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DRIE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黑硅表面性质对杀菌效率的重要影响
nanomicrolett 2019-4-17 13:08
【引言】 高效抗菌表面 的研发是生物医学领域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自然界中蝉和蜻蜓等昆虫的翅膀具有奇妙的纳米结构,为设计和大面积制备抗菌表面有很大启迪。纳米结构表面的 杀菌活性 与 几何形状 和 表面润湿性 等特定参数相关,相关机制缺乏深入的研究。 本文亮点 1 用深反应离子刻蚀方法成功制备了三种类型的黑硅(bSi)表面,表面的柱状尺寸范围为高:652.7–1063.2 nm;密度:8–11 tips /μm 2 。 2 当表面微柱阵列高度较高(1000 nm)、密度较低(8 tips per/micro;m 2 )且分散不佳时,黑硅表面抗菌性能明显下降。 内容简介 澳大利亚Swinburn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的Elena P. Ivanova教授 等人,用深反应离子刻蚀方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纳米尺度参数(纳米微柱阵列的高度和密度)的黑硅表面,研究了这些参数的差异对表面的抗菌性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基底表面纳米构型的细微变化会大大影响抑菌性能。 图文导读 1 黑硅表面纳米柱的识别和检测 一个典型的三层反向传播神经元网络包括输入层、隐藏层和输出层三部分。 隐藏层中共有24个神经元被利用。输出层由两类神经元组成:E(柱间的空区域)和P(柱尖),其中对每个像素及其邻域进行了分类。根据样本bSi-1创建了14幅图像,分别关注七个P区域和七个E区域。 2 黑硅表面纳米结构的比较分析 对黑硅表面纳米结构进行光学,AFM和SEM表征。结果显示纳米柱在所有bSi表面上的呈随机分布。 对黑硅表面的俯视SEM图像的FFT分析证实了纳米柱的各向同性,表明柱之间平均距离的变化导致了FFT图像中的较宽的环晕现象。 3 黑硅表面的抗菌效率 研究表明单个表面的纳米形貌参数都不能与杀菌活性的变化直接相关,但通过组合不同参数可以实现最高的杀菌效率。 作者简介 主要研究领域 : 平面微器件的设计、制造和操作;微/纳米/环境中生物分子和微生物的固定;宏观/微米/纳米结构表面的细菌相互作用。 主页链接: https://softmat.net/t2t_products/ivanova/ 关于我们 Nano-Micro Letters是上海交通大学主办的英文学术期刊,主要报道纳米/微米尺度相关的最新高水平科研成果与评论文章及快讯,在Springer开放获取(open-access)出版。可免费获取全文,目前免收版面费。
2534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5 11: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