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出版社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出版社

相关日志

《金属组学》近日出版
leute110 2016-6-12 08:45
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李玉锋副研究员、柴之芳院士,香港大学孙红哲教授和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陈春英研究员合著的《金属组学》一书近日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金属组学是系统研究生命体内自由或络合的全部金属原子的分布、含量、化学种态及其功能的一门交叉学科。2002年Haraguchi教授首先提出“金属组学”概念;英国皇家化学会(RSC)于2009年创立《金属组学》杂志;国际纯粹和应用化学会(IUPAC)于2010年发布了金属组学及金属组的定义,从而确立了金属组学这一新兴交叉学科。与此同时,自2007年开始,每两年一次的国际金属组学会议也已分别在日本、美国、德国、西班牙及我国召开。另外,国际上首个金属组学研究中心-美洲金属组学研究中心也已于2009年在美国西西那提大学成立。   在与清华大学联合成功主办了2015年第五届国际金属组学会议的基础上,结合金属组学研究的最新发展,高能所学者联合国内从事金属组学研究领域的学者编纂了本书,本书一方面对国际上金属组学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另一方面着重介绍了我国学者在金属组学研究领域的进展。   《金属组学》是第一本全面介绍金属组学及其研究领域的系统性专著,包括金属组学及其研究内容、分析方法学、金属组学与其它学科的交叉、环境金属组学、纳米金属组学及我国金属组学研究进展等六章。本书执笔人为李玉锋、孙红哲、陈春英、柴之芳、江桂斌、高愈希、胡立刚、王海波、王宇传、赵甲亭、何滨及王黎明等,清华大学张新荣教授为本书作序,可供生物化学、无机化学、生物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环境化学、纳米科学与技术、蛋白质组学、基因组学、代谢组学等学科的研究人员以及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相关专业的师生。   本书编著者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院、香港研究资助局及香港大学的资助。李玉锋特别感谢王宽诚教育基金会、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2011017)的资助,陈春英特别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杰出青年基金(11425520)资助。
4766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丰收的喜悦!
热度 1 lulingkxw 2016-5-31 00:09
总在忙着,内心是满满的喜悦:因为,我终于迎来了一个丰收的季节,去年主笔申报的五个科普课题全部落地,有的在提前启动实施。 唯一“落选”的图书项目也被作者高质量完成稿件,作者是一位专家看不懂的天才:他的天文绘图、文字、排版一个人能独立完成,而且他每一次出版都把版税捐赠给慈善事业,他是一个病休中的患者,带病顽强地表现自己的社会价值,我从很多个案中看到,人患病后,更能感悟生命的真谛! 我推测,图书项目的落选是因为作者并非天文专业出身,或许他们专家感到难以置信,他们自己做了几十年天文,未必可以写出这本图书,更不用说要在1年内完成。他们想不通! 哈哈,出版社拿去,已经实施的合同,期待新书到手,出版社说他们可以申报项目,可因为时间要延迟半年到一年,作者婉言拒绝了,他宁可自费出版!他完成的工作几乎可以直接付印。这本书的出版,一定会令审搞的专家门大跌眼镜!让他们自己也被科普一次吧,让他们知道高手在民间! 我想给这本书做一个别致的发行仪式,以鼓励到作者的创新精神和奉献精神,也鼓励我自己——这是去年我主笔并唯一落选的项目哦。 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却感到,每一分的努力都换来朋友们数十倍的努力——更多人和我一起把我们共同的梦想去实现! 今年,我主笔的五个项目申报书,在各个项目组的支持下,也都全部递交上去,还辅助别人提交了两个,提供技术路线一个。不能“太贪婪”了,必须给自己一个句号! 要给以后从事更兴趣的科研工作留下时间和空间。我似乎看到,一个属于创新者的科学时代真的要到来了!我们要时刻准备好。
709 次阅读|2 个评论
一部一版再版的专业教科书--刘恩科等编著的《半导体物理学》
热度 4 tanghe1510 2016-2-28 19:36
在浮躁充斥的科教界,一部专业教科书--刘恩科等编著的《半导体物理学》自1979年出版第一版以来,到2008年出版了其第七版,不能不说形成了一个经典乃至传奇故事! 笔者当年亦因为学习这部教科书的首版而一心要投考这部书的诞生地-西安交通大学电子工程系半导体教研室。 目前,这部经典专业教科书的三位署名作者分别是刘恩科教授、朱秉升教授和罗晋生教授。其中罗晋生教授是笔者当年在西交大读博士时的导师。 这部教科书首版由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笔者至今仍然清晰地记得,《半导体物理学》的首版是灰色封皮的。封皮上仅印有《半导体物理学》以及作者名、国防工业出版社等文字,显得干净而富有深度。 正是这本书诱导笔者于1986年考入西交大半导体教研室,也使得笔者能直接接触乃至于受教于这本书的作者之一。 个人印象中,这本书的首作者刘恩科教授 生得仪表堂堂,其所领导的教研组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能在“Applied Physics Letters 上发表论文,他本人并经常受邀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进行访学和学术演讲。但刘教授 除了 致力于 学术研究以及《半导体物理学》这部教科书的教学和再版修改之外, 对于世俗的名利似乎没有多大兴趣,一个例证就是他到退休年龄(亦或是未到退休年龄)就退了,即便他是当时为数很少的所谓“国批”博导 。 这本书的第二作者是朱秉升教授。个人印象中朱教授相当清秀,是一个标准的文弱书生模样。在笔者当年读研究生的阶段,朱教授还不是“博导”。至于后来朱教授是否被批准为“博导”,笔者就不知道了。 这本书的第三作者就是笔者的导师罗晋生教授。罗教授是当年西交大半导体教研室第一位“国批”博导,其学生众多,笔者仅仅是其中的之一。关于罗教授在这部经典半导体物理学教科书中的角色,笔者这里直接引用这部教科书第七版的再版前言中的记载:“由于罗晋生教授一丝不苟的作风,对第六版中不少错误进行了订正,期望经过这次修订尽可能将书中存在的错误降至最少。” 其实这部教材的贡献者还有原西交大半导体教研室的其他老师们。