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追认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纪念胡先骕(30):关于追认胡先骕先生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建议(
livingfossil 2009-12-1 05:53
纪念胡先骕(30): 关于追认胡先骕先生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建议(全文版) 关键词:追认;胡先骕;中国科学院;院士;建议 ----------------------------------- 关于追认胡先骕先生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建议 (全文版) 中国科学院第六届学部主席团及执行委员会: 值此2009年度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之际,我谨以一名科学工作者的名义向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及执行委员会建议:启动一项特别增选程序以追认已故著名植物分类学家胡先骕先生(1894-1968)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本项提议的目的在于:充分肯定胡先骕先生为发展我国植物科学事业所做出的杰出贡献,认真贯彻中国科学院唯实求真、协力创新、科学民主、爱国奉献之办院方针,大力弘扬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大力提升学术公信力,永远激励我国科学工作者发奋图强,为不断提升我国科学研究的综合实力与国际竞争力而勇于创新。鉴于胡先骕先生系中正大学首任校长和中央研究院首批院士之特殊身份,本项提议对促进海峡两岸科学与文化的交流和合作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胡先骕先生生平简介 胡先骕(1894-1968),字步曾,号忏庵,祖籍江西省新建县。1909-1913年在京师大学堂预科学习。1913-1915年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农学院森林系学习,获农学学士学位。1916-1918年任江西省庐山森林局副局长。1918-1922年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农林专科教授。1922-1923年任东南大学农科教授,兼生物系主任。1923-1925年赴美国哈佛大学学习,专攻植物分类学,获硕士和博士学位。1925-1928年任东南大学教授和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植物部主任。1928-1932年与秉志先生合作在北京创办静生生物调查所(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前身之一),任该所植物部主任。1932-1940年任静生生物调查所所长。1932年协调静生生物调查所与江西省立农业院合办庐山森林植物园。1933年发起建立中国植物学会,1934年任该学会会长。1940-1944任中正大学校长。1946-1949年任静生生物调查所所长。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28-1949年还曾兼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生物学系教授。1950年,静生生物调查所植物部和刘慎谔领导的国立北平研究院植物研究所合并,组建中国科学院植物分类研究所(1953年改名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1950-1968年任中国科学院植物(分类)研究所研究员。文革期间胡先骕遭受严重冲击而中断研究。1968年7月16日胡先骕在北京逝世。1979年胡先骕获得平反。1984年7月10日胡先骕先生的骨灰安葬于庐山植物园。 二、胡先骕两次落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的历史遗憾 胡先骕先生是国际著名的植物分类学家,我国现代植物科学事业的组织者和奠基者之一。他是文理兼通、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学者,堪称名副其实的学术大师。 胡先骕先生著作等身,出版著作20多部,发表有关植物学论文140多篇(附件1)。他在文学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特别是在诗词方面著述颇多(附件2)。1948年他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批81名院士之一(附件3)。1949年北京和平解放之后,胡先骕留在北京,继续他的科学研究。然而,由于反对李森科的非科学理论和有关政治倾向,胡先骕在1955年和1957年的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遴选中落选(附件4、附件5)。这种结果在某种程度上真实地反映了冷战时期中国科学院早期学部工作不得不面临的种种客观形势。 根据1954年1月28日政务院第204次政务会议之精神,中国科学院正式启动成立学部之工作。自1954年7月起全国开始学部委员的推荐工作,历时1年。1955年5月9日,中国科学院在最初上报的一个238名学部委员名单中本来是有胡先骕的,但在最后确定的233人名单中拿掉了胡先骕等几个人。现在看来,胡先骕这次落选与他不畏高压而公开反对李森科的伪科学有关,这是可能的直接诱因。