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里约热内卢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拉美列国纪行连载(2),巴西新旧首都
gaoguanzhong 2019-5-7 07:34
作者 高关中(德国汉堡) 2019/5/7 4 月 18 日 星期二 巍巍耶稣山,巨型足球场 南美旅馆的住宿费一般都包括早餐。这里的早餐很丰盛,一个长条大桌上摆满了面包,黄油,葡萄酱,番石榴果冻,牛奶,桔汁,白糖,奶粉,任君选用。咖啡自然是少不了的,还准备了小包的红茶,绿茶和苹果茶。最吸引人的是水果,西瓜,香蕉,菠萝,芒果,还有桔红色的木瓜,任客选用。很多东西在欧洲都是少见的,结果我们把早餐变成了水果宴。热带的巴西一年四季水果不断,真是一个水果大国啊! 早饭后,雨停了,我们乘坐 184 路汽车先去游览耶稣山。耶稣山在市西,是里约热内卢的标志性景观,甚至可以说是整个巴西的象征。许多介绍巴西的书籍都以耶稣山作封面。耶稣山在当地叫科科瓦多( Corcovado ),意为驼峰山。它像驼峰般突起,四周光滑陡峭, 704 米高的山顶上立着一个巨大的十字形耶稣塑像,从里约热内卢的各个方向几乎都能望到它。下了公共汽车,还要乘坐小火车上山。小火车轨道建成于 1884 年,全长 3.8 公里,为了防止坡陡火车下滑,在两条钢轨之间还加了一条齿轨。当时小火车是用蒸汽发动的, 1901 年改为电力发动,成为巴西最早的电气化火车。两节车厢共载客 100 多人。小火车穿行于林海之间,景色一片翠绿,有赏不尽的热带花草。 下了小火车,还要登 220 级台阶盘旋而上才能到山顶。站在耶稣像下,仰头望去,感觉耶稣像非常高大。只见耶稣两臂平伸,头略低垂,整个塑像是用石头雕塑拼接而成的。据介绍,耶稣像高 30 米,相当于 13 层楼高,手臂伸展为 28 米。塑像总重达 1145 吨。底座高 8 米,占地 100 平方米,内设一座小礼拜堂,可供 150 名虔诚的信徒同时在此祈祷。 1922 年,当巴西举国欢庆独立 100 周年时,人们建议搞一座纪念碑。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天主教国家,最后确定建一座耶稣像。 但究竟要修一个什么样的耶稣像呢?却无人拿主意。后来电话公司在耶稣山顶建电话站,巴西工程师席尔瓦看到山顶电线杆上有一个十字架,这启发了他的想象力,于是提议造一座十字架形的耶稣像。塑像本身交由法国雕塑家兰朵夫斯基设计塑造,分段海运到巴西,由席尔瓦组织施工。经过 5 年的建造, 1931 年 10 月 12 日,这座硕大无比的塑像终于落成了。其含义是,这位救世主伸开它宽大的双臂,拥抱这座城市,把它的博爱洒向世界。 50 名大主教和当时的巴西总统瓦加斯出席了落成大典。从此,里约热内卢市有了自己的标志——耶稣像。 在耶稣像的正面下方,还专门修建了一个游坪,供游客拍照片。我们也学着耶稣的模样两手平伸,以耶稣像为背景照相。但表情却很不同,耶稣的头略低垂,眉毛略皱,而我们却头略上昂,面带微笑,为能够在此一睹耶稣山景致而特别高兴。 站在耶稣像下的观景台上,向四周眺望都是山水好景。从正面向东南方望去,一片片白色的楼房,一处处金色的海滩,一个个绿色的小岛和起伏的山峰,还有布满白帆游艇的碧蓝海湾,历历在目。其中糖面包山( Po de A ú car )最引人注目,也是里约一大景致。顾名思义,它像个糖面包,可在我看来,倒像一个馒头山或窝窝头。峰为圆顶,四壁光滑。它扼守着瓜纳巴拉海湾的出口,高达 394 米。附近还伏卧着一座海拔 218 米的乌尔卡山。细看两山之间架着钢缆绳,满载游客的缆车顺着缆绳缓缓移动。游客要乘两次缆车,先从地面乘缆车上乌尔卡山,再换乘另一个缆车才能登上糖面包山游览。可惜我们没有时间,只能远观,而不能亲自上糖面包山了。 下了耶稣山,乘小火车和巴士原路返回,来到市中心,顺便游览了一下都市大教堂( Catedral Metropolitana )。这是一座现代建筑。 1964 年动工, 1976 年落成。它的造型很别致,远看为平顶圆锥形,像个倒扣过来的玻璃杯,杯底朝天。走进一看,四周是由一个阶梯一个阶梯地向上盘桓,犹如天梯一般,所以有人称之为天梯教堂。教堂高 96 米,地面直径 106 米,堂内设 5000 个座位,最多可容纳 2 万人,是里约热内卢最大的教堂。 教堂附近的高架水道桥( Aqueduto da Carioca ),由上下两层几十个拱券支撑,当地人又叫拉巴拱门( Arcos da Lapa ),也是里约热内卢市中心最吸引人的焦点之一。它在 1750 年就建成了,长 270 米,高 64 米,当时用于输水。 1896 年,它被改建为高架道路,开始通行电车,通往景色幽美的圣特雷莎山区。 不过我们没有坐电车,而是乘地铁到市北去参观一个更有名的地方——全世界最大的足球场。这个足球场叫马拉卡纳足球场( Maracan )。所在的地铁站也就叫马拉卡纳。据说马拉卡纳原是印第安人村庄的名字,以后成为市区的一部分,足球场因建在此地而得名。出车站,上天桥,就看到了足球场那宏伟的身影。比赛时,它是两军厮杀的疆场,平时作为里约一大名胜向游客开放。买了参观票,带着发给我们的足球场小画册,就进了接待大厅。大厅里墙壁上贴满了介绍足球场历史和足球大战的照片。据介绍,这座足球场是为迎接 1950 年的世界杯大赛而建的,建设时动用了大批人力物力, 1.1 万名工人分三班倒日夜赶工,仅运送建筑材料的大卡车就多达 5 万辆。工程中使用了 50 万袋水泥, 1 万吨钢材, 8 万立方米混凝土, 65 万方木材, 4.5 万立方米沙子,填挖土方几千万立方米。只用短短的 22 个月,就建成了这座世界最大的足球场。保证了世界杯大赛如期进行。从 1930 年开始到 2006 年总共举行过 18 次世界杯大赛,其中巴西队荣获过 5 次世界冠军,高踞列国榜首。因此巴西向以足球王国为世人所熟知。 接待厅里的一侧,专辟了一个世界超级球星脚印台,凡是在足球比赛中取得重大成绩的,对巴西足球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球星,都可将脚印印在这里,如球王贝利, 1994 年在世界杯足球赛上立下赫赫战功的罗马里奥, 2002 年世界杯巴西队前锋罗纳尔多,阿根廷名将马拉多纳和德国足球帝王贝肯鲍尔等几十个超级球星。我们各自选择了自己喜爱的球星的脚印,站在上面拍照留念。 接着我们乘电梯到 6 楼高的看台顶层观看足球场。足球场造型为椭圆形,周长 940 米,高 32 米。球场上绿草如茵,一片碧绿。看台用红黄蓝白四种颜色区分,每种颜色两个小区。球场内部各种设施齐备,共有 15.5 万个座位, 300 包厢, 30 个播音室, 5 个电视转播室, 220 个扩音器, 184 部探照灯, 75 个计时钟, 70 个警报器, 46 个小卖部,一个餐厅,以及为运动员设置的宿舍,更衣室,诊所,按摩间,浴室等。整个建筑面积达 30.4 万平方米。让人感叹足球场的阔大和壮观。我拿出照相机来,不论取什么角度,都无法将全景拍摄下来。 马拉卡纳足球场号称容纳 20 万人。 1950 年世界杯大赛巴西与乌拉圭争夺冠军是观众最多的一次,入场 199854 人。足球场建成以来,已接待了一亿多人次的观众。 4 月 19 日 星期三 从里约海滨到巴西高原 里约热内卢还以迷人的海滨而闻名于世,大大小小的海滩就有几十处,其中最著名的海滩名叫科帕卡巴纳( Praia de Copacabana )。早饭后,我们就坐地铁南下到这个海滩去游览。 科帕卡巴纳据说是世界四大著名海滩之一(其它 3 个是夏威夷海滩,墨西哥坎昆海滩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海岸)。这海滩像一道弯弯的月牙,全长 4.5 公里,宽 100 多米,全是松软平坦的沙滩,从马路直抵水边。成百上千穿着各色泳装的男女躺在那里,悠闲地晒太阳。由于里约位于回归线附近,气候温暖,因而不分四季,海滩全年可供游人消遣。当地人更是近水楼台,享受着上天赐予的阳光海滩,即使是穷人也不例外。 记得有篇文章说,一位记者向躺在沙滩上晒太阳的渔夫问道:“这么好的天气,你为什么不出海打鱼?”渔夫反问道:“打了鱼,干什么?”记者说:“打了鱼才能挣来钱呀。” 渔夫问:“挣来钱,干什么?”记者说:“挣来钱你就可以度假,舒舒服服地躺在沙滩上晒太阳啊!”这位渔夫懒洋洋地翻了个身,嘟囔道:“我现在不是已经舒舒服服地躺在这里晒太阳了吗?” 里约热内卢就是这样得天独厚,即使像这位渔夫一样分文不名的人,也能与腰缠万贯的富翁并排躺着,分享海浪,阳光和沙滩。此时此刻,很难判断谁比谁更满足。里约热内卢的社会学家宣称,海滩不仅是人们良好的度假地,而且是里约最好的“平衡剂”。根据这项理论,里约市的贫苦大众也享有海滩使用权。这使他们忘却贫困,安于匮乏。 当然穷人还是要为自己的生活操心。我们看到,沙滩上有人费尽心力,造出各种各样的沙雕,如城堡啦,耶稣受难像等造型,等着游客来照相,收点小费过日子。而在沙滩上来回兜售东西的小贩也是一景。他们手持小鼓、铁板,节拍有致的敲打,伴奏着曼妙的歌声,推销各色各样的防晒油,遮阳帽,纪念品乃至造工奇特的大鸟风筝。 沙滩上还规划出大片供人们踢足球,打排球的专用场地。许多充满活力的人们,在松软的沙地上赤脚奔跑弹跳,妻子嘉美看着眼热,也脱了鞋加盟打了一会排球,好像找回了大学时代的青春感觉。 海滩边上是一条用黑白两色石子铺成的散步道,棕榈树遮荫。只见裸着上身的男士和仅穿三点式泳装的女士悠然漫步,人们对此早就习以为常了。散步道旁是宽阔的大西洋大街( Av. Atlntica ) , 双线八车道,小车大巴不断接来度假的游客。马路对面,一座座高级宾馆比肩而立,著名的五星级旅馆科帕卡巴纳皇宫大饭店( Copacabana Palace )亦在其中,当年肯尼迪等名流巨子曾在此下榻。宾馆和街市面对沙滩碧海,背景则是包括甜面包山在内的座座馒头状青山,真是山水佳秀,风光无限。世界级的海滩科帕卡巴纳的确名不虚传。 至此我们结束了里约之旅。虽然是走马观花,但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依我看,整个南美,里约热内卢是最值得游览的城市。在一个城市内,难得这样有山有海,景致奇特,风土民情,魅力无穷。保你在这里玩上十天半月,也不会感到平淡无奇。 下午,我们乘长途汽车前往巴西利亚。在车站遇到了一位来自山东的华侨潘先生。大家一见如故聊了起来。他 1980 年来巴西,从大厨做起,几年后到米纳斯吉拉斯州发展,办起自己的餐馆,已经 20 多年了。这些年来,他差不多走遍了巴西各地,各地都有朋友。巴西地方太大了,动不动就要坐飞机。比如从里约到亚马孙河港马瑙斯就有 4600 多公里,而从马瑙斯到边界还有 1000 多公里。像这次他去累西腓, 2300 多公里,坐长途汽车两天两夜到不了,坐飞机也得 3 个小时。这么大的国家,与中国大小差不多,才一亿七八千万人口,还不到中国人口的 1/6 。地广人稀可想而知,土地非常便宜,他花 5 万美金,就买了一个大农场,只是因为照顾不过来,后来又卖掉了。巴西资源也非常丰富,像他所在的米纳斯吉拉斯州就有世界级的大铁矿,生产的铁矿石大量出口到中国。潘先生说,巴西近年来华人增加很快,现在已达 20 多万,但比较分散,其中圣保罗华人最多,建议我们到该市东方街去看一看。 巴西的长途汽车条件很好。我们坐的车设有 42 个座位。位子宽大,干净,白枕套,椅背像飞机上的座位一样,可调节,以方便乘客半躺着休息。 离开里约热内卢不久车就上了高速公路,渐渐地盘旋而上到巴西高原。巴西地形主要分两大部分 : 北部的亚马孙平原和南部的巴西高原。在中国,平原地区人口最密集,而亚马孙平原是热带雨林区,气候终年湿热难耐,人烟最稀少。全国 90% 以上的居民集中在巴西高原。 巴西高原面积约 500 万平方公里,若不算南极冰雪高原的话,它就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比青藏高原大一倍还多。但平均高度仅 750 米,比青藏高原(平均 4500 米)低得多。这样的高原,既和缓了热带地区的酷热,又不至于造成气压的不适,所以成为巴西人口和经济活动的重心所在。 从我们一路经过的情况看,巴西高原不像黄土高原,倒像云贵高原,地形崎岖,但植被茂密,到处郁郁葱葱,碧绿可爱。巴西这个国名,即来自一种纹路细密,坚固耐用的树木巴西木。但这种树木殖民时代几乎被砍伐殆尽,如今已见不到了。我们看到的热带树木大多弯曲,细长,多枝杈。树上开着红花,紫花,黄花,粉红花,颜色鲜艳,令人赏心悦目。 