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地震周期表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2019年11月潮汐组合:有利于地震火山活动不利于厄尔尼诺发展
杨学祥 2019-4-8 11:15
2019 年 11 月潮汐组合:有利于地震火山活动不利于厄尔尼诺发展 杨学祥,杨冬红 2018 年 12 月至 2019 年 4 月、 2019 年 7 月至 2019 年 10 月为强潮汐时期, 2019 年 5-6 月、 11-12 月为弱潮汐时期。 2019 年 11 月是本次弱潮汐时期第一个月。 实际上,每年 4 月 9 日 -7 月 28 日 及 11 月 18 日 -1 月 23 日 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形成; 1 月 25 日 -4 月 7 日 及 7 月 30 日 -11 月 6 日 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有利于拉尼娜的发展。快慢时段的昼夜时间(日长)长短的差别不超过几千分之几秒,但是这种变化可以影响到气象事件,与计算值量级完全相符。 从地球自转条件而言, 2019 年 11 月中旬以后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发展。但是,从日食 - 厄尔尼诺系数来看, 2019 年 7 月 2 日 和 12 月 26 日 ,日食发生在赤道和低纬地区,不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如果 2019 年 9 月南极海冰面积最大值异常增大,综合因素可能导致厄尔尼诺在 7 月结束,拉尼娜在 12 月发生。 表 1 日食 - 厄尔尼诺系数及其预测(据林振山等, 1999 ) 日食时间 中午见食纬度 日食中心区 r i R 1 R 2 预测(实况) 2014-04-29 p 极区 3 2014-10-23 p 极区 3 6 4 2015-03-20 p 极区 3 2015-09-13 p 极区 3 6 12 厄尔尼诺(超级厄尔尼诺) 2016-03-09 12 低纬 -1 2016-09-01 -2 赤道 -1 -2 4 2017-02-26 -37 中纬 1 2017-08-21 38 中纬 1 2 0 2018-02-15 p 极区 3 2018-07-13 p 极区 3 2018-08-11 p 极区 3 9 11 极强厄尔尼诺 2019-01-06 p 极区 3 2019-07-02 -18 低纬 -1 2019-12-26 1 赤道 -2 4 拉尼娜 2020-06-21 30 中纬 1 2020-12-14 -40 中纬 1 2 6 注:原文表的数据从 1948 年开始。 黑体字为赵得秀预测 。 潮汐组合 A : 11 月 2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南纬 23.04548 度, 11 月 4 日 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潮汐组合 B : 11 月 9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00043 度, 11 月 12 日 为日月大潮, 11 月 7 日 为月亮远地潮,三者弱叠加,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强),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强)。 潮汐组合 C : 11 月 16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 23.15063 度, 11 月 20 日 为日月小潮,两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潮汐组合 D : 11 月 23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北纬 0.00001 度, 11 月 26 日 为日月大潮, 11 月 23 日 为月亮近地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最强),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最强)。 潮汐组合 E : 11 月 29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南纬 23.19985 度, 11 月 26 日 为日月大潮,两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强)。
个人分类: 潮汐预警|2483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9年10月潮汐组合:有利于地震火山活动不利于厄尔尼诺发展
杨学祥 2019-4-8 07:21
2019 年 10 月潮汐组合:有利于地震火山活动不利于厄尔尼诺发展 杨学祥,杨冬红 2018 年 12 月至 2019 年 4 月、 2019 年 7 月至 2019 年 10 月为强潮汐时期, 2019 年 5-6 月、 11-12 月为弱潮汐时期。 2019 年 10 月是强潮汐时期第四个月。 实际上,每年 4 月 9 日 -7 月 28 日 及 11 月 18 日 -1 月 23 日 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形成; 1 月 25 日 -4 月 7 日 及 7 月 30 日 -11 月 6 日 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有利于拉尼娜的发展。快慢时段的昼夜时间(日长)长短的差别不超过几千分之几秒,但是这种变化可以影响到气象事件,与计算值量级完全相符。 从地球自转条件而言, 2019 年 10 月不利于厄尔尼诺的发展。从日食 - 厄尔尼诺系数来看, 2019 年 7 月 2 日和 12 月 26 日,日食发生在赤道和低纬地区,不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如果 2019 年 9 月南极海冰面积最大值异常增大,综合因素可能导致厄尔尼诺在 7 月结束,拉尼娜在 12 月发生。 表 1 日食 - 厄尔尼诺系数及其预测(据林振山等, 1999 ) 日食时间 中午见食纬度 日食中心区 r i R 1 R 2 预测(实况) 2014-04-29 p 极区 3 2014-10-23 p 极区 3 6 4 2015-03-20 p 极区 3 2015-09-13 p 极区 3 6 12 厄尔尼诺(超级厄尔尼诺) 2016-03-09 12 低纬 -1 2016-09-01 -2 赤道 -1 -2 4 2017-02-26 -37 中纬 1 2017-08-21 38 中纬 1 2 0 2018-02-15 p 极区 3 2018-07-13 p 极区 3 2018-08-11 p 极区 3 9 11 极强厄尔尼诺 2019-01-06 p 极区 3 2019-07-02 -18 低纬 -1 2019-12-26 1 赤道 -2 4 拉尼娜 2020-06-21 30 中纬 1 2020-12-14 -40 中纬 1 2 6 注:原文表的数据从 1948 年开始。 黑体字为赵得秀预测 。 潮汐组合 A : 10 月 6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南纬 22.78858 度, 10 月 6 日 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潮汐组合 B : 10 月 13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00016 度, 10 月 14 日 为日月大潮, 10 月 11 日 为月亮远地潮,三者弱叠加,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强),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强)。 潮汐组合 C : 10 月 20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 22.94709 度, 10 月 21 日 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潮汐组合 D : 10 月 26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北纬 0.00014 度, 10 月 28 日 为日月大潮, 10 月 26 日 为月亮近地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最强),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最强)。 本月天文奇点相对较集中,相互作用最强,可激发极端事件发生,地震火山活动进入活跃期, 2019 年 8-10 月进入地震高潮,有利于冷空气活动。
个人分类: 潮汐预警|2289 次阅读|0 个评论
4月3日至7日发生四次6级地震 集中在4月地震周期表
杨学祥 2019-4-7 19:22
4 月 3 日 至 7 日发生四次 6 级地震 集中在 4 月地震周期表 杨学祥,杨冬红(吉林大学) 关键提示: 地震不能预测的铁律正在松动,美国和日本一直在做概率预报,不能准确预测的结论比较科学。全球对厄尔尼诺的预测也是概率预报。我们的研究与实践有了新进展: 6 级以上地震分布,受地球潮汐形变激发,具有潮汐波动周期,时间范围可以事前通过天文条件预知,但无法确定地点和震级。这对临震地区的地震预报有重要意义。 2019 年 1-3 月的科学实验表明,潮汐组合抓住了强震活动的脉搏。这是潮汐激发地震的铁证和实践检验。有人否定强潮汐与地震相关的统计结果是孤立片面的,强弱潮汐都会激发地震,关键的问题是潮汐产生的地壳潮汐形变导致的地球扁率变化,周期性地引发高纬度圈和低纬度圈反向张裂和压缩,配合、增强和激发同方向地下应力,形成强震的潮汐波动特征,地球自转速度变化的潮汐变化周期就是相应的旁证(见参考文献 8 )。 6 级以上地震基本发生在潮汐组合之内,由相同颜色的文字相对应。 3 月 29 日 千岛群岛 6 级地震应约而来,再次验证潮汐预警的准确性: 6 级以上地震基本发生在潮汐组合之内,由相同颜色相同字形文字相对应。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70261.html 潮汐具有 13.6 天的周期变化, 2019 年 1-3 月全球 6 级以上地震也具有 13.6 天的周期变化,形成不同类型的潮汐组合,持续时间约 7 天,也就是所谓的双周循环,天气变化也具有双周循环。地震发生的范围为潮汐组合的 4 天之内。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5174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70781.html 由于 2019 年厄尔尼诺发生,美洲地震连续发生。 统计表明,厄尔尼诺与火山地震活动密切相关。对 1763 年以来的 19 次强厄尔尼诺事件进行的统计表明, 70% 以上的厄尔尼诺事件都发生在太平洋地震活动年,特别是 1900 年以来的 7 次强厄尔尼诺事件几乎无一例外地全都出现在太平洋地震活动年 , 70% 以上的厄尔尼诺年都为火山活跃年 。 1990 年战淑芸根据地震统计资料得出赤道东太平洋海水增暖的年份全球地震增多的结论。 1950~1979 年期间,共有 15 个暖水年,其中 12 年均发生了 8 级以上强震,几率高达 80% 。 http://wap.sciencenet.cn/blog-2277-950127.html?mobile=1 关注台湾连续发生两次 5 级地震。 关注 6 级地震发生在 4 月地震周期表。 相关报道 东帝汶首都帝力以北海域发生 6.1 级地震 2019-04-07 13:56 新华网   新华社雅加达 4 月 7 日 电 ( 记者梁辉 ) 东帝汶首都帝力以北 197 公里 处海域 7 日凌晨发生 6.1 级地震,目前尚无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报告。   印度尼西亚气象、气候和地球物理局网站显示,地震发生于当地时间 7 日 4 时 54 分 59 秒 ( 北京时间 7 日 5 时 54 分 59 秒 ) ,震源深度 573 公里 。   据美国地质调查局地震信息网显示,此次地震震级为 6.3 级,震源深度 538.5 公里 。   印度尼西亚气象、气候和地球物理局官员说,地震未引发海啸,官方没有发布预警,地震影响区域包括东帝汶与印尼东努沙登加拉省。 http://world.huanqiu.com/article/2019-04/14678519.html?agt=15421 关注地震周期表 表 1 2019 年 5-8 级地震与潮汐强度的对应关系(截止时间: 2019 年 4 月 7 日 )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合计 8 级地震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7 级地震 0 1 1 0 0 0 0 0 0 0 0 0 2 6 级地震 11 4 11 4 30 5 级地震 31 31 29 4 95 潮汐 强 强 强 强 弱 弱 强 强 强 强 弱 弱 注:本表以中国地震台网数据为准, 5 日和 7 日发生的阿拉斯加 5 级地震未计入。 表 2 2019 年 4 月潮汐组合与 5 级以上地震记录(待填:地震周期表) 潮汐组合 A : 4 月 5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00009 度, 4 月 5 日 为日月大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强),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强)。 填空(实测数据): 震级 (M) 发震时刻 (UTC+8) 纬度 ( ° ) 经度 ( ° ) 深度 ( 千米 ) 参考位置 6.1 2019-04-07 05:55:00 -6.90 125.07 540 班达海 6.3 2019-04-06 00:14:18 -55.95 -27.85 60 南桑威奇群岛地区 6.0 2019-04-05 17:56:52 30.45 138.70 390 日本本州东南海域 5.1 2019-04-04 09:56:55 22.99 120.85 10 台湾台东县 5.7 2019-04-03 09:52:56 22.95 120.87 12 台湾台东县 6.4 2019-04-03 05:35:33 52.25 178.00 20 拉特群岛 5.5 2019-04-02 02:39:07 -18.10 65.35 10 毛里求斯远海海域 5.3 2019-04-01 10:16:52 10.67 125.94 50 菲律宾群岛地区 潮汐组合 B : 4 月 12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 22.01796 度, 4 月 13 日 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填空(实测数据): 潮汐组合 C : 4 月 18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00040 度, 4 月 19 日 为日月大潮, 4 月 17 日 为月亮近地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最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最强),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最强)。 填空(实测数据): 潮汐组合 D : 4 月 25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南纬 22.12720 度, 4 月 27 日 为日月小潮, 4 月 29 日 伪月亮远地潮,两者强叠加,三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填空(实测数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60951.html 相关文献 1.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6 , 21 ( 3 ): 1023 ~ 1027 。 Yang Donghong,Yang Xxuexiang, Liu Cai. Global low temperature, earthquake and tsunami (Dec. 26, 2004) inIndonesia .Progress in Geophysics, 2006, 21 ( 3 ) : 1023 ~ 1027. 2.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 . 2011. 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 . 地球物理学报, 54 ( 4 ): 926-934 Yang D H,Yang D B, Yang X X, The influence oftidesandearthquakes in globalclimatechanges.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in Chinese),2011, 54(4): 926-934 3. 杨冬红,杨学祥。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8 , 23 (6): 1813 ~ 1818 。 YANG Dong-hong, YANGXue-xiang. The hypothesis of the ocesnic earthquakes adjusting climate slowdownof global warming. Progress in Geophysics. 2008, 23 (6): 1813 ~ 1818. 4. 杨冬红 , 杨学祥 . 北半球冰盖融化与北半球低温暴雪的相关性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014, 29(2):610-615. YANG Dong-hong, YANG Xue-xiang. Studyon the relation between ice sheets melting and low temperature in NorthernHemisphere. Progress in Geophysics. 2014, 29 (1): 610 ~ 615. 5. 杨学祥 , 陈震 , 刘淑琴等 . 地球内核快速旋转的发现与全球变化的轨道效应 . 地学前缘 , 1997, 4(1): 187-193. Yang X X, Chen Z, Liu S Q, et al. The discovery of fast rotation of the earth’s inner core and orbital effect of global changes. Earth Science Frontiers (in Chinese), 1997, 4(1): 187-193. 6. 杨冬红,杨学祥 . 全球气候变化的成因初探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013, 28(4): 1666-1677. Yang X X, Chen D Y. Study oncause of formation in Earth ’ s climatic changes. Progress in Geophysics (inChinese), 2013, 28(4): 1666-1677. 7. 杨冬红 . 2009. 潮汐周期性及其在灾害预测中应用 . 长春 :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 . Yang Dong-hong. 2009.Tidal Periodicit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Disasters Prediction . . Changchun : College of Geo-explor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ilin University. 8. 杨冬红 , 杨学祥 .2013.a 地球自转速度变化规律的研究和计算模型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8 ( 1 ): 58-70 。 Yang D H, Yang XX. 2013a. Study and model on variation ofEarth ’ s Rotation speed. Progress inGeophysics (in Chinese), 28 ( 1 ): 58-70. 9. 杨冬红 , 杨学祥 . 2007b. 澳大利亚夏季大雪与南极海冰三个气候开关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2 (5): 1680-1685. Yang D H, Yang X X. 2007b. Australia snow in summer and three ice regulators for El Nino events. Progress in Geophysics (in Chinese), 22 (5): 1680-1685. 10. 杨学祥 , 陈殿友 . 地球差异旋转动力学 . 长春 : 吉林大学出版社 , 1998, 2, 99~104, 196~198 Yang X X, Chen D Y. Geodynamics of the Earth’s differential rotation and revolution (in Chinese). Changchun: Jilin University Press, 1998, 2, 99~104, 196~198 11. 杨学祥,陈殿友。火山活动与天文周期。地质论评。 1999 , 45 (增刊): 33~42 YANG Xue-xiang, CHEN Dian-you. The Volcanoes and the Astronomical Cycles .Geological Review. 1999,45(supper):33~42. 12. 杨学祥 . 2001 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的天文条件 . 地球物理学报. 2002 , 45( 增刊 ):56-61 13. 杨学祥 , 韩延本 , 陈震 , 乔琪源 . 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 . 地球物理学报 , 2004, 47 ( 4 ) : 616-621 YANG X X, HAN Y B, CHEN Z, et al. New Evidence of Earthquakes and Volcano Triggering by Strong Tides.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in Chinese), 2004, 47(4): 616~621 14. 杨学祥,陈震,陈殿友, 乔琪源。 厄尔尼诺事件与强潮汐的对应关系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3,33 (1): 87-91。 15. 杨学祥,陈殿友,李守春。干旱、地震与月球赤纬角变化 。西北地震学报, 1999 , 21 ( 1 ): 44~47 。 16. 杨学祥,宋秀环,刘淑琴。地球潮汐形变的数值评价 。地壳形变与地震, 1997 , 17 ( 2 ): 53-58 。 17. 杨学祥,杨冬红。 2014 年 1-2 月潮汐组合与雾霾对应的检验。 2014 天灾预测学术研讨会议论文集。 2014 , 224-237 ,万方数据库。 18. 杨冬红 , 杨学祥 . 北半球冰盖融化与北半球低温暴雪的相关性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4,29(2):610-615.YANGDong-hong,YANGXue-xiang.StudyontherelationbetweenicesheetsmeltingandlowtemperatureinNorthernHemisphere.ProgressinGeophysics.2014,29(1):610 ~ 615. 19. 杨冬红,杨德彬。日食诱发厄尔尼诺现象的热 - 动力机制。世界地质。 2010 , 29 ( 4 ): 652-657.YangDH,YangDB.ThermaldynamicmechanismofElNinoinducedbysolareclipse.GlobalGeology(inChinese),2010,29(4):652-657. 20. 杨学祥,杨冬红。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雾霾进入高发期。 2013 天灾预测总结研讨学术会议论文集。 2013 ,万方数据库。 21. 杨学祥,杨冬红。 2013 年中国雾霾高发的气象原因初探。科学家 .2014,(3):90-91.YANGXue-xiang,YANGDong-hong.MeteorologicalAnalysisofReasonsCausingChina'sFrequentSmogWeatherin2013.Technologyandlife.2014,(3):90-91. 22. 杨学祥 , 杨冬红 .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 8-9.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1805 次阅读|0 个评论
4月3日至6日发生三次6级地震 集中在4月地震周期表
杨学祥 2019-4-6 07:01
4 月 3 日 至 6 日发生三次 6 级地震 集中在 4 月地震周期表 杨学祥,杨冬红(吉林大学) 关键提示: 地震不能预测的铁律正在松动,美国和日本一直在做概率预报,不能准确预测的结论比较科学。全球对厄尔尼诺的预测也是概率预报。我们的研究与实践有了新进展: 6 级以上地震分布,受地球潮汐形变激发,具有潮汐波动周期,时间范围可以事前通过天文条件预知,但无法确定地点和震级。这对临震地区的地震预报有重要意义。 2019 年 1-3 月的科学实验表明,潮汐组合抓住了强震活动的脉搏。这是潮汐激发地震的铁证和实践检验。有人否定强潮汐与地震相关的统计结果是孤立片面的,强弱潮汐都会激发地震,关键的问题是潮汐产生的地壳潮汐形变导致的地球扁率变化,周期性地引发高纬度圈和低纬度圈反向张裂和压缩,配合、增强和激发同方向地下应力,形成强震的潮汐波动特征,地球自转速度变化的潮汐变化周期就是相应的旁证(见参考文献 8 )。 6 级以上地震基本发生在潮汐组合之内,由相同颜色的文字相对应。 3 月 29 日 千岛群岛 6 级地震应约而来,再次验证潮汐预警的准确性: 6 级以上地震基本发生在潮汐组合之内,由相同颜色相同字形文字相对应。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70261.html 潮汐具有 13.6 天的周期变化, 2019 年 1-3 月全球 6 级以上地震也具有 13.6 天的周期变化,形成不同类型的潮汐组合,持续时间约 7 天,也就是所谓的双周循环,天气变化也具有双周循环。地震发生的范围为潮汐组合的 4 天之内。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5174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70781.html 由于 2019 年厄尔尼诺发生,美洲地震连续发生。 统计表明,厄尔尼诺与火山地震活动密切相关。对 1763 年以来的 19 次强厄尔尼诺事件进行的统计表明, 70% 以上的厄尔尼诺事件都发生在太平洋地震活动年,特别是 1900 年以来的 7 次强厄尔尼诺事件几乎无一例外地全都出现在太平洋地震活动年 , 70% 以上的厄尔尼诺年都为火山活跃年 。 1990 年战淑芸根据地震统计资料得出赤道东太平洋海水增暖的年份全球地震增多的结论。 1950~1979 年期间,共有 15 个暖水年,其中 12 年均发生了 8 级以上强震,几率高达 80% 。 http://wap.sciencenet.cn/blog-2277-950127.html?mobile=1 关注台湾连续发生两次 5 级地震。 关注 6 级地震发生在 4 月地震周期表。 相关报道 南桑威奇群岛地区发生6.3级地震,震源深度60千米 2019年04月06日 01:15 澎湃新闻 国家地震台网官方微博4月6日消息,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04月06日00时14分在南桑威奇群岛地区(南纬55.95度,西经27.85度)发生6.3级地震,震源深度60千米。 https://news.sina.com.cn/o/2019-04-06/doc-ihvhiewr3497796.shtml 日本发生地震,24小时内已达3次,最强为6级,无海啸影响 原创 环球科学猫 2019-04-05 19:02:00 作者:文/虞子期 根据地震科学数据显示,最近的全球地震似乎也多了起来,全球的地震带都有大小不一样的地震发生,但是最近稍微较强的地震还是有点多。在4月5日,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的日本已经出现了多次地震了,根据中国地震台网自动测定,在04月05日17时56分在日本本州东南附近,位置北纬30.39度,东经138.72度发生6.2级左右地震(深源)。 当然这是地震自动报,最终确定为6级地震,相当于是一个强震,而日本气象厅也发布了相关消息,可能在时间和强度上存在差异,日本气象厅公布的是5日18时57分左右发生估计为5.9级的地震,震中深度约420公里,所以也同时说明了,不会引发海啸的可能,这算是一个幸运的事情。而根据EMSC全球地震科学数据显示,24小时内,日本并不是只有这一次地震,总计有3次地震。美国地震监测网也显示出来。 根据美国地震监测网和EMSC的科学数据显示,位于本州附近海域还有一次4.7级地震,位于硫黄岛区域还有一次5.1级地震,所以相对还比较多,最近日本区域的地震不说太多,但是强度也比较强了。当然这都是属于一个正常的自然现象,日本地震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经常性大小不一样的地震吧,日本在2019年也发布了相关的地震预测。 这里强调下,日本的地震预测是概率预测,并不是准确预测。在科学之中,地震是无法进行预测的,所以日本的地震预测参考即可。根据日本政府地震调查委员会预测,日本30年内发生7-8级地震概率高。所以强震还是有的。主要是位于东北到关东地区的日本海沟附近海域,今后30年内发生里氏7~8级地震的可能性高,其中部分地区发生地震的概率在90%以上。 看到了吧,地震概率问题,并不是准确预测。地震无法准确预测可能也跟地震发生的原理有关,比如板块运动,板块运动也是科学界之中说明地震发生最多的一方面,板块运行是时刻运动之中,所以说是一个动态的数据,这可能也是地震难以预测的主要方面。而如今我们说的地震预警倒是很多,地震预警如今能够提前10多秒算是科学界一个重大的进步。 而对于地震云和地震鱼,生物现象等现象来说,这些是科学无法进行验证的,虽然有不少的人说这些现象与地震存在一定的关系,但是科学家最多说明了一个原理,就是生物具有感应自然灾难的能力,所以还是没有明确说明其中的关系,你觉得地震可以预测吗?这个问题还需要更多的地震数据来进行验证,如果有相关科学数据的人也可以进行提交。 https://www.toutiao.com/a6676363970850324999/ 关注地震周期表 表 1 2019 年 5-8 级地震与潮汐强度的对应关系(截止时间: 2019 年 4 月 6 日 )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合计 8 级地震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7 级地震 0 1 1 0 0 0 0 0 0 0 0 0 2 6 级地震 11 4 11 3 29 5 级地震 31 31 29 4 95 潮汐 强 强 强 强 弱 弱 强 强 强 强 弱 弱 注:本表以中国地震台网数据为准, 5 日和 7 日发生的阿拉斯加 5 级地震未计入。 表 2 2019 年 4 月潮汐组合与 5 级以上地震记录(待填:地震周期表) 潮汐组合 A : 4 月 5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00009 度, 4 月 5 日 为日月大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强),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强)。 填空(实测数据): 震级 (M) 发震时刻 (UTC+8) 纬度 ( ° ) 经度 ( ° ) 深度 ( 千米 ) 参考位置 6.3 2019-04-06 00:14:18 -55.95 -27.85 60 南桑威奇群岛地区 6.0 2019-04-05 17:56:52 30.45 138.70 390 日本本州东南海域 5.1 2019-04-04 09:56:55 22.99 120.85 10 台湾台东县 5.7 2019-04-03 09:52:56 22.95 120.87 12 台湾台东县 6.4 2019-04-03 05:35:33 52.25 178.00 20 拉特群岛 5.5 2019-04-02 02:39:07 -18.10 65.35 10 毛里求斯远海海域 5.3 2019-04-01 10:16:52 10.67 125.94 50 菲律宾群岛地区 潮汐组合 B : 4 月 12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 22.01796 度, 4 月 13 日 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填空(实测数据): 潮汐组合 C : 4 月 18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00040 度, 4 月 19 日 为日月大潮, 4 月 17 日 为月亮近地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最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最强),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最强)。 填空(实测数据): 潮汐组合 D : 4 月 25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南纬 22.12720 度, 4 月 27 日 为日月小潮, 4 月 29 日 伪月亮远地潮,两者强叠加,三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填空(实测数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60951.html 相关文献 1.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6 , 21 ( 3 ): 1023 ~ 1027 。 Yang Donghong,Yang Xxuexiang, Liu Cai. Global low temperature, earthquake and tsunami (Dec. 26, 2004) inIndonesia .Progress in Geophysics, 2006, 21 ( 3 ) : 1023 ~ 1027. 2.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 . 2011. 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 . 地球物理学报, 54 ( 4 ): 926-934 Yang D H,Yang D B, Yang X X, The influence oftidesandearthquakes in globalclimatechanges.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in Chinese),2011, 54(4): 926-934 3. 杨冬红,杨学祥。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8 , 23 (6): 1813 ~ 1818 。 YANG Dong-hong, YANGXue-xiang. The hypothesis of the ocesnic earthquakes adjusting climate slowdownof global warming. Progress in Geophysics. 2008, 23 (6): 1813 ~ 1818. 4. 杨冬红 , 杨学祥 . 北半球冰盖融化与北半球低温暴雪的相关性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014, 29(2):610-615. YANG Dong-hong, YANG Xue-xiang. Studyon the relation between ice sheets melting and low temperature in NorthernHemisphere. Progress in Geophysics. 2014, 29 (1): 610 ~ 615. 5. 杨学祥 , 陈震 , 刘淑琴等 . 地球内核快速旋转的发现与全球变化的轨道效应 . 地学前缘 , 1997, 4(1): 187-193. Yang X X, Chen Z, Liu S Q, et al. The discovery of fast rotation of the earth’s inner core and orbital effect of global changes. Earth Science Frontiers (in Chinese), 1997, 4(1): 187-193. 6. 杨冬红,杨学祥 . 全球气候变化的成因初探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013, 28(4): 1666-1677. Yang X X, Chen D Y. Study oncause of formation in Earth ’ s climatic changes. Progress in Geophysics (inChinese), 2013, 28(4): 1666-1677. 7. 杨冬红 . 2009. 潮汐周期性及其在灾害预测中应用 . 长春 :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 . Yang Dong-hong. 2009.Tidal Periodicit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Disasters Prediction . . Changchun : College of Geo-explor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ilin University. 8. 杨冬红 , 杨学祥 .2013.a 地球自转速度变化规律的研究和计算模型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8 ( 1 ): 58-70 。 Yang D H, Yang XX. 2013a. Study and model on variation ofEarth ’ s Rotation speed. Progress inGeophysics (in Chinese), 28 ( 1 ): 58-70. 9. 杨冬红 , 杨学祥 . 2007b. 澳大利亚夏季大雪与南极海冰三个气候开关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2 (5): 1680-1685. Yang D H, Yang X X. 2007b. Australia snow in summer and three ice regulators for El Nino events. Progress in Geophysics (in Chinese), 22 (5): 1680-1685. 10. 杨学祥 , 陈殿友 . 地球差异旋转动力学 . 长春 : 吉林大学出版社 , 1998, 2, 99~104, 196~198 Yang X X, Chen D Y. Geodynamics of the Earth’s differential rotation and revolution (in Chinese). Changchun: Jilin University Press, 1998, 2, 99~104, 196~198 11. 杨学祥,陈殿友。火山活动与天文周期。地质论评。 1999 , 45 (增刊): 33~42 YANG Xue-xiang, CHEN Dian-you. The Volcanoes and the Astronomical Cycles .Geological Review. 1999,45(supper):33~42. 12. 杨学祥 . 2001 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的天文条件 . 地球物理学报. 2002 , 45( 增刊 ):56-61 13. 杨学祥 , 韩延本 , 陈震 , 乔琪源 . 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 . 地球物理学报 , 2004, 47 ( 4 ) : 616-621 YANG X X, HAN Y B, CHEN Z, et al. New Evidence of Earthquakes and Volcano Triggering by Strong Tides.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in Chinese), 2004, 47(4): 616~621 14. 杨学祥,陈震,陈殿友, 乔琪源。 厄尔尼诺事件与强潮汐的对应关系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3,33 (1): 87-91。 15. 杨学祥,陈殿友,李守春。干旱、地震与月球赤纬角变化 。西北地震学报, 1999 , 21 ( 1 ): 44~47 。 16. 杨学祥,宋秀环,刘淑琴。地球潮汐形变的数值评价 。地壳形变与地震, 1997 , 17 ( 2 ): 53-58 。 17. 杨学祥,杨冬红。 2014 年 1-2 月潮汐组合与雾霾对应的检验。 2014 天灾预测学术研讨会议论文集。 2014 , 224-237 ,万方数据库。 18. 杨冬红 , 杨学祥 . 北半球冰盖融化与北半球低温暴雪的相关性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4,29(2):610-615.YANGDong-hong,YANGXue-xiang.StudyontherelationbetweenicesheetsmeltingandlowtemperatureinNorthernHemisphere.ProgressinGeophysics.2014,29(1):610 ~ 615. 19. 杨冬红,杨德彬。日食诱发厄尔尼诺现象的热 - 动力机制。世界地质。 2010 , 29 ( 4 ): 652-657.YangDH,YangDB.ThermaldynamicmechanismofElNinoinducedbysolareclipse.GlobalGeology(inChinese),2010,29(4):652-657. 20. 杨学祥,杨冬红。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雾霾进入高发期。 2013 天灾预测总结研讨学术会议论文集。 2013 ,万方数据库。 21. 杨学祥,杨冬红。 2013 年中国雾霾高发的气象原因初探。科学家 .2014,(3):90-91.YANGXue-xiang,YANGDong-hong.MeteorologicalAnalysisofReasonsCausingChina'sFrequentSmogWeatherin2013.Technologyandlife.2014,(3):90-91. 22. 杨学祥 , 杨冬红 .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 8-9.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2460 次阅读|0 个评论
