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青藏高原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青藏高原的气候变化 转自联合早报
qlms 2009-12-6 23:36
 (2009-10-29) 笔者全家应邀出席今年中国国庆观礼,登上观礼台前收到一份由自愿人员分发的精美节目单和一瓶矿泉水。我看了看瓶上的5100字样,犹豫了一下,把那瓶冰川水退了回去。发水的小姐一脸疑惑地告诉我水是免费的,我不知道该说啥,摇摇头走开了。在那万众欢腾的气氛中,我口渴了一个上午。  人们可能已经注意到各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而拟定的行动计划,而奥巴马总统将于下月15日访华,其中一个主题也是中美如何应对气候变化。   本月22日,中国和印度在新德里签署了有效期为五年的应对气候变化合作的协定,两国将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技术转移以及能源效率和能源再生方面进行合作。欧盟各成员国也正在通过融资为减缓气候变化、技术研发及帮助发展中国家适应气候变化上出一份力。 受气候变化影响最严重   根据中国国家气象局发布的数据,西藏地区7月份平均气温为1951年以来的同期最高值,青藏高原部分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2摄氏度以上,而西藏西部和南部的降水量较同期偏少3至8成,已有多处出现极端高温天气。   全球气候变暖已在世界范围内构成了威胁。特别是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缺乏导致人民迁徙,加剧社会紧张局势,破坏社会稳定和安全。气候变化是全球性问题,而青藏高原已经成为受气候变化影响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冰川减少以及生态环境恶化应该得到充分关注。   前不久,笔者在早报发表反对将冰川水开发用来饮用的文章,有人站出来质疑说:5100矿泉水水源地的地下水不开采,无非要么继续作为地下径流,要么转变为地表径流直接流入印度洋,要么蒸发成为水汽?质疑者有兴趣探讨西藏气候的变化,令笔者感动,但有水源就该开发的说法是错误的。   笔者不妨再说说自己的观点:不是所有能够满足人类需要的资源都是可以恣意开发的。青藏高原上的水量,不仅保持着高原区域的水量动态平衡、气候稳定,同时作为亚洲十大江河的发源地,也保障着地球上15亿人口的饮水。人为地开发和运走青藏高原的水源,就如同有人建议把青藏高原上的冰雪运到西部沙漠里去改变那里的干旱一样,是愚蠢的。   一个区域的气候与水量存在着长期的动态平衡,它使天气有规律,人类可以掌握并适做出春播、夏作、秋收、冬藏等生产安排。一旦这些规律不存在了,天气时好时坏,人类就很难适应。正如2008年初那场严寒,表面上看到的是寒冷,实质上是全球气候变暖造成的。 青藏高原气候关乎全球   本世纪以来,随着人口增加,加上工业排放、燃烧大量能源、不合理使用土地、大面积砍伐森林,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浓度急剧增加,也使青藏高原的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   长江、黄河源头生态环境恶化以及黄河断流的主要原因,即是青藏高原气候变化加剧所致。气候干旱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导致黄河上游流量减少,而生态环境的恶化和黄河上游流量减少又加剧了气候干旱。 正由于青藏高原有着地球上最为丰富的生态系统,与全球气候环境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就必须关注青藏高原的气候变化。   笔者最近往藏区调研,从昌都到甘孜,辗转赴成都,三天行程两千多公里,沿途看到不少干涸的河床裸露出卵石,曾经的高原草甸和湿地已经成为遗迹。由于冻融和沙漠化,生态环境的恶化情形随处都能看到。而十多年前曾经看到过的几座雪山,现在都光秃秃的。   青藏高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相对全球气候变化,它具有5年以上的超前趋势。青藏高原的气温上升不仅高于中国平均水平,而且更明显高于同期全球气温的升温速率。   