沿途这一带,是巴西经济发达的地区,有大片大片的咖啡园,还种植甘蔗,玉米,大豆,木薯,柑桔和菠萝。一片片草地上放牧着奶牛和羊群。土地呈红色,有人说,这是地下多铁的缘故,这一带分布着不少铁矿。 汽车每行驶两三个小时,就停在加油站休息一下。这里各种服务设施齐全,不光有餐厅,甚至还附设淋浴间,供天热时旅客冲凉用。此外,还有洗手间,商店,乃至礼品店。礼品店里各种纪念品琳琅满目,最引人注目的是玉石雕刻。这一带出宝石,叫巴西石( Pedras do Brasil ),做成工艺品,很有特色。像石雕《花繁叶茂的大树》,就是用褐色石刻树干,绿色石雕树叶,粉红石作花朵,然后拼接而成的。 4 月 20 日 星期四 展翅飞翔的荒野新都——巴西利亚 早晨 7 点半,长途汽车终于到达首都巴西利亚( Bras í lia ),从里约热内卢到这里 1157 公里,全程用了 18 个小时。 白纸绘新图 巴西首都原来是里约热内卢,为什么要把首都迁到这样遥远的内地呢?这是因为巴西国土辽阔,可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国家经济重心偏处东南沿海一带,里约热内卢和圣保罗等许多大城市也集中在沿海。相反,内地人烟稀少,空有富饶的物产而没有被开发。早在建国之初,许多有识之士就建议在内地建设新都,以填补真空的国家中心地带。但直到 1955 年库比契克( 1902-1976 )当选总统前,新都巴西利亚还只不过是一个空洞的构想而已。 库比契克把新都建设作为施政重点之一。他深深了解,倘若要兴建这个城市,就必须在其五年任期内完成。他所挑选的建筑师是曾代表巴西参加联合国大厦设计的杰出建筑师尼迈耶尔。而经过国际审查委员会评定中选的市区总体规划,则是由尼迈耶尔的好友科斯塔设计的。 1956 年 9 月,在空中勘察过的 5 处地点中,最高也最平坦的原始荒原上,调集 5 万建设大军,展开了建城的浩大工程。当时荒原上根本没有道路,第一台推土机和水泥都是飞机运来用降落伞空投下来的。首件工作便是兴建一条飞机跑道,用来运输初期工程所需的建筑材料和重型装备。因此巴西利亚便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藉空中作业而孕育催生的大城市。直到建城计划破土以后,才从东南方 716 公里外的贝罗奥里藏特,打通完成了一条公路。工人们不分昼夜地连续工作。经过三年半的紧张建设,一座独具风格的新都便拔地而起。 1960 年 4 月 21 日,巴西政府举行了隆重的迁都典礼。 建都之前,这块海拔 1100 多米的高原,还是一片渺无人迹,野兽出没的荒野,低矮的灌木和野蒿杂草覆盖着沉睡的大地。据说当时只有 5 户人家生活在这里。但建都时,新城已有 10 万居民。而今天巴西利亚在行政上被划为联邦区( Distrito Federal ),面积 5822 平方公里,包括 18 个卫星城在内,人口更多达 228 万,已成为巴西有数的大城市。建造这座新都时,连小石子都需要用飞机运送过去的陆上孤岛,现已建成四通八达的公路,连接全国各地,并铺上了柏油路面。还建起了国际机场,修通了地铁。 新都巴西利亚的设计新颖,别出心裁。整个城市平面就像一架巨型的后掠翼飞机,象征新首都带领全国展翅高飞。“机头”是国家首脑机关所在的三权广场。“机身”是一条长约 8 公里,宽 250 米的纪念大道( Eixo Monumental )。大道前段,排列着政府各部大楼。中后段有市内公交总站,商业中心,会议中心,电视塔,市政厅,体育场和公园等。“机身”两侧伸展出立交道路,称主轴北路和主轴南路,各长 5 公里许。沿路呈月牙形排列着居民楼和商业网点,如同伸出的左右“机翼”。“机尾”则是火车站。整座新城坐落在一个人工湖畔,宁静的湖水环抱着大半个城市。 长途汽车站就设在火车站里,如今已经没有什么火车客运了,火车站台都改成了汽车站台。所以我们就在“机尾”下了车,存了行李,就去游览。从“机尾”的长途车站到“机头”的三权广场,要乘两次公共汽车。先坐 131 路汽车到 “机身”“机翼”相交处的市中心公交总站,然后再换 104 路汽车到三权广场。 巴西国会参观记 三权广场( Praa dos Tr ê s Poderes ),顾名思义,就是代表巴西宪法所划分的三种权力,即立法、行政和司法权力所在地而得名。行政部门以位于左侧的高原宫( Pal á cio do Planalto )为代表,内有总统办公室(湖滨的黎明宫 Pal á cio da Alvorada 则是总统府)。司法部门以右侧的最高法院( Supremo Tribunal Federal )为代表。无论在建筑结构上,或在政治力量方面,都会使前两者相形失色的,则是代表立法权的联邦议会大厦( Congresso Nacional )。这也是我们的参观重点。 经过一个天鹅戏水的小湖,来到议会大厦东南入口的接待处。工作人员见我们远道而来,很热情,联系有关部门派来一个年轻人陪同讲解。这位年轻人是巴西利亚大学政治系的毕业生,不仅对议会大厦,而且对联邦议会的运作都很熟悉。他介绍说,象征巴西民主政治的联邦议会大厦,造型简洁,含义深刻,它由尼迈耶尔亲自设计,是首都最高的建筑物。主体由两座 28 层的孪生大厦构成,半中腰用一个封闭的空中走廊相连起来,呈现“ H ”形。在葡萄牙语中,“ H ”是“人”( Homem )一词的第一个字母,意为维护人的尊严,表示“以人为本”。双子楼两侧较低的巨碗型建筑物是两院会议厅。碗口朝上的是众议院,象征着广纳民意,体现民主和自由;碗口朝下的是参议院,象征着上陈下达,体现了集中统一的精神。 他带着我们首先参观了众议院会议厅。这里是 513 名众议员开会的地方。众议员按各地人口比例产生,每四年选一次。他们座位前的小桌上有表决器,只有输入个人密码,并由电子扫描器核对指纹以后,才能启用。按绿键表示赞同,黄键表示弃权,红键表示反对。投票结果立刻会在议长席两侧的大屏幕上反映出来。 众议院会议厅的二楼上设有旁听席。有兴趣的公民和新闻界可在此旁听议会辩论。会议厅连着绿厅,这是记者采访议员们的地方。讲解员在这里请我们喝咖啡。他说,中国出茶,巴西产咖啡,这是我们巴西的国饮,请尝尝。真是盛情难却。 接着我们又参观了参议院会议厅。它比众议院会议厅略小一些,因为参议员只有 81 名。讲解员告诉我们,巴西与美国,墨西哥和阿根廷等国一样,是联邦制国家,由参议员代表地方利益,巴西全国共 26 个州,加上首都所在的联邦区,各产生 3 名,因此参议员共 81 名。任期为 8 年。 参观完后,讲解员把我们送到西门的白厅告别。在白厅里我们又浏览了介绍巴西历史的图片展,参议院博物馆和众议院博物馆。 新都新貌 从联邦议会大厦西门出来,便是巴西利亚的“机身”, 纪念大道北侧,为首的是司法部大楼,叫司法宫( Pal á cio da Justia )。门前塑一座被蒙住双眼、手执利剑的正义女神像,象征执法公正,法不认人,铁面无私。接着便是矿业能源部,国防部和财政部等等,都是 9 层高的大楼。各部大楼过后,坐落着国家大剧院( Teatro Nacional ),其造型仿印第安人阿兹特克式金字塔而成。 纪念大道南侧,为首的是外交部大楼,叫伊塔玛拉蒂宫( Pal á cio do Itamarati )。被莲花池环绕,像是水上浮宫。门前两列穿着传统军装的仪仗队,正在迎接外宾。接着便是农业部,文化部和科技部等等,也是 9 层高的大楼。走过各部大楼后,迎面便是都会大教堂( Catedral Metropolitana )。这是尼迈耶尔的杰作之一。他设计的教堂,一反常态,既不是哥特式尖顶高耸,也不像巴洛克式富丽堂皇。而是设计成自由女神的皇冠。堂内明亮宽敞,三个天使神像都悬浮在半空,充满了轻盈飘逸的艺术美感。 走过大教堂,便是“机翼”与“机身”的结合部,为多层大平台。这里是城市生活的心脏,跳动着城市生活的脉搏。地上各层是高架道路和商业区,百货公司,书店,绸缎庄,时装店,面包房,糖果店,药房,画廊,电影院一应俱全,堪与里约的繁华街市相比。地面层圆环为市内公交总站,成百路公共汽车从这里开往市内各地。圆环中间是市场和餐饮服务区。我们信步走进一家水果蔬菜店铺。货架上,香蕉、木瓜、菠萝、柠檬、柑桔、苹果、黄瓜、土豆、芋头、红薯、茄子、玉米棒、西红柿、胡萝卜、莲花白,各种果菜应有尽有,不分品种,一公斤一律 99 分,相当于 3 元人民币。这丰富的水果蔬菜大部分产自附近新开拓的农区。看来,以开发内地为目的而进行的新首都建设,如今已展现出它的成果。 巴西利亚是 20 世纪新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典范, 1987 年它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一座诞生不久的新城市,就能荣列世界文化遗产,受到重视和保护,这是绝无仅有的一例。人们对这座新城市普遍持赞扬态度,认为城市开阔,建筑挺拔,反映了现代城市规划的成果。当然,也有美中不足的地方。例如,城建为“车”想得多,为“人”想得少。当时巴西汽车工业正在迅速发展,设计者把新首都设想为人人驾车的地方,宽敞的街道布满全城,全然忘记行人的需要。由于缺乏人行道和斑马线,有时会造成伤及行人的交通事故。再者,城建用地太奢侈,太浪费,人多地少的国家学不起。建筑与建筑的间隔太宽。所以要想徒步游览,几乎是不可能的。
个人分类: 世界各地|1176 次阅读|0 个评论
拉美列国纪行连载(1),到巴西
热度 1 gaoguanzhong 2019-5-7 07:28
作者 高关中(德国汉堡) 2019/5/7 第一部分 南美八国行 从 2006 年 4 月 16 日到 5 月 21 日,我和妻子李嘉美背起背包,做了一次南美之行。我们从汉堡先飞到巴西,接着从东到西,从南到北,途经巴拉圭,阿根廷,乌拉圭,智利,秘鲁,玻利维亚,到达赤道之国——厄瓜多尔,然后返回欧洲。这一路上总共游览了 8 个国家,仅陆上行程就达 1 万 3 千多公里,几乎走遍了整个南美大陆。 从地球仪上看,南美洲正好在中国的背面,是距中国最远的大陆。去过南美的人还不多,人们对它充满了神秘感。这里我们想通过旅行中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向大家介绍一下这个古老而又充满现代风情,魅力四射的南美大陆。 行前准备 不久前,汉堡大学时代以来的好友汉诺和阿妹,因工作需要,全家临时搬到厄瓜多尔住几年。他们热情地邀请我们去玩。厄瓜多尔在南美洲,路途遥远,去一趟不容易,也许一辈子就这一次,索性顺便多走几个国家,把整个南美看一看,这样,我们就把访友之行变成了南美之旅。 南美洲面积广达 1780 多万平方公里,差不多有两个中国大。它地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什么时候去旅行最合适呢?我查阅了有关的气象资料,列表如下: 巴西,里约热内卢 1 月 3 月 5 月 7 月 9 月 11 月 白天气温(℃) 30 29 26 25 25 26 夜间气温(℃) 23 23 20 18 19 20 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 1 月 3 月 5 月 7 月 9 月 11 月 白天气温(℃) 30 26 18 15 18 25 夜间气温(℃) 18 15 9 6 8 13 智利,圣地亚哥 1 月 3 月 5 月 7 月 9 月 11 月 白天气温(℃) 29 27 18 15 19 26 夜间气温(℃) 12 9 5 3 6 9 秘鲁,利马 1 月 3 月 5 月 7 月 9 月 11 月 白天气温(℃) 25 26 21 17 17 20 夜间气温(℃) 19 19 16 14 13 16 厄瓜,多尔基多 1 月 3 月 5 月 7 月 9 月 11 月 白天气温(℃) 21 20 21 21 22 21 夜间气温(℃) 8 8 8 7 7 8 南美洲绝大部分在南半球,季节更替与中国正好相反。元月份是炎夏, 7 月反过来是冬天。中国春暖花开的四月却是南美的金秋。六七月去巴西最好,那时地处热带的巴西最凉快,但温带国家阿根廷和智利之间的安第斯山却会遭遇雪封路断。综合考虑到这些,我们选择了四五月去,这时正是当地的秋天,翻山容易些。至于厄瓜多尔,虽然在赤道上,但地势高,四季如春,全年温度都差不多,只分干季雨季。五月份去,雨季已过,也比较适宜旅行。现在回过头来看,旅行时间选得不错,运气也好, 5 个多星期的旅程中,只有两天气温超过 30 度,一个白天下过雨,从未因天气不好影响过行程。 从气温表可以看出,南美的秋天是暖和的,带上毛衣夹克就够了。但考虑到有时要坐夜车,有时要翻越大山,于是就又加上了棉袄,乘车时穿穿盖盖,还真用上了。 