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艾蒿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防控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中谣传的植物身影
lixiong45 2020-2-3 10:19
仿用人大教授的话:谣言在疫情爆发时盛行很正常!纵观岁月长河,在各种抗病 “ 神药 ” 中总少不了植物的身影。 今天就来看看那些当前被卷入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谣言中的植物吧! 谣言一:喝茶可以预防新冠病毒? 谣言二:多喝单枞茶可防肺炎? 茶 :传统的茶泛指可用于泡茶的常绿灌木茶树的叶子,以及用这些叶子泡制的饮料,植物分类学上主要指的是山茶科山茶属茶亚属茶组茶系(全球有 11 种,我国有 10 种)下的多个物种,主要包括茶、普洱茶、大叶茶等。 单枞茶 :青茶品种之一,属于乌龙茶类。 经过现代科学的分离和鉴定,茶叶中含有很多机化学成分和多种无机矿物元素。有机化学成分主要有:茶多酚类、植物碱、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果胶素、有机酸、脂多糖、糖类、酶类、色素等;无机矿物元素主要有:钾、钙、镁、钴、铁、铝、钠、锌、铜、氮、磷、氟、碘、硒等。 茶叶有很好的医疗效用,唐代即有 ” 茶药 ” (见代宗大历十四年王国题写的 “ 茶药 ” )一词;宋代林洪撰的《山家清供》中,也有 “ 茶,即药也 ” 的论断。茶至少有以下功效:( 1 )少睡 ; ( 2 )安神 ; ( 3 )明目 ; ( 4 )清头目 ; ( 5 )止渴生津 ; ( 6 )清热 ; ( 7 )消暑 ; ( 8 )解毒 ; ( 9 )消食 ; ( 10 )醒酒 ; ( 11 )去减肥 ; ( 12 )下气 ; ( 13 )利水 ; ( 14 )通便 ; ( 15 )治痢 ; ( 16 )去痰 ; ( 17 )祛风解表 ; ( 18 )坚齿 ; ( 19 )治心痛 ; ( 20 )疗疮治瘘 ; ( 21 )疗饥 ; ( 22 )益气力 ; ( 23 )延年益寿 ; ( 24 )杀菌治脚气。 谣言三:熏艾可以预防新冠肺炎? 艾 :又名艾蒿,是菊科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略成灌木状,植株有浓烈香气。本种植物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已有记述,称 “ 白蒿 ” (一部分),历代古本草书记述的 “ 白蒿 ” 或 “ 白艾 ” ,其陆生种的大部分植物实际上是包括了本种及其近缘种。 艾在我国 分布广,除极干旱与高寒地区外,几遍及全国。生于低海拔至中海拔地区的荒地、路旁河边及山坡等地,也见于森林草原及草原地区,局部地区为植物群落的优势种。 据植物化学分析报道,艾蒿含蒿酮,挥发油中的成分含有乙酸乙醋、 1,8- 桉叶油素、水合莰烯、樟脑、龙脑等。药理分析发现挥发油对多种霉菌、球菌、杆菌有抑制作用,还有平喘、镇咳作用。 艾蒿可以全草入药,有温经、去湿、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过敏等作用。