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社会主义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咱也做回主人——反歧视法
machan 2009-11-19 05:35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序言第三段和第四段:一九一一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废除了封建帝制,创立了中华民国。但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历史任务还没有完成。一九四九年,以毛泽东主席为领袖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经历了长期的艰难曲折的武装斗争和其他形式的斗争以后,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的主人。 又基于网络连接: http://news.qq.com/a/20090829/000046.htm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郑重宣布:加强社会领域立法,改善民生,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把这方面的立法作为重点。完善公众对立法有序参与的工作机制,使立法过程称为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的决策过程。 然后,最近浏览网页发现很多可气的新闻,比如: 当我看到,北大的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名单时。假若我是清华附中的,我一定以这个法律为准,起诉北大,为什么有北大附中,没有我清华附中呢,国人都是言清华必及北大, 言北大必及清华,你竟敢歧视我,赔偿歧视损失费10亿元! 假如我是上海或者山东人,你北大,竟敢歧视中国最最富裕的大都市上海,竟敢歧视几乎年年高考分数线第一高的山东!赔我精神损失费:每个上海和山东公民10万元! 他们怎么无视中国宪法第33条呢?但是宪法好像不能当作判决的依据(忘记更专业的说法了)。于是寻找相应能告他的法律,居然发现我们还缺少这样维护宪法第33条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三条: 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既然缺少了,我们补上就是了。如果果真补上了这个法律,你想,这个法律肯定最能促进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了。给这个法律起个名字的话,应该叫《反歧视法》。 要是这样了,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的进程,肯定会远超众帝国主义国家。所谓的欧巴马总统,就再也不会大言不惭的说:I believe that each country must chart its own course. .Those documents put forward a simple vision of human affairs, and they enshrine several core principles -- that all men and women are created equal, and possess certain fundamental rights; that government should reflect the will of the people and respond to their wishes; that commerce should be open, information freely accessible; and that laws, and not simply men, should guarantee the administration of justice. 等到了这一天,我们一定要做他们的掘墓人,然后在他们的坟头发表演讲
个人分类: 社会|2941 次阅读|0 个评论
回顾反资本主义社会的价值观(《探讨价值观》系列之六)
bochang 2009-11-18 19:04
本文是《超越自由与民主: 探讨人类未来社会的价值观》系列的第六部分。在二十世纪,有些国家受到社会主义的鼓励进行了革命。但在革命以后,执行的政策却往往并不符合社会主义的理想。我们只能把它称为反资本主义(或者列宁主义)。许多实行反资本主义的国家在今天已经不再采用那样的制度了,而想办法与西方的社会接轨,采用市场经济。反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强调革命与阶级斗争,它的最高目标是追求社会的平等,但这个理想从来没有实现过。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反资本主义不管是在经济效率还是价值观的吸引力上,都难以跟资本主义竞争。 反资本主义(Anti-capitalism)是资本主义的逆流,或者反模式(anti-model)。它的兴起与社会主义有关,但并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当人类社会开始工业化,进入初级资本主义社会时,产生了很多社会问题,包括严重的剥削,极度的贫富不均和频密的经济衰退周期。于是一些学者(包括马克思和恩格斯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构想出另一种社会模式,就是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最大区别表现在三个地方。第一,在经济模式上,资本主义社会强调自由经济(市场经济);而社会主义主张计划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理论创始人,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曾清楚地指出:市场仿佛一只看不见的手,有自然的反馈调节能力。一个人需要什幺,自然有另一个人为他生产;一个人生产过剩了,市场信息也会提醒他,使他自动减少生产的数量。政府对生产的管理,根本是多余的。而社会主义社会则认为,放任自流的市场机制是行不通的。国家必须了解人民的需要,并根据这种需要,计划和指挥生产。第二,在生产资料的所有制上,资本主义社会鼓吹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个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不仅一个人不能侵犯另一个人的财产,政府也不能侵犯私人的财产。与之相反,社会主义社会以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为主。其理由是劳动力是生产中最关键的元素,提供劳动力的劳动者理应分享大部分生产成果。其他资源,如资本、土地的所有者,不应该剥削劳动者的劳动所得。第三,在生产成果的分配上,资本主义社会既不是按劳分配,也不是按需分配,而是根据市场价值进行分配。例如,现在一些影视歌星担任一个公司的代言人,拍一些广告,收入是很可观的。但在落后地区的一名医生,纵使医术精湛,能救活很多人,每天长时间地工作,得到的报酬却很少。若论需要,这些高收入明星或者资本家并无比其他人更大的需要。至于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理论上初级阶段应该实行按劳分配,在高级阶段应该实行按需分配。 反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并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 受到这个社会主义理想的鼓舞,在二十世纪有很多国家进行了革命,建立了所谓社会主义政权。不过后来发现,这些政权虽然自称是社会主义,他们在实践中却与社会主义的理想有很大的距离,因此我们只能统称他们为反资本主义社会。西方一直称实行反资本主义的国家为共产主义国家,这些国家包括以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国家(如东德、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如白俄罗斯、格鲁吉亚、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等),独立的南斯拉夫和东方的北朝鲜、(统一前的)北越、红色高棉和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等等。事实上,把反资本主义社会等同于共产主义社会是不准确的,因为根据马克思的理论,共产主义是社会主义的高级阶段,应当出现人尽其能,各取所需的理想境界,但显然,这种天下大同的理想在前面提到的国家里都不曾出现。那幺,把反资本主义社会看作社会主义社会又如何呢?我认为这也并不妥当。因为社会主义是一种理想,不同的国家和政党对它有不同的理解,实践的方式也很不一样。例如目前北欧的福利国家,他们把福利社会当作社会主义社会;苏联时期实行的是国家资本主义,它也自称是社会主义社会;更为极端的是红色高棉,他实行文革式的社会改造模式,把城市人民强迫迁到农村,为此制造了许多家破人亡的惨剧。但红色高棉的领导人也自诩在柬埔寨实现了社会主义。所以打着社会主义旗号的政权很多,但所做的却有很大的分别,很容易造成一种误导。 另外,反资本主义国家的实况,也不符合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理论。根据马克思的构想,社会主义社会应该产生在高度工业化以后。当生产资料集中在少数人手上,大部分人被迫成为无产阶级。这些无产者最后联合起来革命,成功夺取资产阶级的政权。但历史的发展却并非如此。所有反资本主义国家在建立时,他们的工业化程度都不高。苏联、朝鲜、越南、中国建国时基本上都是农业社会,并没有庞大的工人阶级。所以,发生在这些国家的所谓社会主义革命,并不是工人阶级革命。另外马克思认为,工人阶级革命应当是国际性的。因为它发生的时候世界大部分国家都已经高度工业化;同时,被压迫的工人阶级实际上应该没有祖国,他们革命成功后,国与国的界限会减弱,国家机器会自然消亡。可事实上,当反资本主义社会建立后,国家机器却越发严密,国与国的冲突也日益严重。还有,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模型强调基层民主,他所推崇的治国模式,是巴黎公社。理论上,基层民主在社会主义里应该得到充分的发挥。但实行反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基本上与此背道而驰,不论是苏联、早期的中国或朝鲜,权力几乎集中在一个人手里,领导人也不受任期的限制。因此,历史上出现过的反资本主义国家并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国家,它们实行的只是国家资本主义或者列宁主义,有些甚至具有封建色彩。 反资本主义宣扬的价值观是革命和阶级斗争 在反资本主义社会里的价值观体系是什幺?它的基础当然与资本主义不一样,资本主义的基础是追求个人的利益,而反资本主义宣称的是追求阶级的利益,更确切的话,是追求无产阶级的利益。在这个基础之上,反资本主义宣扬的价值观是革命和阶级斗争。这种价值观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头三十年一直成为对人民教育的主流。到文化大革命更加成为神圣的口号。至于这些价值标准给人们带来什幺好处,能许诺什幺?它追求的就是平等(见图6)。很明显,资本主义跟反资本主义的价值标准是不一样的。前者强调自由和民主,后者强调平等。但事实上,不论是资本主义和反资本主义,它们在实践上和理论上往往有很大的矛盾,本系列在以后会有更详细的讨论。 图6 反资本主义社会的价值观体系 反资本主义社会只在人类的历史长河里昙花一现,发展的历史比资本主义社会短很多。反资本主义社会只在二十世纪短暂出现,苏联是第一个反资本主义国家,从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到1991年苏联解体,前后不足八十年。在它的解体之前,许多东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反资本主义国家,包括罗马尼亚、保加利亚、东德、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等都相继抛弃反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了。在1949年成立的新中国也属于反资本主义社会,但在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后,在经济政策上已基本放弃列宁主义。今日的中国实行的是市场经济,政治上也不再强调阶级斗争(现在推崇的是建设和谐社会)。所以中国的反资本主义历史只有三十年。目前仍然存在的反资本主义社会可能就只有北朝鲜了。 反资本主义为何失败 在人类历史里,没有一个反资本主义社会是成功的。为什幺它不成功?第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落后。它在实行计划经济的时候,完全否定商品经济,否定市场的功能。国家制定的生产计划没有经过一个市场反馈,所以制造出来的产品不一定是人们需要的东西;而人们需要的东西他们不一定制造。这就造成很大的浪费。第二,它的经济没有再生能力。它不能通过竞争使产品的质量提高,或者扩大生产的规模。由于生产单位不能创造利润,它无法进行再投资使它的技术提高,产品也不能改善。因为缺乏这种反馈的资本的积累,它的制度跟工业化的发展是不适应的。第三,由于缺乏竞争,不能优胜劣汰。生産和行销的效率不能得到改善。第四,由于生产落后,供应不足,人民的生活自然难以满足,只能靠使用一些票证(如粮票,肉票等)来限制人们的需要。这就使得生活在反资本主义社会的人民非常羡慕资本主义社会的富裕,在政治上失去向心力。第五,在反资本主义社会里,它宣扬的平等往往是假的。它不但有着森严的等级制度,给予不同的人不同的待遇,并有许多政治上的歧视。在中国文革时期,人会被分为红五类和黑五类。理论上人人都应该有受教育的机会,但是在当时,谁能上大学,看的不是他的学习成绩,看的往往是他的家庭背景,靠的是他的政治考核。所以平等就仅仅是一个口号。 反资本主义社会的价值观没有稳定社会的功能 反资本主义社会失败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它的价值观不能发挥稳定社会的功能 。当一群革命党人在推翻一个旧的制度,他们要号召人民起来革命。但当旧的制度被推翻了以后,他们还要鼓吹革命吗?他们革谁的命啊?到最后就只能革自己的命。(这就是为什幺在中国的文化大革命当中,许多当权派的人要拿出来斗)。现在中国有许多年轻的人,很愤世嫉俗,总觉得很多政府的政策不公平,或者没有照顾到自己的需要,所以就要闹。在网上许多言论都很冲动,这肯定有受到不断革命论教育的影响。所以,宣扬不断革命不但不能安定社会,反而是给社会造成不安定的因素,它使人更加不满现状。而阶级斗争,也有他的后遗症。阶级斗争长期下去,就容易造成社会的疲劳、残酷,使得人与人之间不能互相信任。 暴力革命只能是社会发展历史里的非常态 在历史上,当一个社会模式向另外一个社会模式转移时,例如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或者从封建社会到反资本主义社会,往往会经历一个暴力的革命过程。在马列主义里面,革命被放在了最高的地位,因为它认为,只有把旧社会的秩序打破了,人们才能建立一个新的社会秩序。但是 这种暴力革命的办法,只能是社会发展历史里的非常态,只有在当一种模式已经再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时,才可以采用。鼓吹不断革命论是危险的,因为那样会使社会难以得到安定,也难以得到和平发展和自我完善,它可能会导致一连串的暴动,为社会带来严重的损失。 所以,在我们讨论人类未来社会的价值观时,我们不能把革命当做是主要的价值观。未来的社会,应该有一个和平过渡、不断发展的过程。在这个意义上,一些能维持社会上安定与和谐的价值观会更加重要。
个人分类: 社会发展研究|3907 次阅读|1 个评论
回顾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的价值观(《探讨价值观》系列之三)
bochang 2009-11-5 10:53
本文是《超越自由与民主: 探讨人类未来社会的价值观》系列的第三部分。在探讨未来社会的价值观之前,我们先要分析人类的发展历史中四个较为重要的时期,包括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工业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及反资本主义社会)和后资本主义社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会建立一套与当时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体系。本文首先回顾奴隶社会的价值观。我们可以发现,那些奴隶社会的价值观在许多目前的社会里仍然有受到保存。 在人类历史里,有过多种的社会制度。这些制度往往依存于当时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些政治经济学家(马克思),把人类社会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的不同阶段,划分为:( 1 )原始共产主义社会,( 2 )奴隶社会,( 3 )封建社会,( 4 )资本主义社会,和( 5 )社会主义社会。这种分类并非无争议的,因为在生产力尚未充分发达时,社会制度的选择可以很多的。由于文化和自然环境的不同,在世界不同的地方,可能产生不同的社会制度。比如说,有些地方在最早期实行了奴隶制度,有些地方却可能会实行一种原始的民主制度。另外由于处在地球不同角落的社会在生产力的发展并不同步,在每一个历史时期,会有多种社会制度在地球上同时存在。这些不同的文明既有互相冲突,也有互相影响。即使在同一个国家里面,也会并存着多种社会制度。例如二千年前的罗马,她既是一个封建社会,也同时实行大规模的奴隶制度。再以十九世纪的美国为例,她既是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号称实行民主的政治制度,但又广泛地使用着奴隶。这种国家内部的不调和最后导致南北战争。 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愈来愈发达,生产方式对社会结构的影响愈来愈大。而且,有些制度的产生(例如资本主义),它必须依赖生产力和生产方式达到某种程度的发展(例如工业和商业的发达)。我们很难想象,在一个以游牧为主的民族,会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或者一个资讯高度发达的社会能容许奴隶制度。 人类的社会发展可以粗分为四个阶段 所以,社会发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本系列不是一本描述人类社会发展史的专着,我们主要是要探讨价值观与社会及经济发展的关系,因此,我们只能抽取一些主要的人类社会发展阶段作为样本来加以分析。本系列的基本观点是:一个社会里的价值观往往是为当时的社会制度服务的。而社会制度,又取决于当时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因此,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会有不同的价值观。 根据这个基本的想法,我们在人类的发展历史中,探讨其中较为重要的四个时期(见图 3.1 )。第一个是奴隶社会,第二个是封建社会,第三个是工业社会,第四个是后工业社会(后资本主义社会)。另外,在第二时期和第三时期,又可以分作两个部分。在封建社会里面,东方的封建社会跟西方的封建社会并不一样,所以他们有不同的价值观。另外在工业社会的时候,有一个主流跟一个支流。主流就是资本主义社会,支流就是反资本主义社会(或者称作列宁主义社会)。现在我们就从不同的历史时期,来看他们是怎样建立一套与当时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体系。 图3.1 人类的发展历史中较为重要的四个阶段 让我们首先回顾奴隶社会的价值观 在最早的奴隶社会里,生产力基本就是人力,生产工具是比较粗糙的。它的生产方式也比较简单,主要是狩猎或者游牧,还有比较初级的农业。它的社会组织往往以部落为主。少数地方,可能是族群。部落和族群里面,有明显的领导层。社会成员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最上面的是统治者(如部落首领及其家人),中间是平民,平民的下面就是奴隶。更原始的奴隶社会可能只有两层,就是统治者跟奴隶。 奴隶与平民的最大区别是奴隶失去了人身的自由,成为一种财产,可以被买卖,可以与别的生产资料交换。奴隶的命运是非常悲惨的。奴隶如果逃跑或者反抗,会受到非常残酷的对待,甚至被杀。欧洲在罗马的时期,逃跑或者反抗的奴隶会被钉在十字架上,让他痛苦地慢慢死去。 奴隶的来源是什幺,主要是战败者及其后人。当一个国家(或者族群),征服了别的国家(或者族群),被征服的人民就变成征服者的奴隶。直到现在还会发现,一些住在亚马逊 (Amazon) 河流域原始森林里的少数部落,有时候,他们一个村会攻击另一个村,被掳掠的村民,就成为奴隶。奴隶的另外一个起源是奴隶贸易,譬如在十七世纪到十九世纪时,有些非洲人被欧洲人掳走,然后被运到美洲去当奴隶。 奴隶社会的基础是强者支配 那幺在早期的奴隶社会里面,它的价值观是什幺?我们认为一个社会的价值观体系,分很多层,就像一个金字塔,它是建立在一个基础 (foundation) 上面(见图 3.2 )。这个基础就是当时社会里得到普遍接受的原则(类似于数学里面的公理)。在奴隶社会,它的基础是什幺呢?很明显就是强权。谁当奴隶,谁当统治者,并不取决于你道德是否比人家更高,你的学问是否比人家更好。真正的决定因素是你的力量!而这个力量,纯粹是武力,没有什幺道理可讲的。如果我这个族的人,把你这个族的人打垮了,把你的人抢过来了,你就是我的奴隶。所以在那样的一个社会制度里面,它的基础就是力量。它的规则,就是武力决定一切,社会是由强者支配。 图3.2 奴隶社会的价值观及其基础 奴隶社会的主要价值观是征服和忠顺 在这样的一个游戏规则里,它的价值观是什幺?第一位的,就是征服!统治者必须保持强者的身份,他也要训练他的下一代成为强者。而且这个社会里面崇拜的英雄,就是能够打胜仗的人。但是,在一个社会里,主宰的统治者毕竟是少数,被统治者是多数。而且在奴隶社会里面,奴隶的日子是非常悲惨的。所以必须要找一个软工具,让那些被统治着的人,能够安分守己。不然,如果奴隶经常造反的话,统治者也很麻烦。所以要鼓吹另外一些价值标准:那就是忠跟顺。使到这些被统治者,相信忠于统治者是一种光荣的事情。于是,对于那些忠心的人会加以奖赏;而对于那些不忠心的人,想挑战的人,会很残酷地对待他。 所以,为了使社会稳定,需要有多层的价值观(见图 3.2 )。对强者,有一套价值标准;对弱者,也要有另外一套价值标准。这样才能使得强者能够继续强,弱者,能够继续安分守己的坐在他的弱者的位置。事实上,要训练弱者当顺民,不仅是在奴隶社会。在封建社会,或者当帝国主义者入侵一个国家去建立殖民地的时候,他们也要训练那些被征服的人民去忠跟顺。譬如,当满清入关的时候,他就强迫汉人剃发: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剃不剃发为什幺那幺重要?它其实就是要强迫汉人表示效忠。 我们可以发现,那些奴隶社会的价值观在许多目前的社会里仍然有受到保存。在本系列以后的博文中,我会再回顾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及反资本主义社会的价值观。
个人分类: 社会发展研究|3495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于“社会主义”的幽默调侃
nipy 2009-10-10 11:38
关于社会主义的幽默调侃 昨天儿子( 60 后)回来,传外面听到的几句关于社会主义的幽默调侃,开始不太明白,细品也有点意思, 我老伴说:这几句话,比唱 社会主义好 更有意思!, 传抄如下: *******************************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 社会主义救中国! ( 推倒三座大山,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 . )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中国救社会主义! (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解体,中国社会主义 . ) 本世纪八、九年代 社会主义救资本主义! (国际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中国社会主义 . ) ******************************* 是褒?是贬? 是调侃?是幽默? 是卓见?是讽刺?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由此启发,以下问题仍值得深一步思考: l 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资本主义? l 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什么是民主社会主义?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l 毛泽东时代的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时代的社会主义有没有区别?有何区别? l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水火不相容还是可以和谐共处、互争互补?
