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出版社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出版社

相关日志

收到了张成尧先生 著《自治健康百岁秘笈》赠书
热度 2 duke01361 2014-12-4 17:59
收到了张成尧先生 著《自治健康百岁秘笈》赠书 该书由凌零出版社出版。 成尧君年长我整整10岁,18岁因病休学,自修医术,历经数十载寻悟,终得正果.... 等我认真拜读过后,再发表浅见... 遥祝成尧兄康健! 潘学峰 即日敬留于北京魏公村
个人分类: 潘学峰论衰老健康|2708 次阅读|5 个评论
中医学防治癌症:需重新再认识
热度 27 何裕民 2014-10-15 16:47
笔者承担了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及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现代中医肿瘤学》的主编重任(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出版)。该教材中,笔者明确提出:中医学防范癌症的意义,需重新再认识! 现今癌症的防治目标和目的已发生根本性改变,已从原本单一治癌转向“以防为主”及“以人为本”。有识之士已认识到所谓对肿瘤“有效率”,其实未必真正反映患者的最大利益。如长期带瘤生存,虽“有效率”不见得高,但有较好的生活质量和有质量的生存期限明显延长,未尝不是患者的渴求与福音。因此,抑制肿瘤进展及带瘤无进展生存,也很好地反映患者利益。从这些新的观点出发,中医学在癌症防治中的战略地位势必随之转变。 中医学的三大优势体现在三个方面 : 1 、有效防范肿瘤发生 “有形”之瘤,固非中医学之所专长,但对预防尚未“成形”之癌的发生,及癌已被切除后的防范复发,或与癌共处,带瘤生存,中医学则有其广阔用武之地,且有可能跃居主角地位。中医学强调的是以“人”为本的整体观点,以调整阴阳的辨证施治为其核心;癌症的发生又有其漫长的癌前病变的阶段。而从癌前非典型增生的蜕变细胞发展成原位癌,再从原位癌发展成具有浸润或转移能力的进展期癌,约需5~20年左右时间,在这一漫长过程中,为我们提供了充分的预防与治疗空间,或阻断其发展,或使其逆转在癌瘤尚未“成形”之前,扼杀于襁褓之中,也就是有效地防范肿瘤的发生。 这将有可能成为中医学在癌症防治中的重要战略地位。 2 、原有优势领域的弘扬 中医药学仍应致力于原有的优势领域——如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和继发症;配合放化疗,减毒增效;改善机体内环境,调整免疫;或当肿瘤患者已接受手术或放疗治疗,或化疗缓解后,运用中药防止其复发或转移,巩固其疗效。对此人们做了大量工作,无须赘述。 3 、难治性肿瘤的直接治疗 基于多年探索和丰富经验积累,我们认为:中医学还可以在肿瘤的直接治疗中发挥重要或主要作用。在许多西医学难治棘手的癌肿——如胰腺癌、胆管癌、肝癌、脑瘤、肉瘤,以及已复发或转移了的中晚期肿瘤治疗中,努力探索,可以争得重要的“话语权”。因为,就我们的经验,这些肿瘤患者并非到了 “山穷水尽”地步;若思路正确,应对有序,组合有方,博大精深的中医药完全有可能促使其“柳暗花明又一村”。特别是从天然药物中寻找抗癌有效成分,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诱导癌细胞分化和凋亡,更是一个引人注目的领域。我们三十年的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中医学可涉及更广的领域 除上述之外,新的肿瘤防治观还应涉及: 1、应充分考虑肿瘤患者的知情同意伦理难题;并且,必须兼顾我国特殊的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 2、应充分考虑饮食与肿瘤防治之间的密切关系,应让科学的膳食行为占据主流,而不应让习俗中不尽合理或并无科学根据的“忌口”泛滥。 3、应充分考虑治疗和康复中的个体化原则;并落实在各个具体环节。 4、应创造性地摸索,并逐步完善和形成足以贯彻上述新观念,落实上述新举措的、可操作的具体形式,以利于其转化为实际可能,并成为现实。 5、应形成防治肿瘤是社会系统工程的新概念,充分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肿瘤防与治,给肿瘤患者充分的社会支持,让他们有社会归属感——如组建癌症俱乐部、民生健康乐园等“非正规团体”,帮助他们从多个途径获取有益的社会支持。 6、应充分考虑给肿瘤患者以完满的人文精神关爱,特别是对晚期肿瘤患者的临终呵护问题;使每个人的死与生同样有尊严,坦荡而无太大遗憾。 中医防治肿瘤意义的重新定位 基于数万例肿瘤患者的治疗成败经验,中医学在肿瘤防治中的四大方面可以发挥重要,甚至主导作用: 1、肿瘤的防范 诸如各种癌前病变的纠治,可能存在的肿瘤演变——如肝炎三步曲的阻断,胃肠化生的阻断,延缓老年肿瘤的发生等。 2、手术、化放疗的辅翼 合理地辅以中医药,既可减毒增效,又可保护正常免疫功能和白细胞,使之少受损伤;还可一定程度解决化疗药多药的耐药性;并进行化疗间或手术后的间隙期治疗,且可尽快修复手术化放疗的创伤……。 3、难治性肿瘤的治疗 临床上约有半数以上肿瘤患者属于难治性的,这难治性体现在:①本即很难根治的癌瘤,如胰腺癌、脑瘤等;②已转移或复发了的肿瘤;③老年肿瘤或身体不堪手术化放疗者;④迁延难愈或须较长期创伤性治疗的肿瘤,如卵巢癌、肝癌等。在这些难治性肿瘤的治疗中,中医药学或可作为主要手段,甚至唯一手段,或可作为不可或缺的综合治疗手段之一。 4、巩固期和康复期的防范转移复发 防范转移复发是治疗肿瘤成败与否的关键。对此,西医学几无良策,这恰恰是中医学的传统优势所在。如能充分合理的加以利用,将大幅度提高肿瘤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质量。
2490 次阅读|26 个评论
《地震N章和JAMA诗稿九篇》(胡春松 著)(待出版)
hucs 2014-10-7 16:10
