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悟空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猴头,难道师傅没教你?
热度 1 ncepuztf 2018-9-19 11:42
菩提老祖对孙悟空说:“不许对外人提起我是你的师父。” 可是,这猴头,居然说:我能! 闹了天宫,还到处惹是生非。 既然 You believe You can! 你提师傅干啥? 师傅本事那么大,都没敢张扬啊! 再说,孔子厉害不?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 被打倒了,扶起来,反复多次! 他都快被疲劳破坏了! 你还想怎地?
个人分类: 说说|928 次阅读|3 个评论
杨李之争该结束了,诺奖本该有她一份
热度 3 chunkexue 2017-12-1 17:40
本文摘编自《实验测量与科学》。 导语 中国的悟空卫星获得暗物质迹象的消息震惊了社会。这再次显示了测量对于科学的基础地位。诺贝尔奖其实一直是极为重视测量和实验价值的,但因为在过去对测量和实验的科学地位没有系统的理论支持,使得很多实验学家蒙受过冤屈。吴健雄始终未能获得诺贝尔奖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没有她,杨振宁李政道不可能获诺奖 一、对杨李之争的科学态度 李政道和杨振宁两人合作写的宇称不守恒论文,让他们在1957年共同成为最早得到诺贝尔奖的两个华人。此后,两人亦有一些物理学上的合作。但是,两人在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之后渐渐心生嫌隙,关系越来越紧张。1962年,两人彻底决裂,分道扬镳。两人的决裂是诺奖历史上甚至科学历史上极为罕见的现象,震惊了物理学界,很多科学家表示遗憾。奥本海默得知后,很尖锐地批评说,杨振宁应该去看精神医生,李政道不要再做高能物理了。当年周恩来也曾试图劝说双方言归于好,虽然最终未能成功。对于这个问题,有以下看法。 双方对解决宇称不守恒问题共同做出贡献是历史事实,也是双方都不可能否认的。 诺贝尔奖不会对因做出相同贡献的合作获奖者给出任何先后排名,都是承认平等贡献。推荐他们的资深物理学家之所以推荐他们共同获奖,也表明了物理学界对他们共同贡献的肯定,这已经是盖棺定论的事情。如果事前争论一下可能对是否能获奖还有点意义,都已经共同获奖了还有什么好争的?他们在功成名就之后,其实就应该进入到对功劳完全释然的阶段了。 吴健雄用实验证明了他们的理论,为此做出重大贡献却并没有最终获诺奖。作为从中深受益处的杨与李本应将主要努力放在肯定吴健雄贡献的价值,但却陷入相互之间的争议,这只会降低双方本应作为大师级科学家素养的分量。充分提醒这一点是必要的,因为这一争论,以及因为吴健雄未能得到应有的对待,已经严重影响到科学界尤其中国科学界和公众对实验科学价值和地位的看法。本来这一个物理学课题是三位华裔科学家共同做出了完整的结果,并且还有一位是华裔女性,本应当成就一段难得的佳话,却因为令人遗憾的两位得奖男士相争,未受到平等对待的女士却始终保持冷眼以对,变成了不应有的结果。 图1 东方居里夫人——吴健雄 二、吴健雄钴60实验的价值 对待诺贝尔奖需要平常心看待。杨振宁获得的科学成就非常巨大,他获得诺贝尔奖的确是实至名归。不过,具体到他获奖的宇称不守恒定律的理论证明,这个成果一是他与李政道双方共同做出,这个所有人包括争议双方都一致公认;二是发表的论文署名是李政道在先。以这个成果授予杨振宁先生诺贝尔奖似乎是有点“委屈”杨振宁了。不过,这种事情也不是什么难理解的,诺奖评选委员会不是神仙,诺奖本身就不是以追求公平为原则的。爱因斯坦在物理学上做出的最伟大贡献是广义相对论,其次是狭义相对论,再其次是量子力学,然后才是光电效应的理论工作。可是他获得诺奖的理由就是光电效应,而不是相对论,并且是经过12年时间的不断被提名才获奖的。当初他获奖之前有一些重量级的人物对他的相对论大加批判,多次影响了诺奖委员会的评选工作,使爱因斯坦虽多年被推荐,却一再落选。如果不是诺奖委员会规定一个人在一个领域只能得一块诺贝尔奖,爱因斯坦是有资格拿四块诺贝尔奖的,但他只得了一块,而且理由还远远没有体现出他的真正贡献。但这对爱因斯坦的伟大有丝毫影响吗?丝毫也没有。如果杨振宁先生不要再去介入争论,人们会客观评价他在物理学上的所有杰出成就。诺贝尔奖是颁发给在相应领域为人类做出“最伟大贡献的人”,但从可操作性上说只能提一条获奖理由。人们更应该把诺奖看作是对获奖者所有贡献的肯定,而不仅仅是具体获奖时的理由。如果所有人都能充分理解这一点,也不会让此争论中的当事双方心里有任何“委屈”。如果他们感到有任何“委屈”,那吴健雄才是真的有“天大的委屈”。 图2 诺贝尔物理学奖评选工作时间表,摘自诺贝尔奖官网 李政道与杨振宁(以下笔者在所有提他们的名字时没有先后问题,甚至故意随机出现“杨李”与“李杨”,以示无先后次序地并列)的论文是1956年10月1日发表 ,1957年他们就得诺贝尔奖了,这在诺奖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事情。在做出成就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之后才获奖的案例比比皆是。他们之所以这么快就获奖,与吴健雄通过钴60的β衰变很快验证了这个理论,并在1957年1月15日将相关实验文章寄给《物理评论》有不可或缺的重大关系。同日哥伦比亚大学为这项新的发现史无前例地举行了一场记者会,第二天,《纽约时报》就以头版报道了吴健雄实验的结果,并引起整个科学界的巨大轰动。宣传也是很重要的,整个科学界因此就很快地了解了所有相关成果,使得推荐工作顺利展开。 图3 李政道与杨振宁。 在《实验、测量与科学》一书中提他们的名字时没有先后问题,甚至故意随机出现“杨李”与“李杨”,以示无先后次序地并列 按照规定,每年诺贝尔奖提名截止时间为当年的1月31日,10月份就要公布正式评选结果,中间还有大量的专家咨询、撰写推荐报告、评选最终候选人、投票选出最后获奖人的工作要做,并且都是有严格时间表的。理论的成果如果没有实验的证明几乎是不太可能获奖的。