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大学生活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大学生活

相关日志

[转载]再见了,文理学院
zhaoqingjun 2011-11-4 13:26
2007年,高三毕业,带着一家人的期盼来到了这里。坐落在卫星湖的校区让我感觉这与心目中向往的大学相差甚远!背靠黄瓜山,面朝卫星湖,一路的香樟林遮挡了直射下来的阳光。看着那个裸露的泥巴操场,顿时觉得刺眼极了。但是一切都是原生态的,一切都那么的安静。 大一与卫星湖携手,清晨湖边还有美女读书。湖水中央有个小岛,美名曰桃花岛。傍晚夜幕时黄蓉和郭靖会成双如对。大一特别懵懂,对一些未来充满了幻想。时常参加学校的一些活动,也觉得蛮有意思。就这样在一个环境优美的地方平淡地度过了大学一年。大一结束了便搬迁到了红河校区,虽然更现代化了,但依然还想念着那个原生态的卫星湖。 没上大学之前,向往大学生活。上了大学后,又开始慢慢回忆之前的大学生活。喜欢课间的时候讨论老师今天早晨的那些小动作,喜欢课后一起扛着摄像机到处转,喜欢去老师家里偶尔蹭蹭饭。在这里,有许多的故事幻化成许多回忆;在这里,还有那些亦友的老师;在这里,收获了纯真的友情;在这里,收获了唯美的爱情。或许还有些遗憾,但也不失美好。 2011年6月25日,我们拿到了毕业证还有学位证。第二天或第三天走得时候,都特别的平淡,只有在送别好朋友走的时候眼泪才掉了下来,双眼泛红。 而如今,大家都已经各奔东西了,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个来自各地的班级。班级的QQ群也变成了一排的灰色头像,或是潜水或是离线。大家已经难得再碰一次面,难得再聚聚说话,唯有心中互相还牵挂着曾经的你我。社会已经代替了学校,工作代替了学校生活,工作成了大家最重要的一部分。有时候会发呆,眼幕里出现的那些大学画面像放电影一样。 再见了,文理学院!谢谢给予了我最美好的大学生活。即使离开了,我也依然想念! 11月5日,是母校校庆!祝福母校越来越好!祝福母校培养更多优秀的学子! 想了很久,究竟怎样来纪念自己的大学生活。我想这是唯一能对我的大学生活做出的纪念方式!我会以我的文字和图片的形式记录下来,与大家共同回忆我们的大学生活!以后会不定期更新,同时也欢迎大家一起参与讨论和回忆。
1566 次阅读|0 个评论
本科生指导笔记(2):掌握全新的学习方法和理念
热度 3 lionbin 2011-11-3 12:37
时间过得真快, 2011 年新生入学已经 2 个月了。昨天中午,在班辅导员的召集下,举办了本学期第一次导师组例会,虽然那时下着不算小的雨,但大多导师都按时到会了,有点小小的遗憾,大多学生的时间与英语期中考试冲突,没有来参加这个讨论。虽然来的学生不多,但他们提的问题还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我会后也进行了一些思考。结合会上的讨论和之后的思考,总结出这篇博文,作为 上篇博文 的续篇。 一、 采取一定对策,排遣压力,快速适应变化。 在上篇博文中提到“刚从高中过来,还有许多的地方需要适应,这都需要时间。有前车之鉴已经说明,许多学生在第一学期挂科,就是因为课程太多,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应付。”所以,我建议学生“第一学期不要选课太多”。关于这个建议,我不知道上次参与恳谈会的学生是否贯彻了,我还没有来得及做回访。对这个问题,我希望以后有机会进行更详细的探讨。 二、 充分利用网络,适应新的学习方法。 互联网从普及开始就倍受争议,新闻中总是充斥着负面的报道(客观地讲,正面报道无法构成新闻,因此这其实夸大了其负面影响),更有许多家长视之为洪水猛兽,让孩子尽量远离之,听话的孩子接受了这种认识,无法将学习与网络很好地联系起来。会上有学生反映,图书馆的参考书存量不足,有些书只有 4 本,一个寝室的学生就可以借完,借不到书的同学只好到市图书馆去看。 20 年前有这个想法和做法,并不奇怪,但现在这样做,真的有些 out 了。重要的教学参考书,学校已经电子化了,校园网随便可以下载,其次,还有一些公共电子图书馆也几乎将所有的书都电子化了。可能有人不适应在电脑上读书,但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习惯了,也挺方便的。大凡研究生,都学会了这种学习方法,其实 本科生也可尝试利用网络资源来进行学习,这样获取的知识反而更新、更全。 三、 浓厚兴趣、高绩点、长知识三者并不矛盾 。我们一般都认为,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但有学生反映,有些自己感兴趣的课并不一定能获得高分,而有些容易拿高绩点课程,并不是自己感兴趣的,当然从他后来的解释来看,他对那门课的认识是从学长那里获得的,有以讹传讹的嫌疑(这里有必要鄙视一下类似的学长,不要以偏概全,如果有那种认识,可以同任课老师交流,而不是误导学弟学妹们)。一般一门课程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卷面成绩两方面组成,有些公选课甚至更看重平时成绩。从我上课的经历,我给学生支一招: 如果你因为兴趣选上了一门课,那么每次课你都坐在前排不算过分,下课经常就某些问题与老师讨论 (兴趣不是口头上的,有兴趣就思考得越多,思考得多就会问题越多),许多兴趣在讨论中会更加激发,这样是一举多得的。一方面,你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好印象,另一方面,你客观上将这门课学得更好了。最后,获得好成绩和高绩点只是一个时间问题,是一个可以期待的结果。 四、 学会独立思考,逐步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兴趣不一定作为自己的专业。 现在的大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了,受到了家长过分的关注,家长帮孩子决定了一切,包括孩子的兴趣。如果孩子的兴趣恰好与家长吻合,那么着可能就是家长引导的一个成功的案例,如果不吻合,那么亲子之间产生矛盾进而演变成处处与家长作对,更极端地会做出一些亲者痛仇者快的事儿。比如,刚入学不到 2 个月,就有学生提出休学,休学的理由居然是“还没有想好自己应该做什么,要休学回家好好想想”。也有学生反映,目前学生的兴趣具有同质化倾向,许多学生都将“经济管理”作为自己的兴趣,这应该是受家长影响的烙印,而不是学生自己的想法。此时,学生应该静下心来,先熟悉周围能顺便获取的知识,不要为萌芽状态的兴趣而拒绝学习其他的知识。大学正好是形成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最好时期,一定要将眼界放的更宽一些,不应被狭隘的假象所迷惑。学生同时让我们回忆,我们年轻的时候是否就树立了很大的理想呢?实话说,我们读高中的时代,家长几乎不太关注我们是否有什么远大理想,小时候写作文,都写过“我的理想”,那个时候写将来要做“教师”和“科学家”的居多,我现在无意中完成了这样的一个理想,但那个时候只是书面上这么写,其实我内心觉得电影放映员是一个很好的职业:天天可以看电影,不花钱还拿工资。真正的理想和兴趣是在大学形成的,许多业余爱好(比如吉他、交谊舞等等)也是在大学学会的。进校的时候对自己的专业几乎没有什么认识,那个时候也没有什么绩点的概念,随着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逐步在计算机上花得时间比专业课还多,甚至有改专业的想法,但那个时候没有这样的可能性。慢慢地,计算机成了我的优势,这个 兴趣反而促成了我在专业上的更多进展,有时候甚至是敲门砖 ,至少我读硕士和博士的时候,都是导师对我的计算机能力的肯定才招的。 五、 学习一门课程有多种渠道,不一定选修了才算学习了。 交谈中,一名很爱学习的女生认为,现在学校的模块化教育是否能更加灵活一些,认为有些模块的设置和要求过于苛刻,有些喜欢的课程无法学习(模块中没有),有些不喜欢的课程却包括在模块中,不得不学。显然,这个建议是有道理的,在可能的时候应该给予考虑,但从目前的操作性和学校的资源和管理上来讲,更加灵活的个性化教育短期内还无法实现。其实,对于自己有兴趣的课程,不一定非要选定那门课才算学习了,有些课,你没能选上,如果你有时间,教室也有空位置,可以去听课,主动向任课教师“坦白”,你是来“偷听”的,老师会反对吗?实在没有机会听课,可以利用业余时间自学也不是不可以的。下一个方面我正好想说说自学的问题。 六 、学会自学,这将是一生自我提高的财富。 大学与中学最大的不同,就是需要学生花更多的时间来自学,而不是面面俱到地讲解 。有学生反映,她好不容易选上了一门自己喜欢的课,但由于课时的限制,教材有 14 章内容,老师却只讲了里面的 7 章。这在大学教育中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儿了,教师总是会根据自己的认识来选择一些自己认为更重要的内容和知识点,教材中的内容并不总是最合适的。大学里许多课,并没有固定的教学大纲,同一个名称的课,不同的老师讲解的内容可能有很大区别,因为一个好的大学教师都有自己的主见,但也不一定是最正确的。所以,学生就应该学会自己学习和挖掘知识的能力。记得印地安谚语中有一句话:“ 如果我们只知道教给我们的东西,那么我们只学会了别人认为重要的东西;我们应该学会评价哪一个东西更重要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过程,将会有更多的成就感。 相关博文: 本科生指导笔记(1):大学新生应尽快适应新环境 本科生指导笔记(3):学会利用网络查文献
个人分类: 指导本科生|6722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载]中青报:考上北大不一定能成为北大人
dongzg101 2011-10-28 13:11
