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奢侈品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不浪费粮食,不买奢侈品
热度 12 chemicalbond 2012-4-22 07:00
梁博主一开博就呼吁大家要节约粮食。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709913do=blogid=562082 这个是需要的。我也时常看到餐馆里面很多饭桌上剩下大量的饭菜,不仅浪费,还污染环境。 在我们家我从来就是“垃圾桶”,剩饭剩菜我先吃,吃不完再请别人帮忙。 未来的社会倒不一定会缺少粮食,但是浪费很不好。从这个意义上说,它跟我反对奢侈品的消费是一致的理念 曾经在美国给一个亲戚代购了一条非常奢侈的丝巾,1000多美金,说是小孩的学校时尚给老师送礼,都送的是奢侈品。真是岂有此理。那种丝巾,就是有比尔(Bill)盖子(Gates)那么多钱,我也不会舍得买。 消费奢侈品,就是在浪费,因为它里面含有的劳动成本是非常高的,否则不可能那么贵啊。 我从来不稀罕名车。别人一谈车,我就晕了。很多品牌车我从来就没有听过,它们之间的价格和性能差别,我没有一点概念。看到我住的小区那么多“别摸我”,虽然偶尔感觉自己有点穷,但是别摸就别摸,谁稀罕? 我穿着也很普通,难怪有人嘲笑我这一回国就成乡下人进城了。那又怎么着,难道这也影响市容了吗? 我倒是觉得满大街的女士背着LV之类的奢侈品包包很影响市容。真的假的不管它,更重要的是为何女士们都那么没有品位。我很担心:她们怎么能嫁出去啊?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076 次阅读|18 个评论
富人存在的价值
yangfanman 2011-11-12 14:56
很多物品都经历了从奢侈品到一般用品的过程, 而在该物品从昂贵到便宜的过程中,富人的买单是重要的支撑。 因此富人存在的价值就是花钱呀! 有钱不花的富人不是好富人呀,至少你没为人类的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最近你看《大狗:富人的物种起源》,挺有意思,原来国外的富人也不比国内强多少。
个人分类: 记录社会|3230 次阅读|0 个评论
妙解“府”和“腐”
热度 2 daodezhenjing 2011-10-16 22:41
   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知其象就会明其理。让我们从“府”和“腐”的字面来看看他们内在的联系。   “府”和“腐”区别只在下面一个肉字。我们先来看看肉字。肉字有三种解释,第一种是 奢侈品,在古代能消费起肉的都是富人,穷人一年不见肉星。第二种是和鱼合用作为一个词,如鱼肉百姓,鱼肉人民。第三种是肉欲,就是性。    府,是政府的府,官府的府。是权力行使的地方,是作出决策、作出部署的地方。而腐,则是腐烂、腐败之意。凡是腐的东西一般都是对人有危害的东西,将要抛弃的东西。两者表面看起来天地之别,可实际上只有一线之间。只要 在府下弄点肉,就成了腐。就象现在的很多政府官员,追求物质享受,贪污受贿,这个“府”字就成了“腐”字。再者,用权力欺压百姓,蔑视法律,视人民的生命为草芥,这个“府”字也可以成为“腐”,三者,沉迷酒色,包二奶,娶小老婆,这个“府”字同样可以成为“腐”。   中国的文化实在是妙不可言,看似简单的字,却包含着深意,充满着辩证的思维,如果我们把它丢了,那就是国人的耻辱。
个人分类: 杂文|152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王克斌:疯狂的新富
Helmholtz 2011-10-16 16:04