由此可见,留给李政道和杨振宁成果提名的真正时间窗口,其实仅仅只有两个星期。他们当年被提名的编号是最后两个,杨振宁编号是58—0,李政道是59—0。这个速度在诺奖历史上可以说是“瞬间完成”。同时也可以清楚地知道,提名人首先肯定是非常熟悉他们工作的人,另外提名人也冒了一定风险,相当大程度上说是有些“破格”提名的。注意吴健雄的实验论文1月15日只是“寄给”《物理评论》,不是正式发表,正式发表一般情况下怎么也得几个月以后了。李政道和杨振宁那篇获奖的论文就是《物理评论》1956年6月22日收到,当年10月1日发表,中间有3个多月的正常时间差。这也是为什么他们的提名人都各自只有1位的原因所在。其他人根本连消化这个成果的时间都没有,别说是重复做实验去验证,连正式的实验成果论文都还没看到,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可能去做提名人呢?这也是为什么吴健雄的提名是落在1958年,而不是1957年的原因所在。所以,关于吴健雄的诺奖评选与杨振宁和李政道名额上会因安伯勒的事情产生冲突应当是不成立的。事情可能正好相反,第一年他们获奖,紧接着第二年吴健雄又想要因相同的一个成果原因而获奖,这事实上会在无形之中增加难度,会让人认为诺贝尔奖委员会在这个事情上有些过于偏心。因此,杨和李他们太快被提名和获奖,导致吴健雄没能在同一年与他们一起被提名,其实才是客观上的纯技术性的因素增加吴健雄获奖难度的真正原因所在,至少是极大增加她短期内获奖的难度。这或许是当时热情提名和支持李和杨两人的人们始料不及的事情。但是,吴健雄为什么很长时间以后也一直未能获奖呢? 三、诺贝尔奖与测量的关系 吴健雄在1958年到1965年间的已公开数据有5个年份(1958/1959/1960/1964/1965)总计获7人次提名,后来是否还有过被提名现在还不得而知。但是,最终提名她获奖失败反映了实验工作的艰辛和难以得到诺奖“平等对待”(之所以打引号是因为并非意味着相关科学家们真有任何偏见)的方面。因为实验工作一般都很难一个人完成,吴健雄是与美国国家标准局的其他几位科学家共同做的实验,尤其是其中合作者安伯勒也做了很多工作。一部分美国人认为这是一个合作的实验,没有安伯勒他们的低温原子核极化技术,实验就不可能完成,把实验的功劳全部归于吴健雄是不公平的。诺贝尔奖不会颁发给集体,安伯勒的贡献是否应该获奖又是另外一个问题,后来的“杨李之争”是否使得这个项目成为一个有提名资格和评审资格的学者们唯恐避之不及的是非之地也不得而知。总之,吴健雄令人遗憾地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但是,多次获诺贝尔奖提名本身已经足以证明吴健雄的卓越成就和荣誉。如果我们仅仅因为她最终未能获奖就对吴健雄在实验物理学上的客观科学贡献有任何忽视,那实在是对科学认识上浅薄之极的。如果因吴健雄如此迅速地完成实验工作,而不是让宇称不守恒理论的实验验证忍受个十年八年,甚至几十年的折磨,就轻视实验工作的科学价值,那也是浅薄之极的。如果吴健雄不是那么快地完成实验论文提交给《物理评论》,而是只要晚几个星期提交,使得她自己可以与李杨他们同一年被提名,虽然李杨他们获诺奖会晚一些,但不会把吴健雄落下。这样的可能性会使我们对吴健雄的落选更加感到痛惜,并为她的牺牲和奉献备感敬意。 为吴健雄未能得到诺贝尔奖认可深感不平的重量级科学家有很多。吴健雄也不是神仙,她不可能对自己承受的不幸结果一点感觉也没有。吴健雄对于自己没有得到诺贝尔奖,多年来从未公开表露过意见,对杨李之争更是从未有任何评说。1989年1月,她在回复史坦伯格(Jack Steinberger,1921—)的一封信上,除了恭贺史坦伯格1988年获得诺贝尔奖,也对于他在信中,以及在《科学》(1989年1 月)杂志文章中对她成就的高度赞扬,表示深受感动和极为感谢。吴健雄在信中说:“像你这样一位近代物理的伟大批评者,所给予我这样一个罕有的称赞,是比任何我所期望或重视的科学奖,还要更有价值。我的一生,全然投身于弱相互作用方面的研究,也乐在其中。尽管我从来没有为了得奖而去做研究工作,但是,当我的工作因为某种原因而被人忽视,依然是深深地伤害了我。” 更重要的是,如果未来某个巨型的科学实验装置做出诺奖级别的发现,但却因只能是属于集体工作而几乎不可能获得诺贝尔奖,人们就因此忽视这些装置的科学作用和价值,那是非常错误的观念。 千万不要认为诺贝尔奖对实验和测量工作有任何轻视,事实正相反,诺奖委员会极为重视实验和测量的价值,这一方面是基本的科学观念,另一方面也是慎重起见,问题只在于游戏规则上的限制。阿诺·彭齐亚斯(Arno Penzias,1933—)与罗伯特·威尔逊(Robert Wilson,1936—)是搞通讯的工程师,并没想去研究物理学。但他们所在的贝尔实验室有足够的经费,可以研发出当时世界上接收灵敏度最高的无线电接收系统。他们只是在1964年调试设备的时候意外发现太空有一个无法消除的各向同性的稳定“背景噪声”。经过仔细测量,在波长7.35厘米的微波噪音相当于3.5K黑体辐射。他们搞不清楚是怎么回事,通过与麻省理工学院和普林斯顿大学的科学家们交流才发现,这就是后者花费多年心血和努力一直无法找到的宇宙大爆炸理论的直接证据——宇宙3K微波背景辐射。彭齐亚斯和威尔逊于1978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这近乎天上掉下来的。直到他们拿到诺奖,对什么是宇宙大爆炸理论依然是一头雾水。这个案例说明了很多问题: 1. 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的科学家们心目中对实验和测量绝对没有任何轻视,并且事实上正好相反,他们对实验,尤其物理学领域的实验是极端重视的。 2. 越是到现代,科学的发展需要的实验和测量设备越是需要充足经费的支持。 3. 测量有其独立的运行规律和价值,并不只是科学理论的配套物。 2012年,造价100多亿美元的欧洲强子对撞机LHC发现了希格斯玻色子。这个成果引发的结果之一是201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英国物理学家彼得·希格斯(Peter Higgs、1929— )和弗朗索瓦·恩格勒(François Englert, 1932年11月6日— ),他们两人1964年分别在理论上建立了希格斯机制。