虽然在20世纪50年代初,前苏联已有科学家对李森科的非科学理论进行了批判(如苏卡高夫等),但在中国科学界,公开对李森科理论进行批判,胡先骕是第一人。 应四川大学方文培先生和西南师范学院戴蕃瑨先生的联名函请,胡先骕于1954年开始编写《植物分类学简编》一书,作为学生攻读植物分类学的入门教材,也适作中学教师和农林干部的参考书。该书第一版于1955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虽名为《简编》,但内容极为翔实,涉及的理论问题也较多,并附有精美插图164幅,是一部较理想的植物分类学教科书。 可是,《植物分类学简编》出版后不久,却引起对胡先骕的一场批判。原因是,该书在第12章植物分类学的原理有关种的新概念一节中,评论了当时苏联农业科学院院长T.Д.李森科(Лысенко)发表的《关于生物学种的新见解》。胡先骕认为:李森科的错误见解所以能风行一时,是由于政治力量的支持。他认为苏联不应接连报道黑麦产生雀麦,橡胶草产生无胶蒲公英,作物产生杂草,白桦产生赤杨,鹅耳枥产生榛,松产生枞,甚至向日葵也能产生寄生植物列当等错误内容。胡先骕是针对李森科一些不符合现代科学的所谓新见解而加以评论的,很难看出有什么欠妥之处,后来的调查研究也证实了李森科的这种新见解的虚伪性。但当时胡先骕却遭到严厉的批判。在批判会上,一些人批判《简编》具有严重的政治性错误,说他鼓吹唯心主义思想,是一个坚持摩尔根反动遗传学的科学家,并进而上纲为诋毁苏联共产党和政府,反对共产党领导科学等;有人甚至责难中国科学院和高等教育出版社也犯了错误。发行1年的《植物分类学简编》也因此而被禁止出售。但胡先骕对这一过左的论调置之不理,始终未承认自己的学术观点有任何错误。 1956年4月,毛泽东同志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为了贯彻这一方针,中国科学院和当时的高等教育部联合在青岛召开了遗传学座谈会。不同学派在会上各抒己见,对几十年来世界上两个学派争论不休的理论问题进行了缜密的讨论。从此,中国遗传学界一家独鸣的沉闷空气被冲散了。此前,胡先骕曾上书党中央,建议在高等学校恢复讲授摩尔根学说的理论。在毛泽东同志召集的最高国务会议上,胡先骕应邀列席听取了毛主席《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初次报告。会上,毛主席说:谈家桢、胡先骕关于在大学恢复讲授摩尔根学说的建议,有利于学术上贯彻双百方针。随后,青岛遗传学会议便决定在大学正式恢复开设摩尔根学说的遗传学课程和开展对这一理论的研究。不久,胡先骕应上海复旦大学聘请在生物系举办讲座。《植物分类学简编》经一年修订补充后,也于1958年改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再版问世。 1957年中国科学院增选学部委员,胡先骕又被列为候选人,但再次落选。一个人的命运与他(她)的性格和他(她)所处的历史时代息息相关。胡先骕性格直率,锋芒毕露,不畏高压而公开反对李森科的伪科学,反映出先生学术广博、求实唯真的科学精神,值得后学敬仰和学习。 三、胡先骕先生的科学贡献 1.植物(生物)分类学的重要贡献 (1)大规模调查、采集植物标本 为了合理开发和利用我国的丰富植物资源,1919年秋,胡先骕决定进行一次大规模采集标本和调查植物资源的活动。此次调查得到了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沈阳高等师范学校等7所高等学校和24所中学的支持。他在浙江天台、雁荡、松阳、遂安、西东天目山一带采集大量植物标本。翼年春季,他来到江西吉安、赣州、宁都、建昌、广信和福建武夷山区,在历时半年多、行程万余里的考察与采集中,获得多以万计的植物标本。胡先骕是继钟观光之后进行大规模野外采集和调查的第二位学者。全部腊叶标本经整理鉴定后,于1921-1922年相继写出《浙江植物名录》、《江西植物名录》(附福建崇安县植物)和《江西、浙江植物标本鉴定名表》,并陆续在《科学》杂志上发表。 (2)编著《中国种子植物属志》 1923年秋,胡先骕再次赴美入哈佛大学深造。他在哈佛大学阿诺德树林园(ArnoldArboretum)用两年多的时间(1923-1925)把该园自1899年起从中国西部和中部采集并运走的植物标本,以及国外各期刊杂志中登载有关中国植物的科属记录逐个进行检索,整理编写成一部《中国种子植物属志》,作为博士学位论文。该论文成为我国植物学者开始学习研究植物分类重要文献。 (3)创立被子植物分类的新系统 1950年,胡先骕根据多年的研究,提出并发表了《被子植物分类的一个多元系统》。他对被子植物亲缘关系的研究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不仅在目与科的排列上有重大的变更,而且对若干科的分合,也有新的处理。此外,他还整理出一幅被子植物亲缘关系系统图。其主要论点是被子植物出自多元,即出自15个原始被子植物。这是首位中国植物分类学家提出有自己独立见解的被子植物分类新系统。胡先骕认为这个分类系统并非完美无缺,希望在古植物学和植物形态学研究有新的发现时,再继续加以修改。这体现了他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 (4)生物大类群的新分类系统 1965年胡先骕在国际著名的生物分类学刊物Taxon发表《生物大类群的新分类系统》(Themajorgroupsoflivingbeings:anewclassification)这篇研究论文。根据当时的研究工作进展和生物学理论,他认为应将生物界划分为两个超邦:①Protobionta(原始生物超邦):包括立克次氏体、病毒、噬菌体等;②Cytobionta(细胞生物超邦):包括细菌邦、真菌邦、植物邦(藻类亚邦、苔藓亚邦和维管束植物亚邦)和动物邦。 2.古植物学的贡献 胡先骕先生不仅对现代植物分类学有很深的造诣,而且对古植物学也情有独钟。他是我国第一位从事化石植物研究的现代植物分类学家,是古今结合的典范。位于山东省临朐县境内的山旺盆地中新世(距今约1500万年)硅藻土地层富含动植物化石。