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语言的起源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范式变迁——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的分野与交汇》札记(76)
fqng1008 2019-6-3 18:32
七十六、《语言学概论 (修订版)》 《语言学概论 (修订版)》是2017年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王红旗。 (一)内容简介 是大学语言类学生的专业基础课教材,讲授语言学的基础理论和知识。本教材把语言的结构,即语音、词汇、语义、语法作为重点,同时讲授了语言的性质和语言的发展。 (二)该书目录 前言 绪论 一、什么是语言学 二、语言学的发展和分类 三、为什么学习语言学 四、怎样学好 语言学概论 第一章 语言的性质 第一节 语言和言语 一、说话 二、语言和言语 三、语言的存在形式 四、语言与言语的区别和联系 五、口语和书面语 第二节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一、语言的交际功能 二、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三、语言是全民的交际工具 四、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交际工具 第三节 语言的其他派生功能 一、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二、语言是社会生活的记录 三、语言是说话人身份的标志 第四节 语言是自然形成的符号系统 一、符号 二、语言符号 三、语言符号的特点 四、语言符号系统的特点 五、语言符号系统内部的两种关系 第二章 语音 第一节 语音的物理属性和生理基础 一、语音的物理属性 二、语音的生理基础 第二节 音素 一、音素 二、国际音标 三、元音和辅音 四、元音的分类 五、辅音的分类 第三节 音位 一、对立和互补 二、音位 三、音位变体 四、非音质音位 五、区别特征 第四节 音位的组合 一、音节 二、音位组合的限制 三、复元音和复辅音 四、语流音变 第三章 语法 第一节 语法的性质和单位 一、什么是语法 二、语法的抽象性 三、语法单位 第二节 构词法 一、语素 二、语素的变体 三、语素的分类 四、词 五、词的变体 六、词的结构类型 第三节 构形法 一、形态 二、语法范畴 三、词类 四、语言的结构类型 第四节 句法 (上) 一、词组 二、句子 三、层次 四、递归 第五节 句法 (下) 一、自由和黏着 二、已知和新知 三、有定和无定 四、语法意义和语法形式 第四章 语义 第一节 词汇 :词义表达单位的集合 一、词汇的构成 二、词汇单位的固定性 三、固定词组 第二节 词义 一、词义的构成 二、词的理性意义的性质 三、词的理性意义与概念 四、词的理性意义的单位 五、词的理性意义的分解 第三节 词聚 一、同义词聚 二、反义词聚 三、上下位词聚 四、同音词聚 第四节 句义 一、句义的构成 二、词义组合的限制 三、语义关系 四、蕴含和预设 五、语义与语境 第五节 歧义 一、词汇歧义 二、组合歧义 第五章 语言的发展 第一节 语言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一、语言是发展的 二、语言发展的原因 三、语言发展的特点 第二节 语言的分化和统一 一、社会方言 二、地域方言 三、亲属语言 四、语言的谱系分类 五、共同语 第三节 语言的接触 一、借用 二、双语现象 三、语言转用 四、语言混合 第四节 语言系统的发展 一、语音的发展 二、语法的发展 三、词汇的发展 四、词义的发展 附录一 数字、英文字母电码符号 附录二世界语言的 谱系 附录三 中国各民族语言系属表 课后阅读书目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144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欧亚大陆文明:语言的起源
fqng1008 2019-5-20 23:15