历代医籍记载为 “ 止血要药 ” ,又是妇科常用药之一,治虚寒性的妇科疾患尤佳,又治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与哮喘,煮水洗浴时可防治产褥期母婴感染疾病,或制药枕头、药背心,防治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或哮喘及虚寒胃痛等;艾叶晒干捣碎得 “ 艾绒 ” ,制艾条供艾灸用,又可作 “ 印泥 ” 的原料。此外全草作杀虫的农药或薰烟作房间消毒、杀虫药。嫩芽及幼苗作菜蔬。 谣言四:多吃草莓可防肺炎? 草莓 :蔷薇科草莓属多年生草本,原产南美,我国各地栽培,主要作为水果食用,也作果酱或罐头。 谣言五:吃板蓝根可以预防新冠病毒? 板蓝根 :又称菘蓝,十字花科菘蓝属 二年生草本,原产我国,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根(板蓝根)、叶(大青叶)均供药用,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利咽止痛的功效。叶还可提取蓝色染料;种子榨油,供工业用。 谣言六:吸烟就能预防病毒? 烟草 :茄科烟草属 一年生或有限多年生草本,原产南美洲,我国南北各省区广为栽培。 烟草主要用作烟草工业的原料;全株也可作农药杀虫剂;亦可药用,作麻醉、发汗、镇静和催吐剂。 人人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想要以毒攻毒?武侠电影看多了吧? 谣言七:吃大蒜可以杀灭新冠病毒? 大蒜 :百合科从属一年生植物, 原产亚洲西部或欧洲,世界上已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我国南北普遍栽培。幼苗、花葶和鳞茎均供蔬食,鳞茎还可以作药用。 谣言八:双黄连可以预防新冠病毒? 谣言九:金银花有望防控新冠病毒感染? 双黄连是由金银花、黄芩、连翘组成,具有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的功效,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感冒,症见发热、咳嗽、咽痛。市面常见剂型有颗粒剂、口服液、注射液等。 双黄连中不含有黄连,就像老婆饼中没有老婆一样。双黄连被认为是前面提到的三种植物名称的缩写, “ 双黄连 ”=“ 双花 ”+“ 黄芩 ”+“ 连翘 ” ,其中 “ 双花 ” 指的就是金银花。 金银花 :忍冬科忍冬属半常绿藤本,金银花并非同时开白色和黄色花朵,而是早期花冠白色(有时基部向阳面呈微红),后面逐渐变为黄色。 除黑龙江、内蒙古、宁夏、青海、新疆、海南和西藏无自然生长外,全国各省均有分布。生于山坡灌丛或疏林中、乱石堆、山足路旁及村庄篱笆边。 金银花性甘寒,功能清热解毒、消炎退肿,对细菌性痢疾和各种化脓性疾病都有效。已生产的金银花制剂有 “ 银翘解毒片 ” 、 “ 银黄片 ” 、 “ 银黄注射液 ” 等。 “ 金银花露 ” 是金银花用蒸馏法提取的芳香性挥发油及水溶性溜出物,为清火解毒的良品,可治小儿胎毒、疮疖、发热口喝等症;暑季用以代茶,能治温热痧痘、血痢等。 黄芩 :唇形科黄芩属多年生草本,产黑龙江,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甘肃,陕西,山西,山东,四川等地,江苏有栽培;生于向阳草坡地、休荒地上。 根茎为清凉性解热消炎药,对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胃肠炎等均有功效,少量服用有苦补健胃的作用。