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开水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楼管温情的开水
monacha 2012-12-4 10:12
学院新的大楼已经落成,各学科一直在准备着搬家。 新办公楼很气派,离暂住的楼很近。 我们几个新来的早已迫不及待,昨天晚上就搬进了新大楼。诺大的办公楼,就我们2个人,显得有些孤独和空灵。 搬电脑进大门的时候,看门的大爷热情地给我们开门,与我们打招呼。 在新的办公室里,我立即进入了工作状态,因为今天晚上要上统计学的课,最后几章全是抽象的公式和抽象的m维空间,实难理解。 正在备课进入状态时,有人敲门,我以为是同事呢,没想到是楼下看门的大爷。大爷提了一壶刚烧开的水,问我需不需要开水。啊,在这冷寂的大楼里,让我们感到很是温暖。 当大爷看到我们已有烧开的水时,说,哦,你们有开水啦!我说给你们送一壶来呢,人多了,我也伺候不过来,就你们2个人,我想给你们送点开水呢,没想到你们烧过开水了。那好,天冷了,早点回去。 送走大爷,心里热乎了许久。 在浮躁的世界里,还是有温情的存在。
2988 次阅读|0 个评论
透过俺家老爷子看长寿
热度 19 gfcao 2012-10-31 21:31
上了一天的课,想起老爷子灵芝孢子粉快喝完了,下班后便拿了一盒去。到得养老院已是晚饭时间,老爷子正准备做饭。我帮老爷子去打开水, M 奶奶跟来陪我聊了一会,她一个劲安慰我:“你家老爷子在这里你就放心吧,我每天都带她去晒太阳的。”我忙不迭表示感谢。回到房间,正给老爷子斟酒,隔壁房间一个老奶奶端来一碗热乎乎的冰糖银耳汤,这位老奶奶每天下午都约老爷子打麻将,成了很好的牌友,她告诉老爷子:“秋天干燥,多喝点冰糖银耳汤可以润肺。”我急忙从碗柜里找出来一个碗把老奶奶的银耳汤装下。心里暗自嘀咕:“老爷子魅力真大,这才来几天,惹得这么多老婆婆关心,要是母亲在世会不会嫉妒?” 老爷子过去吃饭从不讲究,而且不管是剩饭还是剩菜,馊了都不肯扔,也奇怪,喝了那么多馊粥,吃了那么多剩菜,居然没出什么问题,身体状况一直都不错。在我们老家与老爷子年岁相若者比比皆是,估计与环境及喜欢劳动有关。此外,有一个平平淡淡的心态至关重要。养老院的服务班长跟我说:“你家老爷子真随和,性格很好。”那种动辄火冒三丈甚至暴跳如雷的人恐怕很难有一个健康的身心,会整天被烦恼纠缠,还如何长寿? 前一阵子,老爷子总说将来还得回家,我对老爷子说:“姐姐都快 70 岁了,她的公公婆婆与你年纪差不多,她怎么伺候得过来?你忍心给她增加负担?这里环境这么好,又有不少老人陪你聊天、打牌,你还不习惯吗?”老爷子说:“这里费用太高了,花那么多钱。”我说:“这你不用操心,你不是还劝 Y 老爷爷想开点吗?挣钱不就是为了用嘛,钱财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走,我要负担不起也没办法,现在我既然能负担,你就不用担心。再说,假如你真的回家,最近几年你还能走动,我相信问题不大,可你总有一天会行动不方便,到那时哥哥姐姐自己都照顾不暇,哪有那个能力照顾你?在这里我虽然未必能天天守在你身边,但我可以找人专门照顾你,总比你躺在家里没人照顾强吧?”经过我耐心的做政治思想工作,老爷子总算想通了。 这些天来,感觉老爷子气色又好了些,神清气朗。前不久回家时,哥哥姐姐都说父亲在广州几个月气色比在家时好了很多,在家呆了两三个月,气色似乎又差了些。我有点奇怪,老爷子在老家其实还是挺开心的,毕竟在老家生活了大半辈子,左邻右舍相处多年,对那样的环境再适应不过,平时的饮食也不算差,怎会身体状况反而差了些?想来想去,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饮食上的不同。老爷子除正常的一日三餐,我要他坚持吃几样东西。 1 、每天早上喝一杯牛奶,他不喜欢牛奶,我教育他要带着阶级感情喝,相信喝下去就是营养。再说我都买来了,不喝岂不是浪费?他只好喝。 2 、每天坚持喝一包灵芝孢子粉,那是增强免疫力的,具有保健作用,我相信长期坚持必见成效。 3 、我把所有的白酒都泡上了草药或者蛇、参、茸之类,他中晚餐各喝一小杯。朋友送我一瓶五六种毒蛇泡成的酒,老爷子看着不敢喝,我告诉他:“蛇毒是一种活性酶,进入 45 度以上的白酒以后就变成有营养的蛋白质了,可以治疗风湿之类的疾病,也可以保健,对身体有好处的。”他还是不敢喝,愣是把毒蛇从酒瓶中挑出来扔了,并且又加进去了几斤红星二锅头这才敢喝。 运动方面倒不需我多操心,老爷子生性爱动、爱干活,又有一帮老人陪着打打牌,手脚的灵活性不会有问题。我想,常年坚持下去,岂有不长寿之理? 建议好酒之人改改喝酒习惯,少喝烈性酒,尤其不可以酗酒,学学俺家老爷子,每天坚持喝一点保健酒,对舒经活络会有帮助。年轻时不必依赖保健品,但到了一定年纪,最好经常吃点善存、灵芝粉之类,最好是天然的保健品,估计对延年益寿有帮助。 嘿嘿,我不知道我这半吊子的话有没有道理,听不听随便你,吃出问题千万别找我。
个人分类: 休闲|4804 次阅读|46 个评论
巧用柠檬
热度 2 ma00186 2012-7-17 13:23
北京的水硬度大,烧几次开水,水壶底就会结一层水垢。有了水垢清洗剂后,我便定期用它来清洗水壶。前几年,饮水机流行起来,我家也买了一个,从此喝上了纯净水,也免去了烧开水、清洗水壶的麻烦。 去年的一天,上初二的KY在饭桌上说,科学老师讲喝纯净水不好,因里面不含矿物质。我没太在意,想着矿物质可以从别的饮食中补充嘛。可有一天,我读到了纯净水的危害,其中之一是纯净水会把体内的部分有益矿物质和微量元素通过尿排到体外。我认真起来,决定不喝纯净水了。可怎么处理水垢呢?我想到了柠檬,水垢是碱,柠檬是酸,一中和不就好了。 从此,我烧开水时,便在水壶中加一片柠檬,烧出的开水气味好,水壶底也不见了水垢。
个人分类: 生活中的科学|371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灯 祭
