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叫停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资本导致的食物安全事件回顾之十:面粉增白剂
蒋高明 2017-9-23 19:36
资本导致的食物安全事件回顾之十:面粉增白剂 蒋高明 一、引子 几年前,甚至目前在部分餐馆还能发现,人们吃到的馒头是雪白的,其白度远远超过面粉固有的色泽。这样白白的面粉,被人赋予了“雪花白”美称。其实,真正的面粉是自然白的,加工中去掉的麸皮越多,保留的面粉越少少,如出粉率在50%或60%之间,其面粉越白,但怎么也达不到雪白的程度。采取自然白的加工方法,就需要提高面粉的价格,赔钱的事没有人干。但增加价格消费者会抱怨,为了让面粉增白,加上还能延长面粉的货架期,于是面粉增白剂就“粉墨登场”了。.. 笔者曾与中央军委保健委员会的一名专家,专门就面粉增白剂话题探讨过。笔者是不同意将增白剂之类的东西加入到面粉中去的,毕竟面粉是给人吃的,不是给人看的。从聊天中得知,国家叫停面粉增白剂经历了异常艰难的历程——几乎连续十多年来,一些全国政协委员年年提议,并与面粉厂老板斗争多年,还遭遇过人身攻击,才使国家下决心在法律上叫停的面粉增白剂。如今,全国面粉加工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70%停产了,面粉增白剂也叫停了,但面粉增白剂会因此消失么? 在现实生活中,笔者也多次听人谈起过,面粉加工中的“黑幕”:在管理混乱的那几年,除了合法的面粉增白剂,有加石灰的,有加石膏的,还有加刷墙大白的。一个司机就告诉我,有一次他到某石膏厂拉货,老板明确告诉他不要拉错了,要注意判别哪个是建材用的,哪个是添加到面粉中去的,两者的价位不一样。添加到面粉中去的,美其名曰为“食用石膏”。当然,加石膏、石灰、刷墙粉都是非法的,不能以偏概全。但面粉增白剂确以合法的身份,在中国添加了近30年。 白度是面粉及其制品的重要指标,面粉加工精度越高颜色越白。面粉中含有类胡萝卜素等物质,故正常色泽多呈乳白色或乳黄色,达到消费者心目中的“雪花白”是有一定难度的。长期以来,在面粉加工过程中一般都会添加一种叫做“过氧化苯甲酰”的面粉增白剂,以增加面粉的白度,并延长保质期,就成了合理又合法的理由一。面粉增白剂在中国法律上被叫停了,但一些洋面粉依然允许使用。为迎合消费者对白度的偏爱,在面粉中过量添加增白剂,或以假乱真、以次充好,非法加入“吊白块”、滑石粉、石膏粉等,这样做白度是提高了,蒸出的馒头、包子的确很白,但带给消费者的却是健康隐患。 二、面粉增白剂是什么? 面粉增白剂,英文名称是benzoylperoxide (简称BPO),有效成分是 过氧化苯甲酰 。分子式为C 14 H 10 O 4 ,为白色或淡黄色细柱,微有 苦杏仁 气味;分子量为242.23,熔点102-106℃,103℃分解。微溶于水、甲醇,溶于乙醇、 乙醚 、 丙酮 、苯、氯仿 二硫化碳 等。 BPO的制作原理为:双氧水与30% 液碱 反应,生成 过氧化钠 溶液,再与 苯甲酰氯 反应而得。反应在0℃左右进行,温度过高则引起双氧水分解,苯甲酰氯也易 水解 生成 苯甲酸 而影响收益。将生成物析出的 过氧化苯甲酰 ,经过滤、洗涤、干燥即得成品。市售工业品 过氧苯甲酰 含量可达99%(二级品)。 这种工业“原料”脾气很大,受热或摩擦时会自发爆炸,接触易燃物会引起火灾,须贮于冷暗处和注意防火。BPO实际上是工业原料,主要用作塑料催化剂,油脂精制,蜡脱色,医药制造等。 BPO是怎样让面粉增白的呢?BOP在面粉中水和酶的作用下发生反应,释放出 活性氧 来氧化面粉中极少量的有色物质,达到使面粉增白的目的;同时生成的 苯甲酸 ,能对面粉起防霉作用。 从这两个作用来看,一是让面粉变白,满足消费者感官需要,另外则是防霉,即不生细菌,延长了货架期,这点是商家求之不得的。面粉增白剂由此满足了消费者的感官需求,又满足了商家的利益需求,你情我愿,只是消费者背后的知情权被剥夺了。 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从国外引进面粉增白剂(注意:又是从国外引进),并开始在面粉中普遍使用。面粉增白剂不是食物,主要是用来漂白面粉的,同时加快面粉的后熟,并有防腐,延长货架期效果。既然是化工原料,使用还是有要求的,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GB2760-2007)明确将 过氧化苯甲酰 归为面粉处理剂类(漂白剂),规定其使用范围是 小麦粉 ,最大使用量是60ppm;美国是75ppm,加拿大是15ppm。当然,现在面粉增白剂在我国被叫停了,理论上连0.01ppm也是不应当测定出来的。 面粉增白剂也被一些商家炒作为食品添加剂,一度为我国面粉加工业普遍使用的品质改良剂。改良什么?显然不是营养,就是上面提到的外观与防腐而已。改良剂中,还有一款所谓增加面粉强度的强筋剂,也是一种化学物质,容以后有时间再详细介绍。 三、面粉增白剂引进者带头呼吁叫停 对于是否要禁用面粉增白剂,我国支持方与反对方的争论多年未曾停止。坚持禁用方认为该添加剂对人体有害,并以欧盟早已禁用为据;坚持使用方认为该添加剂被国际组织(又是国际组织)认可是无害的,且以美国(又是美国)可不限量使用为据反驳。两派之争旷日持久,裹挟了从民间到中央各部委,从企业到各路专家的各个层面。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面粉增白剂,广州面粉商家率先引进这类面粉。“雪一样白”,立即成了受市场追捧的高档面粉。 王瑞元 先生是国内坚决要求禁止在面粉中添加 过氧化苯甲酰 的“元老级”人物。约30年前,正是他最早引进并同意在面粉中使用增白剂的,其时他担任商业部粮油工业局局长。如今的王瑞元,很怀念八十年代时“没有增白剂,没有漂白味”的粗面粉。那时的面粉普遍含有 麸皮 ,其粉色黄中带黑,虽“卖相不好”,但口感好。 1986年,在王瑞元推动下,商业部在新颁的 小麦粉 标准里,允许添加过氧化苯甲酰,沿用至2011年3月。卫生部同步将过氧化苯甲酰列入了《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允许每公斤添加60毫克 过氧化苯甲酰 (60ppm)。商家在使用中,为其自身利益超标添加行为不断。后来,王瑞元看到白得异样的面食,都不敢吃。他叫家里的保姆绝对不能买加增白剂的面粉,他在外面也尽量不吃面食。 王瑞元之所以对增白剂的态度产生180度大转变,是因为他后来到国外考察时,发现挪威已禁用增白剂。1997年,欧盟正式禁用;大洋洲和新西兰也随后禁用。欧盟立法采用“预警原则”,意味着那些已经被证明无害的食品添加剂才能够使用。任何想要使用 过氧化苯甲酰 或其他漂白剂的当事人需要向欧盟食品安全机构(EFSA)提出申请。后来,欧盟出台了更严格的法律,规定所有食品添加剂必须置于永久观察,随着使用条件的变化及新科技信息的出现,还应对食品添加剂进行重新评估。 随着面粉增白剂被引进到中国,国内的面粉,则越来越白,甚至“像瓷一样白,让人不敢吃”。随之,假冒伪劣也越来越多,一白遮百丑,出现了以次充好现象。由于是 王瑞元 局长亲手打开的“潘多拉魔盒”,他对面粉增白剂滥用现象表现了高度的警惕。从2000年开始,他在各种粮油工业会和粮食行业会上都呼吁企业禁用面粉增白剂。 “订标准时,我有责任。现在有责任提出取消它,否则愧对老百姓。在有生之年,如果看不到禁用,死不瞑目!”这是一个有良知的官员难得的态度。 在王瑞元的倡议下,全国面粉龙头企业先后四次联名写信给上级主管部门,要求禁用 过氧化苯甲酰 。随后, 国家粮食局 站到了主张禁用一方,2003年后即开始组织下属研究机构,修订 小麦粉 国家标准,明确要求禁用过氧化苯甲酰。 四、中国叫停面粉增白剂曾遇阻力 然而,国家叫停面粉增白剂也遇到了来自利益集团的抵制,他们的理由有三个:一是在食品营养成分表中,面粉的β-胡萝卜素含量都是零,也就是面粉中就不含β-胡萝卜素,公众不必担心胡萝卜素被 过氧化苯甲酰 破坏掉;二是面粉中BPO含量很低,只有60ppm,含量少,对人体健康没有危害;三是美国 FDA 是世界各国公认食品添加剂权威部门,美国允许使用,中国食用也应当没有问题。 陈君石院士是主张保留面粉增白剂的代表人物。陈院士曾担任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毒理学会副理事长。他曾明确表不赞同禁用过氧化苯甲酰,他不认为面粉增白剂有什么问题:“如果说面粉中使用过氧化苯甲酰会带来安全问题,必须拿出数据才能证明”。 “我国对食品添加剂的限量制定标准是非常谨慎的。在这一标准下使用,不会引起安全问题。”陈君石院士强调,这有明确的实验数据。在陈院士看来,过氧化苯甲酰其实属于面粉处理剂。比如在烘焙面包时,能使烘焙效果更好。公众将过氧化苯甲酰和增白剂划等号,是最大的误解。 笔者对上述声音非常熟悉,在三聚氰胺、苏丹红、地沟油、“大头娃娃”奶粉、转基因食品安全等问题上,陈院士的理由几乎同出一辙,就是科学证据问题。他们要的证据要是最后出现了,如三聚氰胺最终导致了1.2万名孩子受害,4名死亡,在血的事实面前,专家院士们却“王顾左右而言他”了,当然,即使死亡的事实或许并不是他们要的科学证据。 在国家管理层面上, 国家粮食局 是主张禁用增白剂的。在国人喜欢白的消费观念未改变前,国家粮食局主张禁止面粉加工添加增白剂。实际上,增白剂不仅无益,还增大了监管难度,用量超标就是一个大问题。许多基层质量监督和 工商管理部门 向 国家粮食局 反映,增白剂超标是 小麦粉 质量抽查发现的最主要问题。他们普遍要求禁用面粉增白剂。 2006年,国家粮食局在其网站上对消费者进行调查发现,87%被调查者不愿意接受添加化学增白剂的 小麦粉 。随后, 国家粮食局 形成标准报批稿报送国标委,在其拟定的小麦粉国家标准草案中,明确提出禁用 过氧化苯甲酰 和 过氧化钙 两种化学增白剂。 然而,国家粮食局在做法确遭到了来自卫生部的阻力。卫生部认为,小麦粉国标修订草案中禁用 过氧化苯甲酰 等化学 增白剂 与《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有关规定存在矛盾。卫生部于2006年11月21日主持召开协调会,并在两个月后发函征求五部委意见。这五部委是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农业部、国家工商管理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商务部。除商务部提出“请扩大征求意见范围”外,另四个部门均以正式文件明确表态要禁用。一个对于健康没有任何好处的东西放在面粉里面,完全是为了消费者的感官需要和商家的利益需要,对人类健康有害无益,主管老百姓健康的卫生部却不同意叫停,内中的文章很耐人寻味。 2007年8月,卫生部在其网站上向社会征求意见。原定两个月后出结果,但结果没有公布,估计消费者的反馈与卫生部期望的不同,只是说禁与不禁两种意见都有。2008年10月底,卫生部向WTO通报,计划撤销《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对过氧化苯甲酰在 小麦粉 中的使用许可。在两个月期限的通报期中,卫生部仅收到美国的反馈:“要求提出科学依据”。迄今为止,美国允许面粉中添加 过氧化苯甲酰 ,而且未限量。原来,卫生部是遇到了来自美国的阻力。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冯平也是叫停面粉增白剂的关键人物。据他透露,2008年4月,国家工商总局抽查99个面粉样品,12个面粉增白剂超标。另据粮食局内部人士透露,2004年6月底南京“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评审会“上,国家粮食局就下了禁用面粉增白剂的决心。在那次会议上,出席会议的近80名专家、企业代表、质监部门代表,纷纷要求禁用面粉增白剂。一位来自 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的女士站起来发言道:“我们没有资格参加这个会。但领导听说后一定派我过来,就说一句话,‘就是要禁用。我们调查过了,没有任何好处。’”对于没有任何好处的东西,不添加到面粉中,为什么还有那么大阻力呢? 在企业层面上,一些有良知的企业人士也表示,加工技术即使不加增白剂,也可以增白面粉。“出粉率50%-60%时,面粉就非常白。深圳面粉厂总经理杨文军就是这样的企业家代表。 五、博弈继续进行 对于面粉增白剂,卫生部提出了诸多反对禁用理由,认为按我国标准规定的过氧化苯甲酰使用量,不会造成人体健康危害。他们还认为,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 允许使用,美国等国也允许使用。潜台词就是,美国人能用,中国也应当继续使用,不应当禁止。主管老百姓健康的卫生部,竟然以面粉增白剂不影响人体健康为由反对禁用,食品添加剂标委会、食品添加剂行业协会和小型面粉厂等均支持卫生部的观点。 围绕面粉增白剂去留问题,出现了禁用后果的“乐观派”和“悲观派”两派人士。“乐观派”认为这无疑是对人民生命安全有益的好事,同时与欧盟等国规定接轨,增强我国面粉及其制品的国际信誉并提升国际竞争力。 ”乐观派”的理由简单干脆,既然没有用处,就停止使用,因为消费者不喜欢。 然而,“悲观派”却罗列了一大堆理由,认为不应禁止面粉增白剂,如果禁用会带来一系列不良后果,其理由总结如下: 第一,禁用面粉增白剂后会带来更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他们认为,除 过氧化苯甲酰 外,还有许多有毒有害的物质可以漂白面制品,而且方法很简单。面粉企业使用过氧化苯甲酰,面粉 白度 都已经达到了消费者(其实消费者是不知情的)要求,馒头坊、面条店以及餐馆再加任何的非法漂白剂都是画蛇添足;如果禁用 过氧化苯甲酰 ,由于面粉白度不够,很可能导致一些馒头坊、面条店以及餐馆不使用面粉增白剂而使用有毒有害方法漂白馒头和面条等面粉品,出现真正危及消费者饮食安全的问题。 第二,一些部门禁用面粉增白剂,旨在打击众多中小型面粉企业。禁用会导致众多中小型面粉企业失去市场竞争力而倒闭。3万多家中小型面粉企业是我国农村现状的需要,许多农户大都习惯把作为生活口粮的小麦代存,放在小型面粉厂,平时需要面粉时就到面粉厂领取,而这些小型面粉厂靠农户加工的面粉,一部分保证农户的换面赚取 麸皮 , 次粉 的利润,一部分面粉进入市场获取利润。这种储粮-加工-换面的体系应对保障农民基本生活口粮有着积极的作用。 如今,全国70%左右的面粉加工厂因过度产能而停产或关闭,这是否与面粉增白剂叫停有关呢?其实,真正的原因是面粉加工门槛太低,大量耗能、严重污染,加上恶性竞争才造成的产业萧条。其中面粉增白剂其实是扮演推波助澜作用的,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面粉越白,价格越低,市场占有率就越高。然而,这一切都是有代价的。 第三,我国禁用 过氧化苯甲酰 需要考虑和遵守 WTO 的贸易规则,必须考虑到SPS 协议。SPS协议 全称 为《实施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的协议》,是 世界贸易组织 ( WTO )在长达8年之久的 乌拉圭回合谈判 的一个国际多边协议成果。我国在入世已承诺和保证“仅在保护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命或健康所必需的限度内使用 SPS 措施,此类措施应充分基于科学原则。许多国家进口到我国面粉食品种类很多,许多的食品中都使用了含有 BPO 的面粉。 我国没有科学依据禁用过氧化苯甲酰,会使许多国家进口到我国的小麦食品成为不合格产品,这是众多 WTO 成员国难以容忍的。 第四,面粉增白剂事实上无害。他们认为,如果有科学依据证明过氧化苯甲酰在面粉中使用(包括一些超量使用)对人体有害和破坏面粉营养,禁用是完全正确的。“悲观派”认为,一些禁用单位和人士,利用民众饮食安全的心态,人为的操纵媒体进行一些不实的报道,利用公众的担忧制造社会舆论,以达到禁用目的。面粉增白剂真的的无毒无害吗?后面还要介绍。 六、”石灰”面粉风波 就在围绕是否叫停面粉增白剂争吵的异常热闹的时候,2010年4月,一个叫《面粉增白剂加石灰粉被指要出人命》帖子在网上发酵,报道声称某公司在面粉加工中使用了 石灰粉 ,是要人命的事情。这个报道给支持面粉增白剂的人士以更强的理由”挺白”。 针对上述报道,有机构出面辟谣称:报道中厂家使用的“石灰粉”其实就是食品添加剂—碳酸钙,是常用于各种食品的 营养强化剂 。常用的 补钙 营养强化剂—碳酸钙有两种:一种是 重质碳酸钙 ,是石灰石经过粉碎到一定的细度用做食品添加剂;另一种是 轻质碳酸钙 ,是石灰石经过煅烧制得。报道声称江苏“要出人命的增白剂”使用的其实就是碳酸钙。 该机构称, 碳酸钙 是 食品营养强化剂 ,经常食用的 补钙 产品主要成分就是碳酸钙,有些就是直接采用的 重质碳酸钙 做补钙剂。常见的含钙食品如高钙饼干、高钙 挂面 、钙糖果等,还有营养强化小麦粉也都是添加碳酸钙做补钙剂,其中不少食品的补钙剂使用的就是石灰石经过粉碎到一定的细度碳酸钙产品。 碳酸钙 是世界各国都普遍使用的 补钙 添加剂,我国关于碳酸钙在食品中使用也有完善的法规和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 》国家标准 GB14880-94规定:碳酸钙在 谷类 及其制品添加量为:8g/kg;碳酸钙在婴幼儿食品添加量为:7.5-15g/kg;碳酸钙在饮液及乳饮料添加量为:1-2g/kg。《营养强化小麦粉》国家标准GB/T 21122-2007规定:碳酸钙在面粉中添加量为:4-8g/kg,主要用于强化 补钙 。 “石灰粉“面粉报道后,争议了几年的面粉增白剂的话题重新被提了起来。2010年12月15日,卫生部监督局网站对是否禁止使用面粉增白剂 过氧化苯甲酰 和 过氧化钙 公开征求意见。这次卫生部变被动为主动,跟上了国家粮食局等部委的步伐。卫生部监督局出具情况说明表示,粮食主管部门经过调查研究,提出面粉加工业已无使用过氧化苯甲酰的必要,消费者也普遍要求 小麦 粉能保持其原有的色、香、味和营养成分,尽量减少化学物质的摄入,普遍不接受含有过氧化苯甲酰的小麦粉。在国家标准规定的添加限量下,现有加工工艺很难将其添加均匀,容易造成含量超标,带来质量安全隐患。 情况说明称,尽管过氧化苯甲酰按规定使用未发现安全性问题,但由于面粉加工业已无使用过氧化苯甲酰的技术必要性,因此建议撤销食品添加剂 过氧化苯甲酰 。对于同样作为面粉增白剂的“ 过氧化钙 ”,鉴于已无技术必要性,拟一并撤销。根据征求意见的公告稿显示,自2011年12月1日起,禁止在面粉生产中使用过氧化苯甲酰和过氧化钙。按照相关标准使用过氧化苯甲酰和过氧化钙的面粉及其制品,可以销售至产品保质期结束。 七、面粉增白剂真的无害吗? 过氧化苯甲酰 是否对人体有害呢?支持面粉增白剂的专家认为,关键要看它是否有 急性毒性 。 毒理学 衡量物质的急性毒性的常用指标是 半致死量 ,也就是能导致一半的实验动物死亡用量。半致死量越高,毒性就越低。他们认为,过氧化苯甲酰的毒性极低,对 大鼠 的半致死量是每千克体重5克,比食盐还轻(食盐的半致死量是每千克体重3.6克);动物实验未发现过氧化苯甲酰对生殖、发育会有不良影响,也没有证据能表明它是致癌物。 他们认为,过氧化苯甲酰加到面粉之后,91%%以上变成了 苯甲酸 。苯甲酸的毒性要高一些,半致死量是每千克体重1.7克。苯甲酸天然存在于某些食品(水果、奶制品、肉类)中,本身就是一种食品添加剂,作为防腐剂大量用在食品中,使用量比 过氧化苯甲酰 高得多。如碳酸饮料中含有苯甲酸200毫克/千克,喝一瓶500毫升的碳酸饮料摄入的苯甲酸量,相当于几斤使用过过氧化苯甲酰增白的面粉中苯甲酸的量。 面粉增白剂果真像专家轻描淡写的那样无大碍吗?事实上,过氧化苯甲酰加到面粉之后,对面粉本身品质就产生了影响。过量添加过氧化苯甲酰,可造成面粉营养成分破坏,影响小麦粉特有的风味和食用品质。概括起来,面粉增白剂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 对面粉气味的影响 。面粉具有自身特有的麦香味,过氧化苯甲酰具有苯甲醛的气味。在正常添加量的情况下,对面粉的气味影响不大,但过量添加,易使面粉失去原有的麦香味。另外,未分解的过氧化苯甲酰在加热时形成苯游离基 ,与0H基结合则形成苯酚,后者具特殊的气味,并且有毒性。 ② 对面粉色泽的影响 。使用过氧化苯甲酰对面粉增白是它本身的功效,但随添加量增加,增白效果趋于平衡并略有下降。过量添加,将使面粉氧化作用剧烈, 造成面粉煞白甚至发青。在过氧化苯甲酰含量过高或混合不匀时,还会出现面粉制品在冷却放置一段时间后或再蒸时,出现褐色班点。 ③ 对面粉烘焙品质的影响 。在正常添加量的情况下,过氧化苯甲酰对面粉烘焙性能不影响,但过量添加,对面粉的筋力和弹性有一定的影响。添加量越大,破坏程度随之增加,面粉加入增白剂后,随着贮藏时间延长,面筋弹性变差,易使面制品出现面条断条、饺子破皮、馒头不起个等。 ④ 对面粉营养品质的影响 。面粉中胡萝卜素是维生素A元,β-胡萝卜素在酶的作用下生成两个分子的维生素A,具有维生素A的作用,而面粉增白过程中,过氧化苯甲酰氧化了胡萝卜素,不能再转变成维生素A,面粉本身固有的维生素A也被破坏。过氧化苯甲酰还极易破坏面粉中的维生素E和 维生素K,对于其他维生素如vB1、VB2等也有少量影响。长期食用过量添加增白剂面粉,易发口角炎、角膜炎、神经炎等疾病,甚至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积累性损害,导致失聪,生物节律紊乱,引起四肢麻木或颤抖等。另外,面粉增白剂对上呼吸道有刺激性,对皮肤有强烈的刺激及致敏作用。 八、结语 2011年3月1日,卫生部等多部门发公告:”自2011年5月1日起,禁止生产、在面粉中添加食品添加剂过氧化苯甲酰、 过氧化钙 ,同时设置两个月合理过渡期”。争议11年的面粉增白剂终于在法律上被叫停。而今,这个过度期已经过去6年了,真心希望市场上再也加不到面粉增白剂的影子。面粉增白剂的叫停过程是漫长的,中间出现了专家、院士、企业、官员甚至卫生部官员的声音。更奇怪的是,还有来自美国的声音。中国人吃什么还要看美国脸色吗?美国标准曾一度被认为是国际标准,殊不知美国的食物体系是存在很多问题的。面粉增白剂对健康是无益的甚至是有害的,可经过吸入、食入面粉中的增白剂而危害健康。这样浅显的道理,要经过十几年争吵才能够被一些院士和官员接受,真是莫大的讽刺。在面粉增白剂叫停过程中,消费者的知情权被剥夺。那些说消费者喜欢雪白馒头的,真的跟消费者解释过:普通的,颜色偏黄的面粉,是用人体根本不需要的乃至有害的化学物质才变成“雪白”乃至“瓷白”的吗?