个人分类: 有感而发|3209 次阅读|3 个评论
我的国庆庆典观感
nipy 2009-10-2 11:30
我的国庆庆典观感 ( 1 )毛泽东画像和毛泽东思想万岁方阵作为群众游行队伍的领头方阵,寓意着毛泽东思想还将继续带领我们的建设、复兴大业沿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进。它是国庆活动最大的亮点。 . ( 2 )看到我海陆空三军受检阅部队的威武雄姿感到振奋,特别是听到所有武器装备百分之百是我们自已制造更感自豪。对参检空军飞机的英姿,也备感亲切,因为我抗美援朝参军时就在空军服役过 10 年。那时候都是苏式米格飞机。 . ( 3 )数万群众参加庆典活动,如此井然有序又欢乐激情,充分体现全国民族大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好形势,也反映了我党的凝聚力和社会主义制度组织办大事的能力,令人高兴。 . (图片均从网上下载)
个人分类: 历史回忆|3667 次阅读|3 个评论
小议贫富相对论
nipy 2009-9-22 11:20
小议贫富相对论 ZDYPJY 对我的博文 庆国庆,六十年辉煌成就如何评说 中发表评论: 前 30 年是越穷越光荣,后 30 年是越富越显摆 。 猛一看,这付对联写的还真挺有意思,也揭示了前后 30 年的一些问题,但细想一下,贫和富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恐怕还是值得多议几句,因此写下此小议贫富相对论短文, 供大家进一步评说。 ( 1 )贫富的时域相对论。 贫与富从一个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发展历程中考察,是相对的,新中国成立前 30 年的经济和生活水平,相对 60 年后的现在可能是贫的;但相对旧中国时期,又是相对富的。 ( 2 )贫富的空域相对论 。 贫与富从不同国家、社会或个人考察也是相对的,我国的经济和生活水平相对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可能是比较穷的,但相对亚非拉许多更贫穷的国家,我们还是相当富的。个人也是,你的工资收入如果与比自己收入高的人或那些富豪、大款比,总感到自己太少太穷;如果经常与更多比自己收入少的人,甚至失业无收入的人比,你可能会感到自己已经很富有了。 ( 3 )贫富的相对转化论。 一个国家,如果政府和领导人为民执政、方针路线正确,可以较快从贫穷落后发展到繁荣富强,新中国成立六十年的辉煌成就基本上说明了这一点,但如果政府和领导人腐败无能、不为民做主,再富强的国家也会垮台,古今中外历史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现在中国也不是不存在这种危险,当今官场中一些严重腐败现象,不能不令人担忧。个人也是如此,如果你是一个认认真真、竞竞业业劳动和工作的人,你的生活水平、经济收入一定会在社会发展中不断提高,由穷变富;但如果你有了一些钱就挥霍无度,甚至吃喝嫖赌腐化堕落,你也可能很快又会变成穷光蛋! ( 4 )物质与精神贫富的相对论。 贫富确实是有物质贫富与精神贫富之分的,在激情岁月的革命年代,革命者的物质生活是很苦的,也是很穷的,但他们有革命的信念和理想,他们的精神是富有的,虽不能说越穷越光荣,但也确实是虽苦犹荣,并且穷则思变闹革命。反之,看现在有些大款富豪,他们可以豪吃、豪赌、买豪宅、养二奶,可谓物质上极为富有,但他们精神是贫乏的,他们除了私欲,没有理想、没有信念,尤其是那些依靠残酷剥削、贪污盗窃、以权谋私、投机倒把发家的人,还要整天担心不知哪一天被揪出来坐牢。越富越摆越快完蛋! ( 5 )社会贫富差距的相对论 社会主义社会是以公有制为基础,劳动人民当家作主,致力于全社会共同富裕的社会,资本主义是以私有制为基础任少数掌握资本的资本家通过对出卖劳动力的工人的剥削集累财富,形成少数人富,多数人穷的社会。新中国成立的前 30 年,通过对农业合作化和对民族私营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成功地建成了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发展的 30 年,由于是共同富裕,平均每人的生活水平可能不是很高,但是稳步增长和不断提高的;改革开放的后 30 年,在让少数人先富起来和不要管姓资姓社的思想指导下,集体所有制大量被破坏,国企资产大量流失,私有企业大发展,社会重新出现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短短 30 年,中国的少数富豪身价百亿、千亿已挤入了世界富豪的排行榜,而广大底层工农群众又沦入生活、医疗、教育无保障的艰难境地!可见,不管姓社姓资,不讲社会贫富差距来说:前 30 年穷,后 30 年富,也是难说清楚的!
个人分类: 有感而发|2334 次阅读|0 个评论
近代中国的抉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ZT)
热度 1 lih65 2009-9-15 14:28
刘润为 2009年09月09日12:57来源: 《光明日报》 鸦片战争前的珠江要塞   在苏格拉底对话中,有这样两个饶有兴味的哲学问题: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在我们看来,这两个问题存在着深刻的因果关系。不知道从哪里来,也就不知道要到哪里去。同样,不了解中国近代史,不明白近代中国人民奋斗的历史进程,我们就不知道现在该怎么做,未来的路该怎么走。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仅仅百年,中国就与列强签订了1100多项条约和章程。中国181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侵占,这相当于当时国土面积的7%,分别等于3个法国、5个德国、7个英国的面积。   大家都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东方大国,在经济、政治、文化上都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是,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昔日的强大与骄傲便逐渐褪去,而被无情地代之以羸弱和屈辱。通常,我们称这一段历史中的社会形态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为什么叫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呢?这就是说,那时的中国既不是完整的殖民地,也不是完整的封建社会,而是这两种货色掺和在一起的畸形社会结构。说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是指尽管中国已基本丧失主权,但还不是彻底丧失,在某些方面还有一点点主权,至少还保留着独立国家的名义,而不是像印度那样被彻底殖民化了;说中国是一个半封建社会,是指地主支配农民的封建生产关系虽然占据明显优势,但中国经济已被卷入世界市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已被破坏,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已经出现并得到发展,中国已经不是一个完整的封建社会。   我国古代有一个叫为虎作伥的成语故事,讲的是一个人被老虎吃掉以后变成伥鬼,这个鬼非但不记前世之仇,反而变得轻贱起来,干起了专门为老虎找人吃的营生。用这个故事来形容近代中国的社会秩序大概是十分贴切的。   老虎是谁呢?就是国际资本主义,即西方列强。它张开血盆大口,要吞掉中国人民创造的一切财富。伥是谁呢?就是中国的封建势力。它们自从被国际资本主义征服以后,便扮演起帮助主子坑害中国人民的角色。用慈禧太后的话说,就是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那个被吞噬的对象就是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   在这样一种畸形的社会形态中,中国社会没有发展可言,中国人民没有自由、民主和人权可言。仅仅百年,中国就与列强签订了1100多项条约和章程。这些条约和章程涉及经济、政治、军事、司法、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其中绝大部分是不平等性质的。正如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国侵华军的全权专使额尔金谈到《天津条约》时所说的那样,这个条约是用手枪抵在咽喉上逼勒而成的。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列强割去了中国的香港、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和澎湖列岛,抢走了我国东北、西北的大片领土,同时又以永远租借为借口,占据了澳门。据统计,中国181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侵占,这相当于当时国土面积的7%,分别等于3个法国、5个德国、7个英国的面积。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列强掠夺了中国的大批财富。1901年9月7日,在八国联军的刺刀之下,清政府与俄、英、美、日、德、法、意、奥8国,以及比利时、西班牙和荷兰,共11国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条约规定,中国须付赔款4.5亿两白银,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约10亿两白银,这至少相当于清政府12年财政收入的总和。沙俄外交大臣拉姆斯多夫骄横得意地说:这是最够本儿的战争。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清政府将中国的兵权、利权、制造权、用人权、行政权一一授之以敌,可谓藩篱尽撤,一网俱尽。(谭嗣同语)比如英国人赫德,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竟达45年之久。   更为骇人听闻的是明火执仗的抢劫和疯狂的屠杀。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抢劫并焚烧圆明园,演出了世界近代史上破坏文明的最为惨不忍睹的一幕。事后,强盗戈登竟然厚颜无耻地说:我们就这样以最野蛮的方式摧毁了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也公开供认,1900年8月八国联军侵入北京以后,曾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其后更继以私人抢劫。抢劫时所发生之强奸妇女,残忍行为,随意杀人放火等事,为数极属不少。史载,仅在庄王府一个地方,八国联军就火烧、枪杀义和团员和平民百姓1700多人。   从未有过的灾变,从未有过的伤痛!在西方侵略势力和国内封建势力的蹂躏下,锦绣中华一时间变得满目疮痍、遍体鳞伤,万户萧疏、百业凋敝,骨肉流离、饿殍遍野。中华民族到了亡国灭种的边缘!    前赴后继地走资本主义道路 谭嗣同    《资政新篇》   太平天国建立资本主义国家的设想;洋务派学习资本主义长技的尝试;维新派对于君主立宪资本主义道路的探索;孙中山等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在五四运动之前对于资本主义的追求。   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谭嗣同在他的著名诗篇《有感一章》中悲愤地写道: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中国的出路在哪里?怎样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危厄的现实要求中国人民去回答这些决定中国命运的严峻历史课题。于是,我们的先辈们踏上了这条异常艰难、坎坷、漫长的道路。   太平天国建立资本主义国家的设想。太平天国早期提出的纲领是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这一纲领集中反映了受压迫、受剥夺的农民阶级的利益诉求,与资本主义完全不搭界,是一种小农平均主义的空想,但是到了太平天国后期,事情却有了变化。1859年,洪秀全的族弟洪仁来到太平天国的首都天京。他推崇美国的选举制度,称赞英国的法治。在总理太平天国朝政期间,洪仁提出了一个系统的社会发展方案,并由洪秀全下令刊刻颁布,这就是著名的《资政新篇》。新在哪里呢?在政治建设上,主张制定法律、制度;在经济建设上,主张发展交通运输业,制造火车轮船,兴办邮政,创立银行,发行纸币,鼓励民间开矿、办企业,准许富者请人雇工;在文化建设上,主张崇信上帝教,设立新闻官、新闻馆,兴办学校。尽管这个方案没有条件也没有时间实施,但是它毋庸置疑地表明:在太平天国后期,其领导集团有过向西方学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打算。然而,扼杀太平天国、剥夺其发展资本主义权利的,除了国内封建主义,恰恰还有国际资本主义。众所周知,太平军的拜上帝会实际上就是经过改造的基督教组织。西方列强起初以为,信仰的同一性会使太平军成为它们那一伙儿的人。于是,它们支持太平军造清政府的反。《北华捷报》在1854年1月7日的社论中曾经充满热情地说:我们把他\(按:指洪秀全\)看作是以快速步伐推进中国真正开放的动力,他能促进与西方世界的联系,我们相信在他的更开明的统治下,我们的商人将能迅速摆脱目前的困难,赢得自由、互惠、清白无瑕的贸易的一切好处。但是为时不久,它们便发觉这个如意算盘打得不对。太平军不但反对清政府,也反对它们入侵中国。1860年签订的《北京条约》,使它们在中国获得很多特权,可是在太平军的根据地内,这些特权都不算数。太平军非但不与它们进行鸦片这个清白无瑕的贸易,而且焚烧鸦片。于是它们便转而支持清政府镇压太平军。曾经夸奖太平军的《北华捷报》,翻脸就破口大骂太平军是打家劫舍的盗匪,并且扬言道:为了尽快结束这场长期不止的动乱,无论采取什么手段几乎都无人计较,因为叛乱正在使贸易受到损害。英国全权公使约翰包令向伦敦报告说:现存的帝国政府,尽管它可能是很恶劣、腐败、愚昧的,但是总要比太平军好;美国专员列卫廉也以同样的腔调向华盛顿报告:一度认为有巨大影响的叛乱,现在却被视作应予结束的有害的灾变。对帝国政府应予支持。从此,他们不但为清政府提供洋枪、洋炮和洋钱,而且还直接组织雇佣兵去杀太平军。美国流氓华尔、英国兵痞戈登,就是在这一极不光彩的勾当中出尽风头的。 康有为    梁启超   洋务派学习资本主义长技的尝试。早在1842年,即鸦片战争失败以后,睁眼看世界的魏源等人就看到了中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上与西方的巨大差距,因而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以后,在内忧外患中,清政府中的一些大员,如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将魏源的主张付诸行动,近代洋务运动就此拉开序幕。这一运动的宗旨是引进西方近代科技和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为风雨飘摇中的封建王朝提供全新的物质技术支撑。为此,他们兴办近代企业,建立新式海军,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一时间搞得红红火火、热热闹闹。这场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是它有两个不可逾越的障碍:一个来自内部,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一定阶段的生产力发展,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特定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资本主义世界的先进生产力与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是根本不相容的。也就是说,在中学这个体下,很难应用西学。另一个来自外部,即国际资本主义。尽管洋务派异常小心地奉行外敦和好的妥协路线,但是西方列强并不允许他们去稍分洋商之利。19世纪70年代,英国的太古、怡和与美国的旗昌三家轮船公司企图联手挤垮中国的轮船招商局,就是明证。在半殖民地的中国,国际资本主义留给洋务派的取利空间,实在可怜得很。在这一小得可怜的空间翻转腾挪,根本就不可能实现自强、求富的目标。甲午一战,威海卫失守,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宣告了持续30多年的洋务运动的失败。   维新派对于君主立宪资本主义道路的探索。与洋务派比较,维新派要显得高明一些。他们不再将目光仅仅局限于坚船利炮和声光化电,而尝试效法日本明治维新,对国家政治制度进行改良。在给光绪皇帝的上书中,康有为明确提出了君主立宪的政治纲领。他的得意门生梁启超,则将批判的矛头直指历代帝王,断言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衰,为中国致弱之根源。严复在他的译作《天演论》中,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唤醒国人。新思想的传播,使维新运动成为一场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恰如梁启超所说:一时间,旧藩顿决,泉涌涛奔。然而,变法仅仅持续了103天,便遭到了封建保守势力的血腥镇压。维新运动兴起之时,正是英美日与沙俄矛盾尖锐之秋。为了各自的利益,沙俄支持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英美日则试图利用维新派扩大在华的势力。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向光绪皇帝提出《新政策》意见书,要求成立由8人组成的新政部,其中半用华官,半用西人,而西人又必须是英国人和美国人。这就再也明显不过地暴露了它们把中国变成英美独占的殖民地的险恶居心。不错,英美日确实对维新派表示过同情,维新失败后也确实为康梁等人的出逃提供了一定程度的帮助,但是对于中国问题的实用主义态度,决定了它们根本不可能给维新派以任何实质性的支持。戊戌政变前夕,维新派试图通过伊藤博文、李提摩太等乞求英美日的支持,结果无一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而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对于维新派的批评,还为那些反对变法的守旧派提供了炮弹。   孙中山等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打掉了清王朝的最后一点儿骨气。此时,清王朝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矛盾,催生出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场革命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一座重要里程碑,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重创了在中国为非作歹的中外反动势力,带来了中国社会的思想解放,开辟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空间,推动了亚洲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所以列宁称赞它具有世界意义。但是它的历史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孙中山曾真诚地认为,美国主持人道,法国尊重主权,英国主持公理。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当时正在美国筹款的孙中山并未立即直接回国,而是特意取道欧洲,去寻求各国的政治支持和经济援助,结果是一无所获。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按照西方的政治模式建立政权以后,多次致电欧美各国恳请外交承认,为此甚至作出承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巨大妥协,不料均遭拒绝。相反,帝国主义却看中了一个反对共和、复辟帝制的人物,这个人就是袁世凯。1912年,袁世凯刚一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各国公使便立即登门道贺。正是在屡屡受挫之后,孙中山才终于认识到:帝国主义不仅是中国实现民族独立的主要障碍,而且是最强大的反革命势力,进而明确提出了反帝主张。必须唤起民众,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一遗嘱是对他领导的革命的经验总结,其间包含着多少辛酸、多少感慨!   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在五四运动之前对于资本主义的追求。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自主发展资本主义,也曾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在五四运动之前的共同理想。陈独秀在题为《抵抗力》的文章中说:美利坚力战八年而独立,法兰西流血数十载而成共和,此皆吾民之师资。俄历1917年2月,俄国发生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消息传来,李大钊立即著文给予热情称颂,并兴奋地表示:今吾更将依俄国革命成功之影响,以厚我共和政治之势力。   从太平天国、洋务运动、维新运动、辛亥革命一直到五四运动之前,中国人民在备受国际资本主义蹂躏的背景下,一直虔诚地前赴后继地从资本主义那里探索挽救危亡、实现复兴的道路。可以说,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中国人民付出了一切可能付出的努力,真可谓既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中国依旧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共产党宣言    孙中山、宋庆龄合影   茫茫大陆起风云,举国昏沉岂足云。最是伤心秋又到,虫声唧唧不堪闻。这是青年学子周恩来在1916年与朋友唱和的一首诗,它充分表现了五四运动前夕中国青年知识分子伤时忧国的情怀。   然而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回报这份虔诚的,是先生抽出的一记记无情的耳光;反馈这种探索的,是一口口美丽的陷阱。皇帝倒了,封建专制没有变,又涌现出袁世凯、段祺瑞、蒋介石等一个个无冕或硬要加冕的皇帝;朝代改了,西方列强没有走,二十一条、巴黎和会、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豺狼入室、瓜分豆剖,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而封建主义和国际资本主义的联姻,又孳生出一个官僚买办资产阶级。中国依旧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依旧挣扎在苦难的深渊。   1914年夏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1月7日,日军攻占青岛,在青岛的德国人向日本投降。1915年日本政府向中国政府提出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不仅这个条约是丧权辱国的,就连谈判的形式也是丧权辱国的。据谈判代表、北京政府外交次长曹汝霖回忆:适日使坠马受伤,会议停了三次,小幡来部告我,公使伤未愈,脚涂石膏,不能下床,就在床前设桌会议。这就是有名的床前外交,世界外交史上的丑闻!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日本提供了在华扩张的机会。1919年,国际资本主义对华投资额(包括中外合资)占全国投资总额的60%强,日资(包括中日合资)就占了35.5%。日资比重不仅显著增加,而且渗透到中国经济的各个部门,甚至偏远地区和不少中小企业。例如四川泸县和湖南洪江的电厂,都受到日资的控制。美国后起,但后起直追。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候,美国在华产业已达5929.9万美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的时候,美国加紧对华进行经济侵略,1918年5、6月间,36家(后来又有7家加入)银行在政府授意下对华投资。同年7月,美国政府又向日、英、法提议合组对华的国际银行,以打破日本独占的格局。英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年深日久,尽管日、美咄咄逼人,除东北之外,中国大部分通商口岸的商行仍然掌握在英国手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福公司和中原公司合并成福中总公司,控制焦作煤矿。1915年1920年,英国还霸占了门头沟煤矿。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成了帝国主义中的最大霸主。于是,独吞帝国主义各国在华的经济利益,就成了它的既定战略。美国战时生产局局长、蒋介石政府高级经济顾问纳尔逊说:美国商人必须将中国视为美国之工业边界,   其重要纵不比20世纪美国西部之边界更大,至少亦与之相同。这也就是说,要把中国变成为发展美国工业服务的几个不发达的州。   打着三民主义旗号、自诩为孙中山忠实追随者的蒋介石,在政治上则是专制、独裁得可怕。他的职务,从上级兼到下级,从军事兼到党政,从前方兼到后方,从官方兼到民间团体。到1935年底,他的官衔竟然达21个之多,你说累也不累?由于他是国民政府主席兼陆海空军总司令、行政院长兼教育部长,所以在有关教育文化方面的公文中,就有了蒋中正呈蒋中正,蒋中正再呈蒋中正;蒋中正训令蒋中正,蒋中正再训令蒋中正这类令人匪夷所思、啼笑皆非的咄咄怪事。   以蒋家为首的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果夫、立夫)四大家族,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官僚买办资本集团。他们与美国大财团勾结,控制了全国经济命脉,进而贪婪盗窃国家财产,中饱私囊。