crossludo 2012-6-26 11:02
灯 祭    父亲在世时,每逢过年我就会得到一盏灯。那灯是不寻常的。   从门外的雪地上捡回一个罐头瓶,然后将一瓢滚热的开水倒进瓶里,“啪”的一声,瓶底均匀地落下来,灯罩便诞生了。赶紧用废棉花将灯罩擦得亮亮的,亮到能看清瓶中央飞旋的灰尘为止。灯的底座是圆形的,木制,有花纹,面积比灯罩要大上一圈,沿边缘对称地钻两个眼,将铁丝从一只眼穿过去,然后沿着底座的直径爬行,再扎入另一个眼中,铁丝在手的牵引下像眼镜蛇一样摇摆着身子朝上伸展,两个端头一旦汇合扭结在一起,灯座便大功告成了。那时候从底座中心再钉透一根钉子,把半截红烛固定在钉子上。待到夜幕降临时,轻轻捧起灯罩,“嚓”地点燃蜡烛,敛声屏气地落下灯罩,你提着这盏灯就觉得无限风光了。   父亲给我做这盏灯总要花上很多工夫。就说做灯罩,他总要捡回五六个瓶子才能做成一个。不是把瓶子全炸碎了,就是瓶子安然无恙地保持原状,再不就是炸成功了,一看却是一只猪肉罐头瓶子,怎么擦都浑浊,只好弃了。   尽管如此,除夕夜父亲总能让我提上一盏称心如意的灯。没有月亮的除夕里,这盏灯就是月亮了。我怀揣着一盒火柴提着灯走东家串西家,每到一家都将灯吹灭,听人家夸几句这灯看着有多好,然后再心满意足地擦根火柴点燃灯去另一家。每每转回到家里时,蜡烛烧得只剩下一汪油了。   那时父亲会笑吟吟地问:“把那些光全折腾没了吧?”   “全给丢在路上了。”我说,“剩下最亮的光赶紧提回家来了。”   “还真顾家啊。”父亲打趣着我去看那盏灯。那汪蜡烛油上斜着一束蓬勃芬芳的光,的确是亮丽之极。将死的光芒总是灿烂夺目的。   过年要让家里里外外都是光明。所以不仅我手中有灯,院子里也是有灯的。院子中的灯有高有低。高高在上的灯是红灯,它被挂在灯笼杆的顶端,灯笼穗长长的,风一吹,刷刷响。低处的灯是冰灯,冰灯放在窗台上,放在大门口的木墩上,冰灯能照亮它周围的一些景色,所以除夕夜藏猫猫要离冰灯远远的。无论是高出屋脊的红灯还是安闲地坐在低处的冰灯,都让人觉得温暖。但不管它们多么动人,也不如父亲送给我的灯美丽。   因为有了年,就觉得日子是有盼头的。而因为有了父亲,年也就显得有声有色;而如果又有了父亲送我的灯,年则妖娆迷人了。   年一过去后,新衣服就脱下来了,灯也收了,院子里黑漆漆的,那时候我就会望着窗外的雪花发怔,心想:原来一年之中只有几天好日子啊。人为了那几天充满光明的好日子,就要整整辛苦一年。唉。   我一年年地长大了,父亲不再送灯给我,我已经不是那个提着灯串来串去的小孩子了。我开始在灯下想心事。但每逢除夕,院子里照例要在高处挂起红灯,在低处摆上冰灯。   然而父亲没能走到老年就去世了。父亲去世的当年我们没有点灯。别人家的院子灯火辉煌,我们家却黑漆漆的。我坐在暗处想:点灯的时候父亲还不回来,看来他是迷了路了。我多想提着父亲送我的灯到路上接他回来啊。爸爸,回家的路这么难找啊?   从此之后虽然照例要过年,但是我再也没有接受灯的那和福气了。   一进腊月,家里就忙年了。姐姐会来信叙说年忙到什么地步了,比如说被子拆洗完了,年干粮也蒸完了,各种吃食采买得差不多了,然后催我早点回家过节。所以,不管我身在西安、北京还是哈尔滨,总是千里迢迢地冒着严寒朝家奔,当然今年也不例外。   腊月廿六我赶回家中,母亲知道这个日子我会回去的。因为腊月廿七我们姐弟要请父亲回家过年。   我们就去看父亲了。给他献过烟和酒,又烧(捎)了些钱,已经成家立业的弟弟就叩头对父亲说:   “爸爸我有自己的家了,今年过年去儿子家吧,我家住在——”   弟弟把他家的住址门牌号重复了几遍,怕他记不住。我又补充说:“离综合商场很近。”父亲生前喜欢到综合商场买皮蛋来下酒,那地方想必他是不会忘的。   父亲的房子上落着雪,周围都是雪,还有树,有时从树林深处传来鸟鸣。太阳极端明亮。   我们一边召唤着父亲回家过年一边离开墓地。因为母亲住在姐姐家,所以我们都到姐姐家来了。我们都喜欢姐姐家的孩子小虎,他刚过周岁,已经会走路了,非常漂亮。   一进门母亲就抱着小虎从里屋出来了。我点着小虎的脑门说:“把你姥爷领回来过年了。”   小虎乐了,他一乐大家也乐了。   当夜小虎哭个不休。该到睡觉的时辰了,他就是不睡。母亲关了灯,千般万般地哄,他却仍然嘹亮地哭着。直到天亮时,他才稍稍老实起来。   姐夫说:“可能咱爸跟到这儿来了,夜里稀罕小虎了。”   说得跟真事似的,我们都信了。   父亲没有看过他的外孙,而他生前又是极端喜欢孩子的。我们从墓地回来,纷纷到了姐姐家,他怎么会路过女儿的家门而不入呢?而他一进门就看见了小虎,当然更舍不得离开了。   母亲决定把父亲送到弟弟家去。   早饭后,母亲穿戴好后推起自行车,对父亲说:“孩子也稀罕过了,跟我到儿子家去过年吧。”   母亲哄孩子一般地说:“慢慢跟着走,街上热闹,可别东看西看的,把你丢了,我可就不管了。”   我心想:这回母亲要把父亲丢了,一定是丢到街上的酒馆了。   母亲把父亲送走的当夜小虎果然睡了个安稳觉。第二天早晨起来他把屋子挨个走了一遍,咕噜着一双黑莹莹的眼睛东看西看的,仿佛在找什么,小虎是不是在想:姥爷到哪儿去了?   初三过后,父亲要被送回去了。我愿意请他回来,而永远不希望送他回去。天那么冷,他又有风湿病,一个人朝回走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正月十五到了。这天是我的生日。二十八年前,一个落雪的黄昏,我降临人世了。那时窗外还没有挂灯,天似亮非亮,似冥非冥,父亲便送我一乳名:迎灯。没想到我迎来了千盏万盏灯,却再也迎不来幼时父亲送给我的那盏灯了。   走在冷寂的大街上,忽然发现一个苍老的卖灯人。那灯是六角形的,用玻璃做成的,玻璃上还贴着“福”字。我立刻想到了父亲,正月十五这一天,父亲的院子该有一盏灯的。   我买下了一盏灯。天将黑时,将它送到了父亲的墓地。“嚓”地划根火柴,周围的夜色就颤动了一下,父亲的房子在夜色中显得华丽醒目,凄切动人。   这是我送给父亲的第一盏灯。   那灯守着他,虽灭犹燃。
个人分类: 现实社会|1035 次阅读|0 个评论
换个角度思考糖尿病的病因——糖多了,还是水少了?