个人分类: 自然与社会|2635 次阅读|0 个评论
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叫停五花八门的事业编入职考试!
热度 6 Hongbolu 2017-3-24 13:56
最近两年地学专业毕业生找工作越来越难, 2015 年开始本科生工作开始难找, 2016 年开始硕士生找工作也很难, 2017 年连博士生找地学相关专业工作也非常困难了。 与上述情形相反的是:全国各大中小城市事业编的入职考试却越来越火爆,甚至很多企业也不再采用面试直接入职的途径而是增加了考试环节。这些考试再加上公务员考试,其直接结果是:高校本科毕业班和研究生三年级相关学习和毕业论文工作大受影响。 2016—2017 年秋冬学期我承担了地质学本科生大四两个班的《地质学专业英语》的教学任务,满员 60 多人的课堂经常只有 30 多人到课,有时少到仅仅 20 多人,而我的包里装满了各种请假条。其中主要原因就是学生都在参加各种事业编(以及公务员)考试,而且不止一次考试,往往是一个人连续奔波参加全国不同城市的一系列入职场考试,当然最后的结果仍然是成功率极低。我问及部分同学,有人说:即使参加与地学有关的工作(如:地方国土局招聘),也都必须参加不同城市的入职考试。我问他们考什么内容时才知道,这些考试与专业几乎没有任何关系,很多内容都是中学的各种知识,让人难以理解。 后来发现,我的硕士毕业生也在准备事业编考试,在办公桌旁堆满了新购买的各种考试资料,内容与地质学没有任何关系,尽管我的学生准备的就业部门是地方国土局或地调单位的考试。由于准备入职考试,学生在毕业论文方面的投入就必然减少,忙于复习以前高中学过的很多“知识”,而将正在做的地学研究和毕业论文写作工作一再推迟。这大大地影响了本科生毕业班的教学与毕业设计工作,也影响了硕士生毕业论文的写作,好像大学的东西都可以不学,而中学过去学过的东西似乎对入职更加重要了。如果这样,我们的大学还办干啥? 我认为我的硕士毕业生很优秀,适宜在一个地方高校当一名地学专业教师,因此就与几家偏远的地方高校联系,得知 他们急需地质学专业新教师,但他们自己没有权利直接面试毕业生,而是将指标报到市或区的人社部门,由人社部门组织各种考试后决定是否录用。这样的结果是:地方高校自己不能直接面试应聘人,而经过统一“考试”后被录取的人员也不一定能满足学校的专业要求,因为供需不能直接见面而是增加的中间的考试环节。 这让我看到了目前的问题所在:增加的中间环节不仅破坏了高校本科和硕士生毕业季学习和研究工作,也为用人单位找寻合适人才增加了难度,唯一火了的是考试机构以及复习资料、各种辅导班等相关“产业链”。 这样的考试环节增加了社会成本,也增加了毕业生的负担,但却无法保证优秀毕业生入职,而号称公平的考试最终也不能保证其公平公正性。看看到底是什么火了吧: 本来事业编考试听起来是为了公平,为了用人单位招到优秀的人才,所以百度上有这样的描述: 事业单位考试又称 事业编制考试 ,这项工作由各用人单位的人事部门委托省级和地级市的人事厅局所属人事考试中心(事业单位,考试中心命题和组织报名、考试并交用人单位成绩名单,部分单位自行命题组织实施)。目前尚无全国和全省、市统一招考,最多县级各个单位统一招考,一般规模大的采取网络报名,人数少则现场报名( 百度百科 )。 除了上述相关机构火了之外,对高校、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个人都没有好处,那为何要火下去? 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叫停吧!
个人分类: 杂谈|6916 次阅读|12 个评论
《中国生态六讲》连载之八:一次性餐具能叫停吗?
蒋高明 2016-9-9 15:52
连载之八:一次性餐具能叫停吗? 蒋高明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中国生态六讲》,北京,2016 2015 年8月10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了两个与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有关的节目,一是该省安吉县打造美丽乡村,发展农家乐,由环境破坏改为环境保护,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从而提前实现了“青山绿水也是金山银山”的愿景;其二,是该省人民政府发文,在全省所有餐馆叫停一次性餐具。这在全国属于首例,向餐饮业的白色污染宣战终于有了实质性的动作。 生态文明建设不是喊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 餐饮业的污染问题,我在多年前就认识到了其严重性,一次性餐具首先存在严重的白色污染,这些餐具不能自然降解,处理难度很大;其次是存在严重的卫生问题,很多餐具根本就没有清洗干净,越远离大城市,卫生状况越糟糕,其三是就餐者自己吃饭,自己花钱洗碗,存在明显的消费歧视,必须叫停。 遗憾的是,我们的呐喊,收效甚微,糟糕的现状没有得到改善,反而愈演愈烈,连北京近郊区也出现了一次性餐饮用品,可见在利益面前,环境保护的声音是多么弱小。解决白色污染,我们要走的路还有很多。 一次性消毒餐具包装膜悄然出现在全国各地的餐馆中。该包装将盘、碟、碗、勺、酒杯等洗净抛光后,用一种热收缩塑料封膜。餐具看上去很干净,也很卫生,餐馆老板讲,该包装是无菌操作。笔者曾收集了一张该塑封膜,上面用绿色字体写着“敬重自然,卫生环保,服务健康”。但是,下面还有一行“温馨”提示的小字:有偿消费,一元一次。实际上,这种消费是强迫就餐者为包装买单。在这种模式下,消费者还没有用餐就花钱雇人将自己的盘子“洗好”了;同时“干了活”后还得倒找给餐馆老板钱,因为洗几个盘子和碗是根本用不了一元钱。如果仅从消费者的利益出发,这种餐具消毒包装方式就该叫停,但我们更担心的是更严重的白色污染问题。 我将某次就餐后所有塑料膜带回试验室,用千分之一天平称重,其结果是:消毒膜1.374克;筷子膜0.169克;餐巾纸外包装膜1.785克;内包装(湿巾)膜0.988克,总重4.316克。如果10人就餐,一桌饭下来产生白色垃圾43克之多。北京有大小餐馆4.1万家,以平均每天百人(次)就餐计算,则每年产生的塑料垃圾高达6.45吨,这还不包括一次性餐桌塑料布和发泡塑料餐盒。北京生活垃圾中,废弃塑料约占3%,每年的总量约为14万吨,其中餐馆产生的白色垃圾就占46%。因此,北京要解决白色污染,首先得从餐馆开始。 餐馆白色污染猖狂的根本原因依然是利益。上述餐具消毒膜强行向顾客收1元钱,餐巾包也收1元。顾客还没有点菜,餐馆就有2元进账了。生产塑料膜和消毒设备的厂家因为其产品有恒定的客户,也乐得供应,毕竟用量大。倒霉的是顾客,他们要为消费“塑料膜”买单,但是,更倒霉的是公众的生态环境,那些不能降解的白色塑料持续进入环境,造成了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 白色污染严重影响市容整洁。餐馆的废弃塑料膜因有食物残渣和油渍,会导致苍蝇和细菌大量孳生,从而传播疾病,危害人们的健康,而焚烧塑料膜会释放出多种有害化学气体。这些毒性气体在自然界中滞留的时间很长,并可通过人类的呼吸系统和食物链进入人体,会导致生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中毒、癌变。2004年正式生效的《斯德哥尔摩公约》,把六氯代苯等化合物列为首批对人类危害极大的持久性化合物, 在世界范围内禁用或严格限用,禁限物质中就包括焚烧塑料膜产生的有毒气体,如二噁英。 绝不能为了餐馆和塑料制品老板的利益牺牲健康的环境。解决餐馆、宾馆白色污染问题仅靠消费者的自觉行为难以凑效,必须有政府强制性的控制措施。治理措施不是简单地发“红头文件”,或者搞“突击检查”,而是以环保法律法规的形式,禁止生产、使用一次性塑料包装餐具,从源头杜绝餐饮和宾馆业的白色污染。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2248 次阅读|0 个评论
为浙江省在全国率先叫停一次性餐具点个赞
热度 6 蒋高明 2015-8-10 19:44
【明辨是非】今晚的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播出了两个与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有关的节目,一是该省安吉县打造美丽乡村,发展农家乐,由环境破坏改为环境保护,农民收入反而大幅度提高,从而提前实现了“青山绿水也是金山银山”愿景;其二,是该省人民政府发文,在全省所有餐馆叫停一次性餐具。这在全国属于首例,对餐饮业的白色污染宣战终于有了实质的动作。生态文明建设不是喊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针对餐饮业白色污染问题,笔者早在8年前就发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一次性餐具首先存在严重白色污染问题,这些餐具不能降解,增加了处理难度;其次是存在严重的卫生问题,很多餐具根本就没有清洗干净,越远离大城市,卫生状况越糟糕,其三是就餐者自己吃饭,自己花钱洗碗,存在明显的消费歧视,必须叫停。遗憾的是,我们的呐喊,收到的实质效果并不明显,目前的形势不仅没有明显改进,反而愈演愈烈,连北京近郊区也出现了一次性餐饮用品,可见在利益面前,环境保护的声音是多么弱小!解决白色污染,我们要走的路还有很远,不仅仅是餐饮业白色污染,还有农膜白色污染,出版业白色污染,轻工产品的白色污染等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重大环境问题。希望有关部门,有关省市自治区,以浙江省为榜样,早日向各种以生产或消费为理由的环境破坏行为宣战。 一次性餐具塑料膜当叫停 蒋高明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75-12052.html 近来,一次性消毒餐具包装膜悄然出现在全国各地的餐馆中。该包装将盘、碟、碗、勺、酒杯等洗净抛光后,用一种热收缩塑料封膜。餐具看上去很干净也很卫生,据餐馆老板讲,该包装是无菌操作的。笔者曾收集了一张该塑封膜,上面用绿色字体写着“敬重自然,卫生环保,服务健康”。但是,下面还有一行“温馨”提示的小字:“有偿消费,一元一次”。 实际上,这种消费是强迫就餐者为这种包装买单。在这种模式下,消费者还没有用餐就花钱雇人将自己的盘子“洗好”了;同时“干了活”后还得倒找给餐馆老板钱,因为洗几个盘子和碗是根本用不了一元钱的。这就等于餐馆老板雇了“奴隶”帮他洗碗,同时餐具消毒老板也赚了钱,消费者为他们两家买单。如果仅从消费者的利益出发,这种餐具消毒包装方式就该叫停。但更令我们担心的是,比这更严重的白色污染问题。 笔者将某次就餐后所有塑料膜带回试验室,用千分之一天平称重,其结果是:消毒膜1.374克;筷子膜0.169克;餐巾纸外包装膜1.785克;内包装(湿巾)膜0.988克,总重4.316克。如果10人就餐,一桌饭下来产生白色垃圾43克之多。北京有大小餐馆4.1万家,以平均每天百人(次)就餐计算,则每年产生的塑料垃圾高达6.45吨,这里还不包括一次性餐桌塑料布和发泡塑料餐盒造成的白色污染在内。北京生活垃圾中,废弃塑料约占3%,每年总量约为14万吨,其中餐馆产生的白色垃圾就占46%。因此,北京要解决白色污染,首先得从餐馆开始。 造成餐馆白色垃圾污染猖狂的根本原因依然是利益在作怪。上述餐具消毒膜强行向顾客收1元钱,餐巾包也收1元。顾客还没有点菜餐馆就有2元进项了。生产塑料膜和消毒设备的厂家因为其产品有恒定的客户,也乐得供应,毕竟用量大。倒霉的是顾客,他要为消费“塑料膜”而买单;但是,更倒霉的是公众的生态环境,那些不能降解的白色塑料持续进入环境,造成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 白色污染严重影响市容整洁;来自餐馆的废弃塑料膜因粘有食物和油渍,苍蝇和细菌会大量孳生,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焚烧塑料膜会释放出多种有害化学气体,其中以二恶英毒性最大。它们在自然界中滞留时间很长,毒性极强,并可通过呼吸和食物链进入人体,导致生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中毒、癌变或畸形,甚至死亡。2004年正式生效的国际《斯德哥尔摩公约》,把六氯代苯等化合物列为首批对人类危害极大的持久性化合物, 在世界范围内禁用或严格限用,这些禁现物质中就包括焚烧塑料膜产生的二恶英。 餐馆和塑料制品老板的利益决不能以牺牲公众健康环境为代价。解决餐馆、宾馆白色污染问题仅靠消费者的自觉行为难以凑效,必须有政府强制性的控制措施。治理措施不是简单地发“红头文件”,或者搞“突击检查”,而是以环保法律法规的形式,规定生产、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为非法行为,从源头杜绝餐饮和宾馆业的白色污染。 对于消费者而言,要提倡绿色消费,逐步适应传统的消毒餐具,远离一次性塑料膜。到西方旅行,宾馆根本不提供一次性的洗刷用具,餐馆也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膜制品,那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具体表现,中国人到了那里也不得不适应。提倡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要的是具体的行动,这个行动不妨从全社会告别餐饮业白色污染开始。。。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8495 次阅读|7 个评论
经济新常态不应让小水电变成"生态杀手"
热度 1 zbt92 2015-7-1 09:30
文 / 张博庭 近日,青海省政府发布《规范全省小水电项目开发建设管理的意见》,意见指出,自发文之日起,停止省内河流小水电开发规划、前期及其他相关工作,不再审批新建小水电项目;所有已建及在建小水电不得进行改扩建,对环境造成破坏的,由当地环保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整改;对已达到设计使用年限的小水电项目,不再延长其使用寿命,由当地政府引导有序退出,限时关停,并责令业主自行拆除,恢复河道原貌。 向小水电开刀的地方政府不只是青海,福建省也已经计划在十三五期间,关停省内的 1000 座小水电。四川省政府也发出文件明确要限制小水电的开发,明确规定凡是大电网能覆盖的地方,一律不得再开发建设小水电。这些曾经让我们中国引以为荣的小水电开发的模范省份,为何会突然改变对小水电的态度? 各地政府叫停小水电的公开理由,都是说小水电破坏生态环境。然而,笔者则认为各地政府叫停小水电的真正原因,不大可能仅仅是因为生态环境。 众所周知,关于水电与生态环境的争论由来已久。上个世纪末一些反水坝组织专门搜集了大量水坝破坏生态环境的罪证,并把这些材料交给了联合国。因此, 联合国曾一度因为水坝对河流的不利影响严重,而把大水电排除在支持发展的可再生能源之外。后来,通过我们中国和一些发展中国家以及众多国际组织的努力澄清和呼吁, 2002 年在南非约翰累斯堡召开的世界可持续发展高峰会议上,国际社会才重新承认大型水电的可再生能源地位。 相比大水电来说,国际社会对小水电的减贫和替代化石能源的重要生态环境作用的认识,几乎从来没有动摇过。尽管国内外有不少学者,为了说明大型水电的生态环境影响视应该是可以接受的,曾不断的列举出小水电对河流生态的累计环境影响,其实并不亚于大水电。但我们必须承认,国际社会普遍公认开发利用小水电是和风能、太阳能利用一样替代化石能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方式之一。 不可否认,任何人类活动都会造成对周围的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小水电当然也不会例外。不过,相对于人们必须开采煤矿、燃烧有限的化石能源并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的能源需求来说,小水电对人类生态环境的影响,绝对是利大于弊的。这个结论在全世界都是一致公认的。为什么唯独到了我们中国却出现了例外? 笔者认为,中国的一些省份今天认为小水电破坏生态原因,不是因为中国的小水电比国外的问题多,而是由于中国目前还没有承担减排温室气体的法定义务,所以,很多地方政府至今还没有把化石能源的温室气体排放当成是一种污染、一种威胁、一种最严重的生态破坏。 因此,在过去经济高速发展,经常缺电的情况下,这些地方政府和全世界一样都认为小水电的生态环境影响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也是利大于弊的。现在,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经济增速放缓,电力需求的增长急剧下降,不仅发电的产能严重过剩,煤碳的市场也出现了供大于求的严重疲软。为了救市,煤炭的生态问题被忽视了,而小水电却成了替罪羊。 如果我们能用国际视野看待生态环境,一定会把经济新常态作为我们减少煤炭消耗减排温室气体的大好时机。要知道过去,我们国家为了争取发展权,顶住了多大的国际压力?然而,由于我国并没有承诺法定的减排义务,所以,各级地方政府至今还没有直接感受到这种压力,也还没有必须要减少煤炭消耗和碳排放是对人类生态环境的最大威胁的意识。再加上我国的火电和大水电运营商几乎都是和政府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国有企业,在这种情况下解决电力产能过剩的最好方式,就是向没有后台的小水电开刀。分析各地叫停小水电的种种理由就不难看出这一点。 例如,青海省政府在意见中曾指出小水电在一定时期内弥补了全省发电量的不足,促进了省内当地群众生产、生活用电需求,改善了群众生活,解决了一些小水电所在地群众的就业,也是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但是,小水电在促进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些项目在设计和运行中未充分考虑和保障生态用水,导致部分河段生态流量不足,影响了生态环境;一些项目施工期间未落实环境保护措施,造成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对上下游水生生态、河道景观造成了不利影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小水电站已不能满足大量的电力需求,同时,建设和运营中存在的各类问题也日益凸显,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规范小水电项目的开发建设管理。 笔者认为,如果青海省的小水电确实存在未充分考虑和保障生态用水,导致部分河段生态流量不足,影响了生态环境的问题,只能说明地方政府的对小水电的监管还不到位。解决的办法,不应该是关停小水电,而是要加强监管。至于一些项目施工期间未落实环境保护措施,造成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对上下游水生生态、河道景观造成了不利影响的说法,如果情况属实也同样是政府管理上的问题,而不是小水电本身有什么问题。道理很简单,世界各国都能建设好、管理好小水电,为什么只有我们中国一些地方政府做不到? 至于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小水电站已不能满足大量的电力需求的说法,更难成立。我们要知道,至今为止我国小水电的发电量还是大大高于风力发电的,尽管我国已经是目前世界上风力发电量最大的国家。如果发电量大得多的小水电,都要因为不能满足大量的电力需求的理由而被关停的话,那么发电作用更小的风力发电,岂不就更没有开发的必要了吗? 我们并不否认,我国小水电的发展建设中确实存在着问题,但是,我们也不能不承认,这些问题不仅一直是我们努力规范和改进的目标,而且,这些年来,我国的小水电发展和建设也是越来越好、越来越规范,而绝不是越来越差。我们必须有信心,相信在世界各国都能管好、用好的小水电,我们中国也一定能做到。地方政府要对小水电加强监管是好事,但是,借着监管之名,为解决产能而过剩而关停小水电就有问题了。 要知道减排温室气体是全人类当前最大的生态难题。目前国际社会对我国过量的煤炭消耗,一致表示强烈的不满。在全世界都纷纷关闭火电站的今天,我们国家还因为每不到十天就要投产一座百万千瓦级的新火电厂而备受指责。然而,在国际舞台上,为了国家的发展,我们一直顶住压力,争取我们必要的排放权。 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国际社会知道我们中国的能源供应开始过剩了,但是,火电的增速没有减下来,反倒开始大规模的关停全世界都倡导积极发展的小水电的话,将会有何评价?当然,在这一方面,我们中央政府的责任更大,一方面,我们应该把国际社会的减排压力传达给各级地方政府。让他们对什么最重要的生态环境难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另一方面,我们中央政府也应该协调好各省市之间的能源优化配置,保障我国西电东送的战略真正得到实施。否则,让一些西部的水电大省,自己解决电力产能过剩的办法,恐怕只能是向小水电开刀。 今年联合国将在巴黎召开气候大会,届时要决定京都议定书第二阶段的减排措施。中国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排放国,无疑将是一个重要的焦点。前几天新华社的每日经济新闻刊发的《气候大会将定调减排 可再生能源 15 年后取代煤炭》文章中,还介绍了国际社会的减排压力。估计,用不了多久,我们全社会就会更深刻的感受到巨大的减排压力。我国的参会代表如果能够为国家发展,继续争取到排放权当然是好事。但是,无论如何我们也应该做好承担减排义务的准备。中央政府也应该尽快的把这种压力传达给各级地方政府,避免他们为了各地的经济发展,做出损害了全人类的共同未来的错误决策。 总之,我国当前遭遇的经济新常态,是挑战、更是机遇。新常态绝不应该让全人类减排的第二大功臣小水电(仅次于大水电)变成为生态杀手。而应该让它和其它可再生能源一起,继续担负起维系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历史重任。
