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大寨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走进大寨看大寨
热度 3 蒋高明 2015-12-8 20:38
走进大寨看大寨 蒋高明 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大寨,甚至上小学和初中的时候还干过建大寨田的农活,因此早就想过去看看。最近,应香港理工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的几位师生相约,并受大寨村党支部李副书记邀请,来到大寨,近距离接触这个神奇的村庄。我们一行 6 人就住在李书记家里。 “七沟八梁一面坡”,是大寨的真实写照,放眼望去,大寨很平整的土地不多。不只是大寨,整个昔阳县的农村也大体如此。这里位于太行山区,是部分山地覆盖厚厚的黄土,土壤结构并不理想,土壤不稳定。这样的生态环境,按照现代机械化大农业的要求,是不适应种植粮食的,或者也不适宜人类居住。 然而,大寨存在的意义就是改变了不能生产粮食的现实,在上个世纪缺乏机械能投入的前提下,用肩抗人挑的原始办法,硬是将“七沟八梁一面坡”改造成了高产稳产的海棉田。大寨的有机粮食记录在上世纪 70 年代就突破了亩产千斤。大寨能够种植的土地,都是人工平整出来的,最大的地块也就四五十亩,很多土地不足半亩,更少的只有几个平方米。 大寨人靠战天斗地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即使在自然灾害面前,不仅没有向国家要一斤救济粮,还每年向国家贡献 20 万斤粮食。如果全国农业都努力干,不抱怨不等靠,在并不适应农耕的黄土高原上都能够为国家贡献粮食,全国那些自然条件好得多的地方从事农业生产,应当更没有问题,中国人吃饭问题就很好地解决了吗?这才是毛主席发出“农业学大寨”的号召原因所在。 上世纪六十年代,当有些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向中国伸手要援助是,机制的周恩来总理就向他们推荐大寨,甚至还陪同他们乘直升飞机到大寨看大寨人辛苦劳作的场面,亲自见证了中国人在困难面前自力更生解决自己的问题是,国外友人就彻底打消了等靠要的念头。除了山西昔阳县大寨,河北遵化县的沙石峪是向社会主义国家宣传革命干劲的一个榜样村。 大寨是个农户只有 100 多户的小山村,经过土地整治以后最多的时候土地七八百亩。退耕还林政策实施后,大寨发展了森林公园两四五百亩。现有耕地 500 多亩, 150 亩发展了苹果,还有较好的坡地和沟底面积约 350 亩,分到 100 多户里。这些土地还有集体的农业组耕作,主要是耕地、播种和收获,个人负责施肥和锄草。目前大寨主要靠天吃饭,当年建设的非常好的水利设施,今天有些已经失修不能用了。 来大寨的名人非常多 , 从共和国总理周恩来,到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再到各级领导人,硬是明星加上知名作家,不计其数。大寨人对大寨精神的创始人陈永贵非常尊重,在大寨修建有很好的墓地,是按照陈副总理 ( 陈永贵生前担任国务院副总理,拿公分的总理 ) 选的的地址修建的。大寨还修建有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的纪念碑,大寨有郭老三分之一的骨灰在此落地。郭老为什么对大寨那么重视,据介绍是郭老佩服大寨人的精神,大寨人在常人认为不适宜居住的地方不仅满足了自身粮食安全,还为国家贡献了大量的粮食。 由于名人效应,来大寨的游客也非常多,每年有近 30 万游客。