中青报:考上北大不一定能成为北大人 到北大读书,大学生活的愿景,固然美好相期、心向往之,但如何不负“北大人”的盛名而成人成才,还得靠自己努力。 除了必修公共课和专业课善始善终外,我希望杨肯(杨肯,毕业于北京市朝阳外国语学校,今年放弃香港大学,考入北京大学法学院——编者注)四年的燕园生活充实而快乐: 第一,博览群书。与内地任何一所高校相比,北大最吸引读书人之一的就是其首屈一指的馆藏图书。读书“作为知识人的生活方式”(陈平原教授语),乃是大学4年最重要的功课。课堂学习固然重要,但那主要还是入门之学;入门之后,关键是自主性、研究性学习,其中的关键是充分利用图书馆及其丰富的馆藏图书、报刊和网络资源。 “读书无禁区”,是上世纪70年代末理论家李洪林先生提出的口号,至今依然。读大学,如不读书,大学就白读了;大学生不读书,我常常和自己的学生说,就像工人不做工、农民不种地、歌星不唱歌、演员不演戏、教授不教学一样,是不正常的。大学生就得读书,多读书,读好书,此乃天经地义。 或许有人说,如今是网络时代了,不需要过去那样的读书了,其实不然。网络再发达,也无非是工具,替代不了思考,更替代不了思想。与网络的快捷相比,读书也许是慢的,但这个过程是让人享受和愉悦的。我相信,网络哪怕再发达,也取代不了传统的读书。读书乃常态,尤其是对于年轻的大学生而言,更是如此。 第二,多听讲座。与京城任何一所大学相比,北大的高端学术讲座一定是最多的。通过讲座,不仅可近距离一睹名家风采,而且可以了解优势知识资源、学术创新点和最新学术动向。“用脚投票”,是北大学生发明的针对讲者(包括教师和演讲人)的撒手锏。也因为如此,北大可供选择的讲座也可能是最多的。听专家讲座,与课堂听老师授课,可谓一内一外,相得益彰,对于增加见识、扩张视阈、启迪思考等学术能力,都是至关重要的。 第三,多听选修课。如果说必修课是“面”的话,那么优秀的选修课就是专业的“线”与“点”。从知识结构的角度说,三者缺一不可。如果仅仅满足于课堂上听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至多还是中学生式的死记硬背、知识灌输。既要有知识面的广度,还应有学术的力度和深度,为此就要多听专业的选修课、专题课,从而改善知识结构、提升学术和理论修养。既“博”又“专”,也许是更好的路径选择。 第四,重视方法论学习和素质养成的自我规训。和读中学不一样,读大学,乃读方法、学方法。从老师的角度来说,真正的良师,不是“授之以鱼”,而是“授之以渔”,即方法。从学生的角度来说,除了跟从老师学习知识外,关键是如何学会方法。学会了方法,即找到了学术之门径。“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当然,自我规训,也是大学生学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就此而言,学术规范、学术伦理的养成教育也是年轻学子的必修课程。同时,还要勤于思考,勤于练笔,持之以恒,养成对知识的尊重、对学术的敬畏之心。 第五,注重实践。在大学期间,除了“苦读万卷书”,还应“乐行万里路”,从而了解社情民意、国情时势。北大有其独特的交往优势和社会资源,只要努力,恐怕就唯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不但游走中国,还要闯荡世界。无论外面的世界究竟是“精彩”还是“无奈”,对于身处全球化的新生代大学生而言,注定是以全球为行走平台的“空中飞人”。 生活是活的,大学生活更是如此,即将在燕园度过的4年大学生活,尤其如此。 相关阅读: 像阿甘一样奔跑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937 次阅读|0 个评论
大学生活——写给堂妹和表妹的寄语
热度 1 guhuxiang 2011-9-28 12:12
首先恭喜你们分别成功考入大连理工大学和中南大学,这两所大学都还不错,起码是985大学,名声和实力都还可以,所以不必留下什么遗憾!看到慧你写给我的心里话说带着遗憾去的中南大学,我也有相似的体会。当年高考因为高烧我也算是欠水平发挥,所以也留下了诸多遗憾,爷爷因为我没达成他多年的心愿,因此没来参加我的学宴,由此可知我当时的心情……选择北航也是一时兴起,对于宇航学院也是一无所知,跟你的情形基本上相似。也许从某种程度来看,像你所说的那样第一步输了,但从某种角度来说,假如你是因为欠水平发挥到了某个学校,那么说明你从实力上应该比同龄人强,所以算是赢在了起跑线上!加之从我们那边出来的学生数学基础都很好,所以在工科上面优势很大!所以尽量不要消极的去思考专业、学校的情况。也许等你们大学毕业了你就会知道大学排名并不如你们原来入学时认为的那么重要,每个学校都可以出牛人。学校、学院的大环境很重要,但是专业、班级尤其是宿舍、朋友圈子等小环境更重要,而这些是我们可以改变的!所以淡然一点…… 我们都一样,高考都是一个坎,从我们那个偏远落后的地方走出来,看看外面的世界。都是第一次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你们比我也许好点,有亲戚或者朋友相伴,所以还能尽快熟悉学校的环境。大学学习生活各种各样,我讲讲我认为关键的几个方面,假如你们把这些关键的地方能够做到,就足够,剩下的就好好享受美好的大学生活吧。 首先明白我们为什么要上大学?我们学习的动力是什么? 1、任何事情都是不公平的,尤其是对于我们穷苦出生的孩子,这是压力。想想我们身边的同龄人,假如我们没有上大学,我们比他们能好多少?在广州一个月多赚几百块钱?对于你们女生来说,也许同龄人现在就生孩子,以后窝在偏远山村带孩子了……所以读书对于别人来说算是奋斗的捷径之一,对于我们来说算唯一道路!我们要好好珍惜。我们的父母是幸福的,因为他们培养一个或者两个大学生,在当地算是了不起的成就,在精神上倍感欣慰;但是从外面来看,我们父母含辛茹苦一辈子也许赚不了别人父母一个月或者一年的工资,却供养我们两个大学生!我们只能希望我们自己以后混的好点,十二个月里面抽一个月的工资就能让父母度过一个非常美好的晚年!想想我们在大学要好好学习的同时还要通过奖学金、勤工俭学来自食其力,所有的一切基本上是不公平的,而这是大环境,我们改变不了就只能接受,能改变的就是我们自己的能力和成绩,所以这是一种持久的压力,也是一种恒久的动力,我因此受益匪浅,希望你们能够感受到并且因此受益! 2、跟优秀的人在一起,这是拉力。优秀的人包括优秀的师兄师姐,班上、学院、学校乃至整个世界的优秀同龄人,优秀的老师。好的大学,也许清华北大算得上吧,可能是把这些人都集中在了你的周围,所以你无形中就非常优秀了,假如没有这个外部条件的话我们就去创造吧,我们身边不缺乏卧虎藏龙,我们需要去发现,然后去学习他们的龙虎之技。经常给优秀的人在一块,一起学习、自习、参加竞赛、做点东西都能让你受益匪浅的,这无形当中会给你一中拉力,希望你们能够感受并体会。 3、优秀是一种习惯,这是平衡力。从小到大,我们的成绩基本上是最好的,凡是也要求最好,我们习惯了优秀。也许导师或者班主任会给你们说到大学以后都是非常优秀的人,要看开点,但是我觉得假如你不断努力的话还是能持续优秀的,给自己这个要求!当我们习惯了优秀,这就是一中持久的动力! 自己以后的方向: 以后的方向无外乎三个可能:出国、上研(保研、考研)、工作,根据我对你们的了解,你们都排除了“工作”一项,所以出国和上研是二选一。 假如有机会出国的话还是非常好,建议你关注中国留学基金网站: http://www.csc.edu.cn/ ,还有上交大有一本出国留学指南: http://www.applybook.com/book/applybook.pdf ,还比较好,还有咨询我介绍给你们的师兄师姐们,这三个途径再消化延伸,就可以获的非常多、非常好的信息,即使不出国,对你们也有莫大好处!我在大学里面就是吃了这方面的亏,没有一点准备,大学四年就没有好好的规划,浪费很多机会,希望你们能够引以为戒…… 假如上研的话还是建议你们保研,基本上所有的老师都更喜欢保研的,加之现在研究生推行奖学金制度,保研的可以全面还发工资,考研的很可能还要交学费,对于我们这样的家庭来说,是不可承受的;另一方面,要上研的话就尽量上最好的大学,清华北大中科院的名声都还比较好,所以你们一定要有非常好的成绩!假如保研的话社团活动就是次要的,科研方面的活动才是王道。比如挑战杯、数学建模、数学竞赛、电子信息竞赛、ACM竞赛等,假如可能的话跟专业课老师搞好关系,争取越早的进入实验室,参加一些课题项目,或者跟师兄师姐们合作发表论文;对于娟,管理科学可能更侧重人文素养,所以建议你多看点书,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可以向师兄们咨询),然后实习,从稍差的岗位到最好的实习单位一步一步的过度,认识更多的朋友和同事,增长见识。 大学的几件事情-学习、社团、锻炼(养生养性) 1、学习。重要性毋庸置疑,师兄导师都强调过,在这我主要讲一下习惯。学习是一个马拉松的过程,所以习惯非常重要!我大学所在的宿舍七个人,因为总是一块自习,然后基本上所有的时间都是在教室上课、自习或者在图书馆,所以六个人保研,一个人考研成功,自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后就是充足的睡眠,跟同宿舍的个人沟通,一块养成好的作息习惯也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上课、自习的效率。然后各种科技竞赛或者学科竞赛,都积极参加一点,牵头,然后拉一些比较靠谱的人一块做点东西对你帮助很大! 2、社团。社团其实并不是你想象当中的那么精彩,我曾经参加过诸多社团,但一般烂尾而终。你首先要明白自习到底有什么兴趣,比方说爬山,定向越野,我很喜欢,所以我在凌峰社呆了一年,认识了很多朋友,去了一些地方,获益匪浅;假如你没有特别的兴趣,就别参加了!个人觉得社团对你的影响其实还挺大的,作为朋友,他们的兴趣和对学习的态度可能对你的态度和激情有较大的副作用,加之我们在时间和金钱的投入也不可能很大,所以比较尴尬。我建议你想锻炼这方面的能力的话要么不做,要么就只做一项,然后做到最好,比方说社长或者副社长。班级里面的班干部也不错,可以认识更多的人,然后给你认识更牛的人创造机会。院里面的学生会也还可以,不过最多做一年吧,然后挑一些比较有技术含量的,比方说宣传部的PS,这个很累,但是学好了对以后帮助很大,摄影和写作也还不错。最好能做到主席团的级别吧,那样可以组织更多的活动,对你的能力锻炼很大,也可以认识更多的牛人,然后在保研方面也能加点分……其实所有的这些都是可有可无的,看自己的兴趣,所以不要太在意,尤其不能影响你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永远是第一位的(当然也有例外,但是我觉得你们的性格可能决定了你们很有可能不是那个例外)。 3、锻炼。大学里面有一个好的身体很重要,一定要吃早餐,然后晚上的时候尽量去操场跑跑步,多吃点水果(不要舍不得,我跟鸠翔开始都很舍不得,吃饭吃最便宜的,不买水果……我们没钱是暂时的,身体却是长久的,所以要不要太看中钱,以后钱不是问题,只要我们这样一直努力下去)。当然,有一门特长更好,比方说羽毛球、乒乓球或者游泳什么的,这样对以后你们读研有很大的好处! 几点建议: 1、刚上大学的时候通过贴吧我认识一个衡阳的师姐,她介绍一个师兄给我,然后那个师兄给了我的三条建议,转给你们:一、不要旷课,无论多么差的课;二、不要打游戏,不要花太多时间看电影;三、尽量不要找男女朋友……这样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在图书馆、教室或者科技竞赛上面,第三条可以酌情考虑,遇到靠谱的男生的话可以适当考虑,我也没做到:) 2、然后我给你一点建议:1、大学尽量学多点、 至少专业排名前5%,至少拿到国家奖学金 ,这样就可以减少勤工俭学的压力;2、多听讲座,视野广阔一点,了解各方面的消息;3、多交优秀的朋友,多和优秀的师兄师姐交流,这两方面是你持续优秀的保证;4、大学尽量多“丢脸”,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记住三句话: 1、优秀的师兄师姐是你最珍贵的财富!所以我给你们的做的事情就是介绍一到两个优秀的师兄师姐们给你们认识,他们帮助比我大很多。大到专业选择、人生理想,小到借书、一块做项目等等,都可以求助师兄师姐,前提是他们很优秀,同时自己也要有判断力,兼听则明。 2、不要呆在宿舍!宿舍基本上是大学里面最舒服的地方,也是最容易堕落的地方,假如舍友不好的话。所以自己可以试着努力去营造一个良好的宿舍氛围,然后尽量呆在图书馆或者教室自习,大三大四可以考虑进实验室或者出去实习。 3、视野要开阔!假如你视野比较开阔的话,就不会满足自己现在所取得的成就,就能对很多事情做到取舍有度!这些开阔视野的信息来源可能来自辅导员、舍友、优秀的好朋友、各个学校的BBS,然后牛人的博客等等。 很多很杂,你们可以挑着看。大一大二做到这些也许比较容易,希望你们大三大四的时候仍然坚持,优秀是一种习惯!相信你们,加油!
