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村落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谁曾记得,当时人的热情
热度 16 xin 2017-1-19 00:38
每个人,每个国家,都有时代局限。那时,这时,未来某时,充满热情,不惜代价的做一件事情,当时觉得很正确、很有意义。可是后来,后人再去看这些事情,未必正确有意义,甚至成了笑柄。那时候人的拼搏与激情,后人眼里,只剩下自私自利,愚蠢而又鲁莽。当然,隔断历史、不站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上,去评价前人的是与非,容易残忍无情,有失偏颇。从中得到体会,我们不能过于热衷做那些违背自然、违背人性的事情,最终,胜利的还是那永不停歇的自然。 1. 历史淹没的长城。 遥远的塞外,崇山峻岭之颠,即使背一块石头或砖头,登上去一趟都绝非易事。谁知道,在那时候的生产力条件下,凭着当时的热情,竟然一根筋地,建起了万里长城长城,竟然让人啼笑皆非地成了一个民族的图腾。在历史沧桑的长河中,前人留下的长城,变成了一条乱石堆积的山顶碎石带,就如腐败的绳子,蜿蜒曲折,消失湮灭在天际。谁曾记得,当时人的热情。 2. 植被淹没的梯田。 这几年,我在北京河北一带的燕山、太行山一带的山区考察,经常在丛林荒野之中,看到当前人留下的梯田。梯田修建的等级有高低,保存程度也参差不齐,但都能让我感到一种物是人非的荒凉之感。常常感慨,当年的人都去哪儿了。在地势陡峻、土层浅薄之地,修建梯田是多么不易。当时,修梯田的人一定充满了热情、干劲,怀揣希望与追求。可如今,梯田荒芜成这个样子,竟然俨然成林,难觅梯田行踪。谁曾记得,当时人的热情。 3. 萧索衰退的林地。 这几年,我曾到坝上地区,考察三北防护林。站在大规模枯死的人工林里,看着光秃秃的树体,浑身斑驳的病虫痕迹,砍去留下的残桩。总给人一种伤感与诡异之感觉,不禁要问,为何在这个地区多此一举种树呢。中午,我站在衰退的人工林地里,抬头看一看蓝天。我莫名地幻想到,当年建设人工林的场景,热火朝天、欣欣尚荣的景象。可惜,谁曾记得,当时人的热情。 4. 荒芜废弃的村落。 我在深山里考察,偶尔会走进废弃的村庄。我会充满好奇地,走进长满野草的院子。爬进坍塌的残垣断壁,掀开垃圾去寻找前人留下的痕迹。有时候,甚至幻觉看房子的主人就如几十年前一样,下地干活回来,我被他们撞上。当初开拓家园,可能为了一堵墙的空间,与邻居斤斤计较,不断争吵。现如今,家园荒芜,一切都丢给了时间,留给了树木和野草。唉,谁曾记得,当时人的热情。 5. 各种各样的热情。 追忆焚书坑儒的浩劫,国共兄弟内残的杀戮,大跃进的荒诞,文革十年的疯狂,这些都会让我想起,那时人的热情。看过一些因爱成恨的友情失败,始乱终弃的爱情,最后老死不往来的手足亲情,这些都会让我常常感慨,谁曾记得,当时人的热情。 6. 现在时代的热情。 我们也这个时代,每个人对所从事工作的热情,并不比当年修长城、建梯田、种树、盖房子的热情低。每个人都在忙着,争取着,努力着,为了坐更高的位子,赚更多的钱,买更多的房子,娶更多的太太。可是,是不是后人也会感慨,取笑我们这个时代热情。 尔曹身与名具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名利如浮云,过眼云烟。做事顺自然,不违情,不违心。从内到外,率真自然,既不难为自己,也不难为别人。不要被时代绑架,不要陷入群体无意识,更不要掉入群体的莫名热情。做顺应自然,顺应人心事,但一定要慎重对待顺应历史潮流。时代流行的,不一定就是对的,都有其局限。因此要独立思考,谨慎行事,避免随波逐流,成为后人的笑柄。 (请加我微信公众号)
5497 次阅读|37 个评论
消失的村落
热度 4 bxlh2008 2016-2-12 10:32
#消失的村落# 过年回家最大的感受就是村里太多的古屋的破败…… 像儿时一样探寻居住的村落,老房子少了很多,也大部分荒废了,村落中间向周围辐射,老房子被新盖的红砖大院包围,这或许就是中国村落发展的状态吧…… 村里的古屋大都落破不堪,无人居住,年轻人都不愿意待在村里,去城里买房工作,村里剩下迟暮老人,待在村里带带孩子,晒晒太阳…… 中国农村大都不过如此吧 另外一个现象就是村里今年忽然增加了很多新买的小车,经了解,小车成了村里小伙说媳妇的必备条件之一了
