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牢骚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时隔一年。。。
热度 1 zhdd1205 2016-12-23 09:52
这一年太匆匆,年底忽然想起来一年没上科学网了。这一年也没有发表一篇文章,而且还每天很忙碌,忙的没成果。。。。今天是忽然想学习endnote, 带你玩转文献管理(EndnoteX7详解) http://study.163.com/course/courseMain.htm?courseId=1130018
个人分类: 学习点滴积累|1977 次阅读|1 个评论
说“牢骚”
热度 3 fdc1947 2016-3-1 08:56
说“牢骚” 人难免要发牢骚,牢骚就是烦闷不满的情绪,发牢骚就是把这些烦闷不满的情绪发泄出来。 为什么把烦闷不满的情绪叫做牢骚?这追根寻底的样子好像有点书呆子味道,但是,搞清楚这些事情有时候也有点儿意思。这里要涉及两位古人,一位大家都猜得出来,就是屈原,他写了一篇《离骚》,发泄了他在楚国不得志、被无耻小人污蔑陷害的情绪。有人认为,离骚是楚国原先民歌的标题,也有人认为骚是愁的意思。但大家都认为,《离骚》是我国诗歌史上的经典著作,以至于后世把诗人特别是喜欢发牢骚的诗人称为骚人。另一位是西汉的大学问家、文学家扬雄,他仿照屈原《九章》中从《惜诵》到《怀沙》,写了一篇《畔牢愁》。畔与离意思相近,牢愁也就是忧愁,这篇作品如今失传了,但是大家认为这也是一篇充满着不满情绪的经典著作。后人就把这两篇著作中忧懑的情绪称牢骚,后来并引申到把一切烦闷不满的情绪都称为牢骚。 人活着世界上总有很多不满意的事情,老话说,世间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如意的事少,不如意的事多,所以人们才常常说“祝愿万事如意”。凡是被祝愿的大多是难以做到的的事情,甚至实际上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不如意多了,就要烦闷,烦闷就不舒服,说出来就舒服一点,这就是发牢骚。人们还发明了一个词,“受气”,很形象。肚子里一包气,总是不舒服,不能老憋着,想放出来,放出来就好了。 好的领导者知道这种情况,就引导下属,给属下的老百姓适当的机会,把话讲出来,把牢骚发出来。也有的蠢人不懂得这一点。历史上最有名的蠢人之一是周厉王,他不让老百姓说他的坏话,派特务监视百姓,谁敢说他坏话就抓起来杀掉。一开始这种方法很有效,谁也不敢说怪话了,路上碰见也不敢打招呼了,只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道路以目”。周厉王很高兴。他的大臣召公告诉他说,老百姓的嘴,就像河里的水,只能疏,不能堵。可是厉王不听,结果被赶下台了。 当然,任何一个单位、一个地区,要想让大家有话就能够说出来,仅仅靠着某一位领导者的英明总不是可靠的办法,长久之计是要有一个好的制度以及畅通的管道,这就是民主的制度。 有了牢骚要能够发出来,当然,这种牢骚应当是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的问题。如果现实生活中不存在问题,而是自己虚拟地想象出来的问题,这就不大好了。有的时候实际生活中的一个较小的问题,被一而再、再而三地吐槽,往往会把问题放大许多倍,形成许多人共同的牢骚。你也发,我也发,好像问题真的很严重似的,这就很不好了。因为牢骚毕竟是一种负面的情绪,人老是沉浸在负面的情绪之中,总是没有好处的。我们说,把牢骚发出去,就轻松了一些。但是,如果满腹牢骚,老也发不完,总是负面情绪,而且不是现实存在的、是虚拟的、人为制造的负面情绪,这样的精神状态就很成问题了。 举一个例子吧。食品安全问题,现在有没有?有一点,不大。任何社会在食品上不可能绝对的安全,我们现在也是这样。但是,我们的食品安全并没有大问题,可以说是空前的好。可是,很多人不信,他们说,过去怎么没有这么多问题?过去很安全啊。其实,这就是一种错觉,与如今的相互发牢骚也不无关系。 