整个LHC团队的人连喊一句委屈的想法都没有,因为所有人都很清楚LHC团队根本不可能获得诺贝尔奖,不是他们的工作本身意义和价值不够,不是他们的努力付出和聪明不够,甚至也不是他们受到任何委屈,而仅仅因为这是大团队协作努力的成果。这个案例也说明了很多问题: 1. 现代科学发展的实验和测量工作需要越来越多的经费。 2. 把诺贝尔奖作为评价科学研究价值的指南,已经越来越与需要大团队协作的现实科学发展阶段不相符合。如果以为在花费100多亿美元建设的LHC设备上,几千名顶级科学家付出大量辛勤努力工作之后,唯一价值和目的就是为希格斯和恩格勒俩人去瑞典分800万瑞典克朗(当时约合120万美元)的奖金,这种认知偏差已经达到要用“恶搞”和“荒唐”这样的词汇来形容的程度。如果那样,搞实验科学的人会想还不如把比这个奖金多上万倍的100多亿美元直接分了算了,省得自己费半天劲,结果只是那俩搞理论的哥们儿去拿奖,咱搞实验科学的却什么也捞不着。 3. 无论CEPC未来建成后获得多少伟大的科学成果,王贻芳他们这些围绕对撞机做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们几乎是注定不可能得到诺贝尔奖的,原因仅仅是他们必然需要大团队协作的努力才能有所成就。 杨振宁先生以是否能得诺贝尔奖作为评价CEPC的依据是相当令人遗憾的,他应当理解到讲这种话不仅是不正确的,而且会深深刺痛那些为吴健雄未能获得诺奖而惋惜的人。他在学术上的所有成就如果积极地评价可以说接近爱因斯坦,但从他对实验科学所一再表达出来的看法已充分证明,他在科学基本理念上与爱因斯坦之间的差距要用“天壤之别”来形容。只能说他们当年荣誉得到得太顺了。在30多岁的年龄,在做出成果仅1年后就迅速获得诺奖。历史上最年轻的三位诺贝尔科学奖分别是: 1915年,威廉·劳伦斯·布拉格25岁时获诺贝尔物理学奖。需要说明一下的是,他当年能如此年龄就获奖,本身努力工作当然是基础,但与其父亲威廉·亨利·布拉格一起获奖也有一定关系。 1923年,弗雷德里克·班廷32岁时获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 1935年,让·弗雷德里克·约里奥-居里35岁时获诺贝尔化学奖。他的太太伊雷娜·约里奥-居里一同获得该奖,为史上最年轻的女性化学奖获得者,获奖时38岁。注意他岳母可是“诺奖产粮大户”的居里夫人,并且是历史上最年轻的女性物理学奖获得者,1903年其38岁时与丈夫皮埃尔·居里一起拿了物理奖。1911年她个人又因为发现元素镭和钋而拿了一块化学奖。钋()这个元素的名称就是为纪念居里夫人的祖国波兰而命名的。直到现在元素周期表里总共也就118种化学元素,自然界存在的也就94种,居然其中有两种都是居里夫人发现的。居里夫人的外孙女婿亨利·拉波易斯是1965年和平奖获得者。这一家子5个人拿了6块诺贝尔奖的奖章,要按获奖时年龄来比,又可以得3个诺奖中的诺奖,按单人得奖数量,居里夫人也是与多人并列的冠军,简直是把拿诺奖当种菜了。这一家人拿的诺奖数量可以与13多亿人的中国整个国家相提并论。有位记者去居里夫人家采访时,发现居里夫人的女儿把诺贝尔奖的奖章拿在地上玩。记者大为惊讶:“天哪!那可是诺贝尔奖的奖章啊,怎么能让小孩子当玩具。”居里夫人平淡地说:“我就是要让孩子从小明白,荣誉不过是一种玩具。”当然了,人家居里夫人家这种奖章确实也有的是,真不是太稀罕这玩意儿。 历史上获诺奖的平均年龄分别为:物理学奖55岁,化学奖57岁,生理学或医学奖62岁。 而1957年杨李他们得诺奖时年龄分别为:李政道31岁,杨振宁35岁。由此可见,他们获奖的年龄基本上是属于历史上最小年龄之列的。从公开资料看,他们当时都只有一个被提名人次,在此情况下当年就立即获奖,由此可见诺贝尔奖委员会对他们是相当“照顾的”,对比之下,我们可以查寻到有很多人在长达10年、20年的时间里被提名的人次达到几十个的人,最终还是未能获奖。遗憾的是,他们并未珍惜,使得他们直到已近暮年还在自己损害自己的荣誉。 四、当事人应有的正确态度 无论如何,这是他们互相合作的成果,他们应当互相感谢! 他们是学者,不是娱乐界的明星,完全不需要靠任何八卦的事情维持自己的知名度。他们的争论应当受到同等的批评和谴责。这种争论是物理学的羞耻,诺贝尔奖的羞耻,更是华人社会的羞耻,甚至是整个科学界的羞耻。他们两人将华人“不团结”“窝里斗”的认知坐实到了诺贝尔奖的舞台上,这是一切华人都应当记取的深刻教训。他们本来都是极受人尊敬的华人学者,这样的争论无论提出的理由是什么,都只会减低他们的荣誉,而绝不会增加任何分数。 五、公众应有的正确态度 这并不完全是他们自身的问题,周边的环境,尤其华人社会(包括中外的华人)的环境也应当深刻地反思。直到今天,还是有大量华人社会,包括华人学术界、个人和媒体站在当事人一方的立场上卷入这场争论之中。事实上,他们所有争论的理由显然全都是不成立的。有些资料提到诺奖颁奖时杨振宁的夫人杜致礼要求走在最前面等等。但是,就算退一万步讲事情真的源于杜致礼女士对待荣誉的态度,将荣誉让给作为家人的太太有什么不可以的呢?当时李政道也应找个合适的场合让自己的夫人走在自己前面,很遗憾他当时没有用这种更为幽默、宽厚和温馨的方式,来应对杜致礼作为女人的心理。杜致礼女士的父亲杜聿明作为淮海战场战败的国民党被俘虏的统帅,当时还是处在以战俘身份被关押状态已近9年时间,母亲曹秀清在台湾受到限制不能去美国看望他们。可以想见作为曾经显赫家族大家闺秀的杜致礼女士心中会有多少难言的苦楚,她内心深处期待杨振宁能够出人头地为自己争一口气也是可以理解的。当她突然遇到杨振宁获诺贝尔奖这样一个难以想象的巨大情感宣泄出口,曾经从天堂瞬间被打入地狱,又从地狱瞬间转升到天堂的大悲大喜人生转换,使得她宣泄的方式或许不一定恰当。杨振宁获诺奖后,其岳父杜聿明的状况的确马上获得根本性的改善,在台湾的母亲也迅速得到国民党政府的特别关照,并被容许到美国探望他们。这些其实都是应当让人深感安慰之事。杜致礼女士现在人都已经作古,对已经作古之人还要记下什么恩怨呢? 季承的《李政道传》、江才健的《杨振宁传》等书籍都站在一方的立场去详尽披露两人的恩怨和争议。直到今天还有大量的人不断在介入这个争论之中。