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古建筑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南春华堂
Mech 2020-7-1 22:53
光启公园去过无数次,光启纪念馆也去过几次。最近才注意到,纪念馆居然是古建筑,南春华堂, 2003 年由梅陇乡梅陇镇东 ( 现在的华东理工大学附近 ) 移来。 南春华堂建于 1505 年 ( 弘治十八年 ) ,为张姓高官退休后所居住,原名裕德堂。清末民初,家道败落,将裕德堂房产变卖。裕德堂的北面有春华堂,因此被称为南春华堂。 南春华堂原屋三进,头进大门左右各有屋两间,门前石狮四头,并建仪门、石鼓。二、三进有厢屋相连,各有七间房屋,二进有大厅裕德堂。今存仪门、堂,及堂西屋两间、东一间。堂门窗无存。跨海、托梁雕镂精细。 进入头进的大门,内有仪门,两侧现在为碑廊。 该堂为上海现存较精致的明代建筑。门外存一双抱柱石鼓,仪门上有砖刻。内额篆书“视履考祥”,外额行楷“克洽雍熙”。据说《易经·履卦》云,“视履考祥,其旋元吉”。但我看的《周易》并没有“履卦”。不管怎样,意思还是清楚,看过去的足迹推测吉凶。“克洽雍熙”出处不详,“洽雍熙”常见,就是妥当和谐繁荣的样子,“克”应该引申为胜任实现吧! 厅前的天井两旁为东西厢房,现在有徐光启的生平介绍。 二进为七开间的裕德堂正厅, 厅堂以明式家具布置,按照徐光启旧居摆设陈列,古意盎然。正厅中央高悬一块牌匾,上书“后乐堂”三字,得自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两边的抱柱联 虔信天学泛爱众人富国利民树贤范 深研博物躬行农政学贯中西创伟功 语义直白浅显, 由著名书法家戚叔玉在徐光启逝世 350 周年时撰写。 参观完里面的展厅,返回进来的大门。门外有一照壁,有碑刻徐光启传。 曾拍过照片,效果特别不理想,没有贴。这次贴出的是新手机拍摄。按体例,标题还应该有“重游新拍”四个字。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3092 次阅读|0 个评论
以古建筑屋顶为切入点看懂哈尔滨工程大学(HEU)建筑群
热度 1 anlitong 2017-11-5 16:22
我国古建筑常见的屋顶构造方式有五种,即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和攒尖顶,屋檐则有单层、双层和多层之分。屋顶样式并非一开始就确定下来,出现的顺序据考证推断依次为庑殿顶、悬山顶和歇山顶,至于硬山顶,则在最后才出现。屋檐也是同样的道理,单层檐先出现,双层、多层出现时间则较晚。 本文将结合哈尔滨工程大学建筑群的例子,简单介绍一下常见的几种屋顶和屋檐,并根据这些介绍,重新解读一下哈工程建筑群的各个建筑。 一、悬山顶 悬山顶,即悬山式屋顶,宋朝时称“ 不厦两头造 ”,清朝称“ 悬山 ”、“ 挑山 ”,又名“ 出山 ”。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种屋顶样式,也传到日本、朝鲜半岛和越南,日语称 切妻造 (きりづまづくり)。 在古代,悬山顶等级上低于庑殿顶和歇山顶,仅高于硬山顶,是两面坡顶的一种,只用于民间建筑,是东亚一般建筑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 悬山顶一般有一正脊和四垂脊,也有无正脊的卷棚悬山顶,山墙的山尖部分可做出不同的装饰。其特点是屋檐悬伸在山墙以外(又称为挑山或出山)以支托悬挑于外的屋面部分。也就是说悬山建筑不仅有前后檐,而且两端还有与前后檐尺寸相同的檐。于是其两山部分便处于悬空状态,因此得名。 悬山顶多用于民间建筑和次要地位的建筑如神橱、神库、配殿等,而较重要的建筑一般不会采用此顶。 哈工程校园内没有典型的悬山顶建筑,但是主楼门前的牌楼上的屋檐可以看做是 卷棚悬山顶 的一种。 哈工程主楼门前牌楼上的卷棚悬山顶 再配一张哈工程建筑群内的文庙中比较标准的悬山顶。 哈尔滨文庙 金声门 为卷棚悬山顶 二、硬山顶 硬山顶,即硬山式屋顶,是汉族传统建筑设计双坡屋顶形式之一。房屋的两侧山墙同屋面齐平或略高出屋面。 屋面以中间横向正脊为界分前后两面坡,左右两面山墙或与屋面平齐,或高出屋面。高出的山墙称风火山墙,其主要作用是防止火灾发生时,火势顺房蔓延。然而从外形看也颇具风格。常用于中国汉族民间居住建筑中。 硬山顶建筑等级最低,低于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根据清朝规定,六品以下官吏及平民住宅的正堂只能用悬山顶或硬山顶。而宫墙中两庑殿房也多有硬山顶。 硬山顶是两坡出水的五脊二坡式,属于双面坡的一种。特点是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形成两面屋坡。左右侧面垒砌山墙,多用砖石,高出屋顶。屋顶的檩木不外悬出山墙。屋面夹于两边山墙之间。和悬山顶不同,硬山顶最大的特点就是其两侧山墙把檩头全部包封住,由于其屋檐不出山墙,故名硬山。从外形看,硬山顶屋面双坡,两侧山墙同屋面齐平,或略高于屋面。 硬山顶出现较晚,在宋朝的《营造法式》中未见记载。可能随着明、清时期广泛使用砖石构建房屋,硬山顶才得以大量采用。和悬山顶相比,硬山顶有利于防风火,而悬山顶有利于防雨,因此北方民居多硬山,南方则多用悬山。 哈工程同样没有典型的硬山顶建筑,大学生美食广场(大美)入口处的屋檐和大学生美食城(小美)房顶上的装饰勉强可以算作是硬山顶的元素。 大学生美食广场(大美)入口处的硬山顶元素 大学生美食城(小美)房顶上的硬山顶元素 同样也是配一张哈尔滨文庙内比较标准的硬山顶。 哈尔滨文庙 耳房 硬山顶建筑 三、歇山顶 歇山顶,即歇山式屋顶,宋朝称九脊殿、曹殿或厦两头造,清朝改今称,又名九脊顶。为古代中国建筑屋顶样式之一,在规格上仅次于庑殿顶。歇山顶亦有传入东亚其他地区,日本称为入母屋造。 歇山顶共有九条屋脊,即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和四条戗脊,因此又称九脊顶。由于其正脊两端到屋檐处中间折断了一次,分为垂脊和戗脊,好像“歇”了一歇,故名歇山顶。其上半部分为悬山顶或硬山顶的样式,而下半部分则为庑殿顶的样式。歇山式的屋顶两侧形成的三角形墙面,叫做 山花 。为了使屋顶不过于庞大,山花还要从山面檐柱中线向内收进,这种做法叫收山。歇山顶屋脊上有各种脊兽装饰,其中正脊上有吻兽,垂脊上有垂兽,戗脊上戗兽和仙人走兽,其数量和用法都有严格等级限制的。 歇山顶的出现晚于庑殿顶,其样式最早可见于汉阙石刻,在汉代的明器、北朝石窟的壁画上,也都可看到歇山顶。现存最早的歇山式建筑是五台山的唐代南禅寺大殿。 哈工程校区内建筑物上的歇山顶极多并广泛分布,典型的有11#两侧、31#两侧、41#、51#正面、61#两侧、主楼及N楼S楼,哈尔滨文庙中也有分布,如崇圣祠等。 