个人分类: 新闻纵横|3444 次阅读|6 个评论
中国村落的形成和维系
fanxiaoyingz 2014-11-28 15:52
中国村落的形成和维系 我在去年连续写了四篇博文,分别是《欧洲的地理气候特点》、《欧洲白种人和中国黄种人的人种区别》、《中国东部是世界上最适合居住的地区之一》、《中国文明和西方文明的重要区别》。这四篇文章实际上正确地回答了中国几个重要的问题:第一个问题: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制度为什么能够长期存在?第二个问题:中国封建时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什么能够长期存在和发展。第三个问题为什么中国历代的王朝变更都是从农民起义开始?第四个问题为什么中国革命从城市兴起不能够成功,而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会取得成功?第五个问题:为什么土地问题长久以来都是革命和改革的首要问题。其实我知道,大多数人从这四篇文章中没有看出这些问题,也没有看出答案。今天我依据以上四篇文章再来议论一下,寻找中国大搞城市化是否符合中国的具体国情。 中国农村是个什么样子?中国农村,除过西藏高原、云贵高原和西北沙漠、高山森林和内蒙古牧区以外的广大地区,在解放前人口的分布九成以上在农村,而农村的居住方式不是人口相对集中的城镇,而是以“村落”为基本单位。村落中有几十个或者几百个相对独立的家庭,各个家庭之间在经济上相互独立,在利益上没有根本冲突,能够确保家庭正常生活。村民之间有一定的亲情和互助,但是也有大户和豪绅的剥削和压迫,但是基本在可以忍受的程度。村落大事往往由豪强、大户、族长、学长四类人主持决定。村落内部往往有自己的木匠、石匠、铁匠、鞋匠、医生和秀才等等职业划分,村落结构健全,长期和平稳定。正因为村落的这种稳定的结构,所以村落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布,当然由于广大牧区没有村落,基本上以个体户居住在某个地区,某个地区的周围都是牧场,各个家庭之间的距离大,也没有村落首长和匠人,生产力比较落后。村落在广大平原的分布基本上是星罗棋布,均匀分布,我们的观察在关中平原,一般每个村子的距离是 1.5~2 公里远,密度适中,分布均匀,每个村落之间有大路相连,交通便利。而在山区人们基本是傍水而居,一般如果沟底比较宽阔就集中在沟底,如果山上有开阔地就居住在山上,总之最少五家人群居在一起。 可以说中国农村的特点如下:第一,村落人口有基本控制。绝大多数村落人口不高于两千人;第二,村落之间的距离有一定限制,它的距离在平原一般不超过三公里,但是也远于一公里;第三,村落具有自己的自治机构,也有内部的职业划分;第四,村落有自己的土地资源和水力资源。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在中国为什么形成和长期存在的是村落而不是城镇或者城市。根本原因有这样几条:第一,中国是雨热同季的季风气候,正因为是雨热同季的气候适合农业发展,许许多多的地方适合庄稼生长所以中国各地的农业都很发达。而农业产量从来都是有上限限制的,在解放前基本上是两亩或者两亩以上土地可以供养一个人正常生活,所以每个村子的人口都有上限控制,超过这个上限村子内部的斗争就会加剧,就会有人饿死或者逃往远处另谋出路。第二,村落之间保持一定距离,这个距离其实是生产力决定的,在过去是体力脚力劳动的最远距离,超过这个距离人花费在路上的时间和劳动量就大于田间劳动量,人们无法节省劳动力。第三,在雨热同季条件下,降雨的分布基本是公平的,每一个小地狱内部的降雨量相同,所以水资源在中国同一个地域的每一个村落是有限制的,当高于这个上限的时候人口总量也会得到遏制。当然降雨总量首先遏制的是作物产量,而作物产量则直接遏制人口量。