胡春松 《 JAMA 诗稿九篇》 献血 — 为 6.14 世界献血者日而作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1966-802974.html ) 高血压 -- 为 2014 世界高血压日而作( 5.17 )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1966-794850.html ) 地球,我们永远的向往 -- 写在 2014 世界地球日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1966-790805.html ) “ 胜利之吻 ”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1966-780170.html ) Statin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1966-758035.html ) 我的 2014 -- my new year’s feeling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1966-758022.html ) 首位女性四星上将 -- a poem for General Michelle Howard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1966-753702.html ) 一种顽疾叫 AIDS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1966-749160.html ) 糖尿病之歌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1966-745380.html ) ---- 胡春松《地震N章》作品(共十五首) 地震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1966-669141.html ) 问震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1966-682517.html ) 愁震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1966-682776.html ) 恨震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1966-729079.html ) 骂震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1966-781675.html ) 休震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1966-786588.html ) 聊震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1966-791824.html ) 别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1966-816860.html ) 西江月 · 加州地震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1966-822557.html ) 论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1966-825115.html ) 震谣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1966-825680.html ) 话震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1966-831154.html ) 火山:地震的孪生姊妹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1966-831523.html ) 卜算子 • 叹震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1966-832296.html ) 震谣(二)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1966-832952.html ) -- 胡春松 副教授 / 副主任医师 在职博士(生) 南昌大学医院门诊部心血管科 南昌市八一大道 461 号 南昌大学江西医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 江西南昌 330006 Tel:1897081 6800 Email: cnhucs@163.com 个人博客 : http://blog.sciencenet.cn/?71966 单位平台: http://hospital.ncu.edu.cn/ -- 作者简介: 胡春松,男, 1968 年 2 月生,江西进贤人,中共党员,医生,诗人,南昌大学在职博士(生)。著有医学专业著作以及诗书《青春诗语》(江西高校出版社, 2011 )、《青春论语》(见网络版,纸质版待出版)、诗书《美丽中国》(待出版)、诗书《中国 · 梦》(待出版)、《青春私语》(待出版)、《地震 N 章 和 JAMA 诗稿九篇 》(待出版)。作者是 “ 岭峰体 ” 诗歌提出者和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提出并建立了现(当)代诗歌评价的 “ 五美 ” 标准(结构美、意境美、思维美、语言美、韵律美);作品充满理想主义、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交织的多重色彩;尤以 “ 纯韵 ” (亦称 “ 春韵 ”— 作者命名)诗歌见长; 首次提出并创作九言诗歌。 提出并建立慢病(包括急性心脑血管事件)防治通用公式,即健康长寿方程式(健康长寿 =RT-ABCDEF+E(e)SEED-BasED + 210 ),它是每个人管理自己健康的金钥匙。另有:科学网博客( 2009.10- ),人民微博( “ 颂子 ” , 2013.3- ),雅虎博客( 2007.6-2009.9 ) . .. 工作描述:左手医学,右手诗学。 主要研究方向:胡氏健康生活方式与心血管(基础 临床);人文与医学,等。 宣传口号:半部《论语》治天下,中国“种子”保健康。 注: “种子”在这里的直接含义是指以[ 健康的“种子”法则 ]为基础的健康生活方式,已被命名为“胡氏健康生活方式”( 胡春松,胡大一,胡盛寿。 见:《青春诗语》, 第 129 页 ,江西高校出版社, 2011 年)。
个人分类: 博士研究|110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美国高校年轻教师也可怜!
热度 1 wyuehua2004 2014-9-16 08:45
在高校一心一意地教学,也就意味着要全心全意地关爱学生,个人为此往往要付出沉重的代价。因为高校中盛行的是偏重学术成就的风气,只会支持并奖励一门心思埋头科学研究,著书立说的人。年轻的高校教师总是能听到这样的告诫:“你要想得到终身教职,不要在意教学,多多关注科研和出书吧” .baA0I4g B(m'R1m0 `-KIoCT!C MjE0 上述言论不是我说的啊!我摘自《我的教学勇气》(Sam M.Intrator主编,方彤 陈峥 郭婧翻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8年版), 看来美国高校年轻教师也很可怜!