早在1939年,四大家族及其他政府要员一共18人,仅在上海外国银行的存款就达到6918万美元,相当于政府预算收入的77%、外汇储备的28%。1949年,据美国中央情报局和财政部调查,四大家族在美来历不明的财产达20亿美元以上。看了这份报告之后,美国总统杜鲁门在议会上气得大骂:贼!他们是一群贼!一群可恶的贼!   四大家族是国际垄断资本的忠实买办。这从他们炮制的新公司法中就可以见出端倪。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在当时一针见血地指出:新近政府公布的新公司法中第1条和第192条中没有规定外国公司在他们本国的总公司必须营业这是一个可怕的错误,因为照新公司法的规定,外国在华设立的分公司既不必呈报资本额,那么他们可以随便增加资本额而逃避中国政府的所得税,另一方面,他们可以在本国向自己的政府说,总公司既未营业,当然也不必纳股东所得税。这样他们可以逃避一切的征税。试问在这种情况之下,中国的工商界如何能够和这种外国公司竞争。这是外国资本家剥削中国老百姓的一种可怕的手段。   让我们看一看北洋军阀统治时期3个煤矿的经营情况。一个是山西阳曲保晋公司,系民族资本;一个是山东枣庄中兴公司,系官僚资本;另一个是河北唐山开滦公司,系国际垄断资本。每生产1吨煤,阳曲保晋的成本为202.1元,税捐为173.1元,占成本的86%;枣庄中兴的成本为202.5元,税捐为20元,占成本的10%;唐山开滦的成本为150元,税捐为26.75元,占成本的18%。悬殊的税捐,正是国际垄断资本和官僚资本挤压民族资本的重要手段。在这样一种极端不公平的竞争环境中,民族资本还有什么生路可走么?采煤业如此,其他经济领域也是如此;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如此,蒋家王朝统治时期也是如此。民族资本为肉,国际垄断资本、官僚资本食之,这就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的逻辑。   南通的张謇是中国惟一一位由状元下海的实业家,从1896年创办大生纱厂开始,为实现实业救国的梦想,含辛茹苦奋斗近30年,然而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毕生心血付之东流。1925年,大生各厂纷纷破产。暮年晚景,回首往事,他不禁对天长叹:太平在何时?今年待明年。呜呼!覆巢之下无完卵,野老洒泪江风前。   穆藕初是中国近代棉纺织史上第一位受过西方高等教育的实业家、留美硕士。他最早翻译了美国泰勒的《科学管理法》,是一位懂技术、懂管理并富有进取精神的新型企业家。即使个人才质如此优秀,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中也难逃失败的命运。他曾大声疾呼:对内急应铲除建设之各种障碍,对外则应解除帝国主义对中国之束缚。你看,这位当过国民政府工商部次长、明确主张反共的民族资本家,最终得出的认识竟然与中国共产党如此接近!   几代人筚路蓝缕,多少人心血耗尽,然而一直到1949年,中国却仅仅积累了占经济总量17%的近代工业。   安格斯麦迪森是英国国家人文与社会科学院院士。他在《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一书中说:早在10世纪时,中国在人均收入上就已经是世界经济中的领先国家,而且这个地位一直延续至15世纪。世界经济从1820年以后的130年间,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世界生产提高了8倍以上,世界人均收入提高了3倍。美国人均收入提高了将近9倍,欧洲提高了4倍,日本提高了3倍以上。但是,由于内部动荡和帝国主义侵略的影响,中国在世界GDP中的份额从1/3降到了1/20。它的实际人均收入从世界平均水平的90%降到了它的1/4。   茫茫大陆起风云,举国昏沉岂足云。最是伤心秋又到,虫声唧唧不堪闻。这是青年学子周恩来在1916年与朋友唱和的一首诗,它充分表现了五四运动前夕中国青年知识分子伤时忧国的情怀。    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最终抉择   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国际资本主义反对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   从1840 年到1921 年,80 年长夜,80年求索,80年不屈不挠!在追求资本主义的道路上,中国人民领受了太多的失败,付出了太多的牺牲。那么,我们为什么总是失败和牺牲呢?其根本的世界历史原因就是资本主义已经形成一个世界体系。   在这里,我们要提到美国的一位著名历史学家,即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历史系教授斯塔夫里亚诺斯。他在《全球分裂》一书中,详细描述了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形成的过程。第一阶段是商业资本主义的扩张。它将美洲地区和非洲外缘地区变成西方资本主义的边缘,形成了一个洲际性的资本主义秩序。但是在这个时候,非洲内陆和亚洲还处在世界经济体系之外,资本主义还不能构成一个全球体系。19世纪上半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西方的工业资本主义越来越强烈地要求开辟更广阔的世界市场。这个时候,发生了苏格兰传教士大卫利文斯通横跨非洲的故事。利文斯通本来想到中国行医并传教,鸦片战争的爆发使他转到了非洲。1849年,他穿过非洲西南部的卡拉哈里沙漠,到达恩加米湖;1851年,他发现赞西比河;1855年,他发现维多利亚瀑布;1866年,他找到了尼罗河的源头。利文斯通作为一名虔诚的基督徒,也许不曾料到,随着他的探险结果不断公之于世,非洲内陆的图景便像200年前的美洲内陆那样在欧洲人的眼前展开,那些财欲熏心的商人们仿佛看到了又一个堆满黄金和白银的世界。于是,欧洲列强的魔爪纷纷伸向非洲内陆。到19世纪末,他们便完成了对于非洲内陆的征服。在亚洲,英国首先占领印度,并入侵阿富汗、新加坡和缅甸等国家和地区,然后将矛头指向中国。1840年6月,英国舰队入侵,用大炮轰开了中国门户。正是这场鸦片战争,导致英国及其他列强对于中国这个最大的亚洲国家的征服。到了这个时候,西方列强已经基本控制全球,资本主义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世界体系。   在这个体系中,国际资本主义居于中心位置,而广大第三世界则处于边缘地带。中心与边缘的关系,是主宰与从属的关系、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刀俎与鱼肉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形成,标志着人类历史进入了世界历史的阶段。   正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改变了近代中国的历史走向。也就是说,阻挠中国走上自主资本主义道路的,正是国际资本主义。资本的逻辑是弱肉强食,是其不知餍足的扩张。这种逻辑决定他们绝对不可能放弃在中国既得的经济利益,更不容许再出现一个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来与之争夺国际市场。你要进入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吗?可以,但是对不起,你只能站在这个体系的边缘地带,充当中心的商品市场与廉价资源的供应基地。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国际资本主义反对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20世纪初的美国总统顾问享利亚当姆斯曾经不加任何掩饰地说:决不能容许中国和亚洲实现工业化和政治上的独立,如果容许中国和亚洲独立自主地开发自己的资源,如果容许中国以无尽藏的黄河流域的生产资料为供应的民族工业的体系成功地组织起来,对西方文明来说,将是不可思议的罪行。   然而,就在中国人民追求资本主义屡屡失败的时候,国际资本主义体系却在欧亚大陆之间被撕开了一个巨大的缺口。1917年,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爆发。阿芙乐尔巡洋舰上发出的隆隆炮声,是对一次壮丽日出的礼赞,是科学社会主义胜利的盛大庆典,是启发中国人民觉悟的暮鼓晨钟。   一边让我们屡屡碰壁而极度失望,一边则送来了新的希望,于是中国人民的思想天平开始向俄国倾斜。到了五四运动前后,资本主义在中国已经声名狼藉,而社会主义(尽管理解不同、种类不同)却成了热词。流风所及,研究系的梁启超、张东荪,安福系的王揖唐,直至投机政客江亢虎都大谈起社会主义。广东军阀陈炯明则著文宣称:社会主义是现时和将来的人类的共同理想。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国际资本主义在中国投资开矿办厂,掠夺了中国的财富,同时也在中国造就了一支产业工人阶级队伍。到1919年,以外资企业为主,包括合资和民族企业中的中国产业工人已达200万左右。在偌大的中国,200万人为数并不算多,但是他们非常集中。在上海、天津、青岛、武汉等大城市,都分别集中了十几万到几十万的产业工人。这些产业工人除了劳动力一无所有,又备受欺压,沦落在社会底层,所以特别能战斗。   中国工人阶级和科学社会主义一旦对接,势必迸发出排山倒海一般的铲除霸权、扫荡黑暗的力量。在这种对接中,先进知识分子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早在1918年初,李大钊就向友人宣传介绍十月革命。1918年7月1919年1月,他连续发表《法俄革命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新纪元》等文章或演说,热情称赞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大声呼吁中国沿着十月革命照亮的道路前进。1919年2月,陈独秀也在李大钊的影响下挺身而出,在《每周评论》第8号上发表《公理何在》一文,驳斥了帝国主义诬蔑十月革命的谰言。   除了知识界,关于俄国穷人党胜利的消息在劳苦大众中也不胫而走。传播这一消息的,是从俄国归来的中国工人。旅俄的中国工人是保卫十月革命的重要生力军。1920年12月1日,旅俄华工联合会在致苏俄外交人民委员会的信中说:拿起武器保卫十月革命的号召一传出,数以万计的中国工人就志愿加入了先进战士的行列。他们在所有的战线上,经受了国内战争的艰苦考验,他们忠诚地捍卫了第三国际的口号和旗帜。1918年12月15日,旅俄华工联合会通过《真理报》向祖国的工人兄弟发出呼吁:中国工人应该记住:中国革命的命运与俄国工人革命的命运休戚相关。只有同俄国工人阶级紧密团结起来,才能在被压迫的中国取得革命的胜利。   高举科学社会主义的旗帜,走俄国人的路,是当时中国工人阶级和先进知识分子共同的激越昂扬的呐喊!   1919年冬,蔡和森全家和向警予一同乘船赴法国。在颠簸的海轮上,在漫长的旅途中,蔡和森和向警予这一对有志青年有了更多的交流。他们面对着初升的太阳描画新中国的蓝图,他们沐浴着夜晚的灯光探讨中国解放的道路。1920年6月,两人在法国蒙达尼由爱情而结合,结婚照为两人同读一本打开的《资本论》。人们把他们的结合称为蔡向同盟。很明显,维系这种同盟的,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共同信仰。   1920年初的一天,在故乡浙江义乌自家的茅草房里,陈望道焚膏继晷,奋力翻译《共产党宣言》。母亲心疼儿子,送进粽子和红糖。陈望道一边吃一边推敲词句。一会儿,母亲在门外喊:红糖不够,给你再添些。儿子回答:够甜,够甜的了。当母亲进来收拾碗筷时,见儿子满嘴墨汁,红糖一点儿没动,原来陈望道竟是蘸着墨汁吃了粽子。为了探索科学社会主义的真理,我们的前辈们就是这样不辞辛劳、辗转万里,不舍昼夜、凝神忘我!   高举科学社会主义的旗帜,走俄国人的路,就是跳到国际资本主义的体系和制度之外去寻求民族解放的道路,就是把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斗争融合到全世界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伟大斗争中去。一句话,就是在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进程中解决中国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问题。这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的惟一出路,这是无数优秀中华儿女用鲜血换来的宝贵结论,也是国际资本主义逼迫中国人民作出的最后抉择。   领导中国人民沿着这条道路走向复兴彼岸的,则是由中国工人运动和科学社会主义相结合而产生的先进政治组织中国共产党。   斯塔夫里亚诺斯在介绍中国革命时说:毛泽东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对社会现实的敏锐的观察者。这不仅因为他出生于农民家庭,也因为他和农民生活在一起并几乎毕生为之奋斗。这种深知民间疾苦的长期平民生活体验,使他终于敏锐地认识到有必要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之适合于中国向来被忽视的千百万民众的状况和需要。毛泽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人。   科学社会主义不是僵死的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任何教条主义地看待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观点,都从根本上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方法和原则。科学社会主义只有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转化为中国化的理论形态,才能成为中国亿万人民群众的强大思想武器,才能变成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巨大物质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国化的进程也是不断深入的。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中国化,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胜利,取得了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胜利,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胜利。   抚今追昔,经历太多屈辱又拥有今日骄傲的中国人民,不能不形成这样一种不可动摇的共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作者简介  河北丰润人。《求是》杂志社副总编辑、编审。受聘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评审组成员、军事科学院高级研究员。从事科学社会主义和文艺学研究。《九论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发展历史进程》主笔。主要著作有《文心与文变》、《文艺批判》、《潮流之外》。
个人分类: 观点述评|4049 次阅读|1 个评论
新中国60年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lih65 2009-9-1 21:42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2009年09月01日14:44来源: 《求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中国人民追求和探索人民民主的实践成果,是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质是人民当家作主。然而,民主是历史的、具体的。在不同时期,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中国的民主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中国实行什么样的民主形式,不是出于人们的主观愿望,而是由社会发展的条件和国家民族发展面临的任务所决定的。   一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以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为己任。在追求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的道路上,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奋勇前行。毛泽东是新中国的缔造者之一,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主要创立者。1940年,在抗日战争的艰难岁月里,毛泽东向全中国人民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的一切奋斗之目的,就是要建立一个具有新政治、新经济、新文化的新中国。这个新的政治,就是充分体现非少数人所得而私的新民主主义政治。1949年9月,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召开,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无党派民主人士按照民主原则共商建国大计,确立了新中国的国家制度和政权组织形式。   新中国成立后,在成功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上,根据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和新中国面临的历史任务,逐步建立起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制度框架。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由毛泽东亲自主持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新中国民主制度的法律地位。以毛泽东为首的老一辈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初创了当代中国的民主政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人类民主政治发展史上前无古人的创造,没有现成经验可循,发展也非一帆风顺。历时十年的文化大革命,使中国的民主政治走了大弯路,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灾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邓小平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讲话中郑重提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这一重要论断把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提到关系社会主义事业成败兴衰的高度来认识,阐明了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这在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邓小平高度重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与加强法制建设的关系,强调必须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他提出,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通过政治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新探索。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结合新的历史条件,继续探索和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城乡基层民主得到了巩固和充实,执政党的党内民主、政府民主和司法民主全面推进,中国民主政治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历史和现实经验的基础上,党的十六大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规律,将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理论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续大力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上迈出了新步伐,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主要表现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一步完善,立法速度加快、质量提高、过程公开,人大代表的作用进一步发挥;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得到加强,中共中央于2005年和2006年连续两年颁布有关加强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文件,促进中国式协商民主的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设进一步推进,2005年5月,国务院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这是我国政府制定和实施的第一个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行政性法规。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等重要论断,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确立为我国民主政治的四项制度之一,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既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客观需要,全面系统地描绘了我国未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蓝图。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呈现出一派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   二   经过长期奋斗和反复探索,中国人民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找到了一条适合本国国情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政治发展道路,从根本上回答和解决了在当代中国如何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问题。这就是,要在中国政治制度的运行中以及一切民主政治实践中,把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实行社会主义民主,首先要坚持共产党领导。党的领导就是共产党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共产党领导是人民主权的集中体现,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民主不是一个自发过程,人民群众要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其基本前提是组织自己的力量,形成一个代表阶级自觉意识的、能够带领整个阶级前进的政党。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比较落后且发展很不平衡的大国,人民利益的广泛性、多样性,实现人民利益的复杂性、艰巨性,必然要求一个能够代表广大人民利益,集中反映和有效体现人民意愿的政治核心,来团结、凝聚和带领人民把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在当代中国,能担当这一任务的惟有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者和坚定维护者。这样一个党,将来自人民群众中各个阶级、阶层的愿望、诉求,根据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根据国家发展的总体目标要求,加以综合,转化为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党的领导使民主与集中相统一、民主与科学相统一,使经济社会发展既满足人民的愿望和要求,又合乎客观规律。党的领导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实践沿着正确方向,扎实有效地推进。   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是实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目的。人民当家作主,就是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民族区域自治以及基层群众自治等制度形式,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具体来说,人民群众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选举人民代表,反映和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同时通过立法听证、行政听证等形式,直接有序地参与法律法规以及政策的制定;实行基层民主,广大人民在城乡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中,依法直接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等权利,对所在基层组织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民主自治;实行民主监督,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的各个层次上,采取法律、舆论等多种手段对党和政府以及干部实施监督。