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出版社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出版社

相关日志

科技导报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举办“上帝粒子”学术报告会
kejidaobao 2013-1-25 12:16
2013 年 1 月 10 日 ,科技导报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举办 “ 2012 世界十大科技突破之首:上帝粒子的革命”学术报告会。清华大学近代物理研究所教授何红建介绍了国际研究团队 2012 年在“上帝粒子”研究领域的突破性工作。 2012 年 12 月,美国 Science 杂志评选出“ 2012 年度世界十大科技进展”,其中希格斯玻色子的发现列于榜首。希格斯玻色子即所谓的“上帝粒子”,它是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预言的一种自旋为 0 的玻色子,也是标准模型中最后一种尚未找到的粒子。 标准模型解释了粒子如何通过电磁力、弱核力和强核力相互作用以组成宇宙中的物质。只有找到希格斯玻色子,验证标准模型,才能解释物质质量的起源。但遗憾的是, 实验中一直没有观察到 希格斯玻色子 。 2012 年 7 月 4 日 , 瑞士日内瓦粒子物理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借助 2 台巨型粒子探测器( ATLAS 和 CMS ),发现 1 种新粒子具有与希格斯玻色子一致的特性。发现新粒子的强子对撞机现已进入维护阶段,以便在 2015 年获得最大能量,以确认新粒子是否符合标准模型中希格斯玻色子的所有特性。 在学术报告中,何红建教授介绍了相关的物理学背景,指出了个人对该领域发展方向的判断。
个人分类: 新闻稿|2715 次阅读|0 个评论
商业定价-PLoS One是否应该受到质疑?
wanglongfeisci 2013-1-25 11:22
《PLoS One 的商业后手对中国》博文(链接: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825582do=blogid=655957 )谈到PLoS One是一家商业出版社。 那么,商业定价是否应该受至质疑?一个商家是否有根据不同地域市场自由定价? 再观众多仪器、试剂进口厂家卖得都比国外贵(按美元报价*10作为人民币报价)。它们是否也应该受到谴责?它们从中国多挣的钱可要比PLoS One 多多了。
2556 次阅读|0 个评论
由习总的文风我想到的
热度 2 zhaodl 2013-1-22 14:47
由习总的文风我想到的
前段时间见过报道,说习总在浙江时开过专栏,有两百多篇短文,但我一直没有读过。今天空下来,无意之中看到新闻出版报的一则消息,说《之江新语》脱销了。我突然想起来要拜读一下。没想到,网上一搜,还真有电子版——不知是谁将整本书扫描成PDF文件,分享。下载还是不下载?这一定是盗版侵权!我上我常买书的网站搜索了一下,根本就没有——连书名都没有。对不起啦,出版社;对不起了,习总! 我本来想将电子版附在后边,想了一想,还是放弃了。 改变文风,这是近来的一股“风”,我想,一定有许多让人不习惯的。因为,文风代表着一种学风,学风体现出人的作风!要能彻底改变,不是那么容易的事。这我不想多评价,我想谈我的一点经历。 (1)前段时间,在编辑部体制改革热闹的时候,我与朋友联合将我们的观点成文。我将电子版发给朋友,朋友正要出国,所以只好打印出来审阅。当我去北京时,朋友拿出修改的纸质稿给我。旁边的一位问:什么?我说写了一篇文章。“只有2页?”惊讶地问。没办法,我后来还是“扩展成4页”发表了。 (2)也是去年年末,我指导手下写了一篇“博硕论文”版权的文章,因为在编辑口发表过一篇,所以想在学术界“传播点影响”。投稿给了《西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投稿时12页,后来我修改到了8页。当返回编辑部的时候,编辑惊讶:“怎么这么短?”言下之意是“没有内容了”! (3)我学报原来要求一篇文章印刷出来不超过6个版面,一直以来都遭到编委和专家的指责。可好,现在我不严格限制——只是提示,有时针对部分内容提出“精炼表达”,结果现在很少能见到5页的文章。刊物页码每年增加200页左右,可是发文篇数还是减少了近三分之一。 (4)编辑行内的《编辑学报》在我的再三怂恿下,开设了“编辑感悟”栏目,发表一些短文。我的想法是:在没有世俗的论文指标压力下,短小精悍地对当下一些问题提出分析,以供同行参考。说是短,也没有习总的短,还是要求我在2000字以上。 此时,再次让我回忆起我刚入编辑行当的时候:一些教授的三页纸的理工科论文,我每次审稿评价都很高。而我们现在为什么越来越追求篇幅?翻阅一下我们祖先的文章,汉语的表达优势就是精炼,我们现在的一本书,往往还不如祖先的一句话! 在此,我有想到了现代技术——计算机技术。我有一种感觉:未来的计算机技术一定是会在“价值发现”方面发展。我们产生的浩瀚的“文字”,其中的价值不是没有,而是被淹没在泱泱万字之中!