青藏高原对整个北半球的大气环流具有重要影响,它的动力和热力效应使其成为亚洲和北半球大气系统的控制区。建议专家们多研究一下:青藏高原的气候变化将如何影响整个世界的气候平衡和生存环境;中国有关部门应加强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的检测和预警,帮助人们了解全球变暖的规律并预测对中国其他地区的影响。   汽车翻越川藏公路的一座雪山时,我看到山上有石子堆出的巨幅标语:海拔再高也高不过人民的利益! 青藏高原的气候变化无疑关系到这一地区人民的利益,必须得到持续的关注。 作者是中国全国政协外委会副主任,以上是个人观点 http://www.zaobao.com/special/forum/pages7/forum_zp091029.shtml
个人分类: 联合早报网|3834 次阅读|2 个评论
痛并快乐着-青藏高原的印记
lancaster 2009-12-4 18:53
时光荏苒,转眼间行迹于青藏高原已经5个年头了。吃了很多苦,还差点送了命。但是,青藏高原的魅力就在于每次她都给我新鲜的感觉。能不痛吗?缺氧是什么感觉?心跳150次之上是啥感觉?头疼欲裂是什么感觉?嘴爆皮裂口子是什么感觉?可是,不吃这些苦谁又能尝到那心广天地宽的感觉,行者常至的感觉。执着需要勇气,站在高原需要勇气。高原啊,你给我的是使我有勇气面对任何困难的决心。高原啊,你给了我一帮生死之交,who share my tears and pain. 高原啊,是你的温暖让我笑颜如花,是你的严肃让我自行惭愧,是你的高高在上让我知道奋斗永无止境。
个人分类: 未分类|5521 次阅读|4 个评论
青藏高原发现"可燃冰" 其远景资源量至少350亿吨油当量(转载)
pony1984621 2009-9-27 16:24
青藏高原发现可燃冰 其远景资源量至少350亿吨油当量 createIndexHTML(1, 0) 来源:新华网综合 作者:于祥明 发布时间:2009.09.26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我国在可燃冰勘查领域又获重大突破。9月25日,国土资源部总工程师张洪涛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青藏高原再次获得可燃冰(又称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预计十年左右能投入使用。据科学家粗略估算,其远景可燃冰资源量至少有350亿吨油当量。 据介绍,2008年11月,国土资源部在青海省祁连山南缘永久冻土带(青海省天峻县木里镇,海拔4062米)成功钻获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今年6月勘查人员继续钻探,获得宝贵的实物样品,并对样品进行了室内鉴定,获得一系列原始数据。这是我国继2007年5月在南海北部钻获天然气水合物之后的又一重大突破。 这一发现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中低纬度冻土区发现天然气水合物的国家,这一重大突破,证明了我国冻土区存在丰富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对认识天然气水合物成藏规律、寻找新能源具有重大意义。张洪涛说。 据悉,新发现的天然气水合物位于祁连山南缘永久冻土层之下,井深130-396米,呈薄层状、团块状,赋存于泥质粉砂岩、细砂岩、泥岩的裂隙面上,组分主要是甲烷气体,还有少量乙烷、丙烷等烃类气体,是一种纯度高、类型新的水合物资源。 我国是世界上第三冻土大国,冻土区总面积达215万平方公里,具备良好的天然气水合物赋存条件和资源前景。据科学家粗略估算,远景资源量至少有350亿吨油当量。 据介绍,天然气水合物又称可燃冰,是由水和天然气在高压、低温条件下混合而成的一种固态物质,外貌极像冰雪或固体酒精,遇火即可燃烧,具有使用方便、燃烧值高、清洁无污染等特点,是公认的地球上尚未开发的最大新型能源,被誉为21世纪最有希望的战略资源。 目前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气水合物分布广泛,资源量巨大,是煤炭、石油、天然气全球资源总量的两倍,为世界各国争相研究、勘探的重要对象。 天然气水合物是后石油时代的重要替代能源。我国在冻土区发现这一潜在资源,必将极大地开拓人类寻找新资源的视野,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新型能源。