我们是背包族自助游,一切都得自己安排,自己去闯,不像旅行团,有人接送,用不着自己操心。所以一本好的导游书是必不可少的。导游书上必需绘有各重要城市的地图,要有交通,住宿等各种实用信息。这次我们带的是英文孤星系列( lonely planet )的南美导游书( South America on a shoestring )。厚厚的上千页,各国情况都在内,一路上帮了不少忙。 南美洲是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巴西)的天下,很多场合英语行不通,幸好我们带了西语和葡语两本袖珍词典,都派上了用场。 旅行需要的东西很多,但路途遥远,转机转车,上上下下,行李又不能带得太多,只能挑必需品,颇费斟酌。好在我们不是第一次出远门,拿出以前旅游时逐次完善的旅行装备必需品清单,看看缺什么,备齐就行了。这个清单因人而异,我自己的大体如下; 护照,护照复印件,身份证,机票或车票,照片几张备用, 现金若干 ( 其中要准备一些小票 ) ,信用卡, 照相机,笔记本,圆珠笔几只,导游书,地图,外语小词典, 青年旅舍会员证,各地青年旅舍地址 背包,提包,小锁子,衣服, 塑料水瓶,小勺,少量食物和水, 盥洗用具,电动剃须刀, 常用药品(治感冒,拉肚子等,贴小伤口的胶布创口贴)。 4 月 16 日 星期日 飞航越洋到巴西 出发的时间终于到了,我和嘉美各背一个 10 公斤重的背包,手提一件小行李,兴冲冲地来到汉堡飞机场,登上了法航班机,前往巴黎中转。我们坐的是 A319 型空中客车,中间为走道,一排两边各 3 座,共 24 排,最多可搭乘 144 位旅客。下午 5 点多起飞,一个半小时后,飞机降落在巴黎戴高乐机场。 从巴黎飞往巴西里约热内卢的法航班机是波音 747-400 型大飞机。双通道, 55 排座位,每排一般设 10 个座位,其中两边靠窗各 3 座,两条走道中间设 4 座。全机分头等舱,商务舱和经济舱,坐满时载客量达 428 人。我环顾四周,几乎座无虚席。 晚上 11 点,客机起飞了。巴黎到里约热内卢,相距 9144 公里,比巴黎到北京( 8214 公里)还远,飞机要飞 11 个小时零 10 分钟。机上服务不错,供应晚餐和早点。晚餐包括沙拉拌小面食( pasta )和羊奶酪,酸奶,法国名产卡门培尔奶酪,巧克力蛋糕,茶或咖啡,主菜有两种:煎牛肉配土豆泥西葫芦浇调味汁,或煎鱼配青菜米饭奶油汁,任选。早点包括奶酪,果酱,面包等。至于果汁,可乐,雪碧,矿泉水,酒类等饮料则供应多次。 晚餐后,灯光变暗,人们进入了梦乡。但兴奋的我一时还睡不着,打开座位上的小灯,再翻翻有关巴西这个陌生国家的资料。巴西( Brasil )是南美第一大国,近年来,西方媒体把它与俄罗斯( Russia ),印度( India )和中国( China )并列为世界四大发展中国家,把各国第一个字母合在一起,简称为 BRIC 国家,中文译成金砖四国。 2006 年德国新出版了 30 卷的《布罗克豪斯百科全书》,我把介绍巴西的几页复印带上,阅读起来。 巴西是个大国,几乎占了南美洲的半壁江山,面积广达 854.7 万平方公里,只比中国( 960 万平方公里)略小一点,在世界上排名第五。人口 1.825 亿( 2004 年统计数字),同样居世界第五。其中城市人口已占到 82% ,农村人口下降到 18% 。人口中, 52% 是白人, 41% 为混血人种, 7% 为黑人,其余 1% 包括 50 万印第安人(主要生活在亚马孙雨林地区),以及日本人和华人等。 巴西国土辽阔,地广人稀,资源丰富。农业劳动力 1949 年占全部劳力的 2/3 ,到 2002 年已下降到 16% 。农业生产潜力很大。农业企业(农场农庄)共 580 万个,拥有全国 45% 的面积。其中耕地约 10 亿亩,牧场 27 亿亩,林地 13.5 亿亩,尚未利用的农地 6.2 亿亩。至于全国的其他土地,大部分是受到保护的亚马松热带雨林。 其经济实力在发展中国家名列前茅,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 3000 美元左右。通常人们只知道巴西足球厉害,狂欢节热闹。殊不知咖啡,糖料和橙汁的产量和出口高踞世界榜首。大豆 20 世纪 60 年代才引进种植,在短短三四十年时间里,巴西就成为世界第二大生产国和出口国。巴西养牛 1.7 亿头,差不多人均一头,数量居世界第二,牛肉大量出口。 工业和科技的飞速发展更令人刮目相看。巴西年产钢 3500 万吨,小汽车 150 万辆,卡车 27 万辆。我们知道,美国的波音和欧洲的空客是当今世界的两大飞机制造商,而第三大厂商不在俄罗斯,也不在日本,而是巴西航空工业公司( Embraer ),它生产的支线飞机畅销全世界。巴西的铁矿石产量世界第二,年产超过 2.5 亿吨,绝大部分出口。其他矿产也极其丰富。早在 1982 年,巴西就建成了第一座核电站, 1991 年又建成了当时世界最大的水电站。巴西还是拉丁美洲唯一能制造卫星的国家。 从旅游角度来看,巴西也是最值得游览的国家之一。里约热内卢以多样化旅游城市著称于世,圣保罗为人口上千万的世界级大都会。新建的首都巴西利亚,设计独特,建筑新颖,为世人所称道。很久以来,我就向往着游览这个国家。这个愿望就要实现了……读着想着,渐渐地睡着了。 一觉醒来,吃过早餐,看手表已是上午 10 点,飞机开始准备降落,但窗外还是麻麻黑,原来巴西东部才是清晨 5 点,与中欧夏季时有 5 个小时的时差(比北京时间晚 11 个小时)。不一会波音 747 客机在里约热内卢机场平稳地着陆了。 4 月 17 日 星期一 初识一月河——里约热内卢 里约热内卢的加利昂国际机场建在瓜纳巴拉湾的一座小岛上,南距市中心 16 公里。我们坐上机场大巴,驶入棕榈树和夹竹桃镶边的大道,途经里约港,朝市中心方向开去。 坐在车内向左看,窗外便是有名的瓜纳巴拉湾。海湾不算太宽,隐约可以望见对岸。 1502 年,也就是葡萄牙人“发现”巴西两年后,为葡萄牙服务的意大利航海家亚美利哥•韦斯普奇( 1454-1512 )率船来到此海湾。他误认为这是一条大河的出口,那天正好是元旦,于是就随口命名为里约热内卢( Rio de Janeiro ,相当于英语 River of January ),即“一月河”。这位与哥伦布相识的航海家,最早敏锐地认识到,他们的探险之地是一块新大陆,而哥伦布至死都误认为这一带是印度。所以美洲的全称亚美利加洲就是根据亚美利哥的名字命名的。但亚美利哥却在此地犯了一个小小的错误,竟把海湾误认为河口。然而后人并不在意, 1567 年,他们在此海湾西岸建城,干脆将错就错,用里约热内卢做了市名。 最初的二百年,小城默默无闻。直到 18 世纪,内地发现黄金和宝石,此地才时来运转,成为运送黄金财宝的港口,城市不断扩大。 1763 年,里约热内卢取代巴伊亚(今萨尔瓦多)作了葡萄牙巴西殖民地的首府。 1822 年,巴西独立,该城又顺理成章,升为首都。 1960 年,首都迁往巴西利亚。但里约热内卢仍保持着巴西主要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 今天,里约热内卢是仅次于圣保罗的巴西第二大城市。全市面积 1182 平方公里,人口 605 万。大里约热内卢除本市外,还包括 18 个卫星城镇,总面积 5724 平方公里,人口 1412 万(试比较,上海市带郊县面积 5800 平方公里,人口约 1700 万)。这些卫星城镇中,有 6 个在瓜纳巴拉湾东岸,其中最大的叫尼泰罗伊,居住着 47 万人,大部分职工都在里约上班,晚上回去睡觉,所以被戏称为“睡城”。早先,过海湾要坐渡轮,很不方便,如今架起了大桥,天堑变成了通途。我们从车窗外就望见了这座巴西人引以为豪的里约 - 尼泰罗伊大桥( Ponte Rio-Niter ó i )。它像一条白色的长龙跨越瓜纳巴拉湾,全长 13.7 公里,支撑在 453 个桥墩上, 1974 年建成,是南美洲最长的大桥。有了它,就把里约热内卢与瓜纳巴拉湾东岸的卫星城镇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里约热内卢城市背山面海,市域内有山峰,丘陵,平原,沼泽,潟湖和岛屿,地势崎岖不平,市区布局分散。坐在大巴上,一会下山,一会上坡,一会靠海,一会沿山。一会穿过繁华的闹市区,一会途经幽静的住宅区。大约 40 多分钟后,车子来到了市南的格洛里亚( Gl ó ria )。我们就落脚在这里的一个普通旅馆里。 这家旅馆就叫游客旅馆( Hotel Tur í stico ),是我们在汉堡出发前根据导游书上的介绍打电话联系的。经济实惠,地点适中,交通特别方便。门口就是地铁站和巴士站,北上市中心,南下海滩,西去耶稣山,都有车直达。 放下行李安顿好,准备先上长途汽车站,买好旅途下一站巴西利亚的车票,再到市中心去逛逛。不料外面下起了雨,等了快一个小时,还不见停,于是就打着雨伞,冒雨出行。里约热内卢位于南纬 23 度,相当于北半球我国广州的纬度(北纬 23 度),都接近回归线,气候处于热带,亚热带之间,暖热多雨。今天碰上下雨,虽然不利出行,但气温却降下来了,只有 23 度,觉得很舒适。 在里约乘坐公共汽车,只能从前门上。上车后有一个十字转栏,交完费后,“售票员”才给你放行。其实“售票员”并不售票,只管收钱放人,因而在里约乘坐公共汽车是无法拿到车票报销的。我们登上 178 路巴士,坐到底就是里约长途汽车站( Terminal Rodovi á ria Novo Rio )。有人问,你们为什么不坐火车旅行呢?说起来真让人难以置信。由于竞争和经营不善等多种原因,巴西和其它南美各国的铁路长途客运几乎都已经停开了。出远门,要么坐飞机,要么就只能坐长途汽车了。所以我们的一万多公里行程,全是坐长途汽车旅行的。里约长途汽车站大得不得了。平面呈 H 形,上下两层。底层共 72 个站台,也就是说,可同时停靠 72 辆长途汽车,供乘客上车,前往国内外 72 个城市,其中包括开往阿根廷,乌拉圭和巴拉圭等国的国际长途。有三家汽车公司出售前往巴西利亚的汽车票,比较了一下,票价都差不多。最后,我们决定买后天下午一点半的车票。这样就留出了两天半的时间游览里约热内卢。 里约热内卢很大,但受地形的限制,市中心并不大,长宽都只有一公里多。最主要的街道有两条,相互交叉。东西向的叫瓦加斯总统大街( Av. Presidente Vagas )。西头屹立着里约热内卢最醒目的圣烛教堂( Igreja de N.S.da Candel á ria, 又译圣母坎德拉利亚教堂)。这座教堂建于 1755 到 1898 年间,原来一度临海,但几个山丘被铲平填下水之后,教堂就和大海离得远远的了。这座圣烛教堂就像一个永远的守护神,威风凛凛地耸立着,而瓦加斯总统大街则在其脚下向西延伸。这条大街非常宽阔,可与北京的长安街相比。举世闻名的狂欢节游行活动就在这条大街上举行,并一直延伸到 Rua Marqu ê s do Sapuca í大街上可容纳 5 万人的桑巴舞场( Samb ó dromo )。 南北向的叫白河大道( Av.Rio Blanco ),音译布朗库。它就像上海的南京路,是里约的繁华所在。道旁错综的人行道,是生意人,小贩及大批市区白领阶级聚集的场所。这条大街修筑于 1905 年,最初叫中央大道。当时的巴西总统阿尔维斯曾有个构想,要将里约热内卢变成“热带巴黎”。但是这位总统却没有想到,里约市中心不比巴黎,它的发展空间太小只有向上发展。于是没过几年,中央大道上那些三至五层高的美丽建筑就都被 30 多层的摩天大楼所取代。老建筑保留下的不多了,其中最脍炙人口的有三座:即市立剧院( Teatro Municipal ),国立美术馆( Museu Nac. De Belos Artes )和国家图书馆( Biblioteca Nacional )。 白河大道以东不远有个 11 月 15 日广场( Pr.XV de Novembro ) , 广场上的帝国宫( Pao Imperial )是 1743 年落成的古典式建筑,最早曾为巴西总督府,后来又成为帝国皇宫。近年来经过整修,变成了市内的文化中心。斜对面的卡莫圣母院( Nossa Senhora do Carmo )完工于 1761 年,曾是巴西帝国时期( 1822-1889 )两位皇帝的加冕之所。 地图上标着旅游问讯处( i ),可是转了几圈都没找到,一位热心人把我们带到帝国宫附近的一座大厦里,原来旅游问讯处就设在这栋大楼的第九层,怪不得这样难找。那里的办事人员热情地接待了我们,送给我们很多介绍里约热内卢的材料。他还拿出一本红皮的汉语教材,说他正在学中文,已经会说你好再见等简单用语。现在来巴西的中国游客越来越多了,不会中文就难以搞好接待,所以他下决心参加一个语言班,开始学中文。我们祝这位年轻人成功!