个人分类: 闲思偶得|2326 次阅读|2 个评论
新书出版:《文学创作论》
xscb 2013-1-16 08:48
书名:《文学创作论》 作者:柳倩月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定价:38.00元 ISBN:978-7-5100-1316-4 出版日期:2012.12 作者简介: 柳倩月,女,汉族,湖北恩施人。湖北民族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文艺学硕士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文学硕士,武汉大学博士生,先后师从王济民和陈水云教授。主讲文学理论、中国文学批评史、宗教与文学、文学人类学导论等课程。出版专著2部,教材1部,在各级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民间文学批评史研究”(编号11XZW003)。为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中国民俗学会、中国文学人类学学会、湖北省文艺学学会、恩施州文艺理论家协会会员。担任海上风民族民间文化论坛版主、恩施新闻网文化恩施论坛版主。 目 录: 第一章 文学创作的基本理论 001 第一节 文学创作的含义 001 第二节 文学创作的本质 003 第三节 文学创作的基本原则 006 第二章 文学创作过程及思维原理 015 第一节 艺术积累、发现与灵感思维 016 第二节 艺术构思与形象思维 024 第三节 艺术表现与言意矛盾 029 第三章 文学创作客体论 037 第一节 对文学创作客体的认识 037 第二节 社会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泉 042 第三节 对社会生活的价值判断 045 第四章 文学创作主体论 050 第一节 文学创作主体的含义 050 第二节 文学创作主体的智能结构 051 第三节 文学创作主体的基本素养 062 第四节 读者作为接受主体的意义 065 第五章 文学文本的审美要求 068 第一节 命题炼意:以意为主 068 第二节 谋篇布局:以体为式 072 第三节 遣词造句:以变为美 075 第六章  情理交融与意象创造——诗歌创作论 078 第一节 诗歌的含义、分类与文体特征 078 第二节 诗歌创作的基本原理 086 第三节 诗歌创作技法举要 091 第七章 虚构想象与形象创造——小说创作论 102 第一节 小说的含义、分类与“三要素” 102 第二节 小说创作的基本原理 111 第三节 小说的叙事艺术 116 第八章 形神关系与创意造境——散文创作论 125 第一节 散文的含义、分类及文体特征 125 第二节 散文创作的基本原理 128 第三节 散文的构思艺术 137 第九章 戏剧冲突与性格刻画——文学剧本创作论 139 第一节 文学剧本的含义、分类及文体特征 139 第二节 文学剧本创作的基本原理 148 第三节 文学剧本创作技法举要 150 第十章 媒介融合时代的文学创作 157 第一节 性质:交往对话、狂欢化、主体模糊 158 第二节 特征:产业化、碎片化、泛文本化 163 第三节 网络写作的主要形式 166 后 记 174 参考文献 178 附 录 我的鄂西南 182
258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2013年同等学力英语考试难度或将下降
PhDchina 2013-1-14 16:38
  中教网报道 最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发布有关同等学力考试通知,称从2013年开始,我国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外国语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将启用新大纲,并且提到:明年的考试难度或将有所下降。   据了解,同等学力英语新大纲的版本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目前已更新到第六版。与原有大纲相比,新大纲调整了试卷一、试卷二及试卷二的相关要求。   在此,中教网提醒广大学员,虽然新大纲难度调整有所降低,但是对同等学力学员英语综合能力的考查力度不会改变。希望广大考生在了解新大纲变化的基础上,稳扎稳打地学好英语基本功,以不变应万变。   中教网 另附:   2013年同等学力英语考试大纲变化内容:   1. 新大纲取消了分设试卷一、试卷二。从这点来看,考试很可能设置为一张整体的试卷,这对考生来说是非常有利的。针对每位考生的基础不同,不同的题型也有不同的做题方法。有的同学阅读能力偏弱,速度较慢,如果考试成为一张独立的试卷,考生可以自主安排做题顺序及答题时间,那么对考生而言是极为有利的。   2. 新大纲取消了试卷二得分的有关要求。原本二卷内容包含翻译和写作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都是主观答题试卷,考试必须满18分才能通过考试。很多考生总体分数能够达到60分以上,但是往往二卷分数没有达到18分,这样都是不能通过考试的。从2013年起,将取消二卷的分数限制,更为有利地帮助了考生获得考试通过的机会。   以上为中教网为广大学员带来的最新报道,有关更多 在职研究生报考 信息,请关注中教网
864 次阅读|0 个评论
祝贺我国第一部中医药系统生物学英文著作出版
热度 1 zhanghuatian 2013-1-10 12:27
哈哈,好!  清华大学化学系罗国安教授撰写的英文专著《Systems Biology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中医药系统生物学》)2012年6月由国际著名科技出版社John Wiley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长达515页,突破西药研究的“点-点”传统研究模式,首次提出“系统-系统”的研究模式、方法与技术,并将其应用于中药复杂药物系统与生物系统(人体和实验动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   从应清华之聘回国执教至今,罗国安教授在中医药现代化之路上已经“求索”了18个年头,从“以现代科学技术切入中药研究实现中药现代化”理念的提出;到实现中医药物质基础表征的科学阐述;从传承和创新中医药理论,整合化学物质组学的整体系统生物学理论的发扬,再到今年凝聚了罗国安及其团队多年研究成果的英文版《中医药系统生物学》的出版,让中国的千年瑰宝中医药逐渐揭去面纱,迈出了走出国门最坚实步伐,为千年“中医药”注入了最旺盛、最鲜活的生命力。