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煤矿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中国煤炭学会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第一届学
caity2008 2012-11-13 11:55
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论坛.doc
个人分类: 学术会议|20 次阅读|0 个评论
飞机起降为什么要收起小桌板打开遮光板,下生产现场(煤矿)呢?
热度 1 Greg66 2012-10-24 17:02
飞机起降为什么要收起小桌板打开遮光板 。 那么下生产现场(含煤矿),应该做什么?现在是否已经做到了?请大家回想下。 这个文章中提到的 教训 是什么?是不是人们都掌握了?怎么才能使大家都掌握而自动遵守规定或者常识?值得深入研究。
个人分类: 5|5035 次阅读|2 个评论
美国的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已经修订)
Greg66 2012-10-23 11:21
据博士生研究,美国 1900 年以来供发生煤矿爆炸事故 412 次,导致 10031 人失去生命,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爆炸引起 362 人死亡,发生在 1907 年,死亡人数最少的三次各导致 1 人死亡( 1983 年),最近的一次煤矿瓦斯爆炸发生在 2010 年4月5日,导致 29 人死亡。1949年以来发生特别重大爆炸事故5次,分别导致119(1951年),78(1968年),38(1970年),37(1962年),37(1957年)人死亡。 煤炭行业在美国并不是最危险的行业,我的大概印象中,农林牧渔和建筑业是比较危险的。
个人分类: 4|4166 次阅读|0 个评论
可以在这个网站上研究下美国煤矿的安全指标
Greg66 2012-10-19 12:33
美国煤矿安全监察局网站: http://www.msha.gov 他们使用的绝对安全指标有:(1)死亡人数;(2)没导致死亡但导致工时损失的伤害人次数;(3)没导致死亡也未导致工时损失的伤害数;(4)损失的工作日数。共四个。死亡1人的损失工时数为6000天,所以死亡也是工时损失伤害的一种,离岗、转岗、工作受限1天都计为1天工时损失。 相对指标有:分母是20万工时的,分母是百万吨煤炭产量的,分母是伤害次数的,大约三种。 事故统计、安全指标是预防事故的基础。
个人分类: 4|370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甘肃省白银市屈盛煤矿9.25事故情况通报
Greg66 2012-9-27 03:22
甘肃省白银市屈盛煤矿9.25事故情况通报 请学习安全累积原理。
2621 次阅读|0 个评论
抵制日货,抵制国货,抵制劣货
热度 1 张厚刚 2012-9-25 16:54
甘肃一煤矿,钢丝绳断,导致至少20人死。这钢丝绳是哪里产的?是日货,还是国货?不论什么货,伤我同胞性命者,都要抵制。 中广网白银9月25日消息(记者张磊)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截止到今天中午十二点,发生在今天凌晨的白银屈盛煤业公司煤矿安全事故已导致20人死亡,其余受伤人员正在紧急救治当中。 今天凌晨零时十分,白银市屈盛煤业公司煤矿夜间下班之后,在34名井下作业人员煤矿副井井筒人车提升过程中,发生钢丝绳断绳 跑车 事故,经过紧急施救,到中午十二点,共有27人升井,其中13人死亡,14人被紧急送往当地医院救治。还有七人被困井下,但经搜救人员确认,已全部遇难。 另据白银市委常委、副市长齐永刚介绍,发生事故的煤矿为私营煤矿,设计产能九万吨。事故发生时,煤矿正处于停产整顿期间,当时当班人员正在井下实施维护作业。在升井过程中,运载工作人员的矿车钢绳突然发生断裂,随即车辆失控下滑,导致惨剧发生。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安监人员表示,拉运工作人员的两节矿车一共核载24人左右,却拉运了至少30人,因此,可以确定矿车严重超载。但是,事故原因还有待进一步调查。 另据介绍,事故发生后,甘肃省省委书记王三运已作出批示,要求千方百计抢救伤员,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同时,要求加强管理,对事故责任要严肃追究。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582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国务院安委会关于印发 神华集团煤矿安全生产经验的通知
Greg66 2012-7-27 23:52
国务院安委会关于印发 神华集团煤矿安全生产经验的通知
3135 次阅读|0 个评论
抚顺的矿井
热度 11 fdc1947 2012-7-27 07:28
