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昭君故里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游湖北兴山,访昭君故里
gaoguanzhong 2019-4-7 22:28
0156 昭君纪念馆 0094 兴山县昭君广场塑像 0101 中国最美的水上公路。 0103 昭君故里大门 0112 昭君浣纱 0118 昭君村 0202 王家老宅远望 0132 王家老宅。 0143 “昭君出塞”皮影 0148 昭君抚琴 0152 昭君故里,清代石碑 0159 昭君纪念馆留影。 0165 香溪孕秀 0180 昭君奏乐 0174 毛延寿画像 0175 单于迎亲。 0163 昭君和亲图 0184 昭君抚琴 0191 昭君宅,绣楼 0196 梳妆台 0198 进京船 作者 高关中(德国汉堡)2019/4/7 在桃红柳绿的时节,迎来了清明节小长假。我们5号早晨从西安出发,沿福银高速过漫川关进入湖北,后来转入呼北高速,2点多到了襄阳市所属的保康县地界,从歇马下高速,进入省道。这里地处大神农架山区的边缘,公路忽上忽下,七转八弯,120公里不到,竟用了3个小时,直到下午6点才到昭君的故乡,湖北西部的兴山县,在县城国源快捷酒店住下。 对历史有所了解的读者会说,古书记载,王昭君是西汉时秭归人啊,怎么会是兴山县。其实汉代兴山真是秭归县的一部分,可是到三国时期,东吴把秭归北部的山区析出,设置了兴山县。这样算起来,兴山县已有1700多年历史了。 兴山县在属宜昌市管辖。面积2327平方公里,人口18万。全境崇山峻岭,青山绿水,以水电、磷矿为主要资源。盛产茶叶柑橘。当地人晚饭吃米,早饭吃面,真是隔省不同俗。县城是因三峡工程,于2002年搬迁到古夫镇新建的。坐落在香溪河边,楼房不高,建筑疏朗,街道宽敞,环境安宁静谧,风景幽雅,被誉为湖北最宜居的城市。河滨辟有昭君广场,立着乳白色的昭君塑像。纪念这位在历史上很有贡献的美女。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不少当地妇女在像前跳起了广场舞。 6 号早饭后,我们驱车去昭君故里。当地人告诉我们,沿香溪河前行就到。途中只见香溪河夹峙在两岸雄奇秀丽的青山之中,人们修建公路时,不愿意开山放炮,破坏如此美景,于是别出心裁,在香溪河中顺流方向架起几公里长的公路桥, 极目远眺,“水上公路”犹如一条巨龙,沿着河道和山体,蜿蜒进入深山,沿途山峦如黛,水库碧波荡漾,如在画中。 于是这段公路被誉为中国最美的水上公路。 左右张望,看不完的美景,说话间就到了昭君故里,也叫昭君村,是80年代在宝坪村重建的。旅游点分布在半山腰,游客们要乘坐电瓶车,盘旋而上,再换乘一段山坡电梯,才到达昭君村景区。 景区内有昭君纪念馆、昭君宅、昭君书院、梳妆台、抚琴台、紫竹苑、王家老宅等一系列景点,以及董必武、郭沫若等历代名人撰写的有关昭君诗词歌赋碑文和很多字画。 昭君纪念馆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汉白玉昭君塑像。形象优雅,发髻挺立,面容姣好,表情微笑而甜美,手持书卷,亭亭玉立,裙裾飘飘,既端庄又典雅,既高贵又亲切,给人以十分自然美好的印象。陈列室内,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分昭君之县,香溪孕秀,别乡进宫,请行和亲,塞外流芳,昭君流芳六大板块,介绍昭君的生平和贡献: 2000 多年前,准确地说,公元前53年的八月十五,绝代佳人王昭君降生在村中一个名叫王穰的殷实农家。少女昭君在这里生活了16个春秋,公元前36年, 适逢汉元帝遍选天下美女,王昭君作为南郡首选被送入宫。据说“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按图召幸之。”画工毛延寿索贿,独昭君不肯,所以她连元帝一面都未能见到。后来元帝得知昭君的美丽,一气之下,杀了毛延寿,这是和亲之后的事了。 竟宁元年(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入朝求和亲,19岁的汉家姑娘昭君以聪明美丽和非凡的勇气,毅然远嫁入匈奴,来到了大漠草原。从此这个偏僻的小村庄便受到世人的关注。 唐杜甫的《咏怀古迹》,宋《太平寰宇记》等大量史籍文献和诗词中,都对此作过描述和记载。唐白居易更是亲自到访,令此地风光大增,流芳青史。 景区各处,绘画极多,如“昭君抚琴”、“昭君浣纱”、“昭君梳妆”、“昭君别乡”、“昭君进宫”、“昭君出塞”、“昭君单于结亲”、“昭君弹琵琶”等,昭君的形象栩栩如生。 昭君是一个历史上有影响的美女,后人评为四大美女之一,与西施、貂婵、杨贵妃并列。兴山和草原上流传着许多关于她的传说。据传是她带来麦种,从此塞外有了庄稼。她将先进的中原文化洒向阴山北麓,大漠南北。我曾到内蒙草原上的呼和浩特。瞻仰了昭君博物院,也就是昭君墓。素称“青冢”。结合两地介绍,加深了对昭君历史功绩的了解。 历史上,人们对昭君出塞和亲之事,众说纷纭,褒贬不一。 很多文学作品都把昭君描绘成委屈哀怨,哭哭啼啼的怨妇,如杜甫的《咏怀古迹》咏道: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但随着时代的推移,人们逐步认识到 昭君行为的伟大,品格的崇高。1908年胡适先生发表了《中国爱国女杰昭君传》的文章,他在文中抨击封建文人:“我们中国几千年以来,人人都可怜王昭君出塞和番的苦楚,却没有一个人晓得赞叹王昭君的爱国苦心的。”在他的笔下,昭君开始成为关心祖国命运,促进民族和睦的巾帼英雄。 如今,昭君已成为民族和睦团结的象征。有一块诗碑,镌刻着董必武的诗篇:“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见识高。 词客各摅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 ”,表达出对昭君的高度评价。
个人分类: 中国名人|4718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22: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