断层错位数百年乃至数千年才发生 1 次。而调查委员会组建只有 20 多年,预测不准确是很自然的”。   但宍仓同时称,“调查委员会并未向自治体和居民发出有用的信息”。   证明这一点的是熊本地震。调查委员会对日奈久·布田川断层带发生地震的可能性发出警告,但很多居民在地震发生后回答称,“没想到熊本发生地震”。此外,熊本地方政府的抗震加固援助措施也比其它都道府县薄弱。   问题在哪里呢?日本的中央防灾会议通过专家会议来验证防灾调查和研究的理想状态,在 2017 年 4 月汇总的报告中严厉指出,“日本的防灾研究缺乏指挥部,政府、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合作不足”。   中央防灾会议处在日本防灾相的领导下,是国家防灾对策的协调人,没有下属研究组织。另一方面,日本文部科学省管辖的大学和研究机构、气象厅等各自为政,未能把研究成果应用于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防灾对策。   中央防灾会议下属专家会议的负责人河田惠昭 ( 日本政府东日本大震灾复兴构想会议委员、关西大学社会安全研究中心负责人 ) 表示,“防灾对策以地震学者为中心确定,并未体现思考城市建设的工程专家、研究居民避难等的人文社会学者的声音”。   日本今年暴雨、台风、地震联袂发生,灾害的面貌发生改变。能否依靠如今的研究体制采取有效对策?《日本经济新闻》认为,在日本自民党总裁选举中讨论设立防灾省的利弊是一件好事,但如果不从验证现有组织的功效开始抓起,今后的灾害对策将无从谈起。 http://world.huanqiu.com/exclusive/2018-09/13130703.html 日本须全力应对下一场地震灾害: 13 年前日本灾难预测得到响应 已有 1021 次阅读 2018-6-15 21:04 日本学者呼吁日本须全力应对下一场地震灾害: 13 年前日本灾难预测得到响应 杨学祥 关键提示:在 2005 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会上,我的一项研究表明, 2000-2030 年全球将进入新一轮强震爆发时期,日本强震可能在此期间爆发。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56518.htm 我在 2008 年 6 月 1 日 指出,地球是一个扁球体,一处地震变形,为另一处的地震变形提供了条件。这就构成了强震的路线图。表 1 (见网址)的地震从中国开始,又回到中国,这一闭合路线为下一次强震的发生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近 30 年冰盖融化显著,自然是地壳均衡最强烈的地区。中国地震后,陆海地壳的负荷在内陆地区得到大致调整,接下来就是在陆海连接处的岛弧发生强震。岛弧强震是全球范围的,遍布东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这就完成了一个循环。 如果上述规律成立,下一个 8 级以上强震就必定发生在陆海连接处,按路线图,危险性的排列为:日本、印尼、堪察加半岛附近高纬度地区、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其中,日本、俄罗斯和印尼发生强震的风险最大,其后是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7387.html 事实上,此后发生的 8.5 级以上地震有: 2010 年 2 月 14 日 智利 8.8 级地震; 2011 年 3 月 11 日 日本 9 级地震; 2012 年 4 月 11 日 印尼苏门答腊 8.6 级地震。 南美太平洋沿海(智利)、日本、印尼苏门答腊的大震都应验发生了,只有俄罗斯的堪察加半岛和美国的西海岸还在蠢蠢欲动: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 2013-05-24 13:44 在鄂霍次克海(在堪察加半岛西部沿海)(北纬 54.9 ,东经 153.3 )发生 8.2 级地震,震源深度 600.0 公里。 中新社旧金山 8 月 30 日 电当地时间 8 月 30 日 上午,美国阿拉斯加州阿留申群岛发生 7 级地震,之后再发生数次 4.7 级至 5.4 级余震,美国地质勘查局称未引起海啸。 下一次 8.5 级以上地震在哪里? 如果本规律正确,最大的可能性是在美国和日本,日本将有连续大震发生的可能。俄罗斯为第三位。 http://bbs.sciencenet.cn/blog-2277-751618.html 下一场自然灾难: 30 年内日本将是自然灾害的受援国 作 者:杨学祥  上传日期: 2005-9-4 一场自然灾难: 30 年内日本将是自然灾害的受援国                 杨学祥 继 2004 年年 12 月 26 日那场发生在印度洋海域夺去了近 30 万条生命的海啸及其地震事件之后, 2005 年 8 月 30 日 横扫美国南部的卡特里娜飓风又造成了 500 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和异常惨重的人员伤亡。据来自路易斯安那州的参议员维特估计,飓风仅在该州造成的死亡人数就可能超过 1 万人。