从古代一直到现在,人类都对自身的语言的起源有的浓厚的兴趣,而且给出了不同的解释,在人类的文明水平和的科技水平还不发达的时候,人类无法通过事实论证,语言的起源问题就选择通过宗教来进行解释古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过,上帝为众生和万物都起好了名字,所以语言是神圣的,可以与神交流。富有魔力。在古代的西方,人们认为是上帝创造的语言,基督教的经典就约全书中谈到了语言的诞生,书中说,上帝给了亚当为万物取名的权利,也有一些古代的帝王对语言是如何诞生的十分感兴趣,古代埃及的一位国王为了探寻人类开口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而采取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办法,他找到一个刚刚出生的孩子,并让一个牧羊人把孩子带到野外,不允许这个孩子同任何人交流,牧羊人负责照顾孩子长大,牧羊人负责照顾孩子长大,这个孩子如果开口说话了,要第一时间来报告国王! 国王立刻召集全国的语言学家研究这个词的意思,后来发现这句话的意思是面包,于是国王认为,人类说出的第一个词就是面包,但是,对在文字之前出现的语言的研究缺少证据,所以人类的语言到底是如何起源的,还停留在猜想的层面, 19世纪30年代,语言学家们在法国召开了一次世界大会,会议作出决定,认为从古到今,包括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在内的所有人,对语言的起源做出的结论,都是空乏其不足信的,后来禁止讨论任何与语言有关的问题,这一决议到现在仍存在影响,很多当今的语言学家不重视语言的起源问题,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也很少,但是一个会议的决议,毕竟无法阻挡人类的好奇心,还是有语言学家孜孜不倦的想要弄清事情的真相! 1934年,在土耳其召开了全国语言学大会,大会的会议就是人类语言中的第一个词究竟是什么,参会的语言学家们根据猜测和事实判断,认为太阳应该是人类最早学会的词,但是这个结论是如何得出的,因为会议的记载已经缺失,我们无从得知,语言的产生的原因一直众说纷纭,关于人类说出的第一个词到底是什么的争论也从未平息,那么,是什么原因使人类产生的语言呢,目前,关于语言的诞生有四种主要的理论,第一种理论认为,人类的语言来自对自然的模仿,比如,早期人类在旷野中看到狗叫,听到狗发出类似汪汪的声音,类似的经验多了,就用汪汪生来只带狗,第二种是19世纪初期提出的一种自然主义理论,因为丁当理论,他认为,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是有形有质的,所有东西发出的声音都有自己的回声,回声创造了词汇,第三种理论,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语言起源理论,早期的语言是从劳动时,所含的号子里发展出来的! 第四种理论认为,人类的感情创造出了语言,当人类表达愤怒或者愉悦时,会有气流冲过声带,这些声音就产生了语言,而且他认为,人类因为最基本的喜怒哀乐而发出的声音,就是最早的词汇,因为来自美国的语言学家认为,人类语言中最早出现的词汇是代表最常见的事物的名词,比如食物,接下来诞生的是形容词,用来描述一件事物的特征,在这之后诞生的是用来呼叫伙伴以及发布指令用的呼吁,这些词汇都和早期人类的生存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我们的语言是伴随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产生的,那么这种理论有一定的道理,另一些专家从生理的角度对人类的语言加以研究,学者们通常认为,人类生来就具有语言能力,而不是后天学习的,人类在后天通过语言得到的只是组织语言的能力,有人认为,儿童语言学习的过程,能够成为研究古代人类学习语言的范本,但是也有学者认为两者不能混为一谈,因而现代人类的幼儿在学习语言是人类的语言已经形成,孩子的父母掌握了语言,这与原始人类在大自然中产生了自己的语言相比,完全不是一回事! 社会语言学的研究表明,一种语言诞生的规律是,先有很少的几个词,然后在此基础上不断增加,而任何现代语言的规律都无法说明语言最初是如何产生的,现代儿童学习语言的依据都不能体现人类语言的起源过程,婴儿受父母的影响极大,而且他们会教妈妈也是受教育的结果,就算是父母故意不和孩子说话等他自己说出第一个词,也无法确定语言的起源,因为婴儿社会模仿的,只要他能听到,就能试着说出来,这是人类的天性和本能,还有一些研究人员试图通过对星星发出的声音和人类语言作比较,还还原出人类早期学习语言时的场景,然而这些研究都以失败告终,灵长类动物能够发出的声音有九种,但是都和生存有关,而不是语言,显示,人类有数十种能够表达的方式,但是相信只会发出简单的吖的声音,然后不断重复,人们也试图教会大猩猩说话,观察语言是否受先天因素的影响,研究表明,星星无法学习人类的语言,语言能力也是人类特有的,所以,想要从大猩猩那里找到人类语言的起源的努力也失败了,但是令人感到欣慰的是,语言学家们通过研究,证明立陶宛语是这一语气中最古老的语言,在立陶宛语中,最早出现的词汇中,有代表环境的数和代表危险的狼以及一些描述工具的词汇,在其他语言中,这些词汇也得到了验证,在这些词汇中,没有表达热带环境的词,这能够说明印欧语系产生于温带,人类最早的语言也诞生于温带! 