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作息制度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杂说“做”与“作”
热度 10 fdc1947 2018-11-21 08:00
杂说 “做”与“作” 做和作两个字在现代的 “普通话”中读音相同,都读 zuò ,字义又非常相近,在很多场合可以相互替代,但是,根据约定俗成的原则,这两个字有些地方又有区别、不可混用。所以,在写作各种文章时,如何正确地使用这两个字,就经常会产生一些问题。因此,最好把这两个字的意思和用法,弄得略微清楚一些。 先来看一下,这两个字的共同和不同之处是怎样产生的? 在古代,最早只有 “作”字,并没有“做”这个字 。作字的意思大概可以分成如下两类,一类是本义,一类是引申义: 1. 作的本义是起 。 人站起来就是作 。《论语》中记载,孔子让几位弟子都说一说自己的志向,轮到曾点时,曾点 “舍瑟而作”(放下瑟站起来)。《论语》又记载,孔子与穿丧服的、礼服的以及盲人相会,虽然对方年轻,孔子“见之必作”(相见时一定站起来),以示尊重。这样的句子中所用作字,都是其本义。 在抽象的意义上,作就有开始、兴起、产生、振作等义 。如,《易 ·系辞下》:“包牺氏没,神农氏作”(包牺氏没落,神农氏兴起)。又如《易·乾》:“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 云随龙而生,风随虎而起,圣人产生了,万物也因而被认清楚 )。我们现在常常说的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一鼓作气就是一通鼓使士气振作 , 振作就是振起 。 现在的文学作品中还常常用 “掌声大作”、“枪声大作”等, 这里的 作都是起的意思。 2. 起可以引申出起来劳动,即现在所谓的工作 。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据说是现存最古老的一首民歌中的两句。我们现在所说“作息制度”的作息就是从这里引出来的。 由此, 又可以引申出从事某项事情、举行或进行某种举动、充当某种身份、制造某种物件等等 。例如:作别、作案、作战、作报告、作弊、作梗、作祟、作奸犯科;作伐为媒、作壁上观;作文、作曲等等。 在古代,作字的声调都是入声,但是,后来在充当某种身份、制造物件等意义下,有时候读音成为去声。在这种情况下, 又造了一个所谓俗字 “做”。从宋元开始,做字就较为流行了 。 如今, 做主要可以细分成以下几个义项: 1. 进行工作或活动:做活、做事、做工、做寿、做礼拜。 2. 制造:做衣服、做家具、做诗、做文章。 3. 当,为:做人、做媒、做伴、做主、做客、做亲、做朋友、做原料。 很显然,在作的本义(起来、开始、兴起等)下,它是不会与做混同的。振作不大会有人写为振做,而在作的引申义(进行某种工作或活动等)下,作与做才可能混用,不容易搞清楚。 做字的音部是故,所以《正字通》里做字的读音首先是 “租去声”。这样,在许多南方人那里,做与作的读音是不同的(作是入声),他们不容易混淆这两个字。其实,在很多北方(河北、山东等地)老人那里,做在口语中是读为“揍”的,如“揍”饭(做饭)、“揍”衣服(做衣服)等。很遗憾,他们中 很多人并不识字,因而 绝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口语中的这个字写下来就是 “做”。大多数人从读书的那天起,他们就把做读为 zuò 。所以,现在人们在写文章时做、作 两个字 常常不容易分清楚。 那么,在容易混淆的情况下,哪些情况下用作、哪些情况下用做呢?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 的看法基本上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赞同。他 认为 : “ 区别的办法基本上还是用 ‘文’和‘白’做标准,但不是绝对的。 ” ( 文,文言;白,白话;指词语接近文言,则用作;是白话词语,则用做——博主注 ) “ 习惯上,具体东西的制造一般写成‘做’,如‘做桌子、做衣服、做文章’,抽象一点的、书面语言色彩重一点的词语,特别是成语里,一般都写成‘作’,如‘作罢、作废、作对、作怪、作乱、作价、作曲、作战、装模作样、认贼作父’。 ” “ 遇到没有把握的词,宁可写 ‘作’不写‘做’。 ” 当然,各人自有各人的用字习惯和风格,在某些场合,也就是在不与大多数人的用字习惯(也就是约定俗成)相违背的情况下,应当允许各人各有选择。但是,有一点是要注意到,就是自己写一篇文章,最好前后所用之字一致。 做和作都有制造的意思,它们都是人为的,而不是天然的、自然的。所以做作就是不自然 。 作 还 有一个特殊的意思,就是做出与常规不同的行为,胡闹 。“作”一般都 有目的, 个别 也可以没有什么目的。如小孩子困了,南方人称 “作”或“作困”,北方人称“闹觉”,就没有什么目的。更多的“作” 则 是有目的的,例如有人骑自行车 或电动车 在马路上做出一些奇怪的动作,或者开汽车超速,主要目的是炫耀,也可以称 “作”。去 “ 做 ” 这样的 “作”, 那就更糟糕了。这样的 “做作”不但 不自然, 很可能 “ 作 ”成悲剧, 甚至 可能会 “作死”。 我们的行为,切忌做作。我们写文章,也还是应当自然一点,让别人看得明白,不要做作。
个人分类: 汉语言|9677 次阅读|2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9: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