写了苏州的井,又写了草原的井,就想到了抚顺的矿井。矿井当然不算传统意义上的井,但是它毕竟也是井。 1970 年,在学校呆了六年,好容易盼来了“ 4600 部队”(那时,大学毕业第一年工资 46 元)。分到抚顺开始的第一件工作便是下井,接受工人阶级的再教育。那时候,抚顺还担着煤都的头衔。我所在的矿是抚顺四大煤矿中最小的一个,当时已经开始萎缩,一天也就出五六千吨煤。当然,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何况还是个还没有瘦死的,当时,一天能够出五六千吨煤的矿,在全国还应当排在很靠前的位置。工人有好几千,下面管辖三个中学,每个中学的学生都在一千多、最多的两千(当时的学制,中学有四个年级),都是这个煤矿的子弟。我们这些人下井干活,只是帮着干点杂活,不给工人们添麻烦就不错了。 要下井,首先是换衣服,带班的把我们领到公共更衣室(真正干活的工人有各人自己的更衣柜)。如果去采煤,就脱得一丝不挂,穿上一套工作服,一双高统胶靴。然后,去领工作帽、矿灯(这是要登记的,表明下井了)。把蓄电池往腰带上一挂,矿灯往帽子上一别,就有点像个矿工了。 工人们下井是从斜井往下去的。井口有两种矿车, 一种供人上下,另一种下料,料者,木头、帘子等等(木头,像枕木那样的方木,作顶板支护;帘子则由高粱秸秆所做,用于回填沙子时作隔离)。供人上下的车有点像现在旅游的索道车,两个座位一排,背朝井下,共十排还是十五排记不清了。坐好后,铃声一响,钢缆一放,车就下去了。约莫两三分钟,车停下。下车就到达地下的第一个中转枢纽,叫做“零路”的地方。那里灯火通明,巷道高而宽,估计三米多高、五六米宽。电车往来不绝,当然是窄轨的小车。旁边还有多个支巷道,或维修设备和机械,或存放物质等等。之所以叫零路,是因为这里海拔高度为零(井口那里是海拔一百多米)。煤矿井上的通风设备先送风到矿井深处,然后回出来,所以零路处主巷道风很大,温度较低。如果在这里工作,就要穿较多的衣服。 如果要去采区(采煤的地方),需要在零路那里换乘继续往下走的车。此车与刚才下来的车类似,不过略小。坐上后,要乘更长时间,才可以到达各个采煤或者开拓的区域。每个区域都以所在海拔高度为标记。例如六百三,那就是在海拔 - 630 米处。所谓开拓,就是建造巷道,与石头打交道。到了井下,往往需要还走很远的路才能到达工作地点,远的要走个把小时。那里面真是一座地下城市。 抚顺的煤层很厚,一般一层煤就有几十米厚。采掘时从底下采起,每次采约两米厚、两米多宽的一条,采掘的工作面称掌子面。那时,采掘还是靠打眼放炮。放炮后,在“地上”续上“溜子”,溜子是 铁制的传送 带,下面是铁板,铁板上是铁制的传送链条,链条两侧固定着几寸长的小铁棍。工人们用铁锹把煤攉到溜子上,马达一开,链条上的铁棍就把煤输送到巷道口,再经过一级又一级的传送带(称为皮带)传送到井上。我们的工作经常是帮着攉煤。采掘完了一长条,再挖它旁边的一条,同时需要用沙子把采掘过的地方填死,称为充填。充填是用压缩空气为动力的,即用风把沙子充填进去。这个工作不用多少人,用不着我们这些“支援者”。一般情况下,一天三班,两个班采煤,一个班回填。这样一条采完又采一条,采完底下的一层,再一层又一层地采上面的。 在采掘的时候,为了防止上面的煤层塌下来,需要用木头把顶板支撑住。但是塌方的事情还是经常发生,小的塌方天天有。所以,到了井下不是随便那里都能坐、站的,坐错了地方就会被骂。挨了骂真要感谢人家,那是救你的命呐。不过工人们看我们文质彬彬的,不大骂我们,只是把我们拉到可以坐的地方。有一次,我和一位工人坐在一边休息。突然,他跳起来拉着我就跑,我还没有反应过来,后面就塌下来一片。亏得他拉我跑开了,不如我的身体可能会被砸中。就这样,我的左胳膊还是被蹭了一下,鲜血直流,赶紧升井,裂口深的地方还缝了两针。四十年后,我的左手皮下,仍然残留着星星点点的煤屑。 只要不是特大塌方,死的人一般不会很多。怕的是瓦斯。井下都有瓦斯,那个矿里约一半家庭的燃料是井下抽出来的“嘎斯”。如果突然瓦斯突出,引起爆炸,那就会死很多人。 1962 年,一次瓦斯爆炸,死了一百多人。老矿工们提起此事,十多年后仍心有余悸。每到应该下班到家的时候,如果没有回来,家里人就会到路口眺望。再不回来,就会找电话往矿里去电话问讯。 矿上的救护队有百十来人,平日里似乎没有事情,每天出操、训练、吃饭、打扑克。出了事情可要往下冲。我有一个学生,父亲是矿长,他毕业后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下乡,而是当上了救护队员。一次,矿上出事故,救护队冲下去,他光荣了。 从井下上来,露在衣服外面的地方,都漆黑一片,第一件事情就是洗澡。烟瘾大的人,裤子脱了一半,坐下就赶紧点上烟。许多工人洗完澡,回家,坐上炕就喝酒。喝得醉醺醺的,猛猛的睡上一觉。清醒了,又该上班下井去了。 我在几年里,怎么也下过几十次井。但是,大都有人领着,稀里糊涂的跟着走。所以,对于井下的路,仍然是不怎么认识。到底有多少井口,多少竖井多少斜井,也说不清楚。 现在,几十年过去了,据说那个矿已经不出煤了,但是,仍然有一支相当大的队伍,维护着井下的设备。
个人分类: 我的回忆|4992 次阅读|24 个评论
一次会议救了我们的命
热度 3 mqr 2012-3-15 14:01
一次会议救了我们的命 经过“八三一战斗”之后,单位出现了“大联合”的“和平”局面。开始“促生产”了。负责“红山”(原西山改名为“红山”)煤矿勘查的人员,为工作方便,直接住到了山上,与煤矿的人住在了一起。但钻探施工已不能进行(因在两派掌握新式武器之前,大部分钻杆被做成了一杆杆 1.5 — 2.0 米长的土炮,年轻力壮的人手一只),地质队自己只能挖少许探槽。主要任务是对煤矿的掘进矿井和生产矿井进行地质记录。 由于受文化大革命影响,煤矿早已不是三班倒,也只是白天一班生产。我们的地质记录和取样工作进度紧跟他们的生产进度。 我们每天早晨必须跟他们一起下井,或早一些下井,因为我们做地质记录(已简化为非正式编录)只能记录他们头一天施工的,利用他们打炮眼的时间,才能互不影响。他们打完炮眼后,要放炮、排烟、出碴,我们是无法工作的,我们就得退出,等第二天再编。 那一天早晨,我们吃过早饭后,又跟他们去下井,刚走出没多远,就被“大联合”喊了回来,说要开会。并说“是革命重要还是生产重要!”我们很生气,但也没有办法,只能忍,虽是“联合”,但我们处于弱势。 因为有的人吃饭很晚,拖拖拉拉,这个会等了好长时间才开。领导刚讲话没几句,就听外边吵吵嚷嚷,说“出事儿了,出事儿了”“死人了”等等。 出外一问,情况才清楚,是下井的同志被毒死两个,有的还在输氧抢救。后来才弄明白,是头一天坑道已接近老硐,但没有相通,所以没有发现。硐虽没通,但节理裂隙通了,老硐里的毒气一夜之间渗满了生产坑道,人一进去,前面的同志就完了。有的同志说,“是这两个工人代替我们死了”,话虽不好听,但此话确实是真的。 事情就这么简单,“是革命重要还是生产重要?”生产重要,革命更重要,生命也重要。当然还是革命重要好,若不是这次重要的革命会议,而是生产重要不开革命会,我们的命不是早就没了吗!哪能活到今天。
个人分类: 闽山闽水|3135 次阅读|8 个评论
煤矿塌陷也能引发地震?