个人记忆中 有屠善洁、亢润民等,但这些老师的大名始终没有出现在这部一版再版的专业教科书的封面作者名单中,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这些贡献者的高风亮节。 这部一版再版的教科书当然获得了学界的高度认可,并于1987年12月荣获电子工业部工科电子类专业教材特等奖,1988年1月获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1992年11月获第二届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全国特等奖。这部教科书先后被国防工业、上海科技、电子工业、西安交大等出版社出版,至2008年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了第七版。 在笔者有限的所知中,一部专业教科书能被一版再版到第七版是非常罕见的。在国外,笔者知道加州大学伯克利校区教授-Charles Kittel(查尔斯 基泰尔)的《Introduction to Solid State Physics》(固体物理学导论)于2008年出版了其第八版。 就笔者所知,中文《半导体物理学》这部传奇教科书的三位作者都已是耄耋老人,其中笔者的导师罗晋生教授已高寿90多岁。笔者受惠于这样一部经典教科书,期望这部书还能再版,并衷心祝愿三位作者老师健康长寿。。。能续写传奇。。。 笔者2016年2月28日星期日写于港大庄月明物理楼。
个人分类: 致敬经典|13526 次阅读|9 个评论
《图览新疆野生动物》(主编:马鸣,李都)出版发行
热度 3 RollerMaMing 2016-1-29 00:49
《图览新疆野生动物》(主编:马鸣,李都)与 《图览新疆野生植物》(主编:尹林克,李都)姊妹书携手上市 带你亲近新疆野生动植物世界,介绍新疆,研究新疆,了解新疆,学习新疆 新年伊始,新疆青少年出版社传来喜讯,《图览新疆野生动物》与《图览新疆野生植物》同时出版发行了! http://www.egi.cas.cn/xwzx/zhxw/201601/t20160128_4526932.html 马鸣近年有10几本新书面世,介绍新疆,研究新疆,走近新疆,了解新疆 精彩纷呈,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概要 《图览新疆野生动物》 和 《图览新疆野生植物》是新疆青少年出版社《新疆野生动物》与《新疆野生植物》的升级版、精编版。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地理研究所的动植物专家及新疆动植物科学工作者汇集多年辛勤成果编撰而成,用图志的方式展现了新疆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他们用科学、准确、通俗、概要的文字介绍了动植物的特征及特点,用精心挑选的珍贵图片来直观展现,翻看书页,你会领略到原始的、生态的、自然的、野性的气息。书中传达出在新疆这块辽阔的地域和多种多样的生态环境下,动植物资源的丰富性、独特性、趣味性;同时还寄予着自然界的纷繁和生机,正是由于各种生物的平衡相依的存在,地球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保护并爱护动植物是人类永远的义务和责任这一深刻主题。 重点评价 一、作者阵容强大 权威专业 《图览新疆野生动物》的编写人员来自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地理研究所、新疆大学、新疆农业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新疆水产研究所、新疆林业科学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疆环境科学院等多家科研单位和高校,同时他们还多是中国动物学会、新疆动物学会、中国鸟类学会、新疆生态学会、生物教研会的会员,是新疆观鸟会、新疆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荒野新疆( NGO )和鸟网等民间组织成员。 二、中科院院士 作序推荐 《图览新疆野生动物》一书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光美教授和中国工程院院士马建章教授作序推荐,对本书的专业性、地域性、科学性、科普性和出版的意义给予高度肯定和赞赏。 三、内容包含全而广 新疆辽阔的地域和多种多样的生态环境,为各种野生动物提供了栖息繁衍的良好条件,是生物多样性的重点区域。本书所涵盖的物种包括国际濒危野生动物,国内仅分布于新疆的特有动物和普遍存在于新疆的野生动物,鸟兽虫鱼——几乎涵盖了新疆半数以上的脊椎动物(包括 80%-90% 的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特别强调,新疆位于中亚,古称“西域”,物种区系、起源和组成完全不同于国内其他省区。因此,本书可以作为一本了解新疆动物资源的通行本。 四、图片精美而新鲜 《图览新疆野生动物》选用的 700 余张图片是从数万张照片中精心选出来的,摄影作者涉及 130 余人之多,这其中还有哈萨克斯坦、以色列、加拿大等国专家提供的精美图片,从这个挑选比例和作者涉及面来看,书中图片的价值就可窥一斑了。 五、科普意义重大 新疆一直是探索之地,神秘之地,发现之地,物种多样性的王国。《图览新疆野生动物》按照动物进化过程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安排本书的章节,体现了科普的用意。用科学、准确的语言介绍新疆野生动物的行为、资源状况和形态特征等也是本书科学性的体现。因为本书不是专业书,它的通俗性、观赏性和实用性非常适合大数据时代的快餐式浏览、阅读和欣赏。本书的科普意义还在于它不但承载着传播新疆野生动物科普常识及保护知识的使命,更为重要的它还担负着唤醒人类保护动物、捍卫其栖息地的意识。 六、针对人群广泛 作为科普图书,《图览新疆野生动物》它的受众一定是普通读者,特别是青少年。但本书还有几个特有人群: 一是户外爱好者 随着广大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自然、关注动物,兴趣盎然,认识动物、了解野生动物已成为他们的迫切需要。 二是野生动物爱好者 野生动物世界刚健、野性、机敏、异彩纷呈,吸引着很多野生动物爱好者的目光,这本书是了解新疆野生动物世界的一个绝好途径。 三是野生动物摄影发烧友 拍好动物,费时费力,还要看运气?怎么才能少走弯路呢?要想拍上好的动物图片,一定要了解动物的习性和分布情况,借助本书,你会得到来自专家更多的拍摄信息,你会便捷地知道在什么时候去什么地方能最大可能拍上什么。 四是艺术家和收藏家 花鸟虫鱼是中国绘画的一大主题,画家到野外写生很难捕捉到野生动物的精彩瞬间,稍纵即逝,缺乏素材或分类知识不足成为艺术再创作的短板。《图览新疆野生动物》丰富的素材,图文并茂,应该是文学艺术再创作的宝库。 七、装帧设计匠心独运 从封面设计上说,设计师多易其稿,做过多种方案。我们不妨来分享一下。 第一种是根据本书的定位设计的科普风格的封面,封面选取了微笑的雪豹、跳跃的鹅喉羚作为主体,是很传统的做法。 