虽然这个数字还没有得到证实,但可以肯定的是,此次灾难的人员损失在同类事件中将可能是空前的。美国总统布什已经表示,“卡特里娜”飓风灾难堪与“ 9 • 11 ” 恐怖袭击相比。卡特里娜飓风中断了人们的生活以及生产活动。墨西哥湾沿岸石油和天然气的生产受到干扰,原本就在不断攀升的油价被进一步推高。飓风还迫使美国一些进出口石油、粮食等商品的重要港口被关闭。美国已经接受国外的灾害援助,世界第一强国在自然灾害面前也显得软弱无力。 日本可能是下一个遭受自然灾害重创的国家。最新研究结果和最近的一系列地震均表明,富士山在休眠 300 年之后即将再度进入活跃期。富士山从 1907 年喷火以后一直平静。 2001 年 5 月日本气象厅宣布,已有减少火山地震活动倾向的富士山在 2001 年的 4 月份再度发生了 123 次低频率地震,虽然没有喷火,但已表现出地壳变动的“异常火山”现象。现在,日本全国上下都在防东海大地震,东海大地震震级在 8 级以上,震中多在富士山坐落的静冈县,周期为 150 年,现在已进入随时可能发生的时期 。 在 2005 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会上,一项最新研究表明, 2000-2030 年全球将进入新一轮强震爆发时期 ,日本强震可能在此期间爆发。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后,全球低温冻害和暴雪灾害频繁发生。郭增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是一种合理的解释:海洋及其周边地区的强震产生海啸,可使海洋深处冷水迁到海面,使水面降温,冷水吸收较多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地球降温近 20 年。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的气温上升与人类活动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有关,同时这一时期也没有发生巨大的深海地震。巨震指赤道两侧各 40 o 范围内的 8.5 级和大于 8.5 级的深海地震。       表 1 拉马德雷位相、强震与气温对比 时  期   1889-1924  1925-1946  1947-1976  1977-1999  2000-2030 ? 拉马德雷   冷 位 相   暖 位 相  冷 位 相  暖 位 相  冷 位 相 气  温   低  温   增  暖  低  温  增  暖  低  温? 强  震     2 次      1 次     7 次     0 次   已发生 2 次       表 2 海洋巨震与海啸 地震时间        地点        震级      海啸死亡人数 1906-01-31      哥伦比亚       Ms 8.6      500-1500 1960-05-22      智  利       Ms 8.9      1061 2004-12-26      印度尼西亚      Ms 8.7      300000   从表 1 和表 2 的对比中可以看到,三个拉马德雷冷位相和气候低温期与哥伦比亚、智利、印度尼西亚的海洋巨震海啸和 12 次 8.5 级以上强震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2000-2030 年是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世界强震将频繁发生。 突如其来的灾难发人深思,但灾难的严重程度,似乎还提醒人们应有更深层的思考:人类最重要的敌人仍是自然威胁。因此,国际社会无疑应该调整安全观,认清真正的威胁来自何方。此次飓风事件,目前已有包括中国、俄罗斯、欧盟、美洲国家组织在内的 20 多个国家、地区和组织表示愿意向美国提供援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前段时间因竞购美国尤尼科公司被美国国会视为“威胁”的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也宣布提供 160 万美元的援助。谁是真正的敌人,谁是真正的朋友,再次明确显露出来。事实上,在诸如恐怖威胁、飓风袭击这样的灾难面前,任何战争的防御体系,都不过是徒有虚名的“马奇诺防线”。对此,我们无疑应有清醒认识 。 日本遇到百年来最严重的强震威胁,其应对措施不仅仅在于防灾技术,而且在于友好的国际环境,特别是与亚洲近邻的关系。 危险时刻正在迫近。 2005 年 1 月 4 日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长 BRUCE ALBERTS 博士在接受《时代周刊》记者采访时严肃指出:世界上最深的海沟――马里亚那海沟,由于受到亚洲大陆板块的推压和太平洋板块的后退的原因,正在以每年 10 厘米的速度向东北方向,即太平洋 - 日本列岛一线扩张。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大地震后,科学家观测到海沟又进一步加快了东扩的步伐!处在太平洋和亚洲两大板块交界的日本列岛无疑已经身处在这个世界上最深的漏斗的边缘!