个人分类: 转载精品|2867 次阅读|0 个评论
年初到现在的感受
wqma 2009-9-3 21:05
刚从西藏回来,觉得晕乎乎的(也许是大家说的醉氧)。 看看这大半年,都去西藏5趟了(确确实实是去干活的5次,不是上去玩!!!),每次都是20天以上的高强度工作。怎么说呢?上去也许是机会,和中外科学家还是交流了很多东西。Thomas Foken就是一例,他很热心,不管什么问题,都会细心的给你解释,要是他累了,会大发他的学生来给我解释讲解!不愧是国际大家!!! 前几天带大家去珠峰考察(今年第二次去珠峰),这些教授可真是难带呀!各有各的要求。幸好和去纳木错的交流了一下,说去珠峰的还是很好的了。纳木错的要求住单间什么的就是家常便饭了! 林芝的边界层会议,可谓是认识很多牛人,各个大学研究所的老师都有了很好的交流。尤其是新认识几个,印象很好! 高原的科学研究,尤其是地表的能量观测,我们课题组算是比较强大的了!但愿和国内外同行把这件事一直做下去,越做越好! 2009.9.3兰州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021 次阅读|0 个评论
高原天空百变的云
wangzhong 2009-7-18 23:06
海豚跃水 母子情深 风雨欲来 沸腾
个人分类: 行行摄摄|5671 次阅读|3 个评论
青藏高原上的追求(中国测绘报)
jlpemail 2009-5-5 09:30
青藏高原上的追求 来源: document.write(author); 中国测绘报 时间: document.write(tm); 2007-11-16 10:41 function doZoom(size){ document.getElementById('zoom').style.fontSize=size+'px'; }   在青藏高原的西部测图工程中,有一支来自黑龙江第三测绘工程院的队伍。他们,放下了侍奉父母、照顾妻子儿女的责任,来到这茫茫雪山、湿地和大漠。他们,忍受着高原缺氧、强烈的紫外线和寒冷的气候,为的是获取第一手野外数据,填补我国西部无图区的空白。让我们看看来自这些一线队员的报道。    李连涛:行进在盐湖   8月25日吃过早饭,控制测量组准备好测量仪器便驾车从青海花土沟出发,前往距离驻地最远的点位。附近可通行的只有老315国道,路况非常差,要到达点位只能通过一片很大的盐湖。上次两辆车在凹凸不平的沙石路上颠簸了近一个半小时,最后还是无功而返。这次我们备好了两个大油桶和牵引用的钢绳,加上附近的路段已经施工完毕可以顺畅通行,所以每个人都很有信心。队长决定,找到盐湖后从已干涸的湖面横穿过去。但当我们把车开进湖面时候才发现,实际情况与我们想象的不同。看似坚硬的地表其实只是很薄的一层,下面全是淤泥和水,车轮碾压后的车辙会慢慢渗出水来。庆幸的是,淤泥并不是很深,而且车子也并没有开进太远,可以用钢绳牵引出来。看来只能返回315国道寻找其它可通行的线路了。根据手持GPS的显示,我们终于在一个石料加工厂附近发现了一条可以行进的路。车沿着车辙行驶了一会儿,便到了盐湖的湖边。经过仔细查看和试探,我们决定继续按照以前的车辙前进,虽然行进困难而导致车速异常缓慢,有几次甚至感到无法前进,但以前车辆行驶时的压力使得车辙下的地面比较坚硬,所以一路上有惊无险。顺利穿过盐湖后,继续向点位位置前进,接下来一切顺利。完成测量后回到驻地已经晚上9点多了,虽然大家都很疲惫,但是对今天能安全顺利地完成任务还是感到很满意,也更增加了面对和解决今后工作中将会遇到的各种困难的信心。    孙喆:亲情在中队   我们的驻地花土沟海拔 2900多米。一路上,我们经过的海拔最高的山是橡皮山,有3800多米。当时在路上没什么高原反应,但是在驻地过夜的第一个晚上我就觉得头有些痛。虽然我没当回事,但同事们都很关心我,马上找来抗高原反应的药给我吃,这让我立刻找到了在家的感觉。   由于换了一个环境,我有些水土不服。每当出现胃肠感冒、拉肚、发烧,同事们都马上给我打点滴,端水,送药。都说同学之间的友谊是最珍贵的,到了社会上就没有什么真情了,但是在这里我感受到的却是家人般的温暖。我们一个中队就好像一个大家庭,队员们既是战友又是兄弟,在工作中相互帮助,在生活中相互关心,这让我感到了在家才能感到的温暖,就像一首歌的名字一样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白应祥:高原测绘精神   今年8月,我被黑龙江测绘局聘为随队医生,踏上了青藏高原这块神秘的土地。为了西部无图区野外测绘工作,院里建立了完善的后勤保障体系和应急救助系统。   