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非常时期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非常时期 亟需信心、一心、耐心、暖心
黄安年 2020-1-27 14:45
非常时期 亟需信心、一心、耐心、暖心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20 年 1 月 27 日 发布(第 23678 篇) 在庚子鼠年到来之际,我们突然遭遇疫情自武汉向全国快速扩散,事态的突然令人防不胜防,深感痛心和揪心。冷情下来,思考再三,笔者以为,当今亟需信心、一心、耐心、暖心。 在危机突然袭来之际,坚定信心有助于战胜恐惧和极度担忧。年过八十的老人,无论遭遇多大的灾难,都有这样的体验,面对恐惧,战胜自我,战胜恐惧情绪,不信、不传那些不真实、不靠谱信息,有助于坚定信心,最大的恐惧来自于自我恐惧和听信恐惧,来自缺乏坚定自信,坚定自信在阻击疫情中的权重不可低估。 一心一意,万众一心,集中全民智慧,集中优势兵力打好武汉会战、阻击疫情蔓延,唯有一心一意,唯有万众一心,才能够确保安全,才能保卫好大武汉,才能让全国各地保平安。 战胜这场来势凶猛的疫情蔓延,不可能在几天内遏制住,需要有足够的耐心,需要有一个痛苦过程,唯有坚持和耐心,一步一步脚印地坚持,我们就会愈来愈接近胜利。 这场疫情的源发地在武汉,对于身在武汉和全国各地以至于海外的武汉同胞,我们需要给以最大的暖心,一视同仁,给与格外的暖心援助。 今年是我的本命年,近代以来的 1840 年、 1900 年、 1960 年都是庚子鼠年。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不信邪,我们不迷信,我们有坚定的信心,万众一心,锲而不舍,相互鼓励和支持,去一步一步地夺取胜利。我虽宅在家里,人微言轻,然心系大家,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个人分类: 个人所思所想(2017--)|2032 次阅读|0 个评论
人性杂谈
热度 3 张海霞 2018-12-4 08:40
\0 \0 从欧洲回来,买了几本关愚谦的书,本打算只是睡前看看,没想到自传的第一本《浪》就直接让我彻夜难眠,特别是那些出生入死的环节,从他下午两点半看到办公桌抽屉里的护照到第二天坐上飞机正式出境的 36 小时,以及他身无分文降落在埃及开罗机场的 24 小时,先是被同机的捷克友人好心送到苏联大使馆等待一个不明真相的好心人将他安置到小旅馆休息,再到第二天被埃及警方探员在中国大使馆的红卫兵到达之前将从旅馆引走送进国际监狱,可以说是 险象环生的同时又绝处逢生,这里面到处闪烁着人性善良的光辉 : 先是那两个飞机上遇到的捷克商人,他们了解到关愚谦叛逃的真相时没有选择告发他而是选择了向他伸出援手(下飞机后带他坐车出来并介绍朋友关照); 然后是那两个捷克人的苏联朋友在苏联大使馆的大堂里把关愚谦接走带到小旅馆安顿下来还给了他零花钱,而没有直接他关愚谦送进苏联大使馆(要知道关也是苏联需要的人); 再次是埃及政府,当他们了解到关愚谦非法入境之后不是直接把他驱逐回中国或者送给国际上的各种势力(美苏两个阵营都要这个从红色中国叛逃出来的典型),而是把关送进了国际监狱,还给他一定的优待(一定的生活费),还帮他联系国际救援,最后关愚谦选择国际红十字会的援助去西德暂留到正式留在西德,这个是这个原因。 最后是 1972 年在西德,大使馆找到已经在汉堡大学读书的关愚谦,拿来了关妈妈的亲笔信要他回国,保证官复原职,在他犹豫之际,那位大使馆的同志支走旁人对他说:“如果思想上犹豫,就不要急着回去,但是要为国家做好事。”其实那时候在首都机场已经安排好了抓捕他的人马,一下飞机就会被以叛国罪论处! 回想这个过程,真的是九死一生,但是关愚谦先生竟然都闯过来了!说命大也好,说是运气好也好,其实都是善良的人性在关键的爆发了,在法国谈起这事的时候,朋友提到了另外一个真实的故事,那就是文革时期的香港,大陆很多人通过各种途径逃到香港,可能是人太多了,可是大陆政府强项要求引渡这些人回来,港督抵挡不住压力要把这些逃难的人送回来,这时候,香港人自动结成了人墙和政府对持挡住了回去的路!至今想起来那一刻的南中国真的是光芒万丈! 在那一波逃过去的人里就有我的河南老乡,后来大名鼎鼎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崔琦,他的妈妈冒着投敌卖国的罪名帮助他逃到了香港,进培正中学读书,后来赴美成就了一段诺贝尔奖的佳话。而崔琦的父亲在 1958 年的自然灾害中被饿死,她妈妈以里通外国的罪名在文革中被批斗致死,最后,他姐姐要借一把铁锹埋了母亲,却是全村人没有一个肯借!所以,崔琦坚决不回河南! 说什么好呢?人性的光辉从来都是让这个世界上最绝望的人活着的理由,而人性的恶尽管事后总是被万夫所指但是从来都不曾缺席,它一次又一次挑战着人类的神经,至今还有那些发生在光天化日之下的令人发指的恶行 ……
个人分类: 杂文评论|6819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02: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