个人分类: 世界各地|1349 次阅读|3 个评论
南美行——巴西
热度 8 xying 2017-6-16 07:54
巴西是拉丁美洲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无论在领土面积和人口在世界都占第五位, GPD 排名南半球第一,西半球第二,世界第八。除了足球之外,这么大的体量和经济实力,却被人忽视,似乎对世界没什么影响,为什么?这必须从美洲殖民史和国家形成谈起。 1405 年,中国明朝永乐年间,郑和带领 240 多艘的船队,近 3 万人在 28 年中七下西洋,到访 30 余国,只求“宣德化而柔远人”。稍后,葡萄牙王子恩里克推动远洋航海。里斯本西边罗卡角有个纪念碑,对着大西洋的悬崖上,刻着雄心勃勃的一句话:“陆止于此,海始于斯”。人口不到一个中国直辖市的葡萄牙,凭借几十条船几千人,与西班牙开始对外征服殖民。 1492 年哥伦布“发现”了美洲,两国视欧洲文明之外土著所住为无主之地,在教皇主持下瓜分新世界。 16 世纪,正值中国明末清初,欧洲开始以国家政策、宗教原因、经济原因、战争原因、生存空间,竞相向美洲殖民,三四百年间,不断有新移民加入。这时,美洲最富庶的部分已被西班牙葡萄牙占领殖民了,剩下北美被后进的英法殖民,与荷兰一起瓜分加勒比诸岛。美洲早些殖民的地方,讲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的地方被称为拉丁美洲。 1776 年,清乾隆年间,北美殖民地美国率先独立。 1812 年美国向北扩张战败未果,那些未兼并之地,在近百年后陆续组成加拿大联邦。到了 19 世纪,拉美殖民地也先后独立了,讲葡萄牙语的在王室集权下始终保持一统成为巴西;讲西班牙语的因为占地太多,又分成几个总督区,发展不一,形成从墨西哥到阿根廷的几个国家。 1846-1848 年美国向独立不久的墨西哥开战,兵临城下割来了从得克萨斯到加利福利亚,包括内华达、犹他、科罗拉多、亚利桑那、新墨西哥和怀俄明等半壁江山。这时美国北方主张工业化需要自由民,而南方要蓄奴发展养殖业,相争不下走向分裂。在 1861-1865 年经过一场惨烈内战,粉碎了南方诸州独立的诉求,统一了思想,领土广博,国运节节上升,超过仍然以养殖业为主富庶不思进取的拉美各国,从此美国自信负有经营整个美洲的“昭昭天命( Manifest Destiny )”。开始了实行百多年,以对欧洲事物保持中立,换取禁止其他势力插手美洲的门罗主义国策。有这些历史知识在心,就不难理解美洲各国政治生态和民众情感了。 二战时,南美诸国因为众多西班牙德国意大利的移民,各国深受德国影响,军队德制,普遍倾向轴心国。战前德国与巴西有着密切的关系,德国四分之一的进口来自巴西,巴西武器来自德国。如果他们都站队轴心国,二战的结局就难说了。这时美国出手干预,把在拉美投资倾注在巴西,让它在经济上超过阿根廷,换取巴西投向盟国。而阿根廷始终保持中立,直到德国战败前一个月。战后阿根廷的贝隆政府收留大量德国流亡者,和其他移民,带来了大量的资金和技术,也促进了阿根廷战后的发展。 战争也许是改变国运和亲疏关系的最大因素,拉美各国自外于两次世界大战,站队踌躇,这也疏离了现代秩序中的世界。 我们离开伊瓜苏,直飞里约热内卢。里约在葡萄牙欧洲领土被拿破仑占领之后,它曾是葡萄牙帝国的首都( 1808-1821 ),在近 200 年间它一直是巴西的首府,直到 1960 年才迁都到巴西利亚。巴西的精彩:耶稣山、面包山、足球、桑巴舞、狂欢节、著名的海滩、性感热辣的比基尼女郎,都在这热力四射的梦幻城市里。 耶稣山( Cristo Redentor )是里约的象征。巴西在 19 世纪末实行政教分离,里约的天主教圈子担心巴西成为无神的国度,在 1920 年,独立百年之际,提出修建这个塑像。高 38 米重 1200 顿的耶稣像,张开双臂拥抱世人,远观犹如一个巨大的十字架,矗立在 700 多米的山顶,俯瞰海湾,成为世界七大新奇观之一。 耶稣山视频: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gxMzE3MDc0NA==.html?spm=a2h3j.8428770.3416059.1 乘小火车到耶稣山,坐缆车登面包山,往下看只见蓝天碧海,星帆点点。 俯瞰海湾视频: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gxMzE3NDIzNg==.html?spm=a2h3j.8428770.3416059.1 我们下榻在海滩边的宾馆。科帕卡巴纳海滩( Copacabana Beach )是世界最著名的海滩,温度宜人,海水蔚蓝,沙质松软,绵延近 10 里。每到新年除夕有超过 200 万人涌入这个沙滩狂欢。 Copacabana 沙滩视频: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gxMzE3NTY0MA==.html?spm=a2h3j.8428770.3416059.1 里约的老城在中区,那里有高大的教堂,金碧辉煌的建筑,也可见精美的涂鸦、传世的瓷画和贫民区。金字塔状的圣塞巴斯蒂昂大教堂建在 1960-70 年代。内座 5000 位,外站 20000 人,气势雄伟,是一种新颖现代的大教堂。 世界闻名的塞勒隆台阶在平民区,导游让我们把东西都锁在车里,只带相机和手机,结队成群走过小巷去参观。这是智利艺术怪杰塞勒隆 1990 年客居在此,用彩色瓷砖修补破败的台阶,邻居纷纷仿效而成名。此后世界各地不少人捐赠了 2000 多块瓷砖,让塞勒隆继续建造,形成了这个缤纷的瓷砖台阶,它被许多著名杂志报刊报道,现在已成为里约旅游景点。 巴西是个频繁混血的国度。早期的葡萄牙和意大利人与当地的印第安人混血, 18 世纪葡萄牙各邦领主带来很多非洲黑人, 19 世纪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大批来此, 20 世纪日本、叙利亚、黎巴嫩人相继大批移民。天气与身体的燥热焕发了澎湃的 情 欲,欧洲白人、美洲印第安人、非洲黑人和亚洲人极度频繁地混血。这里很多人都能查出众多种族的基因。所以巴西难有像其他地方一样有白人、黑人等明显的种族界限,只有贫富差别,富贵人物肤色浅一些。在巴西富人区和穷人区也靠得很近,美轮美奂的建筑旁转个街区就是一片破屋,大家似乎都很闲也懒于动脑,有钱人半裸躺在沙滩上,乞丐卷着报纸躺在大街上,只有运动时才显得生龙活虎。 南美 ABC 三国中,在巴西最缺安全感。导游告诫我们,在这儿尽量用现金别用信用卡,一切贵重藏在旅馆保险箱里,看到有人搭讪别答理,不要对视,不戴首饰,假的闪亮的都不要,以免遭抢。我们有次在街上遇到个邋遢的人招呼,不敢停留快步走过,只留下他的咒骂在身后。有个团友,付小费给碰瓷擦鞋的路人,结果被抢了钱包。旧城区 殖民时代的老建筑和贫民窟混搭, 这里 每个大酒店门厅都站着几个彪形大汉盯着进出的人们,隔绝了里外两个世界。 晚上我们去吃巴西烧烤,伺者端着各种烤好的牛肉在席中巡游,听候你的选择割下想吃的部位。巴西是个民族的大熔炉,来自欧洲、非洲和亚洲的移民带来丰富多彩的音乐舞蹈。我们在阿根廷看了探戈的舞剧。在巴西可惜时间不凑巧,没有看到最为时尚的桑巴舞。
个人分类: 随笔|12590 次阅读|37 个评论
科学家眼中的奥运(4):奥运会上的最神秘的保健疗法
热度 1 flysky97 2016-8-11 22:23
其实,这篇只是充数的,大家就不用细看了……网上已经有太多报道!—— 不过想起了那部电影《刮痧》……由郑晓龙执导,由梁家辉、蒋雯丽、朱旭主演,于2001年出品的一部电影。该片以中医刮痧疗法产生的误会为主线,讲述了华人在国外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冲突而陷入种种困境,片中表明外国人对刮痧疗法还视为一种刑罚或者虐待……但是,时至今日,与之相似的保健疗法却成为了国外某些奥运健儿的热宠…… 科学家眼中的奥运(4):奥运会上的最神秘的保健疗法 文/齐云龙 就在中国奥运代表团成功将蚊帐推向世界的同时,又一项中国特产也在走向世界。“拔火罐”(也可能是气罐)已经成为了美国奥运体操健儿最热衷的治疗方法,美国体操选手甚至称它疗效比此前任何一种治疗都好。 神秘的东方红圈走红奥运赛场 拔火罐、蚊帐老干妈等“中国神器”在西方火了(组图)美国金牌“飞鱼”菲尔普斯身上的红色圆圈,被国外不明就里的好奇宝宝称为“神秘的东方红圈”,走红奥运赛场。实际上,中国很多民间“神器”受到外国人追捧,或许这也是另一种中国制造的魅力。 封面图为菲尔普斯   在巴西里约奥运赛场上,美国金牌“飞鱼”菲尔普斯身上的红色圆圈,被国外不明就里的好奇宝宝称为“神秘的东方红圈”,走红奥运赛场。而中国人都知道,这是“拔火罐”留下的痕迹。实际上,中国很多民间“神器”受到外国人追捧,或许这也是另一种中国制造的魅力。 再去菲尔普斯的个人主页上一看,飞鱼简直是拔罐的狂热爱好者:   训练完了教练拔罐 1   再看另一位:      美国体操选手阿历克斯·纳多尔   在体操赛场上,很多美国奥运健儿的肩膀上都出现了一个红色圆圈印记,这就是“拔火罐”治疗留下的痕迹。美国男子体操选手阿历克斯·纳多尔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晒出了自己拔火罐的照片,他还大谈“拔火罐”的妙处:“这是让我今年保持健康的秘密武器,它的效果比我此前花钱做的其他治疗都好。”      美国的游泳队同样也是“拔火罐”的爱好者,奥运八金王菲尔普斯也曾采用“拔火罐”治疗,前奥运冠军娜塔莉-考芙琳也曾晒出“拔火罐”照片,不得不说继蚊帐之后,“拔火罐”也彻底走向世界了。      菲尔普斯有多爱中国传统医学      拥有3块奥运金牌的娜塔莉·考芙琳   蚊帐凉席花露水,折扇绿豆八宝粥。小编隐约看到了一条致富之路。就说到这吧,小编要办签证去里约卖蚊帐了。 拔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抽气等方法产生负压,使之吸附于体表,造成局部瘀血,以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的疗法。拔罐疗法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成书于西汉时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就有关于“角法”的记载,角法就类似于后世的火罐疗法。而国外古希腊、古罗马时代也曾经盛行拔罐疗法。 1、机械刺激作用。拔罐疗法通过排气造成罐内负压,罐缘得以紧紧附着于皮肤表面,牵拉了神经、肌肉、血管以及皮下的腺体,可引起一系列 神经内分泌 反应,调节血管舒、缩功能和血管的通透性从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2、负压效应。拔罐的负压作用使局部迅速充血、淤血,小毛细血管甚至破裂,红细胞破坏,发生 溶血现象 。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释放对机体是一种良性刺激,它可通过神经系统对组织器官的功能进行双向调节,同时促进白细胞的吞噬作用,提高皮肤对外界变化的敏感性及耐受力,从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其次,负压的强大吸拔力可使汗毛孔充分张开,汗腺和 皮脂腺 的功能受到刺激而加强,皮肤表层衰老细胞脱落,从而是使体内的毒素、废物得以加速排出。 3。温热作用。拔罐局部的温热作用不仅使血管扩张、血流两量增加,而且可增强血管壁的通透性和细胞的吞噬能力。拔罐处血管紧张度及黏膜渗透性的改变,淋巴循环加速,吞噬作用加强,对感染性病灶,无疑形成了一个抗生物性病因的良好环境。另外, 溶血现象 的慢性刺激对人体起到了保健功能。 再看国外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远比不上天朝的我们淡定,看到出现在奥运赛场上的飞鱼,惊呼:这些红圈圈是什么鬼?难道菲尔普斯受伤了?!   一下子,几乎所有的英文网站都开始科普拔罐技术,告诉大家这是一种古老的东方技术,通过燃烧或压力把罐吸附在皮肤上,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帮助减缓疲劳与疼痛,提高恢复速度,是一种传统理疗法,最近在西方很流行。 0   如果不想花钱做拔罐服务,还可以去网上买这种抽气式拔罐器,便宜又方便。 0   (原来不是菲尔普斯被种草莓了,差评!)   可是一些外国友人并不买账,因为这些拔罐印在他们看来,实在是太丑了。 0   (能不能来个人把这些可怕的东西盖住!)   这位朋友认为:日本运动员都应该去拔罐,这样每个人身上都印上国旗了,这很爱国。 0   好吧,我还是更喜欢种草莓。 0   还有很多外国朋友觉得这些印儿看上去和皮肤受伤没什么差别,感觉非常痛。 0   (这张图在推特上很火,因为操作失误,这位男士在拔罐时被严重烫伤。) 0   (这张放血拔罐图吓坏了不少外国网友)   不少外国网友还惊叹:皮肤变成这样不会感染吗?把烫伤的皮肤露在里约的空气里,真的安全吗? 0   (目睹了拔罐撑过程的外国人,表情是这样的)   还有人质疑,既然是中国传统医疗,怎么没看到中国运动员拔罐?感觉他们拿奖牌挺多的,但是身上都没有这些印子呢? 0   (谁说我们不拔罐?宁泽涛身上就有啊!)   其实国外一直就试图找出拔罐的科学原理,一些专家认为,拔罐有实实在在的治疗效果,可以通过局部炎症,刺激免疫系统分泌一种促进细胞物质交换、激化免疫反应的蛋白质(小巴看得有点晕……)。   也有专家认为,拔罐产生的短时间肌肉放松其实是“安慰剂效应”,也就是让你“觉得”自己被治好了。因为至今为止,都没有足够的科学依据来证明拔罐是否真的有用。   但是,很多国外教练开始鼓励运动员拔罐,他们的逻辑是:科学不能证明拔罐为何有用,但是也没有科学证明拔罐有害。就算只是“安慰剂效应”,只要能让运动员感觉好一点,为什么不试试看呢? 0   (菲尔普斯都拿金牌了,你说有用没有用)   每届奥运会都会流行某种体育用具,虽然没什么确凿的科学原理,还是有很多运动员乐此不彼地尝试。伦敦奥运会期间,这种色彩鲜艳的胶带(K-tape)在赛场上相当常见,听说可以防止肌肉拉伤,但专家认为这都是“安慰剂效应”。 0   还有曾经热销大街小巷的钛金属颈环,据说可以调节身体电流、缓解肌肉酸痛,在运动员之间也很流行。 0   (日本花滑运动选手羽生结弦从8岁开始一直戴着钛金属颈环)   不用担心外国人学走了拔罐神技,我大中华神器可不止着一个,针灸刮痧多得很,欢迎来天朝学艺。
个人分类: 科技|3365 次阅读|3 个评论
【热点】寨卡病毒会成为里约奥运会最大的威胁吗?