2599 次阅读|1 个评论
小南海水电站的闹剧与真相
热度 6 zbt92 2015-5-14 08:10
作者: 张博庭   文/专栏作家 张博庭    水电站是能够发电,但是我们建设水电站的目的,绝不仅仅是为了发电。在现实中,越是那些发电效益不高的水电站,其社会的综合效益或者说其社会的公益作用,可能会更为重要。 小南海水电站的闹剧与真相   前不久,一则环保部叫停小南海水电站的消息在社会上引起巨大的反响。对此,本文拟就小南海水电站立项的来龙去脉及环保组织与社会公众所关心的要点,做一系统的梳理。以呈现小南海水电站的真相,及权力之手在此事件中所逾越的边界。    一、小南海与保护区的关系变迁   小南海的争论,由来已久的说法,并不十分准确。其实自从上个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制定的第一部长江流域规划刚要中,就包括有三峡、虎跳峡以及这次被环保官员叫停的小南海、朱杨溪和石棚等水电站。特别是小南海,由于其坝址位置紧靠重庆主城区,对重庆市的防洪、供水以及航运起到极为重要的保障作用。   所以,小南海电站不仅保留在1990年国家颁布的长江流域综合规划(简称:长流规)中,而且,该建设项目在上个世纪末就已经由国家批准,并正式开工建设。但后来因建设经费不足,工程才被迫搁置、下马。   当时,除了经费上的困难,社会各界对小南海的建设几乎没有任何分歧。几乎与此同时,为了减轻三峡工程建设后对长江鱼类资源带来的不利影响。   1996年,四川省的泸州市和宜宾市分别建立了长江泸州段泸州市珍稀、特有鱼类自然保护区和长江宜宾段宜宾地区珍稀鱼类自然保护区。   1997年两个保护区合并建立了长江合江—雷波段珍稀鱼类省级自然保护区。   2000年4月,国务院批准将该保护区升格为长江合江—雷波段珍稀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由上述历史的时间顺序可见,小南海电站的规划和开工建设在先,各级地方政府的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在后。所以,我们有充足的理由相信,各级地方政府不会糊涂到把一个正在建设中的国家级的项目,也划进自己的自然保护区内。   然而,我们也不能否认最初分别建立长江泸州段泸州市珍稀、特有鱼类自然保护区和长江宜宾段宜宾地区珍稀鱼类自然保护区的地方水产部门,并不十分了解国家对长江流域的总体规划情况。   2000年当省级保护区升格为国家级后,立刻暴露出该保护区与国家的长流规中极其重要的溪洛渡、向家坝等水电站坝址存在矛盾,必须要进行调整。不过,根据我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的规定,每次调整保护区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5年。所以,长江合江—雷波段珍稀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成立五年后的2005年,进行了第一次调整。   很多媒体的报道,都把这次保护区的调整形容为为了解决水电站和自然保护区的矛盾,这个新晋升的国家级保护区被'掐去了头'。但事实上,这次保护区的调整,不仅因为后设立的保护区,没有考虑到与国务院早就颁布的长流规衔接,而且,在保护区设立时的要保护的三种珍稀鱼类(白鲟、达氏鲟、胭脂鱼),也被怀疑已经不复存在。   当时,国家发改委的一位官员,曾公开悬赏50万元,奖励任何一个能扑捉到这三种鱼之一的人。然而,几年下来,确实没有人扑捉到。直到现在,人们偶尔能扑捉到的,也只是人工养殖放流成功的达氏鲟和胭脂鱼。而至今没有能被人工养殖成功的白鲟,竟一直也没有人发现过。   在要保护的目标群体是否还存在已经难以确定的情况下,为了解决早已确立的长江规划与其后建立的保护区的矛盾,2005年4月,国务院正式批准通过了该保护区的第一次调整。将保护区的整体缩小、下移,并更名为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这次保护区的调整期间,虽然重庆的小南海水电站已经下马,但保护区的调整结果仍然保留着小南海项目建设的合法性。只不过是把小南海电站的坝址,划进了保护区的实验区内。 请大家注意,按照保护区条例的规定,在实验区内不得建设污染性的工程项目,但不会影响没有污染排放的水坝的建设。   例如,长流规中紧靠着泸州市区的石棚水电站对泸州的作用与小南海对重庆的作用极为相似,它也是泸州市政府一直积极支持的项目。   所以,在历次由泸州市政府发起并参与的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和调整过程中,石棚电站的坝址,一直也都是被划在保护区的试验区内。其原因也是,根据保护区的条例的规定,在试验区内是可以建设没有污染排放的建筑物的。   在保护区的第一次5年调整之后的2010年,这个保护区又再次进行了调整。客观的说,保护区的第二次调整与小南海的建设并没有法律上的因果关系。 笔者认为,从法律上看,保护区的第二次调整主要有三个目的(或者说原因)。    一个是为重庆的发展规划让路。 虽然实验区内的小南海电站的建设并不会与保护区的法律规定发生冲突,但是,在2007年经国务院批准的重庆市的城乡发展规划中,很多建设项目是难免要有污染排放的生活设施。这个保护区的实验区如不进行调整,重庆市的城乡发展规划就不能执行。按理说,重庆应该在2007年上报发展规划时,就先调整保护区,但是由于当时距保护区的第一次调整结束,还不到5年,所以,暂时未能予以调整。    第二个目的可能是要为长流规中的朱杨溪水电站建设,提供法律保障。 因为在保护区的第一次调整之后,朱杨溪的坝址,已经明显的被划进了保护区的缓冲区。如果不进行调整,长流规和保护区将出现矛盾冲突。当时我国的长流规正在重新修订之中,如要保持规划中的朱杨溪,至少要把其坝址位置,变更为保护区的实验区。这也确实是第二次保护区调整的一个主要内容。    第三个原因最重要,那就是保护区要保护的目标群体存在的真实性,是难以确定的。 这次调整,虽然没有人站出来再次公开悬赏,但是,保护区内很多地方已经难以找到我们要保护的珍稀鱼类的现实,几乎是人们不得不承认的。   笔者最近参加了一个由中国科学院学部举办的长江水环境与生态安全的论坛,在论坛上我国著名的水生物学家,当年负责保护区调整的专家组长曹文宣院士在《水环境生态保护》报告中,再次明确指出,我国长江珍稀、特有鱼类的最后栖息地是保护区内的赤水河。可见,把一个靠近重庆主城区的小南海炒作成长江珍稀、特有鱼类最后栖息地,即不符合客观现实,也不可能影响真正的水生物科学工作者的正确判断。   不仅如此,在保护区调整后的2013年,世界自然基金会和农业部长江渔业办公室也曾联合组织过一个长江水生物资源的考察,其结论不仅也完全否认了小南海等地是长江鱼类的最后栖息地的欺骗性炒作,而且某些专家甚至更悲观的认为,长江的生态系统已经崩溃。   对比最近几年来,国内外众多极端环保组织经常串通起来,不断的在各种媒体上,编造小南海是长江鱼类的最后栖息地的传言,我们不难看到,关于小南海的舆论炒作和客观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尽管这些环保组织的反复炒作和编造出来的各种谣传,丝毫也无法动摇我国长江流域珍稀特有鱼类自然保护区第二次调整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二、叫停小南海是一场行政违法的闹剧   3月30日,环保部在给三峡公司《关于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中要求你公司及其他单位,不得在向家坝水电站坝址至三喜爱水利枢纽库尾长江干流河段和支流岷江、赤水河河段等自然保护区内,再规划和建设小南海水电站、朱杨溪水电站、石硼水电站及其他任何拦砂坝等涉水工程。   这里我们必须郑重的指出,环保部的文件虚构了事实,因为,小南海电站并不在保护区内。接着环保部的文件,进一步解释说过去10年,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金沙江下游一期工程建设等因素进行了两次调整,自然保护区结构和功能已受到较大影响。未来该流域开发必须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我们非常赞同严守生态保护的红线,但对于何为生态保护红线,却可以有各种各样的解读。笔者认为:我们目前的生态保护红线,至少可以分为三种。一种是道德上的生态红线、一种是法律上的生态红线,还有一种是舆论炒作出来的生态红线。    道德的生态红线,就是指我们全人类当前面临的巨大的生态难题,即过量的二氧化碳的排放。 国际科学界已经明确指出,不控制过量的碳排放,整个人类社会将遭遇巨大的生态灾难。我们之所以把这个极为重要的指标,称为道德上的生态红线,不是因为它不够重要,而是因为我们国家至今还没有把碳减排当成法定义务。    法律上的生态红线,就是我国法律法规所确定的自然保护区的边界。    舆论炒作出的红线,则是我们一些极端环保组织编造出来炒作的、莫须有的一种所谓红线。    按照依法行政的要求,道德红线是应该遵守的,法律红线是必须遵守的,而炒作出的所谓红线则是毫无意义的。然而,非常令人遗憾的是,我们的环保部官员却公然选择了用虚构的事实和环保组织编造出来的生态红线,理直气壮的对抗和代替我国法律上和道德上的生态保护红线。   更令人感到费解的是,在这次具体的行政许可的审批中,环保官员还表现出了一系列出尔反尔的自我否定。要知道,正是2011年由环保部发布的1号公告,对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自然保护区进行了公示。相应的说明小南海坝址被调整出保护区的图示,至今还保护在环保部门的网站上。在环保部进行了公示的基础上,2011年年底,国务院办公厅以国办函(2011)156号文明确同意调整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   根据国务院的文件,水利部在最新修订的长流规中,也保留了小南海、朱杨溪和石棚等水电站的规划,并在征求了环保部的同意之后,上报了国务院。国务院也于2013年1月正式批准并颁布了长江流域综合规划。因此,小南海水电站也经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立项,并开展前期的建设工作。   经过上述一系列曾经有环保部直接参与的规划和立项过程,建设小南海水电站的法律依据非常充分。其中,最主要的是国务院最新颁布的《长江流域综合规划》。该规划的法律地位又是什么呢?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18条规定规划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经批准的规划需要修改时,必须按照规划编制程序经原批准机关批准。   笔者猜测,环保部的主要领导,很可能是由于刚刚上任,不大了解具体的情况,审查不严,才致使这种个别官员的公然造假的违法行为得逞。否则,他怎么可能在国务院正式征求其意见的时候,表态同意,而随后又发文挑动对抗国务院的舆论炒作呢?我们看到,在中国青年报的一篇炒作小南海的文章中,已经公开的把批判矛头,对准了国务院最新颁布的长江流域综合规划。   对此,更有法律工作者质疑,环保官员在行政许可的审批中,不仅虚构事实,违背法律,而且也存在着严重的程序违法。这本来是对乌东德水电站环评报告的行政许可审批,而环保官员却乘机对另一座毫不相干的小南海水电站进行了违法的宣判。   更令人产生疑问的是,这本来是一个极为普通的行政许可审批事项。但在审批的文件中却出现了与具体的行政审批对象毫无关系的虚假、错误的表述。而这些内部文件违法行政所编造出的谎言,不仅迅速的流传到社会上,而且还有不少媒体跟进炒作。因此,即使我们发现内部文件的错误后,也很难再进行公开的更正。    三、小南海水电站的作用无可替代   对小南海电站的否定意见,最有代表性的恐怕要数去年全国政协的一份《关于废止重庆长江小南海水电站建设的提案》。该提案认为:建设小南海水电站既不科学,也不经济。该电站不仅将阻断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迁徙繁衍最后的生态通道,对长江上游的水生生态系统将造成毁灭性影响,而且它也没有重要的能源战略意义,更没有突出的经济效益。环境代价极大,而发电效益有限,重庆长江小南海水电站建设得不偿失。   然而,我们要指出的是提案中该电站不仅将阻断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迁徙繁衍最后的生态通道,对长江上游的水生生态系统将造成毁灭性影响的说法,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   当前,不能否认的现实是,我们在小南海地区的多次普查和科考,并没有发现珍稀特有鱼类迁徙的迹象。   再说,假设真的有珍稀特有鱼类需要迁徒到三峡水库中,那么直接迁徒到更近一些的小南海水库中,岂不更方便些?更何况非常了解长江现状的鱼类权威专家,也已经明确的告诉我们,我国长江珍稀特有鱼类的最后栖息地,是在长江支流的赤水河,而不是众多环保组织炒作的小南海。   关于提案中而且它也没有重要的能源战略意义,更没有突出的经济效益理由,更是难以成立。记得在小南海水电站被批准后,开工典礼当天,重庆市市长黄奇帆曾在发言中宣布:小南海水电站建成后,将发挥巨大综合效益。每年提供相当于重庆现有年用电量15%的电量,改变川江航道、减少重庆主城港区泥沙淤积,从根本上解决渝西地区工程性缺水问题。    在此黄市长对小南海的重要作用,已经进行了高度的概括。这里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小南海的改变川江航道、减少重庆主城港区泥沙淤积作用,是任何其它工程都无法替代的。   目前的长江航道,在宜宾至重庆段只有1000吨级的通航能力,与长江下游上万吨的通航能力,形成巨大的反差。一旦遇到枯水期,很多船只都可能在该江段搁浅。这已经成为我国打造长江经济带的一个巨大障碍。为此,重庆小南海的建设,已经成为我国打造长江经济带的一个关键性工程。    此外,关于小南海减少重庆主城港区泥沙淤积的作用,更应该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众所周知,当年我国著名的三峡反对派黄万里教授所担心的三峡蓄水后,泥沙将会淤死重庆港的危险情况,之所以一直没有出现,主要是因为我们采取了,蓄清排浑的运行方式。   然而,蓄清排浑的运行方式,也并非总能够如愿以偿。当长江遭遇到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的时候,我们将必须要在汛期,也蓄水到175米。这时候泥沙的淤积,将主要集中在重庆港附近。这种遭遇百年一遇特大洪水的情况,虽然至今还尚未出现过,但是,未来早晚也会有这么一天。到那时候,一旦重庆港出现了严重的泥沙淤积,就必须要依靠小南海水库的清水下泄冲击作用,带走泥沙,进行有效的梯级调控。   总之,水电站是能够发电,但是我们建设水电站的目的,绝不仅仅是为了发电。在现实中,越是那些发电效益不高的水电站,其社会的综合效益或者说其社会的公益作用,可能会更为重要。 小南海水电站对于长江航运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已经足以让小南海的水库,具有即使不能发电,也必须要建设的重要地位。   ( 本文首发于《能源》杂志2015年5月刊 )   (本文作者介绍: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教授、高级工程师,国内知名能源问题专家。长期从事水利问题研究,水利科普工作。)
3528 次阅读|6 个评论
不在保护区之内的小南海为何不能建
热度 4 zbt92 2015-4-30 06:30
新闻来源:人民网 张博庭 《 中国能源报 》( 2015年04月27日 第 16 版)   如图所示保护区调整前,小南海水电站位于实验区;保护区调整后,小南海水电站位于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之外。   (图片来源:环保部)   3月30日,环保部对乌东德水电站进行了环评批复,同意乌东德水电站开展相关建站工作。但环保部在环评批复中同时指出,不得在向家坝水电站坝址至三峡水利枢纽库尾长江干流河段和支流岷江、赤水河河段等自然保护区范围内,再规划和建设小南海水电站、朱杨溪水电站、石棚水电站及其他任何拦河坝(闸)等涉水工程。   首先,环保部在批复乌东德电站的环评报告中评判小南海电站,是不合适的。小南海电站还未到环评阶段,环保部尚未掌握电站的全面信息。另外,小南海在几次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历史调整中,都不在保护区的核心区之内内(如图1、2)。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最初是因为要在长江下游建设三峡工程和葛洲坝电站,但规划保护区的时候,和已确定的长江上游水电规划有了矛盾。保护区位于四川盆地的南缘,人口稠密、城镇密集,人类活动已对此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珍稀、特有鱼类很难在这样的地方分布繁殖。因此,当时的一位官员就认为,要保护的白鲟、达氏鲟 、胭脂鱼等珍稀鱼类已经不存在了。这位官员甚至公开表示要以50万元重金悬赏见到这些鱼类的人,结果确实却没有人见到过,即使后来有人见到过达氏鲟和胭脂鱼,也是在对这两种鱼进行了人工繁殖放流之后,而白鲟至今踪迹难寻。保护区于2005年进行了调整,调整之后,小南海电站进入了保护区的实验区之内(实验区之内不能建设排放污染的工程,事实上水电站不属于此范围之内)。2010年之后,保护区又进行了一次调整,调整后小南海水电站已不处于保护区的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   小南海电站是进入国务院批复的《长江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的项目,我国水法明确规定,长江流域综合规划必须执行,如需更改必须经过原批复单位批准,也就是说,环保部没有权力对能否建设小南海电站下结论。   建坝对鱼类肯定有一定影响,但必须正确认识这种影响,并非是鱼和电站势不两立,完全可以实现和谐发展。美国通过把洄游的鲑鱼捕捞起来,进行人工繁殖放流,已经完全替代了原先的自然循环,保证了原来鲑鱼的产量不降低;欧洲没拆除一座水坝就治理好了莱茵河,使莱茵河恢复到二战以前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水平。对此,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努力,将对鱼类的影响减小到最低。   此外,小南海还可以对三峡泥沙淤积清理起到关键作用。目前,三峡还未出现泥沙问题,是因为我们还未遇到百年一遇的大洪水,我们从来没有在洪水期将三峡蓄水至175米,大量的泥沙不是淤在库尾而是淤在库中间,库尾一直很安全。然而,一旦三峡蓄水至175米,大量的泥沙将淤在重庆港,小南海就能发挥坝下清水下泄的作用,保证重庆港航道畅通。从泥沙角度而言,石棚水电站也能对泸州起到同样的清水下泄作用。   (作者为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傅玥雯、郭立琦/采访整理)