个人分类: 评论|1259 次阅读|4 个评论
一本书的出版流程:您了解吗
热度 3 sanyuan13 2014-9-4 12:35
有很多作者觉得出书就是把书稿拿到出版社要个书号,然后就去印刷,是非常简单直接的事情,所以对于出版社拿了资助费还不赶紧低头干活、立马出书很不理解,尤其听说还需要三个月以上的时间才能把书出版出来时,会表示愤怒。 这其实是作者对于书的出版规定和流程不了解造成的。 我们国家对于出版管制是很严格的,这个大家应该都理解。对于图书、刊物、电子出版物等各类出版物,既有总的规定,也有针对某类出版物的特定管制条例。出版社出版图书最首先要把握的,就是书不能违反各种规定。另外,对于文字、标点符号、数字、文献等等,都有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约束。正式出版发行的书,必须符合标准和规范要求。 符合条例、标准和规范,是出版一本书的首要要求。 除此之外,事实求是的说,作者交来的书稿里面尤其是学术书稿里面,是有很多逻辑、数据、图表、语言表达等方面的错误的,这些错误在编辑和校对人员的手里要消灭至最小浓度。 一本初稿到最后出版发行的过程,就像一块璞玉被雕琢成艺术品的过程一样,需要很多人员付出艰辛的劳动。科学社出版一本书的基本流程是:作者交来初稿—审读—作者修改—再交稿—纸面加工—排版—生成作者样和一校样—进行第一次校对—处理一校样和作者样—排版—二校(同时设计封面)—处理二校样—排版—三校—处理三校样—质检—合格的发书号、不合格的返工—排版—核红—生成最终文件—印刷—入库—发行。这还只是个简易流程,有些穿插其中的细节没包括在内。这个流程涉及策划编辑、案头编辑、技术编辑、校对人员、排版人员、封面设计人员、会计、总编管理人员、质检人员、印制人员、销售人员等等各个岗位的若干辛勤劳动者。 整个流程下来,三个月几乎是最短周期。如果中间在处理作者样的过程中,作者方面拖延了解决书稿问题的时间,那么整个出版周期都要延长。 虽然出版社也在大力发展数字化出版流程,将来出版周期会有所缩短,但大部分图书仍在上述的基本流程之下运作。发达国家的出版社,纵使熟练运用了数字化技术,据我了解,出版一本初版书也至少需要3个月甚至6个月的时间。 不要认为我们的效率低下,那种一个月就把书印出来发行的做法貌似满足了作者和市场的要求,其实是对作者和读者不负责任的行为(各岗位人员都冒着生命危险、本着一丝不苟的态度加班赶进度的情况除外),因为书里面必然有大量本该被消灭的错误没有被消灭,那样的出版社是不值得信赖的出版社。各位作者一定要理解并尊重一个负责任的出版社的付出。
个人分类: 学术出版|7039 次阅读|5 个评论
百年人类抗击癌症史的启示
热度 26 何裕民 2014-8-14 17:07
2013 年初,素昧平生的中信出版社赵天晓先生给我送了一本他策划的《众病之王·癌症传》,趁着假期,我从头到尾认真地看完了。掩卷时不禁为这本书之深刻和不同凡响而感慨,思绪翩翩。 由于汲汲于癌症,因此早就得知这本很有影响的著作,国外好评如潮,且获悉它出版不久便获得普利策大奖。须知,科技 / 传记类的书获普利策奖,非同一般!作者除了对百年来以美国为主的医疗和社会各界对癌症的征战过程做出了系统而人性化梳理和总结,且提出了一连串令人反省的深刻问题,其意义超出了抗癌本身。 其实,自有人类以来,癌症就是个沉重话题。但只是近百年来才成其为一个威胁大众而挥之不去的噩梦。美国从上个世纪 50 年代开始,各界抓紧了与癌症的“征战”,特别是 1971 年尼克松签署了《国家癌症法案》,大张旗鼓地与癌宣战。几十年过去了,客观地说:在这场征战中,人类落败了!不能说一无所获,却大失所望,所获远低于预期。因此,确实需要系统反思了。这个深刻反思,很可能成为人类如何认识自我,如何在健康领域更好进入“自由王国”的里程碑式事件。悉达多·穆克吉 (Siddhartha Mukherjee) 的《众病之王·癌症传》看来较好胜任了这一角色。 30 年来,癌症窘境也始终困惑着我。虽然长期的临床,让笔者偶有所获,例如,意识到多数情况下它其实只是种慢性病。有时,人类悠着点、从容点,与它博弈往往便能占据上风。但总体上笔者赞同英国癌症权威格里夫斯《癌症,进化的遗产》书中见解:迄今为止,癌在与人“躲猫猫”,人对付癌症,只是“蒙着双眼在扫射!”充满盲目性,并无理性或主动可言,更罔论是否进入“自由王国”?能否征服它?甚至可以说,癌症是人类进入近现代科学以来,所遇到的真正“对手”——它既与人类自身生命相伴随(细胞异化的产物),它的出现与发展,某种意义上是偶然中充满必然;又是健康及生命的大敌,迄今所有的对策,看似合理,但都是带有“自戕”性质的探索而已,长久疗效并不确定。因为它与生命是同根同源的!故有人戏说:癌是上帝为了调控人类所预设的“程序”。 穆克吉在该书中指出:“癌是我们自身的一个更完美的‘版本’。恶性生长和正常生长,在遗传基因层面是紧密地交织在一起的;要把这两者区分开,可能是我们这个物种面临的最重大的科学挑战之一”。“面对癌症就是面对与人类同一类物种,这一物种甚至比我们适合于生存。”且“癌细胞是一种不顾一切的‘个人主义者’”,“是一位不守规矩者”。百年与癌交手所获不多,“对手”的狡猾性及人类对其认识的苍白欠缺,是关键因素之一。 与癌抗争的历史表明:人类首先需要认清自己——诸如人的特点及能力逮及范围等。在上个世纪科技取得突飞猛进的余威中,人类越来越狂妄了:表现之一就是想“征服”一切,包括“癌症”。尽管这也是人类希冀更好生存的需要,但狂妄无助于成功!早在 50 年代,美国有人就坚信癌症很快被攻克, 1963 年国家癌症研究所所长恩迪克特则认定:“下一步,(癌症)完全治愈,势不可挡!” 1968 年盖伯教授出版了《治愈癌症:国家目标》,还有总统签署的《国家癌症法案》……当然,探索科学的勇气及信念值得赞许,但面对与癌症同在的生命,事情就没有这么简单!不管是当时外科盛行的“根治主义”,还是在化疗中心接受试错性化疗的患者,其情景之惨不忍睹,令医师于心不安。当时接受化疗的患者须关在铁栏紧闭的房间,深怕他们自尽;医师则称此为“全面地狱”。“化疗师,需要非常大的勇气……须坚信癌症最终将被药物击败!”狂妄伴随的蛮干,让患者付出了太大的代价!作者正因为具备了深厚的人文情怀,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而有此反思性巨著问世。作者认为,即使在今天,“我们对癌症的真相及其本质一无所知。”“在这一点上,我们与希腊人别无二致。”因此,作为自然之子,人类需清醒认识自我能力之限,学会对自然有所敬畏,在敬畏中探索、前行!否则,孟浪而行,往往事与愿违,危害甚大! 例如,上个世纪上半叶,霍尔斯特德是外科治疗的泰斗,他倡导癌症“根治主义”,长期来一直成为外科的绝对主流。即使有资料表明:乳腺癌根治不见得比局部改良术好,但“由于……根治性外科手术的应用很快固化为教条”,权威的意见,加上契合了普通人的期盼——可以“根治”,故上述事实长时间没人理睬。