中英文版的《中医药系统生物学》更是成为众多大学和研究机构的科技指南、科技指导书,在一些教授眼中甚至成为了实验室必备书籍。更多地学者用书中的模式进行着对中医药的研究和探索。   在国际著名科技出版公司John Wiley组织国际专家对该书进行匿名评审时,得到了专家们的一致好评。“中医药和制药行业的读者将会受益于书中传统医学及植物药研究方法和技术的创新”;“系统生物学研究领域的读者也将在该书中发现新观点和新思路”;“该书可以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中西医疗法的差异,也可使科学家们和/或对中药开发感兴趣的中医师认识到现有的现代科学技术及优化的实验设计策略的重要性”…… 国际专家们从不同的角度惊叹和解读着书中对中医药系统生物学的描述和学术创新。   盲人摸象的启示 既要细节也要整体   系统生物学是由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发起人之一、美国科学家莱诺伊?胡德最早提出的,是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一门新兴学科,它研究的核心是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产和生活实践中认识生命、维护健康、战胜疾病的宝贵经验的总结,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强调“病症结合、方证对应”的整体观和系统论。   如何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呢?   在罗国安的《中医药系统生物学》书中,有两幅生动形象的示意图,主题就是我们熟悉的成语故事“盲人摸象”。在第一幅图中,几个人摸着大象的不同部位说着各自的看法,描述着对各个部位的印象,有的说是“绳子”,有的说像“蒲扇”;在大象上方,另外有一个人以俯视的角度对大象给出一个整体的,但却模糊的结论--像一头猪。   罗国安教授解释说,西医药就像图中只关注具体部位的个体,对事物的局部讲得很细,但不能把整体描绘出来。中医药就像那个俯视的人,如果缺乏对细节的描述,只看整体,印象就会很模糊。   罗教授指着第二幅添加了具体特写模式和“指纹图谱”等全景模式的新一代“盲人摸象”图说,只有把中西医结合起来,既有整体的看法,又有局部的细节,也就是把整体的表征和局部的特征结合起来,才能把一个事情描绘的比较完整,这也是东西方医学应该走通过结合、整合到融合的道路。   由“点-点”、“点-系统”到“系统-系统”的突破   这本书的封面上,有两个平行的系统:中药系统和生物系统,它们之间,通过对两种系统研究模式的交叉整合,将生物系统中的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和药理学4种节点与中药系统的化学物质组学相结合,一目了然地概括提炼了本书的实质和精髓。   西医强调单一化合物即化学小分子针对单个 “靶点”作用的“点对点”模式,这种方法对局部的疾病很有效,但是没有考虑到人体的整体性。   西方医学从人类基因组计划发展到系统生物学后,于2007年十月提出了“点对系统”的模式(网络药理学),即一个小分子对一个人的整体发生作用,研究的是单一化合物对生物系统的应答。   罗国安及其团队于2007年初提出的“系统对系统”的模式是把中药和人体(生物)各看作一个系统,采用整合化学物质组学的整体系统生物学模式来解决,即通过化学物质组学来(中药方剂)表征药物干预生物系统(人体)的组成及相关关系。   书中以大量篇幅详细阐述了中医药系统生物学的形成、演变和研究内容,并通过临床的实际事例糖尿病肾病的系统生物学研究,以及实验室研究事例中药复方双龙方的整体系统生物学研究等应用实例,生动讲解和验证了“系统对系统”研究模式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继承与创新 探索中医药创新药物体系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是几千年优秀文化的瑰宝,作为一名中国人,有责任把中医药传承下去。”罗国安认为,创新是我们这代人的一种使命。中医药如果没有好创新,如果不能去粗取精,用精致的东西体现它的功效,将来很有可能被边缘化,只有改变和创新才能让中医药为现代人所接受。   中医药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以及辨证论治等特点和优点,但它传统的性味、归经和君臣佐使配伍学说只是对方药效果给出一种直观的说明,没有给出药效的物质成分,也没有揭示出药效产生的物质作用过程和具体机制,缺乏物质基础和科学的数据,所以很难说服现代人。   1994年,罗国安从美国回国执教后,结合在南京中国药科大学执教期间参与中药研究工作的基础以及美国宾州州立大学从事生命科学研究的经验,发挥自己的化学专长,带领自己的研究团队明确了以开展中药有效部分(组分、化合物群)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中药指纹图谱和多指标成分定量测定的系统研究。   2000年后,罗国安考虑能不能在系统生物学,即基因、蛋白质、代谢物质层面上发展一套体系,用来表述中医药的整个体系。   经过近20年的研究,罗国安教授团队突破了中西医学之间的壁垒,兼取两长,提出了中药指纹图谱以及近红外光谱非线性建模方法等相关理论,用现代的技术、科学的数据和实例实现对中药整体表征的阐释,提出并发扬了中医药系统生物学,探索了一个“以现代科学技术切入中药研究实现中药现代化”的创新药物体系。    由繁到简 实现中药生产质量的可控   一个复方有几十种到上百种成分,是不是所有成分都在起作用?   过去的科学技术无法做到把中草药成分一一分离,只能通过对药材的最佳配伍,达到最好的疗效。   “古代中医药是个宝库,但仅仅是宝库”。罗国安要实现的不是用“词”来表达中医药的科学,而是用“数据”来体现中医药的科学性。   罗国安以临床经验方中药复方双龙方为例,在书中详细讲解了如何以整合化学物质组学的整体系统生物学研究体系开展对双龙方的研究。   中药复方双龙方来源于李连达院士的临床经验方,在冠心病临床治疗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但是其发挥作用的具体药效物质是什么?其疗效和作用机理能否从现代医学和生命科学角度加以证实和说明呢?   