李昕在《我所知道的杨振宁、李政道之怨与杨振宁、翁帆之恋》” 一文中提出杨振宁和李政道双方先是保持了相当长时间缄默,而后李政道先提此事,然后杨振宁才提此事。杨振宁除宇称不守恒定律之外还有更重要的杨-米尔斯规范场的贡献等,以这些作为支持杨振宁的“证据”。其实,这些“证据”从科学的角度说什么意义也没有。 公开提杨李争论时间的早晚最多只能说明两人对待历史事实的态度表现差别,甚至连导致这个差别的原因也说不上在谁。杨振宁做出规范场论的贡献与杨李之争毫无科学联系。多此一举地提此事反而更会使人误认为杨振宁成名更早,有借原来的名声占有他人成果的嫌疑。本来这个事情是杨振宁极受人尊敬的贡献,但非常怪异地以杨李争论的方式提出来,唯一的实际作用是极大损害了杨振宁的名誉。因此,所有外界的人介入这个争论事实上都是在为此事不理性地火上浇油。当事双方的争论令人痛心与扼腕,而周边的人介入这个争论,从而为自己捞取名声的行为更是令人厌恶之极。 其他周边的人正确的态度是学习奥本海默、周恩来和吴健雄等人的处事方式。人们应当积极地去正面宣传他们在科学上所做出的成就和各种积极贡献,但如果不是站在科学的立场上,而是站在矛盾一方的立场上加入这个争论,介入者自己,以及发表这些争论的媒体、出版社都很可能变成应当受到更严厉谴责的对象。如果周边的人全都能够持这种科学的态度,杨李之争不至于发展到这样的程度,也不至于到今天还没完没了。 一直到今天,加入双方争论的季承、江才健、杨建邺、李昕,以及“学术中国”公众号等媒体,表面看似支持一方的朋友,事实上都是借朋友的不幸去沽名钓誉者。对他们两人的工作最了解,并且是一位女士的吴健雄都不说什么,你们这些大男人又有什么资格去评说这些无聊之极的八卦?这不是娱乐圈,而是科学界! 华人公众甚至科学界相当多的人在诺贝尔奖的外表光环面前心态完全失衡,已经失去基本的人格尊严,失去判断是非的基本标准和能力了。 六、对当事人的期待 无论是否有可能,我们唯一殷切期待的事情是双方能尽快在有生之年做出公开声明,对过去所有关于杨李之间的恩怨争论都完全放弃,对双方曾经的合作表达感谢之情。这样的声明只会增加全社会尤其科学界对他们的尊敬。即使不能真正劝和,至少不要让争论继续下去。如果他们的家人和真正的挚友能够成功劝说双方做此公开声明,也是为历史和科学做出的卓越贡献。 任何人,包括科学家并非不能去为自己的功绩做澄清甚至去争议,屠呦呦获诺奖之前早就有争议,我们不去讨论这种争议本身的是非,但至少这种争议是可能有意义的,是要澄清发明过程中各方贡献的大小和主次。即使杨李之争中讨论文章署名权谁排第一也是有意义的,因为论文的第一作者与第二作者之间按科学界惯例的确是有地位上的差别的。但杨李之争的情况完全不是这样。这么多年的宣泄,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明白人早已心知肚明,好事者即使明白也照样会故意添油加醋和只是专注那些无聊的是非之事。他们主要只是在争“双方已经获诺奖的共同工作谁更重要”这种极其小家子气,也完全不符合诺贝尔奖规矩的、毫无意义(诺奖对共同协作而获奖的人根本就没有任何先后排名和地位之分)的,甚至可以说要用“愚蠢”这样的词来形容的事情。 这种争论事实上是不理性地对当年努力向诺贝尔奖委员会提名他们共同贡献的科学家的否定,是不理性地对诺贝尔物理学奖评选委员会最终评选结果的否定,是让真正尊敬、爱戴他们的人,曾经配合和支持他们工作的人心寒不已,更是为科学家之间的正常协作蒙上一层不应有的阴影。眼看着大量表面上站在双方立场上的好事者向对方互泼脏水的行为,虽然心痛无比却只能无可奈何。只有他们抓紧在有生之年尽快做出公开声明,才能不给科学留下遗憾,不给真正帮助过他们的科学家们留下遗憾,不给他们自己一世的英名留下遗憾,不给真正尊敬和爱戴他们的人心里留下遗憾。 人们对诺贝尔文学奖,尤其和平奖争议是较多的,但对科学奖,尤其物理学奖争议极少。没有任何别人去争议1957年他们两人得的物理学奖合理性,反而是他们自己在那里相互争议,有不理性到这种程度的事情吗? 图4 诺贝尔奖官网上吴健雄资料 图4 为诺贝尔奖官网上吴健雄资料截图,提名人中有3位是诺贝尔奖获得者。注意这只是1965年之前的资料,之后的还没有公开。 他们争论的结果是什么? 诺贝尔奖的官网上公开数据中,无论得奖还是没得奖的,全都应该可以清楚查询到提名人的详细资料 。吴健雄虽然没有获奖,提名她的年份和提名人的详细资料全都可以清楚查到。但是,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公开提名资料中,已经查不到李政道和杨振宁两人的提名人是谁的任何资料了。 图5 诺贝尔奖官网杨振宁资料 图5 为诺贝尔奖官网上已经没有提名人(nominator)的杨振宁资料截图,只留下“Nominee in 1 nomination”(一人次提名中的被提名人),但“Physics 1957 by ”后面是空白。获诺奖者是有资格成为提名人的,但官网上也没有杨先生提名其他人的任何资料,包括没有发现他提名吴健雄的资料(当然这也只是根据1965年之前的资料所得到的结果)。 “能测量到什么”是科学证据,“测量不到什么”也是重要的科学证据。 杨先生希望把自己与爱因斯坦相提并论,那就看看爱因斯坦的资料是什么样的。 图6 诺贝尔奖官网上爱因斯坦的资料 图6 为诺贝尔奖官网上爱因斯坦的资料截图,他成为被提名人的详细名单要翻好几屏才能显示完,共62人次。从1910年到1921年12年间有10年都是被提名人,直到1921年才获诺奖。1921年当年被提名达到14人次,而在1922年他已经获物理学奖后还有17人次提名他获物理学奖,足见其“人气爆棚”的程度。从1919年(得诺奖之前就已经有资格成为提名人了)到1954年,爱因斯坦有9次成为提名人(1955年4月18日过世)。 真正的荣耀并不仅仅体现在是否能得诺奖,而且体现在其被多少人提名(被认可的广泛程度),尤其提名过多少人上面,这样才是“功德圆满”。如果后面两项,尤其提名过多少人一项是零,最终的荣誉也将大打折扣的。被认可广泛未必能证明一定是对的,但提名过多少人至少肯定可以证明其提携他人的热心和品格。 没有提名人信息是否为普遍情况呢?我仔细查看了所有已经公开的10580个诺贝尔科学奖的提名资料,类似情况的确有。