第二种方案考虑选取新疆特色动物,于是选取了近年新疆野生动物界重大发现并命名的伊犁鼠兔作为代言人设计的一款封面,萌萌哒。 第三种是沙漠背景和一队从封底向封面飞奔的野牦牛,设计师倾向一个表现环境与动物现状(由于人类的大肆开发导致动物的栖息地遭受严重威胁)的主题。 第四种封面是第三个方案的变体版,封面上出现的一头牛和沙漠上牛群的投影及大片的阴影,更想体现野生动物与人类世界以及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的关系,设计师的用意是提请人们思考,曾经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会不会有一天只能如同文明的阳光投下的影子,寓意深刻。 第五种方案就是现在给读者呈现的封面。两只山崖上回首的北山羊,光与影的衬托不但表现出动物的主题,而且表现出夹缝中生存的一种状态,这张图片体现出的不就是野生动物的生境狭窄,生存状态危机真实写照吗?封面上还有一个抓人的猫头鹰的眼睛,它吸引你看进去,又让你不敢看…… 从内文设计上说,设计师力图给读者展现出生机勃勃的自然界,很多页面会让你感觉到了树丛中、森林里、土穴旁,它们本色地、安静地生活在它们的世界中。 《图览新疆野生动物》出版信息 出版社: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主编:马鸣,李都 版次: 2016 年 1 月 开本: 16 开 页数: 264 页 书号: ISBN978-7-5515-6995-8 定价: 98.00 元 http://www.egi.cas.cn/xwzx/zhxw/201601/t20160128_4526932.html 马鸣近年10本新书封面集锦,介绍新疆,研究新疆,走近新疆,了解新疆 设计精美的《图览新疆野生动物》,它的受众一定是普通读者,特别是青少年 新疆鸟类480余种 新疆的野兽160多种 看《图览新疆野生动物》它的受众一定是普通读者,特别是青少年 http://www.egi.cas.cn/xwzx/zhxw/201601/t20160128_4526932.html
个人分类: 图览新疆|5778 次阅读|3 个评论
《大学:过去,现在与未来》
idmresearch 2015-12-1 14:28
《大学:过去,现在与未来》一书由哥伦比亚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安德鲁·德尔班科编著,范伟译,中信出版社出版。关于大学本身,本书作者提出了两个问题:“我们怎么样走到今天,现在是怎么样的?”通过回溯美国高等教育的历史,反思现状,德尔班科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美国高等教育面临的危机。 同样在中国,高考刚刚落下帷幕,各个高校为招生也开始了抢夺战。人们也将焦点转向大学,名校众星捧月,差校门庭冷落。急速扩招与无序扩张使一些学校面临着招不到学生的尴尬,而反过来,盲目的扩张与扩招导致了本科教育目的的迷失。当然,这不仅仅是中国高等教育所面临的困境,频频被引用作改革教育依据的“美国范本”同样也遭遇了同样的困境。在教育改革被频繁提起的今天,希望这本书可以带给大家一些思考。 一、大学怎样走到今天? 早期的美国大学与传统的神学院是有着莫大的联系的,但也并不局限于此。早期的美国大学不仅要求学生学习经文和注解,还要学习历史和自然哲学——这种对知识三大领域的划分大致与今天的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三分法一致。大学渴望成为这样一个地方“所有知识的分支”都“连接在一起”,即将所有的知识集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跨学科”是今天被较多提及的一个词,然而,在早期的美国大学中,鉴于所有的学科都被整合成一门神圣心灵的集成科学,“学科”与“领域”之间是没有界限的,所有的知识都是可以融会贯通的。 早期美国高等教育的目标包括培养道德与分析智能。他们坚持:所有生命都是由内在气质与外在影响的神秘融合塑造的,没有什么机构可能对它们实施完全的控制。但是学生可以受到触动和激励,也可以培训和教导。这也是教师真正的目标与快乐。对于学生而言,教育不仅仅意味着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完成复杂的任务,更意味着获取并保存好奇心与谦卑心。它意味着摆脱心烦意乱的自我意识,培养一种宽宏大量的人生观念,根据见到的他人的人生体验不断地自我反省的能力。 总体而言,早期的美国高等教育更加重视学生的道德教育、注重学生的品性培养。学校希望学生在大学里所学的仅仅是一种谋生的方式与技巧,而是伴随其一生的生活方式。 二、大学现在是怎么样的? 美国高等教育与神学的分离大致可以追溯到美国内战。用爱默生打的一个地质学比喻说,内战“在从过去到现在的花岗岩”中打开了一道裂缝。一方面,内战的爆发期间诞生了很多新技术。内战结束后,学生发现他们的国土边界虽然扩展,但这些新兴的技术也将其压缩。在现代工业、农业、政府与法律技术方面,迫切需要培训专家。另一方面,旧式学徒制度的衰落,法律和医学等职业需要专业学位也加快了美国高等教育从通识教育开始转向于专业教育。 伴随美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是美国高等教育所面临的危机。德尔班科认为高等教育的危机 主要有以下几个 : 危机之一:资助减少,学费增加。 过去几十年来,美国高等教育急剧扩张,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为了能使学校有足够多的经费支持学校的科研活动,很多学校开始通过招收更多的学生以收取更多的学费,另外则是通过增加学费。受害者明显是那些家庭并不怎么富裕的人,一方面他们要缴纳更多的学费,另一方面他们从学校得到的资助也由于学校财政而减少,这极大的加大了这部分学生的负担。 危机之二:本科教育形势严峻。 美国很多大学的本科教程都是由外聘的兼职讲师教授的,这些兼职讲师同时毕业受聘于其他大学。很多本校的教授都将给本科生上课看成是自己的负担,他们更愿意醉心于科研。 危机之三:奖学金出现变化。 学费上涨,意味着学生对奖学金的依赖程度增加。而现如今校方越来越注重以奖学金来吸引优秀的学生入学。从经济能力的角度来讲,这一部分学生并非人人都需要奖学金。然而,这一政策却无形中削弱了对需要经济援助的学生的补助。 危机之四:文科教育水深火热 。 “校方生怕影响报读率或者毕业率。有的甚至连本科应开什么课都不能达成统一意见。”由于社会对于专业人才的需要,大学开始由早期的重视道德教育转向传播和研究实用性的知识。大学也由通识教育变成了专业教育,至此,从某种程度来说,大学有成为高级技术学校的危险。 三、大学要到哪里去? 现如今的高等教育在为社会提供大量专业人才的同时,也丧失了其作为大学的根本所在。或许对于不同的大学,其历史是有所差别的,但不论在什么时候,都应该铭记大学的在宗旨与目标。尤其是在如今这样一个浮躁的商业社会中,大学不应当随波逐流,让学生误将大学看成是一所高级的技术学院。 未来大学之路到底通往何方?德尔班科并没有给出一个具体的答案。但是至少可以肯定的是,大学存在的一个伟大使命在于消除社会不平等,点燃求学者的思想,在于培养学生的品性,提升其社会道德责任感。 (作者:王利容,里瑟琦智库研究助理, 里瑟琦智库官方邮箱: research@shrbic.com ;里瑟琦智库官方网站: http://www.idmresearch.com )
