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亲身经历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亲身经历证明空气质量与健康的关系
热度 2 jiangjiping 2015-4-7 01:11
亲身经历证明空气质量与健康的关系 蒋继平 2015 年 4 月 2 日 最近柴静的 引发了人们对雾霾与人体健康之关系的激烈争论, 争论的一个重要内容好像是雾霾是否会引起癌症。 有关这点, 双方都有数据的支撑, 似乎谁也说服不了谁。 我本人没有这方面的数据,所以, 不想在这个话题展开讨论。 本文谈论的是空气质量与健康的关系。 空气质量指的是大气中各种组分的比例,尤其是明显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的含量。 健康是指人体正常的生理代谢过程, 尤其是生理上的正常感觉。 我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明空气质量与健康的关系 。 1986 年一月, 我从风景如画的杭州来到美国加州的河滨市( Riverside )。大家应该知道, 1986 年初的杭州, 还没有多少私人汽车, 工业也不发达, 所以, 城市空气很好, 我估计那时的杭州的空气中对人体有害物质的比例很低。 美国加州河滨市是洛杉矶东北面的一个卫星城 , 离洛杉矶大概 100 公里的距离。 八十年代中期的洛杉矶工业发达, 汽车也很多, 因而, 空气质量很差。 从洛杉矶近郊的大型工厂排放的有害气体经过西南风的吹送, 飘向河滨市。 我初到河滨市的几个月, 经常觉得喉咙和鼻子很不舒服, 几乎每天咳嗖和流鼻涕, 总是以为受凉感冒了, 因而, 经常去学校卫生所看病。 医生根据我的病情判断是过敏反应( Allergy )。 这是因为我的体温是正常的。 我当时不懂 Allergy 是什么病, 反正按照医生的指导按时吃药, 但是效果不是很明显。 那段时间, 我确实觉得很难受 。 我寝室的隔壁是一位从泰国来的留学生, 他的过敏反应比我还要强烈, 我整天听到他咳嗖和鼻子不通的呼吸声。 他一天到晚用纸擦鼻子, 说话的时候鼻子总是堵牢, 而用嘴巴呼吸。 我的这种过敏反应大约延续了半年, 在医生的帮助下终于习惯了这种环境。 后来, 我博士毕业后到加州中部生活, 大概两年多一点, 又回河滨市访问 , 第二天起床时, 觉得喉咙和鼻子很难受, 太太也有这种感觉。 1999 年, 我们来到了佛罗利达州。 这是一个没有大型工业, 以旅游业为主要收入的风景优美的州。 这里空气很好, 终年都是蓝天白云。所以, 我们很少出现呼吸道的过敏反应。 从 2005 年开始, 我每次到中国出差, 不管是在北京,西安, 上海还是杭州, 我总觉得呼吸道不舒服, 回到美国后, 要三个星期才能恢复正常。 我发现, 2005 年以后的中国, 像北京, 上海, 西安和杭州这样的大城市的空气质量很差。 这点已经经过科学和媒体的证实, 这些城市的污染指数较高。 从上面的个人亲身经历可以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 空气质量与呼吸道的过敏反应是正相关的。 因为呼吸道的过敏反应关系到人体健康, 所以, 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是有密切关联的。 鉴于此, 我们可以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 糟糕的空气质量对人们的健康是不利的, 尽管我们不能确定它对人们患癌是否有直接的关系。
个人分类: 健康养生|4454 次阅读|4 个评论
我的科研生涯和科研方向(二)
热度 1 chenfap 2010-7-18 06:15
我的科研生涯和科研方向(二) ( 求学、教学、科研的一些亲身经历44) 由于上述情况,我只能一个人对有挠引力理论先作些研究,打算待我所招收的硕士研究生学过广义相对论和微分几何的基本理论以及一些有挠引力理论的基本知识后,再让他们在准备硕士论文时,跟我一道进行有挠引力理论的研究。为了使这种设想能够顺利实现,我主观地把研究生的硕士论文课题限定在有挠无曲时空引力理论的范围之内。那时我是这样考虑的:研究既有挠又有曲的时空中的引力理论可能太复杂,只研究有挠无曲的时空中的引力理论可能简单一些,而且易与有曲无挠的时空中的广义相对论对比。而实际上,有挠无曲的时空中的引力理论的数学表式也不简单、仍很复杂,并且还不如既有挠又有曲的时空中的引力理论易于与广义相对论对比。这些是我在退休后钻研有挠引力理论得出的结论。