如果遇到一两次印尼一样的海底地震的话,很可能除了南部的琉球群岛以外,日本列岛都将面临灭顶之灾――滑入大海沟。 BRUCE ALBERTS 博士建议日本政府应该尽快成立“灭顶预警专家小组”,并且在 05 年尽快启动“大灾难应急预案”,更不要对日本民众实行欺瞒政策――日本人民有权利知道自己的未来命运。 BRUCE ALBERTS 博士还建议日本政府向周遍的友好国家――中国、韩国、美国寻求帮助,在大灾难一旦降临的时候,能够将日本的众多的平民百姓迁移到中国等国的领土上,作为“自然灾害难民”,以避免日本的‘整个民族的毁灭’ 。日本右翼在灾难面前的歇斯底里,在于他们不相信世界和亚洲人民的善良与真诚,这种真诚的付出在印尼地震海啸中得到完美的体现 。美国飓风灾难再次体现了这种新型的国际关系。 美国南部的卡特里娜飓风再次敲响海洋灾害的警钟,对此,日本政府和国民无疑应有清醒认识。 文章发表网址: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56518.htm 日美面临重大自然灾难:国际社会应该调整安全观 已有 3852 次阅读 2013-12-23 10:19 日美面临重大自然灾难:国际社会应该调整安全观 杨学祥 中国谚语:"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多行不义必自毙"; 西方谚语:"上帝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 美国重返亚洲的政策和日本重新武装的冒险主要来自对未来本土面临重大自然灾害的恐惧,日本列岛的沉没和黄石火山的喷发使日美面临生死的考验,海外寻求生存的欲望导致穷兵黩武的扩张政策。 1 . 下一次特大地震在哪里:日本还是美国? 我在 2008 年 6 月 1 日 指出,地球是一个扁球体,一处地震变形,为另一处的地震变形提供了条件。这就构成了强震的路线图。表 1 (见网址)的地震从中国开始,又回到中国,这一闭合路线为下一次强震的发生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近 30 年冰盖融化显著,自然是地壳均衡最强烈的地区。中国地震后,陆海地壳的负荷在内陆地区得到大致调整,接下来就是在陆海连接处的岛弧发生强震。岛弧强震是全球范围的,遍布东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这就完成了一个循环。 如果上述规律成立,下一个 8 级以上强震就必定发生在陆海连接处,按路线图,危险性的排列为:日本、印尼、堪察加半岛附近高纬度地区、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其中,日本、俄罗斯和印尼发生强震的风险最大,其后是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7387.html 事实上,此后发生的 8.5 级以上地震有: 2010 年 2 月 14 日 智利 8.8 级地震; 2011 年 3 月 11 日 日本 9 级地震; 2012 年 4 月 11 日 印尼苏门答腊 8.6 级地震。 南美太平洋沿海(智利)、日本、印尼苏门答腊的大震都应验发生了,只有俄罗斯的堪察加半岛和美国的西海岸还在蠢蠢欲动: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 2013-05-24 13:44 在鄂霍次克海(在堪察加半岛西部沿海)(北纬 54.9 ,东经 153.3 )发生 8.2 级地震,震源深度 600.0 公里。 中新社旧金山 8 月 30 日 电当地时间 8 月 30 日 上午,美国阿拉斯加州阿留申群岛发生 7 级地震,之后再发生数次 4.7 级至 5.4 级余震,美国地质勘查局称未引起海啸。 下一次 8.5 级以上地震在哪里? 如果本规律正确,最大的可能性是在美国和日本,日本将有连续大震发生的可能。俄罗斯为第三位。 http://bbs.sciencenet.cn/blog-2277-751618.html 2 . 日本列岛的沉没 我在 2005 年和 2010 年分别指出,警惕下一场自然灾难: 30 年内日本将是自然灾害的受援国。点评强调指出:日本遇到百年来最严重的强震威胁,其应对措施不仅仅在于防灾技术,而且在于友好的国际环境,特别是与亚洲近邻的关系。 日本可能是下一个遭受自然灾害重创的国家。最新研究结果和最近的一系列地震均表明,富士山在休眠 300 年之后即将再度进入活跃期。富士山从 1907 年喷火以后一直平静。 2001 年 5 月日本气象厅宣布,已有减少火山地震活动倾向的富士山在 2001 年的 4 月份再度发生了 123 次低频率地震,虽然没有喷火,但已表现出地壳变动的“异常火山”现象。现在,日本全国上下都在防东海大地震,东海大地震震级在 8 级以上,震中多在富士山坐落的静冈县,周期为 150 年,现在已进入随时可能发生的时期。 在 2005 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会上,一项最新研究表明, 2000-2030 年全球将进入新一轮强震爆发时期,日本强震可能在此期间爆发。