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中英科技合作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跻身于高技术的殿堂
热度 1 周浙昆 2018-11-10 15:12
2018 年 11 月 8 日,英国国家科研与创新署( UK Research Innovation , UKRI )和英国驻华大使馆在北京瑰丽酒店举办了一场“中英科研与创新合作庆典的展示会( Impact Festival Gala Reception )”。我们的研究组与英国 Bristol 大学共同承担的“ UMBRELLA” ( Understanding Monsoon and Biodiversity Relevant to Landscapes and Livelihoods in Asia : https://www.umbrella.bridge.bristol.ac.uk )项目的研究成果,也应邀参加了这项活动。 我们以气候变化为主题,准备展示内容,我们的展品包括,介绍我们项目的宣传片、这些年我们采集的化石和两个古气候模拟的模型。 8 号上午来到酒店布展的时候,看着周边的展台,不免有几分但心。因为周边来自中英合作的 9 家单位,展示了人工智能、先进制造、食品医药、虚拟现实和节能储能的内容不仅体现了中英合作最新科研成果,而且无处不在的显示着高技术在这些领域的运用。我们一边布展,一边暗自揣测,下午我们的展台,会不会台可落雀啊? 下午庆典活动如期开始,随着活动的进行,我们发现我们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来宾在对高科技展品感兴趣的同时,对我们的展台也表示极大的兴趣,不断有来宾来参观,不断有观众问各种问题。到了晚上,还有观众意犹未尽,我们的展示非常成功。 参加这个活动有三个想不到。第一个想不到的是:我们这个地学领域的研究,会被邀请参加这个以高科技为主的中英科技合作的庆典。我想主办方邀请我们参展的目的之一,似乎就是要告诉人们,在关注高技术发展的同时,也不能忘记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第二个想不到是:古生物学这么能吸粉,很多的观众都在我们的站台前驻足观看,有位观众甚至说,你们的展品是最珍贵,最有意思的,这个虽有夸大的成分,但是也确有几分道理(至少是我听起来如此)。来青藏高原的棕榈化石、热带鱼和各种各样的动植物化石,展现了曾经的 Garden of Eden( 伊甸园 ) ,地层中的化石,述说着地球沧海桑田的故事。古生物这门古古的学科,至今仍然焕发着勃勃生机。第三个想不到是:公众对科学文化知识有着极为浓厚的兴趣,向公众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是每个用纳税人的钱做科学研究的科学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 最后想说一下我们的展品其实还是有一点点高科技的,我们展示了 2 个古气候模型,一个是 1500 (工业革命前)年的古气候模型,另一个则是 3100 万年前的。这两个模型在计算机上,滚动展示着各自时代每一天,降雨、温度、风速和云层盖度的变化。在展示会上,我们被问到的最多的问题就是你们为什么要做这个呀?你们做这个有什么用吗?气候变化是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然而,在应对全球变化的时候,我们需要厘清楚,那些是变化是地球系统的自身的,周期性的变化,那些变化是人类活动引起的变化。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需要 learn from past 。 图1. 古生物学的展台 图2. 展会一瞥 图3. 来自青藏高原的棕榈化石 图4. 回答观众的问题 图. 5对气候变化特别关注的观众 图6. 古气候模型
个人分类: 随想|5783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2: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