热度 9 pony1984621 2011-2-23 20:03
煤矿塌陷也能引发地震? 文 / 马志飞 蹊跷的地震    2010 年 12 月 28 日,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发生里氏 3.0 级地震,然而,当地人不以为奇,因为这样的事情在榆林一带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早在 3 年前就发生过类似的事情, 2007 年的一天下午,中国地震信息网发布消息:陕西省神木县发生 3.3 级地震。同一天,该县某乡镇煤矿向上级报告:煤矿发生塌陷。人们不禁猜想:难道地震和煤矿塌陷有什么联系?   事实证明确实如此,这些地震就是由煤矿塌陷引发的。神木县因煤炭资源丰富,地下采空区也分布较多,因采空区塌陷而造成的地震自然也就时有发生。据《西安晚报》报道,近两年来,神木县因塌陷引发的地震竟有 11 次之多,震级最高 3.3 级,最低 1.5 级,每次地震间隔时间最长 5 个多月,最短的不足 1 天。 地震与塌陷孰为因果?    2007 年 8 月 6 日凌晨,美国犹他州大学地震监测站监测到 1 次里氏震级 3.9 级的地震活动,与此同时,犹他州的一座煤矿发生了塌陷事故, 6 名矿工被困井下。经调查,研究人员初步认定是这场地震导致了塌陷事故,但是后来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该结论是错误的,不是地震造成了塌陷,而是恰恰相反——煤矿塌陷是因,地震为果!   首先,我们不可否认,地震确实可以造成地面塌陷。当地震灾害发生后,我们所关注的只是当时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但实际上,更多的破坏还会继续,原因就在于地震能诱发很多次生灾害,就像推倒的多米诺骨牌一样,形成一连串的反应,并从一个地域空间扩散到另一个更广阔的地域空间,即“灾害链效应”,如造成水库大坝溃决、震裂山体岩石造成崩塌滑坡、破坏地表形成地裂缝和塌陷坑等。   反过来,煤矿塌陷也有可能造成地震。我们知道,引起地震的原因有很多,如果按照成因来划分,主要为三大类:   构造地震,又称为断裂地震,正如我们用力弯曲钢尺达到一定程度它会突然折断一样,这种类型的地震分布最广,强度也最大,地球上约 90% 的地震都属于构造地震。   火山地震,即火山喷发时由于气体的冲击力所引起的地震,强度较小,波及范围也小,只是在火山周围地区有较显著的影响,这种地震仅占地震总数的 7% 左右。   塌陷地震,是一种地层突然沉陷产生巨大的冲击力而成,在石灰岩发育的地区,岩石被地下水溶蚀形成巨大空洞,当空洞向下坍塌时就容易造成地震,一般而言直径在 20 米以上的土层或岩层塌陷坑的能量都足以形成 1~2 级的地震。如我国广西桂林地区分布着大量的地下溶洞, 20 多年来,桂林地震台记录到半径 100 千米以内的数十次低震级地震,这些地震与塌陷的日期及地点均能相互对照。除此之外,人们开采矿产资源后在地下遗留了大片的采空区,上覆岩层坍塌往往也能引起地震,这种塌陷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 3% 左右。 预防灾害任重道远   历史上,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地震通常都是构造地震,至于陷落地震只是近年来才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通常情况下,塌陷地震的震源较浅,震级不大,多为 1.5~3.5 级,最大的 1 次是 1991 年发生在北京市门头沟区某煤矿的 4.3 级地震,而且这种地震的影响范围较小,一般只对矿井的安全生产和矿区周边的建筑产生破坏。   但是,采空塌陷是我国面临的一种十分严重的地质灾害,这种灾害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的矿山及其周围地区,其中又以煤矿采空塌陷最为突出。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 20 个省区内,共发生采空塌陷 180 处以上,塌陷面积超过 1000 平方千米。全国发生采空塌陷灾害的矿业城市近 40 个,其中严重的有 25 个,如山西大同、河北开滦、辽宁抚顺、安徽淮南、江苏徐州、黑龙江七台河、河南焦作、山东枣庄等。   由于目前世界上对地震的预测预报仍依靠对断裂等构造活动的研究,所以面对错综复杂的地下煤矿采空区,想要在地表规划建设时合理回避十分困难,若要预防陷落地震则更是不易。而且,随着人类对能源需求量的不断增加,煤矿的开采规模和深度将会更大,煤矿塌陷地震发生的几率和强度也将会有所提高,其危害也将会更加严重,如何有效防治采空塌陷及塌陷地震,是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个人分类: 科普写作|6196 次阅读|14 个评论
[转载]大同忻州窑矿11#煤层8935 面防冲断 顶技术研究项目招标
热度 1 edward3 2011-2-18 13:14