但已经大不如前了,外地游人到山西旅游,首先想到的是五台山、晋祠、平遥、乔家大院这样的风景名胜或文化景点,只有对那个年代有特殊感情的人才会想到大寨。 今天的大寨农业已经严重萎缩,几百亩地生产的玉米与外面市场上一样面临八九毛钱一斤的命运。当前大寨的主要收入是工业与旅游。下一步大寨的农业向何处去?大寨能否带领全国农村走生态农业道路呢?这是摆在大寨人面前的全新课题。 大寨人至今还过着集体生活,农民人均收入1.9万元,这在全国农村中依然是较高的。农民在住房、医疗、教育等方面还有不少优惠,这让外界很羡慕。 下面附上几张现场拍摄的图片。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2821 次阅读|3 个评论
国务院副总理竟曾是日本鬼子的情报员
热度 24 Majorite 2014-4-27 11:07
国务院副总理竟曾是日本鬼子的情报员 这位副总理就是全国闻名的陈永贵, 请看谢振华将军的《难忘的回忆》:【调查组的刘旭等人又查阅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一二九师敌工部的一份昔阳县敌伪情报人员名册及敌伪档案。其中确有陈永贵的名字,并注明他是伪村长、情报员,还是“兴亚会”昔阳分会的领导成员之一。陈永贵每周去昔阳两次,直接与日寇宪兵队长清水联系。为此,当地群众给陈永贵取了个绰号叫“陈二鬼子”。抗战胜利后,昔阳人对给日本人干过事的人特别痛恨,用石头砸死不少这些被叫做“汉奸”的人。陈永贵非常恐慌,也担心自己被砸死。于是,他向大寨第一任由共产党员担任村长的赵怀恩托孤,请求村长保护他的子女长大。赵怀恩比较实事求是,为陈永贵说了好话。他说:“当时日本人来了,总要有人出面,别人不敢,他胆大,他当了伪村长,参加了‘兴亚会’,可能为日本人提供的真假情报都有,这是非常时期的非常事】。 陈永贵这样的“汉奸”要是 抗战胜利后 留在国民党统治区,早给枪毙了。 可是,他在解放区后来却一步步做到副总理。毛泽东是不太在意手下在 抗战中的表现的,没有日本鬼子侵华, 共产党就被蒋介石消灭了, 所以才有后来他与日本首相惊人的对话。 陈永贵与女粉们 文盲装模作样学毛选 陈永贵塑像 核心提示:1992年,谢振华将军在《难忘的回忆》一文中作了如下注解:“江青曾对张春桥和王洪文说,陈永贵这个人对我们有用处。于是,‘四人帮’便把陈永贵划进自己的势力范围,硬是把陈永贵塞进了中央委员会,以后又拉进中央政治局,同时还让他当上了国务院副总理。陈永贵捞到了政治资本以后,便为‘四人帮’实现篡党夺权的政治目的充当打手,他自己也到处招摇撞骗。不想,事隔几年,陈永贵摇身一变之后,在秉承‘四人帮’的旨意主持省委扩大会议批判我时,竟逼着我承认整了他的黑材料,企图致我于死地,杀人灭口,以隐瞒他的罪恶历史。”   本文摘自《百战将星谢振华》 作者:欧阳青出版社: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发现陈永贵的历史问题,谢振华按照组织原则妥善处理。周思来说:“可让陈永贵当代、表出席九大,但只当代表。”   由于谢振华在山西“支左”采取“一碗水端平”的办法,这样就损伤了“总站派”日益扩张的利益。陈永贵想利用“大寨红旗”的金字招牌,彻底砸烂“兵团派”,使“总站派”在山西取得说一不二的地位。谢振华则从党性原则出发,以客观、公正、冷静的态度观察、认识问题。他发现刘格平、陈永贵等行”左“实右,表面唱着无产阶级的高调,实际上支持打、砸、抢、抄、抓,维护他们的派性利益,给山西造成了巨大危害,所以,逐渐与刘格平、陈永贵之间产生了分歧,以至发生了矛盾。   1968年初秋,全国搞清队整党,为党的九大召开作组织准备。谢振华在负责山西的清队整党工作时,查出了陈永贵的历史问题,这样,无形中又加剧了他们之间的矛盾。   事情的起因是山西省“支左”领导小组办公室收到一封人民来信。