疯狂的新富 王克斌 近几年来,随着西方经济的江河日下,中国的豪富们如日中天、鹤立鸡群,在欧美的贵族商店疯狂地采购,几乎占了英国奢侈品销售的三分之一。让美国的中产阶级望尘莫及,也让西方富豪世家们刮目相待。比起美国西部电影中的那些束着长辫子、身材矮小的苦力来,这些购物者像办奥运和搞世博一样,同属于炎黄子孙的骄傲和鼓舞,让富人飞!至少,有那么一部分中国人先狂起来了,给萧瑟的MACY商场带来了盎然 的春意。见到那么多的同胞们大大方方地来美国旅游、买房、购物,我为他们由衷地高兴。然而在高兴之余,也想冷静地思考。 几千年来,奢侈在中国是皇家贵族的专利(除了道光),而大部分老百姓、甚至地富、资本家,也都以勤俭节约为荣,以铺张浪费为耻。有个老财主快咽气了,但合不上眼,用手指着什么东西。众人惑然不晓,还是小姨太善解人意,说,把油灯捻小一点。于是,老财主死而瞑目。这些有钱人之所以省吃俭用,因为他们的财富是靠几代人的辛辛苦苦的努力和节俭才积累起来的。勤俭成了祖传的美德。对比这些老财主,改革开放中涌现的富户常常是一夜暴富,转眼富家翁。电视剧里常说的掘第一桶金就反映了这个事实。掘只是瞬间的一个动作,由此带来的竟是一桶黄金。用桶来量的黄金怕是至少有10公斤重,按1500美元一盎司算,要折合为48万美元以上,是美国中等年收入的10倍。何况,接下来,一锹一锹地掘下去,不一会儿,金子就会堆积成山。暴富改变了人们寻常的哲理和消费观念,钱来得这么快、这么易,不去纸醉金迷潇洒一回才是傻子,暴富是购物狂的先决条件和起因。何况,那些生下来就在蜜糖里泡大的富二代们,连掘得动作都不需要,生来就是开宝马和法拉利的材料,让大多数国民的后代妄自菲薄,甘拜下风。他们的消费观比富一代们还要放纵骄奢。穷人的孩子在出生后没有资格站到起跑线上,失去了希望;而官二代、富二代和名二代们一落生,就伴随着国旗与国歌,被父母抱到领奖台上,成了中国的希望。结果是,穷人的孩子不再努力,因为奖牌已经被人摘去;富人的孩子也不再努力,再努力也达不到现在的富有。 因为是暴富,在财富获取的过程中技术含量不多,不象波音和可口可乐公司,要靠制造和卖出一架一架的飞机和一瓶一瓶的饮料才能获得利润。由于这个原因,这些暴富们没有开办实业、投资再生产的经验与能力,最多也只会投机倒把,囤积居奇,哄抬物价,掘田赌玉,从百姓牙缝里去挤钱。加之股市低迷,银行低息,通货膨胀,今天的一万元,十年后就不到五千了。有钱不用,它就要变成废纸,多么可惜。这种担忧使得暴富者一掷万金,购物为乐。中国本是个公有制的国家,曾经斗过地主,打倒过资本家。谁敢保证共产党不会改弦更张,重操旧业,再搞一次土地革命。这些有钱人说不定就要变成专政的对象,扫地出门。政治形势的忧虑也使得这些暴富者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与其将来把钱分给贫、下中农和无产者,还不如我TM都花了,落得一副好下水。还有个原因在于过高的关税,使得某些高档进口商品在国内价格偏高,不少人为了钻这个空子,借外出机会, 横扫英、美的货架。(如果仅仅是因为这个原因,购物者还未必是巨富,至少他们还在乎这点差价。)中国应当适当压低关税,使国人尽量在国内消费。当然,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国内开发出同类商品, 从而减少钱财外流。 报纸和电视的宣传也促动了高消费,把名牌、高档当成衡量身价的重要标志,再加上影视明星佩戴讲究,搔首弄姿,误导了一部分年轻人东施效颦,趋之若鹜。改革开放初期,人民日报就吹捧过农民不买便宜领带,以此证明大好形势。 其实农民系个领带干起活来,反倒不大利落。中国人在单位里和社会上距离较近,易于相互攀比,即使财源不盛,也不甘示弱。张家买了汽车,李家砸锅卖铁也得弄上一辆 。一部分人的高消费代表不了国家的整体繁荣与昌盛,舆论界应当抑制这种宣传活动。象我这么个 工薪阶层的打工仔,因为在电视剧里看到了太多的XO,居然也动了心思,赖蛤蟆想吃天鹅肉,咬着牙花了170块美元买了瓶人头马。到了儿也没觉着比二锅头好到哪儿去,只是心理上有了个安慰,这辈子没白活。让电视剧主宰自己的消费,说起来还真有点荒谬可笑。 在西方,富人有回报社会、馈赠社会的光荣传统。他们用自己创造和积累的财富办大学,图书馆,博物馆,实验室,造福人类和国民。 比如范德比尔、康奈基-梅龙和斯坦福大学都是大亨们斥资开办的,为美国的教育事业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政府也调整税收,鼓励人们捐赠给慈善事业。