某种意义上,是病人权利运动及妇女自救行为,抵制扩大根治术,才让这一合理治法得以战胜“主流”,成为常规,减少了几十万妇女的巨大苦痛!可见,尽管资讯的掌控,专业医师远胜于民众,但思维惰性往往会令其成为障碍。这是十分可怕的。 而从另一角度言,与“教学相长”类似,医患之间是否也应“相长”呢?至少,笔者是坚信这一点,且自我医艺在长期医患接触中也可以有所获益。 60 年代末,当桑德斯倡议癌症“姑息治疗”时,面对的是巨大的抵制,被认为是“挖癌症治疗的墙角。”其实,辩证地看,“根治”与“姑息”,治愈( cure )与呵护( care ),并非是绝对对立的两极,谁更积极?谁更符合患者最大利益?哪种方法可能让癌症患者活得更长、长期利益更佳?当视具体而定。至少,癌症的姑息及呵护现已风靡全球。我们的临床也表明:很多情况下,姑息及呵护已让不少癌症患者优哉游哉地较长期存活着,正在创造着奇迹!而且,众所周知, 90 年代末美国发起的关于医学目的的全球性讨论,也开始倡导对于包括癌症在内的慢性病,以呵护 / 照料( care )来替代治愈( cure ),或许是一项更合理选择。从深层次看,这些都是基于对人自身能力及疾病对手特点的清晰认识,因此,也就更为睿智和综合效应更佳些。 笔者总结认为,人类与癌的“交往”大致经历了三阶段: 第一阶段: 19 世纪末以前,基本上以“躲避”为主; 第二阶段: 20 世纪开始试图“征服”癌症,科技进步促使人们狂妄地一心想彻底战胜它; 第三阶段:新的 21 世纪,敦促人们沉思、反省,与癌的交手也进入借助智慧“博弈”的新阶段。今天,对癌症再也不应奢谈征服了。这种带有敬畏的态度,或许更为理性与科学、从而更有实效。 穆克吉对人类与癌交手的未来走向(或说人类能否征服癌症)总体看法是灰色调的,却对有效预防、姑息呵护、局部 / 改良术、有所控的化 / 放疗、微创及靶向治疗等,寄以了厚望,给出较高评价。这肯定是狂妄的科学主义者所嗤之以鼻的。然而,正是知己知彼后,促使他得出了这些比较理性、十分睿智且充满人文关爱的见解。
2241 次阅读|26 个评论
第六届鲁迅文学奖64岁的四川诗人周啸天以古体诗获得诗歌奖
热度 1 duke01361 2014-8-14 06:39
周啸天 教授 四川诗人周啸天以《将进茶——周啸天诗词选》(四川天地出版社)获得诗歌奖。 周啸天 生于1948年5月 四川渠县人,先后毕业于西华师范大学数学系、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并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任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新闻系主任。 曾获张浦杯《诗刊》首届(2010年度)诗词大奖、第三届华夏诗词奖等奖项。 周啸天教授自述   ……某也惭太白之豪情,愧少陵之物与,偷香山之格律,接眉山之兴会。拈管城之旧锥,作浮世之新绘。拓宽题材,趋生命意。……酌用兴比,略关美刺。……近体谨严,贵乎畅达;歌行恣肆,忌在滑易。诙谐之极,或出庄严之态;阳刚为本,映带妩媚之姿。诗有赠答,不为应景;餐到韭蓱,敢堕恶趣!平仄稍严,欲存唱叹之音;韵对从宽,不失萧闲之致。 代表作品 《将进茶》等。 《将进茶》   世事总无常,吾人须识趣。   空持烦与恼,不如吃茶去。   世人对酒如对仇,莫能席间得自由。   不信能诗不能酒,予怀耿耿骨在喉。   我亦请君侧耳听,愿为诸公一放讴:   诗有别材非关酒,酒有别趣非关愁。   灵均独醒能行吟,醉翁意在与民游。    茶亦醉人不乱性,体己同上九天楼。   宁红婺绿紫砂壶,龙井雀舌绿玉斗。   紫砂壶内天地宽,绿玉斗非君家有。   佳境恰如初吻余,清香定在二开后。   遥想坡仙漫思茶,渴来得句趣味佳。   妙公垂手明似玉,宣得茶道人如花。   如花之人真可喜,刘伶何不怜妻子。   我生自是草木人,古称开门七件事。   诸公休恃无尽藏,珍重青山共绿水。 《写翁帆杨振宁订婚》    二八翁娘八二翁,怜才重色此心同。   女萝久有缠绵意,枯木始无浸润功。   白首如新秋露冷,青山依旧夕阳红。   观词恨不嫁坡髯,万古灵犀往往通。 《写邓稼先》   炎黄子孙奔八亿,不蒸馒头争口气。 罗布泊中放炮仗,要陪美苏玩博戏。
个人分类: 潘学峰诗选|2875 次阅读|2 个评论
全球分子育种计划
scienc201 2014-8-2 11:27
最近,《分子植物育种》中文版一书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在这以前英文版由英国CAB出版社出版。这本专著有显著的两个特点: 1、中英文版对照,对发表SCI等协作很有帮助。 2、如果成为分子植物育种学家,需要对育种学、分子生物学、数量遗传学等学科有全面了解,也即,构建一个知识系统(简称“知识系统”)。同时,对科学家而言,需要形成一种科学家应有的思维脉络(简称思维脉络)。在这两个方面(知识系统和思维脉络),本书作为训练系统,行之有效。 在《分子植物育种》一书,构建了分子植物育种大厦和基石。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分子植物育种大厦的各个单元。 杨守仁教授认为,科学工作者要“耳听八方”。拥有《分子植物育种》这本书,就有耳听八方的奇效。 在国际上,拟南芥已经有突变体库,突变体几乎插入了2.8万基因的每个基因。突变体已经商品化,每个突变体8美元。水稻在RGP(Rice genome programe,RGP)推动下,朝着拟南芥的方向发展。我们参与了RGP计划,构建了补充型水稻基因库。在玉米,CYMMIT和Cornell大学合作,正在建设玉米分子平台。 在中国,分子植物育种平台还没有建立,现拟考虑建立分子育种平台。 如参与进一步的讨论,可将意见留在论坛栏目里。 如购书或参与分子植物育种计划,请联系qq 641158595 电话15620980682
2391 次阅读|0 个评论
专著---《分子植物育种》,科学出版社最新出版
liux831 2014-7-28 17:20
《分子植物育种》一书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英文版:英国CAB出版社出版。 中文版:科学出版社出版。 这本专著有显著的两个特点: 1、中英文版对照,对发表SCI等协作很有帮助。 2、如果成为分子植物育种学家,需要对育种学、分子生物学、数量遗传学等学科有全面了解,也即,构建一个知识系统(简称“知识系统”)。同时,对科学家而言,需要形成一种科学家应有的思维脉络(简称思维脉络)。在这两个方面(知识系统和思维脉络),本书作为训练系统,行之有效。 在《分子植物育种》一书,构建了分子植物育种大厦和基石。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分子植物育种大厦的各个单元。这是要格外注意的。 杨守仁教授认为,科学工作者要“耳听八方”。拥有《分子植物育种》这本书,就有耳听八方的奇效。 如果参与进一步的讨论,可将意见留在论坛栏目里。