1919、1921、1930、1951年有3人4人次出现生理学或医学奖不显示提名人信息情况,这3人都未获奖。化学奖里这种情况相对较多,1902、1906、1909、1910、1911、1912、1917、1936、1956年也都有此情况。其中只有1906年Henri Moissan因制取出剧毒元素氟而获得化学奖,他有41人次被提名,提名3人次。其中1906年获奖年份有1人次提名人未显示。其他情况里的人都未最终获化学奖。但是在物理学奖里,无论是否获奖,1957年的李政道和杨振宁是唯一没有显示提名人的情况,并且都是只有1人次被提名。 至于未显示提名人的原因,从纯理论上说无非三种情况: 1. 纯粹技术性的原因,当时的资料搞丢了,实在找不到,或网站工作疏忽,或是诺奖委员会官方有规定不应显示,或可以不经说明就不显示提名信息等情况。 2. 当时提名人自己的主观意愿,因各种原因不愿意再公开自己曾提名的信息。按规定程序或法律条文不公布相应的提名信息。 3. 诺贝尔奖委员会官方的意愿。诺贝尔奖不像奥运会等体育比赛,后者只是发个奖牌,如果事后发现不再承认当时的颁奖,可以宣布收回。但诺贝尔奖不仅是荣誉的奖励,也发了很多钱。就算发错了,基本上没办法去取消,因为钱可能都被人花光,也收不回来了。再者,就算有一定程度的不再认可,当事人在科学上一般都还是有相当大贡献的。这个奖项规定是不能毛遂自荐的(对比之下,有很多科学奖励是要参选者自己申报),获奖者只能被动等待有人提名和评审,不像奥运会是主动报名参赛。如果诺贝尔奖委员会主动给人发了奖,然后又公开收回来,这种处理方式对别人也太过了。因此,从始至终主动权全是在诺奖委员会手里,就算发错了也不太可能采用“取消”“收回”等极端的方式来处理,只能通过规则上聚集全世界相关领域尽可能最权威、最全面的资源评审等途径,尽最大可能保证评奖过程不出现“错误”级别的结果,虽然说100%保证一点偏差没有也是很难的。因此,依照基金会的相关法规,在50年相当充分考察之后,以不公布提名人信息等方式可以最委婉地表达某种不再认可的意愿。 事实上的真实原因是什么呢?只要点击未显示提名人信息位置,就可以发现1906年Henri Moissan案例中只是没有显示提名人名字,但显示了该提名人就是瑞典皇家技术学院的诺贝尔奖委员会成员。其他化学奖未显示提名人名字的基本上都是属于这种情况,因此,这些都应属纯技术性的原因。只有1956年的1例是什么信息也没有,甚至都没有提名人的栏目,也未做其他任何说明。4人次的生理学或医学奖未显示提名人的,有3个是有具体的职位、学院、城市等信息,只是没有名字,有1人次是没有任何信息。这些情况就不好评判原因是什么了。而李政道和杨振宁的资料,网上是有一段清楚无疑的评论(comments),并且是唯一发现有这种评论的情况。双方的评论除名字以外,其他内容完全相同。全文摘录如下: Information regarding nominations to Chen Ning Yang cannot be released at this time according to the statutes governing the Nobel archives of the Royal Swedish Academy of Sciences. The deliberations, opinions and proposals of the Nobel Committees and classes in connection with the award of prizes may not be made public or otherwise divulged other tha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visions of article 10, paragraph 3 of the Statutes of the Nobel Foundation. In considering an application wider § 10, paragraph 3 of the Statutes of the Nobel Foundation, the rule shall be that material relating to the research work of a named person may not be released during that persons lifetime. If an application is made for the release of material which includes a special investigation or opinion by a named person who is still alive, the material may not be released without the consent of the person concerned. 我们只能据此说这是诺贝尔委员会根据相关的法规和条文(statues)所做出的明确安排。为避免引起任何不必要的误会,我不去翻译这段英文,由读者自己去仔细和慎重地加以理解。 你们自己都在事实上否定人家提名人的工作,还指望人家积极披露自己的资料吗? 诺贝尔奖不是一劳永逸地、可以躺在上面吃喝不尽的功劳薄。得诺贝尔奖极不容易,得了以后需要利用它做更多对科学有益的事情,去功德圆满地发现和提携更多的其他人才,不是拿它来“作”的。他们的被提名人都只有1个可以理解,因为时间太仓促,得奖太快。但他们作为提名人的地方是不是空的却只取决于他们的努力。人生在不同时期应有不同的转换,如果李政道和杨振宁还有什么要争的,那就是他们谁最先声明放弃曾经的争论,更重要的是诺贝尔奖的公开资料中他们作为提名人的清单部分不要永远是空的。 七、讨论此事的原因 作者在此充分讨论此事的目的在于: 1. 充分说明我对杨振宁在高能加速器上的观点持批评态度是做了充分的情感误差修正的,与其他不相干的事情完全无关。这也是杨先生自己还在继续,或鼓励这个争论继续存在迫使我不得不做出这样的误差修正声明。如果他们不停止这样的争论,导致的结果就只能是其他任何严肃的学者在进行相关科学讨论时都不得不做出此误差修正的声明。