中国的食品安全,几十年来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我小时候,也就是50年代的时候,食品安全问题很严重,小摊上或小店里那些东西很不卫生,常常用旧书、旧报纸包装小食品,这样,小孩子大便时拉出来一堆蛔虫是并不稀奇的事情。再说,那时候的书和报纸都是铅字印刷的,用现在的标准,铅元素许多都是超标的,用来包装食品更是容易进入人体。记得“困难时期”,我父亲从制革厂里分得一些从在水里泡了很多天的制革用的猪皮上刮下来的油脂,散发出油脂酸败的“哈喇”味道,这比炼好的地沟油要差不知多少倍,邻居们都很羡慕。那时候的主要矛盾是有没有吃的,能够把肚子填饱是人们最大的心愿,安全不安全基本上不在考虑之中。 那时候,得了痢疾、伤寒甚至霍乱,得了食源性疾病,病就病了,死也就死了。特别是小孩子,谁家不死孩子?更早的时候就更不用说了。 但是,不少人看不到这些,一味地骂食品添加剂,而却不顾食品添加剂是食品制造所必须的这个硬道理。好像全世界的食品健康专家、全世界的政府、什么世界卫生组织等等都是骗子,只有某几个日本的或者中国的声称食品添加剂有多大危害的什么人是有良心的。其实,肯往食品标签上写食品添加剂内含的那些正规大企业,问题一般都不大,而路边的小作坊,食品是否安全就很难说,有人却偏偏相信它,以为亲眼看到制作的便一定没有问题。还有的人一味埋怨地沟油,顶尖大学的教授自称是吃地沟油的命。我想如果真的知道在哪里吃了地沟油,那就应当去检举,如果没有吃,发什么无端的牢骚? 再举个例子,微信上很多人发牢骚,说众多外国籍明星(有文艺界、体育界的)是中国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而且言之凿凿,某人某人,如张海迪、邓亚萍等等。这样的谣言,人大或政协会议的发言人屡次辟谣,都郑重地说清楚了,没有这样的情况,但是,人们还是在传,微信上还在骂。很多人仍然在发这样的牢骚,他就相信这个。其实,他也应该想一想,我们国家这样大,人大、政协这么多人,何止“十手所指、十目所视”,谁能够一手遮天,让明显不符合规定的人进入到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去当代表做委员。 牢骚是一种负面的情绪,发牢骚只是反映负面情绪的一种方式,关键是应当去除这种负面的情绪。怎么去掉?那就是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去掉产生负面情绪的源头。人们产生负面情绪的原因往往很复杂,其中最主要的无非是以下两个:一个是个人受到不公正的对待,另一个便是看到社会上一些不良的现象。而无论是哪种情况,都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具体解决。要实事求是,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不要任意扩大、不要随便联想。如果不是正面提出来,而只是一肚子牢骚,到处说怪话,使自己成天沉浸在负面的情绪里而不能自拔,一方面是自己很痛苦,另一方面,也毒化环境,使更多的人感到痛苦,这实在不是一种好的选择。 古人说,牢骚太甚,必多抑塞。这样做对已对人,对于社会人文环境,都没有好处。像孔夫子那样“不怨天,不尤人,上学而下达”,才是真正明智的方法。
个人分类: 科教与社会|3054 次阅读|5 个评论
一句话牢骚。
杨丁丁 2015-8-26 13:54
生活总是起起落落。前一秒还觉得无比美好,后一秒就会觉得诸事烦多。 最近看了几期网络节目《奇葩说》。绝对是一个“不严肃”的“辩论”节目。主持人马东就是一个相声演员,再加上蔡康永、高晓松、金星这些伶牙俐齿,还有那么多“奇葩”的选手,整个就是一个喜剧战场。 在各种看似无厘头、撒鸡毛、泼鸡汤的段落中,偶尔能有一两个令人思考的瞬间,就已经是好的节目了。就像生活中那无尽的琐事中,偶尔闪光的片段就是让人无数次回忆的亮点。 这也是生活的一种规律,也是芸芸众生的路途。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 次阅读|0 个评论
违宪,呵呵(^_^)
热度 4 jiangming800403 2015-2-1 17:50