由于以上的三个限制条件,即降雨限制、产量限制和交通限制,这三个限制条件决定了中国的城市都不是十分巨大,也由于以上三个资源,即热力资源、水力资源和土地资源的可利用性导致中国人在哪里都可以开发农业,人口星罗棋布,又由于人类的群居性、职业的分化要求所以单个家庭形式的星罗棋布并不存在,而是以村庄为基本存在形式。 这种村庄存在形式在全国各地的特点并不一样,在雨水丰富的南方村落较大,每一个村落中的人口较多,内部的职业分化更多,功能更加健全,也相应地地主豪绅的势力也更加强大;在干旱的北方平原地区,村落之间的距离较小,但是村落内部的人口限制也很明显,大村落不超过两千人,主要分布在大河河川上,小村落一般就几百人,一般分布在比较干旱的平原上,特别干旱地区的村落人口更少,距离更大,人均土地面积更多,内部贫富分化较小,职业种类也少;在边远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村落之间距离很大,各个居住户之间的距离也较大,人口稀少,内部贫富差距小,职业分类少。 在中国,村落不是唯一的社会存在形式,在许多村落的中心地区,往往是交通便利地区,水源充足地区会形成一个城镇,这个城镇的人可能并不从事农业生产,而是专门从事织布、打铁、酿酒、做饭、贩运等生意,即就是专业化的工商业,除此之外还可能有文化业和政权,在中国这种小城镇基本上是在十几公里之内就有一个;在几十公里之内往往又会产生一个“县城”,往往县城中的文化教育、工商业、交通业和行政机构更加健全,种类更多;而在一百公里之内往往会形成更大的城市,中等城市,这些中等城市往往除过县城具有的功能之外,还有驻军、更大的学府和总批发的商贾;在几百公里之内往往还回有更大的政治中心,而这个政治中心往往也是更大的商业工业中心。所以,中国的社会结构从空间上来讲是由村落——小城镇——县城——中等城市——大城市——中心城市组成,这些个城市在工业发达以前往往是与政治使命结合在一起,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小城镇和村落的结合足以使得生活方便自给自足了,不需要大城市,但是对于政治来说需要逐级控制,也就需要有地域中心城市,随着地域中心的出现往往是文化娱乐业和服务业的繁荣,而不是工业的发达,因此中国过去的城市并不代表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对于一般群众来说不具有必要性。所以中国城市尽管可能在规模上很大,但是在其功能上基本没有质量差别,大城市往往就是交通枢纽和政治中心,一般不是产业中心,小乡村也能够自得其乐。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自然经济时期中国的产业中心往往在农村,所以中国的大多数人口也在农村,中国一切问题的重点也必然在农村。这就是中国的基本国情。这一点和西欧国家并不相同。在西欧,以荷兰为例,它的农业并不发达,人口之所以较多是因为发达的渔业,渔业之所以发达是因为大西洋洋流每年把大量的鱼类带到大西洋东岸,而荷兰的海域是鱼类最为集中的地区,发达的捕捞业使得大多数居民都居住在海岸地区,而捕捞业由于集体作业和集中销售的要求本身使得大家都居住在城市,所以西欧国家的大多数人口集中在城市,因为城市本身就是生产地域。所以革命自然也就在产业集中区和人口集中区的城市展开。这是农村革命优先还是城市革命优先的根本。 在当代社会,我们中国逐渐在实现工业化和商业化,当然工业化和商业化客观上要求城市化。但是不能忽略我国的水资源分布的特点和水资源缺乏的特点一味地追求城市化,在我国任何地方都可以实现工业化,任何地方都可以出现这样那样的工厂,我认为除过必要的大型工厂以外,广大农村也可以实现工业化。这是我国几千年的农村产业做后盾和明证的。相反,过度地集中人口,必然对水资源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中国大力城市化的最主要的限制因子是水资源的缺乏。