6569 次阅读|2 个评论
关于我家妞妞
hongleiwang 2011-9-27 17:08
恩,怎么说呢?要知道我家妞妞是非常的低调的,自从恋爱后俺家妞妞就老是说俺太高调了,老是教训俺,现在俺在她面前都不敢高声说话了(可千万别让她看到了啊 要不我的小命就没有了)。 这几天考试,一周考四门,全是背的,你说吧俺折腾的啊,天天早晨六点钟起床,晚上十二点睡觉,嘿嘿,一天十三四歌小时泡在自习室里。还好俺家妞妞特别特别的好,天天陪俺自习,让俺挺过来了。要知道,在学习学的特别的累的时候,看到俺家妞妞那张可爱的笑脸,俺就什么烦恼都没有了。自习的时候,累了,轻轻的握握俺家妞妞的小手,那感觉,就只有一个字能够形容:美啊!!这才是大学生活嘛!嘿嘿 刚刚恋爱那会啊,咱可是真有点的茶不思饭不想的,一个月瘦了四斤半,这可是破天荒的事情啊,要知道俺是怎么减都减不下来的,一直保持在一百四的标准体重。你说当时咱能不高兴吗?当时就当成一件大事告诉俺家妞妞了,可是俺家妞妞当时把脸一黑,说,你都皮包骨头了,还减什么减啊?要是以后再不好好吃饭,看我怎么收拾你。于是呢,以后啊,咱就有了理由了,时不时的跑到中院去吃饭,妞妞再也不能说路远不让我去了。嘿嘿,这部刚刚出去称了下,长了两斤。嘿嘿,因为和我家妞妞一起吃饭就吃的特别的多,就长了。 俺家妞妞长的可爱,一张娃娃脸。可是这是她自己的看法,俺就从来没有觉得她是一张娃娃脸,可爱就更算不上了。俺就只是觉得俺家妞妞好看,漂亮,嘿嘿,越看越好看。有时候上自习的时候俺就看俺家妞妞,真的是越看越漂亮啊。 俺家妞妞笑起来特别特别的漂亮,眼睛一眯,就和月初的月牙一样好看,不眯的时候就是半月。这是俺见过的最好看的眼睛了,那么亮。俺家妞妞一笑就喜欢把她那满嘴的小白牙露出来,那可是真的白啊。嘿嘿,都可以去做牙膏广告了。 俺家妞妞的手,小小的,胖胖的,嘿嘿,有时候就觉得特别的好。可是掐起人来可是相当的疼啊。还好至今俺就尝过一次。 俺家妞妞性格特好,嘿嘿,这点就不说了啊。心地善良,特爱相信别人的话。所以啊,俺就担心啊,万一遇上坏人了怎么办啊?有时候都担心的睡不着觉,俺要好好的保护俺家妞妞!!! 俺家妞妞不怎么喜欢说话,每次都是俺在那里不停的叨啊叨的,嘿嘿现在俺都习惯这些了,俺就是喜欢说话,改不了了。 俺家妞妞,那可是天底下最好的女人,不对,至今为止第二好的女人,第一好的是俺妈。俺要用俺一生去爱俺家妞妞,保护她,爱护她,宠着她,让着她,偶尔的和她拌拌嘴。 好了,不说了,要说可说不完。 最后祝大家也能找到自己的另一半奥!!!! 最后上几张图 嘿嘿
个人分类: 以前的旧文|291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苏州大学试点“书院制”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dongzg101 2011-9-6 22:41
苏州大学试点“书院制”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很期待敬文书院这样全新的大学管理模式,我想能体会的不仅是与众不同的大学生活,还是自身综合素质的全方位培养。”近日,来自深圳的大一新生陈东煜正式成为苏州大学新设立的敬文书院的一员,对即将开始的学习生活,他充满了期待。 据介绍,设立敬文书院是苏州大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一项创新举措,旨在探索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的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敬文书院借鉴了英国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的管理模式,将不同学科专业背景的学生会聚在一个小型社区进行集中管理,社区内除有学生宿舍外,还有供书院师生研讨、活动、生活的多用途场地,连院长、辅导员的办公室都设在书院里,方便与学生交流。 今年暑期,敬文书院共向校本部、东校区和北校区11个学院的3000多名2011级新生发出了加盟邀请函,共收到1000多份学生申请表,通过资料审核、电话面试等程序,最终从41个不同专业中选出111名学生。“选出来的学生都是新生中的佼佼者。”敬文书院副院长王剑敏介绍说。 每一个被选拔进书院的学生都有双重身份,既隶属于敬文书院,同时也是所在专业学院的学生。他们的专业学习主要由专业学院负责,而专业课程以外的学习和生活,包括党组织、团组织和学生活动的开展等将由书院负责管理。 “为国储才、自助助人,是我们所提倡的敬文精神。”王剑敏告诉记者,书院将开设敬文讲坛,推行好书阅读计划;实施第二外语启蒙计划等方案,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生涯发展辅导计划中,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服务;将实行学生干部轮流制、竞聘制,提升其未来发展的竞争力。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1046 次阅读|0 个评论
心酸……
热度 2 jizw0704 2011-9-5 22:22
心酸不是辛酸…… 今天无意间翻看大学同学的QQ空间,记得以前大家一起上课,逃课,出游,吃饭……可是现在彼此都没有了消息,直到今天看到他的空间,看到他那从开心的大学生活写到无奈的工作应酬,从梦写到现实,从往日无忧无虑写到如今的尔虞我诈……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能说什么,突然在心里涌出一句话——这就是现实,接受也是,不接受也是。 看着他穿着西装革履站在同事中间强挤出的笑容,看着一个个肥头大耳的同事,哎,无语,只能是无语;想想当初找到工作是的兴奋的神态,想想曾经的血气方刚,哎,无奈,只能是无奈。 我说的是实话,是身边大多数人的生活,前面是学校,后面是社会,前面是用功的学,后面是用力的干……哈! 或许我说的有些片面,单一,悲观了,或许真正的生活的意义就在于此,平凡中蕴含着美丽,或许真正是在不同的阶段从事不同的社会活动就是生活,或许学习和工作本身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只是从事他们的人物角色的不同! 不如这样想:任何时候做任何事情,用心去做,就会有不一样的精彩! 祝大家一切都好,我的朋友们,都会好的,一定……
个人分类: 历程|4598 次阅读|3 个评论
本科生指导笔记(1):大学新生应尽快适应新环境
热度 5 lionbin 2011-9-2 21:55
复旦大学通识教育正在不断完善,不断形成体系中。其中,试点进行导师制,并安排高比例的导师配备制度(1:8,一个导师带8个学生),主要意图就是为了加强与学生之间的实质沟通和感情交流。我非常赞赏这种做法,并在看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反应愿意加入到教师群体中。 说实话,当看到分配给我的这8个还带着稚气的本科新生的时候,我还真有一些不安,有些不自信了。我在内心询问自己,我能做他们的好导师吗?他们能认可我这个年龄超过他们两倍的老师吗? 本科生这个群体,对我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是因为我天天在学校都能碰到形形色色的大学本科生,每学期也会给本科生上上课,说陌生是因为我自己转眼离开本科生涯已经20年了,平时看似与本科生生活在相同的校园,但他们内心在想什么,他们需要什么,还真的不十分清楚。从大学毕业后,就一直更熟悉的是研究生这个群体,自己从这个群体出来,又天天和这个群体的人生活在一起,即使如此,我刚做研究生导师的时候也有点措手不及,好在有一些长者的帮助,让我能很快适应。随着我年纪慢慢增加,我却要面对更年轻的一群团体。现代社会发展快,10年就会有代沟,何况20年时间。我是需要迎合他们的口味,继续幼稚下去,还是让他们更快成熟起来?回想起自己,在读大学的时候,总希望自己能更成熟一些,但现在我却希望他们能保持那份幼稚更久一些,不要太早“看破红尘”,这将如何统一呢? 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我安排了一次特别的恳谈会,尽量让大家在保持轻松的条件进行了两个小时的交流。自认为这次交流是成功的,我已经打消了一些顾虑,对未来的教学和互动充满了信心。他们没有把我当做外人,都能很掏心地讲话,消除这种隔阂无疑对未来的合作是有极大帮助的。 首先的感觉,与学生的交流,不应该强调技巧,更应该重视用心来交流。由于交流的时间有限,我们本次谈论的问题不多,但都很重要,是进入大学之后马上就面临的问题。我将这次交流中我谈话的要点归纳了一下,记录在此。 从高中到大学是一次飞跃。观念和认识上都必须更新, 由于高考的竞争压力,学生们无法逃避地学会了“唯成绩论”,成绩好,一切都好 。学生们已经训练出更关心如何在一门课中取得好成绩,但如果将这种理念保持到大学,一方面可能会忽视其他方面的培养,另一方面会过度追求高分和绩点。 对许多学生来说,要保持门门成绩都是班上最优秀的可能性已经大大减少,大家来到复旦前,在各自的高中都是佼佼者,已经习惯了鲜花,而目前碰到的对手已经与以前的不可同日而语了,第一名的位置将会发生动摇,没有那么多鲜花奉上了,学生的心态是否能马上适应?但也不能走向另外一个极端,毫无道理地给自己贴上标签。比如有位同学就认为,我是从农村来的,所以英语不好。如果现在就给贴上了这样的标签,就很容易有意无意地自我原谅,不利于这么功课的学习。 我对学生说,学分是次要的,是否掌握知识本身才是最重要的;有时候,天下第二也挺好。大家应该以平和的心态,做天下第二。为什么有些人活得很累,因为这些人可能 本身的能力只能做第二,却硬是挤到了第一的位置,要保住这个位置,只能超负荷运转 啰。我们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掌握知识,掌握本领, 要训练自己有做第一的能力,但仍甘心做第二 ,游刃有余,何乐而不为呢?将第一的位置空出来,让给真正能做第一,也愿意做第一的人去吧。 我也建议他们别太早确定自己的专业。既然是通识教育,这些学生招生进来也只分在了自然科学班,那就利用这个机会,好好了解更多专业的情况再做决定。有些兴趣,可能因为某些小事,某个人突然发生的,但后来真正接触后,发现并不是那么回事儿。 我一再叮嘱学生, 第一学期不宜选太多课 。刚从高中过来,还有许多的地方需要适应,这都需要时间。有前车之鉴已经说明,许多学生在第一学期挂科,就是因为课程太多,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应付。第一学期挂科这种心理压力,可能会影响到整个的大学生涯。我建议这学期只要选定最基本要求的课程,如果有富余的时间,可以去旁听一些课,为下次选课做准备。一定要留足充分的时间,听一些大家的讲座,参加一些社团活动,大学校园是本科生的校园,在大学校园这些方面获得的本领,都是从书本上无法获取的。 另外,这点是值得商榷的。我号召大家在尽可能的情况下,选择理科的基础学科(数理化)中最难的那个级别,这可为以后的选择留足更多的余地。这也是为前面所谈论的“别太早确定自己的专业”的一种保障。然而,这必须因人而异,否则会误导大家,请在保持能取得相对好成绩的情况下(至少不能挂)去选择,否则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可能更大。 相关博文: 本科生指导笔记(2):掌握全新的学习方法和理 念 本科生指导笔记(3):学会利用网络查文 献
个人分类: 指导本科生|6186 次阅读|10 个评论
如果我再读一次大学
热度 32 wujingzhi 2011-8-24 22:37
如果我再读一次本科,会如何度过大学生活呢? 这个问题也就想想而已。因为我不是个喜欢回忆或悔不当初的人,过去的事自我感觉都良好,当时自己尽力了,所以那就是最好。 不过毕业八九年来,经历了一些事,回过头再看大学生活,或有些许感触,随意写点权作笑耳。 大学是个特殊的地方,这里不仅学习知识,传播知识,而且创造知识。 如果说大学里有一个地方值得去,那就是图书馆。 任何一所大学,都有图书馆。任何一个大学图书馆,都有古今中外的图书。无论那些书有用与否,是新是旧,是中是外,是文是理工,无论能否看懂,看看那些经典的书籍都会我们的开阔眼界,潜移默化中,让人熟悉人类文明家园的一丝味道。 如果说读大学有一件事要做,那就是独立思考。 独立思考包括思考自己的思考本身(Thinking your thinking)。在如今的网络、媒体、舆论环境中,独立思考更加珍贵。特别是现在人造舆论屡见不鲜,千奇百怪,滑稽可笑,可是却屡试不爽。更主要的是,现在社会矛盾繁杂,情势瞬息万变,生存压力与日俱增,等等,都需要个人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去辨明真伪,明确自己的选择。 如果说大学可以教给我们一件事,那就是为社会做点贡献。 Get your education, make your contribution. 读大学为了什么,这是值得思考的。现在已不同于二十年前,读了大学就有了工作。现在教育就是教育,工作就是工作,读大学不是工作的唯一保证。因此,个人需要清楚自己所受的教育对自己有什么实际意义,可以用来做点什么。如果大学期间思考不出来,那就是一直读到博士,还得思考这个问题。 如果说大学期间需要坚持的,那当是自己的理想。 现在回想,从20岁到30这十年时间,敢想很重要,敢试同样重要,坚持更重要。人有理想,很难得。有多少人,在生活的现实里,曾经的雄心壮志都深埋在记忆尘埃中了。而总有人可以在关键的时候让自己有一个提升。对于学生而言,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敢想敢试,不懈努力,不屈不挠,可能是一生中最值得满足的事之一。 如果说大学期间需要做准备的,那就是承受挫折。 大学毕业前,人的生活基本上就是学习。而之后,则需要面对生活。我不知道历史上有没有人,一生不遇到挫折。我从大学毕业到现在,基本挫折不断。可反过来想,那些挫折却真正地让自己成长。我们总是很钦佩那些从失败中重新成功的人。那么,我们自己是不是也可以在遇到挫折时,在生活经受困难或苦难时,能够坚强地走下去,能够坚持自己的理想和原则,能够热爱生活、家人和朋友,能够重新开创一番天地。 大学是个圣地。那里也许有不完美,社会也许也不如所愿,可那也正是我们存在的原因之一。 大学里神圣的是千万年来人类积淀的知识。知识浩瀚,不可穷尽。然一代又一代人求索的精神相通,步伐不曾停息。 -------------- 感谢 刘兄提出这个话题 。
个人分类: 大学小思 Uni. & Edu.|2981 次阅读|36 个评论
大学新生家庭贫穷是谁的错?