进入驻地两三天后,由于较大的昼夜温差以及高原缺氧等因素,大部分人都患上了慢性咽炎、感冒,每晚都有几个队员输液到深夜,因此我跟我的同事每天都忙碌到很晚。   一天晚上,我正想上床休息,突然传来急促的敲门声医生!快点!有人被玻璃割伤了!我赶忙拿着医用品跑了过去。大家正在楼道里围着老黄,我见到老黄满手是血,立刻给他包扎伤口。看到多位同事焦虑关切的样子,我突然感到了一种团队的力量,一种团结的精神。   还有一次,我随调绘组去一个叫双石峡、死人沟的地方。外面下着雨,汽车行进在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上。由于没有路,我们的车只能沿河床艰难地行进,车颠簸得使大家喘不过气来。突然,车停了下来,司机小许说车胎爆了。大家立即跳下车,冒着严寒帮忙换轮胎。这个集体的每个人都充满了爱,充满了理解,充满了信任。   这就是我们这个集体所特有的精神高原测绘精神,正是有了这种精神,我们的团队才充满了活力和凝聚力!    刘佰莹:化险为夷   今天,我们控制组来到戈壁深处测量。行驶在松软的沙地上,车有些吃力,留下深深的车辙。这是今天计划完成的第二个点了,由于影像上的路已经被流沙淹没,我们只能试探性地寻找新的可行道路。   几经尝试绕过若干个沙丘以后,还是没有发现新的路可通行。此时已经是中午了,大家把车停在沙丘下休息,吃午餐。   前线总指挥付总、质检站陆主任和我们一起在野外工作。付总的工作经验很丰富,一路上不断地给我们讲在这种地区作业时的注意事项,以避免危险。吃午饭的时候他还在和领队讨论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经过讨论,大家决定走一条比较远但可能通行的路。那是一条沙石路,路上有很多尖尖的石砾。没行驶多远,前面的一辆越野车就发生了险情一个后轮轮胎爆裂了。由于行驶速度不快,车及时停在路边,避免了一场重大事故。大家并没有慌张,在付总的指挥下,大家纷纷下车救援。我们卸下了车上的设备和备用轮胎准备换胎,王司机不顾地面的灰尘,直接趴在地上拆卸,其他人也各尽其责。   很快,轮胎换好了,我们又继续向点位小心行驶。幸运的是找对了路,我们终于顺利地穿过了沙漠和山地到达了目的地。    李莲涛:为了安全   9月3日至5日,国家测绘局西部测图工程项目部召开了西部测图工程各作业单位参加的为期3天的安全监控设备安装、调试及通讯设备调试培训会议。   会上,西部测图工程项目部领导强调了西部测绘生产中的安全保障事宜。今年我院西部测区主要位于新疆、青海两省交界处,海拔高,昼夜温差大,地形复杂,路况差,外业情况千变万化,一旦车辆或作业人员出现危险就可能导致意想不到的后果。正是基于这种考虑,项目部先后为外业车辆配备了车载GPS监控设备、海事卫星电话、PDA导航及北斗一号用户机通信系统,保证了外业人员与驻地指挥部以及其他部门实时通讯联络,确保驻地指挥部第一时间掌握野外作业情况。   作为西部测图工程的作业人员,在恶劣的外业环境中我们能时时感受到上级组织的关怀与支持。这种关怀与支持是对我们的极大鼓励,也让我们对优质高效地完成野外作业任务充满信心。
个人分类: 资料库|4141 次阅读|0 个评论
沉痛悼念夏武平先生
woodenson 2009-3-29 13:18
刚刚得悉师爷夏先生仙逝,发此消息,沉痛悼念! 我国兽类和啮齿动物生态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中国动物学会兽类学分会首任理事长、《兽类学报》首任主编,原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所长、现名誉所长,原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生态研究室主任,夏武平先生,因病抢救无效于2009年3月27日凌晨仙逝,享年92岁。 有发唁电的同志请按下列地址联系: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综合处: 联系电话:0971-6143530;传真:0971-6143282 北京市海淀区北蜂窝15号院2号搂1508 邮政编码:100038 联系电话: 010-63976196(家) 夏武平先生治丧委员会 二○○九年三月二十七日 附:夏先生生平 夏武平 先生对我国动物生态学的发展、兽类学的发展和人才培养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夏先生及其合作者在 50 年代关于红背鼠平的种群数量变动规律、 60 