哈尔滨工程大学11# 两侧均为单檐歇山顶 哈尔滨工程大学31# 两侧为单檐歇山顶 哈尔滨工程大学41# 整体为单檐歇山顶建筑 哈军工51# 与41#在正面一致 为单檐歇山顶建筑 目前哈工程暂未收回 哈尔滨工程大学61# 两侧为单檐歇山顶 哈尔滨工程大学主楼 为单檐歇山顶建筑 哈尔滨文庙 崇圣祠 为单檐歇山顶建筑 四、庑殿顶 庑殿顶,即庑殿式屋顶,宋朝称“庑殿”或“四阿顶”,清朝称“庑殿”或“五脊殿”,日语称寄栋造(假名:よせむねづくり)是中国、日本、朝鲜古代建筑的一种屋顶样式。 在中国是各屋顶样式中等级最高的,高于歇山式。明清时只有皇家和孔子殿堂才可以使用。唐朝时和日本也见于佛寺建筑。但在福建沿海地区和琉球的民居为了防风而采用庑殿顶。 庑殿顶是“四出水”的五脊四坡式,由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一说戗脊)共五脊组成,因此又称五脊殿。由于屋顶有四面斜坡,故又称四阿顶。庑殿顶又分为单檐和重檐两种,所谓重檐,就是在上述屋顶之下,四角各加一条短檐,形成第二檐。故宫的太和殿就是重檐庑殿顶,而故宫的英华殿、弘义阁、体仁阁则为单檐庑殿顶。 庑殿顶出现的很早,甚至早于歇山顶。在殷商的甲骨文、周朝的青铜器、汉朝画像石与明器、北朝石窟中都可发现庑殿顶。汉朝的阙楼和唐朝的佛光寺大殿是现存最早的庑殿顶建筑。 后来庑殿顶成为中国古代建筑中最高等级的屋顶形式,常用于皇家建筑以及大型寺院、宫观。清朝时期,庑殿顶只能用于皇家和孔子的宫殿,其中又以重檐庑殿顶最为尊贵。但闽东沿海地区的民居因为防风需要也会用平缓的庑殿顶。 在日本,庑殿顶多见于东日本,又有“东屋”的别称。 琉球传统住宅受闽东文化影响,也使用庑殿顶。 中国大陆以外的地方古建筑,例如日本的东大寺大佛殿、正仓院,韩国景福宫的城楼。仿古建筑例如台北国家戏剧院与大直忠烈祠,香港仿唐建筑志莲净苑的大雄殿等。 哈工程校园内没有明显的庑殿顶建筑,但是11号楼后杏花长廊广义上来说是庑殿顶建筑(实际上可能只是攒尖顶的变形)。 哈尔滨工程大学杏花长廊 单檐庑殿顶 哈尔滨工程大学杏花长廊 单檐庑殿顶 哈尔滨工程大学杏花长廊 单檐庑殿顶 五、重檐歇山顶 重檐歇山顶是单檐歇山顶的变种。 重檐,在基本型屋顶重叠下檐而形成。其作用是扩大屋顶和屋身的体重,增添屋顶的高度和层次,增强屋顶的雄伟感和庄严感,调节屋顶和屋身的比例。因此,重檐主要用于高级的庑殿、歇山和追求高耸效果的攒尖顶,形成重檐庑殿、重檐歇山和重檐攒尖三大类别。 宋、元时期,歇山顶已经大为流行,一些建筑物的单檐庑殿式主殿开始改为重檐歇山式,明代时重檐歇山更广为运用到殿宇建筑之中,超越单檐庑殿,成为仅次于重檐庑殿的最高等级建筑样式。 哈工程内的建筑,重檐歇山顶是除单檐歇山顶之外最常见的屋顶样式,其中11#正面、21a、21b、31#正面、61#正反两面都采用的是重檐歇山顶。 哈尔滨工程大学11# 正面 重檐歇山顶 哈尔滨工程大学21a 重檐歇山顶建筑 哈尔滨工程大学21b 重檐歇山顶建筑 哈尔滨工程大学31# 正面 重檐歇山顶 哈尔滨工程大学61# 反面一侧 重檐歇山顶(正面亦为重檐歇山顶) 六、重檐庑殿顶 重檐庑殿顶是古代中国宫殿建筑的一种屋顶样式。 这种顶式是清代所有殿顶中最高等级。其是在庑殿顶之下,又有短檐,四角各有一条短垂脊,共九脊。 现存的中国古建筑中,如太和殿、武当山金顶,明十三陵长陵祾恩殿即此种殿顶。 哈工程校园内没有标准的重檐庑殿顶建筑,带有其元素的建筑亦没有见到。 不过一旁哈尔滨文庙内的大成殿,则是标准的重檐庑殿顶建筑。 哈尔滨文庙 大成殿 重檐庑殿顶建筑 七、攒尖顶 除了以上四种共六样常见的屋顶样式之外,另有一种常见的屋顶样式——攒尖顶。建筑物的屋面在顶部交汇为一点,形成尖顶,这种建筑叫攒尖建筑,其屋顶叫攒尖顶。 攒尖式屋顶,宋朝时称“撮尖”、“斗尖”,清朝时称“攒尖”,是古代中国传统建筑的一种屋顶样式,日语称宝形造。其特点是屋顶为锥形,没有正脊,顶部集中于一点,即宝顶,该顶常用于亭、榭、阁和塔等建筑。在日本则常用于茶室。 建筑物的屋面在顶部交汇为一点,形成尖顶,这种建筑叫攒尖建筑,其屋顶叫攒尖顶。攒尖顶的垂脊和斜面多向内凹或成平面,若上半部外凸下半部内凹,则为盔顶。 在宫殿、坛庙中有着大量的攒尖建筑,如北京故宫的中和殿、交泰殿,北京国子监的辟雍,北海小西天的观音殿,都是四角攒尖宫殿式建筑。而天坛祈年殿、皇穹宇则是典型的圆形攒尖坛庙建筑。在全国其他地方的坛庙园林中,也有大量攒尖建筑。 攒尖顶有单檐、重檐之分,按形状可分为角式攒尖和圆形攒尖,其中角式攒尖顶有同其角数相同的垂脊,有三角、四角、五角、六角、八角等式样。圆形攒尖则没有垂脊,尖顶由竹节瓦逐渐收小。故宫的中和殿为四角攒尖,天坛祈年殿为圆形攒尖。 哈工程校园内也有一些攒尖顶建筑,如几座凉亭上的单檐攒尖顶和材化楼、十公寓一侧上方的重檐攒尖顶。 哈尔滨工程大学11# 东南角处的六角攒尖顶凉亭 哈尔滨工程大学31#西南侧四角攒尖顶凉亭 哈尔滨工程大学11#楼内花园中的四角攒尖顶凉亭 哈尔滨工程大学材化楼上的四角重檐攒尖顶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生第十公寓上的重檐攒尖顶 八、盝顶 除以上各种屋顶样式,还有一种比较不常见的屋顶样式——盝顶。 盝顶是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的一种屋顶样式,顶部有四个正脊围成为平顶,下接庑殿顶。盝顶梁结构多用四柱,加上枋子抹角或扒梁,形成四角或八角形屋面。顶部是平顶的屋顶四周 加上一圈外檐。 盝顶在金、元时期比较常用,元大都中很多房屋都为盝顶,明、清两代也有很多盝顶建筑。例如明代故宫的钦安殿、清代瀛台的翔鸾阁就是盝顶。 哈工程的盝顶建筑主要就是材化楼和十公寓,如果全都算上的话,位于青岛的船舶科技园大楼应该也是盝顶。 哈尔滨工程大学材化楼 盝顶建筑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生第十公寓 盝顶建筑 哈工程青岛船舶科技园效果图 可看出主要建筑全部都是盝顶 哈尔滨工程大学青岛船舶科技园实景图 可看出其是盝顶建筑 九、十字脊顶 十字脊顶是古代中国建筑屋顶形式的一种。十字脊顶是由两个屋顶九十度垂直相交而成,可以是悬山式,也可以是歇山式。 《清明上河图》中就有很多民居采用十字脊顶,其山面多采用悬山顶。后来宋代的《金明池夺标图》就出现了歇山式的十字脊顶,即四个山面都是歇山式,故又称“四面歇山顶”。 十字脊顶建筑典型代表有北京角楼、阅江楼、光岳楼、金陵大学钟楼(今南京大学北大楼)、南京农业大学教学楼等。 哈工程严格意义上来讲没有真正的十字脊顶建筑,但是11#的“日”字型结构让其内部和背面有十字脊顶的元素在。 哈尔滨工程大学11#内可看见其十字脊顶的特征 十、三川脊 三川脊是中国古建筑屋顶形式之一,多流行于闽南地区。在完整的屋顶上,将正脊中间一段抬高,并在抬高的两侧增加垂脊。正脊分成三段,中间高,两侧低,并出现四个燕尾。使用三川脊的屋顶被称为“三川殿”。 三川殿,多用于住宅、祠堂、庙宇的大门。