人民当家作主保证了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意愿。离开人民当家作主,不受人民监督,党的领导和法治就会偏离正确方向,就会变质。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利,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法体现了国家意志,而国家意志是统治阶级利益和意志的体现。在我国,从根本上讲,法是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和意志的体现。法治具有稳定性、规范性、连续性的特点,使治理国家、管理社会不会因领导人的改变或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法律是社会实践的经验总结、是群众智慧的结晶,法律反映了事物的发展规律。在当代中国,无论是党的领导,还是人民当家作主、行使民主权利,都必须在法制范围内进行,都必须严格依法办事,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任何违反法制原则的权力意志和所谓的民主,都会对社会秩序和人民的权利与自由造成损害,进而危害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离开了法制,人民的权利就要落空,就没有保证,就会出现混乱,甚至导致无政府主义泛滥。法制与民主的密切结合,实施民主的法制化和法制的民主化,依法推行和保障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一个重要特色。   历史经验表明,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缺一不可。离开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就会落空,中国就会倒退到一盘散沙、四分五裂的境地。党的领导是人民组织起来,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离开人民当家作主,不受人民监督,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就会失去方向和意义。离开依法治国,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就会失去有效的途径和可靠的保障。   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全部历史,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历史事实,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优势。这一制度优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社会主义民主有利于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美好幸福生活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社会主义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的民主,能够真正实现、体现人民当家作主。资产阶级民主是由金钱与资本主宰的民主,是形式上的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在我国,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社会主义民主建立在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之上。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民主不受资本的操纵,不是少数人的民主,而是最广大人民的民主。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人依法所享有的民主权利,是不受财产、职位、民族和性别差异限制的平等权利。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民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实现形式。国家赋予和保障人民享有各项民主权利,这些权利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人民可以依法选举人民代表,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实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可以依法享有受教育的平等权利,依法享有为制度所保障的宗教信仰自由和参与进步的思想文化创造活动与文化享受的权利,等等。社会主义民主不但比资本主义民主更彻底,而且更全面。社会主义民主使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使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调动和发挥,使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得以充分涌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也获得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第二,社会主义民主有利于实现、维护、发展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在西方民主政治制度下,国家政策是各个利益集团博弈的结果,多党竞争,轮流坐庄,相互攻讦,强化了利益分歧,导致利益冲突,甚至引发尖锐的社会矛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中,处于领导地位的中国共产党不是任何一个利益集团的代表,而是中国各民族人民的政治代表,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和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因此,中国共产党能够根据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条件和要求,正确地把握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制定出符合科学发展规律的方针、政策,努力做到全社会利益的最大化。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的人大代表与西方议会的议员不同,他们不是某个利益集团的代表,在中国各级立法机关中他们既反映人民群众中各个不同群体的意见和呼声,同时又从全局出发将各种意见集中综合起来,使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能够统筹兼顾各方利益。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的政党制度,政治协商是中国民主制度的一大特色。通过政治协商,可以广泛反映人民内部的各种利益要求,可以妥善化解人民内部的各种矛盾,使人民内部的局部利益、个别利益与整体利益、根本利益相互协调。   中国是一个处于快速发展中的国家。在发展过程中,我国也遇到了世界各国在实现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普遍遇到的问题,如地区差别、城乡差别和社会差别扩大等。一个有效的民主制度,具有保证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各阶层利益和使社会处于基本均衡状态的功能。近年来,党和国家从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针对发展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和矛盾,提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高度重视并及时解决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使社会发展具有可持续性。中国能够通过自身调整,解决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无法解决或不能很好解决的问题,说明中国的政治制度具有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实现社会共同利益的优势。   第三,社会主义民主有利于社会长期稳定、经济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下,国家政权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国家政策具有明显的连续性。中国民主制度一个直接而明显的优点就是,可以保持国家长期稳定发展。中国的现行政治制度,使新中国成立以来确定的国家建设发展目标,在60年里得到一以贯之的坚持和不断实现;使中国能够集中一切智慧、力量和资源,用于建设和发展,同时将内部的纷争和内耗减少到最低程度;使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具有前瞻性,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得以长期实施。   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情况说明,世界上并不存在惟一的、普遍适用的和绝对的民主模式。衡量一种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关键要看最广大人民的意愿是否得到了充分反映,最广大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是否得到了充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了充分保障。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符合中国的国情,保证了人民以国家和社会主人的身份充分发挥建设国家、管理国家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推动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执笔:房宁)
个人分类: 观点述评|1435 次阅读|0 个评论
新中国60年是社会主义优越性逐步体现的过程
lih65 2009-8-4 15:23
回顾新中国成立60年,可以看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优越性是逐步体现出来的,经历了一条很不平坦的道路。    新中国成立60年可以分为这么三段: 第一个阶段,新中国成立、三大改造完成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10年,也就是在1966年之前,这段的社会主义优越性已经得到了初步的发挥。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1956年三大改造成功、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以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奠定了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的基础和政治前提。在上世纪50年代初期,毛主席曾经把社会主义比喻成东风,资本主义比喻成西风,在那个时候是东风压倒西风的,我们社会主义优越性在上世纪50、60年代已经得到初步实现,这是肯定的阶段。 第二个阶段是从文革开始到改革开放前夜。1966年之后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我们党指导思想上出现失误,发动了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这10年对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的影响很大,甚至起着破坏性的作用。 第三个阶段是改革开放时期。经历文化大革命10年之后,特别是在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我们国家实行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1978年之后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之后,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从这里开辟、发展和不断完善的。 2008年年底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三十周年大会上,对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我们国家取得的成绩,从11个方面做了概括,所以这30年是我们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优越性得到充分发挥的30年。 结合共和国成立60周年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是经历了这样一条轨迹,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这样一个过程。我们站在今天的历史高度可以看出,改革开放这3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与发展的这30年,是我们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获得充分发挥的30年。
个人分类: 观点述评|1558 次阅读|0 个评论
资本主义世界需要一场新的启蒙运动
可真 2009-7-21 16:26
是老修朋友的评论引发了我对这个主题的讨论。老修说: 马克思的怀疑一切精神,才最值得赞赏,因为他成就了马克思主义 。我对老修的简要回答是:马克思的精神不是怀疑一切精神,而是唯物辩证法的批判精神。 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把一切现存事物都理解为是暂时的东西,从具有合理性到逐渐失去合理性的变化过程,因此不承认有任何绝对永恒的存在。正是这种唯物辩证法,使马克思实行了对资本主义的无情批判,认为资本主义曾经是合理的,因为 18-19 世纪资本主义大工业在一百年内所创造的生产力超过了以往一切时代生产力发展的总成果,故较诸以往各种社会制度,资本主义的诞生无疑是人类历史的一个巨大进步,人类文明的一个巨大进步,资本主义无疑是一种合理的社会制度,一种先进的社会制度,但是,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又使它创造了自己的掘墓人无产阶级,资本主义自身是无法调和资本家与无产者相互对立的利益关系的,只有无产者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来摧毁这个制度本身并建立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共产主义,资本主义的这个社会矛盾才能得到根本解决,而这个矛盾的解决不仅是意味着无产者的解放,同时也意味着全人类的解放,因为共产主义将是一个 自由人的联合体 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共产党宣言》)。 但是,马克思不是空想的人道主义者,他认为共产主义只有到了生产力高度发达的时候才能实现,所以马克思从来都不曾认为社会主义革命是可以在一个国家里取得成功的,因为如果持这样一种观点,那就是意味着认为共产主义可以在一个国家里得到实现了,而马克思从未有过这样一种观点。历史事实也已经证明了 共产主义根本不能在一个国家里得到实现 ,亦即证明了 社会主义革命根本不能在一个国家里取得成功 。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是人道主义的,但是马克思的人道主义是科学的人道主义,而非宗教的或哲学的或伦理的人道主义。科学的人道主义的特点是以自然为本的人道主义,即立足于实践科学的人道主义,更具体的说,是一种立足于一定的现实的科学技术即一定的物质生产力的社会理想。马克思从来都不曾认为离开了一定的物质生产力还能实现什么共产主义。 是否承认共产主义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物质生产力基础上,是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根本区别于一切空想社会主义的分水岭 。 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对现存资本主义的一种批判理论,为这种批判理论所激发和激励的无产者对于现存资本主义的现实批判运动,即先后在俄国东欧及中国等国所发生的所谓社会主义革命运动,极大地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的自我改革,使马克思时代的相对野蛮的资本主义逐渐转变为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相对文明的资本主义。 按照马克思的观点,共产主义作为人类社会的一个发展阶段,它的现实条件根本尚未具备,它的建立是未来的事情。所以,我们应该把已然发生的所谓社会主义革命运动合理地、本质地理解为现代资本主义世界的自我改革运动中所出现的一种历史现象,从而也应该把苏东的瓦解和 冷战 的结束合理地、本质地理解为这场对于现存资本主义的现实批判运动历史性地完成了它的使命,实现了一定历史阶段上资本主义世界所可能进行的自我改革和自我完善 。 换言之, 苏东的瓦解和 冷战 的结束,不是标志着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实践的历史性失败,而只是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自我改革的历史性成功 。因为事实上按照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观点,他的科学社会主义实践的现实条件是根本尚未具备的,因而 已然发生的所谓社会主义革命运动根本不能被理解为是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实践形态,而是应该被理解为在现存资本主义世界内部矛盾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受到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激发和激励而形成的现存资本主义世界内部的现实的自我批判运动,这种批判运动尚不属于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实践范畴,而是属于资本主义因其内部矛盾所造成的自我运动范畴,亦即资本主义发展过程的一定阶段上所出现的社会改革运动,这个运动的实质并不在于摧毁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而是在于改善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 。 但是,苏东的瓦解和 冷战 的结束,只是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的一场历史性社会改革运动的结束,而不是标志着现存的资本主义世界通过这场历史性社会改革运动已经达到了它的完善境界。事实上,我们今天又看到了现存的资本主义世界所面临的另一个方面的严重的现实问题, 即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全球气候的日益变暖、臭氧层的日益缺损等等的全球性问题 。这个问题与马克思时代的资本主义世界所面临的无产者与资本家之间在经济利益关系上严重对立的问题是有性质上的区别的: 马克思时代所面临的严重问题是资本主义制度对无产者的严重压迫,这种压迫使无产者处在绝对贫困化的生活状态中,这是一个直接关系到无产者作为一个劳动阶级的生存与发展的社会问题当时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所进行的理论批判的直接而现实的意义,就是为了拯救处在绝对贫困化的生活状态之中的无产者,在马克思看来,正是由于资本主义制度才使无产者不得不从事异化劳动,这种劳动造成了无产者越来越受到自己劳动成果的严重压迫,使自己处于越来越不自由、越来越贫困的生活境地,因此,要使无产者从自身的异化劳动中解脱出来,就只有消灭造成无产者不得不从事异化劳动的资本主义制度本身; 而当今时代所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则是资本主义制度对自然界的严重压迫,这种压迫导致自然界对人类进行越来越严重的报复,使得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越来越恶化,这是一个直接关系到整个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球性问题,这个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妥善的解决的话,不仅资本主义本身无法再继续发展下去而必将归于灭亡的命运,而且全人类都将随着资本主义的灭亡而一起灭亡。因此,今天人类正在着手加以解决的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其直接而现实的意义是在于拯救资本主义世界,使资本主义获得新的活力而得到继续的发展,而与此同时,它更具有拯救人类世界,使人类社会避免因自然环境的日益恶化而终将归于灭亡的命运的意义。这就是说,当今之世,拯救资本主义世界与拯救人类世界具有同等的意义,只不过拯救资本主义世界乃是站在资产阶级立场上为了维护和现实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而进行的利己主义的经济考虑和经济行为,拯救人类世界则是站在人类立场上为了维护和实现全人类的根本利益而进行的人道主义的文化考虑和文化行为,但不管怎样,这两种不同性质的行为之间是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一致性的。 从经济角度看,当今资本主义世界所面临的全球性环境危机,客观必然地要求资本主义在生产方式上进行一场自我改革运动以实现资本主义新的自我发展;而从文化角度看,则要求人类进行生活方式的自我改革以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改革与人类生活方式的改革不过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改革则是该过程的本质方面,唯有通过这种生产方式的改革,人类生活方式的改革才能实现。 要改变现存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当然最根本的是要通过科技创新来创造出更先进的科学技术,以便运用这种新科技来改善人类所处的自然环境,即要创造出足以抑制自然环境继续恶化甚至更能杜绝继续破坏自然环境的技术手段。但是,现实的科学技术创新即物质生产力的新发展,是不能离开对既有的与现存物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变革而单方面地进行的,物质生产力的新发展与现存生产关系的变革也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互相依赖,相辅相成,所以说,这是现存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整体性改革,并且这种改革还必须以现存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改革结合起来,并且以这种政治改革作为整个资本主义改革的先导。然而, 从当今世界的现实情况来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却还在把传统的资本主义民主政治观念及相应的政治制度竭力推行到世界每个角落,在我看来,这其实是一种倒行逆施的行为,因为这种政治观念和政治制度本身已经落后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内在要求,客观上阻碍着资本主义的自我运动和自我发展,因而这种政治观念和政治制度根本不再具有它们曾经有过的那种合理性,它们已经变得不合理了,是到了变革这种政治观念和政治制度的时候了 ! 以我之见,改革现存的或传统的资本主义政治观念和政治制度,其关键在于转变其内在地包含着的以我为中心的利己主义自由观和民主观。我在《 从西方媒体造假事件看西方自由与民主价值观的实质 》、《 我所信奉的生命价值观 》等文章中已经初步提到了我对这个问题的初步看法。这里暂时不再作进一步的申述。 本文的观点概括起来说,就是认为, 共产主义尚未具备其赖以实现的现实条件,也就是说,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尚缺乏付诸实践的物质条件,因此,资本主义还将在世界范围内继续发展下去和进一步发展下去,但是全球性的环境危机将迫使资本主义世界不得不进行一场新的自我改革运动,这个改革运动不能不以变革既有的或传统的资本主义价值观以我为中心的利己主义自由观和民主观作为其思想先导,这也就是说,资本主义世界需要一场新的启蒙运动来推动其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的自我改革。
个人分类: 理论探讨|3841 次阅读|1 个评论
还是社会主义好!