通过罗国安研究团队对该方化学物质组的研究和利用指纹图谱技术对药物指纹峰的鉴定,他们发现此方中的整体化学物质组共有83种成分,药效质量只有4.3%可控,大部分的成分作用都不甚明了。经过对一组组药物作用基因表达谱和定量测定结果对比图表、蛋白质组表达谱和代谢物谱等数据的鉴别筛选后,研究团队分析到有两大类成份对疗效可以产生作用。经进一步优化精简,他们将其中10个成分入药,对药物再进行定量和生产控制后得到了“创新”后的中药成药。   动物药效实验,包括生化指标、心电图比较等测试,表明药效显著提升,实现了中药生产质量可控的难题。   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医药 让中国的瑰宝造福全人类   罗国安坚信中医药是一门具有先进性的科学,应该让更多的国内外医药领域的专家学者了解它,应用它,让中医药发扬光大,造福全人类。   罗国安领衔的研究团队在中医药系统生物学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后,相继在国际及国内发表学术论文700余篇,其中SCI论文多达312篇,罗国安个人H指数(引用率)也高达34。他们还积极利用国际研讨会等机会宣传和介绍中医药系统生物学理论。   罗国安及其团队取得的一系列关于中医药的学术研究成果,引起众多西方学者和出版公司的关注和肯定。世界最大两个出版社之一的国际著名科技出版公司John Wiley&Sons主动找到罗国安,请他写一本有关中医药系统生物学的书籍。他们认为,很多西方科学家感到东方科学很有道理,但由于现有的科学技术反映不了中医药的全面,正苦于找不到切入口。   “他们认为我的工作架起了东西方医药文化的桥梁,并希望该书的中英文版一起由他们出版发行”,罗国安笑到“我对他们说,‘中医药是中国的瑰宝!中文的版本一定要保留在国内出版,而且要作为献给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一份礼物!’”   先后承担了国家多项科技攻关项目,研究成果多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拥有50余项发明专利的罗国安教授在谈到自己的成绩时,多次提到,“清华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对我影响很大,让我时刻牢记做任何事情都要从科学上进行探索,都要把它作为一门科学来进行研究。这本书同样是清华精神的体现,更是我为学校百年校庆献上的一份礼物。”   2010年中文版《中医药系统生物学》在清华大学百岁生日之际出版了;添加了最新的数据后,2012年该书的英文版正式在国际上出版。   作为我国自1996年开展中药现代化研究以来在国际上出版的第一部中药现代化研究英文专著,中国中医科学院原院长王永炎院士在为该书作序时讲到:“这本书既从中医方剂学七情和合、君臣佐使配伍规律出发,更注重拓新中药复方的组分配伍与分子生物学的深化研究……是在西学东渐过渡到东学西渐并存的新时期中医药创新研究的教程”。   《中医药系统生物学》用科学的数据,用全新的理念和方法,阐释了中医药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实现了中医药理论体系和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结合、整合和融合。   “实现中医药的创新发展和科学发展是中医药界和其他领域科学家的共同使命,”已经在今年6月份退休的罗国安教授并没有停下对中医药研究的脚步,他说,“实现中医药的传承和创新是我的责任,这本书只是初步的工作,我将继续以陈竺院士的话自勉--‘我们科学家应逐步突破中西医学之间的壁垒,建立融中西医学思想于一体的21世纪新医学,这种新医学兼取两长,既高于现在的中医,也高于现在的西医,值得我们为之努力和奋斗!’”
182 次阅读|1 个评论
由一本书所想到的......
热度 1 zhaojl2004 2013-1-8 19:36
最近看了余元希等的《初等代数研究》(上下册)1988年第一版,2010年高等教育出版社第26次印刷。本套书是我在偶然的机会见到的,初看名字还以为是初等数学的内容,但仔细看后觉得里面的观点还是比较高的,愚以为是可与克莱因的《高观点下的初等数学》相媲美的中国数学家自己的高观点!对师范院校师生,师资培训机构和中小学数学教师等很有启迪作用。 最近我找了很多关于中国50、60年代老一辈数学家的著作、教材、译著等,读来很有“相见恨晚”的感觉,当年我读书的时代没有机会读过这么多好书,真是遗憾。这一代老前辈每一个人都能把研究做的很前沿,更可贵的是很在教学和培养人才方面倾注了毕生的经历,把很高深的数学原理等解释得深入浅出,读来很有启发性。我一直在思考,那样艰苦的年代老前辈尚能科研教学两不误,而如今为什么啊? 究其原因,有很多。不过我引用今天在一本体育杂志上的一句话,很深刻,那就是:什么东西和钱沾上边就变味了!!!深刻啊!我们的各级教育都是因为和钱沾边了!。。。。。。。。。。。。。
3024 次阅读|1 个评论
新书推介:《2012中国文化品牌评估报告》
xscb 2013-1-7 10:16
书名:《2012中国文化品牌评估报告》 作者:柏定国 主编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ISBN:978-7-5100-1314-0 出版时间:2012.12 定价:82.00元 作者简介: 柏定国,1967年生,湖南宁远人,中南大学文学院教授,浙江工商大学特聘教授,湖南省首届青年文化名人,湖南民营文化企业协会(筹)召集人,湖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和欧阳友权教授共同主编2006年至2011年《中国文化品牌年度报告》,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常务理事,主持1项国家社科课题和5项省级课题的研究,并承担多个城市和地区的文化发展规划课题,兼任多家著名文化企业品牌战略顾问。 