信中揭发了陈永贵在抗日战争时期参加日伪组织充当情报员的历史问题。   具有丰富的安全保卫工作经验的谢振华闻知此事后,非常重视。他对办公室的几位知情同志说:“我们要调查研究,查清事实再说。目前,要严守秘密,不能伤害一个好同志,但也不能有一丝疏漏。”   谢振华与“支左”领导小组的其他几位负责同志商量后,决定责成由北京军区保卫部在山西“支左”的刘旭等三名同志负责查证此事。   刘旭等人立即奔赴阳泉市。通过查证,他们在阳泉市商业局炊事员李观海的个人档案中发现一些线索。李观海是大寨公社武家坪人,1955年镇反时,他交代过自己曾参加昔阳日伪特务组织“兴亚会”并当过情报员的罪行材料。同时供称,情报员中有粮食局管理员王久荣,还有陈永贵。于是,刘旭又翻阅王久荣的档案材料。从中也发现王久荣的供认记录。原是大寨公社金石坡人的王久荣也供认自己参加了“兴亚会”的事实,并交代陈永贵还是他们情报小组的负责人。   为了弄清事实真伪,调查组的刘旭等人又查阅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一二九师敌工部的一份昔阳县敌伪情报人员名册及敌伪档案。其中确有陈永贵的名字,并注明他是伪村长、情报员,还是“兴亚会”昔阳分会的领导成员之一。陈永贵每周去昔阳两次,直接与日寇宪兵队长清水联系。为此,当地群众给陈永贵取了个绰号叫“陈二鬼子”。抗战胜利后,昔阳人对给日本人干过事的人特别痛恨,用石头砸死不少这些被叫做“汉奸”的人。陈永贵非常恐慌,也担心自己被砸死。于是,他向大寨第一任由共产党员担任村长的赵怀恩托孤,请求村长保护他的子女长大。赵怀恩比较实事求是,为陈永贵说了好话。他说:“当时日本人来了,总要有人出面,别人不敢,他胆大,他当了伪村长,参加了‘兴亚会’,可能为日本人提供的真假情报都有,这是非常时期的非常事,我看可以原谅。”后来,陈永贵终于又保住了性命。   调查组调查的结果是:确有此事,证据确凿。于是,立即向谢振华汇报。   这时,党的九大要准备召开,中央责成山西“支左”领导小组负责审查出席九大的山西代表资格,并指定谢振华为审查小组的负责人。   陈永贵得知此决定后,立即主动找谢振华交待自己的这段历史问题。   作为陈永贵的上级,谢振华没有“戴有色眼镜”,只是想把事情的真相了解清楚,而且对陈永贵的褒大于贬,还时常想着陈永贵带群众创业致富的事迹。   1946年,大寨开始响应共产党的号召,办互助组。陈永贵是全村较好的种地把式,他带领劳动力比较差的互助组取得了好成绩,并自称他的“老少组”战胜了村里的“好汉组”。由于他干得好,1948年初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来,又逐步进人劳动模范的行列。1950年成了县里的劳动模范,1952年成了省里的劳动模范。1963年8月,河北、山西发生特大洪水,大寨也与许多乡村一样,被冲得一塌煳涂。已是大寨党支部书记的陈永贵,立即带领村里人在村头的大柳树下支起大锅,把集体的粮食拿出来,集体开伙吃饭,全力以赴抢着扶起地里被冲倒的玉米、谷子,还加工追肥,千方百计保住当年待收的庄稼。然后拿出集体的存款买砖,买石灰,买钢筋,昼夜奋战,很快在村中心盖起了一排排新砖瓦房。秋收时,庄稼的收成也不错。   大灾大难是淘汰弱者、显示强者的试金石。   正是1963年的大洪灾,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行列里,显出了谢臣和谢臣班的英雄本色,也显出了六十九军这个英雄集体和谢振华这个指挥员的英雄本色;同样,在广大农村,显出了大寨这个战天斗地的英雄群体,也显出了陈永贵这个劳动模范的豪气。1964年春,毛泽东视察河北等地,分别听取了谢振华率六十九军部队战洪水,保天津,保津浦、京广铁路的英雄事迹和陈永贵带领大寨农民自己动手,拯救家园的动人事迹。