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36559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9473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1884.html 2011 年 3 月 11 日 日本 9 级特大地震证实了这一预测。相关研究表明,海岛特大地震有连续发生的记录,日本面临特大地震连续袭击的自然灾难。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49370.html 日本右翼在灾难面前的歇斯底里,在于他们不相信世界和亚洲人民的善良与真诚,这种真诚的付出在印尼地震海啸中得到完美的体现 。美国飓风灾难再次体现了这种新型的国际关系。国际援助不应该仅仅是灾害后的援助,更重要的是灾害前的预测研究与交流,公众防灾意识的提高,提前做好灾害的预防工作。对此,新闻媒体负有更大的责任。 穷兵黩武不是逃避灾难的有效途径,与友邻和睦相处才是应对灾难的最好方法。对此,日本政府及其近邻无疑应有清醒认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2117.html 下一次特大地震无论发生在日本还是美国,都将是严重自然灾难的开始,我们处于 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时期,只有认清形势才能采取最有效的对策。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2117.html 关注 2015-2018 年特大地震集中发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49655.html 我们在 2008 年 5 月 10 日 指出,统计数据表明, 1889 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 8.5 级的地震共 21 次。在 1889-1924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 6 次,在 1925-1945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 1 次,在 1946-1977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 11 次,在 1978-2003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 0 次,在 2004-2008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已发生 3 次(截止2012年已发生6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 2000 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00-2035 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 。这一观点得到国际科学界最新研究结果的支持。 7 年过去了,全球大于等于 8.5 级的地震在 2004-2012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已发生 6 次,比博文发表时多了 3 次,铁的事实是理论的最有力证据。证据将会继续增加。 这一观点陆续发表在《百科知识》等期刊。 参考文献 杨学祥 , 杨冬红 .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8-9.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6 , 21 ( 3 ): 1023-1027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 2011 , 54 ( 4 ): 926-934. 2004-2018 年: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已有 7089 次阅读 2008-5-10 11:08 科学网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473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91640.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1339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00479.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19171.html
个人分类: 防灾信息|1512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03: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