三川,即三穿,原指三门,庙宇祠堂的大门一般做三道门。其中左右两道门称为“龙虎门”,两侧都作出石雕龙虎壁,以左为大,香客进庙时皆有龙门进,由虎门出,取入龙喉祈好运、出虎口解厄运之意。 三川脊的形式,最早见于故宫博物院锁仓南宋佚名《宫苑图》中,在宋画《京畿瑞雪图》团扇中也可以见到,清初袁江、袁耀的楼阁界画中也常见这种屋顶。二袁的画中,许多建筑依据无名氏的古画稿,其中必保存了唐宋时的古法。但在宋以后的官式建筑中反而少用三川脊,它退而流行于闽南传统建筑之中。 三川殿的构造做法有三种,其一,将中间一间的脊檩套高一个檩径,使屋脊中间高而两边低,这种做法在结构上比较复杂;其二,不抬高中间的脊檩,所有脊檩保持同一高度,在中间的脊檩两端用桷木做出三角形的假厝;其三,不太高脊檩,也不使用假厝,只是用砖砌出中间高两边低的三段脊,再加砌垂脊,这种做法比较简便。 硬山、悬山中间(一间或三间)屋顶抬高,使檐部断开,称为“ 断檐升箭口 ”。中间抬高的屋顶角端加戗脊,形成简化的歇山顶。民国初期,名匠王益顺将这种屋顶式样传于台湾,在台湾闽南系建筑中曾一度盛行。 闽南系建筑类型 哈工程建筑群中,11#、21#、31#、41#、51#、61#,都是广义上的三川脊形式,并且都在中间楼体处使屋顶抬高檐部断开,可以说都是一种“ 断檐升箭口 ”,11#两侧尤为典型。 哈尔滨工程大学11# 北侧 断檐升箭口 以上就是哈尔滨工程大学建筑群(含文庙)中主要出现的几种中式屋顶样式,中式屋顶样式另有的盔顶、三角攒尖、圆攒尖顶等则没有,这里也不多做介绍。(至于图书馆究竟算是什么屋顶,个人觉得可能是盝顶和福建土楼的一种结合,也不多做讨论了)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建筑屋顶样式,在古代中国是体现建筑等级和主人地位的重要标志。建筑等级主要通过对财富(包括人力)的消耗来体现,建筑的尺度、材料的贵重程度、装饰的精细程度等成为表现建筑等级的主要因素,但中国古代建筑也有一些等级因素并不是财富消耗的体现,而另有其社会文化原因,比如屋顶形式的等级、建筑色彩等级等。比如歇山顶和庑殿顶一般用于皇宫、衙门官员住宅孔庙等重要建筑,悬山顶硬山顶卷棚顶则多为平民所用。 如果说悬山的复杂程度明显低于庑殿及歇山,因此等级较低的话,庑殿和歇山的技术复杂程度则难以排出高下,不能将其等级差异归结于财富的消耗,在东亚范围内来看,庑殿等级也未必高于歇山,如韩国朝鲜时代的景福宫正殿勤政殿即用歇山,而勤政门用庑殿。 中国古代庑殿等级高于歇山的规定应该和二者的技术地域来源及北方的正统政治地位有关。歇山的出现要晚于庑殿及悬山,学者们基本认定歇山是在汉代以后南方地区形成的屋顶形式,并在南北朝时传至北方地区。隋唐统一是以北方兼并南方,虽然隋唐制度吸收了很多南朝的因素,但在名义上仍以北方为正统,庑殿作为北方地区的传统屋顶形式也取得相应的正统地位,所谓庑殿高于歇山的规定应该即在这一时期形成(唐令:宫殿皆四阿)。 与这一问题类似,殿堂式和厅堂式构架的等级问题、铺作形式汉唐间的发展问题等都可以从南北方技术源流差别和北方正统地位方面来思考。 庑殿顶简易变落舍:东南沿海,多暴雨台风,乡民以草结庐,屋顶参照庑殿顶作成流线型,减小阻力以抗强风,并有利于屋顶雨水顺势流下,称之谓“落舍”,亦有朝风一面作成单落舍屋顶。 但总的来说,中国古代一般将以上各种屋顶这样分类: 第一位: 重檐庑殿顶 。重要的佛殿、皇宫的主殿,象征尊贵。 第二位: 重檐歇山顶 。常见于宫殿、园林、坛庙式建筑。 第三位: 单檐庑殿顶 。重要的建筑。 第四位: 单檐歇山顶 。重要的建筑。 第五位: 悬山顶 。民居、神橱、神库。 第六位: 硬山顶 。民居。 第七位: 卷棚顶 。民间建筑。 无等级: 攒尖顶 、 盔顶 、 盝顶 。 …………………………………………………………………………………………………… 我们以这样的等级观念重新审视一下哈工程的校园建筑(不包括文庙)后,会发现一些隐藏在这些建筑背后的信息。 一、哈军工时期 其中,等级最高的建筑是拥有重檐歇山顶的#11、21#、31#三座哈军工时期的老楼与新建的61#。其中三座老楼分别代表了哈军工成立初期三个 主要的院系 ,即 空军工工程系 、 炮兵工程系 和 海军工程系 。而41#和51#则为单檐歇山顶,等级明显不如前三座大楼,实际情况也是如此,41#对应的是 装甲兵工程系 ,51#则对应 工程兵工程系 ,这两个系也在六十年代初因“尖端集中、常规分散”而分建外地,成为了最早离开哈军工大院的几个院系之一,发展到现在的装甲兵工程学院和解放军理工大学(现陆军工程大学前身)的工程兵工程学院也规模不大。 哈军工大楼的设计师们基本遵循了中国古建筑屋顶制式等级来设计大楼。 二、船院与工程时代 哈军工原来的主楼并非中式建筑,不遵循中式大屋顶的规则,现在在军区手中。新主楼却采用单檐歇山顶,其规格是要低于11#(航建学院)、21#(21a计算机学院与信通学院、21b基础教学楼)、31#(核学院、经管学院)和61#(自动化学院、机电学院)的,仅和现为继续教育学院及外语系的41#相同。 但材化楼采用的是盝顶,怕是低其他院系一头。(实际上材化学院也一直不是哈工程的强势学院) 这样一来,主楼规格低于院系,也就难怪哈工程成为了一个双一流学科高校而不是双一流大学了。 顺便一提,最强的三海(船海动力水声三院)采用的大楼都是独栋的新式大楼,某种意义上讲,这才是等级最高。 食堂的设计元素为硬山顶,明显等级低于教学办公大楼,设计思路正确。 寝室楼(十公寓)为盝顶,不存在严格的等级区分,设计思路也不能说错。(但实际上屋顶是后加的,233) 三、理想状态 既然读懂了建筑语言,哈工程的校园建筑的规格其实应该进行统一。 那么理想状态应该是: 0、现代建筑:双一流学科大楼(船海楼、动力楼、水声楼)、活动中心、逸夫楼、理学楼 1、重檐庑殿顶:主楼( 需将现有的单檐歇山顶改为重檐庑殿顶 ) 主楼单檐歇山顶与重檐庑殿顶对比图 2、重檐歇山顶:优势学科、理工科大楼,基础教学楼(11#、21a、21b、31#、61#) 3、单檐庑殿顶:后发学科、文史科大楼( 需将材化楼的盝顶改为单檐庑殿顶 ) 4、单檐歇山顶:体育馆(没记错的话概念图为单檐歇山顶)、继续教育等院系大楼(41#以及将来也许大概可能会回收的51#) 5、盝顶:图书馆、寝室楼(十公寓、16、17公寓) 6、悬山顶:职工宿舍 7、硬山顶:食堂(大学生美食广场、大学生美食城) 8、攒尖顶:校园内的亭台楼阁轩榭廊 除了主楼建筑群,其他建筑大都符合逻辑。 所以不得不说,五十周年校庆赶建出来的主楼建筑群(主楼、N楼S楼、材化楼、十公寓)是最破坏校园内整体建筑语言逻辑和规律的 失败之作 。 希望校友们回头谁有钱有权了能和校领导商量捐款把屋顶改了。 三、其他 船舶科技园大规模采用盝顶,不知道是不懂其中的含义还是故意为之另有用意?如果真的是无心为之,是否意味着哈工程青岛校区建筑风格的进一步崩坏呢? 杏花长廊为庑殿顶,论规格,仅仅低于重檐歇山顶。这说明在哈工程,头等重要的是学术,第二重要的就是赏花。 哈工程的杏花 参考文献: 古建筑设计悬山顶与硬山顶介绍-南方古建筑设计院 几张简图看懂古建筑之屋顶--游记--蚂蜂窝 哈尔滨的大学建筑(二) - 哈尔滨 - 高楼迷论坛 亭台楼阁轩榭廊的区分_百度文库 日本古建筑的屋顶有几种风格? 中国传统建筑屋顶等级排序的根据是什么? 闽南传统建筑屋顶做法 哈尔滨工程大学青岛校区_百度百科 相关文章: 【哈尔滨工程大学纪念品开发项目阶段性成果展示】 如何奔向双一流——哈尔滨工程大学发展之我见