在我的研究生写硕士论文时,由于我还没有较多地深入研究有挠引力理论,只凭主观考虑的要求是不适当的。这导致后来我所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共11名)一个个地离开了有挠引力理论,也导致后来我继续深入研究有挠引力理论时没有合作者;虽然这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但我作为导师,在指导研究生写硕士论文时要求不适当,给他们完成论文造成一些困难,并因而对有挠引力理论产生一些误解,我是有责任的。现在回想起来,感到很遗憾也很抱歉。我所培养的11名硕士研究生虽然都没有继续研究有挠引力理论,但他们在其它领域都做出了贡献,其中获得博士学位的有7人,出国留学的有6人,后来任教授或研究员的有7人;目前仍在从事广义相对论、宇宙学与天体物理研究的有3人,这3人都是国内著名大学和研究所的教授或研究员,都是博士生导师,他们的学术成就都超过了我。虽然我想带研究生从事有挠引力理论的研究的愿望没有实现,但我所培养的11名硕士研究生的成就也使我感到欣慰。 1992年退休后,我曾想继续招收硕士研究生(那时大连理工大学还未获得招收博士研究生的资格)并想继续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之前我曾申请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只是1.5万元/3年,平均一年5千元),都没有成功。因为已有规定,退休教师不能招收研究生,退休教师也不能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不仅如此,似乎还有防止退休教师干预在职教师的措施。曾听说在官场中要防止离退休干部干预在职干部,因为这往往会涉及权力和金钱,因之这是必要的;至于科学研究,退休教师与在职教师多接触、多交流对学术的看法,理应只有好处,谈不上干预,可是我经历的事情却与这个想法不同。在我退休之前,相对论教研室被取消,合并到理论物理教研室,从普物教研室随我分至相对论教研室的三位比我年轻的教师,其中2人已调去外单位,另一人也准备调去外单位(后未调),由于去外单位可提升为副教授,大家是自愿去的。就我的人事关系来看,实际上我在理论物理教研室起不了什么作用,没有可能去干预什么了。可是,我退休之后,有一次学校曾要求理论物理教研室讨论如何开展科研和培养研究生,我以为会邀请我去参加,但一直没有人来找过我,以后我也就知趣,彼此便不来往了。 在我退休之后, 1998年刘宏亚(周培源的博士生,后不幸因病早逝)回国,调来大连理工大学物理系。在桂元星教授、刘宏亚教授以及理论物理其它专业的教授们共同努力下,大连理工大学物理系获得了理论物理博士点和博士学位授予权,桂元星和刘宏亚都是引力理论方向的博士生导师。大连理工大学物理系在引力理论研究和研究生培养的工作可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代表是我,第二阶段的代表是桂元星。第一阶段只培养了硕士研究生,第二阶段主要培养了博士研究生;桂元星、刘宏亚的成就大过于我。学术发展的特点是有连贯性和继承性的,而我们这两阶段却几乎没有关连,我退休后,彼此没有接触和交流,我不知道他们在做什么,他们也不知道我在做什么。不知这是正常还是不正常?
个人分类: 未分类|4270 次阅读|1 个评论
我的科研生涯和科研方向(一)
chenfap 2010-7-16 09:13
我的科研生涯和科研方向(一) ( 求学、教学、科研的一些亲身经历43) 我从事过万有引力的研究,研究方向是有挠引力理论与引力场的能动张量。虽然在1979年之前我也间断地阅读过广义相对论的一些文献,并曾对物理学上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作过深入探讨,这有利于之后所进行的万有引力的研究。但确切地说,我的科研生涯是从1979年引力与相对论天体物理学会成立时同时看始的;因为从那以后,我才正式地从事科研工作。 1949年我大学毕业,之后主要从事大学工科物理基础课的教学工作;到1979年,教学生涯已达30年。我于1992年退休,在职时的科研生涯只有13年;退休后,虽然我也继续进行了科学研究,那只是发挥余热的个人行为,自然得不到帮助。由于起步晚,在职从事科研的时间不长,科研成果虽不能说没有,但拿得出手的成果的确很少,却留下了很多没有解决的学术问题。退休后,我就是针对这些问题继续进行研究的。没有想到,居然获得了一些成果,竟比在职时所获得的成果要多要大,而且还留有再接下去研究的空间。