在国家遭受自然灾害的时候,作为人民领袖的毛泽东,看见人民子弟兵冲锋在前,抢险救灾;看见刚强的工人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干事业的斗志;看见朴实的农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他不得不为之动容。于是,在他的倡导下,又经过凝炼的振奋人心的号召应运而生。“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全国学人民解放军。”这是历史的强音,是一种弘扬英雄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   谢振华作为一名战将,一位老英雄,觉得抢险救灾是自己应该做的。   谢振华与陈永贵开始彼此有好感,但后来逐渐发生分歧。开始,陈永贵对谢振华有仰视的感觉,不仅仅因为谢振华是他的救命恩人,而且谢振华是久经战火考验的英雄。谢振华对陈永贵是抱着平易近人的态度,赞赏他干事业的能力和精神,佩服他那劳动模范的豪气但反对他表现出的劣根性。谢振华对大寨提出的“大公无私”等观点表示质疑,对大寨的许多极左做法如没收自留地,割资本主义尾巴等表示不能认同,但却激怒了陈永贵。以至后来他竟把六十九军部队为救他而给他穿的军装也退还六十九军,甚至还说没有人救过他。   不管怎么说,问题来了,谢振华还是很体谅陈永贵这个与他在一些观点上有分歧的劳动模范。   当时,谢振华把陈永贵约到太原市的迎泽宾馆谈话。在宾馆第六层中间靠左边的一个房间里,陈永贵主动向谢振华司令员兼“支左”领导小组组长交待自己的历史问题:“谢司令,我有罪,我要到北京向毛主席请罪!”   “不要着急,有什么问题可以详细谈出来。”谢振华心平气和地开导他。   陈永贵很想当党的九大代表,没料到在节骨眼上露出了疵点,让他如何不着急?他转念一想:应当主动找谢司令交待,或许情况会好点。   陈永贵低声说:“我在抗日战争时期的1942年被日寇抓去,后被迫参加了日伪情报组织‘兴亚会’,给日本人送情报。我是三小组的负责人。”   老保卫科长出身的谢振华提问题会抓关键,他单刀直人问陈永贵:“送情报和什么人联系?”   陈永贵回答:“是和日本驻阳泉宪兵队的清水队长直接联系,规定每周去送两次情报。不过,情报有真有假……”   谢振华认为问题已非常清楚了,于是,让陈永贵先回去,安心工作,要相信组织,不要有过多想法。   随即,谢振华召开六十九军党委会,专门研究陈永贵的历史问题。最后决定,严格按中央指示和原则处理此事。   1968年9月,谢振华派赴北京出席全国军工会议的副军长李金时专门将陈永贵的问题呈报周恩来总理。   周总理当即指示说:“六十九军的同志要顾全大局,不要扩散,复印件可报中央。”   李金时从北京开完会回到太原,立即将周总理的指示向军党委作了传达。并把有关事宜向谢振华作了汇报。   12月,六十九军正式以军党委的名义,将陈永贵的历史问题报请北京军区党委转呈党中央。   不久,周总理陪外宾参观大寨时,谢振华又当面向总理请示有关陈永贵出席党的九大代表的问题。   总理说:“要维护大寨红旗,此事作为历史问题来处理。可让陈永贵当代表出席九大,但只当代表。   作为山西省出席党的九大代表资格审查小组负责人,谢振华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同意报请大寨的劳动模范陈永贵、西沟的劳动模范李顺达和阳泉矿的劳动模范王体、大同矿的技术干部韩英分别作为山西的农民和工人代表,出席党的九大。后来,陈永贵、李顺达当选中央委员,王体、韩英当选中央候补委员,山西省也把他们四人同时选人省委领导班子。   