热度 6 huozailin 2011-8-21 17:54
经历了11年的寒窗苦读,众多莘莘学子将开始大学生活。这几天陆续校新生开始入学报到。这其中,有从大城市来的,有从农村来的;有干部家庭出身的,也有贫下中农出身的。这些同学然后在一起学习、生活,家庭条件稍差的同学可能得克服一些心理,学会在集体中理直气壮地生活,家庭条件较好的同学也许也得以正常的眼光、心理看待同窗同学。 今天中午的一幕又深深刺痛了我的心灵。今天是学校新生开学报到的日期,当我中午在去食堂吃饭的校园路上看到满校园都是停着骄车,我的第一意识是现在人们生活水平的确高了,开车送子女来上学;接着想的是城市学生上大学比往年多了。说实话,当时没想到其他的。吃完饭在回来的路上,我骑车走了有树影的小路,看到了那种熟悉的农村送子女上大学的真实情形。一位大伯和自已的孩子在马路(小路)边上吃午餐,用余光我看到他们的面前摆着两个香瓜、有烙饼、有咸菜,可能是来的路途中带的吃的,也可能是那位父亲带的自已在北京这几天的吃的。反正那一刻心里不是滋味。。。。。。反过来再看看那些来自于城市领导干部家的孩子怎么入学,父母开车送(中午路上看了了好几辆奥迪);来了还看看宿舍条件好不好,往年带班主任时还见过有些家长提些条件;吃饭时到周边好的饭店吃(怕开学后孩子吃不好),最起码也是学校食堂点菜的那种;。。。。为什么18岁的大学生入学还要家长送,不能自已来?这无形中给村里来的学生心里造成影阴。
个人分类: 生活随笔|4086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载]留学美国 反思北大
储成才 2011-8-10 22:13
女儿去年到UC Berkeley 上学,从她与我们的通讯中了解到他在美国大学学习的情况,知道美国本科教育和中国本科教育的巨大差距。心中一直有想写一篇中美大学比较的冲动。昨天偶尔看见这篇《留学美国 反思北大》的文章,觉得写的很好,就转载于此,希望更多的年轻学生能从中悟出些什么。(我不知道这篇文章是谁写的,转载未注明出处,见谅)。 我 在美国学习的第一件事,是基本的讲和写;第二件事,是如何读文献;第三件事,是如何做一个自由的人。 回过头来看,北大究竟欠缺了什么? 我向往北大差不多有十年,又在北 大学 了四年本科物理。北大百年校庆之际,很有一些感触。据我的观察,北大的毕业生谈起母校来,总是以调侃批评为主;而清华、科大的毕业生谈起母校来,总是以赞美为主。北大百年校庆之际,众多的校友已经唱了不少赞美北大的颂歌,北大更是藉着人民大会堂大大地张扬风光了一番。所以我想在此做做恶人,品评一下今天的北大和北大人,以维继母校长久以来的自由和批判的传统。 北大是不是世界上最好的大学之一? 我想从教学和科研两个方面谈一下我个人的体会。 本文由一起去留学编辑整理,转载自 一起 .177liuxue.cn 转载请保留出处。 在北大学的课,不可谓不深不难。四年中的三年,都是在苦读中渡过的。我念书的那几年,读书仍旧是校园里的头等大事,入校时本系的毕业分配竟然是按照成绩挑选。北大理科本科的课程,差不多已经是美国研究生的课程。北大物理研究生的入门课程如高等量子力学,可能连美国名牌大学中某些专业的物理教授都没学过。所以北大的本科毕业生到 美国 念研究生和考试,并不费力气。可能是基于同样原因,中国大陆 留学 生在美国念研究生课程并不费劲,因此而自傲并瞧不起旁人的人挺多。但是在北大的几年里,我对科学的经验只是考试和做题,不要说没有学到如何做科研,听过多少科学报告,就是如何查文献也基本没有学过。有外宾的科学报告总有把门的,大四以前根本没有资格进资料室。顺便提一句,北大的科技文献大多是盗版影印的,最新的也是半年以前的;导师不签字,研究生连复印机使用不成;从图书馆借英文科技书一般都是精装旧板,署着“燕京大学”的名,被同学们戏称为“珍本善本科技书”。现在北大似乎建了许多华贵的新楼,我但愿新瓶装了新酒才好。 我在美国学习的第一件事,便是学习基本的讲和写。 语言的听和写其实不是主要的问题,语言的内容才是主要的问题。我们大陆 留学 生说话,总有《人民日报》的底子,哪怕说点儿简单普通的事,也爱“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弄点什么理论来打底充气。所以在美国,搞文科的学“后现代”那几套最轻车熟路。某些北大的老师,爱在芸芸学子面前,将科学讲得高深莫测,用哪本教材和指定哪本参考书也是攀比的题目之一。实验课也是涵盖得越多越好,哪怕学生们其实是在机械地照单照做照抄。比照一下生动活泼的美国的普通物理,放任自流的物理教学实验,中国的普通物理一上来便是抽像的教条,既像《易经》又像《圣经》。我在美国,才学会如何将一个复杂的问题讲和写得简单易懂,领略到科学的精神其实就是将一个复杂的问题表述得简单易懂。不信你便去听听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科学报告,再去听听研究生的资格口试,一定前者易后者难。可能,讲和写的方式便是带有中国特色的科学精神,我们的老祖宗们便喜欢引经据点地把简单的想法复杂化和神秘化。同样是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中国的“阴阳五行说”便要比西方的“原子说”要艰深博大得多。 不仅说话不同,学习的方式也不同。一般地讲,北大的专业课程总是很难的,老师课堂上往往一句废话也没有,同学们下课便是“消化吸收”和做作业,学得好不好也是看考试成绩来定。不仅学生如此,老师也是如此。在国内参加科学报告时,我经常看到老师们如众星捧月般簇拥着科学名人,几次看见因为一个不深入的提问,台下问的人灰溜溜地无地自容,台上讲的人趾高气扬地不屑一顾。偶尔听到老师谈老师,也是某某于某年某日向某个名人问了某个愚蠢的问题,或者是某某曾受到过某位名人的赞赏。一切有点像武侠小说里高手对掌,一口气喘不对便要粉身碎骨。想必在北大呆久了,在专业上沉默是金;偶尔一开口,也一定要点到穴位上。所以,在北大的几年里,能听到的科学报告很少,倒是关于气功的讲座很多。总之,北大在做学问上,“认真”和“宽容”调和得并不好;学生和老师,在科学的领域里,精神上是不太自由的。 在美国上课,便要轻松得多。课堂上有问有答,老师如鱼得水,学生妙语连珠,彼此汤姆、彼德地称兄道弟。即使是荒诞不经的问题,老师也要藉机引申一番。的确,科学上有什么是坏的问题吗?我们如果让中国的“杞人”一直忧下去,不怕他忧变了天--中国便可能是牛顿的故乡和爱因斯坦的故乡。美国学生一般没有中国学生知道得多,问的问题也天真;但好的学生往往能问出好问题,让老师大大地引申一番兴奋一场。和好的美国学生一起上课,仿佛是在看别人在做有趣的猜谜游戏,自己因为预先知道了答案而只能旁观,心中充满懊恼和羡慕。美国学生还有一个特色,就是他们十分热爱自己的专业,比如学生物的从小便做野外观测,案头常常放有自己幼时亲手采来的标本,有的假期依然重操旧业;学物理的十分熬得住,四十出头一无所有依然热忱不减。而决定中国学生所学专业的其实是高考分数和毕业分配,所以中国 留学 生们在这里一有风吹草动便纷纷跳槽转业。也许过多的知识让我们早熟了,失去了在科学上的童贞和热情。现在,看看国内教育更加起劲地制造小天才和小专家,我但愿中国未来的人才别个个都是小老头了。当然,美国并非到处如此,一般工学院的课堂风格便比较近似于国内。可能,这也正是美国工业界在高科技上拔尖的人物中,工 学院 科班出身的人并不多。总之,这种培训式的教育严格训练出来的人中,在科技上勤恳有用“成名”的挺多,开辟新路“成家”的不多。 在美国听名人演讲也是如此。名人孤单地来,孤单地去。并不因他有名,台下问问题的人便显出胆怯。在美国,自由的含义之一便是尊重每个个体,哪怕他是多么默默无闻。相反,在中国做个孤独的普通人,是最危险和最寂寞的。一个人稍微在某件事上与众不同一点,便可引祸上身。我们老祖宗的智慧,便是尽量消灭自己的个性,多往人多的地方站。中国近代史上运动来运动去,一大原因便是大家因恐惧而跟着形势走。在中国做学问,也要依附成理;大学各系里的老师往往都是本校本系毕业的同门,学术上以校为派。在美国学界,年轻人总想独树一帜,弄一套自己的理论体系来玩玩。留校教书被当做“近亲结婚”而被人不齿。热爱自由的人说起话来,当然少有顾忌而充满个性,即使说的是科学上的术语。 我在美国学习的第二件事,便是如何读文献。 中国式的读书最适合用来读课本和考科举。书中的每一条都是真理、因为每一条都可能被考到。老祖宗传下来的读书方法是:读书要以书为主,掌握了一个“正确”的理论体系,就是掌握了真理本身,就像武侠小说里的真功夫,都在“秘籍”里一般。迷信理论体系,也是我们中国的特色之一。我们几千年曾捧着孔孟之道不放,孔孟不行了,便去找其它的主义;找到了马列主义,便当做救国的真理;后来又去弄民族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之类玄学。“现代化”便意味着当官的都要去弄文凭。辨证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被官方奉为学科学的指南,反过来大学里同学们昏天黑地的看佛洛伊德、康德、尼采和萨特的理论体系,把它们当作“救国救民救自己”的武功秘籍。在北大,“科学”是被当做“真理”来看的。更不幸的是,在中国的其他地方,“科学”是被当做“技术”的工具来看的。而“技术”更是搞“政治”的工具,比如芝麻大一点成果,甚至是抄袭照搬引进别人的,也要和政治联系上、和民族的尊严联系上。 而林林总总的科学文献中,有对的,有错的,所以读科学文献,要怀疑、要分析、要推理、要就事论事、和要旁敲侧击--要“不信邪”,要以“我”为主。美国的研究生课程中,读文献才是重头。发展快一点的学科,如生物,研究生课程常常没有教科书,只有文献,甚至于象听科学报告一样,十几位老师轮流传,每个老师讲他那一方向的科研,留一堆令人头痛的文献。美国教育体制似乎并不在乎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而在乎给学生一个分析信息的方法,“少谈主义,多谈问题”。我因转学生物物理而旁听了一年的遗传学,就是这种风格;第二年正式选课时,发现内容已经有了许多更新,文献有一半是新的。有的老师还要故意给学生指定“牛屎”文章请学生分析,让学生上上大当,让我们明白即使是科学也有不完美的地方和撒谎的地方。遇到问题,美国学者的第一本能便是想想“图像”--想想已知的事实的前后顺序,而不是像我们中国人那样开始一头扎进理论体系,或是象俄国人那样开始解方程式。在美国, 一个好的研究生不光要做好项目,还要会看文章、能拿主意、懂得究竟为什么要做这个项目,并能放眼未来。 而一个研究生如果只被动地读导师指定的文献,他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科学家,最多只能成为一个科学上勤勤恳恳的跟屁虫。可惜,读文献的意识在我们中国 留学 生中并不十分强烈,许多人一说便是个人手头的项目做得有多好,但对其它人在做什么却所知甚少。在西方,“科学”不是从理论体系开始的,而是从事实和信息开始的;人与理论体系的关系是自由平等之下人人玩理论体系、而不是像在中国那样理论体系一直在玩人人。我这里并不是说理论体系在科学上不重要,而是说理论体系不应管得过宽过细,成为独裁人的思想的东西。在西方,“真理”是被当做“科学”来看的。半个多世纪以后,我终于理解了北大老校长胡适忠告要“少谈主义,多谈问题”的苦衷。
个人分类: 佳作欣赏|2204 次阅读|0 个评论
岳母大学时期的民主革命活动
热度 1 fqng1008 2011-7-31 17:35