24小时内,台湾又地震了,关注4月地震周期表
杨学祥 2019-4-5 18:26
24小时内,台湾又地震了,关注4月地震周期表 关键提示:关注4月地震周期表和地震高潮。 24小时内,台湾又地震了,4月全球已发生两次强震,最强6.4级 原创 环球科学猫 昨天 作者:文/虞子期 地震的发生也许我们不应该感到惊奇,因为几乎每天都有大小不一样的地震发生,而相对于近期位于我国的范围之内,我们也看到了相关的地震发生,根据中国地震科学数据显示,在4月4日9时56分,位于 台湾台东县 又发生了5.1级地震,中心位置位于,北纬22.99度,东经120.85度, 震源深度 10千米,所以强度还是比较大。 根据科学报告指出,这是该地区在24小时内的第二次5级以上的地震,在4月3日9时52分在台湾台东县该区域也发生了一次5.7级地震, 震源深度 12千米。中心位置位于北纬22.95度,东经120.87度,我们可以看出来几乎是在同一个位置之上,相同区域就不用说了,都是 台湾台东县 ,根据科学数据显示,地震造成 台湾 全岛震感 强烈, 福建 部分地区亦有明显震感。 当然地震的发生是一个正常的现象,多数都是因为板块运动而产生的,如今科学界暂时还没有进行分析,当然并非 台湾 区域有地震,在4月份,全球也已经发生了2次较强的地震,根据 EMSC 科学数据显示,在4月1日和4月2日,分别发生了6级和6.4级,是4月份两次较强的地震,也就是说截止4月4日14时,4月全球最强地震为6.4级。 这里说明下EMSC的时间是世界标准世界,我们用的北京时间,所以大家可能会看到地震时间上的差异,等级强度可能存在差异,所以参考对比下。而从 EMSC 的数据可以看到,4月已经出现了20次5级包括5级以上的地震,5级包括5级以上的地震发生最多的区域是位于 尼日利亚群岛 (印度地区),总计次数达到了7次,所以三分之一左右的样子,从科学数据上我们也可以看到是集中在4月1日的时候。 地震在科学中还有个公认的事实,就是地震的突发性很强,其次就是地震在科学之中如今还没有办法进行预测,所以大家不要传播这个问题,包括我们常说的地震云,地震鱼等现象,至少这些现象还是没有得到肯定,虽然每次发生地震的时候都有人提到相关的问题,我们最好还是权威科学标准为准,如今我们只能做到地震的预警。 地震预警跟我们科学说的 地震预测 不一样,地震预警是指在地震发生以后,抢在地震波传播到设防地区前,向设防地区提前几秒至数十秒发出警报,以减小当地的损失。中国已经在逐步形成规模化地震预警,所以是一个好事情,中国首次实现微博自动发布地震预警信息是在2013年 四川绵竹 地震时候,如今我们最近的例子就是宜宾地震,提前到了14秒,所以这个进步很大,美国科学界也有这种案例,科学界希望这一系统最多可在地震来临前50秒向民众发布地震预警,那么我们可以更加的减少影响,我们继续期待吧。 http://www.yidianzixun.com/article/0Lehdh6T 台湾连续发生两次5级地震 6级地震发生在4月地震周期表 已有 52 次阅读 2019-4-5 17:37 台湾连续发生两次 5 级地震 6 级地震发生在 4 月地震周期表 杨学祥,杨冬红(吉林大学) 关键提示: 地震不能预测的铁律正在松动,美国和日本一直在做概率预报,不能准确预测的结论比较科学。全球对厄尔尼诺的预测也是概率预报。我们的研究与实践有了新进展: 6 级以上地震分布,受地球潮汐形变激发,具有潮汐波动周期,时间范围可以事前通过天文条件预知,但无法确定地点和震级。这对临震地区的地震预报有重要意义。 2019 年 1-3 月的科学实验表明,潮汐组合抓住了强震活动的脉搏。这是潮汐激发地震的铁证和实践检验。有人否定强潮汐与地震相关的统计结果是孤立片面的,强弱潮汐都会激发地震,关键的问题是潮汐产生的地壳潮汐形变导致的地球扁率变化,周期性地引发高纬度圈和低纬度圈反向张裂和压缩,配合、增强和激发同方向地下应力,形成强震的潮汐波动特征,地球自转速度变化的潮汐变化周期就是相应的旁证(见参考文献 8 )。 6 级以上地震基本发生在潮汐组合之内,由相同颜色的文字相对应。 3 月 29 日 千岛群岛 6 级地震应约而来,再次验证潮汐预警的准确性: 6 级以上地震基本发生在潮汐组合之内,由相同颜色相同字形文字相对应。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70261.html 潮汐具有 13.6 天的周期变化, 2019 年 1-3 月全球 6 级以上地震也具有 13.6 天的周期变化,形成不同类型的潮汐组合,持续时间约 7 天,也就是所谓的双周循环,天气变化也具有双周循环。地震发生的范围为潮汐组合的 4 天之内。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5174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70781.html 由于 2019 年厄尔尼诺发生,美洲地震连续发生。 统计表明,厄尔尼诺与火山地震活动密切相关。对 1763 年以来的 19 次强厄尔尼诺事件进行的统计表明, 70% 以上的厄尔尼诺事件都发生在太平洋地震活动年,特别是 1900 年以来的 7 次强厄尔尼诺事件几乎无一例外地全都出现在太平洋地震活动年 , 70% 以上的厄尔尼诺年都为火山活跃年 。 1990 年战淑芸根据地震统计资料得出赤道东太平洋海水增暖的年份全球地震增多的结论。 1950~1979 年期间,共有 15 个暖水年,其中 12 年均发生了 8 级以上强震,几率高达 80% 。 http://wap.sciencenet.cn/blog-2277-950127.html?mobile=1 关注台湾连续发生两次 5 级地震。 关注 6 级地震发生在 4 月地震周期表。 相关报道 5.7级!今年以来台湾最大地震!福州震感强烈! 福州日报 2019-04-05 10:05:48 刚刚! 台湾发生5.7级地震! 福州有明显震感!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04月03日09时52分在台湾台东县(北纬22.95度,东经120.87度)发生5.7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 据@中国地震台网速报:刚才台湾发生的5.7级地震,震中距台东县32公里,距台北市241公里。 地震造成台湾全岛震感强烈!福建部分地区亦有明显震感! 据了解 这也是2019年以来 台湾发生的最大地震 ▼ 今天地震晃得这么厉害 网友们坐不住了! https://www.toutiao.com/a6676225791669305860/ 关注地震周期表 表 1 2019 年 5-8 级地震与潮汐强度的对应关系(截止时间: 2019 年 3 月 31 日 )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合计 8 级地震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7 级地震 0 1 1 0 0 0 0 0 0 0 0 0 2 6 级地震 11 4 11 1 25 5 级地震 31 31 29 4 95 潮汐 强 强 强 强 弱 弱 强 强 强 强 弱 弱 注:本表以中国地震台网数据为准, 5 日和 7 日发生的阿拉斯加 5 级地震未计入。 表 2 2019 年 4 月潮汐组合与 5 级以上地震记录(待填:地震周期表) 潮汐组合 A : 4 月 5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00009 度, 4 月 5 日 为日月大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强),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强)。 填空(实测数据): 震级 (M) 发震时刻 (UTC+8) 纬度 ( ° ) 经度 ( ° ) 深度 ( 千米 ) 参考位置 5.1 2019-04-04 09:56:55 22.99 120.85 10 台湾台东县 5.7 2019-04-03 09:52:56 22.95 120.87 12 台湾台东县 6.4 2019-04-03 05:35:33 52.25 178.00 20 拉特群岛 5.5 2019-04-02 02:39:07 -18.10 65.35 10 毛里求斯远海海域 5.3 2019-04-01 10:16:52 10.67 125.94 50 菲律宾群岛地区 潮汐组合 B : 4 月 12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 22.01796 度, 4 月 13 日 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填空(实测数据): 潮汐组合 C : 4 月 18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00040 度, 4 月 19 日 为日月大潮, 4 月 17 日 为月亮近地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最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最强),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最强)。 填空(实测数据): 潮汐组合 D : 4 月 25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南纬 22.12720 度, 4 月 27 日 为日月小潮, 4 月 29 日 伪月亮远地潮,两者强叠加,三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填空(实测数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60951.html 相关文献 1.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6 , 21 ( 3 ): 1023 ~ 1027 。 Yang Donghong,Yang Xxuexiang, Liu Cai. Global low temperature, earthquake and tsunami (Dec. 26, 2004) inIndonesia .Progress in Geophysics, 2006, 21 ( 3 ) : 1023 ~ 1027. 2.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 . 2011. 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 . 地球物理学报, 54 ( 4 ): 926-934 Yang D H,Yang D B, Yang X X, The influence oftidesandearthquakes in globalclimatechanges.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in Chinese),2011, 54(4): 926-934 3. 杨冬红,杨学祥。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8 , 23 (6): 1813 ~ 1818 。 YANG Dong-hong, YANGXue-xiang. The hypothesis of the ocesnic earthquakes adjusting climate slowdownof global warming. Progress in Geophysics. 2008, 23 (6): 1813 ~ 1818. 4. 杨冬红 , 杨学祥 . 北半球冰盖融化与北半球低温暴雪的相关性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014, 29(2):610-615. YANG Dong-hong, YANG Xue-xiang. Studyon the relation between ice sheets melting and low temperature in NorthernHemisphere. Progress in Geophysics. 2014, 29 (1): 610 ~ 615. 5. 杨学祥 , 陈震 , 刘淑琴等 . 地球内核快速旋转的发现与全球变化的轨道效应 . 地学前缘 , 1997, 4(1): 187-193. Yang X X, Chen Z, Liu S Q, et al. The discovery of fast rotation of the earth’s inner core and orbital effect of global changes. Earth Science Frontiers (in Chinese), 1997, 4(1): 187-193. 6. 杨冬红,杨学祥 . 全球气候变化的成因初探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013, 28(4): 1666-1677. Yang X X, Chen D Y. Study oncause of formation in Earth ’ s climatic changes. Progress in Geophysics (inChinese), 2013, 28(4): 1666-1677. 7. 杨冬红 . 2009. 潮汐周期性及其在灾害预测中应用 . 长春 :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 . Yang Dong-hong. 2009.Tidal Periodicit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Disasters Prediction . . Changchun : College of Geo-explor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ilin University. 8. 杨冬红 , 杨学祥 .2013.a 地球自转速度变化规律的研究和计算模型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8 ( 1 ): 58-70 。 Yang D H, Yang XX. 2013a. Study and model on variation ofEarth ’ s Rotation speed. Progress inGeophysics (in Chinese), 28 ( 1 ): 58-70. 9. 杨冬红 , 杨学祥 . 2007b. 澳大利亚夏季大雪与南极海冰三个气候开关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2 (5): 1680-1685. Yang D H, Yang X X. 2007b. Australia snow in summer and three ice regulators for El Nino events. Progress in Geophysics (in Chinese), 22 (5): 1680-1685. 10. 杨学祥 , 陈殿友 . 地球差异旋转动力学 . 长春 : 吉林大学出版社 , 1998, 2, 99~104, 196~198 Yang X X, Chen D Y. Geodynamics of the Earth’s differential rotation and revolution (in Chinese). Changchun: Jilin University Press, 1998, 2, 99~104, 196~198 11. 杨学祥,陈殿友。火山活动与天文周期。地质论评。 1999 , 45 (增刊): 33~42 YANG Xue-xiang, CHEN Dian-you. The Volcanoes and the Astronomical Cycles .Geological Review. 1999,45(supper):33~42. 12. 杨学祥 . 2001 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的天文条件 . 地球物理学报. 2002 , 45( 增刊 ):56-61 13. 杨学祥 , 韩延本 , 陈震 , 乔琪源 . 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 . 地球物理学报 , 2004, 47 ( 4 ) : 616-621 YANG X X, HAN Y B, CHEN Z, et al. New Evidence of Earthquakes and Volcano Triggering by Strong Tides.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in Chinese), 2004, 47(4): 616~621 14. 杨学祥,陈震,陈殿友, 乔琪源。 厄尔尼诺事件与强潮汐的对应关系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3,33 (1): 87-91。 15. 杨学祥,陈殿友,李守春。干旱、地震与月球赤纬角变化 。西北地震学报, 1999 , 21 ( 1 ): 44~47 。 16. 杨学祥,宋秀环,刘淑琴。地球潮汐形变的数值评价 。地壳形变与地震, 1997 , 17 ( 2 ): 53-58 。 17. 杨学祥,杨冬红。 2014 年 1-2 月潮汐组合与雾霾对应的检验。 2014 天灾预测学术研讨会议论文集。 2014 , 224-237 ,万方数据库。 18. 杨冬红 , 杨学祥 . 北半球冰盖融化与北半球低温暴雪的相关性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4,29(2):610-615.YANGDong-hong,YANGXue-xiang.StudyontherelationbetweenicesheetsmeltingandlowtemperatureinNorthernHemisphere.ProgressinGeophysics.2014,29(1):610 ~ 615. 19. 杨冬红,杨德彬。日食诱发厄尔尼诺现象的热 - 动力机制。世界地质。 2010 , 29 ( 4 ): 652-657.YangDH,YangDB.ThermaldynamicmechanismofElNinoinducedbysolareclipse.GlobalGeology(inChinese),2010,29(4):652-657. 20. 杨学祥,杨冬红。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雾霾进入高发期。 2013 天灾预测总结研讨学术会议论文集。 2013 ,万方数据库。 21. 杨学祥,杨冬红。 2013 年中国雾霾高发的气象原因初探。科学家 .2014,(3):90-91.YANGXue-xiang,YANGDong-hong.MeteorologicalAnalysisofReasonsCausingChina'sFrequentSmogWeatherin2013.Technologyandlife.2014,(3):90-91. 22. 杨学祥 , 杨冬红 .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 8-9.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71606.html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1965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国发生6.5级强震,这是4月全球第2个较强地震,地震可预测吗?
杨学祥 2019-4-5 18:09
美国发生6.5级强震,这是4月全球第2个较强地震,地震可预测吗? 原创 环球科学猫 2天前 我要分享 作者:文/虞子期 在科学中,地震的发生可以说是一场“流水线”,因为几乎每天都有大小不一样的地震发生,而 强震 来说相对较少,这也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不希望较大地震的出现,产生的影响也很大,根据科学最新报告显示,全球又出现了一个强震,发生在 美国 。根据科学数据显示,北京时间3日5时35分许,位于美国阿拉斯加 吉斯卡火山 附近海域,出现了一个里氏6.5级地震, 震源深度 为19.1千米。 当然本次发生6.5级地震并没有看到产生什么影响,算是一个幸运的事情,根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在 拉特群岛 (北纬52.25度,东经178.00度)发生6.4级地震, 震源深度 20千米。所以数据上存在差异,我们参考下就行,主要是这次没产生影响算是幸运的, 当然在整个阿拉斯加地区,这也是美国的一个重要的 地震带 ,曾发生过里氏9.1级、里氏8.4级、里氏8.7级、里氏8.2级,所以还是挺大的。 这次地震为6.5级,也再次证明了该火山地震带的相对较为复杂,当然我们地震的发生多数都说的是板块运动引发的,所以板块运动是我们如今科学界研究最多的质疑,阿拉斯加位于全球地震带主要段位之一,发生地震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这也是近段时间,美国较强地震之一,这也是4月份第2个较强地震的发生。 根据EMSC科学数据显示,从4月1日截止(EMSC时间)4月2日23分,全球总计发生了2次 强震 ,就是6级和6.5级,6级地震发生在 毛里求斯 ,6.5级地震就是 美国 ,总计发生5级包括5级以上的地震为17次,所以相对来说还是较多,只要大家具备地震防御知识就行,这样就可以减少 地震带 来的影响,地震在科学之中是无法进行预测的,所以也是一个难事情。 地震的发生多数与板块运动存在关系,而板块运动时刻都在进行之中,这可能就是地震预测最为困难的问题之一,当然有不少的人说 地震云 ,地震鱼和动物变化与地震有关,这个在科学之中还没有被证实,所以无法断定。如今我们还是那句话,地震的预警做得是地震防御之中最好的一部分,如今我们已经可以提前进行地震预警了,虽然时间较短,但是也可能带来一定的好处。 例如前段时间,位于宜宾5.3级地震,我们就做到了提前14秒预警,不少的朋友可能都明显感觉到了,14秒已经给大家争取了不少的时间,可能在高楼层的朋友会说,对他们完全无用,这个确实有待提高,地震预警本身难度也很大,做到一秒的提前也是科学家们研究的结果,对灾难防御的一个进步,何况如今我们地震还无法进行准确预测,所以大家多多理解。 http://www.yidianzixun.com/article/0LdyQdBW 台湾连续发生两次5级地震 6级地震发生在4月地震周期表 已有 52 次阅读 2019-4-5 17:37 |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 | 系统分类: 论文交流 | 潮汐组合 , 地震高潮 , 地震周期表 , 双周循环 推荐到群组 台湾连续发生两次 5 级地震 6 级地震发生在 4 月地震周期表 杨学祥,杨冬红(吉林大学) 关键提示: 地震不能预测的铁律正在松动,美国和日本一直在做概率预报,不能准确预测的结论比较科学。全球对厄尔尼诺的预测也是概率预报。我们的研究与实践有了新进展: 6 级以上地震分布,受地球潮汐形变激发,具有潮汐波动周期,时间范围可以事前通过天文条件预知,但无法确定地点和震级。这对临震地区的地震预报有重要意义。 2019 年 1-3 月的科学实验表明,潮汐组合抓住了强震活动的脉搏。这是潮汐激发地震的铁证和实践检验。有人否定强潮汐与地震相关的统计结果是孤立片面的,强弱潮汐都会激发地震,关键的问题是潮汐产生的地壳潮汐形变导致的地球扁率变化,周期性地引发高纬度圈和低纬度圈反向张裂和压缩,配合、增强和激发同方向地下应力,形成强震的潮汐波动特征,地球自转速度变化的潮汐变化周期就是相应的旁证(见参考文献 8 )。 6 级以上地震基本发生在潮汐组合之内,由相同颜色的文字相对应。 3 月 29 日 千岛群岛 6 级地震应约而来,再次验证潮汐预警的准确性: 6 级以上地震基本发生在潮汐组合之内,由相同颜色相同字形文字相对应。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70261.html 潮汐具有 13.6 天的周期变化, 2019 年 1-3 月全球 6 级以上地震也具有 13.6 天的周期变化,形成不同类型的潮汐组合,持续时间约 7 天,也就是所谓的双周循环,天气变化也具有双周循环。地震发生的范围为潮汐组合的 4 天之内。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5174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70781.html 由于 2019 年厄尔尼诺发生,美洲地震连续发生。 统计表明,厄尔尼诺与火山地震活动密切相关。对 1763 年以来的 19 次强厄尔尼诺事件进行的统计表明, 70% 以上的厄尔尼诺事件都发生在太平洋地震活动年,特别是 1900 年以来的 7 次强厄尔尼诺事件几乎无一例外地全都出现在太平洋地震活动年 , 70% 以上的厄尔尼诺年都为火山活跃年 。 1990 年战淑芸根据地震统计资料得出赤道东太平洋海水增暖的年份全球地震增多的结论。 1950~1979 年期间,共有 15 个暖水年,其中 12 年均发生了 8 级以上强震,几率高达 80% 。 http://wap.sciencenet.cn/blog-2277-950127.html?mobile=1 关注台湾连续发生两次 5 级地震。 关注 6 级地震发生在 4 月地震周期表。 相关报道 5.7级!今年以来台湾最大地震!福州震感强烈! 福州日报 2019-04-05 10:05:48 刚刚! 台湾发生5.7级地震! 福州有明显震感!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04月03日09时52分在台湾台东县(北纬22.95度,东经120.87度)发生5.7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 据@中国地震台网速报:刚才台湾发生的5.7级地震,震中距台东县32公里,距台北市241公里。 地震造成台湾全岛震感强烈!福建部分地区亦有明显震感! 据了解 这也是2019年以来 台湾发生的最大地震 ▼ 今天地震晃得这么厉害 网友们坐不住了! https://www.toutiao.com/a6676225791669305860/ 关注地震周期表 表 1 2019 年 5-8 级地震与潮汐强度的对应关系(截止时间: 2019 年 3 月 31 日 )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合计 8 级地震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7 级地震 0 1 1 0 0 0 0 0 0 0 0 0 2 6 级地震 11 4 11 1 25 5 级地震 31 31 29 4 95 潮汐 强 强 强 强 弱 弱 强 强 强 强 弱 弱 注:本表以中国地震台网数据为准, 5 日和 7 日发生的阿拉斯加 5 级地震未计入。 表 2 2019 年 4 月潮汐组合与 5 级以上地震记录(待填:地震周期表) 潮汐组合 A : 4 月 5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00009 度, 4 月 5 日 为日月大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强),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强)。 填空(实测数据): 震级 (M) 发震时刻 (UTC+8) 纬度 ( ° ) 经度 ( ° ) 深度 ( 千米 ) 参考位置 5.1 2019-04-04 09:56:55 22.99 120.85 10 台湾台东县 5.7 2019-04-03 09:52:56 22.95 120.87 12 台湾台东县 6.4 2019-04-03 05:35:33 52.25 178.00 20 拉特群岛 5.5 2019-04-02 02:39:07 -18.10 65.35 10 毛里求斯远海海域 5.3 2019-04-01 10:16:52 10.67 125.94 50 菲律宾群岛地区 潮汐组合 B : 4 月 12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 22.01796 度, 4 月 13 日 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填空(实测数据): 潮汐组合 C : 4 月 18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00040 度, 4 月 19 日 为日月大潮, 4 月 17 日 为月亮近地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最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最强),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最强)。 填空(实测数据): 潮汐组合 D : 4 月 25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南纬 22.12720 度, 4 月 27 日 为日月小潮, 4 月 29 日 伪月亮远地潮,两者强叠加,三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填空(实测数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60951.html 相关文献 1.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6 , 21 ( 3 ): 1023 ~ 1027 。 Yang Donghong,Yang Xxuexiang, Liu Cai. Global low temperature, earthquake and tsunami (Dec. 26, 2004) inIndonesia .Progress in Geophysics, 2006, 21 ( 3 ) : 1023 ~ 1027. 2.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 . 2011. 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 . 地球物理学报, 54 ( 4 ): 926-934 Yang D H,Yang D B, Yang X X, The influence oftidesandearthquakes in globalclimatechanges.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in Chinese),2011, 54(4): 926-934 3. 杨冬红,杨学祥。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8 , 23 (6): 1813 ~ 1818 。 YANG Dong-hong, YANGXue-xiang. The hypothesis of the ocesnic earthquakes adjusting climate slowdownof global warming. Progress in Geophysics. 2008, 23 (6): 1813 ~ 1818. 4. 杨冬红 , 杨学祥 . 北半球冰盖融化与北半球低温暴雪的相关性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014, 29(2):610-615. YANG Dong-hong, YANG Xue-xiang. Studyon the relation between ice sheets melting and low temperature in NorthernHemisphere. Progress in Geophysics. 2014, 29 (1): 610 ~ 615. 5. 杨学祥 , 陈震 , 刘淑琴等 . 地球内核快速旋转的发现与全球变化的轨道效应 . 地学前缘 , 1997, 4(1): 187-193. Yang X X, Chen Z, Liu S Q, et al. The discovery of fast rotation of the earth’s inner core and orbital effect of global changes. Earth Science Frontiers (in Chinese), 1997, 4(1): 187-193. 6. 杨冬红,杨学祥 . 全球气候变化的成因初探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013, 28(4): 1666-1677. Yang X X, Chen D Y. Study oncause of formation in Earth ’ s climatic changes. Progress in Geophysics (inChinese), 2013, 28(4): 1666-1677. 7. 杨冬红 . 2009. 潮汐周期性及其在灾害预测中应用 . 长春 :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 . Yang Dong-hong. 2009.Tidal Periodicit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Disasters Prediction . . Changchun : College of Geo-explor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ilin University. 8. 杨冬红 , 杨学祥 .2013.a 地球自转速度变化规律的研究和计算模型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8 ( 1 ): 58-70 。 Yang D H, Yang XX. 2013a. Study and model on variation ofEarth ’ s Rotation speed. Progress inGeophysics (in Chinese), 28 ( 1 ): 58-70. 9. 杨冬红 , 杨学祥 . 2007b. 澳大利亚夏季大雪与南极海冰三个气候开关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2 (5): 1680-1685. Yang D H, Yang X X. 2007b. Australia snow in summer and three ice regulators for El Nino events. Progress in Geophysics (in Chinese), 22 (5): 1680-1685. 10. 杨学祥 , 陈殿友 . 地球差异旋转动力学 . 长春 : 吉林大学出版社 , 1998, 2, 99~104, 196~198 Yang X X, Chen D Y. Geodynamics of the Earth’s differential rotation and revolution (in Chinese). Changchun: Jilin University Press, 1998, 2, 99~104, 196~198 11. 杨学祥,陈殿友。火山活动与天文周期。地质论评。 1999 , 45 (增刊): 33~42 YANG Xue-xiang, CHEN Dian-you. The Volcanoes and the Astronomical Cycles .Geological Review. 1999,45(supper):33~42. 12. 杨学祥 . 2001 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的天文条件 . 地球物理学报. 2002 , 45( 增刊 ):56-61 13. 杨学祥 , 韩延本 , 陈震 , 乔琪源 . 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 . 地球物理学报 , 2004, 47 ( 4 ) : 616-621 YANG X X, HAN Y B, CHEN Z, et al. New Evidence of Earthquakes and Volcano Triggering by Strong Tides.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in Chinese), 2004, 47(4): 616~621 14. 杨学祥,陈震,陈殿友, 乔琪源。 厄尔尼诺事件与强潮汐的对应关系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3,33 (1): 87-91。 15. 杨学祥,陈殿友,李守春。干旱、地震与月球赤纬角变化 。西北地震学报, 1999 , 21 ( 1 ): 44~47 。 16. 杨学祥,宋秀环,刘淑琴。地球潮汐形变的数值评价 。地壳形变与地震, 1997 , 17 ( 2 ): 53-58 。 17. 杨学祥,杨冬红。 2014 年 1-2 月潮汐组合与雾霾对应的检验。 2014 天灾预测学术研讨会议论文集。 2014 , 224-237 ,万方数据库。 18. 杨冬红 , 杨学祥 . 北半球冰盖融化与北半球低温暴雪的相关性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4,29(2):610-615.YANGDong-hong,YANGXue-xiang.StudyontherelationbetweenicesheetsmeltingandlowtemperatureinNorthernHemisphere.ProgressinGeophysics.2014,29(1):610 ~ 615. 19. 杨冬红,杨德彬。日食诱发厄尔尼诺现象的热 - 动力机制。世界地质。 2010 , 29 ( 4 ): 652-657.YangDH,YangDB.ThermaldynamicmechanismofElNinoinducedbysolareclipse.GlobalGeology(inChinese),2010,29(4):652-657. 20. 杨学祥,杨冬红。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雾霾进入高发期。 2013 天灾预测总结研讨学术会议论文集。 2013 ,万方数据库。 21. 杨学祥,杨冬红。 2013 年中国雾霾高发的气象原因初探。科学家 .2014,(3):90-91.YANGXue-xiang,YANGDong-hong.MeteorologicalAnalysisofReasonsCausingChina'sFrequentSmogWeatherin2013.Technologyandlife.2014,(3):90-91. 22. 杨学祥 , 杨冬红 .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 8-9.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杨学祥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71606.html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4617 次阅读|0 个评论