1935年我国著名地层古生物学家杨钟键教授(1897-1979)和他的同事们在该地层采集到大量动植物化石,杨钟键将植物化石交给胡先骕研究。1937年6月,即在抗日战争爆发前夕,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Berkeley)分校的钱耐教授(R.W.Chaney)(1890-1971)应邀访华,赴山东省临朐县采集山旺植物化石标本。胡先骕和钱耐合作,共同研究了山旺植物化石,发表中国新生代植物研究的第一本专著《中国山东省中新世植物群》(AMioceneflorafromShantungProvince,China)。该专著的第一部分研究成果曾于1938年11月在美国卡耐基研究院第507号出版物上发表,第二部分成果于1940年10月在该研究院第527号出版物上问世,同年,中国古生物志新甲种第1号重印了这两部分研究成果。该专著是系统研究山旺中新世植物群的奠基之作,开拓了我国古植物学研究新领域,是我国乃至远东地区新生代植物研究的划时代性巨著,至今它在国内外仍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3.活化石水杉的重大发现震惊世界 1948年胡先骕和郑万钧(1904-1983)在《静生生物调查所汇报》上用英文对活化石植物----水杉之重大科学发现进行了研究报道。毫无疑问,这一重大科学发现是我国植物学家对20世纪世界植物学和古植物学所做出的最杰出的贡献之一。活化石水杉的发现并非纯属偶然,它在某种意义上体现了胡先骕注重古今结合的学术思想。 1941年,日本古植物学家S.三木茂博士(ShigeruMiki)(1901-1974)根据日本上新世地层中的植物化石,在日本植物学杂志上发表了一个当时以为已经绝灭的化石植物新属---水杉属。 1946年胡先骕在《记中国老第三纪的一种水杉》(NotesonaPaleogenespeciesofMetasequoiainChina)一文中对化石水杉和现存水杉进行了比较,该文于同年12月在《中国地质学会汇报》上发表。值得注意的是,胡先骕在这篇文章中还特别提到他将和郑万钧联名发表一篇有关水杉现存种(alivingspeciesofMetasequoia)的研究论文。 1948年9月,胡先骕在《美国纽约植物园园刊》上发表《活化石水杉在中国是怎样发现的》(HowMetasequoia,thelivingfossil,wasdiscoveredinChina)。这一重大科学发现引起了全世界植物学家和古生物学家的震惊。 4.植物学科建设的贡献 (1)创办科研和教学机构 为了发展我国的近代生物学事业,1922年他与秉志(1886-1965)、钱崇澍(1883-1965)等在南京共同筹建了我国第一个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胡先骕任植物部主任,主要领导并参加华东和长江流域各省的植物采集和调查研究工作。1923年,国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并入国立东南大学,胡先骕任农科的植物学教授,创办了中国大学第一个生物学系,并兼任系主任。 1928年,胡先骕与秉志等人在尚志学会和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的支持下,于北京创办了静生生物调查所。建所初期,秉志任所长兼动物部主任,胡先骕任植物部主任。自1932起胡先骕任静生生物调查所所长。该设有动物标本室、植物标本室、陈列室、图书室和动植物实验室,并定期出版《中国植物图谱》(胡先骕、陈焕镛)、《中国蕨类植物图谱》(胡先骕、秦仁昌)、《河北习见树木图说》(周汉藩)和《静生生物调查所汇报》。科学研究人员已由成立时的10余人发展到50余人。胡先骕历年派人到河北、山西、吉林、四川、云南和海南等省去调查和采集标本,并进行鉴定研究。静生生物调查所成为20世纪上半叶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的自然科学研究机构之一。 为了创建我国自己的植物园和发展我国的经济植物,1932年,在胡先骕的倡议和亲自指导下,得到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的赞同和支持,静生生物调查所经与江西省立农业院协议合办庐山森林植物园。1934年,园址最后决定建在含鄱口北麓。植物园原占地面积近万亩,为亚热带山地最理想的园地,也是我国最大的植物园。不仅有天然林、人工经济林,也有风景林和生态区,既可用作开展林木的利用和研究,又是研究植物学的一个良好基地。胡先骕委聘秦仁昌为第一任庐山森林植物园主任,并及时派陈封怀赴英国进修2年,回国担任园艺技师。经秦仁昌和陈封怀的辛苦经营,数年后,庐山森林植物园成为我国研究园林植物的重要基地。同时也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植物园科技人员。 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爆发。年底,北平成立了临时政府。这时,有人邀胡先骕出任伪职,遭他拒绝。但静生生物调查所的大楼被日军看中,恐难以保存。胡先骕于1938年急派蔡希陶等人,赶赴云南找到俞德浚共同组织后方基地,获云南省政府教育厅的资助,在昆明黑龙潭创建了云南农林植物研究所(即现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前身)。抗日战争时期,该所成为静生生物调查所部分员工的聚集点,甚至庐山植物园的大部分员工后来也疏散到云南。由于胡先骕的远见卓识,保留住了一支造诣很深的科研队伍及一大批珍贵的图书、标本和科研资料。 (2)成立中国植物学会 中国植物学会(TheBotanicalSocietyofChina)的成立不仅是我国植物学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世界植物学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中国植物学会的发起和组织工作开始于1933年仲夏。