据国外近年来研究,黄芩制剂、黄芩酊可治疗植物性神经的动脉硬化性高血压,以及神经系统的机能障碍,可消除高血压的头痛、失眠、心部苦闷等症,外用有抗生作用,如对白喉杆菌、伤寒菌、霍乱、溶血链球菌 A 型,葡萄球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止效用(见《东北药用植物志》)。又据载根对防治棉铃虫、梨象鼻虫、天幕毛虫、苹果巢虫均有效(见《中国农药志》)。此外茎秆可提制芳香油,亦可代茶用而称为芩茶。 连翘 :木犀科连翘属落叶灌木,产于河北、山西、陕西、山东、安徽西部、河南、湖北、四川。生山坡灌丛、林下或草丛中,或山谷、山沟疏林中,海拔 250-2200 米。 连翘果实入药具清热解毒、消结排脓之效;药用其叶,对治疗高血压、痢疾、咽喉痛等效果较好。 黄连 :毛茛科黄连属植物,分布于四川、贵州、湖南、湖北、陕西南部。生海拔 500-2000 米间的山地林中或山谷阴处,野生或栽培。 根状茎为著名中药 “ 黄连 ” ,含小檗碱、黄连碱、甲基黄连碱、掌叶防己碱等生物碱,可治急性结膜炎、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肠胃炎、吐血、痈疖疮疡等症。 谣言十:含姜片可以预防新冠病毒? 姜 :姜科姜属植物,我国中部、东南部至西南部各省区广为栽培。 姜可作烹调配料或制成酱菜、糖姜。茎、叶、根茎均可提取芳香油,用于食品、饮料及化妆品香料中。根茎也可供药用,干姜主治 “ 心腹冷痛,吐泻,肢冷脉微,寒饮喘咳,风寒湿痹。 ” 生姜主洽 “ 感冒风寒,呕吐,痰饮,喘咳,胀满;解半夏、天南星及鱼蟹、鸟兽肉毒。 ” 姜的根茎所含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姜醇、姜烯、莰烯、水茴香烯、龙脑、枸橼醛及按油精等。此外尚含辣味成分姜辣素、油状辣味成分姜烯酮及结晶性辣味成分姜酮等。 作为中医药的主要来源,尽管大多数植物被鼓吹或臆想成了抗病毒的“功臣”,却也有一些植物成了背锅侠。 谣言十一:新冠肺炎是香蕉导致的? 香蕉 :芭蕉科芭蕉属多年生植物。香蕉果肉香甜软滑,是人们喜爱的水果之一。香蕉属高热量水果,据分析每 100 克果肉的发热量达 91 大卡。在一些热带地区香蕉还作为主要粮食。香蕉果肉营养价值颇高,每 100 克果肉含碳水化合物 20 克、蛋白质 1.2 克、脂肪 0.6 克;此外,还含多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其中维生素 A 能促进生长,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是维持正常的生殖力和视力所必需;硫胺素能抗脚气病,促进食欲、助消化,保护神经系统;核黄素能促进人体正常生长和发育。香蕉除了能平稳血清素和褪黑素外,它还含有可具有让肌肉松弛效果的镁元素,经常工作压力比较大的朋友可以多食用。 香蕉也具有一定药用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安胎;植物全草可用于流行性乙型脑炎,白带,胎动不安;外用治痈疖肿毒,丹毒,中耳炎;香蕉皮或果柄对高血压具有一定疗效。 这些谣言的产生,可能是一些不怀好意的人故意编造,也可能是一些喜欢断章取义之人的自我创造。尽管其中一些植物确实有杀菌消毒的功效,但对防控新型冠状病毒均没有足够的科学证据。 要知道,能让武汉封城,全国学生推迟开学,全国交通运输停摆,大街小巷空无一人的疫情,怎么可能在家吃吃水果,喝喝茶,熏熏烟就可以防控?也不要把我们内心的恐慌和愤慨之情撒在无辜的香蕉上! 让我们像植物一样冷静地面对疫情,不生谣,不信谣,不传谣,等待风和日丽地明天。 目前真相只有一个:没有可以防治新型冠状病毒的药物!