3165 次阅读|4 个评论
必须旗帜鲜明地拒绝洋垃圾
蒋高明 2014-11-10 15:04
蒋高明 第一次关注洋垃圾这个话题是2002年前后与原环境保护总局副局长金鉴明院士一起出席学术研讨会(同台报告),在他的报告中,他指出了洋垃圾的问题,但是当时还没有什么深刻印象。直到2007年,笔者的博士生刘美珍在英国谢菲尔德做博士后时,她发过来的一则消息引起了我高度重视——英国人的垃圾通过豪华游轮运输到中国处理。听到那个消息,当时笔者的心情是不平静的,连续撰文在几家媒体发表。后来听说海关部门在几个地方追堵洋垃圾。本来以为这样的事情在中国杜绝了,不料最近中国北方又冒出了处理日韩垃圾的处理厂,且就在华北某著名湿地周围。洋垃圾真是名副其实,大部分不能降解的垃圾都是西方人发明的,他们享受了现代化的文明成果后,为什么要将其运到中国处理?谁来运输洋垃圾?谁该管管洋垃圾? 最近科学网讨论洋垃圾问题的文章链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8036-841812.html 网络上其它有关话题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73266bf70102vbi0.html 洋垃圾在中国重生(组图) (2014-11-08 12:47:47) 转载 ▼ 标签: 转载 分类: 转载杂文 原文地址: 洋垃圾在中国重生(组图) 作者: 沂蒙老兵 中国因为环境问题在国际社会上饱受争议,但国际大家庭其实也在其中扮演了并不光彩的角色,这其中就包括向中国输出垃圾废料。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废旧塑料进口国,而这些废旧塑料的来源几乎囊括了世界上所有的发达国家。 这里是美国加州某垃圾分拣中心。这里的垃圾在经过简单分类之后,玻璃和金属就近回收处理,而全部的废旧塑料和纸张则被卖往中国。我问为什么会去中国,他们经理回答说因为中国市场很大,更因为中国商人愿出双倍的价钱;我继续追问他是否了解这些塑料垃圾在中国的处理情况,他说不是很了解,但从中国商人出具的照片上看,感觉还好。 在“感觉还好”的华北某大型废旧塑料加工基地的一家小工厂里,一名工人正在分拣塑料,背上的孩子脸上落满了苍蝇。虽说是废旧塑料,可是里面也夹杂了大量的其它垃圾。用分拣工人的话说“里面什么都有”,有“女人使唤的”,也有破布烂衫臭鱼烂虾,气味非常难闻,热天尤甚。 这些塑料的成分极其复杂,必须进行详细分类才能实现单类回收。不用机器就需要大量的人力,而这种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也就直接带动了当地的就业。当地很多的人要么自己开厂当了老板,要么就到厂里打工借此增加家庭的收入。这些洋垃圾的确养活了很多底层的贫苦家庭。 塑料厂的工作又脏又累,可真正在一线的劳动者其收入却很微薄。这名女工每天的收入大概40元,这可怜的收入甚至不能支持她去医院生产,而是选择自己在工厂墙外的菜田里生下自己怀里的这个孩子。生子10天后她就开始继续干活,孩子饿了就随时在垃圾里给孩子喂奶。 河北某废旧塑料产区内的一座池塘,里面的水因为污染而变成了怪异的粉红色。园区虽然也在当地政府的主导下集资建设了污水处理厂,但这里几乎全部的塑料工厂的污水依然直接向外排放。仅用了十几年,这里的地下水就受到了严重的污染而不能饮用,村民只能买水喝,这同时也给一些贫困的家庭增加了相当的经济负担。 流经华北某塑料园区的一条河流,河水早已不再清澈,鱼虾死绝,甚至河水都不能用来浇灌庄稼。类似的情况比比皆是:华东某地,清洗塑料的废水侵蚀了附近的稻田;在华南某塑料园区的周边,河涌全部污染,当地大量的鱼塘受到影响,养殖户苦不堪言。 垃圾遍地的工厂,浓烈的塑料烟气,不洁净的环境让这名工人的孩子皮肤受到了严重的病菌侵袭(黄水疮)。然而这不是偶然现象,太多的孩子出生在这样的环境里,同时也在这样的环境中与垃圾为伴慢慢长大。 这些废旧塑料不但脏臭,有时里面也夹杂了很多的医疗垃圾。废旧的针管是孩子们最喜欢的玩具,工人们则会把捡来的塑胶手套清洗后戴在手上干活,我甚至有一次在一家工厂里看到了几吨的塑料输液管、袋,而这些医疗废物是国家明令禁止进口的。 并非所有的废旧塑料都能得到回收,还有很多其它的塑料垃圾最终会被抛弃在垃圾场里一烧了之。焚烧塑料产生的滚滚浓烟,连同上千家工厂同时在排放的塑料烟气,让这整个地区笼罩在多氯联苯类致癌物的毒雾之中。无论华北还是华南,任何一个废旧塑料的集中加工区无不又是当地有名的癌症及心脑血管类疾病的高发区。 伴随着国人的疾病与死亡,那些越洋而来的塑料垃圾在中国完成了它们从垃圾到再生资源的身份转换,继而再次参与进下一轮的商品生产。这里是华南的一家大型玩具代工厂,部分再生塑料会在这里重新成为崭新的玩具。在公司仓库的出货单上,英国、日本、新西兰、意大利等国家的名字历历在目,当然,怎么会少的了美国。 这里是位于美国加州的一座大型超市,其中中国生产的廉价商品随处可见。而当这些商品经过消费之后,也许又会再次以垃圾的身份去往中国。可这些垃圾在中国所发生的一切,普通美国人其实并不了解。加州的一位地方官员看过我给他的照片后,第一句话就问政府的责任在哪里?继而说这是一些很重要的资料,将会有助于他推动美国垃圾至少是加州垃圾坐地回收的立法。 世界范围内的废旧塑料越洋而来,最终是在中国的大地上完成其最后的回收处理。这个过程一方面给中国地方的经济带来了发展,可同时也给这些地方的环境造成了致命的伤害。这尖锐矛盾的形成,除却中国自身的因素,更深层的原因却是全球化资本生产与消费主义强力操控的结果,而这一点又因为其极具迷惑性而不为常人所识。 在美国的超市里,中国生产的廉价商品随处可见。而当这些商品经过消费之后,也许又会再次以垃圾的身份去往中国。可这些垃圾在中国所发生的一切,普通美国人其实并不了解,所以我决定带着在中国拍摄的素材去给他们看。最后,就以以下三人的观后感受作为结束: 1、加州那位分拣中心的经理,看后说这跟以前中国商人给他看的照片很不一样,他必须重新考虑同中国商人的合作。 2、一家著名的环境NGO成员看后,说为在中国所发生的这一切感到很难过,他们或许需要做一些工作去帮助那些塑料产区的人改善生存环境。 3、加州的一位地方官员,他看完后第一句话就问政府的责任在哪里?继而说这是一些很重要的资料,将会有助于他推动美国垃圾至少是加州垃圾坐地回收的立法。 原址: http://gongyi.qq.com/original/exist/ForeignGarbage2.html 旧文重发 拒绝洋垃圾,必须旗帜鲜明 2007年02月11日 08:42:33  来源: 新京报 【字号 大 中 小 】   【 我要打印 】   【 我要纠错 】 【Email推荐: 】 中国的未来,决不能成为发达世界的“垃圾场”或“垃圾沟”,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拒绝洋垃圾。 针对近期有媒体称,全球最大的集装箱货轮“爱玛·马士基号”向中国卸载洋垃圾一事,海关总署表示,此报道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调查表明,马士基号没有在广东联窖镇卸载洋垃圾。(2月8日《新京报》)这一次,调查固然表明马士基号没有在中国卸载洋垃圾,但是,却并不能够说明此前英国没有这样做过。1月22日,《东南快报》报道,据英国最新官方数据显示,从1997年到2005年,英国运往中国的垃圾数量狂涨了158倍,达到了惊人的190万吨。这些垃圾中,这废纸数量为大约150万吨,其余则是塑料制品和包括铜、镍、锌、铅和钨在内的金属。 自然界中,由于动物、植物、微生物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基本不产生废物。分解动植物产生的“垃圾”及其尸体的,是微生物和食腐动物。但是,对人类制造的塑料、农药颗粒以及结构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微生物们却“啃”不动。 人们称那些自然界不能分解的有机化合物,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2004年正式生效的国际《斯德哥尔摩公约》,把艾氏剂、狄氏剂、异狄氏剂、滴滴涕、七氯、氯丹、灭蚁灵、毒杀芬、六氯代苯、二英、呋喃以及多氯联二苯12种化合物列为首批对人类危害极大的POPs,在世界范围内禁用或严格限用。它们在自然界中滞留时间很长,毒性极强,并可通过呼吸和食物链进入人体,导致生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中毒、癌变或畸形,甚至死亡。 在洋垃圾处理现场,工人们挑拣出废塑料,把它们融化后再次利用。燃烧发出的阵阵浓烟刺激着人们的鼻腔,燃烧后的化学废物直排放到附近的河水里,把河水都染成了黑色,直接影响了下游广州的环境质量。但是,这还不是问题的终结,更严重的还在后头。 焚烧塑料类垃圾过程极易产生上述12种POPs的至少5种,即列在清单上的后5类。可见,中英不法之徒在将洋垃圾倾倒中国的时候,同时将5种剧毒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也留在了中国。这些污染物的危害时间之久,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李国刚总工程师的话来讲,即使现在停止引进,“最早也要在未来第7代人体内才不会检出这些物质”。 将垃圾倾倒别国的做法是典型的“以邻为壑”。美国人均消费包装塑料量达23.4公斤,日本20.1公斤,欧洲15公斤,而我国最少,约为13公斤。发达国家早就意识到“白色污染”的危害,采取“回收和替代”双管齐下的方式,基本上消除了其危害。但是,依然有一些国家如英国等,采取将别国当作“垃圾场”的做法,出口了之。既输出了污染,还赚取了“黑心”钱。 这里,我不禁想起了160多年前的那场战争。当时,英国人为了获得白银,转嫁国内经济危机,竟将害人的鸦片输入中国,造成了中国国力的衰弱。今天,他们中的一些人故伎重演,堂而皇之地向中国输出其高消费后的垃圾,污染别国环境。这一次,马士基号没有在广东联窖镇卸载洋垃圾,当然使我们欣慰,但是,在马士基号之外,谁敢保证没有别的途径,继续往中国卸载洋垃圾? 洋垃圾入侵中国,已为多年来的一个严肃话题。不仅英国,美国、日本等每年也将洋垃圾源源不断地运往中国,而我国沿海的一些小港口,已成了“洋垃圾场”。中国的未来,决不能成为发达世界的“垃圾场”或“垃圾沟”,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拒绝洋垃圾。对那些以牺牲中国13亿人生态环境,牟取暴利的中外不法之徒,必须予以坚决的打击。(蒋高明)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4127 次阅读|0 个评论
两会多个提案涉及转基因用词从约束监管叫停到坚决禁止
蒋高明 2013-3-6 22:31
本文链接: http://blog.sina.com.cn/alvyongyan 政协一号提案锁定绿色农业叫停转基因主粮商业化刻不容缓 ——民进中央提案:坚决禁止转基因主粮商业化审批多省两会代表呼吁警惕转基因!   今年政协“一号提案”是九三学社中央所提的“绿色农业”。提案认为,我国农业发展模式粗放,污染日趋严重,发展绿色农业、确保餐桌安全已刻不容缓。化肥、农药的超量使用,垃圾、重金属的土壤污染以及转基因作物的泛滥已经严重威胁到中国人的餐桌安全,“一号提案”锁定绿色农业,说明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人民普遍关心的问题。跨国种业的大规模渗透,也严重威胁到中国的种子安全和粮食安全。民进中央提案指出,跨国种业公司在中国疯狂扩张态势咄咄逼人,应坚决禁止转基因主粮的商业化审批。此前,各省级政协会议期间,多省两会代表纷纷提出对主粮转基因安全的担忧,要求国家严控转基因。叫停转基因主粮商业化已经刻不容缓! 民进中央提案:坚决禁止转基因主粮商业化审批   网易财经2月28日讯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2013年全国政协提案中称,跨国种业公司在中国疯狂扩张态势咄咄逼人,中国种业公司在逐渐失去竞争能力。为应对这种情况,应坚决禁止转基因主粮的商业化审批。对任何一个跨国种业公司转基因产品的准入,都可能导致该市场一夜之间被鲸吞,政治利益和商业利益都会带来巨大的损失。在这种情况下,决不能开展转基因主粮的商业化审批。   民进中央称,2000年我国颁布《种子法》以后,首先对外开放了蔬菜、花卉种子市场。国外大公司如孟山都、杜邦-先锋、拜耳等跨国种业公司相继进入中国,各凭技术实力瓜分市场,目前在我国登记注册的外商投资农作物种业公司已有76家。他们让中国农民在获取收益的同时不得不承受高价种子,如甜椒品种“蔓迪”开出了每克种子180元的天价。同时,跨国种业公司的进入也让国内上万家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的种子企业难以招架。在这种形势下,中国种业公司在逐渐失去竞争能力。   跨国种业公司在中国的扩张,主要采取收购、兼并国内种子公司的方式快速占领中国市场。同时,他们还与国内顶级育种实验室“合作”,掠夺我国种子科研资源。这样一可获得他们所需要的人脉,在国家政策制定等方面获得一定的话语权,二可获得所需要的技术和国内种质资源,三可吸引科研院所骨干力量跳槽,获得大量人才资源。   针对跨国种业公司在中国咄咄逼人的疯狂扩张态势,建议:   一、坚决禁止转基因主粮的商业化审批   跨国种业公司的优势在于转基因技术,目前我国的转基因技术水平落后美国20年。由于没有达到同等技术水平,对任何一个跨国种业公司转基因产品的准入,都可能导致该市场一夜之间被鲸吞,政治利益和商业利益都会带来巨大的损失。在这种情况下,决不能开展转基因主粮的商业化审批。   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防止种质资源流失   修改完善《种子法》,禁止跨国公司和境外科研机构非法搜集国内种质资源;对于国内重要农作物的核心种质资源,要建立分子标记指纹图谱,建立可以追踪的档案;对于与跨国公司合作的科学家、跳槽到跨国种业公司的育种人才和与国外进行合作交流的科技人员,在坚持正面引导的同时依法建立种质资源流失追究责任制度,严格防范种质资源无偿流入跨国育种公司和国外科研机构。   三、启动育种专家保护工程,保护育种人才   由于育种行业的特殊性,谁获得了顶级育种人才,就意味着同时获得了这些人所掌握的种质资源。我国的种质资源是凝聚了几代人心血的搜集、整理和创造,是国家数亿万元科研项目资助的成果。通常跨国公司仅用年薪几十万元就将这些人才和育种资源轻松占为己有。   为此,建议展开育种专家人才情况专项调查,建立我国育种专家人才库。提高库内专家待遇,对于其培育出的农作物新品种给予高额奖励,保护其合法利益。要让本土育种专家即使退休之后,仍能享受到他们所创造成果的商业价值。对库内专家实施专人联系制度,随时了解他们的工作、生活和思想状况,维护其合理诉求。对于已经跳槽的育种人才,仍然要与他们保持联系,随时欢迎他们带着先进的育种和管理经验回归。   四、采取综合措施,大力扶持本土种业   1.加快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科研单位与企业对接,逐步完成商业育种与公益单位的剥离。要尽快制定出台配套的政策,鼓励农业科研院所、高校的育种人才向企业流动,促进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商业化育种优势向企业转移;规范科技成果转让行为,建立品种权转让的估价交易制度和平台;加大力度,优先支持重点企业与农业科研院所、高校共建商业化育种平台,采用抵扣税收等优惠措施,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提高企业的商业化育种能力和水平。利润支持科研单位利用丰富的育种资源、先进技术、高级人才和优良品种促进商业化过程。   2.重点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种业。选择有竞争优势或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种业企业,国家集中资金投入培育将其做强做大。推进种子生产专业化、标准化、机械化和信息化的建设,研究提高繁制种技术。要重点引进和培养优秀的种业经营管理人才,学习跨国种业公司经营管理先进经验和科技推广模式。引导种业企业自觉承担科技推广服务三农的社会责任,加强对品种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实现既卖种子也包技术服务,从而促进种子的销售。培育“育、繁、推一体化”的大型民族种业,参与国际竞争。   3.制定长期稳定的种子产业发展优惠政策。对作物育种产业实行减免税收和低税政策。对产业发展特需人才、土地等,实施优惠政策。   4.加强种业基础性公益性研究。以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为主体,加强种质资源的搜集与鉴评、育种材料的改良和创制、农作物育种理论方法和技术等种业领域共性关键技术研究,以及常规作物育种等基础性公益性研究,维护种质资源的生态多样性,为种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民盟新疆区委会委员建议转基因食品贴标销售   2013-01-31 10:09:25 来源:亚心网    http://nongye.ce.cn/2013/nyttxg_0131/22022.html   转基因食品到底是不是100%安全,目前国内尚存争议,鉴于对食品安全性防范风险的考虑,在自治区政协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民盟新疆区委会委员建议,我区应尽快出台转基因生物地方性法规。   “尽管大多数专家认为转基因食品没什么大问题,但仍然需要作好风险防范。”民盟新疆区委会委员、原新疆农业大学科研管理处副处长谷安萍表示,人类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仍处于摸索研究阶段,还没有100%把握肯定其绝对安全,因此建议转基因食品贴上标签,让消费者明确消费。   细心的消费者或许已发现,近几年在超市销售的部分大豆油原料为转基因大豆,对此生产厂家也在包装物上进行了标识,但有些很不显眼,“建议转基因食品上的标签要醒目,以方便消费者选择。”谷安萍说。   而将转基因食品推广到幼儿园和中小学食堂试验,更应严格禁止,“湖南省的黄金大米事件就因违反了卫生部的相关规定,以及科研伦理和科研诚信,相关责任人已被撤职。希望新疆也要引以为戒,严格禁止幼儿园和中小学食堂使用转基因食品。”谷安萍说。   不仅在销售领域要明示,谷安萍也建议在生产领域提高警惕。“转基因生物食品还不能急于进行商业化种植。政府部门应加强对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的监管,查清新疆目前有无转基因生物的种植,特别是要严格审查转基因在粮食作物种植中有无准入”。 民进福建省委提交提案 探讨转基因食品的监管问题   2013-01-31 15:53 来源:东南快报    http://news.xinmin.cn/shehui/2013/01/31/18462169.html   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发展,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一直受到关注。民进福建省委提交提案,探讨转基因食品的监管问题。   提案提到,目前转基因食品的标识混乱,特别是“非转基因产品”标识扰乱了消费者的认知。而且,目前我省乃至全国对转基因食品的毒性、抗药性、有益成分破坏等方面的检测仍处于起步阶段,执法人员不具备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知识,没有完整的执法素质。在这种背景下,建议监管应以预防为主,从严加强监管。   提案建议,应规范转基因食品标识管理,在转基因食品的标签上应用显著、通俗语言或图标注明该食品的构成、转基因成分的来源等,确保公众的知情权。同时,提案建议加大监管经费投入,建立和完善覆盖生产、流通和消费全过程的转基因食品市场监管体系,进一步扩大抽检范围,提高检测精度。 