发起人有胡先骕、辛树帜、李继侗、张景钺等19人。胡先骕先生认为,成立学会的目的是互通声气、联络情感、切磋学术、分工合作,以收集腋成裘之效,并普及植物学知识于社会,以收致知格物,利用厚生之效。1933年8月20日,在重庆北碚中国西部科学院召开中国植物学成立大会。1934年8月21-27日中国植物学会在江西庐山莲谷举行第一届年会,与会代表推选胡先骕为中国植物学会首任会长。在这次年会上,胡先骕提议用自己的力量着手编纂《中国植物志》,可惜由于种种原因这个重要议案迟迟没有付诸实施。 中国植物学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近代植物学的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标志着我国植物科学工作者开始独立自主地从事祖国的植物学研究事业。 (3)创办植物学期刊 1929年在北京创办《静生生物调查所汇报》(BulletinofFanMemorialInstituteofBiology)。震惊中外的活化石水杉经过胡先骕和郑万钧的仔细研究于1948年在该刊正式发表,这篇杰作至今仍在科学界广泛引用。 我国第一份中文植物学季刊《中国植物学杂志》创办于1933年,胡先骕为总编辑。1934年3月《中国植物学杂志》第1卷第1期在北京正式出版,该刊由中国植物学会编辑发行。总编辑胡先骕先生为刊物的正式出版撰写了《发刊辞》,刊物的定位是半通俗式,主要任务是普及植物科学知识,培养公众对植物学的兴趣。《中国植物学杂志》的出版有利于促进现代植物学在中国本土化的历史进程。 西文植物学期刊《中国植物学汇报》(BulletinoftheChineseBotanicalSociety)创办于1934年,该刊发表的一切著作限用英语、德语或法语撰写;研究论文(originalarticles)的接受与发表极其严格,要求研究论文的内容与各国重要植物学研究内容相等。这份刊物的出版为我国植物学走向世界创造了条件,也为当前我国学术期刊如何实现国际化与本土化提供了有益的历史借鉴。 胡先骕为该刊积极撰稿,他的论文《中国和北美东部木本植物的比较》(AcomparisonoftheligneousfloraofChinaandeasternNorthAmerica)于1935年底在该刊发表。这篇研究论文至今仍被广泛引用,属于研究东亚北美植物间断分布的一个经典之作。东亚北美植物地理关系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科学问题,胡先骕是研究这一科学问题的第一位中国学者。 (4)植物科学教育与人才培养 1918年,年仅24岁的胡先骕受聘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农科教授,讲授植物学,从此开始他漫长的植物科学教育生涯。他先后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正大学(南昌大学和江西师范大学之前身)、复旦大学从事教学工作,为发展我国植物科学事业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材。 ①编写植物学教材 为了使中国的大学生能够读到由自己国家的科学家编写的大学教材,胡先骕与邹秉文、钱崇澍于1922年共同编著了我国有史以来的第一部专供大学生物系学生使用的中文《高等植物学》。该书于1923年由商务印务馆出版,全书462页,插图306幅,书末附有英汉名词对照表。书中的内容比较新颖,还改正了以前从国外植物学版本中转译过来的欠妥名称和名词。当时,我国还没有中文本的《植物学》教科书,该书即成为国内各大学的主要教材,在教育界的影响很大。 1951年胡先骕编写了《种子植物分类学讲义》,由北京的中华书局出版。1954年胡先骕编写的《植物分类学简编》一书,是一部优秀的植物分类学教科书。 ②主持中正大学 1940年,原江西省主席熊式辉在江西省兴办中正大学。胡先骕于同年10月赴江西泰和就任该校首任校长职务。全校设有11个学系和行政管理、师范、税务3个专修科。在教育上,胡先骕积极倡导科学救国、学以致用;独立创建、不仰外人的教育思想。 ③培养科研精英 胡先骕对青年蔡希陶和助教俞德浚不止一次谈到:自17世纪以来,中国的植物不断被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和俄国的传教士、探险家、专业采集队、商贩和园艺家大摇大摆地采走,上万号的植物标本,成千种的花卉、果木种苗,都被他们带回各自的标本馆、博物馆等研究机构和大学标本室收藏,或在植物园内加以驯化。仅英国E.H.威尔逊(Wilson)一个人,20世纪初在我国湖北、四川、贵州旅行11年,共收集6500号植物标本,约有5000种,并把1500种植物果木运回到美国和英国。在他的《一个带着标本箱、照相机和火枪在中国西部旅行的自然学家》一书中,承认中国的植物最丰富。中国的花卉是世界上最富丽的,特别赞赏中国杜鹃花的品种之多。在160多个品种中,他就采集80多个品种,其中60多个品种被他送往美国、英国去了。这怎不叫我们痛心!所以我们决心要创办静生生物调查所,以抵制他们,尽快发展我国的植物学。世界上只有中国的植物最丰富,中国的植物又以云南省最丰富。此人没有到过云南,还不知道我国云南的情况呢,我们应当到云南省去。胡先骕的鼓励与支持奠定了蔡希陶一生献身于云南植物王国的科研事业。 为了加速中国植物分类学的科研工作,1930-1931年在静生生物调查所植物部经费不多的情况下,胡先骕支持秦仁昌到收藏有世界各地500多万号植物标本的英国邱园(RoyalBotanicGardensatKew)工作。后来,秦仁昌从该园精选出18,300余号中国植物的模式标本,并将其拍成照片带回中国,以解决国内研究者的迫切需要。从此以后,中国植物学家不必再依靠西方人就可以鉴定自己的植物了!如今,这批照片已成为中国现代植物分类学历史的珍贵资料,也构成中国植物图像库的重要内容。 