个人分类: 博士论文|785 次阅读|0 个评论
开卷新书网
terahertz 2014-7-17 20:35
开卷新书网是依托开卷全国图书零售市场观测系统和开卷新书信息系统的数据,专门为书店提供图书采购服务的网上服务平台。 开卷新书网旨在打造及时、标准、正确、完整的书目信息平台,在第一时间将上游新书信息传递给下游图书进销人员,以此 促进新书的及时采购和上架,抓住销售的最佳时机,延长图书的生命周期,促使收益最大化 。 开卷新书网的新书信息来源于上游出版机构,包括各大出版集团、出版社和优秀的图书策划公司。 开卷新书网直接服务于加盟书店采购。 开卷新书网的网址: http://www.openbookdata.com.cn/ 。
个人分类: 经典收藏|5295 次阅读|0 个评论
薛定宇、陈阳泉著《高等应用数学问题的MATLAB求解》第二版视频课
yubingp 2014-4-11 10:25
2009年在美国犹他州立大学开设的暑期课程(英文),供参考 第一章 计算机数学语言概述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c0NDUyOTM2.html 第二章 MATLAB语言程序设计基础(一)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c0NDY4NTEy.html 第二章 MATLAB语言程序设计基础(二)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c0NDc1MDQ0.html 第二章 MATLAB语言程序设计基础 附加内容 图形用户界面设计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c0NjA2MzI0.html 第四章 线性代数问题MATLAB求解(一)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c0NTIyOTAw.html 第四章 线性代数问题MATLAB求解(二)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c0NDk0ODM2.html 第四章 线性代数问题MATLAB求解(三)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c0NTA3Nzg4.html 第五章 积分变换与复变函数问题MATLAB求解(一)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c0NTEzMzUy.html 第五章 积分变换与复变函数问题MATLAB求解(二)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c0NTI3Mzgw.html 第六章 非线性方程与最优化问题MATLAB求解(一)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c0NTMzOTUy.html 第六章 非线性方程与最优化问题MATLAB求解(二)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c0NTQ1NjY4.html 第六章 非线性方程与最优化问题MATLAB求解(三)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c0NTUxOTY0.html 第七章 微分方程问题MATLAB求解(一)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c0NTU5MjI0.html 第七章 微分方程问题MATLAB求解(二)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c0NTYyMzgw.html 第七章 微分方程问题MATLAB求解 附加内容 Simulink建模与仿真 (一)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c0NjEyNzY0.html 第七章 微分方程问题MATLAB求解 附加内容 Simulink建模与仿真 (二)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c0NjE3MTUy.html 第七章 微分方程问题MATLAB求解 附加内容 Simulink建模与仿真 (三)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c0NjIyMzQ0.html 第八章 数据插值与函数逼近问题MATLAB求解(一)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c0NTcyMjQ4.html 第八章 数据插值与函数逼近问题MATLAB求解(二)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c0NTc5OTQw.html 第九章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问题MATLAB求解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c0NTgyOTcy.html 第十章 非传统数学方法(一)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c0NjAxNTA0.html 第十章 非传统数学方法(二)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c0NTk1ODYw.html 第十章 非传统数学方法 附加内容 分数阶系统(一)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c0NjI3Njcy.html 第十章 非传统数学方法 附加内容 分数阶系统(二)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c0NjMyNjAw.html
6265 次阅读|0 个评论
法律教科书上的三段论讲解有误!