违宪的帽子的确有点大,其实如果自己发发牢骚,并没有采取或者准备采取反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政体系的行动,就不会有谁理会这种违宪行动。这也是民主和言论自由的边界。 只要我没有采取犯罪行动或者犯罪准备准备行动,公安局也不可能管我头脑中的犯罪构想。 但是一个强烈反对现有秩序的人的幸福感是不会有多高的。 作为教师总是像学生传递一种负面影响,这不是符合师德规范的,这将不利于学生的社会生活,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是张益唐,
个人分类: 教学相长|1534 次阅读|10 个评论
课堂牢骚---既要教育我们的教师更要教育领导
热度 20 lin602 2015-1-31 08:03
近期对大学教师在课堂上发牢骚的事,好象在媒体上及在管理上都有表现,科学网上也有博文。 这个问题如何看,我觉得是二方面的原因,一是教师方面有责任,更重要的学校与社会也有毛病。 社会上的不少贪腐我们没有办法,这是社会问题。那么在学校内部的层面上呢? 我觉得至少学校内部的层面上要做到公正公平,进行人文关怀,进行细致引导。资源、收入、考核、话语权等方面,中国的大学做得好吗? 教师们的牢骚,既要教育教师,更是要行动上教育与限制我们学校的各级领导们。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大禹治水都知道堵与疏相结合,难道我们的学校不知道这原理吗?
3437 次阅读|15 个评论
聪明人是不发‘牢骚’的
热度 10 lin602 2014-2-5 23:36
看到一句话,‘发牢骚是没有用处的’。 细细想想对呀,发牢骚有多少用处呢? 看看我们周围,凡是有出息、重要的领导与人才,都是聪明人,他们一般不会在公开场合发牢骚! 如果是领导,发牢骚的话,被上级领导知道,这个人的前途肯定完完了。 如果是教授,得到课题不少,如果对管理制度发牢骚,再说出点实情或内幕,被掌握经费的部门或领导知道,下次经费就别想了。 如果是小年轻,经常发单位或领导的牢骚,要想被培养,一般是与‘蜀道难相比美了’。 再想想,这些牢骚又有什么用呢? 不过,如果这个社会真是所有的人都没有‘牢骚’,这个社会也就是‘万马齐喑’‘死水一潭'了。 世界人类文明与文化的发展,经常是从不满开始,以牢骚形式出现,以广大人的意识的提高,最后再得到进步与发展。欧洲的文艺复兴,中国的五四运动,是不是这样的情况? 鲁迅的杂文与牢骚有没有点相似? 我经常欣赏不聪明的‘牢骚之人’。
4169 次阅读|18 个评论
听到一位老同志的牢骚后
热度 1 heitiedan2012 2012-11-19 23:13
今天,碰到一位老同志,对他最近听说的一些事情表现出很大的不满和气愤。其实要在别人看来,事情也许不算大,就是某个握有一定权力的人,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进入北京市第一牛的中学,与那里的校长想私下里做些交易,要聘那位校长做博士生导师。后来这事似乎没有弄成,但这位老同志仍然认为出现这样的情况很不像话。我想劝劝这位老同志,别为这种事气坏了身体,可是我找不到有说服力的话语。 佛教里讲果报,即所谓因果报应,但是在现实中,似乎并不都存在着什么报应不爽的情况。做了了善事的,不一定得到好的回报,而做了坏事的,也未必得到什么惩罚。因此,《红楼梦》里的王熙凤并不惧怕什么因果报应,为了贪图钱财,宁可害死两条人命。而且她也公开地说,不相信什么因果报应。高鹗的续书里倒是写出了王熙凤遭报应的结果,但很多红学研究者不承认高鹗的工作。87版的电视剧《红楼梦》倒是真写了所谓“哭向金陵事更哀”。可是电视剧里表现出来的真的是当时曹雪芹的初衷吗?不知道。 现在有像王熙凤这种想法的人不太少。他们也不怎么相信因果报应,他们也做了不少明明知道是不该做的坏事,但是他们似乎知道,没有什么冥冥中的神灵会惩罚他们,所以他们做起这种事来也没有什么顾忌。因此,也有人说,中国现在很多人敢做坏事,就是因为没有宗教信仰的约束,所以在他们看来,中国要是有了全民都信仰的宗教,那么我们的道德现状就会得到不小的改观。 