目录: 总报告 零 文化品牌要在影响力经济大潮中有责任有担当 ——2012年中国文化品牌评估总报告 柏定国 苏晓芳/1 重点报告 壹 中国文化品牌400强研究报告 价值排行榜课题组/24 贰 区域文化发展指数(CDI)研究报告 CDI课题组/67 叁 中国文化品牌影响力指数报告 影响力指数课题组/85 肆 中国文化品牌竞争优势报告 竞争优势课题组/121 分类报告 伍 中国反文化形式报告 柏定国 周静/131 陆 文化产业管理高等教育发展报告 苏晓芳 洪叶/148 柒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报告 伍亮亮/170 捌 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发展报告 潘蕃/179 玖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报告 吴碧/193 拾 外来文化报告 杨鹏黄 杜海燕/202 拾壹 美术创作报告 吴佳妮/212 拾贰 数字出版品牌报告 曹乃铭/222 拾叁 咨询业品牌报告 蔡清毅/233 拾肆 家居品牌报告 陈洁/245 拾伍 石雕品牌报告 王文静/254 拾陆 木雕品牌报告 罗昌智/263 拾柒 文房四宝品牌报告 许振福/273 拾捌 陶瓷品牌报告 林朝霞/279 案例分析报告 拾玖 浏阳花炮:中国夜色第一品牌 李钰/297 贰拾 北京景泰蓝:珐琅映衬下的尴尬传统 张云泉/307 贰拾壹 台湾珐琅:大众化的奢侈 杨晓华/311 贰拾贰 福州脱胎漆器:被遗忘的艺术奇葩 叶玉婷/316 贰拾叁 西湖龙井茶:呼唤产品品牌的崛起 郭玉琼/327 贰拾肆 云南普洱茶:理性回归品牌重生 卢雪英/338 贰拾伍 中国红瓷:高科技与好创意的宁馨儿 宋西顺/342 贰拾陆 汝瓷:雨过天青 梦越千年 宋西顺 钱丹丹/350 贰拾柒 景德镇瓷都:最具活力传统文化产业 吴应其/357 贰拾捌 贵州蜡染:散布云贵高原的民族之花 肖绯霞/364 贰拾玖 新疆挂毯:独具一格的东方符号 林晓红/370 叁拾 拉孜藏刀:金爪银翅孜龙刀 黄金洪/374 叁拾壹 宜兴紫砂壶:源自文人茶道 邢峥/378 叁拾贰 杨柳青年画:最欢喜最吉祥 李艳波/387 叁拾叁 潍坊风筝:纸花如雪满天飞 林江珠/393 叁拾肆 西安古城墙:古都文化的守卫者 黄金洪/399 叁拾伍 宣纸:纸寿千年 许振福/404 叁拾陆 阳春根雕:产业繁荣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和立勇/408 叁拾柒 吴县苏绣:五百年品牌三十年市场 应莉雅/414 叁拾捌 湘绣:繁荣景象下的发展阵痛 和立勇/423 后记/432
2119 次阅读|0 个评论
新书推介:《法治湖南与区域治理研究(第10卷)》
xscb 2013-1-7 10:09
书名:《法治湖南与区域治理研究(第10卷)》 作者:杜钢建 主编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12.12 ISBN:978-7-5100-1311-9 定价:33.00元 《法治湖南与区域治理研究(第10卷)》由湖南大学法学院院长杜钢建教授主编,全书约30万字,组织了海内外法学研究者们共同撰写,汇集了湖南地区以及日本、韩国等法学界的优秀研究成果。 本书继续紧紧围绕“法治湖南”这一中心主题展开相关的研究和探索,既注重法学理论前沿问题的深入探讨,也非常注重联系法治湖南的相关社会实践,对法治湖南乃至法治中国的建设,对社会主义宪政理论和宪政实践的大发展,都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和宝贵的理论价值。 目录: 【首届地方基层法治论坛专题】 首届地方基层法治论坛举行推进法治湖南建设 刘启 李锦001 抓法治促发展——在湖南省首届地方基层法治论坛的发言 袁凤005 自我限权为民惠民——“法治常德建设”对地方法治建设的启示 黄黉 高科010 【法治湖南与制度创新】 充分发挥检察联络室职能搭建高效服务群众平台 杨蓉016 创新法警工作机制提升检察办案服务效果 胡萍 张松林021 创新工作机制,确保扣押冻结款物管理规范 胡萍025 基层检察院应构建涉检信访源头预防长效机制 陈杰 段璐030 开福区检察院依托检察联络室推动检察机关群众工作深入开展 谢勇 胡萍034 强化社区矫正监督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王新 张振德037 【宪政廉政与民主人权】 再论将社会性别视阈纳入宪法学研究 郑军042 我国征地信息公开制度的完善 赵香如 孙春伟064 公民不服从 Kimberley Brownlee著 陈海峰译081 马来西亚王朝的重构:1993年宪政危机的影响 Che Norlia Mustafa著陈海峰、张朋译113 《侵权责任法》启示录 周大伟147 物权客体的界定 尹枝茂166 【区域治理与地方自治】 新西兰食品安全法的发展 马克·J·加文等著 陈海峰译176 地方人大立法听证程序的完善 杜钢建 胡庆乐205 马来西亚清真食品制造业质量保证初步探究 Habibah Abdul Talib等著 陈海峰译219 关于幼儿园校车安全确保的推进(通知) 李宜红 张晓译226 【湖湘新儒家与传统文化】 医学法与医学伦理之间的关系 Jóse Miola著 曹薇薇译240 从法治文化建设视角看防止利益冲突的立法:文化困境与出路 周农249 见危不救与见义勇为的法律思辨 王繁262 马来西亚游学记 唐佼洁270 透过马来看中国——赴马来西亚学习交流有感 肖锭288
2623 次阅读|0 个评论
《数字图像处理(第2版)》参考资料之一
myao 2013-1-6 13:13
姚敏等,数字图像处理(第2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年4月 DIP第二版参考解答.rar MatLab代码大全.rar
4023 次阅读|0 个评论
电子书依赖症
热度 13 danjon 2013-1-5 10:13
几个月前,台湾的黄一农院士来我们所做关于“E考据”的讲座,期间讲到他对大陆电子书泛滥的矛盾心情:一方面这些电子书损害了出版社和作者的利益,站在“政治正确”的立场应当予以批判,尤其是看到自己的书也被人做成电子版;但另一方面,不得不承认,电子书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尤其是那些需要查阅大量资料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者。 同样矛盾的事情也发生在我自己身上。三年前我曾经为一家出版社翻译了国外的一本关于魔方的畅销书(为避免广告嫌疑,略去书名),出版之后大受欢迎,首印5000册很快卖光,之后一再重印。但去年我在网络上搜索该书时却也找到了扫描版,心中多少有些不悦。但转念一想,这几年自己不知道从网络上免费下载了多少人的著作。况且我当年翻译那本书纯粹是为了“赚吆喝”,稿酬按字数计算一次付清,最后我甚至一分钱没要,让出版社把稿酬直接折算成书寄过来我好四处送人。在那之后无论这本书卖得多好、再版多少次都和没关系。因此网上出现的电子版不仅没有侵犯我的经济利益,甚至还起到了帮我“赚吆喝”的作用,我有什么可抱怨的? 说起来很奇怪,在我们这个文科研究所里,很多人都有对纸质书的偏好,而我则正好相反。对我来说,电子书有如鸦片,习惯了它的便捷之后便不再习惯阅读纸质书。有时候和纸质书偏好者聊天,我们都觉得对方不可思议。