热度 2 forrestlin 2012-6-24 00:33
在谈糖尿病之前,先举个浅显易懂的例子。 有一杯糖开水,你觉得不够甜,有什么办法可以让糖开水甜一点那? 对于这个问题,应该小学生都知道答案的。有两种方法: 1.在水里再加点糖,即增加溶质 2.把水弄掉一些(虽然有些困难),即减少溶剂 我想对于这个问题,大家应该都没有异议吧。 那好,我们回到糖尿病上来。 现代西方医学认为,糖尿病的主要发病机理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血糖升高而引起各种的高糖毒性作用。 我的问题就是:大家平常说的高血糖,究竟是指的血糖的什么高了,血糖的总量还是血糖的浓度? 答案也是很明显的,是后者,血糖浓度,对吧。 那好,既然是血糖浓度高了,让小学生来回答一下,有几种可能导致血糖浓度升高呀? 小学生都知道有两种可能吧,同最初举的例子一样,可能是血糖总量多了或者血液量减少了(或者说是身体里的循环水量减少了)。 即是如此,请问,为何现代西方医学一上来就把血糖增高归因于血糖总量多了,然后就用一些抑制血糖生成的降糖药来治疗糖尿病那?现在的医院查血糖,都是查的血糖浓度,但是有哪个研究或者什么证据可以证明糖尿病是由于血糖总量多了,而不是血液量减少了引起的。光靠血糖浓度升高,能说明什么问题? 或许,这也就是为何现代西方医学虽然可以用降糖药控制糖尿病的进展,但是根本治不好糖尿病的根本原因,南辕北辙啦! 再举一个例子: 一杯水太甜了,有什么办法可以使这杯水淡一点哪? 小学生也知道吧,再加点水,或者,想个什么方法把水中的糖弄出来。 这杯太甜的水就好比糖尿病,西医就是用的后面一种方法,想方设法把水里的糖搞掉一些。从例子可以看出,这是一种极其愚蠢的方法,加水多简单呀? 而,糖尿病真正的病因,我不敢说一定,但是很可能,是因为人体血液循环中的水减少了,从而导致血糖浓度身高。因为,糖尿病有一个很显著地症状就是口渴,喝了水也渴。为什么那?因为喝了就从尿里面排出去了。而渴是人对身体缺水的一个信号,人的感觉是最真实的,它告诉你,身体缺水了,快补充水分吧。 基于这个理论,治疗糖尿病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如何能够加点水进去,血糖浓度不是就降下来了吗? 当然,加点水进去对于现代西医来说,似乎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打点滴不就加进去了吗?但是,打点滴加进去的水,不能真正成为身体的一部分,人hold不住。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或许大家都有这种经历,在打了点滴之后,尿量大增,对吧?这样进入身体的水 ,都从尿中排出去了。而靠喝水,也是不能被人体真正吸收的,因为喝水后,也会从尿中排出。 那么,到底何种方式可以把水吸收进身体而保持住水分哪? 我想应该是食物中的水。 为什么这么说那?有句俗语叫:生津止渴。所以,口水才能止渴。人体能吸收食物中的水兵将其转化为自己的,为什么,不清楚,有兴趣可以研究研究。 还有,我知道部分中药具有治疗糖尿病的作用,这是建立在中医理论基础之上的,但是其机制应该是增加身体的循环水量,而不是减少血糖含量。 推而广之,高脂血症,或许也是这个道理,降脂药,方向可能是搞错了。这或许也正是为什么有些人在吃降脂药之后,出现了一些其他症状。 最后,总结一下我的观点:糖尿病,是由于人身体内的循环水少了而导致血糖浓度升高。按照这个理论,治疗糖尿病,就应该补充水,而不是干掉糖。
个人分类: Critical Thinking|4083 次阅读|5 个评论
老虎灶
热度 1 fdc1947 2012-6-6 11:22
写完了《灶》,就想起了老虎灶。所谓老虎灶就是烧开水、卖开水的小店铺。我小时候,老虎灶大概是苏州城里密度最大、分布最均匀的店铺。在城里任何一处,无论往东南西北哪个方向,一二百米之内,必定有老虎灶。那时苏州人各家都烧稻草,自己家烧开水不方便,用开水都到老虎灶去买。不过苏州人没有叫买开水的,都说“泡水”。至于为什么用这个“泡”字,我想大概是从泡茶那里衍生出来的吧。 我家往东相隔十一个“门面”就是一家老虎灶。按一个门面平均一丈计算,我家与该老虎灶的距离就是十一丈。它的西邻是“华严寺”的入口,这是一个不大的佛寺,临街的山门早已拆掉了,遗留下三间房子宽的空地,中间一间是佛寺的入口,东面的一间简单地盖了个一面坡的房子,就是我要说的那家老虎灶。 老虎灶店铺中的那个烧水的灶,就叫老虎灶。这是一个体积颇大的用砖砌成的灶。八九十公分宽,两米多长。我根据记忆,画了如下一张图: 最右侧是烟囱,即老虎尾巴。尾巴前面是两口大锅,挨着烟囱的那口锅上面有木头栏圈,与锅紧密结合在一起,可以放许多水。两口大锅前面是四口汤罐,每口汤罐口径不到一尺。四口汤罐的中间是燃料的进料口。苏州的老虎灶都烧砻糠,砻糠就是稻壳。灶的前面是一个木制架子,供顾客放热水瓶等装热水的器皿。木架子的下面是一个坑,砻糠燃烧后会产生许多灰烬,从炉口掏出就存在这个坑里,木架子上灌水时溢出来的水也都流到坑里,所以,炉灰总是湿的。这炉口就是老虎嘴。 烧水时,左手用一个上口径约一尺半的铁皮漏斗插入进料口,右手持一簸箕砻糠倒入铁皮漏斗,盖上进料口的盖子。等约莫一分钟(这是我的估计),等倒下的砻糠受热有些烧结,打开进料口,用一根铁通条往灶里略微一搅和,进料口冒出一些黑烟,接着轰的一声,火光冲出,于是盖好进料口。过一会,看看汤罐里的水是否烧开,如已烧开,即用带有长把的勺子和漏斗,把开水灌进来泡水者的热水瓶中。汤罐里的水用完了,用一个带歪把的小木桶把紧挨着汤罐的大铁锅里面的热水灌到汤罐里,继续烧。然后,把最靠近烟囱的大铁锅里较凉的水舀到前面的大铁锅中。再打开进料口,用铁通条搅和一下,略过一会,又该加砻糠了。用砻糠烧灶是一个需要经验的技术活,所以即使是跟老板很熟悉的喜欢动手动脚的小伙子,也很少有人私自去捅这老虎灶的。 那时候,灌一热水瓶开水要一分钱,不过,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并不直接给钱。而是事先买好(比如说,两角钱)竹筹,买筹可以得到十分之一、二的优惠。泡水时交上竹筹,老板就把竹筹扔进墙上的木头盒子里。 我家边上的这家老虎灶的主人叫李升官(化名),当我十来岁时,他约莫三十多岁。他还有个爹,近六十岁。老头讲一口苏北话,不容易听懂,李升官能讲一些苏州话,但带一点苏北口音。老头不大上灶,做的反而是体力话。他每天要用平板车去十里路之外的米厂拉一大车砻糠,还要 用水车去拉水。解放前苏州没有自来水,市民都食用井水。解放初建立一个自来水厂,但是规模很小,只有很少的地方有自来水。所谓水车就是在平板车上安装一只椭圆柱形的大木桶,上下是平的,上面有一个盖,掀开后往里灌水,靠近底部有一个孔,固定一短截管子,作为出水口。出水口上绑一段橡胶内胎,用绳子系上或放开作为开关。苏州基本上没有用牲口拉车的,都是人力拉车。极偶然地经过一辆牲口拉的车,那一定是解放军的车,我们小孩子就会去看那“马”,其实天晓得是马是骡子。那可怜的老头就天天拉水、拉砻糠。他患有疝气,有时上灶时就用手掏进裤裆,来泡水的女人或许就有低声嘀咕的:这老甲鱼 ...... 。 李升官有三四个子女,那时候都很小,他的太太也不大与别人交往。一家人住在老虎灶后面,有个地方放床而已。 60 年代初,家母向他们宣传计划生育,李升官和他的太太还说了些不好听的话。 老虎灶每天很早就开门了,早晨六七点钟,喝早茶的、做早饭的就忙着来泡水,一直要忙到晚上九点来钟。特别是冬天,去泡水的人更多。一早一晚,放热水瓶的架子上往往放满了热水瓶、汤婆子。苏州人有一句话,形容老虎灶工作时间之长:从鸟叫做到鬼叫。 七十年代初,西至华严寺、东到景德路口的房子都拆掉了,盖起了一栋楼,一开始是“工艺美术大楼”,后来成了察院场邮电大楼。李升官一家不知搬哪里去了。 随着城市的现代化,苏州城里烧砻糠的古老的老虎灶变成了烧煤的锅炉,不几年,卖开水的小店,不管是烧什么的,都消失得一干二净。