我对此并不以为然。甭管信什么教的,都有干坏事的。东南亚国家信佛教,那还是小乘教的上部座,结果不是还有金三角贩毒集团,不是还有糯康来杀害无辜的中国船民。西方人信基督教或者天主教,那照样有坑蒙拐骗的罪犯,也照样存在拿枪滥杀无辜的极端分子。BBC里那位被捧得上了天的主持人,其实是最下流无耻的流氓分子。可见,以为宗教就能拯救中国人的道德缺失,不太像是个治病的良方。而且估计现在再要在全国范围内传播什么宗教也来不及解决社会存在的各种问题。 现在中国社会上存在的问题确实不少,特别是少数掌握有一定权力的人,利用手里的权力胡作非为,已经到了相当登峰造极的程度。除了严明法纪,基本没有其他的办法。可是如果法纪也成了黑恶势力暗箱操作的手柄,那就真的没有什么指望了。 从五十年代走过来的那一代人,其中有些人一提到社会上存在的不良现象,特别是某种掌握一定权力的干部,利用这个权力为自己的谋私而跟各色人等来做交易,简直就会气得发抖。这样的心情自然可以理解。可是光是生气肯定不解决任何问题,还是要想解决问题的办法。虽然我们都知道应该靠严肃法制来解决,但是我们也同样知道,现在的法制在执行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并不都能解决存在的所有问题。这就让人们处在一种可能会感到绝望的境地。这恐怕才是最要命的。正因为如此,所以才有亡党亡国之虞。 人们在面对这种环境的时候,往往会有这样几种态度。第一种是认为问题根本就没有那么严重,这样提出问题的人实际上是杞人忧天;第二种则认为问题确实很严重,但是基本也没有什么办法来解决,虽然有的人整天忧心忡忡,可是除了唉声叹气表现绝望之外,也没有什么作为;第三种认为反正也没有什么办法了,这些问题就不要去想了,能做好自己的事就不错了,操那么多心也没有什么用,到时候该怎么样就会怎么样,我们再瞎操心也没有什么意义;第四种则认为,想那么多干吗,你想管也管不了,瞎操什么闲心哪?第五种则认为,这个世界已经烂透了,不要想什么解决的法子了,最后就让它快点烂掉,就算了。这第五种看法虽然有点极端,但其实并不是持有这种看法的人的真的希望这个世界就这样垮掉。这恐怕还是表现出更多的无奈来。 尽管存在这样的无奈,但是人们从内心里还是很希望这样的问题能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其实用过去一句老话,第一反对,第二不怕。问题确实很严重,搞不好就会导致国家分裂,老百姓生活会更加贫苦,那可就真是到了万劫不复的程度了。我们当然要尽全力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对这样的问题,不可能指望在短时间得到根除,因为产生它们的过程就不是一朝一夕的。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只能咬紧牙关,硬顶着头皮去迎难而上。这是一个让人很难受的过程,可是又是我们不得不承受的过程。存在着这么多这么严重的问题,不硬着头皮去一个一个去解决,还能有什么别的办法吗? 解决这类问题,就跟人生道路上要解决很多其他问题的道理是一样的。往往没有什么解决问题的灵丹妙药。但是只要人们想解决这样的问题,而且必须要坚忍不拔,百折不挠,那么问题还是可以解决的。但这需要时间,需要代价,需要牺牲。 如果说,我们对解决这些问题还能有一些信心的话,那么就是因为全国人民的的大多数对这些问题是深恶痛绝的,他们对这些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是很不满意的。所以,如何把人民的这些力量团结起来,动员起来,使之凝成一股强大的力量,这才是非常重要的。
3069 次阅读|1 个评论
《无期休博(0~∞)》-----您们做您们的新思考,我休我的博……
热度 40 freefloating 2012-7-25 14:21
《无期休博(0~∞)》-----您们做您们的新思考,我休我的博……