台湾连续发生两次5级地震 6级地震发生在4月地震周期表
杨学祥 2019-4-5 17:37
台湾连续发生两次 5 级地震 6 级地震发生在 4 月地震周期表 杨学祥,杨冬红(吉林大学) 关键提示: 地震不能预测的铁律正在松动,美国和日本一直在做概率预报,不能准确预测的结论比较科学。全球对厄尔尼诺的预测也是概率预报。我们的研究与实践有了新进展: 6 级以上地震分布,受地球潮汐形变激发,具有潮汐波动周期,时间范围可以事前通过天文条件预知,但无法确定地点和震级。这对临震地区的地震预报有重要意义。 2019 年 1-3 月的科学实验表明,潮汐组合抓住了强震活动的脉搏。这是潮汐激发地震的铁证和实践检验。有人否定强潮汐与地震相关的统计结果是孤立片面的,强弱潮汐都会激发地震,关键的问题是潮汐产生的地壳潮汐形变导致的地球扁率变化,周期性地引发高纬度圈和低纬度圈反向张裂和压缩,配合、增强和激发同方向地下应力,形成强震的潮汐波动特征,地球自转速度变化的潮汐变化周期就是相应的旁证(见参考文献 8 )。 6 级以上地震基本发生在潮汐组合之内,由相同颜色的文字相对应。 3 月 29 日 千岛群岛 6 级地震应约而来,再次验证潮汐预警的准确性: 6 级以上地震基本发生在潮汐组合之内,由相同颜色相同字形文字相对应。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70261.html 潮汐具有 13.6 天的周期变化, 2019 年 1-3 月全球 6 级以上地震也具有 13.6 天的周期变化,形成不同类型的潮汐组合,持续时间约 7 天,也就是所谓的双周循环,天气变化也具有双周循环。地震发生的范围为潮汐组合的 4 天之内。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5174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70781.html 由于 2019 年厄尔尼诺发生,美洲地震连续发生。 统计表明,厄尔尼诺与火山地震活动密切相关。对 1763 年以来的 19 次强厄尔尼诺事件进行的统计表明, 70% 以上的厄尔尼诺事件都发生在太平洋地震活动年,特别是 1900 年以来的 7 次强厄尔尼诺事件几乎无一例外地全都出现在太平洋地震活动年 , 70% 以上的厄尔尼诺年都为火山活跃年 。 1990 年战淑芸根据地震统计资料得出赤道东太平洋海水增暖的年份全球地震增多的结论。 1950~1979 年期间,共有 15 个暖水年,其中 12 年均发生了 8 级以上强震,几率高达 80% 。 http://wap.sciencenet.cn/blog-2277-950127.html?mobile=1 关注台湾连续发生两次 5 级地震。 关注 6 级地震发生在 4 月地震周期表。 相关报道 5.7级!今年以来台湾最大地震!福州震感强烈! 福州日报 2019-04-05 10:05:48 刚刚! 台湾发生5.7级地震! 福州有明显震感!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04月03日09时52分在台湾台东县(北纬22.95度,东经120.87度)发生5.7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 据@中国地震台网速报:刚才台湾发生的5.7级地震,震中距台东县32公里,距台北市241公里。 地震造成台湾全岛震感强烈!福建部分地区亦有明显震感! 据了解 这也是2019年以来 台湾发生的最大地震 ▼ 今天地震晃得这么厉害 网友们坐不住了! https://www.toutiao.com/a6676225791669305860/ 关注地震周期表 表 1 2019 年 5-8 级地震与潮汐强度的对应关系(截止时间: 2019 年 3 月 31 日 )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合计 8 级地震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7 级地震 0 1 1 0 0 0 0 0 0 0 0 0 2 6 级地震 11 4 11 1 25 5 级地震 31 31 29 4 95 潮汐 强 强 强 强 弱 弱 强 强 强 强 弱 弱 注:本表以中国地震台网数据为准, 5 日和 7 日发生的阿拉斯加 5 级地震未计入。 表 2 2019 年 4 月潮汐组合与 5 级以上地震记录(待填:地震周期表) 潮汐组合 A : 4 月 5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00009 度, 4 月 5 日 为日月大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强),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强)。 填空(实测数据): 震级 (M) 发震时刻 (UTC+8) 纬度 ( ° ) 经度 ( ° ) 深度 ( 千米 ) 参考位置 5.1 2019-04-04 09:56:55 22.99 120.85 10 台湾台东县 5.7 2019-04-03 09:52:56 22.95 120.87 12 台湾台东县 6.4 2019-04-03 05:35:33 52.25 178.00 20 拉特群岛 5.5 2019-04-02 02:39:07 -18.10 65.35 10 毛里求斯远海海域 5.3 2019-04-01 10:16:52 10.67 125.94 50 菲律宾群岛地区 潮汐组合 B : 4 月 12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 22.01796 度, 4 月 13 日 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填空(实测数据): 潮汐组合 C : 4 月 18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00040 度, 4 月 19 日 为日月大潮, 4 月 17 日 为月亮近地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最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最强),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最强)。 填空(实测数据): 潮汐组合 D : 4 月 25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南纬 22.12720 度, 4 月 27 日 为日月小潮, 4 月 29 日 伪月亮远地潮,两者强叠加,三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填空(实测数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60951.html 相关文献 1.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6 , 21 ( 3 ): 1023 ~ 1027 。 Yang Donghong,Yang Xxuexiang, Liu Cai. Global low temperature, earthquake and tsunami (Dec. 26, 2004) inIndonesia .Progress in Geophysics, 2006, 21 ( 3 ) : 1023 ~ 1027. 2.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 . 2011. 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 . 地球物理学报, 54 ( 4 ): 926-934 Yang D H,Yang D B, Yang X X, The influence oftidesandearthquakes in globalclimatechanges.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in Chinese),2011, 54(4): 926-934 3. 杨冬红,杨学祥。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8 , 23 (6): 1813 ~ 1818 。 YANG Dong-hong, YANGXue-xiang. The hypothesis of the ocesnic earthquakes adjusting climate slowdownof global warming. Progress in Geophysics. 2008, 23 (6): 1813 ~ 1818. 4. 杨冬红 , 杨学祥 . 北半球冰盖融化与北半球低温暴雪的相关性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014, 29(2):610-615. YANG Dong-hong, YANG Xue-xiang. Studyon the relation between ice sheets melting and low temperature in NorthernHemisphere. Progress in Geophysics. 2014, 29 (1): 610 ~ 615. 5. 杨学祥 , 陈震 , 刘淑琴等 . 地球内核快速旋转的发现与全球变化的轨道效应 . 地学前缘 , 1997, 4(1): 187-193. Yang X X, Chen Z, Liu S Q, et al. The discovery of fast rotation of the earth’s inner core and orbital effect of global changes. Earth Science Frontiers (in Chinese), 1997, 4(1): 187-193. 6. 杨冬红,杨学祥 . 全球气候变化的成因初探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013, 28(4): 1666-1677. Yang X X, Chen D Y. Study oncause of formation in Earth ’ s climatic changes. Progress in Geophysics (inChinese), 2013, 28(4): 1666-1677. 7. 杨冬红 . 2009. 潮汐周期性及其在灾害预测中应用 . 长春 :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 . Yang Dong-hong. 2009.Tidal Periodicit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Disasters Prediction . . Changchun : College of Geo-explor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ilin University. 8. 杨冬红 , 杨学祥 .2013.a 地球自转速度变化规律的研究和计算模型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8 ( 1 ): 58-70 。 Yang D H, Yang XX. 2013a. Study and model on variation ofEarth ’ s Rotation speed. Progress inGeophysics (in Chinese), 28 ( 1 ): 58-70. 9. 杨冬红 , 杨学祥 . 2007b. 澳大利亚夏季大雪与南极海冰三个气候开关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2 (5): 1680-1685. Yang D H, Yang X X. 2007b. Australia snow in summer and three ice regulators for El Nino events. Progress in Geophysics (in Chinese), 22 (5): 1680-1685. 10. 杨学祥 , 陈殿友 . 地球差异旋转动力学 . 长春 : 吉林大学出版社 , 1998, 2, 99~104, 196~198 Yang X X, Chen D Y. Geodynamics of the Earth’s differential rotation and revolution (in Chinese). Changchun: Jilin University Press, 1998, 2, 99~104, 196~198 11. 杨学祥,陈殿友。火山活动与天文周期。地质论评。 1999 , 45 (增刊): 33~42 YANG Xue-xiang, CHEN Dian-you. The Volcanoes and the Astronomical Cycles .Geological Review. 1999,45(supper):33~42. 12. 杨学祥 . 2001 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的天文条件 . 地球物理学报. 2002 , 45( 增刊 ):56-61 13. 杨学祥 , 韩延本 , 陈震 , 乔琪源 . 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 . 地球物理学报 , 2004, 47 ( 4 ) : 616-621 YANG X X, HAN Y B, CHEN Z, et al. New Evidence of Earthquakes and Volcano Triggering by Strong Tides.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in Chinese), 2004, 47(4): 616~621 14. 杨学祥,陈震,陈殿友, 乔琪源。 厄尔尼诺事件与强潮汐的对应关系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3,33 (1): 87-91。 15. 杨学祥,陈殿友,李守春。干旱、地震与月球赤纬角变化 。西北地震学报, 1999 , 21 ( 1 ): 44~47 。 16. 杨学祥,宋秀环,刘淑琴。地球潮汐形变的数值评价 。地壳形变与地震, 1997 , 17 ( 2 ): 53-58 。 17. 杨学祥,杨冬红。 2014 年 1-2 月潮汐组合与雾霾对应的检验。 2014 天灾预测学术研讨会议论文集。 2014 , 224-237 ,万方数据库。 18. 杨冬红 , 杨学祥 . 北半球冰盖融化与北半球低温暴雪的相关性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4,29(2):610-615.YANGDong-hong,YANGXue-xiang.StudyontherelationbetweenicesheetsmeltingandlowtemperatureinNorthernHemisphere.ProgressinGeophysics.2014,29(1):610 ~ 615. 19. 杨冬红,杨德彬。日食诱发厄尔尼诺现象的热 - 动力机制。世界地质。 2010 , 29 ( 4 ): 652-657.YangDH,YangDB.ThermaldynamicmechanismofElNinoinducedbysolareclipse.GlobalGeology(inChinese),2010,29(4):652-657. 20. 杨学祥,杨冬红。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雾霾进入高发期。 2013 天灾预测总结研讨学术会议论文集。 2013 ,万方数据库。 21. 杨学祥,杨冬红。 2013 年中国雾霾高发的气象原因初探。科学家 .2014,(3):90-91.YANGXue-xiang,YANGDong-hong.MeteorologicalAnalysisofReasonsCausingChina'sFrequentSmogWeatherin2013.Technologyandlife.2014,(3):90-91. 22. 杨学祥 , 杨冬红 .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 8-9.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1966 次阅读|0 个评论
秘鲁沿岸远海发生5.4级地震:关注1-3月地震周期表和美洲地震
杨学祥 2019-4-1 03:26
秘鲁沿岸远海发生 5.4 级地震:关注 1-3 月地震周期表和美洲地震 杨学祥,杨冬红(吉林大学) 关键提示: 地震不能预测的铁律正在松动,美国和日本一直在做概率预报,不能准确预测的结论比较科学。全球对厄尔尼诺的预测也是概率预报。我们的研究与实践有了新进展: 6 级以上地震分布,受地球潮汐形变激发,具有潮汐波动周期,时间范围可以事前通过天文条件预知,但无法确定地点和震级。这对临震地区的地震预报有重要意义。 2019 年 1-3 月的科学实验表明,潮汐组合抓住了强震活动的脉搏。这是潮汐激发地震的铁证和实践检验。有人否定强潮汐与地震相关的统计结果是孤立片面的,强弱潮汐都会激发地震,关键的问题是潮汐产生的地壳潮汐形变导致的地球扁率变化,周期性地引发高纬度圈和低纬度圈反向张裂和压缩,配合、增强和激发同方向地下应力,形成强震的潮汐波动特征,地球自转速度变化的潮汐变化周期就是相应的旁证(见参考文献 8 )。 6 级以上地震基本发生在潮汐组合之内,由相同颜色的文字相对应。 3 月 29 日 千岛群岛 6 级地震应约而来,再次验证潮汐预警的准确性: 6 级以上地震基本发生在潮汐组合之内,由相同颜色相同字形文字相对应。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70261.html 潮汐具有 13.6 天的周期变化, 2019 年 1-3 月全球 6 级以上地震也具有 13.6 天的周期变化,形成不同类型的潮汐组合,持续时间约 7 天,也就是所谓的双周循环,天气变化也具有双周循环。地震发生的范围为潮汐组合的 4 天之内。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51741.html 由于2019年厄尔尼诺发生,美洲地震连发值得关注。 统计表明,厄尔尼诺与火山地震活动密切相关。对1763年以来的19次强厄尔尼诺事件进行的统计表明,70%以上的厄尔尼诺事件都发生在太平洋地震活动年,特别是1900年以来的7次强厄尔尼诺事件几乎无一例外地全都出现在太平洋地震活动年 ,70%以上的厄尔尼诺年都为火山活跃年 。 1990年战淑芸根据地震统计资料得出赤道东太平洋海水增暖的年份全球地震增多的结论。1950~1979年期间,共有15个暖水年,其中12年均发生了8级以上强震,几率高达80%。 http://wap.sciencenet.cn/blog-2277-950127.html?mobile=1 相关报道 秘鲁沿岸远海发生5.4级地震 震源深度20千米 2019-04-01 00:10:13 来源: 中国地震台网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03月31日23时27分在秘鲁沿岸远海(南纬9.75度,西经79.23度)发生5.4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 https://news.163.com/19/0401/00/EBKSKBTQ0001875O.htm 关注地震周期表 表 1 2019 年 6-8 级地震与潮汐强度的对应关系(截止时间: 2019 年 3 月 31 日 )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合计 8 级地震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7 级地震 0 1 1 0 0 0 0 0 0 0 0 0 2 6 级地震 11 4 11 26 5 级地震 31 31 29 91 潮汐 强 强 强 强 弱 弱 强 强 强 强 弱 弱 注:本表以中国地震台网数据为准, 5 日和 7 日发生的阿拉斯加 5 级地震未计入。 表 2 2019 年 1-3 月潮汐组合与 5 级以上地震对比 震级 (M) 发震时刻 (UTC+8) 纬度 ( ° ) 经度 ( ° ) 深度 ( 千米 ) 参考位置 5.4 2019-03-31 23:27:56 -9.75 -79.23 20 秘鲁沿岸远海 6.1 2019-03-31 15:04:03 -2.00 -80.92 20 厄瓜多尔沿岸近海 6.1 2019-03-30 19:20:43 -5.65 151.05 60 新不列颠岛地区 5.9 2019-03-30 14:27:23 -9.67 66.47 10 中印度洋海岭 6.1 2019-03-29 06:06:49 50.52 159.93 10 千岛群岛 5.4 2019-03-28 23:05:32 -24.57 -70.07 50 智利 5.0 2019-03-28 05:36:31 38.28 90.89 9 青海海西州茫崖市 5.3 2019-03-27 14:38:04 32.21 132.30 30 日本九州岛东部附近海域 5.2 2019-03-27 08:11:28 32.13 132.05 50 日本九州岛附近海域 5.5 2019-03-27 05:54:06 -21.35 -173.42 10 汤加群岛 5.1 2019-03-27 05:27:20 66.31 -157.11 10 美国阿拉斯加 5.5 2019-03-26 20:01:49 12.55 -89.23 30 萨尔瓦多沿岸远海 6.1 2019-03-24 12:37:31 1.70 126.45 30 印尼马鲁古海 5.4 2019-03-24 09:32:02 -1.80 120.60 20 印尼苏拉威西岛 6.0 2019-03-24 03:21:11 4.60 -76.10 100 哥伦比亚 6.2 2019-03-20 23:23:58 -15.57 167.60 130 瓦努阿图群岛 5.7 2019-03-20 14:34:30 37.50 29.39 20 土耳其 5.5 2019-03-17 15:07:27 -8.47 116.54 20 印尼松巴哇岛 5.2 2019-03-16 17:58:23 13.88 120.90 110 菲律宾 5.6 2019-03-16 07:07:57 6.25 125.35 70 菲律宾棉兰老岛 6.2 2019-03-15 13:03:49 -17.85 -65.92 350 玻利维亚 5.3 2019-03-12 00:34:28 1.10 98.75 80 印尼苏门答腊岛北部 5.7 2019-03-12 00:25:51 -6.05 149.05 50 新不列颠岛地区 5.6 2019-03-11 17:33:48 25.45 141.55 30 日本火山列岛地区 5.6 2019-03-11 02:05:01 58.48 -31.86 10 雷克雅内斯海岭 5.8 2019-03-11 01:10:52 36.74 142.44 10 日本本州东岸近海 6.1 2019-03-10 20:48:01 -10.14 152.05 10 巴布亚新几内亚 6.1 2019-03-10 16:12:25 -17.80 -178.50 570 斐济群岛地区 6.0 2019-03-08 23:06:12 10.51 126.09 30 菲律宾群岛地区 5.3 2019-03-08 10:32:14 22.46 121.34 11 台湾台东县海域 5.7 2019-03-07 23:34:26 -29.45 -72.78 40 智利中部沿岸远海 5.7 2019-03-07 04:19:59 -32.21 -177.78 10 新西兰克马德克群岛以南海域 5.6 2019-03-07 02:47:25 -4.18 142.91 130 巴布亚新几内亚 6.3 2019-03-06 23:46:11 -32.01 -177.79 10 新西兰克马德克群岛以南海域 5.7 2019-03-06 08:13:01 8.55 127.05 20 菲律宾棉兰老岛附近海域 5.8 2019-03-04 18:06:01 -5.25 146.21 30 巴布亚新几内亚附近海域 5.5 2019-03-03 03:46:19 18.62 120.40 10 菲律宾 5.8 2019-03-02 11:22:51 41.96 146.93 10 日本北海道沿岸远海 5.3 2019-03-02 10:17:25 -6.96 155.82 40 所罗门群岛 7.0 2019-03-01 16:50:40 -14.58 -70.05 260 秘鲁 5.6 2019-03-01 09:02:12 -53.41 159.50 10 麦夸里岛地区 7.5 2019-02-22 18:17:21 -2.15 -76.91 140 厄瓜多尔 5.1 2019-02-22 06:17:31 -15.36 -73.13 60 秘鲁 5.5 2019-02-21 20:22:40 42.87 142.02 40 日本北海道地区 5.7 2019-02-21 14:34:39 -20.88 -178.71 610 斐济群岛地区 5.2 2019-02-21 02:23:30 39.65 26.45 10 土耳其 5.2 2019-02-20 08:10:41 0.72 126.25 50 印尼马鲁古海北部 5.4 2019-02-19 03:30:19 -9.56 112.96 10 印尼爪哇岛以南海域 6.4 2019-02-17 22:35:56 -3.36 152.12 370 新爱尔兰地区 5.0 2019-02-16 18:01:30 25.20 125.05 10 琉球群岛西南部 5.5 2019-02-14 22:33:17 -12.15 -74.28 20 秘鲁 5.2 2019-02-13 18:53:52 -24.04 -175.45 20 汤加以南地区 6.0 2019-02-12 20:34:14 19.05 145.95 140 马里亚纳群岛 5.3 2019-02-12 18:53:08 -15.02 167.81 20 瓦努阿图群岛 5.2 2019-02-10 22:33:33 9.85 126.55 20 菲律宾棉兰老岛附近海域 5.3 2019-02-10 18:54:48 27.05 55.65 10 伊朗 5.2 2019-02-10 11:22:03 27.39 96.34 10 印度 5.9 2019-02-08 19:55:07 9.79 126.50 10 菲律宾棉兰老岛附近海域 5.3 2019-02-08 11:11:04 -32.91 57.16 10 西南印度洋海岭 5.0 2019-02-07 18:03:06 2.33 128.84 20 印尼哈马黑拉岛海域 5.3 2019-02-07 12:15:28 1.51 126.44 10 马鲁古海北部 5.2 2019-02-07 09:41:33 -8.44 160.96 40 所罗门群岛 5.4 2019-02-06 18:25:20 15.85 120.55 130 菲律宾 5.1 2019-02-06 03:31:36 41.02 48.63 10 阿塞拜疆 5.4 2019-02-06 00:47:05 35.01 74.28 12 克什米尔地区 5.1 2019-02-05 10:26:10 39.11 20.52 10 希腊 5.8 2019-02-05 03:29:53 -0.42 98.27 10 印尼苏门答腊岛南部海域 5.5 2019-02-05 01:45:46 -2.43 -79.89 50 厄瓜多尔 5.3 2019-02-03 15:36:49 -3.27 130.75 20 印尼塞兰岛附近海域 5.7 2019-02-02 20:04:34 36.44 70.86 230 阿富汗 5.9 2019-02-02 19:01:39 -2.88 100.15 10 印尼苏门答腊岛南部海域 5.9 2019-02-02 18:59:27 -2.91 100.12 10 印尼苏门答腊岛南部海域 6.1 2019-02-02 17:27:34 -2.88 100.09 10 印尼苏门答腊岛南部海域 5.3 2019-02-02 07:48:15 -23.67 -176.65 100 斐济群岛以南 5.2 2019-02-02 05:54:41 46.73 83.34 16 新疆塔城地区塔城市 6.5 2019-02-02 00:14:14 14.88 -92.18 100 墨西哥 5.4 2019-01-31 22:34:00 -24.30 -179.75 520 斐济群岛以南 5.1 2019-01-31 13:50:19 -19.51 169.63 190 瓦努阿图群岛 5.4 2019-01-31 22:34:00 -24.30 -179.75 520 斐济群岛以南 5.1 2019-01-31 13:50:19 -19.51 169.63 190 瓦努阿图群岛 5.2 2019-01-30 13:21:34 23.77 122.43 20 台湾花莲县海域 5.3 2019-01-29 11:42:22 34.91 141.05 20 日本本州东岸近海 5.4 2019-01-29 05:07:123.05-75.7320 哥伦比亚 5.4 2019-01-29 00:00:16-17.94-179.26610 斐济群岛地区 5.5 2019-01-27 18:16:27-20.13-177.75550 斐济群岛地区 6.3 2019-01-27 03:56:44 -21.12 -178.90 590 斐济群岛地区 5.5 2019-01-26 20:32:26 3.11 -75.69 20 哥伦比亚 5.4 2019-01-26 16:23:05 40.47 141.97 50 日本本州东岸近海 6.0 2019-01-26 16:12:49 -5.56 133.91 20 印尼阿鲁群岛地区 6.2 2019-01-26 11:51:38 -7.08 156.23 370 所罗门群岛 5.7 2019-01-26 10:07:23 -10.84 165.85 50 圣克鲁斯群岛 5.0 2019-01-24 22:30:56 36.05 28.10 40 希腊佐泽卡尼索斯群岛 5.0 2019-01-24 16:34:54 19.50 120.71 10 菲律宾群岛地区 5.7 2019-01-23 19:38:59 -10.30 118.93 10 印尼松巴岛附近海域 6.7 2019-01-23 03:01:44 -43.03 42.26 10 爱得华王子群岛地区 6.5 2019-01-22 13:10:02 -10.40 119.17 30 印尼松巴岛地区 6.1 2019-01-22 07:59:23 -10.45 119.05 30 印尼松巴岛地区 5.0 2019-01-20 22:28:33 30.09 87.77 10 西藏日喀则市谢通门县 6.6 2019-01-20 09:32:49 -30.05 -71.34 50 智利 5.5 2019-01-19 05:26:58 -3.21 -76.67 100 秘鲁北部 5.7 2019-01-19 00:40:42 8.30 -103.53 10 东太平洋海岭北部 5.8 2019-01-18 21:18:29 -19.13 168.78 40 瓦努阿图群岛 5.4 2019-01-17 10:53:06 7.35 94.31 90 印度尼科巴群岛地区 5.3 2019-01-16 18:49:26 3.45 128.80 10 印尼哈马黑拉岛以北海域 5.7 2019-01-16 04:03:23 6.04 126.83 70 棉兰老岛附近海域 6.6 2019-01-16 02:06:34 -13.33 166.70 30 瓦努阿图群岛 5.1 2019-01-12 12:32:02 39.57 75.59 10 新疆喀什地区疏附县 5.4 2019-01-11 13:58:11 -21.36 -174.10 10 汤加群岛 5.8 2019-01-11 01:00:42 -27.03 -175.48 20 克马德克群岛 6.2 2019-01-08 20:39:29 30.64 131.16 20 日本种子岛附近海域 5.2 2019-01-07 22:11:50 2.60 126.90 30 印尼马鲁古海 5.2 2019-01-07 11:11:58 7.90 121.90 20 棉兰老岛附近海域 6.6 2019-01-07 01:27:19 2.25 126.69 40 马鲁古海北部 5.6 2019-01-06 21:42:04 34.12 45.60 30 伊朗 5.6 2019-01-06 06:54:13 25.81 144.55 10 日本火山列岛地区 6.7 2019-01-06 03:25:36 -8.11 -71.58 570 巴西 5.9 2019-01-06 02:47:10 51.35 -178.22 20 安德烈亚诺夫群岛 5.4 2019-01-04 14:22:38 -6.51 130.62 9 班达海 5.3 2019-01-03 08:48:06 28.20 104.86 15 四川宜宾市珙县 5.0 2019-01-02 11:12:53 42.49 104.49 15 蒙古 http://news.ceic.ac.cn/index.html?time=1548840867 http://news.ceic.ac.cn/index.html?time=1548966657 2019 年 1 月潮汐组合:有利于厄尔尼诺和地震火山活动 已有 1087 次阅读 2018-11-8 14:55 2019 年 1 月潮汐组合:有利于厄尔尼诺和地震火山活动 杨学祥,杨冬红 2018 年 12 月至 2019 年 4 月、 2019 年 7 月至 2019 年 10 月为强潮汐时期, 2019 年 5-6 月、 11-12 月为弱潮汐时期。 2019 年 1 月是强潮汐时期第二个月,可能进入地震高潮。 实际上,每年 4 月 9 日 -7 月 28 日 及 11 月 18 日 -1 月 23 日 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形成; 1 月 25 日 -4 月 7 日 及 7 月 30 日 -11 月 6 日 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有利于拉尼娜的发展。快慢时段的昼夜时间(日长)长短的差别不超过几千分之几秒,但是这种变化可以影响到气象事件,与计算值量级完全相符。 潮汐组合 A : 1 月 6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南纬 21.55292 度, 1 月 6 日 为日月大潮, 1 月 9 日 为月亮远地潮,两者强叠加,三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潮汐使赤道暖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强)。 潮汐组合 B : 1 月 13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00050 度, 1 月 14 日 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弱)。 