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数理化生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高校的本科教学最重要的是打好基础
热度 10 fdc1947 2019-8-3 08:30
高校的本科教学最重要的是打好基础 高等学校的一个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搞好本科教学,现在,大家对高等学校不满意的地方也是说学校忽视了本科教学,至少是对于本科教学不够重视。 除了抱怨高等学校教师重科研轻教学外,也有很多人认为高等学校的课程设置陈旧,毕业生 “学非所用”。很多用人单位也认为学校里面所教授的内容离开实际工作太远,毕业生不能很快与实际工作接轨。他们希望高等学校能够让学生学习一些更加“实用”的内容。也有人提出,高等学校应当设置一些新的“交叉学科”的专业。 我们看法与很多人的看法不同,我认为高等学校应当打好基础,多学一下基础知识。对于理工科学生而言,特别要把数学和物理的基础打好,不但把理论学好,也要把物理(和化学)的基础实验学好。我们常常说教育是百年大计,在做学生的时候,把基础理论学好,把基础实验做好,这才是为一辈子的工作奠定一个好的基础。 数理基础看上去老、旧,像我们现在学习的数学分析、线性代数、数理统计、复变函数、微分方程、群论等,大都是十九世纪和更早的的数学,现在学习的基础物理像经典力学、电磁学、量子力学、统计力学,即使晚一点的量子力学和量子统计,跟现代技术相比,都有年头了,但是这些基础是不过时的,再过多少年也是基础。技术的更新是很快的,很多专业技术的东西,看上去很新,很漂亮,但是,更新的技术一出来,旧的技术很有可能就是一钱不值。但是,只要基础学得好,学习新的专业、新的技术就不会有大的困难。 大学本科的基础物理实验(和化学实验),是培养人们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动手能力是一种重要的素养,这种素养的培养和形成在少年期最好,大学本科已经是最佳时期的近末段了。过了青年期,动手能力的培养就困难得多。 真正学好了大学的这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于提高我们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非常有用的,是能够给人一辈子受益的。 善于思考、 有理论基础、动手能力强的人,将来做任何工作都能够很快地适应。 至于语言文字(包括中文和外文)方面的基础,实际上应当更早一点打好基础。中文必须在 中小学 就学好。外语的学习在大学本科阶段也是最佳时期的近末期了。年龄再大,学习起来就困难得多。这些事情需要在本科期间都做一个好的了断,打下一个好的基础。 计算机程序虽然是一种技术,但是, 它与电子技术一样, 现在也是一种很基本的技术,当然,它们与数学、物理也有很密切的联系。所以,计算机技术的软硬件都是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无论什么专业的本科生都应当打好这方面的基础。 化学和生物学的基础也是很重要的,这不但是未来科学发展的方向,也与人们生活本身的修养、幸福有关。这方面的学习,我们现在的高等学校都是忽视的,只有学化学专业、生物医学专业的学生才接触到一点化学和生物的知识(学化学的都很少接触到生物)。这是很不够的,所有的学生都要学一点化学和生物。 人文方面的学生,也需要学习这些基础的科学知识,也需要学习数理化生,不然,也无法适应将来社会的发展。 所以,我主张在高等学校,特别在重点高校,所有的学生都需要学习且尽可能多学一点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特别是数学和物理,一定要打好基础。像这样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如果不在大学本科学习,将来再学习将是非常困难的。而没有数学和物理的基础,将来转一个专业方向,遇到的拦路虎很有可能就是数学和物理。一看那些符号就头晕了,难以进步。而有了数学物理的基础,再加上好的外语,换专业方向、换工作都比较容易。 当然,各个专业还要有各自的专业基础,这方面的基础自然也是重要的,文理各科对于数理化生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但是,打好基础这个总的要求和目标是一样的。 现在的学校,在本科学习阶段,为了各种考试(例如考研) 成绩的提高,做了大量的习题, 浪费了太多的时间。换句话说,如今的本科学校正在 “ 高中化 ”,也就是严重退化了。靠着刷题来 应付考试,无论是课程考试还是选拔考试都是不值得的。这样做的结果,挫伤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扼杀了他们的求知求真的欲望,泯灭了他们的创新精神,浪费了他们的青春岁月,这是很糟糕的事情。为了真正打好各方面的基础,学校在教学方法、考试和考核制度等方面也需要做大的改进。不要搞那么多标准化考试和标准化题库,要真正发挥教师的积极性。我们如今在创一流高校,我看各重点高校应当在这方面做更多的努力。 有些用人单位要求学校毕业生与他们的工作要求完全一致,甚至最好不用培训立刻上岗,完全只是一个短视的 想法、错误的 行为。一个好的员工,不但要今天好用,而且要明天、后天好用。要为自己的将来着想的单位才是好的单位。 当然,必要的工作人员应当招收专门的 “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高等学校也需要必要的分流。 我们的教育,不但是为了培养好的劳动力,更是要培养能够健康、幸福生活的人,他们不但要好好工作,也要健康幸福地生活。有了上面说到的这些基础理论知识、基础技术和动手能力,他们就能够适应快速进步的社会、不断变化着的专业环境,工作好、生活好。
个人分类: 教育|9683 次阅读|23 个评论
什么是最重要的科普?