孔二老爷教给中国人的传统是把钱留给子孙族裔,续香火,代代薪传,无后为大。对比西人的慷慨与博爱,我们未免显得自私狭隘。其实,美国出手大方的捐赠者不光是富人。有个黑人老太太一生节俭,攒了20万美元,在她老的时候,奉献给困难的学生,帮他们获得受教育的机会。 资本主义国家里有不少《论语》上没提到过的好品德,值得我们这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度去认真学习。但愿富二代、官三代们从常春藤院校完成学业后,能把西方的这些好的传统带回中国。 如果那些暴富者能修炼成西海观世音的菩萨心肠,找个赠与社会、积德行善的机会,大概也就不会那末洋洋洒洒昏昏噩噩地把钱抛撒在原本不大需要的地方了。 西方和日本在富有的同时,都拼出了不少驰名世界的商标品牌,如波音,惠普,丰田,西门子,飞利浦,奔驰,索尼,乃康,欧米伽,沃尔沃,罗来克斯,西铁城,等等,这些响当当的公司和品牌成了国家经济的支柱与命脉。尤其是日本,从60年代到80年代,一下子在汽车、电子、手表、相机等工业涌现出了那末多的株式会社,甚至敢同根深叶茂的美、德等老牌工业国争妍斗艳。 遗憾的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出现不少合资、外资与私企,名气较大的还只有海尔、奇瑞、全聚德, 剑南春,五粮液,和茅台 等区区可数的几家。象东芝、松下、本田、日产,坎南,精工舍,卡西欧等等一些出类拔萃、享誉全球的商号,在中国还寥寥无几。 对比之下,再看看我们的富豪的潇洒与阔绰,真有点像过眼烟云,缺乏底气。把从对土地的占有,对生产资料的垄断和对劳动力刻薄剥削赚来的钱财,恣意地挥霍享受,不去开发实业,回报社会,于国于私都不是一个好的兆头。再加上大部分国人还处于贫困线附近,一小部分人的富有一下子超过了西方的同类,而大部分同胞却还陷于水深火热。 暴富的奢侈势必拉大贫富心理差距,引起大多数人的不满,乃至对国家失去信心,对于建立胡总苦心经营的和谐社会和为了两会压倒一切的稳定确是个不利因素。国家应当改变政策,诱导这些豪富,投资建厂,开办实业,创出品牌,让外国人来买中国的东西,让财富发挥更大的作用,让多数人能够在大树底下乘点凉,得到点恩惠,而不仅仅变成一小部分人的张狂与浪费。美国有不少乐透奖卷的获得者,因为钱来得快,而去得也快,因为他们对财富只会享用,而不会支配,最后落得个穷极潦倒,南柯一梦。前车之鉴,不可不借。恣意挥霍者只表明对财富的拥有,学会支配和运作才能成为财富的主人。 在儒家学说的熏陶感染下,中国历史上素有为富不仁,鱼肉乡里之说。经过共产党多年的精心宣传教育后,富人留下的名声更不看好,不外乎刘文彩,黄世仁,南霸天之流。如果新富新贵们,不能洁身自爱,不能约束子女,社会上必将出现一批李双江将军的儿子,及京城四少,仗着家里有几个臭钱,横行霸道,为非作歹,迟早会激起广大穷人的义愤,造成社会的动荡与不安。那时节,共产党为了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也只好忍痛割爱,大义灭亲,重新祭起毛泽东阶级斗争的神器,富人的日子又要一落千丈,不大好过了。或许这就是那些明星大腕们揣着美国和加拿大的护照,在中国踏踏实实、 大把大把地挣走银子的内在原因。只顾眼下时光,而不思脑后之事,此乃聪明之外道者也。
个人分类: 社会热点|3798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医是我们的信仰吗?
热度 1 windlight 2011-8-7 07:07
赵凤光 天朝很多人没有宗教信仰,但又不能没有信仰,否则连活着为了什么都不能给自己一个满意的答案,所以一些最基本的原始的拜物教很流行,奢侈品,烟酒,美食,多余的房产等等,每日辛苦劳作去换来同样的东西,又不能满足自己多方面的平衡发展。而传宗接代,健康生活,也是很多人的信仰,这个意义上,中医就是国人的一个朴素的信仰体系。只是这个体系于国于民还是值得鼓励。
个人分类: 思辨|35 次阅读|1 个评论
奢侈品LV南京开业!!!
热度 5 jsnjjlj 2011-6-16 16:09
奢侈品LV南京开业!!!