日光之下再无新事…… 再见!!!!!!那些固执的思考,那些重复的咏叹,低俗的悲情演绎在我眼里毫无生趣…… 有事请通过其它方式联系……88 %---------------------------- 前标题二《博文推荐数少于77,不再发文》 前标题一《博文推荐数少于22,不再发文评论》 不是指的这一篇,是指的以前所有的,您们慢慢看哈,我先矫情着…… 要知道有些人的博文我是通读了的,有些人的博文我是紧跟的,有些人的我是撷英走过一遍的……怎么相同的待遇求而不得呢? 哈哈,who cares? i care! Sometimes I want to disappear and see if anyone would miss me. For sure i will be back no matter who cares or not …… Just like "Grey Wolf": "I'll be back, annoying little goats!" 鳗鱼效应:有那么一个招人讨厌的家伙,对保持身心健康有利…… http://baike.baidu.com/view/252529.htm?func=retitle 到底是鳗鱼、鲶鱼还是狗鱼? 水太混了,鱼太多了,搅和不动了,自生自灭吧…… %------------------------------------------ S:由于肖子LRJ将批评我的博文设为好友可见,导致我无法评论,而他拒不给我申诉的机会,虽然我本来打算精品打造几篇《谁是科学网最可爱的男人》《奥数PK网络游戏》《我是怎么趟博物馆的》……的博文,我决定继续生气,继续休博,只做评论,由此原因造成我的原创秘密不能在有效期被公布或者被永久封存的后果,均有肖子负责。 特此声明! PS:您可以要求科学网做个调整,好友可见应该是配套好友评论,怎么能好友可见却连好友也不能评论呢?这个不合理啊?对待不合理的 卍卐民意 您都是怎么行动的?我拭目以待…… PPS:对待不作为,一般您猜会有什么后果? PPPS: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3772do=blogid=597024 PPPPS: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3772do=blogid=598257
个人分类: 微博宏论|5461 次阅读|170 个评论
终于知道写综述是如此的难
热度 1 qtm315 2012-6-14 23:41
马上该开题了,现在是不分白天黑夜的写开题报告,如此的难啊...
个人分类: 杂论|2210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曾国藩家书》之致诸弟·劝宜力除牢骚
blueice1126 2012-4-18 19:05
今日看到《曾国藩家书》之致诸弟·劝宜力除牢骚,感叹自己也牢骚太盛,应决然去之。 吾尝见朋友不中牢骚太甚者,其后必多抑塞,如吴(木云)台凌荻舟之流,指不 胜屈。 盖无故而怨天,则天必不许,无故而尤天,则人必不服,感应之理,自然随之。 温弟所处,乃读书人中最顺之境,乃动则怨尤满腹,百不如意,实我之所不解。以后务宜力除此病,以吴(木云)台凌荻舟为眼前之大戒。 凡遇牢骚欲发之时,则反躬自思,吾果有何不足,而蓄此不平之气,猛然内省,决然去之。 不惟平心谦抑,可以早得科名,亦一养此和气,可以稍减病患。万望温弟再三细想,勿以 吾言为老生常谈,不直一哂也。 王晓林先生在江西为钦差,昨有旨命其署江西巡抚,余署刑部,恐须至明年乃能交 卸。袁漱六昨又生一女,凡四女,已殇其二,又丧其兄,又丧其弟,又一差不得,甚矣 穷翰林之难当也!黄麓西由江苏引入京,迥非昔日初中进士时气象,居然有经济才。 王衡臣于闰月初九引见,以知县用,后于月底搬寓下洼一庙中,竟于九月初二夜无 故遽卒。先夕与同寓文任吾谈至二更,次早饭时,讶其不起,开门视之,则已死矣。死生之理,善人之报,竟不可解。 邑中劝捐,弥补亏空之事,余前己有信言之。万不可勉强勒派。我县之亏,亏于官 者半,亏于书吏者半,而民则无辜也。向来书吏之中饱,上则吃官,下则吃民,名为包 片包解。其实当征之时,是以百姓为鱼肉而吞噬之,当解之时,则以官为雉媒而播弄之。 官索钱粮于书吏之手,犹索食于虎狼之口,再四求之,而终不肯吐,所以积成巨亏。并非实欠在民,亦非官之侵蚀人已也。今年父亲大人议定粮饷之事,一破从前包征包解之 陋风,实为官民两利,所不利者,仅书吏耳。