人类早期可能没有一种共同的语言,对于早期人类,如旧石器时代人们的语言,我们毫无了解,甚至可以说,我们都不知道旧石器时代的人是不是经常说话,旧石器时代的人对于一种东西的外形和表达自身的态度是有知觉的,但从他们留下的绘画中可以了解这一点,有学者认为,这一时期的人类大多使用手势或肢体语言来表达他们的想法,早期的人类能够使的词汇大概都是表达情绪的喊叫或者具体的事物的名称,还有一些可能是模仿自然界发出的,或者能够与自然界的某些东西产生联系的声音,有学者认为,在美洲,符号语言是早于口头语言出现的,证明是这里生活的印第安人有相同的符号语言,但是口语却各不相同,最初人类使用的可能都是一些表达惊叹的词和一些名词,对于一个词表达的语调变化表示不同的意思,公元前四千年前,或者更早一些,从有据可查历史开始时期,在地中海的东岸,雅利安语的人闪米特语的人正在进行的频繁的战争和贸易活动,但是通过研究发现他们之间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别,这让我们不得不承认,在有据可查的历史之前的新石器时代,说着雅利安语的人与说者闪米特语言的人在数千年的时间里是彼此完全隔绝的!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241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语言故事:人类语言的来源
fqng1008 2019-5-19 15:12
1977年,中美洲中部尼加拉瓜马那瓜附近成立了一所聋哑儿童的学校,刚开始有50名学生。1980年,在马那瓜又开设了一所聋哑青少年职业学校,名为“自由村”。到了1983年,两所学校总共有400多名聋哑学生。起先,语言学习着重于西班牙语口语和唇读法,老师使用手势比划字母,学习效果非常的差,老师与学生之间均无法沟通。然而,基于操场、校园及上下学的公车的交流环境中,孩子们创造了自己的语言:被称为尼加拉瓜手势语——现代新手语的出现,为人类语言的起源,可能潜在地提供了些许线索,人类探寻语言起源之心又被掀起。 (a图表示看见,b图表示支付。图源:维基) 语言的诞生一直是一个未解决的迷,各种的假说都没有实证做辅佐,相关的发展也没有直接的历史痕迹。事实上,即使在21世纪,语言和语言的起源(以及性与生殖的发展)仍然是进化理论中最重要的障碍之一。为了“使问题消失”,一些进化论者选择了不解决这个问题。1866年,巴黎语言学协会发布禁令,要求停止任何与语言起源和演化有关的讨论。以这种惊人的方式接受失败。 尽管如此,还是有不少的人在安静的寻求着答案。 (《语言本能:心灵如何创造语言》1994年第一版封面,美国史蒂芬·平克著。图源:维基)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历史》一书中记载:公元前7世纪后半叶,古埃及法老萨梅蒂库斯决定探索并证明人类语言的起源问题。他征召了两个出生于底层阶级的婴儿,把他们交给边远地区的牧羊人抚养,两个孩子被安置在互相隔离的小屋里,丰衣足食,但不让他们听到任何语言。两年后的一个早晨喊出了“别克斯becos”,小亚细亚地腓尼基中有“别克斯”这个词,意思是“面包”,于是法老就认定腓尼基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 后来心理学家证实:世界上绝没有天然语言,一个未听过别人说话的孩子是不可能说话的。 20世纪初有这样一则案例,1920年传教士发现了印度狼孩卡玛拉和阿玛拉:阿玛拉约1岁半被人类领养,进了孤儿院两个月后,当她渴时,她开始会说“bhoo”(水,孟加拉语),阿玛拉的发展比大的卡玛拉的发展快些,遗憾的是,阿玛拉进院不到1年,便死了。卡玛拉被发现时约8岁,她用了25个月才开始说第一个词“ma”,4年后一共只学会了6个单词,7年后增加到45个单词,并曾说出用3个单词组成的句子。但她直到死还没真正学会说话。 (狼孩卡玛拉,1929年因伤寒热病去世,约17岁,与人类生活了9年,智力只相当于三四岁孩子的水平。图源:百度) 人类语言起源假说多种多样:语言神授、语言人造、科学推测。 