大同忻州窑矿11#煤层8935 面防冲断 顶技术研究项目招标大同忻州窑矿11#煤层8935面防冲断顶技术研究项目招标 所属行业:商业服务 一、招标项目名称:忻州窑矿11#煤层8935面防冲断顶技术研究二、招标内容:忻州窑矿冲击地压频繁发生,造成巷道破坏及设备受损严重,给安全生产带来极大危胁。拟以11#煤层8935工作面为具体研究对象,开展深孔爆破强制断顶防冲试验研究。对其它待采煤层的地质力学特征进行系统研究,对其冲击地压倾向进行预测。对冲击地压的成因及规律研究;包括对现采煤层的地质力学行为特征进行深入研究,结合已发现象探索冲击地压产生的机理及其与地质力学条件、采掘系统、采掘顺序、采掘方式、采掘空间参数及围岩控制方法等因素的相关性分析研究。以大幅度减小开采巷道变形量,降低冲击地压对工作面开采的危害,从而达到防冲效果。 三、投标人资格要求: 正规的研究单位、大专院校、公司;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具有本项目的研发能力;具有同类或类似项目业绩;本次招标不接受联合体投标。 凡有兴趣的合格投标方可携带下列资料购买招标文件。 (1)企业或事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原件及正本复印件); (2)组织机构代码证(副本原件及正本复印件); (3)税务登记证(副本原件及正本复印件); (4)法定代表人授权委托书或介绍信(原件); (5)被授权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6)近三年内在煤炭行业成功运行且与本次投标相同或类似的相关业绩证明;四、招标文件发售及要求: 招标文件从2011年2月15日至2011年2月21日工作时间上午8:00~12:00,下午15:00~18:00(北京时间)出售五、投标截止时间:2011年3月1日上午9:00(如有变更另行通知) 六、招标文件售价:500元/份 售后不退。
个人分类: 微震|2785 次阅读|1 个评论
系列:机制的故事【1】领导带班下井能保障安全吗
热度 3 陈安博士 2010-7-8 22:46
  【作者弁言:我们最近一直在考虑应急机制,在考虑应急机制前,必须考虑“机制”这个更广泛性的名词。我现在已经基本形成关于机制的一套先期的理论框架,正在撰写相关论文并随后找合适的期刊投稿,等这一套东西成熟时我就会连续地写出来告诉大家它们的有趣之处——没有办法,没有正式发表在学术期刊上的东西我一般不太想在博客上公布细节。不过,关于机制的故事都很有趣,我倒是很乐意把它们拿出来和大家分享。看看有没有人有兴趣和我共同研究。今天贴出机制的故事第一回】   其实,机制这个东西是个和每个人都天天接触的东西,可是我们不见得能够体会到它的存在。   比如,今天我在新闻里看到一则消息,一下子又让我想到了机制设计问题。这则消息的题目是《国务院:煤矿领导要轮流带班和工人同时下井》( http://news.sina.com.cn/c/2010-07-08/041420633125.shtml )。   我得赞扬这个新“机制”两句。我们总是说要强调安全生产,风险控制,可是,如果下井的都是矿工,是领导眼里命不值几个钱的“下等人”,想让企业重视安全都不可能,相应的上级要求和公众催促基本都会“随风而逝”。   于是,“安全”机制面对的窘境来了:企业的主要活动是生产,可是安全又得到如此重视,而两者看上去似乎不可兼得嘛!   其实,完全是原先的机制设计有问题,一个好的机制完全可以做到“鱼与熊掌二者得兼”的。   而今天我们很高兴地发现好机制出现了,那就是“领导轮班带班下井”。   当然,我们不可能让最大的领导每天下井,于是,我也注意到机制里有“轮流带班下井”一说,OK!如此,在注重安全的问题上就是完美机制了。   看来,我们国家并非是没有大明白人,一直都有,只是这些策略却没有进入实施阶段,让人遗憾。   这里稍微赞扬两句这个“领导带班下井”的安全机制设计的妙处:   1,机制设计的目的与达到的过程。机制目的是安全,而要保证安全,这需要全过程都要关注风险控制、信号预警以及事后处置。首先,就需要尽量消除隐患,然后根据一些可监测指标来建立一套完整的预警技术平台,最后则是在无奈出事后,有比较有效的应付策略。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消除隐患,而消除隐患的动力应该来自于自身生命的被威胁,此时人才会更加关注风险控制问题。所以,机制设计的前提就是要使隐患排查与控制得以重视。   这次的机制是把“目的”和“过程”联系到了一起,也使参与决策和安全要保障的人成为一个一致的对象,这就好多了。   2,机制中的多主体问题。要达到“安全”这一目,有两个参与主体:决策主体和作用主体。如果在两个主体是同一个的时候,就会更能保障安全,如果是两个分离的主体,则会增加控制风险的难度。   在之前,我们的矿业安全只和员工这一作用主体(或承担主体)的生命有关,而至多和领导的官帽子有关,帽子明显比生命轻,丢了就丢了,不影响大局;但是把命押上去的人可非常不同,丢了就啥都没了,所以,戴帽子的人也就不会太理会这个问题,但是,拿命下井的人可是很重视这个问题。   之前的问题焦点在于拿命下去的人没有决策权,而有帽子的人才会参与决策——终于形成矛盾而无法解决,于是,原有状况持续着。   三、机制的执行性与监督问题。这个机制本身没有提到执行与监督的事情,不过我想,因为矿工每天上班,知道谁来带班,如果没有来,自己心里就要不满意了,那么这样的不满如果给一个途径宣泄,这样自然就具备执行性。这一点完全可以通过网络或其他形式来表达,依据现在网络和管理的力量,做到是完全可以的。   四、具备推广性。
个人分类: 专论—管理学论稿|5148 次阅读|5 个评论
中国,为你喜,为你忧
