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白洋淀生态恢复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雄安新区与白洋淀拯救
热度 2 cherrylu1960 2019-6-18 20:22
相传大约在5000万年前,华北平原一带遭遇了一场陨石雨,其中一块巨大的陨石撞向今天的白洋淀地区,形成了一片椭圆形的“碟状洼地”,四周的水源汇聚到这片洼地,形成了一百多个大小水面,称之为“淀”(较浅的湖泊),白洋淀是其中一个大淀。 当然,关于白洋淀的形成,还有其他一些解释,比如气候说、构造说、海侵说、人因说等等,这里不多解释,咱也不是这方面的专家。 白洋淀一带大致是河北最低洼的地方,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百姓其实还是挺艰辛的,有水也有内涝,水乡靠鱼苇为生,相比也富裕不到哪里。我的老家在距离白洋淀不远的拒马河畔,也是穷地方。河北这带经济经济欠发达,有自然因素,也有人的因素。 两年前,雄安新区设立,白洋淀大部分划入新区,这一带的百姓也看到了希望。当然,也有人说,雄安新区不适合建在白洋淀附近,这地方过于低洼,容易有水患。但政府肯定会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一直关注着父辈家乡的发展。雄安新区的建设应该可以大大改变周边的自然环境,也造福一方百姓。 作为新区的重要水体,过去白洋淀水质差强人意,环境污染比较严重。雄安新区建设工程中,白洋淀生态恢复成为重点工程。 大自然无常。56年前,上游特大暴雨,造成洪水泛滥,白洋淀水位居高不下,战洪水,保天津,这一带的百姓也作出了巨大的牺牲。近年,华北持续干旱,造成白洋淀水越来越少,有些淀子近乎干枯,原本366平方公里的淀区大大缩小。 雄安新区建设,无疑会大大加快白洋淀生态恢复工程,现在通过南水北调,每年都向白洋淀注水上亿立方米;实行退耕还淀,逐渐将水面恢复到360平方公里左右,同时大力治理污染,优化流域产业结构,实现水质达标。 新区建设,环境治理是重点,有好的环境,才能聚集人气。在安新大灶台吃个饭,每个大蒸锅上都要安装排风装置,在小岛上,禁止烧烤和一切有污染的活动。这些看似小事,但都是环境保护的一部分。治理手段是一个方面,人们观念的转变更为重要,要养成人人注重环境保护的习惯,并不容易。 十多年前去过白洋淀,坐船在芦苇荡里穿行了一下,对景色没有太多的印象。这次去住在湖中间的小岛上,看到了清澈的湖水,酒店里的自来水也达到了直饮水的标准,生活污水的处理也有一套严格的技术程序。当然,这些都是示范性的,大面积整治尚需时日。 从安新县的白洋淀景观大道出发,经过狭窄的乡间小路,到达圈头乡的生紫码头,坐快艇上到湖中间的酒店。这个乡是这里唯一一个“纯水乡”,车行途中,可以看到一个个种着芦苇的淀面,有小桥连接。快艇行驶在大片清澈的水面,两侧不时见到“芦苇荡”,小时候看的电影《小兵张嘎》就是在白洋淀拍摄的。当年抗日,小鬼子没少在芦苇荡里吃苦头。 荷花还没怎么开,等开了游人就多了吧 芦苇净化水质的作用明显,但种的太多也会带来其他一些问题 水乡的村民过去主要以打鱼、芦苇蒲草加工等为生,如今这里似乎鱼不多了,据说有过度捕捞(连鱼苗一起捕)的原因。芦苇加工成本高,实现高利润不太可能。淀区芦苇的种植面积也要大大压缩,鱼也不能随便养,将来这里的种养殖和环境设计都要统一规划。 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希望旅游业能再热一些,能给百姓带来更多收入,带动就业。感觉这里虽然是5A景区,但环境建设和相关的服务配套设施似乎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圈头乡的码头上排列着简陋渔船改装的快艇,运送到湖心的游客,大概是因为非节假日的缘故,没什么人坐。 “金圈头、银淀头,铁打的采蒲台”,形容这三个村在白洋淀地区还是比较富裕、文韵丰富,荷花淀派文学大师孙犁的《白洋淀记事》有着丰富的记载,他曾写《采蒲台的芦》,可惜这次没有时间去采蒲台,也没有时间去仔细观赏一下白洋淀的芦苇风光。等荷花盛开的时候再找机会吧。 雄安新区白洋淀将来的建设肯定要首先考虑生态友好,规避自然风险,据说要走三层立体化设计的路子,不知是真是假,投入是巨大的,工程不会拖得很长,因为我们有社会主义优越性啊。希望五年十年之后,一个崭新的雄安新区,还有更美的白洋淀将出现在华北大地上,也能带动老家的发展。 圈头乡这个四面环水的度假酒店环境特别不错,夏天也凉快,适合避暑。看样子老板很有实力,投资很大,硬件没的说,但人员服务等软件建设有提升的空间。发展旅游业,需要投入,也需要各个层次的人才,不容易。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6114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1 05: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