可是我已经年老力衰,已没有再接下去研究的可能了。很显然,我的这些经历属于个别特殊情况,对一般情况没有借鉴作用。但这也是我的亲身经历,故我还是把它写下来。 我选择有挠引力理论作为研究方向,经过大致是这样的:1978年在参加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与中山大学联合在广州举办的《引力理论与相对论天体物理讨论会》之前,我向老同学戴元本借了一份杨振宁在中科院所作关于规范场的学术报告的打印件;看过之后,虽然对很多内容看不懂,但感到很新颖。在广州的《引力理论与相对论天体物理讨论会》上,郭汉英作了一篇关于引力场规范理论的报告;听过后,得知引力场也是规范场,这很吸引我。但郭的报告是结合纤维丛来介绍引力场规范理论的,当时我不懂纤维丛,与纤维丛有关内容绝大部分听不懂,只感到研究引力场规范理论很难很难。后来我阅读了几篇研究引力规范场理论的原始文献,如 Utiyama、Kibble、Hehl、Hayashi等人的论文,Utiyama、Kibble是最早研究引力规范场理论的学者,Hehl为当时在引力规范场理论和有挠引力理论方面发表文章最多的学者,Hayashi首先研究有挠无曲时空的引力理论。这些文献不用纤维丛解释,才使我能够理解和掌握引力场规范理论。一般来说,引力场规范理论所对应的时空是有挠的;而广义相对论所对应的时空是无挠的。目前对引力理论的研究,大多数人仍在研究广义相对论,研究有挠引力理论的还很少。这使我想到,以有挠引力理论为研究方向。 当我选择有挠引力理论作为研究方向之后,极需在招收硕士研究生之前找几个研究同伙先进行一些研究,以便取得一些经验。从普物教研室随我分至相对论教研室的几位比我年轻的教师连广义相对论都没有学过,他们还没有条件进行研究工作。我曾希望,我聘请来帮我培养硕士研究生的桂元星老师(刘辽最早培养的两个硕士研究生之一)能同我一道研究有挠引力理论,但他表示对有挠引力理论缺乏兴趣,他打算继续研究黑洞理论和弯曲时空量子场论,我尊重了他的志向。后来他在热场理论等方面做出了成绩。(未完待续)
个人分类: 未分类|4114 次阅读|1 个评论
1967-1970年,我是如何开始自学广义相对论的
chenfap 2010-4-29 07:28
1967-1970年,我是如何开始自学广义相对论的 ( 求学、教学、科研的一些亲身经历35) 1967年,文革的一月红色风暴之后,全国陷入了更大的动乱之中,武斗开始代替四大并且不断升级;大工也于1967年5月19日发生了两派大型武斗。在武斗不断升级之时,大工很多学生都离校回家;教师中有条件去外地投亲者也都走了,留下的,除干家务外,无所事事。在这种情况下我便想到,利用这段无所事事的空闲来学点我所缺乏的物理理论,这时我的年龄刚过40岁。学习什么呢?当时曾想到过两门物理理论,一门是广义相对论,另一门是量子场论。那时,我对广义相对论可说是很不了解,而对量子场论还稍稍了解一点点,于是我便选择了广义相对论。当时的目的只是想对广义相对论获得一个初步了解,完全没有想到、也不敢想,在10多年之后,我竟以广义相对论作为自己的科研方向,招收了这个方向的硕士研究生,还在科研上取得了一些成果。 我自学广义相对论的过程很艰苦。这门理论很艰深难学,那时手头只有两本书:Landau的《场论》和福克的《空间、时间和引力的理论》。 那时大工图书馆关闭,无法找到更多参考书,只能反复啃这两本书。那时我没学过微分几何,对张量的变换及演算不理解,对度规、特别是对联络系数,在开始接触时竟不知说的是什么。因之,学习进度很慢,理解很差。直到几年之后,重新深入学习,才对广义相对论有所理解。 1967年12月-1970年6月,我对广义相对论的自学中断了很长一段时间。这是由于这段时间活动很多,毫无学习的条件:1967年12月大工两派武斗又将达到一个高潮,我和内子便携带两个年幼的儿女去南方几个武斗高潮已过的城市探亲访友,1968年4月才回到大连;1968年7月,大工两派开始大联合和开展校内的斗、批、改,教师须参加有关的各种活动;1969年1月-4月,大工全体教师参加了清理阶级队伍的运动;1969年6月,大工很多教师下了工厂,接受工人阶级再教育和实践理论联系实际,我也下到了大连机床厂,跟着两位开大刨床的工人师傅当学徒,直到10月回校;1969年11月-1970年3月我又被派去为学校水暖烧锅炉,做了5个月重体力劳动的烧锅炉工;1970年4月,为了让师生走五七道路去劳动锻炼,大工在大连市东北部庄河青堆子镇建立了一个农业基地,安排师生分批前去劳动,从4月至11月,我被派为第一批去劳动,大工物理教研室有20多位教师安排在第一批,成立了一个班,叫物理班。 我们在青堆子农业基地的劳动任务是把一片约1400多亩的荒海滩,改造成种植水稻的水田。