年代关于长爪沙鼠的种群数量变动规律的研究、关于动物群落的研究、关于动物肥满度的研究, 80 年代关于大熊猫的研究、关于高原鼠类血清和血红蛋白的研究、关于动物节律和生态位的研究,关于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的研究、关于人类生态的研究等等这些开创性的工作,在我国动物生态学、兽类学和保护生物学发展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1973年-1976年,夏先生在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组织有关人员翻译编撰了《生物学译丛》3集;1973年-1980年,编辑出版了《灭鼠与鼠类生物学研究报告》4期;1980年创办《兽类学报》;1982年-2002年,编辑出版了《高原生物学集刊》15集; 1982-1995年,编辑出版了《高寒草甸生态系统》5期。他 主编的关于《红松直播防鼠害研究工作报告》、《大兴安岭和嫩江地区流行性出血动物宿主的调查研究》、《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等著作都具有重要的影响。特别需要提出的是,在抗美援朝期间,为了揭露美国使用细菌战,夏先生为此做出了贡献。 夏 先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提出和组建了我国第一个陆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实验站-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几十年来,通过广大科研人员在海北站的不懈努力,现在已成为中国科学院重点开放台站和重点网络台站、国际冻原研究计划野外台站、国家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 夏 先生在青藏高原工作了几十年,深知青藏高原工作和生活的艰苦,他更知科研人员为高原科学献身的高尚情操,他倡导的牦牛精神 激励着几代人在高原上默默地奉献着 : 忍处恶劣的条件, 啃食低矮的青草, 提供浓郁的乳汁, 充当高原的船舶, 不畏艰苦,忍辱负重, 不计报酬,但求贡献。 这种牦牛精神正是我们科技工作者的追求。 在今天我们更应该大力提倡牦牛精神,将牦牛精神发扬光大。 夏 先生严于律己、胸怀坦荡、乐于助人、甘当人梯的高尚品质是我们科学工作者学习的榜样,他对我国兽类学和动物生态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将永远载入史册。 ( 信息来自《兽类学报》编辑部2007年撰写的庆祝夏先生90华诞的材料) 。
个人分类: 动物研究|4356 次阅读|0 个评论
那些花儿之一—雪莲一种?
wangzhong 2009-2-25 14:30
摄于2008年7月,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alt.4500m
个人分类: 行行摄摄|3338 次阅读|0 个评论
高原印象-缘起,我的第一篇博文
wangzhong 2008-12-22 18:59
还记得,初识高原是在小学的地理课本上,懵懵懂懂的知道,在祖国的西南方有世界上最高的山,山上终年覆盖着很厚的雪,长江、黄河等祖国的大江大河都发源于那里。虽然感觉颇为自豪,但这对于出生在广袤的华北大平原,从来没有见过超过200m的山的孩子来说,是无论如何也无法理解的,夏天那么热,山上怎么可能还有雪呢?好奇的种子就这么埋下了。后来才知道,海拔越高,接受到地面反射的热量越少,温度就越低,原来,空气的温度和太阳还不是直接的关系。再后来,考大学时误打误撞的进了生物的门,知道了生物和其周围的环境是密切相关、协调发展的。高原独特的环境造就了为数众多的独有的物种,它们在低温、缺氧、土壤贫瘠的恶劣环境中坚强的生存着。这些远离了祖先种群、在严酷的环境中孤独的进化着的物种,或许已经出现了某种独特的性质,从而不能适应山下那种相对温和的环境了吧!继续后来,知道了整个地球是在慢慢变暖的,并且越冷的地方,变暖的速度越快,两极和青藏高原便首当其冲。那么,对于这些地区的物种来说,是利还是弊呢?他们会不会继续向更高更北继续挺进呢?会不会产生某种机制来响应这种变化呢?会不会面临其他物种的入侵竞争呢?于是,一路晃晃悠悠的来到了以研究青藏高原为主的研究机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应该会看得远点吧!