潮汐组合 C : 1 月 20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 21.54350 度, 1 月 22 日 为月亮近地潮, 1 月 21 日 为日月大潮 ( 超级月亮 ) ,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最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最强)。 潮汐组合 D : 1 月 26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00003 度, 1 月 28 日 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弱)。 本月天文奇点相对较集中,相互作用最强,可激发极端事件发生,地震火山活动进入活跃期, 2019 年 1-4 月进入地震高潮,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45212.html 2019 年 2 月潮汐组合(新划分):过渡时期强震后移 2019-2-20 14:08 2019 年 2 月潮汐组合(新划分):过渡时期强震后移 杨学祥,杨冬红 2018 年 12 月至 2019 年 4 月、 2019 年 7 月至 2019 年 10 月为强潮汐时期, 2019 年 5-6 月、 11-12 月为弱潮汐时期。 2019 年 2 月是强潮汐时期第三个月,可能进入地震高潮。 实际上,每年 4 月 9 日 -7 月 28 日 及 11 月 18 日 -1 月 23 日 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形成; 1 月 25 日 -4 月 7 日 及 7 月 30 日 -11 月 6 日 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有利于拉尼娜的发展。快慢时段的昼夜时间(日长)长短的差别不超过几千分之几秒,但是这种变化可以影响到气象事件,与计算值量级完全相符。 潮汐组合 A : 2 月 2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南纬 21.54651 度, 2 月 5 日 为日月大潮, 2 月 5 日 为月亮远地潮,两者强叠加,三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潮汐使赤道暖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强)。 潮汐组合 B : 2 月 9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00024 度, 2 月 13 日 为日月小潮,两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弱)。 潮汐组合 C : 2 月 16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 21.58795 度, 2 月 19 日 为月亮近地潮, 2 月 19 日 为日月大潮(超级月亮),两者强叠加,三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最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最强)。 潮汐组合 D : 2 月 22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00163 度, 2 月 19 日 为月亮近地潮, 2 月 19 日 为日月大潮(超级月亮),两者强叠加,三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最强),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最强)。 潮汐组合 E : 2 月 22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00163 度, 2 月 26 日 为日月小潮,两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弱)。 新划分表明, 2 月 19-22 日,超级月亮激发地震的可能性增大,赤道和低纬度处于张裂带,两极和高纬度处于压缩带。 本月天文奇点相对较集中,相互作用最强,可激发极端事件发生,地震火山活动进入活跃期, 2019 年 1-4 月进入地震高潮, 2 月南极海冰进入极小值,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45230.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6322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63232.html http://news.ceic.ac.cn/index.html?time=1548840867 http://news.ceic.ac.cn/index.html?time=1548966657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63767.html 2019 年 3 月潮汐组合:有利于冷空气活动和地震火山活动 已有 1442 次阅读 2018-11-9 09:13 2019 年 3 月潮汐组合:有利于冷空气活动和地震火山活动 杨学祥,杨冬红 2018 年 12 月至 2019 年 4 月、 2019 年 7 月至 2019 年 10 月为强潮汐时期, 2019 年 5-6 月、 11-12 月为弱潮汐时期。 2019 年 3 月是强潮汐时期第四个月,可能进入地震高潮。 实际上,每年 4 月 9 日 -7 月 28 日 及 11 月 18 日 -1 月 23 日 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形成; 1 月 25 日 -4 月 7 日 及 7 月 30 日 -11 月 6 日 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有利于拉尼娜的发展。快慢时段的昼夜时间(日长)长短的差别不超过几千分之几秒,但是这种变化可以影响到气象事件,与计算值量级完全相符。 潮汐组合 A : 3 月 1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南纬 21.64123 度, 2 月 26 日 为日月小潮, 3 月 4 日 为月亮远地潮,两者强叠加,三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暖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潮汐形变使赤道和低纬度地区收缩,高纬度地区扩张。 潮汐组合 B : 3 月 9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00013 度, 3 月 7 日 为日月大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强),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强)。 潮汐形变使赤道和低纬度地区扩张,高纬度地区收缩。 潮汐组合 C : 3 月 16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 21.76143 度, 3 月 14 日 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潮汐形变使赤道和低纬度地区收缩,高纬度地区扩张。 潮汐组合 D : 3 月 22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00053 度, 3 月 21 日 为日月大潮, 3 月 20 日 为月亮近地潮(超级月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最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最强),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最强)。 潮汐形变使赤道和低纬度地区扩张,高纬度地区收缩。 潮汐组合 E : 3 月 28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南纬 21.86404 度, 3 月 28 日 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潮汐形变使赤道和低纬度地区收缩,高纬度地区扩张。 本月天文奇点相对较集中,相互作用最强,可激发极端事件发生,地震火山活动进入活跃期, 2019 年 1-4 月进入地震高潮,有利于冷空气活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45308.html 2019 年 4 月潮汐组合与 6 级以上地震记录(待填:地震周期表) 潮汐组合 A : 4 月 5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00009 度, 4 月 5 日 为日月大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强),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强)。 填空(实测数据): 潮汐组合 B : 4 月 12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 22.01796 度, 4 月 13 日 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填空(实测数据): 潮汐组合 C : 4 月 18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00040 度, 4 月 19 日 为日月大潮, 4 月 17 日 为月亮近地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最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最强),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最强)。 填空(实测数据): 潮汐组合 D : 4 月 25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南纬 22.12720 度, 4 月 27 日 为日月小潮, 4 月 29 日 伪月亮远地潮,两者强叠加,三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填空(实测数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60951.html 相关文献 1.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6 , 21 ( 3 ): 1023 ~ 1027 。 Yang Donghong,Yang Xxuexiang, Liu Cai. Global low temperature, earthquake and tsunami (Dec. 26, 2004) inIndonesia .Progress in Geophysics, 2006, 21 ( 3 ) : 1023 ~ 1027. 2.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 . 2011. 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 . 地球物理学报, 54 ( 4 ): 926-934 Yang D H,Yang D B, Yang X X, The influence oftidesandearthquakes in globalclimatechanges.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in Chinese),2011, 54(4): 926-934 3. 杨冬红,杨学祥。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8 , 23 (6): 1813 ~ 1818 。 YANG Dong-hong, YANGXue-xiang. The hypothesis of the ocesnic earthquakes adjusting climate slowdownof global warming. Progress in Geophysics. 2008, 23 (6): 1813 ~ 1818. 4. 杨冬红 , 杨学祥 . 北半球冰盖融化与北半球低温暴雪的相关性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014, 29(2):610-615. YANG Dong-hong, YANG Xue-xiang. Studyon the relation between ice sheets melting and low temperature in NorthernHemisphere. Progress in Geophysics. 2014, 29 (1): 610 ~ 615. 5. 杨学祥 , 陈震 , 刘淑琴等 . 地球内核快速旋转的发现与全球变化的轨道效应 . 地学前缘 , 1997, 4(1): 187-193. Yang X X, Chen Z, Liu S Q, et al. The discovery of fast rotation of the earth’s inner core and orbital effect of global changes. Earth Science Frontiers (in Chinese), 1997, 4(1): 187-193. 6. 杨冬红,杨学祥 . 全球气候变化的成因初探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013, 28(4): 1666-1677. Yang X X, Chen D Y. Study oncause of formation in Earth ’ s climatic changes. Progress in Geophysics (inChinese), 2013, 28(4): 1666-1677. 7. 杨冬红 . 2009. 潮汐周期性及其在灾害预测中应用 . 长春 :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 . Yang Dong-hong. 2009.Tidal Periodicit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Disasters Prediction . . Changchun : College of Geo-explor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ilin University. 8. 杨冬红 , 杨学祥 .2013.a 地球自转速度变化规律的研究和计算模型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8 ( 1 ): 58-70 。 Yang D H, Yang XX. 2013a. Study and model on variation ofEarth ’ s Rotation speed. Progress inGeophysics (in Chinese), 28 ( 1 ): 58-70. 9. 杨冬红 , 杨学祥 . 2007b. 澳大利亚夏季大雪与南极海冰三个气候开关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2 (5): 1680-1685. Yang D H, Yang X X. 2007b. Australia snow in summer and three ice regulators for El Nino events. Progress in Geophysics (in Chinese), 22 (5): 1680-1685. 10. 杨学祥 , 陈殿友 . 地球差异旋转动力学 . 长春 : 吉林大学出版社 , 1998, 2, 99~104, 196~198 Yang X X, Chen D Y. Geodynamics of the Earth’s differential rotation and revolution (in Chinese). Changchun: Jilin University Press, 1998, 2, 99~104, 196~198 11. 杨学祥,陈殿友。火山活动与天文周期。地质论评。 1999 , 45 (增刊): 33~42 YANG Xue-xiang, CHEN Dian-you. The Volcanoes and the Astronomical Cycles .Geological Review. 1999,45(supper):33~42. 12. 杨学祥 . 2001 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的天文条件 . 地球物理学报. 2002 , 45( 增刊 ):56-61 13. 杨学祥 , 韩延本 , 陈震 , 乔琪源 . 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 . 地球物理学报 , 2004, 47 ( 4 ) : 616-621 YANG X X, HAN Y B, CHEN Z, et al. New Evidence of Earthquakes and Volcano Triggering by Strong Tides.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in Chinese), 2004, 47(4): 616~621 14. 杨学祥,陈震,陈殿友, 乔琪源。 厄尔尼诺事件与强潮汐的对应关系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3,33 (1): 87-91。 15. 杨学祥,陈殿友,李守春。干旱、地震与月球赤纬角变化 。西北地震学报, 1999 , 21 ( 1 ): 44~47 。 16. 杨学祥,宋秀环,刘淑琴。地球潮汐形变的数值评价 。地壳形变与地震, 1997 , 17 ( 2 ): 53-58 。 17. 杨学祥,杨冬红。 2014 年 1-2 月潮汐组合与雾霾对应的检验。 2014 天灾预测学术研讨会议论文集。 2014 , 224-237 ,万方数据库。 18. 杨冬红 , 杨学祥 . 北半球冰盖融化与北半球低温暴雪的相关性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4,29(2):610-615.YANGDong-hong,YANGXue-xiang.StudyontherelationbetweenicesheetsmeltingandlowtemperatureinNorthernHemisphere.ProgressinGeophysics.2014,29(1):610 ~ 615. 19. 杨冬红,杨德彬。日食诱发厄尔尼诺现象的热 - 动力机制。世界地质。 2010 , 29 ( 4 ): 652-657.YangDH,YangDB.ThermaldynamicmechanismofElNinoinducedbysolareclipse.GlobalGeology(inChinese),2010,29(4):652-657. 20. 杨学祥,杨冬红。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雾霾进入高发期。 2013 天灾预测总结研讨学术会议论文集。 2013 ,万方数据库。 21. 杨学祥,杨冬红。 2013 年中国雾霾高发的气象原因初探。科学家 .2014,(3):90-91.YANGXue-xiang,YANGDong-hong.MeteorologicalAnalysisofReasonsCausingChina'sFrequentSmogWeatherin2013.Technologyandlife.2014,(3):90-91. 22. 杨学祥 , 杨冬红 .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 8-9.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2729 次阅读|0 个评论
厄瓜多尔沿岸近海发生6.1级地震:关注4月5日潮汐组合
杨学祥 2019-3-31 20:22
厄瓜多尔沿岸近海发生 6.1 级地震:关注 4 月 5 日 潮汐组合 杨学祥,杨冬红(吉林大学) 关键提示: 地震不能预测的铁律正在松动,美国和日本一直在做概率预报,不能准确预测的结论比较科学。全球对厄尔尼诺的预测也是概率预报。我们的研究与实践有了新进展: 6 级以上地震分布,受地球潮汐形变激发,具有潮汐波动周期,时间范围可以事前通过天文条件预知,但无法确定地点和震级。这对临震地区的地震预报有重要意义。 2019 年 1-3 月的科学实验表明,潮汐组合抓住了强震活动的脉搏。这是潮汐激发地震的铁证和实践检验。有人否定强潮汐与地震相关的统计结果是孤立片面的,强弱潮汐都会激发地震,关键的问题是潮汐产生的地壳潮汐形变导致的地球扁率变化,周期性地引发高纬度圈和低纬度圈反向张裂和压缩,配合、增强和激发同方向地下应力,形成强震的潮汐波动特征,地球自转速度变化的潮汐变化周期就是相应的旁证(见参考文献 8 )。 6 级以上地震基本发生在潮汐组合之内,由相同颜色的文字相对应。 3 月 29 日 千岛群岛 6 级地震应约而来,再次验证潮汐预警的准确性: 6 级以上地震基本发生在潮汐组合之内,由相同颜色相同字形文字相对应。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70261.html 潮汐具有 13.6 天的周期变化, 2019 年 1-3 月全球 6 级以上地震也具有 13.6 天的周期变化,形成不同类型的潮汐组合,持续时间约 7 天,也就是所谓的双周循环,天气变化也具有双周循环。地震发生的范围为潮汐组合的 4 天之内。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51741.html 相关报道 厄瓜多尔沿岸近海发生6.1级地震 2019年03月31日 15:35 新京报 新京报快讯 据中国地震台网微博消息,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03月31日15时04分在厄瓜多尔沿岸近海(南纬2.00度,西经80.92度)发生6.1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 编辑 戴玉玺 https://news.sina.com.cn/c/2019-03-31/doc-ihsxncvh7085710.shtml 关注地震周期表 表 1 2019 年 6-8 级地震与潮汐强度的对应关系(截止时间: 2019 年 3 月 31 日 )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合计 8 级地震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7 级地震 0 1 1 0 0 0 0 0 0 0 0 0 2 6 级地震 11 4 11 26 5 级地震 31 31 28 90 潮汐 强 强 强 强 弱 弱 强 强 强 强 弱 弱 注:本表以中国地震台网数据为准, 5 日和 7 日发生的阿拉斯加 5 级地震未计入。 表 2 2019 年 1-2 月潮汐组合与 5 级以上地震对比 2019 年 3 月潮汐组合与 6 级以上地震记录:地震周期表 潮汐组合 A : 3 月 1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南纬 21.64123 度, 2 月 26 日 为日月小潮, 3 月 4 日 为月亮远地潮,两者强叠加,三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暖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潮汐形变使赤道和低纬度地区收缩,高纬度地区扩张。 震级 (M) 发震时刻 (UTC+8) 纬度 ( ° ) 经度 ( ° ) 深度 ( 千米 ) 参考位置 7.0 2019-03-01 16:50:40 -14.58 -70.05 260 秘鲁 潮汐组合 B : 3 月 9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00013 度, 3 月 7 日 为日月大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强),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强)。 潮汐形变使赤道和低纬度地区扩张,高纬度地区收缩。 震级 (M) 发震时刻 (UTC+8) 纬度 ( ° ) 经度 ( ° ) 深度 ( 千米 ) 参考位置 6.3 2019-03-06 23:46:11 -32.01 -177.79 10 新西兰克马德克群岛以南海域 6.0 2019-03-08 23:06:12 10.51 126.09 30 菲律宾群岛地区 6.1 2019-03-10 16:12:25 -17.80 -178.50 570 斐济群岛地区 6.1 2019-03-10 20:48:01 -10.14 152.05 10 巴布亚新几内亚 潮汐组合 C : 3 月 16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 21.76143 度, 3 月 14 日 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潮汐形变使赤道和低纬度地区收缩,高纬度地区扩张。 震级 (M) 发震时刻 (UTC+8) 纬度 ( ° ) 经度 ( ° ) 深度 ( 千米 ) 参考位置 6.2 2019-03-15 13:03:49 -17.85 -65.92 350 玻利维亚 潮汐组合 D : 3 月 22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00053 度, 3 月 21 日 为日月大潮, 3 月 20 日 为月亮近地潮(超级月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最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最强),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最强)。 潮汐形变使赤道和低纬度地区扩张,高纬度地区收缩。 震级 (M) 发震时刻 (UTC+8) 纬度 ( ° ) 经度 ( ° ) 深度 ( 千米 ) 参考位置 6.2 2019-03-20 23:23:58 -15.57 167.60 130 瓦努阿图群岛 6.0 2019-03-24 03:21:11 4.60 -76.10 100 哥伦比亚 6.1 2019-03-24 12:37:31 1.70 126.45 30 印尼马鲁古海 潮汐组合 E : 3 月 28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南纬 21.86404 度, 3 月 28 日 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潮汐形变使赤道和低纬度地区收缩,高纬度地区扩张。 震级 (M) 发震时刻 (UTC+8) 纬度 ( ° ) 经度 ( ° ) 深度 ( 千米 ) 参考位置 6.1 2019-03-29 06:06:49 50.52 159.93 10 千岛群岛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4530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70313.html 6.1 2019-03-30 19:20:43 -5.65 151.05 60 新不列颠岛地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70584.html 6.1 2019-03-31 15:04:03 -2.00 -80.92 20 厄瓜多尔沿岸近海 2019 年 4 月潮汐组合与 6 级以上地震记录(待填:地震周期表) 潮汐组合 A : 4 月 5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00009 度, 4 月 5 日 为日月大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强),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强)。 填空(实测数据): 潮汐组合 B : 4 月 12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 22.01796 度, 4 月 13 日 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填空(实测数据): 潮汐组合 C : 4 月 18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00040 度, 4 月 19 日 为日月大潮, 4 月 17 日 为月亮近地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最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最强),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最强)。 填空(实测数据): 潮汐组合 D : 4 月 25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南纬 22.12720 度, 4 月 27 日 为日月小潮, 4 月 29 日 伪月亮远地潮,两者强叠加,三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填空(实测数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60951.html 相关文献 1.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6 , 21 ( 3 ): 1023 ~ 1027 。 Yang Donghong,Yang Xxuexiang, Liu Cai. Global low temperature, earthquake and tsunami (Dec. 26, 2004) inIndonesia .Progress in Geophysics, 2006, 21 ( 3 ) : 1023 ~ 1027. 2.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 . 2011. 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 . 地球物理学报, 54 ( 4 ): 926-934 Yang D H,Yang D B, Yang X X, The influence oftidesandearthquakes in globalclimatechanges.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in Chinese),2011, 54(4): 926-934 3. 杨冬红,杨学祥。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8 , 23 (6): 1813 ~ 1818 。 YANG Dong-hong, YANGXue-xiang. The hypothesis of the ocesnic earthquakes adjusting climate slowdownof global warming. Progress in Geophysics. 2008, 23 (6): 1813 ~ 1818. 4. 杨冬红 , 杨学祥 . 北半球冰盖融化与北半球低温暴雪的相关性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014, 29(2):610-615. YANG Dong-hong, YANG Xue-xiang. Studyon the relation between ice sheets melting and low temperature in NorthernHemisphere. Progress in Geophysics. 2014, 29 (1): 610 ~ 615. 5. 杨学祥 , 陈震 , 刘淑琴等 . 地球内核快速旋转的发现与全球变化的轨道效应 . 地学前缘 , 1997, 4(1): 187-193. Yang X X, Chen Z, Liu S Q, et al. The discovery of fast rotation of the earth’s inner core and orbital effect of global changes. Earth Science Frontiers (in Chinese), 1997, 4(1): 187-193. 6. 杨冬红,杨学祥 . 全球气候变化的成因初探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013, 28(4): 1666-1677. Yang X X, Chen D Y. Study oncause of formation in Earth ’ s climatic changes. Progress in Geophysics (inChinese), 2013, 28(4): 1666-1677. 7. 杨冬红 . 2009. 潮汐周期性及其在灾害预测中应用 . 长春 :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 . Yang Dong-hong. 2009.Tidal Periodicit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Disasters Prediction . . Changchun : College of Geo-explor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ilin University. 8. 杨冬红 , 杨学祥 .2013.a 地球自转速度变化规律的研究和计算模型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8 ( 1 ): 58-70 。 Yang D H, Yang XX. 2013a. Study and model on variation ofEarth ’ s Rotation speed. Progress inGeophysics (in Chinese), 28 ( 1 ): 58-70. 9. 杨冬红 , 杨学祥 . 2007b. 澳大利亚夏季大雪与南极海冰三个气候开关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2 (5): 1680-1685. Yang D H, Yang X X. 2007b. Australia snow in summer and three ice regulators for El Nino events. Progress in Geophysics (in Chinese), 22 (5): 1680-1685. 10. 杨学祥 , 陈殿友 . 地球差异旋转动力学 . 长春 : 吉林大学出版社 , 1998, 2, 99~104, 196~198 Yang X X, Chen D Y. Geodynamics of the Earth’s differential rotation and revolution (in Chinese). Changchun: Jilin University Press, 1998, 2, 99~104, 196~198 11. 杨学祥,陈殿友。火山活动与天文周期。地质论评。 1999 , 45 (增刊): 33~42 YANG Xue-xiang, CHEN Dian-you. The Volcanoes and the Astronomical Cycles .Geological Review. 1999,45(supper):33~42. 12. 杨学祥 . 2001 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的天文条件 . 地球物理学报. 2002 , 45( 增刊 ):56-61 13. 杨学祥 , 韩延本 , 陈震 , 乔琪源 . 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 . 地球物理学报 , 2004, 47 ( 4 ) : 616-621 YANG X X, HAN Y B, CHEN Z, et al. New Evidence of Earthquakes and Volcano Triggering by Strong Tides.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in Chinese), 2004, 47(4): 616~621 14. 杨学祥,陈震,陈殿友, 乔琪源。 厄尔尼诺事件与强潮汐的对应关系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3,33 (1): 87-91。 15. 杨学祥,陈殿友,李守春。干旱、地震与月球赤纬角变化 。西北地震学报, 1999 , 21 ( 1 ): 44~47 。 16. 杨学祥,宋秀环,刘淑琴。地球潮汐形变的数值评价 。地壳形变与地震, 1997 , 17 ( 2 ): 53-58 。 17. 杨学祥,杨冬红。 2014 年 1-2 月潮汐组合与雾霾对应的检验。 2014 天灾预测学术研讨会议论文集。 2014 , 224-237 ,万方数据库。 18. 杨冬红 , 杨学祥 . 北半球冰盖融化与北半球低温暴雪的相关性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4,29(2):610-615.YANGDong-hong,YANGXue-xiang.StudyontherelationbetweenicesheetsmeltingandlowtemperatureinNorthernHemisphere.ProgressinGeophysics.2014,29(1):610 ~ 615. 19. 杨冬红,杨德彬。日食诱发厄尔尼诺现象的热 - 动力机制。世界地质。 2010 , 29 ( 4 ): 652-657.YangDH,YangDB.ThermaldynamicmechanismofElNinoinducedbysolareclipse.GlobalGeology(inChinese),2010,29(4):652-657. 20. 杨学祥,杨冬红。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雾霾进入高发期。 2013 天灾预测总结研讨学术会议论文集。 2013 ,万方数据库。 21. 杨学祥,杨冬红。 2013 年中国雾霾高发的气象原因初探。科学家 .2014,(3):90-91.YANGXue-xiang,YANGDong-hong.MeteorologicalAnalysisofReasonsCausingChina'sFrequentSmogWeatherin2013.Technologyandlife.2014,(3):90-91. 22. 杨学祥 , 杨冬红 .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 8-9.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1948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9年三月全球地震周期表如约收官:关注4月5日潮汐组合