luzhanguo 2009-4-25 18:51
前几天下午三点钟左右到哈尔滨专利代办处交专利费用,被告知:收各种款项到下午2:30为止,所以白跑了一趟,我一看办事人员们都在干什么呢?有在电脑上炒股票的,玩游戏的,喝茶,看报纸的,一片繁忙景象。还被热情地告知:交款最好上午来。言外之意,即使下午来也不受欢迎。 该办事处早上工作时间大概从9:00开始,11:30开始休息吃午饭,睡午觉,下午1:30开始办公,2:30就开始拒收交款,每天仅工作三个半小时,真舒服,你能说社会主义不好吗? 你有钱来交,我愿意收就收,不愿意收我就不收,有钱进帐我也不稀罕,因为我照样开工资,吃饭。如果在以前的中国,这是普遍现象,也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可是现在这个年代,这样的世外桃源越来越少了。什么时候我也能到这样的世外桃源工作呢?(做梦吧) 如果要是我的话,有钱进帐,我不睡觉也要等着收钱(我太爱财了)。 想想,还是社会主义好哇,铁饭碗,不收钱照样开工资,吃饭,纳税人也无可奈何。这些事情局长大人知道?还是不知道,还是规定?不得而知。 给黑龙江省专利局长的信箱发信询问,发现是聋子的耳朵=摆设,根本就不存在。 这使我想起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使我更加热爱社会主义了。 让我们再一次振臂高呼: 社会主义好!!! 社会主义好!! 社会主义国家就是好!! 就是好!! 就是好!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020 次阅读|5 个评论
在当代中国搞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倒退(转贴)
nipy 2009-2-3 11:13
在当代中国搞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倒退(转贴) 中共中央 党校 教授 赵 曜 《 人民日报 》( 2009 年 1 月 12 日 07 版)      邓小平同志指出: 中国搞现代化,只能靠社会主义,不能靠资本主义。历史上有人想在中国搞资本主义,总是行不通。我们搞社会主义虽然犯过错误,但总的说来,改变了中国的面貌。 回顾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发展,我们可以进一步体会到这一论述的深刻含义。中国的社会主义运动是从 1919 年的五四运动开始的,至今已经 90 个年头。在这 90 年当中,以 1919 年的五四运动、 1949 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78 年 12 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标志和界限,大体上有三个 30 年。第一个 30 年,是社会主义的理想追求;第二个 30 年,是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第三个 30 年,是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 90 年的历史充分说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在旧中国搞资本主义行不通;在当代中国搞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倒退。     第一个 30 年,从 1919 年五四运动到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可称为社会主义理想追求的 30 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为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其中的几次斗争曾试图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但最终都失败了。历史证明,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根本行不通。 1919 年,中国爆发了五四运动。当时的中国正处在社会大变动的年代,各种社会思潮包括进步的、保守的、反动的应有尽有。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了救中国,从各种各样的主义中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这是中国人民作出的郑重历史选择。有了这个选择,在中国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基础上, 19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经过 28 年浴血奋战,终于在 1949 年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第二个 30 年,从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 1978 年 12 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社会主义艰辛探索的 30 年。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搞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只能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一方面,建立了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其中,有一些做法是借鉴苏联的,如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计划经济等;有一些是独创的,如人民民主专政、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等。实践证明,凡是独创的,都比较适合中国国情,对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另一方面,进行了艰辛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在探索中,既取得了伟大成绩,也发生一些失误,遭受了重大挫折。总起来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拓提供了重要前提条件。     第三个 30 年,从 1978 年 12 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今天,是社会主义成功实践的 30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邓小平同志在 1982 年党的十二大的开幕词里,首次鲜明地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以解放思想为先导,锐意进取、奋力开拓,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能够使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康庄大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经过 30 年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蓬勃生机,中华民族以前所未有的雄姿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回顾 90 年历史可以知道,今日的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发展,没有 30 年的理想追求和 30 年的艰辛探索,就不可能有 30 年的成功实践。在社会主义成功实践继续推进的今天,试图改旗易帜,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道路,这既违背历史,也不符合人心。可以设想,如果在当代中国搞资本主义,势必导致两极分化、党派林立、思想混乱、天下大乱,这将是一场灾难和大倒退。对中国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能搞资本主义,历史已经作出了最好回答。进入新世纪,中国发展站在了新的起点上。为了实现宏伟蓝图和奋斗目标,我们必须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前进的道路上 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 。 ******************************************** 我对 赵曜 教授文章 在当代中国搞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倒退 的解读和评论 赵曜 教授 文章把中国近百年的历史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 30 年,是社会主义的理想追求; 第二个 30 年,是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 第三个 30 年,是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 我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历史划分,既有新鲜感,又有亲切感。因为这样历史划分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明确地用社会主义这条红线把三个历史阶段联系起来。就我个人的经历和情感而言,我也是很愿意接受这样三个阶段的历史划分的。但进一步理性的思考一下, 赵 教授这样一种历史划分方法能否准确地反映中国九十年革命历史的实际情况,可能还是有些问题值得商榷的,尤其是对近 60 年:毛泽东时代的 30 年和改革开放的 30 年的认识和评价,党内外实际上存在很大的分歧和争议的。能否通过这样的历史划分在社会主义这个大方向上统一起来和接近起来,可能还需要作更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下面是我个人的一些不成熟看法与 赵曜 教授探讨: 第一个 30 年过去一般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以推翻官僚资产阶级、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三座大山为目的,但从我党的根本目标来看,这 30 年的我党领导的革命斗争都是为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过渡和打基础,所以 赵 教授把它称为社会主义理想追求的 30 年,应该还是符合历史实际的,这有利于从社会主义的大方向上与后面 60 年的发展衔接起来。 第二个 30 年称为社会主义艰辛探索的 30 年,似乎并没有太大争议,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讲话中似也有类似提法。这 30 年,在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对私营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个体农民组织起来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人民公社、大跃进、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对知识分子、思想意识形态的社会主义教育以及基于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继续革命理论的文化大革命等等都是轰轰烈烈、确确实实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探索。这 30 年的社会主义探索确实也是很艰辛的,因为旧中国确实给我们留下了一穹二白的烂摊子,国际上资本主义国家对我们封锁、社会主义的苏联变修并对我们施压,在这样困难的环境下,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我们还是在短短 30 年中,在十几亿人口的大国中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并在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方面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现在关键的问题是如何评价这 30 年的社会主义探索却存在两种非常不同的观点:基本否定和基本肯定。基本否定的观点可能是前一段时间主流的观点,从全盘否定文化文革开始(一场动乱和灾难),然后把大跃进、总路线、人民公社到对民族资产阶级、农业、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的社会主义改造几乎全盘否定,甚至说国民经济也到了崩溃的边缘。这样的评价实际上是认为 30 年的社会主义艰辛探索几乎都是失败的,实质上也是全盘否定了 30 年的社会主义方向,如果是这样,抽象地承认 30 年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还有什么意义呢?基本肯定的观点则认为这 30 年的艰辛探索虽然有这样那样的失误、有的也是比较严重的错误、但这都是在艰辛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上前进中的错误, 30 年历史时期党的基本路线和社会主义大方向应该肯定,社会主义艰辛探索的成功经验是主要的(当然教训也是宝贵的)。只有这样评价,社会主义这条红线才能从第一阶段通过第二阶段自然地引伸到第三阶段。如何实事求是的评价这 30 年,可能是能否正确评价中国革命 90 年历史的关键。 第三个 30 年,即改革开放 30 年说成是社会主义成功实践的 30 年好像还是一个比较新的提法,这可能会引起争论,因为改革开放 30 年是社会主义方向的改革,还是资本主义方向的改革,实际上也是存在很大争议的。应该说,改革开放这三十年的成就是巨大的,但过去在主流媒体上宣传改革开放成就时,多半谈的是市场经济自由竞争的活力、大力发展私营经济的贡献、大量引进外资外企的推动以及包产到户私人经营的积极性等,突然说这都是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不免使人感到迷惑。实际上,我们的许多影响国计民生的重大经济实体如矿产、能源、交通、电信、航天、银行、高科技等等仍然主要是国营公有制和国家控制的,我们许多重大的基础建设如大规模的铁路、公路建设、西气东送、北煤南调,大型水利建设等也都是国家统一规划实施的,我们虽然开放了市场经济,但国民经济的五年计划和科研、教育等多种规划都仍然体现计划经济的主导作用,这次世界性经济危机,中国相对的稳定,也说明中国的计划经济和国家宏观调控机制仍然对市场经济的负面作用具有相当的控制能力;从政治体制上看,我们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像前苏共那样自己解散)和人民民主专政,从而保持了全国政治形势稳定和全国人民的团结,这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这些都是事实,我们为什么在宣传改革开放成就时不理直气壮地宣传这些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作用,而往往去误导人们,似乎改革开放的成就都是私有化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形成的呢?而改革开放 30 年中这些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作用也正是前 30 年社会主义艰辛探索打下的坚实基础,如果把前 30 年基本否定了,那来这后 30 年的社会主义成功实践从何谈起呢?改革开放 30 年的问题也是严重的,如公有制国营企业的大量倒闭、国有资产的流失,两级分化、贫富差别的扩大、官场腐败钱权交易、工农政治经济地位的降低、社会风气的伦丧等等,这些问题长期不能解决,并且有越演越烈之势。这也是人们对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提出质疑的基本原因。如果不能实事求是的正视这些问题、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采取有力措施来纠正,改革开放 30 年是社会主义成功实践的的提法,可能也难以令人信服,至少是否有点过早。而且,要真正纠正这些问题,可能也需要对照前 30 年社会主义艰辛探索中的成功经验,尤其是在政治思想领域进行不断革命和教育的经验。 另外, 赵曜 教授的上述历史划分中把追求、探索和实践分别用来表征三个历史时期,似也值得商榷。我觉得,我党领导中国革命的九十年历程,对社会主义的追求、探索和实践应始终是结合在一起的,不同历史时期的侧重可能不同,但是不应截然分开。第一个 30 年中,由于民主革命的环境和任务,对社会主义,可以说只能侧重于理想的追求,但无论从党的建设、党对军队的领导、边区和解放区政权的建设,农村土改与互助合作体制的试验等应都不同程度地包含着对社会主义探索和实践的因素。第二个 30 年,从新中国成立,我们实际上立刻进入了对社会主义边探索、边实践的历程,这 30 年我们确实建成了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主义制度,这不仅是对社会主义探索的结果,更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的结果,而且是非常巨大的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第三个 30 年是否也应该是对社会主义边探索、边实践的历程?如果说第二个 30 年是在资本主义国家对我们比较敌视和封锁,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还有一些社会主义经验借鉴的国际环境下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实践,那么第三个 30 年是否可以说是在我们与世界资本主义国家有更开放的联系和交往,而前苏联等社会主义阵营已解体并也演变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国际环境下仍然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实践,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探索可能比前 30 年的探索更艰辛、更复杂。所以,说第二个 30 年只是艰辛探索而没有成功实践,第三个 30 年都是成功实践而没有探索,似也不合实际,并仍有以否定前 30 年来肯定后 30 年之嫌,而且如果现在这 30 年已经是成功了的实践,那么以后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否就可按此模式不变地走下去?不需要再有什么根据新的情况变化的探索了?这似乎也不太符合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我们不是一直强调我们现在还是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吗? 无论如何,赵曜教授作为中共中央党校教授以醒目的标题 在中国搞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倒退 所发表的这篇文章,旗帜鲜明地强调要坚持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反对在中国搞资本主义,并在人民日报刊登,是有重要意义的。赵曜教授在文章最后指出: 如果在当代中国搞资本主义,势必导致两极分化、党派林立、思想混乱、天下大乱,这将是一场灾难和大倒退。 ,值得令人深思。 倪鹏云
个人分类: 有感而发|3729 次阅读|1 个评论
中国决不能搞私有化(转贴)
热度 3 nipy 2009-1-28 10:26