热度 1 SciLondon 2016-8-6 11:15
【热点】寨卡病毒会成为里约奥运会最大的威胁吗? ( London-Science.com 原创,网页转载需注明来源,并添加原文链接: http://www.london-science.com/archives/1370 ,微信转载请联系我们) 今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办的奥运会,被媒体吐槽为“史上最差奥运会“:先是有报道称一些运动场馆无法按时竣工,随后又传出警察在机场罢工。最近,运动选手们又开始抱怨奥运村的脏乱差问题,有些房间甚至”忘记“安装厕所。治安混乱也是长久以来令巴西头疼的问题,前不久又爆出了运动员遭遇抢劫。然而,跟这些问题相比,更令人担忧的就是来自寨卡病毒的威胁。据估计,这次里约举办的奥运会将迎来50万名外国游客。里约是寨卡病毒的高发地区,万一出现疫情爆发,病毒将随着人群蔓延至世界各地,后果将不堪设想。那么,里约奥运会是否将导致寨卡病毒的疫情扩散到全球呢? 寨卡病毒疫情差点让里约奥运会取消 一种名为Aedes aegypti的蚊子是寨卡病毒的宿主,这也是寨卡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2015年5-6月,新型寨卡病毒疫情爆发,蔓延至巴西全国。从下图中可以看出,里约及其周边地区是这种蚊子的活跃区域,也是寨卡感染病例的集中区域。如此众多的游客和运动员集中在该区域,必然会极大增加寨卡病毒的感染几率。 因此,许多医学专家认为,里约奥运会很可能成为寨卡病毒疫情在全球爆发的导火索。在几个月之前,一位来自加拿大的医学法律教授Amir Attaran,就在Harvard Public Health Review上发表评论,向各界警示寨卡病毒的潜在风险,并呼吁推迟里约奥运会的举行。他声称,为了举行奥运会而让人们暴露在寨卡病毒的风险之中,不仅是不符合伦理的,更是有违奥运精神【1】。 一些运动选手也对寨卡病毒产生恐惧心理—这毕竟会危及自己下一代的健康,不容儿戏(寨卡病毒的危害详见文末)。同样是在五月份,著名高尔夫球选手Rory McIlroy就表示;”可能不会参加里约奥运会“。【2】 考虑到寨卡病毒带来的威胁,在今年五月,150名公共卫生专家以及生物伦理学家,联名向世界卫生组织(WHO)递交了一封十分有分量的呼吁信,要求WHO的介入,推迟或取消8月份举行的里约奥运会—这封联名信共有240位专家、学者,甚至是运动员签字【3】。这一度引起了舆论的轩然大波。虽然这封联名信引起了WHO和奥委会的高度关注,但WHO经过慎重的考虑,还是在6月份拒绝了联名信上的提议,里约奥运会的举行并未受到影响【4】。 寨卡病毒的威胁到底有多大? 事实上,目前的普遍观点是:目前在巴西,寨卡病毒带来的威胁十分有限,里约奥运会成为寨卡爆发导火索的几率微乎其微。里约卫生署的负责人也宣称:”自从去年11月起,我们已经充分使用了预防措施,并且科学调查也表明寨卡病毒不会成为本届奥运会的威胁。“【5】 许多证据已经表明了寨卡病毒不足为惧: 1.寨卡疫情已经在里约受到了明显遏制 作为新型寨卡病毒的爆发地之一,里约对于寨卡病毒的检疫和防范已经具有了丰富经验。考虑到奥运会的举办,从去年开始里约市政府就加大了防范力度,包括污水处理,灭蚊以及医学基础设施建设。从今年三月开始,寨卡病毒感染新增病例呈直线下降趋势。从下图可以看出,新增疑似病例从三月中旬的1500余例,减少到五月上旬的200余例【6】。 来自巴西顶尖医学研究机构的调查显示,在里约市,寨卡病毒的感染几率为1.8例/百万人。这已经是一个相当低的感染率了。至于”最坏的情况“,《柳叶刀》子刊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的编辑John McConnell表示:”最糟糕的情况就是每10万名游客中有3.2人受到感染。“【7】 2. 在里约,八月份并不是蚊子活跃的季节 如前文所述,蚊子是寨卡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如果蚊子的活动不频繁,那么寨卡病毒传播的概率必然会大大降低。与我们的常识相反,在里约,八月份并不是蚊虫繁衍旺盛的季节。一些研究人员表示,寨卡病毒不足以威胁奥运会,很大的原因就在于八月份的气候凉爽干燥,不适于蚊虫繁衍。事实上,在南半球的热带地区,12月到3月才是真正的”夏季“:气候湿润,多雨,及其适合蚊虫的繁衍。来自Duke-NUS医学院的疾病专家Duane Gubler表示:”奥运会期间正是里约的冬季,因而蚊虫传播疾病的风险很低。“【7】 3. 寨卡病毒在全球爆发的概率很低 一项研究表明,在”最坏的情况下(游客与当地人拥有等同的感染几率,并未采取任何防范措施)”,仅有3-37名游客会感染寨卡病毒并返回家乡【9】。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也在报告中指出,寨卡病毒在全球爆发的风险非常低【8】。 CDC曾组织了一个的专家小组,对寨卡疫情进行了评估。他们建立了一个寨卡病毒的传播模型,并计算了各个国家寨卡病毒爆发的概率。一个公式可以简单的表现这个模型: 风险=(到里约参与奥运会的旅客人数)/(到其它有过寨卡疫情的国家的旅客人数,如果奥运会没有举办) 对于大多数国家来说,每年有50000人到访过存在寨卡疫情的国家。一支三十人的奥运代表团和几百名观众会到访里约,在这个模型中并不能显著增加寨卡爆发的几率。 CDC还根据各个国家等情况对疫情爆发进行了推算。今年的奥运会,总共有206个国家计划参加。然而,其中有39个国家正在遭受寨卡疫情,可以将他们排除。另外,有148个国家也由于下列原因被排除在外:1. 当地没有Aedes aegypti 蚊子品种,缺乏传播途径;2. 不具备疫情扩散的条件;3. 在过去已经遭受过寨卡病毒的侵袭,当地人口很可能会拥有免疫力。这样一来,只剩下19个国家可能会引起寨卡病毒爆发。 然而,在这15个国家中,已经有许多人曾到访过寨卡爆发地区。如果使用前文所述的模型计算,在这些国家爆发寨卡疫情的概率小到可以忽略。最终,只剩下4个国家会受奥运会影响,存在寨卡爆发的风险:非洲的乍得,吉布提,厄立特里亚,和南亚的也门。这些国家的总人口只有450万,在过去多年仅有64人去过存在寨卡疫情的国家。而这次的奥运代表团总人数达到了57人。因此,CDC已经提醒了WHO,需要对这些地区的寨卡疫情进行重点监测和防护。 WHO以及欧盟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ECDC)在最新的风险评估报告中也得到了同样的结论:里约奥运会不会导致大规模的寨卡病毒爆发【7】。 4. 里约世界杯和登革热的先例,足以消除恐慌 当2014年世界杯比赛在里约举行时,里约正遭受另一种病毒的侵袭:登革热。这是一种与寨卡十分相似的病毒,会由同一种蚊子传播。在当时,巴西是世界上登革热病毒感染几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可以想象,当时的人们也经历了与今天这种情况相似的恐慌—许多人也曾呼吁取消那一届世界杯比赛。然而,世界杯却顺利的进行了,新的登革热疫情也未曾出现,人们的担忧也烟消云散。听起来令人难以置信,整个世界杯比赛期间,有上百万外国游客进入了巴西,却只有3人感染了登革热。实际上,这三人都是在距离里约300英里的Belo Horizonte市受到感染的,与里约或者世界杯比赛本身并没有联系。 这个先例表明,病毒疫情的大规模爆发绝非是那么容易的,人们无需恐慌。 5. 各国的奥运代表团都做好了充分防护措施 在WHO,CDC还有其它机构的推荐下,各国代表团纷纷使用了防蚊的新技术。举例来说,韩国代表团就配备了最新的驱蚊服装:不论是训练,开幕式还是日常穿着。这些服装的面料中含有驱虫菊脂(pyrethrin),能达到70%的驱蚊率。 各国游客也在政府和主办方的建议下,做好了防蚊的准备。 以上种种科学证据表明,寨卡病毒对于奥运会的举办并没有太大威胁,奥运会也难以成为寨卡疫情蔓延的导火索。 附录:关于寨卡病毒 寨卡病毒属黄病毒科,黄病毒属,单股正链RNA病毒,是一种通过蚊虫进行传播的虫媒病毒,宿主不明确,主要在野生灵长类动物和栖息在树上的蚊子,如非洲伊蚊中循环。感染者中只有约20%会表现轻微症状,典型的症状包括发烧,皮疹,关节疼痛,肌肉疼痛等。也有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寨卡病毒症状通常很轻,持续时间短,严重的病情并不多见。然而,在2015年巴西爆发的寨卡疫情,病毒已经产生了变异,不同于这些“古代”的病毒。感染寨卡病毒的孕妇可能会危及新生儿的健康。2015年巴西的寨卡暴发流行中发现了很多小头畸形的新生儿。在2015年5月-2016年1月间,共报道4000例感染寨卡病毒的孕妇分娩了小头畸形儿,与往年小头畸形的比例相比,上升了20倍。然而,婴儿小头症与寨卡病毒之间的关系并没有确定的结论。 目前寨卡病毒没有疫苗,也没有特异性治疗方案。 参考资料: 【1】 http://harvardpublichealthreview.org/off-the-podium-why-rios-2016-olympic-games-must-not-proceed/ 【2】 http://www.bbc.com/sport/golf/36361506 【3】 http://www.reuters.com/article/us-sport-olympics-zika-idUSKCN0YI2CA 【4】 http://olympics.cbc.ca/news/article/zika-virus-not-enough-cancel-postpone-rio-olympics.html 【5】 http://olympics.cbc.ca/news/article/olympics-won-affected-zika-virus-say-rio-health-officials.html 【6】 http://graphics.wsj.com/threat-of-zika-at-the-rio-olympics/ 【7】 http://www.vox.com/2016/5/25/11760228/zika-virus-risk-rio-olympics-2016 【8】 http://fivethirtyeight.com/features/why-the-olympics-probably-wont-spread-zika/#fn-1 【9】 http://annals.org/article.aspx?articleid=2538663 【10】 http://thelancet.com/journals/laninf/article/PIIS1473-3099(15)00073-0/fulltext
6062 次阅读|1 个评论
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UFRJ
热度 1 zhoutj 2013-9-8 11:41
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葡萄牙语: Universidade Federal do Rio de Janeiro, UFRJ),巴西最大的大学,建立于1920年,但历史可追溯到1792年成立的皇家军官学校,以及1808年成立的医学院。1920年,正式成立。1937年,更名为巴西大学。1965年,巴西首都从里约迁往巴西利亚后,改名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 我们开会的 数学和自然科学学院CCMN 大门,其对面是工学院 数学和自然科学学院CCMN的会客室 会议室外校园一角 学院问口的小吃摊(上课时间) 学院门口的小吃摊(午餐时间) 校园一角 校园一角 校园一角:我们中午吃饭的地方,餐食按照重量计费,蔬菜和牛排价格一样,一餐35.0巴西里尔左右 会议Reception 一角: 很简单,果汁、矿泉水、小点心。“背包客”是普林斯顿大学的Eric Wood教授,美国水文领域东西“两霸”之东霸,为人极为和气
8117 次阅读|1 个评论
“里约+20”峰会:机遇与挑战
蒋高明 2012-8-27 22:41
针对全球环境问题的解决路线图,笔者是环境悲观派,这主要是基于如下的考虑:1)贪婪的资本与贫穷直接的矛盾;2)国与国之间的利益博弈;3)发展中国家重复发达国家的老路;4)科学进步受追求利益的影响,环境将被最后考虑;5)不可再生资源的衰减;6)环境容量有限;7)公众对环境问题的麻木,愿意过着“温水里煮青蛙”的日子,从来不考虑环境的承受力;7)富裕人群无限占有穷人的环境污染排放指标;8)发达国家向欠发达国家转移污染(高污染制造业,洋垃圾等等)。 试图通过几次国际会议解决上述问题,仅仅是学者或者NGOs组织的一厢情愿。每一次会议都是争来争去,很难达到实质性的进展。环境会议约开级别越高,但环境问题越来越多。 尽管如此,下面的文章还是有一些值得关注的地方,特转发在这里供环境问题研究同行关注。值得欣慰的是,我们关注的生态农业问题,联合国文件里也有重重的一笔,我们的实践证明,那是一条可持续的农业道路,然而,离被政府采纳,我们要走的路很远很远,因为,我们侵占了他人的利益——那些靠将农业生态系统破坏后趁机发财的人的利益(农药制造商和销售商,化肥制造商和销售商,农膜制造商和销售商,转基因公司和学者,等等)。 更多资讯,欢迎浏览第三世界网络中文网页: http://twnchinese.net “里约+20”峰会:机遇与挑战 编译:戴蓉 来源: http://www.unep.org “里约+20”峰会即“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此次峰会于2012年6月20-22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此次会议正好与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时隔20 年,因此被称为“里约+20”峰会。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说:“里约+20是我们这个时代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全球会议之一 。”有上百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出席这次大会,数万名非政府组织、媒体和社会各界代表参与此次会议。 1 “里约+20”峰会背景及意义 “里约+20”峰会秘书长沙祖康强调:“可持续发展不是任由取舍的选择!全人类要在这一个星球上过象样的生活,这是唯一途径。里约+20给我们这一代人提供机会选择这个途径。”此次会议是继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和2002年可持续发展峰会后,可持续发展领域的一次大规模、高级别的国际会议。 在全球环境问题不断涌现,金融危机频频发生、食品安全问题突出、生物多样性严重丧失和气候变化等背景下,从可持续发展思潮的萌发到目前取得的进展情况来看,全球社会推进可持续发展形成的成果文件对世界可持续发展进程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此次峰会产生和召开有着深刻的可持续发展历史背景。 从1962年美国科学家雷切尔?卡尔逊《寂静的春天》,我们开始意识到环境问题到2012年召开的“里约+20”峰会,这50年中各国协商达成的很多协议均已成为了现在可持续发展领域中的重要文件。如建立了多个新的多边环境协定(MEAs)和公约,以解决新出现的全球环境问题,包括“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为国际社会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合作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生物多样性公约”(CBD)有利于推动保护生物多样性、可持续性利用其组分以及公平、公正的分享其(遗传资源)利用所产生的惠益;与化学品有关的协定(巴塞尔,鹿特丹和斯德哥尔摩公约),“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UNCCD)的协议等都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 2 “里约+20”峰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在1992年的第一届地球首脑会议以来的20年中,世界以我们大多数人无法想象的方式发生了改变。互联网,移动电话和其他信息通信技术已使世界变得更小,更像一个“地球村”。估计有50亿人订阅手机服务,并有大约20亿全球互联网用户。近年来社会媒体进一步增加了沟通,例如,Facebook自2004年成立以来已有超过8亿用户。同时,空间卫星现在可以放大到街道级别,在先进的智能手机上实时提供详细的图像 。 我们也看到,经济实力和生产模式在地区之间正在转向东部和南部,整体贸易量急剧上升。也许我们无法明显感觉到环境的改变,自然资源正在被耗尽或退化,有时在我们意识到之前,某些金属似乎突然变得“稀有”。水、能源、食品、矿产和土地资源的需求随着人口的增长和人们收入的提高而日益增加,但与此同时,这些资源的增长又受到生态系统的变化、固有的变异性天气条件、资源生产率和气候变化的约束。在迅速变化的世界和社会“大趋势”背景下出现了一些新的环境问题和现象 。 “里约+20”峰会主要围绕两大主题、三个目标和七大重要领域进行的。大会聚焦两个主题:可持续发展和消除贫困背景下的绿色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框架。三个目标:第一,重申各国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政治承诺;第二,评估迄今为止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主要峰会成果方面取得的进展和实施中存在的差距;第三,应对新的挑战。峰会讨论的七大重要领域包括就业、能源、城市、粮食、水、海洋和减灾 。从“里约+20”峰会的主题和目标可以看出“里约+20”峰会是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展开的,但也面临着众多的机遇与挑战,即如何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帮助人类实现消除贫困,保障粮食生产和安全,合理管理水资源、森林资源以及清洁能源的普及;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对气候变化;政府的行动能力和新技术使用和发展等方面。 (1)绿色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必须与自然环境相适应,不应盲目追求生产效益而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耗竭。可持续发展是所有国家的首要目标,而绿色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可持续发展和消除贫困的大背景下,绿色经济应该以保护自然资源为前提,提高其资源使用效率,推广可持续生产和消费模式,推动整个世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与其人口增长速度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1992年和2010年之间,世界人口从约55亿人增长到接近77亿人,相当于增加了26%。