中国的有钱人真多 图片来自网络
2520 次阅读|10 个评论
[转载]著名奢侈品 大开眼界
热度 1 xupeiyang 2011-6-1 17:03
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1-06/01/c_121481582_5.htm
个人分类: 珍宝收藏|1478 次阅读|1 个评论
准备开张了
wf88 2011-5-27 11:06
准备开张了
快2年了,当初选择要得到人生最重要的一件奢侈品,为此放弃了很多,之后体验了各种痛苦,而唯一欣慰的是宝贝一切都好,只期盼宝贝快点成长。
1940 次阅读|0 个评论
高校老师基本上买不起奢侈品
热度 3 Bobby 2011-4-21 20:02
新闻讲 4 月 21 日 海南离岛免税购物政策试行,三亚免税店场面火爆,接待顾客人数约 15000 人,成交 5919 宗。 离岛免税试行首日交易 5919 笔 多品牌已限流入铺 http://www.hq.xinhuanet.com/news/2011-04/21/content_22586705.htm “ 免税 ” 如 “ 免费 ” 媒体惊呼:太疯狂啦! http://www.hinews.cn/news/system/2011/04/21/012358936.shtml 笔者小范围调查了一下周围的教师,她们都说不会去买奢侈品。 Dior 、香奈儿、雅诗兰黛、等国际著名品牌她们想都不敢想,不少人用“大宝天天见”之类的化妆品。当然,还有连“天天见”之类都不用的,没那个习惯。我说,在这黑山沟里,你用什么都白扯,一天见不到几个象样的男人,用了也白用。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031 次阅读|9 个评论
二奶也是生产力,腐败也是GDP
热度 5 sheep021 2011-2-20 16:11
广东茂名落马副市长被曝购数十套房产 放高利贷 外媒称中国3成奢侈品被二奶消费 催生官员腐败 据调查,男人养一名“二奶”平均需要付出5万元人民币。“二奶”不仅是女友,更是需要养的,她是男人展现权利和影响力以及敛财的结果。 评: “二奶”不一定是女人,似乎也有男“二奶”。 管他男奶女奶,能挣钱就是好奶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51 次阅读|7 个评论
奢侈品消费,您的经历和看法如何?
热度 1 jxhe 2011-2-18 16:55
明天 MBA 《营销管理》新学期第一次课正式开讲。我将重点穿插讨论钻石营销案例。 新查的资料表明: 世界奢侈品协会发布报告显示,截至 2011 年 1 月,中国奢侈品消费总额达 86 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 25% ,已经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国。 中国经济信息网发布的 2010 前三季度商业行业分析报告显示,中国珠宝首饰年消费额超过 300 亿美元,消费能力居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和日本。难怪主持界名人 杨澜也携手席琳 - 迪翁进军钻石市场,共创新品牌LAN。参看: LAN澜珠宝品牌广告.flv 中国每年婚庆消费高达 2500 亿元,婚庆消费占珠宝消费总额的 76% 左右。即使婚庆消费中 5% 用于购买首饰,总额也相当可观。 受益于我国婚庆市场对钻饰的消费需求持续增长,目前我国首饰用成品钻石进口额已超过日本,仅次于美国,成为全球第二大钻石消费市场。 营销学领域关于奢侈品消费的研究近年已成为一个热点。研究者纷纷寻找这样的答案:解释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老百姓为何如此热衷于奢侈品的购买和拥有。比较集中的解释是,中国文化是社会取向,因爱面子而促发炫耀性消费。奢侈品能满足此需求。 去年我接受《生活周刊》记者采访,主要谈了一个观点,奢侈品消费有不同的阶段和层次。参见“激辩奢侈品消费 究竟是奢痴,还是奢耻” http://www.why.com.cn/epublish/node32682/node32684/userobject7ai211279.html
