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那时候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那时候吃只青蛙也犯法
chni 2009-7-31 03:16
那时候吃只青蛙也犯法 我看宋代的重农主义环保观 吃只青蛙也犯法?我想,我说了你不会相信,正如早些时候如果别人说了我也不会相信一样。可事实上,中国古人真会这么做。为什么?就因为宋代倡导重农主义,保护青蛙,是保护农事的一个重要措施。如果现不让吃青蛙,估计会让不少人受不了咱牙口好,吃嘛嘛香! 宋代重农主义环境保护观。 王法不让吃青蛙,还得从那时的重农主义环境保护观说起。那个时代总体上说,传统重义贱利思想开始向利义均重、利义相辅思想的转变着,商人的社会政治地位有所提高,官商勾结不是什么稀奇事。但朝廷的主导思想仍然相当保守,对待农业的主导政策仍然是以重农抑商为主色调。所以,由于朝廷对农事的重视,因而在有关农事的环境保护方面也有了一些前人所不及的建树。呵呵,法律规定不让吃青蛙就是其中的一个创举大概是世界上最早禁止吃青蛙的立法了;与此同时,围湖造田的严重后果也被提了出来。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其实,中国古人早就认识到了某些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关系,并开始了这方面的环境保护行为实践。据有人考证:青蛙对农作物的益处,早在唐代就有所认识,只是尚未引起社会广泛的认知。 唐时章孝标在其《长安秋夜》中吟道: 田家无五行, 水旱卜蛙声。 牛犊乘春放, 儿童候暖耕。 池塘烟未起, 桑柘雨初晴。 步晚香醪熟, 村村自送迎。 唐朝陈藏器亦认为虾蟆背有黑点,身小能跳,接百虫。及至宋朝,词人辛弃疾在其名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唱出: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辛弃疾一语道破蛙声与丰年之间的关系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宋人叶梦得也在其《避暑录话》中云:蛙有跃而登木捕蝉者,此说可能与唐代陈藏器的观点大有渊源。 由于这种认识日渐传播,宋代官府开始采取措施,禁止民间食蛙。按宋神宗年间彭乘所着《黑客挥犀》载:浙人喜食蛙,沈文通在钱唐日切禁之;赵葵在其《行营杂录》中也记载:宋代不仅禁止捕蛙,还对犯禁者予以刑事处罚,以至于有村民犯禁,为门卒所捕,械至于庭的结果(林枫林:从古人禁捕青蛙谈起,载《环境》, 1984 年第 4 期,第 21 页)。 围湖造田违背自然规律。 宋代,江南围湖造田曾十分盛行,不少有识之士对此也大有微词,曾巩、陆游等对此很持有异议,尤其是龚明之在其所着《吴中纪事》曾指出了太湖围垦的后果:咱们之所以有水旱问题,究其根源,就在于有人总在围湖造田。围了湖,湖泊便失去了蓄水能力,水涨时无处蓄水,天旱时湖水枯竭,不能浇地,祸患无穷了吧?这样的认识,对于宋朝统治者来说,其实比不让吃青蛙还应当吸收到相应的法规中去的,但可惜的是并没有在立法层次上受到应有的重视。 但不管怎么说,管管嘴巴,不让吃青蛙还是大功德一件,要不等到今天,青蛙早给吃没了,就剩虫子来和人争吃粮食了。不过话又说回来,我们现在的领导层在保护农事上究竟能有多大的力度呢?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7733 次阅读|8 个评论
那时候,那时候
dongping2009 2009-5-31 23:48
那时候,那时候 作者:翡翠老农 (可以下载后面附件的老照片PPT文件) 那时侯的十字街头基本上没有红绿灯 那时的马路上,基本上都是非机动车 那时侯的市场基本上都没有棚子 那时侯的海报基本上都是控制生娃娃 那时侯的电影投资基本上都没有上亿的 那时侯的城里人乡下人,基本生活雷同 那时侯的驴基本上很重要 那时侯的解放军基本上很牛的 那时侯的冰冻的很厚的 那时侯人的饭量基本上都是大大的 那时侯的大型敞棚 TAXI ,也是很爽的 那时侯的火车头都是烧炭的 那时侯的红旗里面坐的都是当官的 那时侯的娃娃都有这么一个五角星帽子 那时侯,这么一身牛 B 装备也是满让人羡慕的 那时候就敢爱敢抱的公园恋爱先驱,都是胆大的 那时侯这样一副挨扳子的模样 , 肯定是个体户家的 那时侯大家穿的基本上都是一样的 那时侯卖凉粉的就算是个老板 那时侯卖调料的都叫十三香 那时侯的医生基本上都是赤脚的 那时侯弹棉花还不是一种乐器名称 那时侯这样的小人书摊摊我们都蹲过,看一本就是一分钱 那个时候的白糖每斤八角七基本上算是奢侈品 那时侯刮胡子理头还都是老头子没有小姑娘 那时侯修脚是一件没有三陪服务的技术活 那时侯市场上的冬虫夏草,虎鞭鹿鞭上都是不值钱的狗皮膏药 那时侯干活基本上都是按工分计算的 那时侯的猪肉基本上都是食品公司垄断 那时侯当兵的基本上都是爱写家书的 那个时候去上一回这个广场,是每一个像我这样的乡里娃娃的最大人生梦想 那个时候故宫门票一毛一张相当于吃两根冰棍的样子 那个时候能去北戴河避个暑看个海的差不多都是干部 那个时候爬长城当好汉基本上是一个全民性的乐事 那个时候到毛主席跟前鞠个躬敬个礼基本上心还是诚的 那个时候单位组织旅游大家伙还是满兴高采烈 那个时候长城上也是需要英姿飒爽的警察叔叔严打各类犯罪分子的 那个时候记忆中我的爷爷奶奶,就是这样可爱的形象 那个时候的小鬼头,你现在在哪里? 那个时候女人穿裙子最多露到小腿肚子以上一点点 那个时候上个庙烧个香基本上是不要门票 那个时候干农活的姑娘是最美的 那个时候遛鸟的老爷子都是退下来啥也不干都管饱的 那个时候人们照起相来都是很认真的端正站好 那个时候照相的道具千篇一律 , 要么是这个马,要么就是轮船 , 模型往前面一摆 , 戴个帽子 , 探头 , 这就行了 那个时候拿像机帮别人照相的人那都是认认真真,要摆姿势的 , 又不是数码照片拍了就能看 , 得帮人家拍好的 ! 那个时候的你基本上也是这个样子 那个时候这些放学的小朋友里面就有现在三十来岁的你 那时侯我们大概都有一帮子这样徜怀笑着的哥们 那个时候你也是一样的童年快乐,饿也一样的 那个时候我们大概也都是一年照不了几回照片 那个时候靠着墙根,打量那个白皮肤绿眼睛的外国长毛人的你现在在哪里呢?是不是已经整天西服领带坐在空调凉得脊背疼的办公室发呆呢?还是正在 20 楼的基建工地光着膀子倾倒着水泥呢 那个时候我们的脑袋里大概应该肯定是没有想过什么娶妻生子买房买车的问题,基本上我们都有着一个大大的理想,实现四个现代化的。 那时侯红旗在手的感觉是滚烫的 毛阿敏演唱:电视剧《渴望》主题曲 六一儿童节快乐! 老照片
个人分类: 分享图文|5361 次阅读|2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1 19: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