zhangbeijing 2014-4-10 20:21
法律教科书上的三段论讲解有误! 因为这些沿袭了两千多年的特称量词是有歧义的!直言判断的后项无量词约束也是有歧义的! 看完这本书,你发现逻辑学的基础相当于说“太阳围绕地球转;地球也围绕太阳转”。 详见:张寅生.《扩展的三段论及自动推理》,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年 www.mathematiclogic.net
2633 次阅读|0 个评论
解读人类文明发展历史
热度 16 dengyigao 2014-3-14 13:11
解读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 —读《物种起源》有感之一 由我国知名科学家舒德干先生等翻译、由北京大学出版社于2005年10月出版的达尔文巨著《物种起源》问世以来,不仅受到同行的喝彩与追捧,就连我这样的大气物理科学工作者也凑热闹捧读起来了。拜读后,颇有感慨,首先给我带来深刻感受的当为舒德干先生的“译后记”以及他对于“进化论十大猜想”的论述。 “译后记”和“进化论十大猜想”不是《物种起源》巨著的翻译,而是舒干德先生自己的作品,当然,也可以说是《物种起源》的译后感,更是他对《物种起源》巨著的发展。虽然短短两万字许,但却字字千斤,几乎把人类文明的发展史都囊括其中。 神创论的精神统治地位 作者指出,自科学启蒙以来,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自始至终贯穿着科学自然观与神创论的斗争。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中,神创论一直占据精神统治地位。“物种不变论”、“目的论”和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地球中心论”就是神创论的典型代表。 然而,自欧洲14~16世纪文艺复兴运动以来,人类进入了“科学实验时代”,从而向神创论提出了严重的挑战。而人类对于神创论的挑战首先开始于“无机科学革命”。 无机科学革命 作者指出,“近代科学先驱哥白尼通过精心的科学观察,于1543年发表了创世之作《天体运行论》,从而破天荒地推翻了古哲人亚里士多德的‘地球中心论’,建立起科学的天文学,首次将神创论的一统天下撕开一道长长的裂口,从根基上动摇了上帝在自然科学领域里的精神统治地位。” 《天体运行论》的精髓是提出了“地球绕太阳运行”,而不是“太阳绕地球运行”。 《天体运行论》的观点为半个世纪后伽利略的进一步科学观察事实所支持。伽利略的《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以及后来在监狱中完成的《新科学对话》,“不仅进一步支撑了哥白尼学说,而且成为后来牛顿提出力学三大定律的依据。” “1687年,牛顿的巨著《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问世,成为当时科学革命理论的顶峰。他那完整的力学体系,将过去人们认为互不相关的地上物体运动规律与天体运动规律概括进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之中。” 作者强调,“显然,至此在整个无机界的统一理论体系中,无法继续保留上帝的教席了。” 有机科学革命 作者指出,在上述无机科学革命之后,在17~18世纪,在有机界,即,在诸如生命科学等领域,仍然被神创论的精神统治着。“物种不变论”就是其典型代表。 有机界的科学革命开始于19世纪。 “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于1809年第一个从真正科学的角度向‘物种不变论’提出挑战,但终因论证不足而暂告失利。” 然而,“整整半个世纪之后,《物种起源》以极其丰富而确凿的事实和严谨的逻辑、巧妙的思辨,不仅论证了生物进化、物种可变,而且还提出了可信的进化机制。” 有机界与无机界综合运动 作者把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巨著评价为“继牛顿首次进行无机界运动大综合之后的又一次更高层次的科学大综合,即无机界与有机界运动的大综合。” 作者进一步指出,“在经过了近一个半世纪的风雨历程之后的今天,进化论已构成整个自然科学体系的理论基础。它不仅被公认为‘生命科学的核心和灵魂’,而且,其演化思想还引起了无机科学界的一场深刻革命。” 作者认为,“几百年来,无机科学界的领头科学物理学一直以‘还原论’为其基本学术指导思想,坚持认为宇宙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无限性,坚持‘稳态宇宙观’,否定宇宙可能处于任何有始有终的演化进程之中,连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和爱因斯坦也不例外。” 作者认为,由于达尔文在有机科学方面的物种演化理论的启发,以及“基于宇宙星系的光谱‘红移’现象和宇宙背景值等一系列科学发现,宇宙有其始必有其终的‘大爆炸(Big Bang)’演化理论终于成为当代科学界的共识了。” 神创论者举起了“白旗” 作者列举了近30年来焚蒂冈罗马教皇对于科学进步的态度转换。 “1992年10月,罗马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宣布伽利略的《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一书不再是‘异端邪说’了,从而为这位蒙冤三个半世纪的意大利科学界‘正式平反’。” “1996年,在生物进化论日趋深入人心的大背景下,这位教皇不得不改变教会对达尔文主义的否定态度,他致函教廷科学院全体会议说:‘(天主教)的信仰并不反对生物进化论’,‘新知识使人们承认,进化论不仅仅是一种假设’,‘事实上,由于各学科的一系列发现,这一理论已被科学界普遍接受’。” 显然,罗马教会事实上已经被迫放弃了“上帝创造世界和和人类始祖”的信条了。 我国科学家的贡献 我国科学家的贡献主要在于对“人类自然起源猜想”的论证。人类自然起源猜想包括两大部分,一是现代人类起源,即,人类近期的由来,二是人类远古的由来。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提出了“生命之树”观念,即,“地球上的所有生命皆源出于一个或少数几个共同祖先,随后沿着38亿年时间长轴的延展而不断分支和代谢,最终形成了今天这颗枝繁叶茂的生命大树。”达尔文在《人类的由来及性选择》巨著中以及后来在非洲寻觅人类近代祖先探索的历史性突破,已经论证了人类近期的由来。人类近期的祖先就是非洲的猿人。 人类远古的由来主要是我国科学家近年来论证的。 近年来,以舒德干先生为代表的一批我国古生物学家对我国云南澄江化石宝库的深入研究,已经发现了在上述人类历史文明进程中的最重大进化创新事件的可靠化石,论证了人类远古的由来是五亿多年前的远祖—澄江动物群化石中的“昆明鱼目”(包括昆明鱼、海口鱼和钟健鱼),有力地证明和发展了达尔文物种进化的原理,丰富了达尔文的“生命之树”猜想。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7693 次阅读|13 个评论
为什么中国没有好书?