杨学祥 2019-3-31 13:04
2019 年三月全球地震周期表如约收官:关注 4 月 5 日 潮汐组合 杨学祥,杨冬红(吉林大学) 关键提示: 地震不能预测的铁律正在松动,美国和日本一直在做概率预报,不能准确预测的结论比较科学。全球对厄尔尼诺的预测也是概率预报。我们的研究与实践有了新进展: 6 级以上地震分布,受地球潮汐形变激发,具有潮汐波动周期,时间范围可以事前通过天文条件预知,但无法确定地点和震级。这对临震地区的地震预报有重要意义。 2019 年 1-3 月的科学实验表明,潮汐组合抓住了强震活动的脉搏。这是潮汐激发地震的铁证和实践检验。有人否定强潮汐与地震相关的统计结果是孤立片面的,强弱潮汐都会激发地震,关键的问题是潮汐产生的地壳潮汐形变导致的地球扁率变化,周期性地引发高纬度圈和低纬度圈反向张裂和压缩,配合、增强和激发同方向地下应力,形成强震的潮汐波动特征,地球自转速度变化的潮汐变化周期就是相应的旁证(见参考文献 8 )。 6 级以上地震基本发生在潮汐组合之内,由相同颜色的文字相对应。 3 月 29 日 千岛群岛 6 级地震应约而来,再次验证潮汐预警的准确性: 6 级以上地震基本发生在潮汐组合之内,由相同颜色相同字形文字相对应。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70261.html 潮汐具有 13.6 天的周期变化, 2019 年 1-3 月全球 6 级以上地震也具有 13.6 天的周期变化,形成不同类型的潮汐组合,持续时间约 7 天,也就是所谓的双周循环,天气变化也具有双周循环。地震发生的范围为潮汐组合的 4 天之内。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51741.html 关注地震周期表 表 1 2019 年 6-8 级地震与潮汐强度的对应关系(截止时间: 2019 年 3 月 31 日 )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合计 8 级地震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7 级地震 0 1 1 0 0 0 0 0 0 0 0 0 2 6 级地震 11 4 10 25 5 级地震 31 31 28 90 潮汐 强 强 强 强 弱 弱 强 强 强 强 弱 弱 注:本表以中国地震台网数据为准, 5 日和 7 日发生的阿拉斯加 5 级地震未计入。 表 2 2019 年 1-2 月潮汐组合与 5 级以上地震对比 2019 年 3 月潮汐组合与 6 级以上地震记录:地震周期表 潮汐组合 A : 3 月 1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南纬 21.64123 度, 2 月 26 日 为日月小潮, 3 月 4 日 为月亮远地潮,两者强叠加,三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暖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潮汐形变使赤道和低纬度地区收缩,高纬度地区扩张。 震级 (M) 发震时刻 (UTC+8) 纬度 ( ° ) 经度 ( ° ) 深度 ( 千米 ) 参考位置 7.0 2019-03-01 16:50:40 -14.58 -70.05 260 秘鲁 潮汐组合 B : 3 月 9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00013 度, 3 月 7 日 为日月大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强),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强)。 潮汐形变使赤道和低纬度地区扩张,高纬度地区收缩。 震级 (M) 发震时刻 (UTC+8) 纬度 ( ° ) 经度 ( ° ) 深度 ( 千米 ) 参考位置 6.3 2019-03-06 23:46:11 -32.01 -177.79 10 新西兰克马德克群岛以南海域 6.0 2019-03-08 23:06:12 10.51 126.09 30 菲律宾群岛地区 6.1 2019-03-10 16:12:25 -17.80 -178.50 570 斐济群岛地区 6.1 2019-03-10 20:48:01 -10.14 152.05 10 巴布亚新几内亚 潮汐组合 C : 3 月 16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 21.76143 度, 3 月 14 日 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潮汐形变使赤道和低纬度地区收缩,高纬度地区扩张。 震级 (M) 发震时刻 (UTC+8) 纬度 ( ° ) 经度 ( ° ) 深度 ( 千米 ) 参考位置 6.2 2019-03-15 13:03:49 -17.85 -65.92 350 玻利维亚 潮汐组合 D : 3 月 22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00053 度, 3 月 21 日 为日月大潮, 3 月 20 日 为月亮近地潮(超级月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最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最强),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最强)。 潮汐形变使赤道和低纬度地区扩张,高纬度地区收缩。 震级 (M) 发震时刻 (UTC+8) 纬度 ( ° ) 经度 ( ° ) 深度 ( 千米 ) 参考位置 6.2 2019-03-20 23:23:58 -15.57 167.60 130 瓦努阿图群岛 6.0 2019-03-24 03:21:11 4.60 -76.10 100 哥伦比亚 6.1 2019-03-24 12:37:31 1.70 126.45 30 印尼马鲁古海 潮汐组合 E : 3 月 28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南纬 21.86404 度, 3 月 28 日 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潮汐形变使赤道和低纬度地区收缩,高纬度地区扩张。 震级 (M) 发震时刻 (UTC+8) 纬度 ( ° ) 经度 ( ° ) 深度 ( 千米 ) 参考位置 6.1 2019-03-29 06:06:49 50.52 159.93 10 千岛群岛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4530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70313.html 6.1 2019-03-30 19:20:43 -5.65 151.05 60 新不列颠岛地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70584.html 2019 年 4 月潮汐组合与 6 级以上地震记录(待填:地震周期表) 潮汐组合 A : 4 月 5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00009 度, 4 月 5 日 为日月大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强),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强)。 填空(实测数据): 潮汐组合 B : 4 月 12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 22.01796 度, 4 月 13 日 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填空(实测数据): 潮汐组合 C : 4 月 18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00040 度, 4 月 19 日 为日月大潮, 4 月 17 日 为月亮近地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最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最强),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最强)。 填空(实测数据): 潮汐组合 D : 4 月 25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南纬 22.12720 度, 4 月 27 日 为日月小潮, 4 月 29 日 伪月亮远地潮,两者强叠加,三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填空(实测数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60951.html 相关文献 1.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6 , 21 ( 3 ): 1023 ~ 1027 。 Yang Donghong,Yang Xxuexiang, Liu Cai. Global low temperature, earthquake and tsunami (Dec. 26, 2004) inIndonesia .Progress in Geophysics, 2006, 21 ( 3 ) : 1023 ~ 1027. 2.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 . 2011. 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 . 地球物理学报, 54 ( 4 ): 926-934 Yang D H,Yang D B, Yang X X, The influence oftidesandearthquakes in globalclimatechanges.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in Chinese),2011, 54(4): 926-934 3. 杨冬红,杨学祥。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8 , 23 (6): 1813 ~ 1818 。 YANG Dong-hong, YANGXue-xiang. The hypothesis of the ocesnic earthquakes adjusting climate slowdownof global warming. Progress in Geophysics. 2008, 23 (6): 1813 ~ 1818. 4. 杨冬红 , 杨学祥 . 北半球冰盖融化与北半球低温暴雪的相关性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014, 29(2):610-615. YANG Dong-hong, YANG Xue-xiang. Studyon the relation between ice sheets melting and low temperature in NorthernHemisphere. Progress in Geophysics. 2014, 29 (1): 610 ~ 615. 5. 杨学祥 , 陈震 , 刘淑琴等 . 地球内核快速旋转的发现与全球变化的轨道效应 . 地学前缘 , 1997, 4(1): 187-193. Yang X X, Chen Z, Liu S Q, et al. The discovery of fast rotation of the earth’s inner core and orbital effect of global changes. Earth Science Frontiers (in Chinese), 1997, 4(1): 187-193. 6. 杨冬红,杨学祥 . 全球气候变化的成因初探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013, 28(4): 1666-1677. Yang X X, Chen D Y. Study oncause of formation in Earth ’ s climatic changes. Progress in Geophysics (inChinese), 2013, 28(4): 1666-1677. 7. 杨冬红 . 2009. 潮汐周期性及其在灾害预测中应用 . 长春 :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 . Yang Dong-hong. 2009.Tidal Periodicit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Disasters Prediction . . Changchun : College of Geo-explor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ilin University. 8. 杨冬红 , 杨学祥 .2013.a 地球自转速度变化规律的研究和计算模型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8 ( 1 ): 58-70 。 Yang D H, Yang XX. 2013a. Study and model on variation ofEarth ’ s Rotation speed. Progress inGeophysics (in Chinese), 28 ( 1 ): 58-70. 9. 杨冬红 , 杨学祥 . 2007b. 澳大利亚夏季大雪与南极海冰三个气候开关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2 (5): 1680-1685. Yang D H, Yang X X. 2007b. Australia snow in summer and three ice regulators for El Nino events. Progress in Geophysics (in Chinese), 22 (5): 1680-1685. 10. 杨学祥 , 陈殿友 . 地球差异旋转动力学 . 长春 : 吉林大学出版社 , 1998, 2, 99~104, 196~198 Yang X X, Chen D Y. Geodynamics of the Earth’s differential rotation and revolution (in Chinese). Changchun: Jilin University Press, 1998, 2, 99~104, 196~198 11. 杨学祥,陈殿友。火山活动与天文周期。地质论评。 1999 , 45 (增刊): 33~42 YANG Xue-xiang, CHEN Dian-you. The Volcanoes and the Astronomical Cycles .Geological Review. 1999,45(supper):33~42. 12. 杨学祥 . 2001 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的天文条件 . 地球物理学报. 2002 , 45( 增刊 ):56-61 13. 杨学祥 , 韩延本 , 陈震 , 乔琪源 . 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 . 地球物理学报 , 2004, 47 ( 4 ) : 616-621 YANG X X, HAN Y B, CHEN Z, et al. New Evidence of Earthquakes and Volcano Triggering by Strong Tides.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in Chinese), 2004, 47(4): 616~621 14. 杨学祥,陈震,陈殿友, 乔琪源。 厄尔尼诺事件与强潮汐的对应关系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3,33 (1): 87-91。 15. 杨学祥,陈殿友,李守春。干旱、地震与月球赤纬角变化 。西北地震学报, 1999 , 21 ( 1 ): 44~47 。 16. 杨学祥,宋秀环,刘淑琴。地球潮汐形变的数值评价 。地壳形变与地震, 1997 , 17 ( 2 ): 53-58 。 17. 杨学祥,杨冬红。 2014 年 1-2 月潮汐组合与雾霾对应的检验。 2014 天灾预测学术研讨会议论文集。 2014 , 224-237 ,万方数据库。 18. 杨冬红 , 杨学祥 . 北半球冰盖融化与北半球低温暴雪的相关性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4,29(2):610-615.YANGDong-hong,YANGXue-xiang.StudyontherelationbetweenicesheetsmeltingandlowtemperatureinNorthernHemisphere.ProgressinGeophysics.2014,29(1):610 ~ 615. 19. 杨冬红,杨德彬。日食诱发厄尔尼诺现象的热 - 动力机制。世界地质。 2010 , 29 ( 4 ): 652-657.YangDH,YangDB.ThermaldynamicmechanismofElNinoinducedbysolareclipse.GlobalGeology(inChinese),2010,29(4):652-657. 20. 杨学祥,杨冬红。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雾霾进入高发期。 2013 天灾预测总结研讨学术会议论文集。 2013 ,万方数据库。 21. 杨学祥,杨冬红。 2013 年中国雾霾高发的气象原因初探。科学家 .2014,(3):90-91.YANGXue-xiang,YANGDong-hong.MeteorologicalAnalysisofReasonsCausingChina'sFrequentSmogWeatherin2013.Technologyandlife.2014,(3):90-91. 22. 杨学祥 , 杨冬红 .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 8-9.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2282 次阅读|0 个评论
迟到的规律(7):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7.1级地震发生在地震周期表中
杨学祥 2019-3-31 10:28
迟到的规律( 7 ): 2010 年 4 月 14 日青海玉树 7.1 级地震发生在地震周期表中 杨学祥 关键提示: 地震不能预测的铁律正在松动,美国和日本一直在做概率预报,不能准确预测的结论比较科学。全球对厄尔尼诺的预测也是概率预报。我们的研究与实践有了新进展: 6 级以上地震分布,受地球潮汐形变激发,具有潮汐波动周期,时间范围可以事前通过天文条件预知,但无法确定地点和震级。这对临震地区的地震预报有重要意义。 2019 年 1-3 月的科学实验表明,潮汐组合抓住了强震活动的脉搏。这是潮汐激发地震的铁证和实践检验。有人否定强潮汐与地震相关的统计结果是孤立片面的,强弱潮汐都会激发地震,关键的问题是潮汐产生的地壳潮汐形变导致的地球扁率变化,周期性地引发高纬度圈和低纬度圈反向张裂和压缩,配合、增强和激发同方向地下应力,形成强震的潮汐波动特征,地球自转速度变化的潮汐变化周期就是相应的旁证(见参考文献 8 )。 6 级以上地震基本发生在潮汐组合之内,由相同颜色的文字相对应。 3 月 29 日 千岛群岛 6 级地震应约而来,再次验证潮汐预警的准确性: 6 级以上地震基本发生在潮汐组合之内,由相同颜色相同字形文字相对应。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70261.html 潮汐具有 13.6 天的周期变化, 2019 年 1-3 月全球 6 级以上地震也具有 13.6 天的周期变化,形成不同类型的潮汐组合,持续时间约 7 天,也就是所谓的双周循环,天气变化也具有双周循环。地震发生的范围为潮汐组合的 4 天之内。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5174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70444.html 2004 年以来全球发生的特大地震都在地震周期表中。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70530.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7052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7050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70536.html 2008 年 5 月 12 日 四川汶川 8 级地震也在地震周期表中。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70477.html 2017 年 8 月 8 日 九寨沟 7 级地震发生在地震周期表中。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70662.html 关注地震周期表 2010 年 4 月潮汐组合:关注南旱北涝 已有 11493 次阅读 2010-3-20 14:11 2010 年 4 月潮汐组合:关注南旱北涝 杨学祥 由于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时间间隔超过 3 天, 2010 年 4 月至 6 月为弱潮汐时期,由于潮汐南北振荡减弱,冷空气活动较弱,可能增强南方的干旱和高温。 由于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时间间隔不超过 3 天, 2010 年 7 月至 11 月为强潮汐时期,由于潮汐南北震荡强烈,冷空气活动增强,可能加强北方的夏秋两季洪涝和台风。 2010 年 4 月的潮汐组合如下: 潮汐组合 A : 2010 年 4 月 4 日 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南纬 25.31475 度, 4 月 6 日 为下弦,即日月小潮,两者叠加,潮汐南北振荡较大。 潮汐组合 B : 2010 年 4 月 12 日 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南纬 0.00038 度, 4 月 14 日 为日月大潮,两者叠加,两极和赤道的潮汐变化最大,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地震周期表补充说明:北京时间 2010 年 04 月 14 日 07 时 49 分 许,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 ( 北纬 33.1 ,东经 96.7) 发生 7.1 级地震,震源深度 33 千米 。国家地震救援队迅速展开救援。截至 4 月 25 日 17 时 ,玉树地震已造成 2220 人遇难。 潮汐组合 C : 2010 年 4 月 19 日 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北纬 25.18460 度, 4 月 22 日 为上弦,即日月小潮,潮汐南北振荡幅度较大。 潮汐组合 D : 2010 年 4 月 25 日 为月亮近地潮, 25 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 0.00003 度, 28 日为日月大潮,三者弱叠加,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304638.html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1648 次阅读|0 个评论
迟到的规律(6):2017年8月8日九寨沟7级地震发生在地震周期表中
杨学祥 2019-3-31 10:01
迟到的规律( 6 ): 2017 年 8 月 8 日 九寨沟 7 级地震发生在地震周期表中 杨学祥 关键提示: 地震不能预测的铁律正在松动,美国和日本一直在做概率预报,不能准确预测的结论比较科学。全球对厄尔尼诺的预测也是概率预报。我们的研究与实践有了新进展: 6 级以上地震分布,受地球潮汐形变激发,具有潮汐波动周期,时间范围可以事前通过天文条件预知,但无法确定地点和震级。这对临震地区的地震预报有重要意义。 2019 年 1-3 月的科学实验表明,潮汐组合抓住了强震活动的脉搏。这是潮汐激发地震的铁证和实践检验。有人否定强潮汐与地震相关的统计结果是孤立片面的,强弱潮汐都会激发地震,关键的问题是潮汐产生的地壳潮汐形变导致的地球扁率变化,周期性地引发高纬度圈和低纬度圈反向张裂和压缩,配合、增强和激发同方向地下应力,形成强震的潮汐波动特征,地球自转速度变化的潮汐变化周期就是相应的旁证(见参考文献 8 )。 6 级以上地震基本发生在潮汐组合之内,由相同颜色的文字相对应。 3 月 29 日 千岛群岛 6 级地震应约而来,再次验证潮汐预警的准确性: 6 级以上地震基本发生在潮汐组合之内,由相同颜色相同字形文字相对应。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70261.html 潮汐具有 13.6 天的周期变化, 2019 年 1-3 月全球 6 级以上地震也具有 13.6 天的周期变化,形成不同类型的潮汐组合,持续时间约 7 天,也就是所谓的双周循环,天气变化也具有双周循环。地震发生的范围为潮汐组合的 4 天之内。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5174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70444.html 2004 年以来全球发生的特大地震都在地震周期表中。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70530.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7052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7050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70536.html 2008 年 5 月 12 日 四川汶川 8 级地震也在地震周期表中。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70477.html 2017 年 8 月 8 日 九寨沟 7 级地震发生在地震周期表中。 关注地震周期表 2017 年 8 月潮汐组合:不利于厄尔尼诺的发展 已有 2313 次阅读 2017-6-30 16:26 2017 年 8 月潮汐组合:不利于厄尔尼诺的发展 杨学祥,杨冬红 2017 年 1 月、 3-7 月 11-12 月为强潮汐时期, 2017 年 2 月、 8-10 月为弱潮汐时期。 2017 年 8 月是弱潮汐时期第一个月,潮汐组合类型不利于厄尔尼诺的发展。 实际上,每年 4 月 9 日 -7 月 28 日 及 11 月 18 日 -1 月 23 日 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 1 月 25 日 -4 月 7 日 及 7 月 30 日 -11 月 6 日 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 。快慢时段的昼夜时间(日长)长短的差别不超过几千分之几秒,但是这种变化可以影响到气象事件,与计算值量级完全相符。 每年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形成,不利于拉尼娜的发展。地球自转减速阶段,不利于厄尔尼诺的形成,有利于拉尼娜的发展。 2017 年 8 月 21 日 日食发生在中纬,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发生。 潮汐组合 A : 8 月 8 日 为日月大潮, 8 月 5 日 月亮赤纬角极大值南纬 19.2333 度, 8 月 3 日 为月亮远地潮,两者强叠加,三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强)。 补充说明在地震周期表中: 8 · 8 九寨沟地震发生于 2017 年 8 月 8 日 21 时 19 分 46 秒 ,四川省北部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 7.0 级地震,震中位于北纬 33.20 度,东经 103.82 度。九寨沟核心景区西部 5 公里 处比芒村,震中东距九寨沟县城永乐镇 39 公里 、南距松潘县 66 公里 、东北距舟曲县 83 公里 、东南距文县 85 公里 、西北距若尔盖县 90 公里 ,东偏北距陇南市 105 公里 ,南距成都市 285 公里 。 潮汐组合 B : 8 月 12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001 度, 8 月 15 日 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弱)。 潮汐组合 C : 8 月 18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 19.2251 度, 8 月 22 日 为日月大潮, 8 月 18 日 为月亮近地潮,三者弱叠加,潮汐强度最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强)。 潮汐组合 D : 8 月 25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0003 度, 8 月 29 日 为日月小潮,两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弱)。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63845.html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2674 次阅读|0 个评论
新不列颠岛地区发生6.1级地震:关注3月28日潮汐组合
杨学祥 2019-3-30 21:15
新不列颠岛地区发生 6.1 级地震:关注 3 月 28 日 潮汐组合 杨学祥,杨冬红(吉林大学) 关键提示:地震不能预测的铁律正在松动,美国和日本一直在做概率预报,不能准确预测的结论比较科学。全球对厄尔尼诺的预测也是概率预报。我们的研究与实践有了新进展: 6 级以上地震分布,受地球潮汐形变激发,具有潮汐波动周期,时间范围可以事前通过天文条件预知,但无法确定地点和震级。这对临震地区的地震预报有重要意义。 2019 年 1-3 月的科学实验表明,潮汐组合抓住了强震活动的脉搏。这是潮汐激发地震的铁证和实践检验。有人否定强潮汐与地震相关的统计结果是孤立片面的,强弱潮汐都会激发地震,关键的问题是潮汐产生的地壳潮汐形变导致的地球扁率变化,周期性地引发高纬度圈和低纬度圈反向张裂和压缩,配合、增强和激发同方向地下应力,形成强震的潮汐波动特征,地球自转速度变化的潮汐变化周期就是相应的旁证(见参考文献 8 )。 6 级以上地震基本发生在潮汐组合之内,由相同颜色的文字相对应。 青海海西州茫崖市发生 5 级地震,结束 20 天中国缺失 5 级地震的异常状态。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69716.html 2019 年 3 月 11-18 日中国地震出现异常, 6 次 4 级地震呈直线分布,是受到西太平洋地壳挤压的结果, 3 月 27 日 日本连发两次 5 级地震表明挤压应力确实存在。 强震路线图表明的地应力走向有利于地震预测。 3 月 28 日 潮汐组合的时间范围为 26-30 日,已经连续发生了 7 次 5 级地震:美洲 3 次,亚洲 3 次,澳洲 1 次。 2019 年 3 月 11-18 日中国地震出现异常, 6 次 4 级地震呈直线分布,是受到西太平洋地壳挤压的结果, 3 月 27 日 日本连发两次 5 级地震表明挤压应力确实存在。 我在 3 月 28 日 指出,日本九州岛附近海域 27 日连续发生两次 5 级地震:日本危险来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70054.html 我在 2012 年 8 月 30 日 指出,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苏门答腊 9.1 级地震表明印度大陆向北挤压亚洲大陆进入高潮,欧亚地震带处于活跃期。 日本、俄罗斯和美国发生特大地震的可能性最大。 2015-2018 年为特大地震活跃期,发生概率较高的国家依次为:美国、日本、俄罗斯和中国。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0281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69934.html 我在 3 月 26 日 指出, 2019 年 2-4 月全球进入地震高潮,关注全球和中国地震的增强趋势,局部地震减弱可能是应力在积累寻找爆发出口, 后续潮汐组合值得关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69716.html 3 月 28 日 青海地震就发生在我们 26 日划定的应力线上(见图 1-2 对比)。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70154.html 3 月 29 日 千岛群岛 6 级地震应约而来,再次验证潮汐预警的准确性: 6 级以上地震基本发生在潮汐组合之内,由相同颜色相同字形文字相对应 。 相关报道 新不列颠岛地区发生6.1级地震,震源深度60千米 2019年03月30日 20:15 界面新闻 界面快讯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03月30日19时20分在新不列颠岛地区(南纬5.65度,东经151.05度)发生6.1级地震,震源深度60千米。 https://finance.sina.com.cn/roll/2019-03-30/doc-ihtxyzsm1870511.shtml https://news.163.com/19/0330/15/EBHAPT050001875P.html 表 1 2019 年 6-8 级地震与潮汐强度的对应关系(截止时间: 2019 年 3 月 30 日 )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合计 8 级地震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7 级地震 0 1 1 0 0 0 0 0 0 0 0 0 2 6 级地震 11 4 10 25 5 级地震 31 31 28 90 潮汐 强 强 强 强 弱 弱 强 强 强 强 弱 弱 注:本表以中国地震台网数据为准, 5 日和 7 日发生的阿拉斯加 5 级地震未计入。 