3565 次阅读|0 个评论
知识产权出版社专利价值评估系统(P2I)有奖试用活动火热进行中
huapei1989 2015-11-16 13:34
知识产权出版社 专利价值评估系统(P2I)有奖试用活动火热进行中... 活动地址: http://e.cnipr.com/ 专利价值评估系统(P2I)是基于大数据理念、以事实数据为基础、综合数十专利指标、全面考虑专利的法律、技术、市场等多方面价值、允许用户自定义评估模型的智能全自动评估系统。 知识产权出版社于2015.9.10发布了专利价值评估系统1.0版。为完善系统,现诚邀广大用户试用并提出宝贵意见。为了答谢试用用户的支持,我们也提供CNIPR收费账号作为奖品,期待各位用户的参与。 活动一:提建议赢大奖 用户可以通过系统的意见反馈功能,或者在CNIPR检索分析群(群号:311053605)中,提出系统存在的问题,或改进的建议。我们根据用户的反馈,从中选取最活跃的5名用户发送奖品。 奖品内容: 1、赠送L4级别的中文CNIPR账号半年使用权限(价值6000元)。 活动二:专利评价大赛 用户可以通过专利价值评估系统,寻找到特定专利,填写专利评价标签,并推荐给我们。我们将根据推荐的专利质量,评价标签填写的认真程度,以及活跃度等进行综合排名,挑选前10名用户发送奖品。 步骤一: 通过首页的快速评估 或者在找专利评估页提交准备好的专利号单或者检索专利进行评估 步骤二:查看专利评估结果,选择“专利价值标签” 步骤三:填写专利价值标签内容,点击“保存标签”来保存填写的内容,最后点击“提交标签”,参与活动 奖品内容: 1、赠送L4级别的中文CNIPR账号半年使用权限(价值6000元)。 活动三:我的评估我做主 用户可以通过专利价值评估系统的自定义评估模块,设计自己的评估体系并提交,我们会挑选体系最合理、评估效果最好的5名用户发送奖品。 步骤一:选择“自定义评估”页,点击“新建”(如下图的新建按钮),创建自己独有的评估体系 步骤二:选中自己创建的评估体系,点击“提交”(如上图的提交按钮)并确定,成功参与活动 奖品内容: 1、赠送L5级别的中文CNIPR账号半年使用权限(价值10000元)。 活动地址: http://e.cnipr.com/ 活动时间: 2015.11.15-2015.12.31 声明:以上活动的解释权在知识产权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个人分类: 知识产权|4589 次阅读|0 个评论
专著出版为何要资助
热度 9 cathyfan 2015-9-23 18:57
我也没想到,我一时吐槽的文章《编辑是个什么东西》居然引发很多朋友的讨论,真的是高兴又惭愧。 前一段时间我看到一篇调侃的文章,名字好像是:各行各业都不理,都等编辑来兜底。我看了愤愤了好久,说得编辑好像是等而下之一样,谁说的?站出来,看我不把你踢到皇城根遗址公园的对面去! 其实编辑很辛苦也不是那么容易当的好不好?我所知道的我的同事,都是专业编辑日子都挺艰难的。我学能源电力的,肯定不能做生物地质等方面的书,就是有老师给我投稿我也不能出,只能出我的专业方面的。出版社对选题要求还很高,没有实际研究背景的书不能出、研究背景不强的也不能出,摆明不赚钱的不能出,书稿质量不高的也不能出,质检没通过的也不能出…… 这也不能出,那也不能出,所以编辑真的不好干。以前大多数出版社都是事业单位,有国家财政拨款,编辑就只用好好出书就好了,编辑没有任务一身轻,也不用求人出版,都是作者求编辑,出书是有计划的,可不是谁想写一本书就能出的。现在的编辑不仅要能找来选题,还需要能够编辑加工,最后还要操心卖出去,卖不出去都在库里领导就要疯掉了。 出版社如今已经不是公共事业单位。经过这么多年的市场化改革,几乎所有的出版社已经完全被推向市场竞争。出版图书国家已经不会给与补贴,出版社如果还和以前一样只是按计划按学术价值出书,一小部分书有可能畅销,另一部分书就会赔本,很大一种可能性就是过不了多久,出版社便入不敷出了,于是出版社必须对编辑提出经济效益的要求了。 显然,编辑已经不能稳坐出版社等着拿工资了,除了学术价值,编辑必须能完成出版社经济效益的要求了,也就是有的读者说的,编辑代表出版社吃了读者又吃作者。果然如此吗? 可以比较一下为什么公务员的双轨制改革这么难,就不难明白为什么出版社现在仅仅靠部分畅销书赚钱很难生存了。 相比公务员的双轨制改革,出版社的转企可是没有一点点犹豫。真的是没有一点点的防备,带着无数的顾虑,铁饭碗就变成了簇新的瓷饭碗。说不战战兢兢那是不可能的。一下子从阳春白雪变成了要自己去养活自己的下里巴人,不想着赚钱怎么行?老员工不能不管,新员工不能不成长。 于是在改企后出版社摸索过程中,图书出版慢慢形成两种模式:免费出版和自费出版。 对于有明显盈利可能的畅销书、大众图书以及教材等,大部分出版社是采取免费出版的模式,并且出版社会支付一定的稿酬;而对于极大的可能是不可能盈利或者没有市场的图书,只能采取自费出版的模式,就是作者以项目资助或者个人资助的模式出版图书,我所从事的专著大部分就属于这一类。这一类出版也是目前最受诟病的,也就是:吃了读者吃作者那一类。 顶着这个大帽子,为什么出版社还要这样?出版社真的是吃了读者又吃作者吗?专著出版为什么要资助。 首先要了解一下何谓自费出版。有一部分图书确实是学术价值经济效益都不大,但是作者出版意愿非常强烈,有可能有些出版社会考虑请作者自费出版,限量印刷,这个不在我们考虑之列。 作为专著编辑,我想说的是为什么学术专著很大一部分需要自费出版,这个费花向何处,又从何而来? 我国的科技专著一直不算是畅销,与人文类的畅销书相比,三五千册的销售量已经是最好的了。尤其是现在电子产品、网络流传非常方便,专著的销售量一降再降,有些书甚至只是初次印刷几百册就再也不能重印,而就这几百册也是几年才能慢慢消化掉。 而另一方面,学术专著的出版质量要求却比大众类的畅销书高很多,无论是编辑排版,还是设计装帧,都有严格的规范。以我们出版社为例,一本专著从交稿到出版至少需要4-6个月,有些甚至交稿一年也不能出版,还不算上之前花一两年等稿子交来的沉没成本。好容易稿子编辑完成,下厂印刷之前必须质检,质检老师都长着火眼金睛,不合格的铁面无私打回重新处理。 好容易一本书出来了,封面设计、排版厂、印厂一算工价,就觉得这什么都涨价,就编辑不涨身价,尤其是遇到麻烦的书稿,增加几个来回领导的脸色都青了。 终于走完全部流程,一本精心编辑设计排版的书就要被印出来了,是不是很高兴?当然高兴了,每次书稿终于要印了,就觉得又有新的宝贝要生出了,虽然只是过了一下肚子,那也是亲生的呢!但是拿到印前预测就笑不太出来了? 为什么? 因为错过了出版时间,计划上半年出了可以多卖一些,但是多搞了几个来回变成下半年出版了,为了降低库存,领导要求少印;因为书稿的方向太偏,领导思考很久还是为了保险起见降低点印量;因为作者交稿太晚,热点已经不热了,必须降低印量,于是本来不多的利润变得更可怜了。看着可怜兮兮的预计盈利,这还是全都卖出去的预测,心都冷了半截,合着这几个月咱们累巴巴的就创造了这么点社会效益。 在出版社,出版一本书我们也叫一个项目,可是这个项目和那些动辄千万上亿的项目比,实在是不值得一看。 书出来了要卖出去,我们200页的书如果定价超过80元人民币,在书店里就能听到读者愤愤不平的抱怨,出版社也太黑了,这么薄一本书居然要这么多钱?!