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EALE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法国留学的那些事儿——学术活动篇
热度 3 lhqspringlet 2018-10-3 02:03
在这三个月里面,中间间隔了两个月的假期,所以学术活动相对少一些。不过在这期间也幸运地参与一次 Seminar 和一次欧洲劳动经济学者年会( European Association of Labour Economists, 简称 EALE )。在 Seminar 举行时,主讲人一身西装打着领带,以示重视,提前十分钟已在会场了。会议两点开始, 1:58 分之后听讲座的学生和老师一一进场, 2 点时基本全部到齐了,时间把握得相当精准。跟国内大多学术演讲从头讲到尾不同,演讲过程当中听众可随时打断随时提问。其实国内一些学术讲座当中也已经有这样的提问习惯了,也见怪不怪了。当然,国外学术会议也有主讲人从头讲到尾,中途不打断,会后再问听众举手提问的,但这已经是 Plenary session 而非学术研讨会。感觉这边 学术研讨活动还有一个讨论交流环节值得我们借鉴 。就是活动负责老师会提供主讲人当天学术讲座之前和之后方便交流的几个不同时间段,协调学生和老师在不同时间段与主讲人私下进行交流讨论,每人是半个小时交流时间。这对于博士研究生来说,无疑增加了一个更深入交流和沟通的机会,也增加了联合培养的可能学习时间或者访学机会。 欧洲劳动经济学者年会正好是三十周年,今年正好由法国经济理论和分析中心举办,我正好适逢其会,蹭了次会议。 感觉国外学术会议跟国内学术会议到少有三点不同: 第一,会议接待时间和会议开始时间安排在同一天,时间利用更加紧凑充分。 国内习惯一天集中报到注册,一两天的学术会议。而这次的 EALE 是下午 3 点到 7 点注册,但是在下午四点开始,已经有进行半小时开幕式和进行一小时的 Plenary session ,也即已经开始一场公开的学术报告了。而在第二天和第三天还会有一个摊会负责给后面来参会报告的人进行注册。国内统一报到注册时间方便了管理者和会议组织者,而国外这一报到注册安排则更加方便了会议参与者。 第二,国外学术会议还有一个明显的海报展示环节,也即 Poster session 。 这有点类似于会展,每个摊位由主讲人自行做一张海报把文章的主要创新、思路、分析结果和结论贴出来,参与者感兴趣可相互进行交流。一个大房间就可以摆下十几至几十篇的论文海报,空间和时间利用率很高,这样集中的 Poster 也有明显好处,参会者可以自由快捷地在短时间内获取感兴趣的报告主题和内容,并进行有效的提问、沟通和交流。 第三,会议举行地点并非在校园内,而是在酒店会场或者景区旁边。 会场有很大空间和合适桌椅,也方便进行聚餐和活动。这其实更有利于节省学校空间,提高学校的空间利用率,更合理地配置学校办公资源。国内不少单位弄了那么多的会议室,其实一年能够用几次呢?那样简直是大大浪费空间资源。这么多的会议室,本来就足够改造成为教师工作室、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工作室,而这些才更有助于学术创作、创造和创新。我所访问的研究所虽然只有两层楼那么高,但是空间利用很充分,连博士研究生都有办公室,依房间大小二三四个人一间,每个工作日大多数研究生均会到办公室学习和交流。 :连洪泉,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华南师范大学经济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法国经济理论和分析中心 (CNRS-GATE) 访问学者。 本文得到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它是留学汇报的一部分,观点仅代表个人意见。借此机会向创造访学条件和提供访学工作便利的国家留学基金委、广州留学人员服务中心、中国驻法国大使馆、华南师范大学和法国经济理论和分析中心( GATE Lyon Saint-Etienne , CNRS-University of Lyon )致敬!特别感谢法国经济理论和分析中心 Marie Claire Villeval 教授的邀请,也特别鸣谢五大机构相关老师和工作人员,他们分别是华南师范大学师资科的文媛媛老师、广留服的程老师、梁老师、黄老师和简老师、驻法国大使馆教育处的王春桥老师、法国经济理论和分析中心主任 Sonia Paty 教授、留学接待秘书 Yamina Mansouri 、中心秘书 Taï Dao 、助理工程师 Philippe Fortin 、图书管理员 Nelly Wirth ,也感谢在法国留学提供帮助的赵柘锦博士、刘惕若博士和尹相楠博士。在此向特别鸣谢为我提供访学申请帮助和建议的各位老师,他们分别是:中国人民大学的周业安教授、代志新博士、宋扬教授、郑新业教授,南京财经大学的黄珊珊博士,浙江大学的陈叶烽副教授,荷兰蒂尔堡大学的刘曼微博士,以及华南师范大学的梅虎教授、林勇教授、李萍副教授、董佺副教授和罗艺旸副研究员等。
个人分类: 留学心得|4151 次阅读|7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8: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