关键的分歧在于,我觉得电子书的好处,除了容易获取和储存之外,在阅读感受上也胜过纸质书:字体可以随意放大缩小;方便在电脑上摘抄和做笔记;方便拖曳免去了翻页夹书签的麻烦。还有另外两点可能只适用于我自己,一是我看书时很难长时间专注于书本,往往看上一段就要停下来,或思考书中的内容,或胡思乱想些别的事情,或刷一下微博、聊两句QQ。如果读纸质书,这样反复放下书再拿起来找刚才看到了哪里,很影响阅读体验,而读电子书则完全没有这个问题。另一点是可以一边看电子书一边做别的事情,比如我最喜欢做的是边读书边玩《足球经理》游戏,把电子书缩小到窄窄的一条,只显示三四行字,置于屏幕最下方,而屏幕的其他部分为游戏所占据,这样就可以一边看书一边指挥比赛。于是当有人问我在做什么,得到“一边看书一边打游戏”的回答时往往很错愕。 读博以来,由于电子书和电子版本的论文获取十分方便,我甚至已经一年多没怎么去过我们所图书馆之外的图书馆了。一个极端的例子是,几个月前为写论文,查找一份网络上找不到的资料而去了一趟国图方志馆,花了大半天时间,复印了一大本抱回来,结果当天就在之前忘记搜索的一个数据库中找到了该书。这让我愈发不愿意跑图书馆了。 养成了电子书依赖症之后,也有缺憾。最大的缺憾便是从读大一时开始十年间养成的经常在图书馆里游荡,以期偶遇某本值得一读的书的那种体验,便不再有机会感受了。还有个问题是我昨天才发现的,为了搜集我们所一位教授的著作,我在网络上搜索了半天却只找到一本,期间还去所里图书馆借了一本台版书。吃完午饭才反应过来:我们所的图书馆里怎么可能没有那几本书呢?
7186 次阅读|15 个评论
缺心的出版社及Tenure制度
majmco 2013-1-5 08:20
最近看了看几本影印教材,不得不说有些出版社的负责影印的人有些缺心眼。 本来索引是教课书很重要的部分:影印出版居然删去了; 还有原版书的字体是11pt, 字间行距合适,读起来很舒服。影印版的字体缩到了10pt一下, 字间行距变得不合适。 其实原版书这些都是经过市场调研,精心设计过的, 结果经这么倒手后,读者就得用放大镜读书。 你说这些出版社缺心眼不? 例如: 机械出版社的《计算机文化》, 原版是 “New perspectives on computer concepts, 13th ed” 由此可见, Tenure制度一旦引入国内,经这个浆缸染一染,再输出到美国, 鬼子肯定不认得是他们的东东。
2291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出版社南京分社招聘数学编辑
sciencepressnj 2013-1-4 12:33
科学出版社南京分社招聘信息 科学出版社南京分社正式成立于 2010 年,是科学出版社重要的分支机构,南京分社立足江苏、辐射周边,通过与本地区出版资源和渠道资源的整合与合作,为分社业务区域内的科研、教育系统专家、教师提供优秀的出版平台。 现我社因业务发展需要,拟招聘数学编辑。欢迎广大有志从事出版工作的 有识之士 加盟! 招聘岗位: 数学编辑 1 名 招聘条件: 1 、具有高校 教材选题策划经验或教学服务经验。 2 、硕士及以上学历,数学及相关专业,熟悉 专业知识 。 3 、具备扎实的文字功底以及一定的专业英语读写能力。 4 、乐观、开朗、热爱出版事业,责任心强;工作认真负责,能吃苦耐劳。 5 、工作计划性强,能按时完成交办的任务,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6 、身体健康。 工作地点: 南京市鼓楼区广州路 189 号民防大厦 706 室 简历投递方式 : nanjing@mail.sciencep.com 邮件主题为:应聘数学编辑 + 姓名 简历后缀名为 .doc 或者 .pdf
3223 次阅读|0 个评论
当当上买了三本入门书
lixiangdong 2013-1-4 11:42
今天买了三本书: 1)机器学习,米歇尔Mitchell著;曾华军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 2)统计学习方法,李航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 3)Android从入门到精通(配光盘),明日科技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 都是入门的书,先看看。电子书总是看几页就给忘接着看了。 看了当当全年的订单,将近2000元。
个人分类: 机器学习|274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小说类]《这一年,我们在一起》扫描版[PDF]
lcj2212916 2012-12-29 20:20
中文 名: 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作者: 史超伦 图书分类: 爱情 资源 格式: PDF 版本: 扫描版 出版社 : 陕西人民出版社 书号: 9787224077148 发行时间: 2006年8月 地区: 大陆 语言: 简体中文 内容介绍: 黑色地平线卷起青色尘沙,滔天大水湮没寂寥的孤城,那么多年过去了,白鸽终于还是盘旋在荒落的天台上空,却褪去了锐利且充满希望的眼神,我仿佛看到枫俊冷的面容被遮天避日的梧桐树深埋于冰冷的大地,我想我还是在没落中不仅然地想起骑银白色摩托车的少年,我想小天原谅我的那一天是不会到来,我想所有人就那样在战争的硝烟中慢慢奔离,童话终究是童话,实现于否也只能在灵魂深处留下一个未解的迷团,生活断裂且关联,两种平行不相关的世界其实隐藏着挥之不去的相同细节……… 下载地址 : http://www.ctdisk.com/file/14510168 http://radarew.5d6d.net/thread-1108-1-1.html
1371 次阅读|0 个评论
MATLAB宝典--陈杰--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1--高清版.pdf
热度 1 yulele 2012-12-28 21:28
文件名:MATLAB宝典--陈杰--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1--高清版.pdf 文件大小:78.4M 下载地址:http://1000eb.com/eakx
个人分类: 资料分享|4984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科学出版社发来的新年祝贺
Fangjinqin 2012-12-25 11:16
[转载]科学出版社发来的新年祝贺
科学出版社牛宇锋感谢您一如既往的信任和支持, 提前祝 您 新年快乐! 在新的一年里期待着您的优秀作品!