江苏政协:应加快建立转基因食品生产销售约束机制   2013-01-24 08:40:41 来源:江苏政协    http://jsnews.jschina.com.cn/system/2013/01/24/016052762.shtml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至今没有经过科学认证,一些研究表明,长期食用某些转基因食物可能引发过敏反应,还可能影响肾功能和生殖功能,引发不知原因的疾病和死亡,此外,对生态环境也会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国际消费者联合会强调,“现时没有一个政府或联合国组织声称转基因食品是完全安全的”,一些国家严厉禁止转基因生物作为人类食品甚至动物饲料。   我国食品安全保障任务非常艰巨,责任重大,必须采取严厉的准入、监管、执法、处罚、问责措施,高度重视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全国政协委员、“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曾表示,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需要两代人来检验,如果这代人吃了没事,他们生下来的孩子长大了也没事,才能证明它的安全性。为避免转基因食品带来负面社会效益,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认同度,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使转基因问题透明化。建立一个具有公众参与的转基因作物风险评估体系与程序,转基因技术专家要向公众多作技术介绍和优劣比较,介绍政府是如何组织进行食品安全评估和环境风险评估的,采取了哪些风险管理措施,不能将公众排除在外。这需要政府各部门和媒体的高度参与,使公众了解转基因食品,既不盲目排斥,也不盲目接受。   2、加快建立转基因食品生产销售约束机制。不能因有批准种植而任其发展,严格查处销售中没有承诺不使用转基因成份的商品生产和销售厂家,及时公开转基因食品清单,使老百姓能够明白消费,放心食用。   3、建立绿色安全通道,提供放心食用的非转基因食品。携手上游种子企业,鼓励农民、种植业者及加工销售企业加大绿色有机食品的生产,确保更多安全蔬菜、水果、粮食摆上老百姓餐桌。投入经费或出台相关措施,在各大批发市场、超市设置转基因成分检测仪器,定期对各种食品进行抽检,抵制非法转基因食品的流入。对农业部颁发了安全证书的转基因食品,在外包装上给予明确标识说明。加大生物技术和食品科学领域的科研力度,对转基因食品检测技术和设备研制投入更多经费支持,对转基因食物的安全性进行反复检验,对人民负责。 内蒙古代表团索曙辉建议,建立非转基因作物保护机制,限制转基因作物进入粮油领域    http://news.ifeng.com/gundong/detail_2013_03/02/22661953_0.shtml   中广网呼和浩特3月2日消息(记者刘源源内蒙古台记者蟒铓)内蒙古代表团今天早晨7:20抵达北京,参加全国两会。一路上代表们都很兴奋,许多人都在热烈地攀谈新代表索曙辉是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旗长,他带来了6条有关农牧业发展和少数民族发展的建议。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是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生产标杆旗县,群众农业收入可观,但近年来,转基因大豆等产品挤压市场,农民出现卖粮难。索曙辉建议,建立非转基因作物保护机制,限制转基因作物进入粮油领域,推进良种繁育,广开销售渠道,解决卖粮难。 贵州省人大代表潘炯彪:实行食品安全质量保证金制度杜绝转基因食品潜在危害    http://city.ifeng.com/cskx/20130131/340686.shtml   观点:食品安全排在了2012年度最受公众关注的十大焦点问题首位。在以往发生的多个食品安全案中,一些食品生产经营者面对高额利润的诱惑,不惜触犯国家法律法规,滥用化肥、农药、抗生素、激素、超量、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以及滥用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造成对人体的严重危害,还有转基因食品潜在的危害等,致使越来越多的人患有各种各样的疾病,影响了整个民族振兴计划的实施,也拖住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   建议:建议效仿旅行社质量保证金存取管理、财物管理和赔偿暂行规定的办法;在食品企业生产经营注册登记时,根据行业不同,对其提出缴纳高额质量保证金的要求,在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由质监局和工商局牵头对生产厂家和销售商家规定其缴纳的标准、相应的管理办法及信用等级,在事前扼制其违法行为的企图,从根本上增加其失信成本。   大力推进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财政部联合发布的《食品药品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办法》的兑现工作,引导全体公民对食品违法行为的自觉抵制和高效传播及强有力的打击,推动食品安全监管步入新时代。 民众“吃饭担心转基因”,山东政协委员吁重典整治“舌尖上的不安全”    http://news.sina.com.cn/o/2013-01-27/142126134745.shtml   连日来,“舌尖上的安全”成为山东政协委员的热门话题之一。“吃饭担心转基因、吃菜担心农药残留、吃肉担心速生鸡、喝酒担心塑化剂,就是不吃不喝呼吸还担心一个PM2.5,‘舌尖上的安全’和‘呼吸安全’到了不能不管的地步。”在谈到食品安全时,山东政协委员黄克兴怒斥黑心食品企业给社会和民众带来的危害。黄克兴认为,企业不能一味追求利润最大化,不能只向股东负责,不能不择手段赚钱而丧失社会责任,对消费者要有敬畏之心。黄克兴称,政府层面也要进一步加大对食品安全的监督力度,给民众一个顺畅的监督举报渠道,通过政府、企业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实现对整个食品安全环境的保护。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2660 次阅读|0 个评论
旗袍秀叫停,有感于人大会议改革,赞!
热度 2 scientister 2012-3-7 08:16
《浙江团女代表委员旗袍秀已被相关部门全面叫停》 《代表在大会堂门口唱情歌》 《代表五年无提案》 《代表今年(会议期间) 做哑巴》 等等新闻报道显示,两会的联欢性质、娱乐性质、文化性质、商业性质越来越明显,而人大会议的本意是最高立法机关和最高权力机关研究决策关于国家的重大法律和行政事项的取舍、废立的场合。现在的情况是与之相背离的。 问题1:人大代表对于代表的职责不了解、不专业,也没有人对他们进行培训。现在不是说倡导上岗培训吗?应该培训一下。曾经有代表接受媒体采访,当问到参加会议的感受时,答,代表的生活待遇很高,吃得很好。 问题2:很多代表是被当选的,自己主观上不十分愿意做代表这项工作。所以难以积极主动开展代表的工作和准确行使代表权力。 问题3:官员也是代表,这个也是网友责疑较多的问题。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原则上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我们且不谈西方的三权分立原则),如果两边的人是一批人,这个监督是无法实现的。监督和反对的声音并不是社会发展的阻力,而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近期,顶层设计者、媒体都在谈改革,谈深化改革。不知道这种情况会不会得到改变。 期待中, ———————————————— 有网友责疑:为什么女代表不能穿旗袍?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3651do=blogid=544869 实际上,人家反对的不是穿旗袍开会,而是反对去会场走旗袍秀。 利用两会的时机“走秀”,是一种商业策划活动,了不起说是一种文化活动,是一种联欢。而人大会议的本意是政治,是最高立法机关和最高权力机关的最高政治活动。“走秀”“唱情歌”等等,只能冲淡主题、掩盖主题、转移话题、偷换概念。 对于服装设计师、服装业主,甚至行业业者来说,策划在两会期间“旗袍秀”没有错,在商言商。 但是作为人大大会的组织者制止走秀也没错。本来民众就在抱怨人大会议是橡皮图章,你再弄些人来(有组织的)走秀(单个的个人秀,实在难以控制,爱唱就唱吧),就更加把两会办成联欢会了。 可以这么看,叫停旗袍秀,也是人大会议的改革。 勿以善小而不赞!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158 次阅读|2 个评论
忽视民主的价值是密松电站被叫停的最大教训
热度 2 zbt92 2011-12-26 16:31
密松电站缘何没能被缅甸人民理解和接受? ------ ( 1 )忽视民主的价值是密松电站被叫停的最大教训 作者:水博 2011 年 9 月 30 日 ,缅甸政府宣布由中国承建的密松大坝因违背民意而要停建。缅总统吴登盛说,缅甸的政府是民选政府,停建密松水电站是顺应民意,在其任期内要停建该水电站。 对于缅甸政府突然叫停密松电站的行为,社会各界给出了不同的解释。有的认为,主要是缅甸内部地方武装与中央政府矛盾斗争升级,中央政府妥协的结果。有的认为是美国等西方国家为了消除中国对缅甸的影响的政治原因。这些分析和判断不仅都很有道理,而且也都有大量的事实依据。的确,上述原因确实都是密松电站被叫停的重要因素。然而,这绝不是最重要原因,最重要的因素是缅甸社会的民主化的进步。遗憾的是我们密松电站的建设,一直没有能取得缅甸民众的理解和支持。 因此,我认为叫停密松电站的最主要原因,不是在于任何人而在于我们自己的宣传上的失误。密松电站的投资方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中电投)是一个由国家电力部改组后成立的五大国有独资电力企业之一。由于公司主要的人员都是来自原来的国家电力部,所以,尽管已经进行了市场化的改革,五大电力集团在中国国还内享有一定的垄断地位。在投资开发建设水电的问题上,多年来他们已经习惯了的垄断性的思维,这让他们更重视领导的意见,而喜欢忽视民众和舆论的作用。尽管,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进步,民主化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大趋势。然而,他们还是相信只有领导的意见是决定一切的根本。这就导致了他们对民众的意愿不够重视,也不舍得在舆论宣传方面进行相应的投入。 以前,我们一些企业的领导习惯了计划经济的时代的垄断思维,认为中国的一切都是领导说了算。只重视向领导汇报,不重视对公众的宣传。认为只要领导理解我们,老百姓爱怎么说,就让他们说去。实际上,他们没有意识到,重视公众舆论的形象是我国新一代领导人最大的特点,不要认为这种变化是暂时的,这是社会从人治走向法制,从集权走向民主的过程,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与此同时,现在的媒体大都已经走向了市场化,它们要生存就需要有必要的经费支持。而一些国外极端环保组织,就是利用资金收买国内的 NGO 和媒体记者的,通过不断地制造谣言、控制舆论,逐渐的影响了“民意”。相对于我们的水电企业不肯在宣传上投入,逐渐的丧失了话语权。以至于水电开发被严重的妖魔化,不仅很多公众开始反对水电开发,就是一些本专业技术人员和国家领导也难免受到误导宣传的影响,对水电开发产生了某种偏见。 不仅如此,就是在国家领导人头脑很清楚水电开发的重要性,并且非常希望能加速开发水电的情况下,国有电力企业的领导人仍然不能意识到民主社会中群众舆论的重要性。例如, 2009 年 4 月,国家发改委以 “ 关于怒江水电开发有关情况的报告 ” 报给温家宝总理,温总理在否定这个报告上的批示意见中,曾强调说: “ 前车可鉴,关于水电建设我已在 2004 年 10 月 20 日 曾在发改委的报告批过一番话,附后望作参考。 ” 总理特地附后,让水电开发企业们参考的是什么内容呢?我认为核心就是这样一番话:水电开发“要做好深入细致的宣传解释舆论工作,取得社会各界的共识。”但我们的电力企业似乎根本就注意到批示中的这个内容,更没有去努力开展舆论宣传工作。在这种群众舆论反对的情况下电力企业还要上报水电开发项目。分明是非要把得罪人民群众的皮球踢给总理。试想在这种情况下,一个重视民意领导能批准你的开发请求吗?总理再次特地附上原来批示中的一番话,分明就是再次提醒你,要想上项目,你必须要先去做好“宣传解释舆论工作”否则,不能把这得罪人的责任,都推给我。 实际上,在很多情况下,并不是我们的领导不理解、不支持水电开发,而是民主社会的领导都绝对不会过于明显的为支持某一个行业的发展而降低自己的群众威信。 因此,即使领导人自己明知道我们国家应该大力支持水电开发,但是,如果某个项目的舆论环境不好,不能得到公众的理解和支持,领导人也不可能硬要顶着公众舆论的压力,批准你去开工建设。 由于我国舆论被严重误导,水电开发成为破坏生态环境的“罪行”。不仅新的建设项目不能被批准,就是一些在建的项目也难免要遭遇磨难。于是在 2009 年 6 月就发生了环保部叫停金沙江水电项目的“风暴”。当国家有关部门具体调查之后,才发现叫停金沙江水电项目的理由,很多都是极端环保组织子虚乌有的造谣、污蔑。为了能让金沙江水电项目的恢复建设,得到全社会的理解。政府不得不出面(同时也要求国有电力企业)在全国组织了澄清妖魔化水电的谣言的正面宣传。然而,遗憾的是直到金沙江水电项目已经被恢复之后,我们的国有电力企业,始终都没有意识到民主的价值和舆论宣传的重要性,似乎反而巩固了“只有领导人的意见才最重要”的垄断思维逻辑。否则,根本不会有今天密松电站也被叫停的悲剧了。 认识不到社会民主的价值,就难免让一些国有电力企业会把这种垄断的思维理念,带到国外的投资项目中。缅甸曾经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集权政府。在那里进行水电开发非常适合我们国有电力企业的垄断思维。所以,前几年中电投在缅甸顺利的拿到了项目,并且开始了投资建设。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他们甚至能感到在缅甸开发水电,比在国内还要得心应手。因为他们擅长的说服政府之后,不需要理睬民众的意见的开发方式,在军政府的专制统治下可以得到更大便利。所以,他们不必花费任何精力和资金对民众进行舆论宣传和解释,不仅对民间报纸的任何造谣诬蔑听之任之,从不反驳、澄清,而且,甚至到了议会公开辩论的场合,他们都不屑认真地回答公民代表的提出的疑问。以至于,在国内都必须进行全社会公示的项目环评报告,居然可以在缅甸以保密的理由,不准环评机构对外发布。这种态度不仅可能会激怒缅甸的民主人士,而且已经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摆在了缅甸民众的对立面。同时也让各种妖魔化水电的反水坝的谣言,在缅甸社会上广为流传。 于是曾经可以不考虑民意的坚定的支持水电开发的缅甸政府,终于感受到了当年中国政府那样的反对水电开发的社会舆论的压力。也许缅甸政府的决策层,可能仍然非常清楚中电投的水电开发的确是非常有利于中国和缅甸两个国家和人民的大好事,但是,为了体现缅甸政府尊重民意的民主变化,他们还是不得不在国家利益和民众舆论的面前,最终选择了后者。 众所周知,民主化是世界发展的大趋势。缅甸政府尊重民意的这一可喜变化是一种巨大的社会进步,无疑会得到国际社会和广大群众的鼎力支持。然而,民主的趋势不可改变却不代表缅甸政府叫停密松电站的决定是不可改变的。因为,缅甸人民反对密松的真正原因,并不是因为密松电站的建设,有损于缅甸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是受到极端环保片面宣传的欺骗和误导。这和我们国内当年因为社会舆论被误导而叫停了金沙江中游的水电项目的情形,几乎完全一样。 所不同的是,中国政府对自己的国有企业有指挥权,可以要求和组织企业进行舆论反击,而缅甸政府则没有这个优势。如果中国企业自己不能主动意识到,应该提高民主意识,尊重公民的意见,重视媒体宣传,用科学和事实澄清和揭露各种妖魔化伊江水电开发的谣言,恐怕密松电站不会有金沙江水电最后能恢复施工的必然结果。 后记:为了能“亡羊补牢”的向中国、缅甸和全世界的公众解释密松水电开发的作用和意义,消除各种不必要疑虑,用实际行动支持全球的温室气体减排,保护我们共同的地球家园,我们将从今起将以《密松电站缘何没能被缅甸人民理解和接受?》为主题,刊发一系列的文章和评论。欢迎大家关注、并参与讨论。
1827 次阅读|5 个评论
叫停地震电磁监测卫星项目
qsqhopeiggcas 2011-11-24 19:43
叫停地震电磁监测卫星项目
从上世纪 90 年代初开始,法国、美国、乌克兰等国家 也着手进行地震电磁监测卫星相关研究。 2003 年,美国发射了一颗重 4.5 千克的地震卫星,用于研究磁场信号与地震岩石破裂关系机理,预测地震活动。 2004 年,法国和乌克兰分别发射了一颗地震电磁卫星。法国这颗名为 Demeter 的卫星,用于研究与地震、火山相关的电离层变化,研究与人类活动有关的电离层活动及引起电离层变化的机理等。 我国历来愿意尾随在在洋人后面进行跟踪模仿,现在脑子也发热了,准备研制和发射 地震电磁监测卫星。虽然想预测强震的愿望是好的,但用于实际强震预测确实没有太大的价值。 美国、法国的卫星上天后,也没有成功预测到一个大震,只是事后发现了某些大震前出现电磁异常、电离层异常等。长期搞地震预报的老同志都知道,每次大震后都能总结出各种异常,而全球的地震学家们也明白,大震前没有一种异常总是重复出现,即前兆异常不具有唯一性。既然如此,没必要跟着瞎起哄。 实验室岩石力学实验表明,伴随着岩石破裂进程,确实会有波速异常、电磁异常现象等出现,但这是室内试验,传感器距破裂源很近。对于实际强震而言,对距地面十几乃至几十公里的震源体,震源体发射的微弱电磁信号可能传播不到地面,这或许是在大震前不是总能监测到电磁异常的根本原因。假设能传播到地面,即使不考虑太阳等对信号的干扰,地面的信号能被距地球表面几百公里的卫星接收到并分辨出来吗? 中国的长期预测实践也表明,即使建在地面的观测台站,在大震前未必都能监测到电磁异常。 可能有人不服,说“有些大震前不是监测到电磁异常了吗,我们虽然预测不了所有的大震,预测一个算一个不行吗?”呵呵,这是脑子进水的思考方式,如果我们找不到强震孕育的共性规律和唯一的前兆异常,靠这些不靠谱的东东,谁敢决策预报呢?预报强震可不是开玩笑的。 现在有些学者在研究大地震预测时,常犯低级的常识性错误。如图 1 所示,说你看,在日本神户 7.2 级地震前,不是有很明显的异常吗?呵呵,从图上看,确实异常很明显,但别忘了那是事后验证。大家都知道,一个强震需要孕育好多年,若把时间坐标轴向前延伸,可能有许多明显的波峰或波谷出现,甚至有可能其波幅比 7.2 级地震前的波幅更高,但这样的异常不一定对应着有强震。解决不了强震前兆的唯一性问题,想提前预测强震那是白日做梦。可如此简单的问题,即使对大牌科学家而言,就是搞不明白,总在做一些无用功。 图 1 用VLF观测到神户地震( 1995.1.17 , Ms7.2 )前月亮晨昏界限时差,是月平均值标准偏差的2倍以上(右图);发射点: Tsushima ,接收点: Inubo (左图)[2] 现在对强震的监测手段已经很多,强震预测之难并非在于监测手段的不足,而是在于没有紧紧抓住 岩石累进性破裂诱致突变 的本质过程,是研究方向出现了重大偏差所致。 大家都明白,发射几颗卫星的成本有多大,花如此多的 money 却没有多少实际价值,岂不是白白打了水漂, money 没用到刀刃上嘛。既然如此,还不如把咱纳税人的 money 省下来,在强震危险区把房子搞结实点。 参考 汶川地震刺激中国加速地震监测卫星研究 ( 组图 ) http://mil.news.sohu.com/20080527/n257101457_1.shtml 赵国泽,陈小斌,蔡军涛,电磁卫星和地震预测,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7 , Vol.22 , No.3,667-673.