首先修筑水渠,其次开荒灌水,然后插秧、田间管理以至收割稻谷,劳动强度很大。6月底,插秧完毕,劳动告一段落;基地领导便安排我们政治学习,休息的时间也多了一些。适逢此时,物理班得到一本《相对论问题讨论》文集,是中国科学院革命委员会编印的内部刊物。那时他们正在自然科学领域中,用毛泽东思想,开展革命大批判。他们认为,在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中,受资产阶级唯心主义世界观的影响很严重,必须进行批判。这引起了我的注意,而别人对此不感兴趣,看这本文集的人不多,我便把这本文集借来慢慢阅读;虽然其中所载文章的主要目的在于对世界观的批判,但多涉及到对相对论理论的一些基本慨念和基本规律的看法,促使我对它们深入思考;我并不同意他们的批判,但可借此机会钻研学术问题。那时思想改造和劳动锻炼摆在第一位,钻研学术是不允许的,既没有时间,也会受到批判;但以开展革命大批判为名,则可以搞点学术;我当时抓住和利用了这个机会。 几年之后我得知,有几位那时曾参加过科学院为批判相对论而成立的大批判组的成员通过大批判后,却对在学术上钻研广义相对论发生了兴趣;后来,他们在国内几位著名的研究过相对论的学者,如周培源、胡宁等人的支持下,共同促成了1978年10月在广州召开的《引力理论与相对论天体物理讨论会》,并促成《中国引力与相对论天体物理学会》(现改为中国物理学会的一个分会)于1979年11月间在苏州成立。我有幸参加了这两次盛会。《中国引力与相对论天体物理学会》的成立大大地促进了我国对相对论性引力理论与相对论天体物理学的研究与发展。我本人对相对论性引力理论的教学与研究也是由于《中国引力与相对论天体物理学会》成立后的形势所促成的,有关的经历待以后再谈。
个人分类: 未分类|2955 次阅读|0 个评论
高安育才小学( 求学、教学、科研的一些亲身经历2)
chenfap 2009-6-24 10:25
高安育才小学 ( 求学、教学、科研的一些亲身经历 2 ) 1935 年 2 月 父母要我 转学到高安育才小学,因该校只有秋季班,便跳班 读四年级下学期( 金川小学为春季入学,我只读完 三年级下学期)。当时为什 么要转学?现在我已记不起来了。最近查看《高安县志》,在 小学教育 一章中, 发现有一段记述: 1935 年推行保学制度,各保设立初等小学,联保(后改乡) 设立完全小学。(那时国民党政府实行保甲制度)。 金川小学原为县立小学, 1935 年后要改为由保来管,教学质量会有所下降,估计这就是父母要我转学 的原因。 育才小学是当时高安 著 名的完全小学,教学质量较好。我还记得当年育才 小学常在课外分年级进行常识测验比赛,内容包括历史、地理、自然科学知识。 比赛前老师印发一些补充材料,给学生阅读;比赛成绩与学业成绩无关,以减少 学生的心理压力。但这种比赛既可加深对课内所学知识的了解,又扩大了知识面。 我进入中学以后,虽然我主要的兴趣在于学好数、理、化,但对历史、地理等课 的学习也很关心,后来我的历史、地理知识也还算丰富,我想,育才小学的培养是 起了作用的。在育才小学,老师教算术时,常讲解并要求学生多做一些应用题,如 父子年龄、鸡兔同笼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在学过代数后是很容易的,而对小 学生来说则很困难;但它们可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和应用所学算术知识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 高安育才小学是一所私立小学,但不是贵族学校;学生家境既有富裕的也有贫 寒的。育才小学向学生收费,但数额不大;办学不以营利为目的而带有公益性质。 高安育才小学创办于 1921 年,其办学经费主要由校董捐助或募集。校董多为高安 富商或知名人士。 校长胡敦杰先生,大学肄业后,以从事小学教育为终身事业,曾 长期担任 育才小学 校长,为办好这个小学 付出了心血。胡校长是我家的亲戚,他的 母亲是我祖父的姐姐,我叫他表伯。抗战期间, 敦杰 表伯避难到赣南,不幸因病 逝世于异乡。抗战胜利后育才小学复校,为了继承胡校长的遗志,其夫人刘倩频 表伯母继任 校长。 高安县城以锦河相隔分为南城与北城。育才小学位于高安南城中部偏东,我 家位于高安南城最西头。我家距育才小学约三华里,走读路稍远,这也就是我初入 小学时选择 金川小学而未 选择育才小学的主要原因。育才小学可供路远学生膳宿, 父母与倩频表伯母商量后让我在校膳宿。倩频表伯母为照顾亲戚,让出他们家在校 内的住房两间供路远亲戚中来校学习的子弟住宿,可住六、七人,我住在该处。