个人分类: 闲说苏州|4815 次阅读|2 个评论
特别体验:边洗冷水澡边流鼻涕
热度 25 runrun 2012-4-22 21:52
目前,南京的天气很适合洗冷水澡。对我来说,洗冷水澡有以下几个好处:其一,省钱。打热水是要钱的,去澡堂洗那更是钱上加钱(不过我没去过澡堂洗澡,目前为止我还不能接受一群人脱光了坦诚相见的局面)。其二,省力。如果要洗热水,我必须要提着水桶去水房打开水,在家天天提水倒不觉得什么,但回学校运动少了,提桶水回寝室半路都得歇一歇。第三,省时。 这学期第一次洗冷水澡是在二月中旬,众所周知,人坐一次长途火车下车后通常都是一副难民相,所以回到学校必须洗澡,刚好那天学校还没开始供热水,不得已,我硬着头皮洗了一次冷水澡,进去前,同学很不给面子地说了一句:希望你能活着出来!洗的时候,那感觉就像千张刀扎下来似的,水洒下来,我的天,难以言喻,没冲两秒钟就逃开,逃开后又继续冲,如此反复,撑了几分钟,确实不行了,赶紧穿衣服出去。 第二次洗冷水澡的时候正好感冒,那天时间紧迫,感觉天气也不算太冷,硬着头皮冲进去洗了个冷水澡,当时就是一边洗一边流鼻涕,我自己都觉得自己很可怜,但是洗完后很舒服,后来感冒也好了,所以我要把功劳归于这次冷水澡。 最近一直在坚持洗冷水澡,感觉很爽,心烦的时候洗冷水澡,无聊的时候洗冷水澡,道理和心烦的时候就刻章,无聊的时候就刻章是一样的。 亲,夏天到了,洗冷水澡吧!强身健体的哦! zhuan家们:我妈,我的老师,我的同学都说女生用冷水洗澡、洗头不好,以后会闹头疼,究竟是不是喈。求解答啊!!!谢谢了!
5958 次阅读|49 个评论
为什么“开水不响,响水不开”呢?
热度 6 liwei999 2012-3-19 13:36
为什么“开水不响,响水不开”呢? 作者: mirror (*) 日期: 03/18/2012 22:24:14 这也是个松鼠问答题 。有不少跟帖的回应,但是触及核心的不多。镜某的解释也不一定对,但是至少可以验证。 首先“开水不响,响水不开”是说哪里响?是水响还是壶响?还是蒸汽的气流的响?大约“水响”的可能性最小。人们说“水响”,实际上是“壶响”。如果壶盖上有音响孔,水开了就会有哨音通知主人水开了。 “水中溶解有气体,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会下降,就是说气体会逐渐从水中出来”的说法,基本上可以被否定。因为一升水1000克当中,空气的容量不过是25mg。靠这点儿空气来说事儿,量级不够。 有响声当然是有振动。能出振动响声的物体,多是薄膜式样的。从各类乐器的结构可以理解这一点。因此,“响水不开”的响一定是来自水壶,更严谨地说,是来自壶底的振动。 壶底在开水前会有一些密集的气泡,妨碍壶底的热传递,使壶底温度变高、壶底的热应力变大。当气泡脱离开壶底时,那个部分的壶底得到冷却,使壶底的热应力变小。这个一张一弛,产生了振动。这个过程不断得重复,频率不断变快,直到水温到沸点,大规模(面积)的蒸发从壶底出现,使壶底的热应力保持在一个状态上,也就没有壶底的振动了。用个砂锅煮开水,就可以验证这个解释的合理性。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8630 次阅读|10 个评论
你知道3月22日是世界水日吗?
lh64 2012-3-13 23:17
3月22日世界水日,你离得开水吗?如果离不开,那么你爱它吗?现在开始珍惜水吧,不要等到最后一滴水是你的眼泪时!
个人分类: 观点评述|13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不敢吃香蕉的猴子
热度 1 pingcn 2012-2-6 09:40
曾经有人做过这么一个实验—— 把五只猴子关在一个笼子里,上头挂着一串香蕉。 实验人员准备了开水,一旦有猴子碰香蕉,马上就会有滚烫的开水浇向那只猴子。 首先有只猴子想去拿香蕉,被开水烫,之后每只猴子在几次同样的尝试后,发现莫不如此。 于是猴子们不再试图去拿香蕉。然后实验人员把其中的一只猴子换走,换进去一只新猴子。 这只新猴子看到香蕉,当然马上想要去拿。结果,还没等科学家浇水,其他四只猴子就对那新来的猴子一顿暴打。 新猴子挨了几次打之后,也不再试图去拿香蕉了——怕再挨打。 此后,实验人员再把另一只猴子换走,换进去另外一只新猴子。 这只新猴子看到香蕉,也是迫不及待要去拿,当然,一切如前,等待它的是其他四只猴子的一顿暴打。 于是,这只新来的猴子也不敢碰香蕉了。最好玩的是,上次挨打的猴子,这次出手最重。(其他的猴子也许出于爱护,这只猴子肯定是出于报复——因为) 尽管它并没有被开水浇过。 最终,笼子里最初的五只猴子都被换走了。 现在的这五只猴子并不知道开水的存在,它们只知道一件事情——谁要敢碰那串香蕉,上去就是一顿暴打。 (它们的行为与爱护无关,全都是出于报复!) 最近炒得很热的那谁,很像试图摘香蕉的猴子噢 PS:今日 元宵,贴一首写元宵的诗。 《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也许,今夜去逛逛元宵灯会?看看那人在不在灯火阑珊处,呵呵。
42 次阅读|1 个评论
“反复烧开的水究竟能不能喝”的话题
热度 1 liwei999 2011-11-13 13:58