jove20020 2010-4-16 21:55
中国到底怎么了?难道天生一“贱”字可形容?提倡环保几年了,真的环保了吗?中国出口数据是喜人的,是有多少普通劳动者的血与泪混合而成的交织着和谐二字的“吻别”。上苍真是公平吗?发达国家为了环保而放弃的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可以转移到中国贫苦的地方,算是给地方增加就业,要创造“神圣”的经济数据,廉价的不能再廉价的廉价品,能让中国的普通劳动者披上神圣的“嫁衣”去拜见“阎王”,真是中国的悲哀。天天喊着为祖国而生,为祖国而亡的英雄气概再现,这样的气概这样的境遇这样的凄惨这样的乏味,比比皆是的......,那些炫耀的经济数据能换回多少即将失去或已失去生命的中国劳苦大众? 中国的煤矿事故,中国的硅加工厂,......,这样的悲哀,这样的凄凉,寒心。 中国发展了,劳苦大众倒下了一批又一批,廉价的加工厂依然是廉价的加工厂,出口增长又能怎样?多少是高附加值产品?“中国制造”,这四个字赋予中国普通劳动者的“嫁衣”,把中国的神奇带给世界,可世界能把神奇带给中国吗?真是中国世界了,关键是世界能否中国? 地震乃天意,实属无奈,也是一样的悲哀,诉说着中国人的哀怨,祈福,祝愿。 雄狮崛起,横扫万里江山于足下。可否?梦游吗?就算是吧。 朋友好运!知足者常乐!在路上 (一家之言,仅作参考)
个人分类: 社会现象|954 次阅读|0 个评论
这是低碳生活吗??
purplelab 2010-4-6 19:25
这是低碳生活吗?? 刚刚吃饭后在鸭绿江边散步,看到朝鲜漆黑一片,虽然天天如此,但几天突然想问,这样的低碳怎么这么别扭。 王家岭的奇迹,一样的别扭。
个人分类: 观点请教|2525 次阅读|2 个评论
煤矿矿难何时休?
pony1984621 2010-3-3 17:11
作者:马志飞 哲人云: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然而,就矿难发生而言,我们可曾记得,已经多少次踏进这 同一条河流 ?每隔一段时间没有矿难的坏消息传来,人们都会欣慰地认为,这是太多鲜血让人警醒的结果。然而,坏消息却在这个时候不期而至。 这是《人民日报》对矿难事故的一段评论。这不是危言耸听,因为接踵而至的灾难一次次地敲响警钟,却又一次次地被人们的熟视无睹所淹没。 2009 年 11 月 21 日 ,黑龙江龙煤集团鹤岗分公司新兴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 事故发生时全矿井下作业人员 528 人,有 420 人安全升井,截止到 27 日 16 时 40 分,找到遇难人员 108 人。 11 月 22 日 10 时,湖南省辰溪县田湾镇郭家湾煤矿又发生一起瓦斯事故。截至 26 日,这起矿难已造成 15 人遇难, 11 人受伤,其中 2 人被严重烧伤。 11 月 26 日 晚,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仁县发生一起瓦斯事故,初步核实事故已造成 9 人死亡, 1 人下落不明。 类似这样的事故几乎每天都有发生,但我们不应习以为常,如果只是漠视和冷眼旁观,等待我们的永远只能是下一次的灾难。 煤矿矿难统计 2009 年,我国已发生 4 起特别重大煤矿事故:山西屯兰矿难、重庆同华矿难、河南新华矿难、黑龙江新兴矿难,其中 3 起发生在国有大型煤矿,国有大型煤矿事故呈现多发态势,形势严峻。 据统计, 2008 年我国共组织查处煤矿事故 1901 起,全国煤矿共发生重特大事故 38 起,死亡 707 人,同比起数增加 10 起、上升 35.7% ,死亡人数增加 134 人、上升 23.4% 。当年小煤矿产量仅占全国总产量的 35% ,而事故死亡人数高达 73% ;小煤矿共发生 26 起特重大事故,占全国煤矿重特大事故总起数的 68% 。 2007 年全国煤矿共发生事故 2420 起,死亡 3786 人,同比分别下降 17.8% 和 20.2% 。其中重特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 28.2% 和 23.0% 。 2006 年全国煤矿共发生事故 2945 起、死亡 4746 人,同比分别下降 10.9% 和 20.1% 。 2005 年全国煤矿共发生事故 3341 起,死亡 5986 人,同比分别下降 8.2% 和 0.7% 。 通过近年来的统计数字可以看到,我国煤矿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逐年减少,但与国外相比,百万吨死亡率仍然过高。煤矿百万吨死亡率是反映我国安全生产问题最突出的煤矿安全生产状况的指标,它是煤矿事故死亡人数与原煤产量的比率,用煤矿每生产 100 万吨原煤因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来表示。 2008 年我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 1.182 , 2007 年为 1.485 , 2006 年为 2.041 ,但美国煤矿 2004 - 2006 年的百万吨死亡率分别仅为 0.027 、 0.021 和 0.045 。 1999 年以来,波兰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一直在 0.4 以下。