岳母上次来深圳时,我做了一些访谈(见附录),说到她的大学生活,她要回武汉查一些资料自己写,看来是她是颇为值得骄傲的一页。前不久,她让她的孙女带来了手稿,我看后感觉以当前的大学教育比观,确实能够看到一个不同于现实而发人深省的 “ 旧中国 ” 的大学教育。据说战乱时期的大学还出了不少人才,是不是那时候的管制不如当今? 1941 年,岳母高中毕业后在兰州待了一年,辗转在兰州农业专科学校、北京师范大学先修班就读,后被保送到西南联大学经济专业,因为考虑路途遥远而向教育部打报告改为西北农学院(见“ 岳母访谈:兰州一年 ”),下面是她对大学生活片段的部分回忆。 我于 1942 年 8 月至 1946 年 7 月就读于陕西武功张家岗的西北农学院(现更名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经济系。那时候,一群单纯正直的热血青年为了信仰而奋斗的情节,像画卷一样时而闪现在我的脑海里,尽管经历 60 多年的岁月侵蚀,那些年轻的往事有的依然清晰,尤其是到了我这样的年龄。 一、 1943 年的驱周学潮 我入校的时候,院长周伯敏( 1893-1965 )是国民党元老 于右任 的外甥( 1935 年当选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 1937 年 2 月任省教育厅厅长, 1939 年 -1944 年任西北农学院院长),他虽然书法不错(得于右任真传),但跟随国民党排斥异己,压制民主,多次参与逮捕进步学生并有克扣教职员工薪金、学生贷金的行为,致使很多老师生活困难,学生伙食质量下降,从而引起公愤。 1943 年,老师和学生终于忍无可忍,爆发了教师罢教、学生罢课的事件,周伯敏不但不予以疏导,反而实行高压手段,宣称学生不复课,不参加期末考试就不给成绩。这种不解决问题的强迫手段进一步激发矛盾,终于在年底形成了全校师生的联合行动——“驱周学潮”。 整个学潮期间,只有陕西籍的五六十位同学同意复课(周为陕西人),其余的四百多位同学毫不妥协。我们那时候年轻气盛,大家抱成一团,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后来有人提议,我们四百多位同学在一天晚上全体步行到普集镇,然后爬上火车到西安请愿。同时,校内的青年老师(聂注:岳父那时候刚留校 1 年多,也参与了活动,而且由于支持学生运动被学校开除,以后于 1946 年考上浙江大学的研究生,并于 1948 年任学生运动总纠察时,为逃避国民党的追捕赶往桐柏军区参加解放军,那一代人的革命热情一直影响到今天)也非常支持,他们以校友会的名义上书教育部和在重庆工作的校友,在声势浩大的“驱周学潮”之后,周伯敏被迫离开学校,学生运动以胜利告终(聂注:周伯敏离任后不久到国民党贵州省党部做主任委员, 1945 年 5 月国民党如开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再次当选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 1949 年 6 月在上海参加参加 53 位国民党立法委员起义,后为上海市政协委员, 1965 年在上海去世)。 二、“亢丁社”的诞生与发展 1944 年初秋,驱周风暴过去了,张家岗(西农所在地)又恢复了过去的平静。 这时候,校园里冒出了一个名为《玫瑰花》的壁报,传播一些风花雪月的小资产阶级情调,在抗日战争已进入战略反攻阶段,后方学生面临光明与黑暗、进步与反动、民主与专制的大是大非选择的关头,我们这些以国家前途为己任的热血青年断然不能接受。记得当时朱绍虞、梁正兰、胡启祥、曹方久四位同学非常气愤,郭维清、郭淑哲、胡琛、孙沛亭和我积极响应,要办一个壁报针锋相对,以形成正面的舆论向学校和社会鼓与呼。而且我们知道,重庆和昆明的进步学生都在主动地争取民主,经历过学潮的锻炼,我们也逐渐有了民主斗争的胜利信心。 最初,我们 9 个人在一起讨论,并成立了筹备会,选举郭维清、朱绍虞为召集人,会后又串联了张英科、李继耕、郭成侊、胡坚、马振等一二十人,大家(一共 30 多人)聚在一起举行了正式的成立大会,选举朱绍虞为社长、曹方久为总编辑。经过大家讨论,将壁报起名为“亢丁”,意即在高亢的山岗上(校址在张家岗),挺起了一群坚定的硬汉子。有人提议,每期要有一个中心,创刊号为“哭与笑 ” ,第二期为“爱与恨”。曹方久写了发刊词,内容是年轻人要像鲁迅那样:敢哭、敢笑、敢爱、敢恨、敢怒、敢骂。为黑暗与邪恶而大胆地哭,为光明与正义大胆地笑,决不应麻木不仁、无动于衷,在沉寂中死亡。 “亢丁”在“哭与笑 ” 中与读者见面了(后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民主革命回忆文集》中,将“亢丁”的两幅报头和“亢丁社”部分同学的合影照片刊载其中)。在“争取和平,反对内战”的斗争中,我们通过渠道弄来了《新华日报》和各种进步刊物,在壁报上发出了“要和平,反内战”的呼声,“亢丁社”还多次组织座谈会,讨论《国共和谈纪要》(即“双十协定”)以及政治协商会议等,并将相关内容发布在壁报上。 为了扩大影响,我和郭淑哲在女生宿舍又创办“新野岗”壁报,发动女同学写文章,还剪贴了部分进步文章。张英科、郭成侊在男生宿舍创办时代剪报社,收集当时《新华日报》的文章剪贴上去。这时候已经形成一套人马、三个壁报的阵容,在学校造成较大声势。 由于以上两个剪报的材料比较新颖,一般学生很难看到,读者特别多,这也引起了三青团的刁难。他们在黑夜里把我们刚贴出的剪报撕毁,涂抹,还在上面写些辱骂的语言,什么“汉奸言论集”,“斯大林是你们的祖宗”等等,还把三八妇女节的“新野岗”专栏涂改成“王八节”和“新野鸡”以侮辱我们女同学。于是,我们以三个壁报的名义写出抗议书,推选代表到学校的“训导处”评理,要他们执行蒋介石的诺言保证“言论自由”。同时另一壁报“新路”也声援我们,许多中间学生也看不过去,他们的行径进一步受到孤立。此后,他们虽然并不支持,但也不敢明目张胆地捣乱。 1946 年初,西农国民党、三青团奉命要筹划“反苏游行”,邀请各壁报社组织“筹备会”。当时由曹方久参与筹备会,曹在会上提出要一切外国军队撤出中国,矛头直指美帝国主义。学校当然不会接纳,“亢丁社”即声明退出筹备会,并抵制他们的游行。我们在校园办了一期反对游行的特刊,也配合了一些剪报资料。经过我们的宣传,虽然他们用请吃饭、看电影为诱饵,参加的人数仍然很少,而且某些同学仅仅是为了坐一次免费的火车和到西安玩一玩。他们回来后看到我们的剪报,竟然说我们是对游行同学的侮辱,气势汹汹地想动武。但我们“亢丁社”的同学更是凛然正气,不畏强暴,这些胆小鬼也就叫嚣了一阵子后自动退缩了。 在“五四运动”二十七周年纪念日的时候,我们“亢丁社”组织了一定规模的纪念活动,既有文艺演出,又有萤火晚会,由李金铎老师主持。记忆深刻的是当时演出了郭沫若的“棠棣之花”,还朗诵了高尔基的“海燕”和姚雪垠的“红灯笼的故事”。这样的活动在张家岗是空前的,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和民主革命精神,使我们大家都打开了眼界。 后来,“亢丁社”还成立了一个“邰岗书刊供应社”集体筹集资金代购代售进步书刊杂志。这时,“亢丁社”的成员由最初的 9 位发展到了七八十人,队伍扩大了八九倍。 三、学习和执行地下党指示 “亢丁社”为什么能够如此成熟地开展活动,也与西安地下党的领导有关。当时,西农地下党还处在隐蔽阶段,没有开展活动。 1945 年暑假,由黄河水利委员会工程师李伟(水利部离休)同志介绍,我认识了西安报社寿孝鹤同志。李告诉我,寿是完全可以信赖的,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请教他。后来,我又将寿孝鹤同志介绍给张英科,以及壁报社的几个老同志。寿孝鹤同志多次到张家岗给大家讲解国内的形势,并送来毛主席著作(油印本),计有“论联合政府”、“新民主主义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是的讲话”、“论持久战”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大家都如饥似渴地学习,并在一个秘密点(一所庙宇)展开讨论。 这个时候,西安地下党通过寿孝鹤同志引导我们自发的革命热情逐渐向自觉转化。每到关键时刻,寿孝鹤同志就来到学校。一次是在重庆的“校场口事件”(重庆庆祝旧政协的大会上,国民党特务殴打大会主席郭沫若、李公模及新闻工作者 60 多人,并在全国挑起事端,打砸报社,制造恐怖)之后,寿孝鹤同志不顾个人安危,来到张家岗给大家讲解形势,揭露国民党的反动本质,并要求大家提高警惕,讲究斗争策略等等。“亢丁社”的几个壁报在西安地下党的关怀下,大家始终保持高昂的斗志,紧跟党指引的方向前进。 1946 年以后,很多同学要求到解放区去,寿孝鹤同志多次提供交通路线并介绍关系。部分不能走的同学,他指示大家毕业后先找适当的职业,准备迎接西安的解放。 当时,西安地下党由工委张禹良同志(解放后任陕西省文化局党委书记兼副局长)负责,在寿孝鹤同志的推荐下,当时“亢丁社”的部分同志被西安工委吸收加入新青社,计有郭淑哲、孙沛亭、胡启祥、王灵武、张英科、李继耕、郭成侊、胡坚和我。在寿孝鹤同志的帮助下,“亢丁社”的同志分期分批到了晋冀豫鲁解放区,另有部分同志通过不同途径到了陕北、华北、中原等解放区。 60 多年过去了,我们“亢丁社”的同志已经不少人过世,健在的也到了耄耄之年。抚今追昔,民主斗争的胜利确实来之不易。衷心地祝愿我的祖国繁荣富强,我的母校在四个现代化中作出更大的贡献! 附:其他相关博文: 岳母访谈:乱世家族(一) 岳母访谈:乱世家族(二) 岳母访谈:我的家世(一) 岳母访谈:我的家世(二) 岳母访谈:兰州一年 岳母对往事的补叙 岳母 “ 简述家史 ” 陪岳母看望白家传人 岳母的故事 岳父:经风历雨九十 年
个人分类: 人在旅途|2579 次阅读|1 个评论
用草根的方式思维和实践
sxhelijian 2011-6-26 21:58
开学一周来接触了一些同学,了解了一些动态。不少同学已经在积极地规划自己剩余的大学生活,对毕业以后的安排也有了些想法。在咨询中,也听出了部分同学对现实中一些负面问题的无奈,不知如何面对。总是从听到的一些事情中,感觉社会太黑暗了之类的认识,造成对自己的信心不足,影响了对未来的规划。所以我想谈谈我的一些观点。 就业,是一个很现实的话题。即使现在的选择是考研,几年后也要面临就业。离开了靠“数理化”说话的时代,我们貌似处在“靠爸爸”的时代,拼爹最给力。但是非常遗憾的是,我们绝大多数人的爸爸的战斗力太弱了,甚至不堪一击。我们或许见识了周围一些有好爸爸的年轻人,过着滋润的日子,讲着已经由爹安排好的远大前程。我们也听了不少关于“二代”们的报道。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报道中的“二代”和“爸爸”们已经杯具了。真心祝愿既得利益的“二代”和“爸爸”们能继续他们的幸福生活,但如果他们仍要将教子无方、对社会资源的无限贪婪继续进行下去的话,那我们只能“让爸爸们飞一会儿吧”。 如果将眼光放更宽一些,我负责地告诉大家,我更多看到的是靠自己的聪明和努力,为自己开辟出广阔空间的年轻人。他们还在健康、快乐、持续地发展,在给家庭带来富足生活的同时,也在为社会创造财富,为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我将他们归入“草根”一类。走红的草根是特例,更多的草根压根不需要这样。草根之伟大无法形容,他们是社会的脊梁,是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当我认识到自己是一名草根时,我是非常自豪的(见博文《 我在烟台参加母校百年华诞庆祝活动 》)。 我们都是草根,这是一个基本点。我相信在座的各位中有由名贵树种发芽而来的,日后会长成参天大树,为众生提供庇护,就像丑小鸭会变成白天鹅。但现在你还混迹在我们草根中间。