个人分类: 谈心聊天|4000 次阅读|0 个评论
《互联网进化论》出版2个月后销售完毕
热度 3 liufeng 2012-12-20 21:40
《互联网进化论》在出版2个半月后已经全部售完,今天清华大学出版社进行第二次印刷,感谢信任我的读者。感觉自己还需要积累,在新的版本里能写的更通俗流畅一些 -------------------------------------------------------------------------------------------------------------------- 《互联网进化论》简介 《互联网进化论》2012年9月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主要内容是用脑科学预测互联网未来发展趋势,同时提出互联网将成为破解大脑之谜的钥匙。本书总结了互联网进化的 9 条规律。阐述互联网如何从一个分裂,不完善的网络进化成一个与人类大脑高度相似的组织结构。 这本书算是对过去7年思考和所发表文章的一次总结。 序言: 互联网进化论的研究,让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 互联网将向着与人类大脑高度相似的方向进化 ,它将具备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运动神经系统,也会拥有自己的记忆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 另一方面,人脑至少在数万年以前就已经进化出所有的互联网功能,不断发展的互联网将帮助神经学科学家揭开大脑的秘密。科学实验将证明大脑中也经拥有Google一样的搜索引擎,Facebook一样的SNS系统,IPv4一样的地址编码系统,思科一样的路由系统。。。” 达尔文进化论动摇了神学的土壤和基础,但互联网的进化却可能引发神秘但有趣的问题—互联网和人脑为什么向同一方向进化?互联网的未来结构是人类的大脑结构,互联网的每一个创新:Google、Facebook、Ipv4都是对数万年前已经存在人脑功能的模仿。这个问题会被神学或宗教利用么?从科学的角度看,如果这个假说被证实的话,那它背后一定隐藏了未知的科学因素。 40多年来人类从不同的方向在互联网领域进行创新,并没有统一的规划将互联网建造成什么结构,但有一天人类抬起头来观看自己的产品,将发现这个产品与大脑的结构高度相似,而且可以作为揭开大脑之谜的钥匙。这是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 互联网,宇宙和大脑的关系是互联网进化论的终极结论:互联网将宇宙和大脑结合在一起,结构无限逼近人脑结构,空间上无限逼近宇宙边缘,在无穷时间点,宇宙,大脑,和互联网三者将合为一体,进化成为宇宙大脑或智慧宇宙 “看不见的手”像幽灵一样盘踞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时隐时现,如果说社会学、经济学还只是模糊的看到这只手的影子,那么互联网的进化有可能第一次把“这只看不见的手”逼到科学的解剖刀下。如何解剖它,那需要未来更多的研究者思考和实践,我相信这个秘密的解开将会给人类带来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关于互联网未来的三个疑问 1.1互联网繁荣背后的待解之谜 1.2 互联网发展中隐含的启示 1. 3盘旋在哲学家头顶的神秘现象 1. 4各领域科学家的激烈讨论 第二章 互联网虚拟大脑 2.1 互联网虚拟大脑全景图 2.2 互联网视觉神经系统 2.3互联网听觉神经系统 2.4互联网躯体感觉神经系统 2.5互联网运动神经系统 2.6互联网自主神经系统 2.7互联网中枢神经系统 2.8互联网神经元 2.9互联网神经纤维 2.10互联网的神经反射弧 第三章 大脑中的互联网 3.1人类研究大脑的历史 3.2分歧的大脑研究方法 3.3解开大脑之谜的互联网 3.4大脑中的路由系统 3.5大脑中的百度和谷歌 3.6大脑中的微博 3.7大脑中的IP地址 3.8大脑中的维基百科 3.9互联网神经学的提出 第四章.互联网纵览之进化路线图 4.1科技不断延长人类器官 4.2 互联网诞生前的准备工作 4.3 核战争威胁下的互联网诞生 4.4互联网早期的四个原始应用 4.5电子公告牌(BBS)的功能分裂 4.6 互联网的第一次大融合 4.7 互联网类神经元的出现 4.8互联网虚拟大脑的萌芽 4. 9 从生命起源到智慧宇宙 第五章 互联网纵览之商业模式 5.1曾经的互联网霸主——门户网站 5.2互联网上买卖商品——电子商务网站 5.3互联网信息统治者——搜索引擎 5.4互联网上展示自我——博客 5.5互联网的百科全书——Wiki 5.6 互联网私人邮局——电子邮箱 5.7 虚拟世界的“红娘”——婚恋网站 5.8高谈阔论的网上会场——BBS 5.9联合起来做广告——广告联盟 5.10互联网上以物易物——换客 5.11互联网上的生活帮手——分类网站 5.12共同推荐好新闻——掘客 5.13 各行业的引领者——行业门户网站 5.14网上即时交流工具——IM 5.15帮你买便宜商品——比价网站 5.16组团购物更省钱——团购网 5.17 维护交易安全——第三方支付 5.18移动互联网的地理应用——LBS 5.19捍卫互联网和平——网络安全 5.20互联网创新发动机——网络游戏 5.21互联网职业中介——招聘网站 5.22互联网中的虚拟社会——SNS 5.23智慧创造财富——威客网站 第六章 互联网纵览之技术要点 6.1互联网的信息基础二进制 6.2 互联网的OSI七层结构 6.3 构建互联网的互联网之父 6.4 HTML语言的发展史 6.5互联网的记忆系统数据库 6.6 