表 2 2019 年 1-2 月潮汐组合与 5 级以上地震对比 震级 (M) 发震时刻 (UTC+8) 纬度 ( ° ) 经度 ( ° ) 深度 ( 千米 ) 参考位置 6.1 2019-03-30 19:20:43 -5.65 151.05 60 新不列颠岛地区 5.9 2019-03-30 14:27:23 -9.67 66.47 10 中印度洋海岭 6.1 2019-03-29 06:06:49 50.52 159.93 10 千岛群岛 5.4 2019-03-28 23:05:32 -24.57 -70.07 50 智利 5.0 2019-03-28 05:36:31 38.28 90.89 9 青海海西州茫崖市 5.3 2019-03-27 14:38:04 32.21 132.30 30 日本九州岛东部附近海域 5.2 2019-03-27 08:11:28 32.13 132.05 50 日本九州岛附近海域 5.5 2019-03-27 05:54:06 -21.35 -173.42 10 汤加群岛 5.1 2019-03-27 05:27:20 66.31 -157.11 10 美国阿拉斯加 5.5 2019-03-26 20:01:49 12.55 -89.23 30 萨尔瓦多沿岸远海 6.1 2019-03-24 12:37:31 1.70 126.45 30 印尼马鲁古海 5.4 2019-03-24 09:32:02 -1.80 120.60 20 印尼苏拉威西岛 6.0 2019-03-24 03:21:11 4.60 -76.10 100 哥伦比亚 6.2 2019-03-20 23:23:58 -15.57 167.60 130 瓦努阿图群岛 5.7 2019-03-20 14:34:30 37.50 29.39 20 土耳其 5.5 2019-03-17 15:07:27 -8.47 116.54 20 印尼松巴哇岛 5.2 2019-03-16 17:58:23 13.88 120.90 110 菲律宾 5.6 2019-03-16 07:07:57 6.25 125.35 70 菲律宾棉兰老岛 6.2 2019-03-15 13:03:49 -17.85 -65.92 350 玻利维亚 5.3 2019-03-12 00:34:28 1.10 98.75 80 印尼苏门答腊岛北部 5.7 2019-03-12 00:25:51 -6.05 149.05 50 新不列颠岛地区 5.6 2019-03-11 17:33:48 25.45 141.55 30 日本火山列岛地区 5.6 2019-03-11 02:05:01 58.48 -31.86 10 雷克雅内斯海岭 5.8 2019-03-11 01:10:52 36.74 142.44 10 日本本州东岸近海 6.1 2019-03-10 20:48:01 -10.14 152.05 10 巴布亚新几内亚 6.1 2019-03-10 16:12:25 -17.80 -178.50 570 斐济群岛地区 6.0 2019-03-08 23:06:12 10.51 126.09 30 菲律宾群岛地区 5.3 2019-03-08 10:32:14 22.46 121.34 11 台湾台东县海域 5.7 2019-03-07 23:34:26 -29.45 -72.78 40 智利中部沿岸远海 5.7 2019-03-07 04:19:59 -32.21 -177.78 10 新西兰克马德克群岛以南海域 5.6 2019-03-07 02:47:25 -4.18 142.91 130 巴布亚新几内亚 6.3 2019-03-06 23:46:11 -32.01 -177.79 10 新西兰克马德克群岛以南海域 5.7 2019-03-06 08:13:01 8.55 127.05 20 菲律宾棉兰老岛附近海域 5.8 2019-03-04 18:06:01 -5.25 146.21 30 巴布亚新几内亚附近海域 5.5 2019-03-03 03:46:19 18.62 120.40 10 菲律宾 5.8 2019-03-02 11:22:51 41.96 146.93 10 日本北海道沿岸远海 5.3 2019-03-02 10:17:25 -6.96 155.82 40 所罗门群岛 7.0 2019-03-01 16:50:40 -14.58 -70.05 260 秘鲁 5.6 2019-03-01 09:02:12 -53.41 159.50 10 麦夸里岛地区 7.5 2019-02-22 18:17:21 -2.15 -76.91 140 厄瓜多尔 5.1 2019-02-22 06:17:31 -15.36 -73.13 60 秘鲁 5.5 2019-02-21 20:22:40 42.87 142.02 40 日本北海道地区 5.7 2019-02-21 14:34:39 -20.88 -178.71 610 斐济群岛地区 5.2 2019-02-21 02:23:30 39.65 26.45 10 土耳其 5.2 2019-02-20 08:10:41 0.72 126.25 50 印尼马鲁古海北部 5.4 2019-02-19 03:30:19 -9.56 112.96 10 印尼爪哇岛以南海域 6.4 2019-02-17 22:35:56 -3.36 152.12 370 新爱尔兰地区 5.0 2019-02-16 18:01:30 25.20 125.05 10 琉球群岛西南部 5.5 2019-02-14 22:33:17 -12.15 -74.28 20 秘鲁 5.2 2019-02-13 18:53:52 -24.04 -175.45 20 汤加以南地区 6.0 2019-02-12 20:34:14 19.05 145.95 140 马里亚纳群岛 5.3 2019-02-12 18:53:08 -15.02 167.81 20 瓦努阿图群岛 5.2 2019-02-10 22:33:33 9.85 126.55 20 菲律宾棉兰老岛附近海域 5.3 2019-02-10 18:54:48 27.05 55.65 10 伊朗 5.2 2019-02-10 11:22:03 27.39 96.34 10 印度 5.9 2019-02-08 19:55:07 9.79 126.50 10 菲律宾棉兰老岛附近海域 5.3 2019-02-08 11:11:04 -32.91 57.16 10 西南印度洋海岭 5.0 2019-02-07 18:03:06 2.33 128.84 20 印尼哈马黑拉岛海域 5.3 2019-02-07 12:15:28 1.51 126.44 10 马鲁古海北部 5.2 2019-02-07 09:41:33 -8.44 160.96 40 所罗门群岛 5.4 2019-02-06 18:25:20 15.85 120.55 130 菲律宾 5.1 2019-02-06 03:31:36 41.02 48.63 10 阿塞拜疆 5.4 2019-02-06 00:47:05 35.01 74.28 12 克什米尔地区 5.1 2019-02-05 10:26:10 39.11 20.52 10 希腊 5.8 2019-02-05 03:29:53 -0.42 98.27 10 印尼苏门答腊岛南部海域 5.5 2019-02-05 01:45:46 -2.43 -79.89 50 厄瓜多尔 5.3 2019-02-03 15:36:49 -3.27 130.75 20 印尼塞兰岛附近海域 5.7 2019-02-02 20:04:34 36.44 70.86 230 阿富汗 5.9 2019-02-02 19:01:39 -2.88 100.15 10 印尼苏门答腊岛南部海域 5.9 2019-02-02 18:59:27 -2.91 100.12 10 印尼苏门答腊岛南部海域 6.1 2019-02-02 17:27:34 -2.88 100.09 10 印尼苏门答腊岛南部海域 5.3 2019-02-02 07:48:15 -23.67 -176.65 100 斐济群岛以南 5.2 2019-02-02 05:54:41 46.73 83.34 16 新疆塔城地区塔城市 6.5 2019-02-02 00:14:14 14.88 -92.18 100 墨西哥 5.4 2019-01-31 22:34:00 -24.30 -179.75 520 斐济群岛以南 5.1 2019-01-31 13:50:19 -19.51 169.63 190 瓦努阿图群岛 5.4 2019-01-31 22:34:00 -24.30 -179.75 520 斐济群岛以南 5.1 2019-01-31 13:50:19 -19.51 169.63 190 瓦努阿图群岛 5.2 2019-01-30 13:21:34 23.77 122.43 20 台湾花莲县海域 5.3 2019-01-29 11:42:22 34.91 141.05 20 日本本州东岸近海 5.4 2019-01-29 05:07:123.05-75.7320 哥伦比亚 5.4 2019-01-29 00:00:16-17.94-179.26610 斐济群岛地区 5.5 2019-01-27 18:16:27-20.13-177.75550 斐济群岛地区 6.3 2019-01-27 03:56:44 -21.12 -178.90 590 斐济群岛地区 5.5 2019-01-26 20:32:26 3.11 -75.69 20 哥伦比亚 5.4 2019-01-26 16:23:05 40.47 141.97 50 日本本州东岸近海 6.0 2019-01-26 16:12:49 -5.56 133.91 20 印尼阿鲁群岛地区 6.2 2019-01-26 11:51:38 -7.08 156.23 370 所罗门群岛 5.7 2019-01-26 10:07:23 -10.84 165.85 50 圣克鲁斯群岛 5.0 2019-01-24 22:30:56 36.05 28.10 40 希腊佐泽卡尼索斯群岛 5.0 2019-01-24 16:34:54 19.50 120.71 10 菲律宾群岛地区 5.7 2019-01-23 19:38:59 -10.30 118.93 10 印尼松巴岛附近海域 6.7 2019-01-23 03:01:44 -43.03 42.26 10 爱得华王子群岛地区 6.5 2019-01-22 13:10:02 -10.40 119.17 30 印尼松巴岛地区 6.1 2019-01-22 07:59:23 -10.45 119.05 30 印尼松巴岛地区 5.0 2019-01-20 22:28:33 30.09 87.77 10 西藏日喀则市谢通门县 6.6 2019-01-20 09:32:49 -30.05 -71.34 50 智利 5.5 2019-01-19 05:26:58 -3.21 -76.67 100 秘鲁北部 5.7 2019-01-19 00:40:42 8.30 -103.53 10 东太平洋海岭北部 5.8 2019-01-18 21:18:29 -19.13 168.78 40 瓦努阿图群岛 5.4 2019-01-17 10:53:06 7.35 94.31 90 印度尼科巴群岛地区 5.3 2019-01-16 18:49:26 3.45 128.80 10 印尼哈马黑拉岛以北海域 5.7 2019-01-16 04:03:23 6.04 126.83 70 棉兰老岛附近海域 6.6 2019-01-16 02:06:34 -13.33 166.70 30 瓦努阿图群岛 5.1 2019-01-12 12:32:02 39.57 75.59 10 新疆喀什地区疏附县 5.4 2019-01-11 13:58:11 -21.36 -174.10 10 汤加群岛 5.8 2019-01-11 01:00:42 -27.03 -175.48 20 克马德克群岛 6.2 2019-01-08 20:39:29 30.64 131.16 20 日本种子岛附近海域 5.2 2019-01-07 22:11:50 2.60 126.90 30 印尼马鲁古海 5.2 2019-01-07 11:11:58 7.90 121.90 20 棉兰老岛附近海域 6.6 2019-01-07 01:27:19 2.25 126.69 40 马鲁古海北部 5.6 2019-01-06 21:42:04 34.12 45.60 30 伊朗 5.6 2019-01-06 06:54:13 25.81 144.55 10 日本火山列岛地区 6.7 2019-01-06 03:25:36 -8.11 -71.58 570 巴西 5.9 2019-01-06 02:47:10 51.35 -178.22 20 安德烈亚诺夫群岛 5.4 2019-01-04 14:22:38 -6.51 130.62 9 班达海 5.3 2019-01-03 08:48:06 28.20 104.86 15 四川宜宾市珙县 5.0 2019-01-02 11:12:53 42.49 104.49 15 蒙古 http://news.ceic.ac.cn/index.html?time=1548840867 http://news.ceic.ac.cn/index.html?time=1548966657 2019 年 1 月潮汐组合:有利于厄尔尼诺和地震火山活动 已有 1087 次阅读 2018-11-8 14:55 2019 年 1 月潮汐组合:有利于厄尔尼诺和地震火山活动 杨学祥,杨冬红 2018 年 12 月至 2019 年 4 月、 2019 年 7 月至 2019 年 10 月为强潮汐时期, 2019 年 5-6 月、 11-12 月为弱潮汐时期。 2019 年 1 月是强潮汐时期第二个月,可能进入地震高潮。 实际上,每年 4 月 9 日 -7 月 28 日 及 11 月 18 日 -1 月 23 日 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形成; 1 月 25 日 -4 月 7 日 及 7 月 30 日 -11 月 6 日 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有利于拉尼娜的发展。快慢时段的昼夜时间(日长)长短的差别不超过几千分之几秒,但是这种变化可以影响到气象事件,与计算值量级完全相符。 潮汐组合 A : 1 月 6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南纬 21.55292 度, 1 月 6 日 为日月大潮, 1 月 9 日 为月亮远地潮,两者强叠加,三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潮汐使赤道暖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强)。 潮汐组合 B : 1 月 13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00050 度, 1 月 14 日 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弱)。 潮汐组合 C : 1 月 20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 21.54350 度, 1 月 22 日 为月亮近地潮, 1 月 21 日 为日月大潮 ( 超级月亮 ) ,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最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最强)。 潮汐组合 D : 1 月 26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00003 度, 1 月 28 日 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弱)。 本月天文奇点相对较集中,相互作用最强,可激发极端事件发生,地震火山活动进入活跃期, 2019 年 1-4 月进入地震高潮,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45212.html 2019 年 2 月潮汐组合(新划分):过渡时期强震后移 2019-2-20 14:08 2019 年 2 月潮汐组合(新划分):过渡时期强震后移 杨学祥,杨冬红 2018 年 12 月至 2019 年 4 月、 2019 年 7 月至 2019 年 10 月为强潮汐时期, 2019 年 5-6 月、 11-12 月为弱潮汐时期。 2019 年 2 月是强潮汐时期第三个月,可能进入地震高潮。 实际上,每年 4 月 9 日 -7 月 28 日 及 11 月 18 日 -1 月 23 日 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形成; 1 月 25 日 -4 月 7 日 及 7 月 30 日 -11 月 6 日 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有利于拉尼娜的发展。快慢时段的昼夜时间(日长)长短的差别不超过几千分之几秒,但是这种变化可以影响到气象事件,与计算值量级完全相符。 潮汐组合 A : 2 月 2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南纬 21.54651 度, 2 月 5 日 为日月大潮, 2 月 5 日 为月亮远地潮,两者强叠加,三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潮汐使赤道暖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强)。 潮汐组合 B : 2 月 9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00024 度, 2 月 13 日 为日月小潮,两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弱)。 潮汐组合 C : 2 月 16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 21.58795 度, 2 月 19 日 为月亮近地潮, 2 月 19 日 为日月大潮(超级月亮),两者强叠加,三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最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最强)。 潮汐组合 D : 2 月 22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00163 度, 2 月 19 日 为月亮近地潮, 2 月 19 日 为日月大潮(超级月亮),两者强叠加,三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最强),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最强)。 潮汐组合 E : 2 月 22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00163 度, 2 月 26 日 为日月小潮,两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弱)。 新划分表明, 2 月 19-22 日,超级月亮激发地震的可能性增大,赤道和低纬度处于张裂带,两极和高纬度处于压缩带。 本月天文奇点相对较集中,相互作用最强,可激发极端事件发生,地震火山活动进入活跃期, 2019 年 1-4 月进入地震高潮, 2 月南极海冰进入极小值,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45230.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6322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63232.html http://news.ceic.ac.cn/index.html?time=1548840867 http://news.ceic.ac.cn/index.html?time=1548966657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63767.html 2019 年 3 月潮汐组合:有利于冷空气活动和地震火山活动 已有 1442 次阅读 2018-11-9 09:13 2019 年 3 月潮汐组合:有利于冷空气活动和地震火山活动 杨学祥,杨冬红 2018 年 12 月至 2019 年 4 月、 2019 年 7 月至 2019 年 10 月为强潮汐时期, 2019 年 5-6 月、 11-12 月为弱潮汐时期。 2019 年 3 月是强潮汐时期第四个月,可能进入地震高潮。 实际上,每年 4 月 9 日 -7 月 28 日 及 11 月 18 日 -1 月 23 日 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形成; 1 月 25 日 -4 月 7 日 及 7 月 30 日 -11 月 6 日 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有利于拉尼娜的发展。快慢时段的昼夜时间(日长)长短的差别不超过几千分之几秒,但是这种变化可以影响到气象事件,与计算值量级完全相符。 潮汐组合 A : 3 月 1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南纬 21.64123 度, 2 月 26 日 为日月小潮, 3 月 4 日 为月亮远地潮,两者强叠加,三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暖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潮汐形变使赤道和低纬度地区收缩,高纬度地区扩张。 潮汐组合 B : 3 月 9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00013 度, 3 月 7 日 为日月大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强),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强)。 潮汐形变使赤道和低纬度地区扩张,高纬度地区收缩。 潮汐组合 C : 3 月 16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 21.76143 度, 3 月 14 日 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潮汐形变使赤道和低纬度地区收缩,高纬度地区扩张。 潮汐组合 D : 3 月 22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00053 度, 3 月 21 日 为日月大潮, 3 月 20 日 为月亮近地潮(超级月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最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最强),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最强)。 潮汐形变使赤道和低纬度地区扩张,高纬度地区收缩。 潮汐组合 E : 3 月 28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南纬 21.86404 度, 3 月 28 日 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潮汐形变使赤道和低纬度地区收缩,高纬度地区扩张。 本月天文奇点相对较集中,相互作用最强,可激发极端事件发生,地震火山活动进入活跃期, 2019 年 1-4 月进入地震高潮,有利于冷空气活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45308.html 相关文献 1.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6 , 21 ( 3 ): 1023 ~ 1027 。 Yang Donghong,Yang Xxuexiang, Liu Cai. Global low temperature, earthquake and tsunami (Dec. 26, 2004) inIndonesia .Progress in Geophysics, 2006, 21 ( 3 ) : 1023 ~ 1027. 2.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 . 2011. 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 . 地球物理学报, 54 ( 4 ): 926-934 Yang D H,Yang D B, Yang X X, The influence oftidesandearthquakes in globalclimatechanges.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in Chinese),2011, 54(4): 926-934 3. 杨冬红,杨学祥。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8 , 23 (6): 1813 ~ 1818 。 YANG Dong-hong, YANGXue-xiang. The hypothesis of the ocesnic earthquakes adjusting climate slowdownof global warming. Progress in Geophysics. 2008, 23 (6): 1813 ~ 1818. 4. 杨冬红 , 杨学祥 . 北半球冰盖融化与北半球低温暴雪的相关性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014, 29(2):610-615. YANG Dong-hong, YANG Xue-xiang. Studyon the relation between ice sheets melting and low temperature in NorthernHemisphere. Progress in Geophysics. 2014, 29 (1): 610 ~ 615. 5. 杨学祥 , 陈震 , 刘淑琴等 . 地球内核快速旋转的发现与全球变化的轨道效应 . 地学前缘 , 1997, 4(1): 187-193. Yang X X, Chen Z, Liu S Q, et al. The discovery of fast rotation of the earth’s inner core and orbital effect of global changes. Earth Science Frontiers (in Chinese), 1997, 4(1): 187-193. 6. 杨冬红,杨学祥 . 全球气候变化的成因初探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013, 28(4): 1666-1677. Yang X X, Chen D Y. Study oncause of formation in Earth ’ s climatic changes. Progress in Geophysics (inChinese), 2013, 28(4): 1666-1677. 7. 杨冬红 . 2009. 潮汐周期性及其在灾害预测中应用 . 长春 :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 . Yang Dong-hong. 2009.Tidal Periodicit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Disasters Prediction . . Changchun : College of Geo-explor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ilin University. 8. 杨冬红 , 杨学祥 .2013.a 地球自转速度变化规律的研究和计算模型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8 ( 1 ): 58-70 。 Yang D H, Yang XX. 2013a. Study and model on variation ofEarth ’ s Rotation speed. Progress inGeophysics (in Chinese), 28 ( 1 ): 58-70. 9. 杨冬红 , 杨学祥 . 2007b. 澳大利亚夏季大雪与南极海冰三个气候开关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2 (5): 1680-1685. Yang D H, Yang X X. 2007b. Australia snow in summer and three ice regulators for El Nino events. Progress in Geophysics (in Chinese), 22 (5): 1680-1685. 10. 杨学祥 , 陈殿友 . 地球差异旋转动力学 . 长春 : 吉林大学出版社 , 1998, 2, 99~104, 196~198 Yang X X, Chen D Y. Geodynamics of the Earth’s differential rotation and revolution (in Chinese). Changchun: Jilin University Press, 1998, 2, 99~104, 196~198 11. 杨学祥,陈殿友。火山活动与天文周期。地质论评。 1999 , 45 (增刊): 33~42 YANG Xue-xiang, CHEN Dian-you. The Volcanoes and the Astronomical Cycles .Geological Review. 1999,45(supper):33~42. 12. 杨学祥 . 2001 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的天文条件 . 地球物理学报. 2002 , 45( 增刊 ):56-61 13. 杨学祥 , 韩延本 , 陈震 , 乔琪源 . 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 . 地球物理学报 , 2004, 47 ( 4 ) : 616-621 YANG X X, HAN Y B, CHEN Z, et al. New Evidence of Earthquakes and Volcano Triggering by Strong Tides.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in Chinese), 2004, 47(4): 616~621 14. 杨学祥,陈震,陈殿友, 乔琪源。 厄尔尼诺事件与强潮汐的对应关系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3,33 (1): 87-91。 15. 杨学祥,陈殿友,李守春。干旱、地震与月球赤纬角变化 。西北地震学报, 1999 , 21 ( 1 ): 44~47 。 16. 杨学祥,宋秀环,刘淑琴。地球潮汐形变的数值评价 。地壳形变与地震, 1997 , 17 ( 2 ): 53-58 。 17. 杨学祥,杨冬红。 2014 年 1-2 月潮汐组合与雾霾对应的检验。 2014 天灾预测学术研讨会议论文集。 2014 , 224-237 ,万方数据库。 18. 杨冬红 , 杨学祥 . 北半球冰盖融化与北半球低温暴雪的相关性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4,29(2):610-615.YANGDong-hong,YANGXue-xiang.StudyontherelationbetweenicesheetsmeltingandlowtemperatureinNorthernHemisphere.ProgressinGeophysics.2014,29(1):610 ~ 615. 19. 杨冬红,杨德彬。日食诱发厄尔尼诺现象的热 - 动力机制。世界地质。 2010 , 29 ( 4 ): 652-657.YangDH,YangDB.ThermaldynamicmechanismofElNinoinducedbysolareclipse.GlobalGeology(inChinese),2010,29(4):652-657. 20. 杨学祥,杨冬红。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雾霾进入高发期。 2013 天灾预测总结研讨学术会议论文集。 2013 ,万方数据库。 21. 杨学祥,杨冬红。 2013 年中国雾霾高发的气象原因初探。科学家 .2014,(3):90-91.YANGXue-xiang,YANGDong-hong.MeteorologicalAnalysisofReasonsCausingChina'sFrequentSmogWeatherin2013.Technologyandlife.2014,(3):90-91. 22. 杨学祥 , 杨冬红 .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 8-9.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2635 次阅读|0 个评论
迟到的规律(5):印尼苏门答腊三次特大地震发生在地震周期表中
杨学祥 2019-3-30 16:16
迟到的规律( 5 ):印尼苏门答腊三次特大地震发生在地震周期表中 杨学祥 关键提示: 地震不能预测的铁律正在松动,美国和日本一直在做概率预报,不能准确预测的结论比较科学。全球对厄尔尼诺的预测也是概率预报。我们的研究与实践有了新进展: 6 级以上地震分布,受地球潮汐形变激发,具有潮汐波动周期,时间范围可以事前通过天文条件预知,但无法确定地点和震级。这对临震地区的地震预报有重要意义。 2019 年 1-3 月的科学实验表明,潮汐组合抓住了强震活动的脉搏。这是潮汐激发地震的铁证和实践检验。有人否定强潮汐与地震相关的统计结果是孤立片面的,强弱潮汐都会激发地震,关键的问题是潮汐产生的地壳潮汐形变导致的地球扁率变化,周期性地引发高纬度圈和低纬度圈反向张裂和压缩,配合、增强和激发同方向地下应力,形成强震的潮汐波动特征,地球自转速度变化的潮汐变化周期就是相应的旁证(见参考文献 8 )。 6 级以上地震基本发生在潮汐组合之内,由相同颜色的文字相对应。 3 月 29 日 千岛群岛 6 级地震应约而来,再次验证潮汐预警的准确性: 6 级以上地震基本发生在潮汐组合之内,由相同颜色相同字形文字相对应。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70261.html 潮汐具有 13.6 天的周期变化, 2019 年 1-3 月全球 6 级以上地震也具有 13.6 天的周期变化,形成不同类型的潮汐组合,持续时间约 7 天,也就是所谓的双周循环,天气变化也具有双周循环。地震发生的范围为潮汐组合的 4 天之内。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5174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70444.html 关注地震周期表 印尼苏门答腊岛三次强震的天文规律 已有 1961 次阅读 2011-4-16 20:33 | 印尼苏门答腊岛三次强震的天文规律 杨学祥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苏门答腊岛 9.1 级地震的天文条件: 2004 年 12 月 26 日 为日月大潮,同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北纬 27.90587 度,潮汐南北震荡幅度最大,赤道圈收缩,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 在地震周期表中) 。 2005 年 3 月 28 日 印尼苏门答腊岛 8.6 级地震的天文条件: 2005 年 3 月 26 日 为日月大潮,同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北纬 0.00050 度,日、地、月在赤道面排成一线,潮汐高潮在赤道,赤道圈膨胀,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 (在地震周期表中) 。 2007 年 9 月 12 日 印尼苏门答腊到 8.5 级地震的天文条件: 2007 年 9 月 11 日 为日月大潮, 12 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南纬 0.00021 度,日、地、月在赤道面排成一线,潮汐高潮在赤道,赤道圈膨胀,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 (在地震周期表中) 。 三次地震的共同特征是,都发生在日月大潮或其附近;不同点在于,主震和余震处于不同的应力状态:收缩和膨胀。余震显然是对主震的应力调整。 3 、 9 、 15 、 21 、 27 、 33 个月是与主震应力反向的周期, 6 、 12 、 18 、 24 、 30 个月,是与主震应力同向的周期。 日本大地震的天文条件: 2011 年 3 月 13 日 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北纬 23.82247 ,同日为日月小潮。 8.5 级以上的余震会发生吗?哪一个条件会出现反向? 表 1 全球 1890-2011 年 8.5 级以上地震表 序号 地震时间 地震地点 震级 01 1960-03-22 智利 9.5 02 1964-03-27 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 9,2 03 2004-12-26 印尼苏门答腊 9.1 04 1952-11-04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9.0 05 2011-03-11 日本 8.9-9.0 06 1906-01-31 厄瓜多尔 8.8 07 2010-02-27 智利 8.8 08 1965-02-04 阿拉斯加 8.7 09 1950-08-15 中国西藏 8.6 10 1957-03-09 阿拉斯加 8.6 11 2005-03-28 印尼苏门答腊 8.6 12 1922-11-11 智利 8.5 13 1923-02-03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8.5 14 1938-02-01 印尼班大海 8.5 15 1963-10-13 俄罗斯库页岛 8.5 16 2007-09-12 印尼苏门答腊 8.5 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s_of_earthquakes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34014.html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2091 次阅读|0 个评论
迟到的规律(4):2012年4月11日印尼8.6级地震发生在地震周期表中
杨学祥 2019-3-30 16:01
迟到的规律( 4 ): 2012 年 4 月 11 日 印尼 8.6 级地震发生在地震周期表中 杨学祥 关键提示: 地震不能预测的铁律正在松动,美国和日本一直在做概率预报,不能准确预测的结论比较科学。全球对厄尔尼诺的预测也是概率预报。我们的研究与实践有了新进展: 6 级以上地震分布,受地球潮汐形变激发,具有潮汐波动周期,时间范围可以事前通过天文条件预知,但无法确定地点和震级。这对临震地区的地震预报有重要意义。 2019 年 1-3 月的科学实验表明,潮汐组合抓住了强震活动的脉搏。这是潮汐激发地震的铁证和实践检验。有人否定强潮汐与地震相关的统计结果是孤立片面的,强弱潮汐都会激发地震,关键的问题是潮汐产生的地壳潮汐形变导致的地球扁率变化,周期性地引发高纬度圈和低纬度圈反向张裂和压缩,配合、增强和激发同方向地下应力,形成强震的潮汐波动特征,地球自转速度变化的潮汐变化周期就是相应的旁证(见参考文献 8 )。 6 级以上地震基本发生在潮汐组合之内,由相同颜色的文字相对应。 3 月 29 日 千岛群岛 6 级地震应约而来,再次验证潮汐预警的准确性: 6 级以上地震基本发生在潮汐组合之内,由相同颜色相同字形文字相对应。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70261.html 潮汐具有 13.6 天的周期变化, 2019 年 1-3 月全球 6 级以上地震也具有 13.6 天的周期变化,形成不同类型的潮汐组合,持续时间约 7 天,也就是所谓的双周循环,天气变化也具有双周循环。地震发生的范围为潮汐组合的 4 天之内。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5174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70444.html 关注地震周期表 2012 年 4 月潮汐组合:关注强震活跃期 已有 2711 次阅读 2012-3-11 13:26 2012 年 4 月潮汐组合:关注强震活跃期 杨学祥 2011 年 12 月至 2012 年 2 月, 2012 年 8 月 -9 月,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间隔时间超过 3 天,为弱潮汐时期。 2012 年 3 月 -7 月, 2012 年 10-12 月,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间隔时间不超过 3 天,为强潮汐时期。 2012 年 4 月是上半年第 2 个强潮汐月, 3-7 月为超长强潮汐时期和地震活跃期,潮汐强度相对变大,地震活动增强, 5 月进入地震高潮。今年冬春弱潮汐在前,强潮汐在后,后期较冷,时间延长,有利于出现倒春寒。 潮汐组合 A : 2012 年 4 月 5 日 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北纬 0.0076 度, 4 月 7 日 为日月大潮,潮汐强度大, 4 月 8 日 为月亮近地潮,三者两两强叠加,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幅度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 B : 4 月 13 日 为日月小潮(下弦),潮汐强度小; 11 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南纬 21.81396 度,两者强叠加,潮汐南北摆动较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 补充观测数据: 2012 年 4 月 11 日下午 16 时 38 分 ,印尼北苏门答腊西海岸发生里氏 8.6 级地震。中国地震台网测定,震级为 8.6 级地震,震源深度 20 公里 。此前,美国地质勘探局测定的震级是 8.7 级,震源深度 33 公里 。 潮汐组合 C : 2012 年 4 月 21 日 为日月大潮,潮汐强度大; 22 日为月亮远地潮,月亮潮强度减少 35% ; 18 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小值北纬 0.00026 度,三者弱叠加,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幅度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强度较低)。 潮汐组合 D : 4 月 25 日 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大值北纬 21.73923 。潮汐南北摆动幅度较大,可激发冷空气南北震荡。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 潮汐组合 E : 5 月 2 日 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小值北纬 0.00127 度, 4 月 29 日 为日月小潮(上弦),潮汐强度小。两者弱叠加,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较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不利于厄尔尼诺发展。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46479.html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1919 次阅读|0 个评论