如果不认真做草根,你将真的要草根了,甚至连草根都有不配。 所以有了今天的这个题目。我们将共同口味草根的精神,懂得草根的高尚,用草根化的方式去思维和实践,创造属于草根的辉煌未来。 那什么是草根的方式呢? (一)立足现实,脚踏实地 进入社会后,大家会发现社会确实比学校复杂,但有了这种态度,就能直面挑战,不再报怨现实怎么会是这样,为什么没有我想象的做事空间。我们不去追究现实中的对错,只要是存在的,就是正常的,我们都能够正面去对待。我在自己十几年当教师和生涯中,经历好几次由于外部原因而低迷的时候,但最后认识到我的工作必须要接受现实就是这样,才能够沉下心来认识我们当前的高等教育中的问题或许是发展的必经之路,从而认真地立足现实,不断找出自己工作的入手点。能立足现实就不会先入为主,带着那么多的主观意愿去工作,工作中才能够取得效果。 (二)要勇于改变自己 大一时我就推荐大家读李开复的书。其实李开复传达给大家的思想在于,你不可以改变外界的一切,你只可以改变自己。在传统文化中,水具有高尚的品质,水善于以自己的应就能去适应环境提出的要求。要主动地去变,有预见性地变。求得改变不仅需要一种意识,更需要一种能力,我在后面还会讲关于学习的事。在我自己的身上,由于错过了提高自己科研能力的最佳时期,曾经无助沮丧过。在认识到科研对当教师的重要意义后,抓住机会提高了科研能力。要去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环境的变迁,我们惟有坚持求变。 (三)不断学习 我所讲的学习不限于我们的专业学习等正规的学习,是一种广义的学习,是一切接受新生事物的活动。我们需要用学习的态度,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去解决将来面临的一切问题。看到一些同学即使在学习课内知识时也采用一成不变的学习方式,我很着急。大家要注意提高学习力的问题。在将来,你需要用学习的方式解决职业发展中的问题,去解决不断重新认识自己、调整自己的问题,甚至用学习方式解决成家立业的事情。我近年来关心家庭教育的问题,现在的父母没有继承下来传统的家庭教育方法,也不会现代的教育,造成了很多问题孩子。你们过几年都要做父母的,因为贺老师的缘故,要求你们在做父母之前,要清楚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 (四)执着 工作以后,会发现有些事可以做,有些事不可以做,有些事可做可不做。在现实中,也有一些事需要人做,但大家习以为常就是没有人员做。草根要认真地去做自己认为正确,也能够去做的事。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我们还是有空间去做这些的。跟随自己的心灵,做自己愿意做的事,何等的快乐!我从小就想当老师,于是在机会来临,决定投入这一行,又能愉快地从事这项工作,不断地应对各种挑战,靠的就是这种执着。我说的执着不是要让大家和环境对着干,你需要有足够的智慧做好协调,这是一种需要磨练的能力。 (五)责任感和正义感 在对待家庭,你需要有责任感。善待亲人,会用智慧和大爱处理好下一代的教育,即使届时还拼爹,你的战斗力也不弱,但不要演延续“富不过三代“的魔咒。在社会责任方面,我们大多数的同学将来会搞技术,你要考虑你的技术和产品对社会产生的影响,比例,你将来从事游戏开发和游戏产业发展,你就要考虑对游戏对青少年上瘾的问题,否则,即使你成了史玉柱,我当老师的也看不起你。如果你工作两年后仍要考公务员并如愿以偿,你要考虑如何造福一方的事,不能去一味地随大流,你需要努力维护自己作为草根对曾经奋斗过的历程的感情。如果你想当老师,不仅是考虑怎样才能谋得这个职位,还要自己是否真心喜欢教育,将来不能误人子弟。说到现在,习惯于承担,你对自己的责任感会帮助你找到可心的工作。就在上周,一位大四同学和我讲某老师如何如何,他一月没有上课,就是没打招呼就算他旷课没让考试要清考。我告诉他,如果我在用人单位的人事部门,就凭这一句话,宁肯缺人也不要他。因为这里没有一点对责任的担当。 在座的同学中可能有人在想了:我在家业时家里还有些门道,爸爸不行还有叔叔呢。我接受我的学生将会有好的安排的现实,有人帮是好事。但你要以老师讲的草根方式做事,因为无论如何靠自己成事是很光荣、很舒服的;你要靠自己立足,需要用草根的方式;通过自己的努力,减轻靠山替你们办事的难度;你的强大,将降低他们办事的风险。 我想讲的就这样一些。或许是因为无奈,草根们选择了这样的方式,这些是很自然的事。归结起来,草根就是要事情本来是什么样的,就怎么样去对待,去处理,是种简单的方式。让我们都用这种草根的方式,轻装上阵! 注:本文来自 2011年3月6日 班会给大三的学生的讲话, 2011年3月6日发布于本人新浪博客 。为求更多交流,转发此处。 链接原文
2937 次阅读|0 个评论
清华大学电子系保研攻略
热度 1 liuxianxiang 2011-6-24 10:24
闲着无聊,在邻近毕业的日子里,仔细回想了大学四年的点点滴滴,觉得在离开之前应该留下点什么。借着在憋论文日子里锻炼出来的灌水能力及写作热情,献上此贴,希望能对为保送电子系而奋斗的外校童鞋们有所帮助,顺便也为悲惨的大学生活留下一点美好的回忆。 一、准备阶段 去年电子系外校保研报名的通知是在9月6号下发的,20号报名截止,23号公布初试名单,25号开始面试,其他系的时间也都差不多,因此只能参加一个系的面试,(每一年通知下发的时间都不一样,上述仅做参考)。报名材料的具体要求,通知里面都有详细的介绍,基本上要准备两封专家信,一份个人陈述,一份个人简历,还得在网上报名,整理奖励证书之类的。此外由于电子系有笔试和面试,这段时间还得抓紧复习各专业课程,而且大四上学期还有一些课程,因此时间非常紧迫 。 说说我的准备情况吧。 之前五月份申请了物理系的夏令营,但是由于申请的人太多,而本人能提供的材料也不够优秀,因此杯具了 。然后暑假回家一个月,8月份回学校,正式开始思考毕业后的去向,最后决定放弃保研,为了自己的理想背水一战,选定清华大学电子系。 由于之前也没做准备,因此当时是什么都不知道,幸好在网上偶然发现了一个对本人帮助很大的论坛——保研论坛,然后仔细浏览了各种关于保送电子系的帖子,对大致的流程也有所了解,当然论坛中也有很多不错的资料。从论坛中得知,直博生最好先联系好导师,然后鼓起勇气弄到了上一届去电子系一位师兄的联系方式,他也建议我先联系导师,并与老师约个时间见面谈谈。 接下来就是选导师的问题了,电子系网站上有各种教授的简历,最终我发现以本人的材料,结果也会像物理系夏令营一样杯具,因为联系教授们的童鞋通常很多。无奈之下只得继续向师兄求救,热心的师兄给我推荐了他们实验室的两位老师,位于网站上我完全没有关注的副教授那一栏里面,据当时我的理解,他们应该是不能带博士的,但是师兄说是博导。当时感觉还是选教授做导师好吧,但是转念一想,既然我没注意到,其他人应该也注意不到,因此竞争就不会那么激烈了吧,为了保险起见,还是接受了师兄的建议,选了其中年纪大一点的(40岁)联系,并用心准备了一封邮件,开始推销自己。几天后收到了老师的回信,说我很优秀,问我是直博的话,欢迎我约他见面谈谈。由于天津独特的地理优势,我随即发了一封面谈的邮件,但是老师回信说暑假要参加一个国际会议,面谈要推迟到23号之后,而当时是8月6号。之后的日子,无所事事,复习了一点专业书,以免见面时老师问问题答不上来,但是效率很低,大部分时间还是在玩游戏中渡过的。 记得最后是28号去的北京,在办公室里与老师从下午一点谈到三点。开始是自我介绍,主要谈谈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之类的,然后需要介绍本科参与的项目及自己所做的工作;接下来老师问了两个比较新的概念性问题,由于之前也没接触过,就简单谈了自己的想法,临走时参观了实验室。从老师交谈的语气可以看出,对我的印象还是很不错的,值得欣慰的是,本人导师今年已经荣升教授了 。 二、笔试 提交完材料,拿到复试通知后,接下来就是笔试跟面试了。笔试是从两组题目中任选一组,每组包含五个科目,选择其中三项作答即可,时间是三个小时,每科满分一百分,因此建议在准备阶段就根据所学的专业课选择好要答的科目,集中进行复习。本人当时选的是电磁场与波、量子力学、激光原理,考试结束后感觉还不错,时间也够 。题型包括简答、填空、计算等,概念性的东西比较多。模电与数电个人感觉复习起来内容偏多,且答题时也不怎么好答,还是比较费时间。量子力学据说往届得分都比较低,但是根据答题时的情况,我感觉比较好答的,也不费时间,全是简答和计算。激光原理有填空跟简答组成,对概念的理解要求较多,填空题也很多。 三、面试 上午十一点半笔试结束,然后填了个表格,中午需要交的。吃完中饭,下午一点就开始专业面试跟英语面试,本人有幸面试时间安排在下午四点,在熟悉环境后,回去睡了个午觉 ,三点四十在门外等,准备面试。 面试时间是20分钟,进去时坐在中间,两边分别坐着三位老师,五位负责提问,一位负责记录,而本人的导师大人就坐在我左手边第一个,令我激动万分。 首先是五分钟自我介绍,当时心情非常紧张,头脑一片空白,幸亏与老师面谈时讲过,就照着当时的场景复述了一遍,也算过关了。导师大人看我紧张的不行,就问了我两个非常基本的问题,以缓和情绪,即:Si、Ge为什么不能做半导体激光器的材料和光纤通信中低损耗波长和零色散波长分别是多少。由于以前专业课里都有介绍,本人如实回答了,因此也信心大增,开始慢慢进入状态 。左边第二个老师问了我第二个问题:产生脉冲激光有哪几种方式,我想了想回答了锁模跟调Q,然后又问我激光测距用哪种好,光纤通信用哪种好,为什么。最后在老师的提示下,也基本回答上来了。第三个老师先问我学过非线性光学吧,然后又问光纤通信中能否产生非线性效应,如何产生。由于光纤通信那门专业可是大四才开始的,自己也没有什么印象,只能如实回答不知道 。右边的老师看我参加过一个项目,让我讲讲在项目中都承担了什么工作,有什么成果,这个比回答问题简单多了,因此我又把本科发了一篇论文及创新点忽悠了一把。第五个老师是香老师,由于本人提交材料时出了点小插曲,经常给她打电话,因此她对我有点印象,问了我一个模电中的问题,线性失真跟非线性失真有什么区别,如何用一种简答的方法来进行判断。第一问由于自己复习时印象比较深,基本没问题,第二问在老师的提示及讨论中也圆满成功。因此,整个面试下来感觉还是不错的。 专业面试结束之后,紧接着就是英语面试,一共是16分钟,8分钟的准备时间,8分钟的面试时间。准备工作是在一个房间里,阅读一篇很长的英文文献,然后出来,在另外一间屋里,有两个老师会问文章讲的是什么内容,并让你阅读文中的一段,然后翻译。总的来说,英语面试还是比较轻松的,只是八分钟的时间文章肯定看不完,只能随便发挥了。 个人认为电子系还是比较公平的,凡是通过初试,进入复试之后,以前的成绩及排名都不再考虑了,最后的录取名单也是根据复试的成绩来选择,其中笔试占30%,专业面试占60%,英语面试占10%。对于直博生,为避免多人报考同一个老师,因此还有最后导师的面试,因此开始联系老师还是很重要的,牛导通常报的人都比较多。 四、总结 电子系由于实力也很强,保研时是个大热门的,每年的竞争都比较激烈,而我们这届由于清华本校学生直博的比较多,因此给外校的名额就相对比较少。在跟香老师电话交谈时听说一共有150人报名,最后通知复试的是110人,而最后录取的人数是32人。其中电子科学与技术录取12人,包括光电(6)、线路(1)、微波(4)三个方向,信息与通信工程录取21人,包括通信(13)、图像(4)、信检(4)三个方向。当然每届的情况都不一样,以上所述仅供参考 。 2011.06.03 刘贤文于清华园
9550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一个女大学生总结的大学生活!!!!男生必看!!!