个人分类: 哈军工|17768 次阅读|2 个评论
新加坡科技与设计大学(SUTD)印象
热度 7 martinluomin 2016-1-7 00:17
本学期有幸在新加坡科学与技术大学(SU TD)访学交流。不少人都熟悉新加坡的两所有着悠久校史的名校-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和南洋理工大学(NTU),但是SUTD是个新学校,2012年才开始招生,2015年才有第一届的毕业生。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是世界上第一所集设计 与创新于研究与工程中的大学。SUTD将采用和美国 麻省理工学院 、中国 浙江大学 三校合办的模式,使之成为东西融会的枢纽。创校校长即为麻省理工的托马斯.L.马尼安提(Thomas L. Magnanti)教授,学校教职工将由麻省理工代为面试、招聘,所有教职工在授课之前会在麻省理工进行1年的培训。 SUTD 提供了五个主要学科:建筑与可持续设计( Architecture and SustainableDesign (ASD) ) 、工业设计( Engineering Product Development(EPD) ) 、工程设计( Engineering Systems and Design(ESD) ) 、信息科技与设计( Information Systems Technologyand Design (ISTD) ) 及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 Humanities, Arts and SocialSciences (HASS) )。本科学制三年半,学校将提供2年的MIT-SUTD双重硕士学位。所有本科生首先将修读共同科目,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设计和资讯科技。最后一个阶段的学习中,学生将从中选择一项主修,并从入门开始延伸至进行具体设计。从大二起到毕业,学生们不但要修读所有的专业课程,还会有36周的“空档期”,参与实习、交流计划或者休息。另外,从大二开始,每年的一月份,校方会安排学生进入“自由活动期”或参与“实习预备计划”。“自由活动期”允许学生选修专科以外的课程,而“实习预备计划”让学生和来自业界的导师交流,协助他们提前做好踏入职场的准备。 SUTD 最初使用位于杜佛的临时校园。2015年才刚搬到了位于樟宜机场附近的永久校园, 为了使新校园能汇聚人材、想法及创意,使大学成为科技创新及经济发展的推动者,专门聘请了荷兰“高科技”设计团队 UNStudio 设计整个校园建筑。 这座校园不仅有极具现代感的高科技建筑,而且汇集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校园内有成龙为学校捐献了四栋古建筑,包括一个戏台、一个二重亭,以及两栋浙江古厝。这几座古代的中国式建筑和现代化的校园建筑融为一体,并发挥其具体功用,形成富有生气的生活空间。两栋古厝,一大一小,面积在120平方米至150平方米之间,屋龄估计在190年至240年之间。两栋并列的古厝分别被命名为齐心斋和堂正堂,被放置于学生和教员宿舍旁,周围有人工池塘环绕,可以作为展示活动举办空间。而位于宿舍和教学楼之间的是戏台和二重亭,分别将作为演出场所和互动空间。其中古戏台面积约50平方米,属于浙江式古戏台,估计已有240年历史。古戏台(知音阁)的门上有刻有雕花,建筑比例漂亮,最大特点是有个藻井,可在没有麦克风和现代音响器材的年代,通过产生共鸣效果来“放大”演员声量。二重亭(可忠亭)也是浙江古建筑,约60平方米,估计也有240年历史。这些古代建筑还可以让学生通过直接接触古建筑并借鉴古人的建筑智慧。 今年正好赶上SUTD第一届学生的毕业典礼,我也观摩了一下,顺便用餐把肚子填饱,呵呵,这边各种活动举办的很密集,大厅的日程几乎排满了,各种毕业设计展示,毕业典礼,开学典礼,论文展示都接踵而来,最让人没想到的是每次都有吃不完的食物,饮料可供随便享用,不是说人家资本主义很扣很节俭吗?我咋没有看出来呢?我们EPD系每月都有一次聚餐,丰富的食物,有点心,鸡腿,春卷,饮料随便喝,目的在于让大家互相交流,聊天,沟通信息,增进感情。我不由得想,这在国内是难以想象的吧?可见,资源和好处要惠及普通的群众,师生才是其正当的用途,中饱私囊者必为人民所唾弃! 国内的很多高校的新校区我也看到过,但是相比之下明显不在一个档次,为什么呢?其一、我不否认他们有钱,但是我看到他们把每一分纳税人的钱都用到了实处,这是真的!我们也有钱,但是我看到很多钱没有用到地方,不透明,造成了巨大的浪费,该用钱的地方用不上,不该用的地方乱投入。其二、该如何花钱,是听专家的意见,还是听官僚的意见。成龙捐给SUTD的几个古建筑,他们最初为此特地聘请了古建筑专家杨茳善来参与“接收”古建筑工作,后来杨茳善正式加入新科大,成为建筑与可持续设计助理教授。杨茳善不仅对这几座古建筑进行了研究,而且提出了古建筑不是只能看、不能用的“橱窗文物”,而是“活教材”、也会是校园“生活空间”的一部分。杨茳善的专家意见得到了重视,并完全和现代化的建筑融为一体。我有一次晚上路过知音阁,看到有几个歌手在里面唱歌,演奏,同学们都围坐在阶梯形的圆形座位上观看演出,我才意识到原来这个建筑是作为校园室外演出场所来规划和设计的,如此巧妙的把古建筑的灵魂得以体现,真是让我从内心赞美设计师,不仅体会到古戏台的无名设计者的匠心独用,也体会到能善用古建筑的深远用心,教育不就在“以心传 心”过程中 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如何尊重人才、善用人才和用好人才值得我们深思。
个人分类: 访学见闻|13641 次阅读|30 个评论
北京雨燕的临别忠告
热度 3 xiyuniaoguo 2015-6-22 13:46