迟到的规律(3):2010年2月27日智利8.8级地震发生在地震周期表中
杨学祥 2019-3-30 15:10
迟到的规律( 3 ): 2010 年 2 月 27 日 智利 8.8 级地震发生在地震周期表中 杨学祥 关键提示: 地震不能预测的铁律正在松动,美国和日本一直在做概率预报,不能准确预测的结论比较科学。全球对厄尔尼诺的预测也是概率预报。我们的研究与实践有了新进展: 6 级以上地震分布,受地球潮汐形变激发,具有潮汐波动周期,时间范围可以事前通过天文条件预知,但无法确定地点和震级。这对临震地区的地震预报有重要意义。 2019 年 1-3 月的科学实验表明,潮汐组合抓住了强震活动的脉搏。这是潮汐激发地震的铁证和实践检验。有人否定强潮汐与地震相关的统计结果是孤立片面的,强弱潮汐都会激发地震,关键的问题是潮汐产生的地壳潮汐形变导致的地球扁率变化,周期性地引发高纬度圈和低纬度圈反向张裂和压缩,配合、增强和激发同方向地下应力,形成强震的潮汐波动特征,地球自转速度变化的潮汐变化周期就是相应的旁证(见参考文献 8 )。 6 级以上地震基本发生在潮汐组合之内,由相同颜色的文字相对应。 3 月 29 日 千岛群岛 6 级地震应约而来,再次验证潮汐预警的准确性: 6 级以上地震基本发生在潮汐组合之内,由相同颜色相同字形文字相对应。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70261.html 潮汐具有 13.6 天的周期变化, 2019 年 1-3 月全球 6 级以上地震也具有 13.6 天的周期变化,形成不同类型的潮汐组合,持续时间约 7 天,也就是所谓的双周循环,天气变化也具有双周循环。地震发生的范围为潮汐组合的 4 天之内。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5174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70444.html 关注地震周期表 2010 年 2 月潮汐组合:春节期间潮汐较强 已有 4293 次阅读 2010-1-23 17:10 2010 年 2 月潮汐组合:春节期间潮汐较强 杨学祥 2010 年 1-3 月月亮近地潮与日月大潮间隔不超过三天,为强潮汐时期。 2 月潮汐组合如下: 潮汐组合 A : 2010 年 2 月 2 日 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南纬 0.00079 度,两极和赤道潮汐变化较大。 潮汐组合 B : 2010 年 2 月 6 日 为下弦, 8 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南纬 25.75287 度,潮汐南北振荡幅度较大。 潮汐组合 C : 2010 年 2 月 13 日 为月亮远地潮, 2010 年 2 月 14 日 为日月大潮, 16 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南纬 0.00011 度,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较大,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 D : 2010 年 2 月 23 日 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北纬 25.65703 度, 22 日为上弦,潮汐南北振荡幅度较大。 潮汐组合 E : 2010 年 2 月 28 日 为月亮近地潮, 3 月 1 日 为日月大潮, 3 月 1 日 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南纬 0.00107 度,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两极和赤道潮汐变化幅度最大,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89727.html 补充观测数据:北京时间 2010 年 2 月 27 日 14 点 34 分 ,智利遭遇世纪罕见的 8.8 级特大地震,相当于 15 个汶川地震的能量。尽管这次地震被称作人类有记录以来第五大地震,但对于智利来说,这并不是最糟糕的一次。五十年前,人类有记录以来排名第一的 9.5 级大地震同样发生在智利。坐落在太平洋地震带上的智利是个不折不扣的 “ 多震之国 ” ,自 1973 年以来,该国已经发生了 13 次里氏 7.0 级以上地震。地震给这个国家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但也让智利人学会了如何将地震这个怪兽带来的伤害减至最小。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1681 次阅读|0 个评论
迟到的规律(2):2011年3月11日日本9级地震发生在地震周期表中
杨学祥 2019-3-30 13:35
迟到的规律( 2 ): 2011 年 3 月 11 日 日本 9 级地震发生在地震周期表中 杨学祥 关键提示: 地震不能预测的铁律正在松动,美国和日本一直在做概率预报,不能准确预测的结论比较科学。全球对厄尔尼诺的预测也是概率预报。我们的研究与实践有了新进展: 6 级以上地震分布,受地球潮汐形变激发,具有潮汐波动周期,时间范围可以事前通过天文条件预知,但无法确定地点和震级。这对临震地区的地震预报有重要意义。 2019 年 1-3 月的科学实验表明,潮汐组合抓住了强震活动的脉搏。这是潮汐激发地震的铁证和实践检验。有人否定强潮汐与地震相关的统计结果是孤立片面的,强弱潮汐都会激发地震,关键的问题是潮汐产生的地壳潮汐形变导致的地球扁率变化,周期性地引发高纬度圈和低纬度圈反向张裂和压缩,配合、增强和激发同方向地下应力,形成强震的潮汐波动特征,地球自转速度变化的潮汐变化周期就是相应的旁证(见参考文献 8 )。 6 级以上地震基本发生在潮汐组合之内,由相同颜色的文字相对应。 3 月 29 日 千岛群岛 6 级地震应约而来,再次验证潮汐预警的准确性: 6 级以上地震基本发生在潮汐组合之内,由相同颜色相同字形文字相对应。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70261.html 潮汐具有 13.6 天的周期变化, 2019 年 1-3 月全球 6 级以上地震也具有 13.6 天的周期变化,形成不同类型的潮汐组合,持续时间约 7 天,也就是所谓的双周循环,天气变化也具有双周循环。地震发生的范围为潮汐组合的 4 天之内。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51741.html 关注地震周期表 2011 年 3 月潮汐组合:倒春寒可能性很大 已有 5320 次阅读 2011-2-20 11:38| 2011 年 3 月潮汐组合:倒春寒可能性很大 杨学祥 2011 年 1-5 月,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间隔时间不超过 3 天,为强潮汐时期。 2011 年 3 月是第三个强潮汐月,倒春寒发生的可能性很大,严防强寒流的爆发。 潮汐组合 A : 2011 年 3 月 5 日 为日月大潮,潮汐强度较大,同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北纬 0.00007 度,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最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两者最强叠加,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6 日为月亮远地潮,比近地潮减弱 35% 。 潮汐组合 B : 2011 年 3 月 13 日 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北纬 23.82247 度,同日为日月小潮(上弦),两者强叠加,潮汐南北摆动幅度变大,强度相对变弱。 补充观测数据: 2011 年 3 月 11 日 13 时 46 分 ,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命 9.0 级地震并引发海啸。在距震中不远的沿岸地区,巨大的海浪卷走汽车并摧毁了房屋。地震发生在当地时间下午 2 点 46 分,随后出现多次余震。 潮汐组合 C : 3 月 19 日 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北纬 0.00008 度, 20 日为日月大潮和月亮近地潮, 21 日为春分,日、地、月在赤道面成一线排列,四种天文奇点强叠加,潮汐强度最大,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最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 D : 3 月 26 日 为日月小潮(下弦), 25 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大值南纬 23.71727 度。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变弱,潮汐南北震荡幅度变大。 本月天文奇点相对集中,潮汐组合个数减少,变化幅度增大,容易激发突发事件,倒春寒和沙尘暴发生的可能性增大。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14789.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089 次阅读|0 个评论
迟到的规律:2008年5月12日汶川8级地震发生在地震周期表中
杨学祥 2019-3-30 10:54
迟到的规律: 2008 年 5 月 12 日 汶川 8 级地震发生在地震周期表中 杨学祥 关键提示: 地震不能预测的铁律正在松动,美国和日本一直在做概率预报,不能准确预测的结论比较科学。全球对厄尔尼诺的预测也是概率预报。我们的研究与实践有了新进展: 6 级以上地震分布,受地球潮汐形变激发,具有潮汐波动周期,时间范围可以事前通过天文条件预知,但无法确定地点和震级。这对临震地区的地震预报有重要意义。 2019 年 1-3 月的科学实验表明,潮汐组合抓住了强震活动的脉搏。这是潮汐激发地震的铁证和实践检验。有人否定强潮汐与地震相关的统计结果是孤立片面的,强弱潮汐都会激发地震,关键的问题是潮汐产生的地壳潮汐形变导致的地球扁率变化,周期性地引发高纬度圈和低纬度圈反向张裂和压缩,配合、增强和激发同方向地下应力,形成强震的潮汐波动特征,地球自转速度变化的潮汐变化周期就是相应的旁证(见参考文献 8 )。 6 级以上地震基本发生在潮汐组合之内,由相同颜色的文字相对应。 3 月 29 日 千岛群岛 6 级地震应约而来,再次验证潮汐预警的准确性: 6 级以上地震基本发生在潮汐组合之内,由相同颜色相同字形文字相对应。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70261.html 潮汐具有 13.6 天的周期变化, 2019 年 1-3 月全球 6 级以上地震也具有 13.6 天的周期变化,形成不同类型的潮汐组合,持续时间约 7 天,也就是所谓的双周循环,天气变化也具有双周循环。地震发生的范围为潮汐组合的 4 天之内。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51741.html 关注地震周期表 2008 年 5 月潮汐组合与地震周期表 A 组合: 2008 05 02 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0.00032 度,赤道处于高潮区。地震和冷空气活动增强。 B 组合: 2008 年 5 月 6 日 为月亮近地潮 ** ,三者两两叠加,潮汐南北震荡幅度最大,地震和冷空气活动最强。 2008 年 5 月 5 日 为日月大潮 ** ,三者两两叠加,潮汐南北震荡幅度最大,地震和冷空气活动最强。 2008 05 08 月亮赤纬角最大值 **27.62531 度。三者两两叠加,潮汐南北震荡幅度最大,地震和冷空气活动最强。 C 组合: 2008 05 15 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0.00054 度,赤道处于高潮区。 5 · 12 汶川地震,发生于北京时间( UTC+8 ) 2008 年 5 月 12 日 (星期一) 14 时 28 分 04 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震局的数据,此次地震的面波震级 里氏震级达 8.0Ms 、矩震级达 8.3Mw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矩震级为 7.9Mw ),地震烈度达到 11 度。此次地震的地震波已确认共环绕了地球 6 圈 。地震波及大半个中国及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北至辽宁,东至上海,南至香港、澳门、泰国、越南,西至巴基斯坦均有震感。 D 组合: 2008 年 5 月 20 日 月亮远地点,日月大潮 ** ,两者叠加,潮汐南北震荡幅度最大。地震和冷空气活动较强。 2008 05 22 月亮赤纬角最大值 **-27.54525 度,两者叠加,潮汐南北震荡幅度最大。地震和冷空气活动较强。 E 组合: 2008 05 29 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0.00155 度,赤道处于高潮区。 http://blog.sina.com.cn/s/blog_130e08ac30102uwot.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cb044000100yoos.html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2326 次阅读|1 个评论
2019年一月至四月全球地震周期表:关注地震潮汐波动周期
杨学祥 2019-3-30 07:38
2019 年一月至四月全球地震周期表:关注地震潮汐波动周期 杨学祥,杨冬红(吉林大学) 关键提示: 地震不能预测的铁律正在松动,美国和日本一直在做概率预报,不能准确预测的结论比较科学。全球对厄尔尼诺的预测也是概率预报。我们的研究与实践有了新进展: 6 级以上地震分布,受地球潮汐形变激发,具有潮汐波动周期,时间范围可以事前通过天文条件预知,但无法确定地点和震级。这对临震地区的地震预报有重要意义。 2019 年 1-3 月的科学实验表明,潮汐组合抓住了强震活动的脉搏。这是潮汐激发地震的铁证和实践检验。有人否定强潮汐与地震相关的统计结果是孤立片面的,强弱潮汐都会激发地震,关键的问题是潮汐产生的地壳潮汐形变导致的地球扁率变化,周期性地引发高纬度圈和低纬度圈反向张裂和压缩,配合、增强和激发同方向地下应力,形成强震的潮汐波动特征,地球自转速度变化的潮汐变化周期就是相应的旁证(见参考文献 8 )。 6 级以上地震基本发生在潮汐组合之内,由相同颜色的文字相对应。 3 月 29 日 千岛群岛 6 级地震应约而来,再次验证潮汐预警的准确性: 6 级以上地震基本发生在潮汐组合之内,由相同颜色相同字形文字相对应。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70261.html 潮汐具有 13.6 天的周期变化, 2019 年 1-3 月全球 6 级以上地震也具有 13.6 天的周期变化,形成不同类型的潮汐组合,持续时间约 7 天,也就是所谓的双周循环,天气变化也具有双周循环。地震发生的范围为潮汐组合的 4 天之内。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51741.html 关注地震周期表 表 1 2019 年 6-8 级地震与潮汐强度的对应关系(截止时间: 2019 年 3 月 29 日 )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合计 8 级地震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7 级地震 0 1 1 0 0 0 0 0 0 0 0 0 2 6 级地震 11 4 9 24 5 级地震 31 31 27 89 潮汐 强 强 强 强 弱 弱 强 强 强 强 弱 弱 注:本表以中国地震台网数据为准, 5 日和 7 日发生的阿拉斯加 5 级地震未计入。 表 2 2019 年 1-2 月潮汐组合与 5 级以上地震对比 2019 年 1 月潮汐组合与 6 级以上地震纪录:地震周期表 潮汐组合 A : 1 月 6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南纬 21.55292 度, 1 月 6 日 为日月大潮, 1 月 9 日 为月亮远地潮,两者强叠加,三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潮汐使赤道暖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强)。 震级 (M) 发震时刻 (UTC+8) 纬度 ( ° ) 经度 ( ° ) 深度 ( 千米 ) 参考位置 6.7 2019-01-06 03:25:36 -8.11 -71.58 570 巴西 6.6 2019-01-07 01:27:19 2.25 126.69 40 马鲁古海北部 6.2 2019-01-08 20:39:29 30.64 131.16 20 日本种子岛附近海域 潮汐组合 B : 1 月 13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00050 度, 1 月 14 日 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弱)。 震级 (M) 发震时刻 (UTC+8) 纬度 ( ° ) 经度 ( ° ) 深度 ( 千米 ) 参考位置 6.6 2019-01-16 02:06:34 -13.33 166.70 30 瓦努阿图群岛 潮汐组合 C : 1 月 20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 21.54350 度, 1 月 22 日 为月亮近地潮, 1 月 21 日 为日月大潮 ( 超级月亮 ) ,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最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最强)。 震级 (M) 发震时刻 (UTC+8) 纬度 ( ° ) 经度 ( ° ) 深度 ( 千米 ) 参考位置 6.6 2019-01-20 09:32:49 -30.05 -71.34 50 智利 6.1 2019-01-22 07:59:23 -10.45 119.05 30 印尼松巴岛地区 6.5 2019-01-22 13:10:02 -10.40 119.17 30 印尼松巴岛地区 6.7 2019-01-23 03:01:44 -43.03 42.26 10 爱得华王子群岛地区 潮汐组合 D : 1 月 26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00003 度, 1 月 28 日 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弱)。 震级 (M) 发震时刻 (UTC+8) 纬度 ( ° ) 经度 ( ° ) 深度 ( 千米 ) 参考位置 6.2 2019-01-26 11:51:38 -7.08 156.23 370 所罗门群岛 6.0 2019-01-26 16:12:49 -5.56 133.91 20 印尼阿鲁群岛地区 6.3 2019-01-27 03:56:44 -21.12 -178.90 590 斐济群岛地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45212.html 2019 年 2 月潮汐组合与 6 级以上地震记录:地震周期表 潮汐组合 A : 2 月 2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南纬 21.54651 度, 2 月 5 日 为日月大潮, 2 月 5 日 为月亮远地潮,两者强叠加,三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潮汐使赤道暖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强)。 震级 (M) 发震时刻 (UTC+8) 纬度 ( ° ) 经度 ( ° ) 深度 ( 千米 ) 参考位置 6.5 2019-02-02 00:14:14 14.88 -92.18 100 墨西哥 6.1 2019-02-02 17:27:34 -2.88 100.09 10 印尼苏门答腊岛南部海域 潮汐组合 B : 2 月 9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00024 度, 2 月 13 日 为日月小潮,两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弱)。 震级 (M) 发震时刻 (UTC+8) 纬度 ( ° ) 经度 ( ° ) 深度 ( 千米 ) 参考位置 6.0 2019-02-12 20:34:14 19.05 145.95 140 马里亚纳群岛 潮汐组合 C : 2 月 16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 21.58795 度, 2 月 19 日 为月亮近地潮, 2 月 19 日 为日月大潮(超级月亮),两者强叠加,三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最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最强)。 震级 (M) 发震时刻 (UTC+8) 纬度 ( ° ) 经度 ( ° ) 深度 ( 千米 ) 参考位置 6.4 2019-02-17 22:35:56 -3.36 152.12 370 新爱尔兰地区 潮汐组合 D : 2 月 22 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00163 度, 2 月 19 日为月亮近地潮, 2 月 19 日为日月大潮(超级月亮),两者强叠加,三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最强),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最强)。 震级 (M) 发震时刻 (UTC+8) 纬度 ( ° ) 经度 ( ° ) 深度 ( 千米 ) 参考位置 7.5 2019-02-22 18:17:21 -2.15 -76.91 140 厄瓜多尔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45230.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63226.html 2019 年 3 月潮汐组合与 6 级以上地震记录:地震周期表 潮汐组合 A : 3 月 1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南纬 21.64123 度, 2 月 26 日 为日月小潮, 3 月 4 日 为月亮远地潮,两者强叠加,三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暖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潮汐形变使赤道和低纬度地区收缩,高纬度地区扩张。 震级 (M) 发震时刻 (UTC+8) 纬度 ( ° ) 经度 ( ° ) 深度 ( 千米 ) 参考位置 7.0 2019-03-01 16:50:40 -14.58 -70.05 260 秘鲁 潮汐组合 B : 3 月 9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00013 度, 3 月 7 日 为日月大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强),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强)。 潮汐形变使赤道和低纬度地区扩张,高纬度地区收缩。 震级 (M) 发震时刻 (UTC+8) 纬度 ( ° ) 经度 ( ° ) 深度 ( 千米 ) 参考位置 6.3 2019-03-06 23:46:11 -32.01 -177.79 10 新西兰克马德克群岛以南海域 6.0 2019-03-08 23:06:12 10.51 126.09 30 菲律宾群岛地区 6.1 2019-03-10 16:12:25 -17.80 -178.50 570 斐济群岛地区 6.1 2019-03-10 20:48:01 -10.14 152.05 10 巴布亚新几内亚 潮汐组合 C : 3 月 16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 21.76143 度, 3 月 14 日 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潮汐形变使赤道和低纬度地区收缩,高纬度地区扩张。 震级 (M) 发震时刻 (UTC+8) 纬度 ( ° ) 经度 ( ° ) 深度 ( 千米 ) 参考位置 6.2 2019-03-15 13:03:49 -17.85 -65.92 350 玻利维亚 潮汐组合 D : 3 月 22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00053 度, 3 月 21 日 为日月大潮, 3 月 20 日 为月亮近地潮(超级月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最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最强),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最强)。 潮汐形变使赤道和低纬度地区扩张,高纬度地区收缩。 震级 (M) 发震时刻 (UTC+8) 纬度 ( ° ) 经度 ( ° ) 深度 ( 千米 ) 参考位置 6.2 2019-03-20 23:23:58 -15.57 167.60 130 瓦努阿图群岛 6.0 2019-03-24 03:21:11 4.60 -76.10 100 哥伦比亚 6.1 2019-03-24 12:37:31 1.70 126.45 30 印尼马鲁古海 潮汐组合 E : 3 月 28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南纬 21.86404 度, 3 月 28 日 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潮汐形变使赤道和低纬度地区收缩,高纬度地区扩张。 震级 (M) 发震时刻 (UTC+8) 纬度 ( ° ) 经度 ( ° ) 深度 ( 千米 ) 参考位置 6.1 2019-03-29 06:06:49 50.52 159.93 10 千岛群岛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4530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70313.html 2019 年 4 月潮汐组合与 6 级以上地震记录(待填:地震周期表) 潮汐组合 A : 4 月 5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00009 度, 4 月 5 日 为日月大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强),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强)。 填空(实测数据): 潮汐组合 B : 4 月 12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 22.01796 度, 4 月 13 日 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填空(实测数据): 潮汐组合 C : 4 月 18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00040 度, 4 月 19 日 为日月大潮, 4 月 17 日 为月亮近地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最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最强),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最强)。 填空(实测数据): 潮汐组合 D : 4 月 25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南纬 22.12720 度, 4 月 27 日 为日月小潮, 4 月 29 日 伪月亮远地潮,两者强叠加,三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填空(实测数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60951.html 相关文献 1.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6 , 21 ( 3 ): 1023 ~ 1027 。 Yang Donghong,Yang Xxuexiang, Liu Cai. Global low temperature, earthquake and tsunami (Dec. 26, 2004) inIndonesia .Progress in Geophysics, 2006, 21 ( 3 ) : 1023 ~ 1027. 2.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 . 2011. 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 . 地球物理学报, 54 ( 4 ): 926-934 Yang D H,Yang D B, Yang X X, The influence oftidesandearthquakes in globalclimatechanges.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in Chinese),2011, 54(4): 926-934 3. 杨冬红,杨学祥。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8 , 23 (6): 1813 ~ 1818 。 YANG Dong-hong, YANGXue-xiang. The hypothesis of the ocesnic earthquakes adjusting climate slowdownof global warming. Progress in Geophysics. 2008, 23 (6): 1813 ~ 1818. 4. 杨冬红 , 杨学祥 . 北半球冰盖融化与北半球低温暴雪的相关性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014, 29(2):610-615. YANG Dong-hong, YANG Xue-xiang. Studyon the relation between ice sheets melting and low temperature in NorthernHemisphere. Progress in Geophysics. 2014, 29 (1): 610 ~ 615. 5. 杨学祥 , 陈震 , 刘淑琴等 . 地球内核快速旋转的发现与全球变化的轨道效应 . 地学前缘 , 1997, 4(1): 187-193. Yang X X, Chen Z, Liu S Q, et al. The discovery of fast rotation of the earth’s inner core and orbital effect of global changes. Earth Science Frontiers (in Chinese), 1997, 4(1): 187-193. 6. 杨冬红,杨学祥 . 全球气候变化的成因初探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013, 28(4): 1666-1677. Yang X X, Chen D Y. Study oncause of formation in Earth ’ s climatic changes. Progress in Geophysics (inChinese), 2013, 28(4): 1666-1677. 7. 杨冬红 . 2009. 潮汐周期性及其在灾害预测中应用 . 长春 :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 . Yang Dong-hong. 2009.Tidal Periodicit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Disasters Prediction . . Changchun : College of Geo-explor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ilin University. 8. 杨冬红 , 杨学祥 .2013.a 地球自转速度变化规律的研究和计算模型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8 ( 1 ): 58-70 。 Yang D H, Yang XX. 2013a. Study and model on variation ofEarth ’ s Rotation speed. Progress inGeophysics (in Chinese), 28 ( 1 ): 58-70. 9. 杨冬红 , 杨学祥 . 2007b. 澳大利亚夏季大雪与南极海冰三个气候开关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2 (5): 1680-1685. Yang D H, Yang X X. 2007b. Australia snow in summer and three ice regulators for El Nino events. Progress in Geophysics (in Chinese), 22 (5): 1680-1685. 10. 杨学祥 , 陈殿友 . 地球差异旋转动力学 . 长春 : 吉林大学出版社 , 1998, 2, 99~104, 196~198 Yang X X, Chen D Y. Geodynamics of the Earth’s differential rotation and revolution (in Chinese). Changchun: Jilin University Press, 1998, 2, 99~104, 196~198 11. 杨学祥,陈殿友。火山活动与天文周期。地质论评。 1999 , 45 (增刊): 33~42 YANG Xue-xiang, CHEN Dian-you. The Volcanoes and the Astronomical Cycles .Geological Review. 1999,45(supper):33~42. 12. 杨学祥 . 2001 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的天文条件 . 地球物理学报. 2002 , 45( 增刊 ):56-61 13. 杨学祥 , 韩延本 , 陈震 , 乔琪源 . 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 . 地球物理学报 , 2004, 47 ( 4 ) : 616-621 YANG X X, HAN Y B, CHEN Z, et al. New Evidence of Earthquakes and Volcano Triggering by Strong Tides.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in Chinese), 2004, 47(4): 616~621 14. 杨学祥,陈震,陈殿友, 乔琪源。 厄尔尼诺事件与强潮汐的对应关系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3,33 (1): 87-91。 15. 杨学祥,陈殿友,李守春。干旱、地震与月球赤纬角变化 。西北地震学报, 1999 , 21 ( 1 ): 44~47 。 16. 杨学祥,宋秀环,刘淑琴。地球潮汐形变的数值评价 。地壳形变与地震, 1997 , 17 ( 2 ): 53-58 。 17. 杨学祥,杨冬红。 2014 年 1-2 月潮汐组合与雾霾对应的检验。 2014 天灾预测学术研讨会议论文集。 2014 , 224-237 ,万方数据库。 18. 杨冬红 , 杨学祥 . 北半球冰盖融化与北半球低温暴雪的相关性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4,29(2):610-615.YANGDong-hong,YANGXue-xiang.StudyontherelationbetweenicesheetsmeltingandlowtemperatureinNorthernHemisphere.ProgressinGeophysics.2014,29(1):610 ~ 615. 19. 杨冬红,杨德彬。日食诱发厄尔尼诺现象的热 - 动力机制。世界地质。 2010 , 29 ( 4 ): 652-657.YangDH,YangDB.ThermaldynamicmechanismofElNinoinducedbysolareclipse.GlobalGeology(inChinese),2010,29(4):652-657. 20. 杨学祥,杨冬红。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雾霾进入高发期。 2013 天灾预测总结研讨学术会议论文集。 2013 ,万方数据库。 21. 杨学祥,杨冬红。 2013 年中国雾霾高发的气象原因初探。科学家 .2014,(3):90-91.YANGXue-xiang,YANGDong-hong.MeteorologicalAnalysisofReasonsCausingChina'sFrequentSmogWeatherin2013.Technologyandlife.2014,(3):90-91. 22. 杨学祥 , 杨冬红 .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 8-9.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3949 次阅读|0 个评论
地震周期表:地震在科学中能不能预测?