四、胡先骕的文学成就 胡先骕是五四新文学革命派的诤友,他曾在吴宓(雨僧)先生主编的《学衡》杂志上发表《中国文学改良论》、《文学之标准》等文,与鲁迅先生和胡适先生论战。他在诗词方面著述颇丰。晚清著名诗人陈三立(字伯严)对胡先骕的诗极为欣赏,评价是意、理、气、格俱胜。1960年胡先骕整理其诗作,印成《忏庵诗稿》。钱锺书先生为之校订并作跋,谓其诗旁搜远绍,转益多师,堂宇恢弘,发山水之清音,寄风云之壮志。 为了纪念活化石水杉这一重大发现,1961年胡先骕写成一首500余字的科学诗《水杉歌》。他曾将《水杉歌》诗稿寄请时任副总理的陈毅校正。陈毅读后很有感慨,并在稿后写下读后记:胡老此诗,介绍中国科学上的新发现,证明中国科学一定能够自主且有首创精神,并不需要俯仰随人。诗末结以东风伫看压西风,正足以大张吾军。此诗富典实,美歌咏,乃其余事,值得讽诵。一九六二年二月八日。后将此诗稿转交《人民日报》。《人民日报》于1962年2月17日将《水杉歌》和陈毅副总理的读后记全文发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陈毅在其读后记所说的一句话:中国科学一定能够自主且有首创精神,并不需要俯仰随人。这句话不仅高度赞扬了胡先骕先生的杰出成就,也激励着我国科学工作者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勇于创新。 五、不朽的精神、不倒的旗帜 综观20世纪中国植物科学的发展历史,胡先骕先生和他的同事们及学生们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不畏艰难,创办中国早期的植物学研究机构和学术团体,为独立自主地发展我国植物科学事业而披荆斩棘,背城借一,为推动我国现代植物科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胡先骕先生自青年时代就怀着科学救国的宏愿两次赴美国留学,为发展祖国的科学事业他数十年如一日,高瞻远瞩、苦心孤诣,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在极为动荡的社会环境中,他八方奔走呼号,不辞辛苦,先后在北京、江西和云南建立植物科学机构,调查研究我国丰富的植物资源,不仅积累了大量珍贵的标本和资料,而且还培养了大批植物学人才。胡先骕先生倡导科学救国、学以致用;独立创建、不仰外人的教育思想。他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除亲自讲授植物分类学、经济植物学等课程外,还为青年学生编写具有较高水平的教科书、植物学教学法和学习指导等。 胡先骕的科学贡献和文学成就是有目共睹的。胡先骕先生是国际著名的植物分类学家,是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楷模,他是我国现代植物科学史上绕不过去的代表人物之一(附件6),他是一位不该遗忘的学术大师。我认为,仅凭活化石水杉这一重大科学发现,胡先骕先生也理应成为中国科学院无可争议的学部委员或院士!现呈上我的万言书----特别建议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及执行委员考虑追认胡先骕先生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恳请考虑。 六、特别鸣谢 本项建议书中的史料引自陈德懋、胡宗刚、施浒、马金双、张大为、胡德熙、胡德焜、周葱秀、谢泳、李真真、张素亮、DavidBoufford、WilliamHaas等先生的相关研究资料,限于篇幅文献从略。Dr.L.Zhang怀着极大的兴趣和耐心审读初稿并提出修改意见,在此一并致谢。 孙启高博士敬上 2005年8月5日初稿于北京 2009年5月14日定稿于美国 -------------------------------------- 附件1胡先骕先生科学研究重要论著 胡先骕.中国西部果品志.科学,1919,4:1010-1019 胡先骕.浙江植物名录.科学,1921,6:70-101 胡先骕.江西植物名录(附福建崇安县植物).科学,1921,6:1144-1171;1232-1247 胡先骕.植物教学法.科学,1922,7(11):1181-1191 胡先骕,邹秉文,钱崇澍.高等植物学.上海:商务印书馆,1923;再版1925 胡先骕.论国人宜注重经济植物学.科学,1924,9(7):723-729 胡先骕.增订浙江植物名录.科学,1924,9(7):818-847 HuHsenhsu.Newspecies,newcombinationsandnewdescriptionsofChineseplants.Contr.Biol.LabSci.Soc.China,1925,1(2):1-5 HuHsenhsu.PreliminarysurveyoftheforestfloraofsoutheasternChina.Contr.Biol.LabSci.Soc.China,1926,2(5):1-20 胡先骕.种子植物分类学近来之趋势.科学,1928,13(3):315-323 HuHsenhsu.ProdromusFloraSinensis.Contr.Biol.LabSci.Soc.China,1929,5(5):1-77;Bull.FanMem.Inst.Biol.1:11-47 胡先骕译.世界植物地理.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 HuHsenhsu.DistributionofTaxadsandconifersinChina.Canada:Proceedingsofthe5thPacificSci.Congress,1933 胡先骕.植物分类学研究之方法.中国植物学杂志,1934,1:306-317 HuHsenhsu.AcomparisonoftheligneousfloraofChinaandeasternNorthAmerica.BullChinBotSoc.,1935,1:79-97 胡先骕.植物学小史.