而同样一本这么厚的英文书,定价可以在150美元,而且买的人还比国内多多了。不仅是因为国外版权保护做得好,主要是因为他们是英文专著,全世界读者都认可。包括咱们国内的知名教授,都以在国外知名出版社出版专著为荣。我们和他们不是一个竞争量级。 说到这,我想起我和Springer一个编辑的聊天。说起编辑业务这一块,他说基本上他们对图书只是进行一遍编辑,主要是查错词、改格式,这些工作基本都是在印度的编辑公司完成,Springer本部的员工不进行这些工作,并且他们基本已经做到了按需印刷,没有库存,并且走高定价模式。我担心地说万一有错怎么办,他轻松地回答我,没关系啊,我们可以很快在下一次印的时候改掉。 当时我都想泪奔了,我们三审三校还有质检,一旦出版的图书查出错误,编辑会面临很严厉的惩罚,有时候甚至刚出厂的图书被全部拉回销毁,并且我们的编务工作基本都是我们自己一手一脚完成,不是我们不善假于物也,而是我们确实是无物可假。 科技专著的编辑出版与普通大众图书不一样,不是认识中国字,懂得什么是文通字顺就可以的,编辑也不是改错别字的。 作为科技专著的编辑,最起码应该能够基本知道手上的书稿的大概意思,懂得相关的专业名词和术语,基本明白那些公式图表是怎么回事,这不是谁都能来兜个底的,必须是本专业或者至少是相近的专业编辑才可以。这样一来,专业编辑的人力成本肯定会相应高了很多,又能跑还能不吃草的马儿什么时候都找不到了。对于读者和作者而言,一个专业编辑出版的图书的阅读体验也一定会好很多,这些都是通过成本换来的。 总结而言,就是科技专著成本高、定价不高而销量又低,资助费的绝大部分是解决生产成本和销售压力的。 那资助费又从何而来呢? 对于学术专著出版,尤其是科技类学术专著的出版,国家一直都是支持的,有一系列专门的出版基金,比如国家出版基金、科技部出版基金,还有中国科学院所属的科学出版社的科学出版基金等,还有各种地方政府、学校、企业都有出版基金支持,只是很多作者不太了解,其实作者可以对这些基金多了解一些,可以解决一部分出版经费问题。 而对于一些国家大型科研项目,比如科技部、国家自然基金委支持的科研项目,在做项目规划的时候就可以将编写专著作为其中的一项。我在参加一个973项目的时候,首席说得特别好,他说,国家给这么多钱支持我们做基础研究,并不仅仅是希望有一些理论上的创新和突破,更希望这些成果能被更多的人所了解,这也是我们科研工作者的义务和责任,出版的经费课题也是支持的。当时我听着恨不得眼泪哗哗的,这个教授我一直就觉得是大帅哥,这一刻,觉得简直帅爆了。要是大教授们都这么想,而不是动不动就说忙忙忙啊,没时间写这种话,我们的工作就好做多了。 如果没有实际的科研项目背景,对于一本科技专著而言很难说是好书。毕竟,专著不同于教材,专著的内容必须大部分都是作者的独立成果,不能是总结前人,也不能是综述,如果没有独立的科研项目,写专著基本是很难的。我们也不建议作者没有项目资助自掏腰包出版,那样我们就真的觉得是吃了读者吃作者了,我们出版社也不会同意。 对于饱受诟病的出版资助费,我想对于出版社而言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权宜之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得到改变。 相比国外出版社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国内出版社从国企到市场化时间还很短,很多地方都很难达到国外出版社的高度。比如国外有些出版社早已经可以依靠知识服务盈利,通过拥有的知识数据库提供相应的服务,图书出版只是其很小的业务模块,并且通过高定价和按需印刷等方式,完全可以实现盈利。 我所了解到现在国内很多大型出版社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数字化转型工作,希望从传统出版走向数字出版,引进国外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优化定义出版流程,充分利用出版社知识占有的优势,从单一的图书销售转向提供数据服务,提供多样化的定制服务,甚至从而开发出衍生的产品,如在线教学、游戏、影视等等。 从目前的现状看,传统的出版社确实是垂垂老矣,但是一旦注入新的生命力,肯定会焕发出不同的精彩。我常常想,到那时,出版社的编辑也可以像穿普拉达的女王一样,不再为有没有人出书、书卖不卖得出去担心了。
10183 次阅读|19 个评论
编辑是个什么东西
热度 19 cathyfan 2015-9-17 09:14
七岁的时候,婳婳在学校的家长调查中告诉老师:爸爸是修电脑的,妈妈是卖书的。 嗯,好像是的,婳婳的定位很准确。 婳婳爸爸是IT民工,也就是别人眼中的码农,就是每天盯着电脑干活的人。就是一头猪,天天用电脑,应该也会修一些小毛病了吧?所以婳婳说爸爸是修电脑的是没错的,她隔三差五就能看到邻居伯伯叫爸爸去给看看电脑不好使了,这不是修电脑的是干嘛的呢? 我就是婳婳妈妈了,我在出版社当一名学术专著的编辑,每天在家念叨的就是,哎,我们的书怎么就不能像莫言、郭敬明、韩寒的书一样好卖呢?什么时候我也搞一本《杜拉拉升职记》出来,我也发了,我也去开宝马去!我每天都有那么几分钟会想,我的院士作者在西单图书大厦签名售书,老先生签了一天,手都失去知觉了!好吧,我承认我又做白日梦了。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传统作家什么阿来、余华、池莉他们也许都不能这么一呼百应了,何况窄了又窄的专著作家呢?院士先生把能读得懂他书的人都召集来书店,每本书都签名,也不需要一天时间吧?每天婳婳耳濡目染我操心书卖不出去,那我不是卖书的是什么呢? 曾经有一次坐出租车,司机大哥问我去哪? 我说我去科学出版社,我以为他肯定能找到。毕竟科学出版社存在60年了,在皇城根这个地方也呆了几十年,说什么也应该算一个地标了。 但是,我错了。 司机大哥一脸茫然,我又赶紧说就是皇城根遗址公园那旮旯,宽街中医院旁边。哦,司机大哥恍然大悟。 路上司机大哥问我是做什么工作的,我又有点不好意思又有点自豪地说,我是编辑。意思是你别看我普普通通,姐是文化人呢? 司机大哥接着问,编辑是干什么的?合着刚才我表错情了,编辑是什么东西?人家根本不知道,你是有没有文化谁也不关心啊!! 编辑就是帮人看书稿出版书的。那一刻我的内心是崩溃的吧?帮人看书和自己写书,这格局档次和文化程度好像差别很大啊! 司机大哥一听,马上很高兴地说,哦,我知道了,就是攒书的嘛!我认识一个三舅爷他四表哥的小儿子就在北大门口租了一个房子,请了一大帮子大学生攒书,一个月就能攒书好多呢!都卖的特别好,老赚钱了,大姐,你们也很有钱吧?? 我估计此生我的心理阴影都是无法去除的了,更不要去算阴影的面积有多大。 从此以后,若不是避无可避,我再也不跟闲人聊我是干嘛的了。编辑是个神马东西,不是谁都知道的。 由于我对自己的定位是出高端专著,出好书,免不了我就会见一些我认为还是很不错的教授专家,跟踪一些国家大型项目,这样就有可能找到一些需要出书的项目,找到一些有些书意愿的大教授。 有一次,在一个973会议上,我跟首席介绍我是科学出版社的,希望能够跟踪这个项目,将来能出一套丛书。首席很热情地握住我的手说,范老师,欢迎欢迎啊,我们正好要求有科普文章,你们正好可以帮我出出。我讷讷地说,X教授,您搞错了,我们不出科普文章,我们出专著。首席已然回头去和参会的专家院士联络感情了,我后面的话一句也没听。 