即见制台留朱公,亦造福一邑不小,诸弟 皆宜极力助父大人办成此事。惟损银弥亏,则不宜操之太急,须人人愿捐乃可。若稍有勒派,则好义之事,反为厉民之举,将来或翻为书吏所藉口,必且串通劣绅,仍还包征包解之故智,万不可不预防也。 梁侍御处银二百,月内必送去,凌宅之二百,亦已兑去。公车来,兑六七十金,为 送亲族之用,亦必不可缓,但京寓近极艰窘,此外不可再兑也。书不详尽。余俟续县。 国藩手草。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777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的未来是个梦
热度 1 gloria76 2012-4-11 19:34
我的未来是个梦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的未来是个梦 今天上午,在网上遇到了我的大学同学,聊起了中考计算机课程的事情。他正好负责这块,说现在正忙,因为要准备中考的计算机考试了。我了解了一下,现在的初中生学的计算机知识,那是相当的全面,有基础知识,网络知识和语言编程,如:word、powerpoint等office内的内容,还有windows的内容等等。我很吃惊,也很害怕,我说我快要下岗了。原因是,我在大学里就是教计算机文化基础的,讲授内容也是windows,office等相关内容。现在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初中生都掌握了,还要我们大学里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老师干么? 下午,期望好久的岗位聘用公示了。结果在意料之中,但看到结果时,仍然有种心痛的感觉。岗位竞争到底拼的是什么?无论是科研能力还是教学能力都不落后,为什么没有竞争上?因为不食人间烟火的人得到的票不多。现在无论干什么,都要投票以显示公开、公平、公正。有利害关系的人投票真的会公平、公正吗? 我的未来是个未知数,我好想继续做个学生,乖乖地听话就好!努力地学习就好!
个人分类: 生活|74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寒竹:知识阶层情绪不等于大众民意
dthome9180 2010-12-10 08:48
版权问题,原文不能粘贴,仅提供连接 http://opinion.huanqiu.com/roll/2010-12/1328173.html
个人分类: 时评转载|2009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苑星空
ayounger 2010-9-23 10:08
科苑星空上不了了,秋蟹肥了。自己虽然是个斑竹,倒乐得清静,或许是缺乏责任感吧。至少本版的所有资料都在电脑里存着,可以随时看。本来是准备把04年开版到现在大家发表的所有东西,整理好做个文集,不知道是否还用得上。 BBS上的东西可以下载到硬盘上作为备份,可是整个互联网的东西呢?据说当初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想把整个互联网的东西下载下来分析,不过只得到一百万美金,只好买一些pc机,到车库里开公司。即便是发展到如今,Google也还没能存储整个互联网,但它对整个互联网的分析整合却是无与伦比的,不断应用的变革更是激动人心。当我正准备进入这激动人心氛围时,却发现自己成了马里奥大叔,马里奥大叔可以踩蘑菇,能够撞倒墙,能长大,还能有武器,我却不能。嘿,原来自己还是山寨马里奥,真对得起咱这张脸。每天google的搜索结果大部分被重置,每天要找资料的国外网站绝大部分登不上,每天都发现能够使用的马里奥招数越来越少,莺莺耳语不可闻,套可套,已非常套了。 听说鲁迅的文章从课本里下架了,听说而已,我没有亲见。对于鲁迅,主要的感觉就是晨读的时候,声振屋瓦、排山倒海令同学侧目啊(而当读李白的诗的时候,同学们貌似都想奔出教室)。鲁迅也是自己生命道路上的一部分,为了忘却的纪念,引用一句他的话吧:我向来不惮以最坏的恶意... ...