“反复烧开的水究竟能不能喝?”的话题 作者: mirror (*) 日期: 11/12/2011 17:45:43 反复烧开的水究竟能不能喝? 与“核能发电是否安全”的问题有一拼。“能不能喝”的问题有物理的侧面=在物理上能不能“喝”。这是反复烧开的水是否还是液体的视点。方博士的文章有些“偏”化学。这些个视点都是属于 有知识无常识 的思考。 “反复(被)烧开的水”本身说明这个水很长时间没有人喝。究竟能不能喝?既没有必要自己去冒风险去试,也没有必要做化学上的分析,换新水重烧才是“常识”。因为长期没有人喝的事态本身,是个令人不安的事态。这个事实不是能通过反复烧开得到解决的。 “核能发电是否安全”的问题虽然是用了“安全”的词儿,但是人们的关心所在并不是“安全”,而是“安心”。专业人员反复强调核能发电是“安全的”,就好比是说“反复(被)烧开的水能喝”。但是人们的担心、关心不在那里,科学手段并不适合解决人们“安心”的问题。要论科学,就必须要思考到这个档次才好。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要正视现实,而没有必要从“教义”上去思考问题。安心与安全是两个侧面, 作者: mirror (*) 日期: 11/12/2011 18:16:06 不能用 安全 代替 安心 。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调控的“非线性”是人们承担不起成本。德国人选择了放弃核能,也是为了“安心”。 作者: mirror (*) 日期: 11/12/2011 18:22:08 安全,也并不是调控“安心”感觉的唯一因子。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让别人变得聪明”几乎不可能,最多是多知道些事情。 作者: mirror (*) 日期: 11/12/2011 20:43:28 有一类误解,认为“科学”可以解决很多现实当中的这类问题。方博士应该是这类思考的一个代表人物。如果真是理解 了所谓的科学,就应该懂得区分人们对待 风险 与 危险 的感受。即便是大众对此不那么理解、不能区分,读过书的人,比如方博士这样的人,也应该懂得区分。不论是帮“忙”还是帮“闲”,都需要把这两个事态区分对待。所谓德、能兼备,就是说为政的不能只强调一个用“能”来驾驭百姓,还需要用“德”来安抚百姓。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6732 次阅读|1 个评论
正解“烧开水的气泡从哪里来”
热度 2 wliming 2011-4-20 14:31
徐迎晓 在博文《 烧开水的气泡从哪里来 》中报告了他对开水中气泡的产生的观察和思考。博文有些说法不很准确,需要做一点澄清。 水的沸腾,的确是需要一些微小的空气气泡的,这些气泡称为汽化核。水沸腾的时候,水分子在这些空气泡中汽化成水蒸气,气泡体积逐渐增大而浮上水面。开水经过长时间沸腾,汽化核耗尽,沸腾就不能发生,开水的温度会超过100度。这种液体称为过热液体,是锅炉发生爆炸事故的主要原因。 武际可老师的《倒啤酒的学问》,对气泡的产生有更深刻的解释。建议读者阅读。
个人分类: 物理学|2502 次阅读|2 个评论
烧开水的气泡从哪里来
热度 17 xuyingxiao 2011-4-19 08:25
烧开水的气泡从哪里来?以前一直以为是因为水中溶解了气体,加热以后气体从水中浮出。以前养鱼玩时也得到旁证,看到资料说冷开水不能养鱼,因为水烧开后水中氧气不足。 前两天烧开水时忽然想看看水沸腾的全过程。打开锅盖,看着锅底逐步冒出很多小气泡,小气泡逐步浮上来,在浮起过程中合并成大气泡。随着温度上升,冒气泡的点越来越密集,每个点冒气泡的速度也越来越快,直至每个点都像机关枪一样不断地喷出气泡,心里不禁想到:这么快的速度,是不是什么时候会把水中溶解的气体全部蒸发掉? 想到这里,心里一惊:如果水中溶解的气体蒸发完了,就没有气泡了。一锅开水怎么烧都波澜不惊不会沸腾,这倒是很吓人。但现实中却没有看到过这种情况,一定是哪里错了。 于是做思想实验:如果这火一直烧下去会怎么样? 很明显,最后烧干了。在烧干的最后一刻,可以想见那几滴水是如何沸腾着变成热气的。 于是豁然开朗,原来烧开水时的气泡大部分不是溶解在水中的气体,而是过热后蒸发的水气。 仔细一想,其实这也不是什么新发现,每天烧水不是看过这么多水汽么。而且高中学习过高山上的水由于气压低不到100度就沸腾了,这些都是和水的汽化有关。 只是,从小到大却一直以为烧开水的气泡只是水中溶解的气体。
个人分类: 科普|22784 次阅读|36 个评论
[转载]再牛逼的伟人,也有苦逼的青春 zz
newniu 2011-3-16 22:19
张宗昌的父亲以吹鼓手为业。有一年冬天,歇了十来天工,拮据得很,买块大饼回来,想泡些开水,便端了炉子在门口生火。风大煤湿,火老不上,尖着嘴巴在 吹,这时恰有个穿着缀补衣裳的女人,经过他门口,看他狼狈状,便说:“哟!这档子事,是娘们干的呀!这怎么成?我来办怎样?” 张父便请之代劳,一下子火旺了,沏了水,便把大饼拿来请客,二人一起进食。 这女人是个年轻的穷寡妇,大家谈起身世,便一个愿留,一个愿娶,结成了夫妇,年馀生了宗昌。 1071 张宗昌的父亲,一个吹鼓手,自顾本已勉强,一旦加上妻儿之累,只有更穷。三天没有两顿的不免挨饿度日。张母孔武有力,没得吃,又得奶孩子,肚子饿得熬不住,趁着丈夫出去,孩子睡着,抓个木橛子,伏在过路上,想夺些吃的、用的。 路上静悄悄的,等到天黑,才远远来了一个人,手里夹着半大块饼,踽踽而行。张母急跃出,拦腰一棒,把他击翻了,抢了大饼便狂奔返家。正在充饥,门外张父回来,嚷着晦气。一讲起,原来,被击倒的便是他,张母还直爽,便说:“是你呀?我没有瞧清楚。可是我也为着饿得难当了,才这么一回。” 张父大怒,骂道:“你这婆娘,肚子忍不住闹饥荒,就做强盗呀?走,走!我没法子留你。” 张母给他一轰,便也动起真气:“好呀!我不嫌你,你倒轰起我来了!好,说走就走,不见得没有男人的娘儿,就会饿死的。” 张母说着,携了她原带来的竹篮子,头也不回地走了。 1072 张宗昌失母之后,十二三岁起便跟着吹鼓手的父亲,干“放铳”营生。干了几年,觉得没出息,到衙门里当捕快助手。当地有个做买卖人家的大闺女,看上了他, 两情缱绻,给她娘、老子所觉,防范甚严,这女孩子觑个空,便跑到宗昌住处,躲了起来。她家里向衙门里一告,双双捕至公堂,这女孩子自承是私娼,投张是自愿从良。她父母一气,便不要领回了,二人遂成了夫妇。 相处了几年,有一天,女子忽求去,宗昌骇然问故,这女子说:“我是为你着想呀!像你生成了这块料,难道干马快干一辈子?我在,你舍不得走;我走呢,你便得找个好营生,图个出头才好。” 宗昌尚有眷恋,她却干脆,说走便走。 张昌宗发达之后,第一件事,从掖县将吹鼓手的父亲找到了。他父亲吹吹打打惯了,受不了拘束,几回吵着要回掖县,他问:“儿子做了督办,您老人家怎么不快 乐?有什么烦恼告诉我,儿子帮忙解决!” “你是你,我是我,几十年中我挨的你没挨着,我乐的你不懂。”他父亲说。 因举邬某结婚时,受雇到场吹打,因唢呐临时坏了,正待修理,新郎官说他不够卖力,掴了他两掌。宗昌听完没说话,随即走开。
个人分类: 笑料|2406 次阅读|0 个评论
藏族的茶艺
热度 6 yangyq 2011-3-6 12:41
藏族的茶艺