在这个项目快结题的时候,项目的科普文章还有缺口,恰好我这个专著狗仔队又去打酱油了,在会上,首席很激动地对课题负责人说,咱们的项目啊,科普文章的数量还不够,正好范编辑过来了,你们可以咨询她请她帮忙!!我如坐针毡,亲,我是出专著的,我不出单篇的科普文章,如果您把项目的科普文章结集,我也可以出版的,您这几年还没搞清楚我是干嘛的吗?刷了几年的存在感,一刹那就崩溃的感觉,心好塞。幸好,973项目的专家都是知名人士,发科普还是很容易的,他们没来找我,要不然我真不知道我该怎么办。 在教授们眼里,编辑是个什么东西其实是不知道,编辑也有门类,俺们做专著的出不了文章啊!臣妾真的做不到啊! 之前也吐槽过,学术专著不好出又不好卖,编辑两头受罪,夹板气简直是受的够够的了。 不止一次,在拜访教授时被他们的话给噎到。出版社还不赚钱啊,你们吃了读者吃作者,就是把作者的书稿印出来,卖卖书号,又没有更多的需要去做的工作。 亲,我们真不卖书号,不卖不卖不卖,重要的事情要说三遍。 我们是有职业道德的编辑。 编辑是个什么东西,编辑不是只简单地收书稿整理印刷,而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的智力工作,叶向荣先生说编辑是“组织、审阅、编选、加工原创作品以在整体上构成就作品(编辑作品)的再创性著作活动”。也就是说,不管您是多大的大咖,您的作品只是半成品,我们要加工制作后才是成品,才能去买卖交易,才能给读者看。 正规出版社,编辑都是从正规学校毕业,经过专业教育的专业人士。《出版商务周报》的调查显示, 出版业是一个典型的高学历人才密集型行业。在564位反馈有效问卷的出版从业人员中,具有本科学历超过了半数,占比为52.66%;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占比为39.72%,二者合计占比达到92.38%。并且,编辑这个职业从我国的商代就已经出现,很多知名人士都曾经做过编辑这种职业,梁启超、谭嗣同、章太炎、蔡元培、张元济等 。不计如此,出版行业也有出版学家一说,我的本家范用先生就是出版学家。科学出版社的老编辑范铁夫先生,也受到作者的尊敬,他们都是楷模。 编辑是个什么东西?刚才有个朋友说,本来就不是东西。是的,编辑他就不是一个东西,他也是一个职业,是一个有正常职业道德、职业操守、职业前景的职业,只不过在现在的世风世情下,变得有些光怪陆离,让人看得不是很清楚了。 好期待,下次别人再问我编辑是干嘛的时候,我能给出一个又恰当又彪悍有力的回答。
7324 次阅读|35 个评论
写在孙大光先生逝世十周年之际
kejidaobao 2015-7-3 15:06
我出生在安徽省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的小山村,2002年我考上了本省的一所煤炭地质矿产类大学,同年获得了孙大光先生及其夫人共同设立的“孙大光、张刚奖助学金”(由孙大光、张刚夫妇个人出资设立的用于资助家乡贫寒学子求学的奖助学金,编者注)的资助。孙大光先生是安徽六安人,是新中国交通、地质、矿产工作优秀的领导者,曾任原地质矿产部党组书记、部长等职。由于获得该助学金,我开始留意先生的信息,关心先生的一生,了解先生当年是如何度过青年时代的,感受先生青年时期如何认识世界和他的精神生活。今年是先生逝世十周年,之前因多种机缘巧合,和先生建立起了某些联系,所以现在我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与感想,由衷写下这篇缅怀先生的文章。 孙大光先生青年时期就注重汲取知识、发表文章,奚青所著的《倔强人生:解读孙大光》(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一书中记录了先生从16岁起便在上海、广东、重庆等地报刊发表了大量经济、军事、政治、文化等涉及面很广的文章,19岁就担任共青团江苏省委宣传部长。他在当时的上海《永生》周刊和《大晚报》上发表了“华北经济的殖民地化”“ 评‘宪法草案’‘国民大会选举法’及‘组织法’”“在血腥的国耻纪念日,我们要求‘国防电影’的生产”“ 日本南进政策的检讨”“ 敬告宋哲元将军及二十九军全体将士”等文章。那时的读者并不晓得,这些颇具政论和思辨色彩的华文,竟是出自一位19岁的年轻人之手。 孙大光先生在桂林出席21届国际水文地质学家会议 (1988年10月10日)图片来源:国土资源部网站 大光先生不仅自己青年时期注重学习积累,而且他本人也从一开始就认为年轻人的培养十分重要,自己也不断给年轻人帮助。国务院前总理温家宝2010年在“深切怀念孙大光同志”一文说到,“大光同志对我和同期一批中青年干部的关怀、教诲和培养,情真意切,言犹在耳。特别是他对年轻人寄以厚望,委以重任,指明了方向就大胆放手,让他们去施展、开拓,这是很少有、也很难得的。”据当时文献数据统计,那个年代在地质系统各级领导干部中,经先生4年时间调整:“ 省局级班子中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67%,专业技术干部的比例达到79%。部机关司局级干部中,有大专学历和专业技术干部达到70%。”而从全国范围来看,2000多万名干部中,大学毕业的只占20%左右。 大光先生很看重专业知识对地质工作的重要性。1984年6月24日《人民日报》刊载了先生的一篇文章“建设第三梯队是历史赋予的责任”,文中写道:“ 我来地矿部工作已经九年多,深感地质工作必须由内行来领导,……如果一大批领导骨干不懂或不很懂专业技术知识,就会贻误整个事业的发展。过去,我们在很多问题上吃过没有知识的亏”,大光先生认识到地质工作专业性相当强,所以自己也努力去学习。《倔强人生:解读孙大光》记录了先生到任后,首先了解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地质工作发展史。在抓紧熟悉部内各方面情况的同时,他专门让办公厅主任找来通俗地质书籍给他看,并请一些专家为他讲解地质知识,如地质学家程裕琪院士、张炳熹院士。他还专门选了李四光的原秘书、地质专业出身的周国钧当他的秘书,以便随时发问和请教。那时的大光先生,像小学生一样看书、看材料,每天都忙到深夜,而且将近一个月不回家,吃住都在办公室里。结果有天突然晕倒,医生看后说是用脑过度。连先生都如此刻苦去学习地质知识,我们青年地质工作者还有什么可抱怨的呢? 大光先生认识到,地质科学是一门基础科学,又是一门应用科学,地质工作是探索性很强的调查研究工作,要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地质资料和矿产资源。而且他一开始就发现了矿山开采存在着秩序混乱、浪费巨大和污染严重这些积弊,所以后来推动了《矿产资源法》的颁布,有力地推动了地矿事业的发展。 从受资助的4年大学生活开始,我就感受到了先生精神上的鞭策与激励,不由自主地循着先生的足迹进行学习。我在大学便开始研究地质矿产,大二开始在图书馆找资料,查文献,写科技论文。因为1990年大光先生曾对安徽境内的淮河和长江流域进行过一次广泛和深入细致的考察,所以我也根据所学专业知识查阅学术资料,尝试研究河流水资源,先后完成了“淮河水质调查浅析”等多篇文章。因为受到先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我立志深入学习地质,选择继续深造,获得了中国矿业大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的博士学位,然后又选择从事能源(煤矿)地质灾害防治领域中矿井水害防治方面的科研工作,并一路坚持走下去。如果连我们这种受先生资助的青年地质工作者都嫌弃地质工作艰苦乏味,那还有谁愿意去搞地质工作呢?我虽没有先生那样渊博的知识和横溢的才华,那样高尚的品格和思想境界,也谈不上为国家作多大贡献,但我会以先生为榜样,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做一个合格的地质工作者。 每年都有40名左右的家乡贫寒学子获得“孙大光、张刚奖助学金”的资助。每一位受先生资助的同学都会深切地感受着先生的浓浓乡情与亲情,感受着先生的高尚人格,同时也鞭策自己在人生道路上向先生学习。 文/徐德金 作者简介 安徽省煤炭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 李娜)