个人分类: 万物生长|3012 次阅读|0 个评论
蒲苇青青艾蒿香
热度 2 liyou1983 2019-5-15 09:31
少小离家,漂流南北,定居燕京。燕京规模大, 人口众,节庆 多,但红红火火的是互联网商业和正能量精神,中秋、春节之外,传统节日的气氛并不浓烈。随着清明、端午、中秋十年前增为法定节日,原本渐渐淡忘了的端午和远离的家乡,恍若清晰热闹起来。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农历五月五日为端午,又名端阳、重五(午)、龙日等。 清明、谷雨之后,风日柔暖,草木茂盛,也是虫蚁惊起,疾病多发的季节,汉代即称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 居民插蒲、焚艾、浴兰、佩缯,以及裹粽、食蒜、雄黄酒、赛龙舟等等,不只因为文明流传,而且寓有除瘟驱邪、祈求夏安之意。 正如欧阳修《渔家傲》所歌:“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鹂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端午节因何而起,纪念何人?书上有毒龙、恶日、伍子胥、曹娥、屈原等多种来源,家乡江苏似乎没有明确统一的说法。 从文化上看,先秦时期江苏地区大致属于吴、楚文化,北部受河洛、齐鲁影响,南部受百越扰乱。端午节的兴起,最初或许与吴越争霸关系更大。伍员伍子胥本楚国人,父死家破而奔吴国,后助吴伐楚,又大败越国。因功高震主,伍子胥终被吴王夫差赐死,传说五月五日悬首东门,沉尸大江。由此,端午节或为吴人纪念伍子胥之日。越国兵败后,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练兵复仇,龙舟竞渡又有越人纪念越王操练水师,打败吴国的传说。 吴越二国弹指间灰飞烟灭,对家乡影响久远的还是楚汉文化,屈原及其楚辞则是楚汉文化的代表。楚发源于汉水、丹江流域,立国于西周成王时,最初的疆域在今湖北地区,后来四方扩展,向东北一直到今江苏和河南东部、山东南部,如公元前 632 年晋楚城濮之战就在今山东鄄城,公元前 431 年楚简王北上灭莒(山东莒县),两湖、江淮都是楚文化的范围和汉文化的基地,周秦时期的楚汉文化并非中国象棋中的壁垒森严。秦统一后不久,河南人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安徽宿州)揭竿而起,国号张楚;江苏下相(宿迁)人项梁、项羽在吴中(湖州)兴兵,彭城丰县人刘邦在沛县起义,三杰韩信、张良、萧何也祖籍或客居江苏。以上地方如今大都属于江苏,这些义士也都打着兴楚灭秦的旗号。如项羽最初拥立的共主是楚王后裔,又称楚怀王、义帝,他在江苏彭城建都仍称西楚霸王。 屈原之说起源较晚,影响最大。 汉代以来,端午祭祀对象渐渐集中于战国末年投江而死的楚国诗人屈原。 子胥复仇,吴越争霸,虽显先民的隐忍刚烈,究是人类的自相残杀,更喜欢忧国哀民、反对暴秦、苏世独立、宁死不辱的诗人屈原的端午。在 魏晋南北朝、 安史之乱、唐末五代、靖康之变、甲申之变、 清末和民国等一次次的社会动乱中,北方 居民屡屡南渡,河洛、齐鲁文化 不断融入 吴楚文化,一家独大的吴楚文化渐次退缩到太湖周边, 江苏自东南向西北大致分为了吴语、江淮官话、中原官话三大方言地区,但吴风楚俗依然是江苏文化的底色。 家乡在江苏北部,黄河之南、长江之北的一个平原小镇。 小镇 降水较多, 地形北、西高,东邻大海,河渠纵横, 蒲苇丛生, 河水一般流向东、南。又兼平原地带,土壤肥沃,一旦风调雨顺,庄稼收成极好。