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透支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高原科考-艰辛建站
热度 2 xuxfyuwp 2019-8-11 23:31
8 月 8 日安顿在了申扎县城,这里海拔 4600 多米。初到这样的高度,对休息是个考验,夜里不易睡踏实。沿途的景观给人留下了美好的第一印象,远处可以看到巍峨的雪山,路边有大片绿色湿地,草滩中一汪汪积水与夕阳辉映,悠哉的牛羊,欢快的水鸟,构成和谐的生态。第二天一早沿着湿地边的小路散步,拍到了四只未曾见过的鹤鸟,后来听当地人介绍,是被列为一类保护动物的黑颈鹤,很珍贵。 相信在这次高原科考中, 8 月 9 日是值得留下一笔的,完成了在位于申扎的甲岗冰川脚下海拔 5400 米处建自动观测站的艰辛任务,承担此项任务的是队中包括 3 名女生在内的六位勇士组成的小分队。 按任务分工,多数人要留在县城与县政府和几个部门领导座谈,探讨与申扎经济社会、气候生态相关的的一些问题,属于我们这次考察的重要内容。座谈会很顺利,在许多问题上形成共识,如低碳发展、清洁能源、旅游经济、气候综合监测等,并建立了进一步联系沟通方式,以推进一些构想的落实。 会议结束后,又安排了其他考察活动,但大家的心思始终被前方建站的进程牵挂着。有了一天前的经历后,多少有些后怕,担心天公再不作美,那就惨了。一直通过微信与前方保持着联系,了解小分队的大致情况。他们 9 点半启程,计划 3 小时左右到达建站地点,即冰川脚下。大约中午 1 点 10 分左右,收到到达现场的信息,多少超出了一点计划,但还算正常。休息、准备了一会后,大约两点多一点,又收到开始建站的信息。 此时我们大部队(也没几个人)开始向山脚下云集,说是山脚下,也 4800 米了。一个小时后, 3 点 15 分,微信群里显示“建站完毕,准备下山”,消息传来,既令人振奋,又让人担心,毕竟他们已经筋疲力尽了,下山也非易事。大家不约而同开始向山上移动,希望去迎一迎他们,能在高一些的地方与返程将士们会合,也很想能帮他们一把。 到达冰川脚下需要翻越三个高坡,也就是由山脚下的 4800 米到达 5400 米。我们经过一番努力后,到达了第一高坡,接近 5200 米的高度。在我们喘息的时候,看到了远方对面山上有人影晃动,显然是我们的人,此时不会再有别人在此处出没了。 望着他们迈着几乎蹭着地皮的脚步缓慢向山下移动,显然是在经历着极限的考验。当最终我们会合时,疲惫的将士们真有些坚持不住了,坐在石头上喘着气,给我们慢慢诉说山上的情景。 我们只期盼他们能顺利归来,很难体会到他们经历的艰辛,毕竟没有亲身体验。当听到在山上因产生某些状况有“崩溃”、“绝望”的心情时,也试图想象当时会是怎样的情景,皑皑冰雪下,凄凄风雨中,缺氧、头疼、无力、寒冷,相互鼓励,彼此加油,几个执着的男女青年为了探索大自然的奥秘,不惜透支自己的体能,在坚持、在付出,在经受着磨练。 自动站建在了冰川脚下,多数人只能从照片上看到,北京也收到了观测传回的信息。真心向队中参与此次建站的勇士们表示敬意,有这样的精神、毅力和能力,他们的未来肯定是要有所作为、有所成就的。
个人分类: 文章|6432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21: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