北京雨燕的临别忠告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 欣欣:妈妈,妈妈,小燕子是什么啊? 妈妈:小燕子?就是还珠格格啊! 欣欣:不是!歌词里说‘年年春天来这里’,我怎么没有看到啊? 爸爸:你说的那个小燕子,来,你看,就是你的书包上挂的这个奥运吉祥物。 欣欣:原来是妮妮啊! 爸爸:是啊,初中的语文课本是这样说的,“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身为旁观者,由衷的感慨, 中国科普任重而道远。了解一个物种,每一段故事的来龙去脉对于大众是何其重要。 北京雨燕 :有这样骗小孩嘛!劳资才是妮妮的原形。穿花衣的小燕子是家燕,额是雨燕,和家燕根本不是一码事。我们之间的区别,就如同猪和狗一样,根本不是一个目的。 看到了没,现实生活中误解一个鸟是那么的简单。 普通楼燕( Apus apus ),又叫北京雨燕,是英国博物学家斯温霍于 1870 年根据在北京采到的标本而命名的。它们集结成上百只的大群,在高空或紧贴水面疾飞,以追捕昆虫为食,尤其在下雨前后最为活跃,因而有“雨燕”之称。在 2008 年被选为奥运吉祥物妮妮的原形。 北京雨燕(左)和家燕(右) 图片来自网络无任何商业用途。 普通楼燕和家燕( Hirundo rustica )同为非常典型的城市常见鸟类,常被合称为 “ 燕子 ” ,但实际上雨燕和其他的燕子在分类上并没有很近的亲缘关系 —— 普通雨燕属于雨燕目雨燕科,而家燕、金腰燕以及各种毛脚燕均属于雀形目燕科,这两个目在形态、习性等各方面均有差异。 虽然都叫燕,区别还是蛮大的。 北京雨燕:俺和家燕的外套不是一个色滴!尾巴的形状也不同。 北京雨燕体大 (21 厘米 ) 的雨燕尾略叉开,特征为白色的喉及胸部为一道深褐色的横带所隔开。家燕上体钢蓝色;胸偏红而具一道蓝色胸带,腹白;尾甚长,近端处具白色点斑。北京雨燕的两翼窄而长,且向后弯曲,呈镰刀状,尾羽呈浅叉状,在极度展开时几乎可以呈一条直线,与家燕的深叉形尾有较明显的区别。 北京雨燕(左)家燕(右)。图片来自中国鸟类野外手册 北京雨燕:俺们和家燕的活动范围也有很大区别。 北京雨燕:东南欧、北非、中东、中亚、喜马拉雅山脉及印度。越冬区在热带非洲。 家燕:几遍及全世界。繁殖于北半球,冬季南迁经非洲、亚洲、东南亚、菲律宾及印度尼西亚至新几内亚、澳大利亚。 北京雨燕分布范围(左),家燕分布范围(右)红色代表繁殖区,蓝色代表越冬区。 图片来自中国鸟类野外手册 北京雨燕:站在电线杆上的是家燕,俺们从来不落地,一直在空中飞,当然生小孩的时候除外。 由于对飞翔生活的高度特化,北京雨燕已经失去了跳跃和栖树握枝的能力,从不落在平地和树上、电线上,这也和家燕不同。它们用柔弱的爪子攀附在岩壁或建筑物的陡面上休息,支撑不住时便向下滑落,在滑落中起飞。如果不慎落到地表,它们通常就难于再起飞了。北京雨燕不知疲倦地飞行,它们的捕食、求偶、炫耀以至交配,都在空中进行。而家燕会降落在枯树枝、柱子及电线上。 图片来自网络无任何商业用途。 北京雨燕、家燕:知道了不,我俩根本不是一路的,拜托,以后不要再把我们混为一谈了。 以上是不同,不过也是有相同点的,就是它们命运相同,目前在北京过的都比较悲催! 家燕:雨燕、雨燕,你去哪里啦,怎么老是见不到你了? 北京雨燕:别提啦,人类把古建筑都毁了,我们无家可归了。 曾几何时,每年 4 月到 8 月,遍布城区的雨燕还是北京一景。可是时至今日,你看看北京城里还有几只雨燕在飞舞。想当年北京城到处是古建筑,雨燕的巢就建在其上,一时间成为和人类和谐相处的典范!可是随着历史的变迁,古建筑被毁,雨燕又不知道主动变通,于是就悲剧啦!想想,人类连自己祖宗留下的东西,都随便破坏,还会关心你鸟事! 北京雨燕的日子不好过,家燕也好不到哪里去?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住条件的改善,燕子的泥巢与室内雪白的墙壁和吊顶越来越不协调,人们对旧日的邻居越来越失去耐心。铝合金等新型材料门窗的出现终于将燕子挡在了外面。尽管家燕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很强,但在人类面前还是一个弱者。人们如果能在自己安居的同时,能在屋檐下给它们行点方便,也是一种善举。 家燕我走了!图片来自网络无任何商业用途。 北京雨燕 :家燕趁着你在北京还能转悠,一定要把我们的故事告诉其他鸟类同胞: 人类需要讨好,但是一定不能和他们离得太近,因为他们随时可以翻脸。因人而居不会长久,随机应变,主动创造机会才是生存的王道!
个人分类: 科普|9494 次阅读|5 个评论
古罗马建筑"万神庙"
热度 1 jhsweden 2015-5-12 17:19
众所周知,在意大利首都罗马有一座古建筑叫万神庙(Pantheon),已有近二千年的历史。虽说这么年久,今天仍然开放,供游客参观。也就是说,其作为建筑的功能依然俱全。 万神庙的结构简洁明了,主体呈圆形,顶部覆盖着一个直径达43.3米的穹顶,是自建成后到1436年间最大的穹顶。穹顶的最高点也是43.3米,顶部有一个直径8.9米的圆形大洞,用于采光。 万神庙整幢建筑都用混凝土浇灌而成。古罗马人使用的混凝土是来自那波利附近的天然火山灰,再混入凝灰岩等多种骨料。正是这种建筑材料,造就了这幢艺术性建筑,使得它近二千年来风吹雨打而依然如故,可以说是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
10497 次阅读|1 个评论
秀甲黔中 2009-04-24 08:25
taodeng 2014-2-9 23:10
贵州 贵阳 南明 贵阳也充斥着摩天壁立的高楼大厦,甲秀楼只有三层台阁,却依然让人有鹤立鸡群、超凡脱俗的感觉。无他,甲秀楼是艺术的建筑,其长联比昆明大观楼也毫不逊色,概述了山城贵阳的地理形势及历史变迁:“五百年稳占鳌矶,独撑天宇,让我一层更上,茫茫眼界拓开…。数千仞高凌牛渡,永镇边隅,问谁双柱重镌,滚滚惊涛挽住…。”
个人分类: 鸿爪留影|2932 次阅读|0 个评论
武当仙踪 2008-04-23 14:55
taodeng 2014-2-6 20:58
湖北 十堰 武当山 武当山是道教的胜地,于是不禁想象那山里是否住着神仙?所以,在浓雾中登山并没有感到太多的遗憾:虽然看不清天柱峰上金顶的建筑,却更增添了仙境的神秘。武当山自汉就是求仙学道者的栖隐之地,徐霞客赞颂其“山峦清秀,风景幽奇”,明朝永乐年间又大兴土木建成宏伟的宫观群落。登临仙山琼阁,真有将所有尘世杂念尽消于足下之势。 庄严道场 青山屏风 凤凰欲飞 金殿兽嵴 石门迷雾 心愿问天 琼台古观 紫霄仙宫 雨过新林 杜鹃花开
个人分类: 登山印象|1993 次阅读|0 个评论
让飘泊的人生不飘泊
热度 1 Elephantd 2013-8-18 16:35