民国时人们戏言,夏秋如果不发大水,连叭狗都可以娶上小婆子。不过,地势平坦,落差极少,夏秋阴雨连绵,天地一片汪洋,更兼河、淮争流,极易洪涝成灾。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家乡大修水利,乡民锨挖肩扛,整整苦干了十多年,硬是自北向南开挖了七条泻洪、灌溉的支渠,建成了土地平整、沟渠密布、绿树成荫的农田水利网,这一成就还曾在《人民日报》、《中国经济年鉴》和全国农展馆介绍过。高考恢复后, 几万人口的小镇 又走出了五六千名大学生。 端午的风俗,各地有同有异。 晚近以来, 家乡 属于中原官话区,习俗兼受齐鲁、吴楚文化影响。 五十年代之后,政治运动不断,居民生活贫困,传统却若断若续地保持着,端午仍然还是一个简朴而隆重的节日。 每到端午,人们包粽子,缝荷包,煮鸡蛋,檐下插着或门上挂着一簇簇的蒲、艾。蒲叶细长,形如宝剑;艾香浓烈,半干不湿的艾棵点燃后,浓烟滚滚,还可熏除蚊虫:这两者或许都是作为驱毒避邪、诛魔镇宅之物了。荷包用红红绿绿的棉布和丝线缝制,多为心型,手巧的还可锈上花鸟图案,里面装上配制的香料,馥香扑鼻,挂在胸前腰畔,或者送人,别有一番情味。宋代陆游《乙卯重五》写到: “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 千年前的习俗,居然延续至今。至于赛龙舟、雄黄酒、缠五色丝线等,当时似乎未见,也可能格于政策形势,兴无灭资、斗私批修,人们也就吐故纳新、删繁就简了。 艾蒲青青,荷包馥香,小孩子最眼馋、最盼望的却是包粽子、煮鸡蛋。家乡麦稻两熟,广种水稻,但人多地少,出产有限,稻子或者征作公粮,或者用于换回数量更多的粗粮,家庭食用并不多。粽子用青翠阔大的芦叶包好,马兰草扎紧,若再加进枣、糖等料,下锅煮熟,别有一番甜香。由于大批资本主义,每家限养鸡鸭,鸡蛋主要用来换钱购物,端午节一人一个白水红壳鸡蛋,确是人间难得的美味了。 包粽子,就要采粽叶。南方可能多用箬叶,箬竹的叶子。江苏大部分地方属于黄淮平原,并不生长箬竹,包粽子主要使用芦苇的叶子。家乡小镇四面都有河渠,池塘更是随处可见。特别是小镇北面,河水清清,蛙鸣阵阵,鱼虾游来游去,鳞须清 晰可见,渴了捧起水就可喝。水畔密密麻麻地生长着高大的芦苇和各种野草花,水中有荷、菱、水浮莲、绿萍、红蓼。曾有几年,水里突然多了螃蟹、小龙虾,雨后,水位上升,螃蟹、鳝鱼纷纷钻出,四处爬行,有时在院子里就可以捉到。 端午节前,父母早早地就让我们采芦叶,割艾蒿,有时还掐些食用的白蒿。 傍晚,大人下班或者收工, 炊烟散后, 阖家团坐。院中石榴花红,槐枣叶绿,桌上粽子飘香,鸡蛋煮好,几个炒菜,大人斟上一杯白酒,忙中偷闲,苦中作乐,曾是童年十分温馨的时光。 改革开放 , 土地家庭承包,化肥农药大量使用,工厂不断兴建,河渠池塘渐渐污染淤积,螃蟹消失,鳝鳖罕见,只有不怕污染的外来小龙虾还顽强活着,麻辣小龙虾据说走向了世界。 虽有各种提倡宣传,上元、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和民间习俗已是若断若续, 很多人家已经不识芦叶箬叶、艾草茱萸了。至于伍将军的刚健壮烈,屈诗人的苏世独立,更是渺然无迹。司马迁《屈原列传》感慨:“ 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燕京当下的 超市也卖粽叶,但粽叶干黄,早无泡米包粽的心情,只买些现成的粽子。家乡的粽子以甜为主,米里加点大枣、红糖之类,花样不多。市上荤素、甜咸兼有,常买的有北京稻香村的甜粽、嘉兴五芳斋的肉粽等。人的生命,初时缓慢,中年之后就渐渐加速了。今年端午又至,前些天已经提前吃了几只粽子。 (旧文改后重发,莫名其害)