“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 自古文人学者墨客都爱饮茶,咏茶,以茶会友。。。 恳请哪位大侠用神怡挥毫的笔墨描写一下藏族的茶艺!   一、清茶(熬茶) 这是最基本最普遍的一类。在锅内掺入适量的冷水后,即放入茶叶,待开锅时,用铜瓢在锅中舀起茶水,高高扬入锅中,反复几次后,掺入少许冷水,继续熬煮,再沸,再扬,再加冷水,一般三次左右,待茶色转浓,茶香溢出即可。然后用藤制的圆锥形漏斗将茶叶滤尽,再加盐即成。    二、酥油茶 是享有盛名、风格突出、营养丰富的饮茶。其原料有清茶、酥油和盐。 加核桃仁、加奶粉,或是芝麻酱等,如此酥油茶既浓、又香,更为诱人。   三、奶茶 夏秋季节,在半农半牧区和纯牧区,奶茶最为流行。奶茶制作一般为两种。一种是事先将茶叶捣成细沫,放入锅中与水同熬煮,待茶色、茶味熬出后,放入适量鲜奶和盐,用藏式茶瓢搅匀后即成,喝时连茶带沫一道饮。另一种是用熬好的清茶,用茶罐或茶壶盛装,再放入适量鲜奶和盐,摇动茶罐或茶壶,待奶、茶、盐均匀后,即可饮用。 四、面茶 这种茶在农区比较普遍。先在锅中放入少许面粉,进行干炒,炒熟后,边掺清茶边用锅铲搅拌,并放上盐,待搅拌均匀、浓度适宜后即可饮用。 五、油茶 主要在农区流行。将牛油(或肥牛肉)、猪油(肥猪肉)用刀切成小丁,然后放入锅中炸炒,待油熟后,放入少许面粉或糌粑,再掺入清茶并加盐,边掺茶边用锅铲搅拌,待搅拌均匀后即成。 六、甜茶 甜茶在西藏拉萨一带比较流行。其茶叶系较为高级的红茶,加奶和糖熬制。本为西方饮料,传入西藏时间不长,最早在上层贵族中饮用。现已在民众中盛行,并已进入市场,拉萨城内有专门的甜茶馆接待顾客。 图片来自百度
个人分类: 舒服轩|851 次阅读|9 个评论
马奶的妙用
热度 1 sheep021 2011-1-26 13:06
《思考中医》:青腿牙疳大概相当与现在的血管性疾病,如静脉炎这一类病。这种病先是脚趾远端一节节地发青,然后逐渐坏死。古人用什么方法治这个疾病呢?就用马乳,母马的奶。喝这个马奶,血管的疾病就会慢慢地痊愈。这是什么道理呢?这也是很有意思的。午马属南方,属火属心,中医讲乳为血化,因此,乳又称白血。而心又主血脉,所以,这个马乳就与血脉有特别的亲和力,有特别的关系。正是因为有这样一种特殊的关系,所以,它能治疗这个血管的病变。 蒙古族民间有个古老的谚语:"病始于消化不良,药始于开水。"用酸马奶治病,从现在有史料来看,远在元代以前。如在《蒙古秘史》中,亦有元代以前给受伤大出血昏厥的人喝酸马奶以救治的记载。19世纪,蒙医学家罗布桑却因泊勒编著的《蒙医药选编》中云:"马奶能养肺,祛关节赫依病"、"鲜酸奶味酸涩,性轻,能升发胃火,除湿化瘀,健脾开胃,治痔疮,小便艰涩及诸般肿胀。" 附: 青腿牙疳   青腿牙疳,病证名。见《疡医大全》卷十六:“……凡病牙疳腐血者,其下必发青腿,二者相因而生。”指患牙疳而兼见下肢青肿。症见初起齿龈肿痛,渐致牙龈溃腐出脓血,甚者穿腮破唇,两腿青肿,形如云片,色似茄黑,筋肉顽硬,步履艰难,兼见肢体疼痛,四肢浮肿。多因寒湿之邪凝滞经脉,气血不畅,瘀郁下肢,而胃肠郁热上攻齿龈所致。类于坏血病。治宜温经活络,兼以解毒。用 活络流气饮 加减。
个人分类: 感悟中医|132 次阅读|4 个评论
如何做出美味的红烧肉?
hongkuan15 2011-1-15 02:35
如何做出美味的红烧肉? 爱吃红烧肉,肥而不腻,香味十足,尤其是夹在馒头里,咬一口那叫一个好吃!(写到这里,口水已经要流出啦)。美味的红烧肉是怎么做出来的呢?据说现在有不同的做法,有南北之分,还有私家做法,像毛氏红烧肉,不同地方,不同人,做法不一样。 经典的红烧肉的做法: 1、把五花肉(瘦肉和肥肉层叠状的,最好带皮)洗净切方块,2厘米见方。 2、锅里放油(多放点),热后放入糖(白糖,冰糖都可)一勺(可多放点),炒到糊为止(俗称焦糖。这时候锅里应该在冒浓烟,别怕)。或者先在开水里焯5分钟捞出来,去腥臊味,去浮沫!(秘方:加些白酒最好!)。 3、倒入切好的肉和调料(厚片的姜、成瓣(不要弄碎)的蒜头、桂皮、干辣椒、八角、橙子皮(非陈皮)),大火爆炒三分钟,这时肉变成了深红色。 4、加入盐适量、老抽一勺、醋1/5勺、糖半勺、料酒两勺、鸡精半勺、清汤(冷水也可)至淹没肉3毫米,大火煮沸(开始冒香味了)。 5、倒入炖锅小火熬1个半小时,此时汤应很少且呈粘稠状(如果汤太多可大火收汤,但要站在旁边看着),加入青椒(不是很肥的那种灯笼椒),可加点香菜,然后尝一下咸淡,再炖3分钟。 我爸做红烧肉一般都用砂锅,炖的时间比较久,非常好吃。我的朋友SCI,他喜欢用高压锅先炖,再放在火上大火收汁。年轻人,生活节奏快,图省事,等上几个小时才做好,有点不实际,所以,我也选择用高压锅。从节能环保的角度分析还是选择高压锅为好!究竟用高压锅还是砂锅做的味道好些,我觉得其实都差不多,砂锅的略入味一些。 在做红烧肉的过程中,有两道工序是关键,能够影响肉的口感和香味。 第一道工序是先用油炸还是先用水焯。第二道工序是炖的过程中加盐还是最后加盐。 究竟哪种方式做出的红烧肉更美味呢?让我来慢慢分析分析。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要了解我们用的原材料是什么,有什么特点。首先说说主料五花肉,五花肉是几层瘦肉和肥肉组成的红白相间的猪肚子上的肉,通常都带猪皮。我认为并不是由5层组成的叫五花肉,是由于红白相间的样子人们爱称为五花肉。 从生物学的角度看五花肉是由表皮,脂肪层和肌肉组成。表皮也就是猪皮主要是胶原蛋白组成,约占85%,其次为弹性蛋白,可用来生产“明胶”。表皮的蛋白质含量是猪肉的2.5倍,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比猪肉高4倍,而脂肪含量却只有猪肉的1/2。脂肪层几乎都是脂肪细胞,除了脂肪还含有人体需要的卵磷脂和胆固醇。肌肉是由肌肉组织构成,主要成分也是蛋白质,只是跟猪皮的有些不同。其他原料还有白糖或冰糖,葱,姜,蒜,八角,大料等调料。这些原料的主要作用是增加肉的香味,去除肉的腥味。 原料有了,红烧肉的香味是怎么产生的呢? 生肉原本是没有多少香味的(当然,这只是对于人类而言,对于食肉动物,生肉已经挺香的了),只有在加热时才会有香味。这是因为在加热过程中,肉内各种成分相互发生了一系列复杂的变化,产生了一些挥发性香味物质,目前大概有1000多种肉类挥发性成分被鉴定出来,主要包括N-S-O-杂环化合物和其他含硫成分,包括呋喃、吡咯、噻吩、咪唑、吡啶和环乙烯硫醚等低分子量前体物质。其中吡嗪是主要的挥发性物质。生成这些物质的前体物质主要是水溶性的糖类和含氨基酸化合物以及磷脂和三甘酯等类脂物质。糖类、氨基酸类、脂类通过降解产生肉香味。同时,核糖核苷酸类、核糖—5’—磷酸酯、甲基呋喃醇酮通过硫化氢反应也产生肉香味。肉在加热过程中瘦肉组织赋予肉类香味,而脂肪组织赋予肉制品特有风味,如果从各种肉中除去脂肪则肉之香味是几乎是一致的,没有大的差别。所以说做肉时没有瘦肉,或者瘦肉太少,也不会很香。 说到这个复杂的变化过程就需要提一个非常经典的化学反应-- 美拉德反应 。美拉德反应又称为“非酶棕色化反应”,是法国化学家L.C.Maillard在1912年提出的,几乎存在于各类食品加工中的一种非酶褐变,是羰基化合物(还原糖类,葡萄糖和木糖最好)和氨基化合物(氨基酸和蛋白质)间的反应,经过复杂的历程最终生成棕色甚至是黑色的大分子物质类黑精或称拟黑素,所以又称羰胺反应。常见的如面包外皮的金黄色、红烧肉的褐色及浓郁的香味,油炸食品的红褐色等等,很大程度上都是美拉德反应的结果。 