重庆:商务印书馆,1935;第二版1945;重印1948 胡先骕.如何充分利用中国植物之富源.中国植物学杂志,1936,3(3):1069-1078;科学,20(10):850-858 胡先骕.中国植物区系的特点与亲缘关系.中国植物学杂志,1937,4(1):7-25 HuHsenhsu.ConstituentsofthefloraofYunnan.Proceedingsofthe6thPacificSciCongress,1939,4:641-653 胡先骕,ChaneyR.W.中国山东中新世植物群.中国生物志(新甲种),1号(总号112).1940,重印(英文专著) HuHsenhsuandChengWanchun.OnthenewfamilyMetasequoiaceaeandonMetasequoiaglyptostroboides,alivingspeciesofthegenusMetasequoiafoundinSzechwanandHupeh.BullFanMemInstBiol.,newseries,1948.1:199-212 HuHsenhsu.HowMetasequoia,thelivingfossil,wasdiscoveredinChina.JournalofNewYorkBotanicGarden,1948,49:201-207 胡先骕.被子植物分类的一个多元系统.中国科学,1950,1(11):243-254 胡先骕.水杉及其历史.中国植物学杂志,1950,5(1):9-13 胡先骕.种子植物分类学讲义.北京:中华书局,1951;再版1954 胡先骕.经济植物学.北京:中华书局,1953 胡先骕.中国崖豆藤属六新种.植物分类学报,1954,3(3):355-361 胡先骕.植物分类学简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5;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8 胡先骕.经济植物手册.北京:科学出版社,上册,第一分册,1955;第二分册,1955;下册,第一分册,1957 胡先骕.中国云南山茶科二新属.植物分类学报,1956,5:279-283 胡先骕.中国鹅耳枥属志资料.植物分类学报,1964,9(3):281-298 HuHsenhsu.Themajorgroupsoflivingbeings:anewclassification.Taxon,1965,14(8):254-261 《胡先骕文存》(下卷)(张大为、胡德熙、胡德焜编),1995年8月江西高校出版社 附件2胡先骕先生文学著作代表作 诗集 《忏庵诗稿》钱钟书编选,1964年出版 《胡先骕先生诗集》(附年谱)台湾国立中正大学校友会编印1992年出版(非卖品) 《胡先骕文存》(上卷)(张大为、胡德熙、胡德焜编),1995年8月江西高校出版社 论文 胡先骕.中国文学改良论,1919年,东方杂志,第16卷,第3期 胡先骕.欧美新文学最近之趋势,1920年,东方杂志,第17卷,18期 胡先骕.评尝试集,1922年,学衡,第1-2期 胡先骕.浙江采集植物游记,1922-1923年,学衡,第1-4,7,10,12等期 胡先骕.论批评家之责任,1922年,学衡,第3期 胡先骕.说近日教育之危机,1922年,学衡,第4期 胡先骕.评赵尧生香宋词,1922年,学衡,第4期 胡先骕.评朱古微强村乐府,1922年,学衡,第10期 胡先骕.评胡适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1923年,学衡,第18期 胡先骕.文学之标准,1924年,学衡,第31期 胡先骕.评亡友王然父思斋遗稿,1926年,学衡,第51期 胡先骕.评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1933年,青鹤,第2卷,第4期 胡先骕.寒光诗集序,1940年,国立中正大学文史季刊,第1卷,第1期 胡先骕.如何获得丰富快乐之人生,1940年,国立中正大学校刊,第1卷,第6期 胡先骕.教育之改造,1945年12月发表于江西南昌大众日报丛书 科学诗 胡先骕.水杉歌.人民日报,1962年2月17日 附件3 1948年中央研究院首批院士名单(共81人) 数理组(含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学、技术科学) 28人 姜立夫 许宝騄 陈省身 华罗庚 苏步青 吴大猷 吴有训 李书华  叶企孙赵忠尧严济慈 饶毓泰 吴 宪 吴学周 庄长恭 曾昭抡  朱家骅 李四光 翁文灏黄汲清杨钟健 谢家荣 竺可桢 周 仁  侯德榜 茅以升 凌鸿勋 萨本栋 生物组(含生物学、农学、医学、药学、人类学、心理学) 25人 王家楫 伍献文 贝时璋 秉 志 陈 桢 童第周 胡先骕 殷宏章  张景钺钱崇澍戴芳澜 罗宗洛 李宗恩 袁贻瑾 张孝骞 陈克恢  吴定良 汪敬熙 林可胜汤佩松冯德培 蔡 翘 李先闻 俞大绂  邓叔群 人文组(社会科学) 28人 吴敬恒 金岳霖 汤用彤 冯友兰 余嘉锡 胡 适 张元济 杨树达  柳诒徵陈 垣陈寅恪 傅斯年 顾颉刚 李方桂 赵元任 李 济  梁思永 郭沫若 董作宾梁思成王世杰 王宠惠 周鲠生 钱端升  肖公权 马寅初 陈 达 陶孟和    附件4 1955年中国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1993年改称院士)名单(共233人) 数学物理学部 (30人) 马大猷 王竹溪 王淦昌 王湘浩 叶企孙 华罗庚 江泽涵 许宝騄  苏步青李国平严济慈 吴有训 余瑞璜 张钰哲 陆学善 陈建功  周同庆 周培源 柯 召胡 宁赵忠尧 段学复 饶毓泰 施汝为  钱三强 钱伟长 钱临照 黄 昆 彭桓武葛庭燧 化学部 (22人) 卢嘉锡 庄长恭 纪育沣 杨石先 李方训 吴学周 汪 猷 张大煜  张青莲柳大纲赵承嘏 侯祥麟 恽子强 袁翰青 钱志道 唐敖庆  黄子卿 黄鸣龙 梁树权傅 鹰曾昭抡 虞宏正 生物学部 (60人) 丁 颖 马文昭 王应睐 王家楫 贝时璋 邓叔群 叶桔泉 冯泽芳  冯德培朱 洗伍献文 刘承钊 