个人分类: 建言献策|5998 次阅读|0 个评论
密松电站停建不仅是利益之争
zbt92 2011-11-1 18:14
  作者:水博   民主与科学的争论是一个热门的话题。以下文章是海豚网友对我的《答复 “江之尾”网友》一文中关于民主与科学的质疑。【】中是我对海豚网友文章的 评论意见。   密松电站停建是利益之争————兼谈民主和科学的关系   作者:海豚   密松水电站当然应该建,直接的发电利润和间接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利益都 很诱人。   不过,发电、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目的都是为了让人能更好地生活。如果为 了让一些人生活的更好,却让另外一些人————库区居民失去家园————付 出一定的代价,这就不够公平。所以要对库区居民足够的补偿。因此,库区居民 漫天要价,希望拿到尽可能多的补偿,有其合理性。换了我,如果拥有或垄断了 某项独占性资源,肯定也要漫天要价。这个是人之天性,不用否认,也不能鄙视, 认为库区人太贪婪。   【首先所谓“如果为了让一些人生活的更好,却让另外一些人——库区居民 失去家园——付出一定的代价,这就不够公平。”的说法,值得商榷。现代文明 就是需要优化资源的配置,一些地区的居民“失去家园”的改变,是人类文明发 展的基础。迈不出这一步,人类就不可能有现代化的城市,现代化的生活设施。   对于商业性开发,漫天要价是交易方的权利。但是对于某些涉及公共利益的 建设项目,就不能容许无休止的漫天要价,否则,损失的将是公共的利益。美国 当年的开发建设非常科学,否则,他们不可能把那里的土著部落带入今天的现代 化。现在,美国的法制已经比较健全,根本没有人敢对抗涉及公共利益项目的漫 天要价。倒是有一些城市商业区建设,到底是否应属于公共利益的问题上时有争 议。   开发建设一定要保障被拆迁着的利益,但是,对于借机敲诈共公利益的行为, 绝不应该鼓励。现在发展中国家的矛盾,不仅有决策不够民主,群众的权益得不 到保证的问题,同时也确有一批人专门喜欢利用人性的弱点,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当然,不能怪库区的人太贪婪,如果没有法律和道德的底线约束,所有的人都可 能贪婪。但是我们也要防止有人在利用人性的这一弱点,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水博支持电站建设,我很赞同。但水博为了建电站,到了支持“用军队来对 付那些在水电建设移民拆迁过程中敲诈公共利益的钉子户”的地步,我却不赞同。 建电站是公共利益,坚持高价搬迁是为了个人利益,两者都是为了利益,最好的 解决方法是协商解决。建电站一方想买库区的地,库区居民一方想卖自己的家园。 只要价格合理,总能达成交易。即使暂时打不出交易也不要紧,拖上一段时间, 快了一年半载,慢了三五十年,总能达成一致。动用警察或军队,搞强制搬迁的 做法,我不赞同。   【我认为网友的问题是不能区分商业拆迁和涉及公共利益拆迁的根本区别。 网友的所谓“建电站是公共利益,坚持高价搬迁是为了个人利益,两者都是为了 利益,最好的解决方法是协商解决。”的说法就是证明。这是处理商业拆迁矛盾 的原则,不宜用来处理公共利益。涉及公共利益项目的建设方,根本就无权代表 公共利益,所以,很多国家的法律明确禁止开发建设方为了方便自己的工作给于 移民的补偿过高。因为这样会损害共共利益,有拿公共利益送人情的嫌疑。   涉及公共利益的工程的决策,也不能完全取决于被拆迁一方的态度。即使在 最民主的国家,公共利益项目的决策也不能仅有当地移民的态度来决定。至少要 有社会公众的意见,甚至是议会的决定。决策之后的移民补偿标准,不可能再取 决于双方谈判的结果,而一般是在该国家所有涉及公共利利益拆迁补偿的原则下 的具体执行问题。   法制健全的国家,公共利益的决策一定是民主的体现。补偿的标准也不可能 让被拆迁着吃亏,只不过没有商业拆迁中的漫天要价的机会了。对于一些民主和 法制不健全的国家,公共利益的建设不仅决策缺乏民主,而且即使民主决策之后 也常常不能得到执行的保障。美国当年发明的用军队建设水电站的举动,就是一 种在民主和法治不健全的条件下(某些人不肯守法),保障公共利益的最好方式 之一。现在,美国根本就用不着这样了。因为健全的法治,让所有的人都会知道 涉及公共利益的拆迁意味着什么?而欠发达国家本身就有决策不民主的问题,所 以,对于公共利益的定位可能也会不够准确。甚至有一些政府官员会把施展权力 谋取私利也当装扮成公共利益。   所以,在欠发达国家中,常常会有两种移民矛盾交替都存在的情况。我认为 即使在中国也不能笼统的说美国当年的做法对,还是不对?如果真是民主决策的 共公利益的项目,美国当年对付漫天要价者的做法就应该提倡。正因为美国的法 治健全,有了敲诈公共利益的钉子户不仅不能得逞,反而会吃亏的法律约束,所 以才有美国民众都自觉守法的今天。】   密松电站被叫停,就是因为利益分配不均。独裁时期库区居民的声音被压制, 没法要求得到自己应得的利益。现在政治开明,库区居民的声音释放了出来,以 前被压制的要求放到了桌面上。库区居民反对建电站吗?我看不是,只是反对独 裁政府剥夺了他们应得的利益。如果把移民款全给他们,嫌钱少不是?加,估计 他们的态度马上就改变。当然,建设方也不会一味加钱,说到底建电站也是为了 利益,花钱太多了就不合算,不用别人反对,自己先撤了。   【您的这个利益分配问题的看法,未必符合实际。对于一个BOT项目,是把 自己暂时无力开发的能源资源项目让别人去开发,自己得到一部分的电力,若干 年后整个项目归自己所有。因此,它的收益主要是在50年之后,在项目刚建成之 后的一段时间内,除了税收也就是获得一部分免费的电力。几乎没有什么利益分 配的问题。至于移民补偿的标准,又回到前面的问题上去了。据我了解那里的移 民生活的变化也是不小的,移民的住房的条件让我都很羡慕。但是,当这一切巨 大的变化已经被按成现实之后,有人又告诉他说,如果他现在表示不同意了的话, 还可以再多要一些,谁会拒绝这种建议呢?】   什么政治,什么民主,什么环保,都是借口,移民款多少、给谁,这才是关 键。因此我说密送电站停建,不是民主的代价,只是利益争夺战中的一个插曲。 不用急,在利益的诱惑之下,过一段时间肯定还会重建。   【我看未必是这样,如果没有标准,没有法治,人的欲望几乎是永远无法满 足的。特别是在一群人之间,相互攀比,似乎永远没有止境。我经历过的水库移 民就经常发生这种情况,你今天说同意了、满足了,明天可能有变化了。当然, 密松电站重新开建是有可能的,但恐怕不会是基于提高移民的补偿。】   水博认为没有科学的民主,不如缺乏民主的科学。请教一下,没有民主,能 有科学吗?   现在大家都说,中国的科学界因为体制的原因,学术思想被限制,大学成了 衙门,官僚结构纵容下的学术腐败等诸多原因,制约了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专 制会扼杀创新思想和科学进步,这是大家的共识。民主不一定能带来科学的进步, 但为科学进步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而专制肯定会成为科学进步的绊脚石,制 约科技的发展。没有科学的民主,可以慢慢发展科学技术。而缺乏民主的科学, 会墨守成规,停滞不前。因此,我不赞同水博关于民主和科学的说法。   【这个问题最好不要辩论,现在社会上的很多人都变成了民主的崇拜者,很 难正常的展开辩论。尽管我也认为民主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之一,但是,民主毕竟 不是目的,而只是一种手段。我们的目的是科学发展,人民幸福。   我没有专门研究过社会学,所以不敢轻言民主能如何如何。不过,我觉得没 有民主,而有科学的例子,还是有的。前苏联应该说没有民主吧?但是他们的航 天航天技术、导弹技术让当时任何民主国家都赶不上。还有些看法,我也不知道 对不对?也许我们国家现在科研上的很多问题,包括社会腐败也并非就在于民主 不够,有没有可能是民主的程度超过了人们的觉悟水平?   民主是一种社会进步,但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物质文明程度决定着 人的精神文明的水平。印度到是民主国家,但腐败的程度一点都不差。新加坡曾 经不太讲民主,而腐败治理的倒不错。不知道网友考虑过这些问题没有?民主是 不是也要与一定的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才好呢?】 (XYS20111029)
2313 次阅读|0 个评论
如何面对叫停密松水电站的海外投资风险
热度 1 zbt92 2011-10-29 11:33
9 月 30 日 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缅甸政府突然停止由中国公司承担的密松水电站建设,理由是,水电开发影响环境。很多人都奇怪为什么几个月以前,缅甸政府还一再要求我方加紧施工,怎么突然就改变态度了呢? 据披露: 9 月 17 日 ,政府举办了一次关于该项目环境影响的研讨会,本意是为了向公众展示政府对于该项目的信心,然而,由于反对建设电站一方在会上发起的舆论攻势,此次研讨会完全改变了会议的初衷,演变成了一场关于大坝利弊的争论。由于辩论的失败结果导致到会的很多官员改变了态度,甚至对密松大坝是否真的符合缅甸的国家的利益提出了质疑。此后,反坝组织又煽动民众,走上仰光街头,以水电开发破坏环境为旗号,认为密松水电站的开发建设将导致相当于新加坡的一片土地被淹没。环保主义者说,密松水坝建设,可能影响伊洛瓦底江的水流,有 63 个村子几千居民将不得不迁徙。 密松水电站是中国投资兴建的缅甸 伊洛瓦底江 上游 密支那 以上流域 7 个梯级电站中的第一座,位于迈迪 开江 与 恩梅开江 汇合处,装机容量 600 万千瓦,总工期 8 年,计划于 2017 年首台机组发电。除了密松水电站,伊洛瓦底江上游密支那以上流域拟开发的梯级水电站还包括:耶南水电站、广朗普水电站、匹撒水电站、 乌托水电站 、其培水电站和腊撒水电站。据了解,目前中方已取得缅甸伊洛瓦底江上游 7 个梯级电站开发权,工程项目总装机容量 2500 万千瓦,建设周期 15 年。由中方 BOT 运行 50 年后无偿交还给缅甸。而密松电站是这一系列梯级电站中最关键的龙头电站,从投资的角度上看,没有龙头水库的其它六级水电站的发电效益难以保障。所以,叫停密松电站将给中方的投资造成巨大损失将是不争的事实。 有专家认为项目的停建,是西方势力遏止中国在东南亚地区影响力的真实写照。古往今来,中缅两国人民的胞波友谊源远流长,中国与东南亚地区互利互惠的双边关系的一直得到稳定坚实的发展。西方势力坚持遏制中国,反坝组织正好成为西方势力遏制中国的棋子和急先锋。一个十分蹊跷的事就是,在缅甸总统发布声明之时,缅甸外长吴温纳貌伦率代表团拜访美国国会官员,意在解除美国对缅甸的经济制裁。而美国国务院女发言人纽兰说,欢迎缅甸政府暂停密松坝建设的决定。美国的维基揭秘网站也披露:美国向阻挠密松坝项目的团体提供了资助。英国《卫报》网站说,美国的一条外交电报显示,美国驻仰光大使馆资助了缅甸的一些公民社会团体,后者迫使政府暂停在伊洛瓦底江建设一座引人争议的中国大坝。 客观的说,叫停密松电站除了政治上的因素,经济上的因素也不可忽视。近年来,由于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水电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我们不仅国内的水电建设突飞猛进,而且在国际水电市场上中国公司也是异军突起,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因此,处于经济上的竞争需要,原来一些发达国家的水电公司,一贯支持水电开发的态度也开始变得暧昧,有的甚至暗中配合极端环保组织的反水电宣传。因此,我国既然在国际水电建设市场上占据了主导地位,就必须要承担起相应的引导舆论的责任。否则,我国在国外的众多水电建设项目就必须承担更大的风险。 密松电站被叫停之后,著名的反坝组织国际河网的一位人士就曾警告说“中国企业及银行在 78 个国家开展了 300 多个海外大坝建设项目。密松大坝只是其中之一。这些大坝中包括在 缅甸萨尔温江 (怒江)、 湄公河 干流、 苏丹尼罗河 、以及 埃塞俄比亚的奥莫河 等主要河流上计划开展的大型项目。这些项目无一例外都遭到了来自社会及民间团体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这些项目给社会及环境带来的损失太大。” 这表明密松电站被叫停,仅仅是我国在海外的水电项目遭遇阻力的一个开始。今后,中国在海外承建的所有水电项目都有可能经受环保争议考验。尽管政治斗争、经济竞争都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然而,所有这一切基础却是社会舆论的导向。如果我们不能从科学的态度,实事求是地解释清楚水电开发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用科学和事实占领舆论阵地,那么我们将难以在国际水电建设的市场上取得主动。 舆论误导公众之后,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不仅是在国外,即便在国内,一旦社会舆论被误导,也完全可能对正常的工程建设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我们国家在 2003 年怒江水电开发的争论之后,有一批受到国外资助的极端环保组织,通过利用媒体制造和散布了大批反水坝的谎言。不仅一度严重的误导了社会舆论,而且也影响了我们的一些政府官员甚至某些政府部门。到 2009 年我国反水坝的误导宣传达到了顶峰。本来是按照国家“十一五”规划开工建设的金沙江水电项目,却被当成了“跑马圈水”建设违规的典型被叫停。然而,叫停之后通过有关部门的仔细核查才发现,叫停该工程所依据的理由,居然都是极端环保组织诬蔑水电的传言。 与此同时,由于在我国经济腾飞的重要时刻,我们最重要的清洁能源水电被极端环保的谎言所困扰、搁置,导致了我国的能源结构的严重恶化。在全球各国都积极地致力于减排温室气体的时候,我们却不得不以每年 2 、 3 亿吨的增量加速煤炭的开采,不断刷新着人类温室气体排放强度的纪录。面对经济强劲增长的能源需求,我国煤炭的产能不足、运力有限、矿难频发、生态环境恶化、煤电矛盾也不断升级。大量的煤炭开采和燃烧不仅引发了我国一系列严重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问题。同时也让我们在 GDP 还远低于美国的情况下,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就已经成为世界第一。排放老大地位引起了全世界的极大关注。在 2009 年的联合国歌本哈根气候会议上,我国第一次体验到了来自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双重压力。 在 2009 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我国的处境与我们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相比,绝对是不公平的。很多人至今都不能理解为什么全世界都要跟中国过不去?客观地说,正是由于我们的水能资源开发利用不足,对比其它发达国家,我们的发展确实已经消耗了过多的化石能源,排放了与我们的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的温室气体。因为,世界上几乎没有一个发达国家,不是优先开发利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 ---- 水电。而只有我们虽然有每年相当于 13 亿吨煤炭的水能资源,目前开发利用的只相当于 3 亿多吨。 为了顺应国际社会减排的大趋势,我国政府已经向国际社会做出了承诺:要在 2020 年把非化石能源的比重提高到 15% ,单位 GDP 能耗下降 40% 到 45% 。根据我国的国情和资源禀赋,能否实现我们的庄严承诺,在很大程度上就要取决于我国水电开发的进程。 回顾那一段历史,我们会发现我国并非是在哥本哈根会议之后,就立刻用行政命令改变水电项目严重受阻的局面的,而是首先加强了水电宣传。在澄清了一系列污蔑水电开发的误导宣传,国内的舆论环境有了很大的好转之后。不仅被叫停的金沙江工程恢复了建设,而且从 2010 年十月份之后,我国大批被搁置的水电项目也顺理成章的重新启动。 为什么我们在意识到水电被妖魔化的巨大危害之后,并不是立刻通过行政权力改变决策,而是先要通过正确引导舆论,让公众充分理解之后,才开始恢复水电项目的开发建设呢?这就是我们社会民主进步的体现,既然水电被叫停的原因是社会舆论被谎言欺骗和误导,那么我们解决水电的问题,也必须从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开始。只要我们高度的尊重和重视民意,我们就应该相信民意的基础一定是客观事实和科学真理。只要我们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揭露伪科学、伪环保的各种欺骗,广大公众一定充分理解和支持政府的积极发展水电的政策。 我国叫停金沙江水电与缅甸叫停密松电站问题的本质都是一样的,都是极端环保组织打着民主的旗号,用伪科学、伪环保误导社会舆论的结果。对这类问题的解决,在国内我们都必须要舆论先行的澄清事实,更何况是在我们的行政政权不能发挥作用的国外。 当前,对于缅甸政府叫停电站的行为,我们不仅不应该批评指责,而应该予以充分的理解。并且,应该用我们在国内反击伪环保的经验,帮助他们用科学和事实揭露种种妖魔化水电的误导宣传。 总之,必须承认:缅甸人民追求民主、缅甸政府尊重民意的决策是巨大的社会进步。不过,非常令人遗憾的是,这种社会进步正在被一些伪科学、伪环保的极端势力所利用。当前,全世界水电开发程度越高,生态环境越好,社会越文明进步的客观事实,和所有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都表明:民主和科学是缺一不可的社会进步力量。缺乏科学的民主,只能成为某些政客获取个人名利的敲门砖以及个别国家实现自己政治企图的砝码。
2165 次阅读|1 个评论
叫停密松电站开创人类民主的最高代价
热度 4 zbt92 2011-10-7 11:57