地区之间的人口数量和变化有较大的差异。例如,全球人口的近60%生活在亚洲,15%生活在非洲,还有15%在北美和欧洲。然而,总人口的增长比较快的地方在西亚(自1992年以来67%)和非洲(53%),而在欧洲的人口数量仅略有增长(4%)。然而,人口增长率正在下降。在过去的几十年,人口年增长率已经在下降,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1.65%下降到21世纪后期的1.2%。这表明自1992年至2010年增长率下降了27%。发展中国家的增长率往往高于发达国家2-3倍。全球性的“增幅下降”意味着世界上的人口和其人口增长率的增长速度变缓,并有可能在2100年达到稳定,约为100亿人 。而目前1.9亿失业人员,以及在未来10年内5亿多的求职者来说,能使工作适应自然环境的需要是至关重要的。 目前正在积极探索绿色经济发展的可行途径,希望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其变得更低碳,能适应变化的气候,资源被高效利用,重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增加绿色就业机会,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种形式的浪费和污染 。 (2)资源和能源的可持续利用 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人们对更高的物质生活水平也更为渴望,对商品与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这些都需要有巨大的资源与能源供给。资源和能源如森林资源、水资源、生物燃料资源,以及太阳能和风能等能源的承载力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如何善用这些资源能源成为人类不可逃避的、急需应对的难题。 目前森林约占地球陆地面积的30%。虽然森林砍伐速率在放缓,但是原始森林和其他自然再生森林在大面积减少,特别是在南美洲和非洲,而在欧洲和亚洲的森林面积比较稳定,这得益于大范围的造林项目。自2000年至2010年,每年大约有1300万公顷的森林被转为他用或由于自然原因消失,而上一个十年为1600万公顷 。这样不仅造成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并且也由于释放二氧化碳到大气中和阻止二氧化碳被进一步贮存,从而致使全球变暖速度增加了12-15% 。“每年有数以百万公顷的热带森林被清除,用来发展农业、牧业和其他非林业用途,或由于不可持续的非法采伐以及其他低效土地使用活动造成森林的退化” 。 对以可持续方式生产的商品的消费需求,已经推动认证和生态标签的发展,如对森林产品的森林管理委员会(FSC)和森林认证体系(PEFC),鱼产品的海洋管理理事会(MSC),许多农产品,包括咖啡,茶和乳制品的“生物”或有机标签。目前纳米技术为工业和社会提供了重大机遇和利益,特别是在能源、医疗保健、清洁水和气候变化等领域。但是,对这项新技术的争论仍在继续,潜在的环境危害和风险可能也会逐渐显现。 虽然可再生能源的总体利用还很有限,但生物燃料已经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风力和太阳能发电量急剧增加。风车和太阳能电池板日益增加,在交通领域,混合动力汽车已进入街道,航空运输业中使用生物燃料正在成为现实。 (3)应对气候变化 自1958年以来,已测量到了夏威夷冒纳罗亚火山以及其它5个监测点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CO2)浓度,结果表明二氧化碳浓度从1992年的357ppmv(按体积计算百万分之一)稳步增长至2011年的389ppmv。全球CO2排放量从1992年至2008年增加了36%,即从20亿吨左右增至300亿吨。随着经济增长,发展中国家,如巴西、中国和印度等正加大其在基础设施与生产项目上的投资。过去几年中,发展中国家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长速度更快(1992年和2008年之间,二氧化碳总的排放量增长了64%,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长了29%)。最新估计表明,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10年累积至306亿吨 。地区和国家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80%的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产生于19个国家—主要为那些具有高经济发展水平和(或)大量人口的地区。赋予温室气体排放量货币价值,并创造一个碳交易市场,是一个新的概念和思路且越来越多地被用以应对气候变化。其他新的市场框架,包括生物多样性抵消和补偿方案,栖息地的信用交易和保护银行,目标都是减少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并影响到经济的决策。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天然气的燃烧和水泥生产,近些年来呈加速之势 。目前,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并进入政策领域,成为全球环境问题焦点之一。 (4)农业及粮食生产和安全问题 全球粮食产量跟上至超过了过去二十年的人口增长所产生的需求。生产上的收益主要来自提高产量,来自新农业土地的范围变小。尽管在粮食安全方面得到了坚实的收益,发展中国家数以百万计的人民仍然面临着长期饥饿和营养不良。 更多在农业生产方面的重要成果对满足全球持续的人口增长是必要的,但是这些都需要扩大耕地和使用更集约的生产技术。这些做法对环境会产生负面影响,包括会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来自氮肥和其他农业化学品的污染等。而一个更为可持续的解决方案是,如在“联合国食物权特别报告”中提到的,在农业生态系统之间创造有利的相互作用和协同作用 。 粮食安全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里约+20高峰会最重要的议题之一,一个简单的原因就是粮食是我们每个人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从生态上来讲,要求现代农业必须是可持续、良性发展的,以便为庞大的,并且持续增长的世界人口永续的提供食物供应。 6月22日里约大会通过的案文中,关于“粮食安全、影响与可持续发展农业”部分重申了粮食的权利,强调农村发展及小农与土著居民的重要性以及他们安全占有土地和获得信贷的需要,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强调了需要从根源上解决粮食价格波动难题。但是,关于贸易却只有非常薄弱的一个段落,并没有解决由发达国家引起的农业补贴的问题,或者说并没有解决发展中国家的小农通过贸易政策来满足其基本的生存的需要。关注粮食安全、食品权利、可持续发展农业以及小农利益的重要性能促进这些目标活动和政策的开展 。 威胁人类和生态系统健康的有毒和其他危险化学品的管理已经有所改善。一些致命的化学品已被禁止使用,截至2010年1月,世界已停止氯氟烃(CFC)的生产。转基因生物(GMOs)已经研究了几十年,近年来获得了广泛的关注,主要聚焦于其能增加粮食产量的潜力。但在其安全性上仍然存在很大争议。 (5)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指数反映了地球的生态系统健康的变化。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作为维持陆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主要载体,在全球变化背景下生物多样性也经历着地质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急剧变化。据估计,目前地球上物种的灭绝速率是有人类活动之前的100—1000倍。按照中等范围的全球气候变暖情形,到2050年,占地球陆地表面积20%的区域中15—37%的物种将注定消亡。在热带地区的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自1992年以来下降了30% 。由于物种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在全球变化背景下一个物种的消失可能会危及其它物种的生存,造成对生物多样性的连锁效应,最终导致物种的灭绝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可以预见在本世纪,这种过程将随着全球变化速度的增强而加剧,某些物种灭绝可能导致基本的生态过程的改变,进而导致其它物种的消亡乃至整个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不可逆的转变,进而影响生态系统所提供的生态产品和服务以及自然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6)政府的执行力 世界大多数国家都签署了至少14个主要的多边环境协定中的9个;60个国家已签署所有协定。只有少数国家或地区没有签署这些多边环境协定中的大部分。即有更多的国家签署多边环境协定,如“生物多样性公约”(CBD),“拉姆萨尔公约”或“京都议定书”,标志着环境问题已经上升到政治意愿问题。新确立的全球和区域多边环境协定的数量正在逐步下降,环境协定数量的下降也并不意味着环境争端和问题正稳步减少,而是各国在签署环境协定时更注重事先明确具体法律框架,这就拖慢签署进度 。 在可持续发展的例子里,政治意愿非常关键。当试图协调大量的资源投资或结构改革的时候,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或具体制度的视角。 (7)新技术的使用和发展 在过去15年中,互联网和移动电话的使用急剧增长,彻底改变了全球的通信方式。互联网和手机的普及,几乎让每个人都可以“保持联系”,更重要的是,这有助于人们参与全球话题的讨论,并从中获益。这也有所谓的“公民科学”,对当地的各种现象和瞬时监测网络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时,越来越多的通信和计算机设备和其他硬件等增加了电子废物的数量,而这些电子废弃物在被制造过程中都使用了含有有害的化合物。电子废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严重的影响,并且回收也是巨大的挑战 。 虽然对于电子废品的回收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还是新兴产业,但在有些国家却已经发展的相对成熟了,他们将废品重新改造为可利用的资源和产品或原材料。国家也出台了相应的配套鼓励政策以促进这类产业的蓬勃发展。 3 总结与讨论: 我们能做什么? 上文对“里约+20”峰会的背景、意义以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回顾和总结。我们需要将注意力集中在如何确保子孙后代的生存能力上。环境的所有组分:土地、水、生物多样性、海洋和大气——继续在退化。当下我们还缺乏足够、可靠的数据和监测系统,用来衡量可持续发展的进展程度,同时数据的差距和监测的不足也将影响相关政策的制定,因此也需要把注意力和资源重点放在提高各级监测和对环境数据的收集上,以便为决策提供可靠的相关信息。 我们需要通过合作,灵活和创新的解决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中的问题和障碍。需要谨慎的利用和管理自然资源,以确保环境可以支持人类的永续发展。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是一个机会,让我们纠正环境的恶化状态,和这种恶化的趋势对社会弱势群体的负面的影响。 参考文献: UNSCD, www.un.org/sustainablefuture UNEP, Keeping Track of Our Changing Environment: From Rio to Rio+20 (1992-2012)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2-06/07/c_123245858.htm UNEP, The Real Wealth of Nations: Pathways to Human Development. Accessed on Jul 10, 2011 at http://hdr.undp.org/en/mediacentre/summary/ FAO. Global Forest Resources Assessment 2010.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Rome. UCSUSA. Deforestation Today: It’s Just Business. 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 USA. Accessed on Jul 10, 2011 at http://www.ucsusa.org/global_warming/solutions/forest_solutions/ deforestation-today-business.html ITTO (2011). Survey of World’s Embattled Tropical Forests Reports 50% Increase in Areas under Sustainable Management since 2005. International Tropical Timber Organization, Bern IEA (2011). Prospect of Limiting the Global Increase in Temperature to 2°C is getting leaker. Accessed on Aug 17, 2011 at http://iea.org/index_info.asp?id=1959 IPCC (2007). IPCC Fourth Assessment Report: Climate Change 2007: The Physical Science Basis.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New York. UN (2010b). Report Submitted by the Special Rapporteur on the Right to Food, Olivier De Schutter. United Nations. Accessed on Aug 17, 2011 at http://www.srfood.org/ 许国平(Martin Khor).里约+20高峰会聚焦的粮食问题,http://twnchinese.net. WWF. Living Planet Report 2010: Biodiversity, biocapacity and development. World Wildlife Fund, Gland Nick Ishmael Perkins. Rio+20必须解决变化的过程而不仅仅是其内容, http://www.scidev.net/zh/science-and-innovation-policy/science-at-rio-20/editorials/zh-139505.html . UNEP (2005b). E-waste, the Hidden Side of IT Equipment Manufacture and Use. 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Geneva
个人分类: 自然与社会|14803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温家宝21日在里约热内卢会见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
whyhoo 2012-6-22 17:57
新华社里约热内卢6月21日电(记者 廖雷 冯坚)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1日在里约热内卢会见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   温家宝说,国际金融危机尚未结束,欧债问题又给世界经济复苏造成严重冲击,受影响最大的是发展中国家。面对严峻挑战,本次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要发出积极、明确、有力信号,推进可持续发展国际合作;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尊重各国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将落实千年发展目标置于优先地位;以消除贫困为重点,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中方将继续支持联合国发挥领导作用,推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事业取得新进展。   关于叙利亚问题,温家宝指出,当务之急是各国要全力支持安南特使的斡旋,加强联合国监督团的能力,促叙各方立即全面执行安理会有关决议及安南“六点建议”,积极配合监督停火机制,实现停火止暴,以避免无辜平民的伤亡;同时推动叙政府通过改革回应民众的诉求,为以政治方式和平解决叙利亚危机创造条件。   潘基文表示,中国为世界经济复苏,推进南南合作和全球可持续发展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取得积极成果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潘基文赞赏中方为政治解决叙利亚问题所作的努力,特别是对安南特使斡旋的支持,希望国际社会向叙各方发出明确信息,尽快停止暴力,切实推进政治解决进程。潘基文表示,联合国愿与中国加强合作,为和平解决叙利亚等地区热点问题,维护世界的和平、稳定,推动国际发展合作作出不懈努力。 原文见 http://www.gov.cn/ldhd/2012-06/22/content_2167313.htm
个人分类: 外交|111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二十年风雨兼程 气候谈判路向何方?