daishx08 2011-6-14 22:21
一个女大学生总结的大学生活!!!!男生必看奥!!! 1.在任何一个学校,平庸的大学生是相似的,不平庸的大学生各有各的辉煌。   2.高中时代,爱情是奢侈品,少数人拥有得起。大学时代,爱情是日常用品,没有很寒酸。    3.悲剧的形成的性格根源就是那个人不是什么好人也不是什么坏人,非善非恶    4.容貌这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女生寝室人际关系 5.女生大一时急着找男朋友是因为刚解放要尝新鲜!女生大二时急着找男朋友是因为终于发现了大学生活是多么的空虚和无聊。大三时急着找男朋友常常是出于攀比,因为身边的女生好象都有男朋友了,大四时时急着找男朋友的往往是在寻找长期饭票或者跳板。    6.女人的竞争,无处不在,见缝插针。    7.一个女人若是有很多男人追,要么她特别有魅力,各方面条件都非常优越;要么她深谙男人的心理,能够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8.而真正的泡妞高手是从来不会主动去粘女孩子的。真正的高手自有女孩子寻死觅活的要去投怀送抱。就如真正有魅力有品位的男人会明白这世界上多数女人对他而言可以弄上床,少数女人可以让他上眼,极少数女人能够让他上心。优秀男人的三上理论。这些,男人泡到一定的程度就全都明白了。    9.所有的面试都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轮*,你被一群人一一试过一番,再决定要不要把你留在身边多享用几次,伺候得好以后还可以扶正什么的    10. 等在大学里混了半年才知道,爱情是随处可拾,图书馆篮球场食堂都可以成为爱情发源地。可正因如此,才显*价。 11. 我忽然觉得这种竞争毫无意义。彼此都象井底之蛙,就算争得鱼死网破,一方把另一方置于死地那意义又何在?意义仅仅在于,输者逃离这个井,或者死在井底的角落,或者一跃而出,而胜者沾沾自喜的继续做井底之蛙,自以为抬头的一片天就是她的天下了。    12. 谁不是在伤害中成长?谁不是在被欺骗后才学会算计?彼此彼此。    13. 在大学社团里如果你不想或者是没有把握成为最高领导者,就不要加入这个黑暗的组织!所有的社团到最后都沦为它的最高领导者或者第二高领导者加学分混名声的工具。你别指望你加入个文学社就能够一夜之间扬名各大报纸,也别指望加入个摄影协会就能够拍出美仑美幻的作品。幻想,绝对的幻想!作为一个普通的社员你所需要干的就是开会和继续骗下一届的小弟弟和小妹妹,以此来表明该社的最高领导者没有不作为。    14.女人看得见的风度是*看不见的内涵做基础的。    15.凡是处心积虑做某件事情,就都会或多或少牺牲掉自己的某种东西。    16.妩媚最好是一种可收可放的本领,而不要让它成为你的特质。    17.美女分两种。一种是让男人喜欢,女人也喜欢的。一种是让男人喜欢而女人却不喜欢的。男人喜欢女人也喜欢的美女不多。这样的女孩子要么是真的秉性纯真善良,要么就是极其有手段,八面玲珑。男人喜欢女人不喜欢的美女很多。因为对于一个美女来说,征服一个女人比征服一个男人难度系数要高得多。     18.美女特别容易被男人宠坏。而美女又特别容易得到男人的宠爱。越来越多的男人趋之若骛,越来越多的宠爱,就让美女越来越骄纵,越来越坏。恶性循环。这世界很多角落就这样被某些美女搅和得乱了套。    19.其实城市里家庭条件不好的孩子在大学里可能比农村来的孩子更尴尬。因为他们虽然家境不好,但是一般情况下从小就没有受过太多的苦,而城市天生赋予了我们很敏感的自尊和很膨胀的虚荣。我们逃避,发现逃不过,反而不能够象那些从小吃苦的孩子那样坦然面对。    20.成长的过程就是破茧为蝶,挣扎着褪掉所有的青涩和丑陋,在阳光下抖动轻盈美丽的翅膀,闪闪的,微微的,幸福的,颤抖。 21.服天不服人。若是天的安排,我承受,若是人的践踏,我抗争。    22.这就是找一个成年男子了结一段爱情的唯一出路。 我们从心开始,我们用身体结束。我们交换彼此的体温画上一个完整的句号    23.追美女,不管追哪里的美女,比的都是精力财力人力毅力耐力,实力不够雄厚者,永远都会在某一刻被残酷的淘汰出局。美女是橱窗里的精致和昂贵,人人可以看,有的人只敢在外面看,有的人敢走近看,有的人可以要求拿出来看看,然而购买的又有多少?这比喻很难听,仔细想一想事实也就这么简单。美女若长时间没找到买主,新的货品上柜,而自己年老珠黄成了旧款,就只有打折*卖了。    24.男人不喜欢你,就不会想和你做朋友,喜欢你就不仅仅想和你做朋友。    25.潜力股有太多不确定因素,等他升值了,通常女人也到了贬值的时候了。    26.一个男人若爱一个女人,不到不得以是不会开口找这个女人借钱的。    27.恋爱中的女人都是被灌了迷魂汤,都是孤注一掷的赌徒,就算知道结局会输,也要倾其所有,哪怕血本无归。女人遇人不淑是场莫大的悲剧,遇人不淑偏偏又爱得深切,那就是陷入了万劫不复的地狱。    28.网恋=见面,上床,下床,黑名单。 29.一个我想与他有故事的男人,在我们的故事还没有开始的时候,就因为情节的突变而已经落下了帷幕。在灯光亮起的一刹那,在音乐响起的一瞬间,我的剧情已经终结,我必须得匆匆退场。掩面而泣。    30.暗恋,不过就是爱情一次自生自灭的过程 31.最美丽的爱情都是早早就夭折了的爱情。长命的爱情最后往往是因为变异为亲情才得以长久。    32.而那样的一些已婚男人,被乏味的生活打磨。吃腻了正餐需要点心。他们的生活只需要年轻的女子来丰富而不可以被年轻的女子来颠覆。他们坚守在自己的阵地里等待年轻的女子经过。他们同样贪婪而自私。    33.女人惧怕时光腐蚀,男人却需要年龄的修饰    34.嫉妒一个人,就是承认她比你强。    35.美貌这东西,若不能够换来幸福,不能够换来自己所爱的男人的倾慕和宠爱,若不能够使自己比别人生活得更幸福点过得更好点,就毫无意义,甚至是徒添烦恼。女人美貌的优势没有利用好,往往就会给她带来几倍的烦恼。女人漂亮是资本,经营不好就会让自己破产。    36.美貌只能够用来骗男人,聪明可以用来骗世人    37.一个美女如果不知道在生活中内敛点,往往就会非常让人讨厌。恃貌傲物更是做不得的。内敛——这是美女在女人堆里生存法则的第一条。    38.太多大学男生选择女朋友的标准就是漂亮。至少也是漂亮第一,但是真正找到一个漂亮的女生并且幸福生活的有几个。漂亮的女生不是你们消费得起的。请原谅我的直白。当然如果你有个有钱的老爸就不在此列。因为这年头,美女是市场化的。    39.美女就是这样被宠坏的。在男人面前撒泼撒得好叫撒娇,在女人面前撒泼撒得再好还是难免落个泼妇的恶名。    40.在大学的女生寝室,两个人关系不好的标志就是互相不理睬。用这个法则去判断各个寝室女生之间的关系绝对没有错的,这是个万能公式。毕竟大家都是受过教育的人,看谁不顺眼就打她就骂她就诽谤她就造谣攻击她是很有失身份。就算攻击,报复也往往做得不动声色,很知识分子化,很女性化。 41.他们说她有漂亮的眼睛,而我有美丽的眼神。这是美女和美女的区别,需要你细细去品位。    42.爱情有如跷跷板,两人若在爱情上的工夫势均力敌,就会都想控制局面,往往就只能够僵持在那儿,没有乐趣可言。一个厉害点,一个单薄点,由一个人控制局面,才能够翘得欢,你快乐所以我快乐。    43.追女生从来都是件简单的事情。如果你觉得你追得很艰难,多半是你追错人了。如果一个女生,你费尽力气才追上,那么还不如费尽力气也追不上。因为,这样艰辛才拥有一个女朋友,你们的爱情从一开始就是不平等的,她之所以犹豫不决迟迟不答应你,原始意识里就是觉得你配不上她。    44.高年级的GG,如果你们找刚进校的大学女生谈恋爱,还是要有点耐心,克制一下,慢慢启发,不可以操之过急的。进程走得太快,往往会把刚上大学的小女生吓跑,吓跑后还要到处说你是个色狼,让你名誉扫地。小女生往往不懂大学里纯精神的恋爱就等于没恋爱。    45.在大学里,谈恋爱恐怕才是最大开销。女朋友才是最高消费    46.男人用物质表示爱意。但是男人赚多少钱是他的能力,花多少钱就是他的态度。用钱衡量感情的深浅,不看绝对值,要看百分比。而且,男人愿意为你花钱不代表他真的爱你,男人若是不愿意为你花钱,则代表他肯定不爱你。    47.*女用身体换钱,良家女子用身体换爱情。走运点的女子拿爱情换钱。    48.一个女子的美貌是敌不过无爱的摧毁的。我们在最美丽的时候遇到了谁,有怎样的对白,和怎样的背景,情节是否美丽,多年以后回首是否还有美丽的心情? 男朋友是件简单的事情,而爱情永远是千回百转,愁肠百结。谁希望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呢?    49.人与人的心从来都是有距离的,就如在两个陡峭的山头,我们遥遥相望,以为彼此只有一伸手就能触即的距离,其实要走在一起,贴近在一起,脚下还有千山万水,沟沟壑壑。无论谁与谁。    50.女生上大学之后,学得最快的最好的,往往不是专业知识,不是英语四六级,不是托福雅思GRE,而是穿衣打扮化妆。 一个大一女生,到她大三的时候可能在专业知识和英语方面都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但是她的打扮穿着肯定有巨大的变化 51.不甘。说到底就是不甘。再说透彻点,就是我明明价值连城,为什么就要这样*卖。其实大学女生是同龄女生中比较尴尬的人群。同样是最青春最美丽的时候,哪个女子不奢望锦衣华服?然而,又没有独立的经济能力,对那么多美好的事物的欲望都不能够满足。同样是情生意动的年华,哪个女子不盼望在烛光摇曳的默默温情里和爱人深情相望?哪个女子希望自己谈恋爱只能够在熟悉的校园里走走去吃吃街边的便宜烧烤?是的,爱情是不能够这样衡量的。可是,精美绝伦风花雪月的爱情是每个女子的梦想。对于美丽的女孩尤甚。    52.一个一向张扬的人,如果遇到一件事情忽然变得低调起来,那这种低调就是更高层次的张扬了。    53.美女如果有心计,就可怕。美女如果没心计,就可怜。   做女人难,做美女更难,在一个女人堆里做美女难上加难。    54.女孩不要去招惹三种人,浪子,文艺青年,已婚男人。    55.我不知道这世界上还有多少这样大学生,有多少这样的父母。可是我相信每个学校都会有。每天都看到太多光鲜的面孔在校园里穿行,游弋于教室酒吧,网吧,迪厅,他们夜夜笙歌,他们寻欢作乐,他们把大把大把的青春扔在电脑游戏里,扔在迪厅酒吧里,他们学着一切出身于富贵家庭的孩子那样挥霍,他们交女朋友借钱应付恋爱开销,拿着父母给的几千元学费却年年都有功课不及格,拿着父母挤出来的几百元生活费心安理得的花,以维持自己的面子,支撑自己的虚荣心。而身后,有两张包涵期待的脸,有两双望眼欲穿思念的眼神,有两个含辛茹苦的父母,日日夜夜想着盼着,然后辛苦劳作着,想着争气的儿子女儿,盼着他和她出人头地,起早贪黑的为那上万元甚至更多的学费生活费而日夜劳作。