个人分类: 杂花野草|731 次阅读|2 个评论
鼠麴草与清明粑
热度 1 陈龙珠 2017-3-12 12:17
日前读到陆游《春晴泛舟》: 儿童莫笑是陈人, 湖海春回发兴新。 雷动风行惊蛰户, 天开地辟转鸿钧。 鳞鳞江色涨石黛, 嫋嫋柳丝摇麴尘。 欲上兰亭却回棹, 笑谈终觉愧清真。 想起小时候每年在家乡(原安庆地区东部,2015年底并入铜陵市)的池塘边和田埂、小山坡上见过的,浑身茎叶毛绒绒的野草“米曲”(乡音字)。经检索,才知道这草的正式名称是 鼠麴草 。三月三和清明节前,嫩草和粉做耙(饼),江浙人称呼为清明团子。植物学介绍,该草的 茎叶可入药,为镇咳、祛痰、治气喘和支气管炎以及非传染性溃疡、创伤之用,内服还有降血压疗效。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鼠麴草之所以得名,“鼠”字是因为它的叶片从形状到毛茸茸的特征,都和老鼠的耳朵相似,因此这种草还有个别名叫“鼠耳”;至于“麴”,本意就是用粮食酿酒时所用的酒曲,鼠麴草花的黄色和酒曲类似,所以民间干脆也把这种植物称为“米麴”。 幼嫩的艾蒿,也能 做粑 ,但气味要浓得多。印象中在我的家乡,还是用鼠麴草做粑的更为普遍。 (图片源自网络)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1245 次阅读|1 个评论
龙舟粽子艾蒿现
热度 1 uvard 2013-6-10 11:25
端午节 端午佳节忆屈原, 龙舟粽子艾蒿现; 年年庆典常思念, 代代爱国永流传。 --鲍毅
个人分类: 随笔小记|2893 次阅读|2 个评论
五月艾
ahyxwangdong 2011-6-2 12:24
五月艾
艾草 、香包和雄黄酒是“端午三友”。 端午这天,过去家家户户都要采集一些艾草、菖蒲悬挂在门户上,有的用艾叶、菖蒲烧水洗澡,并喷洒在房前屋后。这种风俗历经千年而不衰。曾良驹教授说,艾叶含有的桉油精具有很强的抑制微生物生长和杀灭细菌的作用。 用艾叶煎水喝,可以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痛经、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还能止泻,对于夏天吃了生冷食物后引起的腹痛效果很好。
个人分类: 认识大自然|10810 次阅读|0 个评论
端午佳节悼屈原
yangyongtian 2010-7-15 09:40
端午悼屈原 一首离骚传古今, 万只香粽慰忠魂。 汨罗江水蓝胜绿, 湘楚云天霞遮云。 龙舟竞帆悲恸悼, 艾蒿颌首哀思吟。 屈原忠烈励万代, 端午时节更思君。
个人分类: 诗词|2605 次阅读|0 个评论
端午植物猜想
ELOA 2009-5-28 13:58
史 军 发表于 2009-05-27 23:26 (本故事情节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不过,科学原理必经查证,大家尽管放心。) 公元前277年的农历4月,就在爱国大诗人屈原逝世一周年即将来临之时,楚国文化圈人士奔走相告,纪念屈原逝世一周年纪念会,即首届屈原诗词歌赋歌研讨会将于5月初五在汨罗江畔隆重举行。爱诗、爱国的民众纷纷向大会组委会递交申请,热切希望到现场表达对诗人的崇敬之情。 粽子也许是最早的便携食品之一 安全便捷的粽子 申请竹简几乎塞满了组委会办公室,而其间的工作人员早已忙得焦头烂额。