语言神授 初民解释语言的起源,无不带有神话的色彩,这也不足为奇,因为神话是初民最早的信息库。柏拉图《克拉底鲁篇》说诸神定名:腓尼基人奉卡德摩斯神为字母创始人,挪威人称欧丁神创造字母,而最完整的记录则在希伯来人的《旧约·创世纪》。 《圣经·创世纪》关于上帝造亚当、亚当给万物取名的描述:第一章,上帝亲自给万物取名;第二章又说,上帝派亚当看守伊甸园,园里的各种飞禽走兽,都没有名字,上帝就叫他们走到亚当面前,亚当叫它们什么,就算它们的名字。 印度最古老的典籍《吠陀》中的《教义集》中,语言是母牛,呼吸是公牛,由语言和呼吸生出人心。婆罗门教徒把语言视为最伟大的女神。 至于中国,古代曾有女娲抟土造人的神话。据说女娲开始造出的人都不会说话,她在这些泥人后脑勺上拍打了几下,这些泥人变哇哇地大叫起来,有了语言。因此孩子出生都伴有哇哇的哭声。 澳大利亚的传说更是离奇古怪:古代东方住着一个凶恶的老太婆,叫布鲁利。夜晚一刻,她就拿着一根木棒去捣毁周围熟睡人们的篝火。布鲁利死后,大家都非常高兴,聚在一起分食恶婆婆的尸体以作纪念。由于大家分食的部位不同,于是都说起相互不懂的话来。 (巴别塔的油画(1563)——上帝困惑人类语言的历史事件。图源: https://www.trueorigin.org/language01.php) 语言人造 我毫不怀疑,语言借助于手势即肢体语言,起源于各种自然声音、其他动物的声音和自己本能的呼喊的模仿和修饰——达尔文,1871。 摹声说 也称拟声说、汪汪说。认为语言起源于外界声音的模仿。根据是各种语言中都有一些摹声词。如英语中的cuckoo(布谷鸟)类似于布谷鸟的叫声,汉语中的猫、鸭、鸡、鸦等词跟这些动物的叫声也有关系。 最先是古希腊哲学派别之一的斯多葛学派提出的。18世纪,德国的赫德尔J·G·Herder在它的《语言起源》一书中也力主“摹声说”。中国清代学者张行孚在《说文发疑》一书中也有“字音每象物声”的主张。 任何一种语言都有数量不等的摹声词,但并不能证明语言起源于摹声:第一,人和语言中的摹声词都是少数,靠这些少数的摹声词,根本不能形成最起码的语言系统;第二,客观世界的事物非常之多,有许许多多的事物根本无法摹声,如“太阳”、”月亮“、”火苗“、”帽子“、”大腿“、”思想“等都是无声可摹的;第三,如果语言起源于摹声,各种语言的摹声词应该是相同的,但是汉语中的猫,英语中却是cat,即使是象声词这种以模拟声音而构成的词,各语言也有差异。如汉语“咔哒”,英语“click”等。 感叹说 也称“呸呸说”,认为语言起源于原始人对各种感受而引起感叹,人类的原始语言就是由这种感叹声演变而来的。 卢梭的“感情论”也有感叹说的倾向;孔迪拉克Condillac在他1746年的《人类认识起源论》中也明确提出。 但是,人和一种语言中的感叹词都是数量很少,而且语言中的主要成分是名词、动词、形容词这样的实词,感叹说无法作出说明。因此,感叹说作为语言起源的学说是有很大缺陷的。 劳动叫喊说 认为语言起源于伴随劳动而发出的喊叫。这种叫喊声演变为劳动号子,并进而演变成原始语言。 19世纪70年代诺瓦雷提出。 劳动叫喊说,把语言起源问题同劳动结合起来,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一般的个体的劳动叫喊声,只是减缓疲劳本能反应,不具有语言的交际作用。集体的劳动号子,具有协调动作,指挥劳动,减缓疲劳的功能,但是“吭育吭育”的劳动号子要转化为语言的词,在理论上也是有较大困难的。 (俄罗斯 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图源:http://www.artron.net.cn/galleryC.php) 社会契约说 认为原始人起初没有语言,后来大家彼此约定,规定了一些事物的名称,这样就产生了语言。 18世纪中叶卢梭在他的著作《一些语言的起源》中具体论述。 社会契约说或语言约定论的提出,对于揭示语言的符号性质是有重要意义的,因此语言学史应为其置出一席之地。但是,用社会契约说来解释语言的起源并不是很合适。因为制定“语言契约”,需要一定的商约工具,也就是“元语言”。原始人没有这样的交际工具,怎样“经过详细考虑相互约定”? 手势说 认为原始的语言不是有声语言,而是手和身体的姿态,有声语言就是在这种手势和身姿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最早由19世纪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提出,后来得到了苏联语言学家马尔的大力支持。 在人类历史上,手势、身姿可能发挥过重要的交际作用,而且这些手段至今还在辅助交际,但是,有声语言在出现之前,人类历史上是否存在一个“手势语阶段”,还缺乏科学的依据。