个人分类: 栏目-科学人物|889 次阅读|0 个评论
有谁与金琅学术出版社合作出过书
热度 9 gaoshannankai 2015-6-4 08:29
前些天接到一个email,自称是 金琅学术出版社 。 和我商量出版我以前的博士论文(国内博士 )。 我当时觉得挺奇怪,于是回信说到两点: 1. 我那个论文过于专业,可能潜在读者不多; 2. 时间有些久远,对于我们生物信息这样发展较快的 学科,已经不是当前热点和主流,也会导致读者不多。 并请他们三思。 后来,他们就回答,经过评估愿意发表,并承担风险。 说实话,我觉得挺奇怪的,我真的很担心, 他们这样去发表很多论文,价值大不大, 当然,我也怕遭遇欺骗,问他们是否需要我订购多少? 他们回答不需要。 现在的问题是,博士论文一般都是投入精力不多 毕竟我们国家的国情是博士发表的SCI论文最重要, 所以没有人太认真地去写博士论文。 所以,和他们商议,如果要出书,建议增补一些 近期的发展以及从新修订一下内容。 大家有没有和他们合作过,我觉得挺奇怪的, 他们出版此类学术著作,卖不了几千本,会不会赔钱? 我在网上看到这个评论 。。。。。。然后你可以把自己的书买回来留个纪念或者是送人。比较贵, 简装 的二三百块人民币,他们可能就指着这个赚钱了,大批量 市场销售 估计不可能。当然你不买也没什么,他们应该就不会印出 ... 感觉这个逻辑上讲不通,就算你买基本,不够一定数量,开机印刷肯定赔钱。
33063 次阅读|16 个评论
部门利益正成地方政府改革最大阻力--教育改革呢?
gdn 2015-4-26 13:55
昨天,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和社科文献出版社在北京共同发布行政体制蓝皮书——《中国行政体制改革报告(2014—2015)》。报告显示,简政放权、激活市场和社会活力改革中有可能遇到的最大阻力,是部门利益作祟,有的把权力变成与民争利的工具。   报告指出,为了解基层对于行政审批改革为重点的地方政府治理创新的看法,上述报告的课题组在全国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包括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基层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课题组共发放了500多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465份,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群体中,有局级干部31人、处级干部251人,两者相加占比达到六成。   课题组在调查问卷中设计了这样的问题:简政放权、激活市场和社会活力改革中有可能遇到的最大阻力是什么?排在第一位的答案是“部门利益作祟,有的把权力变成与民争利的工具”,认同此观点的有271人,占比近六成。   此外,在回答地方政府承接中央下放的职能,且向下放权,会不会出现“梗塞”时,超过四成被调查者认为:“会,部门本位主义思想,决定了会把一些有油水的职能留下,没油水的职能转移出去。”   “这样的调查结果发人深省。”作为这份报告的副主编,汪玉凯说,超过四成的被调查者认为,地方政府在承接中央下放的权力时,会按照自身的利益本位思维进行筛选,有选择地往下放权,使中央的政令在实施中大打折扣。
1649 次阅读|0 个评论
《医学信息检索与利用》出版
热度 4 terahertz 2015-4-24 11:14
日前,本人主编的《医学信息检索与利用》教材由江苏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为现代信息检索与利用丛书分册,主要介绍了信息检索在医学上的相关应用,采用了许多案例进行导读,增加了“小贴士”等内容,为读者拓展知识、发展能力留有充分的空间。 全书共分为 7 章: 第 1 章 绪论; 第 2 章 信息资源检索概述; 第 3 章 中文期刊信息资源检索; 第 4 章 外文期刊信息资源检索; 第 5 章 图书及特种文献信息资源检索; 第 6 章 网络信息资源检索; 第 7 章 信息资源利用。
个人分类: 教材专著|3735 次阅读|9 个评论
对科学出版社为其反转基因博文辩解的回应
热度 3 bioxncai 2015-4-15 22:01
今天科学出版社博客又发出一篇博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28739-882503.html ,看过以后 发现其根本就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还暴露出新的问题:1.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书籍存在重大科学错误;2.引用那种不靠谱的文献能说明什么?不懂得 如何正确引用文献?什么样的文献应该引用,什么样的不应该引用都没有搞不明白?这就是以“科学”命名的出版社,呵呵!现在国家说要加强科普,以 “科学”命名的出版社自己都没有搞清楚这个重大科学问题,我建议对“科学”出版社进行科普,劝其认真学习中央1号文件,对其出版的书籍严格审查,杜绝错误的书籍继续危害读者,对错误的教科书采取召回措施。 附我在其博文下的评论,立此存照。 蔡小宁 2015-4-15 21:19 我提个建议:以后以个人名义,不要用科学出版社的名义发博文,这样不至于科学出版社背黑锅。对转基因食品这样严肃的问题,个人说错了好办,以科学出版社的名义就不好了。从你对我的博文评论来看,你对这个问题仍然一知半解。经过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转基因食品,之前都要经过相关专家的严格审查,是安全的,可以放心食用,你不要宣传说没有定论,没有定论的食品怎么可以让老百姓吃?你这不是在否定专家的结论?科学根据是什么?你这不是制造恐慌吗?这个反转基因宣传老套路,早已经被专家批驳过了,你不知道?中央1号文件你科学出版社不知道?你是用“科学”命名的出版社,要求你讲科学不算过分吧?郑重提醒你,科学出版社已经在这个重大科学问题上留下了污点,我希望看到贵社能够纠正错误。再提醒一句,贵社出版的书籍也请自查,甚至召回,如果能力不够,我可以协助审查,或者请农业转基因安全委员会委派专家审查,谢谢!