文 / 水博 密松水电站是中国投资兴建的缅甸 伊洛瓦底江 上游 密支那 以上流域 7 个梯级电站中的第一座,位于迈迪 开江 与 恩梅开江 汇合处,装机容量 600 万千瓦,总工期 8 年,计划于 2017 年首台机组发电。除了密松水电站,伊洛瓦底江上游密支那以上流域拟开发的梯级水电站还包括:耶南水电站、广朗普水电站、匹撒水电站、 乌托水电站 、其培水电站和腊撒水电站。据了解,目前中方已取得缅甸伊洛瓦底江上游 7 个梯级电站开发权,工程项目总装机容量 2500 万千瓦,建设周期 15 年。由中方 BOT 运行 50 年后无偿交还给缅甸。 而密松电站是这一系列梯级电站中最关键的龙头电站,其能否成功建设将直接影响 BOT 合同的整体实施。 值得一提的是,在全人类都面临着为室气体过量排放的巨大威胁的今天,密松水电站的开发建设,不能不说是减排全球温室气体的一个巨大创新。我们知道为了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全球都在积极地致力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目前,由于太阳能的发电成本较高,太阳能的实际发电量还很小。而风能的发电已经比较接近商业化的水平。因此,世界各国都把积极开发利用风力发电,替代尽可能多的化石能源,看成是自己国家对整个人类减排的一份责任和贡献。经过多年的努力,风力发电已经在很多国家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正在成为全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已经连续多年实现了风力发电的翻番增长,目前中国的风力发电,已经接近全球第一的美国。 然而,尽管像中国、美国这样的大国多年来举全国之力开发的风力发电所取得的实际减排效果,也恐怕没有缅甸密松及梯级水电的开发利用对全球减排的作用更大。也就是说,中国投资建设缅甸密松等水电站的行为,不仅是对中缅两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推进,而且更是对全球减排温室气体的巨大贡献。 由于缅甸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比较低,目前缅甸政府不仅没有资金和能力开发建设密松等水电站,而且也吸纳不了伊洛瓦底江上游的密松等梯级水电站所产生的巨大电力。因此,对于缅甸本国来说短期内开发伊洛瓦底江水能资源的可能性几乎就等于零。这样不仅缅甸自己的电力供应不能扥到满足,而且周边国家的中国和泰国等,也都因为经济发展的巨大能源需求,而不得不去大量的开采和燃烧煤炭。这时候如果中国和泰国这些缅甸周边的国家,愿意帮助缅甸投资建设他们自己还暂时无力开发和无法销纳的伊江上游水电,把这些流逝着的水能利用起来,让这巨大可再生的资源尽早的为全球的减排温室气体作出贡献,绝对是有利于全人类的大好事。 这样通过投资、贸易和国际合作,不仅可以有效地减少中国、泰国等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而且等到几十年后 BOT 合同到期中方把电站无偿交给缅甸的时候,缅甸的经济也已经发展起来了,就可以利用这些已经开发好的清洁能源,直接服务于已经发展起来的缅甸社会。这样的合作,不仅是中、缅经济双赢的选择,更是对全人类减排温室气体的巨大贡献。其减排全球为室气体的实际作用,将超过目前世界上任何国家对风能开发的全部投入。 遗憾的是,这样一项对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的行为,正在受到政治因素的严重干扰。我们承认民主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种趋势,发达国家推进欠发达国家的民主化进程,是有利于人类文明的大好事。然而,我们人类文明的发展决不能只讲民主,不讲科学。而现在一些发达国家为了急于推进民主,已经完全丧失了科学精神,从而站到了人类文明的对立面。一些科学素养不高的所谓的民主人士,也喜欢把伪科学、伪环保的煽动反对水坝建设作为自己哗众取宠和聚集人气的重要手段。 客观的看,由于人性的弱点,煽动移民是一个永远可利用的题材。因为即使是急切盼望着通过移民搬迁改变命运的群体,一旦真正进入到工程搬迁之后,都会表示说自己不愿意当移民。因为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争取到更多的补偿和利益。在中国,世界银行的官员曾经在很多项目的考察中深切的感受到,贫困地区的百姓,盼望当水库移民的现实。但是,如果他们持续关注也会发现,这些当年急切的表示希望尽快开发,让自己搬迁的移民,一旦工程真正实施之后,特别是已经搬迁和拿到补偿之后,又会纷纷改变态度说自己其实不愿意当移民。这时候,如果社会的法制比较健全,每个人都能信守合同时,事情还比较好办。而在发展中国家,由于社会整体的法制化水平低,加上一些伪环保组织和民主人士都希望利用移民希望补偿多多益善的心理为自己获取“民意”的支持,和一些发达国家喜欢利用这些“民意”,推进其社会民主化的意愿。所以,水库的移民的诉求难以满足的问题,几乎是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都不能回避的大事。 其实发达国家在开发落后地区的时候,也都遭遇到人性的弱点的难题。美国当年对土著印第安部落的开发建设,如果按现在照缅甸政府所说的尊重民意的做法,也不知道要被叫停多少次。美国的水电开发,为了避免人性的弱点对国家发展的不利影响,开创性的使用军队(工程师兵团)建设水电项目。然而,先发展起来的发达国家们的幸运,却在于历史具备让他们不受干扰的把追求民主和科学的统一起来的机遇。因此,到目前为止,发达国家的水能开发利用程度普遍都比较高。较好的实现了可再生能源的充分利用,有力的促进了他们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而当今欠发达国家的发展则没有他们那么幸运了,发达国家输出民主的意愿,已经远远超过他们对科学的尊重。所以,今天的发展中国家几乎已经没有一个,可以再借用美国当年的成功经验,来实现自己的文明发展了。甚至包括与美国等西方国家从来也没有任何意识形态之争的印度。(这充分说明当前的发展难题,并不在于意识形态,而在于我们的科学精神。) 其实,世界上从来也没有绝对真理。民主也是一样,实现民主不仅不应该成为我们利用和纵容人性弱点的借口,而且更不能成为科学发展的绊脚石。密松水电站被叫停,就是部分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利用民主的借口,而牺牲科学和发展的典型。从今天的全球一体化,我们同住地球村的现实来看,这不仅是中国的损失,而且也是缅甸的重大损失,更是全人类的共同损失。在民主国家为自己的民主输出的成就感到欣慰,和个别民主人士为自己成功的煽动反坝而沾沾自喜的时候。我们损失的其实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即每年将增加近亿吨的温室气体排放。以及由此给我们全人类带来的一系列生态难题。可以说,叫停缅甸的密松水电站的“民主”盛宴,将会开创人类社会追求民主的最高代价。 参考文章:党报称美国促缅甸搁置密松项目 民众不明真相 2011 年 10 月 07 日 中国新闻网 在仰光采访,问起缅甸新政府今年 3 月上台后最大的变化是什么,当地民众几乎无一例外地表示,供电更稳定了。一位在仰光生活了三年的华人告诉记者,缺电给百姓生活造成极大不便,因为经常断电,且电压极不稳定,电视机、空调等根本没法使用。自今年年初以来,电力供应开始变得正常起来。 仰光的供电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呢?几位缅甸朋友告诉记者,这主要是得益于位于中部的耶涯水电站的并网发电。 耶涯水电站工程由中国和缅甸的公司承建,其最后一台水轮发电机组于去年 12 月正式并网发电。电站的建成,使缅甸全国总装机容量增加了近 50% ,有效改善了缅甸电网的供电质量。缅甸国际贸易促进会主席李松枝说,这个水电站上世纪 90 年代就立项规划,但由于西方制裁,无法筹措到资金。到了 2004 年,工程眼看着就要停顿。正是在这个关键时刻,中国提供了一笔优惠贷款,救活了这个工程。 耶涯电站项目是中缅合作的一个缩影。但由于事关因西方制裁下普通老百姓艰难生活的新闻,西方媒体极少关注。它们的 “ 镜头 ” 更喜欢对准缅甸新政府是否会按西方的要求改革,对准反对派领导人的活动,以及接连到访的美国和欧盟的特使或人权代表。最近大多西方媒体最关注的就是缅甸总统吴登盛宣布,要在任期内搁置中缅两国密松电站的合作项目。 媒体注意到,搁置密松电站项目的决定公布后,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立即表示,欢迎缅甸总统在其声明中所表示的对缅甸民意的关注。 实际上,密松电站项目并非是今天才受到美国格外重视的。英国《卫报》网站曾披露了一份由美国驻缅临时代办拉瑞 · 丁格尔签署的电报,表明 美国驻缅甸大使馆曾通过 “ 小额资金 ” 支持了反对修建密松电站的民间组织。 英国《经济学家》杂志网站发表的文章说,搁置大坝项目的决定是在缅甸政府显示出向西方靠拢意愿的时候作出的。但本报记者在仰光期间了解的情况却表明,无论是反对派领导人,还是普通百姓,都没有对西方会就此改变对缅政策抱有期待。《经济学家》的文章也认为,现在的危险是,这样的改变也许并不足以赢得西方的让步。 近年来,中国公司积极参与了缅甸的经济建设,为缅甸提供了大量先进技术和设备。中国公司承建的多功能柴油机厂、轮胎厂、纺织厂等多个项目已经和产出合格产品。邦郎、耶涯等多个水电项目并网发电,缓解了缅甸电力紧张的局面。跨伊洛瓦底江的几座大桥的建成,将极大改善当地交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缅甸《七日新闻》的报道称,缅甸投资与公司管理局官员透露,截至 2011 年 7 月底,有 31 个国家和地区在缅甸 12 个领域共 454 个项目上总投资逾 360 亿美元。其中中国第一,占外国对缅投资总额的 44.11% 。泰国第二,约占 26.53% 。 在缅甸投资的中国大型企业也重视履行社会责任。本报记者不久前去中缅油气管道的起点皎漂采访,看到中国公司修建了一座蓄水量达 65 万立方米的水库,并免费把自来水接到了附近的 3 个村子。负责这一项目的中石油 10 月 3 日还向缅甸捐赠 130 多万美元,用于在管道沿线的 4 个省邦建设 8 所学校,其中包括 2 所中学和 6 所小学。今年 4 月,中石油还与缅方签署合作意向书,投资 600 万美元用于改造当地医院。 为了安置好伊洛瓦底江上游的移民,负责密松电站项目的中国电力投资集团的投资已达 2505.5 万美元,其中用于密松坝区的移民安置点的费用为 1855 万美元,人均达到了 8644 美元。中电投投资建设的昂敏达安置村成为当地农村建设的样板,村中有新建的学校、寺庙、教堂和医院等。而据记者了解,由于美欧的制裁,缅甸目前在所有最贫困国家中得到的国际发展援助最少,人均只有 4 美元,而通常最贫困国家得到的类似援助人均为 42.3 美元。 对环保问题,中国投资方也非常重视。负责密松电站项目的中电投集团根据缅甸政府的要求,采用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的环境影响评估标准,委托缅甸的环境保护非政府组织缅甸生物与多样性保护协会和长江设计公司共同牵头开展环境评估。两国 100 多名专家已经完成了对流域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其结论是项目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中缅油气管道项目也专门聘请了环境监理来保障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原油码头更是严格执行不在征地范围外取石、取土和砍伐树木。在建设位于伊洛瓦底江畔的达贡山镍矿时,中国企业共投资近 2.4 亿人民币,建成了最先进的收尘系统。 从目前缅甸的舆论环境看,部分非政府组织因对政府缺乏信任,又受西方媒体影响很大,它们极少传递有关中国投资的正面信息,甚至对上述环境评估报告等根本不知。记者从缅甸媒体的相关讨论透露出的信息看,支持密松项目的人也有不少。 但缅甸民众显然并未能获得有关这一项目的更真实、全面的信息,特别是对中国投资方履行社会责任、对当地社会的贡献等了解不够。
2176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西南水电无序开发致生态隐忧 巨头博弈环保力量
蒋高明 2009-6-25 09:06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25日05:32 时代周报   本报记者 邓全伦 发自云南   西南诸河上水电开发实在太疯狂,就一个词:无序。作为一位民间科考探险家,20年前轰动全国的长江漂流的组织者,著名环保人士、环境地质专家杨勇多年来已将长江上游的几条支流走了不知多少个来回,每次都被河流上疯狂的水电开发震惊,继而愤怒。   他曾通过中国治理荒漠化基金会向高层书面报告了长江上游水电开发的隐患。水电集群开发,将成为中国继上世纪50-90年代森林采伐后,又一次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围剿和破坏。杨勇说。    密如繁星的水电站   翁立达,长江水利委员会水资源保护局前局长。去年10月底,他曾连续考察长江上游支流岷江、大渡河、雅砻江的水电开发情况,无序、混乱的情况至今让他惊讶:大坝一座接一座,自由奔腾的河流正在丧失活力。   6月16日,翁立达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现在一想起那次考察,脑海就浮现一个场景:车行进在岷江干流杂谷脑河边,山谷幽静,河水清澈,两岸层林尽染,正欣赏陶醉间,一座在建大坝猝不及防地闯过来,整条河流被其拦腰截断,大型机械隆隆作响,现场飞沙走石,地面泥浆横流   这座在建大坝是狮子坪电站,是杂谷脑河一库七级梯级开发的第一级。但就是这个电站的修建,开始淹没全国最大的枫林景观区米亚罗,这里的枫林面积超过北京香山180倍,1998年9月被列为国家级人与自然保护区。如今,枫林已经消失,大型的现代化推土机把树木一片片从河岸剥离,只剩光秃秃的河岸铸成了水泥坝。   除了狮子坪水电站,杂谷脑河梯级开发的电站还包括红叶二级、理县、危关、甘堡、薛城及古城电站,一级紧接着另一级,首尾相连。   这只是岷江水电开发的一个缩影。地质专家杨勇根据1991年至2000年的水电规划开发资料,查证岷江干流规划了18级水电梯级开发,大小支流梯级开发数量达到100级以上。   进入本世纪以来,长江支流的水电梯级开发早已大规模启动:大渡河干流规划为22级,后又增加下游的沙湾、安谷两级,共为24级;金沙江中下游12级,雅砻江干流21级,乌江干流12级,嘉陵江干流17级。据统计,这些河流上在建和规划的水电站装机容量近1.4亿千瓦,接近8个三峡工程的装机规模。   而以上河流的各级支流,水电站的规划建设更是密如繁星。杨勇如数家珍:金沙江流域的岗曲河、普渡河、牛栏江、横江、白水江等共有56级;乌江流域的芙蓉江10级,猫跳河有6级;嘉陵江流域的涪江干流31级,涪江上游火溪河4级,涪江上游虎牙河 3级;渠江上游巴河5级;岷江流域的马边河9级,青衣江18级,杂谷脑河1库7级,黑水河2库5级;在大渡河流域,瓦斯沟1库7级,梭磨河8级,小金川 17级,田湾河2库4级,南桠河7级,官料河7级;在雅砻江流域,九龙河6级,木里河1库6级。   水电站太密集了,几乎让河流喘不过气来。翁立达说,西南诸河已经成为国内几大水电集团和地方争夺水电资源的战场,岷江、雅砻江、金沙江、嘉陵江、乌江、澜沧江、红水河、大渡河等壮丽河流,正在被一座座大坝拦腰截断。    过度开发的生态隐忧   高密度的水电开发,受到最直接影响的将是长江鱼类。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所长杨桂山说,水电开发的最大影响,是峡谷急流生境的消失,这对众多生活在这一水域中的鱼类,特别是那些必须在流水中繁殖的鱼类将是十分严重的影响,甚至是致命的。   金沙江观音岩水电站的《环评报告简本》确认:观音岩水电站库区江段在水库蓄水前主要是峡谷急流生境,它不仅是一些土著鱼类生活的环境,更是多种在急流中产卵鱼类的产卵场。蓄水后,原急流险滩将被淹没,库区变为缓流水域,很多鱼类的产卵场将消失。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副所长陈大庆称,对长江的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和鳙鱼)的调查发现,大量水电设施的建设,已使大坝下游的家鱼产卵期推迟了20天。   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保护研究所研究员陈国阶忧心忡忡:如果长江上游水电站梯级开发按照规划图纸全部完成,包括虎嘉鱼、娃娃鱼、水獭、水口裂腹鱼,长江上游100多种鱼,将全部灭绝。   过度的水电开发,绝不仅仅是毁灭几种鱼,还不断地挤占生态敏感区。作为四川省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主任,陈国阶就碰到了好几起水电站修进了自然保护区的恼火事,比如青衣江的支流天全河流域,2005年才批准设立省级自然保护区,2007年其核心区里就违规建起了几个水电站。   不仅如此,地质专家范晓还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西南水电大规模开发还给当地带来滑坡、泥石流,甚至地震的隐患。目前,西南诸河规划的水电站基本都在地震活跃地带上。岷江流域有龙门山地震带,大渡河流域与雅砻江流域有炉霍康定地震带,金沙江流域有东川嵩明地震带、马边昭通地震带、中甸大理地震带等。   这些河流附近的山体本来就非常脆弱,水电站蓄水后,很多滑坡体极易复活,产生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未来水电工程的维护成本将很高。范晓说。因此,在5.12地震成因是否因水电开发过度触发争论不休、结论未明的情况下,叫停是本着对人民负责和出于科学的审慎的态度。    多方跑马圈水的症结   西南水电为何如此疯狂?翁立达指出,一直以来,长江流域由于缺乏统一协调机制和综合管理规划,担负长江流域管理职能的长江水利委员会,对各个地方和强大利益集团的跑马圈水却显得软弱无力。   翁立达掐着手指头向时代周报记者细数,目前能够对长江实施管理的部门包括水利部、环保部、建设部、农业部、发改委、交通部以及卫生部等十几个部委,还包括沿江的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长江水利委员会只是水利部下属的副部级机构,根本无法在保护长江方面有效协调其他部委和地方的权力。   而在具体的水电项目审批上,目前,批复工程的主体除了大型工程由国家发改委分管之外,省市的水利厅、经贸委、发改委也有权批复,甚至地市一级也有权审批,这种政出多头也给水电公司大开方便之门。   另一方面,国内正在使用的旧长江流域管理规划,根本无法约束水电公司的行为。   上世纪90年代,我国制定了以防洪、发电、航运为主的流域管理规划,而生态功能摆在了次要位置。   2007年,国家启动新一轮的长江流域综合管理规划的修订,计划用3年完成。