我 初入育才小学时,刚满 8 周岁,还欠缺独立生活的能力;多亏倩频表伯母的关怀、 督促和帮助,使我逐渐养成了在校膳宿,既获得独立生活的能力,又能适应集体生 活的要求。 我们虽是校长的亲戚,在生活上受到校长夫人的照顾,但在学业和遵守校规 的要求方面,与其他同学完全一样,毫无私情,该补考的补考,该留级的留级,犯 校规的都要受到处罚。我清楚记得我们同房学友 4 人因严重犯了校规而受体罚的事 情。同房学友 4 人都是校长的亲戚,年龄都是十岁上下,都还好玩;有一晚睡觉之 前,一人提出上街玩玩,大家便同去,并在小馆吃了晚点。回校时校门已关闭,叫 门惊动了老师,责备我们严重犯了校规。那时小学尚存在体罚。我们被鞭打屁股后, 还令罚跪 2 小时。受此重罚,以后我再也不敢犯校规。现在来看,我们犯了校规固 然不对,但体罚也不合适。可是,育才小学和胡校长不循私情,要求校规人人遵守 的原则是值得肯定的。 解放后, 1950 年高安育才小学与教会学校私立公进小学合并,改为公办;在 育才小学的原址建立了现在的筠阳一小。筠阳一小现为高安市的重点小学。
个人分类: 未分类|6321 次阅读|2 个评论
五岁进小学( 求学、教学、科研的一些亲身经历1)
chenfap 2009-6-19 07:52
五岁进小学 ( 求学、教学、科研的一些亲身经历 1 ) 我的故乡是江西高安县(现为县级市)。 1932 年 2 月,我刚满 5 周岁不久, 就进了高安金川初级小学读书。那时高安县的规定是,儿童 6 周岁入学,但计算 年龄不很严格,能算成虚 6 岁,也让入学。我出生于 1927 年 1 月,农历是在 丙寅年 12 月,过了春节,便是 1927 年 2 月,我的年龄就可算作虚 1 岁;到了 1932 年 2 月,便 是虚 6 岁。其实,在 1931 年,我满 4 周岁之后,父亲就教 我看图识字,听父亲说,我可日识数字,故估计在入学前已识字数百。那时父 亲是个商店职员,他小时异常聪明,但因家庭人口多,无钱供他求学,只读过小 学后便去当学徒。 1930 年代的小学学制是把小学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名为初小,学制 4 年; 第二阶段名为高小,学制 2 年。因之便有两类小学,第一类只办初小 4 年,名为初 级小学;全系公办,是义务教育性质。为什么义务教育只办到初小为止?可能是那 时文盲多,义务教育要求低的缘故吧。第二类小学都设有初小和高小,学制共 6 年, 名为完全小学。我家住在高安县城之内;那时在高安县城之内,设有 4 所初级小学, 金川小学是其中的一所;另有 3 所完全小学,其中一所公立,二所私立。我之所以 进金川小学,是因为这个学校离我家很近。 金川小学教些什么课程?我现在完全记不起来了。从 1988 年出版的《高安 县誌》看到一段记载:初小课程为国语、常识、算术、模范公民、劳作。那时 在金川小学学习的情况,我现在也完全记不起来了。只记得,那时每学期结束 时,学校都在墙壁上张榜公布考试成绩。成绩为前三名者,姓名之上画一红圈, 小学生戏之为带红帽子,成绩为最后一名者,姓名之下画一红钩,小学生戏 之为坐红交椅。成绩位于后面的几名学生,如果有几科不及格,就要留级; 坐红交椅者往往要留级。每学期我在成绩榜上的位置如何?也记不清楚了, 估计是没有带过红帽子,但也排名较前。 我在金川小学只念了三年,第四年转学到高安育才小学;关于转学之事,下 次再谈。由于相隔久远,我在金川小学三年的情况,能记得的已不多了。下面一 件事,记忆却较深刻。大概是在 1934 年, 金川小学原来的校长被捕,换了新校 长,说是原校长贪污但具体情况不清楚。有些年龄较大的同学在学生中串联援救, 说校长被冤枉;学生在校外集会,提出罢课,并组织同学去监狱探望,我也去过 一次。 当时高安有中共地下组织,地下党员常以小学教员身份为掩护;不知这位 校长是否中共党员?不知学生的串联是否受地下党的领导?自 1938 年因躲避 日寇入侵,我离开高安,以后就很少回高安,与 金川小学的同学完全失去了联系, 此事也就无从了解了。那时, 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曾以江西中、南部为根据地,进 行了五次反围剿。高安位于赣西北,除 1930 年夏秋之际,因进攻南昌,红军 到过高安县城外,以后没有来过。因之我在那时对红军了解不多。
个人分类: 未分类|3730 次阅读|2 个评论
我打算写点回忆,回忆我一生中求学、教学、科研的一些亲身经历
chenfap 2009-6-5 11:36