如果人口分散在农村那么有限的降雨还能够维持生存和发展,但是一旦集中起来,那么广大农村的水资源就不能利用,而城市地区的水资源自用过度,从而造成水源严重污染和严重缺水,这种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而且一旦城市化,广大农村的生物燃料就不能充分利用,我们的能源压力就会更大;再一个农村的很多农副产品和小地块就不能充分变为资源和生活资料,给生存带来很大压力。其实千百年来农村村落之所以能够存在,当然是农村提供了粮食、燃料和水资源的综合结果。如果我们无视这种资源,在这些资源不能集中利用的情况下贸然城镇化,而城镇化后严重依赖天然气、石油和煤炭等燃料资源,而忽略生物资源;严重依赖大江大河的水资源,而不利用小溪小河的水资源;严重依赖大地块的机械化电气化作业,而忽略了小地块,山区地块的利用,那么我国的人口压力生存压力就无法有效释放,那么我们的城市依然是危险而不稳定的。加上城市的空气污染环境污染垃圾污染,就业等问题都不可忽略,所以我以为城市化应该谨慎推进。中国的城市化和几千年来形成的村落模式完全不同,所以城市化必然出现许许多多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避免这些问题才是城市化的关键。
个人分类: 社会科学|2257 次阅读|0 个评论
上海郊区村落也有乡野风光
热度 2 gardening 2013-7-21 00:23
上海的七月异常炎热,据说上、中旬20天就有15个高温日,气象部门谓之史上最热的七月。 当芸芸众生都躲在空调间里,由于承担郊野公园方面的一个项目,我们顶着烈日,走村庄,踏田埂,钻林子,步行上百公里,走遍规划实施的几个郊野公园场地,踏查植被。在每天几乎都是37-38℃的灸热天气中,虽满脸汗珠,湿透衣裳,却也抵不住野外工作的热情。 在收获专业数据的同时,也领略了上海郊区的优美景色,收获夏日乡野翠绿的美丽,感受村民的热情。白墙、黛瓦、河水、绿树组成的枕河人家,虽无城市之喧嚣,古镇之繁盛,却也零落有致,恬静清新,乡野气息浓郁,江南水乡风情盎然。 旅游何必追逐著名景点,对于久居都市的人们,走进不远的郊区,就有放逐尘嚣,回归恬静的好去处。 当然,也希望郊野公园规划设计师们能有足够的智慧,保留和延续这种人与自然交融的美丽。
个人分类: 滨水景观|6671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中国景观村落名单
ssglwu 2012-7-17 20:07
吴国林 中国景观村落名单 所谓中国景观村落,是指我国境内具有数百年以上历史,现存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较为丰富和集中,传统风貌、地方特色、民俗风情基本保存完好的村落。 我国已经命名的景观村落评选已有三届。这里将有关资料整理。 第三届中国景观村落入选名单: 云南省红河哈尼彝族自治州泸西县永宁乡城子村 贵州省从江县高增乡占里村   贵州省从江县往洞乡曾冲村   山西省长治市沁源县王和镇古寨村   浙江省诸暨市东白湖镇斯宅村   浙江省永嘉县林坑村   四川省理县桃坪乡桃坪羌寨   江西省婺源县中云镇桃溪村坑头(自然)村   江西省婺源县虹关村    第二届 “ 中国景观村落 ” 名单:   河北省邢台县英谈村   浙江省永嘉县芙蓉村   贵州生锦屏县文斗村   福建省南靖县长教村   浙江省永嘉县埭头村   浙江省永嘉县屿北村   福建省南靖县河坑村   山西省榆次后沟村   福建省南靖县石桥村   浙江省永嘉县茶园村   浙江省永嘉县暨家寨   福建省南靖县梅林村   温州欧海水碓村   安徽省泾县黄田村   河南省南阳吴桠村   浙江省永嘉县林坑村 第一批中国景观村落名单:   广西柳州市三江县程阳八寨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中路村 安徽省宣城市泾县查济村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诺邓村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理坑 浙江省兰溪市诸葛村 广西桂林市龙胜县和平乡金竹壮寨 贵州省黔东南州雷山县西江寨 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书洋镇塔下村 浙江省乐清市黄檀硐村 广东省东莞市茶山镇南社村 山西省临县碛口镇李家山村 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田螺坑村 贵州省黔东南州雷山县郎德上寨 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芋头寨