我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竟是美国等先进国家的 30 ~ 50 倍! 矿难种类及成因 按伤亡事故的性质可将煤矿矿难分成瓦斯爆炸、煤尘爆炸、煤与瓦斯突出、透水事故、矿井失火、炸药爆炸、顶板塌方等几种类型。 1. 瓦斯爆炸 瓦斯一直是中国煤矿安全生产的第一杀手,主要是成分以 甲烷 为主,另有少量的 硫化氢 、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和水气等,它是在煤的生成和煤的变质过程中伴生的气体。在成煤的过程中,古代植物的纤维素和有机质经厌氧菌的作用分解而生成的瓦斯。由于甲烷具有可燃性,因此一定浓度的瓦斯、高温火源的存在和充足的氧气即可燃烧,极易发生爆炸,爆炸产生的高温高压形成强烈的冲击波,直接威胁着井下工人的生命安全和机器设备。而且,爆炸后生成大量的有害气体,造成人员中毒死亡。 2007 年山西洪洞新窑煤矿 12 5 矿难、2009 年山西屯兰煤矿 2 22 矿难、 2009 年河南平顶山 9 8 矿难、 2009 年黑龙江鹤岗市新兴煤矿 11 21 矿难 等 都属于 特大瓦斯爆炸事故。 2. 煤尘爆炸 煤尘爆炸是在高温或一定点火能的热源作用下,空气中的氧气与煤尘之间发生的一种急剧反应过程。煤尘爆炸是一种非常复杂的链式反应,往往是由瓦斯爆炸引起的,而且当有煤尘参与时,产生的冲击波能将巷道中的落尘扬起,导致新的爆炸,如此反复可形成连续爆炸,小规模的瓦斯爆炸甚至可能演变为大规模的瓦斯爆炸事故。煤尘爆炸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煤尘本身具有爆炸性。二是煤尘在空气中呈悬浮状态,并达到一定的浓度;三是引爆的高温热源。煤尘爆炸放出大量的热能,温度很高,而且爆炸气体中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易造成井下工作人员死亡。 2004 年山西吕梁蔡家沟煤矿 5 18 矿难、2005 年黑龙江七台河东风煤矿 11 27 矿难、2006 年枣矿集团联创公司 2 23 矿难、2006 年山西灵石县蔺家庄煤矿 7 15 矿难等都属于煤尘爆炸事故。 3. 煤与瓦斯突出事故 煤与瓦斯突出是指在压力作用下,破碎的煤与瓦斯由煤体内突然向采掘空间大量喷出,会给采矿者带来危险的一种现象。虽然煤化变质过程中大部分瓦斯会逸散到大气和周围地层里去,但仍有一部分储藏在煤层中。如果煤层中的瓦斯骤然释放,就会造成酿成重大灾祸。在大量的有害气体瞬间涌入后,会形成窒息,但不一定会发生爆炸事故。 2008 年重庆市万盛区油坊煤矿 3 17 矿难、2008 年云南昭通地区威信县 3 14 矿难、2008 年河南省登封市 9 21 矿难、2009 年重庆市松藻同华煤矿 5 30 矿难等都属于煤与 瓦斯突出事故。 由于 瓦斯 燃烧时热量很高,因此如果能够合理抽取并加以利用,不仅可以消除瓦斯隐患,而且可以创造一定的经济利益,成为一种新的能源。现在世界上很多国家已经成功实现对瓦斯气体的利用,我国也实施了相关规划,预计到 2010 年我国将逐步建立煤层气和煤矿瓦斯开发利用产业体系。 4. 透水事故 由于煤矿开采是在地下从事生产活动,其特殊的工作环境决定了这项活动必然要与各种地下水打交道。矿井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大气降水、隐藏的地下水形成的水库、小煤窑采空区积水、地下暗河等各种地表水和地下水会通过裂隙、断层、塌陷区等各种通道涌入矿井,当涌水量超过正常排水能力时,就造成矿井水灾,甚至淹没整个矿井。矿山水灾的主要原因有:未及时采取有效的探、防水措施;水文地质情况不明;缺乏附近老窖、旧巷的积水资料;排水系统不完善以及排水设备能力过小等。 2008 年山西宁武县 6 13 矿难、2009 年黑龙江省鸡西市 4 4 矿难、2009 年湖南省常宁市 3 21 矿难、 2009 年贵州省晴隆县 6 17 矿难等都属于透水事故。 5. 矿井失火 因矿井通风条件、照明条件、工作空间不同于地表场所,不当用火容易引发火灾,导致人员伤亡、设备损毁,甚至可能引起瓦斯或煤尘爆炸,造成更大的危害。矿井失火的原因既可能是由煤炭自燃而引起,也可能由外部火源如明火、电缆着火、电气设备产生的电弧火花以及放炮等而引起。 2008 年黑龙江省鹤岗市富华煤矿 9 20 矿难、 2009 年辽宁省阜新市中兴煤矿 10 9 矿难等都属于矿井失火事故。 6. 炸药爆炸事故 煤矿企业在井内进行爆破施工时,爆破物品的发放、运输、使用、退库等相关环节都需要严格的监督管理,对爆破作业的操作流程的安全技术措施需严格执行,爆破人员应进行严格的培训,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导致事故的产生。 2008 年山西省吕梁市 6 13 矿难、 2009 年神华宁煤集团大峰矿 10 14 矿难等都属于炸药爆炸事故。 7. 顶板塌方事故 顶板塌方事故是指在井下采煤过程中,顶板意外冒落造成的人员伤亡、设备损坏、生产中止等事故。产生的原因包括:地质条件不好、缺乏有效支护、不遵守开采操作规程等。 2006 年新疆阜康市广源煤矿 8 13 矿难、 2007 年山西长治县曙光矿 1 3 矿难、 2008 年江西省丰城矿务局建新煤矿 9 2 矿难、 2009 年湖南省攸县牛形煤矿 3 1 矿难 等都属于 顶板塌方事故。 除了这些井下的突发性矿难之外,不合理的开采活动也会对地表造成不良影响,引发地面塌陷、地裂缝、滑坡等地质灾害。