IP地址与MAC地址的区别 6.7 互联网抗核打击的原因 6.8 物联网是互联网的一部分 6.9 云计算不是一片云 6.10 三网合一和四网合一 6.11 帮助记住网站的域名 6.12 互联网新入口——浏览器 6.13 互联网开放式平台的意义 6.14移动互联网的巨大泡沫 6.15 黑客和病毒并不是噩梦 6.16 智慧地球与国家安全 6.17 充满争议的web2.0 6.18互联网重要的操作系统 6.19 让互联网变慢的P2P技术 6.20 网站被用户同时访问的技术 6.21 网站建设的LAMP体系 6.22解决网站大访问量的方法 第七章 互联网进化的九条规律 7.1连接规律:人脑离互联网越来越近 7.2信用规律:让互联网背后的那条狗站出来 7.3统一规律:大鱼吃小鱼的巨头世界 7.4 维度规律:从字符迈向三维虚拟世界 7.5 加速规律:我们将和互联网一起变聪明 7.6 膨胀规律:发生在互联网身上的大爆炸 7.7 消融规律:何处是虚拟世界,何处是真实世界 7.8 映射规律:互联网是现实世界的镜子 7.9 方向规律:互联网知道它的未来 第八章. 互联网的思考与哲学 8.1 互联网会成为人类的敌人么? 8.2 互联网与人类永生 8.3 “看不见的手”操控下的互联网进化 8.4 在互联网中诞生的新生命 8.5 黑暗森林与星际互联网 8.6 互联网带来的科学突破 8.7 互联网预示人类的未来? 推荐语: 财讯传媒集团(SEEC)首席战略官 段永朝 隐喻和类比,是互联网思想典型的叙事风格。刘锋博士的这部开创性著作,在神奇的人类大脑神经网络组织,与同样神奇的、日益复杂的互联网组织之间,架设了一道饶有趣味的桥梁——人脑和网络之间的共生进化, 的确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重大命题。 科学院教授 著名网路经济学家 吕本富 研究互联网的进化论有什么价值?本质上有助商业模式的创新。 如果你找到了一个人脑处理信息的简明方式,而互联网上还没有对应的应用, 还没有对应的商业模式,也许你就寻找到了一个金矿,大胆去开发吧 中国企业家俱乐部创始人 正和岛首席架构师 刘东华 这本书为为我们研究互联网未来发展趋势提供了新的思路。视角是独特的,观点是新颖的。本书涉及面很广, 包括互联网与神经学的交叉对比研究,互联网的发展规律,互联网在技术和商业模式的知识点介绍, 值得互联网爱好者阅读。 前IDC大中华区总裁 云华时代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 郭昕 刘锋所著《互联网进化论》堪称是一部关于互联网的小百科全书,该书涉猎广泛,深入浅出,从哲学,信息学,生物学,神经学,仿生学,心理学等交叉学科出发分析了与互联网相关的理论,实践,企业架构,商业模式等经济命题。特别难能可贵的是,该书从进化论的角度对信息社会中人机建立互相借鉴的和谐关系着墨颇多,独树一帜。 购买方式(不断更新中..): 1.互动出版网 http://product.china-pub.com/60725 2.当当网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2871837 3.京东 http://book.360buy.com/11089683.html 4.亚马逊网上书店 http://www.amazon.cn/互联网进化论-刘锋/dp/B0098W2GWG/ref=sr_1_1?ie=UTF8qid=1347463436sr=8-1 5.王府井网上书店 http://www.wfjsd.com/list_730228946.htm 6.中国图书网 http://www.bookschina.com/5640135.htm 7. 邮购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出版社邮购组 邮购电话:(010) 62786544 (010) 62781733 8. 通过作者微薄私信,请作者帮助购书 http://weibo.com/lf_1999
个人分类: 互联网进化论|4253 次阅读|3 个评论
[社科类]《张爱玲之谜》(刘川鄂)影印版[PDF]
lcj2212916 2012-12-17 19:47
中文 名: 张爱玲之谜 作者: 刘川鄂 资源 格式: PDF 版本: 影印版 出版社: 中国书店 书号: 9787805688114 发行时间: 2007年1月1日 地区: 大陆 语言: 简体中文 张煐煐为什么改名张爱玲?她有哪些“天才的乖僻缺点”?傅雷为什么批评她?为什么她父亲扬言要用手枪打死她?为什么说她是文化汉奸?为什么三十六岁的爱上了六十五岁的?为什么她“选择了孤独,甚至享受这个孤独”?……一切答案尽在本书——《张爱玲之谜》。   大师之谜系列丛书之《张爱玲之谜》,将带领您跟着名师读大师,破解张爱玲人生之中的一个又一个谜团 目录: 写在前面:张爱玲与我 一、身世之谜 二、亲情之谜 三、天才之谜 1.香港的冲击 2.文学的准备 3.锋芒初试 4.文坛反响 5.天才谜一样的个性 四、 爱情 之谜 1.才女初恋 2.“你的人是真的吗?你和我这样在一起是真的吗?” 3.沉寂岁月 4.重回香港 5.初到 美国 6.台港之行 五、地位之谜 1.老鼠洞里 2.学者生活 六、终了之谜 1.爱就是不问值得不值得 2.“不要人看到遗体” 下载地址 : http://www.ctdisk.com/file/13702580 http://radarew.5d6d.net/thread-1041-1-1.html
2550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7: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