个人分类: 旅游与摄影作品|3365 次阅读|0 个评论
侗族人的建筑与村落文化之——风雨桥
famingkuang 2009-6-1 09:06
广西柳州三江侗族自治县程阳风雨桥 百度百科: 程阳风雨桥是建筑的集大成者,集桥、廊、亭三者于一身,在中外建筑史上独具风韵。程阳桥又叫 永济桥 、盘龙桥,建于 1916 年 ,是侗寨风雨桥的代表作,是目前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风雨桥,是侗乡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 中国 木建筑中的艺术珍品。这座横跨林溪河的大桥,为石墩木结构楼阁式建筑,2台3墩4孔。墩台上建有5座塔式桥亭和19间桥廊,亭廊相连,浑然一体,十分雄伟壮观。据有关资料记载,该桥与我国的石拱 赵州桥 、铁索 泸定桥 及罗马的钢梁诺娃上的沃桥齐名,为世界四座历史名桥之一。桥面架杉木,铺木板,桥长 64.4 米,宽 3.4 米,高 10.6 米,桥的两旁镶着栏杆,好似一条长廊;桥中有 5 个多角塔形亭子,飞檐高翘,犹如羽翼舒展;桥的壁柱、瓦檐、雕花刻画,富丽堂皇。整座桥雄伟壮观,气象浑厚,仿佛一道灿烂的彩虹。它的建筑惊人之处在于整座桥梁不用一钉一铆,大小条木,凿木相吻,以榫衔接。全部结构,斜穿直套,纵横交错,却一丝不差。桥上两旁还设有长凳供人憩息。游人坐在凳上向远处放眼,只见林溪河蜿蜒而来,桥的两边,茶林满坡,翠木簇拥;田园耕地,农夫劳作;河边水库,缓转灌溉。 程阳风雨桥大多架设在村寨下方的溪河之上,既作交通之用,又有宗教方面的含义。它象征飞龙绕寨,以保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吉祥幸福。故人们称之风雨桥、回龙桥、永济桥、赐福桥程阳永济桥是中国惟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侗族风雨桥,是侗族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风雨桥坐落于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乡马安寨。   程阳永济桥的建造,是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体现了侗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和伟大的创造力。穿斗木结构建筑是中国南方传统建筑中常用的结构形式,尤其在山区的民族地区中使用尤其普遍。程阳永济桥桥亭桥廊的建筑便是采用了这种结构,它既有古代百越族杆栏式的建筑色彩,又有汉族宫殿式的工艺成分。值得重视的是木结构廊桥这种桥梁形式在其他地区逐步消失的情形下,该桥仍保留有如此之好的木结构廊桥,应值得高度重视和保护。   程阳桥由于它别具一格的建筑技艺和雄伟风姿而闻名于世。郭沫若先生曾题诗曰:艳说林溪风雨桥,桥长廿丈四寻高。重瓴联阁怡神巧,列砥横流入望遥。竹木一身坚胜铁,茶林万载茁新苗。何时得上三江道,学把犁锄事体劳。 =========================================================== 比比皆是的风雨桥 以下照片因为大多数都是在飞速的车上抓拍,所以不尽如人意。
个人分类: 诗情画意|1463 次阅读|1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1 05: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