中国决不能搞私有化(转贴)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卫兴华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它可分为私有制与公有制。私有制与公有制又有不同的类型和实现形式。就私有制来说,经历了奴隶制私有制、封建主义私有制和资本主义私有制三大类型。此外,还有存在于不同社会制度下的个体私有制。个体私有制不具有特定的社会经济性质,只能从属于占主体地位的所有制。不同的私有制类型在发展中又会选择不同的实现形式,比如资本主义私有制就经历了由自有自营的业主制发展到合伙制、又发展到股份制、再发展到跨国公司制等过程。同样,公有制也有不同的类型和实现形式,有原始氏族社会的公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公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又有国家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等具体类型或存在形式。同时,公有制可以采取不同的实现形式,如国有国营、承包制、租赁制、股份制等。 马克思主义评价所有制的标准有两条,首先是生产力标准,其次是价值标准。奴隶制私有制取代原始氏族社会的公有制是一种历史进步,因为它有利于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封建主义私有制取代奴隶制私有制又被资本主义私有制所取代,同样都是历史进步。但是,从生产力标准和价值标准两方面来判断,一切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制度必然会出现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对抗性矛盾,会产生贫富两极分化、阶级剥削现象,出现阶级矛盾与斗争。矛盾与斗争的激化,表明原有社会经济制度的局限性,生产关系已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资本主义制度是私有制发展的最高形式和最后阶段。马克思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所导致的周期性经济危机及其对生产力发展的阻碍和破坏,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与斗争,从工人运动的兴起与发展及其经济与政治的诉求中,洞察到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历史必然性。生产社会化与公有制的统一,能够消除资本主义私有制与生产社会化的内在矛盾,促进生产力发展,是一种新的历史进步。 旧中国存在多种私有制经济,但并没有因此走向繁荣富强,而是饱经忧患、民不聊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斗争的胜利,才挽救了中国。新中国实行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迅速医治战争创伤,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奠定了大规模工业化的基础。由于受极 左 思想影响,我们在所有制问题上出现了一些失误,曾经片面追求 一大二公 、 纯而又纯 ,这是导致经济体制僵化、经济活力不足的一个重要根源。但历史的和国际的经验教训都告诉我们,决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否定社会主义公有制,搞私有化,那样只会从另一条途径葬送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同时始终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我国由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将市场经济与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起来。如果放弃和否定公有制,搞私有化,必然出现社会主义的异化演变与自我否定。世界上有近 200 个国家和地区实行私有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只占其中的百分之十几,大部分的国家都是经济社会落后的国家。如果我国搞私有化,就会导致两极分化,经济社会发展停滞甚至倒退,出现社会动荡。 国际经验也表明,大规模私有化使苏联、东欧一些原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急剧倒退,国家实力削弱,大部分民众生活水平下降。有资料表明,乌克兰在推行私有化改革的 10 年中,国民经济倒退 60% 。我国坚持改革开放 30 年的成功经验,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经济上来说,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既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要求和特点,也是我国经济运行的需要和特点。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发展很不平衡,我们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和繁重性世所罕见。如果社会主义公有制被否定了,搞了私有化,社会主义制度也就不存在了,我们也就丧失了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克服各种艰难险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走向共同富裕的基础。当然,我国不搞私有化,应以实事求是地认识和评价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作用和绩效为前提,以搞好搞活公有制经济为前提,也就是需要通过深化改革,让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优越性充分显示出来。 ( 2009 年 1 月 19 日《人民日报》) 原文链接 读后感言 ( 1 ) 中国绝不能搞私有化这类文章和提法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的主流媒体上几乎绝迹。因此在 2009 年初的人民日报上刊登此文(尽管从文章结构来看,似平已经过较大删节),显得非常引人注目,网络上许多论坛、博客纷纷进行转载和评论。我看科学网上还没有人转载,特转载过来,也议讨议论。希望不算是破坏科学网的平静吧! ( 2 )浏览有关网站对此文的各种评论,大致有以下几种。第一、谩骂中国绝不能搞私有化是 P 话,把 卫兴华 教授骂得狗血喷头,气挺大,这可能是一些赞成搞私有化的人;第二、认为现在中国已经私有化了,再说不能搞私有化有什么用?第三、认为什么公有制、私有制都是官有制、党有制,反映对官场腐败的不满;第四、支持中国不能搞私有化的论点,公有制与私有制结合,以公有制为主体。 ( 3 )根据对此文的上述各种不同的反应,我认为,人民日报现在刊登此文还是有现实意义的,因为生产资料私有化问题本质上反映了中国革命和建设是走社会主义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问题,也是对改革开放三十年成就和问题争论的焦点。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一方面大力发展私有经济及市场经济;一方面也一直强调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强调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体制结合、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等。现在的问题是,经过三十年的实践,我国国民经济中公有制为主体的地位是否还存在?私有制的闸门一旦打开,私有化的浪潮能否控制得住?私有化已经到了什么程度?私有制经济基础所反映的政治、思想、文化、教育等上层建筑的资本主义思潮是否已经在严重影响和扭转我们社会主义道路的方向? 希望人民日报刊登此文是给我们传递这样的信息:中央领导开始进一步重视改革开放的方向问题。也希望中央领导关注广大网民对此文的各种反映和评论,从中吸取正确的意见,进一步总结改革开放的问题! 倪鹏云
个人分类: 有感而发|3439 次阅读|3 个评论
奥巴马气候沙皇与社会主义的联系
panfq 2009-1-21 07:37
美国有人担心奥巴马气候沙皇与社会主义的联系 潘发勤 编译 原载 光明观察 2009-1-21 其他转载 资讯 _ 凤凰 网    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急于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当年克林顿执政期间,气候变化还不是急需解决的全球性要务。但是,到了奥巴马执政的时候,应对气候变暖已迫在眉睫。克林顿上任后,夏季北冰洋覆冰减少的面积相当于阿拉斯加、加利福尼亚和得克萨斯的面积总和。而有记录以来最热的 10 年,全都出现在他连任后。据美联社报道认为,时间已经不多了,奥巴马心知肚明。奥巴马曾表示,现在不能再对气候变化的问题进行拖延和否认,这个问题很紧迫,涉及国家安全,需要认真对待。奥巴马还表示,对气候变化采取行动将是他执政中的一个优先事项。 在这种情况下,奥巴马挑选卡罗尔 布朗纳女士( Carol Browner )出任白宫气候和能源政策协调员,即媒体所称的 全球变暖沙皇 ( global warming czar )。这一任命并不需要参议院的确认。但是,一些人士担心,任命布朗纳女士有社会主义倾向。因为在两周之前,布朗纳女士还位列社会主义团体 社会党国际 ( Socialist International ) 可持续世界协会委员会的 14 位领导者之列。 社会党国际是 世界许多社会民主政党(如英国的工党等)的中央管理机构,它支持社会主义,对美国一些政策提出严厉批评;提倡 全球治理 ,要求富国必须缩减其经济以解决气候变化问题,认为要应对气候变化,发达国家必须减少消费,并作出承诺,限制温室气体排放。 美国 1 月 12 日 的《华盛顿时报》以 奥巴马气候沙皇与社会主义有联系 为题作了报道。另外,在 Prison Planet ( 监狱 星球)网上 的 另一篇题为《奥巴马的能源沙皇:世界政府的社会主义代理》一文中,作者分析认为,奥巴马及其内阁正准备利用人们对全球变暖这一恐惧心理,推动税收监管和国际主义等新措施。奥巴马本人也曾有力地促进了一项法案生效,该法案将削减二氧化碳排放量到 80% ,这一举措将造成新的大萧条,以失去数百万就业机会为代价,使美国下降到第三世界地位。 奥巴马曾还公开表示,他打算建立一个新的基础组织绿色旅和情报人员,这是在国家民用安全部队的幌子下、拯救地球的名义下,规范美国人行为的各方面,保证这一组织比美国军队更为强有力。为了完成这一议程,奥巴马正忙于以某些美国人认为的极端主义分子填补他的内阁,而这些分子是公开敌视美国的自由市场社会和主权国家的组织成员。 而选择布朗纳女士,一位主张全球治理的民主形式作为建设和平和可持续世界之基础的社会党国际的成员,充当总统能源和气候变化的助理,不免让一些美国人担心。事实上,任何形式的全球治理本身就是不民主的,因为它更多的权力集中到少数人的手中。 社会党国际宪章的原则指出,新的全球治理得一个主要任务就是必须确保全球经济增长的好处和经济发展的机会的公平分配(一个良性社会主义世界政府)。该组织还呼吁建立一个新的国际金融框架,以取代布雷顿森林,而奥巴马坚决支持这一提议。 通过任命布朗纳女士,奥巴马已至少含蓄地认可了完全激进的社会主义议程,并把它作为其执政中的环境政策。任命布朗纳女士所谓的白宫气候沙皇,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社会主义。 参考资料: 1. 气候问题考验奥巴马 应对气候变暖迫在眉睫 . 中国新闻网 . 2008 年 12 月 15 日 . 2. Stephen Dinan. Obama climate czar has socialist tie. Washington Times. Jan 12, 2008 3. Paul Joseph Watson. Obama's Energy Czar: Socialist Agent for World Government . Prison Planet January 9, 2009
个人分类: 国际|4613 次阅读|0 个评论
建议六小时工作日
liuxiaod 2009-1-2 12:20
我们现在采用的八小时工作日始于 1886 年芝加哥工人大罢工,距今已有 122 年了,在 1886 年以前,工人普遍工作 10 小时以上, 12 小时甚至 15 小时的工作也很常见。即便在当时,八小时工作日也是工会与资方妥协的产物,是当时资方可以接受的下限和工会可以接受的上限,这个标准并不是天经地义的。现在 122 年过去了,科学技术和社会结构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需要重新审定一下多少时间的工作才是更合适的。 首先我们看科学技术的进步方面,现在的劳动生产率比 122 年前提高了几十倍甚至几百倍,在相同的时间内,我们可以生产多得多的产品和服务,这为进一步缩短工作时间提供了技术保证。 再看社会结构,现在的人口是 122 年前的 4 到 5 倍,受教育程度得到极大提高,以致劳动力过剩,失业率上升,在这种情况下,缩短工作时间,可以相应提高就业人口,让职工获得更多的休闲时间,对社会的稳定和谐有极大的作用。 事实上,现在的八小时已经与过去的八小时不一样, 122 年前,城市规模小,工人上下班时间不长,而现在人们平均上下班在路上要用两个小时,甚至三个小时或者四个小时,这就减少了个人可以支配的自由时间,在冬季,天不亮就要出门,天黑以后才能回家,两头不见太阳,这种情况极为常见。很多人早上 5 点就要起床,为家人准备早餐和午饭,晚上 6 , 7 点才能回家,做饭,吃完晚饭赶紧睡觉,这样的生活比 122 年前还辛苦。 把八小时工作日改为六小时工作日,可以给我们提供 2 个小时的自由时间,可以用于学习和休闲,生产企业可以从三班倒改为四班倒,降低劳动强度,改善生活质量,扩大就业人口。 在政治上,我们可以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以往西方国家总是指责我国的人权,如果我们首先实行六小时工作日,我们就可以批评西方的人权了。既然缩短工作时间是世界趋势,何不抢个先机,占领道德的制高点,让西方国家仰慕呢?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642 次阅读|2 个评论
农村改革究竟要走什么道路?(转贴)
nipy 2008-11-11 10:32
农村改革究竟要走什么道路?(转贴) . 读十七届三中全会的 公报 和 决定 . 奚兆永 备受世人关注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已经开过,全会的公报和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已先后在 10 月 12 日和 10 月 19 日发表。对于这次会议和这次会议通过的决定,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官方还是民间,左派还是右派,都作出了反应。有评论说,这次会议所做出的决定是改革开放的新起点,也就是说,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这样,中国向何处去,年初改革究竟走什么道路的问题又再一次摆到了全国人们的面前。 一、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是农村改革的方向 本来,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不是中央的初衷。我们看到,在 1978 年 12 月 22 日通过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公报里讲的是, 同意将《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和《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试行草案)发到各省市、自治区讨论和试行。 (《三中全会以来》,人民出版社 1982 年版,第 7 页)这里并没有什么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代人民公社的内容,相反, 公报 强调的是, 人民公社要坚决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制度,稳定不变。 (同上,第 8 页)而在 1979 年 9 月 28 日十一届四中全会正式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里,强调的也是 人民公社、生产大队和生产队的所有权和自主权应该受到国家法律的切实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任意剥夺或侵犯它的利益。 决定 还特别提到, 不许分田单干。除某些副业生产的特殊需要和边远山区、交通不便的单家独户外,也不要包产到户。 (同上,第 184 、 185 页)变化开始于五个月后即 1980 年 2 月举行的十一届五中全会。在这次全会上,胡耀邦、赵紫阳进入中央政治局常委,而汪东兴、纪登奎、吴德、陈锡联被免去领导职务。在上述人事变动后,由于思想很右的胡耀邦、赵紫阳等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支持,中央对农村的政策开始发生变化。邓小平在 1980 年 5 月 31 日对胡乔木、邓力群谈话时说, 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安徽肥西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包产到户,增产幅度很大。 凤阳花鼓 唱的凤阳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大包干,也是一年翻身,改变面貌。 (《邓小平文选》第 2 卷,人民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315 页)这样,包产到户或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就在全国推展开了。 应该说,仅凭一年收成的变化就肯定 包产到户 效果很好 ,这个结论显然是过于匆忙了。因为农业生产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很大,收成的丰歉往往与自然因素紧密联系在一起,并不能说明包产到户就是真正的原因。当然,这也并不是说邓小平要否定农村集体经济。事实上,就在讲此话的同时,他曾十分明确地说, 我们总的方向是发展集体经济。实行包产到户的地方,经济的主体现在也还是生产队。这些地方将来会怎么样呢?可以肯定,只要生产发展了,农村的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了,低水平的集体化就会发展到高水平的集体化,集体经济不巩固的也会巩固起来,关键是发展生产力,要在这方面为集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同上,第 315 页)在这方面,他还提出了四条具体的条件: 机械化水平提高了 , 管理水平提高了 , 多种经营发展了 , 集体收入增加而且在整个收入中的比重提高了 。他认为, 具备了这四个条件,目前搞包产到户的地方,形式就会有发展变化。这种转变不是自上而下的,不是行政命令的,而是生产本身提出的必然要求。 (同上,第 315-316 页)邓小平的这些话清楚地表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不是农村改革的方向,而集体化,特别是高水平的集体化,才是农村改革的目标。当然,正如邓小平所说,这需要有具备一定的条件。不过,在这方面,邓小平所注意的,基本上还是属于物质方面的条件,而对于思想政治方面的条件似乎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列宁早就说过, 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部灌输进去。 (《列宁选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317 页)工人尚且如此,更何况农民?他还说, 自发的运动,沿着阻力最小的路线进行的运动,为什么就恰恰会受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控制呢?原因很简单,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渊源比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久远得多,它经过了更加全面的加工,它拥有的传播工具页多得不能相比。 (《列宁选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328 页)如果没有强大的思想政治工作,如果不对农民进行社会主义教育,而是任凭小农所固有的私有观念泛滥,任凭资产阶级思想体系在社会上传播,要想使低水平的集体化发展为高水平的集体化是根本不可能的。而恰恰是在这方面,我们的工作显然是做得很不够的。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邓小平后来又多次谈到了 两个飞跃 的问题。 1992 年 7 月 23 、 24 日,他在审阅十四大报告时又再一次谈到了这个问题。他说: 我以前提出过,在一定的条件下,走集体化集约化的道路是必要的。但是不要勉强,不要一股风。如果农民现在还没有提出这个问题,就不要着急。条件成熟了,农民自愿,也不要去阻碍。北京郊区搞适度规模经营,就是集体化集约化。从长远的观点看,科学技术发展了,管理能力增强了,又会产生一个飞跃。我讲过,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会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第二个飞跃就是发展集体经济。社会主义以公有制为主体,农业也一样,最终要以公有制为主体。公有制不仅国有制那样的全民所有制,农村集体所有制也属于公有制范畴。现在公有制在农村第一产业方面也占优势(此说恐有误,应是第二产业,这从下一句话讲 乡镇企业就是集体所有制 可以证明。 引者),乡镇企业就是集体所有制。农村经济最终还是要实现集体化和集约化。有的地区农民已经提出集约化问题了。这个问题这次不提也可以,还是巩固承包制,但是以后总是会提出来的。现在土地是公有的。要提高机械化程度,利用科学技术发展成果,一家一户是做不到的。特别是高科技成果的应用,有的要超过村的界线,甚至要超过区的界线。仅靠双手劳动,仅是一家一户的耕作,不向集体化和集约化经济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是不可能的。就是过一百年二百年,最终还是要走这条路。我最早提出两个飞跃思想的时候,李先念说他都赞成,说这是一个大思想。这个思想一直没有阐发。 (《邓小平年谱》,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1349-1350 页) 在这里,邓小平清楚地指明了一家一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不符合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要求的,依靠这种形式是不可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它不是农村改革的方向,只有集体化集约化才是农村改革的方向。不仅如此,他还提出 有的地区农民已经提出集约化问题了 。遗憾的是,他没有坚持在十四大提出这个问题,而是说 这次不提也可以 ,说 过了一百年二百年,最终还是要走这条路 。这样,就把一个当时实践已经提出的问题推到了未来,失去了一个及早解决问题的机会。当然, 1992 年时邓小平正在准备退下来,对一个行将告退的老人能够谈到这个问题并且对此进行论述已属难能可贵,我们似乎也不应对他过于苛求。问题在于,在以后的十五大、十六大乃至十七大,后来的领导人也都没有把邓小平曾经论述的这个重要问题提上议事的日程,失去了长达十多年的宝贵时间,甚至在提出 三农 问题以后,也没有把集体化集约化当作一个大事来做,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重大的失误。 有人或许认为,在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再搞集体化集约化是走所谓 回头路 ,而在他们看来,所谓的 回头路 是绝对不能走的。