热度 11 fdc1947 2019-3-19 08:35
什么是最重要的科普? 在科学网上,科普总是最重要的论题之一(当然,必须承认,在 关注度上总还是次于导师与研究生的关系以及科研与教学等话题 )。虽然对于大多数教师(广义的教师,包括大多数科学工作者)来说,没有人规定他们 必须做 科普工作。但是, 坦率地说,在科学网上写博文的人,都多多少少是理想主义者,他们辛苦地在科学网写博文,都是想宣传自己的主张,特别是自己有关科学和教育问题的主张。所以,科学网上的大多数博文也就或多或少地与科普或者科学传播有关。 众所周知,如今在互联网上,信息的来源非常广泛,各种各样的思想都在尽力扩展自己的影响。过去那种以国家或政府机构的名义的对于一种看法的 “权威”推广,已经很难像以前那样对绝大多数人有效。虽然对于“科学”的直接抨击和完全否定的声音并不是没有,但还比较少见,毕竟在绝大多数人的心目中,科学还有较高的威望。也正是这个原因,许多非科学甚至反科学的思想,也往往要披着科学的外衣。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更好地做好科普工作,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要做好科学思想的传播工作,要做好 “科普”,也就是要让科学思想和科学知识被更多的人接受,我想,如果存在以下几个条件,工作可以做得更好一点。 对于科普工作,不但要介绍科学知识,要介绍事情的来龙去脉,更要说清楚科学道理。要说什么,更要说为什么。只有弄清楚了为什么,弄清楚了科学道理,才能够真正信服你所说的科学知识。要把什么和为什么讲清楚,并不是一桩很容易的事情。因为科普的对象正是缺乏这方面科学知识的人们,要把科学知识和科学道理讲得让外行能够听到懂而又要尽可能准确不能过分马虎,就需要讲授者对于知识的理解比较深刻而且对于这方面的背景有较广泛的了解。科学是讲道理的事业,以理服人,这是做科学传播工作最重要的原则。 如果做科普工作的学者与科普对象之间有较好的信任关系,这样的科普工作就可能较有成效。如果学者在受众心中本来就有较高的威望,那是最好的事情,这种学者的看法就容易被受众接受。 由于现在的很多科学知识及其应用往往产生某些经济利益,那么,如果学者是与类似领域的经济利益无关的,所说的道理就容易被人们接受。不然,就容易产生 “瓜田李下”的嫌疑。在如今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确实也有不少借科普名义而推销某一类商品的软广告。做科普工作的学者最好要远离这样的嫌疑。 如果科普工作的受众有较好的知识结构,有较好的科学基础,无疑对于接受科学传播是有利的,对于接受新的知识是有利的。 符合上面所说几个条件的学者和受众,最理想的情况就是学校的教师和学生。一般地说,学校教师对于有关科学知识和科学道理的了解面比较广泛,对于科学理论的认识也比较清楚;教师一般在学生中有较高的威望,特别在中小学,大多数学生总是以教师所是为是;在一般情况下,教师比较超脱,不容易与某一特别企业或行业有紧密的经济联系。而且,绝大多数教师有较好的职业素养,讲述问题较为清晰,更容易使人接受。从受众方面说,学生的知识水平较为接近,接受知识的能力较强。更重要的是,青少年时期所养成的思维习惯、思想方式往往能够对他的一生产生重大的影响,如果在青少年时期建立了正确的科学思想,对于成年后的科学素质的提高将打下坚实的基础。 正确的科学思想必须建立在正确的科学知识基础之上,没有正确的科学知识基础,就谈不上正确的科学思想。从中小学校到高等学校所学习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知识,都是人类科学知识的结晶,基本上都是这些知识的精华,也是最重要的基础部分。所谓现代技术都建立在这些最基本的基础之上。 人们常常说,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今天的学生就是不久的将来为社会作贡献的主体。要求学生特别是中学生认真学好数理化生等学科的基础知识,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质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人们科学素质的提高,一方面靠科学传播的能力,更主要的是要靠人们自身的学习。如果大众的科学文化水平很低,特别是数理化生等基础学科的修养很差,那么科普也就难以成效。 由于全社会的科学文化水平偏低,再加上很长一段时间实际上的文理分科,使得许多掌握着 “舆论”大权的媒体工作者的科学素质很低,搞不清楚什么是正确、什么是不正确。他们往往把某些错误的看法,当着科学去传播。这些人的“反科普”,大多数倒并不是存心反对科学,他们不懂科学却自以为比科学家更懂科学。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才一心一意地宣传他们的主张。由于他们有较为高明的宣传技巧,有的时候,他们的“反科普”比科学家的科普有更大的市场。 为了纠正过去文理分科形成的不良影响,现在讲究不再文理分科,这是一件大好事。但是,现在的很多做法,实际上却导致了中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积极性反而大幅度下降。例如,上海市 2017年选择物理科目的考生仅占 考生 总人数的 30% ,中学的物理科目是所有其他有关科学知识的基础。这种对于学生缺乏科学知识的影响, 实际上超过了过去文理分科的危害。在大学里,学生学习数理化生自然科学的积极性也在大幅度降低。 学生在学校学习数理化生等基本科学知识,是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最重要的措施,它比花多少气力去从事科普工作更要紧。如果人们没有这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大多数的所谓科普都是空中楼阁,大多数的科学传播都是对牛弹琴。 高楼万丈,必须有坚实的基础。在这个意义上,让学生在学校认真地学好数理化生基础知识,就是最重要的科普。
个人分类: 科教与社会|8145 次阅读|4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7: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