作者甚至要在这里呼吁:在他们当事双方做出公开放弃争论的声明之前,所有涉及他们的科学讨论都应当严肃地做出这样的声明,以此使他们充分意识到这些争论所导致的对他们自身名誉的危害。如果他们的争论没有体现出任何不利的结果,甚至华人社会中相当多的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地推波助澜,这会为整个中国科学界树立一个极为错误的价值标杆和极坏的榜样。坦率地说,如果其他任何人想去开发利用他们两人的争论,对继续争论本身进行批评甚至谴责是唯一正确的利用方式。 2. 希望读者不要将我对杨先生在这个问题上的批评延伸到其他任何问题上去。对这样的延伸我本人持强烈反对的态度。并且个人强烈反对网络和舆论上对杨先生大量与科学完全不相关的攻击性言论。我的批评意见不影响我对杨振宁先生在理论物理学上卓越贡献的高度尊敬。杨先生是华人中第一批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杰出学者,我个人也认为杨振宁先生是华人中间贡献最伟大的理论科学家之一,这一看法不受其他任何事情的任何影响。但也不因此而产生另外的不客观判断。 3. 最重要的,希望消除这个争论对实验及测量科学价值认识上造成的偏差和错误影响。如果说这个事情上有任何“委屈”的话,唯一“受委屈”的是吴健雄女士和测量科学。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有必要最充分地提醒这一点。 综上所述,我们对杨振宁先生关于CEPC的反对观点之所以持批评态度,原因总结如下: 1. 杨振宁先生自己一再宣传他对测量科学不在行,并且不是一般的不在行。作为一个有很大影响力的学者,在明知自己非常不在行的领域,且属最重大问题上随意发表意见,这不是一个严肃的科学家应有的态度,也不是一种负责任的行为。 2. 他获诺奖的同时,为他获奖做出关键性贡献的测量科学家吴健雄蒙受了委屈。杨先生对此不仅没有充分表示,反而在事实上让人感觉到他从中得出了错误的相反结论,一再表露轻视测量科学价值的观点,这是非常不合适的。这也会使人们难免认为,他已经是带着自豪的神情不断去宣传他在测量科学上的特别不在行,事实上是在表达他内心深处对测量科学的轻视。 3. 将“能否获得诺贝尔奖”作为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科技发展战略的核心价值之一,这种狭隘的观念在当今科学发展越来越需要大团队协作的时代,会导致越来越大的认知偏差,对中国科学界产生了不应有的严重误导。他到今天都还未能处理好杨李之争问题,也充分证明他不是一个擅长团队协作的学者。客观地说,杨振宁当年所在的时代,高等研究院个人之间的相互合作非常差,杨振宁在其周围环境里来看,还算属于相对积极进行合作的学者,他有非常多的成果都是与他人合作进行的,这也是他的学术成果相对较多的原因所在。除李政道外,杨振宁与Mills、Byers等都有成功的学术合作。但是,这并不表明他确实有能力处理好学术团队的协作问题。毕竟他连最低限度两个人团队协作的问题都没能力长期处理好,却一再试图对最终需要数以千人计算的大团队协作项目发表看法,其说服力难免会受到质疑。在一再自我损害自身荣誉的情况下,杨先生本人谈论诺贝尔奖相关问题的特殊资本还剩下多少?在把诺贝尔奖的所有规则真正搞清楚之前,应慎重为宜。 八、“吴健雄对撞机”命名提议 鉴于以上分析, 在此隆重提议:如果不与后面将讨论的命名权赞助等选项产生冲突的话 , 应当将CEPC正负电子对撞机命名为 “吴健雄对撞机”, 以提醒人们正视实验物理学和测量科学的价值。后面还会对诺贝尔奖的本质进行更深入的讨论,并证明诺贝尔奖只是科学活动中的一个游戏规则,尽管是最出色的一个,但它并不是所有科学研究活动完备的和充分合理的价值指南。 T.D.Lee and C.N.Yang.Question of Parity Conservation in weak Interactions[ J] .The physical Reviow , 1956, 104:254。 微信公众号:学术中国,2016年9月29日。 参见:http://www.nobelprize.org/nomination/archive/list.php. 纯科学 作者简介 汪涛 独立学者 人类第三次科学革命倡导者,纯科学理论体系创始人 云铝股份(000807)独立董事 浙江宇视科技 顾问 上海析易船舶 联合创始人 中央民族大学中俄能源研究院 客座教授 中关村长风联盟 国际化导师 中国农投会、中关村京港澳青年创新中心等创业导师 曾为中兴通讯(000063)国际市场管理体系的奠基人 数码科技(300079) 国际投资总裁 著 作: 《通播网宣言》 《生态社会人口论》 《超越战争论——战争与和平的数学原理》 《实验、测量与科学》 《即将来临的粮食世界大战》( 即将出版 ) 《纯电动拯救世界》( 即将重新出版 ) 《科学经济学——看见看不见的手》( 即将出版 ) 微信公众号:纯科学 新浪微博@ 汪涛_纯科学
个人分类: 纯科学|3109 次阅读|12 个评论
悟空号、墨子号的负责人应尽快彻底检讨有关错误挽回不良影响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2017-1-11 10:19
悟空号、墨子号的负责人应尽快彻底检讨有关错误挽回不良影响 根本不存在暗物质粒子,“悟空”号,却要发射寻找暗物质粒子的卫星,目的就错了!歪打正着地探测到重要粒子,特别是,却要把歪打正着地探测到的重要基本粒子,及其演变的重要资料、数据,剔除 99% !必须立即纠正这种严重破坏行为! 所谓“量子纠缠”只是量子力学计算中各大量同种粒子统计的最可几分布函数,必然彼此相互关联;并非各个别粒子,无论相距多远也有所谓“心灵感应”。 量子通信实验空间科学卫星,就是如此错误理解量子纠缠,企图发射偏振光,利用量子纠缠,达到建立绝对保密的密钥,所谓“量子密钥保密卫星通讯”。 实际上,偏振光,根本不可能纠缠,利用它建立密钥也根本不可能绝对安全的保密通信! 这类错误,主持该项工作的负责人,就必须尽快纠正! 国内、外,学术主流,如此的严重错误,不听符合客观实际的科学纠正,,顽固不改,坚持违反客观实际,就只能造成更大、更多错误。 就更应尽快、彻底检讨有关错误,挽回更大、更多不良影响!
