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结构健康评估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光纤传感器及其工程应用技术的三件发明专利同日获得授权
jyx123321 2019-7-27 20:41
我们课题组在 2016 年 10 月上旬陆续申请了《一种玻璃纤维 / 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基片式光纤光栅传感器》、《应用于厢式滤板的外贴式光纤光栅传感器、检测系统与方法》、《一种基于光纤光栅传感器的主动激励式压滤机滤板健康检测系统》等发明专利。其中,《一种玻璃纤维 / 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基片式光纤光栅传感器》属于光纤光栅传感器设计方面的内容,不涉及具体的传感器应用技术;《应用于厢式滤板的外贴式光纤光栅传感器、检测系统与方法》和《一种基于光纤光栅传感器的主动激励式压滤机滤板健康检测系统》则属于本课题组所发明的光纤光栅传感器的具体产业应用技术,本意是借助该应用案例公开本课题组所发明的光纤光栅传感器在工程力学结构中的应用技术特征,以公开技术换取法律上的技术保护。这三件专利都经历了四轮实质性审查和相应的答辩,终于在 7 月 24 日(历时两年九个月)同时获得了授权。这也是本人作为发明人的第 57-59 件授权发明专利。 在经历了第四轮艰苦的答辩之后,我曾有感而发,写了一篇科学网博文《材料科学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协同增效的案例》,可见网页链接: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99553do=blogid=1186044 摘录当时的想法如下:“这里的“本申请” 是本课题组在 2016 年 10 月 10 日申请的发明专利 “ 应用于厢式滤板的外贴式光纤光栅传感器、检测系统与方法” ,已经做了四次实质性审查和答辩,引用的对比文件已经有 6 个(包含了英文的国际期刊论文和英文的被公开的澳大利亚国防科技报告),这些材料加起来有 200 多页了,在此反复审查和答辩的过程中使得我对材料科学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协同增效的理解深刻了很多很多! ”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经历了四轮极其严苛的审查,在和国内外期刊论文、公开的澳大利亚国防科技报告、国内外学位论文等做了方方面面的技术特征对比之后,写出了有说服力的答辩报告,一方面保护了本课题组发明的智能传感器及其智能检测技术,不枉材料学院和控制学院多名教授、副教授以及近十名博硕士研究生两年多的反复试验和探索,另一方面也使得我们团队的材料科学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协同增效能力得到了长进,是值得高兴的事。
个人分类: 未分类|2306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7: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