为追求利益最大化,水电公司都拼命在新的长江流域管理规划出台前,按照长江水利委员会老的规划设计,疯狂上马水电站。   水电公司按照原规划修建水电站的势头凶猛,连水利部原部长汪恕诚也感叹不已:下手太狠了,每一米都不放过。翁立达现在担心,在西南水电开发既成事实的情况下,即将出台的新长江流域管理规划能达到应有的约束效果吗?    环保风暴突袭金沙江 移民问题堪忧   5月27日,在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联席会上,金沙江中游水电建设协调办公室主任树发青提醒各电站业主要有风险意识。   一语成谶。两个星期后的6月11日,环保部祭出叫停令。   据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张博庭的计算,如果被叫停的这两个水电站推迟一年发电,就相当于多燃烧900万吨左右的煤炭,产生的电能超过我国目前全部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的总和。   这些电站建设被叫停后,汛期到来洪水暴发,40平方公里施工区的建筑垃圾、泥沙汹涌而下,将给下游安全带来巨大威胁。树发青更担忧的是,电站停建带来的移民问题面临巨大挑战。   耀眼的阳光炙烤,河谷里吹来干热的风。满脸汗水的王炳龙在高高的边坡上一屁股坐下来。   一览无余地展现在他眼前的,是华能龙开口水电站偌大的工地:滚滚的金沙江水被一条大坝拦腰截断,然后涌向左岸的导流明渠,大坝浇筑工地上空无一人,大坝两侧沿岸山石裸露   这里原来热火朝天,机器轰鸣,车辆穿梭,两边山上山下全是人。34岁的王炳龙说,一周前水电站突然被勒令停工,大部分工人几天内就从工地撤走,这里开始变得安静。   6月11日,环保部责令金沙江龙开口水电站、鲁地拉水电站停止建设。环保部新闻发言人陶德田当日说,两大水电站未经环评审批,擅自截流,开始主体工程施工。这是国家环保总局升格为环保部后,掀起的第一场环保风暴。   王炳龙是留守下来进行边坡绿化处理的工人之一。他是龙开口电站附近的村民,2007年9月以来一直在工地上干活。   下游100公里外的鲁地拉水电站同样一片沉寂,主体工程已经停工,少部分工人正在进行围堰处理和边坡防护施工。汛期将至,出于工程安全和前期维护的考虑,围堰修筑不能马上停工,必须赶快修完,否则汛期一来会出现危险,甚至崩塌。但这些工人和王炳龙一样面临何去何从的迷茫。    突袭的风暴   6月11日中午,张之平正准备小睡一下,但电话响起,稍后睡意全无公司的停工通知来了。   张之平是这次环保部叫停令的主角之一龙开口水电站的筹建处主任。环保部的叫停令称:华能集团投资建设的金沙江龙开口水电站未经环保部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已于2009年1月大江截流,大坝主体工程进入混凝土浇筑阶段,违反了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规定。   因相同原因被叫停的还包括下游100公里处的鲁地拉水电站,业主是另一水电巨头华电集团。除两大电站外,华能、华电集团(除新能源及污染防治项目外)建设项目,以及金沙江中游所有水电开发项目,也都被环保部暂停审批。   接听完电话,张之平随即向各施工方下达了停工指令,龙开口水电站大坝主体工程施工迅速停止下来,机器轰鸣声戛然而止。下午,张之平召集电站所有参建单位召开紧急会议,共商撤离计划。   (叫停令)来得太突然,许多人一时反应不过来。就在10天前,张之平还向电站各施工方下发了缩短工期的通知。突至的叫停指令同样让鲁地拉电站总经理周卫东感到意外,他正督阵指挥施工队伍抢在汛期前修好围堰。   但对树发青来说,这场环保风暴已在预料中,迟早会来。   54岁的树发青,从事水电工作32年,自2003云南省丽江市金沙江中游水电建设协调办公室年成立以来,他一直任主任,负责丽江境内金沙江河段水电建设和移民安置开发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管理。   5月27日,在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联席会上,树发青就提醒各电站业主:金沙江的水电开发,不知猴年马月才获得核准,领到开工证,因此各位要有风险意识。    一语成谶 。   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一直深陷争议的漩涡,并引起国家有关方面高度关注。2008年下半年起,树发青就频密地接待来自北京的调查人员。   2008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一工作人员只身到丽江调查金沙江水电开发问题,回京后将调研报告上呈国务院领导,温家宝总理在该调研报告上作了批示。树发青称,这份批示他在市长处看到过,印象深刻,批示说:金沙江水电未批先建的问题要调查清楚,严肃处理。   环保部掀起的这次环保风暴,无疑是从高层领导处拿到了尚方宝剑。树发青说。    违法开工酿巨亏   突袭的环保风暴让电站措手不及。心情不好,还感冒了,就怕出安全事故。张之平一脸疲惫,坦言自己是心力交瘁。龙开口电站有施工、管理人员2700人,首要任务是按要求停工,保证安全,让与主体工程相关的设备、人员有序地撤出施工区。   同时,汛期将至,还得安排一部分人员留守,抓紧时间完成防汛和环保绿化工程。而更让人头痛的,是停工后引起的合同变更、移民安抚安置等一系列繁琐工作。   到6月15日,大部分工人撤离,张之平总算松了一口气。在这一天中午,由环保部环评司巡视员牟广丰率队的六人督察组抵达龙开口水电站,次日,督察组出现在鲁地拉电站。   督查组现场发现,2007年9月开始施工的龙开口水电站,大坝已颇具规模,主坝开始浇灌混凝土;鲁地拉水电站施工两年多来,也已完成截流围堰、导流洞施工。   主体工程动工了,违法开工的事实非常明显。牟广丰在两家水电站现场督查时重复说着这一句话。整改工作得到环保部的行政认可后,方可复工。牟广丰称,如果这次整改要求得不到落实,整改验收通不过,环保部将继续对两家电站实施限批,限批没有确切的时间期限。   对于为何选择在今年1月截流开工的问题,两家电站给出了相同理由:三通一平的前期工程基本完工,截流和围堰设计及施工组织设计通过了审查,截流坝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就绪。按照水电站的建设规律,枯水期是修建截流坝的最佳时期。两大电站相关负责人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都表示,如果错过了这一时机,要再建截流坝需等一年。   我们太着急了!鲁地拉水电站总经理周卫东说,电站的环评报告在今年1月初通过了环保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的评估,2月报环保部待批,但我们担心错过了最佳时期,只得冒险。张之平更是抱怨,环评报告已在两年内经过无数次补充论证和修改,但至今未被批下来,最后只好选择先干了再说。   我们以为就会来批文了,没想到等来了叫停令。张之平说,突然停工让电站面临巨大损失,对施工、监理等单位的违约赔偿,妥善安置工人、施工设备等,都要我们支付大笔费用。   据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张博庭计算,如果被叫停的这两个水电站推迟一年发电,就相当于多燃烧900万吨左右的煤炭,产生的电能超过我国目前全部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的总和。    堪忧的移民问题   6月18日上午,树发青被丽江市长王君正紧急召到办公室。市长严肃地向他传达了市委市政府的两大指示:一是做好移民的稳定工作;二是配合两大电站法人做好环保、水保等系列整改工作。   在回单位的路上,树发青连续接到了几个移民的电话:电站现在停工了,当初为什么让我们搬家?我们的移民补偿谁来承担?这些电话让他心情沉重。   心情沉重的还有云南省、丽江市的决策者。云南省打造水电支柱产业的计划,丽江水电能源基地的梦想,都因这次环保部突如其来的叫停,一下子变得朦胧起来。   2003年国家计委批复的金沙江中游梯级开发方案为一库八级,即龙盘(上虎跳峡)、两家人、梨园、阿海、金安桥、龙开口、鲁地拉、观音岩等八级电站,规划总装机容量2058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988亿千瓦时,预计投资2000亿元。   这一工程被称为继三峡水电工程后,长江干流上又一巨型水电开发计划。云南省的有关规划称,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建成后,将成为我国最大的水电能源基地,成为云南省和丽江市的第一支柱产业。   金沙江中游水电的开发,始于2005年12月云南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挂牌成立。目前,龙盘、两家人电站已向国家部委上报了预可研报告,但因争议太大至今未获审核。梨园、阿海、金安桥、龙开口、鲁地拉、观音岩等6个电站,都进入筹建阶段,已在施工。   这些电站建设被叫停后,汛期到来洪水暴发,40平方公里施工区的建筑垃圾、泥沙汹涌而下,将给下游安全带来巨大威胁。树发青更担忧的是,电站停建带来的移民问题面临巨大挑战。   一库八级规划搬迁移民人口超过10万,移民资金高达200亿元。而在建的6大电站涉及移民2.8万人,目前已完成移民3500人,如果电站搁浅,移民们的前期补偿、后期扶持、长效补偿等资金就无着落,巨大的补偿金额谁来解决?树发青说。   水电站停建后,龙开口希望小学老师施炳发开始担忧起全家未来的生计。他原来的家就在现在龙开口水电站修大坝的地方,去年5月和80户同村村民一起搬到了龙开口移民新村。目前移民每人每月只有300元生活补助,土地还没分下来。   他很怀念电站修建前的生活:山青水秀,村里土地肥沃,家里有五亩水田,一年每亩有1000公斤的收成,种一年可以吃三年。电站没经国家批准修建,为什么要我们搬家?施炳发开始抱怨:电站真修不成了,谁来维护我们移民的利益?   近来,天天有移民结伴登门找树发青讨说法,堵他的门,压力巨大得像背负着一座大山。他眉头紧皱地叹息:今年底明年初,国家再不核准金沙江水电站开发,我只有向市委组织部提出辞职。    被改变的小镇   环保部叫停令,也改变了鹤庆县朵美乡中江街人的心情。随着龙开口水电站的停建,大批工人撤离,往日喧嚣的中江街一下子沉寂下来。   30岁的迎春汽修厂老板刘迎春突然觉得不习惯起来,一连几天百无聊赖地坐在厂门口发呆,电站停建前,我每天忙得很,晚上得加班,最好时一天可赚几万块,现在却清闲得很。   9年前,刘迎春带着一套修理工具来到中江街,用朋友借给的4000元开了一间小修理铺子。烙在刘迎春记忆里的是,当时整条街全是低矮破旧的房子,共开有3家汽修店,但无一辆客运车,载客用的是4台农用车,修理铺生意清淡,4000元债务我干了两年多后才勉强还上。   转机来自2007年,华能集团决定在中江街附近的龙开口村修建一座装机180万千瓦的水电站。消息一传出,中江街开始躁动起来,各路人马纷纷涌进来寻找商机,街道两旁商铺林立,酒楼、宾馆、休闲洗浴中心、KTV一夜间满街开花。   2007年9月,龙开口水电站开始施工,大量人马进驻,街上居民由2500人骤然增加到了几万人。新楼房不断地拔地而起;当然,还会有许多汽车响着喇叭从街上匆忙地奔驰而过。   看到满街跑动的汽车,刘迎春决定大干一场。2007年,投资120多万元建起了一个总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的汽车修理厂。尽管街上修理点已有上百家,刘迎春的生意却好得很,一年挣30万没问题。   但现在他没有那么乐观了。   看着中江街冷清下来,自己的生意也每况愈下,他的心情怎么也好不起来。16日晚上,他接到朋友杨江华的电话:歌城已经没人来了,冷清得难受,你们过来玩嘛。杨投资200万元在街上开了一家面积达4000多平方米的KTV歌城,水电站停工前每晚都爆满。   水电站何时复工?当晚,刘迎春和杨江华相见无语,一起到街上派出所向一位朋友打听消息。朋友给出答案:最快一个月,最迟可能一年。一个月还撑得过去,一年就恼火了。两人并不关心答案的准确性,只是不住地嘀咕。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3142 次阅读|0 个评论
大树进城: 迟到的禁令
蒋高明 2009-6-6 00:50
蒋高明 从今天出版的《中国环境报》,笔者得悉,专家们反对了七八年的大树进城终于被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叫停。高兴之余,还是有些感慨,在这个漫长的喊停过程中,许多大树古树已经命丧黄泉了。大树进城做法在社会上刚出现,就遭遇了专家们的强烈反对,北京大学俞孔坚教授和笔者都曾专门撰文发对,至少笔者就写过近10篇文章,但有关部门还是充耳不闻,听之任之。 大树进城造就了许多亿万级的树贩子,他们为移栽大树竟然动用了直升飞机,没有巨额的利润,怎会这样上心?山东某地级市移栽来自湖北的一棵岑树,竟花了20万元! 全国各地一窝蜂地上文化广场,连大学校园里也充满了进城的大树,大树就来自村庄,甚至自然保护区。这近10年的大树进城造成的乡村生态破坏是惨重的,有关部门应当认真总结教训,类似明显违背生态规律的做法何以畅通无阻地搞了10年?更令人心焦的是,在这10年中,乡村中的大树基本被洗劫一空了。 大树进城做法完全是以邻为壑,牺牲乡村生态建城市生态,竟然这样的主意也是生态学家出的,也是他们带头在上海做的。专家治国乎?专家误国乎? 这次叫停尽管为时尚晚,但至少政府还是有了动作,值得欣慰。我们希望的是,仅叫停还不够,必须动用法律手段保护大树和古树,否则叫停令依然是一纸空文,正如去年公布的禁塑令一样。但愿笔者的担忧是多余的。 笔者村里有一株百年的皂角树,前段时间树贩子来开价到了3万了,农民们有些动心了。我们得抓紧行动,将这个消息告诉村里,挽救那颗可怜的大树吧。 下面是笔者在有关媒体上下的文章。从文章里,您可以看出,我们当时的心情是非常紧迫的,文章的标题就多次用了(大树进城)何时休、可休矣、叫停、喊停字眼,急迫心情跃然纸上。 蒋高明. 2008. 治理乡村环境危机刻不容缓(在这篇给领导看的内参里提到了大树进城). 改革内参(决策版), (22): 20-21. 蒋高明. 2008. 多种本地树可避免冬季穿衣. 科学时报,11月28日,A4版. 蒋高明. 2007. 加紧保护古树,为了我们自己. 科学时报, 9月11日. A1版. 蒋高明. 2006. 大树进城殃及风景区. 新京报, 6月4日A02版. 蒋高明. 2006. 大树进城何时休. 科技潮, (7): 24-27. 蒋高明.2006. 大树进城不妥当.中外对话, 10月6日. 蒋高明. 2005. 大树进城可休矣. 人民网, 10月24日. 蒋高明. 2005. 保护乡村生态、停止大树进城. 科学时报, 10月21日B2版. 蒋高明. 2005. 对大树进城喊停. 中国绿色时报, 10月24日, 第3版. 蒋高明. 2005. 大树不必进城. 百科知识, (329): 28-29. 蒋高明. 2005. 大树进城何时休? 生命世界, (192): 106-106. 李敬东. 2007. 绿色文物绿色梦想--听沧桑古树,讲燕赵传奇(上、下)(采访蒋高明部分观点). 燕赵都市报,12月4-5日. 图1 江苏无锡太湖边的进城大树群 (蒋高明摄) 图2 自然保护区内大树进城后留下的树坑 (蒋高明摄) 图3 树贩子们用吊车在国有林场盗买大树 (廉士东摄) 附:中国环境报评论: 叫停大树进城,好! 来源: 中国环境报第8版 作者: 尹卫国 日期: 2009-6-5 9:45:31 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日前发出通知,禁止大树、古树移植进城,要求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规范树木采挖管理。通知中着重指出:对古树名木等一些特殊区域内的树木禁止移植;对确需移植树木的要报林业等部门审批;移植要讲究科学,确保成活。 中国园林网6月5日消息:新闻背景: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日前发出通知,禁止大树、古树移植进城,要求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规范树木采挖管理。通知中着重指出:对古树名木等一些特殊区域内的树木禁止移植;对确需移植树木的要报林业等部门审批;移植要讲究科学,确保成活。   大树进城在许多城市至少有10多年的历史,而且迅速蔓延。国家绿化管理部门首次通过行政手段坚决遏制越刮越凶的大树进城之风,非常必要,笔者以为有以下几重意义:   首先,具有生态保护意义,体现对绿化自然规律的尊重。大树进城严重违背生态规律。由于城市气候、土壤等环境因素与树木原生地有着很大差别,移植树木一般很难在新家中健康成长。   据专家分析,从农村移植到城市的大树成活率不到50%,有些树种死亡率高达70%以上,而且成年大树挪窝后重新栽植,即使存活也不如在原生状态下枝繁叶茂,这种现象被称为城市绿色弱势群体。还要看到,大树进城无异于饮鸩止渴,城市绿了,农村却荒了,郁郁葱葱的山林变成荒山秃岭,原始森林受到蚕食,原生态遭到破坏。这种以牺牲山区绿色为代价绿化城市的做法,不仅不能增加森林碳汇,而且破坏森林资源和整体生态平衡,有可能招致更大生态灾难。   其次,能大量节省城市绿化费用。据专家估算,大树进城费用惊人,从偏远地区移植一棵树龄为20年以上的树木,成本加运输费用少则近万元,名贵树种价格更高。另外,不仅树木在长途运输过程中需要不停地护理,就是被移植后,两三年内常处于假活状态,也需要加强养护,其绿化成本非常惊人。   再次,有助于遏制绿化政绩。近些年大树进城受到热捧,折射出一种浮躁和急功近利的绿色政绩观。许多地方都在热火朝天地建设生态园林城市,还将其纳入官员政绩考核,为官一任、绿色一片便成为一些官员的不懈追求,甭管采取什么办法,城市绿了就是功劳,于是便有人投机取巧走捷径,不惜血本搞大树进城运动。短时间内城市确实绿了,但这种绿其实只是昙花一现而已。   叫停大树进城体现了城市绿化的科学发展观。笔者以为,考核生态城市不能仅看绿化面积和绿化率,还要考核绿化成活率和投入绿化的成本代价。专家指出,生态城市建设周期通常需要15年以上,城市绿化不能靠输入大树,应立足于栽种树苗,让幼树适应城市土壤和气候,自然茁壮成长,10多年便可形成生态效应。这种自然长大的城市森林才是名副其实的绿化。 (来源:中国环境报第8版)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5323 次阅读|5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2: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