个人分类: 物理|2057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天下最有才的书信
zywsict 2013-1-15 14:54
个人分类: 转载|1700 次阅读|0 个评论
悟空爆料
xingminfeng 2010-11-15 11:56
寒冰:孙悟空老师,首先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接受我的采访! 悟空:千万不要称老师!老师这个称谓曾经很神圣,但现在妓女见嫖客都叫老师,您还是换个称谓吧,就叫我大圣好了。 寒冰:好的。大圣先生,《西游记》开篇,说您是从仙石中迸裂而生,是真的吗? 悟空:这是一个谎言,是无视最起码的生物学、生理学常识而编造出来的一个谎言。您想想看,石头再怎么灵通,怎么可能化为生命?实话告诉您,我的父亲叫李刚。 寒冰:李刚? 悟空:是的。他到现在都还没有现身,但我知道,他一直在暗中默默地保护我、提拔我。在我没有任何资历的情况下,让我担任了弼马温;在我偷吃蟠桃、大闹天庭,打碎无数文物、器物的情况下,我没有承担任何民事责任,只是被判了500年有期徒刑,在闻名天庭的风景区服刑,享受五星级服务,实际上是把我给保护起来。您不妨对比一下,猪八戒比我的罪轻多了,只是酒后调戏了一下嫦娥而已,却被玉帝打了二千锤,从天蓬元帅这一正部级高官位置上贬为庶民,又有人暗中做手脚,修改了八戒投胎的时间节点和程序编码,导致误投母猪胎,惨遭一级毁容,落下终生残疾。再对比一下沙和尚,原本是在领导核心身边工作的卷帘大将,仅仅因为在蟋桃会上,失手打碎了玻璃盏,就被玉帝打了八百,贬下界来,变得这般模样,又教七日一次,将飞剑来穿他胸胁百余下方回饥寒难忍 寒冰:这简直是惨无人道的蹂躏啊! 悟空:是啊。因为他们的父亲不叫李刚,罪虽轻,必依法严惩。 寒冰:弼马温是个小官,也是照顾您吗? 悟空:这个我当初也是理解错误。弼马温是个闲差,您知道,天上的神仙都会腾云驾雾,就拿我来是吧,我会驾筋斗云,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谁还骑马?因此,交通部门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在天庭属于最无聊、最被边缘化的机构。但是,为什么还成立这样一个机构呢?主要是为了安排各级领导的子女、亲属,这些人大都是不学无术的家伙,安排到这样不干活的部门才不会犯错,而只要不犯错,就有理由提拔啊!这样,一方面让他们受锻炼,一方面互相结交,建立权贵圈,成为既得利益集团的一份子。当初我没有理解这种安排的深意,因此,才一气之下,离开了。 寒冰:您当初高挂齐天大圣大旗,玉帝派遣天兵天将缉拿您的时候,他们奈何您不得,奇怪的是,后来您闹天宫的时候,佑圣真君的佐使王灵官,只是一个站岗的中士,却与您斗在一处,胜败未分,这到底是为什么? 悟空:这里面有很多原因。李天王为什么先让巨灵神打先锋,而后让哪吒与我交战呢?这种安排的用意是,通过巨灵神的失败,衬托出哪吒的威猛,将来,李天王才好提拔自己的儿子,让他当接班人。在这种情况下,哪个天兵天将如果表现得比哪吒厉害,就是跟李天王过不去,就是拆李天王的台啊!再说了,天庭上下,腐败得乌烟瘴气,几乎所有的官职都是花钱买下来的,这些人经常吃喝嫖赌,鱼肉乡里,以捞回本钱,哪里会有战斗实力? 寒冰:当初玉帝承认您做齐天大圣的时候,您是怎么想的? 悟空:我当初以为那是一个很大的官,后来才知道,就是一拍手party首脑,相当于政协主席,摆设而已,每逢玉帝发表重要讲话的时候,就得面带崇拜的笑容,连续不断地拍手,手经常都肿着奶奶的,那种苦,唉,不说了,早知道是这个,我才不当那个什么破齐天大圣呢? 寒冰:现在的管理学教材,把分配您去看蟠桃园,当成一个经典案例,认为绝对的权力必然导致绝对的腐败。您认为自己应该为蟠桃这一珍品的消失负责吗? 悟空:这是天大的冤案啊!或者说,这是一个天大的阴谋:他们为什么偏偏在蟠桃快成熟的时候,派我去看蟠桃园?为什么要在蟠桃园右首,起一座齐天大圣府?这些时间节点如此巧妙,难道仅仅是巧合? 寒冰:您能详细讲讲吗? 悟空:OK。蟠桃总共有3600株,前面1200株,3000年一熟,人吃了成仙了道,体健身轻。中间1200株,6000年一熟,人吃了霞举飞升,长生不老。后面1200株,9000年一熟,人吃了与天地齐寿,日月同庚。这些蟠桃被口口声声说成是属于天庭全体神仙、神民的,却只是供一小撮人享受而已。放下这点不提,我们不妨计算一下,3600株蟠桃树,每株结果至少100个,多的好几百,即便以最低的100个计算,总共也有360,000个蟠桃,我一天最多吃10个,全部吃完需要3.6万天,折合98.6年,而我在那里总共做了两、三个月,蟠桃就没有了!而且,我尽职尽责了很久,才想到吃桃子,即使吃,也是三五日一次。怎么可能吃掉所有蟠桃呢? 寒冰:是啊,这是有点奇怪啊! 悟空:问题也恰恰在这里。有人知道我会偷吃蟠桃,故意把我放在那里,甚至把齐天大圣府也修在那里,而且,将蟠桃的养生功能再三对我强调。这难道不蹊跷吗?目的很简单,就是诱导我吃蟠桃,然后,他们可以自由自在地偷抢更多的蟠桃,而把罪责全部推到我身上。真是用心何其毒也!大腐败分子之所以喜欢任用小腐败分子,都是这个道理啊。都怪我,当初因为太紧张了也没有算一下,就慌慌张张地逃了,背下这口大黑锅。而且,这里面还藏着一个大阴谋! 寒冰:什么? 悟空:物以稀为贵。蟠桃一旦被消灭,其他养生的品种就飞涨了,就失去了竞争压力。因此,我常常会不由自主地想到那个炼丹的老头老君,他的丹药空前抢手,比蒜你狠、姜你军、豆你玩、糖高宗、苹什么要疯狂多了,而且,顺利实现了整体上市。 寒冰:您三打白骨精,您师傅再不要你做徒弟了,甚至发下了堕阿鼻地狱的狠誓,您是否认为师傅对您太过分了? 悟空:我当初也是那样想的。但现在想通了,他有难处啊,白骨精是一个草根妖精,没有后台,而后面的妖精基本都有强大的后台,一旦这样打下去,万一打错了,得罪了后台老板,我师傅也是吃不了兜着走。难啊!他通过那种绝情的方式告诉我:凡是胡作非为、恶贯满盈、嚣张跋扈的妖,都有很深的背景,得学会妥协啊,反腐跟调控房价一样,就是跳钢管舞,给不明事实真相的人看的,不能动作太大啊。唉,莫大的天庭,其实就是一个B社会:每当我的金箍棒举起,准备行刑时,总会有各种不同的高官跳出来,高呼:大圣留情,那是俺的人!,甚至连作案证据都要走,大圣,那宝贝也是俺家的!