尽管没有非典,禽流感和猪流感之类的病毒来大会捣乱,但是,要解决成千上万参会人员的饮食安全问题就足够让组委会焦头烂额了。俗话话,病从口入。在卫生条件无法保证的条件下,万一有个带痢疾杆菌的屈迷混进来,那还不得搞翻一大片参会人员啊。要知道,组委会手上可没有高温消毒车,或者紫外消毒柜,更没洗涤灵,84消毒液等消毒药剂。加上诗会时间又是初夏,正是病毒细菌摩拳擦掌的时候,要保证这么多人吃饭不出问题,着实不易。最好的办法就是分餐制,但是,在短时间内征集到上万套餐具也不是件简单的事情。这还不算完,由于组委会人手紧张,经费有限,最好能做一顿吃几顿来降低成本,可惜组委会手里又没有冷藏设备,炎炎烈日之下,中午煮的米饭下午就馊了,如何制作保质期为两天的食物还是一个难题。 话说时间一天天迫近,这天,负责餐饮的组委会一号成员(简称一号,以下工作人员均效仿此命名法规)在附近的山坡上溜达,猛然抬头,大片的竹子跃入眼帘,这些竹子叶片宽大,完全可以充当一次性餐盘。一号摘了一大捧竹叶,兴冲冲地带回办公室。 就在一号陈述完临时餐盘计划,组委会成员全部表示肯定和赞同。特别是二号提供了更为重要的线索,我们家旁边长着不少这种叶子,我们经常把它们垫在瓦盆里,这样米饭就不会粘在盆边上。有一次,饭刚煮好放在瓦盆里就被邻村的亲戚叫去了,过了两天才回来。发现盆里的饭竟然没有坏。这时三号提出建设性意见,可以用这些叶子将米饭包扎起来,这样可能会提高保鲜性能,同时增加了便携性。组委会最终决定,叶子包米饭立即进入试制阶段。结果自然是大获成功,为了配合诗会的雅致将叶子包米饭命名为粽子。作为屈原诗会特供食品免费发放。 科学注解 一号同志找到的竹叶实际上是箬竹的叶片,这种竹子在长江以南有着广阔的生存空间。它的叶片比通常见到的毛竹,箭竹之类的叶片要大得多。适合包装食品,同时也可以用来制作斗笠等雨具的防水材料。除了宽大,箬竹叶中确实含有一些可以抑菌的成分,实验证明箬竹叶中所含的黄酮类化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杆菌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看来,粽子延长存放时间,可能不单单是高温蒸煮的功劳。 除了宽大和能够抑菌,箬竹叶片吸引人的还有一点,那就是在高温蒸煮后还能保持翠绿的颜色。这主要跟其中含有的大量叶绿素有关。科研人员,已经开发出高效提取箬竹叶绿素的方法,所以,你吃的奶油蛋糕上的绿色叶片,也许就是箬竹叶帮你染绿的。不色泽诱人,箬竹叶还能赋予粽子一种独特的清香味,这也是很多人喜欢吃粽子的原因。有研究称,箬竹所含的丰富的氨基酸和糖类在加热时发生反应,它们的产物就是粽子清香的源泉。 虽然北方的芦苇叶,南方的芭蕉叶都不时作为粽子的外皮包装。但是要论粽子正宗,还需要回到箬竹叶上来。那份清香是无法简单替代的。 防蚊虫有艾蒿 艾蒿还是菊花的表亲 五月初五的汨罗江畔,诗会进行得热烈而成功。由于卫生有方便的粽子的成功投放,整个会场没有出现拉肚子等急性胃肠道。在清香的粽子填饱肚皮之后,各路诗友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不知不觉中,太阳就下班了。伴着一轮新月的升起,大批的蚊虫蜂拥而至。五月初的江南已经迎来了雨季,到处是星星点点的水洼,为蚊虫提供了舒适的繁殖场所。在会场周围临时搭建的棚子里,拍蚊子的巴掌声此起彼伏。蚊子咬人是小,影响了第二天的讨论和闭幕式可就不好了。就在一号同志急得团团转的时候,家住会场旁的组委会七号献出妙计,我们家在夏天晚上是经常会在屋外的篝火上添加一种艾草,只要有这种气味,蚊子就不敢过来了。