个人分类: 高原印象|3102 次阅读|1 个评论
拯救普氏原羚
热度 1 woodenson 2008-11-27 12:58
普氏原羚,又被称为中华对角羚,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濒危的一种有蹄类,也是青藏高原特有的一种小羚羊!曾几何时,普氏原羚分布在中国广阔的西部大地,内蒙,青海,新疆,甘肃,宁夏,然而,由于人为猎杀、生境破碎化、狼的捕食等因素,这种高原精灵已然濒临灭绝,种群数量仅存数百只,且被分割为六七个小种群,零散的分布在青海湖周边! 我们愿意看着他走向灭亡吗?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去关注普氏原羚,去保护普氏原羚,让这种中国特有的小羚羊能够长久的奔驰于高原之上! 2004年11月,我在青海湖湖东地区做冬季普氏原羚的繁殖行为研究,发现了这只被围栏挂住的雄性二龄普氏原羚!后来救助到鸟岛救护站,可惜由于在网上吊挂时间太长,三天后这只起名叫星星的普氏原羚就死掉了!解剖的结果显示,五脏出血!在高原高寒的恶劣条件下,普氏原羚一旦被挂在网围栏上,即使不被狼捕食,稀缺的氧气也足以让他们致命! 人类围栏普氏原羚 脆弱的三角 围栏,诞生于1994年。号称中国圈地运动的牧场承包,也缘于1994年。 最初的竖起围栏圈起牧场,是为了降低草场放牧强度,防治沙漠化,提高草场的初级生产力,恢复和保护草场,从而实现青藏高原牧区的可持续性利用和发展。有证据表明,围栏的产生的确对围栏内的草场的保护和恢复有一定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家畜的管理,增加牧民的收入,于是,作为一个成功的案例,围栏开始大规模大范围的在青海、西藏、甘肃等西部省区推广,不到十年的时间,青藏高原上的草场已经基本被分割完毕。 人类美好的初衷也许只能停留在围栏所能给人类带来的经济效益,而更深层次的问题随着围栏的推广也愈加清晰明显的暴露出来。围栏的搭建,虽然对围栏内的草场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但与此同时围栏外的草场则受到了更严重的破坏。这是由于草场的生产力是一定的,草场的载畜量是一定的,当我们限制了草场内的家畜的采食,无形中必然进一步增加了围栏外草场的载畜压力,而这就直接导致了围栏外草场的退化。围栏内外,一边是草,一边是沙,这可能就是围栏搭建后的典型景象。 更重要的是,原先广阔无垠的草原,现在由于无限蔓延的围栏,已经被人为分割为一个又一个的独立斑块,每个斑块之间以清晰的围栏作边界,栖息地破碎化由此发挥到极致。关于生境破碎化所导致的生态后果包括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物种灭绝等也许无需多说,因为这方面的文献汗牛充栋。我们还是只说普氏原羚。 普氏原羚最适宜的生境自然是牧草丰美、靠近水源的草场。然而,草场围栏的建立,首先是压缩了普氏原羚的适宜生境,一条条,一道道,将普氏原羚死死的囚禁在了有限的空间里。另外,围栏也阻隔了普氏原羚种群间的交流,这样导致的直接结果是种群的隔离与萎缩,长期结果是遗传多样性的丧失,物种的消亡。以元者种群为例,1996年约90只,1997年建立围栏,四年后也就是2001年,其种群仅有40余只,而2004年12月的调查则显示现有种群不足30只。第三,围栏建立起来的最直接后果就是普氏原羚挂死在围栏之上。围栏一般都高有1.2m,成年普氏原羚越过都很费些力气,幼年的普氏原羚几乎不可能逾越这道铁丝网。这次的星星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而从2004年9月到11仅两个月的时间里,被救护送到鸟岛救护中心的受伤普氏原羚就有五只,而这五只中仅有一只被救活。也许五只并不是很大的数目,然而这仅仅是被送到救护站的普氏原羚,仅仅是两个月,而且,死掉的是仅仅数百只规模的极度濒危物种。 当普氏原羚被困在围栏上,最好的办法就是迅速将其解救下来。然而,无限的围栏,我们不可能每时每刻都守在一边,于是,一旦上网,它们面临的只有死亡:被狼吞噬,或挣扎至五脏出血绝气而亡。 其实,被围栏围困的又岂止普氏原羚,还有藏原羚,还有繁衍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众多生灵;其实围栏扼杀的又岂止是这些珍稀的物种,围栏导致的更多的可能是生境破碎化,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我们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围栏一定会导致这些后果,但现在也已经初现端倪。 是生还是死,这是个问题,当普氏原羚面临着生死抉择之时,我们人类其实也正站在生存还是消亡的十字路口。
个人分类: 动物研究|4147 次阅读|2 个评论
青藏高原所藏东南站努力做好树轮样本采集工作
quaternary1 2008-11-10 23:43
青藏高原所藏东南站努力做好树轮样本采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