其实,所谓的 回头路 有两种不同情况:一种是,当代表历史前进方向的革命阶级建立起了先进的社会制度以后,代表衰朽没落阶级的反动势力为了把历史车轮拉向后转,妄图重新回复他们已经失去的天堂所进行的复辟活动;另一种是,当革命阶级的先头部队前进的步伐走得过快,有脱离后续部队和广大群众危险时进行的退却。毫无疑问,前一种情况是开历史的倒车,是真正的 回头率 ,人们当然应该反对;而后一种情况只是对于过头行动的调整,它注定还要踏上原来的征程,是不能当作 回头路 来反对的。至于实行退却以后的进攻,属于继续前进,尤其不能看作是什么走 回头路 。在这方面,苏联在 1921 年实行新经济政策进行退却,而后来又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向资本主义进攻,应该说是历史的必然,显然不能说成是什么 走回头路 的。我国在实行联产计酬承包责任制后重新走上集体化集约化的道路,也具有同样的性质,显然也不能看作是什么 走回头路 。对这个问题,邓小平关于 两个飞跃 的论述,已经把道理讲得非常清楚,而广大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问题也已进一步显现,并且出现了不少走集体化集约化道路、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先进典型,在这种情况下,提出走集体化集约化道路可说是适逢其时,但是,人们看不到中央在农业集体化集约化方面有任何作为,包括对走集体化集约化道路的先进典型的支持和想走这条道路的广大农民的引导,相反,在十七届三中全会所作出的《决定》里却提出, 要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农业生产特点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 我认为, 决定 的这些说法实际上是把家庭承包经营加以制度化、永久化,既不符合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关于事物都是发展的、变化的而不是固定不变的基本原理,也完全背离了邓小平关于农业的 两个飞跃 思想和农业 走集体化集约化的道路是必要的 论述。十七大以来一直突出强调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思想地位,为什么对他的这些重要思想和论述长期以来不阐发、不宣传、不落实,甚至在三中全会上作出了与之完全相反的 决定 来呢?人们注意到三中全会的 决定 引起了国外一些媒体的喝彩,但是在国内却遭到很多人的反对,网上出现了许多不同的声音,这一现象难道不值得中央领导的重视和深思吗?现在正在总结改革开放,有人以为总结就是肯定成绩,其实,有的时候发现问题比肯定成绩更重要,因为只有找到了问题,才能明确进一步前进的方向,正所谓 成绩不讲跑不掉,问题不讲不得了。 在我看来,这个关于农业发展道路的问题是很值得认真地地加以总结和反思的。在这个问题上,不能认为中央已经通过了决定就不能讨论了。事实上,中央通过的决定后来被否认的有的是。显然,在这个问题上也要解放思想,而不能搞 两个凡是 。 二、 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 :究竟是走资本主义道路,还是走社会主义道路? 十七届三中全会前后,有关 土地流转 的议论大增。按照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的《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所谓 流转 是指 流动转移,不固定在一个地方。 若依照这个解释,不仅土地,而且一切不动产,都是无法 流转 的。就是说,从物本身或使用价值的角度来说,土地和房屋等不动产是无法 流动转移 的 ,但是从价值的角度来说,它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又是可以流转的。在这里,我们讨论的其实并不是土地本身的流转问题,而是土地的所有权或使用权的流转问题。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说, 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从表面上看,这里所涉及的只是 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 ,而并不涉及土地所有权,而且 决定 还明确规定, 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 但是,联系到 决定 有关 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 以及它可以 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 等诸多权能的规定,这个 土地承包经营权 实际上已经具有了很明显的所有权的性质;而且承包经营权应该是有期限的,而 决定 规定的却是没有期限的 长久不变 ,这种提法与 永久不变 已经很难区分。下面是中央农村工作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 10 月 22 日做客央视《新闻 1+1 》节目时和主持人的对话: 主持人:我理解长久不变,可能更靠近人们期待的永久不变,但是永久不变有点太绝对,可以这样理解吗? 陈锡文:对,我觉得就是这样,我自己就这么理解的。 应该说,陈锡文作这样的理解,也是有他的根据的。实际上,早在 10 年前,当江泽民总书记于 1998 年 9 月 22 日视察小岗村时就曾说过: 家庭承包经营这一政策,要长期坚持下去,是不会改变的! 中央的土地承包政策是非常明确的,就是承包期再延长 30 年不变,而且 30 年以后也没有必要再变。 就是说,中央早就决定,这个承包期尽管在 15 年的基础上又延长了 30 年,成了 45 年,但是由于它是 不会改变的 ,而且 以后也没有必要再变 ,其实是永久的,无期的。 这种实际上是 永久不变 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与土地私有究竟有什么区别呢?回顾历史,我们看到,即使旧社会的 二地主 、 二房东 向土地和房屋的所有者租土地和房屋时也是有期限的,但是在他们把这些土地和房屋转租给他人使用时还是被称作 二地主 、 二房东 虽然有个 二 字打头作前缀,还是归入了 主 和 东 即所有者的行列,那么,取得了实际上 永久不变 的土地承包人,如果不说他是名义的所有者,也应该看做是实际的所有者。如果说这种近乎 永久不变 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土地私有有什么区别的话,就是陈锡文说的, 当前不能将土地承包权、宅基地和农民房产作抵押 ,但是这也只是 当前 而已,而其原因则是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必须避免农民 失地、失业、失住房 的情况发生。 (见 10 月 24 日《人民日报》和 10 月 29 日《报刊文摘》)一旦社会保障体系完善,承包人就可以用这些土地和房产进行抵押变现了,试问,如果不是所有者能够这样做吗? 值得注意的是, 决定 虽然也讲了 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 这样的话,但是对于集体所有权却没有任何进一步的规定,使人感到这种所有权已经被虚化,仅仅是停留在字面上而已。这种虚化特别表现在租金问题上。我们知道,所谓地租,乃是 土地所有权的特有经济变现 ,(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人民出版社 1975 年版,第 701 页)地租不为所有者所有,而为土地承包人所有,这在道理上也是说不通的。反过来说,既然承包人可以出租土地并且取得地租,那岂不也就说明他事实上已经取得了土地的所有权?! 撇开土地经营权和所有权问题不说,根据 决定 所说,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目的是要 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人们不禁要说,一家一户的个体经营不适合社会化生产的要求,不利于大规模进行农田水利建设,不利于使用大型农机具,不利于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也不利于劳动的协作和分工,已经不适合于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确实需要扩大生产经营的规模,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走农业集体化的道路才是,为什么只把注意力只是放在 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 上呢? 决定 说,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 在这里, 决定 给人们指出了土地流转的走向是 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 。现在,就让我们看看这些 规模经营主体 究竟属于什么性质,它们将把中国农业和中国农村带往何方? 先说所谓专业大户。 大户 并不是人多或劳动力多,而是钱多,有资本。实际上,中国人对于 大户 并不陌生。那首脍炙人口的《凤阳花鼓》里就唱到了 大户 和 小户 : 大户人家置田地,小户人家卖儿郎 。在旧社会, 大户人家 就是地主富农,他们因为有钱,可以利用灾荒之年乘人之危以低价购置田地,而由于受灾生活不下去的 小户人家 就只有出卖田地并在失去田地之后以 卖儿郎 即靠出卖劳动力给 大户人家 当长工或短工为生了。当然,今天的情况和旧社会的背景已经完全相同,但是 大户 转进土地、 小户 转出土地,大户对雇佣劳动力进行剥削的情况却是差不多的。不信我们就来看看事实: 10 月 16 日,号称 中国第一种田大户 的湖北大冶农民侯安杰上了《新闻联播》。据介绍,侯安杰租种了 20300 多亩流转农田,与近 2 万农户签订了土地流转合同,创下了全国农民种田面积第一的纪录。今年,这 2 万多亩农田的粮食总产量达到 800 多万公斤。 10 月 24 日的《广州日报》称其 1 人种 80 万人 1 个月口粮 。其实,侯安杰一个人不可能种 20300 亩田,也不可能生产出 800 多万公斤粮食。他是用每亩每年 100-150 元租金租来的土地,与为数众多生产能手签订合约,由他提供土地、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由生产能手提供技术和劳动,最后按 7 : 3 的比例分成,侯得 7 成,生产者得 3 成。按照目前的粮价,如以每公斤 2 元的价格卖给国家, 800 多万公斤可得 1700 万元。这 1700 万元按 7:3 分成,侯可得 1190 万元。这只是是他种粮的收入,此外他还种了许多更加赚钱的蔬菜。仅今年增加的菜田就有 5000 亩。如以其菜田为 7000 亩、每亩菜田收入 3000 元计算,其种菜之总收入为 2100 万元。仍按 7 : 3 分成,侯得 1470 万元,生产者得 630 万元。种粮和种菜的收入加在一起,侯的总收入为 2660 万元。当然,其中要扣除地租 253.75 万元( 20300125 ),还要扣除种子、化肥、农药等开支 1015 万元(平均按每亩 500 计算),另外,还要扣除 20-30 个管理队伍及聘请 4 个农业专家的开支约 150 万元,侯的纯收入当有 1241.25 万元之多。当然,这个计算,由于数据不全,有不少是估计,当然不可能准确,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侯安杰的收入不仅要远远高于普通农民,比之于实际从事粮食和蔬菜生产的生产能手也不知要高多少倍。这样高的收入差距,能够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吗?能够体现发配的社会公平吗?能够促进社会的稳定吗? 还需要提到的,是侯向农民租地的租期问题。侯说租期一般是五年,但是他很怕出租土地的农民随时都会向他收回土地。看来这是一个没有解决好的问题。我们知道,租期的长短对于出租人和承租人的利益关系很大。由于租期一满,在土地上所进行的投资就会作为土地的一部分归出租人所有,因此,承租人希望租期越长越好,而出租人则希望租期越短越好。这样一来,就导致承租人不愿意在土地上进行长期投资而只想对土地进行掠夺式的利用,马克思把这称为 是合理的农业的最大障碍之一 。(《资本论》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75 年版,第 699-700 页)应该说,这个问题不仅会极大地影响农业的长期发展,而且会直接地影响社会的稳定,是一个不能不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 侯安杰说: 我是个农民,但我用现代高科技手段种田,既给自己带来经济效益,又为当地农民创收,还从根本上解决了 抛荒弃耕 的现象,稳定了国家粮库。你说像我这样开着小车种田的人,至少是个 现代农民 吧。 但是,在我看来,真正用高科技种田的并不是他,而是那些生产能手和被他聘请的农业专家,他虽然是农民出身,但是,从他现在的经济地位来说,已经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租地农场主。他的过高的收入显然也不是来源于他自己的劳动,而是因为他掌握了生产要素,对生产劳动者进行剥削的结果。从他个人来说,确实获得了 很可观 的财富,但是,这能够带来 共同富裕 吗?他说他 为当地农民创收 ,似乎他为上万农民作出了贡献,难道每年一亩地付给农民 100-150 元租金能够使农民致富吗?至于说 从根本上解决了 抛荒弃耕 的现象,稳定了国家粮库 ,更是大言不惭。他说他是农民,而且是 现代农民 ,其实他早已不是农民,而是是真正的资本家。恩格斯早就把资本家阶级称为 多余的阶级 ,难道我们今天还要培养这样的阶级吗? 再说家庭农场。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有人一直宣传家庭农场,特别是美国的家庭农场。许多人到美国去进行考察或接受培训,以为这是一个发展农业的好路子。其实,美国有美国的情况。美国是一个地多人少的国家,在早期,那里有大量无主地,许多欧洲人到那里殖民,谁占了就是谁的,就是买地,价格也便宜得惊人。这样就出现了许多个体性质的家庭小农场。这样的家庭农场数量虽多,但是竞争力不强,越来越多地被大农场所取代,其数量越来越少。据统计, 1935 年的农场数是 681 万家, 1950 年下降到 565 万家, 2006 年再下降到 209 万家。当然与农场数的减少相适应的是农场的规模在扩大。 1950 年的平均规模是 213 英亩,而到 2006 年则上升到 446 英亩。这样的规模,仅仅依靠一个家庭的力量显然是不够的。在这些家庭农场使用雇工是不可避免的。西欧的家庭农场也差不多。许多家庭农场都雇佣季节工,农场主自己并不劳动。这些季节工大都来自东欧,也有来自其他地方的移民。由于存在这雇工剥削,这些农场在名义上是家庭农场,实际上已是资本主义农场。 中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农民一家一户承包的土地很少,并不适合搞家庭农场。但是,因为有 政策 ,一些地方还是搞起了相当大规模的所谓 家庭农场 。我在网上曾看到这样一个报道: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兵团农八师一二一团在 1996 年就出台政策,鼓励团内外有识之士创办非公有制家庭农场, 8 年内免交一切税费,王新轨抓住这一机遇,自筹资金打机井,当年开发土地 400 亩,第二年盈利 14 万元,到第三年,盈利已达 100 多万元。王新轨把挣来的钱全部用于扩大再生产,在 1996 年到 2002 年的短短六年中,他的非公有制农场由 400 亩发展到了 5000 亩,每年纯收入都在 100 多万元, 2003 年更是达到了 200 多万元。现在,他拥有土地 5000 亩,拥有固定资产 1000 多万元人民币,十多辆各式机车, 50 多名固定工人和一辆价值 130 多万元的黑色 宝马 座骑。一个 团场 居然可以出台 政策 ,让王新轨免交一切税费,培养出一个大地主兼大资本家,这岂非咄咄怪事!一个拥有 5000 亩土地、 1000 多万元固定资产、雇佣了 50 多名固定工人(当然还不包括临时工)的农场,还能叫家庭农场吗?! 现在由于政策允许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许多地方更是闻风而动,掀起了一股不大不小的推行家庭农场的热潮。据中国上海网 10 月 31 日报道,上海郊区今年开始试点第一批 家庭农场 ,鼓励以农户家庭为基本单位,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经营。而松江区则从去年年底开始,已陆续在种粮农户中试办 家庭农场 ,每家经营 100 到 200 亩土地;目前全区共有 708 家签约的 家庭农场 ,总共经营粮田 11.5 万亩,占松江水稻种植面积的 69.53% 。该报道还说,为鼓励这一 新事物 ,松江区、新浜镇给予 家庭农场 每亩 200 元的土地流转费补贴,加上种粮直补、农资和良种补贴,每户 家庭农场 合计可获补贴 459.55 元 / 亩。松江区农委主任封坚强介绍说, 家庭农场 试点的设计思想,是基本保证每户 家庭农场 靠纯农业也有 10 万元以上的年收入。松江区新浜镇南杨村的 家庭农场主 俞周峰种了 90 亩水稻,还养了 400 头肉猪。刨去农业成本和应付的土地流转费,算上政府扶植 家庭农场 的补贴,俞家今年估计能有 10 万元的净收入。试想,老两口要种 90 亩地,还要养 400 头猪,不雇工能行吗?可以想见,随着土地流转和家庭农场的推行,雇工剥削也将随之在中国农村大规模地发展起来。这究竟是一条导致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还是一条导致两极分化的资本主义道路,难道还不清楚吗? 还值得一提的是,在松江所设计的推行家庭农场计划里,区、镇两级政府仅在种水稻和鼓励土地流转方面给予的补贴就高达每亩 459.55 元,这样如果家庭农场主种水稻 200 亩,仅政府补贴就达 91910 元,所谓 保证每户 家庭农场 靠纯农业也有 10 万元以上的年收入 ,其 91.91% 都来自政府的补贴。这里还不包括政府在养猪方面的补贴,如果再加上政府在养猪方面的补贴,那家庭农场主 10 万元以上的年收入绝对是 100% 来自于政府的补贴。试问,靠如此巨大的政府补贴而实现的高收入能够说明 家庭农场 的优越性吗?用如此大的代价来推行 家庭农场 ,属于上海的松江能承受得了,别的地方政府能够承受得了吗?而且这样使用广大纳税人的钱去让一部分 家庭农场主 发财致富,实际上是用政府的力量人为地培育一个农村资产阶级,在这种情况下,广大人民群众会同意吗?他们能有积极性吗?社会主义社会能够稳定发展吗? 最后说农民专业合作社。 说到合作社,人们并不陌生。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老区的人民就已经开始了互助合作运动。新中国成立后,在完成了土地改革的基础上,农业合作化运动又在全国范围大规模地开展起来,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此,邓小平曾给予很高的评价。 1980 年 5 月 5 日,他在会见几内亚总统杜尔时说, 在搞社会主义方面,毛泽东的最大功劳是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我们最成功的是社会主义改造。那时,在改造农业方面,我们提倡建立互助组和小型合作社,规模比较小,分配也合理,所以粮食生产得到增长,农民积极性高。 (《邓小平文选》第 2 卷,人民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313-314 页)但是,现在有些人,对于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合作社非常仇视,他们反对 归大堆 ,不要公有制,完全否定过去的合作社,舍近求远地到西方去学习 合作社 的经验。我们当然不否认西方的合作社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是,正如列宁所说, 合作社在资本主义国家条件下是集体的资本主义机构。 (《列宁选集》第 4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772 页) 2006 年 10 月 31 日通过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际上就是以西方合作社为蓝本的。这样的合作社其经营只限于流通领域,主要是为农户提供生产资料、销售农产品,至多也只涉及农产品加工,至于农业生产还是分散进行的。虽然名为农民专业合作社,但是它允许不超过 5% 的与合作社有关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参加;法律虽然规定成员员大会实行一人一票制,但同时又规定出资额和交易额多的有附加表决权,农民虽然可以掌握 80% 的表决权,但是由于他们很分散,这就为某些企事业单位或投资额大的个人控制合作社的决策提供了可能。至于分配,也是按出资额和交易额进行的。实际上,这个法律在许多地方甚至比西方的 合作社 还要更体现资本主义精神。西方合作社一般被认为是一个非营利组织,其公共积累并不参与分配,而我们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却表明,它是一个地道的营利性组织。这一点在公共积累和可分配盈余的规定上可以看得很清楚。该法律第 35 条规定, 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按照章程规定或者成员大会决议从当年盈余中提取公积金。公积金用于弥补亏损、扩大生产经营或者转为成员出资。 其第 37 条规定, 可分配盈余按照下列规定返还或者分配给成员,具体分配办法按照章程规定或者经成员大会决议确定:(一)按成员与本社的交易量(额)比例返还,返还总额不得低于可分配盈余的百分之六十;(二)按前项规定返还后的剩余部分,以成员账户中记载的出资额和公积金份额,以及本社接受国家财政直接补助和他人捐赠形成的财产平均量化到成员的份额,按比例分配给本社成员。 这样的合作社办得好也许可以帮助农民解决一些困难,但是很容易为有实力的大资本所控制,成为他们剥削农民的工具。 虽然《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自通过至今已经整整两年,但是有关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报道仍然很少。大名鼎鼎的小岗村在这方面似乎也不落后,成立了一个葡萄合作社。这个葡萄合作社的理事长严德友曾担任小岗村书记、村长,是大包干时期小岗生产队队长、 十八颗手印 发起人之一严俊昌的儿子。据介绍,作为大包干的后人,严德友是小岗村种植葡萄的发起人,他在做好自身经营的同时,帮助本村群众更新葡萄品种,搞好销售,使葡萄种植为小岗村民增加了巨大收益。