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笔记植物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笔记植物

相关日志

金叶黄花——蜡梅
Populus88 2019-12-21 09:46
蜡梅季。 叶未落,花已放。 金叶黄花辉映。
1746 次阅读|0 个评论
黄枫
Populus88 2019-12-19 12:18
实际上也显示为橙色 (orange) ,为鸡爪槭园艺品种。 常见的枫树大部分为鸡爪槭。 整个生长季叶均为红色——红枫。 大部分属于在秋冬变色,由于色素比重不同,出现红色 ( 花青素 ) 、橙色 ( 胡萝卜素 ) 、黄色 ( 叶黄素 / 黄酮类 ) 等颜色。 个体之间变化大。
2331 次阅读|0 个评论
冬日暖阳下的红瑞木
热度 1 Populus88 2019-12-17 09:54
红瑞木,山茱萸科梾木属。枝干观赏植物。
3880 次阅读|2 个评论
茶牡丹
Populus88 2019-12-12 09:36
山茶花季。一“新款”山茶花,商家谓之“茶牡丹”。
3836 次阅读|0 个评论
冬日下,颜值担当的紫珠
Populus88 2019-12-10 11:09
紫珠,马鞭草科紫珠属。
2947 次阅读|0 个评论
水杉秋色
Populus88 2019-12-5 11:03
棕色或铁锈色的水杉,有别于其它秋叶树种。
2862 次阅读|0 个评论
枫香别样红
Populus88 2019-11-29 12:24
从黄色到红色,当下枫香最出彩的季节。
3167 次阅读|0 个评论
奇彩榉树
热度 1 Populus88 2019-11-24 10:34
泛指的榉树为榆科榉属树种的统称。 而榉树 ( Zelkova serrata) 已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 榉树树体高大,秋叶红、黄、橙等多种色彩,变色期长。已成为重要的秋色叶观赏树种。 我国科技工作者不断挖掘榉树遗传潜力,选育新品种,满足景观需求。 这是手机所摄榉树秋色。
6068 次阅读|2 个评论
亚菊
Populus88 2019-11-13 14:08
菊科,亚菊属。 特征,叶片镶嵌银白色边。因此,可观叶赏花。 图中花仍没有完全开放。
3053 次阅读|0 个评论
秋叶缤纷
Populus88 2019-11-5 13:12
自上至下依次为: 榉树,又称血榉,榆科。目前红色乍现; 榔榆,榆科; 朴树,榆科; 珊瑚朴,榆科; 紫薇; 马褂木,木兰科; 无患子,无患子科。
2499 次阅读|0 个评论
晚秋芙蓉花
Populus88 2019-10-31 11:32
芙蓉花,木芙蓉。花色随日时而变。摄于中午与下午。
2699 次阅读|0 个评论
几度争艳的紫薇
热度 1 Populus88 2019-10-19 13:57
紫薇是我国著名的观花树种。 紫薇幼年期短(实生苗可 2~3 年开花),适合品种改良,因此有许多品种。 通过修剪、肥水调控,可使花量丰富(远观如樱花),花期长(一年可3度开放),从初夏陆续开到晚秋。
1854 次阅读|2 个评论
层林初染
Populus88 2019-10-17 09:35
自上至下,依次为银杏、乌桕、枫香、七角槭(枫)、石楠、金叶国槐。
2508 次阅读|0 个评论
晶莹剔透的紫珠
Populus88 2019-10-11 13:54
紫珠,马鞭草科紫珠属。观果灌木。紫珠属植物是观果的佳木。 目前,仍没有充分变紫。如全部转为紫色,满枝紫珠,煞是好看。
2923 次阅读|0 个评论
硫磺菊(黄秋英)
热度 1 Populus88 2019-10-6 09:29
硫磺菊,又称黄秋英,黄波斯菊。
3904 次阅读|2 个评论
多姿的秋英
Populus88 2019-10-3 09:27
又称为——杂色波斯菊,花斑驳陆离陆离。一年多次栽培,可多次开花。
3499 次阅读|0 个评论
粉黛乱子草——国庆争艳
Populus88 2019-10-1 09:33
禾本科,乱子草属。一片粉红色。
2737 次阅读|0 个评论
脱俗的凤眼莲
热度 1 Populus88 2019-9-28 09:52
凤眼莲,就是常说的水葫芦,雨久花科凤眼莲属。 为入侵植物,富营养水体指示植物。 同时,也是美丽的叶、花观赏植物。 假山,流水,凤眼莲花开,赏心悦目。
2128 次阅读|2 个评论
非洲凌霄金秋开放
Populus88 2019-9-25 10:52
非洲凌霄,紫葳科。花色,偏紫红。 金秋,是一年内次于春天的第二个花季。有一部分花秋天开放可能是人为调控的。
3005 次阅读|0 个评论
秋黄旋覆花
Populus88 2019-9-22 09:20
旋覆花,菊科旋覆花属。
2044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6 14: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