我打算写点回忆,回忆我一生中求学、教学、科研的一些亲身经历 我是江西人,出生于 1927 年 1 月,那时正当国共合作进行的反对军阀、统一民国的北伐战争取得胜利之时,又发生了蒋介石背叛革命,国共分裂的局面。我于 1932 年 2 月进小学一年级, 1937 年 6 月读完了六年级,小学毕业。这期间国内的政治形势是:日本侵略中国,接连发生九一八和一二八事变;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在江西中、南部进行了五次反围剿之后,长征,胜利到达了陕北根据地;张学良发动了西安事变促使蒋介石答应抗日,国共第二次合作。 1937 年 7 月 7 日爆发了卢沟桥事变,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日战争。 我于 1937 年 9 月进初中一年级, 1941 年 6 月读完了初中三年级,初中毕业。我念过三个初级中学,这是由于因躲避日寇,逃难,接连转学所致,还耽搁了一学年。我于 1941 年 9 月进高中一年级, 1944 年 6 月高中毕业。我中学求学的全部时间都处于抗日战争的艰苦时期。 我于 1944 年 10 月进大学一年级, 1949 年 6 月读完了大四,大学毕业。我念过三个大学,念了两次大一,这是由于想学物理专业并希望进一个有名的大学而两次转学所致。在我念大学期间,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接着蒋介石发动的内战,共产党称之为解放战争开始了;以进步大学生为主力的反内战(实为反国民党),要民主 的学生运动,在共产党领导下,在全国各大学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1949 年 4 月我在中央大学物理系念四年级时,南京解放了,不久中央大学改名为南京大学,之后我从南京大学毕业。 1949 年 9 月我由南京市新青团(现共青团)工委分配到南京市第五中学任物理、数学课教师兼班主任。 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宣告成立,标志着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取得了巨大胜利。 1950 年 7 月经我请求,组织同意,转到了大连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物理系任助教,开始两年担任学生辅导员,以后主要从事工科物理教学工作。从助教、讲师、副教授、升至教授,有着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文革之后, 1980 年左右开始从事科学研究,以广义相对论为研究方向,并培养硕士研究生。 1992 年在大连理工大学退休,退休后还继续研究了一段时间。由于起步太晚,在科研上虽有一些小心得小成就,没有做出什么成绩。我参加了解放后的历次政治运动,在建国初期,被认为是革命的依靠对象,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时期,曾逐渐沦为被改造的对象。 从以上所述的时代背景,可以看到,我的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处在历史大变动和社会大变动时期;这些大变动必定会影响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我的博文只打算谈历史大变动和社会大变动对我的 求学、教学、科研的一些 影响,因为我对这些方面的影响体会较多。历史大变动和社会大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其它方面的影响,历史学家的记述和文学家的描写大大胜过于我。我想写这份回忆的目的是: 1 ),对我的一生中 求学、教学、科研的经历,自己做个总结, 2 ),给我的后代留份历史资料,让他们了解我的经历和时代背景, 3 ),对有兴趣要了解 1930 年代 -1990 年代中国学校教育、学生求学、教师 教学和科研情况的读者提供一份 我亲身经历的资料。 这份回忆将分成一些专题来写作。此外我还打算继续写一些讨论 宇宙学和讨论物理学中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博文。 回忆的博文和 讨论 的博文大致间隔发表,合起来考虑,大约每隔五天发表一篇。
个人分类: 未分类|3224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5 05: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