杨学祥 2019-3-29 12:37
地震周期表:地震在科学中能不能预测? 又是一个6.3级强震,没有海啸预警,地震在科学中能不能预测? 原创 环球科学猫 2019-03-29 10:03:59 作者:文/虞子期 地震在我们科学中已经是一个常见的消息了,位于地球的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几乎每天都有地震发生,当然最近的地震确实有频繁的现象,5级以上的地震数据还是有点多,根据俄罗斯科学院地球物理部勘察加分部最新报告显示,位于堪察加半岛沿岸的太平洋水域又发生了一个6.3级强震。发生时间在当地时间3月29日晨,也就是北京时间6时6分。 根据俄罗斯科学院消息称,震中位于堪察加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以南300公里处,震源深度约40公里。科学初步数据表明,堪察加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震感为2-3级,所以影响不是很大,也没有发布海啸预警等消失,根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该千岛群岛地震等级为6.1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所以数据上还是存在差异,美国,EMSC的科学数据也是6.1级。 根据EMSC全球科学数据来看,从3月25日至3月28日,也就是本周时间之中,这是全球第一个6级以上的地震,相对来说5级以上的地震有点多,根据科学数据显示,在5级到5.9级之间有13次,还是有点多,按照天数来算的话,平均一天还有4次左右,这是全球范围的内的数据,我国最近也有一次5级地震,在03月28日,位于青海海西州茫崖市有个5级地震。 所以说相对于地震来说,在海洋区域发生,只要不引发海啸就好,而在陆地区域,发生在有人的区域就有点大。俄罗斯科学院公布的6.3级强震暂时也没看到任何的影响消息,应该没啥问题,这也是大家最希望看到的。地震在科学中如今还是无法预测,所以说大家别猜疑地震可以预测的问题,确实科学界如今没有办法。 当然可能有人说是可以预测的,但是确实也没看到地震相关预测资料,如今出现的地震预测都是概率预测,例如某个地区发生地震的强度和概率在多大的百分比范围内,日本地震调查委员会预测,日本30年内发生7-8级地震概率高,你说他这个说法准不准呢,其实也是一种可能性的问题,所以说还是没有精确的预测到地震的发生,只能作为参考。 对于地震云,地震鱼等现象,虽然不少的民众担心这些现象与地震有关,但是科学界也还是没有找到可信的证据,前段时间不是日本也是频现这种现象,民众担心有大海啸和地震的发生,结果什么事情都没得,所以这种现象不能说明有用,科学家只是这样说明了的,动物可能具有感应自然灾难的能力。当然如今在地震方面研究最大的进步就是地震预警,地震预警能够争分夺秒的为大家提供预警,如今能够做到提前10多秒,算是科学家们的一个很大进步了。 头条“科学朋友圈”开通了!欢迎加入讨论科学: 科学朋友圈 https://www.toutiao.com/a6673627730212291080/ 千岛群岛发生6.1级地震:千岛群岛地震应约而来 已有 150 次阅读 2019-3-29 08:22 |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 | 系统分类: 论文交流 | 潮汐组合 , 地震高潮 , 潮汐形变 , 应力分析 , 潮汐预警 推荐到群组 千岛群岛发生 6.1 级地震:千岛群岛地震应约而来 杨学祥,杨冬红(吉林大学) 关键提示:地震不能预测的铁律正在松动,美国和日本一直在做概率预报,不能准确预测的结论比较科学。全球对厄尔尼诺的预测也是概率预报。我们的研究与实践有了新进展: 6 级以上地震分布,受地球潮汐形变激发,具有潮汐波动周期,时间范围可以事前通过天文条件预知,但无法确定地点和震级。这对临震地区的地震预报有重要意义。 2019 年 1-3 月的科学实验表明,潮汐组合抓住了强震活动的脉搏。这是潮汐激发地震的铁证和实践检验。有人否定强潮汐与地震相关的统计结果是孤立片面的,强弱潮汐都会激发地震,关键的问题是潮汐产生的地壳潮汐形变导致的地球扁率变化,周期性地引发高纬度圈和低纬度圈反向张裂和压缩,配合、增强和激发同方向地下应力,形成强震的潮汐波动特征,地球自转速度变化的潮汐变化周期就是相应的旁证(见参考文献 8 )。 6 级以上地震基本发生在潮汐组合之内,由相同颜色的文字相对应。 青海海西州茫崖市发生 5 级地震,结束 20 天中国缺失 5 级地震的异常状态。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69716.html 2019 年 3 月 11-18 日中国地震出现异常, 6 次 4 级地震呈直线分布,是受到西太平洋地壳挤压的结果, 3 月 27 日 日本连发两次 5 级地震表明挤压应力确实存在。 强震路线图表明的地应力走向有利于地震预测。 3 月 28 日 潮汐组合的时间范围为 26-30 日,已经连续发生了 7 次 5 级地震:美洲 3 次,亚洲 3 次,澳洲 1 次。 2019 年 3 月 11-18 日中国地震出现异常, 6 次 4 级地震呈直线分布,是受到西太平洋地壳挤压的结果, 3 月 27 日 日本连发两次 5 级地震表明挤压应力确实存在。 我在 3 月 28 日 指出,日本九州岛附近海域 27 日连续发生两次 5 级地震:日本危险来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70054.html 我在 2012 年 8 月 30 日 指出,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苏门答腊 9.1 级地震表明印度大陆向北挤压亚洲大陆进入高潮,欧亚地震带处于活跃期。 日本、俄罗斯和美国发生特大地震的可能性最大。 2015-2018 年为特大地震活跃期,发生概率较高的国家依次为:美国、日本、俄罗斯和中国。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0281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69934.html 我在 3 月 26 日 指出, 2019 年 2-4 月全球进入地震高潮,关注全球和中国地震的增强趋势,局部地震减弱可能是应力在积累寻找爆发出口, 后续潮汐组合值得关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69716.html 3 月 28 日 青海地震就发生在我们 26 日划定的应力线上(见图 1-2 对比)。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70154.html 3 月 29 日千岛群岛 6 级地震应约而来,再次验证潮汐预警的准确性: 6 级以上地震基本发生在潮汐组合之内,由相同颜色相同字形文字相对应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70261.html 关注地震周期表 表1 2019 年 1-3 月潮汐组合与 5 级以上地震对比 震级 (M) 发震时刻 (UTC+8) 纬度 ( ° ) 经度 ( ° ) 深度 ( 千米 ) 参考位置 6.1 2019-03-29 06:06:49 50.52 159.93 10 千岛群岛 5.4 2019-03-28 23:05:32 -24.57 -70.07 50 智利 5.0 2019-03-28 05:36:31 38.28 90.89 9 青海海西州茫崖市 5.3 2019-03-27 14:38:04 32.21 132.30 30 日本九州岛东部附近海域 5.2 2019-03-27 08:11:28 32.13 132.05 50 日本九州岛附近海域 5.5 2019-03-27 05:54:06 -21.35 -173.42 10 汤加群岛 5.1 2019-03-27 05:27:20 66.31 -157.11 10 美国阿拉斯加 5.5 2019-03-26 20:01:49 12.55 -89.23 30 萨尔瓦多沿岸远海 6.1 2019-03-24 12:37:31 1.70 126.45 30 印尼马鲁古海 5.4 2019-03-24 09:32:02 -1.80 120.60 20 印尼苏拉威西岛 6.0 2019-03-24 03:21:11 4.60 -76.10 100 哥伦比亚 6.2 2019-03-20 23:23:58 -15.57 167.60 130 瓦努阿图群岛 5.7 2019-03-20 14:34:30 37.50 29.39 20 土耳其 5.5 2019-03-17 15:07:27 -8.47 116.54 20 印尼松巴哇岛 5.2 2019-03-16 17:58:23 13.88 120.90 110 菲律宾 5.6 2019-03-16 07:07:57 6.25 125.35 70 菲律宾棉兰老岛 6.2 2019-03-15 13:03:49 -17.85 -65.92 350 玻利维亚 5.3 2019-03-12 00:34:28 1.10 98.75 80 印尼苏门答腊岛北部 5.7 2019-03-12 00:25:51 -6.05 149.05 50 新不列颠岛地区 5.6 2019-03-11 17:33:48 25.45 141.55 30 日本火山列岛地区 5.6 2019-03-11 02:05:01 58.48 -31.86 10 雷克雅内斯海岭 5.8 2019-03-11 01:10:52 36.74 142.44 10 日本本州东岸近海 6.1 2019-03-10 20:48:01 -10.14 152.05 10 巴布亚新几内亚 6.1 2019-03-10 16:12:25 -17.80 -178.50 570 斐济群岛地区 6.0 2019-03-08 23:06:12 10.51 126.09 30 菲律宾群岛地区 5.3 2019-03-08 10:32:14 22.46 121.34 11 台湾台东县海域 5.7 2019-03-07 23:34:26 -29.45 -72.78 40 智利中部沿岸远海 5.7 2019-03-07 04:19:59 -32.21 -177.78 10 新西兰克马德克群岛以南海域 5.6 2019-03-07 02:47:25 -4.18 142.91 130 巴布亚新几内亚 6.3 2019-03-06 23:46:11 -32.01 -177.79 10 新西兰克马德克群岛以南海域 5.7 2019-03-06 08:13:01 8.55 127.05 20 菲律宾棉兰老岛附近海域 5.8 2019-03-04 18:06:01 -5.25 146.21 30 巴布亚新几内亚附近海域 5.5 2019-03-03 03:46:19 18.62 120.40 10 菲律宾 5.8 2019-03-02 11:22:51 41.96 146.93 10 日本北海道沿岸远海 5.3 2019-03-02 10:17:25 -6.96 155.82 40 所罗门群岛 7.0 2019-03-01 16:50:40 -14.58 -70.05 260 秘鲁 5.6 2019-03-01 09:02:12 -53.41 159.50 10 麦夸里岛地区 7.5 2019-02-22 18:17:21 -2.15 -76.91 140 厄瓜多尔 5.1 2019-02-22 06:17:31 -15.36 -73.13 60 秘鲁 5.5 2019-02-21 20:22:40 42.87 142.02 40 日本北海道地区 5.7 2019-02-21 14:34:39 -20.88 -178.71 610 斐济群岛地区 5.2 2019-02-21 02:23:30 39.65 26.45 10 土耳其 5.2 2019-02-20 08:10:41 0.72 126.25 50 印尼马鲁古海北部 5.4 2019-02-19 03:30:19 -9.56 112.96 10 印尼爪哇岛以南海域 6.4 2019-02-17 22:35:56 -3.36 152.12 370 新爱尔兰地区 5.0 2019-02-16 18:01:30 25.20 125.05 10 琉球群岛西南部 5.5 2019-02-14 22:33:17 -12.15 -74.28 20 秘鲁 5.2 2019-02-13 18:53:52 -24.04 -175.45 20 汤加以南地区 6.0 2019-02-12 20:34:14 19.05 145.95 140 马里亚纳群岛 5.3 2019-02-12 18:53:08 -15.02 167.81 20 瓦努阿图群岛 5.2 2019-02-10 22:33:33 9.85 126.55 20 菲律宾棉兰老岛附近海域 5.3 2019-02-10 18:54:48 27.05 55.65 10 伊朗 5.2 2019-02-10 11:22:03 27.39 96.34 10 印度 5.9 2019-02-08 19:55:07 9.79 126.50 10 菲律宾棉兰老岛附近海域 5.3 2019-02-08 11:11:04 -32.91 57.16 10 西南印度洋海岭 5.0 2019-02-07 18:03:06 2.33 128.84 20 印尼哈马黑拉岛海域 5.3 2019-02-07 12:15:28 1.51 126.44 10 马鲁古海北部 5.2 2019-02-07 09:41:33 -8.44 160.96 40 所罗门群岛 5.4 2019-02-06 18:25:20 15.85 120.55 130 菲律宾 5.1 2019-02-06 03:31:36 41.02 48.63 10 阿塞拜疆 5.4 2019-02-06 00:47:05 35.01 74.28 12 克什米尔地区 5.1 2019-02-05 10:26:10 39.11 20.52 10 希腊 5.8 2019-02-05 03:29:53 -0.42 98.27 10 印尼苏门答腊岛南部海域 5.5 2019-02-05 01:45:46 -2.43 -79.89 50 厄瓜多尔 5.3 2019-02-03 15:36:49 -3.27 130.75 20 印尼塞兰岛附近海域 5.7 2019-02-02 20:04:34 36.44 70.86 230 阿富汗 5.9 2019-02-02 19:01:39 -2.88 100.15 10 印尼苏门答腊岛南部海域 5.9 2019-02-02 18:59:27 -2.91 100.12 10 印尼苏门答腊岛南部海域 6.1 2019-02-02 17:27:34 -2.88 100.09 10 印尼苏门答腊岛南部海域 5.3 2019-02-02 07:48:15 -23.67 -176.65 100 斐济群岛以南 5.2 2019-02-02 05:54:41 46.73 83.34 16 新疆塔城地区塔城市 6.5 2019-02-02 00:14:14 14.88 -92.18 100 墨西哥 5.4 2019-01-31 22:34:00 -24.30 -179.75 520 斐济群岛以南 5.1 2019-01-31 13:50:19 -19.51 169.63 190 瓦努阿图群岛 5.4 2019-01-31 22:34:00 -24.30 -179.75 520 斐济群岛以南 5.1 2019-01-31 13:50:19 -19.51 169.63 190 瓦努阿图群岛 5.2 2019-01-30 13:21:34 23.77 122.43 20 台湾花莲县海域 5.3 2019-01-29 11:42:22 34.91 141.05 20 日本本州东岸近海 5.4 2019-01-29 05:07:123.05-75.7320 哥伦比亚 5.4 2019-01-29 00:00:16-17.94-179.26610 斐济群岛地区 5.5 2019-01-27 18:16:27-20.13-177.75550 斐济群岛地区 6.3 2019-01-27 03:56:44 -21.12 -178.90 590 斐济群岛地区 5.5 2019-01-26 20:32:26 3.11 -75.69 20 哥伦比亚 5.4 2019-01-26 16:23:05 40.47 141.97 50 日本本州东岸近海 6.0 2019-01-26 16:12:49 -5.56 133.91 20 印尼阿鲁群岛地区 6.2 2019-01-26 11:51:38 -7.08 156.23 370 所罗门群岛 5.7 2019-01-26 10:07:23 -10.84 165.85 50 圣克鲁斯群岛 5.0 2019-01-24 22:30:56 36.05 28.10 40 希腊佐泽卡尼索斯群岛 5.0 2019-01-24 16:34:54 19.50 120.71 10 菲律宾群岛地区 5.7 2019-01-23 19:38:59 -10.30 118.93 10 印尼松巴岛附近海域 6.7 2019-01-23 03:01:44 -43.03 42.26 10 爱得华王子群岛地区 6.5 2019-01-22 13:10:02 -10.40 119.17 30 印尼松巴岛地区 6.1 2019-01-22 07:59:23 -10.45 119.05 30 印尼松巴岛地区 5.0 2019-01-20 22:28:33 30.09 87.77 10 西藏日喀则市谢通门县 6.6 2019-01-20 09:32:49 -30.05 -71.34 50 智利 5.5 2019-01-19 05:26:58 -3.21 -76.67 100 秘鲁北部 5.7 2019-01-19 00:40:42 8.30 -103.53 10 东太平洋海岭北部 5.8 2019-01-18 21:18:29 -19.13 168.78 40 瓦努阿图群岛 5.4 2019-01-17 10:53:06 7.35 94.31 90 印度尼科巴群岛地区 5.3 2019-01-16 18:49:26 3.45 128.80 10 印尼哈马黑拉岛以北海域 5.7 2019-01-16 04:03:23 6.04 126.83 70 棉兰老岛附近海域 6.6 2019-01-16 02:06:34 -13.33 166.70 30 瓦努阿图群岛 5.1 2019-01-12 12:32:02 39.57 75.59 10 新疆喀什地区疏附县 5.4 2019-01-11 13:58:11 -21.36 -174.10 10 汤加群岛 5.8 2019-01-11 01:00:42 -27.03 -175.48 20 克马德克群岛 6.2 2019-01-08 20:39:29 30.64 131.16 20 日本种子岛附近海域 5.2 2019-01-07 22:11:50 2.60 126.90 30 印尼马鲁古海 5.2 2019-01-07 11:11:58 7.90 121.90 20 棉兰老岛附近海域 6.6 2019-01-07 01:27:19 2.25 126.69 40 马鲁古海北部 5.6 2019-01-06 21:42:04 34.12 45.60 30 伊朗 5.6 2019-01-06 06:54:13 25.81 144.55 10 日本火山列岛地区 6.7 2019-01-06 03:25:36 -8.11 -71.58 570 巴西 5.9 2019-01-06 02:47:10 51.35 -178.22 20 安德烈亚诺夫群岛 5.4 2019-01-04 14:22:38 -6.51 130.62 9 班达海 5.3 2019-01-03 08:48:06 28.20 104.86 15 四川宜宾市珙县 5.0 2019-01-02 11:12:53 42.49 104.49 15 蒙古 http://news.ceic.ac.cn/index.html?time=1548840867 http://news.ceic.ac.cn/index.html?time=1548966657 2019 年 1 月潮汐组合:有利于厄尔尼诺和地震火山活动 已有 1087 次阅读 2018-11-8 14:55 2019 年 1 月潮汐组合:有利于厄尔尼诺和地震火山活动 杨学祥,杨冬红 2018 年 12 月至 2019 年 4 月、 2019 年 7 月至 2019 年 10 月为强潮汐时期, 2019 年 5-6 月、 11-12 月为弱潮汐时期。 2019 年 1 月是强潮汐时期第二个月,可能进入地震高潮。 实际上,每年 4 月 9 日 -7 月 28 日 及 11 月 18 日 -1 月 23 日 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形成; 1 月 25 日 -4 月 7 日 及 7 月 30 日 -11 月 6 日 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有利于拉尼娜的发展。快慢时段的昼夜时间(日长)长短的差别不超过几千分之几秒,但是这种变化可以影响到气象事件,与计算值量级完全相符。 潮汐组合 A : 1 月 6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南纬 21.55292 度, 1 月 6 日 为日月大潮, 1 月 9 日 为月亮远地潮,两者强叠加,三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潮汐使赤道暖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强)。 潮汐组合 B : 1 月 13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00050 度, 1 月 14 日 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弱)。 潮汐组合 C : 1 月 20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 21.54350 度, 1 月 22 日 为月亮近地潮, 1 月 21 日 为日月大潮 ( 超级月亮 ) ,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最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最强)。 潮汐组合 D : 1 月 26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00003 度, 1 月 28 日 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弱)。 本月天文奇点相对较集中,相互作用最强,可激发极端事件发生,地震火山活动进入活跃期, 2019 年 1-4 月进入地震高潮,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45212.html 2019 年 2 月潮汐组合(新划分):过渡时期强震后移 2019-2-20 14:08 2019 年 2 月潮汐组合(新划分):过渡时期强震后移 杨学祥,杨冬红 2018 年 12 月至 2019 年 4 月、 2019 年 7 月至 2019 年 10 月为强潮汐时期, 2019 年 5-6 月、 11-12 月为弱潮汐时期。 2019 年 2 月是强潮汐时期第三个月,可能进入地震高潮。 实际上,每年 4 月 9 日 -7 月 28 日 及 11 月 18 日 -1 月 23 日 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形成; 1 月 25 日 -4 月 7 日 及 7 月 30 日 -11 月 6 日 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有利于拉尼娜的发展。快慢时段的昼夜时间(日长)长短的差别不超过几千分之几秒,但是这种变化可以影响到气象事件,与计算值量级完全相符。 潮汐组合 A : 2 月 2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南纬 21.54651 度, 2 月 5 日 为日月大潮, 2 月 5 日 为月亮远地潮,两者强叠加,三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潮汐使赤道暖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强)。 潮汐组合 B : 2 月 9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00024 度, 2 月 13 日 为日月小潮,两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弱)。 潮汐组合 C : 2 月 16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 21.58795 度, 2 月 19 日 为月亮近地潮, 2 月 19 日 为日月大潮(超级月亮),两者强叠加,三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最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最强)。 潮汐组合 D : 2 月 22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00163 度, 2 月 19 日 为月亮近地潮, 2 月 19 日 为日月大潮(超级月亮),两者强叠加,三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最强),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最强)。 潮汐组合 E : 2 月 22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00163 度, 2 月 26 日 为日月小潮,两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弱)。 新划分表明, 2 月 19-22 日,超级月亮激发地震的可能性增大,赤道和低纬度处于张裂带,两极和高纬度处于压缩带。 本月天文奇点相对较集中,相互作用最强,可激发极端事件发生,地震火山活动进入活跃期, 2019 年 1-4 月进入地震高潮, 2 月南极海冰进入极小值,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45230.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6322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63232.html http://news.ceic.ac.cn/index.html?time=1548840867 http://news.ceic.ac.cn/index.html?time=1548966657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63767.html 2019 年 3 月潮汐组合:有利于冷空气活动和地震火山活动 已有 1442 次阅读 2018-11-9 09:13 2019 年 3 月潮汐组合:有利于冷空气活动和地震火山活动 杨学祥,杨冬红 2018 年 12 月至 2019 年 4 月、 2019 年 7 月至 2019 年 10 月为强潮汐时期, 2019 年 5-6 月、 11-12 月为弱潮汐时期。 2019 年 3 月是强潮汐时期第四个月,可能进入地震高潮。 实际上,每年 4 月 9 日 -7 月 28 日 及 11 月 18 日 -1 月 23 日 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形成; 1 月 25 日 -4 月 7 日 及 7 月 30 日 -11 月 6 日 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有利于拉尼娜的发展。快慢时段的昼夜时间(日长)长短的差别不超过几千分之几秒,但是这种变化可以影响到气象事件,与计算值量级完全相符。 潮汐组合 A : 3 月 1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南纬 21.64123 度, 2 月 26 日 为日月小潮, 3 月 4 日 为月亮远地潮,两者强叠加,三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暖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潮汐形变使赤道和低纬度地区收缩,高纬度地区扩张。 潮汐组合 B : 3 月 9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00013 度, 3 月 7 日 为日月大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强),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强)。 潮汐形变使赤道和低纬度地区扩张,高纬度地区收缩。 潮汐组合 C : 3 月 16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 21.76143 度, 3 月 14 日 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潮汐形变使赤道和低纬度地区收缩,高纬度地区扩张。 潮汐组合 D : 3 月 22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00053 度, 3 月 21 日 为日月大潮, 3 月 20 日 为月亮近地潮(超级月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最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最强),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最强)。 潮汐形变使赤道和低纬度地区扩张,高纬度地区收缩。 潮汐组合 E : 3 月 28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南纬 21.86404 度, 3 月 28 日 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潮汐形变使赤道和低纬度地区收缩,高纬度地区扩张。 本月天文奇点相对较集中,相互作用最强,可激发极端事件发生,地震火山活动进入活跃期, 2019 年 1-4 月进入地震高潮,有利于冷空气活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4530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70261.html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2434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20: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