zqq0ew0 2011-11-28 22:34
日期:2011-07-11 作者:曹俊 来源:中国环境报第8版 从里约热内卢到哥本哈根再到坎昆,全人类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拯救地球的漫漫征程已近20年。20年气候谈判举步维艰,始终超出人们想象,但在艰难的步履中,坎坷与希望也一直交织并存。   距离《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到期还有一年半,刚刚结束的波恩会议显示,《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谈判越发艰难,《京都议定书》似乎已经休克。这会给气候谈判带来哪些影响?未来谈判会有哪些可能性?发展中国家如何应对?   诸大建,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所长 三种可能性能重燃希望吗?   刚刚结束的波恩会议显示,《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谈判越发艰难。未来的气候谈判走向何方?一直奉行的双轨制能否继续?记者采访了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所长、参与了2008~2011年联合国绿色经济报告起草咨询的诸大建教授。诸大建分析,理论上讲,气候谈判的结果存在3个可能,但是坚持《京都议定书》实质内容的希望看起来已经越来越渺茫。   "第一个可能性是按照原来的谈判宗旨,《京都议定书》继续存在并发挥实质性的作用,对'附件一'国家进一步设定具有强制约束力的减排目标,例如在第二承诺期即到2020年达到减排40%的目标。这是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参加谈判的初衷。"诸大建说,"但是事实上,现在这个最希望的预期要面对最悲观的现实。"   从哥本哈根会议到坎昆会议,发达国家提出的减排目标离40%甚远,有的甚至不愿意提出进一步的减排目标,即使在减排问题上比较积极的欧盟也强调进一步减排以其他排放大国参与为前提条件。"按照现在提出的减排目标,地球温度上升将超过2oC、达到3.5oC以上。从很多发达国家对《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反对态度可以判断,这第一个可能性很难实现。"   第二个可能性是气候谈判的双规并为单轨,将所有排放大国囊括进来。诸大建说:"相对于坚持实质上的双轨制,这是要提出实质上的单轨制。这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一直强调的,但是是中国坚决反对的。"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以来,美国及一些发达国家脱离"巴厘路线图"的要求,主张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双轨谈判合并成一条轨道,彻底抛弃《京都议定书》,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重新谈判制定一项单一法律文件。   最近在德国召开的会议进一步显示了欧盟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默克尔表示,目前德国和欧盟正在努力推动达成一份"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统一协议"以代替《京都议定书》,在新协议之中发达国家将发挥主导作用,新兴国家也要做出贡献。"实际上,这个可能也很难实现。因为这个方案违背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削弱了发达国家的强制减排和首先减排责任,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国家以及广大发展中国家会对此提出严重的反对意见。"诸大建说。   "第三个可能性也是最大的可能性,即保留形式上的《京都议定书》,但是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提出的强制减排目标被后者各自提出的减排目标所替代。"诸大建判断说。"气候谈判各方妥协的结果,可能是《京都议定书》在形式上得以保留,但是在内容上大大脱离原来的初衷。谈判的实质内容将越来越多地围绕《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展开,包括长期愿景、适应、技术、资金等话题。"   而这个《京都议定书》形式如何保留呢?诸大建猜测,存在两个可能性。"第一,适当延长从现在到第二承诺期的缓冲期,不会在2012年后马上与第一承诺期实现无缝对接;第二,《京都议定书》所规定的自上而下的减排控制被更多的双边谈判等灵活机制补充和完善。"   "但是,不管气候谈判的外部结局如何,中国内部一定要把气候问题作为转型发展的动力机制和倒逼机制,把握《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设定的到2020年的10年时间,全力以赴实现绿色转型。因为,低碳发展对中国来说并不是消极的压力问题,而是在全球绿色竞争中的竞争力提升问题。"诸大建说。   杨富强,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NRDC)气候变化与能源高级顾问 《京都议定书》休克后有何影响?   "拒绝对《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做出减排目标的承诺,就等于置至今惟一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气候条约于死地,这不仅会影响已取得的气候谈判成果的巩固,还对产生一个新的具有约束力的文件形成巨大阻碍。"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NRDC)气候变化与能源高级顾问杨富强说。   发达国家很难承诺较高减排目标   杨富强所指的"气候谈判的目标",在《巴厘路线图》中已确定。《巴厘路线图》的主要谈判目标有3个:第一,《京都议定书》"附件一"国家在第二承诺期即在2012~2017年(或2012~2020年)实现在1990年基础上减排25%~40%的目标;第二,美国应做出与《京都议定书》"附件一"国家可比较的减排承诺;第三,发展中国家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采取国内减缓行动。   "显然,第一个要求目前没有达到。与'附件一'国家类似,美国目前所做出的口头减排承诺,目标低且没有法律约束力。"杨富强说,"局面不容乐观,3个重要目标很可能会有两个无法实现。"   杨富强说:"不过,除了美国,目前没有国家公开提出抛弃《京都议定书》。"可残酷的现实却是,几乎没有一个发达国家主动为第二承诺期做出承诺。那是否意味着《京都议定书》已经是名存实亡了?对此,杨富强说:"可以说,《京都议定书》现在是休克了,成为植物人,何时唤醒,尚无预期。万一《京都议定书》被抛弃,将会有两个负面影响:很难要求发达国家带头承诺较高的减排目标;再形成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也很困难,原因很简单,曾经制定的文件没能成功继续执行,大家很难相信下一个文件会有效。"   市场机制很可能会存在   《京都议定书》的休克对其中规定的减排机制会有哪些影响?如果减排目标都不存在了,那么为减排目标服务的市场机制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   "不排除发达国家会支持市场机制如CDM继续发挥作用,但是这个可能性是有条件的。"杨富强认为。这可能让人觉得费解,为何发达国家会支持呢?杨富强分析,除了美国,大家都承认这些机制很好。发达国家会支持机制的保留,希望通过这种机制帮助其实现减排目标(即使目标低),同时也可以向发展中国家展示他们积极的合作姿态。   杨富强认为,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市场机制和CDM是谈判的筹码。即使这个机制在某种程度上对发展中国家有利,也要智慧地用好这个筹码。   美国不再孤单,发展中国家很失望   对于现状,世界各国的反应如何呢?杨富强说:"美国觉得自己不再孤单,可是很多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小岛屿国家受到了沉重打击,他们很失望。"   "将来的减排目标很有可能是各国分别表述,自愿实施。但是,不可否认,目标低了,努力少了,这对技术、资金等的影响也会很大。"杨富强说。   《哥本哈根协议》提出,在2010~2012年期间,发达国家要投入300亿美元的快速启动资金,2020年要达到每年1000亿美元的气候变化资金投入。   据杨富强介绍,在波恩会议上,有7个发达国家和联盟提供了2010年快速启动资金的报告。"其中,有的国家对快速启动资金性质的表述依然很模糊,大的国家和联盟如日本、欧盟和美国的报告质量相对较低。这会导致援助不力,资金不到位,用途不明确,甚至政治含义有漏洞。"   "如果发展中国家制订不出一整套完整有效的办法,发达国家开空头支票的现象就会愈演愈烈。"杨富强说,"而且,现在的启动资金都不能很好落实的话,发展中国家如何去相信将来每年100~1000亿美元的资金投入会实现?"   李来来,斯德哥尔摩国际环境研究所全球副主任 发展中国家如何应对挑战?   现阶段的气候变化谈判扑朔迷离,最不发达国家、小岛屿国家等是气候变化的最大受害者,却很难得到帮助。发展中国家应该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带来挑战?记者采访了斯德哥尔摩国际环境研究所全球副主任李来来。   应对气候变化,肯定是赢家   气候变化真伪性如何?到底有没有必要应对?李来来说:“由于气候变化存在不确定性,应对气候变化实质上是一种风险管理,当气候变化的风险大于其机会成本时,必须开展风险管理。”   “气候变化风险不仅仅是气候变暖或气候变化本身。气候变化风险指的是气候系统变化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经济系统造成影响的可能性,尤其是造成损失、伤害或毁灭等负面影响的可能性。”李来来说,“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也认为,应对气候变化‘涉及一个反复的风险管理过程,包括减缓和适应,同时考虑实际的和可避免的气候变化损失、共生效益、可持续性、公平性和对风险的态度’。”   而李来来所说的机会成本是经济学术语,在这里即不采取应对行动的收益。“针对气候变化的存在和不存在,会出现两种风险:管理风险和不管理风险。相对于不管理却发现气候变化确实存在的情景来说,实行管理后发现气候变化不存在,这种风险会更小。因为前者带来的可能是灾难性后果,而后者不仅不会有损失,还会有收益。举个例子,应对气候变化所采取的降低能耗、减少污染排放的低碳措施,本身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也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   “不管气候变化存在与否,采取行动肯定是正确的选择,肯定会是赢家。”李来来说,“意识到这一点,不管谈判进程如何,各国都应该快速采取行动。”   呼吁新的国际机制:国家间联合减排计划   解决了认识问题后,再来谈行动机制。CDM是《京都议定书》确立的市场机制之一,也是目前对发展中国家较为有效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方式。   据李来来介绍,中国的CDM项目约占全球市场的一半,加上印度和巴西,3个国家占了全球70%的市场份额。“留给其他国家的份额很少,这主要是由于CDM需要很强的实践能力,而有些贫穷国家几乎没有能力实施。最不发达国家和小岛屿国家从CDM获得的技术和资金支持就很少。”李来来说,“虽然CDM并非最优,但确实又是帮助发展中国家减排的相对有效的机制,只是还需要改进。”   李来来认为,气候变化的紧迫性呼吁大规模的减缓行动,也呼吁新的国际机制。“这种机制必须提高覆盖范围和实施的水平与规模,并与全球治理的主流相契合。我们称这个新机制为国家间联合减排计划(Inter-CountryJointMitigationPlan,缩写为ICP)。”   李来来说:“ICP作为一种创新的、包容性的、灵活的国际合作机制有很大潜力,也与各国的国家利益一致。举个例子,中国的一些技术适合于在更贫穷的国家和小岛屿国家使用,如秸秆太阳能联用技术、生态卫生设施等。而中国将技术转移给他们,既可以帮助其提高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也可以帮助中国企业获益,并激发他们从根本上改变排放模式。”   国家态度 坚定的反对派   ■美国   ■美国   美国政府于1997年在《京都议定书》上签字,但美国参议院没有核准。美国是惟一一个退出《京都议定书》的国家。从1997年以来,美国的二氧化碳排放既没有下降也没有减缓增长,而是快速增加,其幅度在发达国家中名列前茅。在气候变化谈判中,美国常常以未签署《京都议定书》为由,自起炉灶,我行我素。即使《京都议定书》有许多好的实施经验和方法,美国也常常拒之千里之外。   ■加拿大   加拿大保守党政府在气候变化问题上,以美国马首是瞻,亦步亦趋。   加拿大是哥本哈根会议后,第一个将承诺目标降低的国家。哥本哈根会议之前,加拿大政府提交的承诺目标是,2020年在2006年的基础上降低20%,等效于2020年在1990年的基础上降低3%。现在的目标是,2020年在2005年的基础上降低17%,等效于2020年在1990年的基础上增加3%。这两个目标之间相差6个百分点,而且基准年改为2005年,与美国的基准年相同。   ■日本   在波恩会议上,日本代表团成员一改以往闪烁其辞的回答,而是重复申明,日本政府拒绝《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立场是明确和坚定的。尽管日本首相菅直人于今年6月1日在国会中肯定要坚守2020年在1990年基础上下降25%的目标,但在日本有一些团体试图在给国会提交的气候提案中抹掉25%的目标。日本政府在福岛核电站灾难事故之后,更加快了对《京都议定书》的抛弃。   ■俄罗斯   俄罗斯与加拿大一样,强调自己的国土辽阔,所处纬度较高,气候寒冷,需要更多的能源消耗,也会产生更多的二氧化碳排放。   前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的经济下滑很快,这几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仍然比1990年排放的水平低。这个排放的差距有几十亿吨二氧化碳,这就是人们称之为“热空气”的来由。俄罗斯打算在欧洲市场上公开出售这些“热空气”,但遭到许多欧洲国家和NGO的反对。俄罗斯政府代表团一直认为俄罗斯应当从“附件一”国家的名单中除去,在谈判会议中不时设置障碍,不承担《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责任。俄罗斯尽管在各种场合不是很积极地带头公开反对,但是作为反对派的立场非常明确。   摇摆者和中间派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是《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温和反对派。   澳大利亚是最后加入《京都议定书》的国家,于2007年12月签署。   澳大利亚国土辽阔,气候炎热,干旱半干旱地区占了很大的国土面积,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在所有发达国家中最高。澳大利亚矿产丰富,出口了大量的矿石和能源原材料,经济结构是重碳型。澳大利亚政府在实施《京都议定书》的要求时一直三心二意,在气候变化谈判中经常敲边鼓,对《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不做承诺。   □新西兰   新西兰是《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摇摆者。   新西兰政府减排承诺的目标中,LULUCF(土地利用、土地利用改变和林业)所占的比重很大。LULUCF目前的计算方法造成了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大量漏算,一直遭到批评。