组委会立即人手去附近的山坡上采集艾草,投入会场中央点燃的熊熊篝火中,尽管气味不是令所有人都愉悦(插一句,我小时后就不喜欢熏艾草的味道),但是这感觉比起挨蚊子咬还是强百倍了。毕竟能享受一个没有蚊虫的美梦了。 科学注解 端午节很多地方都有在门上悬挂艾蒿的习俗。随着杀虫剂,灭虫等多种灭虫武器的使用,这种传统的驱虫材料的实际功用已经逐渐被人们遗忘了,艾蒿变成了一种节日的象征符号。 艾蒿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桉树脑和1,8-桉叶油素等有着不俗的驱虫效果,可以作为驱虫成分添加到床上用品等易于招虫子的生活用品中,甚至可以制成生物杀虫驱虫剂,为绿色蔬菜生产贡献力量。更令人惊异的是这些成分还有杀菌,抑菌的作用,据报道,添加了艾蒿成分能够抑菌的保鲜袋已经在开发中,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能在市场上见到它们的身影。艾蒿可能要迎来第二春了。 艾蒿实际上是菊花的表亲,它们都是菊科植物。蒿属植物的外貌特征,大多有着小黄花,叶子像羽毛那样深度开裂,或者干脆裂成了细丝状。如果说,外貌特征不明显,它们的体味肯定会给你留下深刻印象。那种特殊的味道(大概是桉树脑)是绝大多数蒿属植物的特征。所以很多蒿属植物都能够驱虫。 附带说一句,蒿属植物除了驱虫抑菌,还有不少本领,比如含有青蒿素的黄花蒿和甘青蒿就是对抗疟原虫,治疗疟疾的灵丹妙药。 菖蒲来提神 图中的唐菖蒲经常被误认为菖蒲 尽管艾蒿驱散了大部分蚊虫,但毕竟还是有部分漏网之鱼。经过一夜的人蚊之战,不少诗友都是头昏脑涨,毫无精神。早已料到这种情况的一号同志,一大早就已经派人去采集一种香草。 一号同志有一次为宫廷赶稿的时候,思绪纷乱,夫人捧着一大把草冲进书房,说是早上碰见的,闻着有些香就带了回来,想让一好同志给鉴别一下。一号同志刚想发作,突然,一股异香冲入鼻孔,顿觉神清气爽,不到半日即完稿上交。他派人去采的正是这种现代名叫菖蒲的香草。 香草很快被采了回来,放置在会场四周。一上午的讨论和闭幕式没有一个人打盹。 最终大会在一片和谐中结束,在闭幕词中,一号同志特别对为此次大会作出突出贡献的三位植物朋友箬竹、艾蒿和菖蒲提出表扬,并提议将这三种植物作为以后每届纪念诗会的指定植物。就这样,箬竹、艾蒿和菖蒲成了端午节的标志,并在民间广为流传。 科学注解 和艾蒿一样,菖蒲也是在端午节是被悬挂于门上的辟邪用品。虽说,它的气味也比较浓郁,但是与艾蒿相比,其身份更偏重于药物,而非驱虫剂。 通过化学分析,我们知道菖蒲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是-细辛醚和-细辛醚,这两种物质都有镇静安神的作用。在动物实验中,-细辛醚还有抗抑郁,平喘等多种功效。而相应的药物正在开发过程中。 此外,还要说明一点,这里所说的菖蒲是天南星科菖蒲属植物。而网上传播的很多菖蒲的图片实际上鸢尾科的唐菖蒲属植物。虽说,只有一字之差,却是八竿子也打不着的两类植物。其主要区别就在菖蒲的花序像马蹄莲,拥有佛焰状的总苞和棒子一样的肉穗花序;而唐菖蒲的花序则像鸢尾,拥有亮丽的大朵大朵的话以及花朵顺序排列的总状花序。 后记 关于端午节植物的来源,大多是跟祭祀的传说有关。而在我看来,这些植物被发现和地位提升,只是人民群众利用植物智慧的结晶。诗会的故事也许真有其事,不过在没有证据之前,就权当是端午节的一个新粽子吧。
个人分类: 健康|1817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7: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