同时,矿难发生后幸存人员的心理创伤也不容忽视,许多幸存者始终难以从矿难的噩梦中苏醒,隐藏在心理上的创伤和恐惧感极大地影响着他们的正常生活。 矿难的预防 为实现煤矿零事故的生产目标,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 第一,政府的正确引导和严格的监督检查。 血的事实一再警示我们:违规经营和缺乏监督,终究难逃惩罚。一些不法矿主违规建设、非法生产,而当地政府机关和相关执法部门却又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监管不力,甚至官煤勾结,滋生一系列腐败问题。近年来我国发生的矿难中,大多是人为事故,而且绝大多数为小煤矿生产事故。为了降低事故发生率,我国已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等多部法律法规,并多次实施资源整合和煤矿整改,将违规建设和非法生产的小煤矿一律关闭,对现有的煤矿实行矿难问责制度,无论是国有煤矿还是地方集体煤矿、私营煤矿,均要受到政府部门的正确引导和严格的监督检查。 第二,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安装相关安全设备。 小型煤矿、私营煤矿之所以事故发生率高于国有大型煤矿,原因之一就是为了降低投入成本而未能按照国家要求安装相关的安全设备,如通风设施、排水设施、救护设施等。没有这些安全设施做保障,一味追求经济利益,其风险程度大大提高,一旦发生意外,后果不堪设想。不按国家法律法规办事的煤矿企业,只能整改和关闭。 第三,积极开展员工的生产技能培训和安全救护培训。 正是由于采煤活动的特殊性,所以必须要求具有特殊专业技能的员工在井下从事生产。有些矿难事故的发生,就是由于员工违规操作或者对突发事件处理不当造成的。发展现代采煤产业,不仅要在设备上更新换代,而且要在技术、管理和制度上走入先进行列。这不仅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创新,同时也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美国矿山安全和健康管理局是管理全国矿山安全的机构,隶属于美国劳动部,除了依靠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严格管理之外,还专门负责给矿工们创造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负责对矿工进行紧急情况下的逃生训练。我国相关部门也可以定期开展类似的培训和演练,培训煤矿员工的安全救护技能。 第四,搞好地质调查工作,掌握详细的地质资料。 对于煤矿采掘工作面经过区域的地质构造必须要调查清楚,通过地质构造带时要采取可靠的安全技术措施。地质勘探单位应当查明矿床地质情况,这些基础资料主要包括煤层赋存条件及其稳定性、煤的结构类型及工业分析、煤的坚固性系数及煤层围岩性质及厚度、煤层瓦斯含量、瓦斯成分、煤的瓦斯放散初速度等指标、地质构造类型及其特征、火成岩侵入形态及其分布、水文地质情况等。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是,在任何时候,经济的发展都决不能以生命为代价。当我们看到祖国不断强大的时候,当我们看到胜利和喜悦的时候,同样不能忘记曾经的灾难和伤痛,依然要心存忧患意识,时刻保持警惕,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原文载于《生命与灾害》2010年第1期 )
个人分类: 发表作品|3585 次阅读|6 个评论
矿上二三事
pinjianlu 2010-1-30 21:37
我从小就在一座矿山长大,那时的煤矿都是国营的,但也有一些私人小煤窑,都是附近的农民自己搞的,规模非常小,安全也没有任何保障,是无法和国营煤矿竞争的。但国营煤矿偶尔也会出一些事故。 我们煤矿里的工人也都是从附近或者很远的地方招工过来的,那时的工人真的有一种幸福的归属感,矿工虽然危险系数很大,但他们都把企业当成了自己的另一个家,工作虽累,但很少有人会抱怨什么。也有极少数人会偷懒,一般都会被当成挖社会主义墙角的人,被人唾弃。记得有一次,一个矿工进入矿井之前还有说有笑,说自己昨晚做了一个很奇怪的梦。但他并没有把梦当成一回事,也不认为不好的梦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厄运。于是他就和往常一样,高高兴兴的下井去了,可是这一去,就再也没有机会呼吸到矿井之外的新鲜空气了。井下发生瓦斯爆炸,他人都被炸成两截,上半身不知道哪里去了,被抬出来的时候只有下半身。所有的人都在叹息生命的脆弱,一瞬之间就可能陨灭,但大家也在惊奇他的那个梦竟是如此之准。 那时我还很小,基本上没有什么记忆,整个事情经过都是听父辈们说起的。现在煤矿都卖给了私人老板,私人老板俗称煤老板,他们的吸血让矿工们再也没有以前那种归属感了。我爸也在一家煤矿给煤老板打工,当个矿长,主管地面、地下的安全工作。实际上,要是出了什么事故,还得替煤老板顶包,让煤老板们高枕无忧。 有一次老爸的矿上发生事故,一个矿工被卷扬机扎死了。这个矿工有两个女儿,他的两个女儿陪同自己的母亲来到矿上索取赔偿。虽然能够得到一笔几十万的抚恤金,但是想到从此就只能母女们相依为命,家里就再也没有了男人,她们的心已碎了,母女相互搂在一起痛哭了一场。大女儿比较懂事,对母亲说:妈,你别伤心了,以后我会担起这个家。