这里要说的是, 300 年前,你从哪里来, 300 年后,你到哪里去?没有这种意识,就请你赶快离开,不要在此浪费你宝贵的时间;有这种意识,就请你认真读下去,还盼望得到你的斧正。 2002 年,我第一次到腾冲和顺,有很多震撼,除了那庄重美丽的汉族古建筑,还有一个事实,就是管理这些古建筑的人多数不是古建筑的主人。早年间,腾冲虽是蛮野之地,但有着面向东南亚、西亚的巨大商机。来自江南的商人,把汉族建筑文化带到这里。社会风云突变,这些房屋的主人,一部分早已飘泊海外,一部分坚持下来,村落的房屋,有主,似无主。没有考究过,这些带有“旧社会”痕迹的古建筑,为什么会躲过 1970 年代“十年浩劫”的摧残。但是,人去楼空,凄惨悲凉。 我离开团队,在拐弯抹角的巷子里凭感觉前行。在李家祠堂,寸家祠堂,均遇到几位老人,了解到大致的梗概。这些古建筑都有主人,有的在国内、有的在国外。国外的部分房屋主人,舍不得祖业舍不得根,每年都拿出近千美元,给留在家乡的堂亲的堂亲,照看着这些房屋。据说,这些美元的付款人,从来没有到过腾冲,有的甚至中文都说不清楚了。就因为这种根的信念,沉淀出当今的腾冲和顺:中国十大魅力小镇之一。近日腾冲在腾飞,最大的根基,就是这些汉族古建筑及其飘逸出来的传统文化。 腾冲的汉族古建筑,仅仅是江南汉族古建筑的仿造品。在广大江南,定有更多汉族古建筑的真品。媒体报道,艺人成龙购买了不少被迫拆除的古建筑材料,想再建一个古建筑基地,存放在上海,有的被虫蛀了,无奈,部分移到新加坡去了。不知道这些古建筑的后人们在哪里,怎样看待在华人圈名望极高的成龙的这种行为?这种高品味的行为,我这样认为。 好多年了,无论步行,乘车,乘飞机,华夏大地上,伴随着推土机的轰鸣,一座座古建筑古村落倒下了,取而代之的是看似欣欣向荣的新城乡。建筑物传承文化的功能丧失殆尽,文明,生态文明,成了标榜文化涵养的新名词,听得见,看不着。自己的根在哪里?有会讲传说故事的父辈,我们会幸运地知道 50 年前、 100 年前……,我们的祖辈在哪里;没有会讲传说故事的父辈,我们仅仅是秋天飘移的落叶,有昨天没有前天,也没有明天,仅仅是吃饱喝足的行尸走肉。 现居中国西南的云南汉族,多数是元朝以后从东边迁移过来的。有的是犯事充配流放,有的是应征入伍,有的是边疆建设,有的是为了自己的生存而到云南来开发丰富的资源,最近 20 年,则是冲着七彩云南的美丽来享受生活的。另外,也还有一些人,在云南停留了 30 年, 50 年,皇城有高位、海外有清福,离开了。云南,成了一个飘泊人生的驿站。 如果把信念留在云南,把根留在云南,不管我们在地球的哪个角落,只要天地不拢合,夏季无冰雪,就有一个美丽的想念。 其实,到了 2010 年代,无论在地球的哪里,谈及中国,不少人想到云南:多山的景观,冬暖夏凉的气候,淳朴的土著民族…… 已经有很多高人这样做了。伍达观,有没有听说过?生于腾冲,长在昆明,成功于美国费城和中国香港,遵照母亲的教诲,以 “ 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 ” 之信念,建立 “ 伍谢瑞芝文库 ” 、“伍达观教育基金”,促进中华文化振兴。那年,当接着伍达观先生亲手递过来的奖金时,我,除了感谢,却在想:这样的资本家怎么会如此慷慨地惠顾我个出身低微的穷人?现在知道了,腾冲的伍达观,还有很多很多的“伍达观”,把根留在华夏的某一块土地上,发芽长大,流芳千古。 来自穷乡僻壤的农村娃,没有那么大的财力和梦想,但在城镇辛苦大半生后,基本都发现,所有的财富均是逃生度日的附属物,属于自己的,唯有乡村。 我们家坐落在云南东部著名油菜花海罗平县的一个山间盆地里。威武的白腊山上,树木葱翠,山珍遍野,清澈的九龙河,草绿花艳,鱼虾欢跳。明朝末年,来自江西吉安的吴姓青年,不堪军营苦楚,悄悄遁走于此。一代又一代,长期定居,县太爷有要事,差大轿来请吴家贡爷……。迄今,村中吴姓后人数千,上百人学有所成,伸枝展叶,遍及海内外。祖先的走马转阁楼,还有雄壮阴森的墓碑,在“十年浩劫”中消失,唯有建于 1950 年代初期不沾染“旧社会”痕迹的土木老屋,还在火柴盒式的四不像水泥建筑里群中摇摇欲坠。 吴姓后人,在县城,在省城,安了家,买了房。大小节日,全家老小,开着便宜的、昂贵的车,回到那里,在烟熏火燎的院落里,大口吃肉,大腕喝酒,大声划拳,……,酒后,坐下来商量如何改造家乡。 原因只有一个,飘泊大半生,一旦物质富裕、精神空虚,才能领悟根基的重要。 真所谓,繁枝参天深巷小,落叶飘泊同归根。
2318 次阅读|2 个评论
滇东 罗平吴子阶的旧宅
Elephantd 2013-3-4 18:55
1970 年前后,在阿耶村读小学的我,想学画画,没有人教,也没有参考材料。就到粮点里拓画。所谓粮点,就是国家设在村子里收缴储存粮食的地点,即阿耶吴老贡爷的旧宅。吴老贡爷是阿耶的大地主,与 ( 方 ) 县长交情最好,在村里的最佳位置建有豪华的两天井四合院,院内石墙上,刻有鱼虫花草,十分精细、壮观。将一张薄薄的白纸盖在石刻画上,用铅笔去擦,就把石画拓了下来。 爷爷知道后,一边夸奖,一边启发,说县上吴子阶的房子更好。好就好在石头砌的墙,石头镶的地,缝隙很小很小,工匠在做活的时候,吴子阶提着水烟袋查看,如果点烟的香签可以划进两块石头之间的缝隙,就要重新做。我家的房子比较简单,石墙上有老鼠做窝;吴老贡爷家的石墙,尽管有画,也有半个指头那样大的缝。石缝间不能划进香签,是何等精细呀!我猜想着。 后来,到罗平一中上学,邀约同学,要去看看。被老师警告:那是大地主、大恶霸的房子,怎么能去看?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 2010 年,女儿出国前,回老家种树,谈起改造自家的老房子,父亲提及羊者窝的吴氏老宅。旋即,不幸父亲去世。看看羊者窝的吴氏老宅,一直挂在心头。 2013 年正月初六,我第一次去拜访羊者窝。 出县城沿国道向南 5 公里 ,右转进入羊者窝,在迷宫一样狭窄的村内道路上旋转。给我当向导的羊者窝明德小学胡老师说,小学在羊者窝的高地上,她爷爷早年间从芦沟到这里读书,吴子阶曾经把这里当作兵营。 巨石横卧,古树参天,也许是放假的缘故,高高的校园里,格外的宁静,凭栏远望,金黄的油菜花向外延伸,消失在看不见边的茫茫雾海里。 明德小学校园 吴氏旧宅位于小学东南方 300 多米的低地上,两层的外厢房紧靠村寨道路,现在被隔成几间小卖部,有人打麻将。从左侧转进去,赫然开朗,院落墙边停放着一辆很久没有开动的农用车,院落的尽头是新建的卫生院,卫生院的东侧挤靠着厚实的楼房,就是吴氏旧宅。灰色的石基,将近一米高;灰色的砖墙,平平整整;灰色的花台,方方正正。石基的下部,雨水长浸,堆积出层层黑色的苔迹。真的,这里的石块,确实扣得很紧,没有粘合剂,指甲很难划入石缝。瓦顶上,花台里,歪歪斜斜的杂草,有的塔拉着头,有的笑对着风。门面的墙上,挂着两块牌子,表明这里是村寨办公的地方。 大门紧闭,我只能从一扇破损的玻璃窗往里窥视 …… 站在大门前,全是灰色,混杂着厚实、陈旧和凄凉。 今天的吴子阶旧宅 吴子阶旧宅的石墙是这样的精细 走过大门,有块很大的空地,几位村民在玩门球。寻找最佳拍摄角度,我从他们中间来回穿过,没有问话,也没有眼神,好像没有我的到来。 比吴子阶更年轻的老人们,悠闲自得 绕到房屋的后院,更宽敞,更空旷,更荒凉,杂草比人还高。但是,围墙的石头,那样坚实,勾缝的石灰泛出土红土红的颜色,光滑,透亮;脚下的石阶,那样整齐笔直。后墙共有 26 道窗户,还有旋转的外楼梯。 可以想象,屋里金碧辉煌,屋外鸟语花香,公子哥儿,小姐贵妇,吟诗作画,吹拉弹唱。或许,还有乌黑乌黑的枪口,隐避在窗户旁。 站在吴子阶旧宅的后花园里,看看 依着围墙的石门框,看着灰色旧宅,正想按快门,苦蒿的枯枝绊着我的裤脚,像触电一样,我全身麻麻的,好像是看门人从泥土里伸出枯手,给我抓痒。好在门球场那边,传来了胡老师的呼唤声。她说,怕我在杂草里走不出来。 天公不作美,阴沉沉的,没有了多按快门的冲动 …… 关于这幢旧宅,关于吴子阶,只有很少的文字。吴子阶是土生土长的羊者窝人,曾经当过地方武装的大队长, 1951 年化装潜逃被捕回罗平被枪决。吴子阶一生经营构建这幢豪宅,豪宅有地道通向明通小学,甚至通向县城。 人去物存,这幢豪宅,成了财富。其气势、风格、材料、工艺,实在令人折服。在以罗平为中心的方圆数百里范围内,算得上最壮观的旧建筑了。 可惜,人们只知道罗平有油菜花,多衣河,大瀑布,小三峡,这些自然的造化;人们却不关注,也不想提起,罗平还有,像羊者窝吴子阶旧宅这样的,历史文物。 吴子阶旧宅:透视罗平人在 1940 年代的砌墙工艺 ( 2013 年 3 月 4 日 于 听涛雅苑 )