父亲叫李刚的人多来去了。我常常很无语啊。 寒冰:您怎么看那些妖精、妖怪? 悟空:妖精基本都有后台,妖怪基本都是草根。而且,很多妖怪根本不是妖怪,有的是因为拆迁被驱赶出来的农民,有的是因为长期食用有毒食品、转基因食品变得面目狰狞,像妖怪了。而天庭的人每天吃特供食品,就不会变成妖怪,最多因为心术不正,妖气太重而变成妖精。但天庭常常妖魔化那些草民,然后再以打黑除恶的名义干掉,消除天庭的不稳定因素。 寒冰:很多人不理解,您的如意金箍棒,重13500斤,为什么那么多的妖精、妖怪都能用兵刃轻易挡住呢? 悟空:唉,那个重量是不实的,是龙宫统计部门给出的数据,您想想看,统计部门的数据除了日期之外有真的吗?另外,那个所谓的如意金箍棒其实就是一个拉细钢筋的模子。龙宫建设部门为了贪污建设项目资金,比照这个模板把钢筋拉细,拉细到上抵三十三天,下至十八层地狱,以至于我拔下金箍棒,整个龙宫都在摇晃。吃回扣吃到对自己都那么狠,把工程做得劣质到那个程度,我很无语啊。 寒冰:有一个现象我很不理解,您在遇到妖怪、妖精的时候,多次自报家门,说自己是500年前大闹天宫的孙悟空,那些妖怪、妖精为什么不仅不害怕,反而气焰更嚣张了呢? 悟空:是啊,这个问题也困扰我很久。取经回来后,我翻阅了过去的报纸,查到有关我大闹天宫的报道,才明白了真相。大闹天宫那一天的报纸是这样报道的:花果山一自称孙悟空的精神病人,逢人便声称自己是齐天大圣。此人经常抢夺行人财物,调戏妇女,还占道经营,扰乱城市秩序,引起广大天庭群众的强烈不满。本着人道主义考虑,天庭有关部门多次组织居委会老大妈做其思想工作,但劝阻无效。而后,城市管理者大队长二郎神亲自前往做说服工作。没想到,这位精神病患者竟然对人民的好城市管理者大打出手,二郎神的细犬忍无可忍,照其腿肚子咬了一口,又扯了一跌,其他城市管理者队员一拥而上,将这名精神病患者送到了收容所。天庭群众敲锣打鼓,为城市管理者大队送去了鲜花和锦旗,盛赞他们是天庭人民的守护神 寒冰:看了这篇报道,您当时是怎么想的? 悟空:我靠,历史是胜利者写的,这话说得一点都不假啊。早知道那些妖精看到的报道是这样的,大闹天宫的事我连提也不提了。 寒冰:不是有网络吗?难道没有人公布出来? 悟空:都被屏蔽了。天庭组织了庞大的网管队伍,遇帖必删。惹急了连人一块屏蔽。 寒冰: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请教您,您一个筋斗就十万八千里,几个筋斗就可以见到佛祖,把经取回来,为什么还要长途跋涉,费那么大周折呢? 悟空:西天取经是天庭和唐朝廷共同合作的重大文化工程项目,开出了巨额财政预算,如果我带着U盘,翻几个筋斗就到西天把经书拷贝下来了,这经费怎么花完?各级官员怎么以此名义互相请送?所以,小事必须按照大事做:成立了西天取经领导小组,我师傅任组长,我跟八戒、沙僧、白龙马是常委,聘请了10万8千名顾问没有困难,我们殚心竭虑地去寻找困难、创造困难,也要迎着困难上。天庭百姓穷得叮当响,但天庭当局富足得满地流油,钱怎么也花不完,我们不得不雇人帮助花钱,有时候还开假花票,最多的一个月,我们弄了5170张虚假发票,套现1.42亿,还是用不完啊! 寒冰:这样折腾就是为了花钱啊! 悟空:是啊。不花钱自己的腰包怎么能鼓起来呢?凡是我们要到达的地方,当地当局都重修道路,哪怕是刚刚修好的,也好再修一次,一方面趁机拿回扣,一方面表明对取经这一重大工程项目的重视,迎合上面的想法。不仅如此,我们每到一个地方,当地的领导就携带家属迎接,大摆筵席,其实,我们师傅几个能吃多少?但他们一报账就是天文数字。有的还趁机出国旅游,一路送我们,有的从出发地开始,一路送了1万多公里了还不肯回去,最多的时候9千多官员携带家属送我们,所到之处,寸草不生啊! 寒冰:他们是要为出国旅游找个名分吧? 悟空:是啊。他们彼此还互相送贵重礼品。自己买礼品留用,属于贪污,但送给别人,叫正常业务招待。互相送,既得了钱物,也规避了风险。其实,我们很讨厌这种应酬。我与那些贪官污吏握手,最多的一天,把我手上的猴毛都磨没了,后来,我用金箍棒变了一双手套,结果,手套也被磨光了,再变回金箍棒的时候都不好使了,以至于影响了战斗力。每当回忆起那些日子,我都忍不住很痛心,您说,好端端的人一说变成畜生,咋那么快呢? 寒冰: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697 次阅读|0 个评论
妙言宝玉悟空
baohaifei 2010-1-12 09:13
妙言宝玉悟空 鲍海飞 2010-1-12 悠悠千古多少事,尽在笑谈中。 半壁江山转, 仙风南北求。 著文承古道, 雕玉弄石头。 悟空斗白骨, 宝玉困红楼。 草船千箭赚, 碧水一江流。
个人分类: 古道诗词|3412 次阅读|3 个评论
不能掩藏心欲,又怎能嘴上四大皆空
陈井生 2009-6-3 09:29
《悟空传》里的很多话都有让人回味的地方,干净的文笔还有飘渺浪漫里渗透的那一丝熟悉的紫色寂寞。书中在述说着一个故事,就是人生。即便是神也有曾经少年,也有过数不清的问题和淡淡的哀愁。 玄奘说: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 天蓬说:你心中无爱,怎会懂珍惜二字? 关于前生后世,是取经,紫霞还是白晶晶?何为神?何谓妖?何谓美?何谓丑?何为善?何为恶?当繁华褪尽,唯爱永恒。当五百年的光阴只是一个骗局,虚无时间中的人物又为什么而苦,为什么而喜呢?目睹的一切,真实的存在这个世界,是心灵的残缺么?还是现实已被忽略... 人生的哲学是参不尽的,正如无字佛经,尽有又尽无。 为了追寻一些梦想,我们可能会放弃一些东西,可最终如果连自己也放弃了,那追寻的东西又有什么意义。如果神仙就不懂得寂寞,那么活在天堂依然悲伤。 也许每个人真的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森林,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还会再相逢
个人分类: 大豆|4758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8: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