hj58 2014-3-7 07:33
为什么中国没有好书?   一方面抱怨没有好书,另一方面出版社不敢承担经营风险出好书。作者数年心血之作不仅没有稿费,还要掏钱包销上千本,出版社永远稳赚不赔。出版社又垄断书号,敢冒险出好书的人却又没有资格出书。长此以往,谁还会去静下心来慢慢写书呢? (附图:《译龙杂谈》书稿介绍,看过的人都赞不绝口)   传统书业都在惊呼网络和手机、平板电脑抢走了自己的生意。但出版社自己有没有反思过自己应该如何挖掘优势迎战电子媒介?为什么不敢花大钱出版图文并茂的美书呢?为什么还要把图片和照片印成黑乎乎的一片呢?   为什么要把书的价格强行限制在三四十元以内呢?随便打个车就要三四十元,真的有好书,读者会舍不得一两百元吗?读者真地不愿意买一两百元一本的好书吗?图书馆藏书和企业送人也舍不得买吗?十几亿人的中国,一本好书的销量真的超不过一万本吗?   读者是因为价格贵而不买书呢,还是因为写得糟、印得烂而连便宜的书也不买呢?   出版社在推广自己的书的时候能不能多动点脑筋呢?只有一个书名目录,或一两百字的简单介绍,书店老板怎么判断此书好坏?为什么不能利用强大的新媒介详细介绍新书呢?并直接向读者推荐呢?为什么不能拍个最简单的视频并上网,让读者直接看到新书的五彩缤纷呢? (附图:《译龙杂谈》书稿介绍,看过的人都赞不绝口) 译龙杂谈——关于中国特有事物名称翻译的思考和研究 书稿照片 黄佶 著 插图说明: 古代镶嵌画 (公元260年) 圣乔治杀死 dragon 故事的最早模板 宣传海报(1939年) 用 dragon 象征纳粹德国 时政漫画(2009年) 把中国龙画成恶魔 dragon ,妖魔化中国 时政漫画(2011年) 用 dragon 象征本拉登 时政漫画(2014年) 中国雾霾“龙”游向美国 五百五十余幅插图,时间跨度一千七百余年, 汇总、评论百年来国内外学者论述龙的翻译。 二十五万字沉淀八年论战思考研究精华, 详解疑惑,点名痛批中国学术界奇谈怪论, 深挖错误观念文化根源。 翻译实践对策建议。 意外大发现:为什么 dragon 是万能坏蛋? 最新考古成果:1817年龙已被音译为 Loong。 作者:黄佶 龙落选奥运会吉祥物后建议译龙为 Loong 第一人 2015年:龙落选北京奥运会吉祥物十周年 2016年:“弃龙与否”全国大论战十周年 中国人如何面对世界? 一个刚刚开始的课题......
个人分类: 翻译|1270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于出版的一个问题
热度 1 王铮 2014-1-25 12:14
最近发现,一些出版社现在出版的书不印出印数,这样容易被盗版,出版社也可以借此损害作者利益,不知道是否可以偷税。这种行为应该属于自己盗版。有关部门应该管一管。
个人分类: 为科学而科学|3434 次阅读|2 个评论
“政治经济学”是否需要“科技经济学”来完善
ffjjaa 2014-1-16 01:50
“政治经济学”是否需要“科技经济学”来完善 ——浅析《智力资本论:新时期科技经济学》 范 建 长期以来,人类社会是一个以占有“物力资源”和“物力资本”为中心的社会,由此而出现的“物本社会”与“资本社会”不可避免地存有五大矛盾。一是人与人之间的利益矛盾;二是人与自然的生态矛盾;三是国与国的“均等”矛盾;四是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错位”矛盾;五是“人与社会”的制度矛盾。如今,又出现了以开发智力资源、培育智力资本经济市场、不断提高人类创新能力的新纪元。 新时代呼唤出的人类觉醒,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即全球化智力经济会不会形成?人类各种不同制度和发展程度,国家如何实现更先进的社会?如何再现“世界和谐大同”的理想社会?这是摆在我们面前对未来理想社会作深层探索的重要课题。 葛家理和延吉生在所著的《智力资本论:新时期科技经济学》(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出版),展望和探索了“自主创新型社会”(书中称“智力型社会”)的理论、方法和规律。智力型社会,就是以人的智力劳动的创造性来开发智力资源,从而推动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形成新的科技生产力。 中国石油大学原副校长葛家理教授专门从事科技战略软课题研究,并有大量专著。在自主创新的理论和实践中,科技界一些读者认为,在当前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形势下,“智力型社会”与自主创新相呼应,是一种新的探索和思考,读后很有教益。在这本长达30多万字的专著中,“智力型社会”的四方面重要论点值得关注。 21世纪世界已进入“智力资源”新时代,必将引起人类社会深刻变革和飞速发展,中国必须抓住机遇建设智力型社会。作者认为,人类社会已经历“物力资源”和“资本资源”两个阶段。现在需要经历智力资源与智力资本阶段。在新旧世纪交替时,全世界正处在科技革命巨变之中,在这场以现代信息、智能、生物宇宙和思维科学为核心的世界新技术革命中,把人类带入到智力资源、智力经济、智力社会的三智新时代。在这个新时代,必将引起人类社会的深刻变革和飞跃发展。一是在经济学上将引起生产要素、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大变革。二是在科学学上将引起科研目标对象及科研性质的大转变。三是在教育学上将引起教育功能从传授知识到创造知识的大变革。四是在思想科学上引发对物质与精神、主观与客观、人与物、智力与物力,以及“一分为二”与“合二为一”等重大命题的大讨论。五是在“社会学”上将引起一场对未来社会理想的探索。 “自主创新”创造力是开发“智力资源”、发展“智力经济”、建设智力社会的核心推动力。作者系统研究了智力社会形成的基本理论,包括“智力资源”挖掘、开发,“智力劳动”的特殊性质,“智力创造力”产生价值规律、智力资本流动、扩张、集成和分配的经济理论,以及“智力型社会”形成、发展、预测未来的“世界和谐大同”的理想等。 按照这种理论,在“智力社会”的发展链条上,每一个转化过程中的根本动力是“自主创新”的创造力。为此,作者提出了“智力劳动的创造力原理”。葛家理认为,智力劳动最重要的属性是“在开发与加工原有智力资源过程中,再现出来的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特征,并形成一个‘智力劳动创造力系统’,它是建设‘智力社会'的根本动力源泉及基础。” 作者认为,“智力劳动创造力原理”有三个主要内容。一是创造力凸现原理、思维原理及获取原理,并探索了人类“智能创造力”的形成理论和方法,以及“创造力”与“思维科学”的联系。 葛家理还大胆探索了人类“智力创造力”转化为现实“科技生产力”的理论和方法,提出“智力劳动生产力生命周期理论”及“科技生产力量化模型与计算方法”。