其实,小岗村种植葡萄本来是张家港市长江村帮扶小岗村的一个项目。 2001 年,长江村从小岗村 19 户农民手中租了 80 亩田种植葡萄,一年按一亩 500 元的价格支付租金,签约 20 年。 2004 年,不知什么原因,长江村从小岗村撤出,严德友接管了这 80 亩田,另外又向村民租了 120 亩,继续种植葡萄。他雇了 10 多名农民工来为他打理,月工资为 500-800 元。据介绍,葡萄每亩的年收入为 2000 元, 200 亩田的年收入约 40 万元,这在小岗村绝对是一个种植大户,实际上是一个租地农场主或农业资本家。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有关规定,他之所以当合作社的董事长显然与此有关,也与他同时是小溪河镇党委副书记有关。这样的合作社究竟是社会主义性质的,还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呢?还令人不解的是, 10 月 10 日,严德友曾作为《人民网》的嘉宾与网友交流,他这个小岗村葡萄合作社的董事长竟然没有提起这个在今天来说是很热门的话题,不知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他在这方面无话可说的呢? 总之,在我看来, 决定 所讲的这三个 土地流转 的方向,都是导致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向,而不是导致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方向。问题还在于, 土地流转 的方向还远远不止于这三个方面。 10 月 31 日的《人民日报》报道说, 有关专家认为,这对于台商投资大陆是一次空前的利好,有可能引发台商投资的新热潮。 除了台商,还有外商;除了外资,还有内资。中外资本一起把手伸向农村,我国农村将出现什么样的局面,人们是完全可以想象得出来的。 三、进一步的分析: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还是新自由主义? 上面讨论的问题,说到底,是一个指导思想问题:农村改革究竟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还是以新自由主义为指导? 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农业、农民和农村土地问题都很重视,对这些问题都有精深的研究。马克思为了写作《资本论》,不仅研究了英国的农业和土地问题,而且搜集了俄国、美国和世界其他地区的材料,他对农业的特点和农业对国民经济的基础作用,大生产排挤小生产的趋势、资本主义地租对农业的制约以至未来如何合理利用土地问题,都有精辟的论述。恩格斯在第二国际初期指导各国革命运动的过程中,对于如何正确对待农民特别是小农问题,以及如何通过合作社的形式把他们引向社会主义道路对问题,也有经典的论述。他在晚年所写的《法德农民问题》一书中说, 我们的小农,同过了时的生产方式的任何残余一样,在不可挽回地走向灭亡。他们是未来的无产者。作为未来的无产者,他们本来应该乐意倾听社会主义的宣传,但是他们他们那根深蒂固的私有观念,暂时还阻碍他们这样做。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487-488 页)他还说, 当我们掌握了国家政权的时候,我们决不会考虑用暴力去剥夺小农(不论有无报偿,都是一样),像我们不得不如此对待大土地占有者那样。我们对于小农的任务,首先是把他们的私人生产和私人占有变为合作社的生产和占有,不是采用暴力,而是通过示范和为此提供社会帮助。 毫无疑问,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农业、农民和农村土地问题的论述,是他们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 但是,德国社会民主党和第二国际的修正主义者跟在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后面,借口经济发展的新情况,背叛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农业、农民和土地问题的大量论述。他们否定农业中大生产排挤小生产的事实,鼓吹 小农经济稳固论 ,认为小农经济的效率并不低,在今天仍然具有很强大的生命力,否定其必将走向没落的前途,否定其要走社会化道路的方向。对于这些问题,当时还是著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考茨基用 三年之久 的时间,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运用大量的实际材料,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研究,并且完成了他的《土地问题》一书。该书于 1899 年出版,列宁随即发表书评,称其为 巨著 , 填补了空白 , 是《资本论》第 3 卷出版以后当前最出色的一本经济学著作 。(《列宁全集》第 4 卷,人民出版社中文第二版,第 79 页)考茨基在该书 大生产与小生产 一章中问, 小经营拿什么来对抗大经营的优越呢? 他的回答是,他们靠的是 过度的劳动与不足的消费 。(考茨基:《土地问题》上册,商务印书馆 1936 年版,第 151 页)这个结论得到了列宁的坚决认同,也得到了历史和现实中大量事实的证明,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上世纪初,俄国的 合法马克思主义者 布尔加柯夫再次攻击马克思主义关于农业、农民和农村土地问题的理论,他用所谓 土地报酬递减规律 来否定马克思的地租理论,用所谓 小农经济稳固论 来否定马克思关于大生产排挤小生产的趋势。为此,列宁先后写了《农业中的资本主义》、《土地问题和 马克思的批评家 》等论著,对其进行了驳斥,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此后,斯大林根据马恩和和列宁的理论在苏联实现了农业集体化,毛泽东则根据马恩列的理论和苏联的经验,结合中国的实际,在中国开展了农业合作化运动。尽管在运动中曾经出现过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总的来说,都是成功的。这些事实都说明,马克思主义关于农业、农民和农村土地问题的理论是正确的,是经得起实践的检验的。我们在本文第一部分所引用的邓小平对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高度评价的论述以及他提出的 两个飞跃 的主张也都证明了这一点。 可是,有些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一套就是不信,而对于资产阶级的一套,新自由主义的一套却是一听就信。在我国,也有人紧跟一些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和第二国际修正主义者之后,撰文批评马克思主义关于农业、农民和农村土地问题的理论 过时 ;还有人肆意曲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为小农的小生产、小私有制辩护。更有一些人,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大量论述完全丢在一边,直截了当地宣传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的思想观点,完全忘记了宪法所规定的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指导地位。举个例子来说吧: 2005 年 3 月 14 日,温总理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了这样两段话:一是 我想起了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的一句话。他说,世界上大多数人是贫穷的,所以如果我们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也就懂得许多真正重要的经济学原理。 二是 世界上大多数穷人以农业为生。因而,如果我们懂得了农业,也就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 舒尔茨何许人也?人们通过温总理的介绍,知道他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是宣扬 穷人经济学 的经济学家。但是,对于舒尔茨的经济学观点和所属的经济学派别,还是不甚了然。据《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等辞书介绍,舒尔茨 1902 年出生与美国南达科他州的一个农场,从来没有进过中学,以同等学历的资格通过考试直进入了南达科他州立学院学习,并于 1928 年毕业。后去威斯康辛大学读研究生,先后取得了硕士 和 博士学位。 1930 年他在衣阿华州立学院任教, 1934-1943 年任该校经济系系主任。 1943 年起,到芝加哥大学任教,一直到 1972 年退休,其中在 1946-1961 年曾任芝加哥大学经济系的系主任。此外,他还曾驻美国政府和联合国专门机构几私人基金会任职。他于 1879 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1998 年逝世。 接下来的问题是,舒尔茨真是一个为 穷人 的经济学家,或者他实际上是一个新自由主义派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呢?如前所述,舒尔茨工作时间最长的机构是芝加哥大学经济系,在这里工作长达 29 年时间,而仅仅做系主任的时间也有 15 年之久。而我们知道,芝加哥大学的经济系乃是是新自由主义的大本营,它在美国和全世界都有巨大的影响,人们甚至把新自由主义学派径直说成是芝加哥学派。那么,舒尔茨本人的学术观点是不是属于芝加哥学派或新自由主义学派呢?当然,对这个问题我们也不能过于简单化,认为他既然长期在这里工作并且当系主任,就一定是这个学派的重要人物。事实上,一些材料也并没有把舒尔茨列入芝加哥学派或新自由主义学派。但是,通过阅读他的著作,我认为,将其列入芝加哥学派或新自由主义学派是适当的。 我所读的是他的被列入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的《改造传统农业》一书。该书的许多论述,其实都是反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的。从表面上看,新自由主义是反对凯恩斯主义的,而从实质上来说,它是反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的。这是因为,新自由主义和旧自由主义或古典的自由主义产生的背景不同,后者产生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上升时期,它还能够提出一些先进的理论和积极主张,推动社会向前发展;而前者产生于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它的出现实际上是以反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为己任的,已经没有任何进步性可言。这在舒尔茨的著作中也是表现得十分明显的。比如他认为传统农业虽然贫穷,但是它对各种既有的生产要素的配置是合理的、有效的,但是却看不到,小农经济本身所固有的弱点。应该说,贫穷和既有的生产要素状况正是帝国主义对这些国家进行经济掠夺的结果。 19 世纪英国的廉价的棉布曾使得中国农业的副业 手工织布破产,它同时破坏了中国农村农副业结合的自然基础。而由于劳动力的输出, 在英国的统治已经破坏了旧的公社的东印度地区,每年都要损失大量棉花。 (《资本论》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75 年版,第 365 页) 舒尔茨反对一些国家通过发展工业来实现现代化,认为发展农业是更好的选择。这其实是针对苏联和中国的工业化而言的。苏联和中国的工业化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显然使得舒尔茨很不高兴,于是以此来诋毁社会主义苏联和中国,这就暴露了他反对社会主义的真面目。我们要问,如果没有现代工业来装备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怎么会有现代农业,怎么会有现代科技和现代国防?一个国家又如何能富裕和强大起来?又怎么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在这方面,舒尔茨还反对苏联的农业机械化,特别是反对使用大型拖拉机。他批评说, 为了使农业适应于使用大型拖拉机,前苏联迫使农业成为一种不合理的双重形式结构,即非常大的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场与小块土地的农户,这种双重形式结构是以大型拖拉机与许多锄头并存为基础的。这两种类型效率都很低。 (西奥尔多 W 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商务印书馆出版社 2006 年版,第 106 页)这个批评显然不符合事实。说出现所谓 小块土地农户 是 为了使农业适应于使用大型拖拉机 ,这种说法显然不合逻辑。实际上,在上世纪 30 年代农业集体化的过程中,为了给集体农庄庄员一定的自由,也是为了满足他们的生活所需,苏联在《农业劳动组合示范章程》中规定: 从公有化的土地中为每个集体农户拨出不大的地块供个人作宅旁园地(果园,菜园)。 其面积(不包括住房占用的土地)规定为 1/4 公顷到 1/2 公顷,在个别地区可达到 1 公顷 。归集体农户私人所有的还有: 住房、私人的牲畜和家禽,饲养集体农户个人牲畜所必须的经营用建筑物。小农具留给劳动组合成员私人使用。 在农业区,规定 每个农户可以私养: 1 头母牛 2 头以下小牛, 1 头带仔猪的母猪(必要时 2 头母猪)绵羊山羊不超过 10 只,家禽家兔不限数量,蜂 20 箱以下。 畜牧区的数量更高一些。需要指出的是,集体农户的宅旁园地和自留畜只是集体农庄经济附属部分,而不是独立的经济形式,根本不应该称其为 小块土地的农户 ,更不应该把它和集体农庄并列为什么 双重形式结构 。还要指出的是,集体农户在宅旁园地耕作土地所需要的劳动资料也并不限于锄头, 示范章程 就规定, 必要时可以从公有化的役畜中拨出若干马匹为劳动组合成员个人服务,但须收费。 (以上所引均见《苏共和苏联政府关于经济问题的决议汇编》第 2 卷,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7 年版,第 576 页)舒尔茨提出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反对苏联的农业集体化,反对社会主义的大农业。虽然在农业中使用机器的条件比工业更为复杂,但是,在农业中使用拖拉机和各种农业机械,也和在工业中使用机器一样,可以大大节省劳动,而大型拖拉机和大型农业机械又比小型拖拉机和小型农业机械效率更高,可以更多地节约劳动,这应该是不争的事实。舒尔茨在这方面批评苏联农业显然是没有道理的。他之所以进行这样的批评,是因为,使用大型拖拉机和大型农业机械的前提,是要使土地达到相当的规模,而这在土地私有的情况下是很难做到的,只有社会主义公有制才能做到这一点。他既然要否定社会主义,也就不能不反对使用大型拖拉机和大型农业机械了。 对于舒尔茨这样一个有着浓厚新自由主义背景、竭力鼓吹传统农业有效率而反对社会主义大农业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总理究竟有什么理由去吹捧他?! 前几年,我曾经作过一个访谈,题目叫做《清除新自由主义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载《海派经济学》第 11 辑),现在看来,新自由主义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确实不可低估。现在的问题,已经不是一些受新自由主义思想影响很深的经济学家在用这个思想影响舆论和决策,而且,我们的一些领导人也已经深受其影响。这一点,甚至从中央文件所运用的语言也可以看得出来。现在的中央文件,马克思主义的语言越来越少,而西方经济学的词汇越来越多。什么产权呀,什么转型呀,什么三次产业呀,什么二元经济结构呀,什么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呀,等等等等。其实,在我国的语言文字中,在马克思主义的用语中,本来都有现成的语汇可用,而且可以表达得更准确、更鲜明、更生动,也更通俗易懂,但是却往往弃之不用。比如过去讲农业、工业、服务业,很直观,很清楚,很明确,人们一听就明白。现在学西方,说什么三次产业,要转一个弯子,很不方便。我在文章第一部分曾经提到邓小平 1992 年 7 月 23 、 24 日的一次讲话,他在这次讲话中把第二次产业的乡镇企业误说成是第一次产业;对这个口误,出版《邓小平年谱》时编者又不敢订正,以致至今还继续以讹传讹。如果说农业、工业、服务业的话,恐怕就不会出现这个问题。其实,即使在西方,有的经济学家也不用 三次产业 的说法,像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西蒙 库兹涅茨在其所著《各国的经济增长》一书里就不用所谓 三次产业 的概念,而是用了 农业( A ) 、 工业( I ) 和 服务业( S ) 的传统说法。再以所谓 二元经济结构 来说,它是指城市的现代经济和农村的传统经济之间存在矛盾这样一种状况,我们过去称之为 城乡差别 或 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 ,老百姓一听就懂,现在学西方,说什么 二元经济结构 ,解释起来就颇费口舌。当然问题还不只是用语,关键是在认识上,由于背离了马克思主义,背离了历史唯物主义,问题就更大。有人解释 二元经济结构 ,将原因归之于计划经济的户籍制度。按照这种解释,中国在解放前就不存在二元经济结构的问题了。事实当然不是这样。应该说,所谓二元经济结构其实是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实际上,在一切曾被帝国主义侵略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也就是今天的发展中国家都存在二元经济结构。现在,我们要破除所谓 二元经济结构 ,实现 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 ,也有一个是以马克思主义指导还是以新自由主义为指导等问题。以前者为指导,就是走社会主义道路,发展城市国有经济和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城乡的共同富裕;而以后者为指导,实际上就是让城乡资本主义共同发展,实现城乡资本主义的一体化,其结果,必定是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和阶级对立的进一步加剧,从而导致政权不稳。这是一个多么危险的情景啊!早在 1990 年,邓小平就说过, 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如果搞两极分化,情况就不同了,民族矛盾、区域间矛盾、阶级矛盾都会发展,相应地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也会发展,就可能出乱子。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364 页)邓小平此话当然不是危言耸听,应该说,它具有很大的现实可能性。 让我们认真总结,深刻反思,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决清除新自由主义对我国改革的干扰,沿着社会主义的道路奋勇前进! 原文链接: http://www.maoflag.net/Forum_showNote.asp?Board_ID=1-2ID=431803 ************************ 读后感: 我基本赞同本文作者的分析与观点。 改革开放,包括农村改革,应该有一个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改革方向和道路问题。党的十七大已明确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作为高举的旗帜。无论如何的特色,都不应该改变中国的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性质吧!因此,改革开放应该沿社会主义方向,走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沿资本主义方向,走资本主义道路,应该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方针。实际上,中国共产党建党六十多年以来,党内也经历了各种复杂的路线斗争,党章也多次修改,但在我的记忆中,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在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方向,始终是明确的。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不应该动摇、不应该改变。 但是目前农村改革的一些具体政策,特别是土地流转的方向,究竟要把中国农村引向何处?确实令人担心。
个人分类: 有感而发|4469 次阅读|1 个评论
社会主义也可以搞民主
剑走偏锋 2008-4-1 15:21
记得在80年代一直到1992年前,经济学界没有一个人敢说市场经济这个词.因为它是资本主义经济的象征.大家只能说商品经济.直到1992年春,邓小平在深圳南巡时,讲了"市场经济资本主义可以搞,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大家才敢说市场经济. 记得南非黑人领袖,社会主义运动者,曼德拉曾说过:人类政治上两个最大的文明,一个就是英国的议会制,一个是美国的三权分立.我们要善于吸收人类一切文明,包括先进文化与政治文明,只有这样,才能使人民真正当家作主,人民才能监督政府,才能使政府免于腐败. 现在大家都不敢讲三权分立,议会政治.10年前江泽民讲三个代表,也只能讲到,先进文化的代表,吸收全球先进文化而已,不敢再讲一步.现在需要一个新的邓小平,来为议会民主与权力制衡监督摘掉污名.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202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5: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