个人分类: blog|6427 次阅读|1 个评论
对大型运动会,发几句牢骚
lixuekuan 2010-8-27 11:45
中国富裕了,世界上很多大型活动在中国举行的越来越多,这是好事呀。让外国人到自己家看看我们大城市的装修、看看我们的衣柜,我们不是东亚病夫了,我们站起来了! 是呀,我们的腰杆硬了,我们不需要再对洋人卑躬屈膝。要给世界展示我们的强大,我们的和谐,我们办大型活动的能力。 所以在举办这些活动前,要美化市容,要清理闲散人员,要........很多。 在这些要.......很多里就有对化学品运输的限制,这对我们进行化学、化工研究的可不是什么好事。奥运会前,3个月不允许运输化学品的车上路,使得我们进行的实验没有了原料,没有办法只能停工,带课题组所有职工和研究生去云南玩了10天,等待举世无双的北京奥运会圆满结束,皆大欢喜! 没有想到马上进行的亚运会和我有什么关系,尽管上个月去广州看到到处修路,粉刷门面,刚刚硬化的人行道又挖掉换成花岗岩,这种浪费让我这山沟里的人心里很难受,可人家有钱呀。 可昨天实实在在知道了广州亚运会和我是有关系的,我要发一批催化剂到广石化,可没有人敢接这活,因为这是归化学品类的。可工厂急用,不发工厂要停产,如果停产就不能再开了,因为在亚运会期间不允许新开化工装置。 这可把我急坏了。解释半天也没有用,司机说运管部门没有人懂这些,抓住就是扣车、罚款。 开证明这不是危险品,无毒、无味、不燃烧、不助燃、更不爆炸。到处盖章,总归给运了,谢天谢地。 心情刚刚好点,今天组里人告诉我,南京的实验要推迟。因为南京爆炸后现在查得很紧,工厂不敢开我们的实验装置。嗨....................下届青年奥运会要在南京举行呀! 难事真多呀!
个人分类: 美图欣赏|3934 次阅读|12 个评论
发牢骚和做事情
longfo 2010-7-8 14:03
这几天联系了几个做公益的朋友,一个是做禁烟的,一个是做西部教育的,还有几个对于公益感兴趣的,几天下来,我感到沉重的责任感。交流以后,我觉得,牢骚要发,事情也要做。 首先是发牢骚。不平则鸣,这是古人说的一句话,很有道理,现在很多人在讲,要民主化,但是有了问题很多人选择保持沉默,害怕枪打出头鸟。所以连牢骚都不敢发的民族是很可怕的。但是牢骚也要看如何发,有时候势如燎原,牢骚引出来了问题,也是个麻烦。在历史上,晁错就是个发牢骚失败的典型个例,成为了政治的试金石,牺牲品。所以,发牢骚是对的,是表达自己意愿和对于事物评判的途径,但是发牢骚也要讲究策略,既要出现效果,还要保全自身。 科学网可以作为发牢骚的地方,但是也要注意这是网络,事件的叠加效应很明显,所以,牢骚要常发,方法要得当,结果要控制在自己可以掌控的范围内。 第二个要做。我发现很多人私下里发发牢骚还可以,如果要他去做,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究其主要原因还是能力有限和自己不想付出,还有就是发牢骚的权限大,但是做事情的权限小。我总体感觉,事情还是要一点一点的做,不能指望国家来解决所有的问题.在上海有一群热血青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一些,这是很好的.所以,我们发牢骚和做事情最好要搭配好,不能说得是一套,做的又是另外一套,这个就很麻烦. 所以,我们做和说要统一起来,这样的话,我们看了博主的博客以后就知道他要做什么,可以帮忙的就可以帮助他,这就是牢骚的好处,其实也是求救的信号. 但是很多博主发的牢骚改变不了现实,这就是问题的症结,如何改变这个现状呢,我觉得看看自己能做什么,再写博客,未尝不是一个好办法.这样也是一举多得,既可以发牢骚,还可以整合科学网博客的资源,岂不美哉.