在做红烧肉时,瘦肉,脂肪再加上糖,正符合美拉德反应的条件,经过美拉德反应红烧肉就有了其特有的香味。可是问题又来了,上面说的各种做法都有这个美拉德反应啊,那种做法做出来的更香呢?我想这就要看哪种做法引起的美拉德反应更多,更充分了。 影响美拉德反应的因素: 1 、糖氨基结构。还原糖是美拉德反应的主要物质,五碳糖褐变速度是六碳糖的10倍,还原性单糖中五碳糖褐变速度排序为:核糖阿拉伯糖木糖,六碳糖则:半乳糖甘露糖葡萄糖。还原性双糖分子量大,反应速度也慢。在羰基化合物中,α-乙烯醛褐变最慢,其次是α-双糖基化合物,酮类最慢。胺类褐变速度快于氨基酸。在氨基酸中,碱性氨基酸速度慢,氨基酸比蛋白质慢。 因此,肉的品质和加入的糖不同,发生美拉德反应的速度不同。 2 、温度。20~25℃氧化条件下即可发生美拉德反应。一般每相差10℃,反应速度相差3~5倍。30℃以上速度加快,高于80℃时,反应速度受温度和氧气影响小。 因此,高温有助于发生美拉德反应,可以推测,油炸要比水煮更容易发生反应。   3、 水份。水份含量在10%~15%时,反应易发生,完全干燥的食品难以发生。呵呵,油炸不要过了啊,炸干了也不好啊。   4、 pH值。当pH值在3以上时,反应随pH值增加而加快。pH大于7时,由于反应速度较快而难以控制,且风味也较差。这就跟用的水和加的调料有关系了,这也许能解释为什么有些地方的水做出的食品味道要比其他地方的要好。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通过油炸的方法要比水抄的方法要好一些,但是油炸过程要短一些,不要炸的太干。 做红烧肉时先放盐还是后放盐更香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知道盐的作用是什么。盐(NaCl)是做饭时必用的调味料,而它不仅仅只是调味,还能维持人体的渗透压的平衡和其它的生理需求。在做红烧肉时,盐的作用之一是调节渗透压。说说渗透压是什么:水分从水势高的系统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系统移动的现象,就称为渗透作用(osmosis)。渗透压是发生渗透作用的水势差,渗透压越大,渗透作用越快。 做红烧肉时,汤的水势和肉细胞内的水势形成水势差,会发生渗透作用。要么汤里的水进入细胞,要么细胞里的水出来进入汤里(平衡的水势也有可能)。如果开始时不放盐,肉细胞内拥有更高的渗透压,水分子会自动地进入肉细胞内均衡渗透压,进入水多了,细胞膜承受不了就涨破了,细胞破裂,内容物释放,肉的味道就更浓了,水煮的时间越长越入味。这就是为什么一般煨肉汤时开始不放盐,最后放盐,这样肉的原味才能出来,汤才能更鲜。倘若开始时放盐,汤里的渗透压要高,肉细胞会出水,但出的只是水,其他的成分还保留在了肉里。这样容易导致肉发柴,口感和味道不好。 这样看来好像最后加盐比较好。其实也未必,做红烧肉不比做汤,做汤喝的重点是汤的鲜香,红烧肉吃的是肉,要的是味,因此肉里必须要进味,也就是要有NaCl进入肉里,这肉才香。似乎是先放盐好一点,但是先放盐细胞容易出水,这该怎么办呢?有些地方在做之前先用水焯一下,这种做法就巧妙的解决了这个问题。用水一焯其实就破坏了肉细胞,细胞破了,再做时就更容易入味。此外,如果开始时放盐,可以抑制剩余的肉细胞破裂,保留肉的味道--尽管会跑出水分子。 综合考虑,做红烧肉时在中间加盐比较好,也就是先对肉进行处理之后再加盐。对肉的处理有油炸和水焯,两种方法都可以做出美味的红烧肉,水焯能使外部细胞破裂,有助于入味;油炸有助于启动美拉德反应,外部形成保护层防止内部的失水,让肉更嫩。因此,美味的关键其实是火候,油炸的时间不宜太长,水焯的时间也不宜太短。此外,放盐的量也是很关键的,要达到合适的渗透压,既能入味,又能保护肉细胞的原味。美味的红烧肉还跟水质,调料等有关系,总之,做一道美味的红烧肉并不是很容易的,需要经验和技巧。 谢谢您能看完,希望对喜欢美食的XDJM提供一个科学的参考,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动手试试,比较一下究竟哪种方法做的红烧肉更美味。
个人分类: 未分类|10047 次阅读|4 个评论
如何区分温水与温开水?
sheep021 2009-7-22 15:33
两杯纯净水,第一杯从 0 度加热到 50 度,第二杯从 0 度加热到 100 度,即烧开,然后再自然降温到 50 度。请问:如何区分开这两杯水? 我是这么看的: 首先,这两杯水的阴阳状态肯定不一样。 找一个脾阳虚的人,喝下去,区别就出来了。喝第一杯水会出现不舒服,腹痛会腹泻,喝第二杯水不会有问题。但是开水放凉之后,就又恢复本性了。脾胃阳虚的人喝了依然会不舒服。 以前,我认为把水烧开喝,是为了高温杀菌消毒。现在看来不是这个问题 , 原因有二: 1 喝洁净的纯净水会有同样的问题 2. 烧水时,刚开就关火,处于高温时间很短,不可能彻底杀菌。 所以,关键是阴阳状态不一样了。前者没有经过气化,后者经过了气化的状态( 100 度是水气化的临界点)。而如果开水放凉到一定时间,这种状态就会消失,即长时间放置后,两杯水的功能会归为统一。 还有, 为什么说水沸腾了叫 水开了 ,之后的水变为 开水 ,这个 开 到底是什么意思? 能否通过设备测试出来两者的差异。比如水里面的含氧量等原因。能否通过别的方式,达到这种烧开后的效果。 希望有实验条件的人,可以研究一下。 抛开沏茶这个功能不说。其实这里涉及一个为什么要把水烧开再喝的问题。 如果能证明烧开水的目的不是为了杀菌消毒,而仅仅是为了改变水的阴阳状态,那么,是否可以通过添加些什么药物的手段,达到不用烧开就可以在常温下安全饮用呢(特别是对老年人,或脾胃功能不好,而必须饮用热水的人来说),就不仅仅是个节能问题了,还有很大实用价值。 有关专家呼吁推广 喝白开水运动 。 他们发现, 煮沸后自然冷却的凉开水最容易透过细胞膜促进新陈代谢,增加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增进机体免疫功能,提高人体抗病能力【 难道这就是 开 的原因? 】。 习惯于喝凉开水的人,体内脱氢酶活性高,肌肉内乳酸堆积少,不容易产生疲劳。 相关链接: 喝泉水治腹泻 http://www.ngotcm.com/forum/viewthread.php?tid=24024highlight=%BA%C8%C8%AA%CB%AE 观点一 关于为什么要把水烧开再喝的问题,想来古人肯定不是为了杀菌,或是 从阴阳角度来考虑的。 个人觉得,把水从 0 烧到 50 ( 1 ),再从 50 烧到 100 ( 2 ),再从 100 凉到 50 ( 3 ),再从 50 凉到 0 ( 4 ),分别对应《内经》所言之春夏秋冬。 ( 1 )对应春,发陈之水,温,阴多阳少,风动虫生。 ( 2 )对应夏,蕃秀之水,热,阳盛极。 ( 3 )对应秋,容平之水,凉,阳降阴起。 ( 4 )对应冬,闭藏之水,寒,阳热已经尽藏。 经曰: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 。