这些新观点很有研究参考价值。建设自主创新“智力型社会”需要转变观念、更新理论、找出方法、探索规律。而“智力型社会”又是一个新事物,因此,必须对传统观念、理论方法进行“转变、更新”。同时,“找出方法、探索规律”。 早在2002年,作者就提出了有关“智力型社会”中的新“劳动观”、“价值观”、“财富观”、“阶级观”、“社会观”、“教育观”等,是一种在新形势下的与时俱进研究。比如,在理论更新上,他提出了智力资本论包括智力生产力创造理论、非等价交换理论、超循环流通理论以及自主创造产权分配理论,读后使人耳目一新。书中提出的智力劳动度量方法、智力劳动生产力概率模型方法以及智力资本的流通规律、扩张规律、集成规律、分配规律等,都有实际应用价值。 “自主创新”的智力型社会必须与解决和回答现实问题相结合,做到与时俱进。显然,作者的研究思路不仅仅停留在展望和设想上。同时,也不回避对重大理论问题的争鸣和探讨,那就是在当今智力经济时代,“政治经济学”需不需要由“科技经济学”加以完善与补充;“智力劳动产生不产生价值”;现代化建设是否必须经过漫长的工业化过程等,以及对我国经济改革模式、国企改革产权分配、教育改革和人才储备等,都有独到见解。尤其是两位作者对我国“科技经济一体化战略”及企业改革建议,都给人新的启示和思索。 (原题:自主创新与智力型社会)
2611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出版政府奖 图书奖 第三届 地质出版社
yazheng 2014-1-13 16:15
近日,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公告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 表彰决定 ,地质出版社出版的 《 西南“三江”多岛弧盆-碰撞造山成矿理论与勘查技术 》 ( 作者: 李文昌、潘桂棠、侯增谦、莫宣学、王立全等;责任编辑:刘亚军),荣获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原“国家图书奖”)。 中国出版政府奖作为出版行业的最高奖,每3年评选一次。图书奖是各子项奖中的重要奖项,本届图书奖参评图书为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出版的新书。 评奖结果确定后,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公布获奖名单,并向获奖者颁发奖杯、奖章、奖牌和证书。 中国出版政府奖规格高、范围广、影响大,深受业界关注。这次评奖既是对我国 3 年优秀出版成果 的 集中展示和全面检阅 , 又是对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积极推动 。本届评奖坚持了严格的评奖标准和程序,体现了中国出版政府奖的权威性、公平性、公正性、科学性和规范性,各个奖项评出的都是优中选优的精品, 在引领出版导向、催生精品力作、推动人才队伍建设、促进文化繁荣发展等方面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个人分类: 地球科学图书|2703 次阅读|0 个评论
被删节的《大国水情:中国水问题报告》出版了
热度 4 jiasf 2013-12-27 20:11
2011年受书商邀请,撰写一本面向公众的中国水情读物。当时书商很着急,要求2012年上半年交稿,下半年就出版出来。并且,在合同正式约定如果每迟交一天罚款150元! 为了保证按时完成任务,也为了更有可读性,特邀请了文学专业出身、做编辑的刘俊女士来帮忙。 我们按时交了初稿。同时,根据出版社希望提交图片出彩版的要求,我请各地的朋友提供了很多河流、湖泊、 水利工程的照片。 可是不知何故,交稿后好长时间没有动静。经询问才知,书商原来合作的出版社出了问题,临时换了出版社。而且,彩版改成 黑白版,精心准备的很多照片、图片用不成了。今年6月才收到新出版社的修改要求。于是,根据新的出版社的要求,于今年7月提交了修改稿。因为时间匆忙,刘女士也工作变动,好些地方还是原来写论文的样子,未能好好修改成通俗易懂的文字,有些遗憾! 前两天终于收到了样书,翻读了一 遍,却发现有的部分被删节了!《黄河,悬河》一章全没了,《 水是谁的——水权改革》一章只剩下 一点,写在全书最后的几段话也没了。问策划商何故,回说在提交给管理部门审查时被删除了!我本怀疑是印刷厂出了纰漏,不意竟是这样的原因,真有点莫明其妙。
个人分类: 杂感|3927 次阅读|10 个评论
主编的新书《<群书治要>选粹与导学》出版了(人民日报出版社)
xiao 2013-11-10 23:54
鄙人担任副主编的《群书治要选粹与导学》一书,十月份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了,兹将相关照片奉上,与大家分享。
个人分类: 敝帚·自珍|4303 次阅读|0 个评论
芮孝芳主编的《水文学原理》教材2013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热度 3 chenyuanfang 2013-11-6 18:02
该教材阐述迄今人们所认知的水文现象的基本规律和计算方法的基本原理,内容包括水文学的形成与发展、流域及水系、水文循环、降水、土壤水、下渗、蒸发与散发、产流机制和流域产流、地下产流、洪水波运动及洪水演算、流域汇流、冰雪水文等。本书以作者2008年讲授水文学原理课程的录音为基础,以国内外主要学术文献和作者近半个世纪来所取得的科学研究成果为支撑,体现了科学性、系统性与先进性。全书概念清晰、表述严谨、语言流畅、深入浅出、富有启发性。本书可作为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本科生以及水文学及水资源学科研究生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供水利工程、土木工程、农业水土工程、地理科学、地球科学、环境科学等相关专业或学科师生、科学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芮孝芳是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资深教授,江苏省教学名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11602 次阅读|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8: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