我爸非常同情他们,也非常佩服大女儿的勇气,于是和老板磋商,经过一番哀求之后,多赔了点儿钱。但已是天大的人情了,那个煤老板我见过,虽然他很有钱,一月收入可能我这一辈子都挣不到,但却非常抠门的。 当经济危机来到的时候,煤炭也开始削价了。其实对煤老板来说就是少挣了点儿钱而已,但他总觉得心里不舒服,就开始裁员,觉得不是无关紧要的人都要辞工放掉。一个烧锅炉的中年人,由于身体上有点儿缺陷,没娶到老婆,所以他自己没有亲生儿女。但有一次不知道哪个狠心的父母把自己的女儿扔掉了,就丢在他家门口,他好心收养了那个被丢掉的女孩儿。如今女孩儿已经十几岁了,在县城里上幼师。煤老板见他的工作不是很重要,可以随便找个其它工种的人来兼职一下就行了,反正就是给矿工们烧烧洗澡水而已,不需要再单独聘请一个人,就准备把他辞掉。他女儿又还在读书,失去了这份不算有什么前途的工作,就再也没有生活来源了,那样他女儿就只能失学,出去社会上也不知道干什么工作好,可能还会误入歧途,毕竟年纪还小。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他和他女儿在一起嚎啕大哭,都不知道该怎么去面对将来的生活。听到那哭声,我爸也觉得很心疼,我爸是一个非常感性而有同情心的人,就哀求煤老板,把他留了下来。 煤矿上还有很多事情,就不一一道来了,我希望我们这个国家应该更多的关心底层的老百姓,毕竟整个国家都是老百姓来撑起的。我们这个社会也应该充满了关爱,让我们整个国家就象一个大家庭一样。
个人分类: 心路历程|3349 次阅读|0 个评论
黑龙江煤矿爆炸43死65人被困
pony1984621 2009-11-21 21:41
黑龙江省一个煤矿21号凌晨2点30分左右,发生爆炸事故,已发现的遇难者人数已经上升至43人,仍有65人被困。 事发时井下有528人。发生爆炸的是龙煤控股集团鹤岗分公司新兴煤矿,初步确认起因是瓦斯突出,安监总局局长骆琳、国家煤监局长赵铁锤、鹤岗市主要领导,已经赶往事故现场组织指挥救援,目前事故救援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根据国家主席胡锦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重要指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也赶赴事发现场,指导事故救援工作。 出事的煤矿位于黑龙江省鹤岗市附近。煤矿所处的矿区已经有84年开采历史。 煤田范围南起峻德,北抵梧桐河,南北走向42公里,东西走向6公里,面积252平方公里。煤炭资源丰富,储量30亿吨。经营者经过黑龙江省政府批准,并由鹤岗矿务局改制注册,属於520家国有重点企业之一。有关企业聘请近九万名职工,与1400名技术人员,总资产65.1亿元,年产商品煤1200万吨。 资料来源: 凤凰卫视 2009年11月21日 18:09
个人分类: 地质灾害|1899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于煤矿用地下空间三维可视化数据采集设备的浅见
edward3 2009-7-20 11:37
因为与金码软件公司的朱先生的交流,关注了一下煤矿可行的三维可视化采集系统的情况。可能目前低成本、最可行、功能最多的方法是三维摄影测量。最有前景的肯定是激光雷达或者电磁波雷达。中间的方法应该是三维激光扫描仪。归根结底煤安认证的问题还是一个约束性的问题。摄影测量还具有成熟的岩体结构分析、位移监测、块度统计、爆破效果评估等功能。希望有一天能成为常用的安全生产工具。希望与对这方面兴趣的专家交流,一起做一点事情。比如联合申请国际合作项目。满足一下俺的煤矿情怀。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864 次阅读|0 个评论
即将消失的村庄
热度 2 lixuekuan 2009-5-29 08:30
古交市归太原市管辖的一个县级市,由于这里煤炭资源丰富,是太原市财政收入最多的县区。从古交上行20多公里,就到达了一个小村庄。这个小村庄离原来的曹坪乡只有2.5公里,翻过山就是静乐县。由于乡镇合并,曹坪乡并入河口镇,这里也失去了往日的繁荣。 回来的时候一个老农搭我的车去古交卖他的土鸡蛋,他给我讲了这个村的历史。可由于浓重的乡音我至今也没有明白这个村的名字怎么写。 据他介绍,在改革开放之前,这里是古交的粮仓。因为这里的土地是黄土高原上少有的红色黏土,抗旱能力极强,只要老天少许下雨庄稼就有好收成。 这个村原来有3个自流山泉,由于山下开煤窑,这个村的最后一个泉眼干枯了,这也加速了这个村的败落。 可以看出老人在讲过去事情时的喜悦和现在事情时的无奈。 尽管柏油路已经通到村头,尽管也通上了电,卫星天线几乎家家都有,也抵挡不住人们搬迁的步伐。很多窑洞坍塌了,很多土地荒芜了。各种各样的果树由于没有人管理死掉了。 这里的鸡蛋在古交卖到了1元一个,这里的土鸡50元一只。 这个村户籍上有500人以上,可在村里生活的只有40人了,并且都是45岁以上的人。 我仅仅把这个村美丽的风景拍了下来,别的我没有拍...... 不知道由于地下开采煤矿把水源破坏山西有多少这样的美丽村庄乡村被迫迁移、荒废。
个人分类: 未分类|6193 次阅读|1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21: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