可见,饮入于胃,还要靠脾阳蒸腾散精。若水本阳盛,则入于胃后,消耗体内阳气少而事半功倍。故不取冬水,夏水又太烫,亦不取。秋水阳热盛极而敛,且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肺应秋,故秋水合适,当然秋水不限于 50 度。至若春水,阳虽起,然阴气凝重,必然耗散过多人体阳气,素禀阳虚之人,饮后胃多不适,而且春天风动虫生,故不宜饮用 。 古人所作所为,想来必是本于自然之道。 观点二: 水乃北方至阴之物,加热就是让其食人间烟火,增加阳气,这和一些补益药九蒸九晒之理一样。阳气何益?阳生阴长为了延寿啊!全食生物、生水者也可全命而无病,只是寿短而已。 观点三: 加热到 50 度的比降温到 50 度喝起来要烫舌头。 问题: 以上多是从中医角度看的,不知道从科学角度,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补充: 本文不是要把中西医对立起来,只是这个问题我首先从中医的角度分析,现在发到科学网上,就是想看看科学家的的意见,从科学的角度如何分析这个问题,个人觉得,如果有人能从科学的角度把这个问题研究清楚,估计能在《自然》或《科学》上发表一篇文章。因为这不是我的强项,所以求助于大家。 无论如何,阴阳学说可以解释这一现象。大家说他玄也好,咋的也好,只要能给出合理的解释,终归是好。 有人说,烧开是为了消毒杀菌,但那一般要求煮沸5分钟,但是,我发现: 1 即是刚刚烧开就关火,依然可以达到烧开的效果,不需要煮沸5分钟。 2 脾胃虚弱者即是喝纯净水或 医院用的生理盐水也会不舒服, 3 开水放凉,也就几分钟的时间,脾胃虚弱者喝后也会不舒服,难道细菌的生长速度如此快速。 我觉得这里不单单与细菌有关。建议有实验条件、有兴趣者深入研究这个问题。 其实,我在早些时候已经欣赏到了她在a href=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30308 微积大自然/a
个人分类: 聆听自然|1352 次阅读|7 个评论
喝开水喝凉水
ELOA 2009-5-28 13:53
云无心 发表于 2009-05-25 16:17 喝什么样的水才健康?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不能喝生水,于是喝生水要拉肚子就成了一个信条。到了国外一看,原来他们根本没有喝开水的习惯!即使是刚刚生完孩子的产妇,护士送来的也是一大杯冰水。那么,喝开水还是喝凉水,差别在哪儿呢? 水里可能有什么? 人们说一滴水就是一个世界。即使是看起来很干净的水,里面也含有各种各样的东西。对人们的健康来说,可能的有害物质主要有这么几类:一是有毒无机物,如汞、铅、砷以及亚硝酸盐等等;二是致病细菌;三是某些分泌毒素的藻类。这些物质往往是天然存在的,通常所说的水质往往也就取决于这些成分的含量。 致病细菌能对人体产生立竿见影的危害,所以对水进行灭菌处理也就成了饮用水的常规步骤。对于自来水来说,经常用氯气或者次氯酸盐处理。这是一种灭菌效果很显著的手段,对于减少致病细菌导致的疾病有着显著的效果。但是,后来人们发现,这种处理产生的副产物,有一些能够致癌。这样的处理,也就可以说是才出虎口,又入狼窝。所以,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求能够灭菌而副产物危害又比较小的处理方式,比如现在瓶装水所用的臭氧处理,就是一种相对来说比较好的方式。但是它产生的副产物溴酸盐却也还是一种可能致癌的物质。在目前已经尝试过或者正在尝试的水处理方式之下,已经有几十种灭菌副产物被揪了出来。 这些灭菌副产物,也就成为了饮用水中人工产生的可能有害的物质。 烧开水能解决什么问题? 烧开水是最直接最简便的杀死致病细菌的手段,这也是喝开水不拉肚子的原因。但是,烧开水不能解决藻类的毒素,甚至有助于藻类毒素的释放。它也不能解决有毒无机物的问题。在烧开水的过程中,水总会蒸发,因而开水中的有毒物质浓度甚至比生水更高。至于自来水中的灭菌副产物,基本上也不会被去除,反而浓度会增加。 所以说,烧开水解决了一个看得见的问题,却可能产生看不见的危害。毕竟,那些有毒无机物或藻类毒素对于健康的影响都是长期的慢性的。 饮用水安全的关键 不难看出,饮用水的安全,烧不烧开不是关键,里面有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对于合格的自来水、瓶装水、纯净水,已经经过了灭菌处理,烧开的意义已经没有了。我们需要关注的是,这些水源的水质如何,以及经过了什么样的处理。差的水源,可能含有更多的致病细菌和藻类,就需要更多的灭菌物质去处理。它们死了,但是残骸还在,尤其是藻类的毒素也还在。这样,产生的灭菌副产物也就会更多。 人们对于饮用水的认识越深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就越多。按下了葫芦,又起了瓢。为了尽可能地减小潜在的危害,现代饮用水系统或者水处理工业都变得非常复杂。先是灭了菌,然后就用各种手段去除其中的有害成分。有害成分各种各样,所以去除的手段也就各有不同。显而易见,去除得越彻底就越安全,但是生产成本就越高。从技术上说,人们可以把水弄得很纯很纯,比如分子生物学实验里用的水,里面基本上只有水分子了。但是那样的水,比我们吃的油贵多了,不是个人或者社会能够承担的。 自己能够做什么 既然我们不可能把水里的有害物质完全除去,所以饮用水中一定量的有害物质就是不可避免的。好在人体本身有一定的承受能力,所以只要这些有害物质的含量低到一定程度,对于人体的危害就还是可以忽略的。科学研究的目标就是不断改进处理的技术,找到效果更好成本更低的方法。而主管部门的职能,则是根据科学研究的现有水平制定各种有害物质的允许含量,并且保证它们得到实现。 对于个人来说,总是希望得到最大的保护。烧开水更多地是一种习惯。对于泡茶冲咖啡来说,开水的高温是从固体中提取出目标物质的必要手段。而烧开了水再放凉了喝,对于增加安全性而言意义并不大。 两点实用的建议 水就是水,卫生安全是最重要的。那些似是而非的保健处理都是商家的炒作,找不到科学的支持。对于家庭来说,使用一个质量好的滤水器可以进一步去除自来水中的重金属、毒素以及一些灭菌副产物,可能是家庭能对水进行的最有意义的处理了。至于烧不烧开,倒没有太大关系。 许多有钱有闲的人喜欢到某个好水源的地方打几大桶的水,运回家里慢慢喝。实际上,这是一种一厢情愿的想法。新打的水可能是好的,但是未经任何灭菌处理的水就是细菌和藻类生长的乐园。在你看不见摸不着的时候,它们已经在里面星火燎原。 (发表于《瞭望东方周刊》) 图片来源: do you remember tap water? by malla_mi
个人分类: 健康|2421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4 20: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