1462 次阅读|2 个评论
咄咄怪事科学出版社反科学?
热度 5 bioxncai 2015-4-7 21:18
科学出版社的一篇博文真让人大开眼界! 不说废话了,立此存照: 就是这篇博文,拿据说是某院士过去说过的一段话帮助其做反转基因宣传,如果该院士真是那么说的,是很不专业的,有很多专业人士指出过其错误。不过前一段时间看到一篇报道说,媒体曲解了他的意思。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尚无定论?这其实是一个老掉牙的反转基因宣传了。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是有定论的!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国际权威机构和科学界都对此做了肯定的回答:经过审查后批准的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换句话说,如果不安全,有关部门敢批准吗?美国人吃了近二十年转基因食品,以美国的社会体制和法律体系,如果真的有害,早就闹翻天了吧,美国律师岂能放过发财机会?是不是?我很不理解,堂堂的科学出版社为什么不用“科学”思维一下,就妄出此言? 所谓需要两代人的试验的说法,早就被批驳过无数次了。现在世界各国的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试验都参照了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制定的原则,你们这个以“科学”命名的出版社如果认为CAC错了,请拿出科学实验证据来,否则就不要乱说。 看看下面这张图, 孙根年,蒋继平,赵斌为什么积极推荐此文?他们可都是科学网大名鼎鼎的反转基因骨干分子! 一些网友也指出了贵出版社的错误,看到了吗? 蔡小宁 2015-4-7 20:10 科学出版社反对转基因?世界真奇妙!我看应该改名为“反科学出版社”了 farmerlin 2015-4-7 13:17 上世纪末吃过转基因食品的人的孩子有十几岁了,算不算两代人了?这些孩子有问题吗? 吃转基因饲料的牛、猪、鸡已经有十几代了,有问题吗? 文克玲 2015-4-7 12:56 可以找一部分人来当小白鼠那样进行试验吗? 怎么评价试验结果? 文克玲 2015-4-7 12:54 “人食用转基因食品两代人没问题才安全。” ---------------------- 请提出一个可行的实验方案!
3360 次阅读|10 个评论
让我惊喜却疑惑的期刊邀稿
热度 5 MinYi 2015-1-10 03:12
让我惊喜却疑惑的期刊邀稿 最近科学网很多博主对一些出版社和期刊进行了点评,姑且不论这些期刊究竟如何,既然合法存在,就有市场。抵不抵制,它都在照常出版;费用再高,它都同样有稿源。 给作者们发邮件邀稿,可能是推销期刊和提高期刊知名度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方式吧。最近我也收到了各式各样期刊的邀稿,咋一看邮件主题,煞是兴奋,竟然会有期刊邀请我投稿?作为学生,那点点自豪感蹭蹭跳。可打开邮件一看,期刊的名字闻所未闻,但听起来都蛮高大上的,惊喜之后更多的是疑惑。好奇心驱使下,我又花费些时间去仔细查查这些期刊的信息,发现有几个共同特点: (1)这些期刊的名字取得很好,让人感觉是领域内的牛刊,而实际上业内人士一眼即可识破; (2 )这些期刊所属的出版社,至少我从来没听过(可能我就局限在RSC,ACS,IOP,Elsevier,Springer,AIP,ASP等等几个出版社吧),而且这个出版社下的期刊数量一般不小; (3)这些期刊很多是新创刊的,一般是OpenAccess的,费用不低,但邮件里经常着重提醒,在某天之前投稿免费,过期就要缴费咯; (4)有些期刊还欺骗说是SCI,还列出了IF值,手段高明哪,对我们这些需要文章毕业的学生诱惑不少喔,每次看到小心脏不免砰砰一下; (5)会议邀请,顺带挂上期刊,当然了,交钱就发EI的诱惑还是很大滴,曾经就听说过硕士评国奖靠这东东的传言。 盛情的邀稿就笑纳了,但囊中羞涩,又无适合贵刊的工作,还是挤挤牙刮刮肚,投那些不用掏银子的期刊吧。 最后,要致谢那些向我邀稿的期刊和会议,下面隆重介绍他们:   1.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and Engineering with Advanced Technology 【Scientific AdvancesPublishers】 2. 2014 2nd InternationalConference on Materials and Manufacturing Research 【 AdvancedMaterials Research 】 3. 2014 4th InternationalConference on Advanced Measurement and Test 【 Applied Materialsand Research 】 4.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gineeringand Innovative Technology (ijeit, florida, us, issn 2277-3754) an iso 9001:2008certified international journal: impactfactor: 2.137 5. 2014 年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国际会议【本会议论文集将由 DEStech Publications 出版,并全部提交 EI 和 ISTP 检索 , 优秀论文将推荐 EI 期刊或 SCI 期刊发表】 6.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Engineering Inventions (IJEI) 7.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Engineering Science and Innovative Technology (IJESIT)ISSN 2319-5967An ISO9001:2008 Certified International Journal IMPACTFACTOR:1.913 8. 2015 3rd InternationalConference on Recent Trends in Materials and Mechanical Engineering (ICRTMME2015) 【 ICRTMME 2015 已经进入教育部科学网列表】 9. 2015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on Intelligent Materials and 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IMME2015) 【 AppliedMechanics and Materials 】 10. 2015 计算机网络与信息系统国际会议【所有被录用的文章将由 IEEE CPS(Conference Publishing Services) 出版,并由出版社提交 EI 和 ISTP 检索。优秀文章将被出版社选上并推荐至 EI 或 SCI 期刊。】 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Network and Information Systems for Computers 【所有被录用的文章将由 CPS(Conference Publishing Services) 出版,并由出版社提交 EI 和 ISTP 检索】 12. Research and Reviews inMaterials Science and Chemistry 【 JYOTI ACADEMIC PRESS 】 13. 2015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o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Systems Engineering(EESE2015) 【 All ThePapers Accepted By EESE2015 Will Be Published In The WIT Transactions On Engineering Sciences(ISSN: 1743-3533) And Indexed By EI Compendex, ISI and SCOPUS 】 14. Annual Review of Nanoscienceand Nanotechnology 【 Gosciences 】 15. Journal of Nanotechnology 【 HindawiPublishing Corporation 】 16. Journal of Powder Metallurgy Mining 【 Omics Group 】 17. Journal of Astrophysics Aerospace Technology 【 Omics Group 】 18. Graphene 【 Google-basedImpact Factor: 2.23 】【 Scientific Research 】 19.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hysics 【 Hindawi Publishing Corporation 】 20.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Biomedical Engineering and Biotechnology 【 All accepted papersand abstracts will be published in ISI indexed journals 】 21. Journal of Solid State Physics 【 HindawiPublishing Corporation 】 22. Crystals 【 MDPI - OpenAccess Publishing 】  
37460 次阅读|1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9: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