4333 次阅读|0 个评论
怀旧是件奢侈品
ywang69 2010-12-4 11:57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怀旧也许是一件奢侈品,有人不愿,有人不敢,有人逃避。 小文来成都开会,把成都的同学召集起来,加上大学时代的班主任罗老师,唐老师,大家济济一堂很是热闹。 酒过三巡后,小文掏出手机,不断联系大学时代的老同学,一个个交替说话,大家拼命回忆大学时代的逸闻趣事。最后一个电话打到法国,联系上小金同学(小文前妻)。 大家公认的是:小文是一个怀旧的人。每每有同学到海南或者出差到某地,酒微微有点醉意的时候就是小文打电话的开始,中国移动应该给他一个特别贡献奖。 那天打往法国的国际长途一直让在座的每位同学和老师都和昔日的才女,如今的法籍华人说说话之后才挂断,大概有一个小时左右,因为那天有十几位在座。 人为什么会怀旧呢? 一个人如果他这一生没有可回忆的东西,那他这辈子不能算是很成功的。因为每一个人都会有一些事情不能忘怀的,这是绝对的~!所以我们都会怀旧。名人怀旧是商业利益驱动,例如布什、克林顿出自传。 有人说怀旧是因为现在的生活状况不如意,其实不然,小文同学现在很春风得意,拿的是让我们艳羡的丰厚年薪啊。 就算对生活很满意的人也会怀旧,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渐渐增长,人和事都发生了很大的变迁,有些东西也许已经一辈子都无法再拥有了,失去的东西我们往往更珍惜,这是一种很美好的情绪,在我眼中小文真的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怀旧起来,有人说这是你老了。   或许是经历多了,累了,烦了,或什么都不是,纯美而忧郁的过去,隔着一层透明的簿纱,在心底招摇。可惜回到原来的校园,发现物是人非景象大变,过去的宿舍楼和教学楼基本已经推倒重建。怀旧的情绪,似乎很微妙,似乎连自己也说不清楚,一些人,一些事,一些场景,让人怀念不已,在记忆里成为永恒!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怀旧也许是一件奢侈品,有人不愿,有人不敢,有人逃避。
个人分类: 我有话说|355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25件奢侈品 你有多少?
wchao612 2010-9-29 00:43
有幸在一个朋友的空间看到了这篇文章,心里面有那么一点触动。 本来以为,他所说的奢侈品可能是香水,珠宝,名牌服装,手表 看了之后才明白,原来我太肤浅了,但我也庆幸,这25件奢侈品,我并不是一无所有 其实。。。这些奢侈品好多就在自己的身边,只是已经习惯了他们的存在,而变得理所当然了。。。。。。 《蜗居》里面,宋思明说:可以用钱解决的问题,也就不是问题了 确实如此,但是人的一生中,最奢侈的东西并不是拥有很多的财富就能同时拥有的 相反,懂得去欣赏、去发现生命中真正能让我们有发自内心喜悦的奢侈品才是最重要的 下面是一生人可以拥有的25件奢侈品,你拥有了多少? 1 能背着包包走天下的健康 2 舒心的工作 3 起风的天总有人提醒你加衣 4 睡着的时候总有人为你盖被 5 穿上便宜T恤也很PP的健康身材 6 写得一手好字 7 想旅行时,总有谈得来的朋友愿意请假陪伴 8 每天都能踏实地睡个好觉 9 会欣赏美丽的心和能欣赏美丽的心情 10 每时每刻都过得有意义和幸福 11 一个教会你爱和被爱的人 12 你为之甘心付出的宝宝 13 心中永远的自由 14 带给他人向上的精神特质 15 学会放弃 16 学会承受 17 接受并珍惜生活赐予你的一切 18 亲自播种,收获 19 珍藏一件凝聚情感的物品 20 寻找失落的童心 21 心境开阔 22 信守一个诺言 23 尝尽美食 24 偶尔使个小小坏 25 把你所能想到的一件浪漫的事变为现实
个人分类: 好文分享|1464 次阅读|0 个评论
诚实在我们这里是奢侈品!