5139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于古建筑布局上的纵横向定义讨论
Cabird 2012-5-24 21:03
关于古建筑布局上的纵横向定义讨论
近来在关注古建筑设计,在学习相关书籍的时候对于古建筑布局上的纵横向定义产生了一些疑问,主要集中在以下两种情形: 情形1: 古建平面布局中的柱网 有五类柱 分别为檐柱(包含角柱)、金柱、中柱、山柱和童柱。其中,中柱和山柱都定义为建筑纵向中轴线上的柱子(在山墙上的即为山柱,不在的即为中柱)。也就是说纵向指的是面阔方向,而不是我们平时理解的进深方向。考虑建筑坐南朝北的布置,也就是南北向为横向,东西向为纵向。 情形2: 传统建筑的平面布局都是群体组合,组合方式一般都是沿着中轴线向纵深发展,左右对称。这里的纵深又变成进深方向了,也就是南北向。 所以我有一点晕了,传统建筑中的纵横向到底是如何定义的。如果按照矩形长边即为纵向,短边即为横向,那么与前者相符,即:纵向面阔,横向进深。纵向中轴线即东西方向,与山墙方向垂直;横向中轴线为南北方向,与山墙平行。 是不是存在纵横向的一个狭义和广义的定义,或者更确切说,是局部和全局定义。如果对于单体建筑分析,也就是局部定义,那么就是长(面阔)为纵向,短(进深)为横向。如果对于建筑群,即全局定义,单体建筑局部的进深横向因为庭院的连通累计成为整个建筑群矩形布局的长边,即变换为建筑群的纵向。而在单体建筑上的面阔长边在建筑群布局上即成为了短边,也就是横向。 总结起来,情形1适用局部定义,情形2适用全局定义。但两种定义都有一个共同的基础原则,即:长边为纵向,短边为横向。 由此传统建筑布局中的纵横定义归结为一种定义,即:长纵短横。由此可以推出:建筑群的纵向便是单体建筑的横向了。 这与平时的直观感受有出入,希望大家指点。
7715 次阅读|0 个评论
山西高平古建筑,乡土之上可安好
yaoyaxin 2009-6-5 23:26
2004年7月,前往高平考察古建筑距今五年已过,其间忙于他务,而未能持续追踪高平古建筑的生存状况。今日朝花夕拾,思量矿业资源富集区文物建筑的生存危机,作为世界环境日的一点私人牵挂。 凡到山西考察古迹的文物保护业内人士,几乎无人忍心错过前往高平 上党地区文物建筑的富集区,即今天长治市、晋城市辖区,现存元代以前的地上建筑占全国同类建筑的1/3。高平市(县级市)现有国家级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处(国保5处、省保13处),文物建筑保护等级之高、数量之多居山西各县之首(平遥县国保5处、省保4处),其中近年发现的金代木构戏台、元代姬氏民居,皆为充实中国建筑史的坐标式建筑。笔者于近日前往考察,深深感到:如果说数量多、品位高、特色浓的高平古建筑足以令今人欢喜的话,那么与这些人类文化遗存相匹配的保护水平和管理能力、保护现状和未来命运着实令人堪忧。 高平市现有5处国保单位均为宋元时期的木构建筑,距今最近的姬氏民居(元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也超过700年历史,建于北宋开宝年间(968-975年)的崇明寺距今已逾千年,是唐、五代之后现存最古老的木构建筑。作为一个县级市要守护如此数量的高龄古建筑,保护任务之巨和难度之大不言而喻。 姬氏民居是1996年公布的第四批国保单位,是国内现存元代木构民居建筑的孤例。由于保护经费十分有限,当时国家出资只收回了主宅,与其毗邻本为一体的建筑以及主宅前的场地均未收回。今天看来,仅仅保护孤立的主宅与文化遗产整体保护的目标相去甚远,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如果不尽快合理划定的话,不仅为民居保护凭添多种难以预知的安全隐患,而且民居存续有赖的文化生态将在无形中被破坏直至消逝。 其它4处古建筑均为2001年公布的第五批国保单位,崇明寺中殿、定林寺雷音殿均于近年得到修葺。同样由于经费有限,只能先维修大殿,寺庙整体保护还有待时日。虽然重点建筑得到了保护,现状却与周边景致极不和谐。在寺庙环境得不到整体改善的情况下,重点建筑获得的保护也大打折扣。对于亟待保护的游仙寺,当地业内人士对孤立保护的现状也深表无奈和忧虑。 值得注意的是,高平与相邻县市的文物建筑日益面临另一重危机煤矿地下采空区不断扩大构成对该地区古建筑生存的严峻威胁。长治县、高平市、阳城县、沁水县、晋城市煤矿十分集中,长治通往高平沿途可见多处地下采空区仍在扩大的警示标志,且屡见已经开始沉陷的路段。高平市城南10公里的游仙寺就位于采矿区之上,邻近寺庙的宰李村由于地基沉陷、缺水等原因已经全部迁出。在通往游仙寺的山路上,可以看到已弃置房屋开裂的墙壁;游仙寺毗卢殿(建于宋淳化年间,990-994年)由于地基下沉年久失修,造成檐柱额枋不均匀沉降至少在30厘米以上;与游仙寺相望的邻近高地上是一处煤矿风口,地下的空虚、地面的轰鸣无疑使寺庙履危蹈空,如履薄冰。是思考文物保护如何面对煤矿采空区威胁对策的时候了,为此急需结合实际制定文物建筑有效应对突发性地质灾害的预案。即将进行的游仙寺修缮保护工程,这无疑成为关键问题之一。 当前,不仅国保单位存在的上述问题具有一定普遍性,其它各级保护单位的情况更不容乐观。保护经费拮据、保护人员不足、保护设施短缺、专业技术力量薄弱,在文物建筑富集的高平市显得尤为突出。尽管在这样的条件下,当地文物工作者仍然常年坚持白天保护管理、夜晚值班守卫,但着实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他们深感保护能力难以适应日益增长的保护任务的需要,发出管不过来的呼吁。笔者在调查中发现,造成高平市文物保护现状不容乐观的原因主要在于: 其一,文物保护点与面的矛盾。 1996年到2001年的5年间,第四批、第五批国保单位相继公布,数量激增。特别是对于宋元时期建筑富集的高平市,国保单位的增多,一方面表明当地文物资源的价值得到广泛公认,与此同时却对当地文物保护的工作量和保护水平面提出严峻挑战。由于高平市文物建筑基数大,国保、省保单位多,而且绝大多数亟待修缮,因此在分配本已有限的文物保护经费时常常捉襟见肘,在当地政府尚未采取特别措施有效加大经费投入时,很难做到全面维修一处,只有尽可能兼顾多处文物建筑的生存,这就造成前面所述一庙修一殿的状况。