刘崇乐 汤佩松 杨惟义 李庆逵  李连捷 李继侗 肖龙友吴英恺吴征镒 沈其震 张孝骞 张景钺  张锡钧 张肇骞 陈 桢 陈凤桐 陈文贵陈世骧陈焕镛 林 鎔  林巧稚罗宗洛 秉 志 金善宝 周泽昭 郑万钧承淡安胡经甫  赵洪璋 钟惠澜 侯光炯 俞大绂 秦仁昌 钱崇澍 殷宏章 涂治 诸福棠黄家驷 盛彤笙 梁 希 梁伯强 童第周 蔡 翘 蔡邦华  潘 菽 戴芳澜戴松恩魏 曦 地学部 (24人) 尹赞勋 田奇 乐森 许 杰 孙云铸 杨钟健 李四光 何作霖  张文佑 武衡竺可桢 孟宪民 赵九章 侯德封 俞建章 顾功叙  夏坚白 涂长望 黄汲清黄秉维斯行健 程裕淇 谢家荣 裴文中  技术科学部 (36人) 王大珩 王之玺 石志仁 叶渚沛 朱物华 刘仙洲 刘敦桢 孙德和  杨廷宝李 强李 薰 李文采 李国豪 严 恺 吴学蔺 汪胡桢  张 维 张光斗 张德庆邵象华茅以升 周 仁 周志宏 孟昭英  赵飞克 侯德榜 钱令希 陶亨咸 黄文熙章名涛梁思成 程孝刚  靳树梁 雷天觉 褚应璜 蔡方荫 哲学社会科学部 (61人) 丁声树 千家驹 于光远 尹 达 王 力 王亚南 王学文 向 达  艾思奇何其芳吴玉章 吴 晗 吕叔湘 吕振羽 李亚农 李 达  李 俨 杜国 沈志远 狄超白周 扬 季羡林 金岳霖 侯外庐  胡乔木 胡 绳 范文澜 茅 盾 夏 鼐马寅初马叙伦 张如心  张稼夫 许浟新 郭大力 郭沫若 陈伯达 陈 垣 陈寅格陈望道 陈翰笙 陶孟和 汤用彤 冯友兰 冯 至 冯 定 黄松龄 杨树达  杨献珍刘大年潘梓年 翦伯赞 邓 拓 郑振锋 黎锦熙 钱俊瑞  骆耕漠 鲍尔汉 薛暮桥魏建功罗常培 附件5 1957年中国科学院增选学部委员(后改称院士)名单(共18人) 数学物理学部(6人)  吴文俊 汪德昭 张文裕 张宗燧 钱学森 郭永怀 化学部(2人) 赵宗燠 蔡镏生 生物学部(5人) 王善源 冯兰洲 刘思职 汤飞凡 张香桐 地学部(3人) 王竹泉 冯景兰 傅承义 技术科学部 (2人) 吴仲华 汪菊潜 附件6中国植物分类学学部委员或院士名单 胡先骕1948年选聘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钱崇澍1948年选聘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吴征镒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陈焕镛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秦仁昌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郑万钧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张肇骞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林镕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俞德浚1980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洪德元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王文采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End)
个人分类: 纪念Hu Hsen-Hsu|7170 次阅读|0 个评论
纪念胡先骕(4): 关于追认胡先骕先生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建议--
livingfossil 2009-7-10 12:57
To: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局并转呈 中国科学院第六届学部主席团及执行委员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邮编:100864 传真:010-68597258 电子邮件:master-oau@cashq.ac.cn 主题:关于追认胡先骕先生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建议 院士工作局局长先生: 您好!附件为《关于追认胡先骕先生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建议》(下简称《建议书》),请转呈中国科学院第六届学部主席团及执行委员会,谢谢! 由于《建议书》比较长,我特别写了一个摘要,即形成一个摘要版。《建议书》(全文版)可供有关专家(包括科学史专家)审阅。关于这项工作的目的和意义,请参见《建议书》,在此不作赘述。 另外,我将《不朽的精神、不倒的旗帜---名副其实的学术大师胡先骕》也发送给贵局。该文包含胡先骕生平等资料,可供参考。 人们常说:身微言轻。有位朋友建议我在生物学界找几位院士联名建议,效果可能会好些。这确实是世人常用的好办法。我记得,几年前曾有11位院士联名上书高层,建议在北京办个国家植物园,当时颇为轰动。我认为,院士不是神,并非无所不知。就本项建议而言,由于胡先骕先生的学术贡献非常大,我不准备花工夫找若干院士签名----搞一场联名建议或运动了。 祝工作顺利! 孙启高 2009年5月16晚 --------------------------- P.S. 此信是我的一个工作记录。今晚我把它放进我的博客里。 2009年7月9日晚
个人分类: 纪念Hu Hsen-Hsu|4593 次阅读|3 个评论
纪念胡先骕(2): 关于追认胡先骕先生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建议(
热度 1 livingfossil 2009-6-1 23:54