手势身姿作为独立的交际手段是有相当大的局限性的。 劳动说 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这部经典著作中,提出了劳动创造了语言,语言起源于劳动的的观点:语言乃是人类形成时,在集体劳动过程中,为了适应交际的需要而产生的,并且是跟抽象思维同时产生的。 长期以来,我国语言学界普遍接受了这种看法,并将之视为语言起源学说的经典论断甚至是不二论点。 语言的产生的确与劳动有关,集体劳动需要协调步伐,需要交流经验,于是提出了创造语言的必要性。劳动决定了语言产生的可能:直立行走——发音条件、听觉条件、思维能力大大提高。劳动为语言的产生提供了生物学和心理学的基础。 这一学说并没有解决语言发生的具体过程,因此对语言起源问题的解释还是不完备的。 这几种方法认为语言是人造的,比起语言神授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但是,它们大都是主观拟测的思辨产物,或是根据语言中的一些现象所进行的片面牵强的推论,缺乏强有力的确凿的科学证据,难以令人信服地解释语言的起源问题。 科学推测 1866年巴黎语言学会曾在章程中规定,不接受任何关于语言起源问题的报告。由此可见这一问题的难度。 1930年代,动物学家、考古学家、心理学家和计算机专家,开始进入语言学家们放弃的学术领域,并取得了一些具有科学意义的进展。 灵长目动物的“语言” 1930年代到现在,又一批动物学家潜心研究人类近亲黑猩猩的语言能力,发现黑猩猩不仅可以用动作和面部表情进行简单的交际,而且可以利用各种各种的形式交流信息。 黑猩猩可以及其艰难、及其有限地学会一些十分初级的人类语言的词语。由此可一窥到人类语言最初发育的特点。灵长目动物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能发展出极为简单的语言能力。因此,语言可能并非为人类所独有。 考古学的探索 有声语言的出现,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发音系统能够发出清晰的语音;二是有一定发达程度的思维能力。 不能清晰地发音,就难以用哪个声音准确地传达信息;不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就难以形成一定的语义。 一些考古学家通过测量古人类化石的脑容量来判断思维发展的水平,从而推断语言起源的相对年代。 从脑容量可以推测,晚期智人可能已经具有了产生语言所需要的思维水平。 晚期智人的口腔大大缩短,喉头显著下降,舌根部位的自由活动余地扩大,发音器官比早期智人有较大的改善,有可能发出较为清晰的声音。 (喉头结构图:①舌骨 ②甲状软骨 ③环状软骨 ④气管 ⑤会厌 ⑥假声带 ⑦声韧带 ⑧声带 ⑨气管软骨。图源:维基) 儿童语言学习的启示 幼儿的语言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人类语言发展的缩影。 孩子在学会说话之前,已经有了许多手势语和属于第一信号系统的声音交际手段。 到了一岁左右,孩子就开始说单词句,后来又发展出双词句,到了三岁左右就可以进行日常生活的交际,在学龄前就基本掌握了口语系统。 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显示,语言是进化的产物,是从第一个信号系统的声音进化为第二信号系统的。 关于语言起源的当代假说 有声语言产生在距今四五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的晚期,也就是晚期智人时期。人类语言是长期进化的结果,既不是神授的,也不是在短期时期内由人创造出来的。在晚期智人以前,猿人或原始人已经可以用比黑猩猩的叫唤声更复杂一些的声音来交流信息。随着发音器官的不断进化和思维水平的提高,这些声音也逐渐清晰起来,并可以分解为更小的单位或依照一定的规则组合成语流,于是真正的语言就产生了。 我们熟知的符号、文字、图片、音乐、语音、肢体动作与面部表情等形式作为语言的载体,来传递和表达信息。 据德国出版的《语言学及语言交际工具问题手册》统计显示,现在世界上查明的语言有5561种。在这些语言中,约有1400多种还没有被人们承认是独立的语言,或者是正在衰亡的语言。
个人分类: 医学史话|2985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9: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