新西兰政府没有公布林业排放的信息,并将预测推给了新西兰的非政府组织。新西兰政府认为公布数据会对谈判产生不利影响。人们有理由怀疑过去几年新西兰政府在LULUCF谈判中提交的有关林业的预测数据不够可靠。碳中和计划在新西兰政府的减排目标中占有很大的比重,碳中和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挪威   挪威不是《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的反对派,但行动有所倒退。   挪威一直被看做是在发达国家中积极主动承诺较高减排目标的国家。挪威政府提出2020年在1990年的基础上下降30%。当挪威代表团在去年气候谈判大会宣布这个承诺时,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但是受到国内的政治压力,挪威政府在近几次的谈判中退却了。挪威政府宣布国内的减排目标是30%目标的2/3,换句话说,国内减排只等于下降了20%~27%。现在迫切要求发达国家多减排,但挪威却降低了减排目标,这种做法为《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执行难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欧盟   欧盟在《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问题上是中间派。   欧盟在3年前制定的二氧化碳减排目标是,2020年在1990年的基础上下降20%,但欧盟声明,如果有其他国家能够与之相比较的话,欧盟可以将目标提高到30%。欧盟在当时一直强调,要在气候谈判中发挥领导者的角色,不论其他的国家如何减排,欧盟都坚定地制订符合自己责任的目标。   这几年,欧盟内部也进行了多次研究,认为30%的减排目标是可以达到的。根据欧盟自己的计算,实施目前比较激进的节能目标就可以将减排目标提高到25%。根据实测数据,2009年金融危机后,欧盟的二氧化碳排放与1990年相比减少17.3%,如果再加上其他措施,欧盟完全能够实现减排30%。   但在哥本哈根会议以后,欧盟失去了持续扮演领导者角色的激情。许多国际组织例如联合国环境署和国际能源署的报告指出,2010年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历史新高,2020年有40亿~70亿吨减排的缺口。但欧盟在此问题上一直没有明确表态,而是仍然维持20%的低目标。尽管欧盟在《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问题上表现中立,但是其20%的减排目标,是给《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背后插上了温柔一刀。   供稿人:杨富强,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NRDC)气候变化与能源高级顾问;昂莉,世界自然基金会北京代表处气候和能源项目官员   20年谈判风雨兼程   里约——播种任务   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规模空前。此前一个月通过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在大会期间正式开放签署。   《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应对全球变暖的国际公约。但里约会议未能就发达国家应提供的资金援助和技术转让达成具体协议。   京都——多方拉锯   自1995年开始,气候谈判开始围绕《京都议定书》展开。   1997年,在日本京都召开的《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上通过了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京都议定书》,为各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规定了标准,即在2008年~2012年间,全球主要工业国家的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比1990年的排放量平均要减少5.2%。   经过轮番激烈讨论,最后37个发达国家不得不在《京都议定书》中承诺承担框架性减排义务,《京都议定书》没有规定发展中国家承担减排义务。到2009年2月,共有183个国家通过了《京都议定书》(超过全球排放量的61%),可引人注目的是,美国并未签署。   巴厘——一线光明   200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会上,各方对《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到期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问题进行了激烈讨论,美国坚持不设减排目标,拒绝在《巴厘路线图》文件上签字,大会一度僵持。以至出现了联合国气候谈判“大管家”德布尔“泪洒路线图”的经典一幕。   不知是眼泪的力量,还是众意难违,最后,美国代表改变立场,同意在文件上签字。《巴厘路线图》最终获得通过,并启动了当前的“双轨制”谈判,分别是《公约》下的长期合作特设工作组谈判和《京都议定书》特设工作组谈判,“这实际上是为美国开了一扇窗”。   哥本哈根——政治闹剧   2009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哥本哈根召开。哥本哈根大会被认为“更像一场政治闹剧”,会议未能达成任何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而只在美国、中国、印度、南非等国之间达成了一个未能获得大会全面通过的以备忘录形式存在的协议——《哥本哈根协议》。   国际社会评价称:“会议离失败只有一步之遥”。有关气候变化合作的五大关键问题未得到解决:基础文件,减排目标,“三可”问题(可测量、可报告和可核实),长期目标及资金问题。   坎昆——拉回正轨   2010年底,《公约》第十六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六次缔约方会议在墨西哥坎昆举行。会议在各方的妥协下,通过了“平衡、实质性的一揽子决定”,即坎昆决议。   坎昆决议努力将气候谈判拉回了正轨,被认为“朝着建立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全球气候行动框架迈出了重要一步”,“但是协议为了考虑各国的利益诉求,几乎囊括了所有国家的要求,在某种意义上不像国际协议,更像是在展示一种态度”。   根据气候组织大中华区总裁吴昌华介绍整理
227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健康问题社会决定因素世界大会
xuxiaxx 2011-10-14 08:19
地点: 巴西里约热内卢 日期: 2011年10月19-21日 本次会议将使各会员国和利益攸关方汇聚一堂,加强对落实健康问题社会决定因素相关行动的支持,以减少不公平状况。本次会议是根据2009年世界卫生大会决议(WHA62.14)组织召开的,会议将由巴西政府主办。 这次活动将提供一个全球平台,围绕如何推进2008年世卫组织健康问题社会决定因素委员会所提建议展开对话。具体而言,这次会议为分享处理健康问题社会决定因素方面的国家经验和技术知识提供了一个步骤。 这次会议旨在围绕五个重点领域促进全球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 解决卫生不公平现象根源的管理问题:落实健康问题社会决定因素方面的行动; 卫生部门在减少卫生不公平现象方面的作用,包括公共卫生规划; 促进参与:社区在社会决定因素行动方面的领导力; 社会决定因素问题的全球行动:调整重点并且联合各利益攸关方; 监测进展:进行衡量和分析,为社会决定因素方面的政策提供信息。 期望各会员国批准《里约声明》,从而加强其对减少卫生不公平状况的政治承诺。 来源:WHO网
1174 次阅读|0 个评论
IAU2009大会见闻 (4) 里约热内卢
陈学雷 2009-8-22 07:20
最后谈谈对大会和里约热内卢的一般印象。 今年恰逢国际天文年(InternationalAstronomicalYear,IAY),因此本次大会可以说是有相当特殊的意义。当年讨论本次会议的举办地的时候,除了里约之外其它几所城市也曾提出申请,北京是最主要的竞争者。里约的风景美丽,巴西天文界与欧美关系紧密,能够吸引很多人的支持最后胜出也不足为奇。不过,北京申请举办下届大会(2012)也获得了成功。中国这次在会上布置了两个展位。一个是中国天文学会的展位,全面介绍中国的天文学状况和发展,这里也成为中国会议代表聚集联络的地方,总有不少人在此聊天、休息、相互传递信息。另一个是南京天文光学仪器研究所的展位。这两个展位都吸引了不少国外天文学家观看、咨询。天文学会带来的绣花手绢、国家天文台的签字笔,天光所带来的小钥匙链等小礼物也很受欢迎。 巴西的这次会议组织最成功的地方,我觉得是当地组委比较注意文化氛围,在开幕式、闭幕式以及会议中间组织了好几次文艺演出。开幕式上是当地大学表演的巴西舞蹈(风格类似欧洲传统舞蹈),中间一次是吉他演出,然后有一次晚宴上的表演(因为要另交100美元,我没有参加),最后一次是闭幕式后的演出,不过我因为赶飞机没有看到。巴西的音乐舞蹈风格比较轻松、欢快、自然,很适合表演。此外,组委弄到了一些足球票,因此会议中间星期日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与会者去著名的Maracana足球场观看了弗拉明戈队对柯林斯队的比赛(巴西锦标赛)。我并不是球迷,还是第一次现场观看职业足球比赛。不过,赛场上那种热烈的气氛确实很有感染力。最后主队弗拉明戈队取得了胜利。 但是,在会议的后勤组织这个最基本的环节上,巴西的组织不算太成功。会议指定的旅行社订旅馆不仅并无折扣,而且竟然无论代表是否前来、是否住满时间,一律不给退款,还不如直接找旅馆订。为了旅馆的事情浪费了很多代表的钱、时间、精力。组委会在接洽官方指定旅行社的时候没有和他们谈好,恐怕是有点失职的。会议注册费高达500美元(提前交)-600美元(当场交),但会议的头几天安排的中间休息时间的食品饮料极少,每次总是在一分钟内一抢而光,大部分代表都拿不到任何食品饮料。有的分会主持人讽刺说,干脆我们接着开会不要coffeebreak了,反正也没有coffee!后来由于很多代表提意见,情况有所改善,但所提供的食品饮料也还是远少于一般会议。当然,反过来说,我们国家组织会议,在提供茶歇食品饮料上往往过于慷慨,也有点浪费。会议组织者应该精心安排,即不浪费,也为与会者提供适当的食品饮料,同时会议注册费也应与提供的服务相当。这是我们所应该注意的。 里约热内卢是个非常美丽的城市,依山傍海,海水很清,海滩也很干净。据说巴西有几位非常有远见的总统,规定沙滩属于人民,而不能私人占有,也不能建房子,因此里约的沙滩都是公共的,所有的人可以自由使用。此外,沙滩外也有不少街头公园和足球场,同样免费,里面到处有人在踢球,仅此一点也可以想象巴西足球为何如此厉害了。更美的是里约的山,有点类似桂林,平地拔起,形状特别,并且不是裸石的地方都覆盖了茂密的热带植物。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有两处,一处因为形状而被称为糖面包山(SugerLoaf,或PondeAcucar),从海边拔地而起,有索道可以上去,从上可以一览里约市及旁边的海湾、海岛。与糖面包山索道相连的是一座矮一些但其实更象面包的山,叫Urca。天文学上有个URCA过程,由伽莫夫和巴西天文学家Shenberg提出,指的是恒星内部由于大量产生中微子而迅速损失能量,导致恒星崩塌而最后产生II型超新星。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Urca山上当年有座赌场,去那里会很快把钱输光,如同恒星通过中微子损失能量一样。不过今天巴西已经禁止赌博,因此赌场也不复存在,而变成设计学院了。另一处名胜叫Corcovado(驼背山),因为上面有一处高耸的张开双臂的耶稣像,华人一般称为耶稣山。我刚到的那一天,山上云雾缭绕,隐隐看到耶稣像,确有一种超脱、神圣的感觉。八月份是里约的冬季,不过天并不冷,气温在18到26度间,非常舒适。总之,这是个地理条件非常优越的地方。另一方面,里约的贫富分化相当严重,街上到处有无家可归者。治安也非常不好,大会头一天就有两位天文学家遭到抢劫,还受了伤。到第十天竟有十位天文学家被抢!以至大会组委要发出紧急通知家注意安全。这实在令人为里约这样美丽的城市惋惜。 面包山 里约风光,背景是耶稣山 巴西航母,据说巴西海军将帮助中国海军训练飞行员 从面包山上俯瞰里约。
个人分类: 所见所闻|5077 次阅读|2 个评论
巴西之旅 (W/ 照片)
热度 1 jjczhang 2009-6-5 06:24
处于西南半球热带的巴西 , 风景独特 。 曾到过巴西的 Rio de Janeiro ( 里约热内卢 ) 和 Macaé 市 , 在此与朋友共享自己的一些照片 (照片 © 张金才 ) 。 最喜欢的 Sheraton ( 喜来登 ) 饭店 , 坐落在 Rio/ 里约热内卢市 大西 洋 海边 , 有独立的沙滩浴场。 居住的房间有很好的 view/ 视野 – 蓝色的天空 , 碧蓝 的 海洋与花岗岩山峰 。 到著名的 Ipanema 海滩 一游, 花岗岩地貌有点象黄山 , 尤其是云雾 。此海滩 曾因一首歌而 闻名世界. The Girl from Ipanema (Garota de Ipanema) is a well-known bossa nova song, won a Grammy for Record of the Year in 1965. 乘此小飞机去 Macae 市 。 坐 十来人的 飞机还真有点害怕。 不过坐在飞机上的 view 的确很好 , 因为飞行的较低 。 对来自北半球的人, 12 月份下海还不太适应 , 但是这里是夏季 ! - Macae 市 。 在里约热内卢 , 穷人与富人享有共同的天空 , 但有截然不同的居住区 。 在巴西穷人住在山上 , 与美国正好相反 。 穷人社区条件也不错 , 例如有自己的医院 , 牙医 (Dentista)… 。 里约热内卢中上产阶层居住区 。 另有一些人住 house/ 別墅 。这是州长的官邸 ( 我的 巴西同学没告诉我 , 这 是现任 州长的, 还是葡萄牙统治时期州长的 house ) 。 歌词 The Girl from Ipanema Tall and tan and young and lonely The girl from ipanema goes walking And when she passes Each one she passes goes haaa When she walks it’s like a samba That sways so sweet and swings so gently That when she passes Each one she passes goes haaa Ooh but he watches so sadly How can he tell her he loves her Yes he would give his hide gladly But each day when she walks to the sea She looks ahead not at he Tall and tan and young and lonely The girl from ipanema goes walking And when she passes She smiles but she doesn’t see Ooh but he watches so sadly How can he tell her he loves her Yes he would give his hide gladly But each day when she walks to the sea She looks ahead not at he Tall and tan and young and lonely The girl from ipanema goes walking And when she passes She smiles but she doesn’t see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348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4: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