关于追认胡先骕先生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建议 (摘要版) 中国科学院第六届学部主席团及执行委员会: 值此2009年度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之际,我谨以一名科学工作者的名义向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及执行委员会建议:启动一项特别增选程序以追认已故著名植物分类学家胡先骕先生(1894-1968)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本项提议的目的:充分肯定胡先骕先生为发展我国植物科学事业所做出的杰出贡献,认真贯彻中国科学院唯实求真、协力创新、科学民主、爱国奉献之办院方针,大力弘扬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大力提升学术公信力,永远激励我国科学工作者发奋图强,为不断提升我国科学研究的综合实力与国际竞争力而勇于创新。鉴于胡先骕先生系中正大学首任校长和中央研究院首批院士之特殊身份,本项提议对促进海峡两岸科学与文化的交流和合作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项提议的缘由:胡先骕先生是国际著名的植物分类学家,享有崇高的声誉,他是我国现代植物科学事业的组织者和奠基者之一。胡先骕先生是文理兼通、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学者,堪称名副其实的学术大师。胡先骕著作等身,出版著作20多部,发表有关植物学论文140多篇(见附件1)。他在文学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特别是在诗词方面著述颇多(见附件2)。1948年他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批81名院士之一(见附件3)。1949年北京和平解放之后,胡先骕留在北京,继续他的科学研究。然而,由于反对李森科的非科学理论及有关政治倾向,胡先骕在1955年和1957年的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遴选中落选(见附件4、附件5)。这种结果在某种程度上真实地反映了冷战时期中国科学院早期学部工作不得不面临的种种客观形势。 胡先骕先生的科学贡献 1.植物(生物)分类学的重要贡献 (1)大规模调查、采集植物标本 (2)编著《中国种子植物属志》 (3)创立被子植物分类的新系统 (4)生物大类群的新分类系统 2.古植物学的贡献 胡先骕和美国古植物学家(R.W.Chaney)钱耐合作,共同研究了产自山东临朐的山旺植物化石,发表中国新生代植物研究的第一本专著。 3.活化石水杉的重大发现震惊世界 1948年胡先骕和郑万钧(1904-1983)在BulletinofFanMemorialInstituteofBiology(《静生生物调查所汇报》)上用英文对活化石植物----水杉(Metasequoia)之重大发现进行了研究报道,这篇杰作至今仍在科学界广泛引用。 4.植物学科建设的贡献 (1)创办科研和教学机构 创办我国第一个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 创办中国大学第一个生物学系,并兼任系主任 创办了静生生物调查所(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前身之一) 创办庐山森林植物园 创办云南农林植物研究所(即现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前身) (2)成立中国植物学会 中国植物学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近代植物学的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标志着我国植物科学工作者开始独立自主地从事祖国的植物学研究事业。 (3)创办植物学期刊 1929年在北京创办《静生生物调查所汇报》(BulletinofFanMemorialInstituteofBiology)。震惊世界的活化石水杉经过胡先骕和郑万钧的仔细研究于1948年在该刊正式发表。 我国第一份中文植物学季刊《中国植物学杂志》创办于1933年,胡先骕为总编辑。 西文植物学期刊《中国植物学汇报》(BulletinoftheChineseBotanicalSociety)创办于1934年,该刊发表的一切著作限用英语、德语或法语撰写;研究论文(originalarticles)的接受与发表极其严格,要求研究论文的内容与各国重要植物学研究内容相等。这份刊物的出版为中国植物学走向世界创造了条件,也为当前我国学术期刊如何实现国际化与本土化提供了有益的历史借鉴。 (4)植物科学教育与人才培养 ①编写植物学教材 ②主持中正大学 ③培养科研精英 从此以后,中国植物学家不必再依靠西方人就可以鉴定自己的植物了! 胡先骕的文学成就 1962年,陈毅在校正胡先骕的名作《水杉歌》的读后记中颂称:中国科学一定能够自主且有首创精神,并不需要俯仰随人。 不朽的精神、不倒的旗帜 胡先骕的科学贡献和文学成就是有目共睹的。胡先骕先生是国际著名的植物分类学家,是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楷模。他是中国现代植物科学史上绕不过去的代表人物之一(附件6),是一位不该遗忘的学术大师。仅凭活化石水杉----这一项重大科学发现,胡先骕先生也理应成为中国科学院无可争议的学部委员或院士! 特别鸣谢 孙启高博士敬上 2009年5月14日定稿 ------------------------
个人分类: 纪念Hu Hsen-Hsu|2948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6: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