个人分类: 呼吸生理和社会|2740 次阅读|2 个评论
‘发牢骚’表明心还是‘跳’的
lin602 2010-4-4 18:45
科学网上有不少博文是发牢骚的。有的读者觉得说说高校及社会的弊端挺好的,觉得文章的二个功能,一是歌颂,二是揭露。也有的读者觉得发牢骚不好,后种意见会出现在跟帖与写帖之中。 不发牢骚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对现状比较满意,觉得挺好的,其中一些人过得挺好,有权有利有名气,所以满意,还有一种人是不太清楚,到学校的时间短,对其中一些事情不了解,还有一种学者是钻心于学术,其他事情基本不问不知。 还有一种情况是管他学校如何,关我啥事情?反正我也没有权,说话也没有人听,管也是白管,不如省点力气做点生意,炒点股,喝点酒,甚至就是打打扑克麻将,开车到处玩玩,别人能过我也能过,天塌下来我只是其中一个,更何况塌不下来。 哀莫大于心死。对学校的事情关心已经不存在了。 发牢骚,说明这个人还在意学校,还关心学术,对教学科研还是担心的。心还是跳的。仔细看看发牢骚的学者,我觉得都是关心学校及学术的学者。我坚信!
个人分类: 未分类|2765 次阅读|2 个评论
炒蛋的时代
siccashq 2010-1-7 11:52
有时候想能拿到100万的项目又如何,自然科学基金也只不过30万上下,而市场上的房子每平方米动辄上万,处在这个现实中的科研分子是不是都琢磨着如果把科研经费化为己有呢?实业被泡沫经济拖累,还会有多少人尊重技术?投机比实干更容易带来财富,还会有几人会不放弃良知?价值倒置,知识贬值。很多城市边缘的农民也因为迁居变成千万富翁,而大批青年人却进入城市变成百万负翁。海归者选单位首先看房贴几许,大学招聘拿着千万钞票吹气球。这真是炒蛋的时代! 一点牢骚,看客莫怪。
个人分类: 其他|2984 次阅读|2 个评论
少点悲观牢骚,多一点实际行动
chyq721 2009-6-1 11:13
读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心情一点都不糟糕,反而当作自己行为的反思教材,有了它,日省三遍起码有方向。当然,我真切的体会到柏杨对中华民族的拳拳之心。 今日,读了嵇少丞老师的博文《白岩松炮轰中国人的人性》。一方面读出嵇老师对国家民族的深爱,另一方面我读出一份无奈,以及这份无奈背后的悲观。 而我最讨厌悲观,难道就不能化悲愤为力量? 柏杨先生以为导致中国人丑陋本性的根源之一就是上一辈人总是将自己的理想交付给下一辈人。凭什么要将民族振兴的理想交付给下一辈人?自己不尽到瞑目的努力,就没有资格将理想交付给后一辈人!!! 尊敬的长辈们,您可以抒发您对现实的不满,那也仅仅是现实与您心目中美好期望的差距而已,您可以因为这个差距而心生悲观,但是为什么就只能传递这份悲观,而不能传递将悲观化为力量的决心呢?其实白岩松先生正是在寻找将悲观化为力量的路径,为何要说他是悲观的,为何要认为他是在炮轰中国人的人性? 年轻人要的是长辈们鼓励的眼神,不是亘在眼前大谈未来之艰难。难又怎样!!作为一个知识分子,没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辛劳,那就应该承受住现实与理想之差距的痛苦,就应该承担将这份差距缩短的无边际工作。 我真的越来越佩服李小文老师,他并不是对现行制度的悲观,而是用实际行动推动科技评价体系朝着好的方向发展。这里这么多号称是大牛的老师又有几个付出了实际行动?李老师才是对国家爱过之后,付出实际行动的。 所以,科学网并不要科学界的牢骚,不需要知识分子将自己理想横亘在现实面前时不切实际的抱怨,科学网就是需要实际推动中国科学发展的想法与建议。我是一个在读博士生,没什么太大的影响力,但是我有选择积极向上,努力奋斗的权利,为的是将来中老年时,不像现在科学网的老师们一样只有抱怨和牢骚。实际行动起来吧,让科学网推出一个民间科技评价体系,方是科学网知识分子对中国真正的爱!!!
个人分类: 胡思乱想|5132 次阅读|1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13: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