尽管如此,现实是仍然存在大量一时得不到有效保护的文物建筑,国保、省保单位也无例外。 其二,旅游开发与文物保护的矛盾。 以旅游价值代替文物价值,以旅游价值作为文物保护的导向,这是短视的实利主义的文物保护观。作为各级政府文物保护资金的有益补充,民间资本往往以利益最大化为投资取向,而民众集资多是为了祈福求安,两种取向很难适应文物保护无私利性的本质。虽说可以纳入旅游开发的文物建筑容易吸引保护资金,殊不知许多极具科学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的文物建筑并非大众的喜好,但这些文物珍品更需要我们从永续传承不可再生的人类文化遗产的高度进行保护,这才是文物保护的科学发展观。 当今,社会配合旅游产业的文物开发势头强劲,而保护力度、管理力度不足,令人忧心。笔者认为,追求旅游的最大利润应该在文物获得最佳保护的前提下进行,然而现实是文物与旅游本末倒置,作为本原的文物的价值尚未搞清就为了旅游而盲目开发。服从服务于旅游开发的文物保护,毋庸讳言,缺少科学,缺少理性,缺少文化。至于在国保单位内兴工动土,对主体建筑以外的其它建筑的复原或修建行为,亟待我们按照《文物保护法》与《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严格控制。 其三,县域经济与文物保护之间的微妙关系。 考察中笔者注意到,在经济力量强、中、弱的三个层次上,对待文物保护生出三种微妙的态度:经济强县有相对充足的力量投入文物保护;经济弱县想方设法利用文物资源开发旅游产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介于贫富之间者,如果经济发展有可依托的主要产业,旅游业相对成为次要产业,因之对待文物保护的态度就很一般。三种态度背后的共性就是以经济观衡量文物,以短期是否利于经济发展决定文物保护的态度。 当前还存在一种普遍现象,不同等级的文物保护单位依靠相应等级的政府拨款,国保单位则寄托国家出资保护。然而,文物虽然属于全人类,文物保护却与文物所在地息息相关,因此有文物属地管理的规则。不同保护等级旨在相对划定文物的价值及其保护的优先性,并非规定了保护资金的来源和保护力度因等级而异。归根到底,文物与属地关系最为紧密,它的生存状态最终取决于地方政府履行守土有责的程度及其精神文化境界。这也是科学发展观贯彻于文物保护的应有之意。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地方文物部门面临的困境,在近期,影响到文物的生存状态和继续申报国保单位的积极性;长远看,影响到人类共同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永续发展。文物建筑富集区的文物保护尽管存在诸多历史或现实的原因,然而当前市县文物保护管理体制与保护管理需求不相适应,则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文物保护单位量的增加呼唤质的应变。 当前,文物保护单位虽然数量不断增加(山西省不可移动文物达35000处,其中国保119处、省保577处、县保6000余处),但如何使其获得名副其实的有效保护,则需要来自体制与机制层面质的应变。 文物工作五纳入已经明确了文物保护新体制的核心,文物保护是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城乡建设规划、财政预算、体制改革和各级领导责任制的重要一极,其中文物所在地的地方政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地方政府对待属地文物的态度,守土有责是否落到实处,是文物能否获得全面有效保护的基石。在政策方面,尽可能向文物富集区适度倾斜,保护经费定期重点投入。这是人类文化遗产获得科学合理保护的基础。在人才与专业技术方面,创造机会鼓励跨地区的文物保护专业人才流动,向文物富集区注入专业人员参与保护。文物保护数量不同的地区间可进行人员流动,通过流动,文物数量较少地区的人员可以参与保护,丰富实践,提高业务水平;文物富集区的保护人员短缺可得以缓解;总体而言,既充分利用了有限的文物保护力量,又是文物工作者技术交流、信息交流并获得实地培训的途径,文物富集区的保护压力得以缓解。 在拓宽保护资金渠道方面,文物富集区的地方政府和文物部门应注意引导民间资本和吸引国外基金。以高平市为例,2003年全市财政收入为3.62亿元,其中1/3来自民营企业,现有民营企业1000多家。定林寺及周边设施(道路、水库等)就是由民营企业家出资修建的,还在大粮山上复建了廉颇庙,丰富了当地的历史文化景观,文物保护与发展也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虽然民营资本的私利性和短期性与文物保护的公共性和长期性之间存在矛盾,但是当地的民营企业家多数重乡情、重信仰,经过引导和启发增强他们对地方文化的认同感,提高他们的文化境界和公共意识,逐步培育他们对公共文化事业长效投资的觉悟。学会运用国外的各种文物保护基金,中国古建筑对于国外基金会来说,虽然比较陌生,但他们对木构建筑技法和民间文化十分钟情。各地应就本地文物的历史价值、独特性和生存危机等内容编制系统、规范的双语文本,既可通过上级文物保护部门建立与国外基金会的联系,也可以在地方政府的对外交往中吸引保护资金。世界遗址观察(WMO)对榆次玄鉴楼保护的资助、 全球遗产基金(GHF)对佛光寺东大殿保护的资助,都是近年山西文物建筑保护利用外资的成功实践。 在当前我国的经济条件下,国家拨款作为对文物保护的必要扶助外,文物所在地政府(经济状况较好的)出资仍是文物保护的主体,民间资本和外资作为有益的补充,这将是相当长时期内可靠、有效的文物保护体系。当地政府管理者的观念十分重要,必须强化对民族文化、区域文化的认同感,提高对地方文化的认识水平,组织协调有关专业机构,针对所在地文物制定近期、中期和长期的保护规划,既保护文物本体,还要保护与文物生存休戚与共的自然环境、人文历史和民间文化等各种要素,做到文态、物态与生态的整体有序保护。 文物建筑的价值,决不是由是否有利于旅游开发、创造多少经济效益这些短期之利决定的,怎样认识文物的价值决定了我们对待文物建筑的态度。如果今天社会投资的维修保护动机仍基于旅游开发或一己之利的话,那文物建筑的命运依然不安全、不长久。惟有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文物保护,而不是一味钻营急功近利的物质利益,文物建筑的有效保护,合理利用,科学管理才不是一句空话,我们手中的人类文明遗产才能够传诸久远。 原刊于《中国文物报》2005/01/28
个人分类: 时令感怀|15390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05: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