陈永贵从党的九大当选中央委员以后,又接连在党的十大、十一大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究其原因,1992年,谢振华将军在《难忘的回忆》一文中作了如下注解:“江青曾对张春桥和王洪文说,陈永贵这个人对我们有用处。于是,‘四人帮’便把陈永贵划进自己的势力范围,硬是把陈永贵塞进了中央委员会,以后又拉进中央政治局,同时还让他当上了国务院副总理。陈永贵捞到了政治资本以后,便为‘四人帮’实现篡党夺权的政治目的充当打手,他自己也到处招摇撞骗。不想,事隔几年,陈永贵摇身一变之后,在秉承‘四人帮’的旨意主持省委扩大会议批判我时,竟逼着我承认整了他的黑材料,企图致我于死地,杀人灭口,以隐瞒他的罪恶历史。”   曾一直报道大寨真的和假的先进事迹的新华社记者冯东书说过一句妥帖的话:“‘文革’翻来覆去的尔虞我诈,可把陈永贵培养‘好’了。”   的确,十年“文革”间,陈永贵由一个农业劳动模范变成了一个唯权至上的政客。而另一个比陈永贵出名早25年的劳动模范李顺达,却在十年浩劫中经受了考验,他以正直的人格力量赢得了人心,成为人们心目中永远的劳动模范。同样,作为一名战将,谢振华在“文革”十年风雨中,愈摔打愈坚强,始终不变真正的英雄本色。
个人分类: 中华民族|3858 次阅读|32 个评论
晋中走马 2007-07-31 08:43
taodeng 2014-2-5 23:34
祁县民居 高壁环围有洞天,精雕细琢展飞檐。 商人也识诗书画,今客游观应汗颜。 太行途中 青山绿水路随行,诧见秧田白鸟明。 不似晋中常见景,黑尘黄土暂销形。 大寨 战天斗地忆辉煌,户户如今改学商。 青石排窑留旧貌,村头老树柳丝长。
个人分类: 行旅之诗|1898 次阅读|0 个评论
红歌:加快步伐朝前走
yuliping 2011-7-1 22:27
登山攀高峰 行船争上游 社员斗志比天高 加快步伐朝前走 能挑千斤担 不挑九百九 迎着困难上 顶着风雨走 学习大寨 学习大寨 要大干 粮棉年年夺丰收 夺丰收 1163514224_30436.swf 我出生在文革开始,所以文革期间的许多事情还记得,大多数经典歌曲都会唱一点,比如《东方红》、《大海航行靠舵手》、《社员都是向阳花》、《八月桂花遍地开》、《WHDGM就是好》等等。今天忽然想起来小时候会唱的一首歌,歌词几乎全部记得,但歌名不知道。刚才百度一下,竟然找到了,而且找到了录音。摘录于此,作为儿时的回忆。 2011.7.1 俞立平 于宁波
个人分类: 生活其他|5750 次阅读|0 个评论
大寨赏秋
热度 1 lixuekuan 2009-5-27 23:26
大寨这个名字对我们这个年龄的人肯定不陌生,在那个时候农业学大寨可以说是响破的天。 我们家乡本来是平原,由于要学大寨,冬天农闲时候把很好的田地挖成了沟沟坎坎,本来休息的时间让人不能休息。 现在去大寨看看,那里是不适合农业生产的。大寨人为了多产些粮食把那么贫瘠的山开垦成梯田真的不容易呀。 我认为大寨人的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应该学习的,但大寨人当时的工作方法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现在的大寨人在郭凤莲的带领下,使用工业利润补贴农业,把不适合种的地都退耕还林,发展了旅游业干的很不错。 站在虎头山上放眼绿色的七沟八梁一面坡,只能佩服地说:大寨人艰苦奋斗的精神还在! 照片是站在我们老院长郭沫若坟前拍的,没有带专业相机,使用的是小卡片机,清晰度不是很高。
个人分类: 未分类|5753 次阅读|1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22: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