这些父母有的是在农村,一年到头面朝黄土背朝天,家徒四壁;或者父母都没有工作,半夜两点起来做些早点;或者在城市里摆点小摊,一分一里的与人争,还有忍受城管时不时的暴力执法。他们一年到头也不会买什么新衣服,他们一辈子也没有去过任何娱乐场所。   太多太多含辛茹苦的父母。而这些是我们在学校里看不出来的。每个年轻的面孔在人前都是神采飞扬,膨胀的虚荣心日日夜夜挣扎着甩掉身后的一切,遗忘了身后的那双眼和辛勤劳作的那双手。他们还没日没夜拼命掩饰这一切,怕同学知道自己的贫穷,怕同学鄙视自己的困窘,怕被人瞧不起,怕被人说寒酸,装有钱,装潇洒,装挥霍,装不比谁差。大学四年就在这种毫无意义的虚荣中磨掉了。   虚荣不是错,当虚荣成为堕落的借口时,它就成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这一段话是被顶的最多的一段话)    56.我们是怎么了?我们这一代大学生是怎么了?有谁,可以给我们一个答案。是什么逼着我们一次次走向死亡。自杀或者被杀。有谁,可以拯救我们,象很多年前的大学生那样,给我们一个信仰,给我们一个好好努力的理由,给我们一个热血    57.这就是卖给一个男人和卖给N个男人的区别。死了的死后还要背着骂名,尸体还要承受那么多鄙夷的眼神;而活着的依旧风光活着,还有那么多同龄女生羡慕着或者以嫉妒的名义变相羡慕着。    58.做情人的女人比*女更贪心。*女要的不过是钱,情人不仅要钱,还有感情,还要宠爱。有钱有爱,大概也成全了许多女人关于生活的奢望和梦想了。    59.原来大学女生打架的招数和街上骂街的泼妇打架的架势并无太大的区别。唯一的区别是,大学女生打架不会轻易让你看到,不会轻易让你知道。打完以后迅速离开现场,而不会象路边的泼妇那样,围观的人越多打得越起劲。死要面子活受罪。内心原始的野性使她们在心里用最下流最恶毒的话骂对方,现代大学教育让她们一面临"丢脸"这两个字时立刻偃旗息鼓装出平安无事的模样,做回淑女。 60.一个特别优秀的男人身边常常围着一堆人,有男人有女人。一个特别优秀的女人身边常常很寂寥,没有男人也没有女人。男人因为孤独而优秀,女人因为优秀而孤独。    61.我的后备军不多就那么两三个,对他们的战略是实行三保政策:保持一定的关系,保持一定的联系,保持一定的距离。可进可退,可收可放,可攻可守,运筹帷幄。    62.在大学里要是两个人正式谈恋爱(所谓正式,就是一方对另一方说你做我的男朋友女朋友吧,另一方说好)后,一个月还没有就接吻,那肯定是有问题,肯定是有一方在答应时非常勉强,并没有真正看上另一方。    63.毕业那天说分手,若不是无赖,就一定是出于无奈。    64.不上进的男生,才是最没有安全感的男孩。因为我们不需要一个高大强壮的身体天天帮我们打架,然而我们需要一种有保障的生活,现在是这样,未来更是如此。可惜,大学里有太多的男生都不明白这个道理。    65.成长,就是不断的面对一些悲凉的事情。直到知道什么叫世事沧桑。    66.学校里每年都有个举行德育教育月。而德育教育绝对不是每年弄快宣传板出来就可以达到目的了的。我们是成长中的孩子,有谁可以给我们更多的关怀和引导?不要让一个一个学生误入歧途,最后开除了事。开除一个学生对于学校来说不过是一张纸一个签名一个印章,而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意味着彻底的毁灭。谁想这样,谁愿意这样?我们不要悲剧,我们真的想好好的生活,好好的学习。    这大学生活,请———— 且行且珍惜。    67.那一刻没有情欲。女孩子的第一次往往跟自己的情欲无关。    68.我们这样急切的渴望成长。我们选择了这样的一种仪式。没有瞻前顾后,没有深思熟虑,我们交换彼此的体温,用身体印证成长。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957 次阅读|0 个评论
回忆我的大学生活
dongzg101 2011-5-17 06:38
回忆我的大学生活 (2011-02-08 ) 如果说,改变许多中国人命运的最重要的外语是什么,那一定是英语。但是英语教学发展到今天,面临很多问题,最重要的不是怎么教的问题,而是是否需要限制大学的英语教学,给其它外语一个发展的空间。 我依然记得我在上大学的时候上的第一堂英语课,那是90年代,是一位男老师,从他的工资待遇一直说到校长的管理水品,骂了两节课。感谢上帝,让我在大学的第一节英语课有了逃课的想法,在上课最后的五分钟,这位老师问我们,你们谁能保证自己能过四级,就不用来上我的课,oh,My God ,我们宿舍的三个人立即写了保证书。第二天,突然发现,一周除了几节化学和数学课之外,就没课了,不知道该干什么,于是,我们找到了第二个去处,图书馆,大一的一年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图书馆度过的,逮着什么书就看看什么,有时早上起来没事,就去体育场,遇到一个大二的女生在打网球,就想认识,那时是带一个学期的生活费,于是,从每个月200块的生活费预算扣除100元,花600元买了一个网球拍,几个网球,就主动上去认识,虽然,不久就知道她有男朋友,只好认她做姐姐,顺带就认识了一堆姐姐。她们是学国际贸易的,有时没事干就跑去她们的教室听课,大一,就在这样一种糊糊涂涂状态下混过去了。最搞笑的是,大一下学期考四级,全班就我们三个没去上课的人人过了。到了大二上期,又报了六级,本来想好好准备一下,但那时学校搞辩论赛,连专业课都免了我们去上,天天在图书馆查资料,写辩题,我们系一路过关斩将,一场场下来,半决赛居然干掉了法律系,杀进了决赛。虽然我作为替补,一直没有机会上场,但在这个过程中得到的锻炼,现在想起来是受益终生。到了考六级的前一天,班长问我是不是报了六级,才想起明天还要考六级,光脚不怕穿鞋的,上,可能是没有心理负担的缘故,结果62,过了,考四级的有几个悲剧哥们58、59、59.5每次总差一点点,到最后考英语成了他们的心魔,越考越差。 大二开始上专业课,不知道是不是书读多了打开了思路,还是不用学英语的缘故,专业课考前从不复习,怎么考都是前几名。到了评奖学金的时候,所有科目最后总平均分我第一,同宿舍的哥们第二,还有一个女生第三,评委是班委会成员,本来一等奖学金有两个名额,我那哥们是评委,那女生也是,虽然那哥们帮我说话,架不住他们人多,硬是从宿管科找到我有一次晚归记录,扣了0.2分,这下好了,本来领先第三名0.19分,反而少了0.01分,那次好象是陪同宿舍的恋爱失败的哥们喝酒去了,从此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游戏规则的制定者才是最牛的.所以,到了大三,我也就改变了策略,专业课pass就可以了,也不知道是问题问多了,老师觉得有培养前途,有些课老师直接就不用我上了,把我赶去和研究生一起做实验去了。这样,又认识了一帮本校的研究生。到了大三下学期,有个同学去科学院的研究所做项目,做了两天,受不了,跑过来问我,愿不愿去,我反正是闲得无聊,就去了,每周三个下午,从切胎盘制备样品开始,到检测中国人抗艾滋病的基因是否存在,是一个中美合作的项目,我这一组和它那里的工作人员一起总共做了数千个左右样本,总共上万个样本,最后结果是零。前后因为考研中断了一段时间,持续了一年时间。大四下学期开始的时候,我的毕业论文已写完了,也没什么课程了,考研也考上了,就跑去听大二的计算机课程去了。 有时候,我觉得现在的中国大学生有必要学那么多英语么?把时间花在其他的事情上不更好么,毕竟刚开始学英语是出于政治的考量,就像以前中学学俄语一样,而且中国现在有2000多所大学,是不是除了211,985的大学主学英语外,其他的大学可以自行选择其它外语为主,比如说法语、俄语、德语及欧洲、南美洲其他国家的语言,非专业学生教一点基础和口语就可以了。也许,那些靠英语谋生的人会砸我板砖,你们也可以去教其他外语么?现在网络的时代,学语言是最方便的,但一定要有一点基础。毕竟,中国受英美文化影响太深不是一件好事。如果,要改变大学千校一面的的局面,每所大学选择一门外语作为主要外语,进而带动和其母国高校的合作。英美国家太过于实用主义,太过于追求经济利益。不利于整个人类的发展。而且美国的国民也是来自于世界各国。而且,语言文化产业是一个巨大的产业。如果我将来能当上大学校长,我肯定会选择法语和德语。十年前,在科学院读研和工作的时候,我也曾在自己去北大学过一段时间的俄语。学不同的外语可以给人不同的精神享受和思维方式的改变。 在这个时代终身学习将成为一种需要,还有什么比放开外语教学更好的方式呢。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当中国人出国不需要翻译的那一天,也许中国会重新进入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
2626 次阅读|0 个评论
两种感触
热度 11 yanghualei 2011-1-19 09:17
结束大学生活进入硕士阶段 , 四年几乎什么也没拿,就开始极其不情愿的的参加一次数学建模,回望这四年时看着这些文稿和论文以及对自身深刻的认知,兴奋许久 , 因为比起这些,在兴奋程度上那些不是一个量级的,论文都未发表,因每次投都被退了,不知是自己写的真不行,还是编辑读不懂,还是没找对正确的杂志,还是与自己研究的特殊领域有关,抑或都有。 老是被拒,故现很少投,也不想问原因,只想现这样好好享受,迎合别人滋味太难咀嚼了,在写作中 慢慢明白 : 写论文写的是种感觉:“那种感觉和兴奋”与别人是否理解无关 , 而与问题和现象本身有关; 同学说:“你将来咋生存”,听了就想笑,一个大老爷们随便动动手就喂不饱自己?,坐宝马肯定不行,这是种心态,是一种人生态度;自己还 每天早上坚持把想法逐渐整成论文, 因为写本身是一种享受, 就像玩游戏投入的那种状态和感觉,而过后获得什么以及别人怎么评价已无所谓了 ,因享受才是主要的。 科博是大二关注的,开始怎么申请就不批,那时也不咋上网,故搁置了,本科结束时故地重游,意外被批了,一开始先看别人怎么写并积极参与,慢慢感觉挺有意思的,一人拿出一观点,有的批,有的赞,有的扔板砖,有的抛媚眼,这 让 自己知道 : 任一种观点或行为都不会让所有的人都反对或者都赞同,故跟着自己和大众的感觉走,都没错,又都有错 ;每晚回来练会软件,就开始敲打着键盘:写所见,所思及所闻,而 写论文与写博还不一样,开始有点生疏,等熟悉套路后,就开始经营自己那二亩田; 慢慢明白:写博客写的也是一种心境,这种心境与各博主息息相关,即与别人的理解和关注有关,而与博主们的无所谓无关。 总之,两者都爽,这是两种不同的快乐感触,其写的都是一种感觉,但前者与别人的理解无关,后者却与别人的理解息息相关。
个人分类: 生活随笔|436 次阅读|1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22: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