丁dot 2009-6-5 12:45
北京这两天暴热,阳光是相当明媚,昨天下午偶尔听到雷神的干嚎,却不见雨滴的降临,今日继续高温。 昨天晚上看了一段视频,是自诩傻逼老愤青的前新东方老师,牛博网创始人,现老罗英语培训校长的罗永浩在吉林大学和大连理工大学的演讲,相当暴汗。前后两个学校的演讲都超过150分钟,这老兄硬是直挺着不停地从他苦难童年开始,到高二退学,后进行一系列没有成果的经济活动,再到因为快速致富而去了新东方,进而苦练若干时间,皮糙肉厚之余到了新东方忽悠至一线讲师,再从新东方退出自己创办牛博与老罗培训学校的经历。 老罗的视频很过瘾,在这两场演讲过程中,这老兄始终是短袖套T恤,很是随性,字里行间又妙语连珠,偶尔夹带粗口,引得台下的年轻学子掌声不断,自己在看这段视频中,也是忍俊不禁。其中印象最深的是他讲他中学写作文的一个事情,后来被老师修理的过程,这老兄就是在不停找茬和被修理过程中被我们的教育洗礼了九年之后,毅然退学。 想想自己小时候写作文,其实以老罗的划分,我不是一个诚实的人,在没有风的情况下,五星红旗依然能够飘扬,是的,如果不这么写,我估计也要被修理。他那时候老师打学生中女老师是比较斯文,顾及风度的,虽然时候这个老师能让上高一的孩子打三年级的学生。但是我小时候,女老师打人是比较强悍的,我这么斯文不找茬的人曾经就被老师狠很地有竹条和书修理过。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小学语文课上有什么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段落大意是什么这样的问题会拿来问我们,刚好我借了一本书,是比我高年级一个孩子用过的,又恰好他在那本书上记录了当时他们上课时候关于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的标准答案,老师提问我,我自然受这些白纸黑字的诱惑,觉得那些答案真的很标准,简直是完美,就照着答案对老师说啊,后果可以想象了,老师觉得我偷看参考书(如果没有记错,小学老师的用书除了教材,还有参考书,参考书就有类似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之类的标准答案)。我说,没有看。老师出离愤怒的眼睛(那会那个老师还相当相当年轻,尚未婚配)盯着我,然后说,伸出右手,我不从,咣!一本书就从我的左脸带着星星流星一般从我右眼前划过。伸出右手,怯怯懦懦地把右手从裤子口袋伸出,后果就不用说了,反正是有的指头肿了,很久都不能好好握铅笔写字。此后每当我看到那种黄的发亮的竹条,我就有一种想把它丢在火炉里焚烧的欲望。挨打了回家还不能说,因为我们是被父母交给了学校,老师是经过父母授权不好好听话,就使劲打才行使其合法权力的,目的就是一个:为了我好,让我好好听话! 在读高二时候,也曾很愤青地就买了一双假鞋而发泄自己对社会某些瞎子都能摸到的事实写了一篇作文,结果是被班主任好好教育了一番,说这个作文很好,但是,你以后参加高考,不能这样写,否则会对你的分数不利。我又一次妥协了,从良了,同时在分科的时候选择了理科。不再那么以为很牛的看这不顺,看那不爽,这和青春期荷尔蒙超强分泌也有关系,青春那么躁动,总觉得自己无所不能,总觉得自己可以怎么怎么样,但是,就这样本来比较清澈的眼睛也被不能这样,不能那样的教育搞的浑浊不堪,纵然知道这种感受是相当痛苦的。好在最后读了理工科,没有了被删节的历史要读,没有了作文要写,有的就是高数,线代,概率论,物理,三电及此后的电力系统分析、热机动力等等,为数不多的青春卫生纸也在一天天的习题,试验和考试中用的差不多了,头疼的是需要背马哲,中革史等等,而且都要参加有标准答案的标准考试。剩下的时间就是应付英语考试了,其实我现在也依然有点困惑的是当年学的什么螺旋式上升,迂回式前进和我搞研究到底有什么关系,难道是我读的不够透彻还是读的不够全面?我宁愿选择后者!。 在学校的时光一样,保持诚实是很难很难的,虽然我父母教育我要做一个诚实的人,但是,我在写作文却欺骗自己,明明没有阳光灿烂,我还要写阳光不仅灿烂,而且明媚,甚至温暖。唯一做到诚实的就是待人真诚的同时考试不作弊,这也是我的一个底线。因此,大学下来,到后来读研、读博不曾作弊,包括读博期间因为paper的压力,也不敢枉自造些数据凑数或者干一稿多投的事情。在我身边有这样的人,造假成为一种习惯了,因为大家都在造,反而我还成了特里独行的做法了。不造假的后果就是每个数据,每个程序,每个结论,每个试验你都必须老老实实一个一个弄,很是辛苦啊,如同步行上楼,很是辛苦,造假的呢?不说直升机吧,至少是电梯吧,如果电梯不坏,他们远比你快的多。由此而来,诚实为什么要说是奢侈品?只因为代价太过昂贵。 很欣赏老罗的再试试,对老罗的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也表示接受,是的,无论成败与否,事情是做出来的,不是解释出来的。 途加依然没有回来,我还是继续自己的前行吧,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打车去吧,走累的时候可以看看不同版本内容一样的励志演讲,励志小说,励志故事,算是一剂鸡血给自己来一下,让自己哆嗦一下,自己骗骗自己然后继续前行,也许这对修理懒惰还真有效果! CCTV主播罗京先生走了,20年前的昨天我第一次在别人家的电视上见到他,在此表示对他的缅怀,希望他走好!
个人分类: 唾面|3804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2: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